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调强放疗范文

2024-07-01

三维调强放疗范文(精选7篇)

三维调强放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9例直肠癌术后盆腔放疗患者, 男性5例, 女性4例, 年龄35~69岁, 平均年龄 (50±5.9) 岁。无放疗禁忌证。检查结果显示病变部位均位于中上段直肠,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直肠癌。所以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 固定体位:定位前一小时患者须排空膀胱, 口服20%泛影葡胺20m L, 加1L水。使小肠显影, 膀胱充盈。用腹部定位器、体膜固定体位。在患者体表、定位器、体膜处标记位置, 以减少摆位时的误差。 (2) CT扫描:CT扫描厚层:60~80层, 5mm, 以L4上缘为上界, 坐骨结节下5cm为下界。主管医师勾画靶区以及正常器官。 (3) 照射方法:对每名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三种不同方案。均采用X线6MV, 50Gy, 2Gy/次, 每天1次, 共进行25次。三维适形放疗计划采用正向设计, 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采用逆向设计。同时限定危及器官剂量:小肠结肠:V15~V20<50%, V40<30%, V50<10%;膀胱:V45<50%;左右股骨头:V50<5%。

1.3 观察指标

观察靶区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 (CI) 、剂量不均性指数 (HI) , 其判定方法均为国际标准评价方法。危及器官评价参数为:小肠结肠:V15~V20, V40, V50;膀胱:V45;左右股骨头:V50 (其Vx表示接受照射的体积占整个器官体积的百分比) 。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χ—±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照射方法靶区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 (CI) 、剂量不均性指数 (HI) 比较

三种照射方法显示, 靶区平均剂量差异不大,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最为优越, 简化调强放疗计划次之;靶区适形指数显示适形调强放疗与简化调强放疗相比差异不大, 三维适形放疗次之;剂量不均性指数简化调强放疗最低。如表1所示。

2.2 三种照射方法子野机器跳数比较

三维适形放疗与简化调强放疗计划的子野机器跳数接近, 两者无统计学意义, 但适形调强放疗跳数明显高出其余二者, 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 讨论

直肠癌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直肠癌已成为排名第三位的常见恶性肿瘤。直肠癌手术治疗效果不尽理想, 术后五年内生存率为50%左右。直肠癌术后生存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直肠癌术后容易复发。近年来采取放射治疗是直肠癌术后预防和治疗肿瘤复发的主要手段。资料显示, 直肠癌术后最易出现肿瘤复发的部位是骶前区, 其次是髂内血管旁。因此, 骶前区、坐骨直肠窝、闭孔、髂内淋巴结是接受放疗的重点部位。由于直肠癌复发的特点, 使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射疗的难度极大, 之前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放疗模式靶区涵盖度较差, 且靶区照射不均匀。近年来, 临床上开始尝试运用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等方法, 效果较常规方法稍好[1,2]。

我院本次在患者之情且同意的基础上, 对患者进行三种不同照射方法的疗效对比, 结果显示简化调强放疗计划靶区适形度显著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 稍差于适形调强放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保护简化调强放疗计划亦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同时, 简化调强放疗计划子野机器跳数明显低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综合各项研究结果, 我院得出结论:简化调强放疗计划是一种性价比较为合适的放疗技术,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直肠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的三维剂量学特点, 选择最适合直肠癌术后的辅助放疗照射方案。方法 选择9例直肠癌术后盆腔放疗患者, 对每名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三种不同方案。治疗后评价不同放疗方法对正常组织和靶区照射剂量、靶区适形指数 (CI) 、剂量不均性指数 (HI) 。结果 从靶区剂量分布来看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均匀度最高;从靶区适形指数来看,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强于其余两者;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对重要器官损伤率较低, 其机器子野跳数亦显著低于适形调强放疗。结论 简化调强放疗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适合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盆腔放射治疗。

关键词:直肠癌,三维适形放疗,适形调强放疗,简化调强放疗

参考文献

[1]洪坚善, 张传珉, 杨南武, 等.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治疗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15 (14) :2158-2160.

三维调强放疗 第2篇

关键词: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盆腔肿瘤

盆腔肿瘤是指由于盆腔膜包容部分增生从而形成的炎性肿块, 临床多伴有月经期, 月经淋漓不尽, 伴随腹痛, 小腹坠胀, 月经期延长等表现。目前盆腔肿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但是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抗菌力弱, 或者成年女性不注意个人卫生, 发生早孕、多产、宫外孕等都容易导致盆腔肿瘤的发生, 由于盆腔生理部位隐匿, 病情难以判断。B超、CT与MRI等诊断方式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而三维适形调强因适应证范围较广, 对不能耐受手术、化疗、一般情况尚好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成为放疗患者的首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盆腔肿瘤患者, 常规放疗组20例, 年龄20~50岁, 平均 (22.3±8.4) 岁。三维适形调强组20例, 年龄21~49岁, 平均 (23.1±8.9) 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40例患者已被确诊为盆腔肿瘤, 排除盆腔积液, 盆腔炎性包块, 盆腔结核以及心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患者。年龄20~50岁。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均为自愿参与本次试验, 能配合复查随访工作。

1.3 方法

1.3.1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结合肿瘤大小, 是否伴有阴道受侵, 给予阴道卵圆球或阴道模等施源器, 处方参考点为放射源旁0.5或1 mm, 计算肿瘤基底剂量, 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者, 阴道肿瘤基底处累计总剂为80.0~85.5 Gy。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者, 近距离放疗权重相对减少。患者检查时采用仰卧位, 双手互握肘关节置头顶, 双腿自然并拢, 用体模固定。CT模拟机从横膈至坐骨结节下缘下1 cm, 层厚5 cm处开启增强扫描定位, 由CT医师和妇放科医师共同确定实体肿瘤靶和体积临床靶体积, 包括临床查体及影像学上可发现的实体肿瘤区。根据临床医师计划评估, 保证靶区内均达到处方剂量, 排除危及器官内出现超出限定剂量的热点产生, 采用直线加速器5~9野等中心子野优化照射, 处方剂量95%。PTV为45.0~50.4 Gy, 分割为1.8~2.0 Gy/次, 每周5次, 共25~28次完成。

1.3.2 常规放疗

常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前后对称野照射, 共45.0~50.4 Gy, 分割为1.8~2.0 Gy/次, 每周5次, 共25~28次完成。

1.4 观察指标

分别取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形调强组患者静脉血, 测定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 浓度。完全缓释 (CR) :4周内, 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 (PR) :4周后, 肿瘤病灶经治疗后缩小50%以上。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有效率[1]。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三维适形调强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放疗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肿瘤检测物SCC比较

三维适形调强组肿瘤检测物SCC下降率高于常规放疗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盆腔肿瘤是女性临床常见病多是由于盆腔炎急性发展期未即使诊治, 迁延日久导致盆腔膜包容部分增生从而形成的炎性肿块。发病者伴有痛经史, 月经紊乱, 发病初期临床出现月经期延、淋漓不尽, 偶有下腹坠胀等, 盆腔肿瘤中发病最多的是卵巢肿瘤。B超、CT与MRI可以判断对盆腔肿瘤发生部位、提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并且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诊治依据。病因不明确、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 剖腹探查是一种有效手段。由于盆腔肿瘤的生长方式和部位复杂, 盆腔肿瘤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不同。盆腔恶性肿瘤通常是在超声、CT或MRI引导下进行手术冷冻, 在冷冻后对被冷冻的肿瘤或者予以切除, 或者部分切除。恶性肿瘤恢复期和良性肿瘤治愈期放射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常规放疗中放疗照射定位不准确, 放射线剂量低, 对于包块性肿瘤无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优势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具有放射治疗适应证范围较广, 不麻醉、不开刀、痛苦少、无感染、副作用较少, 定位准确, 能保留患者器官的生理功能等优点。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可以提高处方剂量, 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2,3]。

本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结果显示常规放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三维适形调强组的总有效率为95.0%。由此可以表明, 该试验结果提示三维适形调强放射疗法对盆腔肿瘤不仅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且副反应更低。提高了近期疗效, 降低了近期放射反应等并发症, 可以更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三维适形调强因适应证范围较广, 对不能耐受手术、化疗、一般情况尚好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4,5], 成为放疗患者的首选, 因此具有广泛得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Choi Y, Kim J M, Cha H, et al.Qverall response of both intrahepatic tumor and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is a good prognostic facto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receiv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J].J Radiat Res, 2014, 55 (1) :113-120.

[2]Mazeron R, Dumas I, EI Khouri C, et al.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n cervical cancer;towards aradiothe new standard[J].Cancer Radiother, 2014, 18 (2) :154-160.

[3]Fernandez-Ots A, Crook J.The role of intensity modalated radiatherapy in gynecological radiootherapy;Present ang future.[J].Rep Pract Oncol Radiother, 2013, 18 (6) :363-370.

[4]徐寒子, 陆谔梅, 孙志华, 等.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宫颈残端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5, 20 (3) :253-256.

三维调强放疗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 01 0年1月至2011年1 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或外科认为无手术机会;②预计存活期6个月以上;③治疗前及治疗中未采用本文药物外其他对观察结果有影响的药物。排除标准:①胃、食管穿孔或胃肠道梗阻者;②伴随造血系统或心、肝、肾等疾病者;③电解质重度紊乱者;④对本文药物过敏的患者;⑤伴有严重高血压病、糖尿病、结核等疾病的患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40~75岁,平均(64.3±3.9)岁;黏液腺癌58例(48.3%),管状腺癌36例(30.0%),鳞癌26例(21.7%);病理分期:Ⅲb期77例(64.2%),Ⅲc期23例(19.2%),Ⅳ期20例(16.7%)。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基本资料接近。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三维调强放疗,CT勾画临床靶区(CTV)后,使用美国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以6MVX线对患者进行体外照射,计划靶区(PTV)在CTV基础上外扩0.8~1.0cm,照射靶区只包含贲门病灶区及胃周围的阳性淋巴结,不对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最小剂量为1.8~2.0Gy/次,隔天照射一次,7天为1个周期,总剂量为50.4~56.0Gy,分5~6周完成。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0mg/瓶)100mg/m2;第1~14天口服替吉奥胶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mg/粒)80mg/m2,分早晚餐后服用,两周为1个周期,休息7天开始下一周期,连续治疗两个周期。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等方式,记录两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W 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为肿瘤彻底消失时间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肿瘤最大直径与垂直直径的乘积减小50%及以上,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稳定:肿瘤最大直径与垂直直径的乘积减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且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进展:肿瘤最大直径与垂直直径的乘积增大25%以上。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 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表1)

观察组有效率为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 3.3%(3 8/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2 3,P<0.01)。

2.2 两组生存率比较(表2)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6例(26.7%),其中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恶心呕吐各4例,放射性皮炎和食管炎各2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3例(55.0%),其中骨髓抑制1 2例,放射性肺炎6例,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放射性皮炎各5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P<0.01)。发生不良反应病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我国贲门癌患病率高达13/10万,目前位居世界第一位,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1.6倍,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发病年龄多为50~69岁。贲门癌起源于贲门腺颈部的干细胞,大部分为腺癌。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常为中晚期,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期。

三维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能够针对癌灶的形状设计照射野,并对不同的照射中心进行不同剂量的照射,减少周围正常器官的照射量,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研究报道,对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进行单纯放疗,或在手术前后辅助放疗可使患者病灶得到一定缓解。但由于贲门癌主要为腺癌,分化程度较高的腺癌对射线敏感程度较低,单纯放疗效果不是很明显。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具有细胞毒作用,能抑制DNA合成,产生抗瘤活性。替吉奥为第四代氟尿嘧啶抗癌药物,可抑制脱氧胸苷酸(d TMP)合成酶,阻止脱氧尿嘧啶核苷酸(d UMP)转化成d TMP,从而干扰D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复制。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是消化道肿瘤常用的化疗方案,在胃癌、食管癌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中晚期贲门癌有许多微转移灶,对患者放疗的同时进行化疗,可杀灭照射范围外的肿瘤细胞,提高疗效,减少复发[7],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虽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完成治疗。

综上所述,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同步三维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3年内的生存率。虽然化疗增加了不良反应,但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王媛,韩小友,丁悌,等.山西省贲门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3):294.

[2]赵全德,曹骁,李向东,等.介入治疗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贲门癌[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7):1332.

[3]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8.

[4]邵梦扬.实体瘤疗效综合评定标准[C]//全国第三届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64.

[5]吴少兵,柏会明,刘宏,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射频热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3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51):78.

[6]杨信太.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贲门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49.

三维调强放疗 第4篇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TP方案化疗,安全性

食管癌表现为进行性的进食、吞咽困难,对于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而言,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常规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是近年用于临床的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食管癌患者治疗疗效[1]。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01~2012-10,在本院接受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的98例局部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入选者均为鳞癌,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39~72岁,平均(53.17±6.28)岁;病灶长度4~9cm,平均(7.22±2.16)cm;临床分期:Ⅱb期13例,Ⅲ期63例,Ⅱa期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长度、临床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入组患者均符合周际昌主编的《实用肿瘤内科学》[2]中食管癌相关诊断标准,均经病理检查予以确诊;检查无远处转移、KPS≥70分、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排除龛影、穿透性溃疡、扭曲成角等穿孔前征象、有放化疗禁忌证、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3-D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

1.3.1放疗及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

两组患者放疗时均取仰卧位,双上臂上举抓住固定杆,嘱保持呼吸平稳,固定体位后在体膜上做好标记,行增强薄层CT扫描,扫描范围包括下颌骨下缘、食管、双肺至肝脏水平,图像传输到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工作站。根据CT扫描图像结合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镜检查,在计划系统内勾画肿瘤靶区GTV(扫描所见的原发灶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及危及器官0A(脊髓、双肺和心脏)。确定临床靶区(CTV),即GTV前后外扩0.7 cm,上下两端外扩3cm;确定计划靶区(PTV),即CTV前后外扩0.3 cm,上下外扩0.3 cm。调强放疗设5个共面野,3-D适形放疗设3~5个共面野。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优化放疗计划,95%等剂量线覆盖PTV,95%的PTV作为处方剂量,给予60 Gy/30次,5次/周。尽可能满足全肺V20<30%、V30<20%条件。由治疗计划系统TPS给出优化后的调强适形治疗计划及3-D适形计划,得出两肺V20和V30后进一步予以验证、实施。

1.3.2化疗

化疗前1 d服用地塞米松7.5mg,2次/d,连服3d,苯海拉明20mg,肌注,西咪替丁注射液400mg,静脉滴注。TP化疗方案:多西他赛80mg/m2,D1;顺铂40mg/m2,D2~D4;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化疗3~4个周期。自化疗第2周期起行同步放化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参照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肿瘤直径缩小≥50%,持续超过1个月)、稳定(SD:肿瘤直径缩小<50%或增大<25%,且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进展(PD:肿瘤走径增大≥25%),有效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所占比例;毒副反应包括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及3年生存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随访1、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毒副反应

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V20、V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段,但常规放疗可能会使部分肿瘤漏照,局部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三维适形放疗使高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一致,调强放疗能要求射野内每一点的输出剂量率能按要求的方式调整,调强技术可很好控制靶区形状不规则对肿瘤周围的危及器官组织(OAR)受量的影响[3]。食管癌病变靶区周围组织器官密度差异较大,且无一定规律,影响靶区剂量的计算深度,极易造成食管病变下端产生低剂量区。3D-CRT技术可控制脊髓剂量及肺受量,但不能完全控制因深度不均造成的靶区剂量不均。Chen等[4]研究发现,5~7调强照射野在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指数和危及器官受量方面均优于适形放疗,证实调强放疗技术能明显提高靶区内剂量的均匀性。有研究发现,V20是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预后因子[5],V20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放疗可能损伤心脏内皮细胞,化疗药物损伤心肌细胞。心包V30是心包积液的独立预后因素。在照射心脏后,心包损伤、心包炎成为最常见的症状,放化疗合用可以加重对心脏的损伤程度。结合CT、食管镜、钡餐显影来精确制定GTV的勾画靶区,适当外放范围,可尽可能保护周围重要器官,减少正常组织损伤[6]。本研究中,两组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V20、V30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调强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方案化疗是目前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但调强放疗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张伟,吴磊,樊林.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对上段食管癌中的疗效及剂量学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05):729-732

[2]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41

[3]谷铣之,殷蔚伯,余之豪,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49-182

[4]Chen YJ,Liu A,Han C,et al.Helical tomotherapy for radio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a preferred plan with better conformal target coverage and more homogeneous dose distribution[J].Med Dosim,2007,32(3):166-171

[5]王玉祥,王祎,田丹丹,等.食管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疗效初步比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06):489-493

三维调强放疗 第5篇

关键词:调强放疗,常规放疗,鼻咽癌

为积极筛选鼻咽癌患者的最佳放疗方式,全面探讨和比较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大幅度改善和提升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1]。本研究特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分别进行了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比较研究,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本院收

治的88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24~78岁,平均(45.46±7.73)岁。所有患者均经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鼻咽癌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2],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全面排除存在癌细胞远处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每组44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调强放疗组采用全程调强放疗技术对鼻咽和上颈部靶区进行照射,同时采用颈前切野常规技术对下颈部和锁骨上靶区进行照射。调强放疗技术采用同期加速调强放射治疗方案,首先采用热塑面膜固定技术,然后进行3 mm层厚连续增强型CT扫描,通过数据转换和传输有效确定肿瘤区和预防照射区,并对脑干和腮腺等正常组织进行勾画。处方剂量分别为95%PTV/60 Gy/2.00 Gy/32F和95%GTV/70 Gy/2.10 Gy/35 F,腮腺限制剂量则控制在50%体积<35 Gy。下颈部的下颈前切野放疗剂量则控制在50~70 Gy之间。常规放疗组则主要采用低熔点铅不规则射野技术进行照射,首先通过CT呈现肿瘤侵及范围,然后采用剂量为36 Gy的面颈联合野常规分割对穿照射,随后适当缩小面颈联合野以避开脊髓进行照射,且处方总剂量应控制在70~76 Gy之间。后上颈部应先涵盖在面颈联合野内照射,并于缩野后用9~12 Me V的电子线进行补量。并采用前切线野对下颈部行同步常规照射,根据颈部淋巴结的实际情况使总剂量控制在50~72 Gy之间。

1.3 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疗效评价标准[3]: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以CR与PR之和为总缓解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的比较

调强放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较常规放疗组均显著提升,而疾病稳定率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调强放疗组急性皮肤反应和口干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放疗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例(%)

*与常规放疗组比较,P<0.05

例(%)

*与常规放疗组比较,P<0.05

3 讨论

鼻咽癌往往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4]。鼻咽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相关症状[5]。由于鼻咽癌的病灶位置一般较深,且周围组织结构也较为复杂,故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6]。近年来,随着现代放射治疗设备日益更新和完善,以及全新放射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其越来越多的放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7,8]。

常规放疗的放射野面积一般较大,且放射野内的正常组织也会遭受放射性损伤,继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放射不良反应[9]。而最为精准放疗方式之一的调强放疗能够明显增加病灶的局部控制率,并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10]。本研究结果表明,调强放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较常规放疗组均显著提升,疾病稳定率则显著下降,急性皮肤反应和口干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调强化疗对于改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闵华庆.鼻咽癌研究[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0.

[2]鲁世慧.鼻咽癌常规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复发率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08,48(46):87-88.

[3]施华球,叶建明,王祥财.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急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6):889-890.

[4]林少俊,陈传本,韩露,等.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230例初步结果[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41(1):66-70.

[5]赵充,肖巍魏,韩非,等.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疗效和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3):191-196.

[6]曾雷,谢丛华,钟亚华,等.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7):634-639.

[7]毛艳,刘文其,范小玲,等.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的对比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12,39(6): 735-738.

[8]何少忠,孙新臣,肖震宇,等.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毒副反应同期对比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5):517-519.

[9]张瑜,林志安,潘建基,等.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J].癌症,2009,28(11):1143-1148.

三维调强放疗 第6篇

随着肿瘤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1,2],如治疗头颈部的鼻咽癌,胸腹部的食管癌、肺癌,盆腔的宫颈癌、前列腺癌等。调强放疗技术在保证放疗靶区剂量的同时,能够减少周围组织和器官接受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放疗疗效。目前全脑照射普遍采用常规放疗技术,调强放疗技术在这方面应用的报道还较少,是否有优势还需深入研究。笔者选取2014 年3 月至7 月在我院行全脑照射的14 例患者,分别用调强放疗技术和常规放疗技术制订放疗计划,比较2 个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资料

随机选取2014 年3 月至7 月在我院行全脑照射的14 例患者,其中7 例为非小细胞肺癌多发脑转移,4 例为乳腺癌术后脑转移,3 例为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处方剂量均为30 Gy/10 次。

1.1.2 使用设备

CT定位采用GE公司64 排Light Speed VCT,治疗计划系统采用医科达公司的OMP3.3 版本。

1.2 方法

1.2.1 CT定位

入选患者CT定位时采用热塑头颈肩模固定体位,扫描层距、层厚均为5 mm,扫描完成后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到OMP治疗计划系统。

1.2.2 治疗计划设计

放疗医师勾画全脑靶区———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和危及器官,包括眼晶体、眼球、视神经、视交叉、垂体、脑干。放疗物理师分别设计调强计划和常规计划,其中调强计划照射野为5 野均分,即机架角度为0、72、144、216、288°;常规计划照射野为两野对穿,即机架角度为90、270°。处方剂量均应包括95%PTV,同时PTV内超过110%处方剂量(33 Gy)的体积应小于15%,PTV外不出现超过110%处方剂量。

1.2.3 治疗计划评估

PTV的评估指标为适形度指数(comformity in-dex,CI)[3,4]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

其中,Vptv.95%为95%等剂量线所包绕的PTV体积,Vptv为PTV总体积,V95%为95%等剂量线所包绕的所有区域体积。CI取值在0~1 之间,越靠近1 说明靶区适形度越好。

其中,D2%、D98%、D50%分别是2%、98%、50%PTV所受的照射剂量。HI取值越接近0,说明剂量分布均匀性越好。

危及器官的评估指标均为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利用SPSS19.0 统计软件,2 个计划剂量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 α=0.01。

2 结果

2.1 靶区剂量学比较

调强计划与常规计划的靶区等剂量线、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如图1、2 所示,CI、HI统计结果见表1。CI调强计划稍好,HI常规计划占优,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危及器官剂量学比较

调强计划与常规计划各个危及器官的DVH如图3 所示,Dmax、Dmean统计结果见表2。常规计划皮肤、脑干、视交叉、左晶体、右晶体Dmax和Dmean均优于调强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个计划左眼球、右眼球、左视神经、右视神经、垂体Dmax和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全脑照射在放射治疗中较为常见,一般照射总量不大于30 Gy,治疗计划设计应注重眼晶体的保护(眼晶体国内限值多为最高剂量<8 Gy,其他危及器官限值都高于30 Gy)。常规放疗技术采用左右对穿照射(机架角度为90、270°),照射野只需用多叶光栅或铅挡块挡住眼晶体,即可将其受量限制在4 Gy以内。调强放疗技术由于布野时照射野不可避免经过眼晶体,设置优化参数又要兼顾到靶区剂量均匀,导致眼晶体受量很难降低(最大剂量都在7 Gy左右)。

c Gy

在皮肤所受剂量方面,常规放疗技术照射野少,由于高能X线的剂量建成效应,最大吸收剂量在皮下0.5 cm,有效降低了皮肤受量[5]。调强放疗技术照射子野多,散射线增加,因此也增加了皮肤受量。由于调强放疗技术靶区均匀性不好,可能出现高量落在脑干、视交叉上,导致所受剂量比常规放疗技术高。

调强放疗技术的优势在于高剂量线在三维空间与靶区“适形”,如果靶区形状类似“马蹄形”,危及器官被靶区包围(如鼻咽癌和盆腔肿瘤淋巴引流区),调强放疗技术能有效保护危及器官。全脑照射靶区与危及器官位置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因此调强放疗技术的优势不能体现出来,笔者的对比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

有研究认为大脑海马部位的齿状回是神经元干细胞聚集的地方,而全脑放疗后这个位置的损伤是造成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6]。Gondi等[7]采用断层放疗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以期尽量保护海马而不影响大脑其他部位剂量分布。结果显示,给予30 Gy/10 次放疗时可以降低该部位中位剂量5.5~7.8 Gy,最多可降低12.8~15.3 Gy。该作者还回顾了371 例患者,1 133个转移病灶中海马区域周围5 mm范围发生转移的几率为3%,占所有患者的8.6%,但海马区本身未观察到转移,这种手段被认为是安全的[8]。由此可见,如果全脑放疗需要保护特定部位,就能用到调强放疗技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调强放疗技术在全脑放疗中的应用也不是没有前景的。

综上所述,全脑照射出于经济和安全方面考虑(主要是眼晶体),建议采用常规放疗技术。当然,随着综合治疗的进步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全脑靶区未来可能需要保护特定部位,这时就要用调强放疗技术来满足临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建英.插值对二维电离室矩阵调强验证Gamma通过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6):2 224-2 226.

[2]陈杰,朱云云,朱锦锋.2个治疗计划系统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比较[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9):111-112.

[3]孙长江,李军,花威,等.鼻咽癌不同射野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临床剂量学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4):276-279.

[4]Weiss E,Siebers J V,Keall P J.An analysis of 6-MV versus18-MV photon energy plans for inte 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of lung cancer[J].Radiother Oncol,2007,82(1):55-62.

[5]崔晓佳,葛琴,谢国栋,等.鼻咽癌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致皮肤损伤的对比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307-309.

[6]胡晓,陈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争议与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3,16(7):373-377.

[7]Gondi V,Tolakanahalli R,Mehta M P,et al.Hippocampalsparing whole-brain radiotherapy:a"how-to"technique using helical tomotherapy and linear accelerator-bas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8(4):1 244-1 252.

三维调强放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98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 (观察组) 和常规二维放疗组 (对照组) , 每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6例, 女性23例, 年龄32~76岁, 平均年龄 (56.2±2.3) 岁。病理学分型:鳞状细胞癌Ⅱ级20例, Ⅲ级29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 女性21例, 年龄38~74岁, 平均年龄 (55.6±2.1) 岁。病理学分型:鳞状细胞癌Ⅱ级16例, Ⅲ级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理学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行常规二维放疗, 以面颈联合野、双耳前野、颈部切线野为主野, 选用加速器6、8MV-X线, 采用低熔点铅挡块技术, 外照射56~60Gy后行腔内治疗, 2.5~3.0Gy/次, 5次/周, 总剂量为62~7OGy。观察组患者行调强放疗, 使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及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根据CT或MRI显示的肿瘤影像, 由主管医师勾画出肿瘤范围及周围重要器官, 计划靶体积由逆向计划系统根据不确定因素自然生成, 采用7~9个非共面照射野, 使95%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 周边重要器官不超过其耐受量。不同靶区的放疗分割剂量为:原发肿瘤照射2.0Gy/次, 共70Gy/33次, 转移淋巴结给予66Gy/33次, 临床靶区给予60Gy/33次。

1.3 评价标准[2]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WH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 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参照RTOG/EORTC标准评价放射性损伤。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 记录患者的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而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放射性损伤

观察组患者发生照射野急性皮肤反应2例, 急性口腔黏膜反应1例, 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6.1%, 对照组患者发生照射野急性皮肤反应4例, 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4例, 骨髓抑制发生3例, 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22.4%, 放射性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使鼻咽癌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鼻咽癌患者复发或治疗后病灶残存, 同时面颈联合野所带来的严重口咽腔黏膜反应也不容忽视, 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调强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新技术, 是根据肿瘤病灶的具体情况利用CT扫描逆向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出合理的、变化的射线剂量分布, 使靶区剂量分布较为均匀, 并能够做到高剂量区和低剂量区的梯度转换, 从而减轻或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本研究采用调强放疗治疗49例鼻咽癌患者, 其结果表明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常规放疗组患者, 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患者, 且放疗后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也较低, 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4]。芦东徽等[5]的研究认为:调强放疗在剂量分布、剂量分割、局部区域控制率、正常组织的保护以及近期疗效方面均优于其他放射治疗的方式。

综上所述, 采用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能够降低复发率和放射性损伤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9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疗组 (IMRT) 和常规二维放疗组 (2DCRT) , 每组各49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而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6.1%, 对照组患者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22.4%, 放射性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调强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能够降低复发率和放射性损伤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常规放疗,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廖奎.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14) :2085-2086.

[2]马文娟, 张金山, 曹卡加, 等.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2, 21 (4) :298-301.

[3]鲁世慧.鼻咽癌常规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复发率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 2008, 48 (46) :87-88.

[4]张瑜, 林志安, 潘建基, 等.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同期对照研究[J].癌症, 2009, 28 (11) :1143-1147.

上一篇:电缆测试箱设计下一篇:语文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