单位财务风险范文

2024-08-15

单位财务风险范文(精选12篇)

单位财务风险 第1篇

财务风险研究源于国外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损失及收益不确定性的研究, 以期减少损失, 使结果可控。我国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引入和系统研究, 始于20世纪80年代, 向德伟等 (1994) 曾对财务风险做过较为完整的论述, 其认为财务风险 (企业) 是经济风险的微观体现, 表现为经营环境和经营决策、管理等主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 导致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行政单位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 设立和运转的目的与企业迥异。随着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危机的频繁出现, 濒临破产边缘, 给我国强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敲响了警钟, 逐渐引起了我国政府和部分学者对政府部门财政 (或财务) 风险控制的关注。魏长升等 (2013) 认为,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利用有限的财务资源, 最大限度地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实现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用最大化”, “由于行政单位收支均按照预算及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因此行政单位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预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预算资金收缴等方面, 其中以预算管理风险为核心。”盛建英 (2005) 指出, 行政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具有四个层次的目的, 即提供财务信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遏制官员腐败、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综上,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在于有限财政资源的投入是否有效地保障了行政单位日常运行和职能发挥, 主要包括财务收支是否规范、行政运行成本是否合理。

2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2.1 部门预算管理风险

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是预算顺利执行的前提和基础, 对预算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受财权、事权不统一体制影响, 行政单位存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执行中超预算、短预算和自行随意调整的现象, 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状况和预算绩效的风险。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严肃性不够强。部分地区财力不足, 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不符, 对应的经费支出也就容易脱离预算安排。现有经费预算标准不规范, 很多项目的时效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实用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对于办公经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 有的标准出台较早, 与现实情况脱节, 难以实施。二是部门预算执行刚性不强。一些单位仅遵循养人、办事为原则, 简单对收入支出在预算编排时进行列示, 没有真正挖掘并发挥预算编制的意义, 考虑预算执行绩效;由于预算执行时间与会计核算财年时间不一致, 每年一季度末人大批复预算后才能执行项目预算, 四季度中旬要求基本执行完毕, 当中涉及项目论证、政府采购等系列环节, 导致实际项目执行时间短, 严重影响预算执行效率。

2.2 经费支出风险

经费支出管理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 贯穿了日常会计工作始终, 从机关日常运行, 到业务、基建等专项工作, 均需要经费支撑。经费支出管理上的风险主要是合规性风险, 具体表现为:支出无审批手续及明细附件, 票据使用不规范, 大量手工票据填写不完整、未盖章、单联填开、涂改, 部分地方出现少量假发票等, 少数支出使用白条入账,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等。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财经法规制度掌握不够, 审核把关不严, 岗责未落实到位;对单位全员的财经法规制度宣传不到位, 廉洁意识不强。

2.3 政府采购风险

政府采购项是项目预算执行的必要过程, 是经费支出的前提程序, 包括采购决策、供应商选择、成本控制、后续管理等内容。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公开选择项目执行的最佳供应商, 一般需要同时考虑供货 (或服务) 的质量和价格, 以及供应商的能力和信用。政府采购风险主要包括:一是采购意向的合理性不充分, 采购文件制作不合理、不科学, 片面突出“低价中标”, 导致所采标的质量低下, 或片面注重程序流程的“无过”, 忽视了质优价低的“有功”, 背离政府采购的设置初衷;二是采购流程执行的规范性不强, 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不足, 刻意设置不合理的准入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 或具体评标、定标程序不规范、人为因素过重, 影响了政府活动的客观公正性。

2.4 资产管理风险

资产是行政单位历年预算执行后沉淀累积形成的静态结果, 价值总量较大, 时间跨度大, 管理较为复杂。资产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国有资产产权意识淡薄, 家底不清、产权不明、账实不符, 主要表现在:资产购置后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实物保管责任不明, 未进行台账登记或 (定期不定期的) 清查盘点等;二是资产的使用效益低, 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 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资产处置不规范, 资产处置未严格按照权限上报, 或履行公开拍卖、集体讨论等处理程序, 处置后也无任何信息公示。

3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主要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打造廉洁政府、法治政府, 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均要充分认识行政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从反腐治标、制度建设的角度, 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切实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3.1 明确公共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理财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 一切财务活动都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二是勤俭节约原则。依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 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在财务管理活动中, 应将勤俭节约的措施落实到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的每一个环节, 使国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量入为出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 从财政经济的实际状况出发, 充分考虑财力能力, 有多少钱, 办多少事。四是绩效效益原则。力求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 以尽可能少的钱, 办更多的事, 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产品。五是责任落实原则。加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严格岗位责任制, 合理确定各部门、各人员的职权和责任, 加强内部财务监督, 用制度固化工作流程, 理顺财务运行机制。

3.2 对照财务风险各环节构建预警防线

应从预算编制入手, 实现预算编制、经费支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各环节联动联控, 分层查找风险、分类归纳风险、分级评估风险、分类控制风险。一是围绕经费收入流程, 对预算拨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二是围绕经费支出流程, 对经费支出的支岗责设置、审批权限、审批程序, 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付款凭证及其附件的审核、报销业务流程、经费支出的核算和归档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三是围绕资产管理流程, 对资产日常管理、资产处置 (资产处置的程序和权限、资产报废请求的提出与审批、处置, 大宗资产的变卖委托评估) , 资产管理监督 (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 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四是围绕政府采购流程, 对采购、定价、验收、付款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

3.3 建立健全监督防范体系

严格监督是保证制度规定落实的前提, 防止“破窗”效应的关键。借助“示权”、“控权”、“追责”等手段, 便能对财务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一是公开示权。按照“公开是原则, 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 对财务管理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等实行“全面公开”。二是监督控权。对财务管理行政行为、制度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 对大额度资金使用、财务收支、报销、审核、借款等方面实行不间断监督检查, 确保依法合规。三是追责制权。加强对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对各地财务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预算编制和执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工作进行考核, 重点解决财务制度不落实、重花钱轻管理、预算执行意识淡,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魏长升, 孙蔷.多预算管理级次的行政部门财务风险组合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 (3) .

[2]崔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3) .

浅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第2篇

1.事业单位风险类型事业单位的下是非营利性的,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风险属非经营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呈现出复杂化,财务工作由潜式风险变为显式风险。本文事业单位财务掼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1筹资风险 筹资主要分为主权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主权筹资所筹集的资金为永久性资金,不用归还及支付使用成本,主要有财政拨款、事业性收费等;债务性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主要是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目前,事业单位负债大多用于中长期项目投资,投资数额大且期限长,存在着债务性筹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为了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可能性上调利率,仅偿还贷款利息就会给事业单位带来相当大的资金压力。1.2投资风险 投资主要包括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事业单位由于资金紧张,对外投资能力不足。在对内投资方面,事业单位对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进行了了较大投资,超过了正常资金承受能力,资金周转困难,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1.3支付风险 事业单位面对商务信息的发布内容和传播方式没有正确的辨识,以至于对商务信息的合法性、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缺乏正确的判断,导致货款已付,而货物未收到现象,就是支付风险。1.4核算风险 事业单位核算风险表现在,一是会计操作风险,主要因各种人为的失误、欺诈及意外事故引起;二是账务处理、账户核对、事后监督方面的风险;三是结算工作中的支付凭证风险、资金清算风险、凭证印章密押和压数机管理风险。1.5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即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进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对财务预算人员而言,道德风险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非法牟利。2事业单位风险传导事业单位通过资金运动将整个单位联系为一个经济系统,一旦网络中某个财务关系产生财务风险,将通过特定载体发生传导、延伸、波及等现象。广义的财务风险传导指通过某些载体经由特定的路径传导到其财务关系。狭义的财务风险传导指某一理财环节财务风险通过某些载体经由特定路径传导到另一个理财环节。2.1风险传导路径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包括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风险传导、通过与其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组织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传导、通过具有间接利益关系的组织传导。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传导的载体主要是资金、信

楚都宜城网 iyd

浅析事业单位规避财务风险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财务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

本文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核算风险、支付风险和管理风险三种。

(一)会计核算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更加与国际趋同。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培训机会,财务知识不全面等原因,使得他们在接受新观念、掌握新知识、把握新动态、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制度更新的速度。

(二)财务支付风险

事业单位一般实行部门预算,这种预算制度的出发点事希望通过优化预算经费支出机构达到解决预算经费间相互挤占的矛盾。但是这种制度实施起来也是有困难的,因为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人员经费、专项经费和公用经费相互分散,缺乏联系;同时在相关部门、相关指标的压力下,事业单位使用专项资金弥补资金缺口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部门也就承担着很大的违规支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经营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活动中存在很多的死角和盲点、制度落实力度不够等,这些原因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第一,事业单位缺乏监督机构,削弱了财务监管的力度;第二,管理观念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第三,管理手段陈旧,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由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财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对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内部、外部控制环境较复杂

一方面,从事业单位内部环境来看,单位领导者对风险控制的认识不足会导致财务风险出现;同时,财务人员不能准确的核算各项交易或者事项也同样会产生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对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途径及管理方法缺乏有力的监管,各单位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使用这些资产,就使这部分资产处于“真空管理”的状态,正是由于国家缺乏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体制和直接管理机构,才导致事业单位资产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资源不能达到优化配置,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严重等状况。

(二)政府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严格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呈上升趋势。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可能是利率变化、经营不善、会计核算失误等,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补贴,所以其支出也只能按照现有的资金来补偿,不能负债经营。但是实际上,许多事业单位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负债经营,原因就是领导者盲目投资、片面强调发展,将企业中运用负债获得杠杆效益的思想带入到事业单位中来,势必造成财政赤字。加上国家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严格,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奖惩制度,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是根据财务报表、预算计划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评价、预测,从而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给管理者提出警示,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缺乏财务预警意识,没有对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这就不能对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也不能帮助单位改进经营决策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相关依据。

三、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控制

首先,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并对各项收支活动进行科学的划分,逐步使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建立在完善的预算制度之上;其次,事业单位各部门对每月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完成预算较好的部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没有完成的部门给予相应的惩罚;最后,对单位收支实行科学划分,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众所周知,财务风险从产生到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也从事后控制转移到事前和事中控制,同时现有的管理技术也可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实行科学的预测,帮助事业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带来的破坏性。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指标化和数量化,并制定预警值。预警值可以根据实际数据测算也可以根据经验值测出。但是,要注意的是预警值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另一方面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其他信息进行甄选,选出对财务预警最有效的数据,从而实现预警方式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人员不能仅仅的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要对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有所掌握。首先,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加强财务人员对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并熟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树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其次,培养会计人员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熟练使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计量、分析和评价;最后,加强财务人员处理意外风险和常规风险的能力,对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风险和意外风险形成相应的应对措施,切实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及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红.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 2009,(21).

[2]唐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网络财富,2008,(12).

[3]王海英.事业单位有效规定财务风险的问题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2).

[4]仇学农.试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总会计师.,2009,(2).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探讨 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存在不足

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 这同我国对于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缺失有一定的联系, 虽然我国已经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以及资产的归属问题, 但是各个事业单位仍旧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自主的管理和经营, 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处在监督和管理的真空状态。再有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现存的内部财务管理的制度执行的力度还不够, 不能够保证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应有的效益发挥, 同时也造成对财务的监管力度削弱, 从而导致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信息全过程管理的缺失, 也就使得产生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下降, 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真实性等。

(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比较落后, 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强

所谓的事业单位就是指为了实现社会的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举办, 利用国有资产, 从事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一系列活动为社会服务的组织。我国的事业单位通常情况下士对政府职能的延伸, 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因此, 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而官办的色彩就比较浓厚。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都以不同的形态所存在, 它们在参与市场经济等活动的程度也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和意识在程度上也各不相同。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我国事业单位存在有预算管理的缺位现象, 反映的仅仅是整个预算年度收入和支出方面的预算, 对于单位对外的投资和银行方面的贷款等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预算管理的机制。所以说,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办法通过预算管理的渠道, 对一些实际的经济行为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也不能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控制。

(三) 事业单位还没有理清内部的财务关系

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有经营和非经营业务、行政与自身业务之间分不清的现象, 直接导致单位产生较为复杂的财务资源, 各个单位内部之间和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之间, 在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进行利益的分配时没有明确到位, 使得资金的使用率较低, 造成严重的资金流失, 因此, 混乱的内部财务关系也很有可能导致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

(四) 上级管理部门对预算监督和管理不足

我国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不同, 单位内部财务风险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扩大整个过程, 预算的监督和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业单位只是片面的强调企业化的发展而不考虑内部的财力, 就一定会造成预算赤字。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对策

(一) 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加快改革事业单位体制

尽快的建立起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的标准体系, 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对事业单位中的财务规则进行修订, 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推进事业单位中医疗和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 对单位中的工资制度进行完善, 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从而建立起全面、科学合理的定额体系, 在单位现有的部门预算的报表体系上, 增加对外投资的预算和金融机构贷款方面的预算。各类型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 对本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 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 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意识, 落实风险管理的追究责任制

事业单位在对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贯彻执行过程中要将工作人员的权责进行明确, 这样做才能够促使单位从上到下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执行, 促进内部控制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 单位要将责任风险同单位的决策领导层相关联, 按照单位领导的分工给予一定的监督和管理, 规定相应的职责, 授予相应的权利, 从而实现单位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目的。

(三) 加强事业单位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单位应当积极的选派一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 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有效的运用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和风险的预防控制手段, 提高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能力, 除此之外, 还应当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 对于那些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找出财务风险纰漏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但是对于那些触犯了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 一经单位发现就要给予重罚。

(四) 事业单位内部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

我国事业单位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经验, 建立起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健康评估机制。通过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对单位中财务运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预警机制, 将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大程度的增大资金的使用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是需要各个层面进行相互的协调和配合的, 针对单位在预算改革机制中存在的缺陷, 和不够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以及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薄弱意识, 我国事业单位应当相应的对相关的财务预算改革制度进行完善并建立健全单位中财务管理体制, 努力的加强单位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对于风险的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财务工作单位鉴定 第5篇

【财务工作单位鉴定】一

财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团队工作,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踏踏实实做事,谦虚低调做人,努力学习行业新知识,向同事们学习经验技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尽力与其一起努力保证日常财务工作的运行,保证月底结账的顺利进行,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财务分析以供领导层决策;同时做到自己负责的各种报表按要求填报,不出任何差错,这是我职责之所在。

通过工作提高和自我剖析,认真完成单位领导交给的任务,在意识形态上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学习,尤其在日常业务工作的时候,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业务堆里。积极倡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观念,注意用新知识、新文化、从而不断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工作上解除固有思维定势的束缚,突破盲从的思维惰性,大胆负责,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管理上存在的软肋,坚持在工作中敢于讲原则、坚持原则,努力在自身工作中谋求大胆管理创新发展。扎实做好财务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会计法》进行记账、结账,切实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晰。

认识到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差距,认识到要提高工作效率,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勤勤恳恳。

今后我将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转变观念,克服片面不足,增强业务学习能力,更好的完成财务工作,推动财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财务工作单位鉴定】二

工作近一年,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首先需要改正的就是尚显浮躁的心态,有时候做事只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出现了一些数据上或文字上的错误;有时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忽略了其他事情与此事的关系,造成前后矛盾或者数据不符。

尤其是财务这种逻辑性极强的工种,更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如果不是同事们及时为我指正,恐怕到现在我也不自知而无法提高自己,因此我经常是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在工作;其次就是业务不够熟练。国家出台的各种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研究院的一些规章制度是非常多的,稍有不注意就会运用错误。从这点来说我是需要向同事们学习的,希望以后能够做到顺手拈来,不出差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足需要我以后加以注意并改正。

财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团队工作,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惟有踏踏实实做事,谦虚低调做人,努力学习行业新知识,向同事们学习经验技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尽力与其一起努力保证日常财务工作的运行,保证月底结账的顺利进行,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财务分析以供领导层决策;同时做到自己负责的各种报表按要求填报,不出差错。这是我职责之所在,价值之所在。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入职尚不足一年的新人,我会继续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发挥聪明才智,为单位的发展建设尽一份力量。以上是我的工作鉴定,谢谢!

【财务工作单位鉴定】三

经过一天天的财务工作,让我切切实实看到了财务管理的许多薄弱之处,作为财务部的主要责任领导,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工作上我能够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扎实工作,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在财务岗位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贡献。通过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参加政治活动及各种竞赛,本人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使得政治思想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强了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了执法和服务意识,为做好财务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我作为财务部的责任领导,既是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组织者,我有严谨、廉洁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条线人员要积极引导,做到上行下效,帮助条线人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在条线中展开竞赛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我坚持“三个满意二个放心”,三个满意是“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让各部门主管领导满意”,二个放心是“让集团公司领导放心,让公司的老总与各级领导放心”。

我任劳任怨、乐于吃苦、甘于奉献。今年以来,由于场所整体搬迁和会计基础规范化整改工作,财务工作的力度和难度都有所加大。除了完成报账工作,本人还同时兼顾科里的内勤工作及其他业务。为了能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本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报酬,牺牲个人利益,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工作。在工作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待各项工作始终能够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在完成报账任务的同时,兼顾内勤,做好预算,管理劳教存款,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起到了先进和榜样的作用。

我廉洁自律,树立起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和财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我作为xx系统的一名财务领导,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既以一名xx工作人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学习和掌握与劳动教养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到知法依法、知章偱章。又以一名财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建设,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做到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科学防控 第6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控

一、事业单位科学管控财务风险的意义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特殊的社会组织种类,它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事业单位主要是受政府委托,承担社会公共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除受政府授权或委托办理社会事务、提供鉴证性的职能外,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等提供技术服务等,取得经济收入。从这个角度而言,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是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或自身的经营性收入。事业单位也是独立的法人,需要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存在着在技术和资产设备方面的投入等经济行为。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各级事业单位也出现了筹资渠道多元化、资金管理分散等问题,从而产生了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科学管控财务风险存在着现实性。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改革要逐步走向市场,其自主性将进一步增大,其经济业务也将进一步得到增加,经济事项也越来越复杂。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可以增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迎接市场挑战,增强事业单位的实力。

二、事业单位当前财务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分析

(一)事业单位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风险观念

一切管理的关键要素都是人。由于管理体制所限,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往往由上级单位指派。上级单位一般代表国有资产出资人行使所有者职权。但毋庸置疑,由于“主管部门”往往并非业内专家,或者也未必擅长财务管理,因此,其指派的责任人可能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由于筹资产生显式的财务风险外,对于经营过程中由于商业信用、资金流动等产生的潜式财务风险比重越来越大,管理难度越来越高,缺乏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将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往往认为按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不可能存在财务风险,譬如融资的总额控制、筹资成本(利率)或者是一些合同条款方面。而对于潜式的风险点关注不够,不会使用一些数学工具如最小二乘法、权重评分法等对于不同的风险进行估算。

(二)预算体制缺乏科学管理风险的基础

最早的预算思想出现在13世纪的英国。预算广泛被用于控制政府部门费用,这种做法在法国国民议会及其他国家相继推广开来,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费用预算制度。而政府(包括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却早于企业的预算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客观上也吸收了预算管理作为其基础。对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特别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来说,其经费都是来源于政府预算控制下的财政拨款,而不能赤字运作。但事实上,不少事业单位往往不受预算约束,片面强调“跨越式”发展,盲目举债、融资,只图单位一时的发展。这样的后果一是影响了财政预算的权威性,使得预算管理丧失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二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负债,客观上产生了财务风险;三是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或浪费,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间接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

(三)内部控制与措施缺乏科学管理财务风险的手段

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预算管理特点,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科学客观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期将各项风险约束在可控范围。在我国现行条件下,不少事业单位虽然也建立了类似的控制制度,但却不够完善或未严格执行。如项目投资、资金支付、外部融资、预算管理、授权审批、不相容制度相分离、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控制,人为因素、领导意志起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不规范的财务行为,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财务风险隐患。

三、事业单位科学管控财务风险的措施探讨

(一)培养管理者科学管理原理基础上的风险管控观念

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在主观上形成科学管理基础上的风险管控观念。管理者对风险要有正确认识,要认识到系统风险如市场风险本身是不可控的,而非系统风险如财务风险是可控的。只有正确认识不同种类风险的特征,实施风险管理才有意义。其次,对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要有定性的认识。如前所述,财务风险往往是由企业财务工作相关特别是负债比重导致的相关风险。而财务工作绝大多数是可以由货币计量的。因此,风险本身虽然不可绝对避免,但并非完全不能量化。譬如,负债比重大的单位其财务风险同等条件下一定比负债比重小的大。再次,要认识到事业单位由于其不同的业务性质及发展阶段,财务风险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偿债风险、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政府采购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类。只有对这些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

(二)运用科学管理原理指导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与预算制度

1.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基础规范》及相关指南的要求,加大内部控制建设力度,着眼于风险点的管控。譬如,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稽核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结合财会人员的岗位配置,做好职务分离、机构分离、账实分离、账物分离等。同时还要明确内部流程与职责权限。对不同层级的责任人赋予一定权限并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如事业单位应明确单位对外筹资、对外投资或资金调拨相应资金额度的审批、签字权限。此外,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还要完善财产清查、资产盘点、离任审计等相关内部控制配套工作。

2.严格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一方面,要完善政府预算执行的权威性。特别是对于预算内管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各项资金收支必须纳入政府预算范围,不得超支或盲目投资。另一方面,对于各类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要强化监管,防止资金流失或挪用给国家造成损失。此外,要结合国有资本绩效考核制度,在预算支出的框架下,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经营绩效作出评价。

(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财务风险实施预警

事业单位应借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实施财务风险的预警。在这方面,可以运用一些定量的科学方法进行判断,通过一系列纵向或横向指标与预期指标进行判断,当相关指标高于或低于预警指标时,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纠偏。且当前行政事业的集中核算制度汇总了各单位的财务、资金数据,使财务预警成为可能。其主要指标如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弹性指标等。其他如沃尔比重评分法:选用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销售额/应收账款、销售额/固定资产、销售额/净资产等七项财务比率,分别给以权重25分、25分、15分、10分、10分、10分、5分,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事业单位也可以建立现金流量评价指标,如现金投资保障率、现金还债期、现金偿债能力、现金相互满足情况等。

四、结论

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既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事业单位迎接市场经济挑战的重要思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主管部门与管理者必须树立科学管理财务风险的观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充分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实现财政资金与业务收入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社会责任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柳晓霞,赵亚晶.探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6).

[2] 云飞.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项目建设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探讨 第7篇

一、项目建设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 项目建设单位内部因素

针对于一个项目工程的对外公开招标, 是一个项目建设单位的整体行动, 不仅仅是公司高层的个人行为。因此, 从承接项目到项目立案最后公开招标、签订合同, 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是项目建设单位所有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同, 难以避免项目建设单位内部人员的立场分化, 从而影响整个项目投标的风险程度。同时, 不良竞争与腐败行为共存, 公司内部的某些人员有可能为了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而违反国家的有关的财经纪律, 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招标的公平合法性, 从而加大了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投入风险。

同时, 在项目建设单位公开招标后, 通过报价竞争最后衡量确定的项目施工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签订项目合同时, 缺乏对于投标人、承包商以及施工方的深入考察, 对于项目工期与施工技术缺乏有效地监控, 也会对项目建设单位产生不可预计的财务风险。

2. 承包商的外部因素

承包商作为工程的承接施工单位, 通过建筑项目的建设施工, 完成交接竣工后取得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形式来选择合适的项目承包商。一个承包商既要有良好的财务状态, 以保障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 也要有充分的项目施工建设经验与较为成熟的建设技术, 也要有综合素质过硬建筑人才。三者相互紧密结合才能为项目工程的建设保驾护航, 相反, 承包商缺乏施工经验与技术人才资本, 同时财务不稳定, 都会给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项目建设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1. 项目招标阶段选择财务状况好的投标人

资产稳定、财务状况良好的项目工程投标人, 是一个建设项目最大的安全保障。一般来说, 财务状况越好、相关工程建设经验越充足的项目承包商, 越是具有项目建设能力, 以及强大的履约能力。这样, 即使项目工程出现一定程度内的资金、人员、技术问题, 项目投标人也能够有足够的资金与能力去及时解决, 从而避免延长工期。同时, 具有良好资产状况的投标人, 一旦项目建设中止、放弃, 也有相应的违约偿还能力, 这对于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普遍意义上对于资产状况评判标准是注册资产以及资产总值越大越好, 资产负债率低于75%为佳。

2. 严格审查项目合同

通常情况下, 项目建设承包单位投标后, 要建立工程担保风险机制, 投标方需要按照国家规定与双方协议, 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预付款保证金、质量保证金。这四个方面的保证金, 有助于承包商及时履约动工, 并且在合同规定期限内, 完成工程的技术交底、竣工交接, 同时, 要通过国家要求的质量检测。只有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履行施工作业工作, 承包商才能在工程结束后收回资金。一旦出现工程问题, 包括工期延长、施工技术不符合合同规定以及质检不合格, 施工方缴纳的保证金都会由项目建设单位依法收纳。因此, 面对合同保证金, 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方可谓是斗智斗勇。项目建设单位要依法严格检查承包商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的真实可靠性, 只有严格该审查环节, 才能有效降低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 并且保证其依法取得经济补偿。

3. 完善项目建设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

针对项目建设单位如何有效控制单位的财务风险, 最有效地手段是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我国对于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有相应的明文规定, 国家要求每一个项目建设单位的每一个建设项目, 都应当配备专门的会计核算科目, 要求其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详实、完整的会计核算。只有通过科学的会计核算, 才能够对建设项目有公正合理的成本计量与费用控制。项目建设单位不能够为了简单了事就忽视了会计核算过程, 违背了相关的国家规定同时也给单位内部埋下风险。

项目建设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 要求单位内部具有科学合理的建账标准与规范的会计核算, 还要进行准确的成本计量, 通过这三方的紧密结合, 实现项目建设单位对于工程资金的严格管理。

4. 规范落实工程款结算环节

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无论合同金额大小、建设期的长短均可以采用一次性预支金额在合同价款 (不含暂列金) 的10%--30%, 进度款按实际情况在每次核实的70%--90%之间选择, 竣工后统一一次结算, 有效控制漏结和超结。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结算制度来规范,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等合同约定内容的不同特点, 分别设置不同的结算时间点和每一笔款项的审批权限, 并在建设单位内各个相关部门建立多级审核制, 及时发现问题或差错并且及时解决, 调剂资金的使用, 防范资金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 监管体制的严格执行, 使得建设管理制度更加的科学合理。项目建设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是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需要, 也是更好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如何对项目建设单位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成为项目建设单位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的重要保障。

摘要:工程项目承建单位在承接了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后, 工程建设单位便要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工期安排、安全建设问题负责, 工程建设单位会将工程交付专业的招标代理公司将工程项目面向社会招标。一般的项目建设单位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与建设监理制。然而, 目前市场上的项目工程建设市场仍然存在漏洞, 项目建设单位对于项目工程建设从资金的投入运转, 到工程工期、质检交接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本文主要针对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探讨对于财务风险的具体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设单位,财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司相敦.浅谈工程价款的结算[J].知识经济, 2010, (19) :120-120.

[2]陈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J].商业经济, 2014, (8) :48.

浅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 第8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企业,盈利性,防范措施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单位越来越关注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如果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它的财务收益不能够达到预期收益, 久而久之就会给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损失,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是政府组织, 是非盈利性的组织, 主要是为了服务广告人民群众。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针对专门的项目投入相应的资金, 只有建立有效的财务体系才能够避免资金的流失, 使所有的资金合理的使用。表面上看事业单位位财务风险和企业的财务风险相比是比较小的, 但是相关的数据表明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导致了事业单位面临的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因此,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它的财务风险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事业单位的各项事务顺利的进行。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内容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事业单单位在进行财务活动时,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架构不合理, 不能够及时的对一些外部的冲击或者是内部的一些问题及时的处理, 使事业单位面临各种问题, 导致出现了财务管理的问题, 这就被称为事业单位的的财务风险。一般的来说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相比其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管理风险、道德风险、支付风险和核算风险这四个方面。

首先, 管理风险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没有架构一个完整的财务体系, 导致事业单位的各项事务运行的过程中, 没有一个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处理。管理就不会到位。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 虽然投入了相应的精力却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

其次, 道德风险出现主要是由于相关的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不高, 这就会导致他们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不能够抵制住金钱的诱惑。有效的开展财务管理活动。

最后, 出现支付风险和核算风险主要是因为财务人员没有能够确保预算和支出的平衡导致出现财务的漏洞, 还有就是锁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相关的审计和核算需要运用到新的会计政策、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核算质量的下降, 这样就会导致核算错误从而出现增大风险性。

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越来越高的几项原因

1、相关人员没有形成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的主要功能是为人民服务, 所以其财务来源主要是国家针对具体的项目给事业单位拨款, 一般的来说资金的数额都是比较大的, 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合理的使用这些项目就会导致资金的流失。相关的数据表明, 一些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甚至有的工作人员还认为反正是国家拨款, 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就会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分配资金, 没有本着节约的原则, 将每分钱的用到刀刃性。虽然国家在资金上投入了很多, 但是却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久而久之, 财务风险性也必然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相关人员没有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的认识。

2、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比较严重, 整体的风气不好

和企业相比,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非常的不健全的。事业单位的整体环境比较复杂, 由于是非盈利的组织, 没有竞争的压力, 导致相关人员不能够在财务管理上投入相应的精力, 导致了事业单位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 制度不健全必然的会让一些人员有漏洞可钻, 管理人员也仅仅是简单的认为只要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的财务运转就好, 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 这就导致了一些人躲过了管理层的监督, 出现贪污腐败的事件。实际支出和预算存在很大的差别。

虽然事业单位对各个部门财务开销的有一个总额预算, 也规定相关的部门的财务支出需要按照这个预算进项,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 导致管理者不能够对财务支出有约束, 约束力不强就会在出现财务的浪费, 支出不合理。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资金的浪费也会让财务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财务风险性也增强。

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和控制系统不完善

财务监督能够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 但是纵观现今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和控制系统, 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它们存在很多问题。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也没有提出以下具体的措施去监督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和收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的审计制度的不完善, 会让事业单位的很多项事物无法顺利的进行。审计能够提前的控制一些财务事件的发生, 还能够完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机制, 能够合理并且有成功的控制风险的发生。

三、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几项措施

1、培养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的出现财务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因为相关的人员没有拥有相关的意识, 在出现事故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提出解决方案, 所以事业单位在管理人员上岗的时候就需要让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风险如果没有控制得好, 就会对事业单位产生很大的威胁导致事业单位的各项事业不能够正常的运转, 甚至如果问题累积还会导致负债经营的情况产生。所以相关部门要在管理人员上面投入相应的精力, 培养他们的大局管理意识, 将事业单位的每项资金预算和收入能够严格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风险的产生。

2、架构完善的财务风险监督和预警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事业的快速的发展, 相关部门可以将积极将电子技术引入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中, 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适当地节省了人力和物理, 也让财务管理的监督形式发生了改变, 最重要的是可以严格的控制住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将所有的财务风险性都降低到最小。完善的财务风险监督和预警管理体系能够让事业单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 灵活的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快速的解决问题。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能够让相关的人员互相的约束, 出现风险, 能够第一时间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快速的解决事业单位出现的财务风险, 将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 保证事业单位的盈利最大化和风险控制能力。

3、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如果管理人员的拥有专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必然的能够提出科学的财务管理决策, 为了能够让财务管理人员的提出的每个决策都是合理并且有效就需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情况视为培训的重点, 可以请一些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教育, 传授他们相关的知识, 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将先进的管理意识和技能传授给管理人员, 这样管理人员就能够在遇到市场冲击的时候能够从容的面对。在管理人员中宣传终生教育的理念, 让人们主动的参与学习, 道德风险也是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学习, 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拥有良好的素质, 降低腐败事件发生的几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必然的导致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过程中, 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 及时的将资金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杜绝的资金的浪费, 提高了事业单位处理事务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对社会的服务与建设的正常的运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更, 财务风险是不能够杜绝的, 只能尽量的将风险的范围控制到最小。财务人员需要财务风险重要性能够清醒的认识、当遇到相关的问题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的做出有效的决策方案, 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应对一些问题, 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事务顺利的进行。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的发展。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建立起从上而下的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不可或缺, 因为它可以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减少经济的损失。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非常的重要。需要相关的部门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一范, 王辰光.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经界, 2011

[2]韩冬梅.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 (10)

刍议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第9篇

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源于企业等盈利组织。研究者认为, 由于经济组织是在一定的宏观环境下开展经营活动, 而宏观环境具有多变性, 加上经济组织自身活动的复杂性, 理财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的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及表述。一般认为, 财务风险是指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由于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给组织带来的风险, 这种风险使得组织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从而造成损失, 财务风险涉及筹资、投资、日常运作、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近年来, 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加快, 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对于企业等盈利组织,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自己的特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有其自身的目标、内容、任务、原则, 其业务活动、资金运作方式与企业存在很大差异, 资金运动表现出明显的非营利性特征。因此,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亦有别于企业等盈利组织。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

按照财务风险的来源,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预算支付风险。财务部门进行预算时, 由于缺乏对预算经费支出的合理整合, 工作中往往会违反规则调动相关预算, 可能承担相当大的违规支付风险。二是举债风险。近年来, 许多事业单位发展很快, 而财政拨款不足, 为解决事业发展所需资金而向银行贷款, 然而一旦资金运作不善, 事业单位有可能面临到期无法偿还巨额贷款与利息的风险。三是投资风险。一些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投资一些长期项目, 如基础设施、大型设备, 由于对投资项目缺乏周密论证, 一旦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 就会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产生投资风险。四是内部管理风险。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方面的不足, 如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管缺位, 可能引发贪污腐败、挪用公款、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给单位造成极大损失。五是人员风险。由于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在财务核算工作中可能出现失误和偏差。一些财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缺失, 存在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风险隐患。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事业单位外部的经济、政策环境经常发生变化, 如近年来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一直在进行探索和调整, 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二是事业单位由于长期以来经费多由国家拨付, 财务风险意识相当淡薄, 有些财务人员根本没有财务风险的概念, 更缺乏风险管理知识与技术。三是财务人员管理体制不合理, 财务人员由于对单位具有利益上的依赖关系, 很难对单位进行有效监督, 这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四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尤其是内部控制缺失或不健全。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工具, 许多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没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对策

(一) 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只要有财务活动, 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领导在组织领导单位的财务活动中, 要居安思危, 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 将预防财务风险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要督促财务部门认真分析国家宏观环境变化情况, 制定应变措施, 提高事业单位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比较强的工作, 需要专业化人才进行专业管理。事业单位内部可成立专门机构, 负责财务风险管理, 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二)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是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基础。事业单位决策者在进行筹资、投资决策时必须从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 加强研究,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一是广泛听取本单位职工的意见, 体现民主决策, 脱离决策中的“长官意志”束缚。二是组织专家严格论证, 尽量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防范投资风险。

(三)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质

财务人员在防范财务风险中起着关键作用。事业单位应注重对其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 加大财务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 让他们学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专业技术手段发现、识别、衡量各种风险, 熟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财务人员也应将风险控制与防范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 及时发现与识别单位财务活动中各种可能的风险, 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防范财务风险。

(四) 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审计监督

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能减少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出现, 因而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内控法律, 结合本单位实际,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是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 按相互牵制的原则将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 赋以相应的权限和责任, 使之相互制约, 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会计资料的可靠性。二是加强预算控制, 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 及时采取措施堵塞各种管理漏洞, 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政府财政、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制度对事业单位财经活动进行再监督, 构建事业单位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约束的监督机制, 把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纳入财务监督的范围, 促进其依法理财, 防范财务风险发生。

总之, 事业单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会无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经济安全, 减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损失, 提高经济效益,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显得极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刘珊.关于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2) .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 第10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产生背景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组织,其根本属性并非盈利性,更多地承担社会公共职能,行使政府或受托行使政府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机关的主要思路是“小政府、大服务”,其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预算解决,事业单位除国家财政拨款外,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也承担一定的鉴证性服务收入,大多数事业单位已经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与资金比计划经济模式下更为复杂,如资金流向复杂、筹资渠道增加、经济业务与财务事项性质多样等。虽然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实行了预算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流出渠道的合规性问题,但对于项目选择是否合理、预算是否适当、手续是否齐全等难以全面监控。而财务风险不仅仅只是在支付环节产生,它贯穿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全过程。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基本分类

由于会计主体的特殊性,行政事业的财务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收入、支出、国有资产使用等方面。基于业务性质、资金来源、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原因,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财务通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预算管理特点、财务活动特征等,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支出绩效风险、资金收缴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和操作风险六大风险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偿债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风险域。只有对这些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更好地防范行政事业单位风险,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效能。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现行预算制度对财务风险控制针对性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偿债风险是最根本的财务风险。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根本框架是政府部门预算,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与风险控制只能是在财政预算之内,一般不应赤字运作。但事实上,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或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个别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强调“跨越式”发展,不顾财政预算约束,大力开展项目,导致出现资金缺口,不得不“负债经营”。其根本原因一是预算内外资金的平衡与使用没有同等的约束力。二是现行预算制度的执行考核对于违规行为没有实质性的处罚。三是现行预算制度的目标实现了错位,本来是通过预算制度来调剂预算经费间存在的相互挤占的矛盾,必然导致某项或每项经费出现缺口,不得不多方举债。据《经济参考报》2011年6月报道,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已超10万亿,仅54个县未举债。

(二)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一方面,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预算编制、业务经办、财务人员等往往认为按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不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即使出现风险也是由国家或单位承担,从而对资金支付、成本控制等漫不经心。另一方面,对于部分转制或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由于长期的经营习惯或财务人员的观念还没有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在制度建设、制度执行、风险控制等方面也不够重视,导致出现风险点。如不按规定签署合同,不按进度支付款项,不核算收益盲目举债等。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位

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这方面还作得很不够。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着类似的制度,但在资金管理、预算流程、审批控制、不相容制度分离等并没有针对性,或者不完善,或者未得到良好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可能。比较典型的是在项目投资、资金支付、对外融资、费用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与监管,在款项申请、财务报销、资产领用方面都不够健全,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违规行为。

(四) 资金运作风险突出

一方面,财政预算资金的缺位导致资金支付出现错位。虽然预算对各方面的情况都作了考虑,但实际上预算中的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和专项经费“全面考虑、每个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在保发展保稳定的工作压力下,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就成为事业单位弥补财政缺失不得已的选择,因而,出现违规支付的风险极大。另一方面,现行制度一般规定事业单位负债只能解决临时资金周转,不得“负债经营”,但当前事业单位特别是具有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在短期内注入大量资金解决日益紧张的资金供需矛盾,因此,银行贷款作为一种常规融资渠道被引入。但往往由于项目进展或可行性研究不充分,资金效益一般不高,给单位造成了资金短缺与浪费的并存。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预算制度改革

一是强化政府预算执行力度,对于违反预算的行为不得以客观理由为依据发生变动。特别重要例外事项应由集体讨论解决。二是强化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正是由于当前预算内外资金的存在,导致预算外资金沉淀、预算内资金不足,从而在正常工作中产生了财务风险。三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预警机制,以防范财务风险。如通过一系列指标的纵向和横向数据比较,及时对各单位进行风险提示。当前行政事业的集中核算制度汇总了各单位的财务、资金数据,使这一方案成为可能。

(二)强化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

首先,从业人员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要认识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岗位都需要从严把控,才能使本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对于财务人员来说,要考虑将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其岗位责任指标联系起来,并与会计继续教育相结合,加大财务风险的辨识与控制培训力度。其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特别是要考虑制度建设、资金支付、偿债能力等方面的风险控制点,保持合理的现金余量,做好成本节约,努力实现单位价值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结合。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力度

首先,要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并未致力于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根据国家对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应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在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统一支付的条件下,重点在于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事项的合法性、客观性与合理性方面。首先,严格按会计集中核算及国库统一支付的相关规定办理经济业务,杜绝“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报账单位要做好相关事项的初次审核,检查是否按预算、按规定进行了开支,从源头做好把关。其次,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与审批流程。如明确业务经办人员(机构)、财务人员(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机构)的职责权限,明确单位项目投资、资金支付等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程序,做好财产清查、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工作。最后,要改变各报账单位仅仅依赖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的思路。会计核算中心要杜绝“代理记账”的心态,要尽量了解业务单位的经济活动,把握其真实性,及时做好沟通,坚持原则。通过各方的努力,使财务审批、会计监督、内部审计得到有机结合,从而得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从而极大地降低财务风险的可能。

(四)防范资金运作风险

一是要量入为出,根据财政收入(及事业单位的自有收入)考虑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金缺口的出现,防止资金的挪用。二是要合理举债。对于行政单位而言,要严禁贷款行为的产生,现有的负债应通过长期的财政规划或政府债券的方式逐步解决(当前我国已在上海广东等地试点)。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要根据实际的项目报酬率及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方能进行举债,并考虑合理的融资额度。三是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如各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科研经费等。事业单位可考虑根据其成本情况,经物价局批准向受益者收取一定费用。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也存在着财务风险。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成因、危害的分析, 提出了防范或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的转变,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 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郑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新疆农垦经济, 2008, (10) .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

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运营资金能在稳定安全的状态下运行,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重要目标之一。可以实现资金完整高效的运用,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所以在财务风险防范的环境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方面

内控意识在内控环境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具有良好的内控意识才能建立健全并且实施内控制度。只有加强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认识。部分单位中的“一把手”才能对单位中的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有所认识。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一些领导仅仅将财务部门中的预算控制与部门的内部控制完全等她。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熟视无睹。展现出了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层在内控意识方面的薄弱,在费用的项目审批、支出等问题中,实行了“一支笔”形式的审批方式,注重个人的业绩方面的突出,使得事业单位在运行中的风险防范被忽视了,在内部控制中没有科学的认识。除此之外,内部控制体系实际操作不敢、不愿监控的情况,内控制度最终浮于表面。

2.监督和评价方面

当前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中,主要的负责人是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内控体系还没有独立性,这种情况使得内控制度实际执行存在一定难度,仅仅流于形式。虽然内控机制中有一些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单位内部却把机制主要运用在单位规章的制度之内,将内控制度的存在忽视,还有不少拥有权力的人凌权力于制度。这些严重的情况,使得内部审计不能真实对自己的职能进行旅行,单位的真实情况不能如实反映,内部管理还没有办法对内控机制,实现良好牵制和监督。不少单位的内控制度在信任度、监督力度、意义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导致单位内部中员工在长时间之后在内控制度中出现视而不见的强烈。

3.制度建设方面

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还要进一步的强化。一些行政事业没有独立、系统有效的内控财务管理,使得财务工作无章可循,导致了管理混乱的出现。还有的财政部门使用预算代替了内控制度。在支出方面严重出现了脱节,对行政事业的单位资金运转造成了极差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收支管理方面不严格。事业单位中不少人员对规定的开支标准不够重视,开支范围随意扩大,经常在“巧立名目”的借口下,形成挪用和挤占公共资金的现象。第二,在预算的资金项目统计方面,还不够详细,在实际的执行工作上还不够严谨,在实际的使用上没有计划性,容易形成超支情况。除此之外,预算支出的情况和领导主管层的指示有着一定的关系,使得经常有超支情况出现。第三,资产在购入的时候标准不够严格。因为事业单位在行政工作中的特殊性,所以在核算成本上的时候缺乏一个有效成本核实标准。这种情况下,财务工作便利了,但是在实物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麻烦。在资产的购置中,有着不少浪费资金的情况出现。

二、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控措施

1.财务预算机制的完善

财务预算机制的完善主要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环节。第一健全预算体系中的组织体制,对风险昔理中的内部约束机制进行完善,实现在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使得预算指标和预算编制有准确性、合理性,使得预算执行规范性有一个保障。第二,对预算刚性在控制力度方面加大。由于预算的科学性,还有计划性不够强,使得预算整体在调整很频繁,在资金的运用缺少预见性,预算的控制力方面降低了。所以,我们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资金流不断适时地开展跟踪和监督,出现偏差及时纠正。在对务预算制定之后,要确保预算执行中的严肃性,对预算调整程序和控制预算要严格设置和调整。第三,预算编制改进,要不断加强预算中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预算编制方法主要目的是保证资金分配中的合理性,可以细化并使得管理规范化,还能优化资金在支出方面的结构,把资金使用在急需和重要项目里去。解决当前不少单位在预算编制中编制粗糙的问题,将项目细化,实现对预算的支出的精细核算要求。

2.风险控制和建立控制监督共同协调

对则务监督体制逐步完善是对风险控制并且产生显著成效的关键步骤。要从两个方面来展开工作,首先对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体系要大力建设,只有在完善内控制度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点工程、重点环节还有重点对象才能开展风险因素的排查,试下对风险的监控。

在制度的运行中要保证预算监督和核算,还有会计监督以及职内部审计,要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制度的落实中,使得三者形成合力,共同作用,实现加大控制以及防范则务风险中的工作力度。财务风险监督体系能够健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财务部门在各个环节中的调节作用,构建一个纵横连贯,并且协调上下的协同工作网络,把外部监督以及内部监督联合起来实行,不断发挥监察、审计相关部门中的职能,建内一个内部的防控的协统机制,还有内部的风险控制通报体系。

3.建立财务诚信系统

诚信,在事业单位对外对内的良好形象维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更好开展内控工作重要构成部分。要将诚信系统的构建,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国道德规范关键重要部分,把直接挂钩到职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成果上,并且采用内控系统以及外在的社会准则不断的发挥,从而全面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控制的执行力度,把制度的执行工作中的融合在事业中。例如,一些单位建造“小金库”的行为,对其行政事业单位性质会产生特别恶生诚信影响。

三、结语

建立一个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控系统不可缺少。因此,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分析内控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制度进行完善,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多角度多管齐下,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炼军,王璐.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会通讯:综合,2011,(8).

[2]阮浩.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南方论刊,2010,(8):14-16.

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 第12篇

(一) 支付风险

在事业单位相关预算的制度改革进程中, 实行部门预算, 通过对预算经费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以期望借助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改革来解决预算经费间相互挤占的固有矛盾, 而实际情况中, 仍无法避免预算经费的互相挤占, 从而带来了较大的支付风险。

(二) 筹资风险

中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来自财政拨款, 其中也有一部分需要靠自身能力解决, 因此需要一定的自身筹资。同时, 也有一些事业单位将资金用于进行长期投资, 从而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风险, 因此也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

(三) 投资风险

目前, 我国的事业单位投资现象比较普遍, 一般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 很多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在对投资所可能造成的风险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 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容易导致巨大亏损, 从而带来财务风险。在对内投资上, 主要精力放在对事业单位内部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 有时候会超出自身资金的承受能力, 带来资金周转困难的困境, 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 核算风险

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实施, 各项财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但是, 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与当前先进的管理体系脱节。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私营企业, 对于财务的知识、政策法规、核算水平等方面的更新明显滞后, 造成在财务核算时效率偏低, 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

(五) 管理风险

当前, 大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 致使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主要原因是:管理手段未能及时更新;财务监督不到位, 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制度落实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约束力不够。这些不足, 会导致会计信息精确度不够, 无法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 债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大多不以营利为目的, 所以它的举债能力十分有限。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的这种特征, 导致外部环境给予其贷款的帮助更加有限。因而一旦遇到债务问题, 事业单位的解决能力便捉襟见肘。

(七) 道德风险

事业单位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经济机构, 每一名财务人员的财务职业道德在每一个事业单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 我国当前大多事业单位都未能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道德建设机制;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对自己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也不是很明确。因此, 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一) 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 事业单位市场化的进程也在加剧, 因而财务管理风险也在所难免。由于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的特性, 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只要按照严格的既定的规章制度来使用财政资金, 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即使出现财务风险, 仍有国家财政作为强大后盾。因此造成财务管理态度散漫, 而且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缺乏大局意识, 只是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局限在资金风险, 并没有认识到经营风险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相关性, 没有在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 部门的责任权利不十分明确

由于事业单位不为自身盈利的特性, 造成财务管理人员态度不够积极, 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 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 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考核评价。因此, 从财务层面讲, 部门的责权利不明确, 会产生许多风险, 如预算执行无法合理规范, 预算资金支出结构异化, 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力下降, 资金使用无绩效等。

(三) 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科学

因为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分析, 导致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凭主观经验决策, 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不能够实行大额资金的集体研究, 只是由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个人决定, 这种现象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极大的浪费, 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偿还债务的能力, 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 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 事业单位财务环境复杂多变

环境复杂多变同样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比如通货膨胀, 使得资金供给持续的短缺, 实物性资金相对的升值, 资金的成本逐渐的升高;比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 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通过外贸、金融等对我国实体的经济产生影响, 同时也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严谨

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多样化发展, 造成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变得相对复杂, 但缺乏相应的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作为指导, 造成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使财务人员无法明确其监督管理职能, 因而工作变得力不从心, 无法依法履行财务职责,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应对对策分析

(一) 首先要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素质越高, 就越能清晰理性的分析市场, 高瞻远瞩, 那么财务管理风险就会相对减小, 这就更要求经营者的高级职业素养判断, 对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 影响财务的因素进行分析, 采取适当的方法, 准确的估计定位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培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风险。同时也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训制度。令财务人员深刻了解财务管理风险对事业单位的重要影响。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 将风险防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此外, 在采取规避风险的对策时, 也必须要以事业单位科学的管理作为基础, 对于管理者的要求越高, 就越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

(二) 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责任, 落实到位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应将责任落实到位, 给予每个员工清晰的责权界限, 和明确的工作任务, 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员工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而且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激发其工作的责任心。

(三) 建立财务风险发掘和预警机制, 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依据

要建立财务风险发掘和预警机制, 就要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分析风险的潜在可能。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1、风险信息收集。即收集与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目标相背离的重大信息。2、风险识别。即指通过收集的信息, 识别组织面临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及风险因素。3、风险分析。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和计算, 对财务风险的后果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预计, 揭示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为多少, 将在多大范围内发生, 将造成多大的损失和影响等问题。4、风险计量。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对风险划分等级, 以及划分事业单位应相应采取何种程度的应对态度。5、风险决策。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 将风险收益与控制所需要的成本进行综合的比较, 以确定事业单位对风险的应对态度。并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 确定应对风险的管理方案, 来减少或者消除风险。

(四) 建立风险外部环境监测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的外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 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外部环境监测机制, 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 为财务风险发觉和预警提供政策和机制导向。

(五)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有助于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从管理的角度监督整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进展, 及时发现薄弱的环节, 确保任何子部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合理处理财务管理, 从源头上尽量减小财务管理的风险。

四、结语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践当中, 要结合以上对策, 挖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风险, 并根据风险涉及各种内外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特征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类, 对不同类别的财务管理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尤其要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形成适合事业单位的特有的管理模式, 为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一套快速便捷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 2011;15

[2]蒋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0;26

上一篇:高职学生的毕业教育下一篇:摄影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