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切除术范文

2024-09-21

胆囊炎切除术范文(精选12篇)

胆囊炎切除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LC治疗 (治疗组) 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 , 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 女16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为53.7岁;发病时间:<24h 22例, 24~72h 8例;疾病类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3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7例, 年龄21~85岁, 平均年龄为52.9岁;发病时间:<24h 20例, 24~72h 10例, 疾病类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5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疼痛症状, 莫菲征阳性, 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消化系统彩超或CT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胆囊炎, 亦可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 肝功能检查无明显的阻塞性肝损害表现;有明确的外科手术指征, 且无手术禁忌症;发病时间不超过72h[3]。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30例患者在术前均给予合理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取平卧位, 行硬膜外麻醉, 麻醉后,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采用经腹直肌切口, 切口长度约9~15cm, 顺行切除。手术过程中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必要时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3~5d。

1.3.2 治疗组

30例患者术前常规抗感染治疗, 留置胃管和导尿管。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麻醉后, 选择脐下为穿刺部位, 建立CO2人工气腹, 采用常规三孔法, 于脐下缘穿刺10mm, 分别穿入Trocar, 置入腹腔镜。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镜下靠紧胆囊, 分离胆囊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及胃和十二指肠等, 暴露胆囊三角, 对其进行解剖, 暴露胆囊动脉和胆囊管, 再顺行切除胆囊, 切除后于胆囊床喷洒生物蛋白胶以止血, 如腹腔内粘连、污染较重, 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3~5d。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 均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目前,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 传统手术方式以开腹切除胆囊为主, 但由于存在切口长、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 临床已很少使用。LC已是目前腹腔镜外科术中的标志, 其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且已成熟。本研究结果表明, 相比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采用LC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 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提示LC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 必须注意应掌握LC的适应症, 不可忽视LC的禁忌症, 若存在禁忌症, 仍需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综上, 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比较, 具有明显优势,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30例行LC (治疗组) , 30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对照组) ,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LC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 优势明显, 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吴明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胆囊开腹术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0) :145.

[2]余武林, 姚红岗, 刘文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4) :50.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什么原因 第2篇

胆囊和肝外胆管有较大的解剖学变异,或术者经验不足,在术中损伤肝外胆管,导致术后的胆管狭窄,少数继发于术后的胆管周围感染而造成胆管的损害或闭塞性胆管炎。

2.Oddi括约肌狭窄和缩窄性Vater乳头炎术后

造成这些病理变化可能与合并胆总管结石,特别是泥沙样胆红素结石或局部的慢性炎症水肿有关。

3.术后胆盐代谢异常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Oddi括约肌紧张度和胆总管的压力,影响胆汁的排泄,对本病的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

临床表现

胆囊炎切除术 第3篇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35-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为临床胆囊炎疾病的常用术式,其疗效受到了普遍认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正确选择胆囊切除术时机是改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本文对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46例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146例患者均符合胆囊炎诊断标准,均有右上腹压痛、疼痛,肠胃道反应等临床表现,其中有135例为结石性胆囊炎,52例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8例为坏疽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将患者中发病72h内接受手术的7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发病72h后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1例,女4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为(44.26±3.42)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40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为(41.62±3.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性别及年龄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及时机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实施全身麻醉,以脐下部位为手术切口位置,插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和周围组织是否存在粘连情况,并分离胆囊与周围组织,充分暴露手术区位[1]。解剖胆囊三角,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再行胆囊切除,使用特制医用钳从腹壁口取出切除部分。之后观察切口处是否有异常,判明正常后再取出手术器械,行切口缝合术。

两组手术时机有明显不同: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在发病72~96h内接受手术,18例在发病120~144h内接受手术;观察组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72h内接受手术治疗。

1.3 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②统计两组的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PSS 16.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来表示,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 t 检验及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情况,其详情见表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情况如表2。观察组患者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x±s)

组别例数(n)住院时间(d)手术总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h)

观察组775.18±2.95131.56±14.5830.82±7.52

对照组698.54±3.17150.49±13.5445.62±8.01

t-8.239.769.95

P-<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n(%)]

组别例数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

观察组771(1.3)1(1.3)0(0.0)

对照组696(8.7)4(5.8)2(2.9)

X2-6.845.515.01

P-<0.05<0.05<0.05

3 讨论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上多有右上腹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2]。目前急性胆囊炎在胆囊炎总发病率中占有较高比例,由于该病病情急,变化较快,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严重损害患者的机体。现在临床治疗胆囊炎多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该手术时间更短,造成的手术创口较小,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本研究观察发现,发病72h内接受手术的77例患者,其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对手术具有较好的改进效果,有利于手术开展,能够缩短住院、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排气。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在胆囊炎发病早期,胆囊的充血、水肿程度较轻,随着手术时间的延后,充血、水肿症状会随之加重,由此可能引起组织粘连或坏死等急症,对手术治疗不利[3]。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因充血和水肿情况严重,手术过程中渗血较多,致使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不明朗,增加了手术难度。但是本次临床研究发现,结合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利用好手术时机,手术中多数患者的胆囊壁与肝床剥离更加容易,胆囊三角区也较为清晰,手术实际用时短,成功率较高,同时还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综合上述分析,针对胆囊炎患者,要在发病72h以内尽快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以促进手术顺利实施,抑制临床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忠山,孔胜兵,杨国平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佳手时机的选择[J]. 肝胆外科杂志,2013,02(06):426-428.

[2]李小伟,郭定刚,林加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06(27): 139-140.

胆囊炎切除术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的慢性胆囊炎患者2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各10例。开腹组中男6例,女4例,年龄35~47岁,平均年龄(41.5±2.3)岁;腹腔镜组中男5例,女5例,年龄34~45岁,平均年龄(39.5±2.8)岁。病例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2]中关于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腹痛、消化不良、胆绞痛、超声检查显示胆囊中出现结石、胆囊壁纤维化和增厚(≥3 mm)等。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存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开腹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异常、给予抗生素治疗。手术步骤:①对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采用四孔法进行手术,探查腹腔;②建立气腹,维持腹内压,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组织以显露胆囊三角;③充分掌握胆囊管、胆囊颈、肝总管以及胆总管的解剖关系,显露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切除胆囊。若患者在术中存在胆囊破裂、渗血等造成腹腔污染,于肝下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放置引流管例数、腹腔引流量、切口感染例数、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腹腔镜组切口感染例数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置引流管例数、腹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开腹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切口感染、放置引流管情况及腹腔引流量比较(n,±s)

注:与开腹组比较,aP<0.05,bP>0.05

3 讨论

大多数慢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引发,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发作反复等特点,容易致使不同程度的胆囊纤维组织增生或者和机体其他脏器粘连,手术过程中不利于解剖胆囊三角[3]。相关文献[4]报道若慢性胆囊炎患者处于急性发作阶段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临床上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多对慢性胆囊炎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开腹手术视野开阔、止血彻底、对于术中复杂的粘连等具有较好的应对方法,但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缓慢[5]。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肝胆疾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慢性胆囊炎已不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了。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本研究通过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的慢性胆囊炎患者2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组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38.5±8.9)ml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36.3±19.4)min、术后排气时间(23.7±7.9)h、住院时间(5.6±1.5)d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例数(2例)少于开腹组(P<0.05)。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发生少等优点。与传统开腹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视野不如开腹手术开阔,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应注意避免胆管损伤[6]。术中应充分掌握胆管壶腹部与胆囊管交界部的解剖关系以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从胆囊壶腹部向胆囊管方向剥离。手术中对于复杂胆囊尤其要小心,避免胆管损伤。当胆囊壶腹难以暴露、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或者怀疑有胆管损伤时推荐转开腹手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为目前治疗胆囊病变的常规术式,传统开腹术是腹腔镜切除术的重要支撑和补充。

参考文献

[1]李凯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0-41.

[2]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中华消化杂志,2014(12):292-296.

[3]张炜,关克勤.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57-258.

[4]徐啸,叶成刚,陈立波,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研究.浙江创伤外科,2016,21(1):24-25.

[5]田文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2015,55(29):74-7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第5篇

更新时间:2012-03-10 02:37:22 |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利用特殊器械,通过腹壁小戳口在腹腔内施行胆囊切除术。它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是一种不用剖腹、创口小、痛苦轻、恢复快的手术。手术后腹壁有四个小创口,均可用创口贴粘合恢复,术后2-3天即可出院。适用于一般的胆囊切除术,如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睡眠型态紊乱;③舒适的改变;④潜在并发症--感染;⑤知识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一、焦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识缺乏(术前方面的)。2 顾虑手术效果及预后。主要表现: 主诉有失眠、心悸、疲乏、忧郁、孤独感。2 缺乏主见,易激动。坐立不安,反复向医务人员咨询、论证手术式及安全性。4 血压升高。护理目标: 病人能说出引起焦虑的原因。2 病人能采取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和目的,并接受lc手术。病人的焦虑症状缓解,表现为生理、行为、情绪正常。护理措施: 详细介绍lc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和优点(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2 对病人所提出的疑问给予明确的、有效的、积极的信息,必要时介绍病人与经历过相同手术的病友交谈,使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疏导,告诉病人可通过看书、听轻音乐、与室友交谈、散步等措施来消除紧张、不安心理,保持情绪稳定。重点评价: 病人的焦虑症状是否改善。2 病人能否掌握解除焦虑的方式。3 病人是否愿意接受lc的手术方式。

二、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1 焦虑。2 环境改变。3 呕吐、疼痛、腹胀。主要表现: 主诉难以入睡,入睡后易惊醒,出汗多,需依靠药物帮助入睡。2 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护理目标: 病人能叙述影响睡眠的原因。2 病人能描述和掌握促进睡眠的方法。3 病人能克服不适所引起的入睡困难。病人主诉睡眠充足,表现为白天精力充沛,无疲倦感。护理措施: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无不良刺激的环境。2 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充分运用交谈沟通技巧,帮助病人克服焦虑情绪。指导病人采取促进睡眠的措施:①睡前少喝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②睡前可听轻音乐、看书、看报;③睡前洗澡、洗水泡脚。尽量将各种疹疗、护理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打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眠、止呕、止痛等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病人睡眠改善情况。重点评价: 病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否有效。2 病人恢复正常睡眠型态的程度。

三、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 胃管、导尿管的刺激。2 手术创伤。3 恶心、呕吐、腹胀。4 病人角色强化。主要表现: 主诉咽喉、尿道口不适。主诉腹胀、轻微腹痛,肩、背部酸痛,恶心、呕吐。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手术后的不适,依赖性增强,拒绝独立完成轻微的自理活动。护理目标: 病人能接受现状,表现为主动配合完成各种治疗、护理。2 病人主观感觉恢复良好,表现为精力充沛。护理措施: 1 插胃管和导尿管前用石蜡油将管道充分润滑,插管动作要轻柔、熟练,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对不能合作者可在麻醉后插管。2 留置胃管者,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3次。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用0.1%新洁尔灭抹洗尿道口,每天2-3次。4 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次,或给予润喉片等药物,减轻咽喉部不适。5 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侧卧位或半卧位)。呕吐者及时清洁口腔,并慎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为病人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衣裤等。7 遵医嘱给予止痛、止呕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并协助病人完成洗脸、漱口、入厕等自理活动。9 拔胃管前将胃液抽吸干净后拔除,清洁鼻腔,给予口腔护理。拔尿管时应先放尽尿液,然后拔除,拔管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感觉舒适,是否掌握应付措施。2 采取应对不适的措施后效果如何。

四、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病人卫生习惯不好。2 腹部有切口。3 腹部有引流管。主要表现: 术后72小时持续体温>38.5℃。切口红、肿、热、痛,有渗血、渗液现象。3 引流管周围皮肤发炎、引流不畅,引流液颜色异常。护理目标: 病人能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病人懂得术后腹部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重要性。3 病人能描述伤口感染的先兆表现。护理措施: 术前指导病人清洁腹部皮肤,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常规备皮、更衣,并以酒精或松节油擦洗脐部至干净无污垢。向病人宣教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渗血、渗液)。3 术后第1天用碘酊烧灼伤口处,更换创口贴,观察伤口有无异样。向病人介绍引流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正确护理腹部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按时挤压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夏季每天更换引流袋,冬季隔天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不宜超过腹平面)。5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每天3次,若体温>38.5℃,则每天连续监测4次,若体温>39℃,则每天连续监测6次。当体温>39℃时,应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如醇浴、温水擦浴、冰敷等。7 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若有寒颤,应加盖棉被、放置热水袋等物保暖。9散热后及时给予擦干身体,更换衣裤、床单,避免受凉。重点评价: 病人术后3天的体温是否正常。2 病人切口处皮肤是否红肿,有无渗液。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引流液的颜色有无异常。

五、知识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相关因素:未经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及缺乏此方面的信息。主要表现: 顾虑进食会影响手术效果,要求近日内从静脉补充营养。2 精神差、痛觉敏感,依赖镇静、止痛药。3 拒绝早期下床活动,怀疑自己的自理能力。护理目标: 病人能掌握进食原则。术后第1天病人可下床活动,独立完成洗脸,入厕等活动。3 病人能掌握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知识。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在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食多餐。2 指导并协助病人完成床旁活动,洗脸、漱口、入厕等适当的日常活动。3 给予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1)术后1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3周内不能提大于5千克的重物。(2)出现腹部、肩部轻微疼痛为正常现象,可通过止痛药的服用来控制。

胆囊炎切除术 第6篇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8602(2015)04-053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14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压痛?右上腹痛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发现中性粒细胞或白细胞升高,B超检查发现胆囊内有结石声影,随后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急性炎症?排除了糖尿病?高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由于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急性胃肠炎等诱发的腹痛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23-65岁,平均45.5岁,体重在55-75kg,平均64.54kg;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22-66岁,平均46.5岁,体重在53-77kg,平均65.54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营养支持?禁止饮食?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感染控制?镇静止痛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前给予硬膜外麻醉方式,留置胃管,右上腹或者自腹直肌做手术切口,逐渐分离直至腹腔后部,使三角区域及胆囊充分暴露,明确胆囊管位置,通过切口将胆囊内部容物吸出,并在距离胆总管5mm的位置切断胆囊管,再相距肝脏外部5mm 位置有效切除胆囊后壁和前壁,术后留置引流管,按照要求缝合切口?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首先对患者采纳气管插管麻醉处理,创建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将腹腔镜按照三孔法放入腹腔内部,全面检查腹腔内部基本情况,最后根据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三角区域解剖结构比较复杂,且腹腔内粘连症状比较严重,术中出血量较大时,则最好采用开腹切除手术治疗?首先充分暴露胆囊部位的三角区域,如果胆囊部位的三角区域界线比较模糊时,需要明确其解剖关系,最好采取措施把壶腹处的浆膜撑开,采取钝锐方式有效分离壶腹四周组织,充分暴露胆囊管近处?借助钝锐方式还可以有效分离网膜和胆囊处粘连组织,最好不要分离网膜和肝脏处的粘连组织?一旦结石进入胆囊管内部,而无法顺利排出时,需要在腹腔镜下将胆囊管切开取石?并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在术后24-72h内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1)手术治疗效果:主要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活动时间;(2)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肠粘连?剧烈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采用了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作者简介:吕立建 ,男 ,1975年1月15 ,本科,河南省唐河县 ,主治医师,普通外科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肠粘连?剧烈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开腹切除手术虽然对于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操作环节比较复杂,术中出血量较大?创伤性较大?术后恢复慢,并且很容易诱发肺部感染?肠粘连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与传统开腹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需要暴露患者的整个腹腔和胆囊,手术视野较为宽阔,在光源和人工气腹辅助下,手术切口比较小,而且术后一般不需要对腹膜进行缝合便可以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有效避免了对肝脏器官的损害?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上所述,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而且还能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昌赐.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4,12(10):64-65.

胆囊炎切除术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4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其中男168例,女72例。年龄为19 ~ 73岁,平均年龄 (47.68±10.31) 岁 ;病程3h ~ 5d,其中发病3d以内的有204例,超过3d的有36例。所有患者经手术确认均为结石性胆囊炎,入院时均有右上腹疼痛,压痛明显,肝区叩击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部分患者伴不同程度发热(体温超过38°C)。B超结果提示胆囊出现不同程度肿大。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胆囊检查结果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取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1.2.1腔镜组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常规三孔法操作,闭合法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12 ~ 14mm Hg。进镜探查穿刺有无损伤,观察胆囊及肝周积液及粘连情况,接着在液前线肋缘下和剑突下5 ~ 6cm分别切口,前者置5mm Trocar,后者置10 mm Trocar,再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用吸引器或分离钳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如果胆囊积液肿大则用吸引器吸除积液减压。抓钳提起胆囊显露十二指肠韧带及胆囊壶腹部前后壁,为确认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及胆囊动脉,将分离钳或吸引器贴胆囊壁撕剥、推剥胆囊三角前后脂肪组织,待确认后再夹闭及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沿胆囊床推剥、电凝、电切切除胆囊,胆囊床纱条压迫止血10 ~ 15 min,同时取出胆囊,吸除肝周积液后,边撤纱条,边电凝止血,彻底止血后再次检查,确认肝外胆管无损伤,无活动性出血,剑突下穿刺孔于胆囊床常规置引流管,术后2 ~ 3d观察无胆漏,每天引流 <10 m L拔除,术后抗感染、补液。

1.2.2传统组同样采取全麻方式,取头高足低的平卧位,术前做好常规消毒,在其右侧肋缘下斜切12cm左右长度的切口,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剥离胆囊,按照常规顺逆法切除胆囊。

1.3疗效评价

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切口长度,记录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并作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传统组在手术时发现4例出现胆囊穿孔,腔镜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

2.2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腔镜组患者切口平均长度明显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作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处理不当并发症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有报道[3]80% ~ 95% 急性胆囊炎都是因为结石引起,结石引起胆囊的急性梗阻会使胆囊内压力迅速升高,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因胆囊壁血液循环受阻而导致胆囊壁坏疽、穿孔[4]。本研究中,传统组在行开腹胆囊切除前一半会通过禁食、静脉补液、解痉镇痛、抗感染治疗这一非手术治疗过程观察治疗,如果发现症状不能缓解或加重出现并发症时才采取手术治疗,本组120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有4例患者疼痛剧烈难忍,手术过程中发现胆囊穿孔。其他大部分是患者或家属难以接受患者的痛苦要求立即行手术治疗。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特殊患者,如老年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及早手术为好,因为胆囊坏疽、穿孔的时限难以确定[5,6,7]。而本研究腔镜组所有患者因手术时间早,无胆囊穿孔或坏疽并发症出现。

本研究在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过程中,得出如下体会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口小,恢复快,能快速解决患者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的的病因,术后患者症状消失,睡眠质量好,体温短时间恢复正常 ;(2)本研究中传统组虽然只有4例发生了胆囊穿孔,而无其他并发症,但有报道称[8,9,10,11],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24h内都有可能出现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就算保守治疗好转后也有可能出现突然穿孔的现象,约有33% ~ 50% 左右患者穿孔发生在首次发作的急性胆囊炎中。因此急性胆囊炎穿孔与病程的时限关系难以确定,如果胆囊穿孔后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及腹腔脓肿,病情将变得更加复杂。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基本都控制在入院后6 ~ 24h即实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样就把病程阻断在胆囊坏疽、穿孔、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阶段[12],因而腔镜组无一例腹腔脓肿及弥漫性腹膜炎发生 ;(3)早期行急诊手术缩短了患者总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总治疗费用 ;(4)当急性胆囊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若处理不当后果比较糟糕,因而对医护人员及科室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同时患者持续的痛苦,持续的发烧将会使患者及家属出现焦虑、抱怨、责难,频繁询问医生护士的现象,医护人员也不得不反反复复地向其做好合理解释,费时费力,稍有延迟或怠慢,即埋下纠纷隐患[13]。因此,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及时手术去除病灶,及时缓解患者症状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科室的医疗纠纷,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的提高,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安全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胆囊切除,除了使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受益外,对科室也带来了一定好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比较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选出240例为研究对象。腔镜组和传统组各120例,传统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术中发现传统组4例患者胆囊穿孔。腔镜组患者切口平均长度为(2.23±0.79)cm,平均手术时间为(1.52±0.41)h,平均出血量为(50.17±6.84)m L,平均住院(4.01±0.54)d,传统组对应指标分别为(8.93±3.01)cm、(2.82±0.76)h、(107.13±6.98)m L和(8.12±0.71)d,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胆囊炎切除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74例, 术前均经B超、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62例, 女112例, 年龄14~75岁, 平均 (45.3±4.5) 岁, 病程1~10d, 平均 (3.2±2.4) d。临床上均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及压痛, Murphy征阳性, 其中胀痛、钝痛132例, 胆绞痛43例, 右肩或右肩胛下区放射痛107例, 伴发热、寒战56例。血生化检查示ALT增高, 最高135IU/L;总胆红素增高, 最高55.8μmol/L。按照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LC组 (N=108) 和OC组 (N=66)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既往发作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LC组: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采用“三孔法”手术, 取头高脚低左斜位, 于脐上缘行1.2cm切口, 插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 压力维持在11~14mm Hg。插入10mm Trocar, 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 采用超声刀钝、锐性分离胆囊周围粘连, 小心分离胆囊三角, 用钛夹或Hem-o-lok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顺行或逆行剥离胆囊, 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电凝分离胆囊, 电凝止血胆囊床。术中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术野, 可使囊壁的充血水肿减轻, 有利于辨别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在明确无出血后释放气腹, 关闭切口。如局部炎症严重、渗出较多, 可放置引流管, 一般术后24~48h拔管。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②OC组:采用传统的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 顺行或逆行完成胆囊切除, 严重者可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由Excel2003进行数据录入和计算, 用SPS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 LC组有3例患者因炎症重, 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 分离时出血较多, 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术后下床时间及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 (8/108) , 其中切口疝2例, 膈下感染3例, 十二指肠穿孔1例, 胆道损伤2例;OC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 (7/66) , 其中膈下感染2例, 肺部感染1例, 漏胆3例, 败血症1例,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3, P>0.05) 。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壁及胆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 胆囊三角粘连严重, 导致局部解剖结构不清, 相对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难度大, 手术技术要求高, 易引起周边组织及器官损伤, 故过去急性胆囊炎一直被视为LC的相对禁忌证[3]。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的不断纯熟, 同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把握手术时机, 术中仔细处理胆囊的特殊解剖关系, LC是可以作为急性胆囊炎的一种手术方式[4]。

急性胆囊炎行LC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局部炎症使胃肠蠕动减弱造成胃肠胀气;麻醉诱导进气加重胃膨胀, 影响手术操作, 可于术前放置胃管减小胃肠压力。②解剖胆囊三角区时应采用钝性分离, 不盲目使用电凝, 避免损伤肝总管及胆总管。胆囊三角解剖困难时, 可逆行或顺逆结合进行剥离, 游离胆囊后将其上提即显露出胆囊管至切除胆囊。如果粘连严重, 呈“冰冻样”改变, 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床纤维化等, 可行部分胆囊切除术。③胆囊三角区炎症重、解剖不清, 或有Mirizzi综合征形成, 应及时中转开腹, 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出现[5]。④急性胆囊炎水肿严重, 创面渗血渗液多, 甚至存在胆漏现象, 易引起腹腔污染。处理出血时切忌盲目电凝止血, 尤其在是靠近胆管区域, 要充分游离、暴露。术后腹腔放置引流管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意外的胆漏、出血, 及时排出腹腔内积液, 减少腹腔脓肿的发生[6]。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OC组相比, LC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较少, 切口感染率也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我们认为LC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切口小, 对组织损伤小以及胃肠功能干扰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时中转开腹,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急性胆囊炎LC成功的重要保障。虽然目前暂时无法完全替代OC, 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胆囊炎切除术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7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 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 (LC) 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OC) 进行治疗, 比较分析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OC组相比, LC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较少, 切口感染率也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满意, 适时中转开腹是安全实施LC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技术

参考文献

[1]Kondras M, Wojtczak M, Janiak A, et al.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J].Pol Merkur Lekarski, 2007, 23 (134) :92-94.

[2]雷海录, 张康泰, 陈勇, 等.单中心187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对策探讨[J].中华肝胆杂志, 2003, 9 (2) :79-81.

[3]胡三元.腹腔镜临床治疗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7.

[4]黄建勇, 赵玉亭, 刘建文, 等.急性胆囊炎的腔镜治疗[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 13 (1) :24-25.

[5]保红平, 方登华, 高瑞岗,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J].肝胆外科杂志, 2004, 6 (9) :432-433.

胆囊炎切除术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56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平均年龄46.3~47.8岁。将其随机分为LC组(30例)和OC组(26例)。

1.2 方法

OC组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和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顺行或顺逆结合手术。LC组4孔法进行,常规建立CO2气腹,腹腔内压力设置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以电凝钩、分离钳等解剖、游离胆囊血管、胆囊管,距胆总管0.5 cm处钛夹或塑料夹分别夹闭之。剪断或电灼切断胆囊血管及胆囊管,顺行切除,胆囊床止血彻底,生理盐水冲洗右上腹,吸尽冲洗液,温氏孔置引流管1根,从右腋前线Trocar戳孔处引出,放尽气腹同时以创可贴贴敷创口。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炎症类型及术中、术后情况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炎症明显充血、粘连严重,并与邻近器官多有粘连,且术中因渗血多而至视野常不清楚,常损伤血管及胆管,所以在LC术中如何正确的解剖是手术的关键[2,3]。胆囊炎症性水肿严重,胆囊钳无着力点,所以术中首先应对胆囊充分减压[4],之后,才能有效地抓住胆囊壶腹部做牵引,充分暴露温氏孔及胆囊三角,并为进行下一步骤做好准备。(1)胆囊及胆囊血管的处理:术中应注意的是对胆囊管的分离,笔者通常在胆囊颈处钝性分离胆囊管,同时置钛夹后切断,避免因Calot三角区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强行分离损伤血管导致出血。(2)胆囊床的处理:离断胆囊管后将胆囊壶腹向左下或右下牵拉,形成一条直线上的反方向作用力将胆囊浆膜绷紧,有利于操作;操作时用电钩先钩开浆膜层,再处理浆膜下疏松组织,注意每一钩组织都要少而确切,组织快要烧断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钩的力度,以免“跳钩”伤及胃十二指肠或膈肌;注意以“线”或“面”为基本单位层层推进,而不要一个“点”钻得太深,致使胆囊扭转,反而需重新调整抓钳位置方能找到好的间隙[5];注意间隙不要太靠近肝脏以免出血,也不要太靠近胆囊以免钩破胆囊,因为局部炎症、水肿较明显,所以此时胆囊较难处理,强行分离时易损伤肝床或分离过深而大出血[6]。(3)腹腔引流:常因患者炎症重、粘连多,局部常不同程度的渗血、渗液或漏,所以术中多进行腹腔冲洗及引流[2]。此方法有利于术后对有无出血或胆漏的及时诊断,并作出及时的治疗处理。

本组资料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炎症类型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明显,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因此,笔者体会急性胆囊炎行LC时,操作人员应具备熟练的解剖技术和镜下操作技术,动作仔细轻柔,根据术中情况,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前果断中转开腹,该术式是安全、有效的,且疗效明显优于OC。

参考文献

[1]张耘.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与方式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2002,10(5):314.

[2]张久田,狄长安.腹腔镜治疗重症胆囊炎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3):142-143.

[3]许卓明,甄作均,钟广益,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4):375-376.

[4]周正东,陈训如,韩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2,7(2):76-77,79.

[5]杨峻峰,李平军,胡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58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5,17(2):129-130.

胆囊炎行切除术的临床诊治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是常见的临床急腹症之一[1];而慢性胆囊炎是指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者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引起胆囊功能异常, 少部分同时存在细菌感染[2]。近年来, 随着居民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寿命不断延长,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发病率不断升高, 药物治疗的方式已经不能全面地发挥治疗效果。如何有效地治愈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困扰着医务工作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常见疾病提供了重要方法, 以下便是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急性胆囊炎患者64例和慢性胆囊炎患者42例, 均就诊于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急性胆囊炎患者中, 男42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为 (45±10.8) 岁;慢性胆囊炎患者中, 男29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为 (48±11.2) 岁。并将急性胆囊炎患者64例和慢性胆囊炎患者42例设立为急性组和慢性两组。

1.2 诊断标准

经过医师诊断发现患者均出现右上腹和剑突下疼痛、按压时疼痛加剧或伴反跳痛, 同时出现肌肉紧张[3];血液指标检测发现患者白细胞升高或者中性粒细胞升高;同时患者通过B超和CT检测进行确诊[4]。

1.3 治疗方法

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患者术前准备完成后,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每位患者取头高脚低15°、左侧倾斜10°位, 将腹腔镜放入腹腔进行探查, 接着吸净腹腔炎性渗液, 以便游离胆囊表面的粘连, 使胆囊轮廓充分显现出来[5]。同时通过胆囊穿刺进行减压, 降低张力, 避免胆汁与结石外溢;分离出胆囊三角处粘连, 使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充分游离, 从而确认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三者之间关系[6];接着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夹闭, 胆囊自胆囊床剥离, 胆囊床通过电凝止血, 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7]。

1.4 观察指标

急型和慢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分别记录手术治愈率、中转开腹率、胆漏发生率和肝门部胆管狭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Spass16.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两组间各项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若P<0.05, 则表示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结果显示:急性组和慢性组患者中, 分别有60例和35例一次性成功地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愈, 治愈率分别为93.75%、83.33%;分别有2例和3例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成功而行中转开腹治疗, 中转开腹率分别为3.13%、7.14%;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 发生率分别为1.56%、4.76%;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肝门部胆管狭窄, 发生率分别为1.56%、4.76%。组间各项比较P<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注:急性组和慢性组间治愈率、中转开腹率、胆漏发生率、肝门胆管狭窄发生率相对应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疾病已经接近成熟, 也是逐渐地取代了以前的药物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而在该手术过程中, 处理的关键步骤便是胆囊三角的分离[8], 分离时必须认真、耐心、细致观察解剖, 始终坚持“辨-切-辨”的三字原则[9], 做到逐步分离剪切。解剖时一般不使用电刀, 从而避免误伤重要结构或电凝损伤胆管。

本研究发现, 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患者中行手术呈现了不同结果, 其组间治愈率、中转开腹率、胆漏发生率、肝门胆管狭窄发生率等观察指标中,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慢性胆囊炎患者, 并且胆漏和肝门胆管狭窄等现象出现低于慢性胆囊炎患者, 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疾病效果优于治疗慢性胆囊炎疾病, 更适合于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治疗。当然, 其治疗慢性胆囊炎疾病的治愈率也是非常之高的, 治愈率可以达到83.33%, 胆漏和肝门胆管狭窄发生的概率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 所有患者中, 均未出现很严重的并发症, 再次确认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同时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对待中转开腹, 中转开腹应该是低标准的, 恰当的时候进行中转开腹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变被动为主动的表现, 而绝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失败,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恰恰是一次成功治疗[10]。

参考文献

[1]韩留安.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3) :218-219.

[2]李兵, 蒋泰君, 黄振国.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90例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11) :855-857.

[3]林松, 许健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8) :626-628.

[4]Yaghoubian A, Saltmarsh G, Rosing DK, et al.Decreased bile duct injury rate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era of the80-hour resident work week[J].Arch Surg, 2008, 143 (9) :847-851.

[5]袁和祥, 蔡秀军.冲吸钝性解剖法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8 (1) :10-11.

[6]朱会敏, 刘利东, 杨志诚.急性胆囊炎27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 2009, 31 (16) :2092.

[7]李涛, 乔占英, 康建省,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0, 32 (9) :1086-1087.

[8]Lipman JM, Claridge JA, Haridas M, et al.Preoperative findings predict conversion from laparoscopic to open cholecystectomy[J]Surgery, 2008, 142 (6) :556-565.

[9]林松, 许健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8) :626-628.

胆囊炎切除术 第11篇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86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排斥,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其操作技巧的不断成熟和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手术创伤较小、痛苦较轻、恢复较快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手术的首选。而早期被LC手术视为禁忌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特别是胆囊壁厚>5mm[1],逐渐放宽为适应证,成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2]。2009年3月~2011年3月采用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40~78岁,平均45.8岁;病程8小时~7天。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初次发病9例,23例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病史。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均有右上腹部或剑突下疼痛伴恶心、呕吐,查体见右上腹有压痛或反跳痛,并伴腹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或可触及肿大的胆囊。部分患者伴畏寒、发热。实验室检查:32例均有不同程度白细胞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提示:胆囊内结石,其中有5例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不同程度肿大,胆囊壁增厚,部分呈双边征,结合CT等其他检查无胆道结石,并排除胰腺炎等其他疾病,明确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手术方法: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高足低仰卧位,左侧倾斜10°~15°。正常采用三孔法,如果术中发现胆囊巨大或显露困难时增加第四孔,以利暴露和操作。常规采起从胆囊三角开始的顺行切除,切除困难时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胆囊。若胆囊三角周围组织炎症较重或有瘢痕粘连时,不要盲目解剖胆囊三角区,以免损伤胆总管、右肝管及门静脉,可保留部分胆囊壁行胆囊大部切除,但残余胆囊黏膜应电凝破坏,并缝合关闭残余胆囊。如果胆囊积液肿大,造成胆囊颈部显露困难,应先行胆囊穿刺减压;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尽可能将结石推入胆囊腔或将胆囊壶腹切开取石。术后常规于文氏孔处放置引流管。

结 果

本组3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C手术成功31例(96.9%),手术时间35~130分钟,术中出血30~230ml,其中1例因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解剖困难而开腹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术后引流管放置24~48小时,观察无胆汁及血性引流物或引流量< 10ml后可拨除。LC成功的患者一般手术后6~9小时进流食,12~24小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3~7天,平均5天,均痊愈出院,1例中转开腹患者于8天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无结石复发,胆管狭窄、胃肠道损伤、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

讨 论

手术时机的选择:关于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张成武等研究发现[3],72小时后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长(P<0.05),且手术中转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24小时以内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较其他组短,开腹中转率也较其他组低(P<0.05)。提示发病后手术越早,手术就越顺利,成功率也越高。发病72小时内的粘连一般较为疏松,易分离,且出血少,随着纤维渗出物的增加,胶原的机化,纤维性粘连的加重,造成胆囊周围粘连明显加重,尤其胆囊三角的正常解剖关系难以辨认,所以对于发病72小时以上,应慎重考虑,术前充分征求患者意见,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手术的注意要点:LC较开腹手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在手术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以下情况:对于胆囊周围及胆囊三角严重粘连者,先沿肝缘找出无网膜或肠管粘连区,从该部位钩起少量粘连纤维带电切,分出部分胆囊壁,再沿胆囊壁剥离粘连组织,显露胆囊及胆囊三角。胆囊张力高时应先穿刺减压,便于术中钳夹和牵拉胆囊,有利于操作。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时,可用无损伤钳向胆囊底部方向挤压,若结石较大或嵌顿较紧无法推入胆囊腔者,可在壶腹上、下离结石嵌顿部位约3mm处各施一枚钛夹,再纵行切开壶腹取出结石。上钛夹前必须明确“三管一壶腹”的解剖关系,切忌在解剖关系不清时使用钛夹,上钛夹时应使胆囊管放松,避免将胆总管牵拉成角而误伤。剥离胆囊床时,肝包膜撕脱出血处不可盲目电凝止血,可用干纱条压迫止血或以明胶海绵填充止血。胆囊浆膜炎性纤维化粘连,或胆囊三角致密粘连无法分离、切除胆囊时,可行胆囊大部切除术,但残余胆囊黏膜应电凝破坏,并缝合关闭残余胆囊。另外不可盲目追求高LC成功率,中转开腹不是LC手术失败,是否中转开腹取决于术者的技术水平、病情的复杂情况、手术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适时的中转开腹可以减少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经本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早期L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应争取在症状发作48小时内手术。近年来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方法技巧的逐步改进。只要术中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LC手术大都能成功,适时的中转开腹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主编.现代腹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90.

2 林镇海,张炳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性疾病的国内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2):157-160.

胆囊炎切除术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93例中男187例, 女306例, 年龄25~91岁, 平均52.5岁, 有腹部手术史者13例 (其中阑尾切除8例, 剖宫产5例) , 急性胆囊炎, 胆结石101例,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胆囊结石392例, 本组病例均在症状发作后3~48h收住院。术前均有右上腹疼痛, 压痛, 局部肌紧张及Murphy征 (+) 等症状和体征, 伴发热127例 (为低热, T<38°C) , 轻度黄疸12例, 无中重度黄疸, 化验血常规WBC (11.2~17.9×109/L) B超或MRCP均提示胆囊不同程度肿大, 壁厚0.3~0.5cm, 部分呈双边征, 胆囊内单发或多发结石,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或结石。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气腹压控制在1 0~14mmHg, 有腹部手术史者采用开放法建立气腹, 手术方法采用三孔或四孔法, 首先进镜探查, 见127例胆囊被大网膜包裹, 与周围脏器不同程度粘连, 其余胆囊充血, 肿大, 张力高。分离粘连, 暴露胆囊, 有结石颈部嵌顿者, 将嵌顿结石推回胆囊内, 或穿刺减压, 尽可能恢复胆囊三角的正常解剖关系。轻柔分离胆囊三角, 仔细辨认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准确无误后上钛夹或丝线结扎后切断, 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 3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 电凝处理胆囊残留粘膜, 胆囊床止血, 冲洗腹腔, 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放管引流。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LC, 手术时间30~130min, 平均50min, 术中出血15~100mL, 术后4例引流管引出胆汁, 引流量50~155mL, 未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体征, 保守治疗5~7d引流渐少, 拔除引流管, 余引流液均为淡红色, 术后1~2d拔除, 平均住院时间4~5d。

3 讨论

急性胆囊疾病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 往往需要急诊手术处理, 然而究竟该采取何种术式, 目前仍有不少争议。有学者认为, 在已有良好传统手术经验又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术前提下,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 急诊行LC是安全可靠的, 并且可取得良好效果。

3.1 急诊LC的手术时机

急性炎症期, 胆囊严重充血、水肿, 术中易出血、损伤, 导致严重并发症。一般在72h之内, 以急性炎症, 水肿为主, calot三角尚有一定的解剖层次, 行LC是相对安全的[1], 当病程超过72h, 炎症、水肿继续加重, 粘连致密, 胆囊壁明显增厚, calot三角解剖困难, 此时再行LC可能困难, 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3.2 急诊LC的手术适应证

首先要仔细了解病情及体格检查, 重视B超检查, 除外胆管病变, 如患者体温超过39°, 出现弥漫性腹膜炎, 则应除外其它急腹症;如患者重度黄疸或超声提示胆管可疑, 则应行MRCP除外胆管病变。另外超声可对胆囊壁厚度作出较准确描述。有资料显示, 如胆囊壁厚度<0.5cm, 则中转开腹率1.1%, 若>0.5cm, 则中转率可高达26.6%[2]。

3.3 正确掌握腹腔镜的操作技巧

急性胆囊炎由于炎症水肿加重, 往往解剖困难, 且易出血, 我们认为如胆囊张力大, 先行减压, 尽量恢复胆囊三角的自然解剖状态, 仔细解剖胆囊三角, 原则是“宁伤胆, 勿伤管”, 应紧贴胆囊壶腹切开其周围浆膜[3]。分离胆囊管时尽量先从胆囊颈后三角开始, 紧靠哈氏袋分离, 再解剖前三角。分离过程中由于充血, 水肿易出血, 影响操作, 但这种出血往往为小的毛细血管, 用自制的小纱布块压迫1~2min, 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术中应遵循“辨→切→辨”的原则。分离完成后, 如胆囊管过粗、过短等, 不宜上钛夹, 可用丝线结扎。

3.4 重视引流管的放置

肝下间隙放置引流, 不仅可引流炎性渗出液, 减少腹腔脓肿, 膈下感染等并发症, 更重要的可观察有无术后出血与胆漏的发生, 以便及时处理甚至可成为一种治疗手段。如本组4例出现少量胆漏, 考虑为迷走胆管损伤, 经有效引流均保守治疗成功。

3.5 适时果断的中转开腹

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应用到外科各专业, 但不能代替传统手术, LC也不可能完全取代OC。切忌片面追求LC而勉强镜下操作。对诸如Mirizzi综合征, 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 可疑胆管损伤, 镜下难以控制出血点, 均应适时中转开腹, 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中转开腹并非手术失败, 而是为病人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种手术变更。

目前腹腔镜发展日趋成熟, 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经典术式, 虽然胆囊疾病急诊是否可行LC仍有争议, 但我们认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 术中仔细操作, 注意技巧, 急诊LC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冉崇新, 和军.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些问题的思考[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3 (3) :243.

[2]胡国治, 陈作兵, 郭永忠, 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量化手术指操作[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 8 (1) :11~13.

上一篇: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下一篇:网络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