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困惑范文

2024-06-27

大数据的困惑范文(精选7篇)

大数据的困惑 第1篇

1 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信息技术为支持, 运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其本质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多媒体、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2]。笔者对我校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3 方面困惑: (1) 信息化教学是否就是展示课件和视频? (2) 如何处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3) 如何解决信息化教学中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问题?

1.1 困惑1———信息化教学就是展示课件和视频

存在这种困惑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使用信息技术不等于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从本质上理解, 信息化教学还涉及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3]。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变化, 更是教学内涵的更新。因此, 信息化教学与课件、视频的展示是不等价的。课件和视频是知识表现的媒介, 展示课件和视频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手段。

1.2 困惑2———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支配地位, 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 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使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后, 只是把“书灌”和“人灌”方式变成了“电灌”, 并没有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4 要素[3]。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 并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不同课程和知识点,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 课前和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程与传统模式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课后指导学生通过MOOC和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反馈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可以自主进行“再学习”。

1.3 困惑3———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评价一般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按照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 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4]。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和“学”的价值的过程, 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 (包括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 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信息化教学效果评价一般, 首先判断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如果教学评价设计不科学, 需要重新设计评价标准;反之, 必须要求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同时, 需要优化学生学习方法、策略和过程。例如, 教师调整教学设计, 采用MOOC模式实现学生在线多次学习, 采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实现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再学习”。

2 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变革

大数据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大数据为职业教育信息系统重构及教育数据的汇聚、存储和处理提供了可能, 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动力[5]。2014 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指出,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 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

大数据不仅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也为信息化教学的变革提供条件。当前, MOOC、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受到教育行业的极大关注, 并且已被逐渐推广。它们的兴起是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领域的创新, 是大数据推动信息化教学变革的第一波浪潮[6], 促使信息化教学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师定位方面发生变化。

2.1 大数据促使教学资源观发生转变

当前,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项目积累了大量课程资源, 但仍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根本原因不是资源少, 而是其中大多数是为教师教学准备的课件资源, 而不是为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源。

大数据时代,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兴起, 促使我们告别传统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 构建和开发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资源观, 把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程资源转化为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观转换的原因有3 个: (1) 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是学生, 建立微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 (2) 开发微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参与, 这样能够最终破解资源难题。 (3) 云计算环境下可以存储海量课程资源, 教师和学生能很方便地找到微课程资源, 提高信息化教学效果。

2.2 大数据促使教学方式发生转变

翻转课堂属于大数据变革教育的第一波浪潮, 具有信息化教学前移的显著特征[5]。翻转课堂使“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转变。

常规教学活动中, 当教师给学生“一对一”补课时, 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 学习效率较高。而翻转课堂和微课程也具有“人机一对一”特征。如果微课程具有趣味性或重要性, 学生在“人机一对一”互动过程中注意力会特别集中, 学习效果也较明显。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预先设计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制作适合自主学习的教学视频。课前,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预先观看教学视频, 并完成评测任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 通过暂停、倒退视频调整学习步骤和速度。在课堂上进行测评时, 学生自信心增强。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前学习和课堂测评情况, 自主决定是否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

2.3 大数据促使教师发展观发生转变

微课程也属于大数据变革教育的第一波浪潮, 同样具有信息化教学前移的显著特征[5]。微课程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其具有新的能力和职能。

微课程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环节, 它将课程分解为具有目标、任务、资源、作业与互动等的微型课程体系[7]。微课程要求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 还要具有处理教学资源能力, 如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多媒体处理软件、媒体后期处理能力等。

传统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获得“剧本” (教案) , 并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教学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导演” (设计者) , 又是“主演” (实践者) , 教学活动是“自导自演”。微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新的职能:不做“演员”, 只做“导演”。微课程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需要“演”剧本, 而需要考虑如何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单”, 如何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视频, 如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拓展学习深度, 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等。

3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 职业院校教师运用MOOC、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教学, 势必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为了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应对这些困惑, 还要做到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师发展观的转变。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领域, 而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的教师, 对于如何应用MOOC、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 势必存在一些困惑。本文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困惑和应对方法, 同时指出大数据时代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必须实现的3类转换:教学资源观转换、教学方式转换和教师发展观转换。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职业教育,大数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010-03-01.

[2]金陵.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4 (6) :33.

[3]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196 (8) :5-9.

[4]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 (3) :26-30.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014-06-22.

关于新人初入职场的6大困惑 第2篇

多数成熟的企业在新员工上岗前都会对其进行岗位培训,而且对新人进行岗位轮换,以使他们熟悉企业的整体运作状况。在这期间,他们有很多机会可以发现并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做到对企业赋予的各项工作都能尽快上手。这样易于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但许多初入职场者仍发现自己对工作职责不是很明确,角色意识比较模糊。以前做什么有学校老师指点,现在全靠他们自己把握,可能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一方面,渴望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却觉得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大数据的困惑 第3篇

一、在“方差”导入上的困惑

有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领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为学生搭建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台阶的搭建往往要借助于教学情境的导入。教学情境设置的好坏往往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沪科版教材在“方差”这一概念的导入上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节,沪科版教科书无论是实验版本还是现行版本都沿用了同一个情境进行导入:

问题:两台机床都生产直径为(20±0.2)mm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产品中各抽出10个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mm):

思考:根据以上结果评判哪台机床生产的零件的精度更稳定?

我上课一直以来都要求学生:新课要回家事先预习,上课过程中不允许看书。而恰是这一要求使我在上这一课时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一位学生在求B组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中不小心把机床B中最后一个数据19.8看成了20.0来计算,得到xB=20.02mm,于是得到20.02>20.0。这和我的预设发生了冲突,我当时并没有指出这个错误,而是利用这个意外的课堂生成问这位学生:由20.02>20.0,你能得到哪个机床更稳定些?这名学生思考了半天很犹豫地回答:A机床更稳定些。很显然这和问题的结论不符。是置之不理还是加以引导继续探究?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我决定继续引导,让大家各抒己见,大家七嘴八舌展开了讨论,但5分钟过后仍然没有结果。事实证明我把问题想简单了,在课堂上我也反复问自己,假如真是xB>xA,那么到底哪个机床更穩定一些?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是课前准备不充分还是对教材没有吃透?我对自己产生了质疑,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我在尴尬、遗憾和自责中结束了这节课。下课后我直奔办公室,再次研读教材、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没有结果;找同事交流,还是没有结果,数学组的几位同事开玩笑地说:这孩子真会找茬。

真的是孩子在找茬吗?如果是xA=xB,这个“荐”找的好!晚上回到家我反复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孩子的错,还是教材的错?我再次拿起教材仔细研读查找原因,最后大胆提出一个质疑:教材的导入方法有问题。平均数根本就不能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材以平均数来导入新知“方差”的方法本身是有问题的。

教材在分析过程中,把平均数和中位数拿来作为衡量一组数据稳定性的参照量,并且很“巧合”地出现了xA=xB=20.0mm,“中位数也都是20.0mm”。从数据集中趋势这个角度很难区分两个机床加工精度的稳定性,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知识来解决,然后很自然地引入新知识“方差”。教材整个导入过程看似步步为营,实则强拉硬拽、牵强附会。

统计学中,平均数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之一。所谓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是数据“向某一中心值聚拢的倾向”,或者说是数据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或典型值”,而教材在这里竟然拿来用作衡量一组数据的稳定性,逻辑上有点说不通,给人一种为了情境而情境的感觉。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个不小心,得到20.02>20.0,我们又该下什么样的结论?是A机床稳定还是B机床稳定?是平均数大一点的较稳定还是平均数小一点的较稳定?这么一个不小心,就把前面所有精心布的局踏在脚下,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平均数根本就不能用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书本上的导入方法给人一种误导,好像平均数也能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只是没有方差更细致罢了,其实不然。平均数不能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导入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数据的离散程度两个概念产生混淆。

二、一点建议

学生在学过平均数这一块知识后,对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并不能马上理解透彻,这时如果再用与之相近的方法或概念去帮助理解反而适得其反,从心理学上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折线图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教材第117页的问题1,给出的是一条折线图,通过这条折线图,学生很难理解集中趋势的内涵,反而给学生一种是反映这组数据变化趋势的错觉。在教学中如果能把折线去掉,取而代之用一条横线把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

则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就是描述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聚拢的倾向”,或者说是数据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或典型值”的内涵。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避免了负迁移的干扰,把变化趋势和集中趋势区分开来,使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并且也为后面讲到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埋下伏笔,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这两个概念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有人把它们比喻为“爱几分”与“恨几分”,没有爱何来恨,没有恨又怎知爱,爱和恨交织在一起,谁又能把它们区分开?请别再折磨孩子们了,“集中趋势”,请你和“离散程度”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孩子能分清楚你们的区别和联系。

教材中的问题6,本身是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我在平行班中另外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跳过了教材中“平均数”“中位数”的导入过程,直接引导学生从散点图(如下图所示)来观察得出哪一个机床更稳定。

然后再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角度出发去理解一组数据的波动性大小,用偏差绝对值xi-x的平均数

xA=

xB=

来刻画这一组数据的稳定性和合理性,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最后自然过渡到方差的概念。整个探究过程显得更流畅,并且在随堂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反而更高一些,更重要的是在一年后的中考复习中这一班的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在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应用上区分得更透彻。事实证明这种导入的方法更能让学生接受,整个过程更合情合理,没有牵强附会的感觉,达到了预想中的效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材中的案例是编写组专家们心血的结晶,很多都是经得起教学实践检验的经典案例,但我们处在一线教学的教师也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提出质疑,对于有些案例应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些案例在经过实践和论证后应能针对本校的学情进行再加工,争取做到最大限度地符合本校学情,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不应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还应是知识产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勇于探索和质疑的老师,才能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和感悟,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晶.有效教师[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旭远,贺成.有效备课[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农村初中校长的几大困惑 第4篇

困惑之一:世俗教育观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矛盾

农村里的绝大多数人及一批地方党政官员, 他们总是把考取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学, 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 否则就不是人才。地方党委评价农村初中眼睛总是盯着升重点高中的人数, 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也越来越加大高分人数的评价权重。

虽然新课改在初中已实行多年, 但人们的课改认识仍然模糊, 施教策略确乎幼稚, 把启发式教育操作成简单重复的问答式教学, 把自主性学习变味为自由的放羊式教学, 把新课改的课程设置曲解为仅仅加强唱歌跳舞画画打球训练而已……, 加上教育评价的优生看个数、统考排名次。课改课改, 改到最后, 画了一个圆圈, 又回到原地上看, 质量效果甚至还不如传统的教育教学。

作为农村初中校长, 推行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一轮课改的确很难, 为了迎接各级各类评价, 该应酬的工作还是在自欺欺人地完成, 同时为了学校生存、校长声誉, 自觉而不情愿地加班加点, 死擂硬灌, 违反教育教学规律, 校长的角色确实尴尬。

困惑之二:师资整体素质欠佳与开足开全课程的矛盾

教师中职业倦怠、思想素质下滑的现象较为突出, 教师都明白, 在现实生活中从商有钱, 从政有权。只要有钱、有权就会受人尊重, 生活体面, 而教师的付出多收入少。这样, 有一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愿意学习业务, 钻研业务, 总是在待机弃教、经商、从政, 或频繁跳槽, 导致教师队伍情绪不稳定, 敬业精神差, 管理难度大。

教师的数量相对不够, 结构不合理, 从报表上看教师确实超编。事实上针对每一所农村初中而言, 不是缺英语教师就是差数学教师, 任教体、音、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是正规专业毕业的更少。为了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不是从小学调过来经过短期培训而拔高使用, 就是学语文、政史的去教英语、数学, 农村中学若每个学科有几名思想前卫、方法先进、效果显著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那就是校长的一大幸运了。现在中考要质量, 七八年级要过程性评价, 在人事安排上顾头不能顾尾, 让校长确实为难。

困惑之三:现行的财经政策与学校发展的矛盾

农村中学尤其是偏远学校, 从实施教育新机制之后, 学校的公用经费由财政按人头拔到学校, 由于偏远学校生源少, 且一般是建校多年的老校, 而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转需要经费不可少, 贫困生要救助, 水电要开支, 比赛学习要参加, 必要的设备要添置、维修。检查要接待, 甚至现在连公安消防、卫生防疫、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要应酬, 任何一个方面考虑不周都将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环境, 若有不慎出现安全问题, 那将是致命的打击。因此, 偏远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很难确保学校发展的正常运转。同时, 现在实施绩效工资, 权限下放到学校, 目的是通过绩效考评来调动和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创造更佳的教育教学成绩。然而, 教师工作包括管理、教育、教学、后勤等多方面, 表现上有显性的、隐性的, 在时间上有工作内也有工作外, 各项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可能统一, 哪怕就是教学成绩, 统考后学生的暂时分数也不能十分准确全面地说明两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差别。一位教师可能注意眼前学生的分数, 另一位教师可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 可能用的时间和心血更多, 孰优孰劣根本就很难评论。教师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 现在实施绩效工资, 要求学校用具体的钱数去量化教师的教学实绩本身就缺乏科学的依据, 真让校长为难, 稍有不慎将会使校长难堪, 学校内部矛盾将日益剧烈, 学校和谐发展谈何容易!

困惑之四:现实的教育评价标准与学校发展的矛盾

最让农村乡镇中学校长尴尬难堪甚至说是置他们于死地的是:社会升学压力的飙高, 教育评价标准的唯一。为了追求教学质量即升学率, 以达到家长、领导和社会对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中考考得好, 你就是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和好学生;考得不好, 你就是差学校、差校长、差教师和差学生, 因而教师不能评先评优晋职称, 校长别想评先评优晋级, 个别的还要降级或撤职。为此, 校长、教师和学生不得不被迫执著而疯狂地抓中考, 抓分数, 抓升学率!

网络工程师职业生涯的12大困惑? 第5篇

一、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的区别是什么?

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管理员,先从名字上考虑一下,网络工程师很简单,就是以项目为主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偏向于网络工程系统集成项目,像我过去所做的项目,包括公司之间的互联,这些工程都是纯网络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作。这些网络工程师不负责后期的维护工作,行业还有另外一个职业就是售后工程师,售前工程师把项目拿下来之后,售后工程师冲锋陷阵。网络工程师很久以前在比较大的公司分两个部门,一个是网络部,一个是系统部,网络部包括网络系统维护,以及网络环境的搭建,系统部负责服务器的运维和架设,现在这两者合二为一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管工程师,网管工程师技能综合性要比网络工程师稍微综合一些,更全面一些。实际上是,网管工程师,为什么现在不好听了,主要是在网吧里面,咱们玩游戏一叫网管,就是这种感觉。其实网管工程师应该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职位。并不是想象当中那么低端。

二、网络工程师之间的收入差距为什么如此大?

我们说很多职业发展的开始都是从校园走出来,从校园走出来接触的第一家公司是什么样的,其实是决定你后面的路。如果你第一家企业并不是很大,对信息化也不是很重视,如果你在这家公司担任网络维护人员,他每天的工作也接受到一些Windows的终端设备,真正的服务器可能接触不到,因为公司不会有多少人。这样的环境下,说白了这个职业就是为了吃口饭,没有任何发展可言。这样的职业就像一个维修工。如果说做网络工程师是做一个维修工的话,你工资必然不高。这样公司成长性几乎谈不好,因为你摸不到更好的设备,你也触及不到高深的技术,你个人发展怎么样,就看不见了。这样你发展两三年,你所有的经验都是停滞不动的。很多公司对职业经验非常看重,看重的是你接触没接触过什么样的服务器,接触没接触过什么样网络设备,思科的服务器能接触到多少,华为的设备接触到多少,你使用过什么样的服务器,架设过什么样服务,解决过什么样的方案,这些作为网络工程师来讲一个重要的经历。所谓强者恒强,可能我们有幸进到一家在信息化建设中,在网络工程上比较重视的公司,你每天所接触的就是高端的设备,你为了拿到月底的工资,不得不学习这些东西。你越学习,你的能力越强,你未来职业发展路线就越广,所以我们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就是这么个道理。还有你自己是不是就判定自己就是这样,这是跟自己的要求也是相关的。我本身接触的低端设备,我又不去向高端的技术看齐,不去追高端的技术,这样的工程师怎么能够被高端的企业所认可的,被高端的设备所接纳呢?

三、我所在的企业不重视信息化,我怎么办?

这个问题,可能是朋友都想知道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我的观点来看,我经历了一次转行,就是从工程类的工程师,转到运维工程师。工程类当时在中国来讲,特别是在北京,所能接触的项目不多了,我必须去转一转,认为运维类更有发展。这是内部转行。这时候你要挑选公司了,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可能你进到的第一家公司,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对网络建设不重视,甚至对信息化不太了解。那么你要去看这家公司对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可能性,如果就是一家小公司,就是这么点业务,那么它的信息化建设,可能这一辈子都谈不上。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考虑转行。那这个时候,你在这个公司你要首先保证,这个公司所要求你的业务能力都没有问题了。在这个公司你发挥到极至了,没有发挥得余地了。这时候你基本上满足了低端技能的需求,你向高端技能冲击,你一定要挑公司。今天我们可能还有很多朋友说你说这个话,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本来找工作就很困难。找工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公司平常做一些公开课,从市场回来的人,告诉我工作确实难找。但是你在一个小公司工作一年到两年之内,你每天把自己的技能提高了,自学一到两年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能力提高,至少你在面试官交谈的时候,很痛快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公司最看重你的技术,你技术能解决我们公司的问题,我为什么不用你。所以大家工作难找,和工作环境不当的情况下,先看自己的技能找到多少。

四、网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其实网络管理员,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最高的就是如果有幸做到公司的CIO,就是这个行业顶端的,当然也可以出来开公司。

实际上网络这个行业本身是相通的,你掌握网管技术,实际看公司的需求,公司有网络设备,又有服务器,你就了解很多设备,这样可以尝试做售前工程师,但你要有销售的能力,你有沟通的能力,可以做售前工程师,和客户洽谈项目,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最终把项目拿下。另外你也可以从事工程类的项目,因为你本身有工程建设的经验,你从事工程建设问题不大。我以前有一个朋友,现在在中国移动,他原来是一个信息中心的主任,他跳到中国移动的时候,就在做工程项目。其实你作为网管工程师来讲,你能积累很多的经验,你发展前景比较广。因为系统集成类的工程也分项目,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的搭建等等一些架构,这些来讲其实他的发展方向还是比较广的。第一个,就是运维,包括程序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系统工程师。

第二个,就是工程类的,这就是在集成商里面比较多,比如专业做网络建设的,专业系统部署的。

第三个,就是销售类工程师,因为有很多工程师对技术非常看重的,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再发展高层一点,就是可以做企业的CIO,项目主管,或者做培训师,这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五、网络工程师怎样得到全面的提升?

我刚进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公司整体处于发展状态,当时这个部门只有我一个人,做起来工作比较杂。当时我进去的时候只懂Cisco方面的设备调试和配置,对于服务器的架设还不太熟悉。但是由于这种公司的环境,当时我去细分这个公司的业务。刚开始公司发展的时候,肯定不太需要服务器的运维,包括OA,VPN,CRM,这些服务可能暂时用不上。当时我就想一个观点,公司的业务是会扩大的,伴随着公司的业务成长,我也置身其中,发现公司很多业务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导致的。包括我们CRM系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所有来的客户没有合理信息化管理,导致很多丢单,包括有一些客户的不准确性。这样实际上当时我首先为公司考虑的,就是一套CRM系统。因为我不太懂这个东西,我是在网上来看的,看到 CRM到底是什么东西。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CRM,我只知道是管理客户关系的一套系统。根据这些名词到百度、Google上去搜索,然后总结出来什么叫 CRM,有几家公司在做这个东西。我们所处的一家公司,是不是公司整体运营和我们发展没关系呢?我觉得不应该,因为公司的成长,就是我们的成长。我们今天要给很多工程师讲,我就是来替公司解决问题,这个解决问题包括故障,还有什么呢?你发现问题要去解决,你明明知道有一套东西,可以改变、提高目前公司的工作效率,你为什么不向老总建议呢?当时我就写了很多的计划方案,提交了我当时的CEO。在这个计划方案提交撰写的同时,请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撰写方案的规范性。包括当时涉及到行间距、字间距,因为CEO每天要看很多的东西,你很规整的东西摆在那儿,他就愿意看。像吃饭一样,色香味,做的不好的话,你可能也没有兴趣吃它。当时我为了让CEO采纳我的方案,我也下了很多工夫。随着我的方案一一被采纳,也真正帮助了公司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就是这样,我先被提升为部门经理,然后进行公司集团化的扩张,包括各地形成分公司,然后提升到集团的信息总监。这个过程中,我总结是你要置身于公司的发展之中,你一定要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去考虑。实际上你给你的老板提供了更快,更有效的赚钱方法,你自然受到老板的重视。

六、公司已经有了完备的信息化系统,我的发展空间又在哪里? 这个情况也有,公司已经有了很完整的信息化系统了,其实这样来讲,你并不是没有发展的空间,公司不会不发展了,这些系统不是不升级了。你不要只关注现在的系统怎么样。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合格的网管工程师,100分之中只有60分是技术,另外20分是计划,还有20分是管理。在计划和管理上的能力,现在作为一个已经成型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你有没有很好的计划,来存储备份数据。你有没有很好的管理好你的部门,以及你部门下的这些设备。我以前在给我的部门经理培训的时候,我就画过一个图,我下面是他,他下面是各个网管,网管下面是什么?是各个服务器。那也就是说我的最终管理对象是什么?是机器,是设备。那么这些设备,我们通过人来管理,怎么能够更有效,更合乎规定去管理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包括实际上来讲,没有公司的发展,只要公司发展了,你的信息化也会发展,你也会加入更多的信息设备。其实公司还是希望你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永远没有不可能发生的问题,只是看没看到的问题,所以我不相信任何一个公司就没有问题。可是你有没有心,能不能去看。是不是会发现而已。就是这么一个感觉。并不是说这个公司什么东西都好了,不需要我去建设了,没有这个现象。如果这个公司不是走下坡路的话,就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果走下坡路的话,你要想因为你的能力,怎么去帮助公司。其实我来讲,你作为一个在公司的一员,好比公司是一个国家,你去效忠一个国家,你是为整体的国家成长去考虑,公司也是一样。所以不应该说一家公司什么都不需要了,他不需要发展了?不需要挣更多的钱吗?不可能。随着新的发展,和新问题的产生,你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只是你有没有用心去看到这个问题。

七、没有落魄的行业,只有落魄的人?

当时我们培训中心属于一个刚刚出路的培训机构,很多学生就质疑,网络工程师是不是不行了?我说谁告诉你不行的?他说现在很多人都去学什么什么了。我说那是你在听,你看到过这个市场吗?你看到过现在很多的高层网络工程师工资是多少吗?你听说的是怎样的工程师?就是低端的工程师,就是很多网吧的网管,我不是贬低这个职位,而是说你想让你的职业发展,你就应该尽快走出这个环境。其实行业本身是不可能落魄的,这个当时我从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他说的是没有落魄的行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我转换一下到职业上,没有落魄的职业,在这个行业上有人能拿到现在几十万的年薪,那么就说明你现在不够成功,你拿的没有那么高,只能说明你没有成功,他们成功了。

八、怎样才能有效的把经验一天天的积累下来?

我们谈到网络工程师的技能培养,实际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自学,自学之中又分两种,一个是有环境的自学,就是说你到了一家公司里面,你有这个学习环境,设备环境,服务器环境,你的学习可能更快。当时我在那家公司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新建设起来的,我要去学习它,那时候有压力,学习肯定会快一点。另一种方面纯粹的自学,现在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就是在家,就是在一家环境不太好的公司,这个时候我们说你如果在家的话,可能你的学习比较累,因为你又没有环境,又没有钱,又没有经济收入。这样你的学习,第一时间可能会长,第二,效率不会太高。因为现在实际上网络学习不像软件方面的学习,拿个电脑就可以学了,网络方面需要你有设备,包括你学Cisco、华为,你必须有他们的设备,否则的话,你没有他们的OS,没有办法做这些操作,还有使用的环境,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干吗使的。所以在家学习,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不是太合适。找一家公司可能是最好的一个方法。哪怕你先去接触到一个小的环境,给自己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济支撑。有经济支撑之后,可能买很多资料,参加很多培训,充充电,这种方法是比较关键的。你今天在职不要去想,我在这个公司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增长,怎么能更高的工资,你要考虑我怎么提高自己更多的技术,你拿到的工资,你可以买书,可以关注一下相关的技术网站,你也可以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包括一些高端的培训,给自己充电。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纯粹的通过培训来成就一个网络工程师的路线。这种路线实际上来讲对于很多有投资欲望的人来说的。为什么叫投资欲望,今年你可能拿一部分投到股市上,控制不了股市的起伏,包括这两天股市大跌。这个时候很多投资的人,心里会比较失落。如果这个钱你投在自己身上,你能不能把握自己的成长,控制好自己,好好的去学,这个能做到。这几种方法只是方法,真正怎么去学习这方面的路线,很简单。刚才我说过,现在在市场之中,单掌握一种技术,可能已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你只会Cisco、只会华为,只会Windows,只会Linux,可能不太能达到企业要求,我是这么想。因为在很多公司我看到的一个部门,不可能再分你专门管公司的网络,你专门管公司的系统,你专门管公司的呼叫中心。这个不太可能。希望你能具备一个综合能力,你既要懂网络设备,你要懂系统,还要懂各种设备的搭建,包括数据库。这时候我推荐给大家一个主线,就是Cisco加Windows,加Linux,加Unix,加甲骨文,实际这是一个学习路线,这里面包含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我们在家都可以装在电脑上学习,书也可以买到。对于Cisco来讲,可能学习起来稍微费点劲,但也不会太难,有很多模拟器也可以学习一下。Oracle可能稍微难度大一点,需要机器配置高一点,但也不是不能达到。我感觉你为什么这么去学习呢?你对每一个技术都要了解,因为你不可能一开始就把一项技术做的精通。所以说需要你掌握的范畴更广一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初学者。你掌握的范围广,你的就业范畴就会更广。这个时候你到一家公司,如果它只是用你的其中的几项技术,那就OK了,你就知道你的职业方向是哪样了。

九、CCNA对网络工程师来说,到底重不重要?

这个谈到我的老本行了。其实CCIE的培训,CCNP的培训,我都经历过,我也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过去来讲,这个认证有一定的分量,但是现在在这个市场中,认证方面的真正的价值已经逐渐暗淡了。为什么呢?我那天聊天的时候,跟一个学生探讨这个问题,我说你今天去考CCNP容易吗?他说很容易,我有题库。这就是我们中国式的考试。很容易考下来,四门就花六千多块钱,我说那你知道这个考试容易,那企业会不知道吗?我说你没有参加CCNP的培训,还能考这个试?他说可以,我只要知道ABCD的位置就可以了。这么一种考试的类型,这么一种认证,咱们今天换脑子来想一想,企业会对这种认证有多少认可。可能今天我说的话会引起有些认证派方面人士的不满意,但是这是一个事实。认证只能代表你学过这个东西,它不是没有用,它代表说你学过这个东西。真正的实战价值非常少。我曾经发一份招聘简历,招聘网络工程师,我一份招聘启示发出去,大概在两三天左右,回到三百多封的简历,这之中我挑选一些,他过去有这方面工作经验的人,我们设想一下,我面试两个人,一个是各种认证,都齐全,另外一个人经历过很多项目,什么认证都没有。这时候我可能会选择那个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因为我跟他谈,这实际上是一个事实。我再问那个考认证的人,我发现他解决的思路非常浅,很简单的方案拿出来,他可能见都没有见过,这样很可怜。你学的这个东西,这个网络工程师不是一门多深多大的学问,它是一种职业,希望你干过。另外一个人没有认证,他可以跟我探讨我的项目,可以给我一些解决的思路,当然我会用他了。我想劝很多同学,不要盲目追求这些认证,而且认证也比较贵,如果现在你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富裕,还是追求一些更实际的东西。目前我所倡导的一个东西,就是全实战的培训教育。你不要给学生听那种课堂式的教育,因为本身我们做的是一个职业,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完全是干出来的,你干的越多,经验越丰富。理论有吗?肯定有,但随着你不断的摸索,像程序的开发,你先要有模块,然后搭建在一起,但这可能需要更多的经验。为什么很多网络工程师越老越值钱,你经历的项目越多,你能解决的问题越多,你经验就会更多。所以说在大家追求培训也好,追求自学也好,都要注重真正的实际应用。因为你脱开了企业应用,脱开了实际应用,那你所学的技术什么用都没有。所以认证,我们可以去考,很多在职人员还是很有用的,可以证明一下自己。如果你想靠着它找一个工作,我想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不过对于目前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权且不考虑是怎样的考试态度和价值取向问题,但说就业,我觉得有这个CCNA认证的毕业生要比没有这个认证的毕业生要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公司看重应届毕业生的什么?无非就是有含金量的证书、受过何种有价值的奖励、参加过什么有意义的社团、培训等等。你能让毕业生有多少工作经验么?毕业生能有多少工作经验??!不要告诉我是某年某月带过多少家教(排除一些无厘头的黑色幽默)……所以,一般网上IT网络公司招聘的资格条件里的最后基本都有“有CCNA或**认证的优先考虑”等字样,这无非证明了这一点,您说对吗?对于正在准备考CCNA的在校学生或在职网络工作人员来说,参加一个有足够能力的培训机构对自己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前提是你的心态要正,考这个证不是找工作的敲门砖,聪明人会将这个证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第一步,你的第二步是CCNP系列,第三步是CCIE!如果说这之间你用了一年的时间关通过海量的真题和几个模拟器过了它们,甚至没有亲自配置过路由器,那么我说你考的这个证是个LaJi!真正的工作环境是要比本本上复杂多了,没有哪个傻瓜CEO愿意给你出月薪逾万的工资去聘请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记住他们是最聪明的人!所以我建议CCNA是Cisco认证体系的一个基础,我敢说非网络人员想要了解网络,考这个证都是有必要的。我只是想说,这个认证和工作经验没有绝对的关联。CCNP系列,是基于你面前有足够的硬件支持或者你已经有了3四年的工作经验了,那么你考这个证没错——完全是为了证明你自己——当前我已经是CCNP这个级别了!有含金量,再跳槽也不迟……按照这个逻辑,我想CCIE就不用说了吧!总结:吃技术这口饭的,如果想靠着像白领那样看看文本就能运筹帷幄,那么,你错了!我只能说技术没有捷径,都是实践出来的。所以以后听别人说这个认证是个垃圾!那么你要仔细端详这个人,他不是面试官(面试了许多徒有虚名的CCNA)就是“当事人”(悔恨自己当初走了捷径),或者也许是一些 BOSS(曾经聘用过一些无能的“思科网络工程师”,对它们恨透之极——白花了多少银子……);当听别人说这个认证很有价值,我通过它月薪逾万!(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亲自动手配置中间设备并从中获利)o(∩_∩)o...十、外语能力对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那么重要吗?

这回到了我们刚才谈到的一个话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了。实际上这对于我们每个职业人员来讲是一个关。我上学的时候,对这块不是特别重视。但是后期非常重视,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很多文档出来的都是英文的。我知道,如果这个技术本身从电脑,从PC来讲,不是我们中国人开发的东西,它没有中国的系统。从网络这个行业来讲,尖端的技术也不在中国。你要想在这个行业得到发展,你必须熟悉这个行业的母语。如果说你今天学的是古筝和二胡,你必须学会说中国话。今天如果你学的是计算机,你学的是网络,学的是系统,它的母语就应该是英语。所以说我们讲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职业也是一个大环境,所以你们一定要把英语,最起码专业方面的英语,很难,看的很累,也要看一些。现在有很多的学习软件,包括金山词霸,实际上就是你的耐心问题。你有这个耐心,这关你就过去了,就有很好的发展,如果这关你过不去,就只能维持现状。外语关系到你未来晋级的发展。因为我谈到一个综合素质,网络工程师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在企业来讲,你的公司是非常分散的,很多东西都是归你管的。这时候你向老板提建议,很多网络工程师给我的感觉是大老粗自居,这是非常要不得。你首先要认清楚自己的职业素质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英语的能力,包括文档撰写的能力都要加强。所有能力都要加强之后,你可以晋升了,你可以加薪了。如果你从事的职位永远是低端的职位,你何谈加薪、晋级升职。

十一、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面试时应该注意什么?

在谈面试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想谈的面试之前的问题,就是简历。简历是你能不能接到面试通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简历方面的制作,你一定把你曾经做过的项目描述清楚,你所会的技术要描述清楚,这点很重要。不要谈到你在那个公司做了什么职位,这个不重要。你必须要详细谈到你在那个公司做了什么事情,做过什么项目,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是简历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份简历,我最先看的就是项目经验,看到经验之后,我才会打电话叫他过来。面试,我们尽量求一些比较实在的东西,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讲,希望你比较稳重,包括你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从你自身的气质上散发出来的,包括你对自己的形象,一定要显得利落,要干净。着装要稳重,不要太花哨,这样你的面试官第一印象比较好。什么叫第一印象?今天可能各位朋友看到咱们俩,以前没有跟咱们一起吃过饭,打过牌,他们可能今天都对你和我有一个感觉,从心里判定我们是一样的人这就是第一印象。实际上来讲,第一印象是唯一给面试官思考的印象,这块非常重要所以着装非常注意。还有在谈吐方面,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其实在技术方面,很多问题都有多种途径解决的,把你经验谈出来就行,会就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做那些没有必要的描述,说话要简洁,把问题解释清楚就可以了。我们要学,要提高,而且有方法提高。遇到困难,很多人一看英语回避了,还是那句话,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如果今天你是一个强者,你会更强。因为你的心态本身就判定你是一个强者。如果你是弱者,今天所有的问题你都规避,把所有的问题都去埋怨到别人身上,你永远不会有很好的发展。

十二、网工成长路上的诸多困难,我们如何应对?

1、你今天要想提高技能,一定要从这一刻开始做起

今天我所有的发言,其实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面对目前的初学者来讲,你今天要想提高技能,一定要从这一刻开始做起,今天我们不要时间拖时间,我们的职业发展黄金时段就在30岁之前,若在30岁之前还做不出什么成绩的话,你可能职业发展就会比较暗淡了。有一个大师曾经说过,你为什么没有成功?是因为你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你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成功,就是你直到现在都没有下定决心。下定决心很关键,如果说你这一时这一刻,这一秒钟就想成功,那这一时这一刻,这一秒钟马上去做,你想要为成功准备的这些东西。

2、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不妨在网络上多跟专家交流

再有我们在学习过程之中会遇到很多迷茫的时候,这时候你不妨去跟一些专家交流。我的博客和一些技术不错的专家博客,都是很开放的。这些博客,你可以问一些问题,他会给你解答的。所以说你的疑惑,你的各方面的问题,你可以去找寻专门的人员帮你解答。因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了。

3、如果想为成功找捷径,我请你放弃这个想法

如果说今天你们想获得一个途径,找到一个捷径,我请你们放弃这个想法,没有捷径。只有可能比较成型的东西,对于认证,如果你是刚刚想入门的朋友来讲,认证可能是你学习的一个方向,但是奉劝一句,不要太去追求认证。因为什么呢?咱们说Cisco有一门课程叫BICI,BICI可能讲了很多的协议,但是实际生活中可能我用得最多的是OSTF,其他的这些东西可能并不太多,但是可能会了解一些。在Cisco的课程之中,每一项路由协议,考试比重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这时候你学的很多东西,可能会把自己搞糊涂。可能给你一套Cisco和华为这些设备集成项目,你还要去想是不是要用 EITRP,EITRP只能用在Cisco的设备上。win7纯净版系统下载

http://hi.baidu.com/win7os

4、你选择了一个培训机构,不要把自己当学员,而要把自己当员工

很多对认证的态度不要太保持,如果你选择一些培训,你要注重他们的培训方法,一定要以实际项目为主的。不要去看他们纯理论化的东西,因为我们大学里面接触太多这样的东西了。什么叫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是完全把你当学生,就是把你当一个员工去看待,你在这个环境之中不要感觉你是一个学生,你要感觉到我报了这样一个机构,就是一个员工,在这个环境中成长。

5、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直面困难,成为强者

大数据的困惑 第6篇

教学片断:

课堂第一个环节是以教师对课前作业的检查展开的,课始,教师已经让学生提前完成了如下的课前操作。

(1)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并记录好尺寸等。

(2)写出制作的每一个步骤,要非常详细。

(3)记录制作过程中的发现。

(要求一定是自己的思考,不论对错,说出来即可)

师:昨天我们已经完成了三个任务,现在我们来讨论具体的任务。先请大家将自己制作的圆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学生讨论略)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

生1:我是用三张纸做成的。先把一张纸卷成圆筒,然后再用另外两张纸画出两个圆,上下各粘一个就好了。(大部分学生认同这样的做法)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异议?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这种做法不方便。要以卷成的圆筒画出两个圆,非常容易压坏,结果圆就不太标准,剪的时候也很麻烦,不小心就会成为废品。

师:那大家想想,有没有改进的办法?

生3:我想的办法是先剪出两个圆,然后再根据圆来做圆筒。

师:这个办法和刚才的操作程序不一样,是先做圆的底面后再做圆柱,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4:可以让底面的圆更规范,用圆规直接完成。

师:如何做呢?大家试试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

生5:我先用圆规画两个圆,然后算出周长,再用周长作长方形的一条边,用任意长度做另一条边,卷起来就可以了。

师:这个方法是不是既容易,又准确?(学生同意)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6:我发现有些同学做的圆柱体又瘦又长,有的是又矮又胖,为什么呢?

生7:因为有的同学做圆柱时是用长方形的长作高,有的是用长方形的宽作高。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课本中说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我认为,当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但长和宽中的某一条边,其实就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条边则相当于圆柱的高。

……

思考:

从上述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一步一步地追根溯源,探索并质疑课本中对于圆柱体侧面长和宽的定义。可以说,这是学生独立自主探索的可喜场面,更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时,我们发现,从学生的困惑入手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建构探索数学的思维模式。

1.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相信学生的能力

课堂上经常有教师不肯放手,认为学生根本不可能深入思考那么多的问题。其实不然。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所在——“底面的圆做起来很麻烦,而且不方便做”,由此产生困惑:如何才能改进这种方法呢?这里,学生开始产生思考,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给予学生鼓励。

2.善于从学生问题入手,集体合作探究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有教师会忽略不计,甚至不加思考地应付解答,导致学生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而教师不能收获想要的。如上述教学中,求圆柱的表面积关键是要算出圆柱的侧面积,那么圆柱的侧面积怎么算呢?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在这个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发现问题所在。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发现,就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问题的本质。如上述教学中的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学生集体探究,再次验证。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使实践能力获得提高。

3.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上述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使学生有了探索的可能,产生求知的欲望。如教师课前放手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操作: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体,并写下步骤,而后进行讨论交流。这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放手,而进入课堂教学中则是一种主导。当学生犹豫着不敢说出自己的发现时,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其大胆论证。通过对圆柱体制作的探究,让学生获得理论的直观认知和理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生成的问题,构成了教师“教”的契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学是无迹可寻的,唯一可以遵循的就是学生的主体生成。因此,从学生的困惑入手,拓展数学探究空间,才可能建构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世界。

大数据的困惑 第7篇

城镇化是一个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聚集的过程, 表现为人口空间结构的改变, 即农村人口逐步减少, 城市和小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实质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规律性变迁过程。从生产活动的变迁来看, 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地位逐渐让位于非农产业, 生产要素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变小, 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大, 与之相适应,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从生活活动的变迁来看, 大多数人的生活空间从农村转向城市或小城镇, 传统的农村生活理念、生活方式被现代城镇生活理念与方式取代, 并且, 随着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 城乡结为一体, 二元社会一元化, 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与生活在城镇的市民只有职业的差异, 而无身份的不同。所以, 城镇化的过程必然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

虽然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是, 城镇化的路径可以选择。对于中国的农村人口而言, 城镇化的基本路径有两条:其一是进入城市, 一步到位, 变成市民;其二是进入小城镇, 变成“镇民”, 当然, 一部分镇民“等待条件成熟, 再迁入大中城市”, [1]也会变成市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 不仅各类城市吸纳了大量的农村人口, 小城镇也由于有一定的非农产业基础, 又受到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外资的刺激, 聚集了大量当地和外地的农村人口, 所以, 城镇化的两条基本路径都比较畅通。但是,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 由于多数小城镇的非农产业基础薄弱, 又缺乏经济增长点, 人口聚集功能十分有限, 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向了当地的大中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城镇, 主要选择了直接市民化的道路。西部的农业大县, 由于农业和农村人口多, 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 县域内非农产业发展滞后, 就地转移农村人口的压力大, 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以四川省中江县为例, 分析农业大县城镇化路径选择面临的最大困惑:就地城镇化还是异地城镇化?

二、中江县城镇化现状

中江县辖属于四川省德阳市,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地处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过渡地带, 以浅丘、平坝为主, 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2012年, 全县总人口143.0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超过80%;经济总量227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30.7%、42.1%和27.2%, (1) 第一产业的占比分别比全国和四川省平均水平高出20.6个和16.9个百分点, 所以, 中江县属于比较典型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

目前, 一般用常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即城镇化率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有学者用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即户籍城镇化率来反映城镇化水平;还有学者提出了县域城镇化率的概念, 用县域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县域内的城镇化水平。这三种测度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各有优缺点, 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我们可以从这三个维度来分析中江县的城镇化现状。

2012年, 中江县常住城镇人口47.97万人, 城镇化率33.53%。城镇化水平分别比全国 (51.27%) 、四川省 (43.53%) 和德阳市 (44.8%) 的平均水平低17.74个、10个和12.27个百分点, 大致相当于全国1998年的水平。

从户籍来看, 2012年中江县的非农业人口只有19.08万人, 户籍城镇化率仅13.34%, 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27.6%) 的一半。意味着中江县常住城镇人口中有24.45万人 (占56.17%) 虽然在城镇工作和生活, 却没有城镇户籍, 自然也很难享受市民的相关福利待遇。

从中江县县域内部来看, 包括县城所在的凯江镇、南华镇和东北镇在内, 共有29个建制镇、16个乡。2011年建制镇总人口112.02万人, 其中镇区人口11.26万人。如果用县域内镇区人口占建制镇总人口的比例来测度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话, 那么, 中江县的县域城镇化率只有10.05%, 意味着中江县县域内的城镇只吸纳了很少一部分农村人口, 有74.13%的城镇常住人口是工作、生活在县域外的城镇。

可见, 无论是从一般城镇化水平, 还是户籍城镇化水平、亦或是县域城镇化水平来看, 中江县的城镇化水平都是比较低的。

从这三个维度来看, 要提高城镇化水平, 技术上最容易的可能是户籍城镇化率的提高, 只要国家的户籍制度完全放开, 户籍城镇化率可能迅速上升;至于一般城镇化率和县域城镇化率的提高, 都依赖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对农村人口的集聚, 所不同的是, 后者更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 选择一条就地城镇化的道路, 而前者, 则不一定专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可以通过农村人口向县域外的城镇迁移流动, 即异地城镇化来减少乡村人口, 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 难度可能更大。

三、农业大县城镇化的困惑:就地城镇化还是异地城镇化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 城镇化的基础是产业。没有城镇非农产业的发展, 就不可能有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对中江这样的农业大县而言, 加快城镇化进程, 意味着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农民非农化, 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生活———农民市民化。然而, 立足实际, 我们会发现农民非农化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惑:就地城镇化还是异地城镇化。

部分学者认为,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应该、而且必须是就地城镇化, [2]即通过发展并依托当地的小城镇, 吸纳农村人口, 这样, 既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也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还有利于减轻大城市的压力, 防治“城市病”。[3]也有学者反对就地城镇化, 他们认为, 就地城镇化完全忽视了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作用, 当地城镇没有工作机会, 人口就不能稳定下来。[4]还有学者认为, 像江苏这样靠近上海, 交通网络发达的地区, 就地城镇化也许可行, 但是, 对于内地, 乡村人口聚集在孤立区域形成小城镇则是很不明智的。[5]

中江这样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到底是选择就地城镇化还是异地城镇化道路呢?

从现有的城镇规模和非农产业就业容量来看, 就地城镇化的道路也许不适合中江县的实际情况。表1显示, 中江县29个小城镇的镇区人口仅11.26万人, 占总人口的10.05%, 也就是说, 有近90%的小城镇人口没有被当地小城镇镇区所聚集, 他们要么散居乡村, 要么流向了其他城镇。镇区人口规模过万人的只有仓山1个镇, 多数镇区人口规模少于0.5万人, 南山和双龙镇的镇区人口甚至不到0.1万人。可见, 中江县小城镇的人口规模是非常小的。另一方面, 中江县建制镇的从业人员中, 有37.43万人 (占54.56%) 在第二、三产业就业, 比镇区人口多26.17万人, 特别是县城所在的凯江镇和非县城所在的冯店镇, 其非农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97%以上, 分别是其镇区人口的8.09倍和5.23倍。这说明, 中江县小城镇的非农产业就业容量是十分有限的。

从产业, 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 中江县小城镇可能很难在短期吸纳当地大量农村人口。近年, 中江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但是, 由于第二、三产业的基础比较薄弱, 尽管发展速度快, 与全国、四川省乃至德阳市相比, 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农业大县的传统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加速器, 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6]中江县的传统工业主要是食品医药和纺织服装业, 近些年机械电子工业有较快发展。2005年, 工业化率仅22.63%,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 2012年工业增加值达到84.2亿元, 工业化率达到37.16%, 但仍然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表2可以看出, 中江县的工业企业虽然数量多, 但主要是轻工业企业, 并且属于中小企业, 平均产值不到420万元, 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非常有限, 平均每个企业的从业人员只有8.62人, 19个重点企业的人员平均规模也只有648人。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 70%以上的规模企业分布在县城工业集中发展区, 除县城所在的凯江、南华镇外, 只有仓山镇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5亿元, 多数小城镇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在0.5亿元~1亿元, 有的小城镇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甚至不到0.25亿元 (普兴镇) , 可见, 中江县的大多数小城镇是缺乏工业经济基础的。第二产业发展滞后自然会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 中江县多数小城镇的第三产业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商贸、餐饮业, 并且规模极小。这样的非农产业及分布现状, 要希冀小城镇发挥“人口蓄水池”的作用、在短期内聚集大量农村人口, 是不现实的。

单位:人, %

数据来源:根据《2012中国建制镇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单位:个, 万元, 人

数据来源:根据《2013中江县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从城镇化的成本来看, 中江县地方财政不可能承担就地城镇化的资金投入。2013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No.6) 》 (《城市蓝皮书》) 认为, “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13.1万元”, 此数据也被近似地看作城镇化的人均成本。尽管这个数据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 但是,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就是城镇化是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经费的。就地城镇化则需要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一方面, 农业税取消以后, 农业大县的地方财政明显入不敷出;另一方面, 农业大县的农村人口基数庞大, 需要转移的农业人口多。这两方面的掣肘, 城镇建设以及农民市民化所需要的公共投入难以保证。如果中江县县域城镇化的人均公共成本以5万元计算, 则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 意味着公共投入至少增加70亿元。从表3可以看出, 2012年中江县的县级财政收入仅11.06亿元, 县级财政收入不及地方财政公共支出的1/3, 仅应付教育和医疗卫生两项支出都捉襟见肘, 不可能有更多财政资金直接用于城镇化建设。由于城镇建设资金有限, 并且有限的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县城的改造和扩建, 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破旧、落后, 有的小城镇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公共汽车站、公共厕所 (例如永安镇) , 相应地, 公共服务水平也比较低, 小城镇对当地农村人口自然也缺乏吸引力。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2013中江县统计年鉴》。

四、农业大县城镇化的可能途径

1. 异地城镇化为主, 就地城镇化为辅

就地城镇化还是异地城镇化, 只是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差异, 而不是城镇化本质的差异。农民职业非农化,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市民化才是城镇化的本质。基于此, 各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城镇化的道路。西部农业大县的实际决定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复制东部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模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 由于小城镇的非农产业基础较好, 大城市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大, 县域经济实力较强, 小城镇不仅聚集了大量当地农村人口, 也吸收了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 就地城镇化可能是一种自然、明智的选择。对于像中江这样的西部农业大县, 不仅农村人口多、县域经济弱, 而且极大多数小城镇缺乏非农产业基础, 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杯水车薪, 除县城所在的小城镇和少数重点城镇外, 多数小城镇不具备产业和人口聚集功能, 也许选择异地城镇化为主、就地城镇化为辅的城镇化道路, 更加符合实际。事实上, 从中江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来看, 他们中有74.13%流向了县域外的大中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

2. 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产业, 强化重点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

人口城镇化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带动的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迁移, 迁移包含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劳动力从迁出地转移出去, 第二个过程是这些迁移者在迁入地居住下来。[7]然而, 从中江县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只是从乡村转移出去了, 却没有能够在城镇长期定居下来, 这除了有制度因素外, 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城镇没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机会。目前, 制度障碍正在逐步消失, 关键是城镇要有非农产业作支撑, 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保障他们的收入来源。尽管西部农业大县的多数城镇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 但是, 县城镇和少数重点城镇 (如中江县的仓山镇) 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近年还普遍建立了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 具备发展非农产业的条件, 政府应该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重点引导这些城镇因地制宜地发展与农业相关的非农产业, 增强其对县域内农村人口的吸拉力, 使一部分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

3. 合理分割城乡功能,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城镇化不是“去农村化”, 更不是要“消灭农村”, 20年后的中国仍将有大约4.5亿人生活在农村。[8]对西部的农业大县来说, 地域面积上, 乡村永远都是主体, 城市和小城镇只是广袤乡村上的集聚点。城镇化不是要弱化农村的农业功能, 而是要合理分割城镇与乡村的功能:少数重点城镇镇区集中发展非农产业, 农村集中发展农业。在强化重点城镇镇区的非农产业集聚功能的同时, 必须强化乡村的农业功能, 把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生产和工业反哺农业,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保证粮食等农产品的供给, 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

4. 尊重农民意愿, 引导农民合理分流

城镇化的主体是农民, 农民是理性的, 但理性又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时, 既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确保农民的权益, 使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得到实惠, 又要引导农民合理分流, 避免农民“被城镇化”。事实证明, 任何政策, 如果符合农民的利益, 农民就会积极参与、主动执行, 相反, 如果损害农民的利益或农民看不到希望与前途, 农民就会消极观望、被动推进, 甚至公开抵制、对抗。城镇化及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政策, 如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户籍转换、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 都会涉及到农民的利益再分配, 如果没有科学的制度设计, 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 西部农业大县的农民只可能越来越被边缘化, 他们不仅不会成为城镇化的动力, 而且可能成为城镇化的阻力。

摘要:因地制宜选择城镇化的道路, 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重要意义。西部农业大县可否复制东部发达地区“就地城镇化”的模式, 是一个现实困惑。本文在分析城镇化的实质和基本路径的基础上, 以四川省中江县为例, 从城镇规模、就业容量、产业现状及公共投入等方面讨论了西部农业大县的城镇化路径选择问题, 认为异地城镇化为主、就地城镇化为辅更符合当地实际。

关键词:西部,农业大县,城镇化

参考文献

[1]廖丹青.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经济学动态, 2001, (09) .

[2]厉以宁.促进农民工“就地城镇化”[Z].中国改革论坛网, 2013-09-26.

[3]潘海生.“就地城镇化”:一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关于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 2010, (12) .

[4]陆铭.大城市人口还有增长空间[J].财新·中国改革, 2013, (03) .

[5]J·弗农·亨德森.亨德森对中国城镇化仍有一些保留意见[N].东方早报, 2013-01-10.

[6]姜爱林.论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J].社会科学研究, 2002, (06) .

[7]蔡日方.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 2001, (04) .

上一篇:职工平均工资下一篇:仪器设备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