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统教学范文

2024-08-24

医学传统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医学传统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医学,比较

一、前言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但限于条件, 不可能所有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 另外是否所有课程都需要多媒体教学及传统教学是否可以退出也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探索合理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及如何更好地结合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2013两个年级不同专业共12个教学班级, 每个班级56~60人, 共700人。随机分为两组, 命名为A组与B组, A组358人, B组342人。A组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 B组所有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 两组同一门课程由同一个教师授课。为避免教师个人因素带来的误差, 对教师进行研究前培训, 要求其尽量避免教师个人因素带来的偏倚。

2.研究方法。学期结束后, 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访谈及发放调查问卷搜集在学习兴趣、知识拓展面、对教师的评价、学习进度、课堂收获等方面的信息, 并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均分、课堂考勤率、考试不及格率等指标。

3.统计方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考试成绩均分比较采用t检验, 课堂考勤路、考试不及格率等采用卡方检验。

三、结果

两组间比较, 在成绩均分、知识拓展面、学习兴趣方面, A组优于B组 (p<0.05) ;在不及格率、课堂考勤率、对教师评价、课堂收获方面, 两组没有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1、表2。

四、讨论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本校几乎所有教师都希望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多媒体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方法有许多优势, 但传统教学方法也有自身优点。在此次调查研究中两种教学方法也都展现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并科学合理地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①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广泛地使用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素材, 给学生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多媒体教学能够加快教学进度:由于多媒体课件是课前制作好的, 节约了教师课堂书写的时间, 可以把全部课堂时间用于讲授, 从而加快教学进度。③多媒体课件知识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地准备, 最大限度地完善课件, 尽可能多地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 甚至可以加入学科新进展、相关知识理论及前沿科学, 使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动态。

2.多媒体教学的不足:①多媒体教学由于容量过大, 授课速度快, 有学生反映上课跟不上进度及无法记笔记, 课堂知识在短时间难以消化, 不利于课后的自学与复习。②多媒体教学对硬件要求较高, 比如教室的环境、光线、后期的维护保养等, 学校需投入的财力较大。③多媒体教学容易导致教师“照本宣科”, 无法很好地展现教师的基本素质, 限制了教师的现场发挥, 很难突出教师的教学功底。④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课下投入较大精力制作课件及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3.传统教学的优势。①更利于从整体上掌控课堂:传统讲授非常灵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②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传统教学法注重面对面的交流, 互动性强, 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让学生一直紧跟老师的进度, 师生相互配合, 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

4.传统教学的不足。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没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主要是被动地听取教师的教授, 对枯燥的知识缺乏形象的认识, 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②教师课堂工作量大:教师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备课, 而现今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 也就要求教师随时更新自己的教案。除此外, 还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 既辛苦、劳累, 又有损于健康。

综合以上各点, 不难看出, 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医学教学中各有长短处。传统教学需要更高的教师个人教学艺术及教学特长, 而多媒体教学则更多地依赖于课件, 弱化了教师的主体作用, 而不同的教师, 课件的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 效果也就有很大差异, 更有人把多媒体当成了电子黑板, 自己演变为讲解员,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尽管如此, 多媒体的优势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它是广大教育者最爱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果我们在医学教学中即发挥教师个人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的新的教学模式, 使两种教学方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取长补短, 发挥它们的优势作用, 将会更适合当前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 也将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方威, 邓德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J].经济师, 2004, (5) :109-109.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名著 第2篇

2.伤寒论

创作年代:东汉时期

作者:张仲景

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是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证。立方、用药规律都以条文的形式进行了一个十分全面的阐述。论析清晰明了,能够有机的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3.金匮要略

创作年代:东汉

作者:张仲景

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猝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4. 温病条辨

创作年代:清朝

作者:吴瑭

医学传统教学 第3篇

【关键词】政法院校 法医学 教学改革 案例-PBL-传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18-02

法医学可以提供科学证据,与司法鉴定制度、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密切相关,因此我国不仅在医学院校开设法医学课程,在政法院校也开设了类似课程。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政法院校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法医学课程,即“传授知识-接受知识”单向灌输。虽然这样有利于知识的传承,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较多的是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然而不同教学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能将各种方法取长补短、有效地综合运用,更好地培养职业教育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了“案例-PBL-传统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1.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C.Langdell首先提出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本教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大多数政法院校学生是文科生,没有医学背景,更无法医学实践经历,所以在课上有限时间内学生并不能对老师所讲解的案例进行挖掘和深入思考。若课前几天给学生案例及提问,让大家自学,常常只有极少数学生会自觉的、主动学习和准备。

2.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method)

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于1969年由加拿大麦克马思特大学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次提出。与案例教学法类似,PBL教学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经典的PBL教学过程包括提出学习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归纳总结五个阶段。由于PBL教学方法取消了基础课的教学,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理论学习,不利于学生系统性完整掌握基本理论,尤其是从未接触过医学知识的文科生,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可能稍欠扎实,且比较耗费时间。

3.案例-PBL-传统教学法

3.1 概念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各自有其优缺点,国内有学者将这些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并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法,即“案例-PBL-传统教学法”。

3.2 方法

“案例-PBL-传统教学法”授课过程首先是对教学大纲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方式进行讲解,由于政法院校法医学课程大多是每周一次课,所以每次上课前有必要先复习上周学习的重点内容,接着再指出本次课程新知识点及其与已学知识的衔接处。针对某个重要知识点或者相关案例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以及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也可事先编订成册发给学生),其中与案例相关的问题是作为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并告知学生查找有关问题答案的方法和途径,要求学生进入法官或代理人律师的角色,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接着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全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份手写作业,老师课后批阅。课上由老师在各组中随机抽点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可允许一位本组同学补充。老师对发言同学评分,并记为其所在组每一位同学的平时作业成绩,最后纳入期末考试总成绩。老师控制课堂讨论的时间和秩序,统计各组平均得分,并就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较大的疑难点进行点评,归纳总结。

3.3 可行性

3.3.1 法医学课程特点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下设的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于2010年被遴选为十家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之一,每年面向全国受理公、检、法、司委托的各类鉴定3000余件,其中不乏社会影响较大,舆论媒体较为关注的一些大案,因此可有大量实际案例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此外,法医学涉及临床医学各个学科,内容包括人出生后到死亡后的所有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甚至包括一些医学基础学科,此特点决定了政法院校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全新知识点较多,因此需要传统教学法将相关知识点加以梳理,而学生自学难度会非常大。

3.3.2 对于老师的要求

课上所使用的案例最好是老师本人参与鉴定的,在上课之前应将该案例卷宗调出,再重新进行审阅,充分了解案情,尤其是双方所持有的不同观点,更要熟知司法鉴定中所遇到的难点,及最后解决的办法等。据此准备一个或几个与证据法学、诉讼法学相关的法医学问题,并进行大量准备。

3.3.3 对于学生的要求

首先几个同学共同交一份作业,每个人通过复习一些以前学过的课程教材,适当通过上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部分资料,再通过组内讨论,互相帮助,就能按照要求完成作业,此方法既能帮助到学习较差的同学共同进步,所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课余时间。此外,大多数政法院校法医学课程均为小班授课,人数大约为30人左右,便于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3.4 注意事项

3.4.1 “案例-PBL-传统教学法”中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与学生所学知识水平相适应,其部分内容应是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通常将问题分为一般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两大类。一般性问题是指法医学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比如人死后尸体表面及内部器官会有哪些改变、脑死亡的法学意义等。但是当讲到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和猝死时,老师除了应该提出一些一般性问题,还应该对典型案例设计应用性问题,进一步强化相关知识。总之,关于相关问题的选择要根据法医学各章节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不可盲目施行。

3.4.2 “案例-PBL-传统教学法”中必须保留部分传统教学的理论课课时。传统教学方法对知识的系统性地传承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是不可取代的。本作者提倡在传统教学中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早先法医学授课中重点讲述了死后变化中鲜红色尸斑可以提示冻死、一氧化碳中毒等,那么在后续冻死那一章中就应该再重新回顾尸斑不同颜色所提示的死因,最好先提问,再讲解;窒息可以分为机械性窒息、病理性窒息、中毒性窒息、环境中缺氧所致缺氧及电性窒息,由于机械性窒息是学习重点内容,所以单列一章学习,而其他类型窒息因课时有限只能简单了解,那么在后续电击死那一章中可以重点介绍低电压致死机制,就是电流直接作用于呼吸肌,造成呼吸肌麻痹和痉挛,所以才造成窒息,这样可以更好理解电性窒息;在讲到游泳等体力活动是猝死诱因之一时,可以再次带领学生回忆一下先前所讲的干性溺死之一水中猝死的机制。总之一句话,就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各位老师切忌一心只想创新,而放弃或不重视传统教学,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小结

随着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更需要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如法官、律师等拥有法医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案例-PBL-传统教学法”能强化重要知识点的掌握,能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打破了以往常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上烦闷无聊、丰富了PBL教学法和深化了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海霞,高铁磊,邵洪江等:“案例教学法在法学专业法医物证学教学中的应用”,载《基础医学教育》2015年第3期。

[2]梁小峰:“PBL教学模式在政法院校《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载《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第6期。

[3]Erwin N. Griswold. Intellect and spirit. Harward Law Review, 1967, 81(2):292~307。

[4]Gwee MC.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strategic learning system design for the education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the 21st century. Kaohsiung J Med Sci, 2009, 25(5):231~239。

[5]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实践”,载《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

[6]Williams AF. An antipodean evalu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by clinical educctors. Nurse Educ Today, 1999, 19(8):659~667。

[7]林霞,金波,谢英等:“‘PBL-案例-传统整合教学法在临床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载《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8]郑杏斌,张玲利,李生彦:“PBL在法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载《科技信息》,2008年第21期。

作者简介:

医学传统教学 第4篇

一、现今医学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过程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的单向式灌输教学模式[2];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对已经有过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更是轻车熟路,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年复一年只是将以前的讲义进行重述,甚至有的教师几年来的讲议几乎没有任何变动更改。对于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增加甚少,甚至对于已经纠正的错误观点仍然沿用以前的观点以谬传谬。其次,高校对教师业绩的考核过于注重科研能力,看重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的项目等级和经费的多少,看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层次的高低,更有一些高校将教师发表论文影响因子的高低作为奖励教师业绩的评价标准并作为教师优先晋升的条件,使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中,为多出论文早出论文而花费大量精力,而把自己作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本职工作当成了“副业”,并且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一些教师不能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事业,仅仅把教学看成谋生手段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对教学方法不注重探索,即使教师和学生实施互动教学手段,也往往由于平时缺乏系统研究和实践,课堂驾驭能力差,使互动教学形成“有形无神、虎头蛇尾”等现象。

呆扳的灌输式与说教式的授课方法及学生死记硬背一张卷定成绩的考试方式,使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讨论和双向式交流,学生失去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的勇气;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医学生来讲从入学到进入临床实习短短的五年至七年时间要学习的科目繁多,而且相当多的一些知识在中学阶段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不深,理解乏味,面对人体这个庞大的、复杂的“机器”学习起来心存恐惧又无从下手,加之教学内容枯燥、干涩,需要背诵记忆的东西很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或睡觉、或看闲书、或玩手机游戏,有的干脆逃课。

二、现今模式的转变,使课堂互动真正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要提高课堂互动首先要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实施互动教学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互动教学实施的成败与否[3]。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学校和学生要高度负责。医学生的课程大都是比较枯燥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在上课前备课充分,对讲授的内容熟练,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在课堂中讲课内容应循序渐进,重点突出,难点透彻,适当增加课本以外的知识,尤其是本学科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拓展学生眼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课堂情境,开展活动式教学,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灌输”,而是尝试着“讨论”,适当地提出与讲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且是在和教师的讨论中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可谓一举多得。在问题的设置上,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多花些功夫,设计出能吸引学生引起共鸣的问题;在问题回答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鼓励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7],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交互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启迪、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从而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力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其次,教研室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研室应在年教师年龄和学历层次搭配上尽可能做到科学安排,形成合理的教学和学术梯队,建立和完善集体各课制度,鼓励和支持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建立完善的教师授课考评制度,对教师考评不应仅仅看重于其科研能力而应该更关注其教学能力(包括同行听课评价、学生课堂情况反映等),切实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全面、科学,客观,达到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目的,使教师在科研创作和教书育人过程平衡起来,使教师感到搞教学不吃亏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这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动”起来的基础。

第三,医学院校课程繁多,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难免在课堂上会形成以教师主讲为主的模式,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或学生互动。

医学院校设置的实验课较多,往往每一门重要课程都跟着与理论课相适应的实验课,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讲课内容,可以将实验课作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渠道,将实验课充分作为学生开放通道,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和学生找问题老师回答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也成为“临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让学生在理论课上没有听懂或认识模糊的知识通过实验室课老师和学生之间讨论或答疑形式来解决,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医学这门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对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主动承认自己的缺陷,让学生认识到即便是专家也不能通晓一切,使学生亲近教师,促进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使教师不断体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充实自己。这也要求在实验课教师的分配上不要一味安排经验稍逊的年轻教师,每一组实验课都要有本学科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统领,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消除传统教学中生成的“老师讲自己做笔记“的听课习惯,改变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害怕回答问题错误丢面子,不敢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的自卑心理。同时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情况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课堂师生互动能激发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及时给教师反馈信息,有助于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手段,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知识水平能力;充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呆板,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课堂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能激发教师授课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医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能充分锻炼医学生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医学科学的热爱和献身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改革%医学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6)42-45.

[2]金铁,柏汇松,禹安胜.基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能力结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218.

[3]侯立元,高光.课堂师生互动不平等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109-111.

[4]潘颂汉,林迎春.试论大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1):29-30.

[5]谢少安.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0,(1):62-63.

[6]俞福君.大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6):99-101.

医学影像加超声突破传统技术 第5篇

这一成像技术将现有的两种医学影像技术光声和超声结合到一起,利用它们生成了一种组合图像,这种高对比度、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更迅速地发现肿瘤。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华盛顿大学著名生物医学光学专家汪立宏(Lihong V.Wang)教授和南加州大学的周岐发教授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汪教授现任国际生物医学光学协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生物医学 光学成像技术方面获得了多项成果,已经出版了两本专著,在Nature Biotechnolog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Optics Letters, 和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上百篇论文。

“光声内窥镜检查相比光学内窥镜检查提供了更深的穿透,相比超声内窥镜检查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对比,”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工程学与应用科学生物医药工程学系著名教授汪立宏博士说。

“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得具有两种成像模式的小内窥镜,”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医学超声换能器技术资源中心周岐发教授说。

目前,医生通常采用超声内窥镜来研究内部器官。与用于生成胎儿图像的超声摄像相似,这一技术将一个超声摄像机放置在一个可内部插入的灵活范围。

虽然这些图像通常是高分辨率的,它们也是低对比度的,就像在一个昏暗的房间中拍的照片一样生成一个模糊的影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汪立宏教授、周岐发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小组将一个光声成像设备添加到了超声内窥镜中。由此生成的摄像机用光击中器官组织。当光被组织吸收时,组织轻微地发热及膨胀。膨胀生成了一种声压波,内窥镜上的超声设备可以接收到它。

“这项技术结合了最好的两个方面,”南加州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源中心主任和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Kirk Shung说。

研究人员在胃肠道中检测了他们的新设备,在体内生成了精细的影像显示了血管以及周围组织的密度。

传统医学四朵花 第6篇

第一朵花 中医学

中医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了解中医药学科和现代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中医学专业的修业时间一般是五年,主要课程有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48周。

开设院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医学院等。

第二朵花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针灸、推拿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主要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处理临床各科疾病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针灸推拿学是五年学制,主要课程有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中医古典医籍、经络学、刺灸学、手法学、功法学、中医内科学、神经病学、针灸临床治疗学、推拿临床治疗学等。

开设院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

寻花探路:

作为中医的故乡,我国传统中医以师承传授为主、缺乏学校教育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创造了以院校教育为主,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共同发展的中医药教育模式,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院校体系基本建立。

近年来,中医学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及民众的欢迎。有关资料显示,前几年来华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本科生、研究生已达数千人,加上进修生和短期培训生,已经占到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5%以上。中医药类专业位列外国留学生首选专业的第二位,仅次于汉语言文学。一般说来,中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外乎以下几种选择:当医生,帮助人们解决疾病的困扰;当教师,在大专院校进行医学教育;做研究员,对中医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探索或研制开发;做药厂或医药公司职员,从事中药的研制、开发或药物的销售工作等。

第三朵花 藏医学

藏医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认药、制药、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藏医院、藏药厂及藏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为藏医基础理论和藏医临床医学。主要课程有藏药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药方剂学、藏医外治学、藏医诊断学、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藏医五官科学、藏医儿科学、藏医妇科学、藏医外伤学、人体解剖学、诊断学、中医学等。

该专业是五年制,毕业后即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采药认药、制药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时间一般不少于48周。

开设院校:

青海大学、甘肃中医学院、西藏藏医学院等。

寻花探路:

藏医药学起源于西藏,是藏族人民在高海拔、空气稀薄、缺氧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祖国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藏医的神秘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的关注。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就已经认识到动、植、矿物的某些部分有解除身体病痛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西藏各个医学流派的共同努力下,藏医学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医学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10月底,全区已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18所。而且藏医药学的学科建设也十分完善,从硕士到博士,有整套培养体系,目前,首批硕士研究生已经毕业。

第四朵花 蒙医学

蒙医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蒙医学基础理论、医疗技能以及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能在本专业和蒙西医结合方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蒙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蒙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现代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受到蒙医临床操作和辩证施治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蒙医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为蒙医基础理论、蒙医临床医学,主要课程有蒙医基础理论、蒙医诊断学、蒙药学、蒙医方剂学、《四部医典》导读、蒙医疗术学、蒙医温病学、蒙医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中医学等。

蒙医学专业是五年制,所授学位为医学学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采药认药、制药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比起其它专业时间相对长些,一般安排56周。

开设院校: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等。

寻花探路:

据了解,我国蒙医学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一直流传在民间。1958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始蒙医学本科专业的招生,使蒙医学从民间走进了高等学府。2005年,学院又将蒙医学教学提升到博士研究生层次,开创了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博士的蒙医学高等教育新形式,学院部分教授被选为全国第一批蒙医学博士生导师,并招收了蒙医学博士生,结束了全国没有蒙医学博士教育的历史。

如今,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内蒙古已建立起专科、本科、留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等比较完整的蒙医学高等教育体系,蒙医专业也已成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目前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设立有蒙医、蒙药两个专业,拥有蒙医医史基础、蒙医文献、蒙医内科、蒙医外科、蒙医疗术、蒙医方剂等8个教研室,建有蒙医药博物馆、蒙药炮制实验中心、针灸疗术学实验中心,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蒙医治疗脑震荡疗效评价研究》等重大科研课题。在国家与地方民族医药政策的支持下,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依托自身资源,采取传统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蒙医药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蒙医药疗效,促使传统蒙医药学进一步发扬光大。

医学传统教学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我校2010级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学生中各选取两个班共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临床10T5、10T6班 (分别有50人和48人) 作为对照组 (传统教学法) , 检验10T1、10T2班 (分别有52人和50人) 作为实验组 (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男女生比例和入学成绩相当, 使用的教材和课时相同, 理论课和实验课均由同一教师承担。

1.2 教学方法

1.2.1 理论课教学

对照组教师以传统讲授法教学, 即以教师为主导, 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讲授方式。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TBL教学法进行教学, 基本的教学过程: (1)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 (掌握、熟悉、了解重点内容) 、教学计划,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 查阅大量资料, 将学生要学的知识结合临床、科研、实验设计问题, 课前通过E-mail或学习委员等途径发给学生。 (2) 学生参与。学生结合这些问题, 提前预习教材, 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或分团队讨论, 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对于有争议的问题, 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利用大课集中解决。 (3) 教学效果观察。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分;二是学生对课堂效果和授课方式进行评估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实现) 。

1.2.2 实验课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教师先进行实验方法讲授, 然后要求学生按教师规定的步骤和方法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这使学生局限在固定的实验模式中, 实验步骤容易出错, 而且学生也没能发挥创新性。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 课前分组。将实验组102名学生分为17组, 每6名学生1个小组, 每组选出1名组长。 (2) 在上实验课前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先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相互讨论、预习教材、上网查阅文献等。例如, 在讲授“动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 提出问题:“动植物性成熟后性细胞为何要进行减数分裂?动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何意义?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在上人体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片的制备前, 提出问题:“人体外周血中哪些细胞有46条染色体?为什么要在含有PHA (植物血凝素) 的培养基中培养?为何要用低浓度 (0.075 mol/L) 的KCL低渗?秋水仙素、甲醇、冰醋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细胞培养的哪个时间阶段要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为什么在细胞培养的不同阶段要加的秋水仙素浓度不同?淋巴母细胞悬液为何要在30 cm左右的高度滴片?染色体染色时有没有最适温度, 染色多长时间最为适宜?”在讲授“遗传咨询实训”前, 可设计更多的问题, 如常见遗传病的发病率、危害性、是否垂直传递及终身性, 遗传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病例的分析等。 (3)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教科书中相应章节的内容,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文献。 (4) 教师上课时先进行关键实验步骤演示, 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操作。 (5) 总结讨论。在实验操作完毕后, 进行总结讨论。教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并对各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或论文。教师通过学生实验和实训中学生的具体表现, 来评价他们对遗传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并对他们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

1.3 效果评价

学生期末成绩由3部分构成, 即期末总成绩 (100%) =笔试成绩 (70%) +实践技能成绩 (20%) +课堂观察成绩 (10%) 。 (1) 闭卷笔试成绩 (满分70分)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实行统一命题考试, 考试组织严密, 流水阅卷, 成绩真实有效。考试成绩由基础知识得分和分析应用得分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部分占40分, 分析应用部分占30分。 (2) 实践技能成绩 (满分20分) :由实验结果 (5分) 、实验操作能力 (3分) 、思维能力 (3分) 、观察能力 (3分) 、创新能力 (3分)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分) 综合评定得分, 取其平均分为学生最后得分。 (3) 课堂观察成绩 (满分10分) :教师每周对两个组学生上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情况进行一次抽查, 根据出勤率, 上课认真听讲情况, 作业的完成情况, 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在上遗传咨询实验课时是否积极讨论问题, 对所学问题的理解深度、实验课上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综合给分。 (4)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学生成绩优秀率、良好率、中等率、及格率、不及格率等均进行χ2检验;笔试 (基础知识和分析应用) 、实践技能、课堂观察得分采用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闭卷笔试成绩情况分析 (见图1、图2)

2.2 两组学生期末笔试成绩比较 (见表1)

从图1、图2和表l可以看出, 实验组学生成绩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5.7%和42.2%, 明显高于对照组 (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0%和11.2%) , 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成绩中等人数 (实验组占34.3%, 对照组占28.6%) 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及格人数 (实验组占6.9%, 对照组占27.6%) 和不及格人数 (实验组占1.0%, 对照组占31.6%) 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2.3 两组学生笔试、实践技能、课堂观察得分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实验组的各项成绩较对照组都要高 (P<0.01) , 尤其是期末笔试 (基础知识和分析应用) 成绩,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增强学习效果, 尤其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讨论

3.1 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资料表明, 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在我国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将TBL教学法应用于实践, 使得教师既能准确、系统、连贯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能通过提出的问题督促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知识的获得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创新思维、口头表达、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符合当今社会对具有综合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

此次将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运用于医学遗传学理论和实践教学, 通过综合测试结果显示, 对照组不论是基础知识, 还是综合分析运用 (期末闭卷笔试成绩) 、实践技能、课堂观察, 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显示了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由于我国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 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 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导致主动学习的技巧和能力较为缺乏。但通过教师课堂讲授, 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而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更宽松、平等、独立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做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使学生的临床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且为教师和学生节约了大量的集中授课的时间。所以将TBL教学法结合传统的教学法, 能使学生自我发挥、取长补短。但TBL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在授课形式、授课课时等的合理安排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晓铭.PBL教学法在胸外科学教学中的优势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 :111.

[2]宋利, 史海水, 高媛, 等.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3) :260-263.

医学传统教学 第8篇

1 医学遗传学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原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地方性疾病等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遗传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 对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成了人类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而医学遗传学就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 主要任务是为遗传病患者提供临床服务, 包括遗传病的诊断、治疗、筛查、预防、咨询和随访等。另外,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 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开展和人类基因组结构研究的完成, 使得遗传病的病因鉴别有了飞速发展。目前, 遗传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医学遗传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因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医学遗传学课程任务重、课时少, 师资相对不足, 为提高讲课效率, 大部分教学依然采用传统大班 (4班合堂) 教学, 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 “教师讲, 学生听”。这种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能全面系统地、连贯性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且教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病例、图片、视频, 通过多媒体使所授内容图文并茂。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但学生是被动地适应教师, 被动地学习, 学生缺乏横向思维, 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 遇到问题时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缺少合理地、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 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发学习的动力, 不利于调动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因此, 传统教学法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也有悖于现今社会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2 T B L结合传统教学法应用于医学遗传学教学的优势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1) 该学科涉及的概念多。如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及染色体畸变、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基因、基因突变等, 只有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好医学遗传学打下坚实基础。 (2) 理论抽象。如遗传的基本物质 (基因) 、雌雄配子的形成等, 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需要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去理解和记忆。 (3) 逻辑性强。许多遗传病, 如单基因病、染色体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分子病和遗传性酶病等的发病机制和传递规律, 都需要用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和遗传的基本规律来分析, 因此, 需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性强。医学遗传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控制遗传病在家庭或群体中的发生, 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因此, 进行遗传病病例分析, 开展遗传咨询等活动, 是医学遗传学教学的目的所在, 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技能。 (5)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随着人类基因组结构研究的完成, 克隆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要求教师不断跟踪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 并运用到教学中。针对医学遗传学上述特点和以往教学经验, 单纯地采用传统教学, 易使学生感觉理论抽象, 难以理解, 甚至枯燥乏味, 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 因而无法收到预期教学效果。若教师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TBL教学法, 既能全面系统地、连贯性地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逻辑推理、口头表达、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以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

3 T B 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理论课教学。基本教学过程: (1) 教师提前1周给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 (掌握、熟悉、了解哪些内容) 、教学计划,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章节, 查阅大量资料, 将学生要学的知识结合临床、科研、进展、实验和病例提出问题, 通过E-mail或由学习委员等途径发给学生。 (2) 学生结合这些问题, 提前预习教材, 或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 或分团队讨论, 或向教师提出问题。对有争议的问题, 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利用大课合堂集中解决, 并全面系统地对知识点加以讲解, 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教学效果观察:一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打分, 二是学生对课堂效果和授课方式进行评估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实现) 。

(2) 实验课教学。 (1) 课前分组。 (2) 实验课前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预习教材、上网查阅文献等。例如, 在讲授动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提出:动植物性成熟后性细胞为何要进行减数分裂?动植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何意义?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在卵裂早期细胞中纺锤丝异常, 临床通常会遇到什么样的病例?讲授人体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片的制备前提出:人体外周血中哪些细胞有46条染色体?为什么要在含有PHA (植物血凝素) 的培养基中培养?为何要用低浓度 (0.075 mol/L) 的KCL低渗?秋水仙素、甲醇、冰醋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细胞培养的哪个时间段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为什么在细胞培养的不同阶段要加的秋水仙素浓度不同?淋巴母细胞悬液为何要在30 cm左右的高度滴片?染色体染色时有没有最适温度, 染色多长时间最为适宜?在讲授遗传咨询实训前, 设计更多的问题, 如常见遗传病的发病率、危害性、是否垂直传递及终身性, 以及对遗传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措施和相关病例分析题等。 (3)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教材中相应章节的内容, 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文献, 独立思考, 实训时以团队形式集中讨论解决。 (4) 教师上课时先进行关键实验步骤演示, 然后学生课堂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实验操作, 逐一解答每一个问题。 (5) 总结讨论。在实验操作完毕后, 进行总结讨论。教师对每一组的实验结果和一些共性问题以及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并对各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每个学生都要书写详细的分析报告或小论文。教师通过学生实验和实训中的具体表现, 来评价他们对遗传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并对他们的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作出评价。

总之, TBL结合传统教学法, 是在系统全面地传授知识的同时, 以相关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反复思考、团队讨论、辩论和检索文献等多种方式,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盲目变为有针对性, 激发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在集中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维,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符合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另外,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时, 自己也形成一定的压力, 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以提高专业水平。TBL结合传统教学法, 二者取长补短, 便于学生自我发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值得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完善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秀珍, 李剑平, 方丽霖, 等.PBL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11) :53~56.

[2]高晓秋, 马武华.TBL教学法在西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1230~1231.

医学传统教学 第9篇

一、《医学遗传学》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意义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始于1969年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 目前欧美以及澳洲等国家80%以上的医学院校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1]。教师根据临床典型病例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分组对情境中临床表征、病史、诊断和治疗等信息进行讨论, 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职责是引导、观察、鼓励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 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和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相对抽象、枯燥, 适合采用传统的板书推导、PPT或flash动画演示教学;而临床遗传学直接与人类健康、优生优育息息相关, 涉及遗传病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教学中如果以临床病例为主线, 从遗传病的体征、病史追溯其诊断、治疗手段、致病原因以及如何来预防等问题, 用遗传学基本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可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这一点正好符合PBL的特点: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课堂总结。近年来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也陆续尝试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到遗传学教学中, 初步证实这种方式切实可行, 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遗传学的整体教学效果[3,4,5]。

二、PBL在《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对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的《医学遗传学》课程采取了“双模结合”的教学模式, 即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以PBL教学模式为辅。《医学遗传学》理论课总计39个学时, 前21个学时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后18个学时进行PBL模式的案例教学。

(一) 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的合理定位是开展PBL教学的重要保障。为开展好教学, 学校一方面邀请了Mc Master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PBL专家对40名骨干教师进行了PBL专项培训, 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明确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 教师扮演着激励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另一方面, 在安排PBL课程前, 对学生进行基本培训, 使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有初步了解, 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 该怎么做, 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

(二) 案例的设计与编写

PBL模式的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学习未知领域的知识, 因此一份来自真实生活又具有明确知识导向的案例是PBL教学的核心。我们以临床病例 (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愚型、视网膜母细胞瘤) 为基础, 根据教学目标编写案例, 并适当渗透人文和法律的内容。为了保证案例的精确性, 我们还邀请了临床、人文、法律相关专家进行审核。

(三) PBL教学过程

每班随机分为3组, 每组10人, 各选出一个主席和记录员。每个案例包括三幕, 三次课 (共9个学时) 完成。第一阶段 (3个学时) :教师将案例第一、二幕内容发给学生,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问题并初步讨论。第二阶段 (3个学时) :学生紧紧围绕第一、二幕的问题, 对各自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发放第三幕内容, 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问题。第三阶段 (3个学时) :回顾第三幕的问题, 汇报结果;学生对整个案例进行综合讨论和总结;最后教师分析和解答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评学生表现、归纳应掌握的知识点。

(四) 学生对PBL教学反馈

本次PBL教学完成后, 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学生的自身感受和建议等方面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对6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2%学生愿意接受PBL教学模式;86%的学生对教师基本满意;90%的学生认为锻炼了文献检索能力;6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88%的学生认为拓宽了知识面;78%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但是, 55%的学生提出课时安排过于紧凑, 没有充裕的课后时间来查阅资料;17%学生提出案例的内容略显枯燥乏味;53%的学生认为在讨论中团队协作还有所欠缺。

三、总结

PBL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相比, PBL教学模式能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和综合,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学科知识体系性建立和教学效率上, 传统教学方式更胜一筹。对于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 而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后, 安排2个案例进行PBL教学。这样, 在有限的学时中, 将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 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当然, 我们在PBL教学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比如案例内容略显单调, 还需完善和更新;案例教学课程安排得过于紧凑, 一周宜安排一次为妥;语言表达能力稍欠缺的学生还不太适应PBL教学, 教师应该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尽量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成长和锻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时不能相互间资源共享, 难以形成团队优势,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 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 帮助学生形成课后小团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PBL教学的每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总之, 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 合理地运用PBL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 值得进一步的开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萍, 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3) :22-24.

[2]Smith CA, Powell SC, Wood EJ.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J].Biochemical Educ, 1995, 23 (3) :149-152.

[3]陈芳杰, 李春义, 孙秀菊, 等.医学遗传教学中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 (2) :304-306.

[4]张玉萍, 朱金玲, 侯霞, 等.PBL教学新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 32 (6) :62.

医学传统教学 第10篇

1 高等院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

我国很多高校已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程。最早1979年湖南吉首大学就开设了抢花炮、高脚马、摔跤等项目;中央民族大学在八九十年代起就开设珍珠球、赶羊跑、夹包等项目,还有很多高校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射箭、踢毽子、拔河、放风筝、舞龙等项目。然而,尽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一些高等院校中已开展多年,调查结果显示与大行其道的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相比,仍然呈现越发弱化的势头。以首都37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为例,只有2所大学开设传统项目的数量能够与西方项目抗衡,其余高校明显弱势;尤其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在中央民族大学一所学校开展,受众面很小,其余高校乏人问津;同时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喜爱度也显示,80%的学生基本不了解除武术、太极拳外的其他项目,在学生最喜爱的前5名体育项目中,也没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身影。首都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院校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如何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力度,构建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价值

毋庸置疑,健康是体育和医疗的共同目标。医学生今后承担着全民健康医疗保障的重任。根据医学生职业教育的特点,医学院校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强调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风尚,激发医学生能够热爱体育锻炼,并使其持续以恒,进而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换言之医学院校的学校体育教育要能为医学生的职业发展作为贡献。因此,医学院校体育教学除了运动技术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还要重视传授学生健身知识和培养他们的业余体育锻炼能力。然而对医学院校的学生调查显示,有接近1/3的人认为开设内容引不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主要是因为体育课程内容单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初主要起源于生产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健身性、集体性和一定的竞技性,同时有很强的休闲娱乐特性。人们在辛苦劳作之余,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能够起到放松身心,驱赶疲劳的目的。将内容繁多,易于学习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医学院校的体育课堂,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不但可以调动医学生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也能调节和活跃气氛。将传统体育项目与医学教育相联系,能够避免体育教学成了走过场,能够使学生学到喜欢的内容,同时考试形式和内容也能调动学生课余联系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将锻炼培养成为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很多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对各地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课程的构建和具体运作

查阅文献可知,目前关于如何在高等院校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的理论研究较多,但具体的课程构建案例很少,该文以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为例,浅析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医学院校体育课堂的构建和具体运作。

3.1 历史沿革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地处广东省珠海市,是2001年贵州省属于院校遵义医学院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办的分校区。由于生源主要来自贵州,全校近1/4学生为少数民族。广东省作为传统体育强省,早在1995年就在广州市召开了广东省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至今已举办成功5届(1995,2002,2006,2010和2014)。在2007年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广东代表团获得了奖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广东省各高校在体育课程中开设传统体育项目的时间也较早,对一些民族体育项目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受地域环境优势的影响,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带队参加了2010年9月广东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在会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根据参赛经验并借助这一大好机会,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在2011年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非体育系的医学生,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对某些项目的兴趣和特长,逐步将板鞋竞速、珍珠球、高脚竞速、秋千、毽球、花炮和蹴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教学。经过近5年的实践教学,目前已经形成了20个教学班级,每班30余人的教学规模。

3.2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体育课程构建

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传统项目师资不足是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掣肘。体育教师是完成教改的主体力量,如果师资力量不足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课程改革。我校教师队伍的结构组成也和全国大部分高校相似,80%教师所学专业均为西方体育的竞技项目。针对这种局面,经过反复论证后,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以点带面的方式,组织计划开设项目的带教教师参加各门类培训和学习,如课程开设前派任课教师到广东韶关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主动向有经验的前辈取经,学习后再进行教师内部的相互切磋,大家相互讨论,谈出见解,获得提高;还定期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观摩学习,让专任教师获得升华;其次通过带教教师组队学生训练,在学习的基础上,着重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重点培养的几名教师完全熟悉胜任几个传统项目的教学后,再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内部培训,学会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内容广,范围宽的特点,对项目进行整理改造和发展,有针对性、有原则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并建立和编写了系统的教学大纲。同时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公共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参与人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具体运作措施

3.3.1 定期观赏并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或观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迄今为止,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代表珠海市参加了2010、2014年第四、第五届届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代表学校参加了2010、2014年的贵州省第七、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派专任教师观摩学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此外还包括地市级很多运动会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这些体育运动会包括的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样,如:押加、龙舟、射弩、独竹漂等等,今后计划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广东省和贵州省及其他地区的各级各项赛事,使学生提高参加热情和获得竞技实战经验。

3.3.2 建立校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社团联合会

由学校的学生会和团委牵头,根据体育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采用学生报名和教师推荐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不同兴趣方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社团。社团成立后定期开展了多种形式和组织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大了对在校青年医学生的宣传力度,丰富了医学院校学生贫乏的课余生活,缓解了医学生巨大的课业压力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疲劳。同时社团也定期走出校门,到周边社区、企业、高校以及在澳门回归周年庆祝活动中进行表演,扩大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也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声誉。

3.3.3 表演促进推广

将学习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校园生活和文化建设中。自2011年以来,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校运会上,开展了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比赛,比如: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等成为必备的比赛项目,在闭幕式上也开展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的表演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师生在观赏和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缓解疲惫的身心,活跃了校园气氛,增强了集体观念并培养了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同时还充分展示了本校区体育教育的特色以及体育改革的成果。此外,在学校重大的庆典活动中如建校区十周年庆,将精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赛蹦蹦》节目搬上舞台,为学校平添了节日气氛。形成了以表演促进推广,以比赛促进发展的良好势头。

3.3.4 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深入实践和不断取得成绩,2014年1月8日,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与珠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签订了《珠海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共建协议书》,成立了珠海市首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该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不但能发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医学院校体育教育,这一教学改革成果的巨大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基地的建设也有利于更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按照协议规定,在珠海市民族宗教局的协助下,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珠海市大力培养运动员和教练员,开展传统体育重点项目建设,并能够承接承办少数民族体育竞赛。

3.3.5 发展和普及优势项目

结合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众多,民族体育群众基础深厚的特点,精选了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蹴球和毽球这四项优势项目纳入了校区的必修课教学计划中。高脚竞速作为学校的优势项目,通过经专职培训有经验的教师持续开展高脚竞速项目的教学,学生对高脚竞速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术技巧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和极大的提高。对于板鞋竞速、蹴球和毽球等优势项目,推出既有个人项也有团队项的形式,充分考虑了项目的多样性。我校充分利用地理和自然气候优势开展相关项目,每年组织700人左右的医学生进行至少14周,28个学时的学习。同时对优秀学生进行选拔组队,积极参加周边地区的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些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学生基础,反之又促使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使优势项目以良好的态势发展下去。

4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医学生体育教学的效果

经过近5年的探索实践,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创建形成了“以高脚竞速、蹴球项目为特色,以板鞋竞赛、毽球、珍珠、秋千等项目为基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为支撑”的体育教学改革新特色,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4.1 广大医学生体育课程参与度和课余训练积极性提高

通过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医学生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医学生们不但掌握了相关的运动技术,同时又增进了对各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少数民族同学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每年的体育专选课中,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医学生占上课人数的50%左右,大家普遍认为这些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风情,锻炼效果也很好,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和参与兴趣。

4.2 医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到提高

由近年来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来看,我校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内容后,参与传统体育选项课的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均有了提高。通过双盲法对身体素质相同的竞技组(乒乓球、篮球和足球)和民族组(板鞋、毽球和高脚竞速)学生,进行一学年72个学时的训练后,身体素质(男生包括肺活量、1000 m跑、立定跳远和50 m跑;女生包括肺活量、800 m跑、立定跳远和50 m跑)测试检查结果发现,无论男女在训练1年后,身体素质的4个项目均有了显著提高,尤其女生民族组身体素质提高的幅度明显强于竞技组。该项测试说明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医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对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素质具有很好的提高作用,尤其对体育运动参与热情较小的女生而言,极大的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收到了明显的锻炼效果。

4.3 带动了医学院校体育专业的开设

万苏建:传统医学的推广者 第11篇

道家文化与传统医学相结合

9岁那年,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街头玩木头手枪、玻璃球时,万苏建已经开始跟着父母学习针灸了。

时光荏苒,当年手握毫针的小小儿郎如今成了一个中医学的集大成者,其成就不仅仅局限于针灸,他将“天人合一”的理念与传统医学相结合,致力于养生、气功、推拿、针灸等,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得到了信任与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外医生与病人慕名而来。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精髓。万苏建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结合中医学原理,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一套临床治疗及自我健康的整体疗法。说到将“天人合一”与传统医学相结合时,万苏建娓娓道来,“中国传统思想、传统医学与道家文化渊源很深。”

为了证明传统医学的科学性,万苏建在学习中查阅了许多医学典籍,同时还拜访了许多前辈和老师,如中国正骨名医罗有明、山东崂山匡常修道长、名医李厚芳以及冯玉祥之女、中国著名免疫学专家冯理达等。名师指导之余,万苏建每天早晨5点开始练习气功、背诵道家的经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万苏建告诉记者,“在给小白鼠做实验时就会发现,意念不同,它的反应就不同,所以良性意念很重要,这个意念传达下去达到的目的,叫生物能量。”他说,“把握主要在医生,病人放松就可以,医生要达到忘我状态,在给病人针灸时,医生完全放松,这个意念就很强。”

听上去拗口的理论,却是万苏建多年的修习结晶。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国外的养生学者或者医生来到北京传统医学交流中心向万苏建交流学习,他们都很崇拜中国的传统医学,不明白一根看似很普通的银针怎么就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为什么他们扎针和万苏建扎针的效果不同。通过学习,他们知道了中国的针法里面还有意念。

中西结合疗效好

汽车还未停稳,早已等候在村口的孤儿和乳娘们便迎了上来,拉住医疗队员们的手。

受宋庆龄基金会的委托,由万苏建教授率领的医疗队,自2013年4月以来先后数次奔赴山西大同县周土庄镇散岔村,为寄养在这里的152名孤儿和600多名乡亲们送医送药。

在散岔村寄养的152名孤儿,有三分之一患有脑瘫,必须进行长期治疗。这种疾病是世界公认的顽症之一,治愈率相当低。医疗队每月来这里进行一次治疗,万苏建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坚持下去。

除了救助国内的贫困患者,万苏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与国外交流。他带着团队在国外学习交流医学,不仅学习了西方先进的医学科研和技术,而且对自己研究的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新的灵感和体会。

“穴位注射”理念是万苏建在美国芝加哥交流时,当地医生提出的,他们建议,在穴位针灸的同时,把药物注射进去。

针灸是中国几千年继承下来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针灸是中医,药物注射是西医,这样的中医结合方法万苏建还是第一次听说。他虚心向他们学习,咨询情况,但心里一直有个疑虑:针灸的针已经很细了,怎么还可以容下药物?

当地医生笑着打消了万苏建的疑虑:“这个不是问题,我们会研发特别的针,比你们的针要细,不仅可以扎进人体表面还可以把药物注射进去,当然,药物的剂量要十分注意。”

万苏建感慨,“国外做得精致而且量也少,每个针只有0.2毫升,同样的药品、同样的剂量,疗效却比我们强好几倍。”

把中国传统医学推广到国外

在万苏建心中,“最美的事是把中国传统医学推广出去,国外的人能够接受,能够信任,并且能够推广。每个国家文化不同,在讲座中接受程度也不一样。”

每年,万苏建都会去国外推广中国的传统医学,瑞典、丹麦、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万事开头难”。万苏建在开始推广时,有时也会受到一些阻碍,西方国家相信的是现代科学,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用理论讲很难讲透,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传统医学多是半信半疑。中国的传统医学在国外推广不是很强,很多人感觉是上天的创造。

面对在国外推广的难题,万苏建认为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国外交流时,一星期只安排讲两次课,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实践治疗,必须要有疗效。同样的病体,经他治疗后,短短一年时间,病人的体能会达到原先体能的几倍,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好多病症在现代医学上没办法解释,没法治疗,但是“通过我们的治疗,病人的身体确实好转了许多,他们慢慢接受了中医的治疗方法,这样子,就开始推广开来”。

说到中医推广时,万苏建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们团队去美国底特律学习,当时恰逢底特律举办篮球比赛,比赛即将开始时,一位主力突然不能动弹,当地的球迷都非常焦虑,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当地的医生看后说,这需要时间治疗,可是对于这么重要的比赛,怎能在关键时刻失去主力?焦急之中,他们请教万苏建,万苏建只说了一个字“能”,瞬间之内,一动一拧,“噔”地一下就好了。其实,那位篮球队员只是微关节脱位,看到受伤的主力上场,全场给万苏建报以热烈鼓掌。几天后,许多崇拜中国传统医学的底特律当地医生前来报名,向万苏建学习中医。

回国后,万苏建还把许多国外的孤残儿童、脑瘫的孩子领到中国,带到自己的交流中心,用“穴位注射”的理念,给他们治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说到有的病人在西方医学中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而在万苏建的悉心治疗过程中得到改善,万苏建从心底里透出欣慰的笑容。

非洲传统医学理论探析 第12篇

关键词:非洲传统医学,药理学,西方医学

考古学研究表明,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可以治疗骨折和脱臼, 植物、动物和矿物均被开发利用成药物。放血和外科手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古代医书还记载了人们使用肌腱制成的线来缝合伤口, 最奇妙的是, 古代非洲的外科医生还会利用蚂蚁咬合伤口, 并使蚁腭残留在伤口处成为“缝合器”[1]。除中医以外, 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神奇的传统医学, 推动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非洲传统医学 (Taditional African Medicine, TAM) 便是其中之一。

TAM的特点可归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相信超自然的力量是疾病的发生原因; (2) 用占卜作为诊断手段; (3) 采用植物或动物药治病。TAM的行医者根据其对疾病起因的推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而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 TAM往往采用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TAM认为许多疾病是由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导致, 比如人类触犯了神灵。虽然许多医学家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但有一位著名的Horton医生认为这有一定的道理, 他将“神灵的怒气”理解成为一种精神压力的比喻。当病人觉得自己做了坏事而触犯神灵时, 心里会产生一种愧疚感。众所周知, 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身体机能出现紊乱, 进而导致疾病趁虚而入, 因此TAM相应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献祭、赎罪的形式向神灵道歉, 以此消除心中的愧疚感, 缓解疾病。实际上, 相同的思想在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中也有体现, 即要敬畏自然、天人合一[2]。

很多非洲部落采用一些常见的草药治疗小病, 如头痛、发烧、咳嗽等, 治疗这些疾病时不需要大动干戈, 召唤神灵, 就像现代人们平时会自行购买一些非处方药治疗小病, 无需寻求医生帮助。若疾病进一步进展, 发展成危重型或者慢性病, 这时就要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采用占卜的方法挖掘病人隐藏的“罪行”和获得更复杂的处方。现代药理学研究已从TAM常使用的药材中提取了许多有效成分, 如柳树中的水杨苷、金鸡纳树中的奎宁。此外, 许多药用植物中还含有免疫激活成分。然而, 在无法找到疾病原因, 或采用草药治疗无效, 疾病愈发严重的时候, “驱魔仪式” (见图1) 就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驱魔仪式中也会使用到一些草药, 此时草药的性状、气味、性状、颜色等物理学特性是选择的要点, 其药理学作用则被忽略。

西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是采用相应的药物消除致病因素, 而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 是否使用取决于其治病能力和毒性作用的衡量。在TAM中, 很多有毒的药材被用于占卜、驱魔中, 而不是让患者直接服用, 如有剧毒的巴豆, 尼日利亚人常用其进行驱魔仪式, 认为其强大的毒性可以赶走邪恶、击退病魔[3]。所以说, TAM并不是完全的无科学依据, 装神弄鬼, 非洲人民也是在不断尝试中知晓了可以口服治病而不会致命的药材, 只有在口服药物无法战胜病魔的时候, 才会寻求“驱魔仪式”的帮助, 以此获得一种心理宽慰, 这也是古代医学局限性的一种体现。很多医学体系都非常重视药物的剂量问题, 但TAM对此要求并不是很严格, 因此经常会出现药物使用过量导致中毒或死亡的现象, 所以很多现代医家认为这是TAM不科学性的最大体现。

在TAM中, 药物发挥治疗效果的方式除口服之外, 还有很多是与驱魔仪式相匹配的。如有些医师会嘱咐患者将药材挂在腰间、脖子或脚踝上, 甚至藏在枕头底下, 这种治疗效应与现代医学中的安慰剂效应有一定相似之处。此外, 有些具有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草药确实可以通过皮肤、鼻腔而进入人体, 发挥治疗作用。安慰剂效应是现代临床普遍认可的一种效应, 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效应, 由人体的情绪激发中枢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许多临床实践均已表明, 安慰剂效应对于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其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尚未阐明的效应途径激发人们的免疫系统, 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该效应与疾病的病因无关, 任何疾病均可以产生这种效应。许多临床双盲对照试验表明, 对治疗过程有信心的患者康复率和康复速度均优于消极对待的患者。古代非洲人民发现这种效应的有效性或许是一种巧合, 但也不能因为其披上了“驱魔”的迷信外壳就将其科学性完全否认。

此外, 传统医学中历史悠久的放血疗法在非洲的马里国应用十分普遍, 一般选择太阳穴、印堂穴一带放血, 采用的工具是用硬木制成的刀子, 生活在马里北部的塞努弗人尤其偏爱这种放血疗法, 额部放血遗留的疤痕成为其民族的特征性标志。此外, 采用“驱魔仪式”进行治病的巫医对马里人影响也很深刻, 巫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念咒不使用草药的纯巫法, 一种是咒语和草药同时使用的混合巫术。一般情况下, 第二种方法比较常用, 但巫师往往会对采药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做出规定[4]。

非洲人民坚信做了有违良心、冲撞神灵的事情后会恶病缠身, 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效应, 人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愧疚的状态下, 容易引发各类疾病, 现代医学也已证实这一现象。因此, TAM采用举行驱魔仪式以消除患者愧疚心的方法治疗疾病, 也能称得上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在历史的长河中, 即使是那些没有文字的土著部落人们也都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原始的医疗技术, 如针刺、放血、按摩、正骨、推拿等, 这说明世界各地的人类在最初认识自然、抵抗疾病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似的朴素思想和实践体验。以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 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或许显得愚昧可笑, 疗效也乏善可陈, 但正是各种传统医学的不断融合与发展, 才造就了现代医学的辉煌。

参考文献

[1]FORESTIERI A M, MONFORTE M T, RAGUSA S, et al.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d Antipyretic Activity in Rodents of Plant Extracts used in African Medicine[J].Phytotherapy Research, 1996, 10 (2) :100-106.

[2]VOEKS R.African Medicine and Magic in the Americas[J].Geographical Review, 1993, 83 (1) :66-78.

[3]OKPAKO D T.Traditional African medicine:theory and pharmacology explored[J].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1999, 20 (12) :482-485.

上一篇:支气管肺灌洗下一篇:湿地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