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2024-06-07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精选11篇)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1篇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能够自如面对未来机遇与挑战的合格检验人员, 教师首先要不断地更新、扩充自己的知识, 不能仅限于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的更新永远滞后于知识发展。备课时要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如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期刊文献以及与医院检验科及其他科室的同行交流等, 适当补充一些目前教材上没有、临床工作中正在使用的技术方法、新的检验设备和检测项目。教师在课余时间尽量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或者到相关临床科室学习, 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将新知识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4]。另外, 教研室要定期集体备课并要求全体听课, 通过听课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2 提高理论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把教材上所有内容都详细讲解, 因此要重点突出。把临床上最常见、临床工作中开展最多项目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临床上不常用的检测项目作为一般讲解或自学内容。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并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方式上多媒体教学也成为现今主要的教学手段, 对于《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 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更体现出其优势。例如血液中各种血细胞、尿液中管型、结晶的形态等内容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用语言描述, 学生就会感觉比较生硬、抽象, 听过之后印象不深刻, 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绘出图来讲解, 使形态学内容变的直观、形象, 学生相对容易理解记忆。但是教师在黑板上绘图会占用比较多的课堂时间, 而且彩色粉笔的颜色和真实的形态内容的颜色有所不同, 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直观的认识这些有形成份或认识会有一些偏差。当学生真正接触到这些细胞等有形成份时, 还不能完全识别出来。如果通过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 就能把形态学的内容更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我们采用了一边用语言讲解有形成份的特点, 一边用多媒体把显微镜下拍摄的图片以及利用网络搜索到的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 提高了教学效果[5]。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 不能只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要让学生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为他们课后自学及以后进入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同时也要学习与临床相关的知识, 这样才在工作中分析检验结果并与临床联系起来, 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

3 加强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广泛, 与临床各个科室有密切联系并且实践操作性强;实验课时多、占比例大, 贯穿于理论教学始终。实验课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纽带, 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2]。检验结果是否准确、是否能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与操作是否规范密切相关。每一项基本技能训练都要先给学生详细讲解步骤及注意事项, 然后做正规的操作示范, 之后要求学生按照正规操作反复训练。整堂实验课我们都在巡回检查指导, 对操作较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对操作错误的学生及时予以纠正[6]。课后认真批阅实验报告, 及时指出错误和不足。

现在医院检验科室基本上都用自动化设备。由于实验教学经费有限, 大型的先进仪器设备无力购买, 因此不可能做到实验室的实验设备与临床发展同步。为了使学生对医院正在使用的先进仪器、先进方法有所了解, 我们在讲授血液检验部分和尿液检验部分时各安排了1次临床见习, 通过两次见习过程中讲仪器的原理、操作, 让每一位学生亲自操作一次, 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并能针对见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互动式教学[3]。

4 开展双语教学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 检测方法逐渐从手工操作发展到仪器检测, 仪器也从半自动化发展到全自动化。这也就意味着检验专业学生面临着在实习过程中以及在将来的工作中都必须掌握各种检验仪器的使用。目前医院购买的先进仪器多数是从国外进口, 其操作、维修、保养等说明书均是外文。如果只依靠销售人员的讲解和调试是无法完全、及时解决临床所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能熟练应用所涉及到的英语词汇, 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需要查阅一些外文文献也需要有扎实的医学英语基础。因此, 在检验医学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十分必要[7]。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过程的主导, 也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专业课知识, 还要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充分备好每一堂课, 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入每一个医学词汇, 从而达到进行临床检验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目的。

5 注重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以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医学检验人员工作对象是患者的标本, 如血液、尿液、粪便和脑脊液等, 而不是直接面对患者。这使得人们对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改变这种认识,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加强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责任心教育, 要让学生明确他们将来是各级卫生医疗单位中从事日常第一线工作的骨干, 责任重大。医学检验学所进行的工作是一项细致严肃的工作, 无论是进行临床检验、还是进行医学研究, 都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会用一些实例来告诉学生, 如果在将来的工作中技术不过关、草率从事, 会导致医疗事故, 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技能水平高低关系到患者的安危, 必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4,8]。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不断更新、扩充自身的知识,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让学生既掌握在检验科实习和将来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要点, 又能使学生尽快适应以后的资格考试, 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并能尽快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成玉, 王元松.《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 47 (1) :79-81.

[2]陈亚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1) :1144-1145.

[3]姜忠信, 何宏.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 47 (5) :449-450.

[4]郝小夏.《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1, 27 (5) :73-74.

[5]易艳军, 蒋显勇.改革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J].当代医学, 2010, 16 (6) :162-167.

[6]曾涛, 马丽.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2) :1621-1622.

[7]陈立华, 肖新宇.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革创新[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9) :268-269.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2篇

【关键词】成人专科 教材 思路

【课题项目】四川省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医学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R4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39-01

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向来是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石。那么在成人大专医学检验专业的选择教材上几种全日制专科的规划教材仍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我们走访几家医院及学校,简单了解医院检验科对检验人员的需求及我们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想法,整合现有教材的现状和特点来整理出我们对成人专科《临床检验基础》这门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1.对现有医学检验专业教材现状的思考

1.1总体状况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里没有成人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这门专业课的规划教材。成人专科的教材要适应成人学生自己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工作特点,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但重点是现有的教材几乎没有完全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人教育的课本。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学生多以在职学习为主,学习模式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具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近年来了解到多数的学校有两种选择:①重复延续中专的教材。弊端是对于有一定基础和工作经验的检验学生来说中专的教材部分内容缺乏深度、新度,甚至有些已经淘汰的检测项目还在中专的教材里出现;②是选用大专(全日制)的教材。全日制专科与成人专科两者的生源背景、教学定位、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众所周知,成人教育学习不会同全日制大专的授课时间等同,所以全日制大专的教材部分内容过多、过细,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少部分内容过于繁琐。所以具有极大的不适用性,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建设适合其教育定位、特点和教学模式的特色的高品质教材,非常必要和迫切。

1.2 我校现状

现在我校成人专科教育缺乏本专业特色,实践内容不足,专科层次培养的是以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实践部分内容应当根据医院的操作规程有所增加;忽视能力培养,偏重单一知识,继续教育的特点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专业性特点,根据临床需求及行业发展方向,密切结合不同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以现代医学科学术发展的“四新”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先进性。贴近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综上所述,现用的教材明显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更不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匹配。

2.新教材的编写思路

2.1如何符合检验科的需求

医学检验专业是以面向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从事实验室工作为主,培养具有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医学检验基本技能的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仍然有重理论轻实践,而出现“眼高手低”,综合素质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几年来,根据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的调研表明,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深受欢迎,而高分低能的学生则备受冷遇。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2如何满足学生的要求

成人学生大多有学校-社会-学校的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会以及个人对再次提高学习的认识也基本一致,基本分为两类:①中专学历或工作时间较长的从事检验专业人员,大多数有一定的检验专业知识的基础,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但对医学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相同,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理论基础薄弱;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高的热情,却缺乏正确、客观的认知;能独立完成常规实验,但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由于懂得的知识肤浅,难以进行学术研究及科研和论文的撰写,所以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强、理解能力强。②刚刚毕业的中专学生,有的是刚找到工作,想一边工作一边再学习,有的是刚走出校门还想再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中专学习阶段的理论知识还没淡忘,但是他们缺乏的是实践操作技能,没有临床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成人的继续学习中重点要提高需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加难知识面加宽,虽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无临床医学检验的经历,理解力会差些,加深加难的知识会有一定压力。

2.3教材队伍的建设

编写人员要求从事本专业教学和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正在为本专业本层次学生授课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并有较好的写作能力,针对各编者的专业特性合理分配编写任务,主编负责本书所有创新的理念,制定出编写大纲,为了确保教材的高质量必须对书稿反复修订。教材成稿后第一时间交给一线工作人员和在校的学生把关,按照现在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进行增添和删减的调整工作。

3.总结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成人专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选择一本合适、好用的教材是学好本专业的首要工作。有适合成人教育医学检验专业自己的专业用书才会最好的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学员个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对高等医学教材建设的几点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2.

[2]王国强,涂明.示范性院校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1).

[3]周晓健,章文清.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20).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第3篇

虽然临床检验基础新版教材的理论知识多, 但我们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仍然加大实验课教学比例, 将阐述技术性问题的内容放在实验课堂上进行教学, 与具体操作相结合, 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根据现代临床检验技术的需要, 增减了部分实验, 删减的实验有:粪便隐血化学实验、出凝血时间测定、RBC直径的测定等;增加了细胞形态学的课时;及时更新了实验项目, 如白带检验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替代传统的生理盐水法、新亚甲蓝染色法计数网织红细胞、Rh血型系统的鉴定、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浆膜腔积液细胞分类、维生素C和青霉素对尿糖和尿蛋白检测干扰的实验。

目前, 大量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分析仪器普遍应用于临床检验科, 先进的检测仪器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参数和诊断指标, 在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中, 由于教学经费所限, 教学仪器滞后于临床。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上, 我们在强调原传统经典实验方法的同时, 也要创造条件适当增加先进的检验仪器和设备。2006年, 学院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莱卡光学显微镜、BC 280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明显改善了实验室的教学条件。

2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随着实验内容的优化调整、新的体系框架的建立, 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2.1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化、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建立模拟实验教学网站, 可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可解决教学时间紧张、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还可以使实验教学过程形象逼真, 图文并茂,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如在讲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时, 应用多媒体动态视频技术及生动的音响效果, 可以清晰地展示血细胞在通过检测小孔时运动的方向、脉冲的大小及次数的变化。

2.2 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不是凭一次操作就能掌握, 需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观察细胞形态尤其是各种脱落细胞的形态;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比如到临床收集标本、配制试剂、调整仪器等;进行实验技能训练, 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2.3 探索综合性实验教学

综合性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较验证性实验丰富, 涉及知识点多, 涵盖知识面广, 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大。我们对尿液与粪便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生殖系统分泌物检验等进行了综合性方面的改革, 如在尿液检验实验中采用临床诊断明确但学生不知临床诊断的3类尿液标本 (正常尿液、糖尿病肾病尿液、急性尿道炎尿液) , 教师课堂介绍实验内容后, 学生动手实验, 归纳分析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 提出补充实验方案。经过再次实验, 最后签发完整的对疾病诊断有指导意义的检验报告。

2.4 实验中使用教学模型

教学模型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 克服紧张心理。毛细血管采血技术教学可谓是临床检验基本技能教学的第一关, 采血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血常规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心理紧张、掌握不好采血的深度及难以控制乳胶头等以至于不能顺利地把血吸到规定刻度。因此, 在实验前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 实验中给每名学生发一个我们自制的手指模型和一小试管碘伏 (用碘伏代替血液) , 使学生在模型上反复训练采血技术, 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取碘伏从而感受乳胶头的控制力度, 待大家都找到采血的感觉后, 再实践。静脉采血也可以使用模型教学, 用一次性输液管代替血管, 用不透明的布蒙住输液管, 练习者用注射器透过布层穿刺输液管模仿静脉采血。

另外,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还采用小班实验、互动式教学、带领学生到医院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特别对于临床检验基础这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涉及的实验内容分为常规血液检验, 出、凝血检验, 血型与输血, 尿液与粪便检验, 浆膜腔积液检验, 生殖系统分泌物检验等六部分。前3部分血液学检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 实验方法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后3部分体液检验的教学主要以综合性实验为主, 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上述项目中, 最为常用的技术是血液标本采集、血细胞计数、血涂片制备和细胞染色、各类细胞形态的识别等。如果单凭一次实验课的训练, 学生只能掌握一些肤浅的内容, 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为提高学生应对未来临床实践工作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实验内容进行了重复安排, 加大了基本功训练的力度, 使他们对这些内容学得扎实、牢固, 部分内容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例如在血液的一般检查章节中, 在开设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单一性的实验后, 我们增设了血液常规检查、尿液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等综合项目, 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另外, 我们安排多份抗凝血标本供学生练习基本技能, 这样学生对稀释倍数的选择、微量吸管使用、血细胞计数、血涂片制作、结果报告等每一个技能都能进行训练, 避免了标本不足及学生互刺手指的痛苦。在学期结束前, 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实验技能比武来促进学生对学习技能的掌握。

4 制订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考核能检验教师是否实现了课时目标, 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教与学都是一种鞭策。因此我们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实验技能量化考核标准。技能考核单列成绩, 实行百分制, 其中实验报告占10%, 出勤、实验态度占5%, 平时操作考核占20%, 期末技能考核占65%。技能考核包括形态学考核和实验操作。形态学考核主要包括外周血正常血细胞和异常形态血细胞的识别、尿液有形成分的识别;实验操作主要有: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精液常规、脑脊液和胸腔积液常规等实验, 对每个实验设计有具体的考核要点和考核的时间, 主要考核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并完成实验, 重点是操作方法与步骤、结果判断等。比如考核学生尿常规实验时, 除了完成尿常规检验报告外, 还要求对报告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意见。采用这样的考核办法, 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判断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进行探讨, 虽然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尚处于探索阶段, 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今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不断积累经验以完善实验教学改革, 为培养更多现代优秀检验人才而努力。蒉

摘要: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临床技能提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我们对实验教学计划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基本技能、实验考核制度4个方面进行探索, 并优化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 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4篇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亦是众多专业课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目前,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本文对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体会进行了总结。

1优化教学内容

1.1临床检验基本技术课程的开设

临床检验基础是第二学期才开设的课程,前几届学生反馈,如果前期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对新学期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可以更好地进人实验状态,而不是在开展新的实验项目时,把有限的时间耗费在了解基本技术操作上。因此,本教研室编写了校本教材《临床检验基本技术》,并且在学生人学初即开设此课程。该课程教授的内容有:移液技术(移液管及微量吸管的使用)、离心技术(离心机的使用)、光谱分析技术(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血液标本采集技术(静脉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与染色技术(瑞氏染色)。学生通过第一学期对上述项目的接触及练习,第二学期上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时操作都比较熟练,容易上手。

1.2改变传统PPT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以填塞方式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教材内容,且一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也较为粗糙’常把课本内容一字不漏地照搬到PPT上,甚至利用扫描仪将课本内容复制粘贴到课件中。如今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均是“90后”,他们反感沉闷的教学氛围及千遍一律的、毫无变化、毫无新意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教研室对课件制作方法进行改进,不再照搬课本原文,而是将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再配上与内容对应的有趣的QQ表情、动画等。这样就使得课件非常生动,重点突出,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尿液一般性状”章节中的“尿量”时,介绍健康成人的尿量为1-2IV24h。制作课件时,为了强调1~2L的容量,弹出常见的家庭装绿茶罐子的图片,把具体的数字量化、形象化。讲解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呈毛玻璃样微浑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均未捜索到毛玻璃样微浑的脑脊液图片,索性在课件中插入毛玻璃的图片,直接加深学生感观认识。

2强化实验教学

2.1合理分组,充分利用资源

本专业还招收高职单招的学生,此类学生医学基础较好,尤其是检验相关操作经过临床实习已十分熟练。因此,在实验课分组时将其安插在其他学生中间,实验课时让其对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示教。例如:在教授静脉采血方法时,虽然学生看过教师示教,但是操作时仍难免紧张,而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个人’而此时各组高职单招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则能使课程进展顺利,节约时间。

2.2重视实验标本的采集及制备

为了让学生看到阳性表现,实验标本均来源于本地区两家三甲医院。学期初,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实验员与医院检验科相关负责人联系,收集相应的标本。若标本不够理想,亦会人工制备阳性标本。例如,开展“尿液有形成分镜检”实验时,实验员会在尿液标本中滴加血常规标本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实验时,实验员会制备5种不同浓度的标本,展示从阴性到阳性的梯度变化。

2.3应用PBL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讨论并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m。它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在之前学习的相关实验操作均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能力,而不是停留在只会做实验不会分析的阶段。例如,课前教师从附属医院搜集并整理典型的化脓性感染患者标本’力求临床资料来源真实、内容详尽,包括病例、各项检査报告单和血涂片等。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并确定讨论基本框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讨论。按照疾病诊断步骤,例如,此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及体征是什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是哪些?血常规及血涂片有哪些异常?确诊该疾病临床上尚需进一步检查哪些指标?并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上机操作血常规检查及观察血涂片,之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利用PBL教学法将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如病例的选择、问题的拟定、激发学生兴趣等能力。

3全员听课,严把教师关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研室全员一学期需互相听课两次。其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共20学时,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査验。通过听课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4举办技能大赛

第二学年末,即实习前举办临床检验技能大赛。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取消自愿报名赛制,要求全员参加。参赛人员及比赛项目由比赛当天观摩的校领导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名单现场抽取。避免了以往参赛选手均是班级表现突出的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实验室晚上和周末对外开放,均能看到学生练习的身影,真正做到以赛促练,为临床实习做准备。

5改革考核内容及模式

学生期末成绩由3部分组成,即理论考核成绩(占50%)、实验考核成绩(占35%)和平时成绩(占15%),可避免学生为得高分而只背书本知识不重视操作及平时作业书写的问题。实验考核侧重考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往考细胞形态知识点时,均是教师找好细胞’学生分组轮流辨认,导致后面的学生多半已知道考核内容。为此,我们改变考核模式,由学生找细胞,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教师指定的细胞即过关,否则为不及格。平时成绩则由上课回答问题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决定,而实验报告更加注重分析的书写与实验结果讨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失败的原因。

6开辟校外课堂,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凭借附属医院的优势,组织学生去检验科见习。在临床带教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标本采集、上机检验、仪器保养维护和质控等书本上才能见到的操作,使学生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学生可以观察临床带教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加强了无菌观念,而且可以参与报告结果讨论,还可以观察血凝仪、流式细胞仪等在学校实验室里看不到的大型仪器。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科学系统地评价疾病,对临床检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及认识,也更切合我们的教学初衷。

7结语

以上措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是有帮助的,随着临床检验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日趋广泛,临床检验基础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我们要与时俱进,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由以往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5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 临床检验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48-01《临床检验》是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知识涉及面广,包含有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血液检验、免疫检验等临床上最常用的内容,实践性强,与临床联系紧密,因此,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中占较大比例。实验课既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1]。通过对本校2006~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检验实验课的带教,体会到其中有许多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整改措施。

1 主要存在问题

1.1 学生及教师的现状

目前中职生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就本校2006~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其中考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连成绩都没有。说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不重视学习,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中专的日常学习中,常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学习上缺乏热情和主动性,没有认识实验课的重要性,上课时马马虎虎,甚至袖手旁观;课后的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应付了事;另外每班学生人多,带教老师少,无法顾及所有学生,也导致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

1.2 教材与实验课时分配

现用的中职《临床检验》教材虽是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但内容繁多,部分相当陈旧,跟临床严重脱节。由于中专学制短,故课时遭很大压缩,实验课时和理论之比例大约在0.6∶1。而《临床检验》是以实操为主的课程,这个比例明显偏低,达不到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目的。

1.3 实验模式传统

目前临床检验的实验教学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前备好实验材料,上课时先讲解实验内容、原理、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然后学生照搬操作,完成实验后基本没有印象。这种教学活动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很少提出问题;也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

1.4 实验内容陈旧且不连贯

课程中虽给出许多实验内容,但内容陈旧,实验方法落后,与临床应用脱节严重,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了以后也用不上”的想法,从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对于一个完整的实验内容的教学应包括试剂配制、器材准备、仪器调试、实验操作和结果记录与分析五个环节。但在实验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前三项由实验教师准备,学生只是完成后两项,未能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内容,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导致学生的技能不全面[3]。

1.5 实验设备缺乏

由于本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且不是重点专业,加上经费不足,故实验器材相当缺乏,连临床检验科日常使用的基本器材都没有,现有的也比较陈旧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多小组共用一套器材,严重影响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也导致一些实验未能开出,影响教学效果。

1.6 实验安全意识不强

可能是素质偏低或习惯的原因,虽每次实验课前都强调安全这个问题,但很多学生未能养成重视“实验安全”的意识,如接触标本(实验标本来自临床)或标本掉落在桌面时,既没有向教师报告,也不及时清洗和消毒,在上课时相当常见。另外,学生多实验教师无法全面顾及,也是一大安全隐患。

2 改进措施

2.1 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学生素质偏低已是事实,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多媒体实验教学生动又形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板书和示教教学法的不足,值得提倡[4];有条件的还可尝试PBL模式等先进的方法。

《临床检验》实验内容多,但实验室器材陈旧且有限,未能满足教学需要,故需购置较多的器材才能较全面开展,例如临床最常用的尿液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应具有;现代检验技术日新月异,要和临床接轨,必须将一些过时或少用的内容删除,增加常用的检测项目来优化教学内容;实验标本尽可能来自临床,模拟临床工作的进行,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实验课时偏少,理论实验之比在1∶1左右较为合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操能力,成为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2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实验课就是进行技能训练,但是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学生不可能达到熟练的程度,需要反复实践。这就需要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多加练习,老师在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弥补了实验课的不足。另一方面让学生分期分批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也可以提高综合操作能力和增强责任感,在实习时更容易适应临床。

2.3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由于学生实习和今后的工作都将直接面对病人,接触感染性标本,无安全意识就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因此,学生有必要在学校接受生物安全教育。这可以通过学习《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临床实验室安全和要求》等内容来强化安全意识,做到自身不被传染、环境不被污染、标本不交叉污染[5]。

2.4 结合临床,开拓学生视野

当前的实验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为主,而临床中多以现代化仪器为主。为了防止教学和临床脱节,在实验教學中,应有安排学生到临床检验科见习的机会,让其了解各种临床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学习各种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使实验内容与临床应用密切结合。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6]。

2.5 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学术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但教师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时限性,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拓宽知识面。另外,由于长期脱离临床,教师无法将课堂内容与临床案例结合起来,致使讲课内容空洞,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必要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去医院检验科进修,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实操技能。

2.6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信息的反馈收集工作

通过教学评估及教学质量调查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教学的改进也起很大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总结出来的部分问题及对策,在实验教学中收效明显。为了培养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型、技能型中职医学检验人才,仍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亚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144.

[2] 张涛,冯锡才,李英欣,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165.

[3] 费瑞林.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教育,2002,9(2):21.

[4] 赵冬,刘萍,龙军,等.浅谈多媒体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2):1746-1752.

[5] 郭丽香,罗跃娥,刘蕊,等.临床检验技术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10,17(2):26.

高职高专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第6篇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革

临床检验基础是以临床检验中基本的操作技术、反应原理为基础, 以检验医学常用的实验方法为手段, 以临床常见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为重点, 是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医学检验专业必修和基础课程之一。临床检验基础课知识点多、实践性强, 加之实验仪器更新快, 教学中困难较多。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1]。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时代意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医学检验人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学生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基层的实用性高等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2]。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应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们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制度的改革、校外课间实习基地的加强等方面对《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2 检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制订与当代检验医学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大纲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日益更新, 课程安排应紧密结合临床检验现况, 将各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现行检验科要求工作者有比较广泛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 而不是仅限于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及免疫学检验的检验基础理论, 对实验的原理、仪器性能、临床意义以及质量管理的知识要求更多。在检验技术上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都已是关注的焦点。这些都必然要在教育中体现出来, 要灵活地从学生要面对的问题安排课程。

2.2 注重检验专业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联系

现在检验科工作者需要参与重大疾患的临床会诊, 检验科已不再是临床辅助科室, 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是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现代检验医学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检验方法日新月异, 不断更新检验方法需要检验科工作者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的最新合理解释和应用指导, 积极参加临床危重疾病诊断、结果分析和建议。及时将临床最新的医学动态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保持与临床的紧密联系。

2.3 注重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2.3.1 实验课学时安排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加大本课程实验课的开出率, 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临床检验操作技能取得很大提高, 保证了专业课教学的质量。见表1。

2.3.2 实验内容的安排

在实验实训教学中, 围绕《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为主的教学实验内容, 让学生在医院检验科根据实际检验操作过程完成相应的临床检验项目, 例如脑脊液、精液、浆膜腔积液及羊水等的临床检验与北方医院检验科联系, 在学校做理论讲解, 在检验科做实践训练;脱落细胞学的理论课在学校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北方医院病理科由医生做具体指导。突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临床工作能力, 顺利进入临床的适应期。注重提高综合性、现实性、设计性实验课的比例, 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3]。

2.3.3 改进实验实训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一部分理论教学, 如脑脊液检查、浆膜腔积液、精液检查、前列腺液检验、羊水及脱落细胞检验等放到临床实验室教学中, 使理论学习更加有感性、有趣味, 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技能操作,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我院实验设施相对落后, 脑脊液、羊水、精液等标本不易获得, 检验设备成本太高, 而临床实验室的发展很快。为使教学与临床保持一致, 我们聘请一线有经验的专家讲授课间实训课, 扩大学生的视野, 借助医院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优势培养学生, 使学生的技能训练更符合临床实际。要求学生课前做充分地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实训过程当中逐一解决问题, 老师解答具有共性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并做出总结性评价, 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2.3.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课强调学生多练、勤动手。教师主要讲解实验步骤, 强调操作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及时纠正操作方法的不足, 规范检验操作技术。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进行启发式提问, 使学生在练习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结束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使学生能充分地认识本次试验成败的原因[4]。

2.3.5 改革实验实训考核制度

传统的考核制度不能反映学生对整学期所有实验的掌握情况, 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综合能力, 存在一定的弊端[5]。我们采取了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增加了平时考核和技能考核, 促使学生自始至终踏踏实实地学习, 高职高专的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学习目标性差, 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考核方案, 将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及实验方法改进建议等纳入考核, 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及方法, 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5]。

2.3.6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安排本校学生到包头医学院下属的各实习医院、包头市中心血站进行实习, 聘请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 利用各医院不断更新的先进仪器设备及为临床、为患者服务的良好教学环境, 改变封闭、滞后的校内教学途径, 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与当代临床保持密切联系, 以利于造就高素质知识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善飞.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5) :46-48.

[2]李小民, 黄泽智, 蒙松年, 等.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 30 (10) :1038-1039.

[3]李培杰, 王琛, 王琳, 等.加强教学管理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意义[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 46 (5) :465-467.

[4]张慧, 邱冬, 李敏霞.高职高专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 31 (3) :354-355.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7篇

一、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课前准备课后汇总, 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讲台就是我们教师的阵地, 讲述一堂课的内容是容易的, 但是要讲好一堂课又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在课前准备认真积极、反复斟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在今天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多样的情况中备好一堂课可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针对每一项教学内容做精心准备,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互融合, 课前多查多想多讨论, 课后多检查多总结, 做好教学笔记和教案。教学完成后应该做好课后小结, 课后向学生了解课上同学的观感、对所讲解的内容的接受程度、对课中教授内容的理解程度等;还要结合高职称教师听课的机会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客观评价,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授课技能和教学水平。随着近年来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我们必须要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才能更好地胜任现在的教学任务, 才能让学生从枯燥的被动学习中逃脱出来。以任课老师制作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为核心, 建立图片、视频、网络课程、试题库等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 让教学手段更先进、教学方法更新颖、教学内容更丰富[1]。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实施提高技能水平的方案:我校检验专业培养对象主要是4年制本科生和3年制专科生。4年制检验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的人才, 要求学生在校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 毕业后既能胜任各级医院临床检验基础检测各种不同项目的操作, 又具有接受新技术并能应用和继续发展的潜能[2]。而对于3年制专科生来说目的更是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服务健康, 适应医疗卫生事业进程。以此看来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 合理选择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3]。按照培养具有高等技能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开展和实施提高技能的方案很有必要, 其中技能操作竞赛则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和手段。我们通常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包括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评估, 在实习阶段跟踪追击才能有较全面和客观的数据, 但是这样耗时长, 缺点是不能较快地发现问题, 使得一些学生错过了自我改进和进一步自我提升的时期, 利用举办技能竞赛来检验实验教学效果, 则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适时的调整, 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方案。另外, 技能竞赛的举行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也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因此, 举办技能竞赛不失为一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优良方法。

二、强调标准化操作, 突出基本技能训练

1.确立标准操作规程, 统一教学规范:实践操作能力是衡量检验专业学生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则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对于才接触临床检验基础的学生来说, 每个检验操作都是陌生的, 如果教师在实验授课过程中加以演示, 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知识, 并且模仿教师的操作更容易掌握实验操作要领[3]。为了能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带教老师需要在课前根据每个不同的实验项目结合医学检验教材、操作规程和实习指导等情况, 通过集体备课, 确立标准操作规程后派发到每位带教老师手中, 严格照此标准进行。首先一定要规范实现教学中教师操作之间的标准化, 避免出现带教教师之间教学的差别。就以最简单的毛细血管采血法为例, 教师要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 可以将过程分为消毒、扎针、吸血、稀释和混匀等等步骤进行。示范每一步带教老师都严格按照预先沟通好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 并解说各个步骤的注意事项、重点要领, 一套示范动作贯续进行, 使学生可以快速接受。而且还可以将标准的、规范的操作拍摄成视频, 在同学们课中和练习期间反复播放, 让学生可以反复对比自身操作, 这样同学们在快速接受操作方法的同时还能较准确接受规范操作。

2.重视基本功训练, 串联手工与仪器发展的关系:基本技能训练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对于《临床检验基础》这一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拥有良好的基础技能可大大提高学生应对未来临床实践工作的挑战。本科目的基本技能包括显微镜的使用、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细胞计数、脱落细胞形态的识别等等。单靠一次实验课的训练, 学生只能浅显地掌握一些皮毛, 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重复安排, 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力度, 并适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没课时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闲暇时间和场地空闲, 对自己觉得不太满意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 譬如血涂片的制备, 可能有的同学就是推出来上百张片子, 依然觉得没有推成一张良好的血涂片, 仍要继续练习, 一直到推出让自己满意的片子才罢休。这样使得学生对这些内容学得更扎实、牢固。近年来检验仪器的发展迅速,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我们到现在在仪器普及的今天还在一直强调基本功的训练, 还在强调手工操作的重要性?那么老师在课前就要为学生树立在仪器飞速发展的今天仍需要传统手工的“金标准”检验方法作为临床仪器检测、校准和质量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临检的课程与多学科都有交叉所以它涵盖了多学科的实验操作, 手工操作的好赖, 不单表现在本门课程, 更是评价操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我们不能只做简单的开仪器的庸人, 还应该具有自己高素质的临床检验逻辑思维, 所以在接触各型现代化仪器的同时扎实基本功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科学、安全管理实验室

1.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实验室是完成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先决条件, 也是提高整个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1]。例如购进全自动血、尿分析仪等仪器, 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细则;贵重仪器落实专人管理;购置常规的仪器和试剂, 保证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指导开展实验;配备优质的足够数量的教学显微镜, 保证学生人手一台显微镜并购置示教用显微镜;尽量完备形态学教学中使用的标本, 包括正常标本和病变标本;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 制定如《实验室安全职责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各项用品及药品管理办法》、《实验相关危险品管理办法》、《学生实验注意事项》、《学生领取仪器和标本登记表》、《关于清扫实验室及处理实验医疗垃圾的注意事项》等等多项制度, 这样才能确保临检实验和其他课程实验的正常开展。

2.为了保证各项实验的正常开展, 不可避免地需要从临床获取标本, 此时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问题, 远的有SARS的感染, 近的有埃博拉病毒的肆虐, 目前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在各级医院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为未来医院检验科的工作者, 重视生物安全、拥有较强的生物安全意识十分重要, 这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强调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首先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 将安全意识传递给学生;另外像前面提到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人人遵守, 并利用各种生动的实例说明生物安全在医疗部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在完善实验室管理和制定规章的基础上将学生对规章的执行情况列入考评表中, 例如不得在不穿白大褂的时候进入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吃东西、不得留过长的指甲等等, 而实验结束后的清扫工作需要配备普通垃圾和医疗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做好这些才能使实验室教学环境整洁、卫生、安全, 具备良好的条件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四、教学效果和体会

为了提高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质量, 通过以实验教学为依托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 让接触到这门课程的学生切身体会到临床检验基础学的重要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技术能力。但是随着近年医学检验技术的高速发展, 不仅是作为临床检验医学之一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程面临着调整、改革等工作, 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和迈进, 努力培养出可以很好地掌握临床检验基本技术能和可以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

摘要:《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要学科, 实验课是关键内容。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出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医学检验人才, 通过几年的实验教学摸索探讨几点体会。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因材施教,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刘玉成, 王元松, 姜忠信.《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1, 2 (47) :79-81.

[2]曾蕙瑯, 肖新宇, 易春梅, 等.“临床检验基础”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构想与实施[J].长沙医学院学报, 2009, 3 (15) :57-59.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8篇

一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现行使用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指导教材主要依据不同的标本类型划分为血液一般检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精液检验、前列腺液检验及阴道分泌物检验等, 按照理论课进度进行编排共计60个实验。如按此实验进度实施可使教学系统、全面不遗漏, 然而很多实验由于检测原理和方法存在重复, 内容也有重复, 势必造成课时浪费, 为了高效利用时间和资源, 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教研室把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将相同及相似原理和检测方法的实验安排在一起, 压缩相同点, 突出比较不同点, 删除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实验和临床趋于淘汰的实验, 增加综合性实验比重, 加强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如将光学显微镜的应用与维护内容和微量吸管及技术板的使用进行合并, 最终通过学生在显微镜下能找到计数板的计数区域来判断学生能够正确、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大大节约了课时的同时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优化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布见下表。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变

检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医学应用科学,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 还必须具有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以适应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以往的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多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方法, 所做的实验多为基本实验, 学生多处于被动操作的状态,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同时, 实验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本教研室团队改革了单一的教学模式, 采用阶段性考核、设计问题、实验设计、小组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的主动转换

教研室团队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应用技能三个层次, 旨在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严格操作规程, 培养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应用技能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达到上述教学目标, 团队对原来单一由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转换, 如采用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方法, PBL教学方法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设计问题, 将问题提前留给学生, 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资料, 并最终通过实验课内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如由一份临床上常见的低值血小板的报告是否可以发出而引出的如何保证血小板的计数准确?课堂上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 并能灵活地运用。如将一份结果计算错误或者操作失误的报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分析讨论。注重实验考核, 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血液一般检查内容结束后进行期中考核, 内容为操作及形态学考核, 可以阶段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学生有学习紧迫感, 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熟练掌握技能。合理安排临床见习, 使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联系, 与时俱进。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角色互换教学, 如实验十三尿液理学、干、湿化学检查的教学, 由于项目较多, 涉及的原理方法很多, 以往的教学学生听起来觉得很枯燥, 进行角色转换后, 由学生讲, 老师听并进行点评和补充。具体实施为, 两名学生随机搭档为一组, 合作负责其中一个检查项目, 课外准备, 课堂上登上讲台进行讲课。安排适当课时进行实验设计课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检验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不能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同时实验准备如器材、试剂配制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为此, 教师将实验教学内容以“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讲授。如轮流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带领下进行试剂配制和器材准备的半开放式教学;对于较难掌握和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悉的实验如血液和体液形态学、细胞计数等采用全开放式教学, 每月开放一次, 由学生自己选择薄弱环节进行学习, 教师进行指导。

四以检验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改革

质量控制是衡量检验科日常工作的重要指标。形成规范的检验操作流程不仅是确保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 更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的前提。不良习惯一旦形成, 将很难纠正, 以检验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习惯, 每一个实验, 每一个操作, 每一个步骤都以保证质量为目标, 通过教师的反复培训、考核评估、再次强化, 使这一目标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打好基础, 学生在步入临床实习之后, 将会极大地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发生, 从而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延迟报告及不能预测的医疗差错。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改革, 使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分组竞赛、角色转变教学和开放式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使学生学会了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形成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PBL教学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中安排见习教学, 解决了目前课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此外, 在教学中期进行操作考试, 可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总结评价, 使下半学期的教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在期末操作考试中, 学生操作熟练程度明显提高, 动手能力增强, 期中考试出现的问题减少了, 心理素质也有了明显改善。从成绩结果分析看, 随着教学的推进, 学生成绩逐渐得到提高, 以2009级昆明医科大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实验一组实验课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82.2分,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94.8分;实验二组实验课期中考试平均成绩为80.8分,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95.0分。

综上所述,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医学应用科学, 是检验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 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由于存在内容重复和更新较慢的缺点, 造成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状, 表现为传统手工项目的学而不用和自动化检验仪器的用而不学。因此, 将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优化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慧芳、林东红、刘庭波.血液检验实习带教PBL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9 (1) :93~95

[2]邵泽伟、陈廷.检验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9) :42

[3]姚春艳、王丹妮、府伟灵.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2) :195~197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9篇

1 重组教学内容, 贴近临床实际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临床检验科开展的检测项目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而学校原有的临床基础检验教学内容明显跟不上临床的“脚步”。为了使本课程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 我们在江苏省部分医院开展了详细调研, 了解临床基础检验工作岗位相关信息, 并邀请多位行业专家来校共同研讨教学与临床如何接轨。通过广泛调研与深入研讨, 我们确定了本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中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增补, 最终确定以临床检测标本种类的不同, 将临床基础检验教学内容划分为9个项目, 见表1。

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个任务, 每个任务就是将来学生在临床检验科实际要完成的工作, 使教学更贴近临床。例如, 检测血液常规项目下设8个工作任务, 见表2。

2 编写教改教材, 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 理论内容系统完整, 而相应的实践内容可能一带而过或独立编写成相关的实验指导, 这样的教材明显不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本课程组教师根据调研和行业专家研讨的结果确定教学内容, 并与行业专家共同合作, 编写了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改创新教材。该教材有以下特色:一是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主线组织内容, 内容紧紧围绕每个工作任务的需要, 同时又有适当拓展, 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二是每个项目结束都有小结, 便于学生理清思路, 系统掌握相关知识, 且每个任务结束都有问题供学生思考, 可以拓展学生思维;三是教材是由本课程组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编写, 在内容的编排上与临床检测高度吻合, 更符合临床需要。

3 改变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实践分开教学, 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方面, 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导致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 实践教学效率较低;另一方面,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 这对目前课时不断缩减的专业课而言, 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开展教学, 边讲边做, 边做边总结, 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1]。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工作任务8:使用血细胞分析仪”为例, 将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过程介绍如下。

(1) 分发任务。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验科最常见的检验设备, 也是将来工作时使用最多的仪器。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地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具体操作、结果分析、手工复检等相关内容, 教师会在前一个任务结束时把使用血细胞分析仪的任务布置给学生, 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 对本任务有初步了解。

(2) 实施任务。 (1) 学生分组。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2人为一组, 领取实验所需器材。 (2) 教师展示临床真实血细胞分析仪报告单, 师生互动, 讨论学生暑期见习期间见过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报告单的区别。 (3) 教师告知学生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不同, 并分别介绍各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4) 教师提问:进行仪器检测需要哪种血液标本?对标本要做何处理? (5) 学生采集静脉血标本, 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小组中一名学生扮演患者, 另一名扮演临床检验人员, 将关爱患者、换位思考的人文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 (6)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采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讲解血细胞分析仪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并分组进行示教。 (7) 学生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标本, 打印报告单。 (8)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报告单, 并讨论仪器检测参数及临床意义、仪器得出异常结果时该怎么处理以及手工复检的具体操作方法。 (9) 学生进行手工复检, 报告检测结果。 (10) 教师集中讲评和总结。

(3) 学习反馈。任务结束后, 教师及时将本任务相关的测评试题上传到学院精品课程网站, 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评[2]。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有效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复习, 也有利于教师动态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4 建立综合考评机制,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为了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 课程组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3]。一是将每次课后布置的网络测试作业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提醒学生重视平时学习, 要求他们不仅参与课堂教学, 更应养成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的好习惯;二是技能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考试, 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学生平时动手的积极性, 改变了学生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情况, 引导学生理解了“学在平时、重在技能”的高职教育理念, 增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牢固度, 提高了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练度, 对提升学生整体职业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使我校临床基础检验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更贴近临床, 课程教学模式更适合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教改实施几年来, 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临床带教教师对我校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摘要: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基础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为培养高素质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寻求新思路。

关键词:临床基础检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胡贤民.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研究初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3 (2) :39-41.

[2]万莹铧, 司维柯, 李招权, 等.基于网络资源的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改革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18) :1583-1586.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

G642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的显著特点是操作性强、实验性强,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验教学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微生物检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动手能力显著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中可得到切实提高[1]。目前,临床医学中对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和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提高微生物检验教育质量,使学生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能够满足当今医疗环境的需求。作为微生物检验的重要课程,实验教学也需不断进行改进,在教学资源方面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化和立体化的专业素材和资源,使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1.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作为微生物检验重要课程之一的实验教学,其具有的显著特点是病原微生物种类多、知识点连续性差、内容庞杂、记忆内容多。这就给学生的日常学习带来困难,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这是这门课程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现状。实验教学的改进也需从其根本特点入手,寻求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从整体看,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态度等对教学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只有专业知识过硬,同时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才有望得到提高[2]。其次是学生因素,学生对微生物检验学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等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学生良好的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掌握知识的一个基本前提。此外,作为客观条件之一的实验室本身也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实验室设备的完备程度、使用状况以及经费投入等都会在客观上影响教学效果。

2.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需从多方面着手,从教材到实验设备,从师资到管理模式都需着手改革,这样方可使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果。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实质性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此,为使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果需对实验教学内容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紧跟学科前沿发展,使学生能够站在学科专业的最前沿。比如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分泌物链球菌属鉴定、血液标本中葡萄球菌的鉴定、脓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鉴定等[3]。这些检验项目均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同时其也处于不断变动发展中。实验教学内容以临床医学为依托,将最新的医学内容和医学案例等带入课堂,充实教学内容,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更直观认识,教学效果也可得到提高。

2.2制备多样化的视频实验教学资料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发展迅速,与多学科、多技术交叉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要求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将与之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学内容[4]。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手段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视频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视频可对所学知识获得最直观的认识。比如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化特征、菌落特征等,这些教学内容仅依靠口头阐释或文字叙述难以是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通过多样化的视频实验教学资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开设第二课堂

传统的实验教学具有封闭性的特点,教学地点往往囿于实验室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可在实验室之外开设第二课堂。学校方面可组织学生到市中心血站、医院检验科、市疾控中心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微生物检查第一线。通过这些地点的设备和技術优势可开拓学生眼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度也可得到深化。比如学生到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参观学习,学生可了解到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自动药敏检验系统、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的知识面可得到有效拓宽,与实验室教学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4强化微生物图片库、教学网络课件建设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教师将所教授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传达出来,课件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可将教学所涉及到的图片库、教学网络课件等进行整理,利用学校信息中心网络平台将这些制成网络课件放于网上功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将不懂的内容反复观看,学生之间也可进行交流,学习效果可得到显著提高。

总结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教学有密切联系,积极开放教学资源使微生物实验检验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吴爱武, 蒋月婷.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J]. 西北医学教育, 2014,(2):311-313.

[2]林宇岚, 欧启水, 杨滨,等. 立体化引导式临床微生物实习带教的建立与实施[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8):809-812.

[3]张莺莺, 吕坤. 浅谈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规范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9):1291-1292.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 第11篇

临床检验专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检验的基础理论还要掌握检验的基本技能。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了一批具很强理论与技能水平的人才。本文对《临床检验基础》课程“三位一体”模式长期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1《临床检验基础》“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1实验教学:尽早开展, “侧重手工, 兼顾仪器”

检验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早地让学生接触实际, 很多名校都注重“长期实践”的理念, 尽早让学生与现实世界联系[1]。

进入21世纪以来, 检验医学发展迅速, 一方面是日益趋向高度自动化仪器组成的流水线作业, 另外一方面传统的手工“金标准”检验方法仍然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要兼顾手工检验和仪器检验是《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重要任务。

从临床检验基础的发展史不难看出, 临床检验从手工检验开始, 虽然现代化仪器大大推动了检验的发展, 但手工检验特别是显微镜镜检在临床检验基础中仍然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实验教学的安排中, 手工检验仍然是重点。学生通过理论课学习铺垫, 经实验课实践练习, 为今后进入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实习教学:合理安排, “侧重仪器, 重视手工”, “质量服务, 全面提高”

实习教学是检验专业学生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习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

在实习教学中, 通过合理的实习安排, 学生能跟踪一个检验项目检验的全部过程, 包括样本的采集, 接收, 检验, 报告的发布, 结果的解释以及检验结果的反馈等。不同于实验教学, 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有更深刻的体会。另外通过对临床案例的追踪 (包括其诊断, 治疗以及预后) , 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实习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临床上实际应用的现代化仪器, 更侧重于仪器的操作, 以及仪器的质量控制。但手工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基础检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实习教学中, 仍然要重视手工检验, 养成学生遵守复检规则, 养成良好的手工复检习惯。

根据临床检验基础内容的特点, 检验专业学生这部分内容的实习安排主要在门急诊化验室。检验专业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患者和为患者治疗的医生。在实习过程中, 不同于实验课, 学生将有机会直接接触患者, 将能帮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进一步认识, 并培养其良好的服务意识。

实习教学中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让学生接触到实验室标准化管理, 近年来通过15, 189实验室认可的检验科室越来越多, 检验科越来越注重质量管理, 标准化质量文件的建立与实施, 大大提高了检验质量。在临床基础检验的实习过程中, 让学生学习相关文件, 参与到性能验证、仪器比对以及人员比对等质量活动中, 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实际有效的意义。

因此通过实习教学, 从质量和服务方面, 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1.3毕业论文教学:“一对一, 深入教学”

毕业论文检验学生本科阶段的知识掌握、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考核学生的创意思维、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提升。

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毕业论文形式为综述或者论著, 选题来源于临床实践, 数据直接从临床资料收集。通过毕业论文的教学, 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及一定的专业创新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对专业中某个方向更加深入地去研究, 专业能力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4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相互交叉融合

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实验教学为后两者的基础, 经实验课实践练习, 为后两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教学过程中, 包含实验教学中的内容, 学生通过实习过程中, 联系临床, 对原本实验教学中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而毕业论文的写作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 对某个方向更进一步研究, 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更深层次提升。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 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2]。

我们在《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中, 以理论为基础, 重视实践能力教学,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按照理论课程基础、实验、实习、某一方向深入教学, 四种类型分层次进行, 层层递进, 逐级提高。这种实验、实习、毕业论文“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为我系培养全面发展的检验人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创办以来, 从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长期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邱学青, 王眉.树立“三位一体’’实践教育观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J].现代教育管理, 2012 (4) :92-95.

上一篇:电力的施工下一篇:工程管理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