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课程范文

2024-05-29

PLC课程范文(精选12篇)

PLC课程 第1篇

随着PLC技术的广泛应用, PLC课程已成为各工科院校中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PLC技术应用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更新发展快, 与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结合紧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追求与社会生产实践的零距离, 应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不同的专门人才。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PLC教学, 在此对PLC教学的一些体会与大家探讨一下。

一、传统教学的优缺点

传统的授课媒体主要是教材、黑板加粉笔, 教学内容由浅到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 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是以对所学知识的继承度来衡量的。这种教学的优点是:教学内容系统性强, 条理清晰, 重点、难点突出, 学生对讲解的知识容易理解接收。在介绍PLC的基本指令、程序设计、基本电路编程等部分内容时非常适合。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传统板书教学由于传输的信息量小, 不够直观, 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如介绍PLC的工作原理、系统配置、应用系统设计及编程软件等大部分内容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二是因为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而传统教学过分注重了理论的系统掌握, 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学不会用、会看不会动”, 根本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要求的“零距离”, 因此, P LC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侧重点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满足地区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企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在教学实施之前, 需要广泛调研学生的就业岗位、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 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确定学生应掌握的技术理论和应用技能。

1、确定培养目标, 整合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和基层部门的实际工作者, 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应用, 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在教学中,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 强调基础, 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特定的职业知识和能力, 又能够通过各种渠道, 获得需要的知识支撑, 具有职业应变和转换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PLC课程而言, 学生应掌握PLC的工作原理, 掌握PLC的常用指令及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熟悉PLC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外围一般元件的技术要求与选型依据, 熟悉PLC控制系统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了解国内外PLC技术发展动向;具有熟练PLC控制系统安装、接线、调试、维护与维修能力;具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并能够进行创新性改进。

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 教师一定要有充分体现实践为主的教学思想, 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为了让学生快速、熟练掌握PLC的开发设计能力, 可以打破旧教材的结构, 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 设计一系列的教学项目, 每一个项目都含有应掌握的新的知识点, 且集实验、设计、技能训练与技术应用于一体。学生边学边做, 理论、实践两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 学生在不断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利用P L C仿真软件, 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当看到自己所设计程序的得到验证证实时, 自然会增添一种成就感。例如定时器的应用, 就程序编写可能通过老师指令的讲解, 学生很快就能掌握, 但编写出的程序只是纸上谈兵, 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多编写程序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指示灯的亮暗转换的模拟仿真, 让学生感受到灯亮暗的延时时间与程序的对应关系, 这样无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用PLC模拟仿真软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现在PLC仿真软件很多, 几乎所有型号的PLC都有专用于学习的仿真软件。如三菱电机推出的FX-TRN-BEG-C仿真学习软件、西门子公司的SPS-VISU仿真教学软件,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PLC实验仿真软件、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推出的“组态王”软件等, 对学习PLC的优势尤为突出, 只要将软件装在个人电脑上即可开始三维的虚拟空间设计, 无需其他培训工具。学生通过运行程序并利用鼠标来控制屏幕上所画的设备开关和传感器, 使它们按所编写的程序要求动作起来, 模拟仿真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使用PLC仿真软件, 将抽象的理论分析和具体控制现象结合到一起, 可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得到初步的感悟认识, 加深他们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采用仿真控件的开发周期短、费用低、维护要求低、使用安全、可靠性高。最主要的是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仿真软件开展自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 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工程实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实践出真知, 学习PLC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仿真软件对PLC的学习固然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程序调试特别明显, 但这种方式毕竟是模拟仿真, 与真实的控制过程存在差距。设计一个PLC控制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除编写程序外, 还要选用合适型号的PLC (整体式还是组合式) , 外围电路、外围驱动电路的设计等。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设计的整个过程, 让他们在系统安装调试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提高学生PLC的职业能力。

笔者了解到, 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从事程序设计的很少, 大多是从事PLC的维护, 所以, 工程实训在整个PLC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费用问题, 有条件的可以建立PLC生产型的实训基地, 构建一个集演示教学、编程设计、模拟仿真以及安装调试四位一体的流程式实训环境。如果经费不足的, 挑选一些费用少的项目, 如彩灯闪烁系统、多路抢答器控制系统等, 让学生亲自体验完整的设计调试过程。对于经费一时不能解决的, 可以借助学校周边企业的资源, 作为实训基地, 创造学生动手锻上接第265页炼的机会。总之, 工程实训不是用模拟学

习软件、验证性实验来替代了的, 而是PLC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4、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PLC技术是为工业控制服务的, 学生学习PLC就是为了就业。随着科技的发展, PLC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为三年左右。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搜集当前社会PLC的发展动向及一些往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 及时渗入到我们的PLC教学中去, 同时教学手段、实训基地建设等都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 才不会对遇到的实际现象感到茫然, 不需要用人单位的二次培养, 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要求的“零距离”。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学校的PLC课程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作为一名授课教师要探索的内容很多, 除以上提到的一些体会外, 还有教学考核的方式方法、网络资源的利用、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等都值得去研究探索。教师通过采用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 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提高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知道:学习了PLC课程, 掌握的构成职业岗位能力的技术理论和应用技能, 有助于他们的就业和以后的持续发展, 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明中.高职教育的目标与制度创新.光明日报.2008-08-24 10:00

[2]郑渊, 苏本知.关于PLC教学的几点浅见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谢云敏, 刘德辉.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4]李俊秀, 赵黎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实训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5]陈洁.PLC基础及应用.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

用电子。

参考文献

[1]李明中.高职教育的目标与制度创新.光明日报.2008-08-2410:00

[2]郑渊, 苏本知.关于PLC教学的几点浅见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谢云敏, 刘德辉.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4]李俊秀, 赵黎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实训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PLC课程总结 第2篇

从未知到熟识,从入门到深入,从模仿到自主,PLC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灵活多变的,是乐趣横生的。在王燚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耐心讲解下,我们一步步探究,在示例中找精髓,在实践中求进步,在钻研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PLC课程以它独有的实用性,广泛应用于当前自动化行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对主修自动化的订单班中的我们而言尤其意义重大。毫不过分的讲,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进入自动化控制领域工作的我们来说,这是我们在该行业生存的根本,顺应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求进步、谋发展,我们没有理由不用心学习、刻苦钻研!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总结:

通过学习PLC控制,让对plc梯形图、指令表、外部接线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必须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平时学习任务的完成和课程设计脱离不了集体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多和同学讨论。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和在一起。讨论不仅是一些思想的问题,还可以深入的讨论一些技术上的问

题,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处理问题要快一些,少走弯路。多改变自己设计的方法,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要不停的改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解决问题。

有些人把编程看作一项冗长而枯燥的工作;有些人把编程看作一项趣味的智力游戏。如果你是前者,强烈建议你远离这份工作。毕竟编程工作是对人的毅力和耐心的挑战。我所在实验室中,有些同学会表现初面对这一堆堆符号的专注。其实,这是兴趣使然,兴趣使我们具备了足够的毅力和耐心。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当看到一个个符号按我的思路整齐的排列,PLC按我的要求有条不紊的运行时,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同真正的编程师一样,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每个人编程都会有不同的习惯和特点,不能强求一致。但是一些好的习惯还是应该为大多数人所遵循。一是理顺逻辑关系、时序关系,编制程序框图;二是合理分配主程序、子程序和中断程序;三是合理分配寄存器,编制寄存器符号表。

PLC编程更接近于单片机,或者说PLC就是模块化的单片机。因此PLC的很多操作都是直接针对寄存器的,如果在程序中出现不合理的寄存器地址重叠,一定会出现不可预想的后果。弄通有关PLC程序设计理论是重要的。没有这方面的理论准备或指导,仅靠在实践中摸索,简单的问题还好办。复杂的就不好办了。不仅无从下手,而且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也难编出效率较高、质量也较高的程序,常常是事倍功半。

但是,编程的具体实践,以及在这个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即经验,也是重要的。没有经验,仅有理论,既无法深刻理解理论,又无法灵活应用理论。这正如学数学,如仅了解一些定理或记住一些公式,没有作相应的练习,肯定是学不好的。更不用说,任何理论也都只是经验的总结,归根到底也都有是来自实践。

PLC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第3篇

【关键词】PLC技术 教学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37-02

PLC技术作为我国电机与机械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当下应用型技术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PLC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当下,有效地掌握PLC技术已经成为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熟练掌握PLC技术更能帮助从业人员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在未来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信息化道路上走得更远。

课程项目化作为当下新颖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在近年来的国内教育进程中,课程项目化有效地做到了工学结合、教学理实一体化,为我国教学创新提供了发展方向,成为我国应用型技术教育有效摆脱职业教育传统束缚的一种方法。

一、PLC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

PLC技术课程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偏向于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对教材内容重复性的抽象讲解,不易于学生有效正确地理解PLC技术课程的内容。同时,传统的PLC技术教学方式过于呆板,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单一受到教师的引导,在课堂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学习PLC技术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实际的PLC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相脱节的现象,课堂上实际应用的教材版本与实际操作中学生接触到的陈旧的设备完全不对应。有一部分教材,甚至只单纯地以“理论口号”的形式,不停地向学生灌输没有实际意义的肤浅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只能简单地了解PLC技术的粗浅内容,完全无法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进行PLC技术实际操作。这种情况是对我国PLC技术教学的严重抑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要合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促进我国PLC技术教学更好地发展,让学生学以致用。改进教学方式以符合当下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的学习特点,将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PLC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一)针对技术岗位进行教学

当下PLC技术教学主要针对的是中级维修电工与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技术岗位,我们需要对PLC技术的实际应用岗位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教学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课程改进的质量,更好地帮助学生在PLC技术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并对它理解与掌握。

在实际的PLC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分析与掌握PLC控制系统在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运行、安全与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然后针对相应的技术岗位组织和开展以PLC技术实际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妥善安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教学实际,以技术岗位中的实际需要为参考,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拆分与整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之与项目化课程教学完美结合。

(二)针对PLC行业进行教学

随着PLC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技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得到全面性、高效性地推广与普及。在当下PL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时代背景下,PLC技术课堂教学应该相应地进行创新,针对PLC技术实际应用进行教学。贴合PLC实际应用的行业,在课程中加入行业的实践与应用特性,选取PLC技术操作规范与实际操作任务,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PLC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行业的PLC实用技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PLC技术课程教学措施

(一)完善PLC教学资源

PLC技术教学作为先进的以控制设备为主的應用型技术教学,教学设备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化课程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机床设备给予保障,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学课本与教学环境是PLC技术实际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是保证PLC技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通过网络平台的有效应用,将近年来丰富的PLC技术相关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精炼,以此作为PLC技术的有效教学内容资源。同时,对传统的PLC技术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编排,解决以往课程繁杂、教育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参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全新的指导思想为学生学习PLC技术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条件。对PLC技术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辅助资料进行完善。实现PLC技术实训室的全面性开放,并对实训室的设备与资源进行不断的补充与配置。保证学生在PLC技术学习过程中可以实际操作到与教材相符的设备,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为项目化课程在PLC技术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合理的保障。

(二)采取PLC项目教学模式

传统PLC技术单一片面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技术人才,因此,要转变PLC技术教学理念,在全面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个性化新思维,全面实现综合素质教育。在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以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为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担任相应的岗位人员,按照资讯、决策、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对项目的每一个内容进行具体落实,学生在开展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把PLC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学习与实践当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PLC技术应用能力。这样在实施具体的项目教学中,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实际应用PLC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知识与综合素质进行更加完善与提高,充分掌握项目教学内容,具备较强的PLC技术实践工作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合理设置教学实践,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网络与教师实现远程互动,将PL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映,与教师共同讨论、解决,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PLC技术课程教学作为我国当下职业教育的传统教学课程之一,对我国提高职业教育全面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面临更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因此,寻求实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国职业教育当下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合理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推动我国PLC技术教学发展,为我国PLC技术教学与综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灵丽.C++ 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与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

[2]谭浩强.C 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杨路明.项目化课程教学新模式[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4]李航.PLC控制技术的探索[J].渭南理工大学院报,2012(17)

【作者简介】潘雪玲(1980- ),女,汉族,广西柳州人,柳州市交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教学。

PLC课程教学经验浅谈 第4篇

关键词:PLC课程,电气控制电路,仿真软件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以PLC为主体的新型电气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除了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外,还能够在生产的第一线从事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PLC课程实践性很强,是强电与弱点的结合,是电气控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同时也是一门难度较大的专业课。

一、以实验为教学引导,复习巩固电工基本知识

每学期开始,老师首先不会讲解大体纲目、讲解PLC基本知识,而是利用两周的时间,按照下列框图的内容,安排了大量具有针对性的实训课,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众所周知,电工基本常识中包括了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导线的连接等,其中电工仪表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是万用表的使用。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打破先理论再实践的顺序,以实训课为教学切入点,通过连接日光灯管电路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电路的原理、各种工具的使用、导线的连接,以及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方法。

电气控制电路是复习内容的重中之重,这部分内容与PLC控制电路联系紧密,也是学好PLC这门课程的基础。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分成若干组,以比赛的形式,看哪组首先完成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自锁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电路以及星—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的连接,加强了实验课的趣味性。针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在连接正反转电路主电路时,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主电路换相问题,以致电动机没有反转,为使学生们解决这一问题,亲自操作、耐心讲解电动机反正转的原理,剖析操作步骤,使学生们加深了对电路的理解和记忆,也为PLC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循序渐进,逐步拓展学习内容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介绍基本指令时会根据教材编写的顺序,先讲解指令的名称、功能和使用说明,然后举例说明具体的用法。这种照本宣科的授课形式,很容易造成学生“习新而不知旧、温故而不知新”,学了后面的内容而忘了前面的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现结出“先应用后指令”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电气控制电路的学习和开学两周的强化复习,他们对各种电动机控制电路尤为了解,可以从各种电路着手,引导学生由继电器控制转变为PLC控制,由电路图改为梯形图,从而引申出指令表。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为例,先是复习继电器控制电路,然后指导学生按照PLC的外部接线和端口电路分配的要求,自己设计出控制电路的接线图,按照端口的分配,将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按钮和交流接触器分别用输入和输出端口替换,再根据点动控制电路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梯形图,最后写出指令表。此时,教师再给学生介绍指令的名称、功能和使用说明,便可以事半功倍。

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们可以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再是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模仿写出程序,再由教师引导出新的知识点,学生的理解力得到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也得到加深,与此同时,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充分调动。

三、利用仿真软件,增加程序的直观性

PLC课程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逻辑性很强,很多控制过程只能凭想象去分析,而没有直观的了解,学生要想学好PLC,除了要懂得强电与弱电的关系,还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抽象思维。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很多学生被置于了PLC课程的门外。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增加课程的直观性。我在讲解各指令的使用时,充分利用了仿真软件。

在PLC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即在一个自锁控制程序中,停止按钮使用常开触点或者常闭触点,所对应的程序也有所不同。如果只是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们对两者的区别认识不够直观,理解不透彻,遇到类似的问题是,不能举一反三,还是会出现错误。于是,可利用仿真软件来给学生们演示这个过程,让学生们看清楚外部按钮与程序的区别。程序一,是停止按钮使用常闭触点的自锁程序; 程序二,是停止按钮使用常开触点的自锁程序。两个程序比较一下,同学们会发现在自锁控制程序中,不管外部接线中停止按钮使用的常开还是常闭触点,在梯形图中的停止触点都必须是闭合的,这样当启动按钮接通时,线圈才能通电。通过两个程序的比较,告诉学生们在工业控制中,具有“停止”和“过载保护”等关系到安全生产的信号外部接线一般都是采用常闭触点,方便查找故障。

仿真软件的使用,将PLC的程序由抽象变得直观,学生的理解也由模糊变的清晰,学生们提高了学习PLC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为主动探索,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写小程序,在仿真软件中验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编程水平,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PLC课程设计题目 第5篇

课题1: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的模拟 课题2:四节传送带的模拟 课题3:自动配料系统模拟 课题4:装配流水线控制的模拟 课题5:步进电动机控制的模拟 课题6:机械手动作的模拟 课题7:四层电梯控制系统的模拟 课题8:液体混合装置控制的模拟 课题9:温度PID控制 课题10:运料小车控制模拟

可根据情况自拟题目,每班分成10个小组。时间:19周,20周 19周安排

周一: 上午 课题一,下午 课题二 周二: 上午 课题三,下午 课题四 周三: 上午 课题五,下午 课题六 周四: 上午 课题七,下午 课题八 周五: 上午 课题九,下午 课题十 20周验收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如下 封面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目录 以下供参考

一、概述

二、硬件设计

1、控制要求

2、选择PLC型号

3、系统设计流程示意图

4、I/O分配表

5、I/O接线图

三、软件设计

1、设计梯形图

2、设计指令表

四、调试

五、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在PLC课程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PLC课程;实践;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48-02

一、引言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它是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相结合的产物,与工业控制对象有非常强的接口能力。[1]由于PLC具有使用方便、编程简单、性价比高、硬件配套齐全、用户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设计、安装、调试方便、维修方便等特点,近年来,PLC在工业控制领域被广泛应用。为此,PLC控制也成为各大高校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单纯进行PLC理论教学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因此,我们加大了对PLC实验室的投入,并对教学方式和实验设备进行了革新。为最大程度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们在PLC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从PLC课程教学现状加以分析,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实践教学方法在其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并总结出实践教学方法应用后的教学体会。

二、PLC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PLC课程除进行基础概述学习外,PLC硬件和工作原理、变成原件和指令系统、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以及PLC在工业中的应用等也是其主要课程内容。笔者近年来在PLC教学一线发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对PLC课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认识不够,缺乏对学科的重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从事PLC教学的多为年岁较大的老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未采用多媒体授课,缺乏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一味追求照书本讲述理论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书本的依赖程度过高,缺乏对课本以外的实用性强的知识的讲授。因此,学生只掌握了PLC的“皮毛”,具体到生产实践中PLC的应用一知半解。

4.实验课程较少,且教学实验往往是在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述之后才进行,学生们已经知道了实验的结果,故而缺乏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因此,这种验证性的实验对学生而言没有实际意义。

5.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虽然有些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但是这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理论和实践未能较好的衔接。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PLC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了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要把实践教学引入PLC课程教学中来。

三、实践教学方法及操作步骤

实践教学,就是以接近真实的实践题目去要求学生,让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去设计现实的控制系统。[1]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基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在PLC教学中需要引入实践教学方式,并按照以下实施步骤进行操作。

(一)PLC课程实践题目的设置

开展实践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设置实践题目,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实验。然而,实验和实践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最明显的即是实践具有真实性且更接近生产现实。设置实践题目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伤脑筋的问题,这需要根据每位学生对PLC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水平来设置不同难度系数的题目。这也是因材施教的最大体现,可以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在系统的界面、设计思路、控制指标等方面另辟蹊径,体现出自己的才华。

(二)实践题目的分配和实践计划的确定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设置实践题目后,可以依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以每组2-3人为宜。每组学生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依据教学进度将题目公布给学生之后,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为避免学生在选择题目时因怀揣“偷懒”心思,集中选择难度系数相对较低的题目,而相对较难的题目无人选择,教师在此时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控。再根据学生自由结成的小组和各组确定的成员分工,制定该题目的实施计划和需要应用的测试仪器及元器件。

(三)实践题目项目的实施

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角色是配合及其引导学生。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验室所配备的PLC型号,让学生选择索赔型号的PLC。在对学生的实践题目做基础性分析的前提下,指导学生依据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元器件和配合电路所用的元器件,并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所必须的供元器件及相关测试仪器。在了解PLC输入、输出点数及输出方式以及PLC内部各元器件特点的基础上,绘制PLC接线图。接下来就是整个项目最关键的环节,进行程序设计。教师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根据系统工作先后顺序绘制顺序功能图。这一环节最能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为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系统性了解PLC设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程序编完之后的调试工作是对整个程序可操作性的检验过程,在调试过程之中,学生一定要潜心研究此项目的程序设计时候存在缺陷,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这对于积累PLC项目设计经验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四、实践教学方法在PLC课程教学应用体会

随着近几年PLC技术在装备制造企业的广泛应用,掌握PLC技术的人才越来越受装备制造企业青睐。PLC课程作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掌握PLC技术理论的重要途径,需要引起广大师生对此门课程的共同重视。为此,在将实践教学方式引入PLC课程教学中后,PLC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改善。为此,笔者谈一下教学体会。

(一)开门见山,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对PLC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2]

这就要求PLC课程教师在第一堂PLC课程准备上下功夫,由于PLC概述在课本上都已经进行了详实的论述,这些内容十分枯燥、单调,学生如果在第一堂课就听到这些枯燥无趣的内容,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后续的课程中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须做充分的课程准备,除了向学生介绍将PLC课程在教学培养规划中所占据的位置外,通过介绍PLC技术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娱乐业中应用的经典案例,如街头夜市闪烁的霓虹灯、钢铁高炉的上料控制等都是对PLC技术的应用。还可向学生介绍PLC技术对装备制造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等方面,以此来刺激学生敏感的神经,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认识到这门课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就业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鼓足劲头,全身心学好PLC技术理论知识,为开展实验、指导实践做好准备。

(二)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3]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将PLC指令融入到使用PLC技术的案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演示案例,生动再现PLC的控制效果,之后引出这种控制效果需要设计的控制指令。这样即使控制指令枯燥抽象,由于学生的求知欲已经被点燃,也会主动去学习指令及其用法。教师此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讲授,一定会收到不凡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不断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完成PLC控制要求,这会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下一步上机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需巧妙将案例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达到学习PLC课程的兴奋点。

(三)实现PLC课程教学多层次实验模块

实践教学方式被引入课程之后,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模块、设计实验模块和综合实验模块三个层次。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指令和如何运用功能指令后,通过教师引导进行实验设计和程序调试后,能够独立完成编程调试工作。为了检验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教师帮助学生练习某些应用PLC技术的工业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参观、工作、设计,把握PLC技术在控制领域的具体应用。从而有针对性的学习积累。

五、结语

学习PLC技术的核心在于能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达到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效果,只有将实践教学引入PLC课程教学之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玮.实践教学在PLC课程的应用.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2.01.066

[3]王惠.PLC应用技术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0,4:185-186.

高职PLC课程改革探讨 第7篇

一、高职PLC课程现状

目前, PLC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属于开设专业较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执行效果较好的课程, 企业对高职PLC技能人才需求也稳步增长。高职PLC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三方面能力:具有PLC控制系统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设计、安装和接线能力;具有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及调试能力;具有PLC控制系统维护、维修和检查能力。经过PLC课程教师多年教学、企业调研、技术培训和各种技能大赛的经验积累, 目前PLC课程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已经较好地满足企业对高职PLC技能人才的需求, 但是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提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低端。PLC产品与其他大多数电子产品一样, 都具有种类比较繁多、发展比较快速的特点, 因此常常导致教学内容针对的产品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本着服务地方企业的宗旨, 通过调研吉林省地方大型企业, 得知PLC在地方企业生产中主要以西门子S7-300系列和西门子S7-400系列为主, 西门子S7-200系列已经属于面临淘汰的设备, 而高职院校大多采用西门子S7-200低端系列设备, 学生学习西门子S7-200系列相关知识后, 参加工作还需要再学习西门子比较高端设备的相关知识, 因此从设备选择方面对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

2.教学项目选取范围略窄。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一般,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PLC技术相对比较困难, 所以在PLC项目教学中主要涉及硬件组成、性能指标、可编程软元件指令应用等理论知识。PLC课程大多选择简单项目, 一般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选择项目主要包括四部分:可编程控制器认知、三相交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PLC主从通信的实现, 一般不涉及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变频器等方面, 学生对PLC的实际应用理解较浅, 对学生就业岗位涉及的实际操作环境应用设备较少。

3.教学项目实施平台局限性。在PLC课程教学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控制器件, 尤其PLC和变频器等器件价格较高, 教学资金投入较大, 升级和更新换代受限。在教学做一体化中, 学生位于主要地位, 教师处于引导辅助地位, 最重要的“做”环节主要体现在PLC实验实训室进行的讲练结合操作。虽然通过“做”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编程技巧和动手能力, 但是由于实验台台数有限和使用时间限制, 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课上只能完成验证性内容, 无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并且一般高职院校采购一次PLC设备, 需要在教学中使用多年, PLC设备很难根据教学的不断发展而进行修改和扩充。

4.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深度不够。通过多年国家和各省举办的高职技能大赛, 全国高职学校在教学和技能大赛互相促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通过PLC技能大赛, 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突飞猛进, 优秀的学生更是能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大赛时间紧张和指导教师人员较少等原因, 大部分学生接触不到PLC技能大赛相关内容, 对技能大赛只有概念认识, 而无实际接触学习和能力提高。

5.教学考核范围不全面。在PLC考核中, 大部分高职学校采用“过程考核+操作考核或者过程考核+理论操作考核”的考核方式。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一般执行三步骤:学习理论知识, 通过PLC设备完成教学项目从而验证理论知识, 课程学习完毕后参加期末考核。但是在教学过程和考核中没有重视学生的自学性和创新性, 而这是学生将来从事PLC相关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两方面能力。

二、PLC课程改革措施

PLC课程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和培训学习等方面的沉淀与积累, 全面深刻地对高职PLC课程现状进行剖析和反思, 上述出现的PLC课程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决。

1.教学项目设备升级。通过企业调研, 从学校服务主要地方企业需求出发, 发现在以往教学中选取的项目载体S7-200 属于低端产品, 针对使用西门子S7-200PLC进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这一问题, 故将西门子S7-200PLC升级为西门子S7-300PLC。西门子S7-300PLC属于中低端产品, 其优势主要包括具有功能强大的模拟器、有管脚基本不受限制的功能块、点数可以做得多和通讯强大等方面。将教学项目载体升级为西门子S7-300PLC能够使学生掌握比较前沿的PLC技术, 较好地实现与企业PLC技术人才需求对接。

2.教学项目选取范围扩大。PLC技术本身具有比较高的理论深度, 涉及的知识面广泛, 同时以PLC技术为核心又衍生出很多新的控制技术和使用方法, PLC课程项目载体局限于彩灯控制, 电机控制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PLC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机电控制领域, PLC技术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以PLC为核心而设置多门课程, PLC和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逻辑和依赖关系, 通过研究分析, 以学生兴趣为迁移设计科学合理的PLC内容, 将教学项目扩展, 主要扩展领域包括液压控制、温度控制、机床控制和变频器控制等领域, 以实际PLC应用为引导, 让学生体会到PLC在机电控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3.教学平台增加仿真软件。PLC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理论部分时感到枯燥无趣, 梯形图指令不仅多而且需要掌握指令实际应用特点, 这些都需要通过反复上机操作让学生验证知识点并加深对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理解。由于场地、设备和时间等诸多因素, 学生上机操作只是完成验证性实验, 操作只有简单插接线和编程, 达不到地方企业对PLC岗位人员的综合性技术能力要求。西门子公司推出S7-PLC SIM Simulating Modules仿真软件, 该仿真软件在研究设计PLC项目中可以替代西门子硬件PLC, 主要包括组态设计、软件编程和系统仿真三部分功能, PLC仿真软件具有不涉及设备维护维修等实际问题, 节省教学投入资金, 不受PLC硬件设备和场所限制等优点。在没有PLC硬件平台的前提条件下, 学生设计好控制程序后, 可以直接调用S7-PLCSIM Simulating Modules仿真软件来验证系统功能, 并且能创新设计新功能, 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展PLC第二课堂活动。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技能大赛中来, 满足大部分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平台提高自身技能的愿望, PLC课程团队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愿申请参加PLC第二课堂, 教师将技能大赛任务点拆分重组, 按照由浅到深的认知规律设计多个项目内容, 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大部分学生PLC综合设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通过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的第二课堂活动实现了“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培养了多批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综合素质过硬、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 更好地与地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相对接,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5.考核增加预习部分和创新部分考核。在过程考核中, 在原有的考核基础上, 将预习内容填充到实验实训指导书中, 预习内容以填空、绘图、连线和判断等简单形式给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进行打分考核, 让学生重视预习部分, 将预习内容问题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形成一种较好的带着问题投入到教学做三个环节中的状态, 让学生通过课上教师引导讲解和动手操作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新内容设计即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又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 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PLC指令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在操作考核部分, 将创新内容增加到操作考核中, 学生在完成必考内容后, 可以选择性进行创新内容考核, 提高学生综合PLC编程能力, 为将来从事PLC相关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在高职PLC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 及时升级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和专业仿真软件, 与企业发展同步精选课程的教学项目及教学内容, 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认知规律, 采用不断改革的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 实践环节强调基于实验台和仿真软件相结合的开放式设计, 积极开展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的第二课堂活动, 考核部分增加预习考核部分和创新考核部分。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出以PLC为主要技能的高职综合技能型人才, 得到了地方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较好的体现了PLC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带动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覃丽萍.PLC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职业教育, 2015, (2) .

[2]彭炜峰.浅谈PLC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新校园, 2014, (10) .

浅谈PLC课程教学的方法 第8篇

一、确立培养目标, 灵活运用, 理论实践相结合

中职教育的特性是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一致。这种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教学课程的安排顺序, (2) 教学课程的选择。目前众多中职学校纯在类似的弊端。表现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按照传统的老模式按课时分段进行的, 科目划分细, 教学环节多, 所有课程均强调自己的系统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差, 理论和实践课不能够有机结合。为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就要确定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精简化。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筛选和整合, 融合成为核心课程并灵活运用。教学环节要摒弃照本宣科的理论讲解, 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采取教学实训内容有所取有所不取的方式, 对一部分学生取, 对另一部分学生舍的做法, 这就是动态教学的特性。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而确定的岗位方向, 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二、创新理念, “理论与实践”

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授PLC程序编制过程, 再在PLC实验室由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这种教学上的脱节很难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结果是学生对理论教学兴趣索然, 对实训教学全然不会。融合教学实训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方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 将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 由同一教师主讲, 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 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要求可。

三、创新教学模式, 实现动态教学过程

(1)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的实施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 也要注重职业经验的积累, 自主学习能力、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等诸多能力的培养。

(2) 实现动态教学过程

如用项目教学法进行“PLC课程”教学时, 可以先分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具有递进性连贯性的“项目”。这种教学模式, 就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 观察、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交往合作精神得以体现, 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得以熏陶。

四、PLC课程在社会生产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PLC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它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其他课程起到前后支撑作用, 对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查和基于生产过程的职业能力分析, 与行业专家制定PLC应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 并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PLC应用技术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及其他器件的选择、PLC程序的设计调试、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 直到最终调试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PLC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编程、安装和维护方面的技能性人才。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种种因素形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局面导致了本课程的流产。例如实验设备缺乏许多专业教师偏重理论, 缺乏实际操作与生产技术经验, 而实训指导教师技能单一, 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加之教学设备落后, 教学方法落后, 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大削弱技能不高。用动态教学的方法, 就是让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实训课堂,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而且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操作水平;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另外动态教学的方法还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但优化了教学过程, 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PLC专业课程在今后的生活和生产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开好本门课程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 中职学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因此开设自动控制PLC课程。但是好多学校并没有将该课程实践化。中职教育的性质确定了教学过程应与生产的过程一致。目前能够体现教学过程一致性的还不多。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创新理念、理论联系实践、使用动态课堂”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理论中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PLC课程,实践课,动态教学,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凤珊.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2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吴晓君, 杨向明.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3]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PLC课程 第9篇

引入教学为实际应用操作做好准备

深入浅出地讲解PLC的应用领域引入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作用、任务及具体的应用领域。采用企业参观、直观教学和分组讨论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具体应用的了解。首先, 要做好导入教学, 以通俗形象的实例上好起始课,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好通过讲解法、参观法, 使学生对PLC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宏观上了解PLC是什么控制装置, 可以完成什么样的控制任务等。其次, 在讲授PLC课程时, 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对应用PLC的企业流水线进行参观, 让学生观察机械的动作及PLC的控制过程。PLC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如汽车生产流水线, 学校的加工中心, 数控机床, 机械手的控制, 电梯控制, 货物的存取、运输、检测, 还有繁华城市的霓虹灯、交通灯, 小区里的人工喷泉等等。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会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的了解, 觉得它就在我们身边。再次, 布置参观任务, 让学生分组讨论PLC的具体应用, 并与传统的机电接触器控制相比较, 找出优缺点。另外, 教师还可以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告诉学生, 现在有较多单位提出“懂得PLC者优先录用”的原则,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行企业参观和直观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强其感性认识, 扩大思维空间, 开阔想象力, 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运用结合实物的教学手段在学习PLC结构时, 教师最好把一台PLC拆成几部分给学生看。由于中等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实物介绍PLC的内部结构, 解剖PLC, 具体讲解电源模块、I/O模块、CPU模块、数据存储器等具体板块, 学生对PLC就会有一个较清晰的印象, 为进一步了解PLC的外部结构及外部设备做好准备。学生在直观的感性教学中更易于理解、掌握知识。在讲解程序时, 教师要避免空洞说教, 应以应用为目的, 介绍PLC输入/输出接口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指令。结合实验教学, 具体讲解PLC的各种输出接口使用方法, 以及可以使用的负载类型等, 讲解基本指令要结合具体的控制, 使学生对编程产生基本认识, 能够尽快入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的特点, 搜索有用资源应用于教学。运用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 用生动丰富的画面和美妙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PLC教学时, 先让学生观看教学软件, 然后边实践边讲解理论。例如, 在讲解PLC的第一课时, 先让学生在网络教室观看关于PLC学习的flash课件和具体操作;然后用ABB编程软件在计算机上编写简单程序, 进行仿真;接下来让学生使用三菱教学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练习。具体步骤如图1、图2、图3所示。

突出实训教学特色, 具体讲解应用

实训教学是一种区别于实验教学的教学组织方法, 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实际生产教学, 是介于实验和实际生产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PLC实训教学, 首先要掌握的是各种低压电器的使用方法及PLC能够驱动什么负载。在实际的教学实习厂, PLC主要外接LED、白炽灯、交流接触器等,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控制的涵义, 明白用PLC控制接触器, 用接触器控制电动机, 而不是直接驱动电动机。上实训课时, 可先让学生装配一个普通的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线路, 再用PLC进行配线安装, 然后编程, 把两者相比较, 总结它们的各自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PLC具有接线简单、功能调整方便等优点的结论。此时教师要抓住机会, 对学生加以鼓励并使其知识得到强化。

实训教学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做好三个指导教学, 即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

入门指导教师在上实训课之前要充分备课, 努力指导学生尽快掌握本次实习课的主干内容——从什么地方下手, 具体注意哪些问题。教师要详细示范操作, 包括工具、仪表使用方法, 具体材料选择, 布线方式等。尽量使教学内容浅显易懂,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安装、接线方法, 软件编程环境等。

巡回指导巡回指导是一对一的及时点评和点拨。巡回指导不仅可使学生明确认识自己的不足, 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 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技能。案例分析式的实习教学指导能够更实际、更有效地使实习目的落到实处。教师要耐心地点评并与学生交流, 倾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感受, 指导他们的操作方法, 解答他们遇到的难题, 同时也要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PLC实训要求学生调试自己编制的程序, 进行模拟实验和带负载两种层次的训练,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也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电机正反转PLC控制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电力拖动中做过的双重连锁电机正反转的电气原理图, 讲解“翻译法”, 让学生把它变成PLC的梯形图, 接着由学生自己动手接好I/O接线, 用手持编程器或者计算机软件把程序输入到PLC中, 再运行自己所编的程序。

结束指导结束指导是在实习结束时进行的针对共性问题所做的总结性指导, 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共性问题, 认真点评, 并针对以往实习教学存在的大多数学生易于出现的错误, 重点加以强调, 避免再次发生问题。

此外, 制作教学实验用具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践方法。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教学电梯、程序控制喷泉等教学模型。先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机械制作, 然后进行统一调试。通过实际制作, 学生就会掌握一个完整的工程, 包括实际工程分析、PLC选型、I/O分配、硬件设计安装接线、软件设计、模拟调试和现场调试等过程, 为进一步学习好PLC打下良好的基础。制作实训教具, 不仅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还可以寓教于乐,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进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种途径综合进行教学评价

加强考核加强教学效果考核, 进行必要的理论实践测试, 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有利于在考核中发现问题, 做出相应的教学重点调整。及时针对阶段教学任务进行考核, 能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为学生通过技能等级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也为技能竞赛选拔选手做好准备。

实施任务教学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后, 教师可布置具体任务, 让学生分组完成, 将学生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这样, 学生会积极开动脑筋, 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例如, 让学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自动控制线路和程序, 并且安装调试, 实现控制要求的动作。

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能够检验其实际能力, 多接触新技术, 可以提高理论实践水平。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成就感, 得到锻炼提高, 教师也会积累许多经验,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总之, 寻找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是广大中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只要广大教师积极思考, 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 使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就会使PLC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庆来, 等.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触摸屏综合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张运刚, 宋小春, 郭武强.从入门到精通——三菱FX2NPLC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龚仲华, 史建成, 孙毅.三菱FX/Q系列PLC应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4]常斗南, 李全利.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过程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5]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PLC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第10篇

整合现有教材, 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PLC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目前, 大多数技工学校使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或第二版教材。第一版注重介绍手持式编程器的操作和运用;第二版开篇就介绍了软件编程的便捷, 与第一版相比更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更贴近生产一线。但就部分内容而言, 第二版的逻辑性没有第一版清晰。例如, 程序中出现的M8013、M8014特殊继电器, 第二版在前面章节从未对其含义进行界定, 而第一版则把常用的继电器列在书中。因此, 应将两版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使之优势互补。

PLC课程应在学生具备《电力拖动》知识基础后再进行讲授。实践证明, 在讲授如何根据控制要求编写梯形图时, 往往讲清继电器控制与梯形图相似之处, 才能让学生掌握编程的技巧。继电器控制中的自锁控制、正反转联锁控制、点动和连动混合控制、顺序控制等控制线路, 都能在梯形图中很好地体现。《电力拖动》课程在有些技工学校已实施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让学生学以致用。但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对电气原理图仍是一知半解。因此, 教师可以在讲解绪论之后复习常用继电器控制原理图。这样,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整合教材对于学生学好PLC课程至关重要。笔者在备课时充分研习上述教材, 突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力求反映科技发展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就业门路。

采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PLC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联系紧密的课程。以往的教学多为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程序或是分析控制动作过程。学生常常感到枯燥无味, 难于理解。而且由于受板书的限制, 所讲内容不够直观, 信息量小。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 加大了课程教学的容量, 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例如, 在以往讲解机械手操作控制步骤时, 全凭教师的理论去绘制静止的动作简图。学生对机械手的操作步骤在空间、时序上都缺乏思维的逻辑性, 很难把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控制要素。而通过多媒体, 教师可以把机械手控制步骤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必要时还可以单步播放或慢放。这样的教学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强化学生对整个系统的印象, 还有助于梯形图的编写。程序的调试, 可以采用Flash把机械手的动作过程与输入、输出部件结合起来, 以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 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 拓宽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提高教学水平。

结合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PLC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勤于实践, 提高动手能力。这门课程中涉及多种继电器和各类型的定时器、计数器、寄存器。学生在初次接触时没有直观印象, 对许多问题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有时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完全直观地讲解所有内容。

例如, 在讲解PLC程序中常开触点、常闭触点的使用与继电器控制中的启动按钮、停止按钮的关系时, 常用输入继电器即X替代按钮SB, 只要按动按钮, 程序中的X就会有信号 (或是闭合或是断开) , 但问到一般情况下为什么输入部件都使用常开触点时, 大多数学生很难给出正确答案。只有通过实验课才能最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和领悟知识内涵。实际上, 程序中的X是一个输入继电器, 其常开和常闭触点的实时状态反应输入部件按钮动作后输入继电器得电或失电情况。另外, 在讲解各种定时器、计数器的区别时, 不管是在黑板上画图讲解, 还是在多媒体课件上进行演示, 学生都很难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但如果让学生到实验室亲眼看到具体元器件, 亲自动手编程实验, 或对具体的PLC实验设备运行监控, 那么很快就会对具体的概念、器件和编程语言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对一些简单电动机控制线路让学生运用PLC实现编辑程序、外部接线、上机调试、排除故障等一系列操作, 可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 使他们掌握各种指令的要领。在这基础之上, 循序渐进地布置难度较大的实际运用课题。可以小组为单位, 把实验课作为竞赛现场,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点评, 特别要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 并从中评选出最佳程序奖。这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把所学的编程方法加以巩固, 还能锻炼他们智慧, 加强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利用课程实训, 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在PLC综合实训中,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传统理论和实验教学所不能实现的。为了提高学生PLC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 应安排必要的实训课题, 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电工专业知识独立进行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一个课题会涉及诸如电力拖动、电子线路、安全用电、电机与变压器等课程知识及相关技能。

例如, 运用PLC控制具有能耗制动功能的电动机正反转课题, 首先, 要对各种元器件按照控制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其次, 应具备维修电工的技能和无线电调试工的技能;再次, 就是PLC控制程序的编写;最后形成统一的控制系统。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 结合电机的容量, 自行选择所需电器的规格、型号、导线线径、熔丝规格、热继电器的整定值, 合理布局、安装器件、正确连线、调试电路, 从而完全领悟设计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牢固地掌握课

程知识。

在实训课程中, 变抽象的理论为具体、生动的实物制作, 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对于PLC课程学习较好的学生, 可以布置维修电工高级工甚至技师鉴定的考核课题, 按照鉴定的评分标准对PLC考核项目逐一进行评价。此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新技术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实践证明, 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课程知识, 开阔了视野;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去,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 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知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针对PLC课程的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 探讨了运用整合教材、多媒体、实验教学、课程实训进行PLC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PLC课程,教学,教材,多媒体,实验,实训

参考文献

[1]邹金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2]谢红亮.电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3) .

PLC课程 第11篇

一、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深化高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设计开发,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本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根据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应知、应会)的标准要求,将实际的“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高职PLC课程内容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开发。在实训室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组织实施,实现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我院物流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本课程由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两大部分组成。传统教学中,该课程教学内容仅仅是进行验证性实验,脱离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要求,学生学起来往往不得法,普遍感到费时费力,难以掌握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教师授课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重现代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些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程设计内容开发

根据工业现场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的需要,本课程以小型PLC应用技术为重点,课程内容围绕设计制作工业现场典型的小型PLC控制系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展开。课程强调工艺标准和规范,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品质、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PLC课程学习领域确定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结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我们通过对湖南先步科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现代化企业中电气控制、仪表控制等工作领域的调研,提炼电气、仪表等岗位对PLC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情况,经课程专家的引领、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研讨与归纳,并结合我院二个专业教学领域的培养目标,确定了PLC控制技术这一行动领域,并转化成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

2、PLC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课程设计的思路上,围绕PLC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运行等工作过程,考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了7个学习情景,通过学生个体与模拟真实的车间环境互动,达到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逐渐实现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情境设计完全体现了PLC课程的教学特色:一是工学结合特色,完全采用工程实例,项目载体即是现场工程项目,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是开放性教学特色,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第三是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PLC应用技能不仅是我院维修电工考证的一个子项目,还是企业维修电工技师考证的必备技能,我们也已将湖南省机电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纳入到PLC的教学情境及项目中。

3、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课程内容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构、序化,体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我们相继开发了PLC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学习情境描述、引导文、授课说明、考核标准、等教学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国家标准与规范、PLC资料、低压电器资料、传感器与仪表资料、工程技术文件样本等相关标准、手册与资料,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课程考核方法: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设计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课程考核。分为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两部分组成。学生自评占40%,教师评价占6096。考核内容及方法(见图2)。

4、PLC课程教学组织设计

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组织(见图3)。

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的教学行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里真实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围绕1个或多个完整的真实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实践、探究性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它综合了当前传统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旨在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程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真实的项目展开。

5、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内容及教师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a、模拟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紧贴生产实际,提高课程岗位实习的适应能力;

b、采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产品装配工艺过程,规范工艺操作要领,提高对装配工艺缺陷原因的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PLC课程设计与开发,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运用做了有益的尝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开发方法是目前高职教育先进的课程设计方法之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者要积极思考与探讨,进行课程改革与内涵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PLC课程 第12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化, 在日常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及完成作业中, 要充分利用三菱公司的软件资源。目前用于教学的软件主要有编程软件GX Developer和仿真模块GX Simulator、图形操作终端设备 (GOT) 软件GT Designer2和仿真软件GT Simulator2、中文版教学软件FX-TRN-BEG-C。

一、基于编程软件GX Developer和仿真软件GX Simulator的教学应用

GX Developer是三菱PLC的编程软件。适用于Q、Qn U、QS、Qn A、An S、An A、FX等全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支持梯形图、指令表、SFC、ST及FB、Label语言程序设计, 网络参数设定, 可进行程序的线上更改、监控及调试, 具有异地读写PLC程序功能。GX Simulator仿真软件的功能就是将GX Developer编写好的程序在电脑中虚拟运行, 而不需要连接实际的PLC硬件。

PLC离线仿真的流程为:首先在GX Developer中编制梯形图程序并保存, 点击“工具”菜单中的“梯形图逻辑测试启动 (L) ”, PC机模拟程序下载到PLC的过程, 下载结束后开始离线仿真功能, PLC程序处于监视模式。

该仿真软件可以改变梯形图程序中的输入以及辅助触点通断状态, 从而观察到程序中输出继电器线圈的得电与失电状态、定时器的计时值及计数器的计数值变化等。在PLC课程基本指令内容的教学中, 由于程序简单, 这种仿真是合适的, 能较为直观地反映出程序的运行及PLC内部的工作原理, 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但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 由于程序越来越复杂, 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这种仿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展示逐渐变得不适宜了。PLC课程受其性质决定, 本身就比较枯燥, 加之如果实验现象不直观、不形象, 不能反映设备运行状态, 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 由于PLC实验实训设备价格较贵且维护困难, 导致设备台套数较少, 可供实验项目的硬件不能充分保障学生通过实验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 我们可以借助中文版教学软件FX-TRN-BEG-C辅助教学。

二、基于中文版辅助教学软件FX-TRN-BEG-C的教学应用

FX-TRN-BEG-C是三菱电机推出的中文版教学软件, 该软件既能够编制梯形图程序, 也能够将梯形图程序转换成指令语句表程序, 模拟写出到PLC主机, 并模拟仿真PLC控制现场机械设备运行, 同时将虚拟舞台和专家操作指导合成在一起。该教学软件采用大量生动的图片, 介绍了在工厂自动化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PLC技术的许多实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采用任务驱动、由浅入深、专家辅导的模式, 设置了六个部分的学习内容, 每一部分又由不同知识点的多个真实案例组成。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PLC技术的应用性,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仿真运行时点击对应控制按钮和开关, 学生可以观察3D模拟设备的运行状态, 判断程序设计是否正确, 是什么样的错误导致设备运行不正常, 应该如何修改。

在具体实施教学中, 还可以充分利用D-F单元由易到难的设置。每个难度单元由6个案例组成, 可以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 开展分层次教学及考核, 使得学生各取所需, 各有所获, 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又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较复杂的项目, 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实施,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为该软件运行只需要一台PC, 不需要其他硬件, 因此课内课外都可实施, 不受时间空间诸多因素的限制, 其真实案例的教学更是让学生受益匪浅。但其也有一定的缺陷, 该仿真教学软件重视学生基本指令及编程思想的锻炼, 对为什么及如何设置输入输出元器件的训练较少, 容易被忽视, 所以讲授时需要重点加强;同时还缺乏一定的开放性, 在功能指令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上几乎处于空白。

三、基于图形操作软件GT Designer2和仿真软件GT Simulator2的教学应用

GT Designer2是三菱公司用于图形操作终端设备 (GOT) 的软件, 它包括了程序编辑、下载和调试等功能。仿真软件GT Simulator2为了便于调试, 具有在线仿真和离线仿真功能。这种方式, 使得在日常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 可以不携带任何实物, 只利用离线仿真动态地展示PLC的控制效果, 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感知, 达到和在实验室运用实物实验讲课一样的效果。

GOT离线仿真的流程为:首先, 按照步骤运行PLC离线仿真, PLC程序处于监视模式;然后, 在GT Designer2中, 先组态PLC监控画面, 选择GOT型号、PLC系列, 并以GTE格式文件保存;接着, 运行GT Simulator2软件, 选择好相应GOT系列, 执行界面中的“仿真选项”菜单命令, 在“选项”对话框通信设置栏中, 设置连接方式, 选择GX Simulator与FX, 在动作设置中, 选择相应的GOT类型和分辨率。再把GTE格式文件打开, GOT仿真也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在纯软件环境下, PLC和GOT就实现了联机运行。

四、基于三菱PLC与GOT离线仿真软件综合应用的教学实例应用

以Y=[D0*D1- (D2+D3) ]/D4四则运算为教学实例, 使用PLC编程软件与GOT软件的联机离线仿真功能进行教学,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程序运行过程与结果。

1. 四则运算程序的设计。

该案例主要讲授参与运算的寄存器及单双字类型的概念。学生能通过该案例直观准确地理解寄存器单双字的意义, 直观地看到寄存器中的数值, 从而为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功能指令打下基础。

2. GOT画面制作。

画面制作过程如下:在“视图工具栏图形”菜单中找到“文本”, 进行画面的标题栏、数据输入栏以及结果显示栏的文本编辑;在“对象”菜单中找到数值输入项放置在“数据输入栏”区域, 双击该元件, 设置PLC程序中与之对应的数据软元件号, 选择数据长度是16位或者32位, 设置数据类型为“有符号10进制数”, 选择需要的显示位数个数;在“对象”菜单中找到数值显示项放置在“结果显示栏”区域, 设置方法与数据输入项一致。

通过PLC与GOT的离线仿真功能, 能够在电脑上随机输入各种数值, 计算出运算结果, 观察到正确结果, 如果出错, 对程序进行修改。通过这个案例, 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将离线仿真软件运用到PLC课程的日常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PLC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五、结论

辅助教学软件和离线仿真功能的使用, 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借助任何PLC和GOT硬件, 只需要一台电脑和投影仪, 便可随时随地开展可视化教学, 能使抽象的教学变得很直观、形象, 使得讲授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 其强大的开放性, 还能仿真众多的生产实际案例;同时, 也为学生课后复习、作业、实验、自学以及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因此, 充分运用三菱软件资源, 对于提高PLC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也为分层次教学和考核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立坤.浅谈PLC课程教学直观化的实现方法[J].装备制造技术, 2007, (5) :74-77.

[2]杨进.谈PLC仿真学习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技术, 2007, (5) :172-173.

[3]曾庆波.基于组态软件的PLC可视化教学系统[J].科技教育创新, 2007, (7) :22-23.

[4]苏家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三菱机型)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45-46.

[5]张伟林.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09-124.

[6]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 (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65-70.

[7]郑凤翼.图解PLC控制系统梯形图和语句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99-104.

上一篇:产学合作教育下一篇:信息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