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教学范文

2024-05-27

自主创新教学范文(精选12篇)

自主创新教学 第1篇

一、开发写作资源, 表现真实生活, 抒发独特感受

作文应回归生活, 从自我出发, 强调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 从教学实际的粗略考察, 写作教学资源可供开发的包括课本资源、学生资源、环境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等。只要大力开发写作资源, 一定会丰富学生写作的教学资源, 从而激发写作热情, 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内容, 抒发对生活的独特认识与感受。

二、优化作文流程, 培养自主意识

建构“学生作文———教师辅导———师生共评”的作文模式。

(1) 学生放胆表达。教师出示作文目标后, 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 自己选材、立意, 不限体裁, 让学生作文个性得以充分展示。教师鼓励学生放胆表达, 随意发挥, 自主选择表达的内容与形式, 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 教师文后指导。教师通过设置作文情境, 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写作。学生完成初稿后,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初稿, 随机点拨, 进行辅导, 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 拓宽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修改, 写出更富有新意的作文。这样的指导才有的放矢, 实效性强, 又能保持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3) 师生共同讲评。教师评学生听的讲评方式, 既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也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形成。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讲评的主角, 提高学生参与讲评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可以采用分组评议, 也可以选取典型评析, 也可以采用对照、比较评析, 可以边朗读边评析, 也可投影出学生的作文仔细品评。教师以有无“新意”为标准, 对有创新的给予肯定与鼓励。讲评中教师充当一名参谋, 当学生之间有争议时, 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看法与建议, 对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样的讲评方式, 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提高各自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强化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 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 通过多角度作文,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作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2) 同一材料的多种选材。 (3) 同一材料的不同体裁。 (4) 同一材料多形式表达。

(2) 通过求异作文, 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思考, 善于思考, 引导他们“换角度”思考, “批判性”思考, “正反面”思考, 让学生使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写出新颖独到的作文。

(3) 通过想象作文, 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以写童话、利用图画作文、假想进行作文、扩展推测课文进行作文等形式进行想象作文。通过形式多样的作文训练, 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提供表现机会, 激发学生创作动力

4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2篇

〖摘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主阵地。而自主又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无以展望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现现代人的自尊、自立、自信、自创的人格精神。语文学科形象、生动、趣味盎然,特别适合小学生自主创新。

〖关键词〗创新、教学、自主

笔者总结了前一段教学改革的实践,归纳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在承认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引导他们探究认知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并启发他们的创造性,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实效性的作用。

一、营造和谐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生生、有思维的人,他们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放在首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主体,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大脑能力反映的结果,没有学生的能动性,即没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有的知识和科学真理内化为学习的真知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从目标的拟定入手,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也是保证学生开展主动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师教学时,可采取设疑激趣、视听吸引、以旧引新、启发讲解等多种方式,创设乐学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思维的天地,激发学生认识矛盾和学习机动,让学生在这种渴望中去探寻学习的目标,由于学生认-1-

知水平不一,学生提出的疑问也会不同,教师可把学生提出的不能立刻简洁释疑的问题定为学习的子目标,并相机将这些子目标归纳引入到学习重点之中与学生共同确定出学习的总目标。由于目标的拟定来自于兴趣盎然的学生,因而学生欲寻其解,欲知其答的愿望强烈,创新情绪极易拨至最亢奋状态。正所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此时我们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学习体验,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依据不同教材,把握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知识的储存差距,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创设最佳的环境,提供整体资料和思维时空。如教学《黄山奇石》可直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黄山风景的课件,引导学生游览,让学生在既有景又有文,情景交融中去观赏黄山全景,从而整体感知黄山奇石之奇,奇石之趣,从而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样学生真如身临其境,再让学生结合观察讲述,联系课文理解想象不同名称的由来,学生会争相发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叙景描物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妙,又激发了其探究大自然之雄心壮志。教学中或带入情境整体感知或重现画面重点突破或结束时来个境界重现,只要我们有机把握,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自然能生情生趣、充分质疑、充分想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可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自主性学习的环境里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自主理解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要的是尊重个性的同时,培养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我把握这一主髓,放手让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带着既定的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个人学与小组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去发现重点、难点并把知识点、重难点交给学生去分析、讨论,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思考并积极地把自己的思维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相互沟通,通过你一言我一

语,展示集体智慧,并引向求异思维,如教学《穷人》一文让学生讨论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将来的生活会怎样?同学们想象奇异,有的说: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和桑娜一样非常勤劳善良,他们盖了新房,让桑娜在家里享福。有的讲:他们的善良感动了上帝,上帝赐福于他们,他们生活得很幸福。有的说:他的丈夫打回了一条会说话的鱼,给他们带来了幸福,还有的说:他想穿过地域界限去救助在受苦受难的桑娜„„多么美好的心灵啊!在这想象中展示出来了。又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最后一句:“狼龇着牙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时,让学生想一想,讲一讲这最后的结果会怎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下象炸了锅,有的说小羊给狼吃了,有的说狼和小羊同归于尽,有的说小羊施计脱身,没有被狼吃掉等等。虽然有些学生的想法难免幼稚、牵强,甚至荒唐,但能启发学生去思维,去想象,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判断性和创造性是有益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切地感受到,通过自主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还让他们丰富了新知识的理解层面,开阔了他们的思维。

当然在讨论交流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面对学生争议,教师要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要及时启发诱导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并将学生支离破碎的理解系统化,使学生产生顿悟,豁然贯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三、拓展延伸训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的确,语文教学是全方位的,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既有智育又有德育,然而他必须依从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点,采取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内容与其它学科相关内容互相渗透和融合。放手让学生去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去体验,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去实践,可以借用排练课本剧、组织辩论会、带学生去参观访问、看电影电视等形式,如教学《丰碑》、《金色的鱼钩》

等赞扬革命先烈用生命维护集体利益、勇于献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课文,目的是在学习文章的同时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敬先烈的思想教育,仅仅以短短的百来字的文章何以让学生满足,因此上这类课文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观看这方面的影片,从而全面了解故事情节及其细微表现,这样再回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同学们自然畅所欲言,无尚敬仰。教学中再结合课文片段描写,让同学们观摩表演,再现情境,其理解、其感受会更深,思维会更开阔,而且,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学生思维一旦激活,是不停息的。记得那是学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二天,班上一名同学告诉我,他在晚上想了个好办法救邱少云,我问那是什么办法?他说可以放排炮掩护他返回来,这究竟行吗?同学们一下热闹起来,大家各抒己见,摆出实事,分析利弊。针对这一番思维延续的表述,虽然一下就被同学们推翻,但这的确是在为烈士的牺牲而痛惜,是他独立思维的结果,这是多么可贵的探究精神啊!这何尝不是创新意识的表现呢?可见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创新理念,打破居室而授的固定形式,让学生在多维空间全方位增加文化积淀是大有意义的。

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现代教学思想,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自主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书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中)2011(2)…董成安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例谈 第3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主要是通过现代化教育媒体的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此模式中的“引导—探索”两个环节的设计。因为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我在教学时不仅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结果上,更要放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识活动上。新知识的教学,重点不在教,而在学,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感悟教学,再发现数学知识及规律。因此,教师不能对数学的认识持静态的观点,将数学看成是知识的汇聚,而应持动态的数学教育观,将数学看成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开放性的子系统,把数学教育的着眼点由数学知识作为最终产物扩大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将数学看成学生的“创造”活动。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而发现创造新知识。

二、注重启发,培养探索信心

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地思维猜想、探索,发掘、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数学课的心脏。因此课堂上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提问,并引导学生能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利用和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有效地进行解决问题。因此每一节课,我都有“读书质疑”这一环节,任学生去思考、去问、去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时间,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三、巧设阶梯,提高探索能力

数学教学的改革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味的题海战术,只能使学生疲劳、厌倦。因此,要改变这一状态,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要组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

四、拓展思维,教给探索方法

通过对新知识的感悟、创新发展,我将教学重点确定在数学的生活性和创新性上。世人认为数学是科学家的事情,与生活无关。新教材教学一改前人的观点,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环境,让数学与我们朝夕相伴,形影相随。在这一主导思想的指导下,我的每节数学必须联系生活。

数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地。数学课不仅仅是逻辑思维、纠错思维、统计思想、空间想象能力的综合课,更是培养和体现创新能力的课堂。感悟新知的过程是创新,应用新知的过程是创新,解决生活问题更是创新,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教学 第4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情境, 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精心创设有利于挖掘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 并让学生围绕相应问题在实验中仔细观察现象, 勇于探寻新问题, 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创新意识得以稳步提高。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也就能激发创新精神, 从而诱发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欲望, 为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完成“串并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先展示了“6v、3w和6v、6w”两个电灯, 要求学生分别连接成串并联状态, 接着观察在串并联中的哪一只电灯比较亮, 然后思考灯的相对亮、暗分别表示什么?当学生初步认识电功率与电阻关系后, 我再拿出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尝试:在串联电路中怎样连接可以让两个灯同时正常发光。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借助质疑问难, 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新课标强调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我们只有给学生质疑的适度时间和空间, 才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当然, 激励学生的质疑的方法举不胜举, 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 逆向思维法。所谓逆向思维也就是指求异思维, 要求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思路——反其道而思之, 使脑海中的思维从问题的对立面进行延伸, 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 许多学生喜欢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来分析、解决问题。其实,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可以从结论逆向 (倒过来) 思考往回推, 往会使不少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甚至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获得新方法和新思路, 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诸如习题:一辆面包车以加速度a=2m/s2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它在停止前的最后1s发生的位移是多少?此题从正面解答则比较繁琐, 假如采用逆向思维, 那么刹车过程可以视为反方向上的初速度是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结果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体受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 假如我们在有效控制其它的因素 (使之影响相等) 的前提下, 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那么就可以研究这个因素对其它物体的影响, 以此按部就班性类推, 可以各个击破, 达到正确总结出各个因素对物体的影响程度。譬如, 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 可以分析出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保持外力不变时, 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三, 变换条件法。同一物理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有迥然不同的解答, 假如我们通过变换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那就有效启迪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譬如, 一个滑块从固定在光滑水平面斜面上自由滑下的过程中, 这个滑块的机械能是否也守恒?假如斜面没有固定, 那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探究单摆的周期时, 同一单摆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周期有何关系?如此变换条件, 有利于学生顿生创新意念。

三、驾驭实验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而成功的课堂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实践中驾驭实验平台, 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 结合教材,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目前新教材中的的学生实验大多数都属于验证类、训练类和测量类, 虽然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 有利于学生学会对物质的某些特性和某些物理量的作出正确的测定, 并且通过验证感知所学物理知识的一般规律。但是, 涉及探索性和设计性方面则相对较少, 从而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学生通过实验观测来模仿前辈科学家的发现过程, 而且阻碍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训练, 使学生按照教材所实验提示的前提下自然过渡到自行设计部分实验, 即:学会自行选用相应的实验仪器, 确定具体的实验步骤, 设计出一些简单的装置和电路等。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操作电学分组的实验中, 在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其次, 吃透原理, 优化创新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顾名思义, 课堂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过程, 但是, 很多学生往往偏重实验操作的过程, 而忽略了相应原理对物理实验的导向功能, 甚至出现诸多不良后果:有的学生在不理解原理的前提下盲目进行实验, 使实验成为唱台词式的机械性操作。这样, 即使提高了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吃透实验原理, 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自主创新教学 第5篇

长期以来,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培养倾向,教师为了“应考”,往往采用“填鸭式”与“题海战术”。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从根本上讲,教育改革是一种教学思想的改革,是教学由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初步探索出“自主—合作—创新”三维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具体做法

㈠、精选问题,引发求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因而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激发和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导学问题。

如讲授“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内容时,可提出: ①比较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提出同是春节前后拍摄的照片两地气温有什么差异? ②一月黑龙江省最北部和海南省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③自南向北,我国气温分布有何规律?为什么? ④冬季风对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差别? ⑤为什么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等地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㈡、指导学习,探索内涵

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性质,从而能使其智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形式有多样,如阅读教材、图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等。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注意几点: ①要有自学提纲,时间适当提前,以便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②要从简单而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性问题。③要准备好必需的挂图、标本、模型及多媒体素材等。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图文对照,思疑结合。⑤要介绍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2.合作讨论

合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一种学习形式。一般的分组方法是: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情况、个性特点、性别差异等因素进行分组合作,宜4人至6人作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小组和指导学习时应注意几点: ①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合作学习小组人数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利于组内学习交流。②要设立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利于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发言。③宜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方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④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做好督学和点拨工作。

讨论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如在学习完初中地理第三册内容后,组织学生讨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学生热烈讨论,最后找出若干论据,论证了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提示、分析,以避免“冷场”。②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图,从正反、纵横、交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③讨论要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④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才智,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3.探索创新

创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就是要求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科技动态设疑质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寻问根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等,自己建立知识结构,建立逻辑关系,提高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追寻知识奥秘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顽强品质。

例如在讲“地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时,把两种观点交给学生:一种是传统的人人皆知的原因——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另一种认为是目前地球处在第四纪间冰期,地球内能的释放,引起火山地震现象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而人类因燃烧矿物质燃料增加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90%,还有森林和其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还吸收了其他增加的二氧化碳。最后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正确?” 通过教师的引导,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断去求知,去发现,产生新的思想。㈢、创设情境、答疑解惑

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语言,创设地理意境。如适当的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时如同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吸收大部分的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导学问题,但也会有一些疑难的问题,需要教师创设环境、帮助答疑解惑,扫清学习中的障碍,帮助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三册关于“根治黄河”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所采取的“打坝淤地,修筑梯田”这一措施学生理解不深,针对这个疑难点,教师采取先展示“打坝淤地”和“修筑梯田”两幅图片,让学生读书、读图、思考、讨论,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的手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段,同时利用各种地理现象,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㈣、小结归纳、提高自我

学生在自主学和合作学习中,虽经过自学互研、讨论探索,但获取的认识是感性、零散的,只是初步的结论。因此,需要把已学过的分散知识进行归纳,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寻求相互之间的联系,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联系图加以贮存,使之系统化。如在上完初中地理第二册《巴西》一节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上述的结构图,使学生认清了巴西的基本国情,并对该国相关知识的掌握,起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简明扼要的知识结构联系图,是对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小结归纳,也是培养学生的系统、发散、创造思维,使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得以有效训练。

㈤、组织检测、评价自我

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其效果如何,需要经过检测来完成。凯洛夫认为: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两个必要的、紧密联系的阶段。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一方面,学生通过完成测评试题,检验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测评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甚至错误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同时在测评时,要注意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效果与体会

1.模式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思维、情感等品质的综合要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过程,是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基础,它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水平,是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克服困难、挫折的意志和毅力,为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客观评价自己提供了可靠的时间与空间的保证,也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开辟新的天地。创新学习是思维过程的高级层次,是学生对知识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在原有的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的分析和综合,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地理辅导网 http:// 是更高级的分析和综合,就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对问题做出与已有程式不同的答案,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从而使学生产生联想创造。2.模式充分反映了师生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师只有掌握了反馈信息,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对本身的教进行调节或对学生的学进行引导,进而保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高度积极状态。因此,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设法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实质性反馈,并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地给予评价。同时,要为学生创设激发兴趣的情境,并采取一切调节、控制手段,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学习过程符合科学的认识规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创造的目的。

3.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全面和谐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灌输对象,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教为主导,就是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向导,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及时进行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导向作用表现为: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拨指导→启迪创造。这就是新模式的内在意义,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4.模式实现了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虽然能吸收了大部分知识,但是也会有一些疑难的问题,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帮助答疑解惑,扫清障碍。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同时要求教师创设出一些具有深度、梯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要给出一定信息,当学生思考误入弯道,或出现思路阻塞、中断时,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补充信息,架起知识的桥梁与阶梯,疏通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从而达到思维的更高层次,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模式充分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生生合作”也叫生生互动,既包括学生之间的行为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它是合作表现的一种形式。“师生和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达到协调,它是合作的实质。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三维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给予正确引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培养,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促使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际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将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自主创新教学 第6篇

有效课堂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率、低成本、高效益的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也即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兴趣和信心,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三给学生以尝试成功的体验,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有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那么,怎样的课堂称得上是有效课堂?怎样的课堂教学可谓有效教学呢?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美术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实际,我参与了学校《双向五段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这一课题实验,旨在通过这一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课堂,通过这样的课堂,使学生會学、乐学,更好地获取美术知识,掌握美术作品创作方法,为学生自身审美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认识“双向五段”教学模式——我的理解

通过我的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我认识到,“双向五段”教学模式遵循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也遵循于课程改革理念,遵循于学生发展的规律。“双向五段”中,双向是指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五段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个交互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双向五段教学模式从环节到内容,均是由课内向课前、课后延伸的。双向五段的切入点在师生的课前准备,落脚点在师生的课堂展示。双向五段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五段式教与学,通过教师自身的教学感悟、团队交流、实践研培、改进完善、交互评价和对学生的指导、启发、引领,检测、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内交流、深入探讨、训练巩固、总结评价,达到师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双向共同提高。因之,双向五段教学模式是着眼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践行“双向五段”教学模式——我的总结

我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紧密结合,通过五个教学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导向和引领。每一节美术课,我都会以各种有趣的方式,给学生出示紧扣知识点的,具有层次性的,多种能力并重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有方向,也会在过程中不断衡量自己对于学习的完成度。例如:教学《精美的邮票》一课,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邮票的发展历史、邮票的组成部分以及用途。2.利用各种类型的图案设计一枚或一套精美的邮票。3.通过对邮票的欣赏、了解及创作,培养集邮的兴趣。这一目标,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对学生的多方位培养,体现了课表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创新精神”的要求,我把这一教学目标整堂课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随时对照目标,不断感受到学习任务的完成度。

二)引导学生自悟学习。

美术课上,每个教学任务,我都设计并给出具有指导性的美术自悟学习方法(有学习内容、层次性任务、学习方式、时间要求等)。

学生根据我所给出的自悟学习提纲初步完成预习任务,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的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尝试学习,尝试成功的机会,使优生能更深入探究,使学困生摆脱了依赖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互动交流,启发点拨。

学生“自悟学习”是“先学”,“互动交流,启发点拨”是后教。后教可以是兵教兵,也可以是师教兵。美术课实践教学使我感觉到,兵教兵效果很好。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在学习小组内有层次性地开展学习活动,结合学习提示,交流学习收获。之后,更深入的问题由各组提出,我和学生共同予以解答。

这样的经过师生两层次的互动交流学习,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动脑、动手,全员参与,能有效地落实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在自悟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通常采取的是三种形式:一是图片欣赏(学生观察体会);二是过程演示(学生自悟方法);三是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任务(自主动手学习、兵教兵学习、师教兵解决难疑)。

4.及时训练检测。

我在备课中,设计出内容体现层次性、形式具有多样性,形式内容既体现梯度性又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的,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的有主题的作品创作任务,在给出学生“学习提示”后布置给学生,根据我的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制作或绘画任务。我通常把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内有层次性地进行展示,这就是美术课堂的训练检测,融入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完成作品是技能训练,展示作品是学习效果检测。例如:《精美的邮票》一课,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选的图案设计邮票,体现出邮票的组成部分,突出邮票的主题,这是对邮票制作技能的一种训练,而学生完成作品后,我把学生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这便是一种检测。这样的学习,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功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创新精神”的要求。

5.全面评价总结

在美术课评价总结这一环节上,我一是注重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学会反思;二是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着重评价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注重学生对我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我的师德形象,我对学生的关爱、学习指导、组织教学、面向全体、寓教于乐等,我所采取的是口头形式与书面问卷式相结合的形式。

就自身而言,我每节课都进行自我反思评价,以达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完善、改进和创新;我也通过对学生一节课、一个月、一个学期的评价,在评价学生过程中自悟学习、互动交流,拓展创新,评价中,我十分注重评价方法的纵横比较、激励赏识。

三、体会“双向五段式”教学模式——我的收益

通过构建有效课堂,实施“双向五段”教学模式,使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我对课改认识的提高。

“双向五段”教学模式符合有效课堂教学理念,是有效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有效载体,把学生们真正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2. 我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设计精当的自悟学习提纲,使我们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课上少讲精讲,使我们教师潜心思考教学方法;及时检测创作,使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等等,教学技能在实践中提高。

3.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高。

自悟学习培养了孩子们预习习惯,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内小组交流,优生带动了学困生;全组汇报,全班学生互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使学困生树立了自信;灵活的自悟提纲,使孩子们具有了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孩子们通过自悟学习,有备走进课堂,避免了学习的盲目,节余了更多的训练检测时间……等等。

4.我的教研能力的提高。

着力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我在美术教学中边实施“双向五段”课题操作,边改进和完善,从探究课、教研课到推门课,从领导听课、教研组公开课到实验教师展示课,每一次活动,我都积极参与,并做到了认真对待,认真学习,认真研讨,认真交流,认真反思,真正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到了实处,收到了实效。

“双向五段”教学模式的实验为我的课堂带来了新意和生机,也在我和同伴们的努力下,为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劈开了新径。

自主创新教学 第7篇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评,使他们通过议论、交流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学懂弄通的目的。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细微之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形成习惯。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一堂课中,教师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例如在进行画图软件中的工具教学时,介绍完“圆/椭圆”工具的使用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面上不断地叠加圆,并没有确切的意义。学生的思维有了充分的酝酿后,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整体情境,即创设多空间、多层次的情境,使之从视听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同级别的感知活动,这些感知活动使学生在观看、感知的同时产生思维、情感的活动,最终产生对自身认知结构的作用。这种先抑后扬的教学节奏,为学生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适时的启发,利于开阔眼界,引发联想。学生克服了思维中的依赖性和惰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达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借助“愤”“悱”情境,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

二、教给学生方法,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使参与意识转化为实践活动。

(一)参与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在学生动手设计幻灯片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考虑幻灯片的样式、构图、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的问题,然后去尝试设计幻灯片,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幻灯片的构成,思考如何设计幻灯片等问题。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得好,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二)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幻灯片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幻灯片的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幻灯片,了解幻灯片的构成,从而去设计幻灯片,完成幻灯片的创作,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参与讨论和创新

“当我们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就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至理名言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在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告诉他们“你要创新”,而是需要适时地引导。

(四)参与展示

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都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

(五)参与评价

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更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而且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三、体验成功喜悦,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参与学习的效果,维系参与学习的热情。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实际变精讲多练为巧练精讲或不讲,变先讲后练、边讲边练为先练后讲、边练边讲。教学过程中讲求实效,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帮助、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引导他们拾级而上,深化新知,即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些行之有效的练习,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说话、行动、生活等方式。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学校时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以后,就要继续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行为体现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上,使之形成习惯,并稳定发展。

自主创新教学 第8篇

一、“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新时代的要求。

2006年1月9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 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的国家需要创新的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格格不入的。因此, 时代呼唤我们要重新构建一种轻松和谐的, 使学生能够创新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 彻底改变学生对政治科“画杆杆、背条条”的看法, 培养学生对政治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教学效果。

(二)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中学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 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 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 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 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主客体错位现象, 即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学生还没有探索知识或是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 教师便过早地给予铺垫, 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 很少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 讲解过多、过细,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最终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是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实施“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举措

为实施“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尝试, 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举措。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学习, 尤其是对初中生而言。因此,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思考力和想象力,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 学生对

三、运用导入艺术时应注意的事项1.避免牵强附会

教师在运用导语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和领悟能力, 导语的内容要精心设计, 导入的方法要具有典型性、生动性, 要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 避免牵强附会, 生拉硬拽。

2.避免脱离现实

导语所涉及的事例或内容要贴近现实, 贴近生活。教师要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紧密同生活实例巧妙结合, 使学生对导语所涉及的内容有所感, 有所想, 能够还原生活。

3.避免语言空洞

导语的设计要体现其语言的凝练性和幽默性。教师运用设问、讨论、猜想等多种形式提问问题, 语言要连贯自然, 避免政治课是否感兴趣, 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积极性能否发挥。如果教学总是沿用传统的老套“一言堂”式的灌输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厌烦, 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自主创新意识, 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材料,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教学更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引入《我和父母》这一课时, 笔者先请学生做一个拼图游戏。当学生拼出了“家”这个字时, 就引发了他们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 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为后面学习本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 精心设计情境, 激发自主创新情趣。

探究的热情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模拟情境。恰当地提供诱因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探究的动机。一个好的模拟情境来自于生活。因此, 教师应以教学知识为基本内容, 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创设特定的情境, 模拟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 自主形成新知识、新观点, 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在创设模拟情境过程中, 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寓理于情境之中, 理与情境交融, 情通则理达。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实现了对学习内容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例如, 在《我和父母》一课中, 笔者巧妙运用书中的几幅漫画,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自编自导上台表演, 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 或扮演子女, 或扮演父母, 从而引发学生换位思考, 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在这一过程中, 有些学生还能自主寻找出解决冲突的一些巧妙办法。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 学生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 还学到了处理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三) 呈现问题空间, 创造自主创新的条件。

问题是探索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和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可设计一些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的问题, 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有的放矢地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问题空间有多大, 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 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例如, 笔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节中, 提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2008空洞无物。特别是幽默性的导语, 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剥离现象, 把握本质。

总之, 学贵有法而教无定法。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当灵活地运用自己熟知的课堂导语开展教学,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从生活事例入手,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志惠.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研究, 2000.3.

[2]刘凤平.课堂导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科学, 2001.2.

[3]吕杰.演绎精彩就在课堂导语.教育科研, 2002.6.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王书霞

(郑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河南郑州

2004年10月, 新华社记者乔云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深入北京、上海、河北、四川、广东、辽宁、黑龙江等地的一些未成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法院、学校、社区、乡村, 对120多名少年犯的犯罪经历进行了深入采访。在采访中, 乔云华经常彻夜难眠, 有时悲从中来, 禁不住放声大哭。乔云华说, 这些少年犯的年龄越来越小, 案情越来越重, 令他心情沉重;犯罪时毫不在乎, 犯罪后毫无悔意的冷漠态度令他震惊;犯罪数量惊人, 可能蔓延的趋势令他担忧。

现在的初中生, 都是“90后”, 而出生于21世纪的孩子们也将进入中学, 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存在自私心理, 而那些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相关材料, 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 在课堂中踊跃发言, 虽然不能面面俱到, 但是学生在探究该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吸收了课本的知识, 从而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 分组合作探究, 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合作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或取得个人无法独立取得的效果,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社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 特别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这种素质的培养依赖于人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教育。这就要求在课堂教育中积极创设合作氛围, 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渗透合作意识、群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促进学生个性和群性的共同发展。在《我和父母》一节中, 笔者采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 愉悦的合作氛围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激情, 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学会听取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包容、理解和关心他人, 这些都使得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有助于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五) 精心布置作业, 巩固教学成果。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教师需要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例如, 在上完《我和父母》一课后, 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后给父母写一封信, 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 以此化解与父母所产生的矛盾。这样, 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真正地转变为实际行动, 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运用“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在开展“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时, 根据自身的体会, 认为要充分运用“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重新定位师生的课堂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中, 我们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师生间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要破除教师中心论, 教师要由主演变为主导, 矫正角色错位, 让学生发挥能动作用, 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促使学生动脑思维、大胆探索, 还课堂给学生, 这是实施自主创新的前提。

(二)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问题是接生婆, 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激发思维的火花, 还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 促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正面问题从逆向去挖掘, 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的立身打基础, 为学生的终生服务, 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少年犯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极端自私, 对他人生命极端漠视。

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 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 “社会文明”的标志。因此,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养, 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部分构成, 人文知识是人们对人类文化的一种了解和掌握,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过程中, 对人类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 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欲, 启迪学生的智慧, 引发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阶段, 这是自学新知识、开拓新思维、实施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不竭动力。

(四) 加强自学方法的培养。

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自学方法, 该详则详, 深入挖掘, 该略则略, 大体了解。对重点内容要进行分析概括, 最后找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内容要简明扼要, 突出中心。这样就可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少走弯路, 有充足的时间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 这是实施自主创新学习的保障。

(五) 科学评价, 增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它具有导向功能, 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如下: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在进行评价时, 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 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要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 又要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具体、适度、透明。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适度的评价内容、目标和细则, 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 并使学生的道德评价全面、科学、规范。三是评价方法自主化。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 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科学。实践证明,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要拿起“表扬的武器”, 使学生处于“我能学好”的自信中。当学生沉浸于“我能学好”的喜悦之中时, 必然会产生更强烈的主动的求知的心理冲动, 从而以更好的心态步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为自主创新学习搭建起新的台阶。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政治“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笔者深感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 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这样学生才会提高自主创新学习的兴趣、素养, 并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来, 从而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达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宫永.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讨.考试周刊, 2007年第32期.

自主创新教学 第9篇

一、教师的创新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的主人, 基本上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抹杀殆尽, 与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 作为教师, 要关注教育教学的方式, 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到教育教学的环节, 我们必须实现两个转变才能改变“传统政治课堂的遗留问题”。

1. 由“教师教”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的主体

教师要走出课堂主导的思维模式, 转变教师唱主角、学生演配角的模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学会主体参与。

2. 由“被动学”演变为“主动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航人, 而不是掌舵者, 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总而言之, 教师的创新教学, 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仅是当前新课改理念下的目标要求, 也是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

二、教师创新教学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直以来, 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诟病之所在, 但是对于应试教育的批判, 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课业负担, 但是大家没有发现, 所谓的课业负担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问题,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 应试教育以“结果”为终极目标, 彻底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个才是应试教育最为可拍之处。所以, 我们教育改革现阶段的目标, 与旧有教育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到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和谐式的教学环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旧有的教学模型很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旧有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显然脱离了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所以, 让政治课焕发新的活力的方法必须是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根本性的革新。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而不是教师的课堂, 学生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教师要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提升创新能力, 不断激发学生作为个体的能力的张扬和发挥。

2. 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应该成为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 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所以, 对于知识的探究、规律的寻找、创新的引发, 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呵护。

(1) 创新学习设计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 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为此, 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互动

所谓学习, 本质上是几个不同个体共同参与的结果, 中间既有教师, 也有学生, 还有其他的学习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而不是手把手帮学生解决问题, 可通过建议、暗示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不要仅仅局限在成绩上, 而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

三、在创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坚持探索性, 让学生主动发现

在学习某一概念或原理时, 可通过一些相关材料的展示,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思考, 独立探索,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和其他学生的交流讨论中, 自觉主动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坚持整体性, 让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 即求异思维, 对问题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才能获取比较全面的认识, 从中萌发创新意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鼓励和培养学生求变、求异的能力。

3. 坚持个性化, 让学生学有特色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 创造的本质是想别人所未想, 做别人所未做。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放飞思想, 标新立异, 大胆实践, 敢于创新。

4. 坚持动态化, 让学生参与活动

在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组织竞赛、游戏、小品等活动, 并将时政、漫画、音乐等引进课堂, 还可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社会实践形式, 发展思维。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10篇

一、注重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会对问题努力探究, 甚至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不把问题弄懂弄通誓不罢休。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堂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会进一步迸发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通过课件的制作、故事会、趣味游戏、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等多种方式, 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引领学生尽情品味美轮美奂的精彩诗文, 畅游动人心弦的小说世界、发人深思的哲理故事, 尽情品读大千世界、缤纷生活的多姿多彩, 引领学生在美妙的语文情境中“不能自拔”,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 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有了好奇心, 才会喜爱语文课本的文章, 才会取得令教师、家长满意的学业成绩。

二、注重以读为本, 读说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堂

语文课本知识有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 要想引领学生深刻领会文章丰富语言的实际内涵和奥妙, 并将优美课文中的丰富语言进而转化为个人的表述语言, 教师必须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品读、去品味、去理解。在多次默读、朗读的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读”“说”有机结合。教师在学生对所讲的课文充分阅读后, 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自行表达、自主领悟, 自由畅谈读后个人体会以及对课文所要表达主题思想的初步理解, 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迫切愿望。在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发言、互相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和在学生品读课文中的“穿针引线”作用, 及时发现问题, 据情进行适时的引导、合理的点拨,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读”、正确“读”、科学“读”, 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打好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做到以“读”为主, “读”“说”有机结合, 课堂自由发言, 适时给予引导的方式, 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搭建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平台, 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教育方法, 培养自主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中学语文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探索 第11篇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是停留在静态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了。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考试中不仅考课内的文段,也考课外的文段,学生往往课内的能按教师传授的要点做好题,而课外的却答不到点子上,把握不住内容。这些现象表明: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了,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

“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语文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来看待的。这一点,十分符合当前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论。

阅读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报刊书籍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信、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释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滤次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因此,读者不能单纯将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单纯语文学科范围内,而更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仅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

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主要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加以训练,培养一种应用于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很显然,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着眼于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注重创新。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则着眼于繁琐零碎的语文专业知识的认识和识记,轻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并不排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它从不重复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做好的事情,从不要求学生识记可以通过工具书解决的一般性语文知识,它拒绝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作为阅读教学能力的训练内容。学语文当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字形、词性、意义、修辞、句式、文章写作知识等,但它们不属于阅读教学的范围,更不是阅读能力的本身,传统阅读教学法却把它们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是:1.确立阅读目标。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3.切磋问题,提高阅读效能。分组讨论,争辩,启发。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将教与学完整地结合,实现了教学相长。

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1.主动积极,乐于探索。2.潜心研究,独立思考,3.知疑问难,互动合作。4.善于发现,注重总结。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向教师提问特别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的协商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老实的观点,则进一步质疑。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环节,它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自主创新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开放,物理实验,自主创新教育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 一味靠技术引进, 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学校的创新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实施的。物理实验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园地。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实行全方位, 多层次的开放式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开放实验教育观念,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

转变“以书为纲”的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实施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中, 转变教师本位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 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真正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实行开放教学。不能为教材或课本所困, 应大胆补充新教学内容、引进新的教学机制与理念、拓展教学视野, 紧紧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一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 提供开放的教学时间、空间、内容、材料等, 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实验的自由度, 让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淡化教师角色, 开展师生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制造错误, 要求学生去发现、解决,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整个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开放实验内容,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实验内容陈旧, 内容单一的实验多, 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少, 且多为验证性实验, 即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传统、经典的实验多, 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验少;并且教材改革滞后于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有些实验和学生专业毫不相关, 学生兴趣不浓, 参与性不高, 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

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更新实验内容,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 既要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 又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实际, 充实一些与现代生产联系密切的实用性实验, 并且有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和综合实验项目。充分拓宽学生实验思路, 实验方法, 步骤多样, 打破过去墨守成规的实验方法,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用性实验的内容是将物理与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或专业实际结合起来, 如数字电路、无线电通信等实验, 既使学生开阔眼界, 又能将物理理论与现代技术和生活融合起来, 可以给出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根据实验条件, 独立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 自己选择调试, 独立解决实验中的困难, 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开放实验管理模式,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实验课程沿用传统的方法, 实验教学主体仍是老师, 老师给定实验仪器、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缺乏创新环境, 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和创新精神, 生搬硬套, 毫无实验兴趣。对实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建立先进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迫切要求。

1.实现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的网络化, 保证开放式实验的顺利进行。利用校园网开发建立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实验预习、选题、预约、选导师、查看成绩以及和老师交流等等, 向有经验的学校借鉴学习。建立物理实验教学网站, 网站可提供多方面的物理实验资源, 如网上仿真实验、实验课程和项目设置、实验预约和选课、实验导师介绍、实验教学安排、实验成绩考核等等。这样的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环境给学生以自主创新的自由氛围, 给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先进的实验管理系统使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宗旨和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2.开放实验方式, 给自主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开放式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和课堂内进行, 还可以由学生自行组成科学兴趣小组, 共同解决实验中或生活中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对学生实验方式给以任何的约束, 无论是独自完成还是多人组成团体合作完成, 都不加以限制。独立实验可以锻炼他们独立思考, 自主创新能力;团体合作实验可培养团队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在集体中更能激发人的创新灵感, 培养创新热情。

3.开放实验资源, 为创新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资源对学生全面开放, 发动学生和教师搜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利用废旧仪器设备建成综合开放式物理实验室, 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4.开放实验时间, 为创新教育提供自由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实验时间, 然后进行网上预约。有些实验室也可以对学生自由开放, 不限制时间, 如建立自主加工, 制作实验室。在这种人性化, 自由的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灵感, 充分施展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上一篇:广告业务论文下一篇:管理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