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价值范文

2024-07-24

合作价值范文(精选12篇)

合作价值 第1篇

一、合作学习的真谛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 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交往,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 学会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包容, 其本质就是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人,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但是观察我们的身边, 经常发现这样一些不太和谐的现象:有些学生唯我独尊, 自以为是, 拒绝帮助别人, 也有些学生沉默寡言, 自我封闭, 拒绝别人的帮助, 这些都有可能是平时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歪曲理解造成的。教师很多时候为了上课 (开课) , 而开展一些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 设置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但笔者在上课和听课中, 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 (1) 有些问题很简单, 不值得讨论; (2) 有些问题偏难, 只有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研究, 大部分学生在旁边“装模作样”, 心想反正不会推荐自己作为代表发言; (3) 有些问题在上课前教师已经讲解过, 合作讨论完全是“装腔作势”。笔者认为这样长期下去是很危险的, 它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我们必须为学生负责, 凭良心、讲诚信教学。笔者作为语文教师, 对所教学生作出了这样的要求:同桌每周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语文读本》上的一篇课文, 并轮流由其中一位完成500字的学习报告, 在班级内进行评比。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认识自己, 欣赏他人, 展示自己, 悦纳他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所以说, 合作是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 只有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愿和品质,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本质需要

合作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但不是唯一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它的前提是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只是一种辅助学习方式。也就是说, 当自己能够解决问题或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话, 就尽量不寻求帮助, 过多地依赖别人会丧失自己的独创能力, 丧失主见, 走上社会有可能难以独当一面。在教学过程中, 当一个问题提出后, 教师不要立即就让学生讨论, 应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然后通过学生的反馈判断是否需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只有当个人条件不充足且在产生合作需求的情况下与别人开展合作学习, 效果才有可能显著。比如问题太难, 个人独立操作时间不够, 与别人存在较大争议, 或任务过重、步骤较多、需要很多人完成等。

三、合作学习的过程操作

合作学习的效果, 不仅取决于它的本质需要, 而且和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有很大的关系。

1. 课堂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指导

在小组合作之前, 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 目的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告诉学生学习什么, 必须掌握什么, 要带着问题学习, 还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帮助他们切入问题。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介入现场观察指导, 解决意外问题, 也可以做一名参与者和学生共同学习。离开教师的组织调控和参与指导, 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变成无效学习。

2. 采取多样的合作形式

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 采取有效多样的合作形式。就语文学科而言, 除了课堂上开展4~6人的小组合作学习, 互相交流讨论外, 还可以在课外安排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学习, 如互相检查背诵, 举行成语接龙比赛, 互评周记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也能互补长短, 增进友谊。

3. 善于运用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结束后, 都要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分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 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等。

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 第2篇

摘要:作为从美国移植过来的教育理论,合作教学思想在中国本土教育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获得发展的生命力,这说明合作教学对知识运用和创新及培养民主的教育生活方式有重要价值,在实践中实行合作教学,需要教师开放自我教育经验与异质教育资源对话,并不断进行反思性实践。

关键词:合作教学 价值 实践

教育是合作的艺术,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渠道,在教学中进行合作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合作教学的研究,已有成果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强调合作教学可以构建良好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认知品质和非认知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等。随着教育实践的推进,合作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结合起来,成为教育改革诸领域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但是从根本上说,合作教学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身,而是在于创新和运用知识和形成教育中民主的生活方式,通过思维和情感的积极互动,运用自由对话技术,在教学相长的古老教育智慧引领下,使教育中人的发展走向更加完善的境界。

一、何谓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被誉为近些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它源于约翰逊(D.W.Johnson)提出的合作学习, 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1]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育思潮,进入中国的教育领域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并已深深地扎根于本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合作作为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教育理念,被教育神经系统末端的教师和父母广泛接受,并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体现出来。

合作,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2]一般被理解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协同行为,不仅在人类高度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随处可见的合作行为,甚至在动物界的生存活动中也可以观察得到初步社会化的合作性行为。在合作中,不仅只是行为上的机械搭配,同时还有情感的互动共契和意志的互相砥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会调整自我认知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由此可见,合作是个体全身心地投入与他人的一致性活动中,从而实现外部目标或者个体自我发展、成熟和完善。

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活动,都是在群体性情境中通过互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当然这种互动可能是协调合作也有可能是冲突竞争,如果把冲突竞争也看成是良性的社会互动方式,那么就可以从广义上把教育看成合作行为。在21世纪的教育四大支柱中,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求知都无法离开合作的参与,合作是把其它三根支柱连接起来形成教育合力的核心要素。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相对传统的定义是,合作教学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3]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变革,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已经无法概括合作教学的概念和外延,因为它从范围上已经扩展到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社区、家庭和学校、媒体等的合作,从深度上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育民主生活和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目标。因此,笔者把合作教学定义为:统合整理教育资源,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育合作行为,并最终实现教育中人的和谐发展与共同成长。

二、合作教学的内在价值

合作教学之所以在不同的教育改革背景中都能够获得生命力,是因为合作教学中所蕴含的精神符合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同他人一起存在并去共同追求教育对人的丰富作用和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是合作学习的最本质特性。与同伴一起相互学习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能够改变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教师自身, 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 也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4]合作教学能够改变师生的人生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新和运用知识

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知识进行的,知识是思维不断发现和加工建构的结果。虽然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科学家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有所不同,但是也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以及从未知到已知这样的循环往复过程。师生在对知识共同研究和探讨的时候,在复杂的思维过程中保持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动,则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建造。教师如果只关注自己组织教学的一言堂和满堂灌,或者是学生在孤独地追求知识而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倾听,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其他人的智力和情感参与,那么,这样的知识是孤立的、静止的、专为教师或学生自己个体所享有的。在现代社会开放和共享的知识背景下,这样的知识存在没有太大的意义。《礼记·学记》称之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利于人的知识社会化和师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

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和群体、同伴一起讨论、提问、互相解答和反复探究,可以形成对问题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构建,不是为了在记忆系统中保持知识,而是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使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在新问题的引导下,对科学和社会的未知领域展开新一轮探索。这同样离不开和他人的进一步合作,和他人合作是学习的条件,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相信课堂可成为公开分析和转变“已有”经验的公共地点;不是以正确反对错误的竞争环境,而是学生和教师通过相互合作探讨各种方案、后果、假设的地方。[5]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也能够获得个体人格的成长,加深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上的深刻理解。

(二)建设民主的教育生活

传统对教育的理解认为教育是成人生活之前特别隔离出来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阶段,因此可以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和手段去建设教育生活,比如说死记硬背乃至穷首皓经。这种单打独斗式的的教学方式因为其功利目的过于强烈,而牺牲当下生活的体验性和宝贵性。在儿童中心和师生平等观念影响下,人们开始珍视学校生活的意义,从学校开始营造自由、民主和积极的教育生活经验。学校获得了和社会较为平等的地位,而不再是正式社会生活的预备期,教育生活中的幸福主题受到重视。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必须有人文氛围非常浓厚的教育风气,只有当校园中洋溢着温情、合作和互助的自由气息,幸福的教育生活才有可能。

教学合作,是教育中的人与人之间开展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进行敞开和自在的心灵之间的自由对话。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价值的牵引也是润物无声和水到渠成的,教育的手段是人性化地充满耐心和爱心。在民主自由的情景中,教师和学生都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动力,他们也同心协力共同打造美好的校园生活。在合作教学中,不允许蛮横的灌输和强力的说教,也减少了无谓的反抗和痛苦的挣扎。人与人之间依然会有差异和冲突,但是人们之间开始有足够的信心和智慧来化解差异和冲突,尊重和理解拥有实现的空间。合作教学,是一种平等、自由和富于爱心的教育交往方式,交往中的人有被他人承认的尊重感和获得幸福生活的成就感。

三、合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教育和教学的复杂性,使教育生活布满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开创性,这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合作教学的主导性力量,规划和开发合作教学的丰富内容和形式。在社会上没有一项职业像教师职业这样富有挑战性,教师面对的是永远变化的环境、个体,很难去确定一种固定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永远最佳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6]教师组织和引导合作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实施。

(一)开放自我教育生活经验

合作教学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情感基础,在情感上没有通融和交流的个体无法进行合作,是谓“两人同心,其利断金”,共同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双方的认同和努力程度。在到达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主体,需要不断开放自我的教育生活经验。在教师所敞开的的教育经验所构筑的世界中,他人才能参与到真实的问题或现实的情境中来。如果教师是封闭的或者制造了一个虚假的情境,则这样的合作是缺少意义的。在经验合作教学干预措施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尤其是个人教学效能感得到了明显提升。[7]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自我效能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那么,把这个结论推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活中,合作教学通过开放自我教育经验,也能够更加开放地吸纳周围可以促使教师获得成长的资源,使教师的教育生活更加活跃和创造更多的教育成就。

(二)与异质教育资源对话

学习的本质是拥有不同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聚集一起,通过观察、模仿、请教和互相切磋来提高和提升自我。和异质教育资源开展对话,才能够获取教育的营养来让自己更好地进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人们要善于发现身边所潜藏的学习内容,并且孔子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也身体力行,他向师襄、苌弘学习音乐和韵律方面的知识,向李聃学习关于礼的文化知识。《大戴礼记》记载“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教师通过和书本、不同学科的教师、学生和其它可以滋养自我教育生命的载体不断地开展对话、交流和吸收、转化,才能获得教育养料的活水源头。如果教师止步不前、固步自封,或者是对其它的教育资源保持不信任的态度,那么这样的教师很难在教育生活中不断进取和提升。

(三)投入反思实践活动

教育教学是一项反思实践性活动,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影像的回放、思索、自我观察和自我总结,教师既充当教学的实施者,同时也担任自己教育活动的评价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敞开的自我成长需求中,邀请他人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改进中,自己在每天的日常教育生活中秉持敏感的感知能力,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还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等,通过对诸如此类的主题进行常规的记录和求索,基于开放的专业成长平台对自己的教学采取永远都不满足的心态。在从反思到实践到再反思的教育道路上,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纯熟的教育智慧和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反思实践型教师是乐观主义地跟随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畏难也不给自己增加过度的职业压力,期待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加完善,同时也允许自己有不断增长的追求空间。在获得专业发展的进程中,也带动周围的同事、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和造福他人。

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地连接教师和他人、学校和社会、现在和未来的教育力量,对教师、学生和教育有美好的期待又不苛责尽善尽美,提供人类教育经验不断获得丰富的场域。在合作中,存在差异价值和不同个性的各个参与方都能够获得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在实现共同目标的时候,兼顾到不同主体的教育需求和发展愿景。合作是学习的固有需要,也是教育和教育中人的成长的基本途径,通过合作,一种健全的教育民主生活才能被合情合理地建立起来;通过合作,知识才能被运用到生活中来并获得新的创造和发展。合作统整了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延伸了向未知世界迈进的眼光和能力,因此,合作教学在不同的教育改革话语中都能够获得运用的活力。

合作学习的价值及其实现 第3篇

值、“求善”是其直接价值、“求美”是其终极价值。合作学习价值的实现必须基于合作学习的合理展开,学习

任务是促使合作学习合理展开的关键因素。因此,合理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习任务是实现合作学习价值的重

要途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 价值 学习任务

随着合作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基

本价值追求。然而,教学实践中的合作学习往往“追

求的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热闹,摆‘花架子、‘走

过场,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这既是实践者对合

作学习价值的理解不深人导致的结果,也与理论研

究者轻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研究不无关系。因此,加

强合作学习的价值研究,明晰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与目标,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真、善、美:合作学习的基本价值

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利用小团队进行学习的

教学方法,学生们一起学习使每个人的成绩尽可能

地得到提高。作为一种方法或技术,其本身不具有

价值,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利用这种方法或技术以达

成某种教学目标时才能构成价值。因为价值是指作

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的属性

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因此,思考合作学习的价值

即思考合作学习这种方法与师生所追求教学目标

的“特定关系”。

1.求真:合作学习的基础性价值

“真”指认识、知识、思想内容的真实性、真理

性。作为客观性的“真”本身不构成价值,但把“真”

理解为人们追求思想、行为与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统

一时,“真”就具有了主体需要的属性,构成了主体

与客体的关系,也就形成了价值,即真理的价值。合

作学习中“求真”价值即师生通过合作学习这种结

构和形式追求知识真理性的一种境界,表现为通过

合作学习师生可以更为客观有效地理解知识本身

所代表的客观符合性,亦即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知

识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认知性发展。

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解、思

考、交流、体验才能获得正确认识和理解知识的能

力和方法,才能深刻体验知识之中所蕴含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相对于合作学习其他价值而

言,“求真”价值具有基础性。

2.求善:合作学习的直接价值

善,作为伦理学来讲,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道德关系,是一种道德价值。但如果从广义上讲,则

可以是包含了除道德关系之外的政治关系、经济关

系等的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一般价值观的人与人

之间的一种综合价值。“善”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指

的是人在生活中的言行同其社会关系和社会需求

一致的结果。合作学习中的“求善”价值即通过合作

学习改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使每位学生

获得社会角色的正确认识,形成社会角色的意识和

能力,表现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的培养这种处理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意识和技能需要通过交往的方式形成。

在学校中,交往可以有效地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

范,培养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以

及合群、利他的社交品质和社交技能。合作学习以

学生互动、互赖、互享为基本特征,以交往为基本的

活动方式,其基本指向则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

技能。因此,“求善”的价值可以看作合作学习的直

接价值。

3.求美:合作学习的终极价值

“美”是这样一种境界:客体的存在和属性满足

了主体身心的一种特殊需要——“美感”的需要,它

是客体某些方面的需要达到了与主体的高度统一

与和谐。“美”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是建立在客体基

础上的主客体的统一,既需要客体的属性为基础和

载体,又要求以主体内在的观念为尺度,是主体按

照自身对美的认可与要求对客体改造的结果,是人

的内在需求。合作学习的“求美”价值,即师生通过

合作学习达成知识理解、认知结构改善的认知性发

展和形成正确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的社会性发

展的统一,表现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

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认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处

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并使二者在合作

过程与结果之中达成高度统一。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具有系统性、整

合性特征,思考教育问题要有整体视野,不应孤立

地看待某一个方面。学生的认知性发展和社会性发

展固然是合作学习的基本价值,但将学生的认知性

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进行整合,求得学生的整体性发

展才是合作学习的终极价值。合作学习的终极价值

内在地镶嵌于知识获得与社会角色意识形成的关

系之中。知识体现的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及

人的理解,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在规律性知

识的背后,蕴含着知识创造者和知识解读者的思维

方式和情感态度,也蕴含着知识本身的限度和进行

实践的基本方式。合作学习以通过互助、互赖、互享

的方式,既能加强对知识规律性的认识,也能获得

知识创造者、解读者以及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理解,

从中认识真理、体验价值、感悟人生。而这正是合作

学习价值的特殊性所在,合作学习价值的重要体现。

合作学习的“真、善、美”价值具有内在的统一

性,不可割裂。“真”是客观必然性的最高价值,“善”

是主体必然性的最高价值,“美”是包含了二者统一

的主体自由的最高价值,它们是实践价值结果的不

同方面。合作学习也正是在追求“真、善、美”的过

程中,彰显出了自身的合理性。

二、学习任务:实现合作学习价值的关键

因素

合作学习价值的实现必须基于合作学习的展

开,而学习任务是促使合作学习展开的关键因素。

任务的主体是人,是人进行的活动,也是人追求价

值的基本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任务(或学习任务)

是合作学习价值追求的基本载体,学生正是在完成

教师设计的任务群的过程中实现认知性与社会性

的统一发展。

1.学习任务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加工

认知是人的一些高级心理活动,如意识、智力、

思维、想象、创造以及策略的形成、推理、推测、问题

解决、概念化、分类等等。对学生而言,进行知识学

习是推动认知发展的基本途径。因为对知识的精加

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认知结构的改

善,还能促进学生意识、智力、思维、想象等认知能

力的发展。如何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精加工,这

需要考虑学习的条件。信息加工理论代表人加涅(R.

M.Gagne)从学习的结果出发,分析了学习的内部条

件和外部条件:从内部条件来看,学生自身的兴趣、

能力、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从

外部条件来看,学习情境、内容线索、指导、反馈、重

复是主要影响因素。

在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在体现自身相对独立

性的同时,也被镶嵌在任务群之中。任务群是根据

课程的教学大纲、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学

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若干个

典型任务,每个任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形成一个任务系统,先前学习任务必然是后续学习

任务的基础,可以在兴趣、能力、知识和经验等方面

为后续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必备条件。与此同时,

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活动和情境的特性,在实施过程

中,学习任务便由静态的设计转变为了动态的活

动,学习任务中所包含的情境性因素得以展开,如

在要求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主人翁情感态度时,随着

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等的确认与展开,体现主人

翁情感的情境“场”也就形成了。而且,在围绕着任

务所开展的活动情境中,任务的主题起到了提供学

习线索或关键词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在文章中

突出关键词确实对精加工推理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它能够使读者注意到关键词所提供的重要信息,提

供近推理和内涵推理的构建水平,进而提高了这两

种推理在阅读过程中即时产生的可能性。由此可

见,在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既能够促进学生激活

自身内部因素,使学习的内部条件得以实现,又能

创设出学习的情境,满足学习的外部条件。

2.学习任务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当人从呱呱坠

地时,个体体现的是较为纯粹的生物性,但人不能

仅仅凭借着生物遗传去生存,人要生存与发展,社

会要革新与进步,需要人从单纯的生物体走向生物

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即人需要获得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指“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为了

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所具备和表现出来的心

理和行为特征”,其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交往即通过教师与学生

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赖和互享,是学生

适应群体生活,形成了解他人的意识和技能,建构

自身的社会独立性和社会融合性的基本方式。

以“授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处于彼此

孤立的状态,丧失了交往的土壤和机制,难以促进

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人的社会性和人格是由社会

建构的,是主体与他人关系的产物,需要从特定的

社会关系和情境中去获得自我和人格的具体内涵,

离开了社会场域,社会性发展的建构几乎不可

能”。合作学习强调合作与交往,在互助、互赖和互

享中形成显性或隐性的社会情境,形成团结合作、

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通过认识、训练或以潜移默

化的方式建构着自己的社会性技能,提升社会化程

度。而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活动的性质,可以创造社

会情境,为学生社会性发展提供“场域”。为了完成

个人与小组的任务,学生必须与他人分工合作,需

要从小组、班级甚至学校的总体视野中思考自己工

作的价值与目标,这就自然地与其他学生、教师、小

组、班级等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冲突、领导与被领导

等问题。这些矛盾与问题构成了一个类似的“社会

情境”,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

3.学习任务是连接学生认知性发展和社会性发

展的桥梁

学生的认知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事物

的两个方面。学生是个体与群体成员的统一体,从

个体来看,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精加

工,促进学生知识获得和认知结构改善,其认知方

面获得良好发展;从群体来看,由于学生的学习是

以互助、互赖、互享的方式进行的,对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必将通过“做中学”得以迅

速提升。而连接个体与群体的关键在于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可以分为个体学习任务和群体学习任务,

只要我们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在任务设计、

实施、评价过程中,兼顾好个体学习任务和群体学

习任务的关系,做好相应的设计、监控、调节与评

价,学生将会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实现认知性和社会

性的统一发展。

三、合理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习任务:实

现合作学习价值的基本路径

在合作学习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遵循合作

学习的基本价值与目的,二者是一种目的与手段的

关系。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

任务的关联性与参与性。前者要求在整个学段、学

年、学期中遵循学科基本的知识逻辑与学生的认知

规律,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系统的学习任务群,形成

一个有序的系统;后者要求根据合作学习中的个体

学习与群体学习的基本关系,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

务时既要有个体学习与努力,也要有学生群体的互

助、互赖与互享。

在进行学习任务实施时,要注意合作小组的构

建和学习指导的多主体参与。前者要求根据具体学

习任务的特殊性合理构建小组,如小组存在的周

期、人数、小组间关系、组内成员关系等;后者要求

充分发挥不同教学主体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作用,如教师主体、小组长主体、组员(有擅长者)主

体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层面有不同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学习任务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过程性

和个体差异性。前者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

态度、参与性、能力与方法等;后者要求使不同的学

生在不同的方面获得应有的发展,因为相对于传统

“授受”教学而言,合作学习要求进行主动思考、积

极探究、乐于求教,学生的智能基础、成长经历、学

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将得以充分体现,不同个

体的学习起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将存在个体差

合作价值 第4篇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当中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即人们在谈话过程中是遵守一定原则的, 即“使你所说的话, 在其所发生的阶段, 符合你所参与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向”。为了进一步具体说明合作原则, 格赖斯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 (Maxim Of Quantity) : (1) 使你的话语如 (交谈的当前目的) 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2) 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2.质量准则 (Maxim O Quality) :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 (1)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 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 (Maxim Of Relation) :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 (Maxim Of Manner) :要清晰 (1) 避免含混不清, (2) 避免歧义, (3) 要简练 (避免冗长) , (4) 要有序。[1]

虽然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提出的, 但它同样适用于解释汉语在内的其他语言。下面这段相声就可以证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在交际中同样普遍遵循合作原则。

两个相声演员在台上打赌看其中一个人能否在五句话内坚持答非所问。

甲:你早, 吃饭了?

乙:今天天气很好。

甲:天气好准备上哪儿去玩?

乙:世界上战争年年有。

甲:哪又打起来了?

乙:今年西瓜丰收。

甲:西瓜要买无籽的。

乙:大学入学考试都能开卷吗?

甲:第几句了?

乙:第五句。[2]

尽管答者小心翼翼, 但最终还是回答了所问。可见, 使用汉语的人们在交际中也是遵循合作原则的。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 各民族在使用中对它的理解却存在差异, 而这正是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文化价值取向对合作原则使用的影响

价值观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特有的对于什么是好的一种显露或隐含的观念, 它影响着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价值观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表达出来, 并因此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文化价值取向”是用于研究价值观和交际之间的概念, 指的是“人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的方式”。[3]对文化价值取向的研究主要有四种模式, 笔者在此主要运用其中两种模式来研究文化价值取向对合作原则使用的影响。

1.霍尔模式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通过将不同文化划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来表明不同文化在交际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他认为在高语境文化中交流信息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体现出来了, 只有极少的信息需要清楚地进行传达。低语境的交流正好相反, 即大多数信息都需要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进行传达。在高语境文化中, 如中国等亚洲国家, 人们在经历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同质性, 可以借助很多其他方式来提供信息, 比如空间的使用甚至沉默等。而在低语境文化中, 如美国等西方国家, 人口具有较低的同质性, 因此人们期望在交流中通过语言传达大多数信息, 而语境和参与者方面只包含极少的信息。例如下面这段对话。

工人:“厂长, 大家提议放两天假。”

厂长:“哦?”

工人:“这个月的生产任务不但提前完成了, 而且产量比上个月还多了一倍。”

厂长:“哦。”

工人:“那您是同意了。太好了, 谢谢厂长。”

这段对话看似违反了数量准则,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厂长仅仅说了两个同样的字, 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信息, 但我们看了以后却并没有产生任何疑惑。但对汉语了解不深的人势必会一头雾水。这是因为虽然只是将一个“哦”字重复了两遍, 但却用了不同的语调。第一个“哦”用疑问的语气显然是在询问原因, 而第二个则是用了赞同的语气, 所以工人才马上心领神会。

除此之外, 以汉语为代表的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方式上常常比较隐晦、间接和含蓄, 比如, 汉语在表达反对别人意见时, 很少直接说“不行”或“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而通常用“我再考虑考虑”、“商量商量再说”、“稍候再给你答复”等表达方式。中国人认为这虽然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 但却遵循了礼貌原则, 避免直接反驳使会话处于尴尬的境地。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们交流方式常常比较直接和坦率。正是这些区别导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一些话语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别。如:

甲:“时候不早了, 我请客, 咱们一起去吃饭吧。”

乙:“那多不好呦。”

对于这段常用的对话, 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会有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理解。“那多不好呦。”只是一句客套话, 它的言外之意是接受了邀请, 高语境文化认为不使用客套话的交流方式是不礼貌的。然而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们比如美国人, 他们是很难理解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 “不好”是在拒绝他们的邀请, 否则就违背了质量准则。可见高低文化语境之间存在的差别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否则来自高低语境文化的交流者在交流时很容易产生误解。

2.霍夫斯泰模式

海尔特·霍夫斯泰, 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管理学家、社会人文学博士。他于1968年和1972年, 在IBM员工中做了两次研究, 并调查了其中的11.6万人。在大量的调查数据中, 霍夫斯泰教授试图找出能够解释导致大范围内文化行为差异的因素, 通过统计确定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避免不确定性﹑男性/女性这四个维度可以用于区分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其中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对权力距离的态度两方面最能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其对合作原则的影响, 并能解释造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一些原因。

(1) 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霍夫斯泰于1998年提出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概念。在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中, 人们强调自我为中心和个人的成就, 每个人对他的私人财产、思想、观点、著作都有自己的权利, 不喜欢别人干预自己的事情。而在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中, 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个人要服从集体, 集体内部强调和谐﹑友好。所以, 相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来说, 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更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这在言语的表达中可以表现出来。英美国家是典型的具有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国家, 相比之下, 中国更注重集体的利益, 具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4]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日常会话中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比如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人打招呼时也常说:“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 在遇到外国朋友时会关切地说:“It’s getting cold.Take more clothes with you.” (天冷了, 多穿些衣服。) 虽然这些话在我们看来是再平常不过了, 但来自英美国家的人们却认为这违反了关联准则, 会感觉很不自在, 甚至是对他们个人行为的干涉。说这些话的人很显然是要表达对对方的关心, 然而对于具有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这种特殊的会话含义的。

(2) 高权力距离与低权力距离

霍夫斯泰把权力距离分为高权力距离和低权力距离。中国属于高权力距离国家, 而英美国家属于典型的低权力距离国家。在高权力距离的文化里, 领导与下属或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是垂直的, 人们在与长辈或领导进行交流时要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 而与晚辈或下级交流时要表达出关爱或是权威。在低权力距离的文化里, 社会关系相对来讲要平行些, 人们强调突出个性。

中国自古就强调:“上下有义, 贵贱有分, 长幼有序”,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下面是一个发生在南唐时期的例子:当时赋税繁重, 京城地区又遭旱灾, 人民叫苦连天。一天, 烈祖在北苑饮宴, 对群臣说:“外地都下雨了, 只是都城却不下雨, 怎么回事呢?”申渐应道:“雨不敢入城, 是怕抽税而已。”烈祖大笑, 马上下令除掉重税 (《古今谭概—微词》) 。可见申渐作为臣子, 即使意识到了问题, 也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雨不敢入城, 是怕抽税而已。”很显然违反了质量准则, 烈祖当然明白他是在暗指赋税沉重。然而经申渐这样一说, 不仅使语言变得幽默文雅容易被接受, 而且不会损害“上级”的面子。但如果他直接说当今赋税繁重, 京城地区又遭旱灾, 已经民不聊生了, 这样是不易被接受的, 而且也容易遭到“上级”的责备甚至是惩罚。

这种思想在现代的中国人身上依然能够体现出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 汉语当中出现了许多违反质量原则的自谦语。如:

领导:“你儿子干得很不错。”

父亲:“犬子无能, 还望多指教。”

很显然, “犬子无能”是违反质量原则的, 但这样说既是自谦, 又是表达对儿子上级的尊重。这显然和英美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来自英美国家的人们在与上级甚至是长辈谈话时就可以直呼其名, 而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以的。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 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往往又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2]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中英文交流过程中, 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 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因此,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 而且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材料, 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与外教交流, 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 作为外语学习者, 在学习过程中也应提高发掘语言中文化因素的意识。真正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 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具有感觉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自觉性, 从而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们同西方人的交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与解释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就合作原则而言, 拥有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就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倾向。

关键词:合作原则,文化价值取向,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Guo-Ming Chen and William J.Starosta.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4]唐德根, 欧阳丽萍.跨文化交际语境与特殊会话含意的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8) :10.

合作价值 第5篇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同伴合作学习的关键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认知改变,而同伴合作学习之所以能促进儿童认知改变是由于两个重要因素,即“同伴间的差异”和“积极的语言交流”。因此,为了促进儿童同伴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应确定适宜的合作学习任务,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儿童语言交流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儿童同伴;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为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两种。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解释学习的,强调认知的冲突和重组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不过也不否认社会交互作用的重要。社会建构主义则强调和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发生,新的知识是在个体独立思考和社会性的协商与合作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一、儿童同伴合作学习的关键价值

每一种学习理论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学习的实质是什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强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变化,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学习是新旧经验发生冲突,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从而促使观念转变和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儿童与同伴合作学习过程中,同伴间不同的观点能引发认知冲突,激发令人不适的认知不平衡。这将促使儿童进行积极的交流,不断地去寻找答案,并建构或重构一种认知方式对先前的观念进行协调,以恢复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儿童自身的认知冲突导致了认知的改变。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儿童在与同伴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高于自己原有能力的新信息时,他们需要将新的知识内化,建构新的意义,认知改变由此发生了。合作和观念的汇集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变化。从以上论述可知,这两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只是着眼点不同。认知建构主义从学习者个体内部的角度关注认知改变,社会建构主义则从外部角度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者的内化起到的关键作用。“前者适用于具体、明显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后者则适用于需要相互指导和支持而认知冲突不明显的学习情境。”而且,在一次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福尔曼forman)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同伴合作包含两个不同的社会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计划和尝试阶段,同伴通常相互指导和相互鼓励,充当互为补充的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第二个过程是得出结论阶段,同伴间互相论证和争辩,在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中认知冲突难以避免。可见,两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认为当两个不同的个体相互探究对方的想法,一起创造一个新的观点时,合作学习就发生了,其作用主要就是促成儿童认知的改变。

二、同伴合作学习促进儿童认知改变的机制

(一)同伴间的差异

在认知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看来,儿童往往认为成人拥有无穷的知识,在能力上存在着极大的优势,因此他们之间的分歧不会导致儿童的认知失衡。儿童与成人发生的冲突也许仅仅是一种“社会人际冲突”,儿童迫于成人在能力上的优势和地位上的压力不得不勉强同意他们的观点。也就是说即使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发生了认知冲突,也并不一定能够使儿童重新对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加工。他们可以通过接受不同意见的存在来使学习活动进行下去。这时,儿童被动接受成人输入的知识和观点,而并没有触动其深层次的理解,没能引发认知冲突。

而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较少被同伴的权威所影响,与同伴冲突无拘无束,他们能和同伴争辩。“正是在同伴合作的情景中,同伴的分歧和误解更容易导致认知失衡,因为同伴不具有解释能力,但这恰恰是儿童发展的动力,儿童这才有机会考虑冲突的观点和解释,谈判讨论多种观点,决定接受还是拒绝同伴意见。”同伴间的相互交往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由于同伴的知识结构和自己的知识结构之间存在着差异,引起了认知冲突,从而导致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处于同等地位的不同个体就会想方设法通过对话和讨论,使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以恢复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同伴之间的相互沟通、平等对话可以引起认知的建构或重建。维果茨基对心理功能的发展做了如下描述:“功能首先是在集体中以儿童间的关系为形式形成的,然后才成为个体的心理功能……研究表明,反省源自于争辩”。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同伴间能力的差异,认为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即认知的改变要依靠与一个“内行”同伴的社会交往。他还提出了经典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实际发展水平”(独立解决问题)和“潜在发展水平”(成人引导或与其他能力较强的同伴合力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其实体现出了一种等级式的、非对称性的、单方向性的社会关系。尽管“最近发展区”经典概念中提及“同伴合作”,但这里所说的“同伴”是“能力更强的同伴”,具有知识方面的强势,因而这种合作是不平等的和单方向性的。传统的维果茨基理论支持者认为只有当合作的同伴间最初的能力水平不一致时,他们在通过合作最终对某一事物达成共识的过程中认知才会改变,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即在合作双方中,有一个是能力较强的“专家型”儿童,他被认为有义务适时调整给予同伴的支持水平,以给“初学者”提供一个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而儿童与自己能力相同的同伴合作则不能得到提高,这是因为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没有获得高于自己能力的新信息,于是他们不需要内化新知识,也不需要建构新的意义,因此也就没有认知的改变。

然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完全平等的同伴合作学习也是有收益的,而且这种收益是双向性的,而非单向性的。在同伴合作学习活动中,组内成员的知识水平往往旗鼓相当,没有所谓“能力更强的同伴”,各成员在认知结构上的差异具有互补作用,能充分激活“最近发展区”,从而提升每个成员的认知水平,起到1+1>2的效果。同年龄相近的儿童更容易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儿童通过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总之,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同伴间的认知差异,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同伴间的能力差异,两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认为合作的益处主要来自于与一个站在不同视角上、有着不同观点和知识基础的同伴进行的积极交往与相互作用。

(二)积极的语言交流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不能改变思维的结构,但它承认语言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与他人(尤其是同伴)交流经常会引起认知的不确定,从而去追求逻辑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并试图在认知混乱中提高理解力。从认知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经过语言推理、解释和辩论来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可以使儿童的认知状态从不平衡达到平衡。语言的作用在于使儿童有可能与同伴讨论自己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样的观念是怎样建构的。因此,如果儿童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观点,那么这种积极的关于不同观点的语言交流就会促进认知的重新建构和改变。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认知结构的改变中,语言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思维从“简单低级”发展到“复杂高级”的关键。有效的语言交流可以使儿童进入更高水平的认知加工过程。这种相互交流包括提供详细的解释、提出恰当的问题、给搭档提供足够的时间思考、以及运用积极的倾听、给予反馈、对同伴进行鼓励等。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儿童从一个同伴那里得到一个详细的、理由充分的解释,能够使其纠正错误观念,学到新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提供解释的儿童也会获得收益,因为解释和阐述的过程可以使其思维更清晰、观点更明确。语言交流本身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探究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认识差异的机会,使其有可能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或改正错误的`观念,发展出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等。根据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只有在这种积极的语言交流讨论中才会发生。而正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够随时与同伴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可见,无论在何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下,积极的语言交流在儿童认知改变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儿童同伴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确定适宜的合作学习任务

首先,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是开放性的。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合作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由于其答案的不确定性而给儿童提供了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的机会,从而更能够诱发认知冲突。儿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找出不同的完成任务的方法或得出不同的结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正是在与同伴合作完成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原有经验得到了充实与丰富。

其次,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是群体性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外部文化对个体认知发展的促进,认为真正的思想和知识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集体协商的产物。学习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性过程,只有在同伴群体中认知的合作建构才会发生。因此,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是群体性任务而不是个体性任务,而且这种学习任务应包含着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儿童同伴间需要互相协商、责任分工、讨论争辩等。意义和知识在同伴互动中生成,集体智慧融人到每个个体新观念的建构之中。

此外,选择和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时,还要充分考虑儿童年龄特征、已有经验和能力水平,尽量使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在大多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以激发儿童内在的合作需要。

(二)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不能是完全随机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两种分组方式:同组同质、同组异质。同组同质就是在同一个组内选择能力水平比较相近的儿童;同组异质则是指一个合作小组内的儿童在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各方面都是相异的。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不同的情况下应选择不同的方式。

如在两人合作学习小组中,如果儿童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的话,合作学习活动则很难顺利、高效地进行下去。能力较弱的儿童很可能受到同伴的排斥,或者能力较弱的儿童受能力较强儿童的领导、支配,不敢发表意见。两人合作学习小组更强调的是同伴间的平等协商、相互配合,因此比较适用同组同质的分组方法;在多人合作学习小组中,儿童的能力水平则应该成“正态分布”,即在一个小组中应存在着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多人合作学习小组和两人合作学习小组有着质的区别,多人合作学习小组可以被看作一个同伴群体,在同伴群体中不同支配等级在儿童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人小组由此必须由具有不同能力水平、持有不同观点的儿童组成。

两人合作小组使用同组同质、多人合作学习小组使用同组异质的分组方法符合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为儿童提供的新信息必须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同时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来看,这也有助于产生认知冲突,因为这样的分组更有利于儿童积极参与、彼此间进行言语交流、促进儿童内部状态重组,由此使儿童的认知发生改变。

(三)提高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

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认为语言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交流给儿童提供了了解彼此意图和观点的契机,语言交流水平越高,信息沟通就越充分。语言交流还可以缩短合作者间的心理距离。在对话的过程中,儿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体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每一个小组成员在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能够很好地理解同伴表达的观点。具备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儿童能够融洽地参与到同伴间的交流或讨论中去。

招商银行 团队合作和价值方向 第6篇

招商银行是2009年“50佳”新上榜企业,一上榜即排名第七,是不少专家评审向我们推荐的企业。德勤中国区人力资本咨询总监、华北区总经理吴胜涛和美世(Mercer)项目咨询总监孙贺影都把这里称为银行界的“黄埔军校”。和它带给用户很好的体验一样,这家银行给员工很多“说不出”的好体验。

Mandy一直以身为招商银行的员工而自豪,一开始她自己都觉得这种自豪来得有点不明不白,后来知道是因为招商银行一直以来在客户中的好口碑。“别人一问,你在哪里工作啊,我说招行。别人就说‘招行我知道,你们的服务特好’,那时候我就特别骄傲,好像银行是我家开的似的。”Mandy说。

她说,这家公司好就好在,“你说不上来它到底具体哪里好,但就是觉得它好:待着轻松,工作虽然累,但没有乱事烦心。”

当然,如果要说,还是能说得出来的。

Mandy·个人发展与公司利益一致

转岗申请被批准后,Mandy大大地舒了一口气。

曾经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过的Mandy深知在很多公司转岗的不易——这样的行为通常会被领导认为是“背叛”,加上对带走部门资源的担心,所以转岗的人老是会被“穿小鞋”——这是Mandy在以前工作中血泪的教训。

数年前,Mandy曾经在原来的公司因为无意间透露了自己想转到核心部门去的想法,而受到莫名的排挤。她经常会被布置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加班,而且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批评,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最后不得不黯然辞职。因此,这次Mandy想从招商银行总行的管理部门转到业务部门,她做了很久的心理斗争。想不到的是,整个转岗过程出人意料地平静,领导在跟她谈过话、了解过想法并挽留无效后,很大方地签了字,审批过程也异常轻松。

“这就是这个公司好的地方。”Mandy坦率地说,“你说不上来它到底具体哪里好,但就是觉得它好:待着很轻松,工作虽然累,但没有乱事烦心。”

余剑·互动文化

余剑也有同样看法。她2007年拿到了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并且作为当年招商银行的管理培训生进入公司工作。

“刚开始不是没有迷茫的时候。”余剑说,她工科出身,对金融业一问三不知。学的知识用不上,整个人都处于“饥饿状态”,面对那么多需要从头学起的新东西干着急。

好在管理培训生本来就有转岗锻炼,从支行窗口办理储蓄业务、当会计、打钞、在大堂当引导,一直转到了总行,在计划财务部做市场风险类的工作,~系列的过程不但让余剑全面了解了银行业以及招商银行的业务,也让领导发现了她这个“门外汉”所擅长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余剑通过一系列互动获得信心。由于出身工科,良好的数学基础让余剑在投资减值业务方面崭露头角,自那之后,但凡涉及到这一类的业务,领导都会很大方地挥挥手,说:“这个找余剑,她最懂!”余剑甚至发现,领导对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类似的话:“这个找谁谁,他最懂!”原来,这是领导起用和鼓励新人的惯有方式。实际对于新人,这种情感上的互动,比绩效上多体现出来点薪水更让她受用,但我们也发现,这种互动往往最难贯彻。在“50佳第一工作场所”评选过程中,我们有一道附加题,请公司提供员工名单,我们随机抽取并发送盖洛普经典问卷Q12请员工作答。入选“50佳”的企业大部分得到的都是员工的正面评价,而正面评价率最少的那个问题就是“过去六天,我是否得到表扬”,从中可见情感互动的重要。

公司好不好,问问前同事

有时候身在其中的人说不明白为什么留着的原因,问问前同事,听听他们的建议,反倒对公司的体会更深刻。

Mandy缓过劲来问自己为什么喜欢招行,就是因为一位前同事的话。这位同事半年前被另外一家著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高出一倍的薪水“挖”出了招行。半年后她们在咖啡馆小叙,这位前同事还在向她抱怨,都半年了还在适应新东家的“阵痛期”,比如某天早上不舒服,给同事打个电话请他帮忙跟客户说一声,没想到被毫不留情地拒绝,而这种事在招行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大概是因为我们的计划任务和业绩考核是针对部门的,而有些银行的考核是具体到个人的吧!”Mandy说,“银行系统大多考量单独个体对公司的贡献率,所以团队合作没有我们融洽。而我们,不光是业绩考核和任务布置,就连拨款和培训,也只下放到部门,绝不具体到个人,因此同事之间自然‘一致对外’。”

余剑也回忆说,前不久电子票据业务上线,央行要求全国各家银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系统测试、推广并上线。难度非常大。“但这个消息在招行一呼百应,很多人都主动要求加班,确保测试准时完成。”经过一番努力,到了截止日,招商银行成为提交测试案例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银行。也是唯一一个被央行公开发信表扬的银行,“我们都特别自豪。”

正因为工作的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单纯。余剑在总行找到了很多朋友,她说一般人是工作当中找同事,生活当中找朋友,而在招商银行,她既可以找到同事,也可以找到朋友。

现在,Mandy常常打趣她那个前同事:“后悔了吧!”而面对这些后悔的人,招商银行也推出了“归巢计划”,毕竟,自己找到一个合适又舒服的环境,公司找到上对车的人,各种配适度,说不清道不明,哪是那么容易的。

管理培训生余剑和从英国回来在招行工作的Mandv说到这家公司都有一个感受,这里工作起来舒服,人成事,而不是事成人。

让合适的人上车:吉姆·柯林斯对于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有一个著名论断,即这些企业都具备一个显著的基因特点:让合适的人上车。

招商银行即是如此,“招商银行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创新和稳健,因此在招聘的时候就会主动寻找那些有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和稳健作风的应聘者。”招商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李公正说。前不久在次校园招聘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有一个学生资质很好,但在小组PK中却只顾着个劲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最后也强势地要求代表小组结案陈词,因此虽然他表现很好,人力资源部也没有让他进入下一轮面试。“自我意识太强的人,往往会忽略整个团队,这样的个性不适合招商银行的文化。”李公正说。还有次,在面试中,应聘者滔滔不绝地向李公正诉说自己的理想——辛辛苦苦干8年,挣够生的钱,然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个人也没能进入下一轮。“他有很好的资质,也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但是追求短期和快速成功的人不适合招行的稳健文化,急功近利在金融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李公正说, “我们只好忍痛割爱。”

合适的启示:而什么又是合适的人呢,塔玛拉·埃里克森(TamaraErickson),这位哈佛商业评论的专栏作家,同时也是BSG Alliance公司下属研究与培训机构Concours Institute的总裁,在一次和吉姆·柯林斯的对谈后,做了如下阐释合适之人就是那些倾向于喜欢你现实地、一贯地所提供事物的人。这需要企业做到下面三点,员工也可以从这三方面测评企业:

1各种实践必须结合起来,为你的员工创造种具有凝聚力的员工体验。招聘信息、薪酬发放、管理思想、工作流程设计中的每一件事,以及影响你员工日常体验的其他各个方面,都必须让人感到协调一致、相互强化。如果无法契合你的整个雇主品牌,那么单纯模仿普适性的“最佳实践”就没有任何意义。

2有助于求职者选择你公司的人才管理做法必不可少。如果你明明白白地说出在自己的组织里工作是什么样子,那么许多求职者就会自动地做出取舍。

3当你的员工体验的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无论这种变化源自外部压力或是内部战略,你都必须明确地去应对这种变化,发出信息承认什么已经不再行得通,并且明确指出那是什么。

出版业价值链合作模式探析 第7篇

关键词:出版业,结构改革,价值链,合作模式

一、时代和政策促动出版业价值链之间合作

获取知识是人天赋的权利, 优秀出版物将使每一个人受益。但是, “今天你微博了吗?”眼下流行的微博正加剧着信息碎片化的程度, 百度文库、谷歌地图等基于云计算的搜索技术的发展又开辟了知识内容个性化需求的广阔市场, 加上新媒介层出不穷, 数字出版呼声日高, 维基思想、微编辑、意见领袖、“浅阅读”时代、“泛出版时代”……出版业新概念层出不穷, 传统出版面临考验。 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首次提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 民营出版在政府文件中得到认可, 政府承认民营出版是出版环节的合法通道, 并鼓励国有和民营双方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 出版社的企业化管理登台亮相, 民营出版公司也作为“新兴出版生产力”浮出水面逐渐从幕后转到台前, 而不再是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 民营出版的业务仍划定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 仍然限定于与国有出版单位的“合作”。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结合出版业特点, 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 提出一系列举措, 将大幅度刺激出版业价值链之间的各类合作, 推进价值链升级。 伴随着国有出版社的转企改制, 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 价值链上下游合作共赢成为各出版单位热议的必选动作之一。从2003年设立改制试点, 到2009年底地方出版社、大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完成改企转制, 再到2010年部委出版社全部转企完毕, 出版业各类相关单位之间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尝试。一是合并:比如公安大学出版社与群众出版社之间的出版社同业合并;二是合资:比如被媒体炒为“国有民营合资第一案”的海豚传媒, 这是国有出版单位长江出版集团与民营出版公司海豚卡通价值链合作的典范, 国有民营合资成立公司日益受到出版界的热捧;三是跨业态合作:比如网上书店当当网与实体书店国内最大的儿童主题书店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签约合作, 网上书店在实体书店设立销售专区, 实体书店则定期为网上书店提供图书推荐、活动预告等阅读服务, 为网购读者提供线下体验和活动。

二、出版业行业结构和价值链分工合作的模式归类

(一) 兰登书屋模式:

资源丰富的全流程市场化模式。兰登书屋是一个大平台下许多独立的小公司在运作。美国兰登书屋模式代表了一种高度细分的专业化分工, 各个环节均由高度专业化的公司分别完成, 行业细分为版权商、出版商、运营商、代理服务商等。其利润主要来源于生产更多的出版物, 原因是美国的书号几乎是无限供应, 出版是一种个性化的创作。台湾许多出版公司也都是很小的。

(二) 国有出版社模式:

资源集中化的前端主导价值链模式。 国内出版业基本是这种模式, 主要是指国有出版社包揽了“出版权配置、出版经营”的整个出版开发环节, 是全能的出版商。其本质特点是, 出版社以取得出版权为经营导向, 许多出版集团有中小学教材出版, 年利动辄数亿元, 有资金优势, 还具有较多的各类选题资源, 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政策保护, 这主要源于国家控制下的出版权资源稀缺, 书号高度垄断。后端参与合作的一般是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和策划优势的民营公司, 他们需求的一是资金, 二是出版权。合作的目的是寻求“政治上的安全帽, 经济上的优惠卡, 额外负担的避风港。”

三、价值链后端上出版企业合作的战略探讨

(一) 出版业内合作:

聚焦“根据地”战略。 中国出版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1, 681.7 亿元 (2012年5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 但出版相关企业 (不含国有出版) 有 12.4 万所 (2012年7月, 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 平均每个出版企业市场份额还不足 136 万元。出版行业的细分子行业有数十个, 在很多细分的子领域, 存在竞争盲区, 有实力的竞争者鞭长莫及, 竞争优势不明显。比如信贷典当担保行业的出版物、出版行业的管理培训出版物等子领域。 “根据地”战略的典型代表是龙之媒。龙之媒是国内最大的广告书店, 也是最大的广告图书策划商, 一直专注广告图书的策划销售。像龙之媒这样规模比较小的民营出版策划公司, 就不需要做出版业全部的流程。龙之媒出版的选题比较专, 就是广告方向。广告是一个特别小的行业, 广告类图书是个小门类, 一般的出版社也难以搞懂, 龙之媒与中信出版社战略合作, 优势互补。龙之媒做前期策划、组稿、制作、出片;中信出版社负责印刷、发行, 图书全部由中信出版社销售。企业需要出版社的资金和渠道, 出版社把企业当作它的一个广告专业的策划编辑, 这种合作会比较顺畅。 民营中小出版企业, 资源和能力十分有限,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放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 成功概率最大。通过价值链分拆, 聚焦细分出版领域, 深耕区域出版市场或出版子行业市场, 按根据地思维分析出版市场、配置资源和发育能力, 建立、做实和做强自己的出版根据地, 占领目标出版市场的老大位置。“根据地”战略的未来要么是模式复制以扩张, 要么是卖给出版行业整合者以收割。

(二) 相关业间合作:

实施“画龙点睛”战略。 相关业间的合作通过价值链重新整合, 普遍出现在出版业价值链后端的流通系统。 出版业所谓的一渠道新华书店系连锁经营, 有物业优势, 有旱涝保收的教材发行, 有免税政策等红利。但对二渠道民营书店而言, 其经营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房租却在不断升高。2009年秋, 第三极书局退守国林风, 揭开了民营书店生存艰难的暗伤。此后, 风入松、季风书店这些老牌书店一个个都经历了被房租压迫退缩的现实。 在对出版业价值链后端流通系统建设的一片“看跌”声中, 光合作用、天地合和、雨枫书店、纸老虎、黑龙江汇文等却在逆市成长。究其原委, 这些出版企业都是依靠自己特色鲜明的亮点, 成为周边物业或者客户企业的“点睛之笔”, 有效提升了物业价值或客户价值, 而与物业方结成了互惠合作的战略伙伴, 或者成为了客户方不可或缺的长期供应商。 实施“画龙点睛”战略大幅提升物业价值的典范是创立于贵州的西西弗书店。在许多民营书店因为房租难以支撑纷纷关门之际, 西西弗却通过与大开发商的合作, 丰富商圈业态, 使书店取得更优惠的房租条件。商圈物业需要影剧院、书店这样文化气息浓郁的业态来丰富商圈的内涵。西西弗书店虽然利润很低, 但是口碑很好, 可以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向开发商支付房租, 大大减轻了经营压力。西西弗存活下来了, 而且近几年扩张步伐还不慢, 在重庆开了四家分店, 成都的西西弗也达到了两家。现在是开发商来找西西弗, 而西西弗还有着严格的开发商选择标准…… 实施“画龙点睛”战略有效提升客户价值的出版业价值链组织, 有定位于经理人群体, 只做企业会员并为其高层经理人推荐及配送领导力方面书籍的天翼图书;也有包含着女性文化社交活动、读者俱乐部和扩展性文化服务等等综合要素的文化社交形态的雨枫书馆;还有公安大学出版社为加强出版社与公安宣传战线的联系, 并为全国公安系统文化建设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也方便出版社的选题策划人员和全国各地的读者以及书店经销商们进行交流合作而创建成立的全国第一个以公安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新型文化服务设施——警察文化沙龙。这些新颖形式的核心是以客户的精神消费需求作为出发点, 以有品位的文化交流的经营活动为亮点, 以细分市场为落脚点, 以细致化、专业化、互动化的服务为价值源泉, 画龙点睛, 补客户之所需。

(三) 价值链后端上两类合作战略的差异。

合作价值 第8篇

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学者的研究

Tim Brady等认为, 服务集成方案价值, 是指在产品或系统的生命周期中, 将产品和服务进行无缝组合, 为客户创造价值, 满足客户多样性的需求。[1,2,3]Andrew Davies等指出, 产品供应商不再简单地拓展下游业务, 而是在发展运营能力、咨询能力、融资能力等服务能力的同时, 构建高价值的集成方案。服务集成方案不仅包括业务流程改进和产品质量问题, 还包括与客户如何清晰交流的问题。[4]Kaj Storbacka提出了通过对企业能力和管理实践进行分类, 构建服务集成方案的框架, 旨在实现有效的管理。[5]Charlotta Windahl和Lakemond N研究了企业网络关系如何影响服务集成方案开发的问题, 提出了一个确定4 种不同种类服务集成方案的框架。[6,7]

2.国内学者的研究

李随成等分析了复杂产品系统企业开展服务集成方案的必要性和内容及相关的关键活动。[8]但服务的视角应是多维的, 实现价值的共同创造至关重要。[9]这些模型或方法在集成价值研究的基础上, 并未将价值增值这一概念突显出来, 也未进一步从企业经营成果上对企业进行服务集成的效益给与分析。而合作博弈理论不仅能够将价值增值的概念统一于Pareto最优机制, 而且能够很好地将服务集成过程抽象成数学模型, 用以衡量服务集成方案的最终效果。[10]

3.合作博弈理论的相关研究

合作博弈理论目前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杨继君等提出了基于合作博弈的应急资源调度模型与求解算法。[11]郑士源等利用动态合作博弈方法, 对航空企业的竞争和联盟进行了研究。[12]顾新等运用改理论, 构建了知识链成员之间利益分配的二人合作博弈模型, 并通过实例分析, 解决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13]Lozano S等针对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讨论了企业之间横向合作以节约成本的合作博弈方法。[14]Roger A等分析了合作博弈理论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合作组织, 并将互惠动机的概念引入合作博弈理论。[15]张相斌等针对互联网环境下, 对制造企业动态联盟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博弈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6]

服务集成的增值机理

1.服务集成的含义

服务集成, 是指将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无缝组合, 以满足顾客需求和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服务集成更关注顾客需求, 更强调顾客参与, 它既不是多种服务内容简单组合的“包”, 也不是原有服务简单相加的“和”, 而是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 对原来满足不同服务需求的服务要素和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 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服务方案的创新过程。服务集成描述了针对顾客需求的应对机制, 是一种致力于实现顾客价值增值的定制化服务方案。

2.服务集成的本质———顾客价值增值

顾客价值增值是服务集成的本质, 也是企业能够进行服务集成并实现盈利的根本。这种价值增值直接反映在服务集成的过程当中, 将顾客在过程关联需求, 或行为关联需求中所需的产品或服务, 由原来顾客分别采购, 转变为由一个服务集成商提供, 并根据顾客需求对这些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 形成可实现顾客价值提升的服务集成方案。业务流程的扩展, 便是顾客价值的扩展;服务质量的提高, 便是顾客价值的提高。

顾客价值理论认为, 顾客价值=效用÷成本, 即顾客价值取决于效用和成本, 效用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 都能带来顾客价值的增长。服务集成面向顾客关联需求, 实现了不同服务的优势互补, 能够为顾客提供原服务难以满足的创新服务效用, 尤其在服务过程中有着更高的服务水平和更好的服务体验, 并且使得企业资源得到很好地优化配置, 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满足顾客需求, 并使顾客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与此同时, 企业能够给予顾客一定的价格优惠, 使得顾客获得更低的服务价格。因此, 服务集成增加了为顾客创造的服务效用, 提高了服务过程质量, 降低了服务的价格和获得服务的成本, 最终使得顾客价值得以提升。企业将服务集成应用于顾客价值等式。[17]顾客价值的增加, 使得企业能够给顾客让渡更多的价值, 顾客价值与企业成本相差越多, 则企业最终所能获得的收益越多。

服务集成作为一种定制化的服务方案, 能够根据顾客需求进行服务的集成, 不仅是对顾客个性化视角的关注, 而且体现出企业产品的差异化, 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原有服务有机整合起来, 而且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增值服务, 例如新系统的咨询、维护、升级等, 这些服务将成为顾客价值增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 还提供了关系营销的新视角, 延长了企业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周期, 企业能够与顾客保持长期稳定关系, 提升企业信誉, 增加收入。但是, 企业进行服务集成回避不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进行服务集成, 才能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呢?答案是, 通过合作博弈理论构建的服务集成价值研究模型, 可以为企业进行服务集成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模型构建

1.问题描述

假设某企业将其市场定位于一个特定的目标顾客群体, 基于该顾客群体的关联需求分析, 向该目标顾客群体提供N项基本服务。不同服务之间相互关联, 而又独立地存在于企业中, 顾客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N项服务中的若干项内容进行组合, 或者咨询企业获取最佳服务方案, 以期获得更大的顾客价值。在一定时期内, 集成的服务效用可来自于服务本身, 也可以来自于其他服务;可以是服务的一部分, 也可以是所有的服务。服务集成过程中不考虑其他企业的影响, 并将服务与外界开展合作的情况排除在外。

2.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服务集成价值研究模型参数

Qi———服务i的服务效用, 度量服务对于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般体现于商品质量、员工态度、服务环境、企业文化等要素 (i=1, 2, …N) 。

xi———服务i的效用水平, 度量服务对于顾客需求满足程度的能力, 一般体现于企业资产、生产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要素, xi>0 (i=1, 2, …N) 。

ki———服务i的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 度量由于资源投入所带来的企业服务效用水平的增长程度 (i=1, 2, …N) 。

μi———服务i的效用水平衰减系数, 度量由于资源损耗所带来的企业服务效用水平的降低程度 (i=1, 2, …N) 。

ri———服务i由于集成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系数, 度量服务集成所带来的服务效用水平增长能力 (i=1, 2, …N) 。

ci———服务i的效用成本系数, 度量为实现服务效用所需消耗的资源成本 (i=1, 2, …N) 。

ai———服务的服务效用集成因子, 度量服务效用进行集成的倾向0≤a≤1 (i=1, 2, …N) 。

ρ———贴现率, ρ>0。

3.研究假设

假设1:服务集成的过程不能影响原服务功能的实现, 集成部分服务效用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 不计入该服务效用水平的自增长中。

假设2:服务的效用不仅与自身服务效用成正比, 也与集成的服务效用成正比。

为了简单起见, 设量纲处理后的服务效用为:

4.建立模型

服务效用水平的变化率, 是由自身效用水平的增加或减少和服务集成过程中其他服务效用水平共同决定的。服务集成的状态方程为:

通过式 (1) 调整不同服务的服务效用集成因子使得价值式 (2) 最大, 即在参数允许的范围内, 上述系统达到Pareto最优。

模型求解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 (1) 式调整服务效用集成因子, 使得 (2) 式最大化, 采用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 求解该最优控制问题。

这里的mi是协变量。

由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可得:

至此, 得到微分方程组:

将 (11) 式与 (12) 式联立, 消去θi整理可得:

分析 (15) 式, 可知服务效用集成因子ai有这些关系:

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ki的增函数:自增长水平越高、竞争力越强, 集成给企业带来的利润越多。效用水平衰减系数 μi的减函数:衰减系数越大, 服务本身的效用和稳定性就越会受到影响, 集成的阻力越大。服务由于集成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系数ri的增函数:集成带来效用水平增长系数越高, 集成服务效用带来的效用增长就越大, 顾客价值增值越多, 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也就越大。效用成本系数ci的减函数:成本系数越大, 集成能力越弱, 服务效用增长越少, 顾客价值增值越难以实现。服务效用Qi的减函数:服务的效用越大, 集成的成本也就越大, 集成受到抑制。

如果服务的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ki、由于集成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系数ri的数值大, 而效用水平衰减系数 μi、效用成本系数ci、服务效用Qi的数值小, 此时的服务更倾向于进行服务集成。反之, 如果服务的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ki、由于集成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系数ri的数值小, 而效用水平衰减系数 μi、效用成本系数ci、服务效用Qi的数值大, 此时的服务则不倾向于进行服务集成。企业应当对服务进行分析、筛选, 选取服务效用集成因子大的服务进行集成, 这样有利于顾客价值增值和最终企业盈利的实现。

实例分析

设某企业向其目标顾客群体提供5 项 (N=5) 服务, 取贴现率 ρ 为8%, 其余参数见下表。现将该企业数据带入服务集成价值研究模型, 分析服务集成因子ai与效用成本系数ci、由于集成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系数ri、效用水平衰减系数 μi、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ki及服务效用Qi关系的变化情况, 并验证上述模型所得到的结论。

带入公式计算, 可得a1=10.79%、a2=5.69%、a3=10.07%、a4=8.64%、a5=10.79%。

图1表示服务效用集成因子ai随着效用成本系数ci的增大而降低。选取其他参数为例中数据, 仅令c1从4增大到5, a1将从10.79%, 降低到5.93%。高效用成本系数的服务进行集成, 将会阻碍顾客价值增值的实现。因而同等条件下, 高效用成本系数的服务具有不进行集成的倾向。

图2表示服务效用集成因子ai, 随着由于集成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系数ri的增大而增大。选取其他参数为例中数据, 仅令r1从0.01增大到0.03, a1将从1.19%, 增加到10.79%。由于集成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系数高的服务进行集成, 将会促进顾客价值增值的实现。因而同等条件下, 由于集成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增长系数高的服务具有进行集成的倾向。

图3 表示服务效用集成因子ai, 随着效用水平衰减系数 μi的增大而减小。选取其他参数为例中数据, 仅令μ1从0.06 增大到0.09, a1将从10.79%, 减小到3.98%。高效用水平衰减系数的服务进行集成将会阻碍顾客价值增值的实现。因而同等条件下, 高效用水平衰减系数的服务具有不进行集成的倾向。

图4表示服务效用集成因子ai, 随着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ki的增大而增大。选取其他参数为例中数据, 仅令k1从0.04增大到0.09, a1将从10.79%, 增大到13.76%。高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的服务进行集成, 将会促进顾客价值增值的实现。因而同等条件下, 高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的服务具有进行集成的倾向。

图5表示服务效用集成因子ai, 随着服务效用Qi的增大而减小。选取其他参数为例中数据, 仅令Q1从20增大到36, a1将从16.19%, 减小到9.00%。高服务效用的服务进行集成, 将会阻碍顾客价值增值的实现。因而同等条件下, 高服务效用的服务具有不进行集成的倾向。

结论

通过分析服务集成的增值机理, 构建了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企业服务集成价值研究模型。该模型以服务效用集成因子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现企业顾客价值Pareto最优, 探究进行服务集成的倾向。结果显示, 服务效用集成因子与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由于集成所带来效用水平增长系数成正相关关系, 与效用水平衰减系数、效用成本系数、服务效用成负相关关系, 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对顾客价值产生影响。效用水平自增长系数、由于集成所带来效用水平增长系数大而效用水平衰减系数、效用成本系数、服务效用小的服务更倾向于服务集成的选择。此时, 更接近于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 应树立服务集成的思想, 敢于取舍, 降低成本并不断提升竞争力, 努力实现顾客价值增值。

摘要: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服务集成价值研究方法, 是通过对服务集成增值机理的分析, 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企业服务集成价值研究模型, 从顾客价值的视角, 对服务集成进行度量, 探究了顾客价值Pareto最优时服务效用集成因子的取值、变化情况和现实意义, 并运用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合作价值 第9篇

一、合作学习于比较复杂的又需要操作的问题之中

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 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去发现、去总结、去论证, 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 这时必须由小组成员协同配合, 大家动手, 集思广益, 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 教师可组织合作小组利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然后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中.组员们有的拼摆、有的观察、有的填写, 有条不紊.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 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 终于发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 综合各种因素, 由学生自己评出最佳合作小组.这样的合作活动既要求组长有合理分配、协调指挥的能力, 又要求组员服从指挥、配合默契, 这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在这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中, 学生的合作能力迅速提高, 群体凝聚力也不断增强.

二、合作学习于有争议的问题之中

数学课堂上, 学生经常会为一道题出现不同的算式或不同的答案而争论不休.有这样一道判断题:15, 班里形成两种意见, 争论不休.如果教师直接讲解, 必然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此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互相说出判断的理由, 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组内交流, 也可以组间交流, 问题则会越辩越明.学生从多种途径证明了题中进行分配律的类推是错误的, 明确了的道理.事实证明, 经过合作讨论得出的结论, 比听教师讲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采用合作学习, 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 不同的观点可以反驳, 在这种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 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并且养成虚心

三、合作学习于开放性的问题之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学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全面、多样, 这时就需要小组成员群策群力, 才能达到解题策略、方法、结果的多样性.因此, 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开放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感性材料, 去探究、去合作、去体验.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 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开放的学习空间, 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学习, 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先进行猜想 (21) = (42) = (84) ,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 并说明:“课桌上的信封里放着一些材料, 你们在小组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如果你们觉得不需要这些材料, 当然也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合作与探究的空间, 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果然, 在小组的集体合作探索下验证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有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有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的;有用绳的长短来验证的;有用圆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来验证的.给学生开放合作学习的空间, 促进了合作的有效性, 同时使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

四、合作学习于一题多解的问题之中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时候教师要特别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集体交流, 共同思考, 共同创新.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例如研究归一应用题:榨油厂用500千克大豆, 榨出豆油67.5千克, 2500千克大豆可榨油多少千克?出示题目后,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路, 经讨论形成了正归一、反归一、倍比、比例解等多种思路.这时候开展小组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解题方法殊途同归, 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同一道题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不一定把各种解题方法都想到, 一旦采用了某种方法.在多向交流中, 每名学生都可以听取本小组乃至其他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他人优秀的解题策略, 汲取别人先进的思维方式方法, 开阔视野.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方式讲述给小组内的成员听.共同分享思维的成果, 使得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合作探讨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提高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 这种学习方式便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项交流, 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修订稿) 》提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重形式, 轻实质, 缺实效”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 以及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就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合作价值 第10篇

正是在“主动”贴近企业的过程中, 石家庄邮电职院敏锐地捕捉到邮政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破解的难题, 也就是学院能够有所作为的“服务节点”, 进而拓展成为学院大有作为的事业舞台。邮政集团是拥有近百万员工的网络型服务型央企, 具有全程全网、统一作业的生产特点。企业改革转型过程中, 大量新业务持续推进、新技术不断升级, 使得很多专项培训动辄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 培训规模大、频次高、时效强, 工学矛盾突出, 采用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学院扭住这个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2005年起完全依靠自身师资力量, 开发建设邮政远程教育网, 到2010年开通建成中国邮政网络学院, 并将服务对象锁定在企业员工、服务内容聚焦在企业需求、服务目标设定在解决问题。截至2014年年底, 全网注册学员已超过96万人, 开发有5928门、1.3万课时的远程课件资源, 名副其实地成为邮政百万员工“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平台。

企业领导力测评、企业战略规划研究、国际邮政信息跟踪……学院致力于邮政企业的主动服务涉及多个领域, 目前还肩负着中国邮政集团党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科研支撑基地等职能, 形成年在校生培养规模8000余人、年集中培训企业骨干2万人次、年远程培训邮政员工200万人次、年承担邮政企业研发任务百余项的服务能力, 校企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机制已经建成。学院作为邮政集团人力资源建设体系的重要部分, 在邮政行业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和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

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价值误区与对策 第11篇

摘要 家校合作自产生以来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着角色定位的偏颇、家校合作内容的窄化以及家校合作层次的肤浅化问题。价值定位的偏差是家校合作问题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包括学校教育价值的知识化取向、教师与家长合作价值选择的混乱以及家校合作中育人价值的弱化甚至缺失。针对以上问题应该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加强家校合作主体的教育,优化价值观念;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促进深度合作。期冀形成整体的教育濡染合力,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校合作 价值误区 价值定位

教育是一项整体化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是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中小学围绕家校合作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等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受传统知识化教育取向和社会功利化环境的影响,中小学家校合作在角色定位、合作内容和层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偏颇和误区,影响着家校合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对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原因,并探索突破困境的可行性路径和策略。

一、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误区

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价值,近年来,中小学与家庭之间通过家长会、家校互访、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及平时的通讯联系等方式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然而,当前家校合作虽然在合作频次上有所增加,合作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家校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1.角色定位的偏颇

在家校合作中,科学的角色定位是家校顺利合作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效果。在我国的家校合作中,受知识水平、经济水平及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在角色定位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颇之处。从目前家校合作的情况看,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家校合作的发起、组织以及内容的确定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家长在家校合作中往往居于被动配合的地位,这些家长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配合或者执行教师的安排,主动找教师会给教师增加负担,甚至觉得自己的行为会给双方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根据英国学者埃德温·阿登纳和雪莉·阿登纳的支配群体与哑群体理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属于支配与顺从的关系。支配与顺从的关系在家校合作中产生了负面影响,抑制了家长创造性地发挥,造成了家校之间的隔阂,弱化了合作的效果。

2.合作内容的窄化

家校合作是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家校合作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家校合作内容的科学化水平,科学的合作内容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目前来看,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家校合作内容主要局限在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与教师的谈话、讨论大多只限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通常是学习和纪律问题),而与其他内容无关”。讨论的纪律问题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听从教师的学习安排。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以“您与教师(家长)交流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关注学生发展的哪几方面内容”问题进行访谈中,92.5%的教师与96.2%家长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是品德和心理两个方面例。这是一种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个性、意志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培养的畸形化合作。这种畸形化的合作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畸形化发展,使学生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

3.合作层次的肤浅化

家校合作的活动多种多样,有的是基于简单的信息交换与沟通的低层次合作活动,有的是共同管理与决策的高层次合作活动。西方国家的家校合作形式多以家长深入参与校内活动为主,即家长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运作,如到学校从事义务工作、协助学校开展活动以及参与决策等,主要属于较高层次的合作。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家校合作活动仍处在了解情况等较低的层次上。这种低层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家校合作的形式看,家校合作主要采用电话联系、访问学校等形式。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家长往往走马观花,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去。二是从家佼合作的内容看,合作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而对学生知识学习状况的关注又往往局限于作业是否完成和是否正确,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维发展情况的关照。所以,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中小学家校合作还主要是一种低层次的、表面的合作,这种合作相对比较肤浅。

二、家校合作问题的根本原因

造成中小学家校合作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体上看,实践做法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思想認识中的错误。其中,价值定位的偏差是家校合作问题的根本原因。

1.学校教育的知识化取向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庞大人口的教育需求,整体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仍然处于短缺状态。为了竞争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升学成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目标,学校教育也逐渐演化为应试教育。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中主要围绕应试来展开,在合作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造成家校合作内容的单一和狭隘。这种知识化取向在全国中小学中比较普遍,有调查显示,93.9%的家长和90%的教师认为,家校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重要。这种对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的过分重视从内容上来说越来越窄,只强调知识本身,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被忽略;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实际应用被束之高阁。这种知识化取向反映在家校合作中就使得家校合作的内容越来越窄,合作的层次越来越肤浅。

2.教师与家长合作价值选择的混乱

21世纪是多元化社会,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这种多元背景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直接反映在教师和家长的合作过程中,导致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合作价值的选择方面出现混乱。

一方面,教师为获得某种利益会选择不同的家校合作方式,选择合作方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拥有不同家庭资源的家庭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功利化的选择。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外考察、参观等活动时,在目的地的选择、交通工具的使用上教师很可能会利用有这方面资源的家长,利用他们的有利条件来开展活动。再者,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教师受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时会借助家长的人际关系、网络资源等途径来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谋取利益。另一方面,家长在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功利化的选择。家长合作的目的是希望教师能够多关照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些特殊的照顾,而不是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家长都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而在多样的价值取向中只有一少部分是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合作的,合作中存在着的大量非教育、与学生发展无关的东西排挤了合作的空间。这种忽视学生发展的功利化的价值选择取向使得家校合作的层次越来越肤浅,教育效果被弱化。

3.家校合作中育人价值的弱化甚至缺失

育人就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即对学习者进行知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教育。但是,目前的家校合作多從管理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育,即使是从管理角度进行合作,管理的视角依然偏离了育人功能所强调的对于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教育。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多是从对学生的迟到、旷课、是否认真完成作业、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上课玩手机等情况进行管理,这种合作更多地考虑如何管理好学生,重视家校合作管理工具的价值,而不是去关注学生在校的心情、学习态度等对学生发展更具持久性和深刻性的内容。这种只抓表面现象而不能改变学生认识、情感等问题的管理合作是很难深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譬如,针对某农村小学优秀生变成差生问题的管理,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只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了,只是告知家长以后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时间的监督管理,没有和家长一起去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深层次原因。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明显发现,家校合作中的育人价值被弱化,而偏离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功能越来越突出。

三、走出家校合作价值误区的对策

家校合作的误区有较为明显的表现,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也比较集中。我们将从理论认识、价值观念以及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来探讨。

1.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

家校合作虽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深的理性认识或者理论指导,很容易走人误区,进而影响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从现有资料中发现,我国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单薄,不深入、不系统,大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也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提高人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水平。

一方面,进行家校合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家校合作研究者要对家校合作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他们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出发,对家校合作的概念、性质、范畴、类型、层次、内容以及合作的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使家校合作的研究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进行家校合作的应用理论研究。研究者可通过总结经验和实践创新两种途径对家校合作的模型、合作的策略以及合作的路径等具有实践操作性质的内容进行专门研究,建立适合家校合作的典型模式,以此提高家校合作的实践应用水平。比如,可通过研究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项目来提高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本的PTA项目已成功地实现家长角色的转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将会为我国的家校合作研究提供一个更加科学的理论框架,提高人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水平。

2.加强家校合作主体的教育,优化价值观念

家庭和学校作为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大主体,两者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如今,学校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家校合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学校和家庭在家校合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价值观念落后、思想认识混浊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优化甚至转变他们的价值观念。

每个人都须转变观念,作为家校合作主体的学校也须优化自身的教育观念。学校要加强自主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在具体方式上可通过自学、参加专门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培训、教师进修、会议交流以及研讨会等形式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观念。作为家校合作另一个主体的家庭也应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化离不开学校的积极引导。学校可通过定期聘请专家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培训,也可借助家校合作QQ群、博客、家长教育手册等途径进行宣传,也可通过在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活动给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作为教育观念转化主体的家庭也应加强自我教育。家长应自觉提高思想觉悟,发挥与学校教育积极合作的主动性,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3.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促进深度合作

目前的家校合作主要是通过家长会、家校通、家访等方式进行,相对来说不够丰富,与一些成熟的家校合作方式相比还不能满足当前深入合作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促进家校双方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拓宽家校合作渠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另一种是进行自我创新。在学习国内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时,可通过参观访问、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邀请这方面的研究者来作交流指导。例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做得比较好,吸引了许多教师和家长来参观、学习。我们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文献阅读的方法来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除了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还可以在校内解放思想,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与家长共同协商、合作,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开拓一些新的合作渠道。在这方面,安庆市第四中学拟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确定“让家长走进新课程”的主题,举办成功家长家教经验报告会,并组织教师和家长一起编写了家长学校读本《家长阅览》。通过自我创新,安庆市第四中学拓宽了家校合作的渠道,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深度合作。

合作价值 第12篇

价值工程是价值管理系统地应用公认的技术, 是一种广为世界各国采用的现代化思想方法与管理技术[1], 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 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 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有些人也称其为功能成本分析[3,4]。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即价值=功能/寿命周期费用, 用公式就是V=F/C, 其中V代表对象的价值, F为对象的功能, C为全生命周期费用。

但是,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性物资, 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 是现代工业的“血液”, 其不仅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目前我国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国际合作开发油田来说, 具有效益目标、产量目标、效益与产量兼顾目标等, 现有的价值工程体系评价方法仅局限于对效益目标的评估, 不能够对原油生产决策的多目标性进行评价分析, 所以本论文对现有的价值工程体系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

2 在油田开发决策中价值工程体系评价新方法

在油田开发中需要利用单口油井价值关系, 推导出日产油临界点来分析油田的多目标性。

(1) 油井的价值

累产油

油井单井投资成本

油井收益F=△Q×Op×E×Vs×L (3)

研究对象的价值V=F/C (4)

(2) 临界单井日产油

当V=1时, 临界日产油R’=R, R’可由上述公式1-4推导求出:

(3) 经济效益

国际合作区块的油田开发, 不仅需要采出石油, 而且也要具有经济效益。

单井经济效益S=F-C当R=R’时, 则S=0;当R>R’时, 则S>0。油田经济效益△S=S×Wo

因此投产所有大于R’的油井时, △S最大;投产所有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油R軍=R′时, △S=0。

其中:R—单井日产油, t/d;d—生产天数, 天;n—递减指数;Di—是初始递减率, %;m—投产年限, 年;Wo—油井数, 口;j—油水井数比;Ct—单井投资, 104元;Cc—单位操作成本, $/bbl;E—汇率, 元/$;Vs—原油体积换算系数为, bbl/t;Op—油价, $/bbl;L—国际合作油田回收利润油, %;△C—油田总成本, 104元;△F—油田总收益, 104元。

3 实例分析

以某油田为评价对象, 递减指数n为0.5, 初始递减率Di为20%, 开采年限m为20年, 年生产天数d为300天, 油水井比j为3, 单井投资Ct为1100×104元, 单位操作成本Cc为22$/bbl, 汇率E为6.2元/$, 原油体积换算系数Vs为7.5bbl/t, 国际合作油田回收利润油L为60%, 油价Op为90$/bbl。

油井单井成本C=1100× (1+1/3) +△Q×22×6.2×7.5

收益F=△Q×90×6.2×7.5×0.6

当V=1时, 求临界产量R′=4.47t/d

(2) 方案优选。某油田可部署井位280口, 其中油井210口 (表1) , 水井70口, 编制五个投产方案, 其中各方案油井布井情况如表1, 计算各方案经济效益如表2。

方案一:国际合作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目标。经济效益为2.58×108元;方案二:国内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目标, 经济效益为3.04×108元;方案三:效益目标, 单井日产油量高于4.47t/d的油井全部投产, 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4.81×108元;方案四:保本条件下, 产量最大化目标, 平均单井日产油量4.47t/d;方案五:产量最大化目标, 所有油井全部投产。

根据上述分析, 推荐采用方案三投产, 经济效益最大且累产油相对较高。

单位:口

综上所述, 传统的现金流法仅适用于方案的可行性评判, 不能确定最大经济效益值, 而采用现有的价值工程体系也不能体现国际合作资源性企业的多目标要求, 采用改进的价值工程体系评价方法, 可以更好的确定不同的战略目标, 提供不同的决策方案。

参考文献

[1]罗伯特B.斯图尔特, 邱菀华.价值工程方法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3.

[2]张入方, 邹显成.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 2012, (1) .

[3]周召梅.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方案决策中的应用[J].湖南水利水电, 2006, (03) .

[4]张雪莲.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探讨[J].经济问题, 2007, (07) .

上一篇:临床应用效果下一篇:粮食应急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