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感悟

2024-06-17

小学作文教学之感悟(精选12篇)

小学作文教学之感悟 第1篇

一、“三心”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一) 爱心是树根

作为教育者应该明白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而且每个孩子的最佳智能区都有所区别。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挖掘学生的最佳智能, 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具有爱心的教师, 一般不会见到学生的错误就加以否定, 而是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后帮其纠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教育法”告诉我们说服往往比压服更有效。

(二) 耐心是树干

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 但方向感较差, 而且协调性发展不完全。如“七彩阳光”第五节体转运动手臂动作变化较大, 而且多次变换方向, 因此许多学生犯难, 与其重复练习, 不如逐个解决, 耐心很关键。耐心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一种信任, 能唤醒学生的潜能。学生的难题正是教师的难题,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

(三) 细心是树叶

细心能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在不经意间, 可能会发现某位学生的五指并拢动作、两臂上举动作做得比以前标准了, 这时是表扬学生的好时机。对学生的表扬要具体, 如“你的手臂动作真标准”、“你的弓步很到位”比单纯的“你真棒”、“你表现真好”一类表扬的效果要好得多。是否了解学生的进步, 是否能抓准时机进行肯定, 这些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二意”是教学手段

(一) 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正如19世纪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所指出的:“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 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因此, 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使学生能够引起足够注意情况下的教学。有关研究表明,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只有15分钟, 因此, 教师要有效利用课的前半部分。笔者主要采用四种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快刀斩乱麻”

对于比较简单的动作, 如“七彩阳光”中的体侧运动与腹背运动, 每节的两个八拍不用10分钟即可授完, 告诉学生学得快就“玩”得多, 他们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采用该方法时, 一定注意不能拖时间,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投入学习后的“美味”。

2. 不同形式的表扬

表扬的形式有口头的、肢体的和物质的。当个别学生因为做得认真而受到表扬时, 其他学生也会因渴望得到表扬而开始集中注意力, 同时希望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表现。利用这一方法时要讲求变化, 一节课中表扬的形式一般不超过两种。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 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想出更多积极有效的方法, 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地参与。当一种形式或方法失去新鲜感时, 教师应及时改变表扬方式。

3. 改变教学环境

长期在室外教广播操, 学生会感觉“疲劳”。一天下雨, 笔者在教室里利用多媒体播放广播操教学光盘, 结果学生在自己座位旁边跟随视频开心地做了起来。另外, 舞蹈室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生可以对照镜子纠正自己的动作。当然, 体育课的主要地点还是室外, 可以不定期选择在室内上课, 以调节学生的身心, 亦可室内外相结合。

4. 建立师生默契

广播操教学时常让教师声嘶力竭, 与学生间建立默契的无声对话, 教师会倍感轻松。安静、注意、臂直、掌拢等, 事先让学生明白动作的意思, 贯彻在平时教学中, 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引起学生的随意注意。例如, 让学生大声喊节拍, 有利于增强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激情, 加强动作与节拍的对应;再如, 暂停的手势表示安静, 拍掌三次表示注意等, 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 随意后注意

随意注意是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可以完成某件事情。在教学中发现, 一个半月时间能将全套操教完, 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很少能够独自完成成套动作, 这说明他们掌握得不够牢固。笔者所采用的方法除了集体、分组演练外, 还偶尔采用竞赛、游戏的手段, 如按组积分、动作接力、找差异、动作绘图 (室内) 等, 能有效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加强对动作的记忆。

三、“一备”是教学方法、策略

有的教师也许并没有深入思考怎样去教广播操, 只是按部就班地从头教到尾, 复习再复习。为了降低广播操的学习难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必要对广播操进行“解剖”,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 由难到易

每个八拍中, 均有一个中心动作, 相对较难, 一般是3拍~拍或5拍~6拍。若先教会有难度的动作, 过了这个“坎”, 后面连拍做起来会感觉轻松。

(二) 动作形象化

一年级学生对体操术语并不感兴趣, 也可能不懂。如果动作形象化了, 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便于模仿和记忆。例如七彩阳光伸展运动第三个八拍, 可以用“天鹅舞”来概括。为了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可以让学生为中心动作取“名字”。应用此方法要注意防止学生做出夸张的动作, 以免适得其反。

(三) 学操游戏化

不加任何元素学习广播操容易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 偶尔加入游戏元素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但游戏只是一种“调味剂”。

(四) 人人都是领操员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感悟 第2篇

柳州市十五中

韦 盛

两天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培训可以用“愉悦学习、决策支持、相互沟通”这12个字来表达。与会的老师都是中小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她们对教学实际情况是最有发言权也是最有感触的,下面我们分三部分谈谈这次培训的感悟。首先谈小学老师的感悟: 1.形成观念上的转变:

(1)重视家长和学生观念的转变:教师应不断地灌输给家长和学生这样的理念:中学不会将英语重头再学,而是在小学英语的学习基础上更进一步地系统学习。

(2)教师观念的转变:小学教师不能把教学任务全部重新推给初中教师,要有教学思想上的衔接。

2.教材的研究与整合,有意识地了解初中的教材内容;

3.小学课标中出现的单词要求做到:能朗读并且有记忆概念;四会单词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实

4.注重培养学生书写的训练以及朗读、听读、和预习的习惯培养; 5.小学六年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训练; 6.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要有音标教学的意识。

再谈中学教师的感悟:

1.也要形成观念上的转变:孩子没学好英语,不能只会抱怨小学老师没教好。初中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孩子交到我的手中,我们应该想办法,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推卸责任。2.初一新生入学前要进行学情调查和必要的铺垫工作:(1)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

(2)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学习愿望、学习的资源还有希望老师的授课方式等等;

(3)做好小学四会单词的复习和过关:小步子、连续性(每天坚持听写、默写)把小学四会单词再复习巩固一遍;

3.保持初一新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重视课堂的导入和教学手段的衔接:

小学的教学以听、说为主的活动教学,初中老师也应该通过有趣的多媒体教学、故事、竞赛等等多种活动的教学方式来保护新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课堂的教学与检测不要太难,打击学生,让初一新生在新的环境里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4.重视音标学习的持续性:不但要在初中系统地学习音标,而且要把音标学习的操练融会贯通整个初三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单词拼写这一大困难。

5.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预习、复习等自我学习的能力,为高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通过杨局和刘所的讲话,我们英语老师都很兴奋,也很激动,因为领导很重视基础教育,而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和困难,相信领导会理解我们并一一为我们解决。我们现在面临客观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小学对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不重视;英语教师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和对英语教学工作的不热情:

课时少,尤其在乡镇地区,课程开设不正常,不重视英语学科,被当成副科来看待。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配备少,但是要兼顾的班级多,难以做到对教学的巩固和追踪,甚至在作业批改和教学质量抽检上都难以正常进行,更不用说高质高量。并且,在这种课时又少,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某些学校还经常抽调英语教师去支援其他学科,试问小学英语教学又怎么能正常开展工作?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英语课的地位在小学不高,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待遇不高,绩效没有;在一些评比过程中英语教师的地位也不如语文和数学教师,所以小学很多英语教师被抽调教语文和数学时,也很少愿意再回来教英语。

在这,恳请各位领导和小学的校长们一定要重视小学的英语教学,初中不但是主要科目,而且分数和语文、数学一样,都是120。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能增加师资力量,增加小学英语课时,因为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它必须有时间段的复显和回忆,小学课时每周至少要增加到三大两小的课时(三节正常的课时两节小课时)。没有课时的保证,教学的巩固,根本就无法学好英语。另外,英语的期末质量检测也应该和语文、数学一样,放在一起进行,保证英语教学的正常化。2.教材方面:

小学从现有的匹配和分配来看,教材偏难,尤其是从三、四年级过渡到五、六年级,难度突然增大,坡度的递增不明显。

而现在中学初一年级(2012级)采用的课本,以前在初二才出现的语法而现在在初一就出现了,也是出现了坡度突然增加,形成老师难教,以学生年龄的认知能力来看,偏难的情况。

3.期盼各城区、县区今后有更多类似的教学衔接培训:

以前是同阶段(小学对小学,初中对初中,高中对高中)的交流、同课异构较多,希望今后加强有关中小学衔接方面的培训工作,让中小学老师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中学入学模拟考出现的情况,初中教师应及时反馈给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在语音或语法教学“度”的拿捏与中学教师进行讨论等等。还可以进行中小学的同课异构,例如:中、小学都出现的现在进行时这个语法,让中小学老师各上一节课,课后大家再交流感受,这样的衔接会更直观更清晰。我们柳北区就做过这个工作:十五中和雅儒小学之间;十五中和柳高、三中老师之间,都进行过同课异构的讨论,效果挺明显。一线的教师们都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方面的讨论和交流。作为初中的一名英语教师,我想在这真诚地对小学老师说一声辛苦了,感谢你们在课时少,任务重,完成了课标的情况下还要和我们一起考虑中小学衔接的问题,谢谢大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感悟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分类号】G623.2

通过把几年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总结的一些经验和从他人那里借鉴来的一些阅读教学方法进行融合,总结出了“三点三路”的教学法。

一、理解“三点三路”是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基础

弄清“三点三路”的意思,是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前提。何谓“三点三路”,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特点;三路就是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

“重点”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着重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部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指通过参重点内容的教学来进行智力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难点”指问题不容易理解,掌握有困难,解决难度较大的地方。就阅读教学而言,一方面指文词艰深、语句曲折、含意隐晦的内容和语段;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时思想受阻,训练受挫,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知识点。

作者思路,指作者的构思,思考的线索,文章材料的安排顺序。教师教路,指教学的基本思路或平时所说的教学结构(教学步骤或教学过程)。学生学路,指学生的学习步骤、过程、方法,也指某项知识的方法规律。

“三点”是钻研教材的基本点,“三路”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路线。三点之中,重点:特点是相对固定的,难点是相对变化的、因人而异的。三路之中,作者思路是客观依据,教师教路是主观设想,学生学路是主客观统一的归宿。三路巧妙贯穿,创造性地落实到学路中,就可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三点三路”教学法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最基础、最简明、最切实妥当的模式之一。

现以语文S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6课《酿》为例作简要说明。这一课重点是:课文围绕“酿”字发生的事。文中第一层写到在上语文课时,东东直言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班里同学七嘴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自己的仇。回家后,东东“不声不响”“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他很苦恼。课文通过对话及神态描写反映出东东心理特别担心、紧张。难点是: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二、掌握“三点三路”教学模式是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关键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比较固定的教学内容和特点,是应用这种教学法的关键。“三点三路”教学模式或教学结构是:辨点探路—解疑上路—深思识路—隅反拓路。

1、“辨点探路”的“点”是指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路”是指作者的思路,也指教者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初读课文的常规方法。就教师而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提示学习方法,要指点学生自学;就学生而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师提示的学法自学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对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辨点探路。

2、“解疑上路”的“疑”是指学生提出的在初读课文时不易解决的疑难问题,以及教师设置的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问题;“路”侧重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回顾小结的学习方法。就教师而言要提出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读议分析、评价、小结;就学生而言,要认真阅读课文,认真思考问题,认真讨论,积极答问,以达到理解和掌握课文有关字词句段,进而理解和掌握内容的目的。

3、“深思识路”的“深思”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深思中心思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思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特色;深思精彩片断,品尝精妙之处。“路”侧重指理解和掌握某项知识的方法规律。就教师而言,要围绕文章中心和特点提出问题,在学生答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学生而言,要回读课文,要分析综合,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以及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规律。

4、“隅反拓路”的“隅”就是类比,举一反三;“拓路”就是把深思识路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既有巩固强化的作用,又可以迁移拓宽知识面。就教师而言,要设计有关的训练,并检查评析,同时要适当布置有关的课外活动,把知识迁移到课外。就学生而言,要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作业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并形成技能,同进要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

三、注重几个有关的问题,灵活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

阅读教学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除了要理解“三点三路”的意见和掌握教学模式内容和特点之外,有几个问题需要恰当处理。

1、要注意年级的特点。就年级来讲,低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少,理解能力也比较低,不必直接辨点探路,可以教师点明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半扶半放,引导辨点探路,写作特点要讲得适当。高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丰富,理解能力比较强,可能直接尝试辨点探路,“三点三路”的知识可以多讲一点。

2、要注意教学业课时与教学一篇课文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一课时授完一篇课文是极少的,“三点三路”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按教材和课时实际安排好,多数要从教学一篇课文的整体来考虑,不强求每一节课都要完整地体现四个环节。

3、注意处理好同其他教学法的关系。教学法之间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我们在运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同时,要恰当地用好其他教学的精华。有些教材不十分适宜运用“三点三路”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其他教学法为主。教无定法,教贵得法。得法应理解为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渗透品德教育,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总之,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教学阅读课,要从本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来考虑,教者要认真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作者思路,以此来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重视学法指导,重视智能发展,重视有机进行思品教育。教学过程体现了这些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三点三路”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朱庆华.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 语文学刊. 2011(16)

小学作文教学之感悟 第4篇

1、创设和谐自然课堂,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他们搭建自由互动的平台, 能使得他们在主动交流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增强认知体验, 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氛围, 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还能够让他们在自然和谐的课堂中主动表达, 激活内在动力。

在创设和谐自然的课堂中, 应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让他们的学习认知思维更为开阔, 有效激活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在教学中, 一方面, 突出课堂教学的“情”字, 从学生最想知道和最喜欢的角度来筛选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让他们在带着激情主动参与过程中深化理解感知;另一方面, 突出课堂交际中的“真”字, 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就在身旁, 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他们从相关的生活实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谐自然的课堂, 能在有效活化教学资源基础上, 帮助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融入学习, 加深理解记忆。

教师通过创设这样和谐课堂活化教学情境, 能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深化理解感知。例如, 在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的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three bears教学中, 不妨利用多媒体动漫的形式播放Story time的内容 , 鼓励他们 针对“What does Gold-ilocks meet?”、“What is Goldilocks afraid?”、“What doyou do when meet the same thing?”进行讲故事和演讲, 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境中主动表达, 不断深化理解感知。

2、突出趣味互动探究, 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越是有趣的课堂越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学生在趣味化互动探究中的表达运用能使得他们放下紧张畏难学习心理, 在富有人文化的互动探究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趣味化的互动探究能使得他们对课程资源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感悟印象, 有效激活他们的潜能动力。

按照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教师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设计富有思考探究性的题目, 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和多元探究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问题, 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交流的乐园。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需求, 一方面, 突出游戏导向, 尝试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做游戏, 帮助他们在快乐玩耍过程中增强认知体验, 不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 形成互动化, 让他们在彼此互动交流中不断融入学习过程, 最大限度展示他们的学习才艺。在趣味化互动交流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探究、师生对话等方式来优化学习过程, 帮助他们在彼此交流中深化理解和主动交流。

趣味化的互动探究,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主动性, 还能够让他们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运用的灵活性。例如, 在五年级上册的Unit 2 A newstudent的Story time教学中, 可建议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分别扮演Miss Li、Yang Ling、Nancy Black, 围绕“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school?”和“Whichroom do you know?”进行对话, 帮助他们加深整体感知。同时, 还可运用猜谜的游戏形式, 针对学校某个教学场地的特点, 说出其大体特征, 引导同桌进行回答。学生在这样趣味化的互动中主动探究, 能更好丰富思维感知, 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3、建构平等师生对话, 激活学生内驱动力

为学生搭建可主动交流的平台, 能更好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在教学中, 教师应多做学生的朋友,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鼓励他们主动和教师对话, 能更好激活学习激情。

教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赖学生, 放下架子来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 让学生独立人格和尊严得到体现。多宽容学生的不足, 引导他们在自我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主动概括;多表扬学生, 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语言和眼神中看到信心, 激活学习的动力;多以欣赏和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对话, 让他们在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不断激活学习信心。

当好一名农村小学校长之感悟 第5篇

漳浦县黄仓小学

曾玉盆

本次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学习,听取了多为教育资深专家的讲座,让我这个担任不到一年且管理经验欠缺的校长来说,真的受益颇多,去年原本在本校当普通教师的我一下子接受上级领导的委托当了本校的校长,角色的突然转换让我措手不及,所有的管理方法我必须从零开始,怎样和老师相处成了我硬伤,每次说话都要考虑该说什么,怎么说?怎样做才能让老师们心服口服等。。因此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的管理方式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做校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也从中感悟到要当好一名校长应该如何去做努力方向。

一、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自古人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的提升是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加强政治修养。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应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影响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校长的品质修养直接影响其威信的高低。校长应该在学校工作中,以人为中心,尊重客观规律和学校实情,多一份儒雅,多一份务实,注重实践,亲历亲为,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声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智慧工作,巧妙施行,才能凝聚人心,最大化的高管理效能。才能够真正做一个好校长,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头人。其次,要深入实际,不能闭门造车。校长要善于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让大家参与学校管理,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相关处室,使教职工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校长应深入实际,参与实践,积累经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处理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校长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缺乏民主作风,不倾听教师的呼声,又脱离实际,自以为是,那绝对不可能有影响力的,也无法管理好学校。修养决定了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又会折射出修养的高低。因此,要先从内心上敬重教育这份职业,坚定理想,恪尽职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应有的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成为教育管理上的守护者,才会散发出人格魅力。

二、牢固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健康发展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办学的方向,办学的旗帜。体现的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人的目标。因此,办学理念要坚持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我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因此我认为,做好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必须要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因为校长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校长所有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工的办学理念,然后再落实到学校的办学实践当中,这就是校长的工作,所以校长的办学思想,往往是全校教职工统一思想认识的一个基础,也是全校教职工统一行动的纲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校长办学思想就是学校的灵魂。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积累沉淀管理的经验,怎样去反思梳理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是我在学习中的感受。当然,校长的办学思想要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具有稳定性,因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往往是与时代相联系的,一个时代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它当然要稳定了,另外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你对很多教育规律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规律往往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随便乱改的,校长办学思想的相对稳定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次,校长的办学思想还要有发展性,而且校长应该站的高一点,看的远一点,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要有一点远见,要超前一点去考虑学校下一步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发展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有一定复杂性,时而出现空堂、衣冠不整、无教案上课等现象,教学质量也因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而难以提升。因此我认为,做好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必须加强教学管理。

1、要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靠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

2、校长要“潜”下去,帮助教师增强责任意识。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

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

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

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以上标准不可能通过一两次会议传达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校长本身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总结,作出阶段性的计划,并要“潜”下去指导,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3、抓好基础教育,夯实基础。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侯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生浮躁、“无心读书”等情况,当前农村小学,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工作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校长。我们校长的肩上,有组织的重托,有社会、家长和师生的期望,我们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一名好校长。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感悟 第6篇

关键词:学习;感悟;教与学

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坯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作文一向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模块,阅读与写作并重,而写作又是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部分。

一、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入手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三、从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入手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课后要求”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写不出新意,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識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

四、从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入手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不限篇幅和篇数;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五、从已有的阅读实践入手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写法,积累好词佳句。可以从仿写课文中优美片段入手,多写多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注重平时积累,在阅读中成长。通过写读书笔记、日记、摘抄等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一篇完整的文章,必须有充足的词汇。如果辞不达意,或者结构不完整,就“不可以为成文”。可见要写好文章,必须掌握充足的词汇,初学写作者更要注意词汇的积累。

六、从学生写好作文评价入手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生活中有很多鲜明的例子,虽然有时候还要反复,还要调皮,还要你操心,但他确实是在进步了,而且进步得不慢,我觉得那就足够了。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七、结语

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作文教学中要抓住学生主体对象的特点进行创新型教学,业精于勤。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世国,小学作文迁移训练与作文主体性开发教学策略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感悟 第7篇

一、利用孩子们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想让学生有东西写,愿意写,我们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关注生活,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都说孩子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可是有时我们身边的美,他们也会忽略。我教的是群农村的学生, 虽然在他们的家中也都有菜园、果园,可是他们却是那么的不以为意。 但是当我们把这司空见惯的菜园、果园移到校园,变成他们的劳动实践基地时,这一切却都发生了变化。

三年级时,我第一次带领学生去劳动实践基地进行观察,采摘, 他们表现的异常兴奋。在去之前,我问学生们许多的问题,比如:茄子是什么样的?西红柿是什么样的……可是得到的答案无非是“紫色的”“长长的”等有关于他们的颜色和形状的答案。当他们兴高采烈的从实践基地回来时,再问他们同样的问题,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比如茄子:

学生1:我在实践基地里发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茄子,他的长大约有30厘米,宽大约有5厘米,好像是茄子王国里的国王。而且通过观察我还发现,茄子是从根里长出来的,有的茄子上面还有干的花,茄子的花很好看,是淡紫色的,上面还有白色的花纹。

学生2:我发现茄子长得千姿百态,有一个茄子国王,非常非常大, 还有一个是刚刚出生的娃娃,还有一个卷在一起,好像害羞了。

学生3:我喜欢吃茄子,所以我观察茄子的时间最长。茄子的叶子大大的,好像一把小扇子,又好像一把小雨伞。晴天时,小扇子给下面的小茄子遮阳光;到了雨天,小雨伞又给小茄子遮雨。小茄子的下面还有一些小叶子,他们就负责给小茄子扇风,小扇子下面的土里有蚯蚓一家来为茄子妹妹松土,让茄子妹妹更加健康的生长。

学生4:我发现茄子的姿态可多了,各个怪模怪样。他们的茎有些紫,有的叶子上面全是紫色,有的大部分是紫色,上面还有一些绿色的斑点,还有的被虫子吃掉了一些,周围黄了一点,但是却感觉更有趣了。我摸了摸叶子,叶子很柔软,摸上去很舒服,上下多摸几下会听见沙沙沙的声音。

孩子们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能看清楚每一个小的细节;孩子们的眼睛是美丽的,他们可以发现每个生物的美。只要我们善于利用他们这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文对于他们来说将不再是无话可说。

二、每个孩子都能创造思维的火花

通过学生们的细致观察,他们做到了有东西可写,虽然看似内容简单,可是却是他们认真观察的结果,所以此时的作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那么困难。可是写出来作文不代表能写好作文。当生活中的现实给他们一定的冲击之后,我们教师应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上个例子中有几个学生不自觉得就运用到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继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造时,他们的作文自然更上一个台阶,看看下面他们的变化吧!

学生1:学校的茄子长得特别特别大,好比一个装满笔的笔袋。又粗又大的茄子上还长了一双“眼睛”,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细细看来, 感觉那双眼睛好像树的年轮。茄子也有岁数吗?我很好奇。当老师带领我们去观察别的农作物时,我悄悄的又看了一眼那个巨大的茄子,当我看到茄子的“眼睛”时,我感觉到茄子在向我微笑。

学生2:劳动实践基地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可是我最喜欢的是茄子。 它的形状有的像弯弯的香蕉,头小尾大,头上还戴着一顶花边草帽;有的形状像圆圆的皮球,让你忍不住想要摘下来玩一会。妈妈从网上了解到了茄子的营养,我现在来告诉你们吧!茄子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每100克中即含维生素P750毫克,这是许多蔬菜水果都望尘莫及的。维生素P能够使血管壁保持弹性,防止硬化和破裂,所以经常吃些茄子,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难怪,人们喜欢吃茄子! 虽然,后面的内容很多都是他们从网上找到的,但是,当他们知道把它用于作文之中,当他们了解茄子的作用时,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同样的,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话题作文时,我更加坚信,每个孩子都能创造出思维的火花。“保护环境”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第二单元重点讲述了人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 以及产生的结果,提醒学生要留心周围的环境,保护环境。所以本次习作具体要求如下: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次习作,就请你写一写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

面对着本次的作文教学,刚刚看到这个要求,我本人对他们的写作是不抱有太大希望的。我认为他们只能局限在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上。我甚至觉得孩子们在写的时候会出现语言匮乏,无内容、无思想,草草几笔带过而已。可是实际上,学生们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学生1:清早,一阵微风吹过,微风吹拂着千万条嫩绿的柳丝,在一阵阵微风中,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由《燕子》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改编)

原来那乌黑的小路,到处垃圾成堆、臭气熏天,路旁的小花、小草全都枯萎了。现在的小路宽阔、平坦、干净,周围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美丽极了。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大家都开心极了……

学生2:未来的地球真可怕!灰尘到处都是,垃圾也到处都是,所有的小河都被污染了,小河里的小鱼小虾都死了。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 裸露的土地也不断扩大。人们出门根本就不敢把口罩摘下来。因为,摘下口罩,灰尘、柴烟和各种危害人体的气体都会被人类吸收。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3:……“亲爱的小燕子主人:我现在已经有了巨大的困难。人们往河里扔垃圾,小河都被污染了,使我们不能再继续生存在这里.请呼吁人们立即保护环境。我们想让河水清澈,让泉水甘甜,让动物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这里,请帮助我们实现愿望。”小燕子的主人眼泪都流了下来。于是,他连夜做着保护环境的手抄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个星期就做了好几百多张。他给每人发了一张手抄报,人们都开始为保护环境做出了无限的努力。经过人们的努力,小鱼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学生4:……我很想说:“还可爱小鸟那一身漂亮的羽毛,还可爱小鸟爸爸妈妈,还可爱小鸟温暖的家……

在引导学生写作时,他们的思路甚至在不经意间给了我启示和帮助,让我特别自然且多方位的引导了学生的思维。批阅学生的作文时, 我被他们天花乱坠地想象吸引住了。他们从孩子们单纯的视角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污染环境的厌恶。每个孩子都好比一个精灵,将环保问题深入人心。虽然学生的素材是浅显的,但是用心写的文章必然使人动心。

同样的,通过本次习作我也发现了孩子们对于文本教材中的好词好句的灵活运用。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如此的进步让我激动万分。所以, 我们要相信他们,让他们敢写,敢想,让他们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 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不同的天空。

作文教学虽然让老师们头疼不已,但是作文源于生活,生活即作文。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们善于发现的眼睛,重视研究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技能,以多种教学途径与方法,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他们观察力、实践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好他们迸发力,引导他们翻越作文这座高山,引导他们走出更广阔的天地。

摘要:小学中年级是学生正式接触写作的初始阶段,因此老师要做的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授他们写作方法,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一步步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文以实际教学为基准,阐释了学生本身在作文中的作用。

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第8篇

一、激情导趣———习作的不竭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 要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 就要采取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一) 组织活动, 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长期的语文实践使我感到, 作文教学中“好之者”的重要, 要抓好这一重要环节, 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

写作是一种表达, 离开学生实际, 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我们必须为其创造情景, 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动不已, 从而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教学中我精心安排了许多活动, 如排演生活小品、编课本剧、“六·一”文艺演出, 还有多种小发明、小创造、办墙报、手抄报等, 让学生亲身参与, 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他们写起作文来便有话可说, 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

(二) 抓住时机, 随时作文

作文教学要打破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 抓住学生习作的最佳时机。我上课时遇到过很多突发事件, 如:学生突然牙掉了;身体不舒服吐了,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课上至一半时被防空警报打断……其实这些看似不和谐的音符也恰好成了我训练学生即兴作文的重要资源, 学生不但习作速度快, 而且内容充实, 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论, 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 鼓励阅读, 注重积累

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识、社会生活挂起钩来, 为习作做好铺垫。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 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为高分数, 对外界事物知之甚少, 生活底蕴极其贫乏, 那么, 其想象力也必然十分苍白, 写出的作文也容易千人一面。然而, 现在的学生只读不记的现象十分普遍, 所以如何使学生真正读懂书中意, 从中收获知识, 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写读书笔记。

笔记包括“所读文章大约字数”“喜欢的词语”“精彩句段”“我想说”几项内容。这样, 文章读完后必定会留痕迹, 长此以往, 学生读的书多了, 精彩语句积累多了, 也就有了丰富的作文内容及独特的见解。

2. 课堂一分钟演讲。

利用每节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把读到的东西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同学听, 既易于积累, 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及自信心。

二、驰骋想象———作文的有力翅膀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

(一) 激情畅想

小学生普遍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遐想,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气氛, 鼓励他们畅想未来, 如畅想《20年后的我》《相聚火星》等内容, 题目极具超前性和挑战性, 能拓宽思维空间, 诱发想象激情, 写出新奇的文章。

(二) 拓展想象

以课文为基础,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对课文进行巧妙的加工、改造、重组来塑造新形象, 构思新故事, 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拓展性和创造性。

(三) 奇思妙想

奇思妙想带有更多的随意性, 但我们要把它和“胡思乱想”区别开来。如《奇异的汽车》等题目,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对未来的向往, 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充分显示出学生习作的个性和创造性。

此外, 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假设想象、听音乐想象、绘画想象、编童话想象等训练。

三、求新思异———作文的永恒生命

经过了以上环节, 学生已变怕作文为爱作文, 乐于表达, 勇于表达, 我们要继续引导学生写作文张显个性、求新求异。

(一) 鼓励学生倾吐真言

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激发自己的情感, 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倾吐自己真实思想和创造想象的美好愿望, 此时别忘了要对说真话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 引导学生习作标新立异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作亦如此。作文是情感的释放, 个性的张扬, 所以写法要不落俗套。因此, 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写作文时尽量写一点新内容, 用一点新技巧, 抒一点新感受。日久天长, 学生的作文无论从题材、情感、语言、写法上都会不落俗套。我们可通过多种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1. 命题有特色。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作文的题目要推陈出新, 不落俗套, 简洁形象, 生动传神, 让读者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命题时不可人云亦云, 可以借鉴古诗词、流行歌曲、谚语、格言等。

2. 立意要求新。

立意是作文的重要环节, 面对同一题目, 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 尽量确立有别于他人的新主题, 这需要学生提炼出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

3. 选材要求散。

材料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 可运用联想规律拓展选材范围, 多角度、全方位选取材料, 只要留心生活、注意发现, 学生就能找到鲜活的作文材料。

四、自评自改———作文的不懈追求

正所谓“文不厌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只会写作, 不会修改, 作文能力结构是不完善的, 教学生自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启发诱导, 调动学生自改的积极性

1. 讲名人故事。

用古今中外名人作家修改文章的事例感化学生, 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贾岛“僧敲夜下门”的“敲”字, 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定下来的。学生从中看到遣词造句的千锤百炼, 认识修改的意义, 从而产生主动修改作文的冲动。

2. 开展修改活动。

在学生修改作文的实践中, 开展“小老师”“语病诊断”等活动, 鼓励他们开动脑筋, 提出问题, 大胆质疑, 培养了自改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 分工合作, 组内互改

学生互相批改对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有明显作用。

1.经过自我修改完之后, 学生将草稿誊抄到作文本上, 然后小组互批, 批改时每一组需要一名学生综合大家意见, 执笔修改并写出评语, 如“你真捧”“你比我写得好”“我相信下一篇会更出色”等。这样一来, 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更浓了。

2. 教师要参与修改过程。

教学生正确使用批改符号;巡视指导, 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搜集学生精彩语段, 班上欣赏, 之后选出优秀批改小组等。这样, 学生有了积极性, 有了修改方法, 他们大多能将作文改好。

让小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之我见 第9篇

一、让小学生感悟数学思想需学生独立思考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人们普遍关注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有的近乎一反过去的教学常态, 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的高度多媒体化, 课堂教学氛围的多情境化, 这些无疑促进着学生的有效学习乃至于高效学习。但笔者感到极为不可思议的是, 数学学习中学生那样的兴奋不已, 整个课堂都充满着欢乐和兴奋, 试问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空吗? 难道学生就不需要独立思考? 回答是否定的。让小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永远都不能让学生去以多欢愉的情境完全代替学生的静态思维, 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静心思维。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 让他们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升华思想。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平均数》, 就是要让学生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怎样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还应当以学生去独立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主。所以, 在呈现了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无论是解决“男生平均套中多少个”的问题, 还是解决“女生平均套中多少个”的问题, 都要坚持为学生提供足够自主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在沉默中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让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从学生独立思考后所交流的情形看, 学生的感悟是真实而又深刻的, 学生知道平均数一定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二、让小学生感悟数学思想需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 数学中更高层次上的抽象的知识的学习是比较艰苦的, 甚至就是严格意义上艰辛的。因此, 数学思想的获取需要学生去探究, 而且是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小学生毕竟就是小学生, 应当说依赖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善于探究, 更不善于自主探究。在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上, 教师必须努力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 下) “比例的基本性质”时, 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比例基本性质的基础上,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在教学时, 在出示教材上例4 后, 让学生写出许许多多的比例式, 当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比例式后, 继续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在学生自主探究眼睛越发闪亮以及面容露出微笑和神情时再进行全班交流, 令我感到欣喜的是, 学生比较理想地探究到一定的规律。这种教学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比较宽敞的空间, 或者是比较宽裕的时间, 学生可尝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生也能清晰地感到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那就可以组成比例了。自主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形成的升华, 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形成数学思想。

三、让小学生感悟数学思想需学生合作交流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数学思想的形成, 仅凭学生的个人智慧和力量还是比较难以达成目的的。因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时会进入形象思维的误区, 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生, 很难进入比较理想的解决数学问题和形成数学思想的理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 形成数学思想, 完全有必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合作探究, 只不过是需要以真性为基础。在平时形成学生数学思想的合作中, 让学生理想地合作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去思考和实践的, 甚至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推崇。达成学生合作的真性, 首先是学生动脑意义上的实践性合作, 其次是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交流合作。这里的动手和动脑还必须赖于视觉上的仔细观察, 即手、眼、心、脑、口的密切配合。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 下) 第55 - 56页的例1 以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10 的第1、2 题。应当说, 该内容的教学目的比较明显, 就是让学生通过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教学时笔者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去经历规律的探索的过程上, 让学生之间通过动手实践互相启迪, 进而生成积极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智慧和能力。

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 第10篇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1. 心理学研究表明: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2. 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小学生的个性。

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小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而写作能再现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 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第11篇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注重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草原》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选择地开展,课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效果。另外,开展课外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处在从旁辅导、咨询的地位,不像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下进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病。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第12篇

一、创新作文观念,打破陈 旧的教学模式

正确引导学生改变作文观念,首先必须打破陈旧的写作教学模式。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教师在指导训练学生作文 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处于不败之地,便想给他们一把“万能钥匙”,常常用一些写作教学的模式来指导训练学生写作。比如:以命“题”为中心 ,限定“题”的范围、中心、体 载,围绕“要求”来写作。将各种类型的题材进行归类,总结出各种文体的结构模式,让学生生搬硬套。或者学完一个课文单元后,总结出这些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来,让学生模仿范文来写。学生没有真切感受,只能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所以,写出来的文章难免邯郸学步,无病呻吟,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以上种种写作教学的模式,它们最主要的弊端在于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僵化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只擅于模式化的定型思维,个性无法施展。

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色应该是最明显的。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各不相同。即使生活经历相同,由于认识感受不同,个性风格不同,文章也是不可能相同的。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因此,文章应该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教学是培养个性的摇篮,应当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 说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感受, 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僵化学生的思想,做成一个个现成的模具让学生去套,套出一些脱离实际毫无个性可言的“模具式”产品。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 》中提出要“有真意 ,去粉饰 , 少做作,勿卖弄”。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说自己的心里话, 反映真实的生活,倾吐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把它们表现出来。

二、创新作文观念,培养学 生的写作意识

要正确引导学生改变作文观念,还必须彻底摒弃那种“一件小事年年写, 一个主题写几年”的陈旧模式,许多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痛,给他两节课时间写“一件难忘的事”,他要么一字不落, 抄袭作文书上类似篇目,要么又写了他三五年前就写了又写的回家路上摘人家桔子吃之类的事。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一个没有根雕意识的樵夫,一大堆再完美的根雕材料,他也只能当作生火做饭的柴,取暖烤火的木,填窑烧炭的薪。自然,这个樵夫成不了根雕艺术家; 而一个根雕艺术家,会从漫山遍野的柴 (根)中去发现为数极少的根雕材料 ,并把它雕刻成艺术品。

写作也是如此。没有写作意识,再典型的人物事例, 再动人的情节过程, 再新颖的认识、见解,对于写作者来说, 他都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引不起他的写作欲望;没有写作意识,“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雄伟壮阔的景象便不会变成诗句。有了写作意识,他会时时刻刻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素材,去收集整理写作素材;有了写作意识,他会有意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有了写作意识,他会将生活中获得的有写作价值的感性认识,作进一步梳理思考,并将它写成文章。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整个社会,整个生活, 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忧患意识, 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只有有了写作观念的突破,才会相继完成题材和表达方式上的突破。

三、创设写作氛围,酝酿良 好的写作心境

有了全新的写作观念,建立了一定的写作意识, 还得有良好的写作心境。而良好的写作心境,则往往取决于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学习环境和自身的心理素质。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当一篇命题作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时,座位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有的紧握笔杆, 只字难落;有的眉宇紧蹙,野马难收;有的描画标题,不见正文……面对一张张枯涩的脸面,有谁还能猜不出几十名学生此时此刻的写作心境:无奈、痛苦、迫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两节课的写作中, 不乏个别比较理想的文章,这是因为他们已有良好的写作心境;大部分学生也同样会排列出规定的字数, 拼凑成篇幅, 但他们的作文既没有真情实感,更无时代特色。不难看出,他们的写作心境是被动的,应付的,甚至是消极的。因此, 教师一味地进行课堂模式化作文, 将会封闭学生思维,枯竭学生情感。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 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实际上,语文本身就是生活,是正在过着的生活,正如成尚荣老师说的“语文应当生活在田野中”。那么作文教学就更应该把学生带出教室,接触社会,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抓住时机,启迪思维, 营造心境,用学生们最熟悉、最易理解的生活事例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使他们激动、亢奋,并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最佳心理区间,启迪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毫无疑问,这样的作文,其成功率是最大的。

同时,培养良好的写作心境,对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至关重要。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刘勰也说: “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纬 ,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纬畅,此立文之本源也。”由此看来, 作者观察生活不能没有情; 评价客观事物,不能没有情;下笔作文, 就更不能没有情了。因此,只有用自己的心去写文章, 才能打动别人的心;只有写出了感动自己的文章,才有可能使别人感动。故而,作文教学必须冲破束缚学生性灵抒发、阻碍学生情感渲泄、压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重重樊篱,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废除过多的情感禁区,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情感天空,使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他们拥有一条自由的情感航线,使他们“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

四、创设写作氛围,激发浓 厚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真正把握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 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⑴应用最精导语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在学生习作前,教师选择那些既富感染力又有启发性的导语来促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引起学生回忆往事,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写作心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启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⑵选择最佳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利用讲读课文时良好的课堂气氛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又一条途径。教材里所选的讲读课文,是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极好范文,从表现形式到思想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老师讲授的深入,会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情绪往往会被这种美所感染;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这种美的感悟、享受中时,有的可能已经产生了再现美、表现美的冲动。这时,只要老师因势利导,学生的写作情绪就会很高,写作的兴趣也一定会很浓。

⑶利用最妙的作文命题,引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命题常常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情绪,题目命得好,适合学生的写作实际, 学生就有话可说,写作情绪就高;题目命得不好, 不适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写作情绪就低。教师在命题时,一定要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有直接或间接经验的事物来命题,学生才有话可说, 也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⑷利用最巧的作文批阅与评讲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批阅与评讲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两个环节,它们在作文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批阅得好,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知得失,明方向;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符号,不同语气的文字中获得写作的最大兴趣。讲评得好,对学生克服缺点,发扬长处,力争上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批阅和讲评都做得好,可以使学生愉悦和满足,从而唤起他们再次作文的欲望。因此,作文的批阅与讲评一定要恰到好处, 适可而止。一般说来, 只要习作中有闪光的地方, 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指缺点,一般宜在表扬优点之后,并且教师在批语和评语中流露的感情应真挚, 态度要诚恳, 语气宜委婉。总之,应尽量使学生的写作心理达到平衡, 切忌那些粗暴的指责、讽刺、挖苦。

五、张扬学生个性,塑造美 文形象

要让学生写出好的富有个性的作品,还必须让他们弄明白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作文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写作, 写出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 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而所 谓自主, 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写自己真实的想法, 不胡编乱造。而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上一篇:综合布线设计下一篇:商务谈判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