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成效范文

2024-06-16

提高教学成效范文(精选12篇)

提高教学成效 第1篇

一、关于备课的反思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备好课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理解教材的编排及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精妙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 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指导对教学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邻为师, 同伴研修”, 集体备课等途径是帮教师备好课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同事之间长期相处, 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 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 便于开展有意义的讨论。交流的形式有很多, 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互相听课、做课后分析等。优秀的教学设计, 应该对整个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做好合理精细的规划, 同时把恰当的教学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根本, 遵循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水平及认知规律, 准确客观地把握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 结合学生学情, 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的突破口、选择教学媒体等。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 备课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第一, 从学情出发, 适当地进行教材重组, 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参与体验或者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二, 合理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有效突出知识的重点及难点, 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第三,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等, 反思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 记好教学后记, 以便尽快改进。第四, 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 在合作中完善自己的意见并逐渐规范语言描述,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并较好地训练学生思维。在反思后的再实践时, 一定要找准设计思路与教学实施过程之间的差距, 把这种差距作为一个小小的研究问题来思考。把这种经常性的思考变成一种习惯, 才能真正做到反思, 才能在反思中前行。

二、关于课堂的反思

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心。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分析、验证等方法, 最后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精心的问题设计和精妙的课堂语言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雷夫·艾斯奎斯真不愧为美国最优秀的老师, 他的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和匠心独到的问题设计让我耳目一新。“绝妙的美国小学生数学游戏Buzz”和“加加看”的教学细节, 让我们无时无刻地感受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生活性和知识性, 让我们领略到的是教师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还有他超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的好课, 不仅让学生建构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 让知识从生活中来, 再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本中许多知识的编排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由于课本篇幅有限, 好多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题目不能得到及时的反映。所以, 课堂教学应正确使用和融入一些适合儿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学用价值。学用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心, 除了在课堂上充分体会挖掘学习素材, 还应该在知识的呈现形式方面下工夫。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使学生在解决和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逐渐培养用数学的思维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关于学生的反思

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关注我们的学生。学生的学习除了要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 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 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 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 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及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最佳途径。学生有了亲自动手的体验, 才能更好地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从而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但是光注重理解不关注运用, 同样不利于知识的巩固。所以, 要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何使用PPT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第2篇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提供丰富的直观表象,让教学入情入境,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不讲究方法,盲目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也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切不可只追求课件的多样化而弃本求末;其次还要从课件界面切换是否合理、文本是否清晰、画面是否美观、flash动画是否必要这些方面去优化播放视觉效果。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与讲解法、提示观察法、导读法巧妙结合,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关键词】:有效;多媒体课件;语文课堂效率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广泛地运用在学校的各科教学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再是单靠老师的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了,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图片、视频、声音于一体,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提供丰富的直观表象,化空虚为充实,化远为近,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教学入情入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但多媒体课件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不讲究方法,盲目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那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扬长避短,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

一、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这个定义下得不错,多媒体课件只是作为教学的媒介,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按照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制作。它的根本任务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在语文课上,有的老师盲目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过多地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体会课文的情感,理解句意,而忽略了朗读的训练、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词句的运用等语文技能的教学。有位语文老师这样上《威尼斯的小艇》:他下载了大量威尼斯小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每个自然段的教学都是齐读一遍句子后,再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看图片或视频,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作用等,而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作者写作方法的分析则略略带过,甚至忽略不教。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学生也感兴趣,但学生学到了什么?语文技能又掌握了多少?答案是令人失望的。可以说这样的课充其量只是一节文化欣赏课,而不能算是语文课。

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任务。上面所举的课例只重视强调了课文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这一课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因此,教师制作课件前要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只为追求课件的多样化,不管教学任务需要与否,为用而用,使语文教学华而不实,弃本求末。

二、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注意优化播放视觉效果。

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脚本思路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制作的视觉效果不同,对教学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界面切换合理、文本清晰、画面美观、没有负面干扰的课件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相反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优化课件的视觉效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课件的界面切换要合理。

在生字词课上,有的老师所制作的课件是这样的:把课文的生字词集中在一个界面上,每学一个词就在这个界面上引导学生读词,再切换至播放这个词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然后又跳回生字词集中出示的界面上,再以同样的方法学下一个词语。也就是说学完这些词语,要反复切换至生字词的界面。如此频繁的切换不仅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容易使学生的视觉产生疲劳,思维受到干扰。其实如果老师能结合板书,把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就不必反复切回同一个界面了。类似的情况在阅读教学中也常有发生。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界面的切换是否符合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特点,是否便于操作,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二)课件中的文本要清晰,画面要美观。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只在脚本设计、动画制作方面下工夫,而对字体的颜色、图片的大小则考虑较少。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课件中的字体使用红色和黄色,而这两种颜色的字投影出来是看不太清楚的,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还有的课件中图片过大或过小,或图文排列凌乱……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都会给教学带来影响。虽然我们不是美术老师,制作课件的水平也不同,但只要细心一点,多从视觉效果去考虑,以上的问题就能避免了。

(三)课件中鼓励性的flash动画图片要慎用。

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在课件的各个环节中插入鼓励性的flash动画图片。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每出现一个flash动画图片,学生的眼睛就会紧盯着动画看,注意力往往被过渡吸引,而分散了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这种鼓励性的flash动画图片应慎用,在指导朗读、做练习时的鼓励性flash动画图片改成静止的就可以了,同样起到鼓励的作用。在学生做完习题或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说‚你真棒!‛进行鼓励,偶有一两道较难完成的题才使用flash动画图片给予表扬。这样就能把课件的不良干扰因素降到最低。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巧妙结合,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教学媒介,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必须结合各种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一般来说,语文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结合一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述,答疑或说明。这种讲解‚画龙点睛‛,可以增强演播的效果。讲解针对课文重点与难点进行,必须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例如,在《富饶到西沙群岛》一课中,第二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这句话讲的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的成因,如果只凭朗读、引导学生想象,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通过课件的图片或视频进行讲解,学生一下就明白了。

(二)提示、观察法。

提示、观察法是指教师在播放课件的资料前对学生作必要的提示,以便学生更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课件资料。例如,在《在小猴子下山》一课中,老师在让学生观看动画听朗读之前给予提示:‚同学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朗读,并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表格: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哪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分别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结果小猴子怎么样?你认为小猴子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这样,学生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正如俗语所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

(三)导读法。

导读法是指教师通过课件展现课文相关事物的图片或情景录像,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理解课文的词句。例如,在《周总理的睡衣》一课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老师提问学生:这位护士为什么要‚捧‛着周总理的睡衣,且眼睛湿润了呢?她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的图片后,反复吟诵这段话并展开想象与思考。有位学生回答得很好:‚周总理是国家的总理,可他还穿着这样一件补了好多次的睡衣,这睡衣又是七十多岁的邓奶奶一针一线补好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总理和邓奶奶的生活是多么的俭朴!当时,年轻的护士一定怀着无比崇敬、感到的心情,所以她用双手‘捧’着睡衣,眼睛湿润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上述的几种方法是综合运用,巧妙结合的。

提高政治教学成效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理念;成效和素养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单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少政治教师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隔离开来,学生普遍感觉政治课学习缺乏意义,没有价值。因此我们要强化生活化理念,努力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成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成效?在此,笔者进行一下分析:

一、强化生活化教学理念

思想对教育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成效必须要深入了解生活化教学理念,并且在思想上强化生活化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我们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经验。我们只有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消除传统政治教学空洞说教现状,才能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高中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它是提升学生政治理论运用能力的现实需要。教育的价值在于服务于生活,因此高中政治要发挥教育功效,必须要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它是高中政治教学资源挖掘的需要。高中政治教材尽管在编排时就考虑与时俱进,融进生活素材,但是现代生活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高中政治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要需要政治教师积极挖掘教学资源,突破教学时空局限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政治学习的意义。

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政治教学资源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应该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念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首先,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素材。高中政治教师要紧紧围绕政治教学目标,充分挖掘社会热点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保持政治课堂教学的时代特点,才能增强政治教学的针对性。只有将政治教学与生活热点问题、国际政治敏感、焦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思考、讨论问题的兴趣。其次,要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当今生活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学生的生活圈不再仅仅是学习,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挖掘学生生活教学资源,将政治教学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结合起来,使政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成效。

三、善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高中政治课贯彻生活化理念的关键在于实施生活化教学,而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生活化情境,能使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识、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发力强”的政治素材创设情境。所谓激发力强的素材是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政治学习主动的素材。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我们要尽量选择社会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地方素材等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或者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典型案例,紧紧抓住学生学习探求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其次,要不断丰富情境创设的手段。相同的素材呈现的方式不同,创设情境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同,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情境创设的手段,尽可能的使生活化情境产生强大的震撼力。除了传统的文本资料呈现、图片展示、影像资料播放手段外,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网络媒体。现代网络媒体融图文、音像、动画、情景剧等多位一体,它能创设出一个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展示最丰富的生活画卷,有效拓展学生学习时空,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探求愿望,并且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构建生活化实践课

实践课是高中政治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中政治生活化实践课设计要从社会生活中选材,教学内容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典型问题与现象;实践课开展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以提升生活化实践课的实效性,例如我们可以开展社会调查与访问、社会焦点问题辩论、演讲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方式,这些方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生活化实践课,有效拓展政治课堂教学空间,弥补不足,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向社会,在社会活动中运用政治知识,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政治实践活动的引导,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生活体验,因为在体验中获得的知识是最深刻的,它有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成效。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把生活化理念贯彻于教学的始终,将高中政治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增强生活体验,在体验中深入理解知识,切实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成效,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梁秋.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3):208-209.

[2] 謝华芬.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资源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08):46-47.

[3] 孙蓉.高中政治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06):69.

提高政治教学成效的方法 第4篇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有新颖的一面, 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必将出现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整合”存在的问题

1. 课件机械呆板或“花哨”。

有些政治课件只有简单的文本, 只是“书本搬家”、“习题集搬家”, 连图片都没有, 这就失去了多媒体的意义。如果能增加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 就能更加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使思想政治课更具直观性,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收到较好的效果, 也才能真正体现多媒体的作用。而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花哨”, 希望多媒体课件弄得好看一点、片面追求“技术含量”, 最终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例如, 有些课件界面的背景色彩鲜艳, 有些制作得与讲课内容无关, 那么这必定会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2. 以辅代主。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到课件中, 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 也由电脑代劳, 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信息技术以辅代主的局面。课堂上, 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 学生则随着屏幕内容, 步步紧跟, 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做法, 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 其实质仍是“满堂灌”, 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 对改进现代教学手段没有多大用处, 成了禁锢甚至扼杀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杀手。

3. 片面追求“整合”的固定模式。

强调某一种“整合”的固定模式, 或者将某种模式称为“最优化”, 显然是受苏联教育学家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这才是辩证法。

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化。个性化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面 (兴趣、情感、方法、能力和模式等) , 同样也体现在教师方面, 包括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方法、风格等。“整合”是一个需要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深入研究的课题, 应该更强调实践, 实践出真知。这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发挥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探索验证多种“整合”模式, 进行广泛的交流、探讨,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二、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 提高效果

基于以上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1. 优先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是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主体, 为了保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顺利实施, 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但目前我校的政治教师, 中老年教师占很大比重, 很多教师对实践性较强的信息技术有“格格不入”之感, 虽经多次努力, 但是效果不佳。经调查表明, 我校政治教师会基本的Windows操作的占75%, 但能进行文字处理的仅占57.25%, 会上网查找所需教学资料的占41%。仅有18%的教师能使用电脑进行教学, 其中经常使用的仅9%左右。可见, 当前我校的教师素质状况有待改善。所幸的是大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学校正通过计算机培训来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 重视政治学科资源库建设是“整合”的关键。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不可能自己开发适合教学改革需求的全部教学素材, 所以为了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科教学之中, 推动“整合”, 就必须给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库, 如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常见问题库等, 让教师可以用较少的备课时间, 就能够方便地根据教学目标, 调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组成自己的教学活动计划,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3. 巧设情境, 以景育情, 以情激趣, 点燃求知火种。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让政治课堂以动画、声音、视频等新颖的方式导入,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 我首先播放木桶和木板的对话, 听完它们的争论, 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个时候, 可以说水到渠成, 我就点明课题: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与这个话题有关的哲学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这样, 直观、形象、生动的导入,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避免了单凭教师“独白”的平淡开头, 同时为学生探究埋下了伏笔。可见巧设情境, 以景寓情, 以情激趣, 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自主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提高教学成效 第5篇

借助文化理解提高英语教学方法成效的尝试

要深入研究怎样借助文化理解来提高英语教学,力求以文化理解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途径.怎样发挥文化对英语学习的教学功能,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法?”.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黑河学刊 英文刊名:HEIHE JOURNAL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623.31 关键词:文化理解   英语教学   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成效 第6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35-01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获得“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经历,从而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成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组合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分层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实际上往往都是先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整理得到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例如三角函数 图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实验的方法:先为学生准备好演示软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当 、 、 准取不同的值时图像怎样变化,研究它们对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单调区间的影响;接着让学生对 、 、 进行赋值,输入后观察图像的变化;再让学生变换输入这三个值的先后顺序,反复实验、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了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和单调区间。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运用了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摆脱了畏难心理,提高了解题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会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数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现代教育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做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线段P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还使学生动手操作电脑,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操作电脑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体验数学美的魅力。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适当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进步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定条件,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构造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多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柏永红,何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初探.

[2] 阳靖然,董磊.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3] 潘小明.试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成效 第7篇

一、善于运用各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手捧教科书滔滔不绝地讲, 告诉学生需要背诵、默写的部分, 学生则中规中矩地记录教师所讲的内容。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太过普通,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小学生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没有什么耐性, 不喜欢长久坐在书桌前被拘束。这就要求教师的授课方式要新颖、丰富多彩并富有趣味性。课堂趣味性要做到课堂语言趣味性、课堂情境趣味性和课堂作业趣味性。其中, 课堂语言趣味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 恰当地运用趣味性语言, 活跃课堂氛围, 这样不就能融洽师生关系,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情境趣味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情境教学, 如教师可以把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运用于教学中, 当学习古诗《鹅》时,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只大白鹅, 将它的动作、神态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堂作业趣味性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能唤起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作业的内容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听、读、写或画等形式最好能相结合, 使他们脑、手、口并用, 从而提升对作业的兴趣。

二、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上课有无兴趣, 课堂氛围是关键。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首先, 要尊重小学生的自主思想, 他们的思想很纯真, 从未受到世俗的影响, 有时会出现稀奇古怪的想法, 遇到此种情况, 教师不要以师者为大的姿态否认且压制他们, 要鼓励学生把那些想法表达出来, 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并挖掘他们内心的潜能, 从而给予正确地引导。另外, 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要充分认识到表扬的魅力之大。赞许的、善意的表扬能使学生直面困难、增强信心。尤其是对待淘气、不爱学习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从另一方面看到他们的优点并给与表扬, 这样他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擅长的方面, 辅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自信中快乐学习。其次, 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每个班级里面肯定都会有学习成绩不理想的, 这时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小学生, 不能因为学生回答问题过于慢或回答不上来就表现得特别不耐烦, 或者是为了赶课时进度、营造自认为很好的课堂效果, 就只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提问问题。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都应该平等的、公平的享受教育资源, 因此, 教师不能发挥自己的特权, 差别对待学生。最后, 要让学生时刻体验成功。小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较弱的, 如果在学习上经常被打击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要在学生失败后给予鼓励, 或想法设法让学生多尝试如何获得成功的方式, 给予他们以信心, 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更浓厚, 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各科知识, 这时教师会教得更轻松, 学生会学得更快乐。

三、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多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 会使得教学方式由单调乏味变得灵活多样化,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也能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 插入具有光感、动感或声感的表演, 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的魅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 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大量的图文、声音、动画或视频等信息比较直观、形象且更生动, 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课本上描述的美景或传达的意境,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注意力会更容易集中, 最重要的是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 这样不仅会使课堂氛围变得更活泼更具有趣味性, 而且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课堂吸收的有效性。运用此方法切勿喧宾夺主, 干扰到教学主题。

四、善于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习兴趣往往与情感是有紧密联系的, 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 教师应从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就要注意自己在小学生中的形象。教师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教师职业素养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生活感悟, 教学时把这些能力和感悟渗透到所教授的知识中去, 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会对老师富有钦佩感和信服感。学生先喜爱教, 对教师感兴趣, 才会接近教师, 而后就会对教师所讲的课堂知识感兴趣。俗话说的“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另外, 情感的欠缺就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外要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不能为了尽早树立自己的威信就整天不苟言笑, 对待学生冷若冰霜。尤其是教师在面对一些思想极其活跃, 甚至调皮的学生时, 不要冷嘲热讽, 或轻易动怒, 一定要有耐心。教师要把自己与学生放在一个高度上, 不要以高姿态来面对小学生, 所以, 教师平时在跟小学生接触时, 要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 努力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总而言之, 在教学工作中, 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归根到底就是要吸引学生。教师在面对生机勃勃、思维跳跃的小学生时, 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营造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 教师也要欣赏小学生, 给予其自信心。

摘要: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曾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今, 我国教育学者也一致认同爱因斯坦的观点, 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教学成效 第8篇

一、紧跟一项政策:国家政策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快, 加上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 会计业也处于与国际接轨中, 会计法规处于不断更新中, 我国的制度从原来的《企业会计制度》发展到《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落实到现在的利用会计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38个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来指导会计工作实践, 加上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法律关系的总规范、权威性最高、指导和规范会计工作的最高法规———《会计法》, 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指导会计核算工作。因此, 形成了《会计法》对会计基础起纲领性作用, 《会计准则》对会计理论起指导性作用,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基础实务核算起到规范化、操作具体化的实践指导作用。

加强税收制度的接轨, 《会计基础》课程涉及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所得税的计算和处理。其中增值税要从原来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过渡, 具体应用2009年的《增值税暂行条例》, 体现在固定资产等核算中的变化。所得税要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与现实生活中企业计算缴纳所得税的纳税调整结合, 做好税收计算严格按照国家税收制度执行。将会计与税收紧跟会计、税收政策的变动而适时调整, 让学生所学知识始终与国家政策相一致。

二、明确两项任务:理论教学、实践操作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独立的, 这样相孤立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学生对理论学习无兴趣, 对实践动手操作无从下手, 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效率上的低下。在会计教学中明确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 将二者的教学彻底融合, 真正做到学中做, 做中学;边做边学, 边学边做。

找准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即实际会计工作任务, 突出过程, 对《会计基础》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彻底改造, 打破以知识的内在完整与逻辑关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 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 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 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 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 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具体而言:要想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 必须对会计职业有一个全面基本的认识,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础知识。我们以此为起点, 首先对会计进行了概述, 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

无论从事哪一个会计工作岗位, 必须会使用借贷复式记账法, 因此, 我们在课程中接着介绍借贷复式记账法, 并通过其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 一方面培养学生各岗位的基本账务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会计数据处理的整体思路和全过程, 为学生的全盘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在学生具备了实际会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账务处理能力后, 以一个模拟工业企业的相关资料为背景, 要求学生采用真实的账证单表, 按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 依次完成从建账到日常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等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全部会计工作, 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根据各阶段具体工作的需要, 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 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 培养相关岗位能力, 同时以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的知识。从而在真实的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下, 为学生搭建会计工作整体框架, 并在此框架中注入主要会计岗位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 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形成一个贯穿于课程全过程的工作任务。

三、遵循三个核算环节:凭证、账簿、报表

会计核算方法有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专门方法。其中填制会计凭证是起始环节, 登记会计账簿是中心环节, 编制会计报表是最终环节。

会计核算的三个核心环节中, 由原始凭证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是会计主体每个会计期间必须进行的会计工作。三个环节的正确核算和监督, 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 从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方法体系。

四、运用四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案例教学

对于刚接触经济生活实例的学生, 我们采用学生周边地区会计人员数量差异的生动的“案例”证明“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 明确会计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爱好,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尽量用一些接近生活的案例, 案例中的“趣味篇”来激情引趣, 让学生产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知识篇”将抽象知识浅显化、系列化、条理化, 来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警示篇”将“做会计人”的道德教育常态化, 将爱国主义、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教育融入其中, 寓教与乐。形式多样, 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在教学中的引用, 激发学习兴趣, 达到融会贯通。

2. 启发式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是财经类学生入校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入门课程。虽然课程内容不难, 但要让学生真正入门却不容易。在教学中着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上课循循善诱, 深入浅出, 重点知识精讲, 难点内容细化, 生活知识常识化, 理论知识实践化。尽量使学生边听课, 边思索, 边掌握,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边教学, 边练习, 边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会学生自学,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程条理清楚, 信息量大, 学生练习机会多, 互动效果好。课件制作力争做到内容简洁、生动、直观, 重点突出, 难点明确。特别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这两项目, 理论教学既抽象又枯燥, 通过多媒体教学, 可以把实际工作中的凭证、账簿真实地搬到课堂上来, 对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也能讲解得栩栩如生, 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教学效果良好。“企业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这一项目主要是讲解“多个账户的设置和运用”, 借助多媒体手段, 充分发挥声、光、电作用, 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 一目了然。

4. 仿真实训

专业实践要应用虚拟仿真教学技术, 建立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训) 等教学环境。对《会计基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会计实践资料融入到日常会计教学中来, 实现仿真教学和模拟做账, 乃至进行真账实操。在《会计基础》中, 要实现双互双层体系, “双互”体系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理论模块和技能模块互相结合。“双层”体系即: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 讲练结合, 完成各项专项技能的训练为第一层次, 各项学完后, 集中进行会计基础的综合实训为第二层次。同时, 经过仿真实训, 形成了实训过程经过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会计手工处理能力和电算化能力双轨并行;培养学生做账、查账和用账的会计专业能力的“三阶双轨、培养三能力”的仿真实训教学方案。

总之, 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在于让学生对会计有兴趣, 对专业理论有掌握, 对实践动手能力有提高, 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各项技能的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会计基础》, 2009.

[2]会计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3]会计基础.人民出版社, 2009.

实施自主评改, 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自主评改,模式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自主评改模式, 是近年来作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也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优化作文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着力点。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 发挥了自主评改模式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实施自主评改的背景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实施自主评改, 主要是针对以往评改教学中教师耗时费力的单向批阅点评模式而言的。许多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评改, 结果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 只是关注了评定等第, 对于其他的评语、标注没有做到认真细看和研究分析。在自主评改模式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相互评改, 在评改过程中得以借鉴、吸收与提高。

二、实施自主评改的意义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实施自主评改是对传统评改模式的一次改革与优化, 具有四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改变高耗低产状况。

自主评改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师生互动更为明显、高效, 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2.实现相互借鉴目的。

学生在自主评改的过程中, 能够相互学习借鉴, 在批阅他人作文的同时, 一方面, 能够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 也能够从他人的问题之中得到启迪, 以此实现自身写作技巧提高的目的。

3.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与传统的评改模式不同的是, 自主评改模式更加侧重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予学生充分参与的空间。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提升。

4.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学生在自主评改过程中, 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发挥的机会, 这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仅实现了知识性目标的掌握,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

三、实施自主评改的步骤

在运用自主评改模式开展教学时, 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开展相关方面的辅导,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评改, 重点要抓住以下六个步骤:

1.强化自主评改技巧辅导。

对于学生而言, 从教师评改转变为学生自主评改, 不仅要有一个思想观念上面的转变过程, 对于其自身的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为了有效推进自主评改模式的实施, 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主评改技巧的辅导。首先, 要让学生明白自主评改的目的意义,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提高积极性;其次, 要对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要点指导, 如评改的顺序、评改的相关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评改的方法技巧, 为评改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只有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自主评改的技巧, 才能够保证自主评改活动顺利进行, 许多教师在谈及运用自主评改模式取得成功的经验时, 都将学生相关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基础与前提。

2.按照程序开展自主评改。

在学生习作中, 一般应当确定恰当的比例篇目开展自主评改, 当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自主评改的篇目不超过全部习作的三分之一。在自主评改中, 教师会按照小组推磨的顺序让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 评改中可以按照错别字、病句、结构、主题、写作手法五个环节与步骤进行自主评改, 错别字寻找是最基础的一步,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将写错的字标注出来;第二步, 寻找相关的病句, 运用修改符号列出来;第三步, 是对整篇习作进行结构的分析, 看是否详略得当, 是否结构合理, 对其结构进行简要评价;第四步, 是对文章的中心主题进行分析, 整篇文章的结构选材能否突出主题思想;最后, 还要对文章的写作技法进行评价, 要指出文章写作的成功之处, 同时也要点出存在的不足, 以便于作者拾遗补缺。通过这样的评改方式, 学生能够初步构建起对这一篇文章的框架感知, 哪些地方写得较为成功, 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

3.依托小组进行讨论研究。

在作文自主评改模式中, 发挥小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参与评改的是全体学生, 他们的能力基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也就是说,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评改任务, 部分学生因自身能力方面的差异, 无法有效胜任相关工作。为了提高整体评改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有必要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 对于评改的结果或是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 放在小组这样一个集体里面进行分析讨论, 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参与, 其中不乏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载体, 教师能够缩小指导层级, 将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学习小组层面, 对其进行技巧辅导, 以此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提高评改的科学性程度。实践证明, 在学生自主评改中发挥集体的作用, 积聚学生群体的智慧, 对于评改活动的有效开展, 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直接面对作者进行反馈。

评改者与文章作者进行直接面对面的反馈, 是自主评改的一个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能够有效消除中间环节的过滤, 评改者直接向作者指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 也指出其中值得借鉴之处, 运用这样的方式, 最为直接的好处就是实现了信息的直接交流、无缝对接。对于其中如何改进优化, 评改者与作者之间还可以开展交流互动, 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单向交流的过程, 更是一个双向互动探究的过程, 许多学生在这一模式中受益匪浅。自己的习作在接受评改者点评的时候, 以旁观者清的角度指出了自己作文写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于自身的写作技巧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 自己在点评别人文章的时候, 也能够学习借鉴到他人成功的技巧, 如修辞手法运用得当、文章布局较为合理、选题新意, 等等。在这样的反馈环节中, 每一位学生不仅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了点评, 帮助他人改正不足, 同时也是对自身写作技巧的一次提高。

5.教师进行抽样点评分析。

作为自主评改模式, 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应当采取师生互动的作用, 综合促进评改互动的提高。在评改活动中, 教师还要按照比例选定一些习作进行评价, 目的是通过这些范本的评价提高学生对评改技巧的掌握程度, 尤其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评改提高技巧。教师每次点评的篇目习作数量应当控制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比例, 并且每一次的点评尽量能够选取不同学生的文章, 优秀、中等与一般都要占有一定的比例, 要让习作批改的点评活动具有示范引领效果。

6.撰写自主评改心得体会。

在自主评改中, 每一位学生在评改之后都应当深刻反思, 回顾本次评改的收获, 既要回顾自己作文写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怎样改进, 同时也要评述在评改他人文章中所获得的写作技巧, 以实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高教学成效 第10篇

一、让学生对作文学习产生兴趣

一是化解学生对作文学习的消极心理。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作文学习的畏难等消极情绪,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加以关注, 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学习的消极情绪。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明白, 其实作文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出来, 让学生对于作文学习具有正确的理解, 防止因为畏难情绪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低下。

二是开展现身说法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虽然许多学生对于作文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 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作文学习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 消除其他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认识到, 其实作文写作是一件非常有兴趣的事情, 也是一件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的学习活动, 增强学习信心。

三是有效体现激励评价推动促进作用。对于作文教学评价活动, 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激励性评价,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作文写作的快乐, 对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一位学生在讲述自己学习进步的时候, 将其原因就归结于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对他的鼓励。

二、让学生对作文学习掌握技巧

一是强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与要领。以描写事件的文章为例,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选取了一篇范文作为载体, 引导学生开展分析研究活动,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掌握文章的选题特点、结构布局特点以及写作技巧等, 通过这样的载体开展研究分析, 有助于学生在分析讨论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文章写作技巧, 体现了快乐教学法的优势。

二是发挥信息媒体辅助作用。作为现代小学作文教学活动, 一定不能够忽略现代教学的作用, 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主要载体。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首先是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直观感知, 如教学写景文章的时候, 笔者选取了本地区四大景观中的一景“森林氧吧”作为描写对象, 出示了政府旅游部门拍摄的推介片, 让学生开展观察, 为教学活动增加了生动素材。另外, 笔者还运用多媒体播放社会热点事件, 要求学生进行点评写作等, 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丰富了教学活动。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专题活动。作为小学作文教学活动, 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 一定要整合资源, 发挥好其他专题活动对作文教学的辅助与促进作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 经常性开展专题活动, 为作文教学提供帮助, 如在早读课中进行“一分钟演讲”训练, 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结合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爱好, 组织文学小组等, 让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发挥, 具有广阔的空间。另外, 笔者还定期组织优秀作品展览, 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等。

三、让学生对作文学习拓展空间

一是在活动中获得写作素材。社会生活就是一本大型百科全书,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很少, 没有过深的社会阅历, 但是教师可以积极创造机会,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体会, 增加素材积累等。如笔者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 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开展维护节约用水宣传活动,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才干, 而且收获了很多素材, 为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是在观察中获得写作素材。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你的身边处处都有文章可做, 一位优秀语文教师是这样引导他的学生搜集作文素材的。笔者指导学生自习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 从中搜集能够作为写作素材的内容, 为作文写作积淀底蕴。

三是在思考中获得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中有些是可以直接搜集的, 更多的需要学生能够透过现象发掘本质, 进而提炼出丰富的写作素材。例如笔者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对校园里面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开展分析研究, 进而对与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开展探究, 上升到学生人生观念的引导方面, 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具有渗透力。

四、让学生对作文学习感悟成功

一是开展整体性学习评估。笔者在对学生的作文评价, 不仅着眼于学生作文水平的评价, 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尤其是对于学生中后进生群体的学习努力程度, 采取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 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是开展差异性学习评估。笔者在开展作文学习评价环节, 着眼于学生在文学基础、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 区别对待, 教学评价与要求紧密结合, 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另外, 还组织学生在相同层面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通过差异性教学评价的方式, 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三是开展激励性学习评估。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 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可能产生一串涟漪, 小学生心理敏感性较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采取激励性评语以及当面批改等途径, 帮助学生增强作文写作兴趣, 营造快乐的作文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着力改变以往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学习的快乐, 有效提高学生作文学习积极性, 促进作文水平提升。

提高教学成效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理念;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技术渗透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相对应,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在高中学科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高中生来说,高中阶段是培养和提高他们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阶段,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信息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信息教学

受中国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在高中,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重点主要集中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理解信息技术的学习对他们未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我们以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二、转变教学方法,注重互动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高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一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導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比如:讲解电子表格制作时,先讲解简单的理论知识,然后布置实践操作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注意把信息技术学习较好的学生与基础不好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以便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通过小组商量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在小组探究学习完成之后,让学生提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亲自上机给学生演示,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再如:在讲授如何进行电子邮件申请和发送的教学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建自己的电子邮箱,然后让他们每个人给自己的合作成员互发邮件,再进一步让学生探索学习如何把同学的邮箱设置为常用的联系人,以及如何设置自动回复邮件等。诸如此类与生活相关的课堂设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成效。

三、注意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现阶段,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重心都在应试学科的学习上,课业压力较大,学习基础较差,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往往力不从心。而信息技术的教学难度在高中阶段教材中有所增加,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难点增多,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多的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高中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则要立足于高中生的实际信息技术掌握情况,抓住学生在计算机知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注重因材施教。比如: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进行基础测试,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并以此作为因材施教的参考标准。此外,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所学知识难点过多而出现抵触心理,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耐心讲解,而不是过度批评;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一定要对其加以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中的教学质量并不高,其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立足于现阶段高中信息教学的实际,不仅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和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视的现状,而且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媛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观念与方法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6).

[2]赵克己.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S2).

如何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成效 第12篇

一、改变导入方式, 提高学生兴趣

我们通常用到的导入方法有衔接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例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等等, 在教学中应用的很多, 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个人认为只要敢于创新、运用得当都是好方法。举个例子, 在讲光合作用时, 下载专门的教学软件, 把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 并提出疑问。这样, 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又使学生进入了学习课题的过程。

当然, 课程内容不同, 导入的方法也不同, 总是用一种方法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这就要教师敢于创新, 多动脑筋。总之, 肯用心, 就能在开始吸引学生, 为整节课做好铺垫。

二、改革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

和导入一样, 教学过程也要敢于创新。个人认为以下几种方法用起来效果挺好。

1. 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北京市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老师上课, 不讲课, 通过生物教室, 要学生自主学习, 有问题问老师。王老师给每单元设计了“学习规划书”, 这份规划书里, 包括了单元的题目、目标、重点等内容, 也有单元规划、单元评价和单元检测。这样避免了有的学生到最后还没有完成任务, 也为那些学得快的学生超前完成任务做了准备。课堂上王春易老师讲的内容很少, 因为提前将“学习规划书”发给了学生, 让学生自学自研, 到了课堂上,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和探究。这样一来, 为学生的实验和小组讨论空出了很多宝贵时间。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 记录知识, 而是主动地开始了学习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不但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又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了兴趣, 爱上了学习。

2. 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通常是采用仪器演示法和多媒体模拟的演示方法, 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提高教学形象程度。

例如, 在讲“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时, 通过演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 并对演示过程详细分析, 运用动画模拟的方法, 将细胞分裂过程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周期性变化的过程, 将复杂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3. 辩论教学法

在教学中, 往往会遇到学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 让学生通过正反方辩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生物素养。

一个学生说:“用这样的方法上课, 我在自己和同学的讨论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内容, 比光听老师讲课学到的东西印象深刻, 同时还培养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提高了能力素质。”

4. 教学中联系生活

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过生物知识后, 能够准确地背出概念、背出原理、公式等等, 但是到现实生活中却不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生物现象, 可是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就是应该服务生活吗?因此, 在课堂上加入一些生活现象, 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 在讲“条件反射”时, 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简单的现象来举例。比如, 看到一张葡萄照片想象一下吃过最酸的葡萄, 人照样会流口水。“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等等。

上一篇:引入意义下一篇:正午太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