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类型论文范文

2024-05-16

人格类型论文范文(精选8篇)

人格类型论文 第1篇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4]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心理健康是其顺利完成学业, 适应社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对其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证实, 人格特征可能是IAD的易感素质之一。[5]由于不同的网络成瘾内容可能导致个体沉迷或过度卷入程度存在差异, 从而对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不同影响。因此, 了解不同类型网络成瘾的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心理健康的水平, 提出相应的教育引导对策,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网络成瘾的易感素质———人格特征入手, 了解IAD不同亚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并进一步分析人格特征在不同亚型IAD中的预测作用, 以期为针对性干预策略的实施和有效性评估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两校区1—4年级本科生中, 按年级整群随机抽样, 共发放问卷2350份, 收回有效问卷2136份。被试年龄17岁—26岁 (平均21.8±2.1) , 其中男生1157人 (54.2%) , 女生979人 (45.8%) , 大一学生567人, 大二536人, 大三585人, 大四448人。

1.2 调查方法

1.2.1 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测试。施测前, 所有参加测试的大学生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施测时, 学生填答一般资料及YongKS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 (EPQ)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每个教室由2个研究者组织整个测试过程并收集问卷。

1.2.2 测量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5]该量表共90个条目, 包括10个因子 (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 。采用5级评分, 数值越大问题越严重。该问卷是目前国内通用的心理卫生评价量表。本研究用此量表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疾病发生率。

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6]共有十个条目, 得分在5分及以上者视为网络成瘾 (IAD) , 得分在4分及以下者视为非成瘾 (非IAD) 。

Eysenck HJ编制 (龚耀先修订) 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7]有四个维度, 分别为神经质 (N) 、内外向 (E) 、精神质 (P) 、掩饰性 (L) 。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为自编问卷。该问卷分五个维度, 即网络游戏成瘾 (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等活动中) 、网络人际关系成瘾 (过度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 、网络信息成瘾 (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收集与自己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 如花边新闻、色情信息等, 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 、程序性网络成瘾 (自认为能成为一流的游戏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者, 不能自拔, 影响正常的学习) 和其他类型网络成瘾 (狂热的追求网上讨论、在BBS上发表文章、网络购物与拍卖等) , 共25个条目, 采取5级评分标准。每个条目按完全不符、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5级评分, 被试在每个分量表得分的平均分, 即为该类型网络成瘾得分。在本研究中, 该问卷的Cronbachɑ系数为0.873, 各条目与量表的相关在0.43—0.62之间。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网络成瘾学生检出率

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者129人, 占6.0% (129/2136) , 男生84人, 占男生的7.3% (84/1157) , 女生45人, 占女生的5.1% (45/879) , 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 (x2=4.047, P<0.05) 。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学生的IAD检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别 (P均>0.05) 。在检出的129名网络成瘾学生中, 属网络游戏成瘾48人, 占37.21%;属网络信息成瘾37人, 占28.68%;属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34人, 占26.36%;属于程序性网络成瘾的6人, 占4.65%;属其他类型的4人, 占3.10%。网络游戏成瘾类型的48人, 男生占79.17%, 女生占20.83%;网络信息成瘾类型的37人中, 男生占64.86%, 女生占35.14%;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34人中, 男生占58.82%, 女生占41.18%;程序性网络成瘾类型的6人中, 男生占83.33%, 女生占16.67%。

2.2 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显示, IAD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非IAD组。其中IAD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超过2.0分, 而非IAD组没有一项超过2.0分 (见表1) 。

注:*P<0.05, **P<0.01, ***P<0.001 (下同)

2.3 IAD组与非IAD组EPQ评定结果比较

通过T分比较, 可以看出IAD组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平均分普遍高于非IAD组平均分。IAD组与非IAD组在掩饰性维度无明显差别, 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 IAD组与非IAD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 IAD组129人中E分低者46人, 占35.66%;非IAD组2007人中人中E分低者78人, 占12.8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x2=6.726, P<0.001) (见表2) 。

2.4 IAD类型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通过分析IAD类型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我们发现, E分与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程序性成瘾及其他类型网络成瘾IAD呈显著正相关, 与网络信息成瘾型IAD呈显著负相关。N分与网络游戏成瘾型IAD及程序性网络成瘾型IAD呈显著正相关, P分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型IAD及程序性成瘾型IAD呈显著正相关 (见表3) 。

3. 讨论

3.1 IAD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IAD学生在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值超过2.0分, 且IAD学生的SCL-90总分显著高于非IAD学生, 提示IAD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低。

有研究提示, 人格特征可能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易感因素。[5]本研究发现, 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 IAD组与非IAD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中E分低在IAD组与非IAD存在显著性差异, 提示可能低E分是网络成瘾的一个人格易感因素。在本研究中, E分与5个亚型的IAD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而N分与网络游戏成瘾型IAD及程序性网络成瘾型IAD呈显著正相关, 其中, 网络游戏成瘾型IAD与E分及N分呈显著正相关, 高E分和高N分的网络使用者, 渴望刺激和冒险, 但情绪控制能力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应激性事件时, 易于选择作为情绪宣泄的途径, 在网络中寻找慰藉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 而低E分与高N分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 内心体验极为深刻, 孤僻, 情绪兴奋性弱, 爱独处, 更多表现为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及网络信息成瘾, 这点与国内已有研究基本一致。[5]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与E分和P分呈显著相关, 提示该类型IAD学生, 可能热衷于网络交往, 而难以形成真实可信的安全的人际关系, 引发对现实人际交往中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而导致人际信任危机, 进而影响与他人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程序性网络成瘾在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上都呈显著性相关, 提示这种亚型IAD学生要更多予以关注, 尤其是P分高的学生, 由于性情孤僻, 攻击性强, 要防止该类学生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

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 对于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类型采用的是相关研究, 其行为特征的因果关系,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1:10.

[2]朱克京, 吴汉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11) :796-798.

[3]杨放如, 郝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后果及干预对策的探讨.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4) :965-967.

[4]叶新东.网络成瘾研究概述.心理科学, 2004, 27, (6) :1446-1448.

[5]刘连龙, 胡明利.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气质类型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第22卷, (4) :295-296.

[6]吴文源,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 1999:31-36.

[7]YONGK.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Paper presented at the l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6.

人格类型论文 第2篇

九型人格与适合工作类型解读

九型人格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所具有的天赋能力的差异,提出相对应的工作类型,学职信将从宏观角度给予解释、建议。

第一型:完美型(代表人物:周瑜——既生瑜何生亮)1.相信原则,贯彻始终;诚实可靠,有让人信赖的本领;2.组织能力强,有条理,做事井井有条;3.对组织的缺陷有警觉性和觉察力,并会提出实质性改进建议;4.道德感强、理想主义,是团体中的精神领袖;5.客观、公平、公正,追求真理,锲而不舍,坚持到底;6.喜爱学习和认识事物,并极力将它们用于事业和生活中;7.自律能力强,勇于自我批评。

适合工作类型:适合需要坚持原则与公正的所有领域,如法官、医生、质量检查、纪律检查、安全检查、财会等。

第二型:助人型(代表人物:雷锋)1.有爱心和同情心,较易感知别人的需要,易与人产生共鸣;2.乐于助人,主动地驱动自己把事情作好;3.适应力强,善于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获得他人的欢心和信任;4.钟情,对人一往情深,并富于表达情感,容易建立长久友谊;5.慷慨热情、友善体贴,外在具有弹性,调整自己迎合他人需要。6.有欣赏能力,自发赞美他人,容易赢得他人友谊。

适合工作类型:在营销推广的领域中拥有非比寻常的优势,特别是讲求高质量个人直销服务的行业,例如保险行业等。所有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都能发挥第二型天赋的才能,如客服、专注大学生职业发展

教师、护士、工会主席、推销人员。

第三型:成就型(代表人物:诸葛亮)1.精力充沛、活力十足,与人融洽相处、有凝聚力;2.有效率、灵活变通;实际、不好高务远;3.乐观、自信,是让人信服的领导者;会授权、组织、领导能力强;4.勤奋、自我推动,为实现目标卧薪尝胆、奋发图强;5.目标明确、头脑清醒、条理分明;6.有能力处理危机,知道如何避免冲突。

适合工作类型:充满弹性,擅长说服别人,又很有目标性,在具有挑战性和说服别人的工作中尤其能发挥天赋的才能,如在推销、保险、演讲等领域尤其容易成功。给第三型一个团队也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华,马云就是,他不会编程、不懂做账,但是他知道谁会。

第四型:自我型/艺术型(代表人物:林黛玉)1.有创意、创造力和艺术感;2.敏感性高,慈悲情怀,同情他人的不幸遭遇并乐于提供帮助;3.敏锐的直觉、有内省能力、对日常事物有着过人的洞察力;4.真诚、忠于自己的感情和真诚的朋友,直率,善于表达;5.热情洋溢、精神亢奋时能量惊人、精力饱满地投入工作;6.举止优雅、智慧、机智,为人和善。

适合工作类型:适合从事各类要求高度创意的工作,他们有对美的发现能力,所有涉及到美的工作都能发挥他们天赋的才能。如美术、音乐、艺术、时装、戏剧、文学、装潢、广告、产品设计等领域。

第四型幻想力丰富,对不同角色扮演的适应力强,亦可担当如律师、医生、工程师等专

专注大学生职业发展

业人士。第四型富有同情心,凭着丰富的创意和与人为善的交际能力,也将成为优秀的的市场策划和推广人员。

第五型:思考型(代表人物:爱因斯坦)1.乐于收集大量资讯,善于分门别类管理,以得到合乎逻辑的结论;2.聪明、分析力强,能提出见解深刻的解决方案;3.观察敏锐,很快便能捕捉到问题的关键,善于理解;4.客观、冷静、理智、心思缜密,能将自己的感情因素抽离事外;5.学习能力强,特别对于深奥的观念和学问,有融会贯通的能力;6.可以独立处理很多问题,做事井井有条;7.表达能力强,在自己的专业内,乐于提供咨询,答疑解惑;8.有创造力,能提出独到而有价值的新观念。

适合工作类型:擅长将大量数据有条不紊地分门别类,有过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会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适合科学家、咨询顾问、决策分析、数据分析整理、研究等岗位。第五型亦适合担当侦察、刺探情报等任务。

第六型:忠诚型(代表人物:关羽)1.忠诚、诚实,忠于领袖赋予的信念,循规蹈矩,不偏离团体轨迹;2.感官敏锐,警觉性高,能察觉到潜伏的危机;3.责任心强、实干、慎重,对下属要求高,能带领团队共同完成目标;4.照顾别人、乐于付出、重视团体价值,与他人互相依赖、平等合作;5.富有同情心、风趣幽默、讨人喜欢。

适合工作类型:在需要细心、耐心、警惕、忠诚的岗位上能发挥他们天赋的才能,如策划、规划、警察、情报人员、保卫人员等。

专注大学生职业发展

第七型:活跃型(代表人物:老顽童)1.喜爱欢乐、慷慨大方、魅力十足,有助于舒缓紧张气氛;2.富想象力,创意丰富,尤其适应于商业领域;3.热情、乐观、开朗,易于吸引不同类型的人与之为友,善于公关;4.喜欢冒险,只要认为信念正确,会不计后果地采取行动;5.善于累积人际网络,能快速辩识对自己有用的人;6.有效率,办事能力强,可同时在不同类型的工作中做出成绩;7.聪敏灵活、求知欲强、多才多艺,善于表达;

适合工作类型:一切能吸引第七型兴趣的岗位,尤其是公关、社交、计算机、需要创意的工作。

第八型:领导型(代表人物:曹操)1.富有领导才能、组织能力,能激励团体中的成员全力以赴;2.果断、有决断力,不会轻易改变决定;精力充沛,处事效率高;3.有开创力,不因循守旧,在事业上会突围而出;4.尽力保护家人、朋友,不计付出,维护正义,不平则鸣;5.无惧艰难,排除情绪干扰思考解决方法,善于处理很大的危机;6.自信、斗志旺盛、永不言败,即便失败也会总结经验,迅即东山再起;7.直接、诚实,不拘小节、光明正大。

适合工作类型: 在需要勇气、智慧面对冲突时最能够展现天赋的才能。做领导者,带领一个团队,或作为创业者。

第九型:和平型(代表人物:刘备)1.和平、亲切而肯妥协,有调解纷争的本领;

专注大学生职业发展

2.有耐性、肯倾听别人的疑难,并有能力稳定他人的情绪;3.宽容、包容力强,接受不同意见,不苛求别人,更能认同他人;4.有同情心、仁慈,具外交手腕,会支持人得到信任,吸引他人与之交往;5.冷静平和、能平等对待不同身份、类型的人;6.触觉敏锐,有移情作用,无需别人详细表达已能明白其感受。

人格类型论文 第3篇

摘 要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的特质,结合自身兴趣,谋求更适合学生个体本身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MBTI是当今最为著名和权威的性格测试工具之一。本文通过利用MBTI这一性格测试工具,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测试,更好地了解学生性格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行为表现和针对性辅导,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引导,达到有效引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目的,并为体育专业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结合做出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MBTI 调查研究

目前,MBTI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特别在职业定位、团队建设、婚姻家庭关系的完善等领域大有作为。在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上,国际上普遍使用了MBTI 性格类型方法。MBTI性格测试,能根据人的特殊性做出判断和分类,使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发挥作用。MBTI 性格测评的引入能在职业指导教育中有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提高职业指导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非常大的帮助。MBTI性格测试理论增加了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是破解大学生就业困惑的“治本”之策。

一、MBTI人格类型量表简介

MBTI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yers和Briggs母女俩在Jung所创立的心理类型理论基础上编制的人格测评工具,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著名和权威的性格测试工具。主要用以测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MBTI即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该指标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构建了人格理论的四维八极模型。MBTI把人格分成16种类型,从4个维度阐述人格倾向性,即(1)精神能量指向:外倾(E)—内倾(I);(2)信息获取方式:感觉(S)—直觉(N);(3)决策方式:思考(T)—情感(F);(4)与外界世界互动的方式:判断(J)—感知(P)。目前,MBTI广泛用于:①自我了解和发展;②职业发展和指导;③团队组建;④管理领导培训;⑤问题解决;⑥人际关系咨询;⑦教育及课程发展等。MBTI自我评估问卷的测评结果,能够鉴别正常及健康人之间的性格差异,职业生涯规划就是MBTI显示其巨大使用价值的领域之一。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系体育教育专业4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MBTI-M性格特征测试量表进行测试,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性格特征,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做出积极探索。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人掌握了教育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利用邵阳学院图书馆级资料室查阅有关资料,同时利用校园网的中国期刊网参阅了大量的资料,为本文的研究与创作积累了充足的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问卷测试法

采用苗丹民等修订的中文版MBTI-G 人格类型量表(93题)。量表从四个维度阐述了人格的倾向性。量表的施测采用集中填写方式,由施测者讲解指导语,确保所有被试明白如何填写之后,独立完成,当场交卷。量表回收率为100%。

(三)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试对象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MBTI 16种人格类型分布情况

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结果表1、图1,得出如下结论:16种MBTI人格类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ESTJ、ENFP、ENFJ、ISTJ四种类型居多,分别占21.55%、9.48%、8.62%、8.62%。其中ESTJ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1.55%;ENTP人格类型的人群没有。

ESTJ表示感觉型的外向思考型人格类型,是实际、现实主义者[1]。做事非常果断,一旦下决心就会马上行动。而且善于将项目和人组织起来将事情完成,并尽可能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得到结果。而且能够注重日常的细节。有一套非常清晰的逻辑标准,有系统性地遵循,能够强而有力实施计划。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喜欢先计划后实施,有逻辑、会分析、不轻信、有理性,喜欢掌握事实,把握局面,不能容忍混乱与无能,若需要会变得强横冷酷。但是ESTJ 类型的人常常忽略情感的价值,且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会增加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二)MBTI各维度人格倾向分布比较

MBTI的外倾性(E),具有兴奋、开朗、乐群,自信、敢为、恃强、竞争,活动迅速,低紧张性、情绪稳定、高环境适应、心理健康等人格特征;S型个体具有温和、现实、谨慎的人格特征;T型个体稳重、安详、恃强和自律,具备明显的专业成就人格特征,有适度的竞争意识和活动速度,低紧张和焦虑性,能保持心理健康;J型个体善于交往和高社会化程度,做事有强的责任感、计划性和有恒性,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强,成就感强。而内倾性(I),易发生各种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N型个体则具有恃强、敢为、幻想、果断和中强度A型行为特征;F型个体则易出现多种心理障碍;P型个体孤独、感觉迟钝、缺乏同情,易动摇、约束力差,社会化程度低[1]。

如表2、图2结果显示,四个维度八个方向上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其中:外倾/内倾(E/I)维度的人格倾向分布上,外向型人的比例占59.48%,内向型人的比例占40.52%,外倾(E)因子比内倾(I)高出18.96%;感觉/直觉(S/N)感觉维度的人格倾向分布上,感觉型人的比例占61.21%,直觉型人的比例占38.79%,感觉(S)因子比直觉(N)因子高出22.42%;思维/情感(T/F)维度的人格倾向分布上,思考型人的比例占52.59%,情感型人的比例占47.41%,思维(T)因子比情感(F)因子高出5.18%;判断/知觉(J/P)维度的人格倾向分布上,判断型人的比例占63.79%,知觉型人的比例占36.21%。判断(J)因子比知觉(P)因子高27.58%。他们在E、S、T、J偏好上的得分均高于I、N、F、P 偏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格倾向E、S、T、J。但是没有极端的性格倾向,无显著性差异,所以被测试的学生个体性格各维度因子分布总体特征比较均匀。体育专业的学生坦白、直率、天真。外倾(E):侧重活跃;感觉(S):关注事实;思考(T):达到公平;判断(J):重视结果[2]。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和工作特点,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乐群开朗,严格自律,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好的情绪稳定性和自控力。这些要求与E、S、T、J的人格倾向是一致的。

五、结论与分析

(一)59.25%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外倾(E)、感觉(S)、思维(T)、判断(J)等特征的学生,应该更适合严谨细致、逻辑性强的工作与学习方式,结合本人的兴趣,适宜选择教师、经商、销售类工作。40.73%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内倾(I)、直觉(N)、情感(F)、知觉(P)等特征的学生,应该更适合严谨细致、逻辑性强的工作与学习方式,结合本人的兴趣,适宜选择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从事软件的销售和维护工作,同时也可以考虑进行自主创业类工作。

(二)就业指导教育应用MBTI性格类型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发展观,从而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有用之材。

(三)体育专业应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措施,充分把握他们的人格特点,因材善教,正确引导,去缺取优,因材施教、培养健全人格的养成,培养成为健康发展的复合型优秀的社会适应性体育专业人才,实现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 。

(四)在培养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同时,更应加强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教育,体育专业学生人格完备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和谐是当今亦是今后体育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林艳.MBTI性格类型在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实效中的实效性分析[J].教学研究.2012.10.

[2] 赵峻波,MBTI性格类型方法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3] 陈静,苗丹民.1921名空军飞行学员MBTI-G人格类型量表调查结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1).

[4] 刘术柯.MBTI人格类型的调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

[5] 曹建斌.基于MBTI性格测评的大学生职业指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6] 高亮.浅谈MBTI理论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0.7.

人格类型论文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一中、长兴县虹星桥中学、温州闹村中学、湖州南浔区练市小学、丽水市缙云长坑小学、温州市洞头县城关二小共6所中小学校, 从中抽取800名留守儿童和80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 379份, 其中留守儿童756名, 非留守儿童623名。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281人, 隔代监护374人, 上代监护49人, 同辈监护52人。

1.2 方法

采用自编“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和“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 (中国修订本) ” (简称CPQ) 对被试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家庭教育状况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监护人与儿童沟通交流的状况、监护人的家庭教养方式) 。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隔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

见表1, 2。

2.2 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

在留守儿童中, 属于单亲监护类型的占37.17%, 其中由母亲单独监护的留守儿童占77.22%, 是父亲单独监护的3倍多。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 单亲监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只在“躯体化”和“焦虑”2项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t=2.48, 2.91, P值均<0.01) , 其余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中, 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只有“恃强性”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t=-2.02, P<0.05) , 其余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

在抽取到的留守儿童中, 属于上代监护类型的比率最低, 占6.48%。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发现, 在症状自评量表中, 留守儿童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及“总分”、“症状指数”、“痛苦水平”、“阳性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中, 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的各项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 同辈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

在抽取到的留守儿童中, 属于同辈监护类型的占6.88%。同辈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发现, 在症状自评量表中, 同辈监护留守儿童只在“抑郁”、“恐怖”2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t=2.42, 2.05, P值均<0.05) 。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中, 同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各项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注:t1值为隔代监护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 t2值为单亲监护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 t3值为上代监护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 t4值为同辈监护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P<0.05, **P<0.01。

注:t1值为隔代监护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 t2值为单亲监护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 t3值为上代监护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 t4值为同辈监护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P<0.05, **P<0.01。

3 讨论

调查发现,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 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多, 且隔代监护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消极人格特征, 如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较低, 而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焦虑感、神经过敏感性较高。相比而言, 单亲监护和同辈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与非留守儿童差异较小。结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结果[4], 笔者认为, 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关:一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内容狭窄, 50.89%的隔代监护和24.49%的上代监护家庭教育只涉及儿童的生活, 对儿童的学习和品德等方面较少关心。进一步调查发现, 隔代监护人中68.98%是农民, 学历层次普遍很低 (51.09%为小学学历, 35.60%为初中学历) , 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很低, 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进行指导、督促和管理, 又由于年岁较大, 力不从心, 对儿童的个性、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无精力管教。二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在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方面存在沟通交流不足和对儿童情绪情感接纳不够等问题, 如53.35%的隔代监护人和50.00%的上代监护人平时不能倾听儿童的烦恼, 导致能主动向监护人倾诉的留守儿童也较少 (隔代监护为14.21%, 上代监护为14.29%) , 而19.30%的隔代监护儿童和24.49%的上代监护儿童有了烦恼选择沉默忍受。在与留守儿童的访谈中发现, 90%上代监护儿童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遇到烦恼容易选择自行解决或压抑的方式。三是2种监护人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 如隔代监护人较多采取溺爱、迁就, 上代监护人较多采取不管不问的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1]范方, 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 2005, 28 (4) :855-858.

[2]桑标, 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294-301.

[3]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3:31-32.

人格类型论文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筑路工人 人格类型 心理健康 艾森克人格问春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筑路工人的人格类型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艾森充人格问卷(EPQ)和建状自评黄表(SCL一90)对162名筑路工人的人格类型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进行侧评.结果①EPQ的E、N、P、L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并且德定型人格尤其是外向德定型人格是筑路工人的典型人格类型.②SCL一90的任迫、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异有统计学忿义(P<0.05),③不同人格类型筑路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移定型人格筑路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显好于不称定型筑路工人。结论筑路工人存在明冬的心理健康问趁,人格类型以外向箱定型为主.

筑路工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工作在野外,人们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心理问题,但是有关筑路工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t表(SCL一90)对162名筑路工人进行调查,以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胜外时间的筑路工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筑路工人的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对186名筑路工人进行调查,根据以下标准对被试进行蹄选:①均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和SCL一90问卷,剔除映失值,②根据被试对艾森克问卷的回答,剐除难以判断为某种人格类型或在L分t表上得分超过17的被试(包括17分).最后剩余162名被试会加统计分析,被试荃本特征:年龄32.16土8.16岁,受教育年限11.68土2.46年,驻外时间7.35士2..

1.2方法工具:①艾森克人格问卷:根据E和Nt表的得分将被试划分为4种人格类型:内向不稳定型、外向不祖定型、内向祖定型、外向毯定型。②症状自评t表(SCL一90).利用筑路工人休息时间,由心理学研究生向筑路工人发放调查问卷,并讲明侧评目的和解释打分方法.然后由筑路工人自己完成间・卷。共向186名工人发放问卷,有173名工人均完成两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3%.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ll.5ForWindow。进行统计分析.

2绪.

2.1筑路工人的人格类型从表1中可以看出,称定型人格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不称定型人格类型的比例,并且外向称定型人格人数比例明显商于内向稳定型人格人数比例.

2.2筑路工人心理健康状况

2.2.1筑路工人SCL一90侧试结果和全国常棋比较本研究中的162名筑路工人的总分以及强迫、抑郁、焦虑的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经t检脸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由此可认为:筑路工人的心理问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强迫、焦虑、抑郁等症,见表2。

2.2.2不同年龄组筑路工人SCL一90结果比较见表3。

在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7项因子上年龄大于32岁的筑路工人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年龄小于等于32岁的筑路工人的得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认为,年龄大于32岁的筑路工人比小于32岁(含32)的筑路工人的心理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7个方面.

2.2.3不同学历组筑路工人SCL一90结果比较受教育年限大于9年的筑路工人在抑郁、焦虑2项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受教育年限小于等于9年的筑路工人的得分,且经过t检脸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认为,受教育年限大于9年的筑路工人比受教育年限小于等于9年的筑路工人的心理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两个方面.见表4.2.2.4不同驻外时间组筑路工人ScL一90结果比较驻外时间大于4个月的筑路工人抑郁、焦虑、偏执3项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驻外时间小于等于4个月的筑路工人的得分,且经过t检验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愈义。由此可以认为,驻外时间大于4个月的筑路工人比驻外时间小于停于4个月的筑路工人的心理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偏执3个方面。见表5.

2.3不同人格类型筑路工人健康状况比较使用一般找性棋型的多变t进行分析,发现在SCL一90的所有因子上,人格类型的主效应都非常明显(P<。.001),表明不同人格类型的筑路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进一步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在所有因子上,内向稳定型和外向稳定型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内向不称定型和外向不趁定型的因子得分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4个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内向不祖定型人格的因子得分要明显高于外向不祖定型人格的筑路工人,而其余因子不存在差异。这说明两种德定型人格的筑路工人心理健康水平接近,而两种不毯定型人格的筑路工人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表现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4个方面.此外,在所有因子上外向不德定型人格的因子得分均高于两种稳定型人格的因子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愈义(P<0.05).这说明外向不德定型人格的筑路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显低于两种稳定型人格的筑路工人。

3讨论

不同作业环境与组织的职业群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卫生问题[l1.张伯芳的研究发现28.38%的粉尘作业工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闭.刘继文的研究发现石油工人的职业紧张所致工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已形响到作业工人的工作能力闭.张雄的研究发现长期工作在沙澳的石油工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间题.刘亚杰的研究发现振动作业对工人心理健康的神经行为均有一定形响,应防止振动病的发生.袁振才研究发现高原环境对施工人员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性影响闭.罗敏的研究发现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强迫症状发生频率较其它症状商,应加强其心理卫生教育,J.本研究发现,筑路工人的心理间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焦虑、抑郁3个方面.主要是由于①筑路工人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劳动强度大.施工一般是好天作业,每天风吹日硒,特别是X天沥青的温度高达80多度,筑路工人必须忍受高沮的考脸。②绝大多数筑路工人为男性,他们之间很少会进行知心的交流,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宜泄.③施工地点远离市区,缺少必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工人的生活单调乏味。长期单调的工作生活和偏远的工作环境让筑路工人感到寂宾难耐,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工人的身心疲惫。因而,很多筑路工人出现了抑郁、焦愈和强迫的心理问题.

通过研究还发现年龄大于32岁的筑路工人的心理问题比小于32岁的筑路工人严重,主要表现在姐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7个方面。分析原因主要是:①32岁以上的筑路工人一般都已成家,而其工作性质决定了筑路工人只能远离家魔,琉于对家魔的照顾。因此对家庭的牵挂加孟了他们的心理负担。②由于筑路工人的劳动强度比较大,长年从事重体力劳动,而且野外作业吃饭不按时难免会给躯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扭伤。随粉年龄的增加很多筑路工人会感到更多的姐体不适,进而形响筑路工人的情绪。③40岁以后,由于年龄的增长体力下降,很多筑路工人感觉对从事的体力劳动力不从心。这也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人格类型论文 第6篇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人格类型 职业兴趣 职业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80年代之前的“统分统包,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分配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调节,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当前存在的一定失业率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然而也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学生家长带来了一定压力,失业率的发生通常会出现在下几种情况:1.学生本身存在就业困难,例如家庭困难、心理困难。2.学生就业时找不到理想的职业,很多时候是与预期不符。3.就业之后发现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预想不符而辞职。 整个过程都透漏着年轻人对职业选择的迷茫。正是由于如此,更加凸显了高校教育中职业辅导的重要性。

由于作者本身是一名艺术类院校的一线辅导员,主要针对艺术生进行了人格类型与职业兴趣方面的考察,研究同一种人格类型的主体在职业兴趣上是否存在一致,不同人格类型主体在职业兴趣是是否会存在相似,从而在职业辅导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因人而异,达到职业辅导的理想目的。

人格的理论分为两大基本体系,即人格的类型理论和人格的特质理论,人格的类型理论是指以人的最突出人格特点将人加以分类并加以描述的人格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则是用多种心理特征来刻画一个人的人格特点的理论。显然两种理论针对的对象范围是不同的,人格类型理论针对的是群体,而人格类型理论针对的则是个体。本文更侧重于人格类型理论,期望通过对人格类型理论的整体把控为大学生就业实现布局性指导。

对于职业兴趣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会有不同的解释。总体概括起来,目前最主要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观点人为,职业兴趣是喜欢且持久的一种取向,是了解一个人职业和教育行为有用的工具;另一种观点认为,职业兴趣和人格特质具有相同的意义,是人格特质和工作环境的一致。职业兴趣是兴趣的一个分支,是兴趣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发展,是就业人主管与客观环境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个人的职业兴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会随着自身和环境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职业兴趣的高低往往与职业绩效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一、人格类型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

不同人格类型,以及人格类型的不同维度,对择业效能、职业选择、职业效能都存在一定的影响。

(一)人格类型对择业效能感的影响

具有外向型、社会型、开放型人格类型的大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陌生人际关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就业,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即使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很快从挫折中摆脱,迎接新的挑战。

相反,大学生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维度使就业主体在择业过程中过与顺从,无法积极表达个人意向,择业主动性不足,往往会造成就业困难。而神经质维度容易造成焦虑、抑郁,缺乏抗压能力,容易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神经紧张,受到打击容易一蹶不振,造成就业困难。

(二)人格类型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体现于延伸,人格是决定一个人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人格的特殊性决定了,主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性质,工作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当工作环境能够提供给个体机会或奖励时,就代表主体的人格与职业相和谐,反之则是不和谐。

不同的人格类型维度在这职业选择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具有外向型、开放型人格维度的择业者更加倾向于从事具有创造性的、主动性的工作。具有社会性维度的择业者更倾向于从事合作性、服务型工作。

(三)人格类型对职业绩效的预测作用

职业绩效包括关系绩效和作业绩效,其中关系绩效包括敬业精神和人际促进。主要指对工作的忠诚度及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而关系绩效主要由人格来决定。由于不同职业对当事人的人格特质有一定的侧重需求,例如外向型对管理者的预测效能高于内向型,外向型、开放型的人格维度对于从事培训工作的预测效度高于宜人型对该工作的预测效能等。研究表明,除了敬业精神能够有效预测个体在多种职业背景下的职业效能外,人格的其他几个维度对不同职业的预测维度是存在区别的。

职业选择的过程是各方面因素相互协的调过程,其中包括1.自身定位 2.职业了解 3.人职匹配 4.实践中的职业发展。

二、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艺术类学生由于其所受教育的特殊性,社会交往的局限性以及教育引导的片面性形成了较与普通本科学习的学生不同的人格类型。

首先,由于艺术类学生由于专业特点、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神经质维度较一把本科生更加强烈。与一般本科生相比较,抗压能力低,更容易产生焦虑、烦恼、恐惧心理,易冲动,情绪稳定性相对较差。

其次,艺术类学生在开放型、外倾型维度上更突出,由于艺术类学生思维更加特立独行,追求个性的彰显,积极彰显自我,情感丰富而强烈,善于从事非传统的、新颖的、好奇的工作,厌恶墨守成规,缺乏创作的工作。

另外,在严谨型、顺同型维度上相对较低,艺术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自制能力,喜欢随心所欲。在专业学习和创作上更不愿受他人或传统思维的束缚,这种生活环境造成艺术类学生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情绪具有不稳定性,缺乏严谨态度。

三、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辅导

信息时代带动了无边界职业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直接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必须变革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将就业市场特点与学生自身的人格类型、职业兴趣倾相结合,加强规划管理,创新方法和理念,因时、因人地帮助学生适应无边界就业现实。

(一)人格类型各维度扬长避短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效能不高,他们缺乏对社会上所需工作岗位的认识,同时由于其人格类型中的神经质维度,再就业过程容易遭受挫折,从而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然而,其人格类型中的艺术型、开放型外倾性等维度则使其具有想象力、创新力强等特点,这与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人格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可塑性。针对当前大学中思政教育的现实性,针对单个学生进行一对一长期干预是不现实的,可以考虑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异质团体辅导比同质团体辅导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原因在于,艺术类学生思维更加自我,且相互之间具有很多相似性,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容易被接收、被吸纳。

(二)家庭、校园、教师三方面的联动

人格类型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和校园,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主体在人格类型上有很大差异,因此,父母在学生人格类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作为学校,特别是在专业类院校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忽略了对思想、心理方面的引导。在学生教育方面,最重要的实施者即教师,艺术类同学情感强烈,更容易受老师的影响,教师在人格维度上的表现往往成为学生追捧的对象。因此,高校老师更应改加强岁自身人格的塑造。

(三)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效能不高,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就业观念存在固化,他们往往因自身专业的局限性而产生失落感,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承担着职业辅导的重担,应该积极地将就业形势中好的因素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突破原有的局限性,快速适应无边界职业时代。

参考文献:

[1]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8.

[2]刘澹.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研究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 2013,(24):208.

作者简介:

人格类型论文 第7篇

A型人格作为人固定的一种行为模式, 是指有着较高的时间匆忙感、时间紧迫感且做事快、并争强好胜、怀有戒心或敌意、缺乏耐性, 相反, 没有发现这些相关特征则被称为B型人格。其中时间匆忙感、紧迫感和做事快等特征会对个人的考试临场发挥造成影响。同时, 个人对考试的态度也可能影响到其形成A型行为模式。

医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由于课程量大且课业繁重、学制时间长, 我们应该对他们所面临的考试焦虑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探讨A、B不同人格类型医学生与考试焦虑程度的关系出发, 为我校开展有关应对考试焦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本市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上心理学公选课的学生, 发放问卷230份, 回收有效问卷214份, 有效回收率为93.04%。

(二) 研究工具

1. 考试焦虑调查表 (TAI)

2. A型行为量表 (TABP)

(三)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在个人电脑上对数据进行整理。

二、结果

(一) 医学生考试焦虑的特点

1. 医学生考试焦虑的总体特点

医学生考试焦虑各因子得分的总体状况如表3-1。总体来看, 医学生的考试焦虑表现呈现多样性。

2. 医学生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

从表3-2可以看出, 男、女生TAI忧虑分和情绪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总分有显著差异, 女生的总分显著高于男生。

3. 医学生考试焦虑的城乡差异

从表3-3可以看出, 医学生三组的TAI总均分及情绪和忧虑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 医学生考试焦虑与不同性格类型之间的关系

采用方差分析分析考察医学生考试焦虑与不同性格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考试焦虑测试得分与A、B两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存在显著相关。考试焦虑总分与A、B两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考试焦虑各个因子得分来看, 考试焦虑的因子忧虑性和情绪性与A、B两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A型者比B型者在忧虑性和情绪性上表现更加明显, 其对考试焦虑的体验程度更加强烈。见表3-4。

注:**表示差异达到0.01水平;*表示差异达到0.05水平

四、讨论与结论

(一) 讨论

高职高专医学生考试焦虑总分上显示出了男女性别差异看, 但总体上不存在城乡差异;这些因素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考试焦虑分量表的影响不显著。

(二) 结论

现代社会,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给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以学生群体带来了一些不良应急, 导致他们的生活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一些应激如失恋、奖学金考评等及高昂的学费生活费从而导致压力存在的致病因素的提高, 高职高专医学生A型行为模式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高层知识分子,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考试焦虑情况理应得到学校与全社会的特殊关注。

摘要:为探讨某高职高专医学院大一新生考试焦虑与不同人格类型相关性情况, 本文采用考试焦虑测试 (Test Anxiety Inventory, TAI) 、A型人格测试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Scale, TABP) 为工具, 以本市一所医学专科院校大一214名学生为被试, 对医学生考试焦虑与人格类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被调查医学生的考试焦虑与不同人格类型存在多方面的联系。

关键词:医学生,考试焦虑,人格类型

参考文献

[1]赵玮琳等.学生考试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校医, 2006 (4) .

人格类型论文 第8篇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从某综合性高等院校中按年级分层并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抽取大学一年级学生62人、大学二年级学生65人、大学三年级学生69人,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量表测量。要求所选被试精神状况良好, 愿意配合主试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96份, 回收有效问卷194份, 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8.980%。

2. 方法

第一, 总体幸福感量表 (段建华版) 。该量表是段建华于1996年对总体幸福感量表 (33项) 修订后的版本, 包括六个维度, 分别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此量表共有25道题, 得分越高, 个体的幸福感则越高。相关研究表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第二, 大五人格量表 (简版) 。该量表制作于1989年, 共有60道题, 是应用较广泛的测量人格的工具之一, 由五个因子组成, 分别为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相关研究表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 统计学分析

整理问卷后, 对有效问卷进行评分, 将数据进行录入并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本次研究的结果。

二结果

1.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总分的统计结果

对本次研究中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情况进行基本描述统计, 结果如表1所示:

2. 大学生大五人格各因子的描述统计结果

对本次研究中大学生大五人格类型的情况进行基本描述统计, 结果如表2所示:

3.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大五人格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方法对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外向性、神经质和谨慎性进行相关分析,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外向性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000<0.01;总体幸福感总分与神经质呈现出高度的负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000<0.01;总体幸福感总分与谨慎性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001<0.01。

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方法对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宜人性和开放性进行相关分析, 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 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开放性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010<0.05;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宜人性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000<0.01。

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大五人格不同因子的相关分析

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方法对主观幸福感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抑郁活愉快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各维度与大五人格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 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与外向性、宜人性和谨慎性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呈现出高度的负相关, 与开放性不相关。对健康的担心与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宜人性不相关, 而与谨慎性高度负相关。精力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高度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抑郁或愉快心境与外向性、宜人性和谨慎性高度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 与开放性不相关。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高度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的方法对主观幸福感中的松弛和紧张维度与外向性、神经质和谨慎性进行相关分析, 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 松弛和紧张与外向性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033<0.05;松弛和紧张与神经质呈现出高度的负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000<0.01;松弛和紧张与谨慎性不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536>0.05。

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方法对主观幸福感中的松弛和紧张维度与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和宜人性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 松弛和紧张与开放性不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958>0.05;松弛和紧张与宜人性不相关, 其显著水平Sig. (2-tailed) =0.066>0.05。

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类型的回归分析

以总体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y, 以外向性x1、神经质x2、开放性x3、宜人性x4和谨慎性x5为自变量采用反向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产生的回归方程:y=3.554x1-8.801x2+91.127

多元相关系数:R=0.585

可决系数:R2=0.343

结果表明: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外向性是正相关关系, 与神经质是负相关关系, 外向性和神经质对总体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 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因子进入对总体幸福感总分的回归方程, 预测力达到34.4%, 而其他因子对总体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其数学模型可由回归方程描述。

三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总体幸福感总分与外向性、开放性、谨慎性和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与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此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结果可以发现, 外向、拥有正性情绪较多的人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较高, 而拥有负性情绪较多的人则主观幸福感上得分较低。

在本次研究中, 研究结果显示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与外向性、开放性和谨慎性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呈现出高度的负相关, 与开放性不相关;对健康的担心与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宜人性不相关, 而与谨慎性高度负相关;精力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高度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抑郁或愉快心境与外向性、宜人性和谨慎性高度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 与开放性不相关;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高度正相关, 而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松弛和紧张维度与外向性高度正相关, 与神经质高度负相关, 而与其他因子不相关。

通过阅读参考文献发现, 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类型的研究中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 (段建华版) 的较少, 而有关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六个维度与大五人格类型中五个因子关系之间讨论的资料, 目前国内还没有可参考的文献。因此, 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六个维度与大五人格类型中五个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讨论, 有待更多此方面的研究去证实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主观幸福感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与大五人格类型中开放性因子的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中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与大五人格类型中神经质因子的关系更加值得进一步通过更全面的调查研究去证实和讨论。

参考文献

[1]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4)

[2]叶晓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 2010 (4)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 2000 (4)

上一篇:氧化应激因子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