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教育范文

2024-07-22

班级心理教育范文(精选12篇)

班级心理教育 第1篇

一、注重班主任较强的角色意识

所谓班主任角色意识是指班主任对其担任的角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和必须执行的规范认识。角色意识是以观念的形式贮藏在班主任的头脑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能动性, 对班主任的行为起着调节和驱动作用。

班主任角色意识一般包括:

1. 管理与服务意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学生素质发展的服务者, 必须具有明确的管理与服务意识。在班级管理中要大力发扬民主作风, 正确运用自己的管理权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激发他们产生自我教育的动力, 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2. 沟通与协作意识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班主任作为联系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应具有开放的教育意识, 主动沟通各方面的信息, 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调动积极因素, 转化消极因素的干扰。

3. 完善与发展意识

班主任既是学生素质的教育者, 也是自我教育者。在知识经济社会中, 班主任除了具备自我完善意识外, 更应具有发展的意识。班主任只有不断地调整、充实、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才能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

二、注重对班主任自身不恰当言行的调适

首先, 要明白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说, 这是由于主体受到干扰而产生的。因此要慎言“不”字, 学生受到知识和学历因素的限制, 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 这样难免会在行为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早恋、吸烟、酗酒、拉帮结派等。面对这些, 作为班主任不能直接命令学生“不准谈恋爱, 要谈回家谈”、“不准吸烟, 否则处分”等等。因为这样命令的口吻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与教师感情对立, 只会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第二, 对学生不要苛求、偏爱和冷淡,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 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学生, 强迫学生做他们无法干好的事。对于好学生亲近些无可厚非, 但不能过度, 在学生面前不能流露于言表;对多次谈话收效甚微的学生或对个别顶撞过你的学生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 碰见时视同陌路。这种冷淡行为会刺激学生的心灵, 平淡中潜藏着报复的私愤, 这一切无疑会给工作增加难度。

班级自主教育管理解读-班级管理 第2篇

1、为什么要实行班级自主化教育管理?

一个很简单的理由——老师太累,学生太苦。老师把自己整天拴在学生身上,还担惊受怕,唯恐出错。学生呢,对老师也不领情,干嘛老盯着我,我能够管好我自己。班级自主化教育管理实验,就是要还学生一个自主成长的空间,给老师一条解放的途径,从而达到班主任专业而轻松、学生独立而自主的双赢境界。

2、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自主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相信学生能够发展好自己,我们老师所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3、班级自主教育管理的心理学基础是什么?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主要心理学基础,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Maslow)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被满足的状况不同,人的行为也就不同,在这个基础上,他出了着名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也就是成长需要)。这五个需要层次理论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心理学基础,让学生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我们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

4、自主教育管理的管理学基础是什么?

100年前泰勒的科学管理不相信人的主动性,认为只有对人施行控制才能使管理行为有效,它以管理者控制为主,是一种被动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员工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的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如今,在快速求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被动管理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推行自主管理乃是大势所趋。在这种管理理念下,“人本管理”这一新型管理理念被引进并以研究,其精华就是自主管理。我们自主化教育管理的管理学基础就是现代管理学最新研究成果。

5、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班级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本质就是老师对班级基层组织(学生个人及小组、学生社会团体、班级)充分授权、放权,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协调成长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育管理方式,准确的说是一种教育管理思想,一种教育管理理念。

6、自主化教育管理实验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我们课题实验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做人,学会他以后该学会的一切,同时把老师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做一个幸福、自由、健康、专业、纯粹的教育工作者。说具体点,就是让学生生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社交自主、文化建设自主、文娱活动自主、社团组织自主、成长发展自主,并让老师从以往的繁重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留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生,把班主任工作真正地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变成一种真正的脑力劳动,从而使工作更专业、更纯粹。

7、自主教育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a、满足了人性的需求。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不断实现,这将带给人莫大的愉悦和满足,激励着人们进一步发挥自己更大的创造力,自主教育管理顺应了现代学生受尊重、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它充分地尊重学生,教育、研究、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成长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它为每个人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创造性被激发,从而获得成功和发展,真正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b、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辨证统一协调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要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自主化教育管理,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8、自主化教育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上有哪些创新?

一是学生管理的人格化,充分依靠和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人格的人,来发展和教育。

二是班级发展的人格化,自主化教育管理,班级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学生的发展而发展。一个有专业意识的班主任,应该从接班的那一天起,就为班级制定发展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规划,从而使班级不断向前发展。比如说郑学志老师每次接班,都要和学生开一个“我和班级共成长”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他分段向孩子们提出三年个人成长和班级成长规划。比如说高一,他要求班级是“民主启蒙管理”,孩子们做一个“在民主生活环境中学会民主管理的人”;到高二,他的班级是“民主自动化管理”,学生是“一个有高尚情操的公民”;到高三,他的班级是“自主化民主管理”,学生则是“做一个敢于担当的社会公民”……

三是工作理念上的人性化。自主化教育管理前提是教育,其次是管理,它的最大特点是颠覆以前老师要学生变成什么样的人,变为老师尊重学生依据自身潜能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过去老师要求学生变成现在老师为学生成长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核心理念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9、自主教育管理主要依靠的手段是什么?

一靠制度,制度建设是学生自主教育管理的依据,也是班级实现自主管理的主要武器,好的制度可以让班级充满活力。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使学生自主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可蹈。一般来说,班级自主教育管理的制度,至少要包括下面五个机制:活动竞赛机制、管理代谢机制、矛盾协调机制、教育引导机制、民主监督机制。

二靠文化。班级文化是学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班级活的灵魂。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班级愿景目标、各项规章制度等被学生认可并愿意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是推行自主管理的基础,否则自主管理无从谈起。建设班级文化,下面五句话值得推广:

1、“我很重要!”——认识自我、激发自信,培养敢于担当精神的自爱、自重武器;

2、“我们与他们不一样!”——防止堕落、防止松懈,守护自我的自律自强武器;

3、“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和谐人际关系、营造集体环境,塑造人格魅力的自知武器;

4、放声高呼:“我能成功!”——持续激励学生挑战自我精神的自立自强武器;

5、“我有自己的准则并奉行不悖。”——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形成独立人格的自主自立武器。

三靠活动,活动往往是承载教育目的、实现教育步骤的关键因素,自主化教育管理,说穿了就是通过班级活动实现的,活动是实现教育管理的途径。做班主任就是要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一些健康、积极的班级活动,往往可以成就一个班级。在活动上,班主任要拓宽思路,不要认为晚会、郊游才是活动,其实不,活动泛指班主任为筹建优秀班级而采取的一切有效教育管理措施,既包括休闲性内容,也包括事务性内容,如读书、谈心、讲座、文化建设等。

10、自主化教育管理理念下班主任要有哪些转变?

首先要转变思想。我们要从思想上相信学生,搞班级自主化管理实验,说白了,就是我们老师要学会做甩手掌柜,如果我们思想意识里不彻底相信孩子,不相信学生能行,那我首先告诉您,你这个课题做不好。班级自主化的核心是民主,是信任孩子,是相信孩子一切都能做好。

其次要转变心态。不要为学生出现问题而烦恼,要把问题的出现都当做一次教育的契机,因为每一次问题的背后,都影藏着学生的一个心理动机,都有教育正面的因素在里面,我们班主任应该为学生出现问题而欣喜,而高兴,因为问题出现后,解决问题就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第三要大胆创新。真理的面目其实从来都不是死板的,我们班主任就要学会不断升级讲道理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把抽象的道理讲形象,把崇高的道理讲得让学生乐于接受,把厌烦的道理讲得生动有趣。要做到这样,我们就要大胆创新,要敢于创新讲道理的方式、方法,创新讲道理的内容。道理只有不断创新的内容,才能够激起孩子们不断地向你靠拢,才能够不断地带领孩子们积极前进。

第四是要改变自己的生存习惯。不要沿袭惯性思维做下去,不愿意改变,那是因为我们惰性太重。惰性让我们不想改变,惯性让我们感觉舒服,感觉还不错。其实,这都是做班主任工作的大忌。很多班主任,尤其是老班主任,工作时间越长,资本越深,和学生代沟越大,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其实危机四伏。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一个惯性思维,不要一条路走到天黑。同时,还要加强不断学习,我们要主动地接触孩子喜欢的东西,和孩子保持一样的激情,我们才和孩子有共同语言,我们的思想才能够相通,孩子才会接纳我们。

11、班级自主教育管理下班主任职能怎么定位?

自主教育管理形势下,班主任的职能就是十个字——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我们就是通过这十个字,完成我们的班主任使命。

班主任工作实质就是教育和管理。因为教育,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体验学生,然后给学生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教育和引导;因为管理,所以我们要设计、规划、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协调教育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完成我们的教育任务,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12、实行班级自主化管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吗?

一个班级是否能够完全实现学生自主化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时间尺度。引导得当,一个学期足够形成学生自主、班主任轻松驾驭的管理状态;而事实上,任何一个班级,由一种管理状态进入到另外一种管理状态,也只要一个学期就能够完全适应,并走向高效运转。很多班主任都可能有深刻体会,一个乱班转变为一个好班,实际上一个学期也足够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一般也只要一个学期。

13、做好班级自主教育管理,最好从哪些方面入手?

a、给每一个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朴素的成长愿望,激发学生内心动力。自主教育管理重在挖掘学生自身因素来教育管理学生,是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动力,因此,寻找学生自身的上进力量,就成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步骤。以前我们讲给学生树立理想,用理想来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可是很多老师在进行理想教育的时候,给学生树立的目标往往太过于高、大、全,学生怎么努力都觉得遥远,哪来的动力呢?自主化教育管理则侧重在给学生一个朴素的的成长愿望,不要那么伟大,也不一定要崇高,但是一定要是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能够给学生亲切感、能够实现,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b、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影响人、发展人,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一辈子,也会让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受益匪浅。所以,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培养一个有益的好习惯,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重点。

c、给班级建立一个放手管理的好机制。任何一种教育理念,最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都会是一个好的工作机制,我们通过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机制,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管理目的。衡量一个机制好不好,一看是不是能够全面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看这个机制里边有没有一个公平监督的功能在里边,能不能确保所有人都参与管理,三是看这个机制能不能实现自身不断创新,以持续激励学生不断积极参与,学生们能不能在中间获得成就感,四是看是不是每个人学生都在里边受到充分尊重,能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每个人能不能都获得发展机会,五是看这个机制有没有一个上下沟通的渠道,老师在做甩手掌柜的同时,学生有没有一条绿色交流通道,班情是否开放透明。建立一个好机制,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

d、给班级建立一个好文化环境。文化就是一种生活状态,就是一种群体精神面貌的总和,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能够让学生自我继续教育,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好效果。可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自主教育管理的活的灵魂,实现文化教育管理也是自主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我们要从一开始就思考如何发挥班级文化的力量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

14、班级教育管理自主化的尺度是什么?

作为班级来说,定性的词语就是五个:独立、民主、科学、平等和自主,即学生能独立处理问题,班级管理民主气氛浓厚,管理手段相对科学,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亲和,学生对自己的事情能够自主决策。换句话说,就是民主平等是自主教育管理的基础,科学的制度体系是班级自主教育管理的保障,独立自由是自主教育管理的特征,独立精神是班级自主教育管理的重要内涵,和谐发展是自主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

定量的词语就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时间有没有超过一半,超过一半,这是初步自主;超过三分之二,基本自主,超过五分之四,高度自主了。

15、在学生自主状态下,班主任如何实现自己对班级的教育和管理?

一、教师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倾听人性最细微的呼声,达到教育管理深入学生心灵的境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成长成为他们呼之欲出的欲望。

二、学生的个人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学生在班级中能够找到“家的感觉”。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发展中,设计自己成长生涯,享受成长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决策权充分下移。学生在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的同时,必须拥有与之相对应的权力,分工即分权,力争做到责权利统一。

四、班主任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宏观把握”五大管理关键词,实现对班级的教育和管理。

16、实行自主化教育管理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吗?小学是否能够呢?

自主教育管理与其说是一种教育管理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理念是没有年龄和年级区别的。一个优秀的教育理念往往能够让学生从接触教育的一开始就享受到好的思想熏陶,而且,从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来说,越早接受好的教育影响,对人一生的意义越大。我们要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独立、民主、平等、科学、自主方面内容的教育,这样就会对孩子一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小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管理的关键是我们老师要注意,我们是通过具体行为、动作、生活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的,而不是我们通过语言、说教来达到传输目的的。德育首先是影响和熏陶,而不是知识的记忆,那么在对小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管理的时候,关键是要在具体情境、具体生活、具体社交、具体游戏中,养成孩子学习、生活的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意识、民主精神。

从实验参与的情况来看,目前小学组是我们实验老师参与最多的一个群,仅次于普高群;从实验研究情况来看,目前小学群是成效最大的一个群体之一,说明老师们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关注这个问题;从实验效果来看,自主教育管理最受小学生欢迎,因为每个孩子都在中间体会到自己的快乐。所以,自主化教育管理实验是否需要高素质、是否需要大年龄的学生,已经被小学老师实践证明——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抛开思想顾虑,大胆实践。

17、自主教育管理有没有什么管理底线?

一切权力归学生,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任意所为,如果是这样,那不是自主教育管理,那是放任自流。学生自主之后,有4根底线是不能够任意跨越:第一条是法律的底线,不违法才是一个好公民;第二是道德的底线,合符社会公德才是一个好人;第三是制度的底线,遵守校规班纪才是一个好学生;第四是自身底线,保持自己为人准则,才会有心灵的健康快乐和身心的幸福自由。自主教育管理的本质是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权力,同时也尊重社会对人的要求和影响,我们是尊重学生做自我实现的人出发,给学生充分权力和自由,同时也给他们上面四个底线的约束。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越是戴着镣铐唱歌才能够唱得越快乐,教育是需要一定的约束的。自主是教育理念,而非不要任何约束。

18、班主任是不是只要进行自主教育管理班级就会成功?

我想还没有一个人会幼稚到这个地步。自主管理并非对每一个教师都会成功,道理很明显,尽管都是教师,有些人确实适合教书,不适合做班主任,你给他机会再多,他也不能够做出事情来,这与他本人的素质、能力有关,而与岗位能否出人才和管理方式能否出效果无关。因此,对自主化教育管理来说,并非是使用自主教育管理的班主任,都能够做得很好,都能够很有成效。效果怎样,取决于班主任教育管理理念,也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众多成功的途径之中,自主教育管理最能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我们班主任目前最为省事的一种管理方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不仅相信用别的教育管理方法取得的成绩自主化一样能够取得,而且我还相信,真正使用自主化教育管理的,对学生收益会更大,前景更广阔,成绩更明显。

19、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激情呢?

班级博客: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好助手 第3篇

关键字:班级博客,自我管理,交流学习,家校沟通

【分类号】G459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教师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教育对于教师的业务素质,管理水平,教学能力及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越来越高。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理,有时教师要身兼数职,既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也要充当心理疏导员等角色。为此,我在2015年年初时建立了班级博客,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人;通过班级博客,利用网络来分享最新的教育资源,集思广益,为班级的管理和教学增光添彩。

一、班级博客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我将班级博客分成了6个板块,分别是:班级动态,学习园地,学生天地,集体活动,家长论坛和教师心语。每一个板块我都安排了学生管理员和家长管理员共同管理。其中讨论最受关注的是学生天地这个板块。教师在学校的时间有限,不可能24小时盯着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仅仅是班干部,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一份子,都对班级管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自班级博客建立以来,以前班级里比较内向,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也开始参与进了班级的日常管理。这部分同学并不是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他们平日里不参与管理或者管理的少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但是通过班级博客,公平的网络机制使得每个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每个同学都在班级博客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记录下了班级一天所发生的各类事件,有些同学还在事件的结尾附上了自己的感想。

二、班级博客搭建了交流学习与讨论的平台,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

现代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这就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了较高的要求。在校学生不能够仅仅满足于课堂所学,教师所起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指导与引导方面,教师通过课堂短短的45分钟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对所学话题产生兴趣,在课后他们会积极探索,深入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应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们搭建交流学习与讨论的平台,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答疑解惑,积极提升。在课堂45分钟结束后,我每日都会在班级博客的学习园地版块为学生们更新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点。我所教授的是英语学科,于是开展了每日积累活动。每天固定更新所谓的“每日一词”,“每日一短语”,“每日一句”和“每日一英语日常会话话题”等。久而久之,一开始是我来更新自己看到听到的和英语学习有关的知识,现在演变成了由学生们自己更新,自己发表,相互交流,他们做的甚至比我还要棒!我也会时常对他们补充的内容给予评价,哪些是重要知识点,哪些是次重点,哪些只需了解就可以。现在已经形成了人人有好资源及时分享,及时讨论,积极交流的现状,班级的总体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列。

三、班级博客促进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良性交流。

班级博客里最热闹的当属家长论坛这一块了。在班级博客建立之前,家长们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因为不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现在有了班级博客,家校之间的沟通就方便多了。“XX同学今天的背诵非常流利,进步较大,希望以后继续保持。”每日就算再忙,我都会把班级里当天同学们的表现和班级事件发布到博客里,这样就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大多数时候家长们都会在班级事件后留言,或是鼓励,或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也拉近了家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了解了彼此的孩子,相互學习。这样一来,以前出现的由于沟通不当不及时造成的不理解也都迎刃而解了,许多家长都称赞班级博客好,老师认真负责,学校管理得当,极大的促进了家校之间的良性交流。

四、班级博客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如果班级有集体活动,我都会发布在博客上征询学生们和家长们的意见。以我班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消息一传出,家长们就积极主动地联系我,愿意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供孩子们参观学习;孩子们也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结合自身实践选择去什么地方进行实践。最终我班出色地完成了社会实践任务,写出了优秀的实践报告,班级也获得了社会实践一等奖的荣誉。而之后的运动会,同学们更是在运动会之前就纷纷在博客上发表对于班级运动员的鼓励话语,在运动会结束后,一些集体项目我们班并没有拿到理想中的名次,有些同学伤心的流下了眼泪。当天晚上我在班级博客上发表了《高二(16)班的运动健儿们,你们是我心中的骄傲》一文,引发了班级同学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留言,表示不会气馁,来年再战,一定要强健身体,努力学习,在各方面都给16班增光添彩。看到同学们信心满满,壮志昂扬,我不觉热泪盈眶,在不知不觉间班级是如此的团结,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

班级博客增强了孩子们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为学生们的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是家校之间联系与沟通的纽带,也是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的港湾。通过班级博客,教师的教育更加地有效,管理也增色了不少。

参考文献:

[1]黎加厚《Blog与教育:体验生命历程共享》《信息技术教育》2004(2)

[2]张正国《Blog:承载我们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教育》2004(2)

[3]齐伟《探索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教育》2004(2)

班级心理教育 第4篇

班级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由我 (班主任) 担任,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由阳光使者 (任课教师担任) 、月光使者 (学生班干部、考评成员及组长) 组成, 逐步构建赏识激励教育的行动团队, 让班级个性特色的“三全一多阳光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模式得以形成。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目标为主,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辅导课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 是集体辅导的综合形式。心理辅导课定在隔周的班会时间, 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心理辅导课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针对学生进入初中后心理发展变化很大, 尤其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性意识的觉醒带来种种急剧的变化和心理困扰, 制定学生初一至初四各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目标, 尝试探索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心理辅导课系列课程。

心理咨询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活动, 它面向少数学生, 立足于疏导。主要方式为:

1. 个别咨询。

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咨询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我大胆尝试, 利用小自习室, 设立微型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彩虹心桥, 为进行个别咨询提供了必要条件。

2. 团体咨询。

是指对有同类心理困扰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一种形式。团体咨询的人数一般在6至12人。团体咨询的具体过程一般有构建团体、团体活动, 实施矫治和巩固效果四个环节。我在班会时间, 采取大家围坐的形式, 让孩子们畅谈自己的做法以及人生态度, 启发教育感化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

3. 电话咨询。

是指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忠告、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 咨询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4. 书信咨询。

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 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 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二、实施赏识激励育人工程,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班级心理实践中, 我根据学校心理教育的模式, 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 我积极探索班级的“三全一多”赏识激励育人工程, 即:全员赏识、全面赏识、全程赏识和多方式赏识。我班开设“赏识激励园地”, 特别印制了“赏识激励卡”, 随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品尝受赏识的喜悦。配合学校的赏识激励教育, 实施“双周双百分明星考评”, 对学生的评价由原来单一的“三好学生”改为“三好+十类十佳学生”, 激励各类学生全面、充分、主动地发展, 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通报。定期出好班报《萌芽》, 及时更新班级博客中的心路导航栏目,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宣传指导及教育,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学会调适自我心态, 使之心理得以健康成长。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隐性课程, 把这无声的教育与有声的教育相结合, 可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 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包括从人本主义出发美化班级文化环境, 在黑板报、手抄报以及班报《萌芽》等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开设心理专题栏目。班级人际关系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青少年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在班集体中得到肯定、尊重、温暖和平等对待的学生, 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 其心理就会健康发展, 反之, 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重视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教育引导

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适时组建各种兴趣小组, 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如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陶冶学生美好情操, 消除学生心理负担;开展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等系列活动, 为学生才能展示和个性特长提供机会与条件;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等团队传统活动, 也培养了学生勤奋好学、自律自强、团结合作、诚实勇敢等良好性格。

新心理, 新观念, 新思路。在阳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指引下, 我班学生变得自信、积极了, 勤奋好学、团结合作成了班级的代名词, 班级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在实践中摸索创新, 我积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以“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在自信中成功”为育人理念, 积极营造自信积极、微笑乐观的班集体氛围, 让学生立志做志向高远、道德善良、聪明智慧、健康快乐、自信成功的人。

关键词:心理,咨询,管理,赏识,活动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8) .

[2]梁素娟, 于心愿.速通心理咨询100问.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8 (3) .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第5篇

一、走进还是心灵帮助适应小学生活。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班级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6篇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经过长期观察,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1.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1.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1.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2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我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我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到了不少。

再有一个男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候,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的阶段。

此外,这里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师生问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心理效应”与班级管理 第7篇

一、给糖效应

在一个城市的繁华地段, 有两家经营同样品牌的糖果店。两家店主对顾客都非常热情, 但两家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这一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经过调查发现, 原来问题出在两家店主称量糖果的方法上。甲店主在称糖果时总是不一下子给足, 而是一点一点加, 直到加足为止;而乙店主在称糖果时总是一下子给得很多, 然后一点一点往下减, 直到减足为止。事实上, 两家都没有缺斤少两, 但给人的感受则完全不同, 所以两家业绩相差很大。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给糖效应”。这种心理现象在班级管理中也广为存在。比如, 对待学生的进步, 不同的教师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教师会说:看, 我们班本次考试成绩多么出色!今天下午我们打场篮球, 庆祝一下。出乎意料的喜悦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教师接着说, 成绩优胜和进步显著的同学每人奖励一张奖状。学生更加激动。教师最后说:由于班级整体进步大, 教师奖励全班同学每人一袋金丝猴奶糖。学生高呼:老师万岁!教师不断给予的意外之喜, 将使该班学生今后的进步不可阻挡。对于学生的进步, 也有的教师会说, 虽然我们有进步, 但进步还不大, 所以原定的庆祝活动取消, 其他奖励也以后再说。这样, 学生进步的热情会被一下子打消。给糖效应给出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给出的是向上的愿望和前进的动力。

二、首因效应

又称第一印象, 指人和人初次见面时产生的心理感知。由于是第一次见面, 所以第一印象往往十分强烈而深刻。师生之间相识, 如果首因效应好, 则有可能开辟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坦途。但是, 首因效应以直觉为基础, 所以往往陷于表面、片面、肤浅, 从而对人对事容易得出错误的认识。对这一效应的理想利用也许应该是这样的:看重自己对对方可能产生的首因效应, 努力给对方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即使留下的印象不好, 也不要放弃, 应继续努力来改变形象。

对班主任来说, 新学期开始常常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关键时期。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 班级往往在开学初就能形成团结友爱、明理诚信、乐学奋进、厚德笃行、严谨创新、文明和谐的班集体,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就会获得充分的发展。相反, 如果一个班级刚开始就纪律松弛、秩序混乱, 那么今后要想把这个班级抓好必将非常困难。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我每年新学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千方百计地记住我的学生, 努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每年在新生报到时, 我都详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情况, 仔细观察学生的特征, 力争对每个学生都形成难忘的第一印象。学生走后, 我再结合材料同忆每个人的形象特征, 晚上睡觉前像放电影一样再过一遍。新学年的第一节课, 我首先向学生介绍我的情况, 让学生了解我的情况, 然后再把每一个学生如数家珍地介绍给其他同学。每当我介绍完最后一个学生时, 他们都会感到无比惊讶和激动。有的学生甚至感动得流下热泪, 因为有的教师在教了他一年甚至几年之后还不认识他, 但他的新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天就能认识他, 从中他感到了我对他的重视、关心、信任和期望。

三、霍桑效应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 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 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 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 1924年11月,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 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试验”, 即用两年多的时间, 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 规定在谈话过程中, 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 无处发泄, “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 从而感到心情舒畅, 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在我们的学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 但最终并不是所有人的愿望都能得到实现和满足。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 我们教师切莫将其压抑克制下去, 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们宣泄出来, 这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习都有利。为此,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班主任信箱、心灵话吧、茶语人生等形式和活动释放学生的不良情绪, 这些都是“霍桑效应”在学生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四、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 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 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 掀起阵阵寒冷的气流, 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 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 顿时风和日丽, 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 始而解开纽扣, 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南风效应”启示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 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 但由于方法不一样, 结果大相径庭。在班级管理中也是这样,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犯错误的顶牛学生, 教师越是强行让他检讨, 他越是和教师对着干。相反, 有些教师对这些学生实施怀柔政策, “南风徐吹”, 先对顶牛的学生冷处理, 耗一耗他的“牛劲”。同时, 教师利用这个时间, 全面地整理出这个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 然后把学生请来, 先准备一个凳子, 让学生先坐下, 不提顶牛的事, 只是说准备好的优点。一般来说, 不等教师说完, 学生就会连忙认错, 有的甚至泪水涟涟。这时, 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面巾纸轻轻递给他, 这时他一定会感动得一塌糊涂, 顶牛学生也就被顺利“招安”。南风吹进学生心里, 北风伤在学生心上。

五、边际效应

我们对某个事物向往了很久, 终于得到了。第一次得到的时候, 我们的心情最为激动, 感受最为强烈。第二次得到的时候, 感觉虽仍很激动和强烈, 但较第一次无疑会淡一些。到了第三次、第四次, 则更淡一些。我们便这样一次次地淡下去, 不断向毫无感觉的边际接近, 这便是边际效应。

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 要不断变换教育方式, 创新教育手段, 提高教育效果。比如, 对于学生的进步, 许多教师每次都是发奖状。奖状虽好, 发的次数多了, 学生便也淡漠了, 甚至激不起真正前进的动力了。同样, 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 有的教师常常让学生写检讨或者罚站。殊不知, 这样的处罚多了, 学生也就失去了感觉。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奖励和处罚学生时总是花样百出, 让学生产生新奇和持久的触及心灵的感觉。比如, 对于犯错误学生的处理, 魏书生有时让他唱支歌, 有时让他为班级做件好事。他总是用积极的、多样的方式和手段, 教育和引领学生的发展。

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效应”还有很多, 这些“心理效应”对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具有帮助作用, 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 特别是班主任去研究、去反思、去调适、去运用。

构建健康班级心理谈 第8篇

关键词:健康班级,班主任,健康心理理念

一个班级是一所学校的“细胞”,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从构建健康班级做起。一个健康班集体能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能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还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那么,在创建一个自觉、乐学、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健康班级的过程中,作为“班级导师”的班主任应如何践行健康心理理念,履行起这一新的职能呢?

一、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自我形象

一个自我形象健康的人必须具备自尊、自信、自爱这三个条件。一个有自尊的人才会树立起安全感,肯定自我身份、自我形象、有归属感,会与集体融合在一起,在学习中具有方向感与目的感,不会产生怅然若失、茫无边际之感。他还会肯定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光点,从而指引自己前进,照亮别人。同时,他若很自信,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感觉到被别人欣赏,对别人有责任感,而老师自己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老师是一位促进者,能引发积极向上的人产生求知、求学、求真的兴趣,因而,自我形象是学习成效的关键。RL·史蒂文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是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是不容忽视的,这样学生就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

二、倾注爱心,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爱是构建健康班级的源泉。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建立健康的班级,情感教育不可忽视。教师热爱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营造有利于学生人格、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谈得上热爱学生。教师应时刻意识到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因此,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以关爱之情、公正之心去感染、感化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爱学生就要做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关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学生。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要有一颗细腻的感情丰富的心灵,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探索最切合学生实际、最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而且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不仅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等;不仅要关心爱护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更要注意给那些表现不良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另外,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走访家庭,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归因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其原因的心理过程。青少年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归因模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结果的影响,归因倾向如何将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信。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行为归因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或失败的教训,在学生取得成功或失败后,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归因:靠自己的努力,凭自己的聪明,碰上好运气,老师辅导正确,同学的帮助,或老师偏见,自己笨,运气不好,主观不努力等。其中有的恰当,有的则不恰当,恰当的归因是再一次投入竞争的驱动力量,不恰当的归因会使学生意志消沉。我们的作用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认识自己成功过程中的内在付出和外在帮助,使他们认识到成功既来自自己的努力,又来自他人的协助,教育学生:不要忘记每一个帮助自己获得成功的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靠大家的支持,竞争才会有更多的成功把握。这样就不会产生成功后的唯我独“上”的优越感。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取得成功的分量,是小成功还是大成功,是中间成功还是终点成功,是与弱者竞争还是在强手如林中竖起成功之旗。这样,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更加珍惜成功,并准备再次争取成功。同样的道理可以使学生在逆境中奋发向上。

四、上好班会心理课,营造健康心理氛围

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可以被赋予一种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所以,同学之间彼此了解、彼此理解。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

班会心理课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都要心中有数。班主任在主题班会前应有所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以确保班会的正确导向;在召开班会过程中,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但同时必须注意避免揭露学生隐私,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巧用健康心理理念,通过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只要心灵相通,以“爱”为本,班主任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体会到教育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张守臣.心理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梁东标, 汤礼深.班级心理辅导手册.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

素质教育与班级管理 第9篇

首先, 良好的班集体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旧的模式下, 人们的目标就是“升学”, 从而片面追求升学率, 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 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 而有了共同奋斗目标的人们无疑会对自身所处的集体有一种爱护、保护意识, 也就会积极地为其服务。因为只有这样, 个体本身才会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实现自我。因此, 在新班级成立不久, 我就在班里开展了一项讨论, 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结果是:为国家也为自己。从这一共同点出发, 我和学生们共同制定了“一切为祖国、为班级、也为我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的目标。这种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前途也有了信心。所以, 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为集体服务, 把集体真正看成了自己的家。大家团结互助, 积极向上,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在共同的奋斗中形成了一个坚强的班集体, 使班级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 连年获得好评。

其次, 坚实的思想工作是前提保障。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基础, 还要利用坚实的思想来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受经济大潮影响, 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或往学校一送撒手不管、或干脆让孩子辍学经商。面对这种种不良倾向,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 因此遇到类似的现象我总是和学生摆事实讲道理, 孩子通了, 再和家长谈, 帮其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劝其放弃短视的做法。

另外, 共青团———这块阵地一定要搞好, 近年来, 共青团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呈现出软弱无力的态势, 这不好。要知道, 共青团应是真正的先进青年组织。故而, 我大力在班级里加强团的工作, 利用班团会的时间搞好团的知识讲座, 定期在团支部内部召开民主生活会, 查缺补漏, 强化团员素质, 使团支部成为了班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堡垒。而在支部的具体工作中, 我们班主任应注意把关, 让团员们自己动脑放手去干, 不宜给太多干预而束缚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这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深思的。另外, 班主任应指导团支部带领团员常年不懈地为班级做好事 (如:维修教学备品等) , 带动班级工作的全面顺利展开。

再次, 狠抓干部建设, 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如果说团支部是一个政治堡垒, 班委会则是名副其实的“车头”了。班委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治理情况。好的班委会可使班级日新月异, 孬的班委会则会使班级如一盘散沙。因此, 我在组织班委会前, 搞了一场民意测验。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做班级干部的愿望。这意味着, 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所以, 班里大胆采用“竞选及轮流机制”规定每届班委会任职最长半年, 半年改选二分之一, 并实行干部考核意见箱, 在班级公开记录班干部的得于失, 学期末依个人表现进行换选掉一半。这样, 每个在职的学生干部就有了压力, 丝毫不敢懈怠, 始终如一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另一方面, 半年换一半成员既保持了新老交替的稳定性, 不致于都是新手, 又有机会使更多的学生在班干部的岗位上得到了锻炼, 增长了才干。同时, 也迎合了学生的心理, 引发了他们极大的热情。

在抓好现职班干部管理工作的同时, 还应抓好后备力量即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干部的定期轮换固然给更多学生提供了机遇, 但新干部上任伊始往往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怎么办?我们班主任不妨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使他们未上岗前先学半年, 一方面自己得到了初步锻炼;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当职干部的部分压力, 还可树立些威望。这样, 一上任便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研究学生心理优化班级管理 第10篇

一、运用崇拜心理,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我们知道, 中小学生有较强的求新求异心理, 如崇拜名人、偶像等。为什么

些组织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当班干部。因此, 在接到一个新班后, 班主任首先应研究学生档案, 了解学生是否担任过班或学校的学生干部、各科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等等。通过这些原始资料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并在开学初, 组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 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 班主任细心观察必有所获。既然某些学生喜欢自我表现, 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我根据聋校的特点:班级人数较少, 就实行班级全员管理, “轮流执政”, 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班集体管理的机会和条件;实行民主、平等待人, 倡导学生“当家做主”, 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分段小结班级情况, 促使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民主激励, 能激励学生积极为班集体献计献策, 并在行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使班集体逐步向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现代教育目标靠近。

三、帮助创造新“纪录”, 树立良好的学风

每个人都想创造自己的新“纪录”, 从而突破自己、超越自己。高年级聋生也有这一心理。大目标创造不了, 我们可根班主任不想办法让学生崇拜你自己呢?班主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广博的学识和精深的业务, 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热爱和信任学生, 对学生起着感化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体现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教学特色, 课后则应尽可能发挥所长, 找出除了学习以外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来与他们聊天,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例如:2010年新接到17班, 学生普遍爱好体育活动, 我就和他们聊今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武搏会、在湖南湘潭举行的第11届湖南省省运会……使学

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即人们常说的“跳一跳能摘桃”来巧设小目标。因此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个性特长和实际能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后进生渴望拥有表现的机会;优生希望在奋斗中有他成功的喜讯;中等生盼望自己的点滴进步能引起老师的关注;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宜多鼓励, 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则应多鞭策。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 我将班里的学生按成绩和个性特点分成组, 要他们制定自己小组的奋斗目标, 这样, 每人都有拿第一的可能, 班内学习气氛浓厚。

四、赏识学生, 激发自立自强的进取精神

赏识学生并不是一味投学生所好, 这样不但不能激起被表扬的学生心中的波澜, 反而会引起未被表扬学生的反感。要达到让学生感受成功、让自信成为学生上进的动力的目标, 这就要求班主任有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对优秀生, 可采取“敢为人先”的表扬法;对中等生, 采取“比、学、赶、超”的激励表扬法, 对抑郁性格或者某些方面较差的学生采取优点鼓励法,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只要有利于班风建设的事情一定要及时表扬。例如:刚开学时我班的卫生工生信服和敬佩自己。然后我组织召开了“我的理想”主题班会, 通过主题班会, 对学生进行班风、学风的教育, 提出班训和本班近期的奋斗目标。这样全班同学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从而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满足自我表现, 增强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意识

班干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开展水平的高低。中、高年级聋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班主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 挑选一

作做得不太好, 教室地上时时有纸屑。有一天, 我看到一位同学在课余时间自觉地把地上的纸屑扔到垃圾箱里, 这虽然是举手之劳, 但我没有放过这个教育和表扬学生的机会。第二天我就在班上表扬了他, 并奖励他一个日记本。从这以后班里的卫生越来越好。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班风的形成在于点滴积累, 更在于班主任的导向, 班主任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

如果学生因比过去做得好而受到表扬或奖励, 并非因比同学做得好而受到表扬或奖励, 那学生会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去取得进步。这样, 后进生会消除自卑感, 看到成功的希望;中等生有被人追、赶到的压力和想赶上优秀生的动机;会使优秀生增加危机感, 而且比以前更加勤奋, 成为更优秀的学生。这种公平竞争, 使班集体各个层次的学生无不受到激励, 向各自的目标积极奋进, 使弱者变强, 强者更强。

班级教育的点滴体会 第11篇

关键词:狼来了;班级教育;润物无声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09-01

《狼来了》这个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是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接触最早又印象最深的故事之一。这则伊索寓言教育学生要诚实,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民族存亡之根。

一、“狼来了”,要耐心应对

“狼来了”并非空穴来风,家长的袒护和溺爱严重,遇到事情,不论青红皂白,极力袒护,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假如不悬崖勒马,后果的确令人担忧。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星期一上午,我正在教室上课,听到门外踱来踱去的脚步声,窗口隐约出现了妞妞妈妈的身影,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刚走出教室,妞妞妈就一把拉我到一边,悄悄对我说,昨天下午,小柳来找妞妞玩,晚上,等她拉开抽屉拿钱买东西,发现放抽屉里的钱不见了,没有其他人去过她的家里。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个班的小柳拿了,可是没有亲眼看见,没有证据,怎么办呢?让我问问,实在问不出,就算自己倒霉。

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一切为了孩子,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像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什么,我把小柳叫到宿舍,给她先讲《狼来了》的故事,一个小牧童。他每天赶着羊群到山顶去放羊。一天,他想搞个恶作剧。第一次他喊“狼来啦,狼来啦……”,结果村民拿起锄头等工具,赶到山顶,知道是小牧童的撒谎。小牧童很得意,感到很好玩,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村民们已经知道是小牧童故意的,久而久之,当他喊“狼来啦,狼来啦……”,村民谁也不去理他。终于有一天,狼真的来了,他拼命地叫喊,村民们却没有一个人来,已经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了,故事的结局是,他被狼吃掉了。故事蕴含着触动灵魂的力量——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没拿就是没拿,老师喜欢你;拿了,也没有关系,只要改正了同样是好孩子,老师同样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类的最大美德莫过于诚实”。[1]教师也不是点金石。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教育是永无止境的,润物无声。往前一步是天使,往后一步是魔鬼。

二、“狼”不可怕,信心是关键

终于,小柳冲破了困惑的牢笼,说出了实情,我问她,钱在哪?说给她妈妈了,哪有这样的家长?不把错误行为扼杀于萌芽,反而助长孩子的错误行为。我给小柳的妈妈打电话,她来到办公室。当问到她知道小柳拿钱的事情么?竟然矢口否认,我的一颗心有悬起来了,天呀!自己的孩子都知道错了,承认了错误,怎么还只顾自己的面子,不管别人的感受呢?

(一)坚信邪不压正。于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2]给她讲:一个小孩,有一次拿了邻居家一条鱼。妈妈不仅没有讲清楚这种行为的不当之处,反而夸奖了孩子一番。结果孩子从此以后,乐此不疲、变本加厉,由小偷发展成大偷,进而成为强盗,终于被官府擒获。行刑之际,执行官问他还有什么愿望,他说:“临死之前,想见见妈妈”。当他妈妈赶来之后,他说:“妈妈,让我最后再吃一口奶吧”!妈妈忍痛答应了。结果他一口咬下了妈妈的乳头,痛哭流涕的说道:“当年若不是你的误导与纵容,我又何至于到今天!”咱们可不能像故事里的妈妈,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小柳的妈妈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我又给她举了个例子,小柳成绩优异,倘若大学毕业,分配到银行工作,天天跟金钱打交道,照这样下去,难免有心动的时候,到那个时候,才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坚信“浪子回头金不换”。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何等重要!

(二)家校联盟,水到渠成。终于,小柳的妈妈也认识到自己袒护多么错误,回家拿钱给妞妞妈妈,并且真诚的道歉。事情这样的结果。令我欣慰,也是我期盼的结局。妞妞的妈妈很感激我,絮絮叨叨说,要是没有我的付出,只能自认倒霉。我说是家长的配合。我还真诚的谢谢家长,让孩子有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有了正确的人生方向。老师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金钱跟人生相比,孰轻孰重,我们心中都有一杆秤,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成长。

(三)永不放弃,任重道远。教育无小事,我抓住这件事,开了一次“狼来了”主题班会,让学生扮演“牧童”“羊”“村民”,学生在故事中真实的感受到说谎的危险性,都说做个诚实的孩子,看到学生积极的参与,我趁热打铁,对其他学生也敲一下警钟。

人人都要面子,谁也不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受到批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的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3]

三、告别“狼来了”,明天会更好

“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4]怀着对每一个孩子的深深的爱,我不抛弃也不放弃任何一个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爱。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将我那一片爱心融入到我所从事的教育职业中,赋予给了我那可爱的学生。

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付出最多的就是对他们真诚的“爱”,这份“爱”是用心灵赢得心灵。当学生沐浴着爱的春风,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才能促使他们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明辨是非,改过自新,健康成长。

魏书生老师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奉献、有理解、有宽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也便有了教育的一切。”[5]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即使是稍有微瑕的学生,也犹如一颗颗即将勃发种子,期盼自己也能有破土而出的一刻。作为教师,就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或多或少有些问题的孩子,时时处处地观察、关心、帮助他们,与孩子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努力使自己成为滋养这些孩子心灵的春光。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2]孔子《论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3]宋运来《影响教师的100个好习惯》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39页。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10日。

如何做好班级德育教育 第12篇

一、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

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往往忽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的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最后,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是素质教育下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注重过程,强化管理

教师所从事的是把高中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我们首先应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要把握正确的心理导向,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多加强指导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中的教育因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竞争真实的存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地玩味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成功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三、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1. 学会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2. 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3. 不吝惜爱心的投入。

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

4. 因势利导,以情动人。

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玩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四、学科课堂德育

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应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

另外,班主任还应积极沟通班级各学科教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应主动详细地介绍给任课教师,这样可以让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底。当课堂发生突发事件时,班主任可以采取正确处理方法,比较妥当地解决问题,避免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矛盾激化。

任课教师也要及时把课堂中的情况汇报给班主任,使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的情况,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及时处理。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只有把班级管好,才有利于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

五、疏通引导

引导教育即说理教育。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分清是非,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思想教育要以理服人,因为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大量属于认识问题,班主任只能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因此,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激励,还是帮助他们克服缺点、错误,都必须使他们的内心深处明晰道理。这并不是说班主任可以放纵、容忍学生的错误言行存在,而是要对错误的东西剖析得有力,说得学生心服口服。如果班主任不用说理方法,而是对学生采用体罚、变相体罚、罚款或训斥的方法,其结果只能是让错误的思想伪装起来不敢暴露,使学生“中毒”而不知“毒”,这都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对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让他们敢于暴露思想,另一方面要给以精神武装,对讲了错话的学生不抓辫子,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比较、反思,经过独立的思考去接受正确的思想。

新世纪,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生普遍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尤其是其教育形式更是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创新。所以,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任务不仅艰巨,而且极具挑战性,班主任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德育补充新的营养,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的使命。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班主任工作的实际, 探讨了如何做好班级德育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金鑫.学校德育难点及分析.中国成人教育, 2002, (7) .

[2]李衔.高职院校德育软环境培育及路径选择.职业时空, 2009, (2) .

[3]张玉姣.论高 (职) 校德育中的道德实践.劳动保障世界, 2009, (1) .

[4]雷会生.适应与超越——学校德育与现实市场经济道德难点论析.丹东纺专学报, 2003, (2) .

[5]吕广南.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 2008, (12) .

[6]创新:新世纪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密码下一篇:演员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