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健康教育

2024-07-12

中小学健康教育(精选12篇)

中小学健康教育 第1篇

(1)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读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的卫生要求;预防近视 (认识近视的成因、学会合理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 ;预防眼外伤;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睡眠卫生要求;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放置;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于健康的物质, 避免被动吸烟。

(2) 疾病预防: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认识传染病 (重点为传播链)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水痘、腮腺炎、麻疹、流脑等) 的预防;冻疮的预防 (可根据地方实际选择) ;学生应接种的疫苗。

(3)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 学会保护自己。

(4) 安全应急与避险:游泳和滑冰的安全知识;不乱服药物, 不乱用化妆品;火灾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 及时就医, 及时注射狂犬疫苗;鼻出血的简单处理;简便止血方法 (指压法、加压包扎法) 。

(三) 水平三 (小学五~六年级)

1.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本 第2篇

课本教材

海楼乡中心校

2015年

海楼乡中心校中小学健康教育

课本教材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我们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对教育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出现的问题将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番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拿取文凭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下,心理 2

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许多领导、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这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3、教师、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总之,要在中小学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只重视成绩、分数、升学率,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要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区银川市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大力推行中,不少学校也有了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比如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比较完善的心理咨询室、正式的心理课程的开展等。周边的地区,如石嘴山、中宁、青铜峡等地的学校也有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展开。但是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里还有不少的是流于形式,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1、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机械、单调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在社会环境下,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种种不满足感。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明确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而在当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中,由于对学生现状了解不深刻,分析不透,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渗透作用认识不透,一些教育活动仍停留在给学生讲讲青春期卫生、学习方法上,停留在只给学生灌输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事迹上,或局限于给学生进行一些学 4

习心理辅导活动。学生最反感的是纯说教式的空洞的不实在的内容。有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心理不正常人的辅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又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简单理论说教,缺乏具体指导。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简单化的说明,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作用的全面发挥。

2、个别心理教育活动,难以为学生普遍接受

个别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正常心理因素,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将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中学生在身心快速发展中时有矛盾和困惑,急需得到心理卫生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保健,然而,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的内向心理,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他们常常不愿意轻易将心理的困惑和矛盾展示出来,而是憋在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其正常发展。有的教师在从事这一教育活动时缺乏细心、耐心乃至爱心,很难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程度,而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找不到“症结”,也根本实现不了“医生”和“病人”的良好配合。

3、有的心理教育多集中于被动地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属于补救性的工作,得益者为少数学生

教育是从观察和了解开始的。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才能适时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这些要求作为教育者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从学生转瞬即逝的神情和一闪而过的动作中体察出他们的欢乐、兴奋、喜悦、惊奇、疑惑、沮丧等感情,即善于捕捉到学生细微表情所蕴含的意义,甚至某一心理活动内容,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适时开展心理预防教育。如果只被动地等待着问题,发现之后去补救,尽管忙的不可开交,但到头来仍是事倍功半。

4、心理健康教育太神秘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也要考虑青少年人接受水平、理解水平和年龄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在娱乐中进行。同时要善于分析个别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否是心理问题。不要因为一丁点小问题就上纲上线,其实问题远远没有某些老师想象的那么严重,稍微正确引导一下就没问题了。而我们有的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往往表现出种种与青少年心理特点不相适应的做法。凡事都对学生上纲上线,把一丁点小事说成比天还大,闹得学生一天到晚精神晃。搞得他们什么事情都不敢和老师勾通,害怕被老师误解,以致很多非常简单的问题最后复杂化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最后把事情闹大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5、心理健康教育只局限于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

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校教师全方位地进行疏导、诱导、指导、引导,各学科本身就蕴含着许多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因素。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而有的科任教师不能将心理教育与自身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或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上不注意个人的修养,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失职。有的老师只在一味的要求学生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有的人甚至以为只要对学生实施“五爱”教育,那么心理健康问题也自然解了,其实,如今学生中产生的非思想政治、非道德品质、非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他们渴求独立,注重个性发展等等,这些绝非以往那种单一封闭式的教育能够解决的。比如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我们当中有的老师说就是喜欢拿起棒子随便乱打人,不是说纵容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好好引导。我们也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回过头来看一看又有多少同学是因为这个问题影响自己的一生呢,我们的同学不是大都没出什么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我的同学当年谈恋爱比起我们现在的学生热烈的多,这是学生身心发育的一个阶段,只要引导 6

好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我们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是让同学们在众目睽睽这之下写检举,弄得满城风雨,到头来只能压抑学生心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地对策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开展。

二、加强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得到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是学校其它各种形式的教育都不可取代的,在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又构成了学校德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在社会心态的冲击下,导致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和行为适应性障碍。

目前,中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焦虑、孤独、自杀、违法犯罪、心理变态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结构的新要素,它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基础,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就难以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有逆反心理或有其他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的接受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有些教师经常叹息,现在中学生难教育,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行,不知如何是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锁”没打开,因此,我们要掌握心理教育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一些学生已生锈的心灵“闭锁”。当然,我们不能把心理教育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人为地割裂开来,更不能相互取代,因为它们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这种新的德育结构模式正是与欧美国家开展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处,由于彼此社会背景不同,民族特点不同,因而从科学的角度看,也只能是借鉴两方面经验,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

2、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在心理健康育的目标确立上,要通过实验,分析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积极地、建设地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章制度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学会主动学习,学会主动发挥心智潜能;掌握心理调整知识、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发展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具体目标可以是:(1)开发心智潜能,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促进心理健康。即防止各种异常心理及相应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形成初步完善的人格。包括正确的自知、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品格、积极的心态。(3)建立合理人际关系、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技巧;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礼貌、诚挚、大方的交往态度,能够合群、乐群。(4)促使高效学习。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规律,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合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科学应试,减轻紧张、焦虑程度。(5)进入正常的青春期性心理状态,能愉悦接受自己青春期身心变化,选择异性交往的适当方式,克服异性情感带来的烦恼,珍惜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

3、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然而,目前很多老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或培训,即使一些教师接受过培训,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堪称是一个“无形的杀手”,由于教师缺乏健康心理导致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像有的教师用直接的(如嘲讽、辱骂、体罚等)或间接的 8

(如指桑骂怀,含沙射影等)手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轻则导致学生产生的新障碍,重则造成学生自寻身亡。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是没有类似的悲剧,有的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受不起老师的批评而产生自杀的念头,好在发现及时没的造成大的责任事故。因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以只有尽量堵住污染心理健康的源头,才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持久的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复杂心理现象,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在这方面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反常性行为,及时疗伤。

4、挖掘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逐步形成健康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敢于发表见解、乐于人处,合理的竞争,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上进心,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节情绪。

一是建设校园文化。从校园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配置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如阅览室、微机室、书画室、音乐室等、校园布局合理、建筑考究,绿化、美化、幽雅、制度健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二是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民主班级,养成学生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师生平等,学生参于班级管理,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三是形成管理竞争的意识,通过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体育比赛,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竞争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培养起学生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

5、突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同为主体心理获得健康发展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学生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成效完全取决于学生主体的变化和发展。因而在正常心理教育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实行学生对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无限潜能,他们有改变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性,他们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二是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需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如果我们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作为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表现出来积极性、主动性是不言而语的。三是教育形式要适合学生的特点。用讲座或者座谈,讲授一些心理常识是必要的,但针对学生喜爱活动,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强化其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体现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训练中,反映在环境优化和潜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一味地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只能是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但是,对于我们目前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我们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对教育改革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出现的问题将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笔者专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番探讨。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拿取文凭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下,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许多领导、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这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 11

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3、教师、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4、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总之,要在中小学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只重视成绩、分数、升学率,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要在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区银川市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大力推行中,不少学校也有了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比如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比较完善的心理咨询室、正式的心理课程的开展等。周边的地区,如石嘴山、中宁、青铜峡等地的学校也有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展开。但是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里还有不少的是流于形式,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1、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机械、单调

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在社会环境下,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的种种不满足感。因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实际出发,明确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而在当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中,由于对学生现状了解不深刻,分析不透,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渗透作用认识不透,一些教育活动仍停留在给学生讲讲青春期卫生、学习方法上,停留在只给学生灌输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事迹上,或局限于给学生进行一些学习心理辅导活动。学生最反感的是纯说教式的空洞的不实在的内容。有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心理不正常人的辅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又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简单理论说教,缺乏具体指导。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简单化的说明,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作用的全面发挥。

2、个别心理教育活动,难以为学生普遍接受

个别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正常心理因素,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将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中学生在身心快速发展中时有矛盾和困惑,急需得到心理卫生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保健,然而,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的内向心理,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他们常常不 13

愿意轻易将心理的困惑和矛盾展示出来,而是憋在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其正常发展。有的教师在从事这一教育活动时缺乏细心、耐心乃至爱心,很难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程度,而往往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找不到“症结”,也根本实现不了“医生”和“病人”的良好配合。

3、有的心理教育多集中于被动地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属于补救性的工作,得益者为少数学生

教育是从观察和了解开始的。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才能适时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这些要求作为教育者必须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从学生转瞬即逝的神情和一闪而过的动作中体察出他们的欢乐、兴奋、喜悦、惊奇、疑惑、沮丧等感情,即善于捕捉到学生细微表情所蕴含的意义,甚至某一心理活动内容,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适时开展心理预防教育。如果只被动地等待着问题,发现之后去补救,尽管忙的不可开交,但到头来仍是事倍功半。

4、心理健康教育太神秘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也要考虑青少年人接受水平、理解水平和年龄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在娱乐中进行。同时要善于分析个别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否是心理问题。不要因为一丁点小问题就上纲上线,其实问题远远没有某些老师想象的那么严重,稍微正确引导一下就没问题了。而我们有的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往往表现出种种与青少年心理特点不相适应的做法。凡事都对学生上纲上线,把一丁点小事说成比天还大,闹得学生一天到晚精神晃。搞得他们什么事情都不敢和老师勾通,害怕被老师误解,以致很多非常简单的问题最后复杂化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最后把事情闹大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5、心理健康教育只局限于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

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校教师全方位地进行疏导、诱导、指导、引导,各学科本身就蕴含着许多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因素。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而有的科任教师不能将心理教育与自身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或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上不注意个人的修养,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失职。有的老师只在一味的要求学生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有的人甚至以为只要对学生实施“五爱”教育,那么心理健康问题也自然解了,其实,如今学生中产生的非思想政治、非道德品质、非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比比皆是,比如他们渴求独立,注重个性发展等等,这些绝非以往那种单一封闭式的教育能够解决的。比如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我们当中有的老师说就是喜欢拿起棒子随便乱打人,不是说纵容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好好引导。我们也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回过头来看一看又有多少同学是因为这个问题影响自己的一生呢,我们的同学不是大都没出什么大的问题,在我看来,我的同学当年谈恋爱比起我们现在的学生热烈的多,这是学生身心发育的一个阶段,只要引导好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我们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是让同学们在众目睽睽这之下写检举,弄得满城风雨,到头来只能压抑学生心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地对策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开展。

二、加强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1、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摆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得到 15

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是学校其它各种形式的教育都不可取代的,在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又构成了学校德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在社会心态的冲击下,导致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和行为适应性障碍。

目前,中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焦虑、孤独、自杀、违法犯罪、心理变态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结构的新要素,它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基础,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就难以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有逆反心理或有其他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的接受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有些教师经常叹息,现在中学生难教育,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行,不知如何是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心锁”没打开,因此,我们要掌握心理教育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一些学生已生锈的心灵“闭锁”。当然,我们不能把心理教育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人为地割裂开来,更不能相互取代,因为它们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这种新的德育结构模式正是与欧美国家开展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处,由于彼此社会背景不同,民族特点不同,因而从科学的角度看,也只能是借鉴两方面经验,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

2、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在心理健康育的目标确立上,要通过实验,分析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积极地、建设地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章制度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体系:学会主动学习,学会主动发挥心智潜能;掌握心理调整知识、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发展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具体目标可以是:(1)开发心智潜能,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促进心理健康。即防止各种异常心理及相应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形成初步完善的人格。包括正确 16 的自知、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品格、积极的心态。(3)建立合理人际关系、认识交往的意义,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技巧;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心理障碍,学会礼貌、诚挚、大方的交往态度,能够合群、乐群。(4)促使高效学习。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规律,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合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科学应试,减轻紧张、焦虑程度。(5)进入正常的青春期性心理状态,能愉悦接受自己青春期身心变化,选择异性交往的适当方式,克服异性情感带来的烦恼,珍惜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

3、加强教师心理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者先受教育,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然而,目前很多老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或培训,即使一些教师接受过培训,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堪称是一个“无形的杀手”,由于教师缺乏健康心理导致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像有的教师用直接的(如嘲讽、辱骂、体罚等)或间接的(如指桑骂怀,含沙射影等)手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轻则导致学生产生的新障碍,重则造成学生自寻身亡。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是没有类似的悲剧,有的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受不起老师的批评而产生自杀的念头,好在发现及时没的造成大的责任事故。因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以只有尽量堵住污染心理健康的源头,才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教师十分有必要全面持久的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复杂心理现象,同时,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在这方面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 17

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反常性行为,及时疗伤。

4、挖掘潜在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逐步形成健康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敢于发表见解、乐于人处,合理的竞争,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上进心,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节情绪。

一是建设校园文化。从校园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配置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如阅览室、微机室、书画室、音乐室等、校园布局合理、建筑考究,绿化、美化、幽雅、制度健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二是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民主班级,养成学生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师生平等,学生参于班级管理,创造宽松的班级氛围。三是形成管理竞争的意识,通过开展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体育比赛,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竞争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培养起学生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

5、突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同为主体心理获得健康发展是心理教育的目标;学生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成效完全取决于学生主体的变化和发展。因而在正常心理教育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实行学生对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有无限潜能,他们有改变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性,他们有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二是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需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如果我们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作为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在 18

中小学健康教育 第3篇

本刊讯日前,教育部新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生依照不同年龄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学校教育质量也将据此进行考评。《纲要》指出,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把五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分别为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水平四(初中7~9年级)、水平五(高中10~12年级)。《纲要》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另外,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纲要》同时强调,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凡进入中小学校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经审定后方可使用。

(桂文)

教育部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本刊讯在近日开展的“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教育部加强校园和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大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加强上网教育和引导,为学生网民打好抵制网络侵害的预防针。

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积极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注重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及有关法律、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思想政治以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加入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和规范、倡导文明上网的内容;重视学生健康上网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有害信息侵害的能力。同时,鼓励开展网络文明主题教育活动,以发布网络文明公约、赠送读本、征文比赛、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推动中小学校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加强校园绿色网络建设,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桂文)

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会议在邕召开

本刊讯1月16日,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会议在南宁召开。第六届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特约教育督导员,各市教育督导室主任共70多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五届督学任职以来我区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经验,分析教育督导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推动我区教育督导事业迈上新台阶。

自治区总督学、李康副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区各级督学在加快我区义务教育普及和基础教育发展、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强化“以县为主”的义务管理体制、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李康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督导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与督导性质相适应的机构和队伍;同时,要改善工作条件,为教育督导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

李康副主席还对新一届督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希望,要求新一届督学和教育督导员一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二要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督导活动;三要深入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四要公道正派,努力树立良好形象。

自治区主任督学、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高枫在会上做了督导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自治区第五届督学工作,阐明了当前教育督导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对第六届督学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高枫指出,近年来,教育督导为广西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是教育督导工作保障了“两基”历史性任务的完成;二是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评估,促进中小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是通过开展对县级政府及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评估,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督导工作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要把督查指导“两基”巩固提高计划和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实施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二是要把督促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保障教育投入作为督政的重点;三是要把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公平作为督学的重点。

会上,李康副主席还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给自治区督学和特约教育督导员颁发了证书和聘书。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四) 第4篇

(4)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痤疮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月经期间的卫生保健常识, 痛经的症状及处理;选择和佩戴适宜的胸罩等知识。

(5) 安全应急与避险:有病应及时就医;服药要遵从医嘱, 不乱服药物;不擅自服用、不滥用镇静催眠等成瘾性药物;不擅自服用止痛药物;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毒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骨折简易应急处理知识 (固定、搬运) ;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 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预防网络成瘾。

(五) 水平五 (高中阶段)

1. 目标

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了解常见食物的选购知识, 进一步了解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 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 认识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下转第964页)

2. 基本内容

(1)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食品选购基本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2) 疾病预防: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无偿献血知识;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

(3) 心理健康:合理宣泄与倾诉的适宜途径, 客观看待事物;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方法, 做到主动、诚恳、公平、谦虚、宽厚地与人交往;缓解压力的基本方法;认识竞争的积极意义;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考试等特殊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

(4)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 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婚前性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为。

(5) 安全应急与避险:网络交友的危险性。

三、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一) 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 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 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 如遇在下雨 (雪) 或高温 (严寒) 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另外, 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 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 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 采用多种形式, 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下转第979页)

(二)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要重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各级教研部门要把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 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

(三) 各地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 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凡进入中小学校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 经审定后方可使用;健康教育自助读本或者相关教育材料的购买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解决, 不得向学生收费增加学生负担。大力提倡学校使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 供学生循环使用。

(四) 要重视对健康教育的评价和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与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作为评价重点。评价的重点包括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 以及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 (活动) 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实施健康教育情况列入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校健康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 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教育, 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发挥整体教育效应。

(六)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管理者应以大健康观为指导, 全面、统筹思考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 应将健康教育教学、健康环境创设、健康服务提供有机结合, 为学生践行健康行为提供支持, 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第5篇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范文1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有效地情绪管理;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身心健康发展,顺利渡过这一关键的过渡时期。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全校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各层面深入开展,落到实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限于课堂,而且深入到各年级、各班级。

小学生,正处于脱离儿童群体而又尚未进入青年行列的过渡时期,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处于过渡时期的初中学生无论是认知、观察力、记忆力还是情感、社会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由于身心的变化,受社会性影响日增,但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因而也是各种心理冲突、思想矛盾较为激烈的时期。

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总结并延续我校以往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学年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具体方案如下:

一、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1、根据市办公厅精神对校园内控烟活动作如下计划:

(1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堂对全校学生传授烟草对人的危害,不尝试吸烟、劝阻他人不吸烟、拒绝吸二手烟等控烟知识和技能。

(2利用 小手拉大手 的形式,由学生向家长宣传控烟知识,劝阻家人不吸烟和避免吸二手烟。

(3发挥教师控烟表率作用,教师在学校的禁烟活动重要以身作则,带头戒烟。

(4建立健全学校的控烟制度,在相关科室及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设禁烟标志。

2、结合学生青春期特点开展心理辅导(每学期有两次专题讲座;每月两次的心理广播。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努力使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更生动、内容更丰富,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自我,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变化,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增强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二、教师与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

(一教师层面

1、向教师提供有效的减压方法。

2、教师积极参加培训,钻研心理咨询技术,进一步提高自己心理辅导的能力。

3、心理教师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与班主任老师共同学习有关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

(二家长学校

1、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各年级的家长会上开展有实效性的心理讲座,充实家长学校的内容,使家长也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掌握一些心理知识。

2、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们的有利资源,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3、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

通过几年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们接受并理解了心理咨询的效用与意义。健康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因此,在本中,要将学校心理工作上升到更高一个台阶。咨询室一如既往对全校师生服务,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充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加强教师、学生、家长的交流与互动。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范文2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20__年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请各中小学根据本工作计划的内容和要求,努力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师生健康素质为目标,把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规范公共卫生行为,增强健康防病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卫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加强领导

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站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落实监管职责。要建立健全卫生安全及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健康教育专职或兼职教师、卫生保健教师,落实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制,不断增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觉性,认真落实健康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

三、扎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1、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和学校都要切实加强对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要联系相关部门举办1-2次学校卫生安全和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要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利用有关文稿、图片、光盘等开展校本培训,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具体目标和基本内容,开设好健康教育课,使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做到开课率、课时、教材、教师和教案、考核和评价五落实,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要安排67课时。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五个领域。同时,还要开设一定的专题健康教育讲座。要结合学段、地域、季节及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性强,针对性突出,教育成效明显。

3、在保证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知识,如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在自然课(生物课中渗透环境卫生和人口教育、青春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率达100%,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5%以上。

4、着眼于师生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非典型肺炎、甲型H7N9、流行性感冒、禽流感、手足口病、肺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霍乱、流行性腮腺炎、急性结膜炎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地方病(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等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了解性病、艾滋病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对中小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广大留守儿童、中考和高考应考学生及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提高情绪调控能力、心理障碍预防能力,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磨练和团结协作人际关系的培养。

6、要把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知识列入健康教育内容,血防等地方病知识教育每学期安排2-3课时。血吸虫病疫区学校要积极开展创建无急性血吸虫病人学校 活动。

7、各中小学要积极开展预防近视眼的健康教育,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和《芜湖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防控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配合市中小学生视力防控中心做好视力普查和建档工作,普及用眼、爱眼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提高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水平。各初中以上学校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并开展青春期教育合格学校 的创建工作。

8、强化食品安全教育,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了解食物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懂得学习、劳动、生活过程中对饮食营养卫生的要求,了解和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领证达100%。

四、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水平

各学校要加大对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载体普及健康生活知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4月7日世界卫生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等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努力改善校园环境卫生,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推进学校的整体卫生水平。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市直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于2月16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科电子邮箱:___。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范文3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我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贯彻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积极推动学校各项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

学校要成立“学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健康评价方案》的要求,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工作。健康教师要有学教学计划及总结。

二、加强教学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并加强,学校要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走进课堂,并保质保量,上好每两周的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做到健康教育教师上课有教案,期末有学生考核评价。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格率达10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100%。健康资料规范、齐备存档。

1、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一个健康的体质是保证学生们生活学习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要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4、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教育,低年级从睡眠卫生教育入手,根据自己的年龄,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8——10小时,睡前后注意什么,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5、学生上课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课桌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使学生知道从小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习惯。坐、立、行、走姿势要正确。

6、平时生活中,预防皮肤病,沙眼、肝炎等传染病,还要让学生了解怎样预防牙病,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7、积极开展预防和远离毒品教育。

三、关注学生身体健康

坚持每天进行晨、午检,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身体状况,做好记载,及时处置,杜绝学生疾病互相传染。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每天保证做两操。严格控制学生不喝生水,杜绝零食进入校园,不吃生冷食物。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接受学生心理咨询,舒缓学生心理压力,排解学生郁闷心情,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总之,学校卫生工作,必须抓紧抓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身心健康,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卫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大城县留各庄中学

科学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第6篇

本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圆满完成各项既定议程,开得很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代表广泛。这次会议由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共同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协办。德高望重的林崇德先生亲自出席并对如何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六点要求。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教研部门的同志,也有大中小学校的同志。有心理学专家学者,也有一线教师。这是一次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全国性工作研讨会。

二是内容翔实。会上,来自全国各地教育部门的13 个单位代表介绍了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体现了各地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求是的作风,积极进取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实践,因地制宜的策略。如广东省建立的预防、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的“三预”工作机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们抓得早,抓得实,在全省学校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有编制、有师资、有培训、有经费、有读本、有评定,有成效。对此,广东省教育厅做了很好的介绍,并将安排同志们明天上午实地考察佛山市南海区的学校。南海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浙江省74.5%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培养学生阳光心境。河南省将心理健康与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实施伦理、生理、心理“三理教育”,整体规划,开局良好。

三是交流充分。本次会议大家发言踊跃,小组讨论热烈,会下切磋深入;大家相见恨晚,产生了共鸣,结下了友谊;大家畅所欲言,交流了思想,碰撞了智慧。同志们反映,这样的会有用有效,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在此,我仅就当前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谈几点原则意见,这些意见也正是大家在发言或讨论过程中达成的共识,是本次会议的成果。

一、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感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把学生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缓解他们的压力,解除他们的焦虑,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正当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离不开个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离不开人与人关心友善的健康人格,离不开人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融洽。假如一些人心理不健康,对别人反感,对社会仇视,那么他们就难以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就很难付出恰切的言行。这对于处在快速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尤为如此。所以,学校多一份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就多一份和谐稳定进步。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的整体综合反映。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告别“粗放式经营”,告别“大机器生产”,告别“填鸭式教学”,告别“见物不见人”。在新的时期,更加需要注重内涵,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更加需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有关问题的现实选择。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期。社会结构变动,生活节奏加快,贫富差别凸现,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思潮激荡,理想信念复杂,价值观念多元,网络信息量大,既给青少年带来五彩斑斓的世界,也让他们遭遇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困惑或成长中的烦恼。独生子女时代,家长的过度溺爱或过高期望,使孩子坚强的意志得不到有效培养,学习中压力反而增加。在一些学校,习惯采取题海战术,反复考试训练,驱使学生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生活富裕了,心灵枯竭了;物欲满足了,精神空虚了;课本背得多了,兴趣却变得淡了。2009年4月,教育部在山东召开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经验交流现场会,并出台了相应的文件。文件规定不得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给学校、教师、学生排名,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现在,是时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幸福还给学生了。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一个不重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一个不了解学生心理基本状况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

二、摸清现状,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国家大力倡导。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些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教育内容、实施途径。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浓彩重墨,号召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2.人员逐渐具备。我们不仅在大专院校有一批理论学者,在基层也有一批长期努力工作并致力于探索和研究的实践专家,还有广大的班主任和学校心理教师队伍。有些省的教师持有C证,B证,乃至A证。教育部最近制定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教师必须自身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主管领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挥官,专家教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谋长,心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排头兵,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3.各地成功实践。目前很多地方的做法富有启发,可资借鉴。陕西省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通过省级培训,造就了600位教师骨干。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领导重视,亲自部署,试点引领,家校合作,富有特色。长春市以心理剧为载体,情景交融,静动结合,长期坚持,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南京,南京,不再只是悲情之地,而是胜利之城。陶老师工作站蜚声大江南北,宁教授工作室也已形成品牌。南京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形成目标系统、推进系统、评价系统,将如同复建的郑和宝船般破浪远航。厦门市强化政府行为,精心组织,呈现三个走向,结下喜人成果。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牵头抓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使这项工作不差钱;设立心理健康三级维护站点,使这个努力有场地;选拔合适人选,定期培训,名师引导,使这项事业有人做。心理健康教育在石家庄蔚然成风。此外,湖南、重庆、江苏、安徽、福建、云南、内蒙等省份或省内的一些地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都有各自的探索,取得了各自的经验,这是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参考。

4.国外做法启示。现在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美国“9·11事件”给美国民众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当时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划拨专款用以矫正灾难对生者造成的恐慌、焦虑和臆想。纽约市教育局派出学校心理专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目前,美国有专家提出,在金融危机的时代,除了化解经济领域的危机之外,还要关注人们内心深处的危机。

5.抗震救灾昭示。2008年我国汶川等地发生了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努力,全国人民大力支援,教育系统的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之中,心理的重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救灾期间,我本人带领四川灾区的千名中小学生到俄罗斯疗养,在俄期间吃、住条件都一般,但却给了这些孩子莫大的心理抚慰。在地震之后,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6.研究成果丰硕。目前不少大学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也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发表了很多好文章。不少中小学也进行了颇具特色的研究,如北京地大附中通过沙盘开展的心理辅导的研究等。

以上这些,为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各地的工作基础不同,大家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我曾总结为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

所谓无人做,就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还未真正形成。而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团队干部、政治教师、生物教师或班主任兼任,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这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大家关心的编制问题,我司会积极争取。同时,希望你们不等不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借鉴这次会上一些地方好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所谓不愿做,就是心理教师积极性还不够高。在多数省份,还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评聘标准。学校在聘用专兼职教师时无章可循,心理教师很难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的心理教师甚至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所谓不会做,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体验、参与和发展,不能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新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但目前,很多地方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还存在学理化、医学化的倾向。

所以不真做,就是一些地方没有真抓实干,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仍显薄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多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学校和教师忙于应付考试和教学,无暇顾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衔接机制,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目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正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旨在摸清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基础数据、基本状况,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区域性政策和更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三、加强研究,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

学生心理发展有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学。各地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对于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注重通过调研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德育工作提供依据。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了科研课题,同时还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学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希望各位专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指导。

各地也要依靠专家力量深入开展工作。要立足于实践,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各个层面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特别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试验研究,着重解决点上的问题,从点上总结经验,再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一种星罗棋布的局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积极沟通、密切合作,聘请他们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顾问,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重在落实,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胜于言辞。我们要认真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建设工作。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需要健全的机制作为保障。为此,学校要建立起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并逐步探索、确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方式,使各校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落实的同时保障教育质量。

要把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差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群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尊重自己、珍爱生命、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排解烦恼、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体系中,并增加其权重。要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认真了解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好的做法,积极听取各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调动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对在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内容上要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避免形式化。同时要积极吸收具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行列,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要关注教师尤其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倾听他们对工作的建议,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使他们健康充满活力地面对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根据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的要求,希望各地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立体化的国情决定了各地不能用一把尺子推动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最后,祝各地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新成绩,创造新经验,迈上新台阶。

(注:2009年7月8-9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召开。此文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在会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

中小学健康教育菜单式课程的构建 第7篇

一、概念解析

“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的最初含义来自美国的“学校保健活动”, 又称“学校保健教育”、“社区和职业卫生教育”。以往的健康教育只关注个人身心状况的改变;而现代意义的健康教育已将个体的身心状况与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以及工作环境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思考, 并提出对健康的预防和促进策略。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课程为载体, 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条件和规范, 在中小学阶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其目的在于利用各种课程及教学手段, 使儿童青少年获得必要的健康知识, 以转变态度, 树立正确观念, 养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形成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 为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菜单”, 原意指供顾客点菜用的单子, 美味佳肴列出来供顾客选择, 顾客需要什么就点什么。“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结合教师特色及学生需求, 将一学年或者一学期的健康教育课程目录以菜单的形式公布给全体师生, 再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 自主选择课程, 最后由班主任、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汇总信息, 统筹安排。

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 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的实施与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 使学校形成科学的课程开发与教学管理模式, 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走向规范化, 进而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凸显提供课程平台。

二、构建流程

参照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参照图1, 首先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 了解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 在此基础上, 权衡学校的课程资源, 对学校有能力满足且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编制成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目录;教师从自身条件出发, 从课程目录中选择申报自己擅长的科目, 并提交《学校健康课程申报表》和《课程教学计划》;经由学校管理层、教师、校外专家等组成的健康教育评审团的评审, 确定所要开发的课程, 然后进入课程开发阶段;根据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开发, 并对所开发的课程编制《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报名表》, 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课程的实施打破传统的固定班级的局限性, 采用学生自愿选课、教师挂牌授课制度, 发挥菜单式课程的优势。

课程实施以后, 由学校管理层、学生、家长、教师及校外的健康教育专家等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评价包括课程总体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三个方面;根据评价结果, 区分优秀、良好、不合格课程, 并分别施以保持、调整和停设三种策略, 以此实现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动态调整 (流程如图1所示) 。

三、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为确保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学校应在现有制度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根据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课程动态调整制度, 学校在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 应当运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是否适合学生的健康教育, 对于不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应该予以取消或者整改。

2. 课程体系尚待完善

健康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学校在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上, 心理健康类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学校课程中这部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了其心理卫生, 学生成长在身心两方面出现了不平衡状态, 导致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

学校开设的传统的体育类和艺术类课程普遍以技能训练为主, 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 并以此来提高本校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这样的艺体课程缺乏体验教学, 缺乏帮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艺术素养的精神层面的提升。

3. 开发力量有待整合

在“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环境下, 家长、学校等各方易忽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课堂被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生无法按照课程计划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学习。由此, 家长、教师等各方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 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间的配合尚待加强, 健康教育课程各方开发力量有待进一步整合。

4. 课程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

校本课程资源分为学校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其中外部资源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属校本课程之列, 故也不例外。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当中, 较多关注学校内部已有资源, 易忽视对学校外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网络资源的利用问题

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 以丰富菜单式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如何对网络信息做好筛选工作, 创造一个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这些都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四、相应策略

1. 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针对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制度问题, 学校管理者应根据课程需要建立新制度, 使学校校本课程制度更健全。如建立课程动态调整制度和教师激励制度, 确保学校开设的每一门健康教育课程都能满足学生某一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 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到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中。

2. 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在艺术类、体育类课程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首先, 将心理健康类课程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以心理课程为主, 辅之以心理咨询、心灵广播、心理档案。内容是心理导向课, 以价值取向、信心辅导、考试情绪等为主题, 使学生学会用心理知识缓解考试压力、青春期焦虑。其次, 改进体育类和艺术类课程, 增加情感体验教学, 使学生感受体育精神, 陶冶艺术情操, 提升个人情感体验。

3. 校本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挖掘

为保证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有效性, 家庭和社区需积极配合。社区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区环境, 创造机会让学生成为健康知识的宣传员, 使他们在强化自身健康意识的同时为社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氛围,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培养其将课堂上的健康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的能力。

4. 整合学校力量

通过指导思想的引导, 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配合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教师, 做好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 共同营造学校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5.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 利用网络便捷的信息功能, 建立和完善菜单式课程的网上选课制度; (2) 利用网络健康教育资源, 建立学校健康教育网站; (3) 净化网络环境, 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学校健康教育, 使健康教育更有效, 是每一个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应探索的问题。菜单式健康教育课程是构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一种创新模式, 希望本文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在创新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余小鸣.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挑战.学校健康教育, 2005, (21) :377-380.

[2]周红.浅议中小学校学生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体育教学, 2009, (8) :11-13.

[3]张小丹.浅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几点看法.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9, (5) :56-57.

怀化市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怀化市8所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 其中初中两所、高中两所、小学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调查对象包括分管校领导、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心理辅导人员、后勤人员、学校健康教育监督管理人员等。

1.2 方法

参照美国CDC学校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英文版) , 编制学校健康教育内容调查问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所有资料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 以SAS (9.2)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8所学校的健康教育内容均包括伤害预防与安全教育、暴力预防、运动和健身教育, 70%以上的学校开展了酒精或其他药物使用预防、营养与饮食行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等教育, 但是开展自杀预防教育的学校仅占62.5%, 开展艾滋病及烟草使用预防教育的仅占50.0%, 开展情志和精神健康以及其他性传播疾病预防教育的仅占37.5%, 开展哮喘防治教育的仅占25.0%, 开展避孕教育的仅占13.3%, 没有学校开展系统的性教育与性保健, 具体见表1。

3 讨论

1993年, 我国在《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 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性病、艾滋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2008年,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3]中明确指出, 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5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针对中学生群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体育锻炼、远离烟酒毒品、个人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预防网络成瘾、心理健康、青春期生殖健康以及避免婚前性行为、安全教育等。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还不够完整, 烟草使用预防、情志和精神健康、哮喘防治、避孕、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预防教育开展率均较低, 性保健与性教育等方面依然是空白。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尤其生殖发育的关键时期, 迫切需要大量科学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但是, 受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影响, 目前大部分青少年难以通过家长、学校等正常途径获取全面、系统的性健康知识, 而杂志、媒体、网络的相关信息鱼龙混杂, 难以分辨优劣。我国很多调查资料显示, 青少年性观念是影响其危险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并将影响其未来恋爱、婚姻和幸福家庭的组成[4~6]。因此, 学校健康教育应加强对中学生性和生殖健康教育, 既要全面覆盖又要针对中学生特点和需求有所侧重。如在开展青春期生殖健康以及避免婚前性行为教育时, 可将性健康知识、社会责任、性道德等教育融入生理卫生课程, 使之成为集系统性、可及性、可接受性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4 展望

中小学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的调研是全面做好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怀化市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迫切需要健康教育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参与者共同努力, 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其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养成。

参考文献

[1]Coleman K J, Tiller C L, Sanchez J, et al.Prevention of the epidemic increase in child risk of overweight in low-income schools[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5 (159) :217-224.

[2]王路, 蔡忠元, 陈婷, 等.上海市宝山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 (4) :497-498.

[3]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体艺[2008]12号, 2008.

[4]罗念慈, 林文婕, 史俊霞, 等.深圳市坪山新区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 2013, 29 (1) :76-78.

[5]张洪响, 刘升灿, 刘刚.农村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性科学, 2011, 20 (8) :25-2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第9篇

1. 成效取得的具体表现

(1) 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国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 制定了不少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如1999年8月13日我国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002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等等。

(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的加强。目前, 大部分省、市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小组。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受到重视。许多省、市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 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 各级教育学会成立了相应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各种教育杂志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组织专家编撰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用书, 制定了中小学专兼职教师资格认定办法等。

(4) 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的到位。中小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热线、设立心理信箱, 利用暑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夏令营, 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5) 社会及家庭对心理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随着网络、报刊等媒体对一些青少年问题的披露与探讨, 社会大众也对这些不再陌生, 家长对心理问题的讲座的热情也非常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发展的不均衡。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均衡, 据统计, 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山东、山西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较多, 其他的省、市较少;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较快, 水平较高, 而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乡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较慢, 有的没有起步, 甚至还是空白。

(2) 名存实亡, 流于形式。一些学校形式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 实际上是没有师资, 没有教材, 没有开展相应的活动;一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雷声大, 雨点小, 没有落到实处;一些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三月学雷锋一阵风”, 没有持之以恒坚持开展;还有一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喊口号、走过场、撑门面, 应付检查。

(3) 理解不够, 认识不透, 产生误区。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有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有的学校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 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混为一谈。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化。注重心理测验, 过分看重心理测验分数, 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3) 把学生的不良心理看作思想问题或道德品质问题, 让班主任和政教处来单独负责这项工作。 (4) 把心理健康教育单列, 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作用, 忽视班主任、科任教师、团队、政教处和家长的作用。

(4) 师资队伍薄弱, 专业人才匮乏。大部分城市示范性高中、实验区大多数学校、实验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而广大农村中小学均无。据调查, 当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 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这部分教师仍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不到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政策层面, 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在我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近20年来, 有专家学者认为必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1983年, 林崇德教授在《中学生心理学》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问题;同年, 燕国材教授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早期实践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6年, 班华教授第一次提出了“心育”概念, 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没有纳入学校考评系统, 没有具体的考评方案, 高考、中考及小学升学考试均不考核“心育”, 故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均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时到今日也还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副科”。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因为是“副科”,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待遇、职称评聘、地位均不如其他学科的教师。即使部分教师投身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但为数众多的人也因为学校的不重视或工作成效感低下而转教其他学科。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规划。到目前为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依然缺乏一致的教育理论, 没有通用的教材, 没有成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资料。基层的实践热情高涨, 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不够。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化虚为实, 变无为有,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增加投入, 加大科研力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牵涉面广, 必须进行系统研究。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出现需要研究;如何科学落实, 需要详细的方案, 需要研究;工作的好坏需要评估, 如何科学评估也需要研究。

(2) 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一门独立课程。编写统一教材、教参, 制定统一的开课计划、课时安排, 统一配备师资。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考、中考及小学升初中考试中的考试科目, 纳入学校及教育质量的评估。

(3)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联盟建设。以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好的省市、地区、学校为先导, 逐步扩大, 加强沟通、联合与协作, 建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库, 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加快校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 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地位, 并得到政策的支持。目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编制、待遇、职称评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从政策上实实在在提高他们的地位, 才能让他们用心、安心、专心搞好这项工作。

(5) 经费的大力支持。要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进行, 就必须有大力的经费支持。唯有如此, 师资的培训、设施的配备、教学资料的购置、活动的开展才能得以保障。

(6) 从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定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 因地因校因人制宜, 保证实效, 切忌不顾实际效果的搞形式、走过场。

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不能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必须注意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作风。我们既要总结近30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又要更加深入研究, 系统规划, 为确保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

摘要:我国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多年来, 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也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从总体上来看, 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现状, 如何深入开展, 困境何在?出路何在?面对现实, 应采取一些什么对策?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了一点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问题,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家鳞.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上海市宝山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宝山区中小学校共20所。将全区所有小学、中学随机排列, 分别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小学、中学各10所。20所学校共有学生15 535名, 承担健康教育的教师有313名, 平均1人承担49.6名学生教学任务。313位教师中266人为兼职, 占85.0%;具有医学背景的7人, 占2.2%;参加过健康教育相关培训的23人, 占7.3%。心理咨询教师有22名, 平均每个学校1.1人;其中具有心理咨询专业资格的有16人, 占72.7%。学校健康教育画廊版面数共54块, 每所学校平均2.7块;黑板数143 块, 每所学校平均7.2块。提供其他宣传途径的学校如电子屏有4所, 多媒体教室2所。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宝山区健康教育与人文环境监测系统:学校调查表”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学校2011学年健康教育基本情况、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活动、健康制度建立、健康服务等方面。由经过培训的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士采用查看资料和询问相关人员的方式进行调查。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百分率的描述。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课 20所学校均开设健康教育课, 主要任课教师为班主任的有17所, 其余3所均为卫生教师任课。以40~45 min为1个课时, 中学平均教学课时略高于小学 (分别为每学年24.76±21.11, 22.34±11.00) ;小学平均教学频率为 (0.93±0.22) 次/周, 高于中学的 (0.75±0.26) 次/周,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20, 2.74, P值均>0.05) 。各学校教学课时与教学频率波动较大, 其中最高教学课时为78, 最低为4;最高教学频率为3, 最低为0.5。教学形式以广播、小课为主, 考核办法以考试、考核为主。

各中小学校各类健康教育课平均课时波动较大, 其中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防治课时较多, 为 (12.80±9.53) ;其次分别为其他综合 (5.85±5.04) 、伤害预防 (2.68±2.34) 、毒品和药物滥用 (1.20±1.10) ;性病/艾滋病预防课时较少, 为 (1.00±0.93) 。其中小学性病艾滋病预防课时为 (0.35±0.30) , 中学为 (1.66±1.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8, P<0.05) 。中学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防治、伤害预防课时均高于小学, 而小学毒品和药物滥用、其他综合课时高于中学,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20, 0.27, 0.16, 0.15, P值均>0.05) 。

2.2 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包括学校—社区、学校、学校—家庭3种。各中小学校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平均次数波动较大, 其中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防治次数较多, 为 (11.30±8.30) ;其次为伤害预防 (2.85±2.64) 、其他综合 (2.00±1.89) 、毒品与药物滥用 (1.40±0.99) ;性病艾滋病预防次数较少, 为 (1.35±1.25) 。其中小学性病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次数为 (0.40±0.33) , 中学为 (2.30±1.9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 P<0.05) 。小学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病防治、伤害预防次数分别为 (11.80±8.48) , (3.40±3.31) , 中学分别为 (10.80±8.55) , (2.30±1.57) ;而中学毒品与药物滥用、其他综合次数分别为 (1.70±1.16) , (2.60±2.41) , 小学分别为 (1.10±0.74) , (1.40±0.96)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1, 2.13, P值均>0.05) 。

2.3 健康环境支持情况 20所学校均于校门口设立禁烟标牌且校内无烟草销售点, 小学专业配餐师与心理咨询室配备率均低于中学, 多数学校自备食堂且于校门口设交通横道线与警示标志。运动环境方面, 有1所小学无室外场地, 5所学校无室内场地, 学校平均运动场地总面积为5 096 m2, 学生人均6.6 m2;室外运动场地平均面积为4 646 m2, 室内运动场地平均面积为530 m2。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2.4 健康制度与服务 20所学校均建立学生体检、食堂卫生、控烟和安全饮水制度。教师体检、健身运动和心理卫生制度建立情况也较好, 分别为95%, 90%, 90%。合理营养制度建立率为80%, 禁毒制度建立率为60%。

20所学校均开展学生与教师健康体检工作, 并对有阳性体征的学生实施跟踪管理;有11所学校建立教师健康档案;15所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但服务人次差别较大, 年服务人次数最高为155人, 最低为5人。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 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评价指标应包括政策、物质与学校社会环境、社区互动、健康教育课与技能发展、学校卫生服务等[3]。本次调查显示, 虽然每所学校平均健康教育画廊版面数为2.7块, 平均黑板数为7.2块, 但提供其他宣传途径如电子屏、多媒体教室等的学校较少, 普遍缺乏直观形象和丰富多样的电化教育手段, 与张冀梅[4]、夏云等[5]的研究结果相近。

在师资方面, 虽然承担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多, 但仅有2.2%的健康教育教师具有医学背景, 参加过健康教育培训的也仅占7.3%, 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医学基础知识和素养存在缺陷[6]。课程与活动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防治类占有较大比重, 与当下健康教育重心相符。早在1993 年, 原国家教委已制定“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明确列入预防性病/艾滋病及禁止滥用药物等有关内容[7]。本次调查显示, 学校性病艾滋病预防、毒品药物滥用类有关的课时所占比例较低。虽然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成长的关键阶段, 加强其青春期性知识和性病艾滋病防治的教育理所应当, 但从小学抓起, 普及相关知识并不为早[8]。各中小学平均教学课时、教学频率及各类健康教育课平均课时波动均较大, 是本次调查结果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健康教育任课教师主要为班主任的学校有17所, 专兼职情况与同类地区的研究结果类似[6]。

各学校均基本建立了相关的健康制度, 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但禁毒制度的建立率为60%, 说明一些学校对该方面的重视不够, 未能全面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9]。另外, 提供心理服务的学校服务人次数差别较大, 可能同各学校开展力度、学生需求等因素有关。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 笔者建议:落后学校应尽快调研并采取积极措施, 如提请主管领导关注、配备教案教具、将健康教育课纳入必修课程等[10]。在现行配备专职健康教育教师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 可加强对任课教师的相关培训, 提升专业素质[11], 同时重视对健康教育课教学质量的考核, 对学生健康素养和行为定期实施评价。授课方式可在保持传统的教师讲授、外出宣传的基础上, 适当引入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同伴教育等[12,13], 并提高性病/艾滋病、毒品药物等比例较低内容的课时与活动次数。总之, 学校应提升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认识, 进一步落实完善相关制度, 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 培养与之相适应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最终营造更为科学浓郁的环境氛围, 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健康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课程;实施;健康教育;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57-1

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性战略措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既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一、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十一世纪社会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基础教育奠基石的中小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建国以来,50年代、90年代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而这一口号都是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体质下降、健康状况令人十分担忧的状况下提出的,是以巨大的社会代价换取的。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学校体育这一教育思想的得来,打破传统的那种仅限于利用体育手段对人进行生物学改造的体育观,把学校体育看作是培养健康人的一个教学体系。因此,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是今后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方面。

二、树立健康意识与价值观,创新健康评价标准

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改革已实践了多年,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在需要更进一步的推广实验的规模和范围,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制定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系,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应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价值观,体育学习应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使学生树立主动健身的意识,运用体育文化的休闲娱乐和欣赏功能,充实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此外,我们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研究制定出针对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标准的内容和测试的项目要充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三、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综观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改革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实施,抑或是教学内容的筛选与变革,或是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推广,所有这些,最终都离不开教育的目标实施者——教师。而健康教育的实施更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但目前从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师资力量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是比较薄弱的,不能完全达到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而且尚无规范的培养渠道。根据这一状况,我们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上,要认真抓好落实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分级培训,做到各级培训目标明确、责任清楚、要求具体。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掌握健康教育与教学的知识和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从事健康教育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经验,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现代网络,发挥体育、健康教育等多渠道信息的作用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教学逐步向教学过程中渗透,各国优秀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大家联系在一起。网络上的新式内容容易吸引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儿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制作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关于健康教育的课件、网页、动画等,通过网络让学校、家庭、学生联系在一起,使他们了解有关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容,使之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它们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五、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丰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

学校体育不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培养运动技能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能传授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如何利用一定的知识去促进自我的健康。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专业的特点,从解剖、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来讲解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让学生从理论上根本地认识体育锻炼对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自觉主动地支持体育健康教育这一项工作。指导青少年儿童选择和参与自己感兴趣和符合自己特点的健身项目,并在课内和课外多组织一些教学比赛或富有情趣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处,并在集体活动中实现自我超越,体现自我价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全面结合的工作,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现代体育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下一代以更加强健的体魄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黄彬.现代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刍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

中小学健康教育 第12篇

1.以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类价值取向的课程以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为目标,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论体系,以事实、概念、原理、结构等形式表现。这类课程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功能;另一种则是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根据心理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为学科,以心理学知识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按照心理学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课程组织,从而导致课程知识化、成人化,脱离现实需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性”特点和普及性功能。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心理学知识,而且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错误的。

2.以经验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类价值取向的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把获得经验和体验作为课程的支点,强调活动、实践和心理训练。这类课程可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活动课的形式,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正式的活动课来对待,而且纳入课程计划编入课程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充分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从而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另一种是活动的形式,即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课程不再是文本,也远非某一过程,而是一项项行动,一次次实践。还有一种就是心理训练的形式,即有些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如磨难训练、生存训练、心理拓展训练等。以经验为取向或者说以活动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全面发展,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活动具有主体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开发性,有利于学生获得经验和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但容易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容易产生“活动主义”和形式化倾向。

3.以问题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类价值取向的课程把心理问题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强调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这类课程可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辅导形式,即教师根据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或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这种形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健功能和预防功能。另一种是咨询形式,即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负责心理咨询的人员对来访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这种形式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功能和治疗功能。再一种是自助形式,即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组织学生自学或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自学、互助的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这一取向以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从学生面临和关心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程的重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但这种类型课程难以保证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容易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

以上三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类型分别以不同的课程流派为理论依据,即学科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和问题课程理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策略,每一种课程类型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定的指导意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看,这三种课程都存在,但以活动课程最为普遍。我们应把三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类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的反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体系及模式。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1.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称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显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学校列入课程计划并通过显性课程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施加影响的一类课程。这一类课程通常又可分为两种类型模式:一是学科课程模式。即较为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这种模式的课程具有知识性、基础性和问题逻辑性等性质,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二是活动课程模式。即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课程形式。这种模式的课程具有活动性、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等性质。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独特优势,这种课程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

2.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它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情感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具有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等性质。这类课程通常可划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学科渗透模式,即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活动渗透模式,即在各种活动中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三是环境渗透模式,即在校内外环境中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类课程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

1.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经验———问题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它强调“学科”旨在提高它的系统性,强调“经验”旨在提高它的活动性,强调“问题”旨在提高它的针对性。

2.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综合。

所谓“核心课程”是指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共同学问或普通教育。所谓“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所谓“选修课程”是指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自我选择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功能为重点,所以说它是核心课程,在某些年级应当成为必修课。就解决心理问题而言,又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个别性,所以常常采取专题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的形式。单就课程形式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又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3.心理健康教育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综合。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人生观、价值观、态度等产生影响的各种学习环境。教育部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发。”这是它成为“显性课程”的依据。然而,“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远远超出“显性课程”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此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

4.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工作的综合。

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外,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5.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综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6.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心理教师,更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同等重要。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或作为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组成部分需要有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应当是“学科、经验、问题”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尤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课程四要素的整合,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可获得心理素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心理训练、心理暗示等“结构性知识”,又可获得经验、体验、心态、态度等“非结构性的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是一种多渠道、全方位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其中的各种课程既分工又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兴起。今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将实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

参考文献

[1]何树德.基于“互动论”体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学与管理, 2006 (13) .

[2]陈光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 2006 (06) .

[3]史慧颖, 张庆林, 范丰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 2006 (04) .

[4]曹新美, 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教师教育研究, 2006 (03) .

[5]陈庆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2) .

[6]赵青山.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吉林教育, 2006 (01) .

上一篇:三聚甲醛合成反应器下一篇:工程监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