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的三种途径

2024-07-25

语言学习的三种途径(精选12篇)

语言学习的三种途径 第1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 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 学会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 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 要想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照本宣科, 不搞“一言堂”,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促使学生形成以探究为乐, 以创新为荣的学习风气;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教材细节处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拓展教学内容, 让学生深刻感知与体验历史。如, 在开展“评价拿破仑”的探究性学习时, 首先, 我教给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并指导学生制定了探究性学习方案。然后, 让学生以分工协作的方式, 根据探究课题 (拿破仑成为法国的统治者是反映了历史的进步还是表明了历史的倒退?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 哪一种观点你更为赞同?你对拿破仑战争如何评价?)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并作出初步的探究结论。最后, 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组织他们就相关问题展开辩论。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 教师对最终的探究成果予以总结、评价。实践证明, 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养成。

二、改变学生练习的形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改变学生练习的形式, 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学生练习之中, 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使其主动地进行探究, 学会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这有助于改变学生那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如, 历史习作是一种要求较高的练习形式。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 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裕的时间, 让他们以感兴趣的历史问题为切入点, 鼓励他们从不同途径收集资料, 在资料的整理、分析及习作的撰写方法等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 并根据史论结合的原则与学生体验、参与的程度对学生的习作予以评价, 这样做,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组织历史调查活动

历史不仅具有过去性, 而且还具有现实性。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学习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 既难以体现出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也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指导学生选择力所能及的调查课题, 组织他们开展适宜的历史调查活动, 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让他们以文献调查为基础, 到社会中寻找历史资源, 了解身边的历史, 这样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历史教学的那种封闭状态,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1) 第一课的“学习延伸”部分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查查自己的姓氏由来吗?”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调查活动, 让他们通过查找文献、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形成探究成果。在历史调查活动过程中, 学生既能够获取知识, 体会到历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又可以加深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创新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高考之外上大学的三种途径 第2篇

除普通高考外,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同样为人们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创立于1981年的自学考试,至今已吸引了近2亿人参加考试,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近千万人。自考以严格的质量和良好的声誉受到社会认可,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它采取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方式进行,单科独进,学分累积,学习形式灵活。开考专业多为社会需求较大的热门专业,考生可自愿选择报考专业,不受学历、学制、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地区、身体条件等限制。北京大学等数百所普通高校成为自考主考院校,文凭“含金量”较高。

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李国斌说,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分天下”的成人高考,在帮助无数考生梦圆大学的同时,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国民素质、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学习方式分为脱产、业余、函授3种。目前,每年数百万的考生报考,依旧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2008年,全国有302万考生参加成人高考,其中102所成人高校在京招生,设置1510个招生专业,录取了8万余名考生。成人高考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

作为教育部承认文凭的高等教育形式,1999年以来,至今已有68所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进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是主要面向成人的非全日制教育。截至2007年底,全国网络教育累计注册学生670万人。

伴随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教育,受到以年轻人为主的考生欢迎。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曹文介绍,在该校学习的学生中,公司“白领”占一定比例,网上学习的便捷是选择这种教育形式的主要原因。截至2008年,网络教育开设了1560个专业,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教育办学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生 成教院校数量最多

2008年共有102所成人院校在京招生,成考招生院校的数量远高于高教自考的主考院校和网络学院的数量,考生选择时有更多余地。

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招办负责人说,初次选择成考的考生会发现,成人院校在名称上并不相同,除常见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外,还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京招生成人院校主要分2类。一是普通高校的成(继)教院,这些学院隶属于普通高校,教学依托普通高校教学资源,教学特点与特色专业也与隶属的普通高校相同或相似。二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包括职工大学、业余大学、教育学院、函授学院等,这类院校通常为地区性成人高校,只招收成人高考考生。和普通高校一样,其办学也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审批管理。

根据教育部规定,2008—2009学年度,全国共有68所普通高校和中央电大具有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资格,其中北京地区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8所。网院招生专业与其普通高考招生专业相同或相近,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学院的英语专业受到考生欢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就是选择了主考院校,将来毕业证上加盖的即为主考院校印章。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北京自考共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院校承担了自考相关专业的主考工作。这些主考院校绝大多数是同类院校中专业水准较高的名牌大学。

入学 自考报名条件最宽松

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3类成人教育虽都以招收成人考生为主,但考生报考前要了解不同的入学条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其中,自考的入学条件最宽松。

自考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已有学历、身体条件、居住地等限制,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报考(个别委托开考专业除外)。自考没有入学考试,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关专业,参加相当于大学毕业水平的各科目考试。换言之,考生通过每一科考试都要投入很大精力。自考是水平考试,考生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即没有“合格率”和“录取名额”限制。考生可任选专科段或本科段,或同时选择2个层次学习。

成考和网络教育学院对考生的入学条件有一定限制。北京教育考试院成招办负责人介绍,2008年北京成人高校招生办法规定,报考者要为国家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考生要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考生报考高起本或高起专时,要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考生报考专升本时,要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校、高教自考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毕业证;报考医学类专业的考生还要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资格。

从相关网络教育学院了解到,考生报考网校时,也要根据自身学历水平,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报考高起专、高起本层次的考生,要具备高中学历;报考专升本层次的考生,要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含专科)以上的毕业文凭。

学习同类考生可选不同形式

无论是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还是网络教育,考生在确定一种成教学习类型后,都可依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不限学习形式,考生自主选专业,可根据考试时间安排,自选考试时间,没有学年和学期限制,它以单科成绩为基础,实行“零存整取”,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即可申请毕业。考生有3种学习形式:一是自己根据教材和大纲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完全凭借自学参加考试;二是选择网络助学。由于自考的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公共课程如“高等数学”、“英语

(二)”和一些理工科专业课程没有老师指导不易通过,因此网上有部分自考辅导;三是选择社会助学。开展自考助学的组织以民办教育机构居多,一些高校、行业委托开考部门也会举办相关辅导。

2008年,考生陈伟报考了中国政法大学继教院的法学专业,并选择了业余学习形式。据了解,成人高考的学习形式中,除业余外,还有脱产和函授2种。其中脱产学习以全天面授为主,主要在成人院校集中学习,学习形式和普通高等教育相似。考生需要注意,目前普通高校已全部停招脱产生,北京仅有20所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有少量脱产生招生计划。业余学习形式一般以周六、周日或晚上授课为主,平常需要考生自主安排学习,适合边工作边学习的考生选择。函授一般以自学为主、少量面授为辅,选择函授学习的考生多与招生院校身处两地。

根据学习形式不同,成人高等教育各层次的最短学习年限也不同。其中脱产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2年,高起本4年,高起专2年;业余和函授最短学习年限为专升本2年半、高起本5年、高起专2年半。

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远程教育以考生利用网络自学为主。网络教育学院将课程教学内容制成视频课件,通过网络进行课程教学、例题分析、网上答疑等教学。同时,为解决学生上网困难的问题,学院一般还会发放课件光盘,部分学校还有少量的面授教学。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要求,不同学习层次的网络教育最短学习年限也不同,高起本时间最长,高起专和专升本相对短些。

毕业 网校生要统考公共课

要取得高等教育文凭,自考生要通过全部课程考试,成考生要修完规定的课程内容,网络教育学生完成学校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通过公共课全国统考。

北京市首位自考书法本科毕业生徐志刚2005年来京,中专毕业后参加自考,相继拿到财会大专和会计本科文凭。随后,他又报考了书法专业,仅用2年时间,考完了专业本科段全部课程。他说,自学考试不受学期、学年制度限制,可自主决定考试课程,方便考生学习。自考没有次数限制,考生通过一门课程即获得相应的单科结业证,通过所有课程、达到规定条件后,即可获得专科或本科学历、学位证书。

考生进入成人高校学习后,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计划学习,学习比较系统,学习进度基本相同。实际教学中,有的成人院校采用学分制教学形式,考生修完相应的学分、达到相关规定即可毕业;多数院校实行学年制,将学习阶段分成不同学年,考生要完成学年内的教学计划,达到相关规定才能毕业。

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相似,试点普通高校网络教育也有学期、学年限制。本科层次的网院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必修学分的同时,还要参加规定公共课的全国统考,这是取得教育部高等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的条件之一。考生若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等条件,可依规定免考相关科目。

--------------------------

[相关资讯] 高考成功父母的助考胜经 高考家长给孩子打气的艺术 高考备考当父母的怎样分工合作 高考家长关注:成功家教的最佳举措 高考须知:常用招生录取名词解释 让孩子对家长言听计从的法宝 家长禁忌:家庭教育九大败笔 高考家长不可不看的注意事项 高考父母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机 家长关注: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技巧 高三学生如何消除“脑疲劳” 高考备考家长完全多余的七件事 高考家长调整孩子心态十件事 高考前家长最头疼的热点问题解答 高考家长处理孩子早恋三原则 高考妈妈写给热恋女儿的信(特别推荐)

----------------------------[相关专集]

高考攻坚:家长助考全攻略01 高考攻坚:家长助考全攻略02 高考攻坚:家长助考全攻略03 高考报考择业指南

09高考备考资讯汇编(063)

高考备考策略、方法、技巧(汇编)

============================= 更多信息在:备战09高考

语言学习的三种途径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23-01

构建模型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其意义不仅在于图形与图形、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转化,而且数字与数字之间也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数学建模思想不仅可以用于解题中,也可以用于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感知数学建模思想,做到合理、灵活运用,这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隐性”要求。

一、增强联想,引用模型

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基础,数学建模思想较为直接、简单,且多用于解决图形问题,但对于零基础的小学生而言,如何“入门”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如何构建、引入数学模型就成了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的重点和关键。数学模型的作用是将不熟悉的事物转换为所熟知的事物,如复杂的计算公式、复杂的空间图形等经过变形成为能够解决的问题。小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就是生活元素,教师应合理利用生活元素中的“数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体验数学模型构建的全过程。

如在加法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内容:教师首先拿出4张一元钱和3张十元钱放在讲台上,请一名学生上台来闭上眼睛随意抽取3张,展示给台下学生看,台下学生一起说出钱的数目,之后让台上学生猜猜其选取的三张钱的面值是多少。游戏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刚才你们在计算钱的总数时,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加法运算过程。我们可以将一元钱看做数字1,将十元钱看做数字10,钱的总数即为加法的和。由此学生对数字1、数字10和“加法”构建了数学模型,即一元钱、十元钱和钱的总数,完成了一次数学模型构建的过程。

二、动手实践,创建模型

在小学阶段构建数学模型最直观的形式即为平面和立体图形。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强,教师应利用实际的模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他们对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理解。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错误的数学语言,如皮球是圆的、黑板是方的等,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空间和平面图形无法有效区分。教学时我们可以发给学生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寻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提示正方体模型可以切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用“正方形”来形容眼前的物体不合适,因为它的每一个面才是正方形。而将正方体随意切出一个角,得到的截面才是三角形,由此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又如,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制作动画。如一个小忍者会分身术,突然分身成10个人物排成一排。10个人物又分别分身成10个人物,分别以第一个人物为起点排成一排。每个忍者又分身成10个,并且沿同一方向排列。此时笔者将影像拉远,发现所有忍者组成了一个正方体,由此让学生认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关系。当学生在日后学习中遇到平面、立体图形问题时就会将“正方体模型”与“忍者”等实体影像联系起来,进一步进行“有形”的思考。这是学生认识数学模型,创建数学模型的起始点。

三、解决问题,使用模型

数学建模思想除了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思想,同样也可以利用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如在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设置思考题。如:现有一正方体,是由27块大小相同、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如果将八个角的小正方体和每个面中心的小正方体抽出,那么余下的立体图形面积是增加了还是减少。若增加了,增加多少;若减少了,减少多少?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问题肯定一下子就“懵了”,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数学模型库里还没有这样的图形。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构建出一个正方体,然后再将小正方形拿出,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计算。第二天课上教师使用积木模型对该过程进行模拟,让学生理解面积是增加的。之后再将问题深化:可如果在考试中我们手里没有积木那该怎么办呢?学生有人回答“靠想象”,有人回答“画出来”。教师评价总结:你们说得都对,但只对了一半!而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立体图形,并解释说:画图我们最多只看见三个面,余下的三个面我们就只能靠想象了。我们在做题时可以想象手里就拿着这样一个立方体,结合草纸上已画出的三个面的规律,在脑海里将其补全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创建数字与图形的联系,提高解题能力。数学建模是使数学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的通道,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找到这条通道,让他们充分了解更精彩、更丰富的数学世界。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三种途径 第4篇

一、亮“ 见”———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品悟文本

在上公开课时, 许多教师为了展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完美解读, 往往给学生的阅读以暗示, 让他们在反馈的过程中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 这样, 学生就会揣摩着教师的心思说话, 无法彰显他们的阅读个性。在“ 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堂上, 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人, 教师要尊重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与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 教师要给学生亮“ 见”的机会, 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敢于亮出自己的见解, 对文本语言进行感悟。

例如, 《 泉城》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语言简练、表达生动, 作者通过对泉水的细节描写,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奇、清、美的泉水图。 阅读课文时, 每个学生在脑中产生的泉水图都不尽相同。 因此, 笔者从学生的语言实践与体验中切入文本阅读, 引导学生对描写“ 珍珠泉” 这一个自然段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师:同学们, 通过刚才的阅读, 你们觉得珍珠泉的泉水有哪些特点?

生:珍珠泉的泉水具有“ 变化快”的特点, 从一会儿聚在一起、 一会儿散开这两处可以看出来。

生: 珍珠泉的泉水有时候流动得很快, 有时候却流动得很慢。

师: 那么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用了哪些词语?

生:作者用了“忽聚忽散”。

生:作者用了“忽断忽续”。

生:作者用了“忽急忽缓”。

师:是的, 作者用“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这些词语, 写出了珍珠泉的泉水“变化快”这一特点。那么, 这几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作者使用的这些词语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呢?

生: 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是由一组反义词组成的。

生:作者通过这些词语, 描写出了珍珠泉泉水的动态特点。

生: 作者通过这些词语的描写, 能够更加凸显珍珠泉泉水的生动。

生:通过这几个词语, 我仿佛看到了正在涌动着的珍珠泉泉水。

……

师:是呀, 看来作者通过这些具有对比性结构的词语, 为我们呈现出了珍珠泉泉水不同的动态美。

在以上案例中, 正是因为笔者以文本语言为重点, 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 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品读“ 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这些具有对比性结构的词语, 感受到了文本的意境美。 在品读过程中, 学生能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 令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二、亮“ 鉴”———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验文本

学习语文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认知的过程, 更应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实践体验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文环境中展开文本阅读。 语言鉴赏是进行文本体验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展开对比鉴赏, 让学生充分体验文本语言的精确性与生动性。

如在 《 荷花》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这篇课文中,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荷花图。 特别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一句中的“ 冒”字, 把荷花写得格外传神。在教学中, 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鉴赏“ 冒”字的。

师:同学们, 在“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个句子中, “ 冒”字是一个动词, 你们觉得这个字能换成其他表示动作的字吗?

生:我觉得可以。

师:好的。 那就请大家换一个字, 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生: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生: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跑出来。

生: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凸出来。

师:刚才, 你们把这个句子中的“ 冒”字分别换成了“ 长、钻、跑、凸”, 读了之后, 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 我觉得这些字都没有“ 冒”字用得好。 因为只有“ 冒”字才能凸显出荷花生机勃勃的长势。

生:我觉得原句中的“ 冒”字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静态美, 也写出了荷花的动态美, 从而让荷花更加生动、更加传神。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体验性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在以上案例中, 教师以课文中的“ 冒”字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通过换字的方法进行对比鉴赏,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冒”字运用的精妙。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自主化体验的过程, 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化语言实践的过程, 因而能有效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亮“ 剑”———让学生在合作阅读中拓展文本

电视剧《 亮剑》 之所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这部电视剧中的“ 亮剑”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 亮剑” 精神是一种勇气, 更是一种团结的力量。 学生在进行文本自主阅读的过程中, 同样离不开与其他同学的合作阅读。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合作阅读中拓展文本内容。

例如, 《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 自主阅读数百字的课文难度较大。 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重点是“ 段”的教学, 因此, 选准课文中的重点段,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文本拓展,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 笔者这样引导学生:

师: 同学们, 《 普罗米修斯盗火》 是一篇神话故事。 对于故事类课文的阅读, 从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入手很重要。 刚才, 你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初读,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生:普罗米修斯、宙斯。

师: ( 板书) 我们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 用关键词来理一理角色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完成这个任务。 ( 生讨论交流)

师:现在, 你能看着板书, 用一两句话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议一议。

这一教学过程张弛有度、动静结合, 充分体现了“ 学生主学、教师助学”的教学理念。 学生知道了课文的大意后, 通过小组内圈画重点词语, 并把自己的感悟批注在词语旁边。 这样学生学会了如何作批注, 通过段落落实到句子, 再由句子落实到词语, 循序渐进。然后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段落。这样, 学生就能有效地进行文本拓展, 从而实现高效的自主阅读。

中考作文训练的三种途径及方法 第5篇

中考作文训练的三种途径及方法

山西省昔阳县乐平二中孔芳芳

作文是语文知能和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结晶了作者的情感和心智。一方面因其在中考总分值高、比权重,学生往往“一文定输赢”,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又因其弹性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加之评分标准较模糊,故往往令人或望而生畏、或束手无策、或淡化处理。而缺乏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便成为制约语文获高分的“瓶颈”。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加强写作研究和指导,提升水平是一直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问题。

初三学生通过初一、二的学习,对作文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作文基础离中考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初三的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是边讲边训练边掌握学情,为此我认为中考写作训练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

一、培养语感,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素材是学生害怕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素材从何而来?来源于课内外的阅读积累,更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为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去观察生活。用心体味,其中包括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观察,对景物的观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等。鼓励学生坚持每天把观察的过程和感受记在练笔本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弥补了当前大多数学生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缺憾。教师在起步阶段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社会的角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的乐趣。如,对于社会生活中的课堂上发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教师也要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对学生的评议进行肯定。二是对学生日常练笔适时地进行批阅,必要时当面批改,多加激励。练笔形成习惯,就会使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地实现言为心声,常写常新,直到中考,乃至更久远。/ 4

其次,教师可利用课堂为学生讲析经典诗词,经典名篇。鼓励他们背诵经典、研习经典,并应用于写作。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更能丰厚学生的文学底蕴,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挤出时间关注国家大事,国际时局,了解焦点人物,分析流行话题。为节省时间方便学生阅读,教师还可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报刊,挂在教室的图书角,备同学们选读,且建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各种时事要闻、经典故事、哲理故事、名人名言整理成自己命名的小册子,随时记忆,及时充实。对于一些媒体关注的人物事件或大型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活动时间,在网上或电视上观看,如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及颁奖晚会,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并让学生做好笔记,及时写好观后感。使学生对人物、事件有更直接、更真实的体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专题优化训练

在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逐步养成的同时,即可进行专题优化训练,锻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结构等能力。

根据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走向,可将作文训练分成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先要让学生明确其特点,再举出有代表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思考后口头表述自己的作文思路,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拟题、如何选取新颖角度、如何选材、如何布局……如此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跑题、套构、人云亦云等现象的发生。

以材料作文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写好材料作文,应把握好三点:一是分析材料,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二是要选择好角度深入挖掘,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作文。三是做到形式新颖,可以摆脱一般记叙文的束缚,写日记、书信、演讲稿、童话、寓言等,使文章生动活泼,不落俗套。

再如命题作文的写作,学生首先要准确把握要求,看清限制,不可出现跑题现象;其次要新颖构思,写出自己的个性;第三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向纵深处挖掘,增加文章的深度。

此外,还需加强作文的评讲,也可调动学生自评、互评,还要和学生分享不同风格的中考满分作文,并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满分作文的得分技巧。如:在拟题方面,诗歌入题、名言入题、修辞入题、添加题记;在角度方面,旁敲侧击、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反弹琵琶;结构方面,片段组接、悬念成真、前呼后应、正反对比;抒情方面,欲扬先抑、寓情于景、蕴涵诗意、情真意切。

在学生明确各种作文题目及写作技巧之后,要布臵相应的作文题进行演练,发现学生亮点,及时进行捕捉、激励,并将优秀习作打印成册,在教室的专栏张贴,既增强了学生创作的信心,又提高了学生互相赶超的积极性。

三、针对中考作文的综合训练

写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丰富积累,专题训练之后,学生能做到“有米下炊”,并能把握步骤和要领,但还需在锤炼词句、技巧运用及熟练度上下功夫,方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巧妇”。

在2009年山西省中考研讨会,李子燕老师提出了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即“一个鲜亮、新颖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一个完美的结尾;一个清爽的文面”。精炼形象,易于理解、便于操作。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都要用这六个“一”进行自评,以取长补短,争取每写一篇作文都能离“六个一”的标准更进一步。每次习作之后,教师都要进行认真批改,把公认的好作文选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把有争议、有代表性的作文拿来大家讨论后做出尽可能中肯的评价。让学生远离写作误区,增加文章亮色。

综合训练的文题可为历年各省市的中考命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编排,由话题到材料,由半命题到命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品尝到写作带来的愉悦与成就感。由于学生个性不同,因此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有善引经据典的、有善借景抒情的、有善以物喻人的、有善借古喻今的、有善评论时局的,训练中要提倡学生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另外,在中考临近之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引

导学生按这一标准展开自评、互评,这样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更理性的认识,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在此前提下,再用最后一二个作文题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方式、真实情感、写作速度进行全方位的把关。特别是要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以平静、沉稳、充满自信和成功感的良好心态去应试。

“口语交际”教学的三种途径 第6篇

现代信息社会里,能够自如得体、恰当准确的借助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够借此与他人达成良好的沟通,形成和谐的互动,既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也是人在未来社会里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手段。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那么应当如何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口语交际”练习题目

“口语交际”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往中的能力。这门课程被安排在语文课程当中,足以证明小学语文教学是把“口语交际”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机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例如,《假如我会克隆,我要-----》〉这是六年级下学期中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下面是其中的一段对话。

师: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克隆”这门科学技术,那如果你掌握了这门技术,你会克隆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台下学生小声议论,大约十分钟)看来你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谁愿意说一说呢?

生:我要是会克隆,就克隆出一个我,(台下一阵大笑)别笑,我克隆出四个自己,第一个替我写作业,第二个替我洗衣服,第三个替我干活,我妈总叫我干这又干那的,第四个替我上课,那该多好,我就负责指挥他们。(学生一副得意的样子)

师:你的想法很特别,很新颖,可我觉得如果那样,我就找不到平时活泼机灵、聪明伶俐、勤于思考的王明了,大家也会失去一个好朋友,因为王明被分解了。(大家一阵大笑)

生:我觉得克隆人不好,照王明的说法,那地球不乱了,再说地球也负担不了呀,要我克隆就造出个地球来,起名“地球二号”,现在世界人口那么多,早晚有一天地球受不了了,如果有了“地球二号”,就可以把一部分人运到上面去,那样就好了,即使克隆出人,也有地方住了。

师:你的想法很好,说明你有危机感。是呀,我们的地球现在负荷太大了,如果有那么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会感激你的,至于克隆人,现在科学技术已经成功的克隆出了羊、牛,对于克隆人,也一样会成功。但是人类社会现在呼吁停止“克隆人”的试验。因为它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了克隆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就会混乱,所以现在还不能那样做。至于克隆出羊、牛等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的食品市场,是一件好事。

生:我觉得克隆这项技术能证明人类进步了、先进了。至于克隆什么要依据人类的需要而定。(台下掌声响起)

从这则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题目是很吸引人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他们的想法可能很幼稚,很可笑。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出现的思想问题,教师要学会委婉的教育,比如案例中学生要克隆自己,教师以诙谐的语句否定了他的想法,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练习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抓住课文中空白的思维空间

语文教材中不仅安排了专门的“口语交际”的练习题目,而且在课文当中也有这样的空间。例如,《跳水》一课在文中几次提到了水手们的笑声,下面是一个口语交际环节。

师:当猴子拿着帽子戏弄小孩时,水手们在甲板上一定是笑声不断,议论纷纷。同学们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员水手,你可能会对同伴说什么呢?

生1:瞧,那猴子真机灵,动作真快。

生2:是呀,这回可把这孩子折腾苦了。

生1:这孩子也是,你就别追了,死要面子。

生2:船长不在这儿,谁也管不了他呀。

生1:还是叫他下来,不要闹了。

生2:你别扫兴好不好,看看热闹,能出什么事呀。多有意思呀!

这个环节,本来课文中是没有的,可是我们的教师抓住了这点,加入了学生的对话,通过学生的交谈,不仅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认为这也是教师有意安排的口语交际练习。这样的设计,叫学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由此也证明,“口语交际”它不是孤立的。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课文学习当中,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这些空白空间,那么还发愁我们学生的口语表达不成吗?

三、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发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练习到语言活动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练习的素材,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适时开展主题活动,针对每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发表学生的见解,是锻炼口才的最佳办法。譬如电视里经常举行的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教学大纲要求做到“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观点。”看来这样结合实际的口语交际课,要比生搬硬套更能起作用。其他象参加校园广播站,成立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活动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寻找素材,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就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方法是人们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总结到的。它不是唯一的,希望我的几点做法能为你的口语交际教学带来帮助。【e】

改进公文写作文风的三种途径 第7篇

一、在勤奋学习中改进文风, 会写“短”文章

党政机关公文要求简短精炼、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 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但是, 要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 简短精炼地写好文章,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从事公文写作的人员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 在勤奋的学习中学会写“短”文章。一要多读书。读书使人明智,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 这样观察事物时就能够高屋建瓴, 从大处着眼, 写文章才能抓住重点。因此, 我们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在读书过程中坚持做笔记, 不断深入思考和总结。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 才能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弄懂, 把要写的材料掰开, 把文章的关系理顺, 下笔才能从容不迫, 写出的文章才能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二要多借鉴和模仿。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之既久, 自然纯熟。”因此, 我们要写好短文章, 借鉴和模仿优秀的范文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翻开《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著作, 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简短精炼的优秀范文, 这些文章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从事公文写作的标准和范本。另外, 《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文章水平也很高, 可供我们参考和学习。公文写作人员要做有心人, 经常从这些著作和报刊上收集一些简短精炼的文章进行精读, 仔细揣摩作者的构思立意、遣词造句, 在熟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和记忆, 这样在写作中才能熟练运用。就像巴金所说的那样, 读多了, 读熟了, 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 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读书的好处, 摸到文章的调子和写法了。三要多写作。“纸上得来终觉浅, 欲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写出简短精炼的文章, 离不开大量的写作练习。在写作前, 我们一般要对文章的思想、结构进行深入思考;在写作过程中, 我们要用最简洁的语句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写作结束后, 我们还要不断反思和修改。总之,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我们都要不断进行思考, 力求文章要言不烦、言尽义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正是通过这种不断思考和反复训练的过程, 我们才能练好基本功, 在公文写作上真正做到删繁就简、惜墨如金。四是多修改。鲁迅先生说过, 文章写完至少要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文稿写好后, 一般都会经过多次修改, 像加工工艺品那样精细打磨, 尽量删除文章中的废话、假话、空话, 才能使文章达到“少、短、精、简”的要求。我经常听到身边的同志感叹道:“公文写作并不是一件乐事、易事, 一些文稿特别是重要讲话等文稿是磨出来、苦出来的, 反复修改出来的, 一字一字‘爬格子’爬出来的。”由此可见, 修改是写好公文材料广泛运用的一个方法, 也是写好短文章的一个非常重要方法。

二、在调查研究中改进文风, 多写“实”文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也没有写作权。改进文风既要读万卷书, 还要行万里路, 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深入群众, 扎根生活, 了解民情、摸清民意, 下功夫了解真情实况, 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做到对基层情况了然于胸。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积极探求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 并将基层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吸收到文件、讲话、文章中来, 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贯穿上级意图, 体现时代风貌, 符合实际情况, 解决具体问题。一是带着问题调研。在一些重要公文起草之前, 我们一般都会进行前期调研。在这个调研过程中, 首先要形成问题意识, 搞清楚需要了解什么问题、掌握哪些材料,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 在调研中才能有的放矢, 起草的公文才会有针对性。如, 在起草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之前, 我们对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找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深入调研和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后, 结合全市文化发展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条合理化建议, 为科学制定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力求掌握真实情况。“板凳需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在公文起草工作中, 我们也要发扬坐“冷板凳”的精神, 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只有在调研中掌握真实情况, 才能准确地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起草公文材料中就不会出现“空话”和“假话”。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经验, 在调研过程中尽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观察和询问, 将各种信息汇总对比, 看看哪些信息是真实可靠的, 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使调研工作更具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只有通过调研掌握真实情况, 才能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讲脱离实际的虚话, 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另外, 我们在起草公文材料的过程中, 对于调研获得的真实数据和科学结论, 也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文章中进行如实反映, 切忌随意夸张和扭曲, 否则文章不仅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还会使我们的工作走入误区。三是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像给病人做手术一样, 进行层层剖析、层层探究, 找出问题的根源。如, 看到某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就要刨根问底,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是资源丰富、基础较好, 还是党员干部工作真抓实干等等, 这是我们调研的最终目的, 也是我们在文章中要重点反映的内容。只有掌握事物的本质, 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写出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 提出的措施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文风, 能写“新”文章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途径 第8篇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 定期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 也得不到有效的培训, 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如, 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学习、探讨新课程理念, 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行“师德师风”培训,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 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计算机培训等。

2. 改变以往评价教师的机制, 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转变观念, 及时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让教师专业化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众所周知, 今天基础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教师评价机制有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一个周期性、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机制, 使教师评价机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而不是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拦路虎。一个良好的、能促进教师良性发展的评价机制是农村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二、学校应该努力为教师营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成长的氛围, 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校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 教研组按照新课标的内容设立学习模块, 搜集相关的文章, 组织教师学习交流, 探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方法;学校组织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报告会, 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参加新课程教学座谈会,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新课程教学培训, 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实践对教师来说是获得与奉献的统一。教师首先要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高度职业责任感的人。无论是对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还是课程实施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意识, 实际上都是对社会、对事业、对他人的道德规范的具体化。树立“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理念, 要求教师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 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 借助新一轮课改实施的契机, 为自身的发展寻求最大的空间。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 要他们自主更新观念、自觉走进新课程是很难的, 因此, 学校应该积极创设条件, 广泛开展与新课程有关的教学活动, 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

三、教师通过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把某种知识或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简单过程, 而是将理论的一般性原则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中积极参与探索,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才能促进专业化成长。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是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1. 保证自我反思经常化、系统化。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 没有对自我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就没有专业化成长。为此, 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在固定的时间使反思制度化。通过反思、研究, 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2. 运用叙事研究, 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对话。

语言学习的三种途径 第9篇

一、激活思维, 联系生活数学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曾经躺在木桶里思考数学问题, 或许这从一定层面说明了将知识生活化的重要性。同样地, 先秦诸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也常常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面对数学这门重在自身理解的学科, 教师更应将其内容生活化和有形化。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可触。科学教育的来源是生活教育, 而生活教育的目的是科学教育。在一定意义上, 这同样是完成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双重任务。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中, 绝大多数问题都是与现实生活联系, 数学问题常常是出现在比较特殊的情境之中, 比如相遇问题。

数学教师应牢记数学与生活挂钩这一原则, 有机地将数学问题从生活问题中抽离出来建立一定的模型, 然后还原于生活问题, 应用于生活问题, 由此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本身的兴趣, 在彻底根除他们对于数学畏惧感和厌烦感的同时, 增强他们的信心, 加深他们的理解, 培养他们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盈亏问题的时候, 我就创设了问题情境, 给一个小组一堆铅笔, 让他们自由分配。结果他们发现每人分4支铅笔则多3支, 如果每人分5支则少3支, 这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盈亏问题的真正意义, 然后运用设置未知数的方式解答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境中完成数学教学, 既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启发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在生活原型中理解数学问题。

知识生活化的好处还在于培养学生乐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相似的问题就会自己思考如何去快速解决, 而课堂上学生面临相同情况也会自动地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和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因此就成了一切逻辑性问题的两面,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巧于构建, 引导人人参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在考虑到数学特点的前提下, 必须遵循学习的心理规律, 让学生在简单清晰的数学模型中经历整个学习过程。因此, 数学课堂应成功转变学习方式, 构建人人参与的教学氛围。在恰当的课堂氛围中, 积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以学习梯形面积公式为例, 在面对新图形的时候, 不能盲目地直接推出计算公式, 不然只会造成学生囫囵吞枣, 一知半解的恶果。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 组织和安排学生合理地组成学习小组, 要求每人自己先画出规矩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用剪刀将其完整剪出。然后教师可以抛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由平行四边形得到一个梯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可以小组内讨论, 让每个人参与其中并且通过动手自主探索问题。自身实践之后, 学生会发现梯形可以由平行四边形简单地变形过来, 然后对于梯形的面积公式[ (上底+下底) ×高]/2有着更加深层次地理解。然后教师还可以以此为基础, 举一反三地让学生认识矩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在这样动手实践的教学情境中, 学生体会到自己参与到课堂的乐趣, 在完成最基础的教学目标的同时, 学生的学习激情被开发出来, 学生再也不愿意接受传统的板书教学, 他们由此热烈期待这种人人动手的教学氛围。

有效的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 然后引导学生拓展认知结构, 在深层次地培养学生数学修养的时候, 兼以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三、善于评价, 激发学生自信

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 还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 激励不断前行的原始动力。学生需要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解题的方法, 感受成功的喜悦。很多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原因就是学习小学数学时没有足够的信心, 在后续的发展道路上只能望而生畏, 止步不前。

教师针对此种情况, 在认真准备教学之外, 应该运用一些积极评价语, 给暂时陷入数学囹圄的学生以指点迷津。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现偏差, 不要立即给出是否这样较为简单的评价。要给出一些偏向于引导性的话语, 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答案和思考问题。如若答案已经是趋于完善时, 教师更应该从另一角度去启发学生, 尝试着从新的层面去认识问题。有时候一句“你再想想”比简单的“不对”更给予人以正面的能量。学生也不会因为错误留下阴影, 反而会牢记错误发生的原因, 在下一次遇到困难时也会有勇气克服之。恰当的评价语带来的益处, 不局限于评价的个人, 它是一种群体性的效益。因为其他人在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同样地得到提升, 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恰当的评价语会让学生在自信中思考, 在思考中探索, 在探索中发展。

语言学习的三种途径 第10篇

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 阅读教学耗时最多、用力最大, 然而收效却最低, 学生也最不感兴趣, 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教师“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这种阅读教学模式, 把传授知识作为阅读教学的目的, 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形式。它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已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实, 阅读本身并不是目的, 阅读教学应该通过领悟、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发现生活、指导生活,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领悟、比较、归纳, 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领悟

所谓“领悟”就是充分调动阅读者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 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态、情味, 综合地进行感受。朱熹曾用“涵咏”二字来说明这种感受方法:“此语或中或否, 皆出臆度, 要之未可遽论, 且涵咏玩索, 久之当自有见。”这种潜心体味, 以明达大义的经验合乎语文阅读规律。可是在现今的阅读教学中, 许多教师未能真正重视对学生“领悟”的训练。主要表现是:“满堂灌”对课文不分难易, 一律按照固定的程式, 时代背景、解题、分析句段、主题思想、写作特点, 照本宣科, 依次灌输。对字词的解释不是放入作品语境中启发学生领悟、感受, 而是生搬硬套的分析。那么, 怎么引导学生领悟感受作品呢?

(一) 以读促析, 再现情境

“情”是主观的, “境”是客观的。再现情境首先要认知语言文字表现了什么内容, 这内容蕴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风的一段, 是个朗读练习材料。其中第三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句中加点的字读重音) “鸟儿”不读儿化, 而且与“将巢”拖长, 并在“鸟儿”和“将巢”之间作小停。这样读强调突出春风中出现了一位生动可爱的形象———鸟儿。鸟儿的出现, 自然带出清脆的喉咙, 宛转的曲子, 这便使温柔芳醇的春风图又添上了视听上的美感。

这种以朗读促分析的训练既使学生脑海中有情有境, 走向了作者, 又是一种很好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带给学生的是愉悦、是陶冶、是素质的锻炼。

(二) 联想想象, 进入意境

我们先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散曲的前三句, 作者写了九种事物, 没有使用动词和关联词, 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关系, 好像事物与事物、事物与人们互不关联。怎样看出它的内在联系, 体味曲中的意境呢?这就需要想象了。

缠满枯藤的老树上, 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盘旋着, 将要栖息, 小桥流水旁的人家骨肉已经相聚, 茫茫暮色中, 迎着萧瑟西风奔波在荒凉古道上的天涯游子, 却不知投向何处。对比衬托下, 他能不心碎肠断吗?

在想象中九样事物构成了一组深沉、悲凉的画面, 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在画面中回旋。当我们这样感觉的时候, 我们也就进入了作品的意境之中。

二、比较

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是将有可比意义的几篇课文或几处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求同求异分析,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 增加课堂密度,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鲁迅先生的《文学与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均是驳论性杂文。两篇杂文的思路程序相同, 即先摆出敌论, 树立“箭靶”;再驳敌论, 发“矢”射“的”;最后得出结论, 收获点“睛”。但在具体写法上却同中有异, 存在着差别。因此, 教学《杂文两篇》宜于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引导学生同中探异, 比中求解。

(一) 两文摆出敌论的方法不同

《文学与出汗》先摆出敌论论点 (第一句) , 再摆出敌论论据 (第三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则先摆出敌论论据 (第一自然段) , 即“两年以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中国社会舆论和上层社会对中国前途的态度, 由盲目自夸到乞求国联, 再到自欺欺人的事实, 然后引出敌论论点 (第二自然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两文摆出敌论的方法之所以不同, 是因为前文敌论论据是论敌缪言的集中概括, 作者意在显示敌论论据的荒谬;后文敌论论据则为有害事物的集中概括, 作者意在显示敌论论证的不合逻辑。

(二) 两文批驳敌论的方式同中见异

两文批驳敌论部分都是逐层深入, 先破敌论论据,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后破敌论论点。细加比较, 却同中显异。从批驳敌论论据的方式来看, 《文学与出汗》抓住敌论论据失实的矛盾, 从破敌论论据入手, 揭穿敌论捏造论据的诡辩术, 驳斥敌论“文学倘不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就都被消灭了云”的虚伪性。《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抓住敌论论证过程中的矛盾, 即三个论据不能推导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个结论, 从破敌论论证入手, 戳穿论敌偷换概念的把戏, 揭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欺骗性。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比较, 知识的层次性就明显了, 能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目的。

三、归纳

善于选择、综合和分析事实, 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阅读教学中, 教师如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我认为较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学会“归纳”。

比如, 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归纳。议论文要抓论点或分论点, 说明文要抓住对象及特征, 记叙文要寻找那些能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如《井冈翠竹》结尾有一段议论:“井冈山的毛竹, 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永远那么青翠, 永远那么挺拔, 风吹雨打, 从不改色, 刀砍火烧, 从不低头……”这一段稍作总结, 就可以提炼归纳出文章的中心。学生学会了归纳, 就会自己概括提炼观点、中心。相反教师不教给学生归纳的本领而将文章的中心抄给学生, 即使学生把每篇文章的中心背得滚瓜烂熟, 也没有多大作用。

综上所述, 阅读教学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悟、比较、归纳, 能大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 阅读本身并不是目的, 阅读教学应该通过领悟、比较、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发现生活、指导生活,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领悟,情境,联想,想象,比较,归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加强国防教育的三种途径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 国防知识 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19-02

加强国防教育,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国防教育法》特别强调:“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强化全民国防观念,重视国防教育”。当前,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中小学国防教育“无用、无为、无关”。一些人对国防教育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为时尚早;有的认为战争离我们很远,对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大可不必,危言耸听。二是缺乏拥有军事知识的专职教师。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国防教育课,也没有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大多由学校政治历史老师、班主任来授课。以融安县为例,全县教师总数3241人,但其中有一定国防知识基础的教职工还不到总人数的2%,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十分缺乏,更缺乏能够促使科任教师自觉抓好国防教育的有效手段。三是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部分学校将国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点缀”,甚至当成“软指标”、“虚任务”,存在“两张皮”现象,使国防教育在学校处于“提起来重要,搞起来次要,工作起来不要”的状态。

按照柳州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对学校国防知识教育提出的要求,务必保证中小学生每年参加不少于1次的国防教育活动,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含高中段)每学期至少两节国防教育课。因此,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贯彻我国《国防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各门学科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分阶段开展国防教育的主题教育

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天文到地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十分广泛。目前,融安县中小学国防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因此,要在规范内容上下工夫。要把握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始终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坚持把提高学生爱国主义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小学阶段。以国防常识教育为主,重点是爱党、爱国、爱军的“三热爱”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军尚武情操。建立家乡、祖国、首都的概念;认识国旗、国徽、党旗、党徽、军旗、军徽;了解祖国的疆域及周边国家,了解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史。

2.初中阶段。以国防知识教育为主,重点是国防精神、国防历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懂得国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学习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等国防地理知识;熟悉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懂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

3.高中阶段。以国防理论传授和军事实践为主,重点是国防战备、国防法制和国防科技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进行基本国防理论教育,初步掌握国防构成、国防建设方面的知识;学习《兵役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有关国防法规,使学生明确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了解国内国外军事历史,特别是我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国防领导体制等,了解当前的国防军事形势、现代军事科学和武器装备发展状况。

二、多管齐下推进国防教育

1.健全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工作网络。人武部门要主动协调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提供信息、资料、智力等支持,帮助学生搞好国防教育;宣传部门要把中小学国防教育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教育规划,切实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

2.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参加柳州市教育系统国防教育征文活动,每人写一篇有关国防教育文章。通过实地参观、军事讲座,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2014年12月,融安县组织全县师生参加“强国梦、强军梦”主题国防教育征文活,要求各校要指派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专门负责征文活动的安排及征文作品的报送,2015年1月22日,从2000多篇文章评选374篇报送柳州市教育局参赛。

3.把全县中小学生的军训工作作为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组织初、高中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主要通过军训和开设国防教育课,普及学生的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特别是在学生军训方面,融安县每年都邀请部队对所在县城的高中和初中学生进行军训,并在部队首长的陪同下举行阅兵式军训汇演,让学生经历人生第一次军事体验,在思想上铭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防理念。据统计,2010年以来,融安县初中阶段以上学校的学生参加军训2.5万人,参训率达98.85%。

4.组织各校各班开展“国防教育,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结合有关节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接受国防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阵地,利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利用“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庆节以及革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历史上的“国耻日”,进行国防教育宣传,进一步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5.根据国防教育计划,利用暑期时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国防知识教育。例如,2014年7月28日上午,融安县实验小学学生30余人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组织下,前往县人民武装部开展国防知识教育活动。这次活动以国防知识和兵器知識教育为主。同学们在接受国防知识的教育中扩大了见识,增长了知识;在军械使用学习中,学到了一种兵器的简单使用;在互动的交流中,同学们愉悦了身心,发展了智力,快乐而有意义地渡过了美好的一天。

6.“柳州讲堂”上国防教育课。例如,邀请海军官兵介绍南海形势军队建设。2015年4月14日下午,柳州市开展“柳州讲堂”军事专题讲座,邀请海军驱逐舰第九支队政委、海军柳州舰政委及部分官兵代表,就目前南海发展形势、军队现代化建设等内容作专题演讲,融安县教育局组织县城学校部分师生到县人民会场观看了电视电话会。海军驱逐舰第九支队政委以“经略南海,走向深蓝”为主题,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生动介绍了海军驱逐舰第九支队的情况及南海的军事战略意义;海军柳州舰政委就柳州舰的建设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海军驱逐舰第九支队“十佳战斗员”代表分别就自身实际情况,讲述了海军的战斗生活情况。海军官兵通过一个个精彩而生动的故事,为在座领导干部及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普及了军事知识。据了解,海军驱逐舰第九支队自组建成立以来,始终站在维护海洋权益、保卫海洋领土安全的最前沿,出色完成了6批亚丁湾护航、出访28国、参加“环太”、中俄“海上联合”等重大任务。而以柳州城市命名的“柳州舰”2012年12月26日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先后圆满完成了南通国际航海日活动、出访南美三国等20余项重大任务。

7.参观爱國主义教育基地。潭头乡烈士陵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期间,融安县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不忘那些为了民族的生存、解放和自由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前往扫墓。人们把一束束鲜花、一只只花篮敬献在烈士纪念碑前,以表达缅怀追思之情。2014年4月3日,以“祭英烈爱祖国”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系列活动,在融安县潭头乡革命纪念碑拉开序幕,全县400多名党员、共青团员、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为革命纪念碑献上他们亲手扎的纸花和花圈。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今后,融安县将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基地独特的资源,组织和引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三、将国防工作与学校安全工作紧密结合

1.认真落实“国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融安县各中小学加大对安全工作中人力、物力的投入,教学楼、宿舍楼内安装了防盗报警器,校园内安装监视器,在师生活动集中和重要部位安装应急灯、人员疏散标志等,严格值班制度和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及师生进出校园制度,完善值班预案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

2.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各中小学校根据上级要求,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教育和遵守交通规则的养成教育以及对学生进行公路交通安全和铁路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各班班主任也利用各种时机、各种手段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

3.重视消防安全教育。由学校总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消防安全工作。做到消防通道有标识,安全出口能疏散,疏散示意图明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等,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记录。学校各楼层、食堂、实验室、档案室、图书室、阅览室等重要场所配备好灭火器,灭火器压力不足及时进行更换。

4.狠抓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师生进出校门登记签字,不许无关人员进入校园,为学生创造安全稳定的受教育环境的同时,保证校园内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课间活动的安全也是学校日常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5.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每学期开展1~2次紧急疏散演练,有相应的救援队伍和分工,特别是应急分队每学期都要有培训和考核。这些措施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教育系统师生的平安。

【作者简介】方家锋,男,融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讲师。

写作教学中的三种语言训练 第12篇

一.关注手边的诗词歌赋

诗词名句, 向来是有表达凝练、内涵深刻、脍炙人口的特质。如果能将原材料重新包装, 整合在自己的文句中, 或者以一个全新的视角, 加以演绎, 使原意若隐若现, 从而产生独特的风味。譬如依然是元好问的《鹧鸪天》“葱茏花透纤纤月, 暗澹香摇细细风”, 可以简化成“纤纤月, 细细风”, 或者“月纤纤, 风细细”。不同的语言结构, 产生的艺术效果是不同的, 尽管材料是相同的。好的语言如同一席艺术的华袍, 穿在思想的身上很合体、很美好, 有利于思想内容的展现。再如, 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可以演化为“沧海之一粟, 天地之蜉蝣”, 将原文中不同的句式变化为句式相同的对句。

二.关注文言文阅读中的人物传记或者人物评论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它能表达和反映人物的特征和深层精神。现在的练习中不乏这些文言文, 在讲评时深入而细致的赏析会带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新的解读。而课后的人物简评小训练更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 纵横驰骋。在学了《晋书·嵇康传》后, 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嵇康的人物简评, 题目是《我心目中的嵇康》:

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既行于世, 世人知其不可羁屈也。

一曲《广陵散》余音袅袅, 时人莫不痛之。

是你, 虽美词气, 有风仪, 却土木形骸, 不自藻饰。

是你, 虽龙章凤姿, 天质自然, 却恬静寡欲, 含垢匿瑕。

是你, 虽才华横溢, 却自在逍遥, 却只愿做那弹琴咏诗、自足于怀的“竹林七贤”之一, 与六人神交。

是你, 虽有奇才, 居贫而锻于树下, 却不愿与那钟会为伍。

你只做你自己。是因为妻子, 还是因为名节, 你始终与司马氏的高官厚禄绝缘。

于是, 你便成了嵇康。

这段文字是学生对嵇康形象的自我解读, 是冰山水下的八分之七, 是学生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将他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 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的结果。原文《嵇康传》中内容多为叙述, 在从容的叙述中表现嵇康不屈服于司马政权的铮铮铁骨, 是史传笔法;而上文中学生从抒情的角度, 极力颂扬“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 角度不同, 效果一样, 语言文字中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关注写作语言的思辨性

近年来, 作文的命题原则是:坚持“真实性、抒情性、思辨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要渗透真情实感并且具有思辨性, 过去那些套路型的作文, 已经不会再得高分。平时应该在“精彩的人生事件、诗化性表述语言、精致的结构布局、辩证性深邃议论”在这个写作标准上进行训练。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 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 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而以下附加题文言文阅读更是如此:

《资治通鉴》:“臣光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霸者不欺四邻, 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 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 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 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这段文字是作者希望太平盛世的执政者要以诚信蓄养民众, 不要欺骗百姓。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天下大治。

其中涉及四个典故, 句式相同, 气势恢宏, 论证有力。第一层从“王者”“霸者”“善为国者”“善为家者”四个角度, 围绕“不欺”;而第二部分用四个典故论证诚信的重要, 是为举例论证。反观学生的议论文, 往往堆砌事例, 以至文体不清。这是因为对中心缺少思辨力, 思考问题浮于表面, 不能深入。在分论点的设置上, 尽量注重内在的逻辑联系, 比如, 意气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撑架, 意气是一个团体成功的基石, 意气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号角。这三个分论点由个人到团体再到国家, 层层拓展, 层层深入, 深刻阐释意气的重要。

有些文言作品思辨性较强, 如《六国论》、《过秦论》,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突出思维训练。结合议论文的写作, 指导学生如何选取论据, 如何进行论证。

上一篇:传统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下一篇:深层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