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消费范文

2024-08-27

境外消费范文(精选5篇)

境外消费 第1篇

英国是全球金融监管一体化机制先行者, 在2000年率先颁布《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 对金融消费内涵进行了比较详细概述, 金融消费主要指个人行为或者授权下所实施的境外金融产品的消费行为, 其范围仅限于境外金融市场领域的消费, 同时境外金融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境外金融产品以及经授权而实施类似行为的个人。从宏观的角度来讲, 为了满足生活家庭需要, 而不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 只要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购买金融产品的个人都属于金融消费者范围。在行为主体上排除了机构投资者, 普通百姓是市场中实施金融消费行为的主体。普通百姓积聚的资金数量有限、资金积累时间长、风险抵御能力弱、资本金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偏大, 金融风险对其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远高于机构主体, 在投资地位和能力上远不如金融机构, 在金融消费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

二、境外金融消费的特点

(一) 境外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创新。

国际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和金融产品日趋复杂, 以新市场、新产品创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金融创新飞速发展, 金融产品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复合型金融产品, 再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繁荣。金融市场发展可归结为金融产品创新的变革之路, 比如从股债互换角度创新金融品种、从流动性角度增强金融工具变现能力、从风险转移角度实践货币及利率互换等。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 任何一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增加金融消费者可选择机遇的同时, 杠杆效应增加的风险也在成倍上升。

(二) 境外金融产品结构设计和手段专业化强。

金融机构针对全球金融消费者的需求, 设计差异化的金融产品, 金融产品结构创新造就了大量金融专业术语, 以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金融产品通过层层打包, 设计日趋复杂, 金融产品结构设计专业性有增无减。金融业规模日益壮大及销售领域不断扩展, 金融机构无时无刻都在创造新的营销策略和竞争方法, 以致金融业营销手段逐渐专业化。传统的面对面营销方式和新型的虚拟网络远程营销手段将长期共存, 未来营销手段的创新将成为金融机构收益增长的重要途径。

(三) 境外金融产品和消费具备无形性。

与一般的实体产品相比, 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时, 在多数情况下产品都是无形的, 比如期权交易、利率互换交易等产品。境外金融消费从单一的银行存取款业务不断向支付、理财、融资、投资等业务延伸, 越来越多金融衍生品延展性与无形性更让一般金融消费者应接不暇, 这些金融产品看不见、摸不着, 不采取任何具体物质形式来展示。

(四) 境外金融消费交易手段电子化。

金融消费者的国际地域分散特征十分明显, 境外金融机构在向国际金融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时, 需全盘考虑国际消费者的分散性和多样性, 尽可能地提高交易便捷性。推广电子化交易成为国际型金融机构的重要解决途径, 国际金融机构使用互联网平台、手机软件以及POS交易终端等工具, 有助于金融机构分销渠道便利地延伸到全球金融消费者。

三、境外金融消费面临的问题

(一) 普通金融消费者的金融专业知识有限。

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金融专业知识不匹配程度日益加深, 相对于金融机构早期研发的原始金融产品, 目前金融衍生品专业化程度日益加深, 对金融消费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是, 金融消费者的专业水平通常不高, 除了少数精于投资的个人和少数企业财务人员外, 多数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知之甚少。金融商品交易的专业性、无形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导致金融消费者在交易中处在明显的弱势地位, 处于弱势方的金融消费者最终会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

(二) 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购买金融产品时, 金融消费者面临高额回报和收益, 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高, 忽视金融交易背后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在金融监管日益完善和规范的金融体制下, 监管层要求产品风险应纳入交易合约或者交易合同中, 但是金融机构会将这些风险因素以细微的文字印于复杂条款中, 导致多数金融消费者难以发现。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是, 金融消费者通常接受到具有一定促销和诱导性的二手金融消费信息。

(三) 金融机构隐瞒与误导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通常会把对有利于自己的金融产品信息对外公开公布, 有意隐瞒或者延迟发布对金融消费者有利的信息。金融机构作为产品供给方, 故意夸大金融产品的收益, 宣传和详细介绍产品的优势, 但是对于该产品投资风险和不利因素一带而过。以致发生金融纠纷时, 金融消费者在理赔时遭遇陷入困境。实践证明媒体上大量的投资咨询信息都是无效信息, 这使金融消费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进一步加剧。

(四) 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的社会地位不匹配。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能向国际金融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的机构通常是集团化大型金融公司, 具备资金实力强、专业从业人员数量多等优势。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和金融机构处于强势地位的状况, 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金融机构使用预先制定的符合自身利益的格式合同, 不合理地分配合同风险。近年来, 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 欺诈消费者行为等现象屡见不鲜。

四、建议

(一) 成立独立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

独立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应该是一家行政机构, 不同于消费者保护协会或行业协会, 也有别于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监管职能。专门负责和协调我国公民境外金融消费纠纷, 独立的保护机构不仅明确了机构的权利与责任, 而且降低了部门间协调成本, 避免多头管理带来的权责不清等问题。

(二) 加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教育和培训。

我国金融消费者急需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特征, 根据自身经济状况、支付能力、抗风险能力做出理性消费和合理决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通过金融宣传、培训、讲座等一系列措施, 告知金融消费者消费权利、投诉范围、投诉渠道等, 全面提高中国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水平, 在消费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 定期收集与发布境外金融消费信息。

鉴于国际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消费方式层出不穷, 普通金融消费者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金融市场发展变化, 建议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定期收集与发布境外金融消费信息, 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进而拓宽金融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途径。

摘要:境外金融产品日益丰富, 中国金融消费者与境外金融机构联系日趋紧密, 但是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现象与问题时有发生, 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比较突出。中国金融消费者有必要及时了解境外金融消费的特点和潜在风险, 提高金融消费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认知能力, 在消费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境外,金融消费,特点,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小琼.建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J].中国金融, 2012.2.

[2]李明奎.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制度建设[J].中国金融, 2010.12.

银联卡境外消费退税知多少 第2篇

新年伊始,中国银联宣布正式推出银联标准卡的境外退税服务。由于临近春节的长假期,加上自2008年以来多个旅游目的地的货币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贬值,境外出游、购物的成本相对降低,有一些家庭也安排了长假期间境外出游的计划。因此,银联标准卡境外消费退税服务的推出,引来了较大的关注。银联卡的境外退税服务到底如何使用,与以往的退税途径相比有哪些优势?

境外消费可获10%左右退税

在经常列入我们境外出游目的地的国家中,不少设有消费退税的政策。像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欧盟的大多数国家等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采用不含税价格与税金分别列支的办法,对于前来消费旅行的游客来说,购物符合一定的条件,即可退回购物时支付的消费税、增值税。由于各国税率标准制定不一,退税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像在欧洲地区,法国的增值税征收比例为19.6%,德国为19%,英国为14.96%;在亚洲地区,新加坡的增值税征收比例为7%,韩国为10%。在旅游过程中进行的消费,办理了退税手续后,无异于再次享受了一次力度较大的购物折扣。因此,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境外消费来说,稍加留意当地的消费退税政策,就可以为旅行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然了,并非所有的境外消费都可以办理退税。

一是要在当地指定的可退税商户进行购物,在这些购物点往往都有“Tax-Freeshopping”、“Premier Tax Free”等标识,机场、市区的很多商场、商铺都提供可退税购物。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GlobalRefund(全球回报集团)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家退税公司,约有80%以上的可退税店加盟,在国内的相关机构所开展的退税服务当中,如银联和代理境内退税业务的工行,都是与Global Reftmd进行的合作,仅能办理该公司的有关退税业务。而在欧洲,还有一家退税公司Premier Tax Free也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约占有40%左右的份额。因此,对于要办理退税业务的消费者来说,也要认清不同退税公司的标识。

其次,对于可退税的消费金额不同的国家也设有一定的限制。像境外消费退税都要求消费者在同一天内在某家可退税商店的消费金额满足一定的要求,如德国制定的金额标准为25欧元、法国为175欧元、新加坡为100新元等等。

满足了上述的这些要求,你就可以在购物时凭购物小票和护照到商店专设的柜台填写退税单。

顺利退税认清流程

要想成功地办理退税,出境时携带退税单到海关加盖海关图章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退税方式,这一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出境海关处设有专门的退税服务点,一般来说,海关人员将检查你的护照、退税单以及所购买的退税物品,为了保证退税的顺利完成,建议你不要拆封退税商品,并且事先存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各个国家对退税单据获得海关图章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总体上说,海关图章一般为退税单据开列起的3个月内必须获得,但捷克、瑞士较短,为退税单据开列起的30天有效,希腊、新加坡为2个月。对获得退税款项的时间限制各国一般比较宽松。但捷克、希腊、意大利等国有效期较短,分别为6周、2个月、3个月。因此,境外消费时,如果考虑到退税的因素,你也要根据离境的时间对购物时间有所安排,有效期过后,就无法顺利进行退税了。

接着你就可以到退税公司在机场所设立的服务点交付相关的单据,或是把单据邮寄到退税公司,进行退税。可以选择的退税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现金退税,在退税点将退得的税款以当地货币的形式直接交付给你;一种是支票退税,你可以到银行进行支票的解付;第三种则是将税金支付到指定的银行卡上。

银联卡退税方便优惠

以前在国内游客境外消费退税的过程中,现金退税是最广泛使用的方式,但是现金退税的耗时也是最长的,需要排队等候、准备资料、零钱兑换等手续,退税公司收取的手续费也较高。而之前如果选择银行卡退税的话,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

这是因为以往进行退税接收的银行卡须为国际信用卡和国际借记卡。在当地退税货币和银行卡可接受货币之间,可能会存在货币转换费。举个例子来说,你在欧洲消费退税时,退得的税金以欧元来结算,如果你选择的银行卡为一张美元国际卡,仅能接受美元退款,那么在退税公司进行退税时,银行卡接收的欧元将转换为美元计入你的账户,按照银行卡的规定,一般需要收取1%~2%的货币转换费用。同时,由于较为普遍使用的是带有master或是vrsa标识的国际信用卡,国际借记卡的数量并不多。对于信用卡的持卡人来说,由于退税资金的结算、到账往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税金实际到账后已经来不及冲抵当期的消费。而退回的外币,在境内无法直接进行消费,如果取出的话则另外需要支付取现的费用,再次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使用国际信用卡接收退税款并不方便。

中国银联此次推出的出境购物退税服务,则克服了上述的这两个缺点。适用于出境退税服务的为仅有银联标识的标准银行卡(以62开头),你在退税时可填写银联标准卡作为税金的接收卡。据介绍,中国银联将把全球回报集团提供的退税款项直接由消费地货币转换成人民币,进入持卡人的账户,这样免去了可能存在的货币转换费,同时无论你选择的是银联借记卡还是银联贷记卡,在境内可以直接刷卡或是提取使用,无需再进行货币的兑换。同时,相对于现金退税,银联卡退税适用的费率更低。

不过,银联人士也强调,在使用银联卡办理退税时务必注意到以下两点。目前与银联开展退税业务合作的为Global Refund(全球回报集团),只有在带有该集团“Tax-Free shopping”标识的购物点符合条件的购物才能办理银联卡退税;此外,开展退税服务的为仅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联标准卡(以62开头),如果选择使用银联与境外发卡机构合作发行的银行卡,退税时会以其他币种接收退得的税金。此外,退税款将在两个月左右时间后汇入到银联标准卡账户中。

境内也可退税

如果由于时间紧促或是其他的原因,没有在境外办理退税的手续,到国内也可以进行办理。工行是目前唯一提供这一服务的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三个城市,机场和市区内均设有工行的退税服务网点。可以提供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英国、希腊、荷兰、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新加坡、阿根廷、捷克等20多个国家的境外消费退税业务。

就如同上文所强调的,现在工行也仅与Global Refund(全球回报集团)开展合作,因此只有在Global Refund的指定商户消费,才能到境内的工行办理退税手续。对于其他退税公司的退税单,务必留出时间在境外进行办理。

在工行的退税服务点,消费者必须提供的资料有身份证件和带有海关图章的退税单,这一点与在境外退税时的要求是一样的。如果没有海关图章,该单据为无效单据,不能获得退税款项。

学生群体境外旅游与个人消费贷款 第3篇

(1) 学生旅游方兴未艾。

旅游市场细分的深化使得旅游市场的开发越来越细, 境外旅游成为深深吸引学生的一个旅游项目。在户外以旅游方式体现的实践活动 (冬、夏令营) 正在成为书本教育不可缺少的辅助教育方式, 而学生拥有的固定假期———“寒假”和“暑假”以及黄金周“十一”更为促成其旅游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条件。因此学生占旅游者的人数比例迅速增长。

据不久以前国外一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在世界各旅游目的地, 大学生旅游者占全体旅游者的比例为:美洲32.9%, 非洲26%, 亚洲28.7%, 大洋州28%。就中国而言, 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的文化差异比较大, 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我国学生人数众多, 总人数达到2.16亿人, 出游人均每天花费约77.5元, 按10%的学生出游计算, 出游的人数为2165.54万人, 那么我国大学生在旅游上的花费一年总计可达92.2亿元, 这无疑是个庞大的极具诱惑力且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市场。

(2) 学生的国际旅游观念。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思想观念促使高校学生们选择旅游作为扩大交际、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都认为旅游是一项极好的文化娱乐项目, 不仅可以愉悦身心, 还可以增长学识, 结交朋友, 陶冶情操。根据调查问卷中让学生选择最心仪的旅游景点, 其中将旅游区分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区、民族风情区、城市旅游区、国外旅游区。结果如图所示, 更令学生心仪的是国外旅游区。一方面, 无论是国外的人文风情还是风景文化, 都对国内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单就书本上的描述而言, 学生更愿意实地探究国外的知识, 以便于书本进行对照, 扩展眼界。综上都可以看出, 当今高校学生对国际旅游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3) 学生境外旅游心切, 欲游无门。

学生有着普遍的出游愿望。但是学生境外旅游市场却被各家旅行社忽视, 且高额的境外旅游押金和严格的签证制度, 大大缩减了学生旅游的现实机会。无论是家庭支持还是自己赚取游费, 都无法轻易跨越境外旅游的押金制度或是自助游严格的签证制度。正式由于出行难, 使目前的学生出游的现实机会呈现出距离衰减规律:省内游人数最多, 国内其次, 反而最吸引学生的海外游人数最少。为了扩展学生境外旅游的现实机会, 必须及时解决旅行社所提出的提交保证金的制度。

二.商业银行的个人旅游消费贷款的局限

自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 我国银行业开展了多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然而目前我国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银行却不多。即使有些银行开办了这一业务, 也是发展得极其缓慢。据了解, 较早推出旅游贷款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已经不提供单独的旅游贷款服务, 将旅游贷款与其他一些品种贷款一并归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此外, 2005年中国农业银行叫停了包括旅游贷款业务在内的5类个人贷款业务。究其主要原因,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1) 就旅游消费贷款主体而言, 一方面传统的消费观念限制了旅游信贷的发展, 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驱使着他们利用资金去买更多的必需品而非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收支于其的不确定也增加了旅游信贷的障碍, 国内各种保险制度、福利制度的不完善, 人们对未来的收入与支出存在不确定性, 这些都导致银行个人旅游贷款业务的萎靡。

(2) 就旅游消费贷款的提供者而言, 由于利益驱动乏力, 商业银行获利不明显使其更青睐于利益最大化的贷款项目, 从而忽视旅游贷款业务。再加之申请个人信贷的过程繁杂, 又是授信方, 承担着较大的风险与责任, 这种模式制约着消费者的信贷热情。另外, 现今的消费贷款环境并不完善, 信用机制不健全, 银行就算占有大量闲置资金也不敢轻易借贷, 必须通过有一定分量的担保和严格的审批制度才能发放。

三.学生群体旅游消费贷款的市场潜力

(1) 学生群体的旅行热情带来信贷市场

学生群体是旅游的主力军, 对外面的世界都有着极大的渴求知识的欲望, 他们有充沛的时间和饱满的精力去满足自身旅游的需求, 这不仅是一种消费, 更是一种投资, 唯一限制出游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 而信贷市场的出现为学生群体提供了国际旅游的可能, 同时也给信贷业务带来巨大的市场。

(2) 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 信用度高

银行信贷业务繁琐的申请程序和严格担保制度的原因, 是减少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学生群体受过高等教育, 且自身有着较高的约束力, 日后的就业机会较大, 具有很高的还款能力。再则旅行社押金制度仅作为保证金, 在旅行结束后全数返还, 因此, 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更加降低, 所以银行可以且应当将目光定向学生群体。

(3) 学生进行消费信贷, 可以起到宣传模范作用

首先, 是由于学生群体众多, 且思想开放、交友广泛, 能够很好的宣传银行的消费信贷的优势特征, 为银行争取更多的客户, 提高银行的收益。另外, 学生的高素质、高信用的还款行为能够起着模范作用, 带动更多消费群体诚信借贷, 按时还款, 减少银行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针对学生群体的旅游消费信贷政策的调整

(1) 放宽旅游消费贷款主体的限制

由于学生并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其所能提供的担保并不充分。所以, 对于没有申请助学贷款或有其他大型债务的学生, 可以相对降低申请条件, 只要能提供对其有约束力的证明如完善的个人档案或学籍档案, 无需严格的担保制度。在还款时, 可以实行一次性还清或分期付款等多种方式。由于旅游保证金属于押金, 一般可以一次性还清, 学生只需支付一定金额的利息即可。

(2) 简化旅游消费贷款的申请程序

银行应扩大营业服务网点,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健全信贷产品质量保障机制。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信贷手续, 让大多数学生感到旅游消费信贷手续方便。目前, 银行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信用卡消费。信用卡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多次透支, 不受时间、地点、支付对象的限制, 具有“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特点是其他信用方式不可替代的。

(3) 建立与高校联合的消费信贷体系

由于信贷主体是在校学生, 为了节约成本, 简化程序, 银行可以与各个高校建立商业联系, 对贷款的条件、要求、程序、合同的填写等进行培训, 统一进行讲解、说明和咨询, 需要学校、银行盖章统一办理, 变繁杂的手续为简单。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消费信贷优势, 并最终成为银行的消费客户, 为银行争取利润, 同时也可以给学校带来收益, 实现银行、高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4) 建立与旅行社联合的旅游消费信贷体系

大多数学生出游都会选择跟团出游, 这就使旅行社也成为借贷参与人。正是由于旅行社所提出的出境旅游的押金制度, 使有旅游经费却无保证金的学生“出不了门”。因此, 银行可以和旅行社进行交涉协议, 与学生群体形成三方交易人。而宽松的信贷制度可以为旅行社带去更多的潜在客户。所以, 银行提供押金, 从学生和旅行社处赚取商业利息;学生提供有约束性的证明获得银行的借贷押金, 并将此交予旅行社, 从而实现旅行目的;而旅行社也能更好的实现商业目的。

摘要:当前境内旅游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但对于欧美、日韩等国家旅游所需的旅行社高额的押金或办理签证所需的资产证明让众多大学生望而却步。为了让旅游市场更为繁荣, 也让大学生实现境外旅游的愿望, 有关押金或资产证明的解决方法是必须也是首要要解决的。本人认为依靠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完善, 加强银行与高校和旅行社的联系是必要的。

关键词:学生旅游,境外旅游,人消费贷款

参考文献

[1]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行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2000年11卷第4期[1]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行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2000年11卷第4期

[2]张捷、周寅康等旅游地理结构与旅游地持续发展研究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5, 32 (地学专辑) 146-151[2]张捷、周寅康等旅游地理结构与旅游地持续发展研究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5, 32 (地学专辑) 146-151

[3]霍力, 杜文广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商业研究1997 (3) 47-48[3]霍力, 杜文广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商业研究1997 (3) 47-48

境外消费 第4篇

关键词: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留学生,辽宁省

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主要指一国公民到另一国去留学进修和接受外国留学生。目前我国是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中国接受教育, 中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入了成长期。进入21世纪以来, 受到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影响, 辽宁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末, 辽宁省高校来华留学生总数超过15万, 位居全国前列。

一、辽宁省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一) 来华留学生情况

1. 留学生总数排名

2011年辽宁省接收来华留学生总数为15013人, 居全国第六位, 比2010年下降1位。

单纯从数量上说, 辽宁省是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大省, 除北京、上海两个极具优势的直辖市外, 辽宁省与其他排名靠前的省份相比差距不大。

2. 留学生结构

与其他地区相比, 辽宁省留学生中学历生所占比重较高, 为47.83%, 高于全国平均值7个百分点, 仅次于湖北省, 居全国第四位, 说明辽宁省的留学生结构比较合理。湖北省主要是由于招收了2725名中国政府奖学金学历生, 因此位置比较靠前。但是, 从学历层次来看, 辽宁省本科留学生占比最高,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较少, 说明高层次的留学生比较稀缺。

3. 留学生生源

2010年辽宁省生源国别达152个国家, 遍及世界五大洲。其中来自韩国 (3940人) 、俄罗斯 (2603人) 和日本 (1418人) 的留学生分列前三位。2011年辽宁省留学生生源国别达155个国家, 其中韩国留学生3431人, 俄罗斯留学生2847人, 日本留学生1949人。亚洲合计9177人, 欧洲3638人。

从全国范围看, 亚洲是我国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亚洲留学生主要集中于韩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辽宁省因与韩国、日本、俄罗斯地理位置接近, 所以吸引这三国的留学生较多。同时, 凭借省内几所医学院校的学科优势, 也吸引了大批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学生前来学习中西医。

从生源地来看, 辽宁省的留学教育市场高度集中。虽然2011年留学生来自全球155个国家, 但主要集中于韩国、俄罗斯和日本三国, 有很多国家仅有个位数字的留学生。就亚洲市场而言, 近年来蒙古、哈萨克斯坦及东南亚国家的来华学生增长速度较快, 绝对数量也非常大, 但是大多集中在其他省区市, 来辽宁省留学的学生并不多。

4. 留学生学科分布

目前辽宁省接受来华留学生的13个专业 (类) 为:汉语言、西医、文学、经济、中医、管理、工科、法学、理科、历史、农科、哲学和教育。从全国来看, 2011年, 来华留学生达到或超过5000名的专业 (类) 有9个, 依次 (按留学生数量递减) 为汉语言、西医、工科、管理、经济、文学、中医、法学和教育。

辽宁省留学生专业分布与全国情况大致相同, 最多的为汉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 共吸引了9020名留学生, 其次为医学专业, 吸引了3013名留学生。工科、管理学和经济专业也吸引了大量留学生。说明辽宁省高校专业分布比较合理, 学科门类齐全, 各学科对留学生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 接收留学生院校情况

1. 地区分布

目前, 辽宁省有44所院校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 其中本科院校40所, 这些高校主要集中于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相对于省内其他城市, 沈阳和大连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城市环境优美, 这也是吸引留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院校层次

作为全国教育大省, 辽宁省有研究生培养机构50个, 其中包括14个科研机构和36所普通高校。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12所 (含独立学院18所) , 其中中央部委属5所, 省属54所, 市属18所, 民办35所;按办学层次分, 本科院校63所、高职专科学校49所。辽宁省高校绝对数量较多, 但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如“985工程”院校仅2所、“211工程”院校也仅有4所, 在各大国际知名大学排行榜中难觅辽宁高校的踪影。

3. 学科及人才配置

全省高等教育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3个, 二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31个, 二级学科点152个;全省普通高校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9个。全省普通高校共有两院院士20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6人,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2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0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总体来说, 辽宁省具有较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 这是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基础。

4. 孔子学院情况

与海外大学联合承办孔子学院是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有效途径, 也是国内大学扩大海外影响、推进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截至2013年底, 辽宁省共有9所高校在海外承办20所孔子学院, 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南北美洲和非洲。其中大连外国语大学承办7所, 辽宁大学承办3所, 辽宁师范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各承办2所。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 对提高高校知名度和扩大招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奖学金情况

全国共有252所高等院校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生, 辽宁省有20所高校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生, 其中沈阳9所, 大连6所, 锦州2所, 鞍山、抚顺、阜新各1所。2011年辽宁省招收奖学金生1491人, 占全国总人数的5.8%,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 位居全国第五位。

辽宁省于2008年起开始设立辽宁省政府奖学金, 每年财政拨款500万元人民币, 招收留学生30人来辽宁省攻读博士研究生, 此政策的实施目的在于吸引高端人才来华留学, 提高辽宁省的留学层次, 目前有15所院校可接受辽宁省政府奖学金。

大连、鞍山等地还设立市政府奖学金, 多家院校为留学生设立校级奖学金。

各层次奖学金的设立对扩大留学生数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 虽然辽宁省的来华留学生能享受到各层次的奖学金, 但是也存在政府奖学金名额较少, 省、市级奖学金额度偏低, 辐射面小, 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

(四) 留学生消费情况

留学生在中国消费大致可以分为学费和生活费用两大部分。

1. 学费

从来华留学生学费总收入来看, 辽宁省在全国排第五位, 共收入1.83亿元人民币。学费收入最高的为北京市, 高达10.65亿元。在所有留学生中, 学历生所缴学费最多, 这是因为学历生学习时间长, 比较稳定, 学费也高于一般进修生。以学历生为准计算生均年学费, 可得出表6, 可知辽宁省的生均年学费收入低于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市, 说明辽宁省在学费上有一定竞争优势。

2. 生活费用

辽宁省留学生的生活费总收入在全国排在前列, 无论是留学生生活费总收入, 还是学历生生活费总收入均排名全国第三位。但是, 人均日常基本开支的排名较为靠后, 仅居于全国第九位, 这也说明在辽宁留学生活教育成本相对较低。

(按照人均日常基本开支排序)

二、辽宁省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生源国别过于集中

2011年辽宁省留学生虽然来自155个国家, 但大多集中于韩国、俄罗斯和日本三个国家, 占比高达55%。虽然辽宁省与以上三个国家地理位置较为接近, 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具有一定地缘优势, 但是, 留学生生源市场过分集中也为留学教育的长期发展留下了一定隐患。近年来, 受领土争端等因素影响中日关系趋于紧张, 日本来辽留学生数量随之开始锐减。再加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许多日韩投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 也导致日韩学生数量增长疲软。

(二) 专业比较单一, 收益较低

与全国其他省市情况相当, 辽宁省来华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集中于汉语言和文学, 非学历教育 (汉语培训) 占有较大比重, 超过50%。语言培训生学习时间短, 生源不稳定, 经济效益不高, 也很难体现出院校优势, 培养留学生的收益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不大。

(三) 缺乏有效竞争机制

目前辽宁省能够提供留学教育的机构仅限于高校, 民间教育机构基本无法涉足该行业, 造成留学产业竞争意识差, 竞争力薄弱。在改革开放之初, 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 留学市场不成熟, 高校承担了接收留学生的工作, 当时的留学生以语言进修生为主, 学历生数量较少。随着我国经济腾飞以及留学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 留学需求呈多元化发展, 由高校垄断的供给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留学市场要求。此种模式不仅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也没有发挥出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 更难提高留学市场的整体层次, 吸引高端国外人才服务于本地经济。

(四) 对留学教育重视不够

虽然高校大多将实现国际化作为办学目标之一, 但真正能做到的学校寥寥无几, 很多高校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国内市场, 仅将招收留学生作为增收的一个手段, 对留学教育重视不够, 缺乏长远规划, 市场竞争意识薄弱, 产品营销及品牌建设不足, 不利于扩大海外学历生规模和提高办学档次。

三、对策建议

(一) 积极开辟新兴国家生源市场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 东盟国家逐步成为更具发展潜力的留学市场, 辽宁省应加大对该市场的关注和开发力度。另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是中亚市场。中国目前格外注重与中亚各国的政治与经贸合作, 并将其视作进入欧洲的又一个通道。随着中亚国家对中国了解的逐步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到中国留学的愿望。辽宁省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 扩大对外宣传力度, 积极吸引这一区域学生来辽留学。非洲也是需要格外关注的市场, 2013年非洲来辽留学人数居各大洲之首, 留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非洲各国留学生文化差异明显, 学生管理难度大, 不少高校认为招收非洲学生还不如多招收一些日韩学生。在日本、韩国等传统留学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 辽宁高校应转变观念, 积极开发新兴留学市场。

(二) 提升留学产品质量和档次

各大高校应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 提高学历生的规模和层次, 提升留学教育产品附加值。立足辽宁省高校众多、学科门类齐全的有利条件, 积极探索来华留学生特色教育模式, 打造全省来华特色教育学校。除传统优势学科———汉语言与医学外,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 具有比较坚实的工科基础, 还拥有多所国内知名的工科院校, 如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应针对发展中国家产业转型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积极开拓工科留学生教育市场, 并将其作为办学特色。同时, 应积极与国际主流大学的专业接轨, 不断创新合作方式, 提供多样化的国际课程, 以此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辽留学。

(三) 建立健全留学市场竞争机制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 依法开展和参与来华留学教育, 建立健全留学市场竞争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学历生和高端人才培养任务, 逐步放开语言培训市场, 相关培训工作由社会机构负责, 这样有利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立足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发展特色优质留学教育, 有利于将高校带入良性发展轨道, 不断提高高校的国际声誉, 真正实现国际化。

(四) 拓宽招生渠道

高校应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 积极拓宽招生渠道。与单纯招收学历生相比, 校际交流与合作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招生渠道。同时, 通过海外留学展、孔子学院、中介公司、网络宣传、外派教师以及毕业生推广等多种途径, 可扩大辽宁高校的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而提升留学生的数量和层次。

参考文献

[1]白松来, 陆应飞.来华留学教育研究 (2013)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3:17-26.

[2]贺向民, 陆应飞.来华留学教育研究 (2012) [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59-70.

[3]邵彤.来华留学教育的地缘优势和发展策略——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 2013 (6) :17-20.

境外消费 第5篇

一、境外消费总体情况

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的优势领域, 在整个来华留学生教育中, 排名第二。2004年至2009年我国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已经从2004年的6, 306人增长到2009年的11, 429人, 年均增幅达到14.55%。中医来华留学生人数近几年在来华总人数中占比保持在4.5%范围内, 人数变化幅度基本与全国来华留学总人数增长保持一致。中医专业虽然是我国优势专业, 但在我国对外教育市场的规模不大。

二、提供境外消费的服务机构分析

(一) 境外消费集中度较高。

提供中医药教育服务境外消费的机构服务能力差异较大。根据其服务规模, 我们可以将所有机构大致分为三类:大规模、中等规模和小规模院校。其中, 超过六成的境外消费集中在大规模院校, 市场集中度呈现出中上等寡占格局。

1. 大服务规模院校 (Ⅰ类院校) 。

全国所有提供中医药对外教育的院校中, 服务规模在千人以上的院校有四所, 包含北京、上海、天津和南京四所高校, 其年培养规模在千人以上。2009年, 这四所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全国所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62.44%。中医药境外消费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北京和天津两所学校发展趋势比较相似, 近几年年均增幅达到15%左右, 上海增幅较低, 不到10%, 南京近几年培养规模几乎无变化。

2. 中等服务规模院校 (Ⅱ类院校) 。

除了传统优势4所大学之外, 其余18所院校培养规模都在千人以下, 其中的13所院校培养集中在200人至600人之间。2009年, 13所院校其培养规模占全国的35.21%。

3. 小服务规模院校 (Ⅲ类院校) 。

安徽、福建、陕西、山西和贵阳的五所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极小。2009年, 这五所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的2.35%。

(二) 来华留学生增幅变化有差异。

从市场规模变化来看, 2004~2009年, 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率平均达到14.55%。2008年至2009年平均增长率为21.36%。Ⅰ类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幅放缓, 部分Ⅱ类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幅显著。2008至2009年, Ⅰ类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放缓, 四所院校学生数净增510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数负增长, 上海和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数增长分别为9.48%和9.40%, 天津中医药大学增速16.8%, 平均增速8.4%, 远远低于平均值。而Ⅱ类院校中, 广州、浙江、江西、成都四所院校的同期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 四所院校学生数净增852人, 其增长速度分别达到93.98%、75.61%、162.58%和63.83%, 平均增速为99%, 达到超过Ⅰ类院校十倍的增长速度。浙江和江西两校2005年留学生人数规模较高, 2006年至2008年期间, 出现规模下滑, 2009年恢复增长, 恢复或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三) 来华留学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 部分院校的非学历培养优势明显。

2009年, 大部分院校来华留学生主要是学历教育, 来华留学生中, 大约64%为学历教育, 36%为非学历教育。各类培养中, 本科生比例最大, 占总人数的55%;其次是短期生, 占总人数的30%。在所有的院校中, 上海、天津、浙江、成都、安徽和云南的六所中医药大学非学历生人数更多。其中, 天津和上海两所院校非学历生人数是学历生人数的近150%, 这两所大学的也培养了全国近三分之二的来华非学历生。浙江、成都和安徽三所高校的学历生和非学历生人数差异更大。

(四) 来华留学服务机构呈现区域性分布。

对机构进行初步的区域分析可以发现, 包括京津地区和沪宁地区, 该地区经济发达, 教育、文化等方面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地区;包括两广区域, 另外东北区域等, 为相对优势地区;以及其他地区, 即相对落后地区。东部沿海的两个经济圈优势明显, 西南和东北边境地区相对良好, 其他地区在逐步发展中, 详见图1。

三、留学生生源分布分析

(一) 留学生生源分布总体与国家留学总体分布一致。

从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 历年留学生前五位分布基本与国家教育部所提供的来华留学生前六位分布国家一致, 即韩国、美国、日本、泰国、越南、俄罗斯、印尼。

(二) 学历教育生源地主要为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临近区域。

学历生生源地主要是周边国家和地区。这表明我国中医药学历教育属于区域留学教育, 而非留学国际化趋势。中国的近邻是拓展境外消费渠道的重要国家, 他们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 中国的大国印象将对亚洲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有大量华侨, 中华文化能辐射至整个东亚地区。另外, 这些地区自身的中医发展历史相对较久, 多数已有良好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环境,

(三) 非学历教育生源地主要是中医立法国家。

与学历教育不同的是, 接受短期教育服务的留学生地区分布较广。欧美及大洋洲发达国家中, 中医药学生短期团队是主要市场, 尤其是已经立法国家, 比如美国, 加拿大, 英国与澳大利亚。

四、服务产品价格分析

国家1997年公布的自费来华留学收费标准如下:文科类专业, 本科大学生:每学年14, 000元~26, 000元;硕士研究生:每学年18, 000元~30, 000元;博士研究生:每学年22, 000元~34, 000元;短期生:学习时间约为一个月的, 3, 000元~4, 800元;学习时间约为三个月的, 8, 000元~10, 000元。专科生和普通进修生比照本科生标准收费;高级进修生比照硕士研究生标准收费;研究学者比照博士研究生标准收费。理科和工科类专业比照文科相应类别学费标准上浮10%~30%;医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比照文科相应类别学费标准上浮50%~100%。

具体执行层面, 各个院校并无统一的收费标准。根据相关院校在其网站公布的收费信息, 一类所院校的收费标准较高。Ⅰ类院校本科汉语班收费在24, 000元至35, 000元, 英语班收费在36, 000元至45, 000元;Ⅱ类院校中, 浙江中医药大学本科费用为22, 400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汉语本科学费为20, 000元, 湖北中医药大学本科学费为23, 000元;Ⅲ类院校收费更低一些。

摘要:高等中医药教育服务近年来总体增长迅速, 不同贸易模式差别明显, 境外消费服务模式下, 市场占有率呈现出典型的中上集中寡占格局, 区域差异明显, 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三个经济圈优势明显。学生来源受文化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 服务价格随服务水平而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医药教育,境外消费,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

[2].文庠, 李艳, 吴勉华.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J].世界中医药, 2012 (5) :435~437

上一篇:端午节精彩短信赏析下一篇:业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