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能力范文

2024-06-22

适应能力范文(精选12篇)

适应能力 第1篇

幼儿期, 儿童的社会需要日益增长着, 但另一方面又往往受年龄、经验、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表现得不那么尽善尽美, 例如, 协调与周围人的关系, 主动积极地与周围人交往, 在集体面前和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为等, 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根据这些特点, 我认为学前幼儿社会性适应困难多, 应表现在儿童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独立自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因此, 扩大幼儿日常的经验, 加强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培养, 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与方向。下面我们针对学前社会性适应教育包括的内含分别展开讨论和经验总结。

一、突出主动性培养

从人的一生发展来看, 主体的适应能力是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幼儿的主动性对其学习适应的影响是在第一位, 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多方面能力培养都离不开他自己的主动性参与, 他们必须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主动性培养是人学前社会性适应教育的主线。因此, 在日常多次活动中, 我们要加强幼儿主动性的培养, 为幼儿主动性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为幼儿提供和创设充满自由、民主、宽松向上气氛的环境。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 在与幼儿接触中, 肯定性应答应占主要的地位;对幼儿多给予鼓励, 尽量减少责备;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让他们参与, 幼儿能处理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处理, 如做到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师生共同设计活动区规则。共同商讨有关环境布置及活动计划表, 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幼儿之间和睦相处, 敢于说出自己意见也能尊重他人意见。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提供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并表现出能力的物质条件。如在活动室设置各类活动区:表演区、建构区、美工区、认知区、阅读区、语言区、绘画区多个区域, 这些为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创造了条件。我们在各区提供内容丰富、数量充足、操作性强的可变性材料, 并注意材料的多层次要求, 以保证不同水平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各个活动区的活动。在日常各项教育教学及生活活动中, 注意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积极探索欲望, 针对个别幼儿制定个体成功的目标, 让每个幼儿得到成功的体验。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满足他们, 从而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 使其主动性得以激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我们还注意, 不仅要培养学习上的主动性, 还注意培养幼儿人际交往上的主动性。

二、制定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常规和规则, 培养执行规则能力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行为标准和行为的判断准绳, 我们通过日常生活的组织, 将其常规要求及规则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在活动中让幼儿接受规则, 理解规则, 例如幼儿在图书区活动时, 为幼儿制作借书卡, 并组织幼儿讨论借阅规则, 经过幼儿讨论, 制定容易理解和集体公认的规则。

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开学初期, 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及向家长调查, 发现在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能力方面, 我班幼儿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认识不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必须要做。 (2) 缺乏完成任务的成就动机与责任感。 (3) 缺乏完成任务的必要技能。 (4) 缺乏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与毅力。通过一学期的摸索, 我们深深体会到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责任感是最有效的途径。如进餐时, 让幼儿做值日生、分发碗筷, 吃早点分发点心。另外, 我们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把教师的要求变为幼儿的需要, 让幼儿渴望有“任务”, 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独立性培养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能力上的发展, 也有利于自信心、坚持性等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有益于适应入学后的学生生活, 为了培养幼儿这一能力, 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 家长园地宣传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中幼儿能力培养的问题, 力求家长配合, 同步要求。在幼儿园里, 让幼儿意识到“我是幼儿园的主人”凡是幼儿能做的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 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如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物品, 自己收拾玩具、学习用品, 自己选择游戏活动的内容, 生活上的事情自己学着做, 叠被子、整理床铺, 还让幼儿完成集体中一些能做的事情, 做值日生扫地、擦桌子、擦椅子、擦小床、分碗筷等。在家里, 要求家长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不包办代替, 如穿衣、整理床铺、刷牙、洗脸, 帮助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另外, 我们还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会遇到各种困难, 在集体活动中会产生种种矛盾, 我们就注意帮助幼儿获得和积极解决矛盾, 克服困难的经验, 锻炼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适应能力笔试题 第2篇

& 据说有人能从容避免正面冲突。请讲一下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 有些时候,我们得和我们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共事。说说你曾经克服了性格方面的冲突而取得预期工作效果的经历。

& 请讲一下你曾经表现出的灵活性的经历,

& 当某件事老是没有结果是,你该怎样做?

& 讲一个这样的经历:你的老板给你分配了一件与你工作毫不相干的任务,这样,你的本职工作就无法完成了,你是怎样做的?

& 假如让你干一项工作,这个工作估计一周就能够完成。干了几天后,你发现,即使干上三周也没法完成这个任务。你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形?为什么?

& 讲一个这样的经历:本来是你自己的工作,但别人却给你提供了很多帮助。

& 你觉得你对公司的其他部门的人还有什么责任吗?若有,该怎样履行这些责任?

& 请讲述一个你本来不喜欢,但公司却强加给你的一些改变。

你的适应能力如何 第3篇

下面这20道题目中,每道题有5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英文字母括号内打“√”,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A——很符合自己的情况;

B——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C——很难回答;

D——较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E——很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1.假如在考试时能允许找到一个安静的房间,并无人监考,我的成绩肯定会好一些。

2.无论在多么紧张的情况下,我总是能保持镇,静,不会丢三落四或紧张得什么都忘记了。

3.当家中其他人的朋友或同事来做客时,我总是尽量避开他们,离家外出或躲到别的房间去。

4.即使在很吵闹的场合,我也能集中注意力工作或学习。

5.和别人争论时,我往往想不出反驳的话,事后又想起应该怎样反驳对方,但已经晚了。

6.为了和大家和睦相处,我常常放弃自己的意见,以附和多数人。

7.每次离开家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我总要生一点小毛病,如失眠,拉肚子等。

8.我不怕夜间一个人走路。

9.在生人面前,或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话,我会感到窘迫。

10.我参加正式考试的成绩,比平时做练习的成绩更好些。

11.我在冬天比别人更怕冷,在夏天比别人更怕热。

12.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熬一个通宵,精力充沛地持续工作或学习。

13.即使我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要我在课堂上当众背诵,我还是会出些差错。

14.我在会上发言时,总是很镇静、自然,胜过大多数人。

15.在检查身体时,医生说我“心动过速”,其实我平时脉搏很正常。

16.到别处去时,即使饮食、睡觉等生活环境变化很大,我也能够很快适应。

17.我在参加比赛时,赛场上气氛越热烈,我的成绩越是上不去。

18.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在开会时发言,我能够镇静地把自己事前想好的一切话都讲完。

19.我独自工作比与大家一起干时效率要高。

20.我很容易与刚见面的陌生人攀谈起来。

计分与评价

题号为奇数的题目评分标准为:A记1分;B记2分;C记3分;D记4分;E记5分。

题号为偶数的题目评分标准为:A记5分;B记4分;C记3分;D记2分;E记1分。

20道题目总得分与心理适应能力的对应关系如下:

评价表

总分 心理适应能力

20—35 很差

36—51 较差

52—68 一般

69—84 较强

85—100 很强

要是你的分数较低,说明你还不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第一,要增强自信心。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其次,要充分估计自己的长处和能力,相信自己完全能够像其他人那样,成功地克服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第二,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面临紧张的情境或严重的困难时,可以对自己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完成得很好。”“我的心跳很均匀、有力。”“我现在头脑很清醒。”这样有助于消除或减轻自己的心理紧张状态,引起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机能得到改善。

提高适应市场选择的能力 第4篇

2010年3月4日, 深圳一名刚从北大毕业的双硕士基金研究员袁某, 因试用期末位淘汰被解聘, 跳楼自杀。该研究员去年刚从北京大学商学院毕业, 在一家基金试用期过后未被录用, 到了大成基金以后, 又遭淘汰, 加之感情受挫, 羞愤之下轻生。

袁某的轻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沉重的样本。

一是把智商与情商等同。传统的高校教育较多注重对人智商的开发, 而轻视对情商的培养。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 智商是前提, 情商是保证, 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两者相比, 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智商虽然是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但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 更多的还是你的性格, 世界观、价值观、耐心、信心、毅力、情绪、情感。

就业能力无法适应生存环境, 固然是双硕士轻生的重要原因。但透过现象, 我们更要从这起轻生案中, 看到情商在教育中无可替代的位置:如果我们的教育中多些孝道的熏陶, 本为父母骄傲的双硕士, 不会抛下父母的养育之恩, 自毁父母赐予的宝贵生命, 把苦难留给爱他的亲友们。如果我们的教育中多些忠道的培养, 本可成为栋梁之才的青年俊杰, 不会不顾国家的培养之恩, 把生命定格在经济刚刚复苏、祖国急需高素质经济-金融人才的美丽春天, 让人们感到一阵阵寒意。如果我们的教育中多些义道的锤炼, 我们本将鹏程万里的高材生, 就不会抛下一切有恩与他的人们、放弃一切责任与使命, 耿耿于怀于职场、情场的常见的挫折, 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 留给世人沉重的唏嘘。

情商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等, 而且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 在人成功的要素中, 智力因素是重要的, 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 前者占20%, 后者占80%。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就能够冷静地分析古往今来大多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经天纬地之才者为何会“英雄无用武之地”——或怀才不遇而含恨一生, 或自恃才高而英年早逝, 或才艺出众而人生曲折。

因此, 智商高是完全不等于情商高的。学校培养人才中砺炼学生情智显得非常重要。惟有如此, 才能培养出时代的佼佼者。

二是把知识与能力等同。袁某毕业于北大, 获得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香港大学金融学双硕士学位, 学问不能说不高;但从两次被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后弃用来看, 其能力结构应该存在一定的瑕疵。而知识的丰富, 却无法弥补生存能力的缺陷;北大骄子的生死一跳, 或可证实这个世间铁律。

传统的高校教育一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实践环节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所以全社会出现了一个求知热潮, 这是好现象。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招工聘干惟学历, 提拔干部凭学历, 在职人员买学历等不正常现象。有高学历、高知识当然重要, 但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能直接生产出绩效。知识必须通过实践转化成能力, 而能力又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 通过一定的平台, 才能转化成绩效。古人对此有很多真知灼见, 熟读兵书万卷, 天下莫能当的赵括, 最终以40万大军的生命祭奠了知识不等于能力这一真理。《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 性格孤僻, 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 伏案读了一年, 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 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 结果全队溃败, 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 读了一年, 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 结果沟渠刚挖成, 天降大雨, 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 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 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 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纪晓岚议论道:满腹皆书能害事, 腹中竟无一卷书, 亦能害事。“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离开了实践这一必要的环节, 知识永远只是等同于书上的文字, 而不能转化为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与知识问题上, 惟一正确的道路是毛泽东主席说的那句话——“理论联系实际”。

三是把专业与就业等同。这位轻生的年轻人智商不可谓不高, 专业知识不可谓不广博, 所学专业不可谓不热门, 所从事职业与专业非常对口, 但人在职场, 却连连遭受被淘汰的命运。“万事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之于古人而言,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知。苦读的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天壤之别。今天, 这句古语被人赋予新意:只要上大学, 接受了专业教育, 就业有保障。于是, 上大学, 成为家长、学校与社会为孩子设定的人生第一目标。只要孩子进了大学, 学校沾沾自喜, 社会拍手称快, 家长则自感万事大吉。未料, 一些孩子在大学里并未认真读书, 或者继续在重复着啃书本的营生, 与就业相关的能力似乎距学子们还十分的生疏。已有些气候的“蚁族”的悲情命运与北大双硕士的两次被弃, 除了暴露就业现实与人生博弈的残忍外, 或可证实时下能力教育的严重缺失, 亦可说明大学并非保险箱这个并不复杂的道理。

诚然,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一定要有所作为, 且要有大作为, 但这远远不够, 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整体改变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职场是个大市场, 如果毕业生没有适应市场选择的能力, 无论谁为其开拓多么广阔的市场都没有用, 终将难免被淘汰的命运。新时期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情商与智商兼顾, 知识与能力并重, 只有这样, 经过良好专业教育的毕业生才能顺利就业。

关于适应能力的面试题 第5篇

更多经典的面试试题分享:

五类基本题型

高级软件测试员笔试题

幼儿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 第6篇

【关键词】幼儿 入学 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98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之后,幼儿将进入小学阶段,生活环境、生活内容、生活学习时间、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他们能否愉快地完成转变,能否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适应”要求中明确指出:“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针对以上问题,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幼儿入学适应能力。

一、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有着质的差别,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影响幼儿的身心成长。因此,幼儿园大班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对教学及生活活动做相应的调整。

(一)参观小学,熟悉小学环境

幼儿园应与一所或多所小学结对共建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每一年,幼儿园应组织大班的幼儿参观小学,带幼儿熟悉小学环境,让他们了解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例如幼儿园班级有单独的寝室但小学没有,小学每个班级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但有很大的公用厕所,有很大的操场和环形跑道但幼儿园没有,幼儿园班级有很多活动区但小学没有等。通过这些细心的观察,让幼儿熟悉小学校园,消除陌生感。

(二)一天的小学生活,让幼儿了解小学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环境

六月份,幼儿园可分期分批组织大班幼儿上一天小学,跟着哥哥姐姐学习。要求幼儿背上书包,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小学生一起升旗、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感受上学、上课、午餐、自由活动、放学等环节,增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并了解小学各功能室的用途。

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跨越了两个学习、生活阶段,从其身心发展来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园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作息时间、常规要求以及任务意识培养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

(一)适当调整作息制度,在作息时间上互相衔接

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而小学上课时间是四十分钟,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很多幼儿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需要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适当调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可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帮助幼儿在时间概念上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规则要求上互相衔接

幼儿进入小学后,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培养目标逐步从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中心过渡到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就目前来讲,小学教育更加追求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知识层面比重加大。因此,在幼儿园阶段,要尽可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能力方面的衔接。如,小组长协助老师发放收拾整理学具及材料;活动中幼儿保持端正的坐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回答时声音响亮,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正确操作学具材料,爱惜物品,操作完放回指定地方并摆放整齐;写、画时握笔和坐的姿势保持正确,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儿童期是养成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关录像,组织大班小朋友进行“整理小书包”“谁像小学生”的读、写、坐姿势比赛等活动。引导幼儿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在自理能力上互相衔接

1.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进入小学后,许多任务需要幼儿自己来做,比如晚上要写什么作业,明天要带什么东西等等,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将各种任务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后讲给家长听,以增强他们的任务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这样进入小学后就可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生活。

2.学习管理他人。

幼儿园大班可以设立各类值日生,如进餐值日生、活动区值日生、户外自由活动值日生,如厕洗手值日生等等,通过值日生的设置,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产生争当值日生的愿望,培养竞争及任务意识。

(四)培养合作意识,在交往能力能力上相互衔接

1.与同伴友好交往。

幼儿进入小学后,需要重新构建人际关系,迅速融入集体,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样幼儿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他们就会产生厌学、焦躁等一系列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因而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教孩子学会谦虚、礼貌,不与同学抢玩具,不大声喧哗,学会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2.学会与他人友好合作。

目前幼儿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的技能,其主要表现为:在讨论交流时,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不在乎别人在说什么;在完成共同性任务时,能力强的幼儿成了小“权威”,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容易出现不礼貌的言谈举止,特别是瞧不起能力弱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只关注自己的游戏行为,当同伴有困难时,不能主动帮助;在小组间进行游戏竞争时,缺乏群体精神,将小组内认为阻碍的同伴排斥在外,无明确的活动程序及策略安排,比赛竞争失败后相互指责埋怨。因此,幼儿园可以多开展分组活动,让幼儿学习小组合作,并掌握以下两种技能:

(1)组成小组的技能。

包括“向他人打招呼,相互问候”“自我介绍”“介绍他人”,通过“找朋友”“家庭组合”等形式组成小组等。

(2)分组活动的基本技能。

在大班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群体,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形式展开,努力做到生活中小组成员互相照料、互相关心,学习中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促进使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取胜。再进一步,就可努力使小组间的合作走向班级间的合作,从小的群体合作走向更大的群体合作。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任务,小学低年段的教师也应主动到幼儿园了解大班幼儿的学习方式,做好幼儿学习方式的有效过渡。

体育教学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7篇

一、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比, 具有其自

身独特的教育属性。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供了韩乐丰富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机会, 营造芳了学生无拘无束的行为表现空间, 创设了学生尽情

宣泄情感的情境, 构建了实时对学生行为、语言等的评价机制。这些独有的特点, 使学校体育不仅有利于调适人的心理, 更能影响人的行为,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 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对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 不仅把“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来, 而且还专门划分了“社

会适应”学习领域, 要求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能够“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

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心理承受能力。

独生子女在当今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由于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致使多数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有缺陷。当他们在某一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 如果处理不当, 则会导致人的性格偏离正轨, 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而克服障碍和挫折正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 同时体育的实践性、技能性、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特点也决定了体育活动更多的表现为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 不断超越自我, 不断创新和提高的特色。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不单纯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 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的集体性。因此, 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行为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团队精神对于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通过集体项目的学习和竞赛的过程中,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地交友, 正确地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感

受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团结友爱、关心支持、鼓励帮体助、尊重信任和理解体谅, 这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高育度的集三体、荣体誉育感教和学社中会培责养任学感生具社有会重适要应意能义力。的措施教与方1法、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而与且现。要学关生注对学体生育的体与育健学康习问过题程的和态他度们、在价学值习观, 中对的表各社行为之中。因此种规范的理解和, 体育教认同等, 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程都可能表现在自己的体育会育意识、合作意识和能力、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如体、适对公共健康和体育问题的关心等, 并结合课程教学应2有针对、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性地给予帮助和引导。自我教育作用。人对社能会适应的很多方面体。如果一人能融入, 身边的集体主要表现在, 并在其中体现自我是否适应身边的集力价值, 那么, 他就有了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基础。因此,

集体是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纽带, 而集体教育也是学生

社会化的媒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 应该根据学生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大小、已经具备的规范意识和评价能力的特点, 组织恰当的团队活动, 尽可能地通过稳定的或临时性的学习小组、课余体育社团和课余体育竞赛等形式, 让学生在自学自练、自己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 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矛盾,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心理学研究认为, 所有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知不觉的、自动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并以此为载体可以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隐学习。例如, 可以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在学校设置奥运文化展览、体育专题网站等, 为学生创建内隐学习平台。再如, 可以指导由学生组织的学校范围内的从小组到班级、年级等不同级别的体育竞赛, 给学生提供内隐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一个典型的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 在此氛围中, 学生在无意识中, 可以自动、高效率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自己。

当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探究 第8篇

一、发挥活动载体作用,在体验中培养适应能力

儿童活泼好动,教师要抓住儿童这一特点,善于借助活动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注重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获得真切的体验,丰富儿童的情感,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活动的开展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结合幼儿园社会实践,以及传统的节日活动。例如结合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教师引导儿童走向社区,开展“我是小雷锋”活动,到社区打扫卫生,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服务。通过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生活经历,还能够促进儿童与社会接触,与其他群体交往。同时,又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使得儿童乐于奉献,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扩大儿童交际区域,在交往中培养适应能力

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积极推动跨班级的交际,突破传统的班级内活动形式,增进儿童与人交流。在长期观察与走访中,发现个别儿童自我封闭,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不少儿童活动范围狭窄,局限于幼儿园、家庭之间。这种交际现状不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扩大交际区域,从班级走出去,进行班级交际、校际交际,有条件的学校还要积极推动与社会交际。从班级走出去是第一步,不少幼儿园教师为了管理便捷,往往禁止儿童进行班际交际。殊不知,这种管理形式严重抑制了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班际交往会使儿童在班际交往中扩大生活圈,在实践中学习与人交往,取长补短,弥补自身性格、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幼儿园教师还要积极推动校际交际,组织儿童进行全校范围的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儿童之间的交往,还有助于增进儿童之间的友谊,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促进儿童健康心理发展。校园内交际将为儿童社会交际奠定基础,使儿童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现状,敢于、乐于与人交往,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三、切实推动多元合作,在互动中培养适应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社会、家庭的任务。幼儿园教师要积极拓展教育渠道,善于借力,借助家园合作平台、社区平台等,切实推动家园合作、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增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互动,使社区、家庭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园互动、社园互动中培养幼儿园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园合作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有效平台,幼儿园教师要结合家园互动,渗透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园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改变思想观念,从狭隘的育人观中转变过来,不唯学习,形成科学的全面的素质教育观。指导家长掌握育人的基本方法,提升家长在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针对性;社区集中一个区域优质资源,幼儿园要善于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等,为儿童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四、适当开展挫折教育,在逆境中培养适应能力

个别青少年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引起社会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薄弱,尤其是学生抗挫能力不够,以致学生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交际中的问题时往往无法正确应对。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从幼儿园开始重视对儿童进行抗挫能力教育,必然有助于提升儿童的抗挫能力,使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面对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首先,要重视坚毅品格教育。幼儿园在进行挫折教育时,要把坚毅品格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校园、班级环境等建设,都要渗透坚毅品格教育,从传统文化、现实生活中寻找榜样,引领儿童养成坚毅品格。其次,要善于制造挫折。部分家庭对儿童过于溺爱,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平时经受的挫折很少。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善于制造挫折,泼一泼冷水,在孩子遭遇“挫折”时让孩子走出来,适当给一些暗示,在人为的挫折中培养儿童的抗挫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的现实需要。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从狭隘的智育理念中转变过来,树立全面的育人观,探索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方法,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儿童体验;引导儿童走出狭小的生活圈,提升交往能力;积极推动幼儿园、社区、家庭等多元互动,形成教育合力;适当地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儿童坚毅的品格,从而提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宏.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评价量表[J].早期教育,2000(06).

[2]安洪涛.社会适应能力导向下的幼儿园规则教育:协商视角[J].教育导刊,2015(07).

适应能力 第9篇

一、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培养创新精神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如果自身不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 又怎样要求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呢?换句话说,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吃“老本”, 不注重知识的更新, 原有的知识终究会枯竭。不仅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要求, 甚至会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更新知识结构层次, 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从而适应地理课改要求。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都要求教师具备一种补充学术养料, 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 使自己拥有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专多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

二、在教学过程中, 应树立教改意识, 改革教学手段

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地理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手段。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感到新鲜而富有兴趣, 增强其求知的欲望,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1.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 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恰当地使用投影、录音、彩图、表格、数学计算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扩大知识的容量、深度, 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情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会极感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2.在教学实践中, 适当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专题报告、演讲比赛等。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 开设讨论课, 有可能地创设换位教学, 让学生也来做做教师。在学法指导方面, 由于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 都可以大胆探索和利用。但是, 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 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因此, 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 不能盲目搞“一刀切”, 而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导”, 即要贯彻针对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把握教学内容, 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思想动态、家庭环境等有较彻底的了解。只有这样学法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适应能力 第10篇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听的能力, 以达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 笔者认为首先要排除学生的听力障碍。英语听力障碍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

语音障碍:主要包括对语音掌握的程度, 单词重音、音的连续和弱读、音的省略和同化、音的连续和爆破。如果学生不掌握这些知识, 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就会十分困难。

词汇语法障碍:学生因词汇量不足或者对应当掌握的词汇没有认真记忆, 在听连贯的语流时, 一遇到陌生的词, 就难以辨认或根本不会拼写。语法知识也是如此, 语法搞不懂的学生, 听不懂句意和短文, 更无法判断正误。

文化背景知识障碍:任何一种语言知识都与该民族文化传统相联系。不熟悉所学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就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

要排除学生听力障碍, 首先必须经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听力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练习形式的设计, 应针对某一个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由浅入深、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是正确的指导训练和适当的测试。青岛市近年来中考听力题有“听对话, 回答问题”“短文理解”“听短文, 填单词”等多种形式, 训练时可以有所参考, 以增加训练的针对性。

在做“听对话, 回答问题”时, 首先要根据每题的四个选项做出猜测, 一般情况下, 每题的四个选项都有四种回答, 其中有回答一般疑问句的Yes和No句型, 也有选择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回答, 有了事先的大致猜测, 那么在听到对话及问题时, 就能针对对话内容及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在听短文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时, 听短文要把注意力放在关键句、关键词上。比如短文中疑问句的答案, 以及句中涉及到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词, 这样使注意力不至于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分散。当听到问句时, 就能从记忆中调取刚才听到的有用信息以共使用, 再结合选项, 作出正确选择。

“听短文, 填单词”是考查学生单词拼写, 其中主要难度在于听写一些有尾音的单词, 在施教过程中, 笔者让学生注意“看、写、查”。“看”就是根据句子意思预先看一看, 预测哪些地方缺的词可能有尾音;“写”就是根据听的内容再结合预先的预测加上平时记住的词汇, 认真仔细的书写, 不要出现笔误;“查”就是听写过之后, 要进行检查。

其次, 为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及社会的需要, 教学过程中, 我一直比较注意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语言不是寂寞的字符, 而是有声艺术, 学英语就是朗读。“书读百遍, 其意自现”就道明了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英语课上、早读课上、晚上睡觉以前、课间玩耍时, 都是朗读的好时机。朗读要力求准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要注意停顿、节奏连续、同化、浊化、句子重音、不完全爆破、语调等技巧都要掌握。尤其是新教材中的文章, 更需要准确朗读。有条件的学生最好能模仿磁带的录音, 或多看一些英语电教片, 多听一些英语广播讲座, 致意模仿、掌握技巧、勤学苦练, 就一定能把英语读的悦耳动听、优美感人。

做值日报告。值日报告是英语教学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教学步骤, 从初一第一堂英语课开始, 时间为3—5分钟, 材料内容从开始的自我介绍到介绍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及课本剧表演、演唱英文歌曲等等。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做值日生报告, 说完后, 其他学生向他 (她) 提出10个左右的问题, 相当于给每位学生进行了一次口语测试。做值日生报告, 使绝大数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基本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语音、语调也日趋标准, 同时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节律说唱, 寓教于乐。在课前热身以及单词和课文教学的过渡阶段, 笔者采用了新颖的说唱。说唱, 它有别于歌曲, 它是以节律的轻拍代替伴乐, 按一定的韵律说出词句。这种别开生面的说唱能愉悦身心, 活跃气氛, 对要记忆的东西学生很快便能琅琅上口, 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如笔者在复习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等级时, 课前领学生说唱:“Good better best..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And better best”效果非常好。

开展课外活动, 让学生投入语言实践中。笔者除了在课堂45分钟给学生提供听说英语的机会外, 还在课余时间创造语言环境, 增加听说英语的机会, 使之逐渐养成讲英语的习惯, 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外活动中笔者认真注意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组织学生唱英语歌曲, 开展英语兴趣小组活动,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实践中。学生通过实践, 既掌握了课本内容, 同时又练习了口语, 大大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适应市场需求 第11篇

一、中职物流专业应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1.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物流专业从2004年起,以多家物流公司为依托,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按照物流企业生产流程和实际岗位设置实践教学模块的教育模式,把某些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在物流岗位上进行。每一个模块的教学,都是从分析物流岗位的职业能力入手,加大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把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充分体现了中职教育的特点。同时使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面对未来就业的竞争能力。

在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中,学校物流专业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总数,加大实践教学的内容,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各占50%;二是理论教学围绕培养能力来设计和开展,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所以我们将第四学期作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课程安排到企业的实际岗位上进行,一方面是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另一方面是把学校学到的物流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中去强化和巩固。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对物流课程设置进行有机整合

随着高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在操作技术上呈现出复合性的趋势,物流人才不是单一技能人才,而是复合型和通用型人才。在物流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横向拓展能力,不仅熟练操作,还应熟练掌握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只有将各门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整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具有了对各种单据、报表和流程的处理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商品入库、编码、储存养护、货物运输等的操作能力。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就能以技能优势和操作优势,在物流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二、中职物流专业应突出空间的开放性和体验性

笔者学校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将教学场所由课堂的“封闭”空间,搬到了物流企业岗位上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开放”空间,切身“体验”自主发展。传统观念上的教学活动空间应设定在校内或教室内,学生发展的视野和技能训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来自企业和社会的信息,也给学生提供了空前的交往和发展空间,学校再也不能忽视这些空间的客观存在。因此学校利用一切机会开发这些空间资源,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中职物流专业应突出实践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正是物流企业工作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去探究,采用积极的思考方法,学会从多个视角去观察,用发散性思维去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探索性、研究性和自主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利用物流知识解决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从“接受”到“探究”的转变,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学校在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时,十分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例如让学生在物流公司实践过程中,进行岗位轮换制,掌握每个岗位的技能,真正成为物流行业的多面手。

四、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中“活动—体验—感悟”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1.寻找实践教学活动的本质

有专家说过,实践活动可以是兴趣所致,也可以是某些运动性质的外在行为,即活动有内隐的和外在的两种。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而在物流岗位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主动地参与和体验,不仅把课堂上的知识由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还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的直接经验,真正转化成自身的东西。

2.在实践教学中分清体验和经验之间的差异

体验与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验是个体立足于客观世界,建立在感官知觉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是人类和个体认识成果的积累,具有普遍性、可传授性和间接性。换言之,经验的主体和客体是分开的。而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立足于精神世界,个体对事物的意义进行自我建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品味。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就体验而言,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因此学生只有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把外在的知识体系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之中,这正是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

3.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感悟的获得

感悟是人类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在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中,感悟正是我们的落脚点。尽管每个学生的感悟是有差异的,但实践证明,感悟支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并对实践能力有影响。实践教学唤醒了学生内心的感悟,感悟程度越高,实践的动机越强,取得的突破越大。

(作者单位:北京供销学校)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适应新高考要求 第12篇

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调动学生探究需求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 “把课堂还给学生, 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自己去发现问题, 探索新知识; 没有课堂的小小发现, 哪有今后的大胆创新. ”因此,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必须在每一节课加以实施, 所以我常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的探究必须有动力, 没有动力的探究只是被动的、短暂的. 而动力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 需求产生于教师的引导与鼓励.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寻找探究的途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知识的着重点往往是疑问的交集点, 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寻疑,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这样教师便可以构建起以疑为导线的教学流程, 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变教师分析. 讲解重难点为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 在交流探索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显然,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关键所在, 为了帮助学生寻找探究的途径, 促进课堂上的积极探究, 在复习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 举下例进行讨论, 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成就感

教学中注意设计一些从特殊实例到一般规律的猜想验证或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等特点的开放性问题, 以及利用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 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 激发其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感受到通过与他人合作探究, 一起分析问题, 又成功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开放的目的是让学生多一分理解, 提供更多的发现新知的机会. 对于学生探究的新成果, 哪怕是一小点, 也给予及时地肯定和赞赏,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乐于探究而不疲”.

上一篇:让学生快乐探究下一篇:汽车保险与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