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安全论文范文

2024-06-03

车间安全论文范文(精选12篇)

车间安全论文 第1篇

1 车间程序化日常生产安全管理

炸药生产行业是一个高危险性的行业。车间对安全生产工作长抓不懈, 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1 充实、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车间的管理体系, 制定出员工的行为规范, 尽量使每一项行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并通过日常的检查督促, 逐步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 鼓励员工自觉按规程去做, 固化良好行为, 改正错误行为, 为车间生产安全管理的正规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车间推行车间级、班组级安全学习会议工作。

每月举行一次车间安全学习, 每周一次班组安全会议, 做到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通过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的方法, 让安全学习经常化、日常化。

1.3 实行“面对面”交接班制度。

车间实行班前班后会, 每天班前布置生产任务, 班后总结, 面对面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告知下一个班, 避免盲目接班, 造成安全事故。

1.4 充分利用危险辨识信息, 实施危险源控制管理。

让员工参与到危险源辨识中来, 形成由下到上的危险源辨识模式。加强对职工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宣贯, 让职工熟知遇到危险如何避免。

1.5 做好各岗位紧急状态下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结合现场各岗位实际情况, 制定岗位应急预案, 同时加强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同时强化员工熟知各岗位出现紧急状态下的处理方法。

1.6 合理的物品定置管理:

通过在车间划分定置管理区域, 要求将物品按区域分类放置, 并做好标识,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要求职工勤清理、勤打扫。

2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

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从而影响员工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是实现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现场管理, 只有将生产现场管理规范, 定置管理到位, 工房内整洁, 员工作业环境舒适, 安全管理工作才会行之有效。

车间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 要及时掌握生产中发现的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让生产保持顺畅。

生产现场工房内的清洁卫生管理。将车间工房内的生产区域和生产设备的清洁卫生分解到各班组, 实行“包干到班”, 由班长全面负责, 实现车间清洁工作责任到班, 落实到人, 避免各班组间责任混淆不清, 出现“现场清洁死角”。

3 设备维护安全管理

3.1 关键设备安全运用

乳化器是影响乳化炸药生产线上安全的最主要的关键设备。对于乳化器的安全保障问题来说, 最重要的是要对乳化机进行严格定期检修, 要按照乳化器的维修规程维护保养好设备。在乳化器上增加冷却水断流报警装置和乳化器轴向、径向振动装置, 能更好的保护乳化器的安全运行。

3.2 自控系统安全设置可靠性控制

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生产线生产, 对从硝铵破碎到敏化工序实行了电脑集中控制和安全故障连锁设计。在设计中将硝铵破碎到敏化工序的设备开机、停机、参数调节、设备运行监控、故障检测等功能, 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将各类生产信息汇总到控制室, 从控制室的工艺流程画面可以显示对应设备的启动、停机状态、温度、电流、压力等工艺参数。在电脑控制程序中设定有当乳化器出现基质超温、过载、物料流量低于设定值、冷却水断流、管路压力过大等异常情况时, 电脑将自动停止所有自控设备的运行并报警, 同时自检系统提示故障原因, 以方便故障排除。

4 真情人性化安全管理

人性化安全管理指在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 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 它通过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 不断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更快地达成车间工作目标。

开展人性化管理并不是说不要制度。制度任何时侯都是人性化管理的基础, 没有制度约束的人性化管理只能是人情管理, 和稀泥管理。

从管理字面上看, “管”, 制约, 严格执行制度、是监督、检查, 体现了刚性的一面;“理”, 帮助、指导, 体现了柔性的一面。只有“管”和”理”协调统一, 才能真正做到刚柔并济。我们现在之所以强调人性化管理, 是因为过去长时间我们管得多、理得少, 没有达到“管理”的真正意义, 但也不能矫枉过正。人性化安全管理并非不要制度, 也不是不执行制度, 而是在制度执行中注入更多合理、人性的因素。

在员工的管理中, 既需要企业车间制度的约束, 更需要管理者用真情人性化管理, 促使车间和谐稳定、安全健康发展。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乳化炸药的生产来说, 其生产工艺技术及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 我们必须对炸药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加以细化。这是本人从事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摘要:我国自1970年代末开始研制乳化炸药, 在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随着炸药生产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带来新的危险隐患不易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 生产安全需要加强管理。以下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主要从乳化炸药车间程序化日常安全管理、现场环境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班组人员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实现乳化炸药车间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乳化炸药车间,生产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汪旭光, 乳化炸药[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车间安全论文 第2篇

消除隐患,安全生产。

疏忽一时,痛苦一生。

麻痹是最大的隐患,疏忽是最大的祸根。

安全是生命,质量要保证。

质量是学校保证,安全是学员生命。

眼睛容不得一粒砂土,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

教学再忙,安全不忘。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操作。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一丝不苟,规范操作,是可靠的安全秘诀。

安全用电,规范操作。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

遵章守法、关爱生命。防微杜渐 警钟长鸣。

以人为本、关注安全。

员工安全标语

安全一日不严,事故一刻不闲。

安全生产要严抓,消灭事故在萌芽。

敲帮问顶看仔细别把安全当儿戏。

举安全之盾,防事故之患。

生产再忙,安全莫忘。

安全法规生命换,前人吃苦后人鉴。

处处要安全,人人为平安。

安全帽是工人的呵护神,安全带是职工的生命线。

安全做得细,大家都受益;

安全搞得好,效益跑不了。

事故教训是镜子,安全经验是明

灯。

安全工作多一份小心,家人多一份放心。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安全是您生命的绿色通道。

选择安全,选择安宁。

走在企业生产的道路上,安全是最坚实、最可靠的铺路石。

安全在我心中,安全从我做起。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

安全生产伴随幸福一生,违章作业笼罩痛苦一世。

确保安全,从小事抓起,从源头抓起。

安全生产呼唤责任心。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

服务品质与劳动报酬是成正比的。

没有安全生产,服务一流也是空话。

麻痹是安全的天敌。

力戒违章,保证安全。

多一份细心,就多一份安全,也就

多一份收获。

身在厂房,心系安全;严格认真,严谨负责。

不把安全放在心头,明天衣食会发愁。

抓好安全工作,等于抓住经济效益。

安全生产,效益之泉;生活安全,欢乐之源。车间安全生产标语

安全是呵护出来而不是蛮干出来的。

成功始于奋斗、安全始于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安规就是血的教训的总结。

用心监盘、确保安全。

安全口号要天天喊,规章制度要牢牢记。

安全生命紧相连,遵章守纪记心间。

天长地久有尽时,安全生产无绝期。

设备是安全的根基、人是安全的保

障。

层层监控 环环相扣。

聆听警言 重盼安全

安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工作中执行开。

…安全…企业之本,效益之源,班组之魂。

事事尽我全力,处处确保安全。

对安全问题应该慎之又慎,来不得半点马虎。

责任到人,监护到位,措施到底。

安全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

平安+健康=美好生活

得之以严,失之以宽。

严是爱、松是害,出现伤亡害全家。

坚持不懈促生产,众志成城铸安全。

安全第一记心头,生产一步一层楼。车间安全生产标语

远离一分疏忽,拥抱一点安全。

安全在心中,事业定成功。

查找漏洞,消除隐患。

岗位无差错,优质创一流。

成在安全,败在事故。

1.治理隐患 防范事故

2.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3.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4.关注安全 关爱生命

5.安全是幸福的源泉 安全是效益的保障

6.生命至高无上 安全责任为天

7.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8.安全生产 人人有责

9.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10、安全在心中事故去无踪。

11.爱护我们的地球从点点滴滴做起

12.绿水青山是我家 大家不要破坏他

1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4.环境与人类共存 开发与保护同步

15.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

16.生产绿色产品 倡导绿色生活

17.落实环保责任 完善环保制度

18.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绿化环境净化心灵

19.多乘公交车 少用私家车

20.建设绿色企业 坚持绿色经营

1、关爱生命 安全发展

2、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3、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工务段高铁车间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第3篇

摘要:高铁的开通运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迅速走进日常生活,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同时保障安全永远是交通运输的主题。本文主要对工务段高铁车间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铁;工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

一、高铁安全风险特点

1、高铁车间项目建设期长,跨度大,各站受当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大,其运营安全风险客观存在。

2、高铁建筑结构复杂,列车过站速度高、行车密度大,对跨线建筑物结构存在振动激励影响。

3、高铁建筑结构复杂、零件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较多,采用系统集成,专业多,交叉作业多。

4、高速铁路线路大量采用高架式桥梁结构,在全封闭全立交中自动化运行,养护、维修的难度大。

5、车间设备系统智能化程度高,专用特制设备多。

6、高铁车间天窗检修时间有严格规定,要求“运营不检修,检修不运营”,只能在天窗检修时间停运停电时间检修。车间设施、设备的特点决定了维保工作技术含量高、工种复杂、养护量大。

7、车间当地气候、气象条件情况复杂,恶劣大风工况较多。复杂的环境挑战着设施的安全状态,直接影响高铁安全、正点运行。

二、工务段高铁车间安全风险的识别

1、工务段高铁车间安全问题的基本特性

高铁工务安全涉及工务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管理、现场作业、设备质量和外部环境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涉及铁路运输系统车务、运输、机务、电务、供电等各系统及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和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研究和评价工务安全问题应从整个系统出发,注意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分析、风险调查、专家咨询以及实验论证等方式,对工务系统风险进行全面认识。

2、工务段高铁车间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工务系统作为铁路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铁路线路及桥涵设备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其存在的主要危险来源于基础管理、现场作业、设备质量、外部环境。具体如图1。

图1工务系统安全影响因素

三、高铁车间安全风险危险源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主要体现:车间运营组织和维护管理的类型与运行等方面,高铁车间运营及维护生产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能力、生产效率、维护手段,运营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管理水平、协调能力。人的失误结果如果偏离高铁安全要求、标准或功能,造成车间设施及设备的危险物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破坏或失效,最终可能导致事故。

2、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故障)指高铁车间房建设施、机电设备、客服信息的装置或电子元器件等因设计缺陷,制造缺失,腐蚀、磨损老化或使用维修不当造成预定功能无法实现的现象。在发生设备异常,各种措施不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需采取保护专业人员安全的一定措施,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并建安全、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

3、不安全环境条件与因素主要体现:当高铁运营外部环境发生异常状况时,因为人与物共存于此环境中,易诱发导致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1)自然环境中的风灾、台风、雨季汛期、泥石流、地震等;

(2)社会环境发生战乱、骚乱、流行病、罢工、游行等;

(3)高铁运营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噪声和振动,工作场所中湿度、温度、照明或通风换气等因素对人和物的影响。

四、工务段高铁车间安全风险原因

基础管理风险是因为大维修、基建改造施工后未及时修改设备台账;编写数据时,施工或临时慢行漏录或有误;施工时路基填筑用料不符合規定。

现场作业风险是因为施工负责人未准确掌握点内外作业项目、违章指挥;卸碴砟、卸片石后清道不及时;前期调查不细,盲目开通线路;在使用机电设备时,未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简化作业程序;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不到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规定;工作安排不当,超劳驾驶。

出现设备质量因素风险是因为对尖轨、基本轨、翼轨、心轨未及时打磨;未按规定进行动静态检查;各项检查监控资料未及时分析或分析不全面;未及时安排病害整治;作业未回检,造成有害作业未及时发现;道岔转辙部位连接零件松动、缺少造成道岔故障。

外部环境因素风险是因为作业门管理不善,未及时锁闭;未按规定设置公铁并行护栏;桥涵限高架失修或破损严重,失去防护功能,造成超高机动车进入桥涵;立交排水设备作用不良;未制定或制定的安全监督方案不合理;预案制定前期调查不细,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现场不适用,预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指导抢险处置。

五、高铁工务系统安全风险控制

针对工务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基础管理方面

(1)掌握大维修及基建改造施工计划及进度,参与竣工验收,收集竣工资料,到现场复核,及时修订设备台账;(2)加强动静态检查,加密巡检;(3)制定合理的作业方案,及时进行整治。

2、现场作业方面

(1)严格执行天窗修管理制度;(2)各级管理人员加大现场检查力度;(3)施工中严格落实施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4)高铁作业严格执行材料、工机具进网登记确认制度,工地转移、撤离作业现场时专人进行清点、检查和确认;(5)做好班前安全预想及针对性安全教育。

3、设备质量方面

(1)加强岔区设备巡视;(2)严格按检查周期进行设备检查;(3)工务段、车间有专人对动检车、轨检车、车载式或便携式线路检查仪动态检测资料和静态检查数据综合分析,合理安排车间、班组作业计划;(4)坚持标准化作业。

4、外部环境方面

(1)加强作业门管理、线路巡视检查;(2)施工需拆除高铁封闭设施时,必须设置临时封闭网;(3)施工结束后,立即恢复封闭设施;(4)按规定周期检查及维护;(5)预案制定前,必须全面考虑,针对不同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

六、结语

铁路工务系统面临的风险因素多,风险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因此要抓好基础建设、过程控制、应急处置等环节,建立和完善各项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加强职工培训,全面、系统分析高铁运营维护中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具体化:(1)加强高铁流程标准化、修理专业化和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确保作业效果、减少人工和劳动强度。(2)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工艺、手段、工具。(3)成立高铁工务段,进行专业、系统化管理。(4)成立高铁工务检查监控车间,将钢轨探伤检查、控制网精密测量、确认车添乘检查合并到该车间,进行系统、专业管理。(5)建立基础牢固的高铁工务岗位的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甄利贤.大型高速铁路车站客运安全风险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武汉铁路局武昌南机务段卢殿涛.强化风险意识确保高铁安全[N].人民铁道,2014-12-05A02.

[3]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确保京沪高铁安全有序运行[N].人民铁道,2015-02-11A02.

[4]夏丹.我国高铁发展中的风险与风险控制[D].东北大学,2013.

铸造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浅析 第4篇

关键词:铸造,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一直都是众多行业和领域进行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在铸造这样多工序、多设备的生产过程中, 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主要是铸造和其他的生产技术形式不同, 主要采用机械和手工联合进行生产, 而且不像纯机械化的生产, 具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 除此以外, 铸造车间的安全防护装置一般都很少, 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条件都比较差, 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比其他行业的都要高, 但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都较低。因此, 铸造比其它行业更容易发生一些预想不到的工伤事故, 存在砸伤、撞伤、压伤、切伤、触电、火灾、窒息、中毒、爆炸等多种危害。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加强铸造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铸造车间重大危险因素

1.1 爆炸和烧伤

由于铸造车间经常使用一些金属熔融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以及一些危险化学品, 最容易发生的是爆炸并会引起烧伤以及烫伤等情况。造成爆炸并引起以及烫伤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没有按照造作规程进行操作, 多危险化学品的保管和使用疏于大意。

1.2 机械伤害

在进行混砂作业时, 易发生机械伤害的是混砂机在运转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进行取砂样的过程中会发生手被挂住, 也很有可能手被拖进到机器内, 进而造成伤害。在进行造型作业时, 容易发生起吊物件发生滑落而砸伤身体, 造成伤害。在进行手工造芯的过程中, 由于操作大意, 砂箱和芯盒的搬运过程中会伤害手脚。在进行浇包和浇注的过程中, 可能会发生“炝火”现象, 就会引起火灾。在进行砂型烘干作业时, 在进行装卸砂芯时, 如果进行单边装卸会发生翻车, 引起砸伤, 造成伤害。火门附近如果存放了易燃或者易爆的危险物品就会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给操作人员带来巨大的伤害。

1.3 切伤、烫伤和中毒等危险

在进行浇包和浇注的过程中, 如果浇的过满, 会发生溢而造成烫伤。另外, 浇注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 容易引发中毒。在进行落砂清理的过程中, 残余的粘砂会割伤操作人员的手, 飞砂会对操作人员的眼睛产生伤害。在进行砂型烘干作业时, 加媒或者进行扒渣的过程中, 会引起脸部被烫伤或被火焰灼伤。在进行手工造芯的过程中, 由于操作大意, 砂中的钉子等会划破操作人员的手或扎伤操作人员的脚。

2 发生人身伤害的原因分析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当安全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在安全管理上出现漏洞时, 就对人身伤害构成相当大的威胁。下面对发生人身伤害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铸造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亟需完善

虽然有些铸造企业根据各自的生产方面的特点, 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路, 对铸造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 制定了一套安全管理体系, 但是很多都是出于应付上级检查, 没有从车间安全管理的实际出发, 而且大多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借鉴或者抄袭同行业的管理制度, 内容上也非常单一, 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的现象。除此之外, 但这些还是据管理者的经验以及认识来制定的各种管理标准, 从而造成了铸造企业的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最为重要的是,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设计并不科学, 很多企业没有对发生突发事件采取应急措施或者制定应急预案做出相关规定, 只是简单提出了操作人员应该遵守安全管理规定, 使得在发生安全事故造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置和救援, 对突发事件难以做到有效处理并降低伤害。另外, 在对违章违纪的考核上, 没有合理的规定和解释, 对违反安全操作规定造成伤害的也不进行处罚, 对不发生安全事故的人员也没有奖励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铸造车间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2.2 车间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意识不强

任何一项规章制度在制定以后, 都要有人去执行才会发挥更好的效果, 而在执行的过程中, 效果的好坏往往干部是起决定作用。但一些铸造车间的干部总是工作散漫, 没有重视铸造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现场, 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主要表现为: (1) 业务不精, 工作方法简单。有的车间干部对铸造业务不精, 特别是对铸造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不精, 对于危险品的贮存和放置等都不知如何处理, 更谈不上日常对每个业务单元的有效指导和管理了, 除此之外, 对铸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突发伤害事故更是束手无策。在平时的车间管理工作中, 往往会忽视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缺乏与现场操作人员积极有效的沟通, 工作方法简单, 致使职工在车间工作中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2) 工作作风不扎实, 安全管理信息不畅。部分车间管理干部不能意识到安全管理对车间生产稳定运行的重要意义, 对保护好人员安全更是无从下手, 对待铸造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机械故障、人身伤害事故等问题, 不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也不会进行总结经验教训, 而是推脱抺赖, 导致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多, 给车间的安全生产留下了更深的隐患;对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没有积极的推进, 只是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 缺乏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好车间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 导致车间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水平低下, 安全隐患漏洞百出。

2.3 车间操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般来说, 铸造车间的操作人员大多都是高中及以下人员, 教育程度和文化层次偏低, 导致安全意识缺乏, 自觉遵章守纪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两违”时有发生。另外, 由于车间管理人员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和安全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相对较弱, 对突发的人身伤害事故等应急处置能力不高, 无法有效的解决突发事件。

2.4 安全隐患相对突出

一是操作人员的“两违现象”时有发生并屡禁不止。主要表现在有章不循、参与作业的操作人员违章作业, 为了节省时间而过分的简化作业程序。可以说, “两违”现象的存在, 为发生安全事故、人身伤害事故提供了土壤。二是铸造生产设备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多, 这样会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首先, 巡检人员是对生产设备的检查不细, 维修保养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导致病害没有完全根除并反复出现;其次, 没有及时有效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导致铸造生产的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较多。三是, 生产设备的更新、维护和大修速度过慢, 导致生产设备的基础薄弱, 提高生产设备的质量困难。

3 加强车间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抓好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

车间级安全教育应以车间操作人员的实际出发, 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为主, 重点解决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如何进行操作最安全, 要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要领, 掌握过去操作岗位上所发生的事故, 总结其经验和教训, 对突发事件应该如何预防、处置等, 这些内容都是涉及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也是车间安全生产教育的最基础和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 铸造车间必须抓好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

3.2 对铸造生产全过程加强控制

首先, 要加强铸造生产设备的日常点检和巡视, 对设备的限位以及传动部分要进行认真的检查, 确保在设备进行生产前消除安全隐患。其次, 要加强操作人员的管理, 规范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 例如:浇注前, 要确认铸模、溜槽、浇包分配器干燥且完好, 浇注前浇注工要按工艺要求测温, 温度合适后方可开始浇注, 温度低于下限时停止浇注。浇注结束后, 由炉长或冶炼人员填写《熔炼浇注记录表》, 并由炉长确认, 并对浇注完后的压箱铸件做好产品名称、材料、浇注时间等标识。

3.3 建立好铸造车间的安全台账和安全档案

安全台账包括: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事故台账等内容, 是铸造车间安全管理内容的具体记载, 能反映出铸造车间的安全管理水平, 能反映出车间安全管理做了什么工作, 存在什么不足, 对铸造车间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为了确保安全台账和安全档案工作的实效, 需要设立专职人员进行单独管理, 做到安全会议有效落实, 安全检查规范, 安全教育培训及时到位, 安全台账资料记录准确完整。

3.4 加强与其他企业沟通和联系

沟通和联系是实现自身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为一个铸造生产车间来说也毫不例外。通过加强与其他企业沟通和联系, 学习其先进的车间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 结合自身的实际,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这样才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促进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快速并稳定发展。

3.5 加强安全信息交流和收集工作, 及时总结和评比

通过交流、收集为我所用, 并结合车间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一套更好、更新、更科学的车间安全管理模式, 试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总结、评比, 不断补充完善, 使车间管理模式更完善、更具有操作性。对模式运行好的班组要表彰, 较差的班组要找出原因并帮助解决, 这样才能达到同步前进。

总之, 车间的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上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只有把车间安全工作搞好了, 企业的安全工作才能有保障。总之, 安全无小事,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要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要求, 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认真开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 实现安全、高效、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雷, 谭立坚, 沈厚发, 等.大型轧钢机架铸造工艺计算机辅助分析[J].铸造, 2003, 52 (8) :588-590.

[2]刘小刚, 康进武, 黄天佑, 等.大型轧钢机机架凝固过程温度场应力场模拟分析[J].铸造, 2006, 55 (9) :922-926.

[3]李孟佳.浅论铸造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J].河南科技, 2013 (8) .

[4]张本平.大型铸钢车间树脂砂改造主要工艺及设备选型[J].铸造, 2005, 54 (7) :719-721.

[5]方英照.低碳铬镍不锈钢叶片铸件的热处理[J].大型铸锻件, 1993, 59 (1) :36-42.

安全生产车间生产安全标语 第5篇

2. 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新机制,创新局面。

3. 树立核心价值观,而且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造。

4. 质量—带给你看得见的未来,说不出的精彩。

5. 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6. 事故隐患不除,等于放虎归山。

7. 安全帽挡住飞来的横祸,呵护宝贵生命。

8. 用心血融铸经营理念,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9. 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10. 父母望您遵章守纪,妻儿盼您毫发无损。

11.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2. 领导违章指挥等于犯罪,职工违章操作等于自杀。

13. 检查走马观花,事故遍地开花。

14. 今天的付出,明天的回报。

15. 效益来源于服务社会的回报。

16.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车间安全论文 第6篇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1.教师要有素质教育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具备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技术和专业精益求精,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好基础;要热爱本职工作,恪尽职守,讲究职业荣誉;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职业素质教育及安全教育是中职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课改实验中,我们要求所有授课教师在进入实训室前都要排队点名,讲解操作规程、技术要求、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上课当中用企业理念规范学生技能训练;下课前点评、清理收拾工具并进行场地清洁等,通过细节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深入实践一线,提高实践性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应用性特征,它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突出知识形态的技术应用,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要实施“双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备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每个教师都要深入实践一线,参照职业技术活动过程,提高实践性操作能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索学科信息和现场工作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力求课程模块建设的成熟完善,使其成為一个真正的开放性的资源库。另外,还要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要完成以下三项任务:一是开展行业和企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及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应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二是带着教学和可科研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从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三是重点了解新技术应用以及进行产学研实践探索,要求专业教师在指导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时,结合实际,真题真做,提高自身的技术开发和创业创新的能力以及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3.专业课双师教师在“双化教学”中要不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树立竞争意识,培养竞争心理、耐挫折心理和发展性素质对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应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其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重点,通过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二、深化课程改革

1.改革教学环境。开展工学结合是“双化”课程教学的基本条件,其建设思路应该是让师生上课如上岗,充分感受职业氛围,培养职业习惯。为了营造真正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尽快融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可以在学校里打造出仿真的职业环境,并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关键能力设置不同的职业情境。利用仿真的现场环境和实物教具、软件,根据企业职业情境,模拟各种环节,把企业搬进专业实训课堂,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在职业情境中学活“如何工作”。

2.改革和创新教材和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大多没有供教师用的指导手册,也没有供学生进行更好地学习用的实训指导手册,致使实训课程教育匹配度差,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好,实训对象动手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在课改实践中,需组建课改团队,在参考和整合正规教材的基础上,由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形成理实一体化专门教材;指导相关教师使用教材和教学软件,并共同参与教学环境的布置和完善。另外,改革实训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分岗位进行业务操作,体现了现场“工作环境”的特点;轮流实践内容,体现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去解决新问题并做出深刻的思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学习原来是如此快乐”;教师的感受是“教学原来如此轻松”。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化”教学的实践

1.循序渐进开展课程教学。在刚开始进行“双化”教学时,不要过多去考虑项目化,只考虑如何让学生边学边做,也可以说是将以前的一个实训内容分成若干小块儿分段完成。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逐步实施“项目式双化”。

2.合理选择项目很重要。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要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既能让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发挥和创新地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把握好项目的趣味性和项目的难易程度。

浅谈选煤厂装运车间班组安全管理 第7篇

一、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班组安全基础管理

首先, 完善的班组管理制度是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前提,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班组管理制度方面要坚持与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 坚持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基础, 形成闭合、量化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尤其是做到班组安全管理与班组绩效工资的挂钩。

其次, 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工作标准, 明确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 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班组成员连接、协调起来, 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 完全贯彻到班组生产中去。

同时, 建立班组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是班组安全管理更加的细化、深化, 形成明确的分工, 相互协作, 从而达到规范和约束班组成员行为的目的。班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可分为:班长是班组的安全第一负责人, 负责全局;班组设立群众安全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员, 加强班组对每位员工的安全监督, 杜绝违章行为;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班组的安全互联互保。

二、加强员工安全知识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 提高班组安全可控能力

据大量事故案例分析, 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 工伤事故中有80%以上是由于人的“三违”所致。因此提高班组职工的安全素质非常重要。领导重视、制度约束、实施严管重罚、安全教育培训等等, 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职工的安全素质的提高, 从而进一步提升班组安全可控能力。

首先, 强化班组长培训。车间要经常注重发现和培养有前途的班组长后备人才, 建立班组长后备人才档案, 积极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机会, 在抓好安全生产和业务技能培训的基础上, 加强班组长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 促其快速健康成长。

其次, 严抓新员工的培训管理工作。新工进入车间, 必须先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安全技术培训、基本安全制度学习和考试合格, 进入岗位以后还要有老员工进行传、帮、带。通过加强新员工的培训管理, 有效避免了由于个人技能达不到要求, 以及对现场问题不熟悉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持之以恒地抓基本安全技能培训。根据各工种、各岗位的不同特点与需要, 定期对班组员工进行各种生产工艺技术、安全卫生知识、事故多发地点、多发部位、安全工器具的具体使用与操作等基本培训, 使职工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安全技术培训, 提高全体员工的技能操作水平。

三、重绩效, 严考核, 班组安全管理实行目标化

坚持结合车间实际情况, 制订可行的方案, 正确组织实施,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一是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从考核中了解员工的潜质, 储备后备人力资源。因此, 绩效考核关键在于过程监控, 而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二是要有配套可行的考核分配体系。不能让缺乏工作能力或经验资浅的员工, 在发现未达到工作标准的时候自暴自弃, 甚至对业绩优秀的员工产生嫉妒情绪。同时也要让业绩优秀的员工看到自身的不足, 明确新的努力方向。归根结底就是要体现客观、公正、公平, 激励员工主动自主地按照工作岗位和职责的要求提升能力, 改变态度, 产生绩效。

四、抓重点, 创特色, 全面推动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安全建设不要拘于形式, 不应固定模式, 不做表面文章;要努力减轻班组负担, 使班组集中力量抓管理、抓素质、抓生产、抓安全、抓效益。要针对自身单位不同的实际情况, 有重点的开展具有特色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搞好班组现场安全管理。企业的一切生产任务都要在班组完成, 各项规章制度都要靠班组落实, 把班组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 是企业把整个安全生产目标转化为实施运作的有效途径。搞好现场安全管理, 必须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只有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勤检查等手段搞好班组的现场安全管理, 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二是进一步深化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的推广, 促进安全工作持续改进。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理念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和认可, 形成制度文化。重点是将其具体化, 以进一步落实到班组, 落实到职工的生产和生活中去, 形成职工的自觉行为。为此, 应把安全文化和制度建设相结合, 从职工的日常行为、作业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范, 制定并推广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安全行为标准, 抓好人的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养成。

三是班组安全生产过程中, 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 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始终坚持“安全高于一切, 安全重于一切, 安全先于一切, 安全影响一切”的安全理念, 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 以“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为目标, 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生产向安全让路, 以安全促生产。

四是建立完善班前提示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小结安全制度, 规范班前会制度, 完善班组安全活动日制度等管理制度, 抓重做好现场安全交接班、安全隐患排查以及登记编号、整改、巡查、验收等工作。特别是建立职工“三违”档案。对“三违”建立档案, 依据违章时间、地点、原因、人员, 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进行教育。

某厂大芳烃车间安全阀风险评估研究 第8篇

1 现场调查

该厂大芳烃装置2000年投用安全阀157台, 2001年投用安全阀2台, 2003年投用安全阀1台, 2004年投用安全阀7台, 2010年投用安全阀1台。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 陆续安排了168台安全阀的校验。在评估前对该168台安全阀进行了现场调研, 核实安全阀铭牌等信息, 大部分安全阀服役状态良好。其中两台安全阀发现泄漏, 见图1、图2。

2 大芳烃装置安全阀损伤机理分析

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 安全阀失效主要表现为功能失效。包括泄漏失效和开启失效。其中开启失效是指当进口压力达到预定整定的压力值时, 安全阀未能及时开启。开启压力对整定值的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启失效主要有三种形式:未开启、部分开启或超过整定压力开启。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本大芳烃装置有两台安全阀在当前时间点存在泄漏失效, 尚未发现开启失效。

长期使用过程中介质的腐蚀是造成安全阀功能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包括安全阀阀座腐蚀、阀体腐蚀、密封面失效、弹簧腐蚀断裂等。本研究还对安全阀校验过程进行跟踪, 发现了大量安全阀弹簧断裂现象。下图为一典型安全阀弹簧断裂形貌及断口形貌。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安全阀断裂为4截, 断口有大量台阶, 为典型的高强钢在湿硫化氢环境下的开裂特征, 可见该弹簧失效的原因为湿硫化氢破坏。

3 安全阀风险分析

本次大芳烃装置安全阀风险评估采用评估软件的安全阀计算模块, 该模块考虑了安全阀的使用时间、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工作介质、尺寸、泄放情况、校验等诸多因素, 对安全阀进行独立评估确定安全阀失效可能性等级。安全阀失效后果计算则采用与安全阀相连接的容器、管道的失效后果。本次研究计算2014年12月31日和2020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点的风险, 计算出的安全阀风险分布见图5、图6。

大芳烃车间安全阀2014年12月31日的风险水平如图4-1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大芳烃车间高风险的安全阀有45台;中高风险的安全阀有50台, 其余为中风险和低风险安全阀单元。从失效可能性来看, 大芳烃车间有2台安全阀的失效可能性均为4, 83台安全阀失效可能性为3, 其余安全阀的失效可能性为2。由于安全阀风险随时间的累积,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高风险安全阀为70台, 占装置安全阀总数的41.67%;中高风险的安全阀上升到80台, 占装置安全阀总数的47.62%, 其余为中风险和低风险安全阀。

4 检验策略制定

因大芳烃装置安全阀在2014年全部进行了校验, 安全阀下次校验日期根据国标GB/T 26610.1~5, 按如下原则确定:高风险安全阀1年1校, 中高风险安全阀3年1校, 中低风险安全阀5年1校。则1年1校安全阀为70台, 占总数的41.67%;3年1校的安全阀为80台, 占总数的47.62%;5年1校的安全阀为18台, 占总数的10.21%。按此要求进行校验, 则能在保障装置安全合规运行的同时大大节省安全阀拆卸、解体、维修的费用。

5 结语

(1) 本文针对某厂大芳烃装置168台安全阀进行了资料查阅和现场调查,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损伤机理分析;

(2) 本文计算了该厂大芳烃装置168台安全阀2014年12月31日和2020年12月31日风险, 结果表明, 风险随时间累积而增高;

(3) 本文根据安全阀2020年12月31日风险制定了详细的检验策略, 结果表明, 即使对大芳烃这种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装置, 也有47.62%的安全阀能做到3年1校, 10.21%的安全阀能做到5年1校。按基于风险的检验结果进行检验, 可大大减少安全阀校验工作量, 保障装置合法、合规长周期运行。

车间安全论文 第9篇

在杨竹青的参与管理下, 九江石化公司催化车间QHSE管理水平处于公司前列, 车间实现了连续15年没有发生上报公司轻微级及以上事故的好成绩。杨竹青被领导和同事们誉为“装置安全生产的守护者”, 多次荣获公司先进工作者、公司安全管理能手、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被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授予2008年度“中国石化百名安全卫士”荣誉称号。

加班加点 毫无怨言

担任催化车间安全员18年来, 杨竹青始终恪守着“一切为保障装置安全生产”的承诺,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强化QHSE管理体系, 并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

他习惯了每天深入到装置现场巡回检查设备隐患, 每当装置运行达到一个新的记录时, 他的心中就会产生出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不论面对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有多大, 安全生产压力有多大, 杨竹青一直充满激情地工作着。只要是装置出现故障, 需要紧急抢修, 杨竹青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积极参与故障隐患处理, 进行风险评估、危害识别, 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加班加点毫无怨言。

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他加班120多次, 加班时间累计400多小时。由于加班频繁, 几年来他从没有休过工龄假。提起这些事, 他一点也不觉得委屈, 还说:“装置完好可是关系安全生产的大事, 我少休息点算得了什么啊!”

英勇抢险 屡立战功

2008年, 杨竹青发现和处理各类隐患350多项, 他在排除隐患过程中总是冲在最前面, 将一次次险象环生的事故隐患化险为夷, 多次成功地避免了生产装置的非计划停工, 为企业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和赞誉。

2008年5月18日, 天还没亮, 许多人还未从睡梦中醒来, 九江石化催化车间却悄然掀起了一场与高温油浆泄漏的搏击大战。当时, 突如其来的一声爆响, 惊动了正在现场巡检的杨竹青。不好!杨竹青随即发现重油泵区有大量高温油浆外泄, 整个装置笼罩在一片浓重的油气之中, 随时可能自燃着火, 情况十分紧急。

根据高温油浆外喷声音传来的方向, 杨竹青很快判断出泄漏点在油浆泵预热管线处。弥漫的高温油气就像一颗随时都可能被引爆的炸弹。怎么办?此时, 他不顾个人安危, 冲进油气浓烟之中, 由于空气稀少, 进去后他感到呼吸困难, 但他冒着生命危险, 及时找到关闭油浆泵电机现场操作柱电源开关, 仅用1min的时间就使外泄油浆得到有效控制, 避免了一起高温油浆外泄导致火灾爆炸的重大事故。

2009年5月7日19时, 100万t/a二套催化裂化装置主风机烟机入口大烟道闸阀法兰大盖密封面焊缝出现裂纹, 导致高温高压烟气泄漏, 影响二套催化装置安全生产, 情况万分危急。670℃的烟气泄漏时发出刺耳的轰鸣声, 烟机闸阀法兰大盖直径达1 100mm, 如果裂纹因高温高压继续扩大, 后果将不堪设想。

杨竹青立即带领抢险队员投入抢险战斗, 他们冒着高温烘烤和刺鼻的烟气轮番上阵, 紧固阀门大盖螺栓, 对裂纹两端进行补焊, 有效阻止了裂纹继续扩展。在法兰大盖密封面焊缝两端焊接挡板与面板, 然后实施带压包盒子注胶堵漏, 经过连续6个多小时的紧张抢险, 成功堵住漏点, 保障了二套催化装置安全平稳生产。

严细管理 杜绝事故

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公司是江西省内惟一的炼油、化肥、化工配套生产的国有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 具有650万t/a原油综合加工能力, 属于典型的石油化工流程工业, 而流程工业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石化企业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 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杨竹青高中毕业, 学历并不高, 他在提高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 总结出的经验是“三多”, 即多上网浏览安全管理经验;多去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看书, 掌握安全管理新动向;多和其他安全员沟通, 听取别人安全管理上的高招。

杨竹青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积累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他认为对设备合理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 是保障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转的有效手段。他在催化车间倡导推行“TPM——全员生产维护制”, 对设备进行规范化安全管理。杨竹青参与制定了“机、电、仪、操、管”全员参加的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作业规范, 工艺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操作指标, 正确操作使用设备, 使设备不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另外, 他所在的车间严格按照各岗位责任制的要求, 加强设备巡检, 做到台台设备实行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包机制, 备用设备保持完好, 关键设备实行各工种人员联合承包的“特级维护”, 共同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逐步形成规范的闭环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完好率, 设备故障率和生产装置非计划停工大幅度降低。

2009年3月, 九江石化公司100万t/a二套催化裂化装置及化肥装置停工检修全面展开, 催化装置连续运行了4年多未检修, 共有检修项目1 186项, 其中重点检修项目有50多项。此次检修具有检修范围广、时间紧、项目多、技术要求高、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多、参检单位多等特点。二套催化装置停工32天, 实际检修时间仅有24天, 现场作业面窄, 主线项目交叉作业多, 检修难度相当大。

这时, 杨竹青每天对装置检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重点抓好进入检修现场作业人员劳动保护、施工用电、动火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机动车辆作业、脚手架使用、各项作业票证使用等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在二套催化外取热器芯子更换吊装、二套催化装置分馏塔T201新塔体组对焊接等重点主线项目检修现场, 都洒下了杨竹青辛勤的汗水。

在检修期间, 杨竹青每天开出的火票、作业票多达上百张, 对于所开出的每张火票、作业票, 他都事先确认, 现场反复勘查, 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制定可靠的作业方案, 有条不紊地将安全措施逐一落实。现场作业时, 他始终加强监护, 妥善处理作业时的隐患, 作业不结束他就不离开现场。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杨竹青积极审查施工及特种危险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检查施工现场各参检单位QHSE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做好检修、施工项目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工作。他还及时掌握检修施工安全动态, 发现和解决检修现场作业事故隐患, 及时纠正违章作业, 有效地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

说到对自己的评价, 杨竹青还不太满意, 他认为自己预见性不够。他说:“常年在生产装置现场, 接触的东西越多, 掌握的知识越多, 心中的压力和责任就会越大。为了对装置负责, 对员工负责, 责任心驱使我要不断加强学习, 努力干好工作。”

想到自己无愧于事业, 却欠下了一大笔亲情账, 杨竹青发自内心地感激他的爱人, 充分体谅爱人在背后任劳任怨的付出, “没有她的全力支持, 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闲暇时, 杨竹青喜欢在家帮爱人料理家务, 还喜欢下棋钓鱼、种花弄草, 在陶冶情趣中释放着工作的压力。

车间安全论文 第10篇

触电是指人体因接触或者接近带电物体而受到 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可根据人体受伤害方式的不同,触电可分为电伤和电击2种。

(1)电伤。电伤是人体受到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电流效应的伤害。以热效应为例,电流的热效应会导致电烧伤,通常分为电弧烧伤和电流灼伤。电弧烧伤可分为带电体和人体之间产生电弧的直接电弧烧伤和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的间接电弧烧伤,前者伤害来自电流流过人体,后者来自 电弧的高温以及熔化的金属溅液;电流灼伤多发生于低压线 路。机械效应的伤害是指电流作用于人体,使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在触电事 故中,电伤性质的伤害占75%,因此,预防电伤有较重要的意义。

(2)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85%的触电死亡是由电击引起,因此电击是最危险的伤害,其通常在 人体表面没有显著痕迹,而是直接伤害人体内部,例如引起心 脏节律紊乱、呼吸心跳停止等。电击的致命电流较小,伤害时间稍长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2触电事故的类型

人体触电的情况依据接触带电体或者电流场的 方式一般可分为3种: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因在高校实训车间中,通常人体跨步电压触电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本文 重点介绍前2项。跨步电压触电一般可能在高压实训中发生。

2.1单相触电

人体位于地面或者接地体,而身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此时电流经带电体流入人体,再经人体流入大地回到中 性点。该触电方式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大部分触电事故为单相触电,在实训车间中单相电压通常为我国的市电电压220V,实训器材破损、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单相触电。

2.2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两相带电体,并构成回路,人体通常要承受380V的线电压,危险性比单相大,触电死亡时间只有1~2s,是最危险的人体触电事故。在进行部分电气实训时,无保护的 误操作可 能置学生 于两相触 电的危险中,对此要重点注意。

3触电预防技术措施

触电预防技术措施是应对触电事故的基本方法,其主要从事故发生的原因入 手,利用技术 手段阻止 事故发生 条件的产生。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装设漏电保护器、绝缘和隔离措施、采用安全电压等。

3.1可靠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 装置与大地相连接,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Ω。采用保护接地后,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漏电,人触及带电体外壳时,由于人体电 阻与接地装置电阻并联,人体电阻通常在1000Ω以上,较保护接地电阻大得多,因此,大部分电流通过保护接地装置流走了,仅一小部分电流流过人体,这就大大减小了人体触电危险。

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 电变压器 的零线(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零干线)直接相连接。实施保护接零后,假如电气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漏电现象,就会构成单相短路,短路电流很大,会使碰壳相电源自动切断(熔断器熔丝熔断或自动空气开关跳闸),这时人碰到设备外壳就不会触电。

实施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时必须注意:在同一配电变压器供电的电网内,不允许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地,而有的设 备实施保护接零。

3.2加装漏电保护器

漏电电流动作保护 器简称漏 电保护器,又叫漏电 保护开关,主要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进行保护。漏电保护器是在触电事故中专门保护人 身安全的装置,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并有人触及时,则在故障 点产生漏电电流,当这个电流值达到该漏电保护器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自动开关脱扣,切断电源,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加装漏电保护器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减小触电事故发生的危险。

3.3绝缘和隔离措施

实训车间的线路、开关以及设备需进 行绝缘处 理,常用的绝缘材料有塑料、橡胶、陶瓷、木材等,如在工作台 上铺设橡 胶绝缘胶垫、工作台前设木质绝缘踏板等。而具体实 践中,绝缘材料常受外界环境和自身老化情况的影响,出现绝缘性能下降的问题,因此要时常对设备进行绝缘检测,以保证其绝缘 性能符合要求。

带电体之间、带电体和地面均需保证 一定的安 全距离,防止电压放电和短路事故的发生。对于人体有可能接触的 带电体,要加装保护外壳或栏杆予以隔离,并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

3.4尽可能使用安全电压

实训车间中有条件的设备应尽可能使用安全电压,以减少触电危险。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 的等级为42 V、36 V、24 V、12V和6V,应根据设备和环境的具体情况等因素选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存在电容、电感的电路中,尽管电源电压未超过安全电压,电容、电感的电压却可能远超安全电压,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4实训车间管理措施

笔者经过亲身实践了解到,高校实训 车间情况 独特,涉及高于安全电压的带电操作,又必须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人员较多,学生通常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和经验,因此需要采取技术 措施之外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用电安全、实验顺利,同时可使学生对电气知识有更深入、更直接的了解。

4.1安全用电教育

实训车间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发生危险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事先缺少安全用电教育和警示,导致学生错误操作或者没有发现破损带电设备的危险性,因此安全用电教学是必须首先进行并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的。根据已有经验和本 实训车间的特点,编制安全用电条目,展示触电事故的危害,教授给学生,并在实训之前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是很有必要的,往往能起到让学生强化安全意识、主动避免危险的作用。

4.2电路与设备检修

定期进行 电路和设 备的检修 ,最好做到 每次实训 之前 ,针对要用到 的每个实 训装置及 其位置 ,进行绝缘 、接地等安全措 施的检查 ,保证学生 能够接触 到的实训 设备都是 安全的 ;及时更换 老化的绝 缘材料 ,防止杂物 堆积 ,保证安全 距离 ,这些管理 措施是进 一步强化 前述防触 电技术措 施有效的重 要方法。

4.3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应急措施

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方面,包括实训指导人员需遵守的管理制度、学生需遵守的使用制度、老师领导需遵守的 负责制度等。制度一经建立,所有相关人员应以制度 为准则,做到职责分明,谁管理谁负责,重点在检查落实,防止制度变成一纸空文。

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要做好预案,以及时处理各种触电事故,这样才能及时挽救触电者,防止造成更大的损 失。对于实训车间的总电源开关,要做到心里有 数 ,准备好干 燥绝缘物 体用于挑开电线,将急救措施制作成警示牌悬挂于醒目位 置,在安全教育中附加紧急预案的指导等。此外,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好、事业心强、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高的实训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训安全的重要保障。实训车间的用电安全及安全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安全和稳定有重要意义,只有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才能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高质 量、高标准的实训教学和科研环境,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5结语

本文对高等职业院 校实训车 间触电事 故、防触电技 术措施、用电安全管理3方面进行了介绍,主要探讨了用电安 全问题,并基于笔者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均 为学习所得和经验总结,在具体的实训管理中可发挥较大的指导作用,希望能为高校实训教学安全用电和事故防范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摘要:主要从触电事故类型、触电预防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实训车间安全用电进行了阐述,对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实训车间安全用电水平、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具有借鉴意义。

定格车间故事 第11篇

张卫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出一本“汽车工业元素”的画册,为了这个梦想他在二十年间拍摄了成千上万的镜头,那些都是车间里的元素不但有人物、生活、设备、工具 甚至还有零件、材料等等。

从1987年第一台傻瓜相机开始,张卫的摄影之路就再也没有停歇过,拍片的过程也是他获得快乐的过程,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拍片。张卫对拍摄已经痴迷到让相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程度,每天上下班都背着它,每当照片被大家认可的时候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给工人拍照都要自费冲洗,工友家里有结婚的过生日的都会请他帮忙,而他也一直坚持免费服务。

张卫有一个自己的摄影工室,每天都有摄友前来拜访,大家一起看片、挑片、调片、赏片、起名,受张卫影响拿起照相机的有20多人,多是身边工友,他们在长春一汽这座汽车城里,生活、工作都离不开汽车,汽车是他们永远不变的拍摄主题。

作为一名从普通装配工人成长起来的摄影师,张卫对车间有着特殊的感情。喜欢记录下工友劳动时的表情、动作还有他们流淌下来的汗水,虽然他们工作辛苦但是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感染着相机那头的张卫。工厂的机器、厂房、工具、零件是工人们每天亲密接触的物件,虽然都是冰冷的钢铁,但是通过用不同的角度、光线、色彩等都成为了他用来创作的元素,在镜头里使它们赋予冰冷的钢铁艺术的灵性,鲜活的悟性。他尤其喜欢拍摄工厂外景,车间内的大场面;特写人物的精彩瞬间;工人在午休时有丰富的内容;零件、设备的特写镜头;各种文体活动,劳动竞赛活动等。

在摄影界佳作不少,但工业摄影的佳作并不多,工业题材拍摄门槛高,阻力大。张卫在一汽从事工业摄影多年,应《汽车观察》之邀对工业摄影进行了总结:在光线暗淡的车间里拍摄光线很难掌握;需要大光圈镜头、高相素相机等较好设备做支持;选择角度和设备运用也比较重要;车间工况复杂,摄友的安全问题需要格外注意,在拍摄时不能对工人的生产操作造成影响,一旦有人进行干涉影响拍摄心情;在车间里想要拍摄一个好镜头必须有耐性,拍摄前要多观察,找到最佳角度和表情;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多日的“蹲点”才能抓到精彩的瞬间。

车间的故事每天都在不断上演,张卫也在用他独特镜头表现力定格着每一丝感动。

车间安全论文 第12篇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

2 HC公司焊装车间质量管理现状及分析

HC公司是合肥市一家汽车生产企业, 产品为微型商用车和微轿, 拥有完整的汽车生产体系, 焊装车间是HC公司的一个焊接工艺车间, 主要功能是完成车壳的生产过程。

2.1 HC公司焊装车间质量管理现状简介

焊装车间涉及到的质量管理要素较为纷杂, 以下为现行情况:

(1) 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升级。

HC公司于2002年4月顺利通过GB/T19001-2000—ISO9001:2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于2009年导入了TS16949体系;同时还在大力推行中国长安精益生产体系 (CCPS) 。车间作为HC公司的一部分, 也同时运行了三个体系。

(2) QC小组和质量改善取得成效。

2013年, 车间共组织了百余次QC小组活动, 共提了千余条合理化建议, 实施率达95%以上,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管理和技术效益。

(3) 质量指标合理有效并促进了质量提升。

车间现有白车身精度、百台故障数、白车身奥迪特评审扣分项、整车奥迪特评审扣分项、单台质量损失金额等各项质量指标, 这些指标起到了很好的质量监控作用。

(4) 对不合格品加以控制。

车间采取了从生产过程入手, 通过严格按工艺操作, 减少了不合格品的产生;强调下道工序的把关, 防止了不合格品的批量产生;对已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及时维修和报废处理, 避免了长期积压;规范对自取件的管理, 同时加强了对试制件的领取、使用、处理的管理。通过严格的管理, 不合格品得到了控制。

(5) 建立了质量责任制并强化了员工培训。

车间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 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在实际质量管理过程中做到了有奖有罚,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近几年来, 车间开展了次数众多、范围广阔、多层次的各级培训, 对提升职工操作技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2 对焊装车间目前质量管理状况的分析

目前, 车间已初步开展了各项质量管理职能, 经过分析, 发现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总揽———ISO 9000、TS16949和CCPS均已不同程度地自成体系, 但需要一个相互融合贯通的过程, 综合性的管理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现。

(2) 车间的各项质量管理举措分散, 没有系统化, 处于自发性和应急性的状态, 弱化了对质量管理的支撑。

(3) 一些质量管理要素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如信息化水平不高, 没有有效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等。

以上不足之处, 无疑已影响到车间质量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3 构建焊装车间质量管理体系

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看, 以TS16949为代表的质量认证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但在深入到车间管理层面之后, 必然要利用各种资源给予支撑和补充才能有效贯彻。因此, 车间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界定为以TS16949为代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子系统。对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就是在以TS16949为代表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总廓下, 对车间的各种质量管理要素进行系统化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通过系统化和模块化来形成体系, 使得各要素相互支持和协调,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质量管理的综合效益。

3.1 HC公司焊装车间质量管理体系构想的提出

结合对车间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理清车间质量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 现提出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想, 如图1所示。

(1) 把以TS16949为代表的质量认证体系作为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

(2) 全面质量管理 (TQM) 作为体系建设的基础。其中, QC小组、合理化建议应作为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将作为联系纽带。

(3) 建立合理的质量指标系作为衡量标准, 监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其中, 质量统计分析的各种管理工具应得到充分应用。

(4) 把过程质量和实物质量作为重点环节。其中生产现场应作为主战场;不合格品控制、操作与工艺符合性、过程监控将成为主要手段。

(5) 把质量责任制、培训和班组建设作为保障。

为了能够更加形象地说明焊装车间质量管理体系, 现将这个体系比作为一艘远航的帆船, 如图2所示。

在帆船图中, 桅杆就是以TS16949为代表的质量认证体系, 它把握了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大方向, 没有桅杆, 帆船将迷失方向;船帆就是质量指标系, 它是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风向标, 只有帆迎风而鼓了, 船才能远行, 只有各项质量指标达标了, 产品才能经得住市场的检验;过程和实物是帆船的甲板, 是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主体, 车间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达到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过程质量和实物质量的不断提升;船的底板是全面质量管理 (TQM) , 它是帆船与大涛大浪直接接触的部分, 也是车间质量管理体系中与各类困难和问题的接触面, 是车间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发挥效益的基础和依靠;船的桨就是质量责任制、培训和班组建设, 它更多地反映了船员们的积极性, 只有通过质量责任制、培训和班组建设,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规范了员工的工作行为, 万众一心、协调一致, 帆船才能在稳定中不断前行, 车间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不断地促进质量的提升。

3.2 焊装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在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想中, 体系的构成归结为五大核心要素, 分别为:以TS16949为代表的质量认证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 过程和实物质量, 质量指标系, 质量责任制、培训和班组建设。下面对各要素的实施作出说明。

3.2.1 以TS16949为代表的质量认证体系统领焊装车间质量管理子系统

TS16949是专门针对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TS16949:2002是由国际汽车特别工作组 (IATF) 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 (JAMA) 在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委员会的支持下共同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它以ISO9001:2000为基础, 兼收并蓄了意大利AVSQ、法国EAQF、美国QS9000及德国VDA6.1等各国汽车业管理体系的特长。它还体现了精益生产方式的精神。它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避免多重认证, 并为汽车生产件和相关服务件组织, 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的共同方法。

因此, 车间应以大力推行CCPS为契机, 将各类质量管理规范整合为TS16949体系, 并统领车间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 车间须树立有效利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 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这一思想, 开展好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3.2.2 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体系的运行基础

全面质量管理 (TQM) 就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实际工作中, 车间须坚持质量第一, 把顾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实行全员、全过程、全车间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质量管理。

大力开展QC小组活动, 把QC小组活动作为质量攻关和质量改进的一把利刃。引导和鼓励自发组织跨单位、跨层级的各精通、熟练和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的质量问题。

动员全员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 把合理化建议活动打造成为全员参与质量改善的平台, 从小改小革入手, 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改善质量。

把信息化作为质量管理的联系纽带。信息化管理需要营造一个规范化的管理环境, 然后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 以达到提升管理效益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 车间须最大限度地发挥HC公司ERP、MES和CMP的功能, 实现质量信息精准化的采集、汇总、分析、处理和反馈。

3.2.3 把提升过程质量和实物质量作为体系的核心内容

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看, 质量管理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增殖过程构成的, 因此只有过程质量得到了保证, 质量才处于受控状态, 实物质量才能得以实现。

在实际工作中, 车间要把生产现场作为质量管理的主战场;要通过规范操作、自查自控、过程监控、树立“不产生、不传递不合格品”的良好风气、预防性维护等工作, 结合业务流程再造 (BPR) 以过程质量的提高来达到实物质量的提升。

3.2.4 建立合理的指标系作为质量管理状况的风向标

根据产品品种的拓展, 建立起白车身精度、一次交检合格率、奥迪特考核扣分项、千台维修频次、单台索赔费用等指标, 并形成经济价值类、过程控制类、实物类和消费影响类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质量指标系。

有了合理完善的质量指标系, 如何对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提升空间, 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 将是质量指标系发挥效用的重要一环。为此, 车间须加强学习和应用好碎石法、控制图、散布图、关联图法、质量功能展开等各种质量管理工具, 提高科学管理、结构化管理和系统化管理的水平。

在具体措施上, 焊装车间须从结合全员质量管理 (TPM) 加强对夹具工装和设备的维护, 控制好磕碰划伤, 控制好焊点质量, 有针对性地控制毛刺、飞溅、残胶, 加强控制不合格品等方面入手, 全面做到各项质量指标达标, 使质量水平不断地稳中有升。

3.2.5 把质量责任制、培训和班组建设作为体系的重要保障

车间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它也是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质量责任制、培训和班组建设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们是内化于车间组织的不竭动力。

质量责任制是一把高悬的利剑, 它使大家对“质量”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它又是一种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的效益。在实际工作中, 车间须秉着“责、权、利对等”和“奖罚分明”的原则, 不断完善和修订车间的质量责任制。

班组是车间的组织细胞, 细胞健康才能保证机体健康。培训和班组建设是保证组织细胞健康的内循环。在实际工作中, 车间须既要组织好公司级的一、二级培训, 又要开展好现场培训、技能比赛、外出交流、工艺考核指导等多种形式、多个层次、以“缺什么补什么”和“立足岗位、扩展岗位”为主导思想的三级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强调质量意识、控制方法和专业技术。在班组建设方面, 车间须以精益班组标准为指导, 强调班组长管理职能的发挥, 在班组内形成积极奋劲的质量文化。

3.2.6 五大核心要素是一个系统性的统一结构

以上五大核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和相互贯通, 在实际运用和实施过程中决不能相互割裂, 要相互应照、相互协同, 最终要取得综合性的质量管理效果。

4 结论

本文运用了有关质量管理理论、系统的观点和模块化的思想, 以HC公司焊装车间为研究对象, 构建了车间质量管理体系, 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克服了车间在质量管理上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使得车间质量管理更加有章可循和系统化, 通过有计划地实施, 确实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同时, 本文也为同类企业的车间质量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最后, 囿于本人水平有限, 本文难免有不当之处,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摘要:以HC公司焊装车间为研究对象, 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模块化的思想, 构筑了车间质量管理的五大核心要素, 构建了较合理的车间质量管理体系, 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从而克服了车间在质量管理上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使得车间质量管理更加有章可循和系统化, 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焊装,车间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柴邦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胡文兴编著.汽车行业ISO/TS16949:2009标准实战指南[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0.

[3]刘立户编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4]曾金传主编.焊接质量管理与检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上一篇:提升依据下一篇: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