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24-07-16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精选12篇)

医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第1篇

一、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情况

目前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实施中很多管理体制仅仅限于书面所写, 在软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很容易令资产发生流失, 很多领导和部门都是看着眼前的利益, 还有一些领导应用自身的权力来谋取私利, 故而令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造成了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同时大多数地勘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个统计和管理的输出, 令很多人能够钻空子来侵吞资产, 对于国有资产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同时现阶段在一些体质不完善的地勘单位中还有人利用资产转移的方式谋取私利, 例如用公车、公物进行抵账来赚取差价, 往往是高价格的物品以极低的价格进行转移, 这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地勘单位就缺乏科学可靠的资产管理流程来进行制约, 故而这种现象极为的频繁, 严重的影响到了整个地勘单位的利益, 造成了大量的损失和浪费。

二、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失的诱因

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各地勘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上就有着很大的缺失, 多数人认为固定资产是公家的, 跟自身的利益不挂钩, 故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固定资产出现流失和受到侵害时不能够第一时间站出来, 这样就无形当中助长了不法分子的气焰, 令固定资产的流失更为的严重;其次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往往没有专人来负责固定资产的盘点、保护、监管, 这样往往会令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混乱, 在出现事情的时候口径不统一, 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损失;第三, 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当中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执法体系, 很多地方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强烈的个人保护主义, 往往某些人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阻力极大, 极大的影响到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第四, 对于固定资产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管, 往往很多固定资产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进行转移, 而后人们又不能够了解其去向, 这样就缺乏一种有效的控制, 同时在一个机构的内部难免会出现客情上的监管失效, 这样造成了管理的滞后。

三、完善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针对很多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一定要严格的制定相关的规定来进行约束。地勘单位的领导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个体侵害固定资产的情况要有专门的监督管理人来负责, 情节严重的要送到司法机关处理, 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同时目前对于地勘单位固定资产贪墨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加强处罚的强度才能够从根源上杜绝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只有加强管理层面的完善和惩罚力度才能够令人们更为的重视, 进而减少侵害固定资产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就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和程序设置一个明晰化的制度来规范, 这就能够避免有些人会尽可能的找到漏洞来获取利益, 针对于此就更需要将制度和规定进行完善, 严格的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 一针一线都要纳入到信息管理当中, 从而杜绝了暗箱操作的风险。

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确定有关人员的职责, 从而进行考核, 令奖惩更为的直接, 这样在责任明确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这样能够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有机的进行实践, 保证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能够符合资产购置的需求, 而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定期的盘点、核查、复审, 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对于固定资产的流失一定要细究到每一个环节之上, 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匹配到每一个责任人, 分工要明确。综合上面管理的要点才能够综合的提高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质素, 从而有效的控制固定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崔惠芹;应加强对建设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 2010, (1) .

[2]李波;只建克;翟云萱;高建华;以固定资产管理为切入点的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1) .

[3]李志红.固定资产价值计量探讨[J].冶金财会, 2010, (2) .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第2篇

目 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2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3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4

(一)产权意识模糊,管理意识淡薄.......................4

(二)手工处理数据方法落后,效率低,效果差...............4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5

(四)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5

(五)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5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及影响............6

(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6

(二)容易滋生腐败..................................6

(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6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6

(一)明晰产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7

(二)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7

(三)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7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8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8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初探

【摘要】纵观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大部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传统的笔录纸存的模式上,不论从流程的时效、系统、准确和满足管理需求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当前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用足、用活这些资源以辅助业务发展,是事业单位非常关心的大事,也是管理部门规划和考虑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念入手,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影响,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现状来看,不同的单位,计算并编制固定资产的相关报表,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某些管理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存在人为的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的现象,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真实性。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改革,旧的程序不能及时更新,会造成对经营真实性的影响,也给税务、内外部审计部门的事后检查带来相当大的麻烦,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一些可乘之机,直接影响到国有财产的安全。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资条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征:一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额标准。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均应作固定资产管理。二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财产特点。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原

有实物形态,属于非流动资产;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三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出于自身业务和日常的需要,事业单位动用自身的大额资金购进或自己制造;当事业单位资金不是很充裕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接受社会团体、个人等的捐赠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按照现行有关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包括:

(1)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3)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

(4)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增加固定基金,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列作当期支出或者减少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在处置固定资产时,相应减少固定基金;

(5)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

(6)事业单位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残值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需要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经历着一场改革分流、精简机构的体制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性单位必须与非经营性单位分离开来,在此过程中,涉及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问题。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阻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研究制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迫在眉睫,需要财政部门、资产使用单位提高认识、通力配合、落实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二)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整个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管理机构中的特殊性更是决定了加强其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一个文明有序的管理机构才能带领整个社会走向和谐文明。因此,可以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是直接维护国家管理、维护国家资财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文明、进行有序管理的需要。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亟待纠正的需要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配置问题,事业单位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或者没有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制度,部门之间经常出现配置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在购置资产方面,既没有分析购置需求,也没有对比所欲购置资产的性价比,购置不当、购置重复等情况时常发生。其次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事业单位在购置设备和使用设备方面,购置后只适用于一次性的短期任务,之后就闲置不用,另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设备,缺乏必要保养和维修,严重制约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加快了资产的老化程度。最后是资产处置方面的效率问题,单位没有及时调配闲置不用或者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而需要报废的资产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混乱不堪。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意识模糊,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产权意识模糊,没有明确产权主体,也没有严格界定产权关系。主要是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混淆,没有明确国家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者,而把事业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权误以为是所有权,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产权关系不明晰、产权主体混淆、资产使用处置不当等不良倾向。二是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明确会计主体,也没有正确处理会计核算业务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关系。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主要产生两种不良倾向:由当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核算的预算单位,误以为既然固定资产核算业务已经代理了,固定资产核算主体也应该转移,单位再也不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了,以核算代管理;未由当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核算的预算单位,误以为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约束就可以减弱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好与坏是单位自己的事,弱化管理或不管理。由于上述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 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底子不清、去向不明、核算与管理“两张皮”等不良后果。

(二)手工处理数据方法落后,效率低,效果差

固定资产核算重复、繁琐,工作量大,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不但数量多,而且各种要求高,手工处理不但效率低,而且准确性、完整性差。事业单位各部门作为使用部门要对其所负责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维护,因为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侧重点及要求各不相同,使得管理的数据及报表内容存在差异,极易出现填写不全、账实不符等情况。由于信息分散,一致性差,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脱节。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 许多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所限和经济效益原则,固定资产都由财务或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管, 而没有设立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缺位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是兼职的,财务只管核算不管管理,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明细记载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计价一贯制的办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失去了对实物的有效控制。

(四)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

“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这是对财产物资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有些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有的单位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 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产生账外资产;一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和财产物资管理人员的更换交接不明不清,致使资产账实不符,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和有效反映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减变化。经审计的基层事业单位中有 70%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

数量及其价值,会计人员无法确认资产数量的多与少。缺少相互稽核,账外物资就游离于管理监督之外,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致使账实不符。

(五)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几乎全部是靠财政拨款实现的,因此事业单位在对待固定资产上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虽然近年来通过全面清产核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好坏未与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因此许多事业单位缺乏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很多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是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事情,而单位负责人又常常身陷琐碎的行政事务,无暇顾及或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许多单位负责人甚至只把添置固定资产视为任内最大的管理目标。由此,很多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缺乏规划性、忽视预算管理、重复购置等。可以说,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严重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由于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运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公共财政功能的发挥,限制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和影响。

(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许多固定资产在购入或调配时未计账,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当初经手人员的更换,这些资产便会“说不清”了,会逐渐被遗失或是由个人拥有。尤其是有些单位由于机构改革,单位撤销或合并时,那些未入账的资产就会很容易被流失。

(二)容易滋生腐败

在单位资产的建设及购买过程中,由于未遵守相关规定,由单位领导私自确定,很容易形成腐败。同时也会出现高价资产,或是花了钱未办好事等情况,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拥有的大量资产是保障政府正

常运转的强大物质基础,管理好这些资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如果连自己的资产都管理不好,何以能管理好其他事务。而且由于自身管理不好出现的问题在公众的心目中往往影响更不好,使政府的形象受损,使百姓对政府的期望降低,造成的影响难以弥补。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明晰产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明晰产权意识,理顺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关系。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综合管理国有固定资产的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界定产权关系,要使全社会特别是事业单位都形成这样一种意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依法确认为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即国家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产权主体,事业单位处置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必须经过政府财政部门审批。二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地区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实施监督检查;各事业单位,无论是否由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会计核算,都要明确自己的会计主体地位,是本单位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法定管理主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实现了电算化核算。财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进了财务集中的发展,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实现信息化。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把固定资产的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其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三)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

要从制度上与业务操作上强化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管理水平6

与责任心。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每年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的培训,对资产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加强继续教育和年检工作,不断更新和提高业务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要严格实行会计人员准入制度,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条件的人员,严禁从事会计岗位工作。会计管理部门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使会计人员能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制约。不论单位大小,应明明确工,设置固定岗位,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记账人员与财物保管人员都应分离,做到“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而不能身兼两职,只有这样,才能使财物保管人员的责任和会计人员的责任落到实处,并形成完整的资产监控体系。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在验收以后及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并把发票上报给财务部门登账。财务部门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另外,《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每年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盘点一次。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以后,再分别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对盘盈资产要积极寻找原因,如查找不出原因要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查找原因,追查责任人,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进行赔偿。在坚持定期盘点的同时,要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人上任和离任时固定资产盘点审计制度,这样可以让新任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还可以将离任领导在任期间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从而保证行政事业职能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完整。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核心手段是制定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建立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挂钩的机制,把好资产管理入口关,从源头上规范资产配置,以存量资产制约增量预算。在单位配置资产时,充分分析这个单位存量资产的状况以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匹配的过程就是增量预算编制的过程,通过预算管理来促进资产管理,促证固定资产配置合理,最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与静态、存量与增量相结合,发挥资产管理的效力,遏制重复购置、奢侈浪费之风,最终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用。

六、结论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是影响事业单位的重要因素,在资产价值中占有效大的份额,是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它使用时间较长,单位价值较高,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壮大,单位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科技信息的公开,使原先以投资生产拉动的事业单位不太重视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导致利润低下变得明显了,发现它对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其闲置少,利用率高,由此产生价值高,有些则管理不好,长期闲置,有物无账,有账无物,更别说如何利用产出,导致增加成本重复投资采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基础薄弱,财务行为缺乏控制,这对国民经济发展是很有害的,因此,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研究和财务管理应当引起关注。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潇雪,刍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指超过一年使用期限,在事业单位使用过程中符合规定标准单位价值的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企业固定资产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本质属于非流动资产,是事业单位长期使用并保证正常事业单位运转的实物。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受事业单位非盈利性的影响,固定资产的折旧及保值升值统计方式与企业固定资产不同。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由国家财政以及社会捐赠购置,因此固定资产的购置及使用审批程序与企业不同。

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配置不当,资产利用效率低以及资产损失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因此,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维护国家财政资产安全,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管理制度陈旧。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薄弱,缺乏单独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法规。而且部分涉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以及措施,与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不适应,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

(2)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认识程度不足。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大多由国家财政直接出资购置,因此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其自身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固定资产购置、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

(3)资产审批不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虽然大部分是采取多层审批购置经费的方式,但由于大多是程序化的内容,难以发挥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管理,实行审批制度的根本目的没有实现。

(4)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工作不规范,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反映资产管理现状,固定资产账目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

(5)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权责混乱。虽然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均针对其资产管理均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以及工作人员,但是由于管理机构的职能权责比较混乱,其管理职责难以明确。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全面认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权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保护国家资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的相关主管领导应全面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效作为相关责任人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并加强对于管理人员关于固定资产方针政策的培训教育,明确管理职能机构以及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追究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损失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保证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后,若不能保证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利用,这就会间接导致固定资产的折旧,资产价值不断缩水。因此,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也应重视实现其有效利用。首先加强购置流程的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均是处于内部正常运转的需要,避免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浪费。其次,应重视对于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处于安全有效的状态。此外,应不断拓展延伸固定资产的利用范围,特别是对于有关科研院所,更应该发挥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资产管理水平质的飞跃。实现信息化的管理,首先应有效的整合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以及财务管理等部门的各项信息,实现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以及管理的有效监控。其次,应保证各项资产管理数据的准确以及及时有效,通过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得以实现。

(4)成立公证廉洁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必须依靠管理工作人员得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具有廉洁、尽职的职业道德。同时,应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务进行必要处理。

(5)不断完善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可以准确的评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并能够及时反应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考核,应重点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作为主要监督控制指标,并辅助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确保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核算可以落到实处。

四、结语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过程中,保护好利用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仅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可以避免国家宝贵资产财富的浪费。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总结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强化管理制度与措施的落实情况,这是避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子羽.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9).

[2]夏新根.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探析——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价值工程.2010(34).

浅析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第4篇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 能以货币计量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 ,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它们是保证各级政府正常运转的、必不可缺少的部分。

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单位从固定资产的计划添置、购买、入账、入库、领用、维修、保管、报废、清查等的总称, 而非传统概念上的单纯使用固定资产, 随着资产管理的概念惭惭深入人心, 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要求,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提一步提出要求。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

(1) 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基本是由国家财政资金购买或无偿捐助的资产, 在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需进行成本核算, 故许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并不重视, 在使用过程中也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浪费及流失, 主要表现为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重使用、轻管理。各使用部门由于工作重点的不同, 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是资产管理部门的事, 与自己无关, 造成资产无人管理或疏于管理的的状况。

(2) 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做到固定资产台账、会计凭证、资产实物的账账、账卡、账物的相符。一般单位会计制度是建全的, 固定资产购置时都能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使各项固定资产从一开始都能纳入资产管理范围并在会计账中反映该固定资产。但在资产管理中就由于管理不到位, 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资产台账, 造成账账不符。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使用部门管理意识淡薄, 使用、保管不当, 购置、转移、报废等不遵守固定资产管理规范, 没有及时移交清楚, 没有及时变更资产台账, 导致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出现偏差或遗漏, 一些本该调整的固定资产, 仍然留在原账上没有得到及时的账务处理, 导致责任不清, 账实不符。

(3) 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也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因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并不需要计算成本,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成本意识、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造成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 利用率低。

三、改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的对策

(1) 提高资产管理意识。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单位领导及全体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 强调固定资产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地位。使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从制度建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绩效管理等方面着手提高资产管理工作。认识到通过制度的完善, 能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明确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从而消除管理漏洞;了解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全员的配合, 不是单纯资产管理部门的事情, 使各部门都明确自己有使用、保管固定资产的职责。

(2)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首先从制度上着手, 制定完善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各方应承担的责任等。其次, 在管理办法中应明确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中的责任, 如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购买、报废等账务核算, 对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进行实时更新, 及时掌握固定资产账务信息。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台账等信息进行记录整理, 对单位固定资产的调配进行统一调度, 对固定资产的动态进行全程跟踪。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 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清查盘点等。使各部门各人职责分明。再者, 明确固定资产从购买、使用、保管、借用、转让、报废均应有明确的条件及操作办法, 让单位工作人员有法可依, 避免造成虽单位工作人员想依规使用固定资产却无章可循的现象。如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先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申请先审核是否符合新配置的要求, 如确需添置先从库存资产中统一调拨, 如库存中无法解决再重新购置。固定资产报废应首先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 经资产管理部门检查审核, 确认没有修复的价值后, 资产管理部门收回资产, 由财务部门向财政主管局提出报废申请, 统一处置。同时注销会计账及固定资产台账。

摘要: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一直是非热点工作, 存在管理意识薄弱, 管理措施不到位等现象, 在目前国家加强绩效管理的大前提下,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亟待得到改进。

教育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5篇

关于印发《教育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中小学、教育直属单位、学区教育督导组:

现将《教育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各单位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教育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教育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单价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课桌、图书)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对达不到本办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批量购进,为教学、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需要而储备的有关物资资料,应作为存货进行管理和核算。对于价值较低,使用期限很短,在业务活动中随购随用的消耗物资,直接作为有关支出处理。

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第三章 固定资产范围、分类和计价

第八条 教育单位利用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服务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它收入或各种基金购置、建设的固定资产,以及通过捐赠、调拨等形式取得的固定资产,都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第九条 教育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教育单位的固定资产按其性质和用途,按照以下六类设置会计明细账目进行核算:

(一)房屋和构筑物。包括教育单位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室)、宿舍、食堂、仓库、道路、土地、围墙、水塔、通讯线路、通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包括教育单位的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文件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

(三)一般设备。包括教育单位教学和办公用的各种家具设备,后勤服务所需的有关设备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是指教育单位接管、接收捐赠或购置的具有特别价值的文物和陈列品,如古物、字画、纪念物品等;

(五)图书。包括中小教育单位图书馆、资料室的各种图书资料;

(六)其他固定资产是指符合固定资产标准,但不属于上述

(一)至

(五)款的固定资产。

(六)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第四章 固定资产增加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增加的主要是指购置、建造、改良、受赠、调拨和划转等活动所引起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量的增加。

第十三条 根据教育单位的事业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本着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购建计划。

第十四条 购置精密贵重仪器、大型成套设备、珍版图书以及基本建设项目,教育单位成立论证招标小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严格按政府采购法规定程序公开招标。

第十五条 教育单位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要建立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法律咨询制度,严格依法签订并履行合同。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有关责任人应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家专业标准、合同条款进行现场勘验、测试和清点。验收合格后财会部门及时入账。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具体要求或索赔。

第五章 固定资产使用与维护

第十七条 教育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和养护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暴、防潮、防尘、防锈、防蛀等工作。各使用部门应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按照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养护、定期检测或修缮,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第二十四条 教育单位对固定资产,每年进行一次清理清查。确保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固定资产处置

第二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指教育单位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注销的行为。

固定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包括:

(一)有偿处置:出售,置换,转让等;

(二)无偿处置:无偿转让、调拨、对外捐赠等;

(三)核销损失:资产报损、报废。

第二十六条 教育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由各单位提出申请,经区教育局审核后报区财政局审批,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必须由区财政局审核后报区政府审批。权属关系不明确或存在产权纠纷的国有资产,不得处置。

第二十七条 固定资产处置时,教育单位要提交下列资料:

(一)资产处置单位向主管部门的报告及主管部门向区财政部门的报告;

(二)资产名称、数量、规格、单价、购建时间、目前使用情况说明等;

(三)涉及房产、地产处置的,须报送房产所有权证(复印件)、国有土地使用证(复印件)以及申报单位领取的《巴中市巴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并在复印件上加盖相关部门印章;

80%时,应终止交易。

(三)资产处置采取市场公开拍卖方式出售、置换、转让国有资产的,由财政部门委托拍卖机构或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公开拍卖,受委托的拍卖机构或产权交易机构应在当地主要报刊及拍卖机构或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刊登公告,公开披露国有资产出售、置换、转让信息。国有资产出售、置换、转让信息公告期为14个工作日,除网站以外的报刊发布信息公告累计不少于4次。公告期自在报刊、网站首次发布信息之日起计算。

对于重大的国有资产出售、置换、转让项目,转让方可与拍卖机构或产权交易机构通过委托协议另行约定公告期限,但不得少于14个工作日。

第三十条 国有资产处置需委托中介机构从事审计、评估、法律咨询等事项的,应从“巴州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介机构备选库”中选聘中介机构。

第三十一条 教育单位国有资产,未经批准不得处置。第三十二条 教育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赔偿制度,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坏、丢失的直接责任人追究其经济责任。

第三十三条 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应按国有资产处理收益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七章 附则

试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作为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可见,相对于企业的2000元以上的确认标准来说,事业单位的确认标准较低。由于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较低,使得设备种类较多,形态各异,存放分散,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损失风险,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不仅要保证其安全性与完整性,更要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效率。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投资的政策性导向,缺乏对投资风险控制的机制。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更多的来自于公共服务需求的满足,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等政策性为指导。由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尚未成熟,相关的配套及市场尚处于发育状态,因此,投资的风险必然存在。.

2.存量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对资产的使用效率的考评控制。由于资产的购置主要来自于中央财政资金或地方政府配套和政策性发展基金购置的,使得资产的来源具有无偿性,因此缺乏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动力,从而导致各业务部门对资产进行“占有式”的管理,使得部分闲置资产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进行部门之间的调剂,

3.由于职能部门的协作性差,缺乏对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的控制,使得账实不符。由于职能部门的官僚作风的存在,使得部门之间的协作性较差;同时,没有建立信息化管理的流程控制,资产无法及时入账或调账,使得在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比对的过程中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

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财政部于2007年开展了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与资产核实的工作,为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为了进一步规范国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财政部又相继颁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建立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与程序

作为事业单位,在承担公共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投资相关的高新技术行业领域时,应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评审、决策、实施、跟踪、投资处置、验收等环节的控制,严格控制投资与运营风险。必要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目标、建设规模、资金来源、投资风险、投资资产保全措施与资金可回收期、收益等作出评价,然后对可研报告进行独立的评估。

2.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考评机制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适当的机制引导资源更为合理的进行配置?究其原因,应从过去单纯的以任务完成率、利润增长率、成本、预算完成率等财务软性指标来对业务部门进行考核来进行业绩评价,却忽视了财务指标以外的相关事项,包括部门在完成任务占用的投资额度、资产、人员等硬性的指标。因此,必须强化相关实物等硬性指标的考核,建立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考评机制,避免因为资产的无偿使用或低成本而忽视的其效率因素的存在。

3.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作为事业单位,应加快整合流程的信息化建设,避免资源分割、无法实现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基于固定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与财务的固定资产模块实现无缝链接,避免应为流程的分割,导致数据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递,经常因为资产明细帐和卡片无法与实物台帐相对应,出现数据的误差而出现摩擦,影响着部门协作的效率。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之浅见 第7篇

(一) 管理上的多头, 衔接上的脱节, 重支轻管, 效率不高

单位内部资产配置处置的计划决策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日常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均在价值或实物上对资产负有管理职责, 但是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 流程没有理顺, 导致齐抓共管反而成了监管疏漏。

1. 决策计划与财务脱节。

决策部门大多是按照使用部门的意见进行决策, 财务对资产的配置决策往往是后知后觉, 只起到报销核算的功能。缺乏财务预算的控制, 极易导致资产盲目配置, 财力越宽裕越助长购置冲动。部门资产独占使用, 资产的调剂基本得不到实现。

2. 管理与使用脱节。

首先, 当使用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沟通不够, 或者意思表达有歧义时, 最终采购的资产往往与最初提出的需要有较大误差, 浪费现象严重。其次, 当资产购置后, 由于职责不明确, 因而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不能明确分工, 日常使用中的维护、修理、报废往往相互推诿, 使得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使用年限减少。

3. 管理与财务脱节。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购置后将价值核算的单据交给财务部门, 将实物交给使用部门, 缺乏对资产管理有效的跟踪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 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反而对资产情况最不掌握。财务部门只能进行财务核算, 并不能掌握真实资产的状况。以致于单位没有部门能综合具体的掌握资产的实际状况, 极易造成账实不符, 资产流失。

(二) 手段和方法滞后, 管理过程不规范, 随意性大, 管理乏力

1. 行政固定资产分类不够明确。

一是土地问题。对于国家批准的土地计划, 有偿取得的土地, 在资产中不能单独列示, 通常土地的价值被作为待摊投资分摊到建筑物的价值里, 建筑物的入账价值往往包含了很大的土地价值。一方面造成建筑物价值虚增, 另一方面当建筑物报废时, 土地的价值也一并报废了, 导致土地有面积无价值。这种情况在资产盘点清查时时有发生。二是一般设备和专业设备的区分难以确定, 尤其是对电子信息类资产的界定困难。

2. 行政固定资产标准不能体现重要性原则。

一是价值标准过低。标准过低不仅造成资产的庞大复杂, 还导致固定资产后续管理时资产价值变动频繁, 也给财务、管理人员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例如:由于市场的因素, 对于一些小的电子产品,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购置的相同物品会因为价格不同而被区别判定为办公用品和固定资产。二是分类资产使用年限标准不明确。目前有关的行政资产管理规定和行政财务制度均没有对行政资产的使用年限作明确规定, 客观上造成各单位在资产的管理上随意性过大, 购置和报废均没有统一的使用年限标准来衡量。

3. 不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不能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由于没有“累计折旧”科目反映资产的理论衰减状况, 因而导致资产虚增。资产购置时间越长, 价值虚增越大。例如:电子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会计数据无法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无法提供固定资产增值、减值的客观评价依据, 也无法为固定资产残值和转让提供定价参考。财务部门也就无法对资产购置、处置的合法性、合理性做出职业判断, 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被严重削弱。

二、行政固定资产管理难的原因

(一) 制度原因

对固定资产利用没有效果和效率的考评, 对业绩的评价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标准。往往以投入的资金量, 购置的设备装备数量来衡量, 使得行政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没有压力, 造成了管理上的粗放和随意。

(二) 会计核算方法的原因

行政单位现行的财务制度和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 人为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繁琐复杂, 不能科学有效的反映监督固定资产的状况和使用效果。

(三) 管理者的原因

行政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较多较为分散, 人员往往是兼职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管理部门职责、部门间的协调、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工作时间的要求、以及信息化能力的要求都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有很大影响。

三、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措施与方法

(一)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1. 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单位内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促使单位管理层和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树立保持资产完整和提高使用效能的责任意识, 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本单位工作考核目标, 并建立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 以使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从根本上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环境。

2. 加大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督部门的具体监督检查力度。

把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 促使行政单位强化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同时加强上级主管机关的监督审核职能, 结合财政预算的约束力保证资产配置处置的规范有效。

(二) 完善行政财务核算方法, 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

“行政成本”是衡量公共支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按照现行行政财务制度和核算方法, 显然是难以正确归集行政成本的, 绩效考评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需改革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 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质量, 有利于各方进行正确决策。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明晰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

按照资产形成的来源和方式明晰固定资产的范围, 参考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和判定标准进一步细化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界定, 克服目前因分类较粗, 标准过低而带来的不便, 使之能详实反映资产的状况。同时统一确定各分类资产的使用年限, 从时间上量化资产使用的效果和资产的陈新率, 约束行政单位的购置冲动, 避免资产处置的随意性。

2. 在明确范围和标准以及各分类的使用年限后, 计提累计折旧。

引入累计折旧目的是为了直观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对资产购置、处置的合法性、合理性做出职业判断。在不改变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基础上, 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在资产和净资产中分别设置“累计折旧”和“折旧基金”两科目作为“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备抵科目。按照合理一致分摊的原则, 每月做借:“折旧基金”, 贷:“累计折旧”。这一做法优点是会计处理简单, 报表直观反映资产的状况。缺点是不能准确反映资产损耗和补偿的机制以及增值的状况不能反映资产的效能状况。究其原因, 是受行政财务收付实现制的制约。因此改革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核心问题。

3. 采用权责发生制, 设置“在建工程”科目。

对于通过资本性支出而形成的固定资产, 如:房屋、附属设施的建造以及大型修缮等。由于工程建设一方面建造期较长, 一般跨年度甚至若干年, 另一方面经费来源也可能是分若干年保障, 建设进度和经费保障往往不能同步, 所以现行收付实现制下的核算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状况。因此有必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参照企业“在建工程”的模式进行会计核算和固定资产的结转。这样可以及时准确反映建造状况和资金状况, 保证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 明确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责, 规范资产实物的管理流程

结合本单位实际,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各部门各岗位既分工又合作, 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有效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中漏洞和差错发生, 提高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四) 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 推进信息化建设

1.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好坏受到会计和统

计基础工作的制约, 因此, 必须提升行政单位会计系统的计划、控制、监督作用, 尤其是提高计划职能, 使预算和资产配置得以统一, 彻底改变资产配置在前, 财务核算在后的被动局面, 不仅从根本上提高固定资产核算水平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资产配置过程中的攀比浪费和使用的效率低下。同时, 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以及相关统计业务的学习培训也是实现良好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加强固定资产验收、清点、交接、盘点等基础工作, 确保相关业务处理既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又符合本实际工作的需要。

2. 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平台, 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 财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内部部门可以依托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对资产配置、处置等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审批, 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信息共享, 使得资产信息公开透明, 资产购置、处置等关键环节置于各方的监督之下, 为在源头上遏制腐败增加了一道防线。

综上所述, 提高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涉及理念、制度、机制、方法以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 单靠某一种能力的提高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只有将固定资产管理有机的融入到行政单位全面管理之中, 才能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 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有效性, 提高资产使用的效能, 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使固定资产管理进入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贾学军.试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交通财会, 2009 (7)

[2]郭平, 李宁.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初探[J].会计之友, 2010 (1)

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第8篇

1.1 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

固定资产购置随意性强, 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没有起到按预算采购的作用, 运用年度财政拨款和专项资金缺乏统筹计划, 固定资产闲置现象突出, 造成资源浪费。验收制度缺失, 往往出现购非所需, 且无法追溯责任。

1.2 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完整, 财务人员在核算购置设备时往往只把买价列为设备购置费, 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批量购进的资产入账时存在打捆入账的现象, 对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所发生的增值费用, 也是只记支出而不记入相应的固定资产账户中。融资租入、捐赠、调拨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入账, 成为账外资产现象普遍。

1.3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善

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导致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责任不明确, 没有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 使固定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1.4 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得当

内部使用上, 单位职工意识淡薄, 在使用过程中不爱惜公物, 保管不善, 丢失毁坏情况严重。外部使用上, 有不少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没有经过审批即自行处理, 严重违反财经纪律。

1.5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规范

首先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不是很明确, 造成报废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有一定量的固定资产早已不能使用或者丢失, 但会计账上还有固定资产原值。其次由于现在的离任审计将固定资产价值增量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之一,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报废资产的及时性产生影响。第三有些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未按规定程序审批, 自行处置后未下账, 造成账实不符。

1.6 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健全

许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盘点, 清查制度流于形式, 往往是资产一入账就脱离了监管, 一经盘点, 很多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且账实不符的原因也无据可查, 资产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 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

1.7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

事业单位无盈利要求且接受外部审计压力较小, 无现值考核压力, 又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有效查处违规违纪。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而财政部门在预算拨付后未能继续跟踪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情况, 导致原本最为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效果不明显。

2 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思想认识

事业单位要加强领导重视力度, 提高认识, 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 把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培训, 强化人人参与固定资产规范管理理念。要全面实施资产管理责任制, 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 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 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 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弱化的问题。

2.2 强化财会人员的业务素养, 正确核算固定资产

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培养和业务培训, 还要注意增加资产管理知识培训, 使财会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上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业务水平。

2.3 完善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本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保管、处置、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同时完善奖惩兑现、责任追究方面的制度, 通过加强日常监管, 落实管理责任, 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3.1 单位内部要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职责, 要形成内部牵制、内部制约的制衡机制。

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法规意识、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培养, 使其能够正确履行职责, 负责好本单位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处置、清查等日常管理。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把责任落实到人, 实行绩效考评, 做到有奖有罚, 奖惩分明。

2.3.2 合理购置固定资产。

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前,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 提出下一年度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 按资产配置标准测算经费额度纳入部门预算, 严格按照预算进行采购。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应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部门将保存完整的采购的原始资料包括合同、验收单、发票等移交财务部门及时入账。

2.3.3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规范化。

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目录, 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 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存放地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盘点等相关内容, 发生变更要及时修改固定资产卡片。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使用人, 发生责任人变更的要做好移交手续, 修改卡片信息以明确责任, 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 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 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并建立备查账以备查验, 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对于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固定资产应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在系统内进行调剂,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集成,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2.3.4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清理固定资产, 对于需要报废的资产由资产使用部门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报告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联合签署意见后报单位领导批阅后按规定程序报批。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 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 要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3.5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建立资产清查制度, 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 资产管理部门制定盘点程序, 牵头组织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进行实地盘点, 将资产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进行核对, 以查实账实、账账、账卡是否相符, 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将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会签的盘点表、抽查表等报告上报主管领导, 使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资产状况有一个清晰、正确地认识, 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追究责任, 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2.4 加强内外监督

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 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将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加强外部监督, 要将主管部门和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形成全方位的监管机制。主管部门要做好本部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实施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评价考核, 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作为单位创优、单位负责人任期考核、职工薪酬分配的条件之一, 全面实行绩效考评。财政部门应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进行评价, 实行绩效管理, 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 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逐步提高全社会的认识, 将社会化监督作为监管体系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

总之,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俊, 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百家论剑, 2009, (5) .

[2]唐翼锋, 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经济师, 2009, (4) .

[3]董晓东, 杜海娥,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革的思考,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 (12) .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第9篇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于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 (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 ,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资产等。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 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 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2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购置, 轻视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来源于国家投资, 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只关注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和购置, 而缺乏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有的事业单位为了追求“小而全”“超前”“高标准”, 不顾单位的实际情况, 没有计划地大量重复购置办公设备、大型车辆、配置高的电子设备等等, 使得大量的固定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可以使用却因没有实际使用价值而最终申请报废。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 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资产使用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这种思想导致固定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从而出现了账实不符、权责不清、使用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2.2 会计核算不规范, 缺乏折旧项目

通常情况下, 事业单位增加固定资产, 在会计核算中是以当年批准的实际支出列为费用, 直接冲抵财政拨款。这使得长期以来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只重视实物形态而不重视货币形态, 造成资产在价值上的流失。有的单位购买资产中作费用支出, 而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使得资产挂在帐外, 失去控制。同时, 根据我国会计制度规定,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可以每月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 (一般为5%~8%) 提取修购基金, 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维修, 但在账面上不反映“折旧”科目。一方面, 当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损耗时, 由于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法正确地反映它的实际价值, 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 事业单位的领导很难通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来了解固定资产目前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的损耗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科技更新等因素有关, 而与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事业单位通过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的做法, 不能正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也会导致企业因收入多而盲目购置资产, 从而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3 监管制度不完善, 账物不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多都是靠财政拨款购置, 可以无偿使用, 也无需核算成本与盈亏, 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监管重视程度不够, 很少有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机构。一方面, 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发生变更或是上下级单位之间进行资产调转时, 都不能及时地反映到资产卡片上。有的固定资产流失到个人手中, 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 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 有的事业单位随意处置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发生报废、捐赠时, 不履行申报手续, 对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固定资产自行变卖, 也不报上级批准。再加上没有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定期盘点,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从而造成严重的账物不符。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领导, 提高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 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摒弃重钱轻物的观念, 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树立资产效益和节约的意识, 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使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都意识到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和监督。

3.2 增设相关科目, 正确核算固定资产的损耗、清理及减值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以后, 肯定会发生有形或无形的损耗, 有损耗就需要折旧, 为了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事业单位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 建立相配套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设置“累计折旧”科目, 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 反映固定资产净额, 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避免造成账实不符。增加“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3.3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监督和管理制度

3.2.1 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并确认专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登记、使用、保管、处置等进行管理和核算,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 明确责任, 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安全使用, 防止积压闲置, 最大程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3.3.2 强化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

进行定期清查, 事业单位至少每年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查, 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实有价值及使用情况, 确保账实相符。对盘亏、盘盈资产查出原因, 分清责任, 及时处理;进行重点抽查, 财务部门根据会计核算资料, 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 保证账、卡、物相符;进行离任核查, 固定资产使用人离任或转岗时, 需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财务部门做好监交工作, 以确保人走账清, 防止资产流失。

3.3.3 规范固定资产处置程序。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出售、捐赠、调拨等处置时, 应当履行审批手续, 未经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同意不得自行处置。处置时需要填写固定资产处置资料, 交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专门管理机构留存, 并由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监督。以明确经济责任, 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

3.3.4 完善固定资产监督、考核机制。

在单位内部设立审计监督部门, 完善内部控制结构, 负责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履行情况;监督检查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情况;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管理、处置是否符合程序;监督检查固定资产是否进行了定期盘点和重点抽查, 盘查的结果有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对于监督检查出的问题要分清责任, 及时处理。对于工作认真, 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员进行奖励。通过有效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来保障对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

3.4 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管理与处置会涉及到单位所有的人员, 同一部门的人员或是不同部门的人员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能会对某一环节进行合作处理的核算与管理。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 实现管理资源共享。方便资产使用人员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 方便单位负责人及资产管理人随时查阅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 全面了解单位的资产情况, 进而大大提高固定资产数据的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

4 结语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进行日常活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强化管理人员管理意识, 规范固定资产使用行为, 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定期对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最大程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摘要:指出了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进行日常活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马俊霞.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交通财会, 2001 (7) :17~18.

[2]郭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兵团党校报, 2007 (1) :61~62.

[3]林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市场, 2010 (9) :59~60.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10篇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多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管理惯性, 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系统, 是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总体目标的实现和需要。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账实不符, 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

第一, 单位固定资产不按财务规定核算。有总账, 无明细账、无卡片账, 管账与管物脱节, 形成单位资产存量不实, 账实不符, 账卡不符。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资产领用、保管、台账或记录不健全, 无定期盘点制度或长期不进行盘点。

第二, 会计核算不规范。增加资产只作经费支出, 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 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 失去控制。第三, 接受捐赠的资产、抵账的资产, 未及时办理入账手续, 无法认定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不能真实反映资产总量。

1.2 未按财务规定程序处置固定资产, 造成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 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 并履行审批手续, 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未办理报批手续, 存在随意出售、核销现象。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 不报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擅自变卖, 将国有资产变现转入“小金库”, 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产生违纪腐败现象。

1.3 不履行《政府采购法》, 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一些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经营活动, 将国有资产低价出租、出借、出包, 不公开、不透明、不招标、不竞争, 个人从中得利, 损害国家利益。单位在购置大批固定资产时, 有法不依, 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理, 不搞市场调查, 私下交易, 人情交易, 以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价格购进, 使国家蒙受较大损失。

1.4 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

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 单位对设置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识淡薄, 重购置, 轻管理, 管理资产未做到彻底落实, 单位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 责任意识薄弱, 对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不重视, 这就不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1.5 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 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 造成国有资产账物分离, 账物不符。

2 固定资产管理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全新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首先, 要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就需要领导加强和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这样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人抓, 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善, 管理措施才能到位, 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做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 常抓不懈。其次, 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客观要求, 树立领导和职工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 形成共同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

2.2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增强有关负责人的管理意识,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 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制度, 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项制度细化,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购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要有明确的规定, 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登记、维护、保管、使用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3 强化资产清查工作。

为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 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这是管理的基础。因此, 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一是建立定期清查制度。各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对, 摸清“家底”, 对盘亏、盘盈资产, 要找出原因, 分清责任, 按现行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 做到物尽其能, 物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 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 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 要组织检查, 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 确保人走账清, 防止资产流失。

2.4 从人员培训入手, 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折旧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账实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了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在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变化与实际价值不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账实不符,而账实不符就会有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现象发生。这种现象发生的后果就是不能判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能提供真实客观的实事依据和评估信息,大幅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1.2 财务状况的严重不实阻碍了会计制度改革的发展。新一轮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要求事业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然而在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实际工作中,仍沿用旧的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的制度,这种账实不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会计制度改革的发展,成为会计制度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1.3 事业单位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需要下大力气加以改进。现存大部分事业单位计算固定资产的方式存在问题,他们往往是按照书面的形式计算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上价值背离、虚增净资产、成本核算不完整等情况发生。

1.4 不少事业单位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造成财政的无序支出。事业单位忽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当前事业单位实行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事业单位的某些领导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形成更新购置固定资产时随意向财政要钱的不良习惯。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除了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每月从单位的收入中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并实行专户储存。这样不仅能使这些单位有一笔可观的资金用于购置或更新固定资产,还可以实现增收节支的目的,大大减少财政支出。

2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在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从领导到员工实行全方位动态管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良性发展。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2.1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定期查账,实时评估,确保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要想使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进而实现使用效率最大化,就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查账制度,定期对单位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核对,及时采取清理、报废等措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要对固定资产的性能、使用期限等作详细登记。

2.2 适应现代改革要求,改革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紧随时代发展,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摒弃旧的管理模式,创新现代管理经验,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回收分阶段实施监督、管控,构建与资产经营相适应的权责对应关系,从而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2.3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提高领导和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想管理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首先就要求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财会人员加强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氛围,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奖勤罚懒,提高领导和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2.4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笔者建议利用原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在“专用基金”科目下增设子科目“设备折旧基金”。并在资产负债表上增设此细目。固定资产的损耗通过“专用基金”科目下的“设备折旧基金”核算。同时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子科目“设备折旧”,再按类别设置子细目。

2.5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类计提折旧,切实减轻财务人员的负担。事业单位和企业虽然都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在做法上又与企业不同。在计提折旧时,可以对固定资产采取按类计提折旧的方法,不必像企业那样按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能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又会大大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2.6 建立健全完善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好与不好,除了财务人员自身需要努力以外,关键还是要引起本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本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同时还要明确责、权、利。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考核。

2.7 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要想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制度得到落实,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去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其次就是在事业单位中广泛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这样做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

3.1 与时俱进,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有其合理性,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存在。突出表现在对固定资产的反映和监督方面过于简单化,只是在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两个环节上做文章,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资产状况、价值损耗等情况的核算与监督则没有规定,这样做就不能正确反映出报表时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和实际净值。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净值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样就会背离会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原则,给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所以必须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改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制度。

3.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建立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使用磨损和价值损耗,不可避免地产生损失,要想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受损失,就要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一来就为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提供了补偿,还可以为固定资产更新、维护提供资金来源。

3.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有利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情况及时登记,及时进行报废和处理。二是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避免了账实不符的现象发生。三是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动辄就向财政部门伸手要钱的习惯,大大减轻财政部门的压力。

3.4 有利于内部成本核算和管理。目前,事业单位的经费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靠财政拨款,另外很大一部分主要靠本单位的事业收入和经营等收入。随着事业单位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在改革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日益完善的内部管理以及内部成本核算就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必须要对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不计提折旧的做法进行否定,加强内部管理,在全国各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对固定资产实行计提折旧,只有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内部成本核算,确保内部核算的数据真实、准确。

3.5 有利于准确核算企业所得税。我们知道,事业单位不属于企业范畴,和企业有着严格的区别,但是也应参照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纳税,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这样就很难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也就很难计算实际成本,无法准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有必要制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4 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第12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即为事业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具体指由事业占有或者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形态保持不变的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即根据其价值形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报废、出售等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以提高其使用效率的过程。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购置存在漏洞

在资产购置过程中,容易出现“审批权”架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资产购置的审批与使用管理的脱节,以至于监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与具体用途缺乏了解,从而出现审批乏力、监管无效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虽然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预算上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但由于资金控制权仍属于预算单位本身,尽管《两个暂行办法》实施多年,但是有些预算单位的负责人把握政策性能力欠缺,利用预算资金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甚至没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监管,直接购买固定资产。

(二)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资产处置后不上报、处置后收益不上交、固定资产私处理、处理过程缺乏手续等,这一系列的不顾范现象都造成了账务无法调整、账实不符,结果是固定资产处置陷入混乱。

(三)会计核算较为滞后

会计核算准确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第一,由于计价失误而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缩水,即购入固定资产按票面价值计价而没有将实际支出的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等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第二,违背了借款利息资本化原则。

未能按规范计提折旧导致固定资产虚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会计核算时一般都要计提折旧,但是假如由于操作不规范而没有计提折旧,而在设置了“固定基金”科目后,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增。

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财务核算技能不足。主要表现在:一,缺乏严谨的财务核算职业约束;二,在具体的核算上操作不规范;三,缺乏业务培训和绩效考核。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导向。首先,应当大力提升事业单位领导者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应当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责任意识,通过明确的责任关系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落实。常见的办法如:对于不同层级所主管的固定资产分别指定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直接负责人。再者,对于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对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应当积极贯彻责任制。最后,应当将这种以思想意识为基础的的管理活动纳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范畴,促使并激励着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是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和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管理程序混乱、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技术陈旧,需要综合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及管理程序。

另外,参照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具体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损耗规律,准确反映因固定资产自然损耗或者贬值等原因引起的价值减损,从而比较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二是能够将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价值补偿反映出来。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过程中,可在资产类别上添加“折旧”以及“累计折旧”科目,直接明了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使用后净值。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首先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检查与监管体制漏洞,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双重部门管理体制,横向上受主管部门管理,纵向上又受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管理,这种双重管理必然会造成横向节制与纵向管控冲突。因此,理顺监管关系,完善监管体制是必然选择。其次是监管力度不够。这是以事业单位为内容之一的公共部门监管的普遍问题,根源在于监督管理权力不独立。由此可知,增强监管力度,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是实用之策。

(四)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团队建设,注重提升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

第一,对于管理人员而言,首先注重其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其次加强其管理实务的培训。由于管理人员更加注重全局把握和思想战略,因此重在提升管理思想,这里前面已经专门论述,再次不再赘述。而对于其管理实务而言,重在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按规则运行。

第二,对于会计人员,首先考察其专业技术能力,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其次加强对其具体核算实践的培训,并且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优异者给予提升和奖励,考核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加大培训。再次,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参考文献

[1]孙宝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

上一篇:中孕期胎儿下一篇: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