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措施论文

2024-09-03

劳动监察措施论文(精选12篇)

劳动监察措施论文 第1篇

煤矿是受地下水、瓦斯及其它自然条件影响严重的企业, 生产中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多, 主要有7个方面[1,2,3,4,5,6,7,8]

1.1 瓦斯是矿井生产过程中, 从煤层

或岩层涌出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瓦斯成分主要由CH4、CO2、N2等气体组成, CH4一般占80%-90%, 如果井下巷道因通风设施管理不善, 可能会造成瓦斯浓度超限, 可使人缺氧、窒息, 甚至引起瓦斯爆炸或燃烧, 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也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2 粉尘系矿井煤尘、岩尘等有毒有

害微粒颗粒的总称。作业人员吸入大量的粉尘, 会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 形成多种职业病, 如煤硅肺病等。长期被矿工吸入体内能引起煤硅肺病, 严重危害矿工身体健康, 使矿工丧失劳动能力, 以致缩短寿命。

1.3 煤炭发生自燃与火灾, 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 致人伤亡, 而且开采过的资源白白被烧掉。

1.4 水患是矿井生产中的一大灾害,

矿井突然涌出大量的水, 将会导致淹井, 甚至威胁工人的生命和损坏井下设备。

1.5 高温导致工人发生热害疾病。高为

热害矿井若散热失效, 轻者导致工人疲劳晕倒, 重者可导致井下工人发生湿疹、关节炎、心动过速或死亡。

1.6 煤层顶板如比较破碎, 可能会发生冒顶, 轻者砸伤人员, 重者导致死亡。

1.7 作业场所的噪声, 如主要通风

机、局部扇风机、凿岩机等产生的噪声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职业危害。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降低劳动生产率。

2 矿山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2.1 瓦斯防治

(1) 各采掘工作面采用分区通风, 机电硐室采用独立通风, 并保证井下所有用风地点获得足够风量, 避免瓦斯聚集。

(2) 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产量。

(3) 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之间的联络巷, 砌筑永久性风墙或设置两道双向风门。回风井井口设置防爆门。

(4) 装备矿井安全监测报警仪, 建立并严格执行瓦斯监测和管理制度。在回采工作面配备瓦斯断电仪, 在掘进工作面配备风电瓦斯闭锁装置。

(5) 按规定供电和配备防爆电器设备。

(6) 井下人员配备自救器。

(7) 不用的巷道及报废的采区及时封闭。

2.2 防尘

洒水是捕捉浮游煤、岩尘的最有效方法, 雾状水滴捕捉浮游煤尘, 使其湿润增重后迅速沉降下来, 从而降低煤尘飞扬性。该方法简单方便, 而且有效, 降尘率一般可达30%~60%。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采用湿式凿眼, 水泡泥。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设置风流净化水幕装置。合理分配各用风地点风量, 防止煤尘飞扬。配备一定数量的粉尘检测仪器。在规定地点设置隔爆水棚。

2.3 预防井下火灾

(1) 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

(2) 井上下设消防材料库, 按规定设置防火门或防火栅栏两用门。

(3) 合理留设煤柱, 提高工作面回采率, 减少采空区遗留碎煤。及时封闭采空区, 减少漏风, 防止煤层自然。

(4) 配备防火安全检测仪表红和火灾报警仪。

(5) 在采空区采取预防性黄泥灌浆措施。

2.4 防治水

(1) 注意浅部小煤井采空区积水, 摸清小煤井开采的确切位置和范围, 并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对采空区积水采取探访、疏干措施。

(2) 断层、相邻采区、相邻矿井间要按规定留设保安煤柱。

(3) 禁止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

(4) 因开采产生的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 填塞工作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5) 在暴风雨或降雨后, 发现有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 必须及时处理。

(6) 配备探水钻, 在掘进期和回采生产中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消除隐患。

2.5 防顶板事故

煤层顶底板岩石特性:以泥岩为主, 泥岩成岩程度差, 结构松软, 深部巷道支护困难。回采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支护, 顺槽采用锚杆支护;主要巷道中采用锚喷支护。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巷道与采场的暴漏面积并及时支护, 巷道围岩破碎可采用短掘短砌。

2.6 防地温

本区井田主要煤层IV煤组的煤层埋藏深度一般大于350m, 煤层上覆的泥岩厚度大, 预计地温的危害性较大, 应加强通风安全措施, 并采用人工降温。

2.7 防噪声

地面主要声源是主扇风机, 本矿井远离村庄。而且, 矿井所选的扇风机为高效节能, 低噪音的轴流式风机, 为高效节能, 低噪音的轴流式风机, 70d B, 因此噪音对环境影响不大。井下的主要声源是局部扇风机, 局扇风机安装有消声器, 可有效降低噪声。

2.8 其它

考虑在井口办公室设井口保健站, 井下设急救室, 为井上下工作人员提供可靠地医疗保障。要求对所有作提供可靠地医疗保障。要求对所有作业人员和救护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救和急救知识, 并配备一定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为事故自救和救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3 结语

通过加强采煤工作面瓦斯防治、防尘、防火、防水、防顶板事故、防高热、防噪声措施的落实, 可有效提高煤矿山劳动安全水平。

摘要:以河南省新密市下辖的各级煤矿山为背景, 以国家现行的矿山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相关的政策为依据, 从矿井瓦斯、粉尘、煤的自然与火灾、水患与地温、顶板事故等几个角度对矿山劳动安全技术措施及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对新密市矿山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山卫生与消防,劳动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玉卓.深部资源开发造成的上覆岩层移动与破坏规律[C].第175次香山科学会议《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学术讨论会

[2]杜计平, 苏春景.煤矿神经开采的矿压显现及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

[3]赵生才.深部高应力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J].地球科学进展, 2002, (2) :295-297

[4]何国清, 杨伦, 凌娣等, 矿山开采沉陷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4

[5]邹友峰, 邓喀中, 马伟民.矿山开采沉陷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6]赵德深, 范学理, 刘文生.采煤区覆岩与地表沉陷控制技术研究及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1988, 8 (3) ;51-54.

[7]郭文兵, 等喀中, 邹友峰.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报, 2005, 15 (1)

劳动保障监察软环境正行风整改措施 第2篇

按照市纪委软环境办公室的要求,加强和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进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机关建设,解决好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和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风问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政治素质和服务水平,力争使我单位今年的软环境建设和政行风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经过自查自纠,深入地分析查找到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提高认识,抓好软环境和政行风建设自我评价和整改措施落实。我们全体监察员认真学习省厅骆厅长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软环境和政行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照民主评议,找出差距和问题。将软环境和政行风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个人头。

二、转变行政理念和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规范涉企检查、收费和处罚行为,严格依法行政,贯彻执行省“十不准”规定,不可以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处罚、乱摊派。实行涉企检查报批制度,对一般企业的检查,经主管局长同意;对重点企业的检查,必须到市软环境办公室备案。

三、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按照市软环境办的要求,建立完善了“政务公开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等10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求监察人员自觉遵守制度,谁违反了制度,按照过错责任追究规定,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

浅析用电监察管理与防窃电措施 第3篇

[关键词]用电监察管理;窃电;防窃电;措施

多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电网电能损耗大的问题长期存在,阻碍了相关电力部门经营发展。相关电力从业人员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从发电到用电,损耗电量最为严重的环节是在高低压配电线路中,在这一部分的损耗电量占发电总量的比例非常高,这一比例基本上保持在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二十八之间。而相关的损耗电量原因分析也证明:除设计、运行管理、相关设备方面的问题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窃电现象屡禁不止。窃电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各相关的电力部门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从结果和效果上看不是十分良好。相反一些窃电手段和技术却在不断的创新和更加隐蔽,甚至一些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甚至可以看到窃电产品和相关工具销售的身影。

由此可见,对于反窃电的相关研究已经迫不及待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窃电方式也发生的一定的变化,与传统方式相比较,目前的窃电方式也融入了高科技的成分,这给我们反窃电的实践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本文紧密联系实际,从目前常见的窃电手段和防窃电措施入手,分析其特点,找到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的指导反窃电实践。

一、常用的窃电手段

1. 欠压窃电

所谓欠压窃电,就是运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對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相关的改造,主要是针对电压回路的接线进行改造,或者对于电压回路的接线装置进行破坏。这样的话,电能计量装置的电压线圈失压,整体电压与正常情况相比会减少,这样就使得电能计量装置的计电量减少,从而达到了窃电的目的。

2.欠流窃电

所谓欠流窃电,也是运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相关的改造,与欠压窃电不同的是针对的电压回路的接线进行改造其目的是要减少通过电能计量装置的电流,通过这样的措施达到了窃电的目的。

3. 移相窃电

所谓移相窃电,实际上是指采用“交换电流端子进出线”或者“使接入电能表的电流和电压不同相”从而使得电能计量装置中的电流和电压间正常的相位关系发生破坏,从而使得电能计量装置计电不准确的做法。例如,电路电线颠倒连接.在三相三线二元件计量回路中,通过改变电路电压的相序连接,造成电能表计量少、或不计量,可以知道,电能表有功功率受电流(I)、电压(V)等影响,三相电压相序一般为u、V、w,通过颠倒连接,可能变为u、W、V和w、V、u,则电能表计量公式可能变为:

PYUW=UYUIUCOS(150o-φ)+UWYIWCOS (30o+φ)=0

PUWV=UUWIUCOS(30o-φ)+UVWIWCOS (150o+φ)=0

PWVU=UWVIUCOS(90o+φ)+UUWIWCOS(90o-φ)=0

4. 扩差窃电

所谓扩差窃电,实际上是运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条件进行适当的变更。这样的话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破坏,从而抑制相关计量性能的发挥,进而达到了减少计量电能的目的。

5. 无表窃电

所谓无表窃电,实际上就是相关的用电户,没有经过严格的报装,就私自在供电部门的线路上接线用电。或者有表用户在实际用电的过程中,私自甩表,使得用电不走表,这样给相关电力部门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往往这种做法损害的不仅仅是电力部门的经济利益,对于相关的电力基础设施也是一种损害和破坏,也破坏了正常的供电和用电秩序,同时没有电力部门相关专业的实施和操作,用电户私自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晦,这给窃电者也带来了非常大安全风险问题。

二、窃电现象的原因分析

我国法制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法制建设水平不高,特别是对窃电方面的,法规不够健全。同时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缺乏普法宣传,许多群众的法律意识仍然薄弱;电力企业的管理存在漏洞,使管理体系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或者出于各种利益,违反有关规定。监管机构也未能发挥监管作用,窃电现象层出不穷。由他们自己的利益促使许多的高能耗企业,窃电现象十分突出。这种自私的行为严重影响供电的正常秩序,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一般发生窃电行为,通常采用罚款的方法,虽然可以产生威慑,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即产生的电力用户窃电行为被发现后只是罚款,不承担其他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窃电行为。此外,电力体制改革,电力管理部门掌握行政权力,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和先进的设备,结合其他相关部门,如公安局、经济贸易委员会、公证部门缺乏相对完善的沟通机制和联合机制,导致对窃电行为的打击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

三、防窃电技术措施

近年来,随之我们相关电力部门防窃电经验的不断深入已经相关实践经验积累,我们也总结了以下防窃电的措施和方法,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新一代电能表,规范电能表接线方式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电能表也变得更加多样,更加高技术,为了做好防窃电措施,我们要采用新一代的电能表。最新的电能表具有强大的功能,它具有多用途、有效防止计量反转的特点;如果电能表出现故障,它可以进行记录并且进行备份,以达到反窃电的目的。另外,规范电能表安装接线方式也可以达到反窃电的目的,尤其是欠压、欠流窃电的防范,单相电能表,零线应使用不同颜色的线,不能弄混。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外借零线、一线一地制的欠流窃电,同时还可防止计量电量的减少(在跨相用电时)。单相用户的零线不得在主线上单独引接一条零线进入电能表,要经电表接线孔穿越电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欠压窃电。三相用户的三元件电表绝对不能从计量箱外接入,要在计量箱内引接,以防窃电者利用零线外接火线造成某相欠压或接入反相电压使某相电表反转。三相用户电表要有安装接线图,并严格按图施工和注意核相,以免由于安装接线错误被窃电者利用。要牢固安装电表及接线,进出电表的导线的预留长度也要尽量减少,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扩差窃电。电表接线孔和接入电表导线的截面面积的大小不合适时,要进行合理的封堵措施,从而防止窃电者窃电。认真做好电表铅封、漆封、纸封,尤其是表尾接线安装完毕要及时封好接线盒盖,防止窃电情况的发生。

2. 装防窃电器,加强失压计时仪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的不同类型的防窃电设备,其主要对发生变化的电流、电压、功率的电度表做出响应指令,防盗设备不仅可以实时监控电能表的变化。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如供电公司通过安装防盗设备,建立信息监测平台,从而实现电力用户的实时监控,当有异常电度表,短信的设备会自动发送请求。电力管理通过短信监控平台接受请求后,对电能表做好反窃电措施,以达到反窃电的目的。利用失压计时仪对用户的不法行为进行记录,且不管电能计量装置被如何改造,均能被失压计时仪进行记录,并发出报警信号,且异常情形解除后才能解除报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因此,保证供电安全至关重要。对用电监察管理与防窃电措施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窃电方式也融入了高科技的成分,这给我们反窃电的实践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我们要采取合理的防窃电措施,加强窃电方面的技术,促进反窃电工作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世杰.用电检查面临的问题及反窃电措施[J].硅谷,2012(1):133-135

[2]肖顺巧.改进反窃电技术措施 堵塞窃电漏洞[J].科技资讯,2012(3):248-251

有关加强用电监察管理措施的讨论 第4篇

关键词:用电监察管理,用电用户,电力

电能是一种无形的能源,是一种方便的能源,它如影随形的陪伴在我们身边,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从落后的生活时代过渡到先进的文明时代。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能也是一样,电力在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危害。为了保障正常供电秩序和安全,电力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监察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能源的安全使用,避免不必要的灾害。

1用电监察管理的现状

1)缺乏用电监察人员。由于电力能源较大的危害性,威慑了部分人的心理,导致人们对电力工作的恐惧心理,导致用电检查管理人员这个职能人员的缺少。

2)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矛盾明显。电力监察人员在为用电用户进行检查时对用电用户提出的建议或者是忠告没有被用户所认可、采纳。相反,用电用户一直以自身的利益为中心,不听劝阻,忽略了用电安全问题,甚至根本不配合安全检查,不按照相关法规办事,导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升级。

3)违规用电及窃电现象严重。随着科技的发展,几乎大部分生活配件或者是工作配件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消耗电能的多少与购电多少成比例,部分人员为了节省自身开支,非法用电,非法窃电,这给电力部门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加强用电检查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能源使用不当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为了避免各种电力灾害的发生,加强用电监察管理至关重要。

1)加强用电检查管理,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电力安全问题是人们关心的切身问题,用电,供电,检查电力的任何一个过程都不容忽视,加强用电监察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各种电力灾害的发生,为社会及个人财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2)加强用电监察管理,有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服务层次,有利于拓宽电力销售的管道和空间,并在用户中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通过用电检查可以随时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用电监察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标准化的检查制度。加强用电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非法接电、窃电的现象,及时遏制,及时制止,不但能确保用户用电的安全,也能挽救企业的损失。

3加强用电监察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力市场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的《用电检查管理办法》,严格以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方针、政策、行业标准为准则。电力监管企业要制定属于自身的监管制度和政策,用电检查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以身作则,保障正常供电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国家、企业以及居民个人的财产不受损失。

2)配备专职合格的用电检查人员和专业安全的检查设备,对作业电工进行定期定时培训与考核,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用电检查人员。作业电工要取得相关的证件、执照等,具备相应的用电检查资格 ;对用电检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要求用电检查人员要严格熟悉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做到遵纪守法,依法检查,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奉公,不徇私舞弊,不以电谋私。

3)提高检查设备的硬件水平,提升用电监察管理的速度与准确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动着电力企业的发展,陈旧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不稳定性、危险性和不可靠性,电力企业要充分运用整合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电力设施的不断改进,形成智能电网模式,利用先进的技术为电力用户进行服务,提高检查的速度与准确性,提升安全度。

4)加强对违规用电、窃电行为的检查,一旦现场检查确认有危害供用电安全或扰乱供用电秩序行为的,用电检查人员应当时予以终止供电,制止其侵害,并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罚,对于顽固不配合的用户,应报请电力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情节严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做到不纵容、不妥协,不受贿。

5)普及用电知识,向用电用户发送安全用电宣传手册,组织安全用电学习课堂,张贴用电安全海报,树立安全警示标牌,开展安全用电知识宣传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方法向用电用户详细讲解日常安全用电的使用方法,把安全用电知识带进社区、企业、以及广大农村,竭力增强用户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科学用电,提醒用户安全不当用电的危害,增强广大居民安全用电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到时刻以客户安全为核心,以节约用电为根本。

6)制定好定期定时检查计划,对用户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供用电方案进行不断改善和完善,对电网结构和用电用户进行分析,要实行组织实施,分组管理的原则,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对用电用户及设备进行仔细检查,提升用电监察管理的力度和有效性,做到不留纰漏,不留遗患,防患于未然。

7)用电检查人员应认真履行用电检查职责,依法维护维护供、用电的正常秩序。在对用电用户执行用电检查任务时,应随身携带《用电检查证》,并按《用电检查工作单》规定项目和内容进行检查。用电监察人员在执行用电检查任务时,要遵守用电用户的保密规定,做到不宣扬,不外泄。

提高用电检查人员自身的素质,在特定任务外的工作也应按时按标准的完成 ;针对用电用户的现场询问、要求以及售后服务,都要耐心、认真、详细地给予解答,做到微笑工作,礼貌待人,做到时刻以客户服务为宗旨,以客户满意为准则。

违犯劳动纪律的具体措施 第5篇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是家庭的幸福,是工作的快乐,是亲人的思念;是平安,也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真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安全上班,平安回家,让亲人少一份牵挂,父母多一份宽慰,家庭多一份快乐,我们赞美着美好的生活,憧憬着未来的幸福。

为做好本车间员工的劳动纪律安全工作,将从以下方面来要求以及防范:

1、劳保穿戴;(要求①安全帽戴系好、②工作服做到三

紧,③根据岗位必须穿劳保鞋、绝缘鞋)。

2、工作期间的安全防护;(①互保防护、②防止机械伤

害事故,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结束后才可检修;检修完毕后,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撤离后,才可取牌合闸;③四不拆:设备带压不拆;传动设备带电不拆;设备高温过冷不拆;工具不合格不拆);

3、杜绝习惯性违章50例;(杜绝上班无理取闹、打斗、辱骂;杜绝酒后上岗、班中饮酒;杜绝玩忽职守;杜绝电话闲聊、私自会客;厂区内严禁抽烟、赌博……;

4、重伤事故为零;(确保安全事故为零,安全检修必须

做到“三个确认制”1)检修安全确认制;2)安全操作确认制;3)自身防护确认制;)

5、各片班长管安全,安全生产记心问

安全第一为本,当好第一安全员

违章作业要真管,执行制度须从严

安全意识都提高,人人工作保安全

劳动纠纷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探究 第6篇

劳动纠纷/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双方可以很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大多数企业也逐渐比较关注法律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为了更好地进行法律风险的防范,就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职员的配合,同时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劳动法律相当熟悉,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还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做到严格依法、严格执法,降低劳动纠纷能顾发生的可能性。

一、劳动纠纷的法律风险

(一)企业员工不遵守考勤制度、绩效考核的法律风险。每个用人单位对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方法不一样,这就导致在绩效考核结果出来后,会有一部分员工对这样考核的结果不满意,不在上面签名。如此,这样的绩效考核表就没有法律效应,不能够证明员工在岗位上不认真工作。用人单位也就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对员工进行辞退或者是调离岗位[1]。

(二)员工技能培训的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在用人单位负责专项培训经费对劳动者进行专门培训时,双方才可以有协议关系,互相约定服务期,也才存在劳动者违约金的问题。因此,在订立服务期协议时,就会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劳动合同与服务期协议的关系;另一个问题是劳动者在支付违约金时的法律责任问题。

(三)薪酬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在员工向目前所在单位提供劳动或者劳务时,从组织和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相应酬劳称之为薪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薪酬制度,这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用人单位是否能够满足员工的需要,这决定着两者是否能够建立长期的劳动关系[2]。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和积极性的建立都离不开用人单位好的薪酬制度。大多数劳动纠纷都是由薪酬福利制度引起的,而且愈演愈烈。在这当中,试用期工资、最低工资保障、加班工资没有明确规定、工资发放日期等都是导致劳动纠纷的因素。

二、劳动纠纷的应对措施

(一)降低绩效考核管理中法律风险的措施。一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有合同关系,它就拥有变更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进行经济裁员以及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的权利。用人必须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制度做进一步的改进,从绩效考核的标准、考核方式、考核设备等多方面实行改善,更好地适应法律的要求。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用人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展开,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商,在根本上消除法律风险,防止发生纠纷。

(二)降低员工技能培训中法律风险的措施。用人单位要保护劳动权益,有效抵御因为对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造成的法律风险。第一、用人单位要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形式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在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培训结束后劳动者的服务期限以及违反协议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以避免人员流失给单位造成的经费损失。第二,为了避免对员工进行全面培训后,因离职而带来的重大损失,应该运用分阶段为员工实施培训的方法。最后,依据培训员工自身的科技业务能力,对其的工作岗位和应享有的薪资待遇进行合理地调整。如果员工的经济水平提高,政治地位稳定,离职的几率就会降低,对员工培训的法律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三)降低薪酬管理中法律风险的措施。现在国家对劳动薪酬的制定会进行强势干预,在这方面用人单位也是无能为力。但是用人单位可以选用灵活的薪资制度,来建立属于自身的薪酬制度,主要包含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两个内容。内在薪酬就是指给员工提供培新、晋升机会、给予员工弹性工作时间、进行工作保障等;外在薪酬就是指可变薪酬、福利薪酬、基本薪酬[3]。《劳动合同法》要求在合同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详细地规定好薪酬的标准,把用人单位一方面对工作进行调整的权利加以限制,改为共同协商的方式。《劳动合同法》这样规定能够保障劳动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稳定的工资收入,这会对用人单位在薪酬管理方面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用人要更加细致和全面地对薪酬制度进行完善,不仅在程序上的执行按照严格的标准,而且在内容上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相吻合,把薪酬管理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纠纷是可以避免和提前预防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就要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法律的规范标准掌握清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悉相关程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便更好地做出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防范劳动纠纷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伍佺,牛玉川.《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对能源企业的影响及建议[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4,(4)

[2]朱保清.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及防范控制[J].人力资源管理,2011,(2)

[3]邓江凌.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学刊,2010,(7)

劳动监察措施论文 第7篇

一、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有两种情形: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 无需提前通知: (1)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 严重失职, 营私舞弊, 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 拒不改正的; (5)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风险:

1、第一种情形解除劳动合同时, 没有书面协议或虽有书面协议, 但协议内容笼统, 不具体。

2、第二种情形解除劳动合同时, 证据不足或证据的证明力不足。如:录用条件含糊、不明确,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的不明晰等等。

3、在处理违反规章制度行为时, 未按规定送达处理文件。

应对措施:

从《劳动合同法》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一项权利, 在有关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纠纷中, 用人单位必须有翔实有力的证据证明其行为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才能避免纠纷。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双方必须签订书面协议, 并以列举的形式具体载明有关劳动合同解除的协商结果。如:劳动合同的解除时间、债权与债务、涉密与竞业禁止、个人违约金与用人单位经济补偿、档案与社会保险转移等等。

2、以第二种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的依据必须是用人单位的文件、规章制度及搜集到的相关文书资料等。如:具体的录用条件文件、涉及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具体条款、严重失职及营私舞弊的事实、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计算依据及计算结果、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证明、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文件等。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 如要证明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要求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制定得很详细, 严格规定哪些行为构成违反规章制度, 根据不同的行为制定不同的罚则, 这样劳动者会明了自己行为的后果, 不会产生歧义, 同时, 诉讼时证据更明确。

3、按合法程序送达处理文件。在处理违反规章制度行为时, 处理文件一定要采用司法规定的程序送达当事人, 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 一旦发生争议, 用人单位能够做到有理有据。

二、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 可以预告解除劳动合同: (1)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 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法律风险:

1、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给劳动者另行安排工作、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 未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虽按规定进行了上述工作, 但记录、资料不全或丢失。

2、通知形式 (书面通知) 、通知期限 (提前3 0日) 不符合法定要求, 通知未按司法规定的程序送达等。

应对措施:

1、用人单位必须对符合上述规定的劳动者, 按规定进行调整岗位或另行安排工作岗位、进行培训及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等工作, 同时要做好记录, 保存好相关资料。与这些劳动者面谈时, 最好以书面表格形式, 使劳动者就调整岗位或另行安排工作岗位、进行培训及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的事项签署自己意见并签名。

2、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两种形式: (1) 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并送达; (2) 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即为通知, 劳动者领取额外工资并签字即为送达。如果通知送达的时间不足三十日的, 按第二种方式通知。

三、经济性裁员、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劳动合同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 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 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可以裁减人员: (1)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 经变更劳动合同后, 仍需裁员的; (4) 其它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 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1) 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2) 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3) 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 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法律风险:

1、操作程序不符合规定, 如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情况说明、听取意见、报告方案等。

2、裁减人员时, 对人员情况了解不透, 对应当优先留用人员未留用。

应对措施:

从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对经济性裁员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性规定。用人单位在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时候, 违反法定程序是法律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的经济性裁员往往带有一定规模性, 由此引发的法律风险具有集体诉讼的特点, 这种法律风险更为严重。因此, 用人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程序操作, 掌握裁减人员的劳动合同期限情况和家庭情况, 加大裁员工作的透明度, 就能避免法律风险。

总之, 劳动合同既能签订, 也能解除。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只要按规定执行, 依合法程序操作, 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法律风险, 同时, 也能使《劳动合同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

工务劳动安全现状及防控措施探析 第8篇

关键词:工务施工劳动,行车安全,技术管理,安全防护措施

0 引言

随着铁路工务部门人身上事故的频发, 国家及社会给予高度重视, 如何改善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加强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成为了当今建筑行业纵深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铁路工务系统发生的作业人员人身伤亡事故教训极其深刻, 迫切要求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作业现场劳动安全风险控制, 确保线上作业人员的绝对安全。

1 劳动安全管理现状

作业时段的影响, 一般下行线施工时间都在19时00分~23时00分, 因此夜间施工造成视觉条件的不充足, 及人体生物钟颠倒等问题, 是线上作业人员发生车辆伤害的重大风险因素之一。由于多数铁路从山区通过, 高路堤、下穿涵较多, 为了规避高处坠落风险, 建设单位在危险地段增设了防护栏杆, 为了作业人员避车安全, 在桥上设了避车台, 但一些不法分子却为了区区一点小的个人利益, 经常破坏高路堤上的防护栏设施, 偷盗避车台上的检查孔盖板, 山区铁路沿线道路交通条件又十分不便, 以至于往往这些安全防护设施被破坏后不能得到及时补充, 而由于安防设施隐患导致的流血事故曾在我们身边发生过, 以至于作业人员发现安防设施缺陷后便自然走上了线路, 顺道心行走, 虽然降低了由于安防设施的缺损而造成的高处坠落风险, 却增加了被机车碰撞的风险。铁路作业人员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可归结为“走道心、下道晚、不防护”, 同时这也是我们日常作业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 因此这三条也是国内铁路部门颇为头痛并确定为全力攻克的“三大顽症”。

造成施工人员隐患事故有两点重要原因:“一是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 对违章蛮干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 把长期的违章当习惯, 把习惯当标准, 简化了作业程序, 降低了作业标准, 对规章的学习也是一知半解, 将“下道完毕”理解、执行为“下道”开始, 人为缩短了下道时间, 增大了安全风险。二是防护员不认真履行职责问题仍较为突出, 驻站联络员私自脱岗、驻站联络员当班期间打盹、工地防护员脱离作业人员视线、驻站联络员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具体位置不清楚, 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不能严格执行3分钟通话制度等问题长期伴随着我们, 可谓是屡禁不止, 防护员对自己这一关键岗位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深刻。三是作业人员贪图经验主义, 侥幸心理严重”。

2 控制措施及行走与避车安全

在线路上作业和巡检人员, 必须熟悉管内的线桥设备情况、列车运行速度、密度和各种信号显示方法, 加强防护, 注意瞭望, 及时下道避车。上下工行走时, 必须做到:在作业负责人的带领和防护员的防护下集体行走;区间应在同一侧路肩或路旁走行, 双线区间, 应面迎列车方向;通过桥梁、道口或横越线路时, 必须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经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联系确认安全后, 方可横越线路, 严禁来车时抢越;在站内如必须走道心时, 应在其前后设置专人防护。进路信号辨认不清时, 应及时下道避车。严禁跳车、钻车和由车底下、车钩上传递工具材料及穿越两车间隙;严禁扒乘机车车辆以车代步;绕行停留车辆时其距离应不少于5m, 并注意车辆动态和邻线开来的列车。

3 线路作业安全措施

上道作业或检查设备必须设防护。作业前, 施工作业负责人和机具使用人员要对机具进行检查, 有碍安全的机具不得使用。多人在一起作业时, 应统一指挥, 相互间应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防止机具碰撞伤人。使用起拨道器人员不得兼做其他工作, 来车时不得抢撬。人工分组捣固时, 其前后距离应不少于3根轨枕, 作业人员脚趾不得伸出轨枕边缘;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 前后距离应不少于3m, 走行应保持同步。使用撬棍拨道时, 撬棍要插牢, 作业人员要听从指挥, 统一行动, 不准骑压或用肩扛撬棍拨道。翻动钢轨应使用翻轨器, 并安排有经验的人员操作, 其他人员应远离翻动方向, 注意钢轨的翻动。不宜用手或使用撬棍翻动钢轨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宣传教育, 严格班前安全教育交底, 坚持开展安全宣誓承诺, 超前预想, 结合实际, 提高安全交底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要加大对劳动安全高度风险问题的处理, 凡违反劳动安全红线问题的责任人, 在本车间范围内进行巡回检查, 现身说法, 讲述自己违章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强化广大职工对“劳动安全关系你我他”理念的认识, 形成劳动安全事事有人管的氛围。三是采取建立“警示室”、安全亲情教育、编发事故案例教育手册、安全演讲等手段, 把典型事故案例教育作为安全教育中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坚持常抓不懈。

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基本制度, 修订完善每个科室和岗位的劳动安全管理职责, 进一步健全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二是做好劳动安全作业指导书推广使用工作, 以落实岗位作业标准为基础, 编制劳动安全作业指导书, 覆盖到主要岗位、工种。三是完善细化线路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探索各工种上线路作业的限制条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检查线路作业的方式、内容、范围、重点, 量化检查频次。四是推行劳动安全“曝光台”制度。

4 结论

全面提升劳动安全风险控制水平, 是铁路工务部门永恒的话题, 血的教训警醒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搞好劳动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时代也要求我们必须真正树立“生命至高无上, 重于一切”的劳动安全意识, 全体铁路干部职工要明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企业最大的负责任”之理, 携起手来, 齐抓共管, 切实增强作业人员劳动安全意识, 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汉武.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2]龙京.铁路局应急能力构建与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 2012.

[3]王富章.铁路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救援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3.

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措施分析 第9篇

一、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自劳动工资管理理念被应用以来, 对于提高管理效益、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是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 劳动工资管理体系如何有效发挥作用仍是一大难题, 接下来我将对劳动工资管理体系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 为将来解决策略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

1.劳动工资管理意识薄弱

受传统机关劳动工资管理模式的影响, 在该方面依然有着计划经济的特点, 但是这一模式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如今事业单位, 譬如教育机构、卫生机构等, 在劳动工资管理方面仅仅局限于薪酬的分配、员工职位的配置以及相应的培训方式, 而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除此之外工资分配的随意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使得员工产生一些烦躁焦虑的负面情绪, 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单位激励体系的完善对于单位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制度缺乏细化的弊端, 激励体系是面向全体员工, 而并未对不同职位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评估体系。在激励体制方面仅有的职务上升并未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社会福利机制并未对实现相应的保障功能。而薪资分配趋向于平均化, 这种情况下, 员工的工作热情并未得到真正的激发, 从而影响了劳动工资的合理分配。

3.劳动工资管理操作中存在漏洞

据相关权威部门调查统计, 在事业单位中, 大约有二分之一的员工对当前的劳动工资管理不满, 这主要是由于工资发放在并未根据职位的层次进行制定, 且笼统性的评语使得员工的整体工资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劳动工资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 工作人员由于经验的缺乏与工作的琐碎, 并未对现实情况进行真实反馈, 使得工资分配与现实工作相脱离, 这就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促进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1.改变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是为公众服务的, 这种特殊的单位性质要求单位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优势尤其是相关企业的劳动工资管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内在因素引起的, 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内在因素在于管理者对劳动工资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为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加强对劳动工资管理的重视度, 充分了解该管理体系的内涵, 以及制定相关考核的相关原则, 使得考核制度能够为劳动工资管理服务, 具有可行性, 真实性, 可参考性。

2.提高工资管理者的专业水平

劳动工资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人才的挖掘与培养, 这是充分发挥劳动工资管理体系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当做重点事项来抓, 建立完备的培训体制。并在培训之后进行效果评价, 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 来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自我反思, 自我能力提高。

3.完善激励制度

要想让劳动工资管理体系发挥自身的优势, 就需要不断完善积极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励的过程中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不仅加强物质激励, 而且需要加强对精神激励的重视度。改变传统依靠工作年限、学历的激励模式, 依据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使得员工的收获与付出呈现对等, 平时加强内部交流, 使得员工永远保持高昂的工作情绪, 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小结

劳动工资管理体制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为此在加强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劳动工资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现如今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要求我们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并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艳茹, 闫晓娟, 刘海燕.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现状与改革措施[J].统计与管理, 2012, (5) :49-50.

[2]刘曦.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现状及改革措施[J].现代商业, 2014, (9) :185.

[3]宋牙萍.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的优化措施探讨[J].神州, 2013, (33) :296.

[4]高菲.分析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管理[J].中国信息化, 2015, (11) :117-118.

浅析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措施 第10篇

某研究所作为某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集光、机、电为一体的总体研究所, 劳动定额管理在科研试制及小批量生产中发挥着一定的基础管理作用, 但也存在着不足。

对劳动定额管理的随意性直接制约其基础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基层有些单位对劳动定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重视程度不够, 生产中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淡薄。生产组织没有严格按照劳动定额来进行, 只把劳动定额看成是调节分配的一种手段, 只从自身利益出发, 人为增加定额工时, 造成定额数据不真实。

企业劳动定额标准的缺失及不完整, 弱化了劳动定额在生产中的管理职能。某研究所没有一套完整的劳动定额标准, 定额核算凭借定额人员的经验来给定, 导致核算出的定额工时依据不充分, 科学性、权威性受到质疑, 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通过对定额工时统计报表的分析, 发现有的制造部门定额完成率平均达200%以上, 有的制造部门定额完成率高达300%以上或更高, 这严重影响了劳动定额公平、公正的原则, 削弱了劳动定额在生产中的管理职能。

从事劳动定额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及敬业精神不足, 核定的时间定额与实际消耗的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现场问题的处理及沟通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影响了定额数据的科学性。定额台账记录不全面, 统计分析不认真, 影响了工时定额的修订与完善。

2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措施

要想改变以上这些现象, 就要根据企业现代管理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定额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适用的、覆盖所有工种的劳动定额标准, 做到定额管理有法可依, 定额核算有标可查, 为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建立、健全现代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要开展好劳动定额工作, 就要根据企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并坚决贯彻执行;对定额人员开展必要的工艺、管理、统计等方面的培训, 做好基层定额工作管理台账, 做好定额标准原始数据的保管、统计、分析工作, 保证定额标准能够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 促使劳动定额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2 制定并贯彻执行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

在现有标准工艺和生产管理的基础上, 以生产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动作分析和时间研究为手段, 深入细致地研究本单位各个工种、岗位的生产性质, 按照定额标准制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制定出企业适用的劳动定额标准。

贯彻执行先进、合理的时间定额标准, 可以准确核算出劳动者的工作量和产品或劳动消耗量, 完善分配体制, 控制产品成本, 调动和激发起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可以促进工艺改进与优化, 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不断提升定额水平, 促使定额工作逐步迈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更好地发挥出劳动定额的基础管理作用。

2.3 与精益生产结合起来, 加强现代劳动定额管理

从丰田生产方式产生的全过程可以看出, 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始终坚持劳动定额管理, 研究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将标准作业的制定和研究贯穿于精益生产的全过程, 在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2.4 要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劳动定额管理知识, 使每一位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 准确、合理的劳动定额, 是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前提, 是企业合理组织生产的基础, 也是企业改进生产过程、优化工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更是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而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3 劳动定额标准化、信息化是劳动定额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的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研究、分析生产作业系统中的劳动消耗状况, 采用科学的劳动定额制定方法来确定人力、物力消耗定额标准, 尤为重要, 它不仅为企业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提供必要的指导, 同时还能解决定额标准制定过程中定额水平依据不充分、定额数据采集不规范、合理性差、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问题。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和修订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 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每完成一个循环, 标准水平就提高一步。标准水平提高的过程, 也就是劳动定额管理不断加强的过程。

实现劳动定额标准信息化, 关键是建立企业适用的劳动定额标准, 同时借助计算机辅助定额管理系统提供的定额计算功能, 实现产品定额的快速编制, 将传统定额管理中的手工查表、计算器累加的繁琐过程转变成输入或选择输入几个参数就能获得产品定额的简单过程, 大大提高了定额管理工作效率, 使定额人员从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有条件专注于劳动定额标准的研究、优化和修订。通过实行劳动定额信息化, 实现定额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共享与传递, 为管理部门进行生产控制、成本核算、薪酬考核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同时也可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与管理效益的提高。

摘要:在劳动定额管理中最难的就是如何真实地掌握加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确定合理的劳动消耗量, 从而修订、完善劳动定额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员工不配合、消极应付的现象。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措施, 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劳动定额管理,劳动定额标准,企业

参考文献

[1]安鸿章.现代劳动定额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6.

劳动监察措施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问题

引言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要想实现长期有效的稳健发展,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1]。在开展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过程中,规划部门需将供电企业的劳动定员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等。鉴于此,本课题对“关于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因为供电企业是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应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进行管理。并且,在定员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其管理方法还是老一套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2]。这样便使劳动定员动力的持续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致使许多工作人员对定额工作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给予供电企业的大部分员工均已习惯现状下的用工分布情况,若应用全新的定员规范,则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不和谐等影响。另一方面,大多数员工以为员工定额是经计划经济模式发展应运而生的,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定额与定员”工作并不会创造高效的经济价值。

1.2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将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近几年,在电网技术逐渐更新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是企业均呈现相关人才不足的情况,这样便进一步导致供电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从而导致企业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劳动生产的整体水平。

1.3激励制度不具完善性

以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存在较为明显的問题便是定员没有与员工薪资及企业成本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且没有有效性高的激励制度。基层单位在管理中还依靠老一套“人多力量大”的管理方式,在对基层人力队伍进行扩充的同时,却没有提高用工的效率,从而无法为用工产生经济效益的升高提供依据。

1.4管理基础整体性不强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管理基础工作是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难点部分[3]。在供电企业的定员定额基础工作中常常发生一些问题,比如原始数据不准确及工作考核不具有效性等,同时由于信息对称性不高,管理手段及策略较为落后,这样便致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水平普遍较低。显然,受到管理基础整体性不强原因的影响,将会对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2.加强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2.1提高企业员工思想认识

要想提高企业员工思想认识,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需构建完善的劳动定员管理机构,明确各个专业的定员管理职责,并完善供电企业的定额管理功能。其次,需构建具备高效性及专业性的劳动定额队伍,并努力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业务水平[4]。最后,需采取有效方法提升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对各种制度的完善,如员工培训制度、人工成本控制制度等,以此使企业员工对劳动定员管理的认识得到有效提升。

2.2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需逐渐对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完善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弄清企业的岗位职责,并构建具备完善特性的定员岗位资格体系,以此为岗位定员提供依据。以企业今后发展方向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岗位序列标准进行设计及分析,并指导企业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有效的培训模式,让企业员工参与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理论知识能力及实践知识能力,进一步为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良机。

2.3完善企业定员管理制度

一方面,做好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制定合理规范的工作流程,对职责分工加以明确,并充分落实管理职责,对于工作体系及协调机制,需让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参与。另一方面,结合现状下各供电企业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制定不同地区的劳动测算标准[5]。同时,还需要改善以往的经验管理,并将其转变为规范化的劳动定员管理,以此使供电企业的劳动定员管理更具实效性与科学性。

2.4规范用工管理制度

现状下,供电企业的实际员工数量与定员预测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使企业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便需对企业员工安置好。一方面,供电企业需对超出范围的定员人员合理安排及调整,以不同的工种类型为依据,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临时用工,需采取及时清理及辞退措施。需组织员工进行岗位轮训,以此使员工的业务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需做好相关评估工作,比如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等[6]。需要构建有效的员工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企业员工在他人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作用,进一步为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所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对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进行强化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需要提升电网设备规模水平,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借助科学技术对劳动组织形式进行改善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我国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将更具实效性与科学性,进一步为供电企业的稳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君华.浅谈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56-57.

[2]王曦影.供电企业劳动定员问题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20-21.

[3]李赵阳.蒲寅.浅谈加强电力企业劳动定员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175.

[4]张亚娟.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现状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87.

[5]唐伟.房淑贞.基于劳动定员定额的农网配电营业业务管理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39-41.

用电监察管理与防窃电措施分析 第12篇

一、我国用电监察管理工作现状

用电监察管理工作是我国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力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是通过对电力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工作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企业在整个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 保障用户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现阶段,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扩大, 电力用户的不断增多, 用电监察管理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 我国的各种电力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落实力度不够, 还无法合理的调整计划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 我国的电力监督工作对于信息化要求的相对较高, 一些监察仪器和设备是从国外引进的, 因此, 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用电监察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用电监察管理力度的方法

(一) 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电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资源,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电力行业的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电力管理部门、电力企业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章和制度来保障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行, 规范电力行业各参与方的行为, 但是, 我国电力行业很多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没有真正得到实行, 使得我国电力行业监督管理困难, 行业秩序混乱, 因此,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本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 将政策真正的落实到企业, 电力企业要规范员工的行为, 使员工遵守规范和制度, 必要时可以设立奖罚制度, 对于在工作中不按照规范执行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警告, 甚至是罚款, 以此来提高员工的自律意识。

(二)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用电监察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专业技术能力和实际经验的岗位, 而且一些监察设备操作比较复杂, 专业性强, 所以电力管理部门要提高监察人员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实际经验, 从而保障用电监察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 在工作前, 要对监察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只有通过培训并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其次, 要定期进行进修和考核工作, 实行竞争上岗和岗位责任制度, 提高监察人员的竞争意识和专业能力。

三、我国防窃电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用户规范用电意识淡薄

我国电力用户的数量相当庞大, 再加上我国对于安全用电、规范用电的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 导致了我国盗电现象的频繁发生。许多盗取电力资源的用户由于本身文化水平有限, 只是出于能省则省的想法, 并没有意识到盗电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还有一些用户知道盗电是违法行为, 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 抱着侥幸的心理, 盗取国家的电力资源, 总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用户的规范用电意识淡薄, 国家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

(二) 反窃电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窃电的方式和窃电的技术都有了创新和发展, 各种智能型窃电技术不断出现。同时, 窃电工具和窃电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流入市场, 使得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窃电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我国电力监管部门和大部分供电企业在用电监察方面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监察技术和老旧的监察设备,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还不能有效的控制窃电现象, 尤其是一些非常隐秘的窃电行为根本不能被发现, 这样就给电力系统留下了安全隐患, 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提高防窃电能力的方法

(一) 提高用户规范用电意识

随着电力资源所涉及的行业范围越来越大, 我国电力资源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因此, 规范用户的行为, 提高用户规范用电意识成为了防止盗电现象最有效的手段。首先, 国家和各级政府作为管理部门要对规范用电的必要性进行宣传和普及, 对于盗电的用户进行严肃的处理, 从而形成一个规范用电的社会氛围;其次, 电力监察管理部门要对企业和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 一旦发现盗电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最后, 电力企业要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异常的用户数据, 要及时进行调查。

(二)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

现在用电客户数量越来越多, 电力资源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对于防止盗电行为的控制, 只靠监察管理人员是不够的, 因此, 电力管理部门要运用群众的力量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建立举报奖励机制, 使广大群众成为盗电现象的监督者, 从而拓宽窃电、违规用电等现象的信息来源, 提高打击盗电现象的准确度。

(三) 采用新型电度表

我国电力行业对电度表的规格和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为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因此, 我国电力管理部门要制定规范的电度表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对于辖区内的用户可以采用统一的具有防倒转、防脱钩、防电流短路、防一线一地的新型电度表, 可以对用户窃电的时间进行记录和报警。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规范电度表的管理, 还能有效控制窃电现象的发生。

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 电力行业所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多, 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因此, 保障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 对损害电力企业利益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我国电力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 也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上一篇:总体发展下一篇:凝血功能障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