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2024-08-09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精选12篇)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1篇

1、规划背景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合旅游者“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需求, 深受人们欢迎。近年来, 城市居民休闲快速兴起, 使得城市的休闲空间与休闲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市民户外休闲的多样化需求。这些大大地推动了全国乡村旅游业的快速蓬勃发展。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其居民消费水平居全省之首, 但是合肥旅游开发速度跟不上旅游需求的增长, 旅游产品总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环境的一种体验型旅游, 可以作为面向本地市民休闲市场的重要补充,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合肥市旅游产品的不足。

2、新农村建设方针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

“新村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 社会发展新时期, 对农村实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规划建设, 把农村最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 环境优美, 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总概括为二十字, 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内含融入了科学发展, 科学管理和文明建设。

3、新农村建设规划理念

建设新农村要先实行专业规划。在规划建设中涵盖了农村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福利、环境生态、产业结构等很多方面,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建立一套完善的建设新农村的规划理念。

二、综合现状分析

1、区位条件

白马山乡村旅游示范区是在原国营白马山果园场的基础上拟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 整个规划区用地面积为475余亩。它地处合肥市近郊, 位于安徽第一侨乡——肥东县六家畈镇东部的白马山脚下, 与六家畈镇、长临河镇、复兴乡和巢湖市黄麓镇相毗邻。距省城合肥仅38公里, 直线距离不足20公里, 距肥东县城店埠镇27公里, 由省道合裕路和市级干道店忠路相连接, 交通便利。临近城市有合肥、巢湖, 周边城市还有南京、滁州等, 客源市场广大。

2、资源特色

白马山的旅游资源以山、泉、场、园、林、花、果、池为主, 其中又以“山野”、“花果”、“泉水”为三大特色资源:

山野:白马山是合肥东南部海拔最高的一座山脉, 登顶可远眺巢湖胜境, 近观乡村田园风光;

泉水:白马山具备得天独厚的泉水源, 汩汩山泉, 沿山洼顺流而下, 一年四季不断, 溢水成溪, 聚水成塘, 为山下的岗地和田野注入了勃勃生机, 是白马山灵性之所在;

花果:白马山下果园连片, 鲜花遍布, 清香四溢。山下有果园千亩, 并与苗木花卉相间, 四季花香, 月月有果, 有合肥花果山之称。

三、总体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

规划区的地形呈现四阶梯状, 各阶梯的植被景观各异,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依托资源地理特征, 将规划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 即综合接待区、白马乡野度假区、果园休闲区、田园湿地休闲区, 并以道路为串联主线将几个功能区有机的融为一体。

2、功能分区

2.1综合接待区

位于规划区的南部, 包括会议接待中心、游客中心、生态餐厅、生态停车场等主体建筑, 还有塔楼一座。是集接待、住宿、会议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接待区。

2.2白马乡野度假区

位于白马山麓, 规划区的东部, 是一个以江淮农家别墅和小木屋为建筑特色, 集度假、康体健身、娱乐休闲、温泉洗浴为一身的综合度假区。其主要分为三部分:乡村别墅区占此区的大部分, 共有6栋普通别墅、4栋高档别墅, 可提供68个床位;桃李休闲区在园区的东北部, 内设有2个小木屋;康体休闲区在园区的东南部, 设有山泉茶社、温泉洗浴中心, 还有篮球场、射箭场、网球场和小型的娱乐广场。

2.3果园休闲区

位于规划区的中部, 是整个园区的共享空间区, 有80多亩的果园, 可提供30多种水果, 形成四季有花、月月有果的景观, 并设有三个小木屋用作果吧, 为游客提供果品、果汁等产品。采摘区内的游布道设计曲折环绕, 藤本植物缠绕回廊, 形成天然的凉棚, 给人以无限的惬意。

四、旅游项目策划

本规划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 依托“山野”、“花果”、“泉水”三大特色资源, 围绕果园休闲、山地运动、山村度假这一总体定位, 紧扣乡野度假和山地休闲两个主题, 深入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集中展现“山泉农庄、生态果园”的主体形象。

1、白马山综合接待区

会议接待中心, 静雅私密的氛围, 功能齐备的设施, 使白马山会议中心成为政府、企业理想的会议场所。可接待中小型会议, 并可提供相关的住宿、餐饮接待及娱乐服务。周到细致的客房服务, 使您在一天的游览之余, 尽享家的温馨与舒适。生态餐厅采用高科技温室玻璃材料, 种植各种亚热带植物, 营造泉水叮咚、山水园林的就餐环境。生态餐厅为游客提供各种江淮农家菜肴和各地名肴, 全部选用绿色生态蔬菜, 部分可由游客在旅游区的农业生态园亲自采摘, 并按照自己的口味亲自烹调制作。

2、白马山乡野度假区

在白马山乡野度假区规划建设10个江淮农家别墅, 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江淮农舍群;农舍内石井、石凳、玉米串、红灯笼等乡村景观, 使您尽情享受江淮乡村氛围, 体味乡村生活的恬淡和舒适。布置磨盘、驴拉磨、谷仓、农具、纺车等乡村景观, 也可使游客参与, 营造乡村农事广场氛围。

利用现有的桃园, 开展桃子采摘和品尝等旅游活动, 同时在桃园间建造2个桃园木屋, 既可揽桃园风光, 又可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

在农舍区的东面, 白马山脚下, 建造一个乡村露天演出台, 表演当地的黄梅戏、大鼓书等民间艺术, 也可开展歌咏比赛, 举办篝火晚会。

3、白马山果园休闲区

以目前科技示范园 (即优质果树示范园) 为基础, 进行道路美化、软化, 以及局部区块果林种类调整, 形成四季都有花可赏、有果可摘的花果乐园;同时在各林园要因地制宜设立采摘通道, 对园内道路要进行绿色覆盖, 于路边栽植葡萄、紫藤、瓜果等藤本植物, 形成天然的瓜果廊道, 使游客在果树开花季节能方便的进入园中欣赏各种花果。

(上接156页) 主要是在此片区的水田地块, 利用现有的水田洼地, 作为水田与水塘间的湿地隔离带, 种植芦苇、菖蒲、荷花等湿地植物, 建造一条九曲形梅花桩道, 营造湿地景观, 并注重保护湿地环境, 养殖田螺、泥鳅、螃蟹等湿地水生物, 吸引更多湿地鸟类的到来, 形成一个充满自然野趣和挑战乐趣的乡村小湿地。

五、专项工程规划

原生性恢复与再造性创新有机结合原则, 在培育和恢复芦苇荡、树林、荷塘等景观环境的同时, 对某些区块进行诸如培育草皮、林相改造、景斑调整等创新工作;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和谐原则, 力求塑造第二自然;植被的选择尽量降低经济造价。对基地上原有树种尽可能的加以保留, 特别是大树、古树;最大限度的保持植被的原生状态, 对工程建设中需移植的树木做到能在内部得到消化, 在满足经济性原则的同时也符合生态原则。

六、结论

农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农村、农民。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农村资源反馈农村生产的重条件, 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石, 旅游业和农业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质量, 还可以加快农业的结构优化。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促进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

摘要:本规划设计以“江淮新农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为目标, 以白马山果园场所具有的“山野”、“泉水”、“花果”和“冲塘”四大优势资源为依托, 全力建设以农夫花果园、野外运动训练营地、江淮农家小院流水别墅区和山村湿地疗养场等为中心的“一心二营地三板块”整体格局, 积极推出以农事体验、野外运动、乡村度假、休闲疗养、示范培训为核心的四大乡村旅游产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旅游品牌,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旅游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主编的《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2篇

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建跃

一、我们面临的现实

课改迅猛推进,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多:新课程提倡的理念难把握;新教材的改革设计难适应;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难跟上;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不配套;等。

二、教学层面的问题

课堂教学抓不住数学概念的核心,没有前后一致、贯穿始终的数学思想主线,在学生没有基本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就进行大量解题操练,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教学活动不得要领,在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上耗费学生宝贵时间,数学课堂中效益、质量“双低下”。学生花大量时间学数学,做无数的练习,但数学基础仍很脆弱。

我国数学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并没有随课改而得到改观,而是越来越严重了。

例1 “平方根”教学中的不当问题。

带根号的数和分数统称实数。

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都有无数个点。

若a>|b|,则a>b。

三、教师层面的问题分析

对数学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及其组织方式把握不准,特别是对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体系结构缺乏必要的了解;

对中学数学概念的核心把握不准确,对概念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不高;

只能抽象笼统地描述数学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措施无的放矢,对是否已经达成教学目标心中无数;

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不能从设计层面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往往只把问题归咎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

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m,n,求m-n。

22是近似值,无法在数轴上准确表示。

缺乏有效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往往感到教学问题的存在而不知其所在,或者发现了问题而找不到原因,甚至发现了问题及其根源也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都比较单一,机械地套用一些已有的解决教学问题方案,缺乏根据教学问题和教学条件创建解决教学问题的新方法。

四、努力的方向──专业化

1.数学学科的专业素养

有较好的数学功底(教好数学的前提是自己先学好数学),对数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精神有深入的体会和理解;懂得哪些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具有揭示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过程的能力和“技术”;等。

2.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

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扎实的双基,而且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发展的需求、终身学习的愿望、热情、能力和坚持性、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力,就是教师的教育学科专业素养的最重要指标。

3.“两个素养”的结合善于抓住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懂得削枝强干;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资源特别敏感,有挖掘这些资源并用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方式表述的能力,使数学知识教学与价值观影响有机整合;方法多样、有趣味、少而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发展,使他们不仅学业成就得到提高,而且发展均衡。

五、数学课堂教学──教什么

构建反映数学内在发展逻辑、符合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并使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因为使学生真正领会和把握数学概念的核心,领悟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维,才能形成功能强大的数学认知结构,切实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例2 代数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

有系统、有效力地运用数系的加、乘和指数运算的运算律,去解决各种各样的代数问题:

各种式(整式、分式、根式等)的运算──用运算律进行“等价变换”;

方程──未知数、已知数之间的特定代数关系;解方程──由代数方程式确定其中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的基本原理:运算律对任何数都成立(通性),所以对“未知数”也成立、可用。有系统地用运算律化简所给的方程,从而确定其中的未知数──化未知为已知。

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其它都设法向它转化。

许多问题是在引进字母表示数时才水到渠成地提出来的──从处理单个的数到处理一类问题。

从代数式(符号代表数)、方程(符号代表未知数)到函数(符号代表变数)是一个飞跃,这是看问题角度的根本变化──从变化过程中考察规律,函数是研究变化规律的。

一次函数y=kx+b的变化规律由谁反映──不仅明确x,y的意义,而且明确k,b的意义──变化规律由k,b决定。

其他函数也类似。

六、基于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框架

1.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

概念及其解析(概念的核心);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达成目标已有条件和需要的新条件的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的设计。

2.概念和概念解析

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准确表达;

概念解析:重点是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的分析,对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明确。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例3 “三线八角”概念的核心。

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八个角。

对顶角、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都是关于一对角的位置关系。

关键:根据结构特征进行分类。

例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核心。

知识:概念(未知数、系数);解法和公式──通法;判别式──解的情况(通性);根与系数的关系──通性。

思想方法:等价转化(配方法);化归思想:二次化一次(因式分解、开方等运算);对方程的根、系数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思想──方法论层次。

3.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阐明经过教学,学生将有哪些变化,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

目标解析:解析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究等的含义。特别注意对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解析。

例5 “三线八角”的教学目标。

目标: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标)。

目标解析:

正确地分析图形的结构特征,从中找到“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确定角的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以“结构特征”为依据,对角进行分类,确定角的特定关系的思想方法。

例6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解析:

(1)能用具体的方法,如开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等解方程;

(2)能用等价转化(如x=a、(x-x1)(x-x2)=0等)、化归(通过代数运算转化方程,化未知为已知)等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例7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解析:──对“掌握”的内涵作具体界定。

(1)在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中,理解判别式的结构和作用;

(2)能用判别式判断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3)能用判别式判断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4)能应用判别式解决其他情境中的问题。

例8 根与系数的关系。

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

(1)提出问题的方法──根的个数、符号、根与根之间的关系、根和系数的关系(根由系数唯一确定、具体关系的探究)、由根作新的方程(解方程的反问题)、根──多项式的因子„„;

(2)通过运算所发现的规律──代数的基本方法;等等。

4.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的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

例9 “三线八角”中的难点。

学生初次接触平面几何关于位置关系、大小度量的讨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困难外,对于认识几何问题的一般程序也存在困难。复杂的图形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教学难点:对图形结构特点的理解并正确地对角分类;在具体(变式)图形中正确找出有关的角。

∠B和∠BCE可以看成是直线,被直线 所截得的 角;∠B和∠BCD可以看成是直线,被直线 所截得的 角。

例10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难点。

真正的难点还是在思想方法上:等价转化(配方法);化归思想:二次化一次(因式分解、开方等运算);对方程的根、系数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思想──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分类讨论思想。

具体操作上:由平方根概念所附带产生的难点。

5.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6.教学过程设计

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

给出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应当认真思考每一问题的设计意图、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

根据内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例11 “三线八角”的教学过程。

问题1(1)请回顾一下角的概念。(2)对顶角、邻补角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是怎样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强调从结构特征、讨论问题的思想方法等角度,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借鉴。

先行组织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它们的关系(性质)已经清楚(特例是垂直)。接下来可以研究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可以得到哪些角,它们又有什么关系(性质)。

意图:提出问题的方法、研究思路的引导。

问题2:画出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图形。共得到几个角?你知道哪些角的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分析出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思维的逻辑性)。

问题3:我们没有研究过的是哪些角的关系?如何把这些角分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根据一定标准分类的研究方法。

问题4: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与没有公共定点的∠5,∠6,∠7,∠8的关系可以怎样描述?可分为几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角的结构特征,并分类。

说明:本问题是本课的关键,可多给时间,教师可在确定分类标准上给予引导。

问题5:图中,(1)与∠

1、∠5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角还有哪几对?(2)还有哪几对角的位置关系是问题4中没有包括的?

设计意图:从图中识别同位角,及时巩固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分类角度认识内错角、同旁内角概念。

可以安排让学生找出所有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活动。

教科书只叙述了事实,给了名字。数学思想方法没有明确──要学生自己悟。

例题:

主要是通过图形变式,让学生在逐渐复杂的图形中识别有关角。要帮助学生总结操作要点:两个角由哪条直线截另两条直线形成的──关键是确定“所在公共直线”。

要注意使用反例。

课堂小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问题的提出──自然、水到渠成;

(2)研究的思想方法──位置关系的分类,提醒分类标准──角与三条直线的相对位置;

(3)归纳概括概念的内涵,注意使用“等值语言”,如“同位”即“同一个方位”等;

(4)用概念进行判断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7.目标检测设计

习题、练习方式的检测。要明确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的设计目的,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

注意防止一步到位,过早给综合题、难题有害无益;基础不够的题目更是贻害无穷──题目出不好是老师专业素养低的表现之一。

例12 分式概念的检测题比较。

(1)什么时候有意义?

(2)什么时候有意义?

(3)什么时候有意义?什么时候为0?

(4)

结束语

什么时候有意义?什么时候为0?

围绕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进行教学;

在挖掘知识所蕴含的价值观资源上狠下功夫;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微课程 数学思想方法 混合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37-03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形式变革,将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带入“微课程时代”,各级各类微课程制作与评比活动蓬勃开展。在众多网络提供的数学微课程中,可以看到设计者在设计微课程的学习资源时,对于新技术的运用非常成熟,视频、音频、动画等各种素材兼备,但比较其中优秀者与普通者,可以发现:好的微课程需要体现本学科的核心元素——蕴含于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如果仅停留在知识堆积、素材拼搭的程度,这样的微课程缺乏灵魂,不能振聋发聩、促人深省。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数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措施、方式、途径等。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实际中两者通常结合在一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之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是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之后能更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促进深层次学习和应用。下面以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例,分别探讨以思想方法为线索设计数学混合式微课程。

一、线性代数微课程设计研究

(一)线性代数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1.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将现有问题转化为较易解决的问题或已有解决方案的问题的数学思想。如:解方程中通过恒等变形将一般方程化为最简形;几何证明中通过逻辑演绎推理论证的过程;解析几何中通过坐标变换将曲线方程化为标准型的过程等。线性代数主要研究三大问题:解多元线性方程组、化二次型为标准型、化简多元线性变换,这三个问题中均含有化归思想,可归结为矩阵的转化问题。如:在线性变换Y=AX最简化过程中,需对矩阵A作相似变换P-1AP转化为它的相似矩阵;在线性方程组AX=b的求解过程中,需用初等变换将矩阵A转化为它的等价矩阵。

2.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综合应用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以形明数、以数析形的数学思想。一方面通过直观图形阐明数量间关系,另一方面根据数量关系分析几何图形特征与变化规律。解析几何是数形结合的典范。通过向量建立点与有序数组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位置量化,进而将曲线及曲面看作动点的轨迹,建立曲线及曲面的方程。线性代数中许多概念与解析几何相呼应。三元线性方程的行向量对应三维欧式空间中的向量,构成三维行空间。推广到n元,在n维欧式空间中应用坐标、正交、基、维数、子空间等概念,确定n元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解的形式等。解析几何为线性代数提供直观解释,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大应用。

3.近似替代思想

近似替代思想是在局部用简单函数替代复杂函数的思想。在一元函数近似计算中,需要讨论在某个点的邻域内用一次函数近似替代复杂函数,即在局部用直线近似替代复杂曲线问题。将近似计算问题从一元推广到多元,就产生多元函数的近似替代问题,它促进线性代数的产生。多元光滑函数当自变量改变很小时接近于某个线性函数,就是它的全微分。多元光滑函数的全微分是自变量增量的线性齐次函数。因而研究多元函数局部性质的问题转化为研究多元线性函数问题。

(二)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设计线性代数微课

线性代数课程中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化归思想,下面以化归思想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想方法作为贯穿教学内容的线索设计微课程。

在设计教学内容“解多元线性方程组”时,说明对多元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做初等变换的目的和结果,指出系数矩阵的最简形有利于快速确定基础解系。在设计教学内容“线性变换”时,说明通过对线性变换的系数矩阵做相似变换可以将线性变换的矩阵化简,从而能得到相对简洁的形式。在设计教学内容“二次型”时,说明通过对二次型的对应矩阵做合同变换,将二次型的矩阵化简为对角形,从而化简二次型表达式。

以微课“矩阵乘法”为例,矩阵乘法是一种特殊运算,属于基本概念课。如果不呼应整体课程蕴含的化归思想,将是一节平平淡淡的课。但如果在设计中考虑到矩阵乘法是实现化归思想的基本步骤,矩阵的各种变换都是通过矩阵乘法实现的,那就赋予这节课灵魂。在这节微课中,首先通过实例说明矩阵乘法产生的背景,从实例中提出问题:从“各单位需求原料表与各种原料价格表”这两张数表中,如何快速得出每个单位需求原料的总价格?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矩阵间的运算该如何操作,共同分析后得出将需求表与价格表中对应数据先相乘再相加的运算规则,并将这种运算定义为矩阵乘法。“需求表与价格表”实例表明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矩阵乘法能够简化运算,同时指出由于实际意义不同,矩阵左乘与右乘不一定都能实现。而后将内容深化,说明矩阵乘法是矩阵变换的基本形式,为后文讲述矩阵变换做铺垫。最后介绍矩阵乘法在计算机作图方面的应用:改变图形形状、图形锐化、图形加密等。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课程设计研究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1.随机思想

随机思想是用确定性方法来研究不确定性现象的数学思想。随机变量是概率论中的重要概念,用随机变量X属于某个实数集S来表示随机事件,则概率P{X∈S}随之唯一确定。这样以数集S为自变量,以概率P{X∈S}为因变量得到随机变量X的取值规律。在此基础上定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律、分布函数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2.极限思想

极限思想是指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研究无限逼近问题的数学思想。在概率论中,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都用到了极限思想。伯努利大数定律表明当n充分大时,事件“频率与概率P的偏差小于ε”是几乎必定要发生的。它说明了频率的稳定性,奠定概率论的基础。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当n充分大时,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X1,X2,…,Xn的算术平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一结果是数理统计中大样本理论的基础。

3.统计推断思想

统计推断思想是根据随机样本统计特征估计、推测总体概率特征的一种数学思想。数理统计以概率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样本数据,从而对研究对象总体的分布、数字特征或总体间的性质做出估计和判断。常见的统计方法有: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作为数理统计的延伸,统计学在社会科学中应用广泛。著名数学思想家M·克莱茵说过:对于统计学来说,如果仅仅进行收集、统计并不是一种新思想,它的新颖之处在于统计方法能够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来处理社会科学问题。

4.公理化思想

公理化思想是从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公理或公设出发,利用纯逻辑推理原则,把一门数学学科建立成为演绎系统的数学思想。公理化思想是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概率论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概率中最基本的三个概念为:样本空间Ω、事件域R和概率P,它们描述了一个随机试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概率论中的原始概念。其中概率P被定义为建立在样本空间Ω中事件域R上且满足三个条件:非负性、规范性、可列可加性的实值函数。概率定义中的三个条件就是三条公理,由这些公理出发可推出概率的其它一些性质,如: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有限可加性、减法公式等,进而导出一般加法公式、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等,形成完整的公理化结构系统。

5.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把所考察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根据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研究模型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是由数字、字母、符号组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法。模型思想广泛存在于各个数学学科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其中大量的概念、公式来源于诸如古典概型、各种随机变量、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可靠性等问题的研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模型思想。模型思想实际就是应用数学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

(二)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课

在概率论中,实现思维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转变是一方面,采用确定性方法分析、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是另一方面,蕴含其中的主要是随机思想。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注重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揭示随机现象的特征及其中蕴含的规律;又要强调用确定性方法分析不确定性现象的特点,研究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数字特征等特性,对随机现象整体规律做出描述。

如微课“贝叶斯公式”,贝叶斯公式描述两类随机事件分别先后发生时条件概率间的关系,是根据先验概率计算后验概率的概率公式,是概率教学中的难点。贝叶斯公式中用到条件概率、乘法公式、全概公式,是对概率公式的综合应用,也是对各类随机事件的综合事件的整体处理。设计好“贝叶斯公式”这节课是促进思维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转变的关键步骤。在微课设计中,首先讲解案例“刺杀里根总统”,辩护律师指出凶手Hinckley患有脑萎缩,因而为Hinckley做无罪辩护。通过这个案例提出问题:已知美国正常人患脑萎缩的概率为0.02,精神病患者患脑萎缩的概率为0.3,精神病患者占美国总人口的1.5%,分析凶手Hinckley患有精神障碍的可能性。经过分析研讨,得出判断Hinckley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公式,即贝叶斯公式。然后指出在“概率论”中有一类问题需要根据已有的条件概率来反推当前提条件发生转换时的概率,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用到贝叶斯公式。最后介绍贝叶斯公式在生产与决策方面的应用。

同一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多个数学学科中,每一门数学学科也含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设计微课程时先确定重点要体现的思想方法,根据数学思想方法选择微课程内容,在每节微课中采用典型素材进行设计。案例分析中提供的两节微课分别以线性代数中的化归思想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随机思想为主导思想,通过典型素材教学活动引发学习者深度思考,促进学生理解蕴含于知识中的深层思想方法。这样的微课不再是“知识+练习”的“记忆+训练”模式,它启发学生理解基本思想、掌握基本概念与理论,将二者融汇贯通,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参考文献】

[1]钱珮玲,邵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Aleksandrow A.D.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Kline M.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Morris Kline.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姜启源,等.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4篇

一、“天人合一”与绿色设计

“天人合一”思想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 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 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在自然界中, 天地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现代学者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 就是大自然;人, 就是人类;合, 就是互相理解, 结成友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的。

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后, 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地矗立起来, 城市变成钢筋混凝土的森林, 社会分工的扩大化使人们劳动时的愉悦感荡然无存, 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带了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 生态严重失衡。设计成为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刽子手。在这种背景下, 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自身的职责和作用, 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绿色设计其实质是使设计源于自然, 又回归自然, 并在本质上更接近自然。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智慧不谋而合。

绿色设计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设计理念的新型工业设计方法, 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其材料的选择, 如节能型材料、循环利用型材料、消耗后可处理的材料、环境友善型元件等等1;产品寿命结束以后其零部件能够高效地不加破坏地拆卸下来, 有利于重新利用或进行材料循环再生,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即与自然”结成友谊”。当代绿色设计思想的提出, 正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 倡导人们更加热爱自然、珍惜自然、回归自然, 力求让人与自然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生存和发展, 从而更好地构建节约型社会。

二、“无为”与可持续设计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可持续意识, 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之间的和谐持续发展。“守道”, “万物合一”, “复归于朴”, “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2老子认为自然界的修生养息蕴含着至理, 他称之为“道法自然”, 主张“无为而治”。“无为”就是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 达到与天地同流, 保持事物自然的本性, 不人为破坏, 不做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老子的生态理念为现代社会倡导的可持续设计做了强有力的思想后盾。

可持续设计源于对自然、社会规律的把握, 顺应其法则, 则持续永生, 与道家思想一脉相承。可持续设计是以考虑子孙后代永续发展为目标, 开发创建一种可持续策略的设计活动。并将经济发展、环境因素、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纳入其思考的范围, 在设计活动刺激消费需求的同时, 也要维系需求的持续满足。可持续的内涵不仅包括环境、资源的可持续, 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 追求“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秩序。可持续涉及的设计活动主要表现在建立持久的消费方式、建立可持续社区、开发持久性能源等技术工程等等。

三、“民本”思想与人性化设计

殷商时期, 商人尊神重鬼, 事无巨细, 每事必卜。人们祭天地、鬼神, 祭星辰、日月, 在人们心目中太阳神的地位最高, 夏桀虽残忍暴虐, 却以太阳自居, 曰“天之有日, 犹吾之有民”。将人民比作日月之辉。周人灭商, 说“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 认为民意大于天意。既而提出“敬德保民”。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的思想, 孟子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仁政思想, 告诫统治者“爱民”、“利民”, 听政于民, 与民同乐。由此“民本”思想形成。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折射在现代社会设计领域就是人性化思想的呈现。“民本”思想与以“人”中心思想二者都以“人”为考虑的中心, 重视人性力量。

“人性化设计”是针对商业时代的非人性化提出的, 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导致极端冷漠的功能主义产品比比皆是, 对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等层面极少关注。在人性化产品设计中, 产品以其内容的功能美和形式的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结构美, 使人忘记日常生活中的喧嚣与琐碎, 进入到纯粹空灵的意境中, 人得以超越自身的生理性局限, 超越现实, 得到心灵的洗礼。例如意大利设计师约萨·吉尼设计的“妈妈椅”意为为身心疲惫的年青人提供恢复失落的场所。牙签是日本的产物, 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牙签, 它的非尖端有两个凹痕, 呈圆形, 易掰断。一方面, 掰下来可以表示“此牙签已用”, 节约资源;另一方面, 掰下来的部分可以作为支撑, 放置使用的牙签, 是礼仪文化的象征, 饱含着浓浓的人情味。

四、结语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 节约意识显得尤为珍贵。面对日益恶劣的人类生存空间, 先哲们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方面高瞻远瞩的思想见解日久弥新, 绿色设计、生态环境设计、人情化设计均是其思想下衍生的产物, 亦是构建节约型社会, 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的根本方法。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社会的日益膨胀, 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消费观已离人们远去, 求新、求异、求变的设计观念和设计作品受到人们的竞相追捧。然而隐匿在设计活动的背后是环境破坏、气候恶化、资源短缺、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扭曲, 因此构建节约型社会, 引导人们正确的设计消费观念迫在眉睫。本文将从“天人合一”与绿色设计, “无为”与可持续设计, “民本”思想与人性化设计这三方面入手, 来探讨节约型社会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为当下社会的设计活动提供思考方向。

关键词:天人合一,无为,“民本”思想

参考文献

[1]傅志红, 彭玉成.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0 (2) .

[2]孙湘明, 刘黎明.道家思想与现代绿色设计[J].包装学报, 2010 (3) .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5篇

教学设计框架结构

(试行稿,2007年1月)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由如下条目组成:

(1)内容和内容解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3)教学问题诊断;(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5)教学过程设计;(6)目标检测设计。

1.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对当前“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简要说明;

(2)内容解析:重点是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作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数学上进行微观分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2)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一般的,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

这里,目标不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以1.…,2.…,3.…的方式逐条列出,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设计者应当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具体的,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本栏目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例如,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可以包含如下诊断:“学生在理解始点不在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坐标表示时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诸项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前后呼应。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这一线索的构建可以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内容解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完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应当以学习行为分析为依据,即要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思维过程的描述。可以利用问题诊断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基于自己以往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本内容的思维活动过程,给出本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其中,应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在每一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

教学过程应当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6.目标检测设计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方法

人类有多种不同的文化,数学就是其中之一,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为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无法脱离数学的内容、语言、思想与方法。数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各种知识能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实现互相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所在。对数学教学而言,想要培养学生养成数学思想方法,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而不是任意而为。所以初中学生思想和方法教学想要更具科学性,就应当进行深刻的研究,从而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设计的意义

1.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想要使学生真正地懂得学习,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分别是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培养,以此通过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最终愿意终身学习。

2.培养学生养成创造能力

在数学素养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创造能力。通过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能够促进能力型教学向传统知识型教学转变,并且可以作为良好的渠道与手段实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教育界十分火热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同创造能力之间也是存在紧密关联的。其表现为解决一些通过简单模仿而不能解决的特殊问题,在此则需要将其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寻找出来,随之给予解决与解释。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则能够将思维导向提供给问题解决。

二、初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设计思路

1.完善思想,提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良好的概括与提炼数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方法的印象。数学课程的不同部分都会隐含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多种数学思想与方法分别可解决同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就需要对这些思想与方法加以概括和分析,帮助学生懂得灵活的运用。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掌握自我揣摩与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以此促进其恰当的运用。由于学生都是在情感体验或者是自觉意识的伴随下实现数学认知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会获得依次的调节。教师之所以存在很多强于学生的地方,是因为教师比学生更容易看出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便捷而已。所以说,想要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掌握自我揣摩与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就需要不断地从情感体验上加以积累。初中生的情感体验容易在积极与消极两者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替,处于积极状态下,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策略的调整,增强信心与勇气去面对一些很难思考清晰的问题,从而愿意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若学生经常处在消极的态度中,就很难正确地调整学习策略与坚定信心去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情绪的转变,将完善后的思想与提炼过的方法教给学生,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

2.实例分析

在初中数学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其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指的是对于一些非函数的问题,通过转换,使之成为函数问题,运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想要使这个难点得以突破,还需要通过运用类比思想、整体思想、化归转换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例如,例题:“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上网费的两种计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加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上网时间为多少分,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计费与上网时间是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上网时间为50分时,两种计费方式下计算出的上网费用都是多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学生会对例题产生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使其合作來主动探讨问题,为学生营造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轻松氛围。

人类有众多的知识与文化,数学是其中之一,通过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各种知识实现连接。文章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初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应当对思想加以完善,对方法加以完善,并通过实例对函数与方程思想的教学思路进行探讨,旨在为初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何雪萍.关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45.

农业工程系统论设计思想和方法研究 第7篇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形势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工程项目的发展进入一个以现代化技术装备为基础,涵盖农业、工业、休闲观光旅游业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项目,农业工程设计正在以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建设为主要设计任务,它集中了现代化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化畜牧养殖、沼气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农业实训基地、农业观光采摘园、农业科研开发等多元素、多变量、多功能的技术要求,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建设集中了农产品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等多领域科学技术、工业化装备、现代化信息管理,成为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作为农业建筑工程师系统地研究现代化农业工程的设计过程,对现代化园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建筑工程师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设计行业的弱势,行业标准、规范不够完善,所掌握的技术领域、技术手段分散、不系统,计算机制图设计又使部分设计简单复制、模仿,导致农业工程设计质量不高,附加值低下。因此掌握系统论设计思想和方法显得极为迫切。

1 一般系统论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科。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4个概念。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规律性,以实现系统的最优化。把系统论应用在农业工程设计的概念中,源于农业工程项目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融合了农业、畜牧业、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多的综合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求,特别是近年来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和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旅游业及农庄概念的提出,把一个崭新的、形式纷呈的农业工程项目设计展现在工程设计人员的面前。工程设计人员只有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新的要求。

应用系统论科学,将使设计思维方式发生深刻的改变。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它反其道而行之,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方设法靠近事物去解剖事物的各条脉络,而是采取后退远观的姿态,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概念,并看清楚事物内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把握全局的心态再去接近具体问题。这样一个以退为进的思想方法,是全面认识事物的有效手段。

2 农业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农业工程设计以工业设计理论为平台,以农业生产技术为基础,参照工业和民用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边缘综合性学科,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

农业工程设计以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可控、适宜环境的现代化技术装备为基础,以为社会提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手段和优质农产品为目的。从宏观上看,是一个以“人—机—环境—社会”为循环产业链的协调系统,每个领域内又涉及多个方面和多种元素,这些元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不同的层次、空间和时间的视角来讲,又可分为多个子系统,比如:设计准则系统、设计程序系统、设计管理系统、设计综合评价系统等。从微观的技术层面上分析不同的农业生产功能组合、不同地域、不同建设地点的自然环境分析系统、荷载组合分析系统、技术参数分析系统、主体结构设计系统、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建设投资预算分析系统、运营系统的建立和维护系统等。每个系统又由多个更细化的系统组成,需要分析更多变量和更多元素,农业工程设计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素的大系统,设计师必须用系统的思想方法,从系统的整体性,各子系统和功能元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上综合地研究设计问题,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产品。

3 农业工程设计中系统分析和综合

3.1 农业工程设计系统分析和综合的关系

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首先应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制定一个设计流程和开发流程(见表1,表2),尽管每个项目的实施流程各不相同,但其设计原则和主要程序是一致的。

对于存在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自然条件比较极端、功能要求科学化、设计内容非单一功能要求的现代化农业工程设计建设项目来说,系统分析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农业工程设计系统化,主要有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两个方面。系统分析是系统综合的前提,系统综合是系统分析的目的,可通过图1来理解两者的关系。

在进行农业工程设计时,对于设计人员来讲每个项目都包含着不同学科的新技术、新问题。但是掌握了设计系统分析和综合的基本过程,也就是掌握了设计的战略高度,当你深入研究每个项目的技术工艺,技术要点和技术路线,结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通过分析,抓住设计问题的关键,把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工程语言,明确设计任务和目标。

3.2 农业工程设计系统目标的拟定

农业工程设计系统分析和综合是农业工程设计的基本前提,分析和综合的目的在于设计确定一个明确的设计目标,为所有农业工程项目提供一个设计基准。系统目标的拟定的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

4 农业工程设计中的系统优化

农业工程的优化设计是设计过程的最关键步骤。最有效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专家系统优化法,这种方法能够集中农业工程领域里最优秀的技术人员,他们掌握着不同领域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但是一直以来这个优化过程常常发生在项目设计完成后,进入实施阶段前的审核过程,绝大多数设计人员对这个过程并不很重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设计过程优化不能产生重大影响。优化设计方法是贯穿项目的规划、设计构思、建设、技术装配、使用和维修、改造直到完成使用周期的全过程,是全过程优化,而不是局部优化,否则会造成因某一缓解的劣化而导致整个设计的失误。

5 结语

农业工程设计在建设行业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行业主要领导也大多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等,对农业工程设计缺乏系统论的思想,这就要求农业工程设计专业工程师要有更高的设计系统论思想,从战略高度上整体把握,从技术细节上,从规范的掌握上,实现农业工程设计的系统分析、综合和优化。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合作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化,农业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功能要素日趋复杂和多元化,简单模仿和复制已经不适应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需要。需要从农业工程设计的自身规律出发,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科学合理贯穿设计始终。科学和经验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工程设计过程更加高效,科学合理和规范,农业工程师才能更好的为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服务。

摘要:介绍了农业工程系统论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分析了农业工程设计中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关系,并探讨了农业工程设计中的系统优化措施,使农业工程的设计过程更加高效、科学、规范。

关键词:农业工程设计,系统论,系统优化

参考文献

[1]王连成.工程系统论[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2]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8篇

1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原理

结合震区建筑物结构的破坏程度分析, 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 由于地震波的影响, 地面或建筑物底层会发生强烈的运动, 随后这种运动会将地震的作用力度传递到建筑结构本身, 尤其是上部结构, 进而导致建筑结构失稳, 严重者将发生发生倒塌事故。一般来说, 地震发生时都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传播时主要有三种传播形式, 一是上下振动, 并首先到达地面的纵波, 纵波一般不会对建筑结构产生太大破坏;二是随后到达地面的横波, 该类地震波的振动传播方式是水平振动传播, 容易对建筑结构产生较大的破坏;第三种是混合波, 是横波和纵波在地面相遇后形成的, 这种混合波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更大。笼统来说, 在地震发生过程中, 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破坏的主要是地震所产生的横波和混合波, 当然, 最主要的还是混合波。通常来说, 混合波一旦到达地面, 建筑物便会因混合波的影响而产生剧烈震荡, 再加上建筑加速度的作用力与建筑重力相遇, 形成一种不定向的合力, 最终导致建筑结构在合力作用下发生倒塌。

2 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

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物抗震防灾的一道重要防线。对于建筑物来说, 其之所以容易在地震中发生震荡、倒塌现象, 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受到了地震混合波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说, 我们应该对地震混合波进行控制, 以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但事实是我们无法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进行控制, 只能预防。因此, 除去控制地震混合波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之外, 我们需要从建筑物本身入手, 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抗灾设计进行探讨, 通过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这一手段, 切实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下面针对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作相关分析。

2.1 建筑结构的构成材料

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尤其是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对于建筑物来说, 其工程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取决于工程的施工材料。在施工技术、施工管理以及其他因素都有所保障的前提下, 建筑结构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越好,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便越高,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因此, 在建筑施工中, 为了更好的保障建筑物结构不受破坏, 就必须对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给予充分重视, 尽量选择抗震性能较好, 质量优质的建筑施工材料, 以达到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性的目的。

2.2 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

无可厚非, 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建筑物整个施工过程中, 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差错, 建筑物的施工质量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进而降低建筑结构的抗震抗灾能力。所以说, 在建筑施工中务必要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 切实提高并保证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

2.3 建筑结构的施工地选择

地震的破坏性之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 但是地震发生的情况不是单一的, 其中有的是因为施工场地选择不当, 建筑物建在易发生山崖崩塌的地带或者建在河岸滑坡等地形处, 这些都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建设建筑时要详细勘察地形、地质, 寻找避免地震发生的地带。

3 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3.1 总体设计理念的改变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良好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要尽量将抗震这一意识深入脑子中, 并执行于设计中, 要尽量选用体形简单, 规则, 平面对称, 抗侧向力的体系刚度和承载能力变化连续以及质量变化合适的设计方案。

3.2 场地的选择

建筑物的建筑场所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易发生山崖崩塌的地带和河流泥石流处要尽量避免, 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物建设时, 要做好场地的勘察工作, 充分调查好当地的地形, 地质, 寻找适合建设建筑物的场地, 尽量避开生态脆弱, 地震断层带等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

3.3 建筑结构局部加强措施

由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原理可知, 地震波的三种传播形式中, 纵标对建筑物的损伤相对来说较小, 但是当地震横波作用于建筑物时会对建筑物产生破坏性的损伤。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是要确保主体结构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设计和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对待主体结构和其他构件的连接方面, 在框架的结构和后砌墙的连接环节都要进行认真研究, 对建筑结构局部加强措施有利于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3.4 选择良好的抗震原料

材料不同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不同。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原材料上偷工减料, 并没有选择抗震性能良好的施工材料来进行施工, 且由于施工技术存在瑕疵, 导致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不保, 抗震能力下降。这些隐形的威胁是造成地震破坏力强的潜在因素。因此, 为了建设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结构在原料的选择时要慎重选择。

3.5 把好质量关

建筑施工队伍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产生很多的影响, 良好的施工水平具有相对来说较强的抗震能力, 因此加强施工队伍的施工质量也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 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要有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要将抗震能力作为建筑结构的必要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地震对人类生活、财产以及生命所造成的破坏, 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倒塌。在地震中, 对于建筑倒塌这一现象, 我们是可以改变的。鉴于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地震混合波的振动影响, 所以在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建筑倒塌时, 我们可通过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选择抗震性能良好的施工材料以及改变建筑设计理念等方法, 切实加强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将地震对其的破坏力降至最小。

摘要:地震中, 对人类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 往往不是地震本身, 而是因地震作用而发生倒塌的建筑物。因此,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止建筑物倒塌, 就必须加强建筑施工建设, 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并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切实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本文从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原理入手, 对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设计进行思考, 得出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震,抗震设计,设计思想,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9篇

以人为本, 简单说来, 就是“人是根本”,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说来, 可以这样理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目的和关键, 是以教会学生作为最根本的宗旨, 让学生真正地学会知识和本领, 即便是离开学校, 也可以独立进行学习, 获取更高更深远的发展, 而不是单纯地应付考试;必须将学生平等对待, 而不是以成绩或是背景作为划分的标准.

二、以人为本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 究其本质说, 就是做“育人”的工作, 即主题为人, 提高人的素质, 培育人的思想.所以, 从根本上来说, 教育和以人为本在对象和思想主体上是一致的.传统的教育, 教学目标单一, 只重视社会层面的, 而忽略了个体的发展需要.不以学生作为根本的改革, 只会流于形式, 虚浮无用, 学生在学校的成绩虽高, 进入社会后, 却无用武之地.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知识经济已经慢慢地成为了主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各种形势, 归结到底都是对人才的考验.符合当代人才的标准, 是既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又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 所以, 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 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 是老师在台上讲, 学生只是在听, 即便同时进行着思考, 也是随着教师的思路走, 很被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就是要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 而不是仅仅按照老师所教授的固定模式去思考问题.这也是间接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主动权交给学生

应该转换以往的课堂角色, 让学生自学教材, 并试着可以由学生对例题进行讲解, 由台下的学生对所讲内容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整个过程, 教师仅仅担当一个引导者.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学习, 独立思考, 并加深对书本内容的记忆与理解.例如, 对于函数的性质, 有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等等, 死记硬背是很难记下来的, 并且, 这部分的出题点很多, 变化多样, 如果不能对函数性质有透彻的了解, 是不可能将题做好的.所以, 我们不妨抛却概念, 直击重点例子, 以实际例子来理解并记忆定义.例如:

教材上对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为: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 (-x) =-f (x) , 则称f (x) 为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都有f (-x) =f (x) ,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对这个没有深刻理解, 就很容易将两个性质混淆.所以, 举两个特殊的例子, 以正弦三角函数y=sinx和余弦三角函数y=cosx的图像为例:我们都知道, 正弦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余弦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那么, 只需要让学生记住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就可以了, 在今后解题的过程中, 只需要记住这两个特殊的图像, 比对着图像来记忆并理解定义, 就容易得多了.

(二) 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 教师制定课堂目标, 并将学生分组, 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 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再派选代表上台讲解, 如果有人意见不一致, 可以进行辩驳.整个过程, 教师要掌握好课程的进程, 并作最后补充.这样, 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 使得课堂活跃,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听别人的讲解以及互相讨论中, 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让思维更加活跃, 以创新的精神态度去学习, 这也是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四、总 结

一个以人为本的课堂, 是一个人性化的、高效率的课堂, 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轻松的方式, 获取更多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 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锻炼表达能力, 并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伟, 闫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推动职业教育发展[J].文教资料, 2009 (28) :144-145.

[2]雷晓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咸宁学院学报, 2002, (5) :171-172.22

[3]刘羽.浅谈教师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大庆社会科学, 2005 (4) :47.

[4]石玉冰.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127-129.26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活动;问题;能力发展

教学内容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一节“19.1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而著名的数学定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让人造卫星把勾股定理带到宇宙中翱翔, 如果的确存在星外文明, 那么他们也定能从中感悟到地球文明.

在本节课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知识, 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也学过不少利用图形面积来探求数式运算规律的例子, 如乘法公式、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等.本节课是在学生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 探求直角三角形的又一重要性质———勾股定理.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下一节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了铺垫, 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

在探求勾股定理的过程中, 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这种“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 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探求边的关系转化为探求面积的关系, 将边不在格线上的图形转化为可计算的格点图形, 是转化的思想;由一般三角形提出问题, 继而转为先探求特殊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的三边关系, 从而得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再解决一些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这是一般———特殊的思想.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串和提供活动方案, 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在思考中创新, 认识勾股定理, 并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 (2) 会用拼图法证明勾股定理; (3)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 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 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 对比中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志向; (2) 在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中, 通过分组研讨, 同伴互助, 交流成果等环节, 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提高表达能力, 感受获得成功以及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2.难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剪刀、方格纸、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等.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

2.学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和“由特殊到一般”的主线, 沿着知识发生、发展的脉络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简要向学生介绍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的盛况, 特别是让学生观察会徽中心图案 (图1) ———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问题1 (不要求学生回答)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几何图形作为会徽的中心图案?直角三角形有何特性, 它在数学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中心课题.

(板书课题) :勾股定理

【教师关注】 (1) 学生对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中心图案是否感兴趣; (2) 学生对勾股定理了解的程度.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会徽图案, 对学习“勾股定理”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它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了背景材料, 形成认知冲突,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佳境, 直奔主题——勾股定理.

活动2观察特例→发现新知

相传2500年前,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 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 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发起呆来.原来, 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 黑白相间, 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特别奇怪, 就想过去问他, 谁知, 毕达哥拉斯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 站起来, 大笑着跑回家去了.原来, 他发现了地砖上的三个正方形存在某种数学关系.

问题2:同学们, 我们也来观察如图2的地面, 看看能发现些什么?你们能找出图3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

问题3:图3中正方形A、B、C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

填一填 (图4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1) 正方形A中含有_____个小方格, 即A的面积是_____个单位面积;

(2) 正方形B的面积是_____个单位面积;

(3) 正方形C的面积是_____个单位面积.

问题4:图3与图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教师关注】 (1)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2) 学生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情境引入, 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 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有时却隐藏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3深入探究→交流归纳

问题5: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呢?

填表 (图5、图6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

预案:正方形R的面积的求法是这节课的难点, 这时可让学生先独立分析, 再通过小组交流, 最后由小组代表到台前展示.学生可能提出割 (图7) 、补 (图8) 、平移 (图9) 、旋转 (图10) 等方法, 旋转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斜边为整数的情况, 没有一般性, 若有学生提出, 应提醒学生.

问题5: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 从以上方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思考, 相互交流.教师归纳:把图形进行“割”和“补”, 即把不能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转化成可以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

问题6:在上一活动“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础上, 类比迁移, 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Rt△ABC中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 那么上述结论又该如何表示? (a2+b2=c2)

【教师关注】 (1) 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交流以上问题; (2)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3) 学生计算正方形R的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

活动4拼图验证→加深理解

问题7:前面我们在探索“勾股定理”的结论时, 用到的是猜想, 属“合情推理”.但有时猜想并不一定正确, 因此我们自然而然想到了“逻辑推理”, 即证明.由边的平方你们想到知识点?

(学生思考、相互补充:正方形面积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用面积的方法推导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8:面积法证明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点拨:同一面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结果相等.)

问题9:要找出a、b、c三边的关系, 显然要使a、b、c都参与到面积的计算中去, 我们动手拼一拼如何?

考虑到本环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操作:以小组为单位, 用四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 (或者四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拼一个大的正方形, 其中间空出一个小的正方形.然后通过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来验证上面探究出的等量关系.

预案:1.当小组合作差不多时, 在屏幕上展示拼凑方法有两种:

请上台的同学为下面的同学解释图形的特点及如何证明.

2.对于a2+b2, 我们容易联想到完全平方公式:若在等式两边同时减2ab, 得a2-2ab+b2=c2-2ab, 即 (a-b) 2=c2-2ab, 可理解为边长是a-b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是c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三角形的面积, 得到一种拼图的方法—————弦图 (图10) .利用弦图我们可以证明勾股定理:如图10, 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一个组合图形, 外层正方形的边长为c, 内层正方形边长为a-b, 则外层正方形的面积=4×直角三角形面积+内层正方形面积, 即c2=4×21ab+ (a-b) 2, 所以a2+b2=c2.

3.对于a2+b2, 我们也想到完全平方公式:若在等式两边同时加2ab, 得a2+2ab+b2=c2+2ab, 即 (a+b) 2=c2+2ab.

我们所拼的图形是图11, 与他们不同在于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b) ,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c, 则, 所以a2+b2=c2.

(多媒体展示)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用a、b表示, 斜边用c表示, 那么勾股定理可表示为a2+b2=c2.

【教师关注】 (1) 学生对拼图活动是否感兴趣; (2)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指导; (3) 学生在拼图中的思维、学习方法的运用; (4) 学生能否体会以“数”构“形”、以“形”解“数”的思想.

【设计意图】 (1)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 让他们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找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是很难的.因此, 教师要准备一定的方法一步步的引导, 指出用四个直角三角形, 以及利用面积的方法可以证明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 开展探索活动, 这样的过程显得自然很多, 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

(2) 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 从猜想到拼图操作, 最后再通过计算验证猜想, 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 这个活动是在其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展开的, 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活动5史话勾股→提升情商

1.“勾、股、弦”的含义

图10实际上是三国时期东吴人赵爽在给《周髀算经》作注释时给出的“弦图”,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 它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 正因为如此,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把它定为中心会徽,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古代, 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 下半部分称为“股”.我国古代学者把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 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 斜边称为“弦”.因此称上述定理为勾股定理.

2.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

在中国, 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在3000年以前, 中国人已经知道用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来进行测量, 这个定理的叙述最早见于《周髀算经》.书中一段商高答周公问中有“勾广三, 股修四, 经隅五”的话, 意即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3和4, 则斜边是5.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在法国和比利时, 勾股定理又叫“驴桥定理”.还有的国家称勾股定理为“平方定理”.在陈子后一二百年, 希腊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 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为了庆祝这一定理的发现, 毕达哥拉斯学派杀了一百头牛酬谢供奉神灵, 因此这个定理又有人叫做“百牛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在数学史上屡创奇迹, 从毕达哥拉斯到现在, 吸引着世界上无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数学爱好者对它的探究, 甚至政界要人———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 也加入到对它的探索证明中.据说至今已经找到的证明方法有四百多种, 且每年还会有所增加.

【教师关注】 (1) 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勾股定理; (2) 学生是否在倾听老师的介绍; (3) 学生对勾股定理文化背景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勾股定理的丰富内涵与文化背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6应用新知→巩固所学

1.人人都是“小老师”

(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 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A) 斜边为5 (B) 三角形的周长为12

(C) 斜边为25 (D) 三角形的面积为6

(2) 图13、14中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其余是正方形, 求下列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正方形的面积.

(3) (教科书P53练习第1题) 在△ABC中, ∠C=90°, AB=c, BC=a, AC=b.

(1) a=6, b=8, 求c; (2) a=8, c=17, 求b.

以同桌的两名同学为小组, 在学生各自完成例题解答后, 小组间相互交换批改, 并且讨论遇到的问题.如有学习困难的同学, 小组成员负责帮助指导.

2.试试看, 我能行!

如图15是一个外轮廓为长方形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 根据图中的尺寸 (单位:mm) , 计算两圆孔中心A和B的距离.

【教师关注】 (1) 学生能否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 学生是否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应用.

【设计意图】补充课堂练习,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最基本的运用, 为下节课勾股定理的应用做好铺垫.

活动7总结反思→整体感知

问题10: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问题11:你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谈体会, 教师梳理、概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并就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

【教师关注】 (1)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是否能从不同方面谈感受; (3) 学生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反思, 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对核心思想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8布置作业→巩固创新

1.必做题:教科书P56习题19.1第1、2题.

2.选做题:通过上网、查看书籍,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和收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下节课展示交流.

【教师关注】 (1) 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建构能力; (2) 对数学方法的总结以及对数学文化、数学图形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外作业, 给学生留有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让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设计说明

荷兰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认为,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 采用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以创设情境开始,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设计问题让学生操作, 错误原因让学生讲解, 数学规律让学生归纳.在整个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 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动脑, 大胆想象, 总结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应用”的教学方法,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定理则采用了面积法, 引导学生实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的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 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 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除了探究出勾股定理的内容以外, 本节课还适时地向学生展现勾股定理的历史, 特别是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摘要:本文详细地展现了笔者对“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的教学思考, 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特例→发现新知、深入探究→交流归纳、拼图验证→加深理解、史话勾股→提升情商、应用新知→巩固所学、总结反思→整体感知、布置作业→巩固创新这六个环节, 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自主的学习.

关键词:活动,问题,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孝达, 吴之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八年级上册) [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修订) .

科学的思想方法 第11篇

同学们,你们明白吗?学习怎样看问题和想问题,比你掌握的知识是否广博,对你更重要。因为这决定了你未来的道路究竟能走多远多宽。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和写作,我们不妨多动动脑筋,学习怎么样认识自己,并试着为自己作一份积极的、客观的、有特色的小传。

你会像她这样看自己吗?

小的时候,别人叫我假小子,没错,我的确没点儿女孩子的样儿,这当然也包括我的长相。我开心起来像猴儿一样,疯疯癫癫,到处乱蹦乱跳,还作弄作弄身边的人。爸爸看着闹心,不让跳,可是我哪肯罢休,追着他,围着他一个劲儿做鬼脸。爸爸也只好求饶。

在学校,我可是学习尖子。课堂上遇到同学们都觉得有困难的问题的时候,我总能享受到来自老师的那期待的眼神。因此,老师都非常喜欢我,特别是英语、数学老师,对我,那可是慈爱有加,谁让我总是那个第一名呢。当然,语文,特别是作文,我也不赖哦。老师总是把我的作文当作优秀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有时还会拿到别的班读呢!

我喜欢跑步、打球,这对我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好处。我也喜欢参加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我将来要当一名伟大的企业家,所以我一定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这就是我,一个有点野性、好强,又有梦想的、很不像女孩的家伙。你呢?

别说不可能(节选)

—— 著名励志大师约翰·库缇斯演讲稿

截肢手术让我身体的平衡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必须要重新学习走路、走楼梯,甚至上厕所。不过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只是挑战而已——我根本不相信有问题,我只相信有挑战。惟一让问题消失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变成挑战,并积极地面对。不管面前是什么样的挑战,我都用我的方法积极地冲向它。我实在记不起自己当时站了多少次又摔倒了多少次,我只知道如果摔倒10次,那么第11次一定要站起来,摔倒50次,那么第51次要站起来,如果100次摔倒,那么该死的101次再站起来!摔倒多少次没有关系,关键是最后你有没有站起来。

各位,每一天都会成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不幸,世界上永远还有人比你更加不幸;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多么了不起,这个世界上永远还有人比你更加强大。我想跟各位说的是,如果我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不可以呢?如果我可以做到,那么你也可以做到!你也可以!这个世界充满了伤痛和苦难。有人在烦恼,有人在哭泣。面对命运,任何苦难都必须勇敢面对,如果赢了,就赢了;如果输了,就输了。一切皆有可能,请记住,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牵手阅读

作为世界知名演讲大师,约翰·库缇斯已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近200个国家做过演讲,被称为“无腿超人”。他的生命充满了磨难,也充满了奇迹。约翰一出生就被医生断言活不过第2天,因为他不仅双腿畸形,内脏错位,还没有肛门,整个人只有可乐罐那么大……面对残缺的躯体,他没有自怜自艾,更没有怨天尤人,他以乐观坚强面对人生,以非凡的毅力挑战残障,展示出生命的坚韧与美丽。他演讲的开场白常常是这样说——“每个人都有残疾,我的残疾你们能看到,那你们的残疾呢?”这样的问题直指心灵,足以让所有健康的人自省……是啊,很多身体健全的人,都在刻意逃避工作、逃避面对困难!

这篇小文章语言坦率质朴,但却字字珠玑,妙语连篇。每个人生命的长度可能相差无几,但生命的质量往往大相径庭。面对不幸,约翰无数次发自内心的微笑,以及那不完美、更不完整的躯体,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不可能!

居里夫人自传(节选)

[波兰]玛丽·居里

留学生活

谈到我的生活,由于我只有很少的钱,亲人也没有多大能力帮助我,所以是相当艰难的。不过并不是我一人如此,许多波兰来的学生都有相似的经历。

我住在顶层的阁楼里。巴黎的冬天特别冷,我取暖的炉子又小,屋里根本暖和不起来,有时还常常缺煤,所以屋里盆中的水在晚上结冰那是常有的事情。为了能在被子里有点暖和气,我常常把我所有的衣服都压在被子上。做饭,我用的是一盏酒精灯,其他做饭用具则寥寥无几。为了节省时间和钱,我的饭常常是一点面包加一杯巧克力茶,几个鸡蛋或一点水果。一切家务琐事都是我一个人亲自做,没有任何人帮助,为了取暖用煤,我得亲自把煤背到6楼。

这种生活在某些人看来也许过于艰苦,但我却仍然自得其乐,整日欢悦地沉浸于学习之中,这一经历也使我充分体味到自由和独立精神的宝贵。在巴黎这个大城市里,我是一个不被任何人注意的无名小卒,独自一人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虽然孤居独处、孑然一身和无依无靠,但我并没有萎靡消沉,也没有感到黯淡凄惨之情。有时,孤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袭来,但我的情绪通常都十分平稳,精神上有极大的满足感。

关于财富

由于矿物中所含的镭数量极少,所以镭的价格非常昂贵,加上若干疾病可以用它治疗,镭制造业获利也由此非常巨大。我们由于自动放弃从发现中所获得的利益,因此等于放弃了大量财富,否则我们去世后,我们的后代就将拥有这笔财富。这些我们倒考虑得很少,但有些朋友的意见是值得考虑的。他们理直气壮地对我说:如果你们保留应该得到的利益,那么你们早就有足够的财力创建一所设备齐全的镭研究所,而不会处于目前的困境之中。的确,这种种困难至今仍然常常使我无法顺利地进行研究。但我仍然坚信皮埃尔和我的决定和行为是完全正确的。

牵手阅读

面对艰难的生活,她乐在其中;面对巨大的财富,她淡泊无私。这就是居里夫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居里夫人一生旨在追求精神上的极大的满足感。是什么支撑着她如此执著地生活与工作着?那就是她对科学无比深情、纯粹的爱!

这两个片段虽然短小且语言直白,但却是居里夫人人生价值观最具典型意义的所在。阅读文字,我们仿佛在与夫人聊天,是那样的平和、亲近。

如今,当我们幸福地享受着科学带给的文明、便捷、舒适时,我们是否应该偶尔想起他们,想想他们曾经的付出和无法想象的艰难,认真学习他们在科学崎岖小路上探索时所展现出来的美丽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并把这些精神作为自己成长的养料?

启示

洋 中

我喜欢在海边静静地思索。当躯体休息下来的时候,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像面对缥缈无涯的星空一样,思维的翅膀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会飞得很远、很远……

我凝视着。头上,那比地球还古老的阳光,远处,那像大海一样悠久的群山,那从未止息过的碧波,那日夜进退的潮水,甚至,就在我身边,这一块目睹了多少人间沧桑的礁石。这一切,都会使我想到世界的永恒,自然的永恒。哦,再想去呢,我便常常想坠入一种无名的怅惘: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短暂、渺小……

可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了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渔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感叹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那是你会想,海懂得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我,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而我,那莫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

(选自《时文选粹》第2辑,南方出版社,2010年版)

牵手阅读

“自我”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和海洋、大地甚至天空比较,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正因为这样,我们往往妄自菲薄,是老渔民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语让我们顿悟。因为有了思想和意识,我们可以不断地探索,并不断地进步,可以尽情展现我们的力量。所以,请相信自己,认清自己吧,只有我们才能做到这一点。即便这种力量确实渺小,但只要相信——“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们就可能成为那个支点,亦或成为那个支点中的一个元素。

“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希腊北部的一个小镇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墙壁上的一句铭文。如果我们能真正认识自己,读懂自己,那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呢?

本栏插图 李斯冉

电路设计思想方法论文 第12篇

一、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特点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学习效率很低。而情景式教学设计能弥补这一不足。

1. 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相比较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被动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情景式教学主要采用情景模拟的手段,将书本中枯燥的知识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接受道德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2. 增进师生感情

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在讲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沟通少的现状,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通过师生和同学之间默契的配合完成情景任务,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这一过程的实施也正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本质: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以及同学之间交流,使得很多昔日没有交流沟通的学生之间也有更多了解,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融洽。

二、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除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还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情景剧角色扮演与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展现。

1. 多媒体化教学工具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多数老师教学已采用了PPT等多媒体教学方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身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在课本上,对学生来说显得枯燥而难理解,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在课件中添加便于理解的图片、视频等来阐述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内容。例如在鼓励大学生适应人生新阶段的时候可以插入军训、高中阶段学习等艰苦奋斗的照片;在讲述爱国主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建国大业》等爱国影片来领会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2. 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主要运用于面对一系列矛盾统一、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难懂的辩证观点转化成生活中的热点话题,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增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2]例如,在讲述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辩证关系的时候,可以就这一知识点来展开辩论,就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重要性问题,要求学生组织进行课堂辩论,除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外,对活跃课堂气氛与提升学生辩论水平以及互动能力均有推动作用。

3. 情景剧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点内容,选择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创作小品、话剧等阐述这个主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例如,在讲述道德与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以及婚姻家庭中的应用时,便可以采用此教学方式。学生在准备、参与表演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时候,无形中已经将此次表演中涉及的知识点掌握好,教师再次讲授的时候便会相对轻松多了。这一过程能使得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主动获取知识,给教师授课带来极大方便,同时将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在理解此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很好地理解其生活中的意义,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4. 课外实践活动

除常规课堂教育外,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体会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是教师授课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解“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为社会尽一份力的事情。

参加一系列公益活动、访问、调研后,学生通过对生活在基层的人群提供帮助与接触后,能更好地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体会到道德的高尚与美好。这一实践不仅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还能有效地帮助其体验生活,以便毕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采用以上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首先,选题重点要突出道德认知的价值;其次,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最后,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需求。

1. 突出道德认知的价值

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学科进行的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教师所设计的内容要突出道德教育这一主题特点,首先要让学生对道德有充分的认知。所谓道德付出,并不意味着牺牲与奉献;道德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的;而道德并不仅仅是建立在精神层面上的唯心主义思想,而是需要与我们日常衣食住行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也就要求学生在认知和进行道德实践的时候要基于生活、生存以及发展的前提。[3]

2. 注重内容和形式的选择

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与行为方式,更好地认知社会,所以如何选择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题材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优秀的文化和学习手段除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水平,所以在选题时要与时俱进,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先进的现代文化相结合的题材作为学生参与的内容,使得其能在原有的生活基础上,通过对书本知识的主动学习,来更好地了解生活与社会。

3.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需求

对大学生来说,刚刚结束辛苦的高中生活,距走上社会工作还有一段距离,这段时间生活学习均无太大压力,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感悟与认知更加欠缺。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其生活阅历,选用与其学习环境相近的活动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采用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还能增进师生的感情交流。其具体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化教学工具,通过课堂辩论、情景剧角色扮演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将枯燥的道德教育知识点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情景式场景,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道德教育知识点,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此同时,在运用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要注意主题要突出道德认知的价值;其次,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注重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最后,在情景式教学设计上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与文化需求,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学习,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英.情感教育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分析——以“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8).

[2]张敏,陶传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上一篇:和谐的财务管理下一篇:病死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