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生活化

2024-08-13

拼音教学生活化(精选8篇)

拼音教学生活化 第1篇

一、链接生活,激发兴趣

链接生活,就是让学生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或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找音,赋予音节意义。

例如,在教学复韵母“ai”的四声后,教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听到过这些音?能找一找吗?”学生们纷纷举手:“我和弟弟比高矮 , 我高 , 弟弟矮的‘矮’。”“一颗爱心的‘爱’。”“我心情不好时就会唉声叹气的‘唉’。”“挨打的‘挨’。”……可见,将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并且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智慧,还能使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语文,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期待的结果吗?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为阅读服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将拼音教学和识字结合起来。例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n”时,教师可出示注音汉字“云”,请学生认认是什么字,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 (借助拼音认识的),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拼音对认识汉字的作用。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再引导学生用“云”字组词。这样“yun”这个音节一定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留下的不再只是孤零零的一个音节,还有它所赋予的意义。

二、巧用插图,活学活用

课本中的插图是根据字母的音、形特征配置的,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具有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插图的价值,并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这样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声母“y、w”时,教师可以这样做:首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出示情境歌———“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请学生从中找出声母“y、w”,由此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这是教师在拼音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情境图还可以这样使用:如教学复韵母“üe、er”时,在学生学习了“üe、er”后,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告诉他们:“小朋友,我们今天学的两个复韵母就藏在这幅图中,请你用火眼金睛找找它们藏在哪些事物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说道:“‘üe’就藏在圆月的‘月’里。”“‘er’藏在儿子的‘儿’身上。”“‘er’藏在耳朵的‘耳’里呢!”再如,学习“ang、eng、ing、ong”后 ,学生在情境图中又找到了“ang”藏在“fang”里,“eng”藏在“feng”里,“ong”藏在“long”里。这样课文插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也认识到了拼音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三、融入生活,运用所学

拼音教学生活化 第2篇

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

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拼音教学生活化 第3篇

一、趣味儿歌, 声声入“耳”

儿歌, 工整压韵, 朗朗上口, 浅显易懂。一年级学生对于这种形式, 尤为喜欢。因此, 教师在拼音教学中, 可引入一首首儿歌, 让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 学起来更容易、更生动活泼。如:

娃娃念书ɑɑɑ, 嘴巴虽小声音大, 爸爸妈妈认真听, 拍手笑着把他夸。

公鸡一叫ooo, 太阳爬上小山坡。我学公鸡早早起, 锻炼身体报祖国。

一只白鹅eee, 慢慢悠悠下了河, 伸长脖子大声叫, 水中玩耍多快乐!

一支铅笔iii, 头顶一块小橡皮, 行行汉字写整齐, 妈妈看了笑眯眯。

一间小屋uuu, 墙上种了爬山虎, 藤儿爬呀向高处, 叶子挡住小窗户。

小鱼小鱼üüü, 长着两只黑眼珠, 小朋友们仔细看, 不要把ü当成u。

……

这些节奏简单、易读易记的儿歌, 可以是教师编写, 也可以师生一起根据字母的发音、教材插图和字母的书写等来共同完成, 共同体验“学中唱、唱中学”的乐趣, 在愉悦中学会汉语拼音。

二、动手操作, 妙手生“花”

刚进学校的一年级学生, 好动、乐动是他们的天性。为此, 教师可以在拼音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1. 动手做一做。

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认为教具、学具应当由教师来制作, 其实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学具,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每学完一课汉语拼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制作汉语拼音小卡片。这个动手作业, 学生兴致极高, 找纸板、量尺寸、裁剪、书写, 在裁剪中记住字母的形, 在书写中记住字母的音。课堂上, 学生们得意地拼读自己动手制作的卡片, 无不流露着成功、自豪的喜悦。

2. 动手摆一摆。

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制作的拼音卡片,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如:学习“b、p、m、f”一课声母后, 让“b、p、m、f”与“ɑ”相拼, 同桌一人当老师, 一人依次拼读, 再互换。学生在摆玩中, 既感新奇, 又易记住。

3. 动手画一画。

在教学中还可以先出示所学的拼音, 然后让学生为之配图。如学习“e”时,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e”, 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字母, 你们能为e配上一幅画吗?”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画一只花篮, 有的画一只大白鹅, 还有的画了一个弯着腰的老头、一卷大大卷、头盔……通过学生的描述, 这个字母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

4. 动手贴一贴。

如学习an、en、in、un、ün一课后, 在看图拼音节时, 教师事先用电脑打出了天安门、白云、树林、语文课本这样四幅画和相应的拼音卡片。课上以前后桌四人为单位拼读、贴卡片。在拼贴过程中, 不仅有个人的学习, 还有小组同学的帮助, 使每个学生个体充分得到了发展。

三、快乐游戏, 乐中求“成”

拼音游戏教学法, 就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把游戏引进拼音教学课堂, 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简单、易操作的拼音游戏。

1.“点名字”。

根据教师给每个字母编出的名字, 如小撅辫 (ɑ) 、小拐棍儿 (f) 、小伞把儿 (t) 、小椅子 (h) 等, 请一个学生到前面点名字, 一个学生去分发卡片。这样, 每点到一个名字, 就有一个学生站到前面举起卡片说出这个字母的形体和读音。23个声母全部点完名后, 请一个学生当队长, 其他同学按照声母顺序排好队, 大家一起唱字母歌。

2.“找朋友”。

教师手持字母卡片u、ü, 问学生:“谁愿和我交朋友?”这时手持j、q、x、l、n字母卡片的学生走到前面, 站成两队。教师再问学生:“你们说, 我手中的u和ü, 跟哪一队相拼呢?”学生站起来说:“ü和两队都能相拼。”“ü和j、q、x一队相拼, 要去掉上面两点儿。”“u只能和n、l一队相拼。”然后全班同学读ju、qu、xu、nü、lü、nu、lu。这种练习是有意识地帮助同学掌握拼音规则。

其实, 像这样类似的拼音游戏, 数不胜数。“火车过山洞”“当当小医生”“欢乐对对碰”……只要教者有心, 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拼音游戏, 把游戏和课本知识结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童话故事, 平生趣“味”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特别爱听故事, 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延长注意力的保持时间,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充分发挥故事在拼音教学中的作用。

在声调教学中, 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借助编说童话来学习四声, 如:秋天到了, 地里的萝卜成熟了, 小兔帮妈妈一起收萝卜。小兔背了整整一大袋萝卜, 心里可高兴了。小兔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 一边高兴地哼着歌“āāā”, 走在平坦的大道上。这时, 走到了一个斜坡, 小兔有点累了, 可想到妈妈还在家里等着呢!就使劲走上坡, 嘴里“ááá”地喊着加油。没想到, 刚过了第一个斜坡, 又碰到了另一个陡坡, 小兔为难了, “ǎǎǎ”直挠头。这时, 熊伯伯推着自行车正准备上坡, 看见小兔背着大袋东西在发愁, 就帮小兔推着口袋爬上陡坡。小兔高兴得直叫:“ààà, 谢谢熊伯伯!再见, 熊伯伯!”就这样, 可以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会四声的读法。

在拼音教学上, 笔者编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帮助学生识记。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如何搞好拼音教学 第4篇

关键词:汉语拼音,小学教学,语文学习

一、思想上,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 正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此时学习拼音, 许多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拼音, 而且已经学得很棒了, 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漫不经心, 态度浮躁, 以至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了不认真的学习态度, 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无所谓的事情。教师此时的任务, 便是设法使他们对所做的事情愿意做, 而且认真去做。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人人都知道, 可怎么才能让一年级的孩子明白这个道理, 教师就要想办法了。我在上第一节拼音课前, 问大家:“谁能把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写到黑板上?”全班同学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唯恐老师不叫他。我挑了几个在班里威信比较高的孩子, 他们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写好, 又昂首挺胸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但当他们看到, 他们自以为完全正确的答案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时, 他们眼里的得意没了, 全班同学的赞叹声没了, 孩子们都用充满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着告诉他们拼音拼名字时的规则, 他们意识到了, 原来自己以前的拼音知识还不够全面和牢固, 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学到。然后我又引导:“大家看, 咱们这本语文书你喜欢吗?”“喜欢!”“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厉害吗?”“厉害!”“你长大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吗?”“想!”“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他们编的知识学得更牢固呢?”“是!”就这样, 正确的学习态度有了, 学起拼音来, 孩子们没有了懒散, 没有了浮躁, 多了份求知欲, 多了份憧憬, 这样的语文课堂, 教变得轻松了, 学变得愉快了。

二、课堂上, 激活学生的智慧火花

长达一个多月的拼音教学枯燥无味, 而“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他们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 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 反之较差。因此, 我在刚开学的时候, 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的学习课堂气氛, 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环境中积极地愉快地渡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难关。

1. 动作激趣

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不会喜欢死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 尤其是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稍显枯燥, 课堂上会有许多读的内容, 一味地读的话, 你会发现, 很快部分学生就变得有口无心了。怎么办呢?加上动作。如读声调歌时, 我用胳膊做声调, 背对大家, 让学生跟我一起做:“一声发音高又平” (胳膊伸平) “二声从低往上升” (胳膊伸直斜举) “三声下来又上去” (胳膊先伸直斜降再斜举) “四声从高降到低” (胳膊从高斜降) 孩子们特别喜欢, 做得特别整齐。初次教学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时, 一些学生总是掌握不了方法, 学起来比较吃力, 这时, 我想到了动作的妙处, 于是我让孩子们边读儿歌边做动作:前音轻短后音重, 两音相连猛一碰。 (左手做前音, 右手做后音, 读猛一碰时双手掌猛一碰撞) 经过练习与讲解, 学生很快领悟到了音节的拼读方法。课后, 同学们还不停地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 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2.“老师”帮忙

一年级学生在班上的表现欲望都很强烈, 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来施教, 帮助其学习拼音, 既轻松又快捷, 而且使课堂充满了生气。每当学习新的知识点或者难以拼读的音节时, 我会提前告诉孩子们:“等会儿老师要挑小老师教大家读拼音了, 你准备好了吗?”同学们知道表现自己的机会到了, 立马兴奋得不得了, 一个比一个坐得端正, 跟着老师读得特别起劲, 那精神头儿别提多足了, , 孩子们很快学会了拼读。接着, 我再让每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互相帮助、监督拼读, 他们生怕自己不会, 怕在台上出丑, 小组内更是读得津津有味。这种方法, 既煅炼了学生的胆量, 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还让学生体会了要共同学习, 才能共同进步的合作精神。

3. 儿歌识记

儿歌工整押韵, 琅琅上口, 浅显易懂, 旋律优美而形象生动, 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拼音教学中, 我注意收集和自编了一些反映字母音形特点及拼读规律的儿歌、口诀, 组织学生读唱, 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 兴致盎然地运用这些知识攻克拼音中的难点。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他们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4. 开展游戏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 也都变成一种游戏。”每节课中结合儿童爱做游戏的特点, 我把大量游戏引入课堂。

5. 语言激励

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都喜欢听到老师的夸奖, 教师的一句称赞, 对孩子们来说, 就是一种兴奋剂, 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 课堂上, 对孩子们的发言, 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和表扬, 因为我感受到, 孩子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 很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学生往往在得到赞扬的评价之后, 表现都更加踊跃, 更加主动大胆。孩子们的表现告诉我, 教师善于用激励的语言来评价学生, 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 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敢想敢说, 更加充满自信, 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6. 使用教具

学完一定的拼音字母后, 我会让学生回家后制作相对应的拼音卡片, 卡片上写上声母或韵母, 课堂上, 这些卡片就成了我们复习巩固的宝贝。我来说一个音节, 拿者声母卡片的孩子说:“嗨, 嗨, 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对应韵母卡片的孩子赶快站起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如果对不上来的话, 别的小朋友再来帮忙。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喜欢玩, 而且课间也喜欢几个小伙伴一起拼卡片, 甚至在家里也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玩, 这卡片成了孩子们复习拼音的好工具。

三、课堂外, 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学得快也忘得快, 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的话, 教学目的就达不到。如何在学习完拼音后能不断地巩固呢, 其实课内外的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每节语文课堂上, 我都会在刚上课的头三分钟找学生上黑板前来听写音节, 内容随机, 或者是学生的名字, 或者是教室的摆设, 听写完后找另外的学生评改。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有一项是写音节, 可以是一个词语, 也可以是一句话。第二天当面指出错在哪里, 对写话比较通顺的作业, 在课堂上大加表扬并读出写话的内容, 每当我大声朗读得到表扬的孩子的作品时, 我都能看到孩子脸上露出的喜悦, 下次写得更加用心了, 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拼音知识, 又使老师对学生未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更是使孩子对写作充满了热情, 为以后的写作文打下了基础, 可谓一举三得。

拼音教学“趣”为先 第5篇

一、教师孩子话, 学在情趣中

有人说:“童心未泯, 才能教好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差, 老师在教学时就要多采用儿童的语言, 所授的知识才能利于他们理解。比如在拼音字母的教学中, 如果直接生涩地教授这是什么字母, 不如告诉他们, “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字母朋友, 来看看, 这个字母宝宝是谁啊?跟老师一起叫叫它。”用“认识朋友”“字母宝宝”来形容拼音字母, 用“打招呼”的方式来代替朗读。儿童化的语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集中注意力,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书写拼音时, 有的学生在四线格中的书写不规范, 可对学生说, 小拼音住的房子有三层楼, 分别是上格、中格、下格。对于写在中格的字要“顶天立地”;住上、中格的字要脚踩地, 头可不能顶到天花板, 不要长‘小角’……老师这有几个小拼音在房子里, 你们来看看怎么样?”马上就有学生回答:“老师, 老师, 这个长尾巴了, 那个长角了!”学生在笑声中怎能不牢牢记住写拼音的格式要求呢?

二、游戏和故事, 有趣助记忆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 十分贪玩好动。有意注意只能保持在15分钟~25分钟。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是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他们不仅好看、好听、还要好玩。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 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极为有效的。如区分“d、b、q、p”时, 老师拿出一张白纸, 用粉笔在正面写个“b”, 背面写个“d”, 然后告诉学生, “老师要变魔术了, 看看这张纸能变出什么?”在学生面前, 把这张纸翻动起来。正的, 反的, 翻个个, 让学生回答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同一张纸, 在老师的手中翻着翻着, 就变成了其他字母。学生觉得奇怪又有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做一个, 让他们观察正面和反面要写些什么, 再选几个小小魔术师上来表演。摆弄着那张纸, 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四个声母了。采用游戏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 让他们一起做一做, 广泛参与到游戏中来, 更有利于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除了儿歌游戏, 编说故事, 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还能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如整体读音节“yi、wu、yu”学习, 课堂讲这样一个故事。一天, 小“i”“u”“ü”想去公园玩, 可是他们太小了, 不认路, 这时候大“y”来了, 她是小“i”的妈妈, 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高高兴兴地去公园了。过了一会儿, 大“w”来了, 他和小“u”组成“wu”也高高兴兴地走了。这时候小“ü”伤心地哭了, 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大“y”把小“i”送到公园回来了, 看到小“ü”大哭, 就说, 我带你去公园吧, 不过有个条件, 你得把两颗眼泪擦掉, 要不然我和你一起别人还以为我欺负了你。小“ü”同意了, 他们开开心心地到公园去玩了。这样, 通过故事, 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了, 还记住了ü要去两点, 记忆得更加深刻。

三、拼音生活化, 趣在发现中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 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 那么, 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对于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是极为不利的。所以, 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例如在教前鼻音时, “ün”这个字母可让学生先观察它与“un”的区别, 再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学生有的说:“ü上有两点, 是帽子”;有的说:“是眼睛”;还有一个同学说得更形象:“那两点在上时, 就像是天上的两朵云彩, 念ün, 云彩飞走了就是un。”学习“in”时, 有学生说:“i的竖像树干, 点像上面的树叶, 树阴给我们乘凉。”很快, 学生就掌握了几个前鼻音的发音了。由此可见, 当拼音符号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 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 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拼音符号另放在具体的环境中, 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 就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更关键的是在强化章节教学的同时, 又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智慧。

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 拼音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 但书是死的, 人是活的, 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 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摘要:拼音教学是小学生的入门课, 是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文字的最基础知识, 怎样把枯燥无味的汉语拼音让孩子们接受, 并快乐学习呢?笔者认为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特点,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 充分开发教学的趣味性, 拼音教学“趣”为先。教师富有情趣的儿童语言、具有知识性的游戏故事、生活化的拼音世界以及优美的学习环境, 无不给孩子们创设趣味的学习氛围, 真正让学生始终在快乐愉悦中学习。

拼音教学生活化 第6篇

一、愉快的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例如, 做“走迷宫”的游戏:先出示课件, 展示所学过的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音节及生字。把这些内容分散在迷宫的每个关口, 小组合作起过迷宫, 比比哪一组最先直出迷宫;还有传统的“摘苹果” (把学习内容写在苹果上, 比赛谁摘得多) 、“摘星星”、“听音找朋友” (听教师念音节, 拿着声母、韵母或介母的同学相互手牵手) 、“戴帽子” (把声调作成头饰, 师念带调韵母, 学生拿着卡片找帽子戴, 看谁戴得又快又对) 等游戏。在游戏中, 学生既巩固了知识, 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就激发出来了。

二、想象引导法

人教版一年级拼音部分都配有优美的情境图, 色彩鲜明, 形象生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 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帮助学习。如教学第1课a、o、e时, 就引导学生用a、o、e这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卡和课本的插图编一个好听的故事。第5课g、k、h中的情境图:青草地上两个小朋友坐在一把椅子上喝水, 天空中飞着洁白的鸽子。多么优美的图画,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巩固了学习内容, 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语言、想象力与创造力, 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本质。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借助图画展开想象, 还可以在其他方面也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教学g的型, 我边教书写笔顺边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记住呢?许多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九字拐弯就是g, 还有的说9字翘脚ggg,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我们应创设各种轻松的环境,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殿堂。

三、情境感染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化枯燥的学习过程为生动有趣的情境体验, 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加深印象, 又符合儿童好玩、好奇的心理,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乐学。例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 我创设情境:y牵i, w牵u (之前我称声母为妈妈, 韵母为宝宝) 去公园玩, ü没有人带伤心地流泪, 怎么办呢?y妈妈是个热心人, 她牵上小ü的手说:“小ü, 快别哭, 我带你去公园玩。”小ü听了y妈妈的话, 就擦去了眼泪。学生对这一情境印象特别深刻, 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哭了。通过这一情境的表演, 学生对yu这个音节掌握得特别牢固。此外, 情境感染法不仅可用于单一的知识点中, 也可贯穿于一整节课中。

四、竞赛激励法

这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拼音教学中同样可以使用。教师要把教授的内容精心筛选, 找准学生易错的内容, 易混的内容, 以竞赛的形式加以巩固。传统的有“登山夺旗”、“挖宝”等, 儿童具有好胜心、自尊心强, 爱表现自己的心理, 这样就能通过竞赛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五、歌谣体验法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念儿歌, 针对这一特点, 可以把学习内容编成儿歌、歌谣、歌曲让学生记忆。教单个字母时,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编口诀, 如“小姐姐写字zzz”, “小草虫蝌蚪kkk”等, 既朗朗上口, 又形象生动, 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我在帮助学生区别b、d、p、q时, 就改编《新年好》歌词, 变成:“左手b呀, 右手d呀, 两手相对念b、d, 左手向下就念p呀, 右手向下就念q呀。”再配上动作, 小朋友喜欢得不得了。

六、形象手势法

一年级学生, 他们没有充足的、丰富的经验背景, 又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拼音四声时, 特别容易混淆, 学生总是记不住。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入直观形象的手势, 引导学生边读儿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边用手势来表示, 学生在以后的拼读练习中, 如果遇到困难就会用来比划比划, 达到了指导教学的作用。还有在教学个别字母时, 我也引导学生借助手势来记忆, 让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上台表演, 甚至可以借助于其他工具, 只要你能用小手比划出来都可以。这样, 既掌握了学习内容, 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还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

七、成功体验法与环境熏陶法

拼音对于已认识许多字的学生来说也许觉得太无聊了, 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学好拼音就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许多字。我在学完拼音后, 为激发学生巩固拼音以及用拼音的兴趣, 设计了作业: (1) 用拼音写出自己和家人的姓名; (2) 用拼音写出十种水果名称; (3) 用拼音写出十种动物名。特别是第 (1) 个作业, 当学生用拼音写出自己姓名时, 特别兴奋。他们体会到了拼音带来的快乐。为了进一步调动主体学生的兴趣, 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拼音姓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颜色写在卡纸上, 并粘贴在班级的各个角落。针对有的学生互相不认识的情况, 我把拼音课上成活动课:找朋友。小朋友为了找到自己的朋友和同学, 拼呀、念呀、找呀, 全体同学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我再看小朋友们五颜六色的拼音签名, 感觉它们似乎也在笑, 这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怎么能不让人喜欢呢?

让拼音教学活起来 第7篇

一、多彩活动“兴趣源”

传统的拼音教学死记硬读,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常常是教师领读得口干舌燥,效果仍不明显。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往往开始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如果教学方法能够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如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哪两个(几个)能组成教师要求的音节,他们就是好朋友;“摘苹果”游戏———板画(简笔)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此外,我还领着学生捉迷藏(训练拼读),比赛“开火车”,开展演一演(识字)等活动。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开展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趣味情境“图与歌”

生动形象的画面,朗朗上口的儿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汉语拼音教材图文并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插图,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如苏教版小语第一册第三课“b、p、m”的情境图为许多人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一个小朋友用手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o),爬上山坡看大佛(fo),大喇叭里正广播(bo),爱护大佛不要摸(mo)。”教学时,情境图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并相机出示字母,语境歌则用以巩固所学的字母。学生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知道了字母并不是神秘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之中,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另外,借助形象的图画和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熟悉字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教字母发音和教字母形态时,都可利用“图与歌”来创设趣味情境,如教单韵母“a、o、e”,可用这样的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公鸡叫,圆圆嘴巴‘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是个‘e’,扁扁嘴巴‘eee’。”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富有音乐感的便捷直观的形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快乐地学习,对于爱唱爱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喜欢。

三、乐中求知“学与玩”

在拼音教学中让学生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教拼音字母字形时,鼓励学生用身体、手势来“手舞足蹈”。例如,在教“o”这个单韵母时,可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用你的动作来展示‘o’的样子?”有的学生把嘴张开,拢成一个圆形;有的把食指与拇指围成一个圆形;还有的用两只手臂圈成一个圆形……多样的表现“o”,让学生们兴奋不已。低年级学生课中容易疲劳,可设计“汉语拼音休息操”,既可以调节学习状态,又可以巩固拼音字母知识。如“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m……;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o、e……;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字母基础牢”。学中玩、玩中学,是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的教与学的情景,这样做,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兴致勃勃。

四、学以致用“拼与写”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与理解,从而自主地去使用,用它来识字,用它来学习普通话。在教学具体的音节时,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得着。如可引导学生把学习用品、家中的生活用品贴上自己写的拼音标签,学生给冰箱贴上自己制作的拼音标签时,兴奋与快乐溢于言表,因为他们学的拼音有用了。如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拼音,我用拼音给每位学生写一封信,信中有的是夸奖学生的话,有的是建议学生去读拼音读物,有的还是一首儿歌……学生自己做邮递员来送信,“邮递员”快乐地拼读收信人的姓名,收信人兴奋地拼读“信”的内容。在送信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礼貌用语,“邮递员”这样说:“这是你的信,请收下。收信人说:“正是我的信,谢谢你!”练拼读、练交往与激发使用拼音的热情熔于一炉,没有生硬的规定,有的带来了汉语拼音读物;有的用拼音制作了课程表;有的用拼音给爸爸妈妈写信;有的用拼音记录家庭住址;还有的用拼音认字……

五、小组研讨“合作学”

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拼音教学中,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很有必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先自己尝试,掌握了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例如,拼读时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要像老师那样,先看声母,后看韵母,再加上声调,看看发什么音?”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强调拼读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再补充一句,“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胜心促使他们竞读互学,课堂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他们才能获取知识,才能与人合作,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拼音教学小妙招儿 第8篇

一、手、眼、脑、口并用, 落到实处

有一个学生, 在我们学儿歌的时候, 课还没开始, 他总会抢着说:“老师, 我会读。”站起来以后, 他的眼睛既不看黑板也不看书, 含含糊糊地唱上几句, 让他看着老师指着的字读, 他就难开口了。这是以往拼音教学中出现的最普遍的现象。有些老师以为学生都会背了, 效果一定好了。殊不知, 这是一种假象, 如果我们换一种语境, 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喜欢读儿歌, 而且记忆力相当好;老师忽视了学生脑、眼并用。因此, 在学生学习拼音时, 笔者要求他们用脑、用眼、用耳、用口, 还要用手。眼睛看着哪个字, 手就必须指着那个字, 心里想着那个音, 再把它拼读出来。只有这样, 他们才清楚自己究竟在干什么, 也不会人云亦云了。有了这样的要求, 再进行具体指导, 严格督查, 效果出人意料。只要指定方向, 明确任务, 读书时学生就绝没有偷懒、走神的了。

二、个体拼读, 逐个落实

学生的心用到书本上来了, 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会读呢?每天早晨, 学生吃完早点, 就捧着语文书到笔者的讲桌前读书。有的会很流利地读完;有的不按顺序读;有的能读读、想想、拼拼, 得用好长时间才能把要读的内容读完;还有小部分学生就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 一个音一个音慢慢地拼读了。不过, 学生读完之后会很快乐, 因为, 他们的书上也留下了老师亲笔书写的“读”字, 而且特别好的还会得到一面“红旗 (是用笔画的) ”, 即使不太好, 也会得到一个“苹果”。第二天, 学生还会更主动地来读书。这样做, 对那些留守儿童来说, 更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班上还专门拟了一个读书登记表, 定期公布全班学生读书情况。好处是:督促学生每天读书, 从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怕在老师这儿读错, 又希望每天都得到老师的表扬, 就会在前一天晚上练读;一年级学生家长尤其关注孩子每天在校的表现, 看到表格, 也能及时了解并调整孩子的学习;在学生中也能形成一股赶、学、比、帮、超的良好学习风气。

开始实施时, 笔者得提前1小时左右进教室, 进行监督。时间长了, 学生熟悉规则后, 就根据他们平时读书的情况, 评选出“优秀读者”, 授予一周不在老师这儿读的特权, 随时到“顶级读者” (每周评2至3名) 那儿去过关。学生比读的氛围更浓了。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奖励机制, 激励学习

1. 常用奖励机制。

小学生也好, 大人也好, 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 希望自己每天有收获。一天清早, 笔者去上班, 走到校门口, 被一位家长拦住了, 她问:“老师, 我的孩子是不是这几天表现不好?昨晚她一回到家, 就一个劲儿地哭。她说, 老师有几天没奖贴花给她了。”我们班对学生有一个承诺, 谁的贴花得的多, 评选少先队员、优秀学生时, 这些学生优先, 所以, 学生非常重视贴花的多少, 暗地里, 还相互炫耀呢。

2. 特殊奖励机制。

奖贴花是我班常用的一种奖励机制。平时也有其他的奖励方法, 比如测验得满分奖学习用具;阶段小结优胜者, 奖励和老师一起去郊游;上课表现突出者, 奖励拼音词卡带回家贴在书房里相应的物品上;一周表现突出者, 奖励老师亲笔书写表扬信;连续五次作业得贴花者, 奖励一次不做书面家庭作业……

在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 笔者无意间又得到一种学生感到非常荣耀的奖励办法。执教完课文《在家里》后, 笔者想自己精心制作的精美图片、卡片, 扔了怪可惜的;放在家里或办公室里, 又太占位置。正犹豫着, 一位学生走过来, “好漂亮呀!”笔者灵机一动, 何不作为奖品奖给他们呢?那一课的课后巩固情况相当好, 没有得到这特殊奖品的学生好不失望呢。

四、家校结合, 分解难度

学生会读书很重要, 而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会用就更难了。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重, 学生有很多东西都需要有人手把手地教, 部分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深感力不从心, 而作为老师的我们, 都各自有自己的任务, 不可能将每天的知识点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有时学生甚至不理解或错误理解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 我们的工作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打电话是一种方式, 写便条也很是不错。讲不清楚时, 笔者便以文字形式“家长须知”告诉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家教, 必要时还附上范例。让家长有的放矢, 而不是盲人摸象。

五、学以至用, 与生活同行

学完拼音, 进行复习时, 笔者特意发给学生每人五个可以粘贴的标签, 让他们回家后, 在标签上写上他特别喜欢的五件物品的名字 (可以是拼音, 也可以是汉字, 最好的是拼音加汉字) , 然后贴在上面。并告诉学生, 老师在家访的时候, 会欣赏他们的杰作。第二天, 反馈信息时, 笔者发现学生都很用心地做了, 写出来的音节或汉字在他们的脑海里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 他们还收集到其他一些物件的拼写方法。像有个学生就写了18个物件名, 还一个学生不仅写了家里的10多种物件, 还把自己在爸爸上班的地方看到的新鲜事物也写了一些。如此这般, 笔者有意识地在学习中将语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从而乐于学, 乐于用。

六、故事引领, 启发阅读

众所周知, 童话故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他们渴望每天都有人讲故事给她们听。于是, 笔者特意买了一本带拼音的故事书, 每天读一个故事给他们听。当声母学到一半的时候, 就鼓励学生自己买带拼音的童话故事书先读, 一边把会读的音节用笔圈起来。为了把握学生阅读情况, 也为了给家长指引方向, 笔者给了学生一个样板, 建议学生买一样的故事书。开始, 要求学生只读一段, 读完后就交上来, 给他们批改。批改时, 主要看他们把该圈的圈出来没有, 再看哪些学生能把我们没学过的音节也能拼出几个来, 然后数数圈的个数, 把它写在该页的右上方, 读得好的就画面红旗让它飘起来, 读得一般的就画个苹果把它立起来, 最后, 在放学前的课后整理时间公布结果。有些家长知道后, 主动与我们联系, 在家里辅导孩子拼读。这样, 就出现了各种情况:有的学生把一段一字不漏的全圈了, 有的读到两页 (跳跃性地圈的) , 有的读一面, 却只有重复性的几个简单的音节。征对此种情况, 笔者对学生就“如何读”这一话题进行了专题指导, 并利用午休时间逐个验收。自此, 学生阅读有了一定的方向性, 蒙混过关、滥竽充数的现象就基本没有出现过了, 每天读故事的时侯, 一个个认真极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有些学生的读书能力几乎令人惊讶。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 笔者抽到课文《在家里》, 拿到纸条, 笔者犯愁了, 怎么办?我班教学进度没能跟上, 有后鼻韵母、复习四和识字 (一) 的第1、2两课没来得及上, 对后面一段短文的教学, 心中根本没底。没想到的是, 在笔者要他们自己先试读后, 就发现几乎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能把它比较顺畅地读出来;剩下的学生也能全部在当天把该课 (包括词语部分) 一字不错地读好。

见此情景, 笔者不禁怀疑, 是不是他们在读学前班的时候就读过了, 或是家长超前教了?笔者想真正检验一下他们的水平, 就拿来故事书, 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到笔者面前读故事。全班31个学生中有两个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读完一篇不是太长的故事, 其间偶尔拼读一两个音节;大多数学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但基本上能把每一个音节都拼读或直呼出来。于是, 笔者进入了下一步阅读指导:分层次、面对面、一对一地指导每一个学生将所拼读的音节进行整合。学生懂得了方法, 学到知识异常高兴。笔者就趁热打铁, 让他们每天睡觉之前读一段故事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听。变听众为演员, 孩子读故事的兴致更高了。家长接送孩子时一个劲儿地夸孩子乖。留守儿童小袁, 爸爸妈妈和爷爷都出去打工了, 只有不识字的奶奶在家照看她。提起读书这事儿, 袁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眼睛眯成一条缝:“读!我孙女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读故事给我听。她妈妈打电话回来, 听她读书, 很高兴。”

上一篇:国外的校外培训下一篇:数码影视现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