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环节范文

2024-08-13

优化教学环节范文(精选12篇)

优化教学环节 第1篇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1. 备教材。

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 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 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 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要达到这些要求, 教师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 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 备学生。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 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了解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 然后才去“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并针对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等。

3. 备教法。

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 在结合教材、学生和教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再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 但教有法。教师要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际上,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 掌握知识和学法, 提高素质。教师在考虑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 多种形式并用, 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 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同时掌握好学法。

4. 备练习。

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 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 不管是有用无用和是否重复, 结果学生苦不堪言, 穷于应付, 事倍功半。现在要减负,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必须精选习题, 精心琢磨, 自编自拟, 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 减负增效更明显。

二、抓牢预习新课环节

要让学生懂得如何预习, 首先要让他们知道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 数学预习不同于语文的预习, 数学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预习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大致上可以把数学课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 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对他们要多鼓励, 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 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有成就感, 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培养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亲切的态度也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如我在教学时偶尔有书写不美观的地方, 学生对我的板书不满意, 大胆地说:“老师, 您写得不太漂亮。”我亲切地说:“谢谢你, 那你愿不愿意告诉我怎样写才能更漂亮?”学生很高兴的指出来后, 我说:“那你允许我再写一遍好吗?”我在学生的期待中又重新书写一遍, 学生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充满浓浓爱意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产生了与教师亲近、合作的愿望。

四、保证上好每一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 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 课堂上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

1. 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 但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组织, 注意用双边活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多讲, 自己少讲, 做到无为而治。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不要灌啊灌, 学生也有思想也想表达, 也想交流, 也想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来取得进步, 来知道什么地方是对的, 什么地方是错的, 怎么错了, 下次应该怎么办。因此, 教师的灌输一般成效不大。教师上课要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 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试想, 教师上得很认真, 学生不积极参与, 不认真听讲, 那有何效率可言?

2. 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综合运用。

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3. 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数学, 更要让学生会学数学。“给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教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学习数学, 这要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中, 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 变“死学”为“活学”, 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 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4. 及时掌握课堂的反馈信息。

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教师不能不知, 在教学中及时反馈信息很必要。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 可提问一些中差生, 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 可让学生上黑板练习, 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 获取反馈。根据反馈信息, 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5. 恰当分配时间, 优化课堂结构。

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 上到哪里是哪里, 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 就延长到另一节课, 把完整内容分割开, 这是不可取的, 不符合最优化原则, 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降低了教学效率。所以,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切实减负增效, 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的几点, 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减轻, 对学习感兴趣,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能力明显增强。因此, 上好每一堂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五、抓好当堂作业

课后做作业, 学生虽然完成了, 但有一部分学生是草草了事, 教师批改后不能反馈到真实信息, 作业也没有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课后作业成了虚设的工程, 费时费力无效果, 且形成恶性循环, 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因此, 抓好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六、用好课堂生成资源

1. 教学是以生为本, 教学因生命而精彩, 教师的

一个举动、一个闪念、一句话, 都可能导致非预设生成事件的发生, 引出无限的精彩, 学生的精彩回答是课堂不可多得的生成资源。这类事件的发生, 虽无法预测, 但可以捕捉, 可以放大, 可以有益于全体学生。也许我们不是天才, 但我们需要练就一双天才一样的眼睛, 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 珍惜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资源, 及时捕捉加以运用,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让课后反思成为习惯,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增效剂。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其中思就是思考, 而对于教师来说, 除了思考, 还有反思, 教师若能对自己上的每节课都进行反思, 如反思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对某生的态度、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教师给出的解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情况, 并很好地记录下来分析原因, 作为下次上课的注意事项和经验。如此循环往复, 就能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 更好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七、认真批改, 及时评讲

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 决不能拖拉, 以及时获得信息, 再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若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拣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讲清。倘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 定能形成良性循环,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定能大面积提高作业质量和教学质量。

紧扣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论文 第2篇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既为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注入了活力,也使教学朝向明确的目标稳步前进。然而,从教学一线的实践来看,尽管广大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可行、课堂气氛热闹活跃,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样的课堂往往成为部分尖子学生的表演舞台,而中等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却似懂非懂,学困生脑子中则一片空白,使课堂教学整体效果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关键词:教学环节;效果;探析

一、精心准备、狠抓预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准备十分重要,而通过对学生知识结构与层次的了解,提出适宜的预习要求,则是课前准备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要加强课前预习及其指导。为了防止学生毫无目的的预习,教师要把设计预习提纲和预习作业当作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为了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进行检查,特别是平时爱偷懒的同学,要天天检查,其他同学进行抽查;收集整理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理分类,分为基础、技能、综合三类,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补充完善教案,重新调整教学结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二、分层施教、差优兼顾

为全面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检查预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实施分层教学。在实施中,首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理解、掌握哪些重要知识与技能;然后利用小黑板或电子屏幕或印刷材料,出示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决,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此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尖子生的作用,将尖子生分排到各小组,由尖子生担任“小老师”,实行“兵教兵”;各小组将不能彻底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小组长负责,用纸条传给科任教师,由教师分析讲解,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细致、透彻,还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容易混淆的地方,讲容易出错的地方,讲容易忘记的地方;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学习仍有难度的地方暂时搁置。课堂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抓两头、促中间,要让尖子生吃饱,给他们设计难度适中的综合题,留给尖子生思考解答,还要让学困生吸收消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实施分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中,还要做到“五让”: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

实施分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练习或黑板板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教师及时收集整理,进行“第三次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让“学困生”树立自信,教师可将计划要提的问题用传递纸条方式提前通知“学困生”,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课堂搭建平台,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作业、分类布置

在作业设计时,宁可教师多费时,不教学生作废题。为此,教师设计习题时,第一要注意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既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又体现生活化。第二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适当设计难易程度不一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后,鼓励学生去尝试其它层次的作业,达到更高的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第三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综上,教师可将作业设置为三类,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作业布置中,还要注意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外作业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为全面掌握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讲究作业批阅的方法和效率。学困生和优秀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出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并且教给如何作业的方法,另外在作业中夹纸条,通过纸条传递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各方面的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想法帮助学生解决。

作业批阅,宁可少批学生作业,决不应付差事走过场,因此批阅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的批阅应有目的性,尽量让学生暴露问题,能了解到问题的真实情况,写好批语,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二)在不能全部批阅的情况下,挑选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阅,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能代表全体同学,其余作业学生互换批阅或优秀学生批阅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

四、课后辅导、及时灵活

课后辅导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辅导,分为个别辅导和集中辅导。个别辅导主要针对“学困生”和“尖子学生”,因为“学困生”每节课或多或少遗漏一些问题不能全部理解,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补救,尖子学生需要加强综合题的训练,教师要通过辅导,让他们掌握综合题化难为易的解题放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应善于收集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各层次的学生取得联系,让他们提供似懂非懂和不懂的问题,及时收集学生作业、测试卷、期中、期末考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整理、归纳、分类,抽时间集中辅导解答,每周至少辅导一次,绝不拖延,否则辅导的作用就不大,因此课后辅导不但要狠抓,而且要及时。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成立由尖子学生组成的帮扶小组,分学科组成,将各学科“学困生”分配到帮扶小组,由帮扶小组负责,帮助学困生解答课堂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帮助学困生完成作业,督促学困生完成预习作业,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学科代表收集,及时上交科任教师。

(二)要求学生交作业时,将遗漏的、疑难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夹在作业中,教师将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编写辅导教案,大面积问题进行集中辅导,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或着面批作业时进行辅导。

(三)差优配对、同桌辅导,在安排学生座位时,将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品行端正,乐于助人的尖子学生与有上进心,而且只是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安排为同桌,进行结对帮扶。

(四)对于学业成绩处于倒数位置的学生,教师应跟踪辅导,因材施教。

五、重视学法、提高效率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承担者,因此,学生是否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直接制约着学习活动的效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课前预习指导。要注意预习不是阅读一篇课文,而是自学,并且还要认真地学,知道下一节课要学习哪些新知识,复习巩固哪些已学过的旧知识,那些知识已清楚、明白,那些还含糊不清,注意不懂的的地方要进行一一标记。

(二)课堂专心听记指导。一定要有记笔记的良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新教材中需要拓展的内容较多,有部分内容必须要补充和拓展,因此我们要创建“资料储存器”(课堂听课笔记),容易忘记的知识特殊记忆。

(三)课后复习指导。课后要及时整理听课笔记,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书写收获日记.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所有学科的基础知识。

(四)独立完成作业指导。要有先复习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做作业时若遇到疑难问题,要有查笔记,查资料,请教同学、请教老师的好习惯,解题过程的书写要参考对照模仿例题书写。

(五)“新”、“旧”、“遗”、“难”知识的复习指导。“新”:当天所学新知识,写“收获日记”复习巩固;“旧”:以前所学知识,通过“每日一练”进行补缺;“遗”:容易忘记知识,记写“备忘录”进行恢复记忆;“难”:疑难问题,将平时的错误问题收集整理,建立“错题集”。

考究活动环节 优化品德教学 第3篇

关键词活动策略 活动资源 活动情境

最近,我听了学校一位老师执教的品德课。教师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设计了详尽的教学流程。但是,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这引起我对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品德课堂才是有效的?品德课堂能不能完全跳出单一的说教,探究其他的策略,以使得教材所要求的道德认识的获得和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匹配?笔者以为,在品德课堂上,学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听众,应该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演和观众。因此,学生不光需要说起来,而且要动起来。要对品德教学中的活动进行充分考究,这样,对品德课堂教学效度的提高才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就如何创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适当地“动”,做了一点思考。

思考之一:活动策略需要考究

案例:我在教学《现在我能做什么》的时候,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填写“心意卡片”,进行“我能自理啦!”的现场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平时是怎么样自理的?并且调查了解一下自己还有哪一方面不怎么会……然后,适时地指导学生填写“心意卡片”。

评析:任何一个教学策略和教学途径都不能凭空预设,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教学目标展开。可以这样说,如果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偏离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知识能力不相匹配,其活动便会趋于盲目,活动就会失效。品德活动中的活动预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成长奠基。因此,在设计品德课堂中活动的时候,必须要思考: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活动,对这样的活动效果的评估怎么样?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显然,教师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我能自理啦!”不只在课堂上展示班级自理小能手的风采,而且在榜样的示范下,部分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也学到了自理的本领。而“心意卡”则让学生之间交流对爸爸妈妈的感恩的心。如此,活动设计达到了教学目标,可谓水到渠成。

思考之二:活动资源需要考究

案例:我在教学《为你高兴,与你分担》一课的时候,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照片,其中有班上同学在升旗台上担任光荣升旗手的画面,有在书法考级中顺利过关、领取考级证书的画面,有学校运动会上,校运动员冲在最前面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饶有兴趣地讲述自己的精彩……

评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整合各种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总是以他们特殊的眼光感受身边的世界,在他们自己的心中产生独特的思考。但是,到底整合什么样的资源更有效呢?就这样一课的教学,如果我们选择一些伟大人物的事迹,显然就不合适。因为,这些新闻人物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遥远,很难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把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画面做了选取,将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图片推至学生眼前,让学生立刻走進画面之中,分学习小组去体会交流,去分享快乐,达到教学效果的预期。

思考之三:活动情境需要考究

案例:我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的时候,在教学预设的中,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前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当一次盲人……然后用一段话写下自己的体会,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评析:与语文以及其他学科一样,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形成情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可能想到:在课堂中穿插活动,让学生在现场模仿盲人系红领巾、单手穿衣服等活动。但是,实际上,这一活动在很多的时候,会引起学生关注的分散,不少的学生因活动好玩而笑声不止。此刻,对“盲人”难处的关注早已游离于学生的关注范围之外了,学生已经被表演者古怪的动作吸引了。如此的活动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很难引导学生体会残疾人的难处,因为这样的活动虽然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是由于表演的同学动作不到位等原因,常会出现笑场。而且这样的表演,只是个别学生在展示,其他大部分学生没有真切体验的机会,当然不能感同身受,因此,其效果并不明显。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将体验活动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的机会,都能在自己的体验活动中,更加真切地感知。相信,有了这样的活动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情感急于表达交流。相对于课堂中个别学生的体验活动,其他学生只是充当观众,效果要好一些。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第4篇

一、谈话聊天, 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前三分钟是最重要的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序曲, 也是教学内容的导入环节, 它不仅要给学生们带来新鲜感, 还要诱发他们主动探索, 进入我要学, 我想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从而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上课伊始, 我们可以用几句精彩的开场白, 也可以与学生们谈话聊天, 或者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兴趣, 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7A Unit1 This is me!时, 因为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因此, 我先从介绍自己开始:T:Hello, boys and girls!This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I'm your English teacher.I'm Miss…Well, we don't know each other.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introduce ourselves. (在这个地方引出了each other和introduce oneself两个短语) 接下来我拿出带有英文介绍的Eddie和Hobo的图片, 然后我说:First, let's meet two new friends.E:Hello, I'm Eddie.I'm your new friend.

H:Hi, my name is Hobo.I'm an e-dog.T:What's the dog's name?Ss:Eddie.T:Yes.

He's Eddie.And what's his name?Ss:Hobo.T:Right.Is Hobo a common dog? (在这里引出单词e-dog, 并解释a common dog) Ss:No, he is an e-dog.T:Right.OK.

Please read after me“e-dog”……通过这样轻松地聊天方式成功的导入新课, 既自然又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一直跟着老师走, 使得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始。

二、巧妙提问, 突破重难点

课堂提问如果设置的好, 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 我们要抓住各单元重点和难点, 对课堂提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巧妙的设计, 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才会使他们用心地去思考, 并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 要注重启发性, 要注意所提问题是否能启发学生们的思维。而对难度较大的、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 要注意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相互讨论或是作适当的提示, 启发他们思考, 启发他们该从何处下手, 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去总结、归纳和思索。

例如:在教7Unit 1This is me!Main task write about yourself时, 我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写自我介绍, 我让他们先阅读关于Millie的小短文, 并给了他们几个问题, 让他们在阅读中, 找出答案。How old is Millie?Where was Millie born in?Where does Millie live in now?What does Millie look like?Does she have lots of friends?通过阅读Millie的文章来回答问题, 理解并知道了如何做自我介绍, 让学生们初步看出写自我介绍的纲目。回答问题也进一步巩固、理解了文章里重要的句式。在此处打好基础, 为下面的说和写做好铺垫。接下来我又给他们一个任务, 让他们通过阅读Daniel的小短文, 再介绍一下Daniel, T:Now you are Daniel’s friends, please introduce your friend Daniel to us (give them some minutes to get ready for it) 通过这样的设计, 进一步加深印象, 扫清障碍, 化解难点。再让他们通过听读和回答问题来理解和吸收语言, 通过下面的说和写把理解和吸收的语言表达出来, 即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 达到发展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 优化训练

多媒体的运用, 为我们的教学增色不少。因为它可以集声音, 图片, 视频与一体, 学生们的各种感官都会充分的被调动起来。它还可以把初中英语中海量的练习, 通过文字和音频处理, 完美的结合起来, 让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它可以让题目看起来不再那么单调, 因为有声有色, 有图片, 让学生们看着喜欢, 也乐于去做题。因此, 我在课上经常会使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这样的训练, 练习的效果是相当好的, 在课上就有好多学生能很快很好的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这是学生们最喜欢看到的, 也是最乐于接触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视野, 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当然课堂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许多。

中学体育教学环节怎样优化 第5篇

在体育教学中,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之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一体育课堂内容设置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主观需求,尽量满足学生在运动上的不同需求。学生通常总是喜欢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性别特点的活动性游戏,这种倾向在女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中学女生已经处于青春发育期,她们喜欢能表现出女生的特征,如柔韧性、平衡性、合作性和依赖性的一些游戏及教学内容。而男生在中学阶段则明显地表现他们的竞争性、追逐性、争斗性和攻击性,他们愿意做那些对抗性很强的游戏,如攀登、对抗、竞赛等能显示男子汉风采的内容之类的游戏,这类游戏明显的特点是表现出个人的勇敢、机智,这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愿望,希望能摆脱儿童时期的那种过分地依靠集体的做法,这是中学生典型的心理状态,体育课堂内容设置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来安排。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1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主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方法有: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2创设课堂教学内容游戏模式,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是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去积极主动地练习。如在篮球教学中,让女生组成三人一组的形式,每一个小组三人同时入圈内抢球,三人中只要有一人抢到球,三人同时出圈,而传球失误者的三人小组则同时入圈,这样就提高了女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性和依赖性,同时也就产生的兴趣性。同样,在进行快速跑教学时,男生对六人一组分组跑的形式很满意,因为这种形式的跑可以分出个人胜负,而女生则更喜欢集体的接力跑形式,因为接力跑是可以相互依托的,诸如此类,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使学生能互帮互学、边想边练、自定目的、自选角度、自我评价,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只会不懂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提高了技术,与同学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

3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实心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示每组的学生以实心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自己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

4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可以对完成课的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有所选择。例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如果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又如在“跳马”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

组,各分为A组、B组、C组、D组。练习中,“跳马”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来调节,对跳跃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在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对跳跃能力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三、应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

德育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育,也是体育教师要完成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1要先入为主,以身立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除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外,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可以起到先入为主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教态端正,谈吐文雅,行为高尚,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2挖掘教材,因材施教。要充分使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融为一体。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怕苦怕累的思想,教师就要有意思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跳高、跨栏跑、支撑跳跃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恐惧心理,这是因为不良的心理和精神因素在作怪。通过项目的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思品质和不惧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球类运动和拔河比赛中,要有意思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向犯规对方实施恶意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要循循诱导给予纠正。总之,要多挖掘教材的关键点,既教书又育人。

3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育健身意思和组织纪律观念;组织游戏或各科比赛时,因势利导地运用比赛规则培养学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身体练习中互相帮助,保护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精神;享受成功、遭遇失败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和顽强拼搏、争创第一的精神;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应沉着冷静,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借还器材时,向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劳动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和爱惜公物的教育等。

四注重体育考核的评定

优化教学环节,激发课堂活力 第6篇

【关键词】趣味教学 积极性 引导 探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设计教學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要给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让他们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主动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敢于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流,使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时,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愿意学习英语知识,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探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他们创造性的掌握英语知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一个汉语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时,思维方式和汉语的语法结构都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负迁移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有助于他们掌握英语思维方式,能流利的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在设置英语环境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室中的资源,把教室中各个物品都贴上英语单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课本文具中贴上英语单词。对于一些没有学过的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英语词典来学习,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英语环境的设计上。在教室的墙壁上,教师可以贴上英语名人名言;在黑板报上设计英语专栏,把学生的优秀作业和英语短文贴到上面。通过英语环境的设计,学生每天都受到英语知识的熏陶,使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在课下时间也能通过阅读墙壁上的名人名言来培养英语语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运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对他们进行指导。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能大胆的开口说英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语法中的错误,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在英语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有了更深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念,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把歌曲融入到教学中,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以教材内容以依据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歌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学生在英文歌曲的带动下放松心情,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在选择英文歌曲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进行播放,同时,选择的英文歌曲要和教学内容相关联,让学生在学唱英文歌曲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比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要好得多。在情境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的和教师进行互动。例如:在教学有关颜色的单词时,在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创设了故事情境:“Today,I am going to tell you a story!”听到我说这句话,学生都露出好奇和期待的目光。在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我结合多媒体进行故事内容的图片展示,并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小熊猫是卖水果的小生意人,你知道他都卖些什么水果吗?在故事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我顺势把学生的猜想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这样就自然引出了 yellow banana、purple grapes……等,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有关颜色的词汇。在有趣的故事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针对学生的这种天性,教师要用发现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取得的学习成就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创作性思维,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通过积极回答问题和阐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展示中高效进行。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展示学习中的收获,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小小展示台”,把学生设计的英文卡片、写的英语书法、英语风景介绍等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豪感,使他们树立进一步学习英语知识的信念。同时,“小小展示台”的创设还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和激励作用,让不愿意进行自我展示的学生也鼓起勇气,把自己的优秀英语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进行展示。通过积极的展示,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更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英语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展现生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优化教学环节 提高政治教学实效 第7篇

一、扎实备课, 使教学内容熟知于心

课备得扎实不扎实, 直接决定着本节课上的效果好不好。俗话说:“熟能生巧”, 没有对教学内容的熟知于心, 我们就讲不好课。我认为, 在备课环节要体现一个“想”字。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至少看三遍, 然后就要多想, 怎样导入, 怎样突破重难点, 怎样安排教学时间, 怎样把本课时的觉悟目标体现出来, 怎样布置作业, 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 结合考纲, 结合往年的高考题, 使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趣味性、实效性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就在大脑中形成一个逻辑紧密的框架和线索, 一步一步地完成各知识点的讲解, 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真正地把课上好。

二、导入要精彩, 体现出强烈的时政性

合理精彩的导入,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强烈欲望。我们要根据课时内容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 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常用的有复习式、对话提问式、故事式、诗歌朗诵式、播放音乐式、名言古语讲解式、试题讲解式、材料了解式等, 不管采取何种导入方式, 都要结合当前形势, 体现出强烈的时政性, 要多用身边鲜活的人物和事件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各种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因此, 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重难点处, 我们要多用身边的、现实的、真实的事例或典型的高考例题来达到此效果。要用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人格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形成有趣合理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触景生情, 进入状态,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使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特别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 不要在学生答不对问题的情况下批评学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几个高潮, 但不能过多。在一些知识点正面讲解平淡无趣的情况下, 要从反面寻找突破口, 慢慢引导, 在自然中引出正确的观点。

四、多设疑问, 诱思导学

在教学过程中, 要针对重难点多设有质量的疑问, 可以多叫几个学生, 针对不同的答案, 展开合理的评论, 也可以就此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形成集体评价。有疑才有思, 有思才有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有质量的疑问,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忌不要处处设疑, 导致学生感观上产生疲劳, 影响教学的实效。

五、结尾要高度概括, 引出课时的觉悟目标

结尾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特殊的意义, 要形成高度概括却又简单的框架,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一目了然, 凸显本课时的重难点, 同时便于学生课后记忆。要合理地引出本课时的觉悟目标, 不是透过各种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 即是导出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今后为人处世有帮助的内容, 从而才能完成政治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六、作业布置少而巧, 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 是对知识的复习巩固, 通过有针对性作业的练习可以大大巩固已学知识, 而且可以温故而知新, 为下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作业的实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最后一道关口。枯燥的作业只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 甚至还可能会造成抄袭作业的不良后果, 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学习习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教师应在作业的布置上开动脑筋。构思巧妙的作业应该既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凸显本节课的重难点, 又要联系实际。随堂作业应侧重于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练习, 而课后作业则应以时政资料为背景创设情景, 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理论分析能力。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第8篇

高中有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提到,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情境手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善于发现教学契机, 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营造多样的导入方式, 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其体会, 我对课堂导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堂导入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 兴趣是促成学生高效学习的内在动力。通常, 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丰富的教学资源, 是我们激发学生兴趣的“法宝”。

1. 利用图片导入

地理教学中的图片和资料很多, 比如漫画、景观、课本插图等, 它们能比较直观和有趣地反映地理知识, 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 在教“人口合理容量”时, 我首先出示了“苦难的母亲”这幅漫画, 其大意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地球, 已经人满为患, 不堪重负。这幅形象、生动的漫画一出现, 学生即刻兴趣盎然, 议论纷纷, 我适时导入:我们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呢……

2. 利用影像资料导入

影像资料的显著优点就是声音和图像相互结合, 能给学生带来震撼性的效果。

例如, 在教“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 我播放了一段影像资料, 伴随着资料中出现工厂排放的滚滚浓烟, 堆积如山的垃圾, 恶臭难闻的河水, 呼啸而过的火车,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深刻地感受到了目前人类所面临着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课堂导入要能渲染课堂气氛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大脑和身心都是相当辛苦的, 出现学习疲劳、学习迟钝等是必然现象, 只是不同的学生所表现的程度不一样。因此, 我们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应注意渲染课堂气氛, 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正所谓,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等气氛趋于积极、平和后, 再开始主题活动。这样的导入法较多:

1. 利用故事导入

例如, 在教“气旋与反气旋”时, 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 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差, 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五个大字———火烧葫芦谷, 然后就讲起了这个故事:话说三国后期, 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他燃起大火, 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 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 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诸葛亮只能摇头长叹:天意不可违啊!其实这场雨并不是什么“天意”, 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随着故事的深入, 绝大多数同学都一扫不良的学习状态, 精神抖擞起来, 我也不失时机地引入了新课。

2. 利用古诗导入

我国文学宝库中众多的优秀诗文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用诗词恰当地导入新课, 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

例如, 用“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导入学习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用“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引入三峡工程建设;用“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来引入经纬度的学习等。

三、课堂导入要能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

1. 利用实验导入

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 在教“正午太阳高度”时, 我利用早读和中午的时间, 让学生做了个小实验, 就是要求学生利用笔、尺等工具, 简单地测量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高度) , 以此来说明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别, 并让学生总结、归纳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 通过这一实验, 却让很多同学都理解并掌握了这一内容, 可见实验导入在地理课堂上也有着用武之地。

2. 利用新闻导入

在教学中,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例如, 在教“自然灾害”时, 我结合新闻中对台风的报道,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国家;在教“全球气候变暖”时, 结合新闻中对某些沿海低地被淹的报道, 让学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四、课堂导入应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 课堂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 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 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 采用各种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 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 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其次, 导无定法, 课堂导入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设计, 切忌生搬硬套。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 根据具体场景, 根据学习目的等各方因素选择具体的课堂导入方式。

最后,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点燃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如果我们只注重了课堂导入而忽视了其他教学环节, 那么即使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英语教学效益 第9篇

一、因材施教, 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 教师只有制定恰当的目标, 才能指引每一位学生以正确的方向, 让他们看到努力的希望。为此,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掌握教学内容, 明确课程标准对内容的要求, 此外, 对各个层次学生进行深入了解, 把握他们对知识层次的需求, 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 真正使教学目标面向学生实际。当然,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仔细地分析学生达到目标的困难在哪里, 并能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兴趣, 反复钻研教材, 对照课程标准, 制定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让教师教有目标, 学生学有方向, 让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 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

二、精心预设, 优化教学设计

面对当前的新课程教学, 很多专家提出在优化课堂设计中, 要做到如下几个结合:要将对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要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这实际上为我们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归根结底, 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引导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 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动脑、动口和动手, 让他们自主地投入教学活动, 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形成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以学生思维训练为核心,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全新模式。

在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中, 教师可充分发挥“启发式”“导学案式”教学方法的优势。一方面, 教师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能够以激发学生思维为目的, 通过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启迪, 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以充分的张扬。另一方面, 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预习, 找出本节课的难点, 在课堂上能够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学习,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高度集中, 认真听讲, 也就会收到最佳的效果。当然, 教师更应在此之前, 精心预设, 对于哪些内容要让学生自学, 哪些内容由教师讲解, 哪些部分则需要讲练结合来完成, 做到心中有数。切忌在课堂上“一言堂”, 越俎代庖, 唱“独角戏”。只有这样, 才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创新手段, 优化整合教学方法

随着传统教学思想的转变, 英语教学的方法也必然随之改变, 只有给学生呈现鲜活的方法, 学生才能饶有兴趣,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创新手段, 优化教学方法, 将传统方法和手段优化重组。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或采用口笔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方式;或利用实物、图片, 辅以动作、猜谜、英语歌曲联唱等方式;更可通过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机会。同时, 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为英语课堂增添无限的活力。例如在每节课前的2~3分钟, 选择一些节奏明快的英语歌曲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视频资料, 展示给学生, 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沐浴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自然地进入英语课堂中来。如在教学7B Unit 5 Going shopping时, 我设计了一个商场购物的课件, 将学生置于一个比较真实的环境中, 使他们学习“shop-per, just a minute, cost, expensive, pretty”等本课重要的单词和词组, 并让他们进行人物模仿。逼真的购物的场景, 动态的画面, 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兴味盎然。通过这样的方式, 同学们不但轻松学会了本课的重点“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等句型, 而且还学会了用英语来表达购物的技巧。可见, 教师在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 能给学生呈现一个轻松真实的英语环境, 把鲜活的英语带入课堂,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优化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运用英语的交际本领, 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更能让自己体会英语学习的价值。

优化教学环节 提升英语教学效益 第10篇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要想让学生们爱上英语,就要在一节课的开始抓住他们的神经,点燃他们的兴趣点。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对问题的不知和对问题的好奇是牵制学生思维的主线,青少年都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应抓住学生们这一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8A Unit 1 Friends welcome to the unit时,我一上课,就给出几个问题:What makes your friend so special?A.Do you talk to him/her when you are sad?B.Do you talk to him/her when you are happy?C.Can you talk to him/her about anything?D.Do you talk to him/her when you have problems?E.Do you believe what he/she says?学生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知道了朋友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们的注意力不仅被吸引过来,也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他们也很自然地掌握了。

二、巧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在英语教学中,因为我们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学生们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而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正确表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实用化。因此,我尝试着在英语课上,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们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去感知、去思考、去表演,可以使教学更容易进行,并能强化教学效果,更能突破教材上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8A Unit 1 Friends时,我让学生们以“My friend”为题,写一篇小短文。我为了让学生们能有真实的英语情境,我给他们看了许多人物的照片,让他们描述一下照片中人物的样子,因为有这样直观的情境,他们能较好地说出每一个人的大概特征。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写小短文,他们就显得得心应手了。班级里有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生,他的作文写得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他能把自己的朋友写得恰如其分,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因为他没写他朋友的名字,当我读完他的作文,其他同学都能猜出那个人是谁。在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们对于本节课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此时,再让他们拓展去写更长一、更具体一些的作文,就显得非常容易了。

三、善用多媒体,优化训练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们要把多媒体的运用融入课堂,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各式各样的题目,来优化训练,让学生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题目,还是一幅幅优美的画,更是一出出精彩的动画表演。

例如:在教8A Unit 2 School life中的Reading时,在课前,我在网上搜了许多国家学生的课件活动,把它们放入课件之中。上课时,我让学生们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一下其他国家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在多媒体课件的渲染下,看到了真实的场景。在他们看完之后,再出示短文:Life in a British school;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在此时,再让他们学习短文,他们就有兴趣了,而且对于短文的理解,也显得较为容易。接下来的阅读练习为:A.Help Daniel match the words on the left with the meanings on the right.Write the correct letters in the blanks.B.On the way home,Daniel tells Kitty about life in American schools.Complete their conversation.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他们很快就把题目做完。课件的优越性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可以让题目看起来不再那么单调,因为直观清楚,让学生们看着就容易接受,他们也就乐于去做题,这样的训练效果是相当好的,在课上就有好多学生能很快、很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当然课堂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许多。

优化教学环节 打造高效课堂 第11篇

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教师开始一堂新课时采取某种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行为方式。成功的课堂导入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导入的主要功能在于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能顺利地过渡衔接。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导入、创设疑问导入、情景导入、活动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等。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关注到这两方面:一是在上课开始时,运用新颖的刺激和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新学习课题,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使心理活动集中于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利用学生熟识素材把它作为“引子”,找到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契合点”,把相关概念“植入”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因此,导入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简洁性。

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导入,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美国星条旗图案,然后问学生:“同学们都见过这面旗帜吧!你们知道它是哪国旗帜?”(生:美国国旗。)师:“对,美国国旗又称为星条旗,请同学们仔细看看那上面有几道条纹,又有几颗星星?为什么设置这么多呢”

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新课改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着力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在主题探究活动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现在的探究教学中很多问题不具有充分的探究性,因而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呈现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应当是有层次的、持续的,是以让学生不断借助问题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并生发出新值得探究的问题。

例如:《洋务运动》一课,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洋务运动知多少,把所知道的洋务运动情况讲给大家?(不得与前者雷同)这场规模较大的运动结果如何呢?这一结论得出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怎么看待这场运动?

重视课堂总结。激励学生提升

高效课堂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而且要有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的结语。所以我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结课。一是: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旨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二是:你掌握了哪些好方法?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强化学生技能和方法的掌握。三是:用一句话概括,这堂课给你最深的感受。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激发学习的热情,鼓励探索创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学习唐朝前期“贞观之治”和社会经济繁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小结时通过回忆西汉的“文景之治”和隋朝的“开皇之治”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在我国封建社会,各个重要朝代的前期,经济都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具体原因固然有異,但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一是统一的政治局面;二是前代末年农民战争的推动;三是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四是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历朝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汉唐时期之所以空前繁荣,一靠政策正确,二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历览各朝经济的发展,稳定则兴,动乱则衰。东晋的八王之乱,唐朝时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等,都曾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这样的小结,使学生思维活动深入一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未必拘泥于一定的模式,但课堂要高效,教学环节必须优化,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放飞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创新意识,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第12篇

一、巧设情境, 导入新课

走进教室, 看着孩子们有些疲惫的眼神, 我就有点不忍心再让他们承受枯燥乏味的数学.我在想:是否可以让他们的眼睛焕发神采呢?因此, 我在课上, 尝试着设置情境, 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数学, 孩子们的兴趣明显提升了, 而且在上课的开始, 就让他们融入情境, 更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一直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

例如:在教“认识图形”时, 我为了让孩子们对于图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我自己剪了好多各种形状的彩色图形, 带进教室.他们看着我不知道我要干嘛.我开始也没说话, 只是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贴了这些形状, 孩子们更好奇了.这时, 我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 你们在教室里能找到四边形吗?哦, 对了, 可爱的同学们, 你们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吗?”有一个孩子说:“老师, 我知道, 我的书就是四边形的, 因为它有四条边.”我用赞许的眼光看着这个孩子, 然后我继续问:“那你们谁能找到它呢?”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 在教室里找四边形.这样的导入, 新知识与情景相交融, 让孩子们在情境中, 找到自己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让他们兴趣盎然.之后的五边形、六边形, 孩子们也能自己通过自己的小头脑, 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也能在教室里找到它们.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 孩子们既掌握了新的知识, 又在寻找中玩得不亦乐乎, 他们应该是快乐的吧!

二、设疑提问, 突破重难点

数学知识总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联起来的, 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那么, 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应该是成功的.如果我们能巧妙地给孩子们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让他们在不断的追问中, 获取数学知识, 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那么, 无疑这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因此, 我们要善于提问, 更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 也能让他们在问题中, 学会自己推理, 学会自己探究更深更难的数学题.既锻炼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也锤炼了他们的意志, 为他们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认识图形”时, 孩子们经过上面的情境, 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我为了让他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图形, 我拿出了剪刀, 把一个正方形剪了一个角.然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孩子们因为看到, 所以回答得很快:“是五边形.”这时, 我又对孩子们说:“你们想一想:用小棒搭五边形, 至少要几根呢?搭一个六边形又要几根呢?”孩子们手托腮, 眼睛巴巴地看着我, 我笑着说:“你们可以同桌两人合作, 用自己的铅笔试一试啊!”孩子们听了我的话, 开始自己操作, 很快他们得出了答案.然后, 我又问:“同学们, 你们觉得在我们周围什么形状最多啊?想想教室里, 想想家里.”这时, 孩子们又开始陷入了沉思.就这样,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了图形的样子, 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孩子们也在这样的问题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 他们也会有一些小小的骄傲, 小小的成功体验, 使他们不再觉得数学是无趣的, 是枯燥的, 他们就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善用多媒体, 优化训练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入, 真的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前数学课上, 老师们总是写了一块又一块的小黑板, 讲了擦, 擦了再写, 既浪费时间, 也难以勾起孩子们的兴趣.而现在多媒体课件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把大量的题目制作在课件里, 还可以把单调的数学题变得形象生动.让孩子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题目, 还是一幅幅优美的画, 还是一出出精彩的动画表演.因此, 我在课上经常运用课件, 以丰富孩子们的视野, 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厘米和米”时, 我为了让孩子们能深切的体会到长度的概念, 我在课前, 在网上搜了许多相关图片, 把它们放入课件中.上课时, 我让孩子们看着弯曲的线, 通过动画效果被拉直.他们张大了嘴巴, 看着它的变化.然后, 我让他们拿出直尺, 量一量手指, 量一量数学书, 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厘米.我又让他们看旗杆, 看珠穆朗玛峰, 看足球场, 看跑道, 当他们看完之后, 他们也知道了什么是米.这时, 我用课件呈现一个表格, 让他们试着用厘米和米填一填.因为有前面课件的展示, 使得他们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填表时, 他们的正确率还是相当高的.之后,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深的认识, 我又用课件展示了许多训练题, 让孩子们在操练中, 更熟悉厘米和米的用法.比如:你的小床长2 () ;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呢?张开你的双臂, 大概能有多宽呢?……因为课件的优越性, 使得这些题目的呈现, 也显得不再那么单调, 我会在里面配上色彩, 配上图片, 让孩子们看着喜欢, 也乐于去做题, 这样的训练效果是惊人的, 在课上多数孩子们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当然课堂的效率也是非常好的.

上一篇:民族构成下一篇:高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