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写作范文

2024-06-18

网络新闻写作范文(精选12篇)

网络新闻写作 第1篇

一、写作主体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一般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也被称为新闻记者。新闻记者的专业性较强, 针对不同的人物、新闻事件稿件, 需要进行客观的人物采访与事件调查, 并且在这之后, 对整个采访稿件和调查时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取出尽可能客观公正的信息内容进行编辑。这样的采访和调查通常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而且还需要经过编辑严格的审核、校对, 才有可能出现在报纸上。报纸在出刊前还需要进行排版、印刷, 再从工厂分发到各个点, 现在报纸出刊周期最短的是日报, 为每日一刊。这个出刊的周期相比起随时都会产生的资讯信息来说, 时间太长, 并且除去少量全国发行的报纸以外, 更多的报纸只是在一个区域内发行, 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由此造成了报纸的即时性弱, 新闻资讯缺乏的现象。但也是因为如此繁复的程序, 大众对于报纸媒体的信任度较高。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主体

网络新闻写作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现在这样一个自媒体应用高度普及的时期, 无论是博客、微博还是微信、BBS等其他网络社区, 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账号都有可能成为一条劲爆新闻的发布者, 任何人都会成为其传播者。同时, 由于互联网的告诉和传播方式简单, 任何一条消息都有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为广泛的传播。2015年11月, 微博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关于地铁上给孩子哺乳的照片, 并且用十分尖锐的言辞指责, 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声讨, 之后《人民日报》也刊发了相关评论。从事件上来看, 地铁哺乳并不是一个会引起媒体关注的新闻事件, 但是网络媒体, 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 消息一旦发布, 就存在其影响性。然而自媒体发布的消息不会经过任何审核, 因此消息是否积极, 是否公正客观, 都不可把控。在经历过多次的谣言、澄清之后, 公众已经习惯对于网络发布的新闻保持怀疑态度, 网络新闻缺乏公众对媒体应有的信任感。

二、写作方式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方式

报纸新闻常规的写作方式是线性结构的写作方式, 一般来说就只需要考虑图片和文字的搭配的排版。新闻记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先定好新闻的主题, 再考虑新闻的背景和其他线索元素才将语言组织构架, 最后形成一篇完全的新闻稿。在这样的写作方式下, 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很容易被主题和版块空间限制, 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但是报纸媒体并不需要担心读者会因为信息量过多而错过, 因此不需要像网络媒体那样使用更多花哨的手段去抓人眼球, 只需要保证事件的清晰展示与客观公正即可。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方式

网络新闻写作相对报纸新闻的写作要灵活得多。首先, 网络新闻不用担心版面的限制, 在发布的时候可以通过超链接、图片等方式将新闻进行分层。其次, 对比报纸新闻仅有的发布和传播作用, 网络新闻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感。网络新闻会刻意地在遣词造句中吸引受众参与新闻事件, 并鼓励大众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现在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开通了评论功能, 网友们可以在接收到微信消息后, 对消息进行评论甚至是点赞他人的评论, 但是评论的显示受到微信公众后台的控制, 因此, 发布平台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观点有意地对舆论进行引导。

三、写作理念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写作理念

报纸媒体除了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 具备传播和对舆论的正确引导的功能以外, 还是政府的喉舌, 为政府发声。在移动互联网媒体不发达的曾经, 报纸媒体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作为为数不多的大众可以了解国家即行政策、国家现状消息的渠道, 有不可推卸的传播重任。因此, 报纸媒体的消息在发布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把关, 并且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众。加上报纸媒体受到版块的限制, 能够发布的消息极为有限, 读者想要获取信息, 只能从有限的报纸消息中来寻找, 选择权并不大。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写作理念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接打破了传统媒体那种固定的传播方式。消息资讯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并且由于主体并不仅仅只限于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 因此大众可以在网络上直接搜索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新闻, 而不是像在平面媒体上那样被动地接受。但是在这样的资讯轰炸下, 大众很难有耐心去一条一条细心阅读, 标题可能直接决定大众是否会点开新闻观看。因此, 我们看到在网络上诞生了很多“标题党”, 这些“标题党”在取名的时候大多采用恐吓、猎奇的方式, 以吸引网友们的眼球。并且为了能够让网友关注、评论甚至是进行传播, 在主体写作的时候也大多会挑选网友们感兴趣的进行放大, 加强冲突性和故事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了新闻媒体中最根本的客观和公正。

四、表达方式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依然是文字, 虽然会配以少量的图片, 但是文字的表述才是新闻的重点。这就要求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字功底, 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版块中, 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表达清楚。新闻的六要素必须要充分地表达出来, 语句要简洁直白, 既要表达出自己的观念, 又需要让读者也能够充分地理解整个事件, 并且引导他们去思考, 保持自己的观点。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

网络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比起报纸媒体来说要多得多。除了文字以外, 还可以用图片甚至是影片、声音来表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新闻媒体在发布新闻消息的时候越来越喜欢采用多图片+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 这不仅仅是因为多图能让受众拥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也是受移动互联网的规律限制。在互联网上, 受众能够接收到大量的讯息, 但是由于信息太过于繁杂, 反而很难从中去筛选, 因此大多数的受众在网络上阅览信息都是属于走马观花型。再加上设备限制, 以及在网络上显示的文字大多都过小过密, 可能鼠标滚轮轻轻一滑, 或者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稍微划过, 就错过许多的信息。在人的观看习惯中, 图片比文字大, 又富有色彩, 更加容易抓住人的眼球, 因此, 多图+文字的方式也是保障受众在信息停留的助力之一。

五、结束语

时至今日, 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媒体都得到了发展, 而报纸新闻的写作和网络新闻的写作虽然存在差异性, 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在移动互联网上, 空间和时间不会拘束新闻资讯的发布和传播, 任何人都可以就任意的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批没有价值的资讯消息, 那些消息甚至不能称为新闻。而报纸不仅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 同时还受到国家政策及自身的限制, 因此难以满足大众对资讯的需求。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中, 报纸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需要进行强强联合, 他们既是竞争关系, 也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这样, 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晓岩.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区别分析[J].新媒体研究, 2015 (2) :117-118.

网络新闻写作材料 第2篇

泰国士兵和反政府示威者发生武力冲突 70人伤

中新网4月13日电泰国军方和反政府示威者13日凌晨在曼谷街头发生武力冲突,军队向空中射击并向反政府示威者发射催泪瓦斯,而示威者则向军队投掷汽油弹进行反击。

这是泰国政府12日宣布在曼谷及周边地区实施紧急状态后,被称为“红衫军”的反政府示威者与军警之间爆发的第一场正面冲突,目前已造成70人受伤。

泰国政府发言人帕尼坦称,军方已经成功疏通了曼谷地标性建筑——胜利纪念碑附近的交通枢纽,并逮捕了数名示威者。但泰国当局仍然对驻守在总理府外的约1万名支持前总理他信的示威者束手无策。

泰国总理阿披实12日通过电视宣布曼谷和周边五个府进入紧急状态。随后泰国陆军发言人当天也重申,泰国军方不会发动政变。

典型的华尔街日报结构

湖南岳阳出租恢复运营 政府协调确定下调份钱

中新网长沙4月13日电(记者刘双双)家住湖南岳阳市南湖路的唐先生今天早上顺利地乘坐到出租车上班,闹得沸沸扬扬的岳阳出租车集体罢工一事终于暂时平息。记者了解到,目前岳阳市城区出租车已经基本恢复运营,政府有关部门已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研究,确定总的原则是司机每月“份钱”作合理公正的下调。

11日,岳阳市出租车司机因不满每月必须向出租车公司交纳的产值(即“份钱”)过高和公司服务不到位、营运环境恶劣,上千台车集体停运。据媒体报道,在这过程中,一些人对正在营运的出租车强行拦截,砸车打人,要求他们参与停运行列,当地公安机关因此拘留11人。

12日上班时间,多数出租车因未得到明确答复继续停运,部分市民出行受影响。当天,岳阳市委举行常委扩大会。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提出,坚决依法整治出租车营运环境;坚决妥善、公正处理出租车车主和司机的利益诉求,维护出租车车主和司机的合法权益;坚决依法打击不法分子寻衅滋事的不法行为;坚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迅速恢复城区出租车的正常运营。

当天,一封《致城区出租车车主和司机的公开信》在当地电视台和电台滚动播出。在这封落款为“岳阳市人民政府”的公开信中,政府明确,从现在开始,承租车暂缓向出租车公司上缴月度费用,责成有关部门在听取出租车司机的意见并充分调查研究,确定新的上缴费用标准后再行缴纳,总的原则是作合理公正的下调。

对公开信发表前有轻微违法违章行为且转变较好的人员,政府在公开信中承诺既往不咎;对公开信发表后仍参与胁迫出租车停运和借机滋事的违法人员,政府表示将依法从严处理。

据了解,岳阳市地处湖南北部,目前共有出租车公司十多家,出租车1600多辆。按照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协议,司机每月须向公司交纳约六千元不等“份钱”。为整治营运环境,政府在公开信中承诺将严格控制出租车数量,在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不新增加出租车。

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海南三亚部分出租车罢运

因不满承包金过高、黑车横行、出租车承包一年一签的新规等问题,三亚部分出租车今天凌晨五时左右(10日)停止营运,给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从今日早晨六时开始,记者就接到许多市民反映,街上看不到出租车了。约200多名出租车司机就聚集在三亚市政府门口,申诉三亚市一些出租车公司垄断市场、租金过高、黑车太多等问题,要求与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接洽以尽快解决问题。聚集现场有警察维持秩序,出租车司机们情绪比较稳定,但有少数冲动人员砸坏了几辆仍在营运的出租车。三亚市政府及交通局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向出租车司机们进行解释和劝服,并与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开会商谈。

上午七时,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了解到,目前三亚共有6家出租车公司,全市出租车约1200辆。三亚市政府曾在2007年底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后决定,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全市出租车承包金统一调整为旺季(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每月5800元,淡季(当年4月至9月)4800元,所有出租车单车月承包金平均为5300元,以上承包金含车辆保险及各项代缴费用。

“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按以上方案调整承包金。”聚集上访的出租车司机们七嘴八舌地对记者说,他们今天都是自发在此聚集,主要是因为当前一些出租车公司没有执行三亚市政府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出租车承包金规定,一直在收取7200元左右的月承包金,而一些原本下调承包金的公司如今又要求出租车司机补交上月承包金。此外,三亚市场黑车太多,三亚的酒店、机场等地有大量的黑车在营运,严重影响了合法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出租车公司要求司机重新签的合同一年一签不合理,原来合约期限一般为五至八年;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司机的日常管理不合理。

上访的出租车司机们说,他们希望三亚市政府解决上述问题,并要求成立出租车司机自己的协会组织维护自身利益。

上午十时,记者在三亚市政府信访办公室看到,三亚市政府及三亚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均在信访办公室,并向记者介绍情况。三亚市信访局负责人说,按照信访条例,多人上访需选派5人以下的代表反映情况,但上访司机们始终不愿意选派代表与政府部门谈判,因此双方直至下午4时仍未进行接洽。

下午2时左右,记者采访了三亚市交通局,该局副局长易治军说,出租车司机们反映的问题他们早已知道,本月6—9日已连续召开了4天的会议,与出租车公司、出租车代表谈判,并且最终决定,只要最新的合同范本制作好,出租车司机们签订了新合同后,之前多收的月份钱将全部退回。

但由于双方尚未接洽,晚上9时记者上街再次采访罢运司机时,交通局的最新决定出租车司机们尚不知情。上访司机们对记者说,如果他们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妥善合理的解决,他们仍将继续上访。

当晚九时,三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诚对记者说,此事已引起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明日将开会具体研究。

截至今晚10时记者发稿时,罢运出租车仍未恢复营运。

典型的沙漏式结构

交通部针对出租车罢运事件酝酿出租车业改革

本报讯(记者 吴鹏)针对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的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交通运输部已经委托

有关部门进行调研,为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做准备。

12月10日(即前日),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副司长陈胜营在接受交通部官方网站采访时表示,近期重庆、陕西、甘肃、湖南等多个省份,先后出现出租汽车停运、罢运和上访事件,维稳形势严峻,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需要我们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确保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平稳过渡。

他说,出租车的问题,目前更多的是涉及稳定,但从长期规范管理来看,也要从改革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研究制定制度、政策,出台法规。

昨日,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进行调研,从长期来看,出租车行业要进行改革,首先要对出租车行业进行定位,除了制定政策,这种改革也会通过经济手段,我们发现这些事件中,都是涉及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问题。

今天早些时候,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再次表示说,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出租车的定位很模糊。要对出租车制度进行改革,政府首先就要明确出租车行业的定位。只有明确了出租车是属于公共交通还是特殊行业,才能够决定政府是不是应该对出租车行业进行补贴。

典型的列举式结构

三亚代市长王勇提出处理出租车罢运四项原则

人民网讯(记者杨艳)海南三亚出租车罢运事件引起了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停运当天11月10日晚,三亚市委、市政府召集相关部门紧急协商,三亚市代市长王勇要求各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

一是维护社会稳定,依法严厉打击进行打砸的不法分子。

二是尽快解决出租车司机提出的主要问题,维护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出租车管理公司的各项行为,打击黑车。

三是支持出租车司机成立自己的协会,为司机建立有效快捷的诉求渠道。

四是公安交通等部门在处理事件时要时刻维护群众利益,尽快恢复全市出租车运营。

典型的章回体结构

云南武定县客运司机因车票价格下调罢运

楚雄武定县客运站的院子里停满了客车,但是,看着候车厅里满满的乘客却没有司机愿意发动客车。2月8日下午,武定县客运站贴出公示,客运票价调整,除了武定到楚雄和武定到昆明的线路,其他到乡镇的线路均下调50%以上。公示一出便有司机开始不满,2月9日,30多辆车的司机罢运,到2月10日,罢运的司机数量上涨到50多名。

武定到乡镇上的客车全部“熄火”,乘客只能花比原来的票价高上几倍的钱才能坐得到车。司机说,这么低的价格没办法跑了,而武定发改委的凤副主任却说,下调票价前没有对司机运营成本进行细致的调查。

50多辆乡镇客车停运

武定客运站大厅里,一位看起来有些烦躁的乘客,跑到售票窗口问售票员:“去万德(武定一个乡)的车子到底什么守侯能走,我们都半天了。”一名售票员说:“我也不知道,司机都不愿意开,我们也没有办法,你们还是坐辆面包车回去吧。”这位乘客到大街上找了一辆面包车,以40元的价格回家了,而原本到万德的客车票价是24元。

车站院子里,司机们则三五成群地讨论着他们关心的话题,而他们的车都停在院子里,已经两天没有载客了。武定到田心先的停车位里停着一排车,最前面一辆客车里坐满了司机,他们正在讨论如何去反应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被问到是不是客车司机时,他们互视而笑说:“是,现在已经是„死鸡‟了。”

跑田心线的徐师傅拿出一份准备交给武定县交通局的材料,标题是《关于农村客运票价下调导致客运车辆经营者无法经营的情况报告》,材料里清楚地计算了跑田心线的营运成本是每个月10810元。徐师傅说,按照以前16元的票价,每个月他还能有些收入,但是,现在票价调到7元,在跑肯定要倒贴,跑得越多贴得越多。一旁的江师傅则说:“要是按照现在的价格收票,家里媳妇养的猪卖了贴进去还不够这辆车用的。”因此,车票价格下调的公示一出,就有司机开始停运了。武定客运站的严站长说,武定站有76辆客车,公示贴出来的第二天就有30多辆车停运了,第三天,也就是昨天,武定到乡镇的客车就全部停了,只有到昆明和楚雄的线还在运营,因为到昆明和楚雄的票价没有下调。

停运后,司机们并没有回家休息,而是每天守在车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一位司机去查看一下有没有最新的票价公示出来。

车站:司机不拉我们也没有办法

汽车客运站管理办公室,武定县交通运政管理所驻站办公室也设置在这里,但是运政管理所派驻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并不在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运政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这里来,即使这两天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也没有来。

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份由武定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和武定县交通局联合下发的文件,文件名为“武定县发展改革委员会、武定县交通局关于调整县乡客运票价的通知”通知中这样写道:“根据国家、省发改委税费改革、降低成品油价格,以及〈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取消我省客运票价中实施油运价格联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公路养路费、交通运输管理费、客运票价中的客运附加费并且农村客运票价不执行燃油差价政策,依据以上规定我委分车型测算票价,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将县乡客运票价进行改革调整。”文件指出客运票价管理由政府规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客运企业可以在规定幅度内进行票价浮动。武定县城至各乡镇客运票价由武定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制定政府指导价基准价,客运企业可以按上浮百分之

二十、下调百分之四十的规定制定具体票价报发改委审核备案后执行。这份文件的落款时间为2月2日。

客运站的严站长说,发改委指定的票价是8日下午公示的,因为9日有30多名司机停运,发改委又对价格进行了一下更改。以武定到万德线为例,8日公示的票价基准价为10元,而在司机停运后,发改委给出的另外一份价格表上到万德的基准价则调为12.5元,而调整后的价格司机们仍然不能接受,所以,10日就有50多名司机停运。

严站长说,他们也在尽量做司机的工作,但是司机们不听他们也没有办法,车站里的76辆客运车名义上是属于昆明交通运输集团武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但是其实很多都是属于挂靠的,司机只是向公司交纳一定的管理费,因此司机们不听公司以及客运站的劝告,公司和客运站也没有办法解决。

另外严站长还透露,令司机们不满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关2009年农村客运的具体补贴数额,县发

革委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司机对是否能拿到补贴心里没底,而票价又大幅度下降,他们觉得根本就无法忍受。

司机:下调上涨的依据我们都不了解

票价下调以后,跑武定到发窝线的李师傅不知所措了,刚刚上大学走的两个孩子带走了他存了几个月的积蓄,而家里还有两位经常生病的老人,他正位老人的医药费担心时,公司又要将风险抵押金上涨到3万元,李师傅还要补交2万5千元,而李师傅愁起如何凑足2万5千元时,车票价格又下调了,而且下调的幅度让他不能接受。李师傅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有与其他司机商量。

跑田心线的李师傅说:“我们想要反应都不知道找什么部门反应,找站里说是发改委指定的价格,但发改委下调价格的饿依据是什么?这个价格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我们都不知道。”田心线的李师傅就想知道下调价格的原因,而发窝线的李师傅更关心的则是风险抵押金能不能是好交或是免交。

发窝线李师傅说:“我们很多都是两口子跑一辆车,全家都指望这辆车吃饭呢,如果我们赚得到那么多钱,又何苦在这不干活。现在的票价真的是要往里面贴钱,怎么还拿得出3万的风险抵押金。”“如果对百姓实惠,我们欢迎,”田心线的徐师傅接过话来,“现在对百姓根本没实惠,乘客乘面包车,安全没保证,票价还比我们原来要贵上几倍。”

面包车进客运站拉客

徐师傅说,武定到高桥的票价下调前是7元,下调后为3.5元,而昨天他在车站内看到,一辆面包车向乘客收20元钱才肯走。

车站的院子里位回家的农民工正在守着行李发愁,其中一位小伙子说,他们要去已衣,现在没有客车要走,面包车倒是有,但是,一个人要收40元,他们觉得面包车危险,他们人多票价又贵,所以,决定不坐面包车而在武定住一个晚上再说。

武定车站随时都有面包车进进出出,而门口的守卫人员也不会阻止他们的进出。面包车看到等车的乘客就会停下来,经过讨价还价,面包车的价格还是会比调价前的客运车票价格高出一倍以上,虽然乘客也有不情愿,但是,急着赶路,还是会看到拉着满车乘客的面包车不断开出车站。

发改委:调价前没有细致调查成本

田心线的李师傅是或,最新的价格公示已经是第三次更改了,他们守在车站就是想等到相关部门给他们一个最后的结果,但是,到昨天下午,停运已经整整两天了,也没有相关部门的人员来与他们商量票价和复运的相关事项。

客运站的严站长说,票价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养路费、运管费和公路建设基金的取消,但是,成本的重头还是油费,这几项费用只站运营成本的15%左右,司机的运营成本他们也曾向发改委反应过,但是,发改委还是下调了50%,他也不知道是如何计算的。

坚持网络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第3篇

一、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什么是新闻真实性?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新闻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就提出“真实”和“纯洁”是报刊的本质。列宁关于新闻真实性有句名言:“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毛泽东在1925年12月为《政治周报》写的发刊词中提出,《政治周报》十之九应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可采用辩论的方式来打破反革命的宣传。可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力量所在,也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在实际的新闻采写中,新闻工作者不应只满足于对构成新闻的基本元素的掌握。如果对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语言、动作缺少真实具体的描述,新闻的内容就显得单薄而缺少张力,从而很难给受众以心理上的冲击。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标语式口号“用事实说话”,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挖掘新闻真实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真实的新闻总是独具特色,吸引人关注,引发人认真思考的。

二、网络虚假新闻严重危害了我党的新闻事业

一般情况下,受众对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拥有很大的信心,虚假新闻一旦出现,在未被揭发之前常常是不会被怀疑的,这就造成受众“群体受害”,形成受众认知上的偏差和错误。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因技术的优势更容易快速传播,从而加深加快对受众和现实社会的危害。承担着舆论导向重任的主流媒体一旦发布了假新闻,其公信力会大打折扣,受众不再相信它说的是真的,舆论导向又从何谈起?毫无疑义,虚假新闻会影响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一贯性,使正确的舆论导向受到严重削弱和破坏。假新闻对新闻报道生命力也产生严重损害。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而假新闻除了对受众造成“不明真相”的损害外,更对新闻必须真实、客观、准确的基本原则带来极大冲击,从而导致受众对新闻传播事实的怀疑,而这种怀疑势必造成新闻传播的无效化,对媒体形象的打击甚至是空前的、致命的。

从我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史来看,虚假新闻对于新闻事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严重破坏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且严重破坏影响了党和政府新闻宣传职能的履行。当今社会,网络媒体盛行,不少媒体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无异于自毁根基,媒体也因此失去健康发展的基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报网联动成为一种常态,作为纸媒的党报和区域性新闻网,通过互相补充可以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面对全国网络新闻界开展的反虚假新闻活动,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要将抵制、防范虚假新闻,坚持网络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从业要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三、保持新闻真实性,增添新闻的魅力

没有真实性,新闻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不值一文;没有生动性,新闻作品就不能吸引人,更谈不上感动人、教育人、鼓舞人。所以跟社会其他行业一样,网络新闻报道也需要不断地创新。这不仅表现在新闻写作手法上日趋多样化,还表现在新闻的思想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许多网络新闻报道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使新闻报道更客观、更生动、更具有阅读的趣味。新闻的真实性往往还表现出强烈的现场感,而现场感使新闻报道更具有生动性。

实践证明,强化网络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并不妨碍网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只要严格遵守新闻六要素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在新闻报道的写作形式和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在保持真实性的同时,网络新闻报道一样可以写得生动精彩。

坚持网络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也是时代对党报记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党报记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尤其是网络和新媒体知识,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全媒体记者。

网络新闻写作 第4篇

1 写作主体的差异

1.1 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

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主要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新闻写作者, 通过将采访记者发回来的采访稿件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把有用的信息选出来进行编辑排版。读者对于报纸上的信息基本都是完全信任的, 它传递给读者的都是很正面、很正式的信息。同一则新闻在报纸上发表需要经过专业的新闻记者采访后经过作者的编辑和严格的审核才能出现在报纸上, 对于写作主体来说是不能有文字和语言上的差错的, 但是在网络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1.2 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

网络新闻的写作已经不仅仅是记者和编辑, 自从网络信息迅速发展开后, 微博、微信、QQ等交流方式被人们广泛运用, 这些网络媒体的门槛和限制是非常低的, 而且传播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网络受众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听到来自各界受众的声音。受众参与网络新闻的写作和传播, 体现了网络新闻传播的无限制性, 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作者。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 博客、微博等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发布和接受信息主要手段, 许多记者往往会通过网友发布的消息从中发现新闻线索, 这给记者也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网络新闻的主体没有限制性, 网友的水平也是高低不齐的, 很多网友会发布一些不准确的信息, 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 这些信息很难过滤出来, 很容易对一般的受众产生误导, 接收到虚假信息。因此, 有关部门和网站管理者就需要对网络新闻进行把关和筛选, 防止假新闻出现, 误导受众。

2 写作方式的区别

2.1 报纸新闻写作方式

报纸新闻的写作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的线性结构的写作方式, 也就是说把文字和图片互相匹配, 放在一个版面中, 报纸新闻的写作人员思维一般是固定的, 他们通常是根据一篇新闻的主题、背景等进行语言的组织和结构, 报纸的版面就那么大, 每篇新闻的格式和字数通常都是有限制的。报纸新闻对语句和结构的要求比较严格, 对于各个新闻要素的强调也是和突出的, 所以, 它的集中性意义是非常显然的。

2.2 网络新闻写作方式

网络新闻的写作就比较灵活, 受众可以在原本的新闻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在网络环境下, 受众对于一则新闻会进行参与, 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水平, 把已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 使得整篇报道有了新的意义和理解。例如, 在新浪网站上, 网页的下面会设置一个留言框, 方便受众对新闻事件发表新的看法。另外, 网络新闻写作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性质, 对新闻本身的重点进行区分和强调, 可以把相关字体变粗、变大, 还可以改变字的颜色等等, 这些都可以吸引受众, 增加新闻的传播速度。例如新浪博客2015年有一篇文章“复旦宣传片抄袭不是一个人的事”, 在这篇文章的下方有许多的网友评论和留言, 通过这些评论, 我们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去看待事件, 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使得整个事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

3 写作符号的不同

3.1 报纸新闻写作符号

报纸新闻写作主要是用文字来进行的, 对于新闻写作人员的文字功底要求是比较高的, 特别是在进行深入报道的时候, 要求新闻工作人员能够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 把新闻的六要素充分的表现出来, 还要用生动的语言吸引读者的眼球, 把新闻尽快的传递出去。由于报纸的新闻版面是有限制的, 报纸新闻只能用文字来表现, 由于版面的影响, 新闻的字数也是由限制的, 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水平, 以求用有限的文字来传递更有用的信息。

3.2 网络新闻写作符号

网络新闻的写作符号非常多样化, 除了文字外, 还可以运用图片甚至视频来表现新闻。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在的各大新闻网站开始大量的运用图片和视频来传递新闻, 文字语言相对的有所减少。通过图片和视频能够给人更加强烈的视觉感和冲击感。相对于报纸新闻写作来说, 网络新闻把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结合起来, 这就对新闻写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会用文字写作, 还要会用现代技术进行声音、图像等的录制和制作, 学会如何将这些符号运用到新闻中去, 如何传到网上去等等。

4 写作理念的差异

4.1 报纸新闻写作理念

传统报纸的新闻通常是只有一种传播模式, 它的内容和版面都是固定的, 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一种模式, 很少把受众需求考虑在内。近几年来, 人们提倡以受众为中心, 考虑受众的需求, 于是报纸也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例如逐渐出现的各种都市报、青年报等等, 但是由于报纸的各种限制, 始终都没能实现真正的以受众为中心, 读者也只是在有限的版面内容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来读, 并不是真正的自己选择。

4.2 网络新闻写作理念

互联网出现以后, 传统媒体的那种固定的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受众的需求了。互联网把以受众为中心真正的落到实处, 网络的限制性少, 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新闻来看, 网络写作主体也是根据受众的需要来选择新闻, 他们可以和受众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 了解受众的需要, 从不同的网民和网站来收集新闻信息, 可以在很多网站和平台上发布信息, 还给网民和受众提供了许多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工具和平台, 例如各个论坛、微博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各有千秋, 不管是哪种写作方式, 它们都是遵循一定的写作规律和要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发展, 传统的报纸媒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所以, 报纸媒体在保持自己的特点的基础上应该进行创新和改革, 争取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受众, 在未来的网络洪流中保证自己的传播地位, 在媒体竞争中生存下来。

参考文献

[1]陈海峰.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06) :131-132.

[2]苏艳红.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探讨[J].新闻传播, 2015 (01) :86.

[3]李嘉瑞.辨析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6) :233-234.

网络新闻写作 第5篇

1.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2.强化网络舆论治理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精彩开头示例]

1.“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网络生态事关人民利益,强调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广泛共鸣。

2.加强互联网管理,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当前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实现这些目标,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修复网络生态、净化网络语言,根治网络语言低俗化的“顽疾”。

[精彩结尾示例]

中公教育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应对网络的管理常态化,引导网络传播正能量的信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一个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大环境,让每一个人可以在其中得到心灵上的充实。

2.互联网是技术进步回馈给人类文明的珍贵礼物。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共享优质信息,共护网络安全,共创更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互联网必将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网上网下就一定能画出共筑中国梦的最大同心圆。

【论据】

[事实论据]

21世纪的今天,互联网与生活已经不可割裂。网络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更是成为人们发布信息的平台、民众和政府的沟通交流平台。近年来,网下发生的各种热点、焦点、疑点问题和突发事件,都会转移至网上,并快速传播、扩散,演化为网络舆论,甚至一些舆论在网络空间被“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来。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舆论生态治理越来越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领域与影响变量。而作为新生代的80后、90后也越来越愿意借助网络,发表自己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的看法。

[名言警句]

中公教育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

——习近平

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习近平

专业新闻写作技巧 第6篇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捕捉蕴藏现实生活中丰富而有意义的新闻题材的敏感性,新闻采写要着力于标新立异,尤其是对于专业新闻写作来说,讲求新闻的时代性和独特性,是吸引更多读者的法宝。以下笔者从新闻写作、专业新闻写作两方面人手,对专业新闻写作的技巧进行一些探索。

一紧扣新闻写作的特征,选择好新闻报道的角度,使新闻报道焕发生机。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特征包括:真实性、实证性、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和变动性。其中,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不是写生活真实的事实,那就不会取得受众的信任。新闻中所列举的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事实。及时性要求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述评,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

新闻写作角度是作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人手处。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报道都是事实的一个“片断”,一个“剖面”。选择新闻写作角度方法可以从由小见大、以旧见新、全局高度这三方面去把握。新闻作者要敢于创新、探索新闻表现角度的新形式,通过对材料的巧妙安排和新颖构思,写出别具一格而又能充分体现报道意图的新闻作品来。

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都蕴藏着很多新闻信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听到这些信息之后能不能放到全局的角度上加以权衡,从中提炼出好的内容,用最真实的感受给予报道。

二把握好新闻写作的原则,善于运用生动的新闻语言抓住新闻描写的细节,让新闻報道具有时代特色。

新闻写作的原则包括:第一,“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第二,精选事实,以小见大的原则;第三,正反并举,对比衬托的原则。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时,新闻作者只需将今昔、正反等不同的事实组织在一起,读者自己就会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第四,集点成面,点面结合的原则;第五,目击实录,再现场景原则。在新闻叙事中,现场目击记、亲身经历讲述、口述实录,最具现场感和逼真性,也最能体现“用事实说话”;第六,要言不繁,画龙点睛原则;第七,适时引语,借口说话原则。新闻强调准确和精练,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这使得我们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遵守“真实”和“及时”这两个基本原则。

新闻语言应该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新闻语言,即具备新闻性的语言。而新闻性除了新奇,还应包含其震撼、独到的特点。新闻写作中所需要的语言,是传播信息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因此,根据新闻写作的时效性与可读性,其语言不但要具有准确性,还要具有简洁、鲜明、生动的特色,并且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要具备不同的风格。

三专业新闻写作要有创新性。借用多种手法进行叙事报道,令专业新闻写作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新闻写作要勇于创新。新闻写作不仅要讲究时间新、内容新,而且体裁形式也要富有变化。现在有的新闻作品缺乏可读性,关键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此,必须大力提倡不拘一格,大胆借用散文等其它文学体裁手法写新闻,可以说,这是新闻写作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专业新闻写作要树立创新意识,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善于借用多种写作手法,描写、抒情、叙事、议论等,努力写出特色,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四根据不同的专业新闻类别,对新闻写作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从中获得更多关于专业新闻的写作技巧。展现专业新闻的独特魅力。

目前,专业新闻包括经济、体育、法制、科技等类别。下面以专业新闻——科技新闻写作为例,阐述科技新闻写作的要点与技巧。

1,科技新闻的含义

科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关科学技术的事实的报道,具体地说,它报道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方针政策,新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就,已有的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情况,科学工作者工作、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反映等等。

2,科技新闻的特点

科学性和知识性。从科技新闻的功能看,它一方面要报道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造,让读者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一方面要宣传现代科技知识,满足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通俗性和生动性。科技新闻既要讲究科学的深刻和准确,又要让读者大众能够接受、乐意接受。不管二者兼顾起来有多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努力。

时代性和时宜性。科技新闻是最具有时代感的文体之一。新的科技发现永远处于时代的前沿,即使是旧的科技事件的解密性报道,也很能让人联想起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此有人说,科技新闻其实有着很浓的体现人类进步的人文特色,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3,科技新闻的写作技巧

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神,明辨是非,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

科技新闻的科学性跟真实性有密切的联系。一篇科技新闻即使报道的事实是真正发生的,如果认识有悖于科学原理,那么它也是虚假新闻。

知识、人物、事件三者统一。对于科技新闻而言,科学知识是文章内容的一个构成要素。但科技新闻不是科普说明文,不能孤立地介绍科学知识,必须借科技人物和科技事件的表达,来实现知识的传达。

表达的规范性和创造性。科技新闻的表达,既要合“规矩”,又要有一定的“巧”。合规矩是对新闻基本文体特征的尊重,“巧”则是作者的创造性发挥。没有规矩不行,而没有巧,文章就没有活性。

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新闻写作,主体,客体

进入到21世纪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造就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新闻写作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后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新闻写作的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以及写作受体等方面都在经历着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1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也就是新闻写作的创作者。在传统媒体时代,写作主体的范围相对比较狭小,数量有比较有限。但是在进入到网络时代后,出现了一种趋势,也就是“全民记者”。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创作者,每个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布消息。同时,作为新闻写作主体的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平等的。这与传统媒体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其范围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其主体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数量出现了急剧性的增加。在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技能有全面化的趋势,因为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仅仅依靠一支笔已不能完成,还得需要作者会拍、会编,技能全面。同时,写作主体的传统意识也需更加开放,不能拘泥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应该积极学习全方位的媒体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2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也就是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写作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即写作的对象。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写作的创造者。而网络媒体冲击着传统的媒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网络消息先于传统媒体的报道。但是,写作的客体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写作范围,不过由于网络传播的独特特点——时间自由、呈现方式多样,又会使得写作客体具有独特性。第一,突发新闻及时动态进程发布。在有关突发新闻的报道中,多数人会选择及时关注这一事件的及时新闻,比如MH370的报道中,自从事件发生的一周时间里,多数网络新闻都是持续的不断更新新闻,因此新闻写作也就要注重获取最新的动态。第二,与有关主体新闻的深度报道。网络的特点使其拥有了向受众提供全方位的深度报道的优势。受众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于有关的深度报道的需求在日益增强,比如在MH370的报道中,很多媒体又将30多年前的有关马航的另一起失联事件联系起来,从而引发了受众的广泛的探讨。

3写作载体

写作载体主要是指作者进行写作活动的工具,以及写作成果的凝聚物。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就是平常所说的文章。文章在网络时代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电脑进入到各个领域之中,随之而来的就是电脑成为新闻写作的主要工具。虽然利用了电脑的方便和快捷,但是网络对于新闻写作的内容没有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却对写作方式有了比较大的改变。第二,网络媒体成为了第四媒体后,网络新闻大量出现在网站上,且新闻标题的序列化使得标题更加简化。第三,网络时代的技术利用,出现了超文本、超链接等,这就使得单篇新闻写作中的背景资料的工作量减少了。相应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只要将最主要的内容精炼出来就可以了,而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就可以由超链接的方式完成,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简化了作者的工作。第四,随着多种终端的产生,这些自然也就成为了受众接触新闻的主要媒介。传统的一个新闻对应一篇稿件的安排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同一个新闻要适用于不同的终端。

4写作受体的变化

写作受体也就是文章的接受者。在进入到网络时代后,新闻写作的受体变化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网络时代的网络媒体受众大量增加,其受众的平民化倾向明显,导致了写作的平民化。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后,出现了大量的网民,并且数量在逐年攀升,相应的网民的新闻需求在逐渐地增大,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就不得不考虑他们的需求,写作的语言平民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网络受众的数量增加,使得受众的碎片化趋势增强,因而产生了不同群体对于一个新闻的兴趣点不同,这也就造成了对于同一新闻的“第二落点”的选择和规划成为了重点。因为第二落点是对于同一新闻报道中体现自身新闻的独家性和差异性的重要环节。第二落点的选择正确与否,是否能够吸引多数人的注意,这是新闻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在有关地震的报道中,在报道新闻的时效性的同时,很多媒体都在探索第二落点——设立全国哀悼日,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新闻第二落点。第三,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写作受体阅读需求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在网路时代之前的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往往就是为了将新闻报道清楚,主要是介绍陈述客观的情况,但是在进入到网络时代、全媒体的情况下,传统媒体的优势已经大大削弱。因为受众会接触到大量的有关新闻,他们也就会对相应的新闻进行筛选,新闻写作中的评述部分会有很大的需求。

5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网络时代,新闻写作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新闻写作都要以自己的特为定位为前提,立足于当前受众的现实情况,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从为媒体而写变为为受众而写,满足多数人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于为苍.网络新闻的写作艺术[J].新闻界,2009(2).

[2]王俊玲.网络环境下新闻报道面临的挑战[J].新闻前哨,2009(3).

网络新闻报道写作特点刍议 第8篇

一、标题精炼, 且不乏吸引力

标题是新闻的灵魂, 是新闻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标题的写作决定了受众是否有兴趣点击正文, 所以标题就必需要成为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卖点”。以往在报纸上或者是刊物上刊登发表的每一篇消息或文章, 所写的标题和文章里面的内容都是相关联的, 讲究的是艺术性、整齐性和耐人寻味, 因此对语法和修辞都非常注意。即便是标题不能够吸引读者, 读者也可以直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信息。而一篇网络新闻它的标题与内容是分开的, 无论这一条新闻有多么的重要, 在网上也仅仅只有一条用于链接的标题, 这点是网络新闻与报纸截然相反的地方。所以, 网络新闻的标题就必须具有短、精、奇的特点。短, 是指简洁。网络新闻报道的标题一般是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字之内的文章主题。精, 是指精辟。网络新闻标题把发生的新闻事实都浓缩到标题里面, 虽然只有寥寥的几个字但却是整个新闻事实的精华。奇, 是指奇特。网络新闻标题的内容一定是要具有抓人眼球的特点, 要么设置悬念, 让人好奇, 要么是信息含量高, 引人关注。

如2007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头条的标题:

《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 (主题)

《强调中国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副题)

人民网改写为:《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重要演讲》。改后的标题, 意义明确, 短小精悍, 更符合网络传播特点, 在这一二十个字内, 标题既高度浓缩了该消息的主要内容, 又具有较强的吸引阅读者兴趣的能力。

二、导语“吸引眼球”, 信息量强大

在网站的搜索引擎上, 每一条新闻最前面的十几个字往往就是这一条新闻的简明提示,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能够营造出一个极具吸引大众眼球的事实。那么既然想要在搜索引擎上清晰地显现出新闻的主要内容, 所以就应该为这篇新闻制作一条便于查找搜索的导语。网络新闻的导语一般呈现出来的句式简洁, 不夸张, 不浮华, 能够准确反映出整篇文章的特点。

如 (导语) “武汉中国光谷”的提案人———13位全国政协委员, 今天上午受到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重奖。第一提案人许其贞获奖5万元, 其他12位提案人分别获得1万到2万元奖励。

(正文)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盛树仁在颁奖会上说, “重奖一件提案这在人民政协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条新闻的导语就简洁地将新闻事实呈现在阅读者的面前。对于许多将阅读新闻停止于导语部分的阅读者来说, 网络新闻导语的简洁明了, 应该是他们最钟情的, 也充分符合了阅读者接受信息的习惯。

三、正文与导语相互映衬, 相互补充

网络新闻的正文, 是新闻中紧随导语之后的重要部分, 它对描述新闻事实、强调主观思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的特点是用文字生动地表达所报道的详细内容, 使阅读者迅速把握报道的重点。所谓标题写得再好, 再吸引人也不等于所有的阅读者都会有兴致和耐心把全篇文字统统读完, 所以正文就必须一定要按主次合理地安排新闻的内容, 依照新闻重要的程度来安排顺序, 同时与导语相互映衬, 相互补充。网络新闻报道通常把全篇文章分割为若干层次, 每一层次均采用倒金字塔的写法较为常见。

四、背景材料的丰富和无限扩展

网络新闻写作中, 无论是事件发生的前期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从而进行短、平、快的报道, 或是对此事件所有相关的详细报道, 都会有一个超链接方式, 超链接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地把无限广博的新闻事件及其背景拉到你的面前, 只要你的指尖轻轻一点, 足不出户便尽知天下各个地方发生的各种新闻事件。如新浪网《热带风暴风神移至广东东莞今晚向江西移动》一文设置的新闻链接为《热带风暴造成深圳121个航班延误14个航班取消》, 使对热带风暴的报道多角度地呈现出来, 如果你愿意继续了解, 还可以在新闻里的关键词上面寻找更多相关信息。

五、超链接带来的超文本格式

网络新闻报道的超文本格式使读者在阅读网络新闻时具有了很强的开放性与随意性, 各个文档之间通过关键词就能建立相互的链接, 可以让读者从一个文本跳跃到另外一个文本上, 从而全方位地来满足阅读者不同的需要。一般来说, 网络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第一部分则是关键的部分, 如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情况。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则为相关的新闻背景, 如时间、细节等。如人民网的一篇新闻报道《追肉价探猪情》, 第一个部分是现状, 第二个部分是担忧, 最后一个部分是期待, 这就让阅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这种清晰的层次, 不仅能让新闻事件层次清晰地出现在页面上, 更能满足不同阅读者的心理需求。

总而言之, 就新闻而言, 网络带给它的不仅是前所未有的迅速和便捷, 更是内容上的包所万象和立体式呈现。随着网络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 其写作特点会更加突出, 网络新闻的传播优势也会日益明显。■

浅议网络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第9篇

网络新闻是传统新闻业务的延伸。但网络新闻又区别于传统的新闻, 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发布“最新”的新闻, 还提供“过时”新闻和相关的大量背景信息;它不仅仅满足于将新闻信息发送出去, 还重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受众对新闻信息利用效率。因此可以说, 网络媒体具备了传统媒体的所有特点, 同时在信息的丰富性、时效性、言论空间的广泛性、受众的自主性等方面还具备传统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

网络新闻以其巨大的、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诞生起它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的养分,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相对于传统新闻, 网络新闻的一些特点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对传统新闻采写业务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新闻采访

网络新闻的采访不但包括传统媒体的文字采访、录音采访和图像采访, 还包括按照新闻传播的需要所进行的新闻素材收集和调查研究活动。

采访内容的多媒体性是网络新闻采访的最显著特点。它主要以因特网作为新闻采集的环境, 用搜索、采访、下载和编辑加工等多种方式采集新闻信息及相关资源。网络的全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新闻采访的自主选择性, 网上海量的消息、资料五花八门, 网络及其数据库为记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可供选择。

网络新闻的采访, 大部分源于传统的新闻采访的原则和方法, 其传播的内容亦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的事实。网络新闻要求记者采、写、编的技能三者合一, 既要同时掌握传统的新闻采访能力, 还要熟练地使用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工具, 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编辑的职能, 做到快速编稿、及时发布。如没有一定的科技水平, 在网络传播上很难有突出的成就。这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一大特色。

二、网络新闻写作

网络新闻立体化写作, 把那些与人们实际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作为新闻的主要素材和报道方向, 不再仅以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新闻信息为对象, 而是为新闻网站提供更多的整合效能, 为大众创造一个多元化的阅读情境。

网络新闻写作以文字信息为基础, 为受众提供具有立体感与纵深感的背景, 将同一则新闻用文字、声音和视频等不同的媒体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报道, 把主要新闻要素以及相关的事件、人物、历史、地理等背景全部展示, 同时利用链接, 把丰富的对比材料、注释说明材料、分析解释性材料等嵌入文本中。然后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用交互式的方法共同承担和完成报道, 传者和受众双方互相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 双方同时既是新闻的传播者又是新闻的受众。尤其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事件, 把相关的报道用链接方式提供给受众, 可以让他们解读不同网站不同的解释, 充分满足受众对信息需求的最大化。

可以预见, 网络将逐渐成为社会公众成员获知最新重要新闻的主要渠道。但对于接触新闻主要是为了了解最新信息的众多社会成员来说, 大量详细的背景资料、详尽深刻的分析等, 固然能满足人们研究时事等的需要, 但他们可能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接收海量的新闻。那么,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网上受众群的需要, 网上新闻机构所建立的新闻网站, 就应该对新闻的表述形式及网络技术的时效性优势等方面予以更多的关注。

三、总结

网络新闻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赢得如此多的受众, 主要是因为网络新闻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综合性。时效性是新闻价值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 网络新闻记者直接在电脑上制作, 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传送和接收设备, 突破时空限制, 能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对随时随地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做出同步的现场报道, 极大地缩短了传统媒体新闻制作、发布的周期, 大大提高了各类综合新闻的时效性。而随着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网络新闻日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体, 因此重视网络新闻的采访和写作, 是新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杜骏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52.

网络新闻写作中的情感因素 第10篇

一、网络时代受众对新闻写作情感因素的要求

第一, 能否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需求是网络新闻是否成功的关键。由于搜索引擎等网络辅助工具的出现, 受众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 还可以自由安排阅读新闻的顺序。这种信息获取方式使受众阅读新闻有着极大的跳跃性和忽略性, 导致只有激起读者兴趣的新闻才能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因此对网络新闻的写作而言, 从新闻标题的制作开始就要能够打动受众。此时,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促使读者产生阅读欲望的重要方法。

第二, 受众渴望在新闻中找到与其一致的情感诉求。著名传播学家霍尔曾经以解码的方式来阐述传播效果的产生, 归纳出三种不同的解码方式:主导-霸权式解码、协商式解码和对抗性解码。这三种解码方式, 分别对应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无条件接受、有条件接受和对抗性接受。在网络传播时代, 当受众具有了比过去更大的自主性的同时, 也会在其潜意识中产生一种对传播信息的本能抗拒性, 更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传播内容进行解码, 并在不自觉中出于对自我意识的推崇而进行与原文作者相反的解读。而情感上的有效沟通, 则是打破读者心中壁垒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网络新闻的写作中, 在对情感因素的运用上, 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角度, 以受众可能接受的情感诉求进行新闻写作。

二、网络新闻写作中的情感因素运用要求

(一) 网络新闻标题的情感因素

网络新闻主要采取超链接的方式, 因此在新闻页面是由大量标题组成的候选集群, 受众在对标题进行阅读后, 再决定是否点击进入正文。在这种模式下, 网络新闻的标题是否能吸引受众点击阅读, 成了整个新闻写作是否成功的关键。除了能够惜字如金地概括新闻内容, 网络新闻标题还必须对受众的心灵产生震动, 使得其情感上愿意主动接近该条新闻。 (1)

以新浪和网易两大门户网站体育频道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尾声期间同时推出的“奥运盘点”系列报道为例, 在新闻素材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倾注不同感情的标题带来了不同的传播效果。新浪体育频道的新闻标题制作采取了数字归纳式总结的形式, 通过“十大改判”、“十大逆转”、“十大争议”等标题展示新闻素材, 同时又以带有情感色彩的关键词来获得受众共鸣。这样的标题在情感的宣泄上较为含蓄, 较好地坚持了新闻客观性,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受众的吸引力。网易体育频道则采取了立场鲜明充满激情的写作方式, 《奥运好声音之奇迹之歌叶诗文:爱我就别怀疑我》、《奥运好声音之愤怒之歌陈一冰:为什么受伤的是我》、《奥运好声音之超越之歌孙杨:我是为游泳而生》是较有代表性的三篇报道。这三篇新闻的标题一方面巧妙地与当时国内知名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联系起来, 显得轻松俏皮, 另一方面又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奇迹”与“超越”表示对叶诗文和孙杨的赞赏, “愤怒”则表示对陈一冰的支持和对裁判的不满。这样的标题言语不多却极有特色, 容易得到受众的喜爱与接受。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情感因素

在新闻写作中, 对情感的运用主要有借景抒情、借议论抒情和借细节抒情等。对网络新闻而言, 如何使得这些方法与其自身的特性有机结合起来, 是一个需要新闻工作者仔细思考的问题。

对网络新闻写作情感因素最大的助力是网络新闻的全媒体写作方式。网络新闻是文、声、图结合的多媒体形式传播, 在其写作中可以利用音视频对文字进行辅助, 增强传播效果。这样的传播方式, 可以使记者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所产生的强烈感情, 以多种感官的刺激来进行全方位表达, 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2) 此外, 网络新闻中习惯对关键字句加黑或者改变字体, 这也有利于情感因素的有效运用。在网络新闻的写作中, 记者可以对抒情的地方进行加黑或者改变字体处理, 这样就让读者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内被吸引, 不仅停留住浏览的目光, 还会进行进一步阅读。

对网络新闻而言, 在写作中适当地对情感因素加以运用, 不仅会对新闻本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能在深化新闻主题的基础上得到受众认可。不过, 更值得网络新闻工作者们注意的是, 对情感因素的运用应该是有感而发, 因情而动, 无病呻吟或故弄玄虚只会招致读者的反感与排斥, 久而久之连其发布媒体一起失去读者的信任, 最终消失于网络时代新闻媒体竞争的浪潮之中。

摘要:在新闻写作中, 正确地使用情感因素, 可以通过与受众情感形成共鸣来扩大新闻传播效果。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 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写作技巧被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沟通记者与读者的桥梁, 新闻写作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对于提高新闻传播质量, 增强新闻传播效率, 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写作,新闻标题,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于为苍.网络新闻的写作艺术[J].新闻界, 2009, (2) .

[2]石静.试论网络新闻的写作[J].新闻爱好者, 2011, (1) .

[3]高钢.怎样为网络媒体写新闻——网络新闻写作特殊规律的探讨[J].新闻战线, 2004, (4) .

[4]王健.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J].新闻界, 2005, (2) .

[5]郜书锴.网络新闻写作如何脱颖而出[J].新闻与写作, 2009, (1) .

试述新闻写作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第11篇

电视;画面叙事;新闻写作

对于在电视台工作的编辑和记者来说,新闻写作日益重要。对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特点的了解,必须首先从了解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人手。电视新闻之所以与报纸、广播这样的传媒不同,主要在于它是用活动的画面,或者说是用流动的图像在表达思想与情感。报纸虽有图像,但它是静止的。缺乏“活力”的;广播虽有声音,但它却没有图像优势。所以说活动的画面是电视新闻最骄傲,最有特色的优势。不仅如此,还由于电视新闻中的活动的画面,始终给人一种现场感,并且给人提供一种选择性和多义性的提示,所以,它所传播的新闻事实,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1.文字语言在典型性新闻报道中最能凸显优势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南京冠生园事件”,在消费者中引起相当大的震动和愤怒。如果这个新闻事件单纯用报纸的传播特点来报道,其震撼力度不会有这样的强烈。为什么同一新闻事件,用报媒和电视来报道就产生不同的效果?原因就在于,电视新闻所表现的内容虽然与报纸新闻一样,都是对特定时空中现实存在的再现,但前者给受众看到的是活动逼真的画面,因而它带给受众的是一种真实的现状,或者说是一种正在发生和进行着的生活的真实。不是说报纸就不能让受众感受到这种真实,关键在于,活动的画面,具有报纸所无法具有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即使是报道中所拍的画面是几个月以前的“新闻事件”,比如,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偷偷地把一年前的月饼馅又拿出来制作“新月饼”的画面,就给人以一种很强的现场冲击力,而这种现场感受在报媒和广播的同类报道时是不容易在受众的感觉中产生的。这是因为,电视新闻活动画面的播出,是与受众的收看同步进行的,同时也说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接受与理解是准确的和到位的。由于这一特性非常关键,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写作在把握时态时,必须始终踏着进行时的步伐,必须使播出的新闻画面与观众的收看同步,即始终要强调时效性,千方百计“缩短”典型新闻的时空距离与观众收看时的心理距离。

2.文字语言能有效克服新闻画面叙事的多义性

如果没有文字语言来解说,观众在观看新闻画面时会对画面产生多种感受和感观,这是由于画面叙事的多义性特征。实践证明,只满足于用画面来叙事是有缺陷的。仍然以“南京冠生园事件”为例。我们可以了解到,画面的游移、模糊,即多义性是怎样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介入而变得清晰和准确的——第一组镜头:画面: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光线昏暗的车间,一扇黑漆漆的门打开了,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工人正在从里面搬出一箱箱的东西来……(记者画外音):这里是南京冠生园食品厂一个隐秘的冻库,工人们正打开冻库大门从里边搬出一箱箱的月饼馅,准备制作今年即将上市的新月饼。

很显然,画面是活动的,现场感很强。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工作。如果没有电视屏幕上打出的文字和记者的语言解说,观众是不会知道那搬出的一箱箱东西是月饼馅。即使知道是月饼馅,也断不会知道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

第二组画面:(画面,镜头特写):搬出的一箱箱月饼馅上面,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团块……(记者画外音):这一团团、一簇簇的白色斑点是什么呢?原来是月饼馅上长出的霉斑……

第三组画面:(画面,一年前同一车间画面回放)工人们正紧张地将一箱箱月饼馅装入冻库。(记者画外音):这是一年前中秋节后我们拍摄的镜头。当时所有没有销出去的月饼,它们的馅又被食品厂重新装箱放回了冻库……经记者暗访,食品厂的工人说,这已不算什么新闻,食品厂多年来都是这样做的,每年卖不完的月饼,都把馅弄下来重新放入冻库,第二年再用……

正是在写作的参与之下,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介入,才将新闻画面中的叙事的缺陷——即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克服和“挽救”,最终使观众对这个新闻事件所提供的信息有了全面、准确和清晰的解。

3.电视中的声音与新闻写作的关系相当密切

与此同时,声音系统在整个电视符号体系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声音系统所传达的理念、意图和情感也是其他的符号系统所不能够替代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因而决定了电视中的声音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众所周知,音乐是很难得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特别是根据画面来进行配音配乐的那种情况;当然,新闻现场客观真实出现的音乐声不属此例。其实,这种客观真实的音乐声,只能算是同期声和现场音响。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背景音乐完全是两回事。同期声和现场音响的作用是显然的。具体说来有这么两大作用:其一是可以将新闻的叙事积极推动,其二是可以使现场感更加渲染和突出。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画外配音,这种配音如果运用得好,能与播音员的口播一道,有助于新闻事实的叙述和增加新闻叙事的感染力。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作用也正体现在这里。大量实践证明,假如离开了电视新闻写作,不仅播音员的口播语言会陷入无源之水的境地,而且,再动人的现场音响,同期声,特别是碰外配音,都将使其意义得到衰减,甚至显得单薄和苍白。

4.转播音语言是凭借文字稿的基础而施展其魅力的

新闻五大要素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几乎都是通过播音语言来交待清楚的。如果光看活动的画面,是无法交待清楚这诸多的新闻要素的;而播音语言又完全是依照文字稿来完成其播报内容的。电视新闻的写作不仅是为听而写,而且还体现其为视而写的个性特征,恰恰是这一个性特征,才使它与广播新闻写作有了“质”的区别。在电视新闻中,由于播音语言承担着相当重要而特殊的功能作用,因此,新闻的五大要素几乎都必须通过它而为受众所了解,而光靠声音系统是无法承担和完成这个重任的。尤其是在电视播出的大量的短讯当中,它完全承担了对所有新闻内容的诠释工作;而在深度报道,以及专题报道当中,播音语言的功能作用更不容小觑。因为,所谓“深度”,必须通过播音语言才能够得到体现,光有同期声,画外配音,以及音响和音乐等等,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总而言之,作为电视新闻中最具有活力和最具有份量的因素,播音语言与画面语言是何等重要的角色。

网络新闻写作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语言,新闻写作,规范

麦克卢汉半个世纪前曾预言:“我们塑造了媒介, 此后媒介塑造了我们。”[1]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类环境, 而20世纪人类最大的嬗变就是技术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网络技术构筑的虚拟空间为人类开辟了第二生存空间, 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交流、工作和娱乐方式。因此, 如果说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类的新闻传播空间, 那么附着在此技术之上的网络语言则影响了人类现有的新闻写作理念。

一、网络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积极意义

根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中国的网络时代正在持续稳定地进入成熟期, 而网络语言作为在虚拟空间人际交流的重要的信息载体, 必然将重构我们的生活。新闻报道在阐述事实的过程中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与仿造是否合乎语言规范, 就成了时下备受关注的问题。

新闻语言在力求客观的基础上要求鲜活生动, 能凸显鲜明的时代风格。纵观一些报纸版面中对网络语言的使用, 在恪守新闻价值的前提下也满足了受众对于感官的需求, 可谓一举两得。因为当下的一些网络语言, 如笑话、段子、顺口溜、对传统文化仿拟等带有创作行为艺术的恶搞作品, 作为中国特色的一种民间表述, 一些网络热词背后的确承载了一系列沉甸甸的社会事件, 它们不同程度地代表了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历经的各种挫折与矛盾, 也或多或少地包含了网民对现实描述的诉说与渴望。这些网络语言并不都是凭空出现的, 而是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趋势紧密相关。毋庸置疑, 新闻写作中使用这些网络热词时,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迁与矛盾, 也从传播效果上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 可读性。

然而, 网络语言自身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使得它借助新闻报道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受到社会认同与道德人文的约束, 而出于社会交际的普遍需要约定俗成的, 并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网络词汇才可以正常传播。例如, “团购”、“山寨”、“PM2.5”、“3G”、“限号”、“闪婚”、“宅”等等, 这些新词及其新用法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新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来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 以及人们认识观念上的新流变。从新闻角度讲, 这些网络词汇在坚持新闻真实客观的基础上, 都符合新闻报道对“新”的要求。因此, 它们过渡到新闻写作中, 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其实也是加速了这种语言的传播力度。从传播效果上来讲, 这种生活化的新闻语言风格体现了时代特点, 迎合了受众需求, 在媒介竞争如火如荼的时下, 也有利于为媒介的整体风格创造一种个性的美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国良在谈及新闻报道该如何使用网络语言的问题时认为, “不能完全否认网络语言, 它有可取之处, 但新闻报道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地使用网络语言,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 传统媒体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受众来选择”。[2]

二、网络语言在新闻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语言毕竟是民间语文的狂欢, 而新闻报道是一门讲究平衡的艺术。在时下的新闻写作中, 自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网络语言介入新闻写作中“度”的平衡。这里的“度”主要指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 该不该使用网络语言, 可以使用哪些, 坚决不能使用哪些, 以及怎么使用才不失语言的规范表达等。对这些因素的认识与把握, 不仅是写好一则报道的基本素养, 也是一家媒体水平高低的体现。语言是没有界限的, 但是当语言产生在不同的介质并被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时, 这种问题就会显现。

(1) 媚俗戏谑, 格调不高。新闻语言是严肃的, 本质在于阐释事实, 它从来就不是超然世外、自生自灭的语言系统。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对新闻语言的把关不仅体现了媒体的严谨性, 也不可否认地向受众传递着一种文化认同。但是, 新闻报道在写作中对网络语言不加选择, 一味迎合受众需求, 痴迷于注意力, 无异于自取灭亡。例如, “中国票房性感, 大师频频示好”、“美女, 谨防玻尿酸让你心酸”、“‘土豪’飞行员架直升机捐建小学”, “哥们, 你真奇葩”, 这几个新闻标题中的“性感”、“美女”、“土豪”、“奇葩”等都是伴随网络逐渐被更多的人熟识并使用, 但是新闻标题写作使用这些或媚俗或者在传播中词义已经发生改变的戏谑类的网络语言, 除了格调不高、情趣低俗、夺人眼球之外, 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

(2) 谐音新词, 人文冷漠。现今流行的网络语言中, 为追求一定的修辞效果, 风靡大量民间自创的谐音新词。例如, “蜀黍” (叔叔) 、“酱紫” (这样子) 、“表” (不要) 、“开森” (开心) 、“孩纸” (孩子) 、“菇凉” (姑娘) 、“捉急” (着急) 、“造” (知道) 、“高大上”、“大龄剩女”、“屌丝”、“欧巴桑”、“扯淡”等等这些词, 新闻写作时如果不加慎重选择, 就会给受众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 尤其是以老年人和小学生为代表的弱势群体。这种口语化的网络表达出现在新闻写作中, 首先是部分词汇本身携带的意义侵犯了一部分人的人权, 又不便于年长者理解阅读, 也无益于正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媒体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更是无从谈起。作为承载大众传播媒介价值观的新闻信息应该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 新闻在负载宣传教化功能的同时, 更应该对受众负责。新闻语言不光传递着信息, 更传递着媒体的情感或立场, 媒体不光有公信力, 也应该有人情味, 讲究人文关怀, 而这些特质都要通过语言体现出来。

(3) 套用句式, 零度创作。为夺人眼球, 越来越多的新闻开始造势, 讲究包装, 有的形式甚至远远大于内容。大多在继一些热点事件之后, 相应的语言形式就被网友总结并迅速地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加以模仿改造, 如“做法官容易, 信法律不易, 执法为民, 且行且珍惜”、“亲, 听说过小升初择校恐惧症吗?”、“一路都是高大上的节奏”、“普京克宫最穷, 你信吗?”、“﹡﹡都去哪儿了?”、“﹡﹡, 你怎么看?”等等这些“伊琍体”、“淘宝体”、“元芳体”、“文章体”等式样的新闻标题几乎随处可见。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套用网络滥俗的句式, 缺乏创新, 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使新闻写作陷入了为写作而写作的恶性死循环, 新闻的重复转载更增加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因此, 新闻语言有其自身特有的文体要求, 追求个性和创新并不是背弃新闻专业主义的理由。新闻写作使用的是有限度的语言, 滥用网络词汇或古板套用流行句式, 一味求新求异, 必将降低新闻的价值, 甚至危及媒体的公信力。新闻语言也需要创新, 但它需要适合新闻语体要求的艺术创造。

三、网络语言在新闻写作中该如何规范

网络语言代表了一种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流行文化景观,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这些网络用语中有一些词语在反映社会变迁时的确有力度, 而一些却格调不高难登大雅之堂。网络语言重复率高、传播过程中又被过度娱乐, 又因其产生的特殊性使它成为一个还在不断发展中的定义。因此, 网络时代新闻写作的语言规范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 政府加大对媒体语言规范的监管力度。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不仅要求政府要对新闻写作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加以限制, 而且要求政府相应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等来约束媒体的语言规范。此外, 还要组织人力适时地更新和扩充《现代汉语词典》, 以便媒体参考。

(2) 媒体以身作则, 切实发挥正面引导职能。在新闻写作中运用网络语言时要慎重节制, 把握分寸。语言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标志, 是民族文化的鲜明标识, 网络语言虽然不是洪水猛兽, 但是在介入新闻写作时也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因此, 只有纯洁新闻语言, 弘扬主流价值观, 才能在网络时代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 受众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在海量信息的网络时代, 受众应该自觉丰富自己的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辨别信息与筛选的能力, 批判性地接收新闻语言, 提高对一些低俗网络用语的免疫力。

语言的发展就像一条大河, 在奔涌向前的过程中也有它自身的“净化”功能。新闻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使得新闻语言不仅要与时俱进, 也要拒绝盲目“跟风”。在信息庞杂的网络时代, 新闻写作该如何选择性地面对语言“泡沫”, 媒体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 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旅游服务礼仪论文下一篇:全校性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