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人才范文

2024-08-19

生物专业人才范文(精选12篇)

生物专业人才 第1篇

关键词:生物专业人才,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实验是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 是认识世界和发明创造的重要途径。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在生物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生物专业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是我国高等教育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也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必然要求。实验能力是实验者具有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综合性。它包括实验者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出假设的并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的统筹计划能力; 落实实验方案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实验结论的综合推理能力以及处理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生物专业人才培养中, 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 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缓慢, 本组人员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制定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长远目标

实验能力是在实验中经过训练而培养的能力, 除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外, 主要是经过刻苦努力训练培养的能力。在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过程中,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本科4年的生物专业从大一进行基本实验能力培养开始, 制定科学的长远培养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文件

根据国家对生物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夯实基础实验教学,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学时和比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行3学期教学, 开展夏季学期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组织专家和任课教师研讨教学大纲, 根据课程的特点, 科学合理的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使上游技术、中游技术和下游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突出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2. 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实验教学中往往教师是主角, 学生是观众, 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主,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模仿操作,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但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缺乏思考, 兴趣不浓, 不能充分地调动积极性。因此, 改变教学角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为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3.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科学的考评机制,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约束上课不认真的同学。实验成绩不能单一以实验报告或实验结果进行考评, 要结合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笔试成绩等综合给定。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全程监控, 综合考核学生预习实验的情况、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有计划地加大实验室投入, 及时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齐备、完好和及时更新, 确保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有较高的开出率。对于常规仪器, 要确保与实验学生数相配套, 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操作。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1. 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等事先由教师准备好, 学生按教材规定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缺少对实验的全面了解, 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整个实验印象, 记忆不牢。因此,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充分了解药品的安全性、试剂的配制方法、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原理、仪器的维护等工作, 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奠定基础。

2. 加强实验操作演示, 规范学生实验行为

教师要加强实验操作演示, 规范实验操作行为, 使学生观察学习和直观教学协调进行, 便于学生生动形象地认识和观察实验,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验证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操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指导, 纠正指出学生操作中错误的做法, 强调实验药品的安全性、仪器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1. 培养学生查阅和整理文献的能力

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培养, 要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 充分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和机会。针对教材中某一实验内容, 实验之前首先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要求和鼓劲, 加以引导, 布置的任务, 让学生独立去查相关阅文献资料, 然后结合教材中实验内容, 提出新的方法, 新的思路, 师生一起进行研讨可操作性,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这样既拓展了实验内容, 又锻炼培养学生查阅和整理文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 使学生摆脱对教材和教师的依赖性。学生应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 可以对实验的某一部分内容空出或不给出具体的实验要求与步骤, 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教师仅做出指导和提出建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 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参加课外兴趣小组, 加强科学研究训练

学生按照兴趣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或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 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科学研究训练。利用课余时间, 学生参与到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项目中, 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分析整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试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等工作, 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总之,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 在强化基本实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热情,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掌握从事生物学研究所需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提高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勤奋、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态度, 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兰芳.大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学教育, 2013, (08) :36-37.

[2]匡治成.实验能力培养之管见[J].生命世界, 2005, (04) :102-103.

生物专业化学专业考研书籍 上 第2篇

1、南大傅献彩的《大学化学》

2、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合编的《无机化学》

辅导书:

1、《无机化学考研攻略》,黄孟健编

2、《无机化学学习指导》,王志林、黄孟健编,科学出版社的二、有机化学

参考教材:

1、《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

辅导书:《有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冯俊材、裴伟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习题精解》,冯俊材、吴琳等编,科学出版社

三、仪器分析

参考教材:《仪器分析》,方惠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辅导书:《仪器分析学习指导》,方惠群,余晓冬,史坚编,科学出版社

四、物理化学

参考教材:《物理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辅导书:1《物理化学解题指导》,沈文霞,孙德坤和姚天扬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物理化学考研攻略》

五、结构化学

参考教材:

1、周公度的《结构化学基础》

2、江元生的《结构化学》

生物专业人才 第3篇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职业能力

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而食品生物技术是目前国际食品产业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前沿核心技术,其对于有效转变食品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食品生物技术产业主要涉及生物酿造食品业、生物食品添加剂及配料业和生物健康食品业。除此之外,食品生物技术还在相关领域,如食品包装、质量安全检测、食品生产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不同地区的食品生物技术行业的差异性,所需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也必然不同。因此,实施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为构建高职食品生物技术职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能力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标准,“能力”定义为“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因此,职业能力包括职业人应掌握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分为通用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而从事职业工作的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又可分为一般核心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能力;一般核心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即能够按照工作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拓展职业能力则是在一般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延展与提升,能够根据工作任务要求自己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并完成工作任务。关键职业能力是完成职业工作时除专门技术能力以外的必不可少的能力,它包括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培养目标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职业道德培养目标等内容。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至关重要,它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其中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得太窄就业面就窄,太宽则会使学生学习缺乏目的性,就业时感到无所适从。因此,首先要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办学思路,其次要明确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地方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特点来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

广西已被列为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试点省份,广西区政府也将生物质能源生产作为重点产业给以资金和政策扶持,以生物质能源为龙头的广西发酵工业已得到蓬勃的发展。另外,广西丰富的亚热带植物资源近年也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植物源生物活性成分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因此,我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就是为这两类企业提供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样,我们就解决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个问题,即人才的培养方向(就业岗位)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二个问题是人才培养层次问题。中职和高职都是为生产一线提供技能型人才,不同之处是高职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问题是这个“高”如何体现?是知识“高”还是技能“高”?中职生和高职生在校学习时间都是一样的,而且技校的传统优势就是技能培训,因此,要求高职生的操作技能高于中职生是很难实现的。那高职生的“高”如何体现呢?我们认为,高职生的“高”首先体现在知识“高”,即理论知识水平要高于中职生,其次体现在综合技能水平“高”。高职毕业生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更好”。

三、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的确定需要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来达到。通过对安琪酵母(崇左)有限公司、桂林吉福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智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庞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万山香料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维科特生物科技公司、桂林淮安天然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北海生巴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粮北海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等10多家从事发酵、生物有效成分分离纯化、保健品生产、能够代表广西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实际的企业进行的调研,并邀请部分企业从事技术、生产、品质、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毕业生代表召开专业分析会,我们确定了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初次就业(起步)岗位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制种培养操作工岗位、发酵车间中控员岗位、产品分离纯化操作工岗位、产品检验员岗位、品控员岗位、生物工程设备应用维护岗位和产品营销业务员岗位及这些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确定了毕业生工作若干年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胜任的高一级工作岗位(拓展岗位)及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

结合上述确立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我们确定了这些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要求。表1中初次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包括通用职业能力和一般核心职业能力;拓展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包括通用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其中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包括一般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和拓展核心职业能力要求。

表1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靖.高职院校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1):34-35.

[2]胡春秀,李蜀湘,涂岭.我国物流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57-59.

[3]刘占年.高职教育核心职业能力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38-40.

作者简介:覃海元(1964-),男,广西大化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生物专业人才 第4篇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是老师讲、学生记, 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进而对学科产生厌恶。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重视人的社会化,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 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1,2], 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尽可能使用案例教学

在职业培训中应用非常成功的培训方法———“案例教学法”, 这一方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 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 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 通过此种方式, 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实施之后, 颇具绩效。其意义在于“运用精选的案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 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 甚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生本教育) , 具有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避免枯燥乏味地被动接受方式。真实的案例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学生再也不会觉得生物制药发展历史、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现状和研究现状、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品种类型、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涉及医疗领域、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新进展等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在《生物制药》案例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人胎盘对与妊娠相关疾病、滋养细胞肿瘤等疾病的诊断、鉴别, 天然生物药物、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和反义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生物药物的实际作用,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讨问题,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主动参与学习,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应用

《生物制药》涵盖内容广、发展迅速, 热点问题多, 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适合进行讨论课教学, 内容包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制药内容的题目, 并预先布置给学生, 根据每个题目提供部分相关参考文献, 其余文献由学生自己查阅。自由组合形成小组, 并确定讨论题目的主讲人;检查小组幻灯材料准备情况, 查阅的资料, 撰写报告, 制作幻灯;小组主讲人报告后, 学生自由提问, 展开争论与辩论, 教师要及时补充与总结。课堂讨论综合发挥了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与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是深化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4]。课堂讨论的优势在于它是知识信息交流的最好形式, 它改变了由教师或个人自学单通道输入知识信息所产生的“独学”、“孤陋寡闻”的弊端, 形成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献资料 (网络) 等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立体式”教学状态, 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5]。学生是积极的教学主体, 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信息者, 教育者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再是“演员”, 而变成了“导演”, 学生不再是“听众”, 而变成了“演员”。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变化,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束语

总之,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非只是一个环节, 它牵涉许多方面, 需要每一位老师不断去探索、研究、总结。我们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 那就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记, 这种教育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 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倦。像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 比较重视人的社会化, 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掌握, 重点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我们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我们教师主导, 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1,2];但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培养, 所以说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课程的类型及其传授的对象不同, 授课方式也不同, 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必须使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汪维华.科研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8) :82-83.

[2]谢苏燕.在科研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 2007, (7) .

[3]石爱菊, 丁秀梅.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 2012, (5) :10-12.

[4]田铮.浅谈管理类课程的困境启发式教学法[J].教育与职业, 2007, (23) :152-153.

生物专业自我介绍 第5篇

生物专业自我介绍范文

我叫xxx,是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

大学四年,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全方面锻炼和发展自我。不断的加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积极的参加实践活动,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学习上,我踏实努力,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课程,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并获得二等奖学金,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实验操作能力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顺利地独立完成实验课程。同时,我广泛学习了 英语、计算机等各方面知识,先后通过了国家 英语 四、六级 考试,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 二级,三级,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我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具备师范类及非师范类专业。我所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是非师范类的,侧重于生产应用,所学习课程是面向生物制药公司,发酵类公司,以及研发部门的。除学习了较宽广的生物基础知识外,我对生物技术的四大工程课程还有着较深入的学习。

my name is xxxx.i am an undergraduate of henannormaluniversity , majoring in biotechnology.in the past three years , i did quite a good job in my study and had acquired systemic knowledge of my major.besides , i passed cet-6 and have obtained the second prize for band c in the 2014 and 2014 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twice.i have good communicative skill and

strong team spirit which will be a great help for me to fulfill my master degree courses.with regard to my character , i’d like to say that i am optimistic and easy-going.besides study i enjoy walking which makes me healthy and my mind tough听.he following is my resume.and the enclosed document is my school report of the past three years!if i should deliver two professor’ recommendations to you ,i will post them as soon as possible.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生物专业英文自我介绍

my name is xxxx.i am an undergraduate of henannormaluniversity , majoring in biotechnology.in the past three years , i did quite a good job in my study and had acquired systemic knowledge of my major.besides , i passed cet-6 and have obtained the second prize for band c in the 2014 and 2014 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twice.i have good communicative skill and strong team spirit which will be a great help for me to fulfill my master degree courses.with regard to my character , i’d like to say that i am optimistic and easy-going.besides study i enjoy walking which makes me healthy and my mind tough听.he following is my resume.and the enclosed document is my school report of the past three years!if i should deliver two professor’ recommendations to you ,i will post them as soon as possible.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生物制药专业自我介绍

我叫是来自浙江医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xxx,很荣幸在面试时向各位考官学习!

2014.9-2014.7 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生涯中,所学专业为生物制药技术,所学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现代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药物制备工艺学、生物药物化学与分析、药剂学、生物制药设备与仪表等。还要相关科目的实践操作,如细胞培养,药物制剂等。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有着一股冲劲,肯吃苦,有自信,自学能力强,有较强的荣誉感,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强,能极快进入环境并与人建立良好关系,总是抱着认真的心态对待事物,塌实而努力的工作。

我叫好范文,是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

大学四年,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全方面锻炼和发展自我。不断的加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积极的参加实践活动,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学习上,我踏实努力,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课程,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并获得二等奖学金,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实验操作能力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顺利

地独立完成实验课程。

同时,我广泛学习了英语、计算机等各方面知识,先后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二级,三级,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我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强的团体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物专业人才 第6篇

【关键词】生物师范;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教学实践

师范教育主要是将培养中学教师作为主要的目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制定教学大纲、落实教学计划也主要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中学课程教学改革使得生物课程成为了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这对于物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伴随着高校扩招和中学教学的发展,生物师范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师范生的顺利就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拓宽毕业生就业的路子,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目前示范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结合实践,就生物师范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示范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分析

在8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主要是源于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逐步形成了知识复合、思维复合、能力复合等多个层面比较完善的体系。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多个方面都着一定能力,在某个具体的领域方面能够出类拔萃的人才。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知识融合,社会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生物师范生不仅仅是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适应中学教育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所谓应用型的人才主要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目前复合应用型人才成为了很多用人单位的首选,同时也是师范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作为师范生自身,也应该积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更好的提升综合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在师范教学中培养生物师范生的复合应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主要结合自身对于生物示范生复合应用型能力的理解,探讨了生物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具体思路,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师范教学中培养生物师范生综合能力的思路探讨

2.1教学计划制定中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技术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总和和结构,并对于教学活动做出全面的安排。在生物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应当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计划的制定,突出对生物师范生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师范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植物学》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大胆的进行教学计划的改革,在教学中增加实验课程的教学时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实践操作,进而提升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植物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针对本地的植物特色和经济情况,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中紧密联系本地的农业发展的情况,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师资力量,以便可以更好的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鼓励师范生自己完成教学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总结,这样所获得知识更加的深刻,另外也对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进行了培养。师范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师范生的特点,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体作用,而老师主要负责的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师范生有疑问、有困难的时候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取得时效性。

2.2改革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地区都掀起了开展素质教育的热潮,这使得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对于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求老师自身要比较高的素质,所以培养生物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必要。在针对生物师范生的教学中,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的毕业生是师范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对于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训练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身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围绕着这以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师范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在对师范生的教学中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的方法,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这样才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师范生在业余时间对中学生物的内容进行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自己所准备的内容,其他的师范生做评委,进行轮流上台讲解,然后大家进行互相的点评,发扬长处改进不足。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综合素质培养方式,大多数的师范生对毕业之前的教育实习都会充满信心,也都能够顺利的完成教育实习工作,使得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实践中不断的改革教学的方法,师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为今后走上讲台奠定很好的基础。

2.3适应师范生培养中的变化,培养复合人才

目前,很多生物专业的师范生毕业之后都转教其他的课程,一些学生甚至不会从事教师职业,这些现象比较普遍,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的适应这种变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针对生物师范生的教学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出路,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使得学生能够多掌握几种社会需要的技術,做到一专多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满意岗位。所以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突出实用性知识的传授。比如在讲授“植物的营养繁殖”这一节课程内容的时候,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将师范生带出课堂,在户外开展现场教学,老师先进行示范,学生接着进行适当的操作和练习,同时在日后的实践课中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增强,也可以使得学生提前接触到生产实际,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在未来的竞争中也就会有更多的自信。

3.小结

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新时期生物师范生的培养要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生物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要想能够很好的实现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必须要对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管理和创新,从多个角度开展教学的改革,注重师范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科]

【参考文献】

[1]张兵,陈相光.师范院校非师范理工科大学生评价体系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7).

[2]周世兵.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探讨[J].魅力中国,2009,(19).

[3]张法光.部属师范院校中非师范专业农村大学生的培养问题[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1).

生物专业人才 第7篇

一、精选教学内容, 灌输思维方法

目前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同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 因此对于基础生物学的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材,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体现出自身特色。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 由于缺乏基础生物医学相关背景知识, 如果按照以往传统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授课, 很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容易造成学生把握不住学习重点, 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相对突出,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本课程的教材, 精心选取国内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最优秀的同类课程教材《基础生命科学 (第2版) 》、《生物学导论》等作为主要参考书, 基于保持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目的, 依据教学内容的差异, 为学生推荐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的优秀教材, 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和完整。同时,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 适当删减基础生物学教材内容, 调整重点、难点, 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 注重交叉学科的联系渗透, 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发育时, 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 着重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使学生在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 能够和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的、应付考试的学习, 为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 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 任课教师必须要清楚教学目的, 把握课程思想。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灌输思维方法, 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注意讲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 紧密跟踪前沿学科, 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思维。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生物学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 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 涉及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诸多社会问题,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如何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理论教学中, 我们主要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以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 促进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启发学生拓展知识,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门课程基础性较强, 内容繁杂,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繁多, 所以在每次新课前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会梳理教材, 增强其自学能力, 每节新课开始前教师首先指引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然后说明本节课的授课目标, 以及前后知识间的衔接与连贯, 并且每节课的最后都要进行课程总结, 鼓励学生自行对章节内容做出小结, 并依据课程目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进行钻研思考,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细胞分化时, 鼓励学生思考从一个细胞到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时空性意义, 影响分化的原因都有哪些, 体外三维培养对于细胞分化的作用, 等等。按照这种方法启发学生拓展知识, 让学生投入到积极地自主学习中, 逐渐让学生发现基础生物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探索、富有挑战性及成就感的创造性活动。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

突出学生在受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 在教学中融入生物医学工程国内外前沿科研成果, 引导学生课外自学, 组织课堂讨论, 以学术报告的形式, 训练学生以精练、准确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在课堂上, 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 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 比如采用动画演示或者其他计算机辅助手段, 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生物学理论及相关实验的操作技术,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对一些颇有争议的前沿话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增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引导学生积极通过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等各种渠道查阅文献, 了解课堂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撰写学术报告, 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3. 完善教学模式, 构建具有专业特点的知识体系。

采用传统灌输式的讲课方式, 过多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宗旨, 同时在教学时间上也远远不够, 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各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改进教学手段, 从而构建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的知识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分析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背景知识网络资源信息库系统, 使学生不仅可以查询到某一专门知识的全部内容, 还能引申、发散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理论, 即构建一个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 系统完善, 随时更新的网状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利用该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某一领域问题的前因后果, 按图索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使学生可以高屋建瓴, 在宏观上把握知识脉络, 微观上把握具体知识, 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 注重将本学部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本实验室本专业的研究特色。例如在讲授组织工程章节时, 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在干细胞及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思路, 为学生详细介绍了皮肤、骨、神经等组织的体外构建及其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 演示体外细胞及组织培养过程, 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及使用原理, 使学生对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有了更加感官的认识, 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且还开拓了视野,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改革考核形式, 深化素质教育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对于传统的“一纸定乾坤”闭卷考试, 本课程灵活采用在总评成绩上加重实践环节的比重, 即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拆分为闭卷考试方式与组会讨论、课题答辩、论文报告等平时成绩相结合, 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 还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因此书本知识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 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 论文报告要求学生自主选题,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 分析总结现代生命科学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撰写专题论文, 文章格式按照统一要求, 对写作优秀者加分。此外, 根据教学内容及本学部相关的研究领域, 为学生设置一些小课题, 让学生任选其感兴趣的话题, 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而且还能使得一些在教学中难以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 促使以后教学的改进。这种考核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研文献, 查阅检索资料的能力, 也培养了科研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 基础生物学课程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基础课,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生物医学知识体系, 还为实现和其他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 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工程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医学问题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基础生物学的课程建设既要体现专业特色, 又要保持其自身特点, 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教师首先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重新确立教学的侧重点, 同时更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今后教学中, 继续优化和完善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知识体系的网络资源信息库建设,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 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 又具备灵活头脑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是现代生物医学发展与工程学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该专业基础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生物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邓玉林, 李勤.生物医学工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宫照军, 顾宁, 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5:132-136.

生物专业人才 第8篇

目前, 国内外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 我校也于2007年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此门课程。该课程不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而且学习难度大, 理论课内容相对枯燥,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知识的有力手段, 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但由于开设专业的特殊性, 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一直比较薄弱。本文对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问题结合《基因工程原理》课程以及自己的科研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课教学学时偏少

生物技术专业五年制生物信息学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 其中理论48学时, 实验24学时。生物信息学课程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在线程序或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来分析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有效解决学生实验学时不足, 实际操作时间少,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的问题。

(二) 与其他课程联系较少

生物信息学课程开设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进程的第6学期, 此时学生已具备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基因工程原理等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但是, 在生物信息学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内容, 如查阅的文献、分析的目的则由授课教师自行指定, 忽略了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专业课的知识。

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一) 增加实验课教学学时

从2012年起,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由五年制调整为四年制, 同时在修订教学进程的时候将学时调整为理论36学时, 实验36学时, 理论课结束后即为该内容的实践部分, 以此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时间。

(二) 将基因工程原理实验课程与生物信息学实践相联系

在基因工程原理的实验中, 我们把家蝇防御素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主要设计的实验内容包括: (1) 目的基因的获得:利用PCR技术扩增已经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的家蝇防御素基因; (2) p SK质粒载体的小量制备; (3)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酶切; (4)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6) 重组质粒的转化; (7) 重组子的蓝白斑筛选; (8) 菌落PCR鉴定重组子[2]。

在学生对基因工程实验内容熟悉的基础上, 我们在生物信息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家蝇防御素基因现有的研究现状是怎样的?PCR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引物该如何设计?获得阳性重组子后我们如何判断获得的插入序列就是目的基因呢?

针对这样的疑问, 我们结合基因工程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1) PUBMED获取文献信息:由学生通过PUBMED查找近五年发表的有关家蝇防御素基因研究的文献; (2) 核酸序列分析:以家蝇防御素基因为对象, 分核酸序列的检索、搜索开放阅读框 (ORF) 、限制性酶切分析、引物设计、载体序列识别、核酸序列的比对、分子质量/碱基组成/碱基分布分析和序列转换共8大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和学生实践操作; (3) 蛋白质序列分析:同样以家蝇防御素蛋白为对象, 分蛋白质序列检索、蛋白质序列比对、蛋白质基本性质分析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亲疏水性分析、跨膜区分析、信号肽分析) 、蛋白质功能预测、蛋白质结构预测 (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 共5大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三) 以科研促进生物信息学的教学改革

笔者所在课程组主要集中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涉及了功能基因的获取、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验证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 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 学会运用生物信息学所学知识实际解决科研问题。学生可自行完成从文献的查阅、目的序列的获取 (由公共数据库获得或实验室测序获得) 、基因序列的分析、理论推导氨基酸序列基本性质的分析及结构和功能的预测、系统发育分析, 如有可能, 学生可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基因、蛋白进行课程设计研究, 实践结束后学生将结果以论文形式提交给教师。

三、教学探索的成效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 在该门课程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中, 立足于生物医学视角的实践教学, 以与医学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等数据作为研究的主体, 结合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生物信息学的授课内容, 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同时, 结合生物信息学研究前沿和自主科研课题成果, 形成科研教学相融合的实践性教学,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教学与科研形成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明显充实了教学内容, 提升了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在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 已有学生参与到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中, 利用所学的生物信息学知识, 通过指定题目或自主选题, 顺利完成毕业实习并发表了科研论文《印鼠客蚤线粒体COⅡ基因的克隆、序列测定和分子系统学分析》[3]、《美洲大蠊i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预测》[4]、《致倦库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5]、《德国小蠊致敏原Blag 2的Glu 233突变的分子对接研究》[6]、《伏马菌素B1特异单链抗体的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模拟研究》[7]等, 证明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郭丽, 赵杨, 柏建岭, 等.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生物信息学教学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0 (5) :457-460.

[2]张洁, 王赟, 刘红美.结合科研改进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8 (42) :70-71.

[3]王赟, 张迎春, 张春林, 等.印鼠客蚤线粒体COⅡ基因的克隆、序列测定和分子系统学分析[J].贵州科学, 2012, 30 (5) :35-39.

[4]王赟, 龙高群, 张春林, 等.美洲大蠊i型溶菌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预测[J].动物医学进展, 2012, 33 (9) :21-27.

[5]王赟, 王吉平, 张春林, 等.致倦库蚊防御素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J].动物医学进展, 2012, 33 (11) :45-50.

[6]杨铁, 王浩, 周波, 等.德国小蠊致敏原Blag 2的Glu 233突变的分子对接研究[J].河南科学, 2015, 33 (3) :359-363.

生物专业人才 第9篇

目前, 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和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因此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生物信息学教学质量, 本文作者结合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教学实践, 对医学院校本科生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为提高生物信息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学习生物信息学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生物信息学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学,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所赋有的生物学奥秘。目前, 生物信息学也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核心领域和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 应该说不论是涉及到简单信息的目的基因查找、引物设计和载体构建还是大数据复杂的基因疾病都或多或少的运用到生物信息学的知识, 著名生物信息学家Alan Bleasby的经典名句“Half day on the web, saves you half month inthe lab”诠释了生物信息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虽然部分医学院校的的生物信息学仅仅是限定性选修课, 但是生物信息学是今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人员肯定能够应用到, 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深刻地认识生物信息学的重要性, 可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生物信息学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

生物信息学包括开发生物信息学工具的计算生物信息学和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医学背景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立足于应用生物信息学的学习, 特别擅长计算机和数学并且对生物信息学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涉猎部分计算生物信息学的知识, 本人在读博士期间遇到过一个本科生就利用自己计算机方面的特长, 进行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构效关系的研究,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发表了一篇生物信息学领域的SCI文章, 在感叹难能可贵的同时, 必须承认指导教师敏锐的洞察到学生的特长, 并发挥其特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 国内有关生物信息学方面的教材因编者学科背景相差很远, 各教材的特色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对来讲, 偏理论轻实践。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应校根据本学科特点选择实验性较强的教材, 制定具有生物技术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有条件有时间的教师可以尝试自己编写适合本院校学习的教材, 那样针对性更强, 学习效果会更佳。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 因此我们将引物设计、基因查找、基因序列分析、同源基因和不同物种基因查找、判断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置、启动子预测以及简单的蛋白功能分析和常用数据库的应用作为本专业生物信息学知识学习的主体框架。

另外, 生物信息学的软件本人倾向于选取在线工具, 如引物设计软件可选取NCBI网站上的primer blast, 酶切位点分析也可在NEB公司的网站上在线分析, 应该说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欧美国家一些公立网站, 如NCBI, 或者某些相关实验室的网站都提供多种现在分析的工具, 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一来及其方便解决了问题, 避免了盗版问题; 二来可以通过网站学习生物信息学相关知识, 对某些软件的历史渊源有所了解。

三、生物信息学授课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实践课程, 实验课应该占40% 以上比例, 理论课也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室讲授, 在实验课之前应该提前让把本次课内容通过多种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发送给学生, 在将核心知识在实验课演练结束后, 进一步布置相关作业强化记忆, 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如引物设计中, 常用的是ncbi网站中在线引物设计工具primer blast和电脑安装软件primer5, 在引物设计完成后, 可以让学生思考融合蛋白表达时移码问题, 即融合蛋白引物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涉及到移码问题时如何设计引物? 生物信息学是有力的应用工具, 但是还不能完全依赖生物信息学, 我们应该成为生物信息学的高级应用者。

四、生物信息学授课教师的选择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但是笔者认为长期应用生物信息学的医学背景的教师更适合作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授课教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一名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全部授课任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可以尝试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特长讲授自己熟悉的章节, 这样一来减少压力, 二来可以较为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不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新鲜感和教师授课热情。此外, 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学习相关领域知识, 目前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通过网络开始有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开放课程或慕课, 无论是学生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积极参加其中, 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技巧, 领略该领域大家风采, 笔者就经常参加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开放课程, 获益匪浅。同时, 在有条件情况下参加国内外相关讲座和学习班, 和同领域的兄弟院校保持联络, 对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促进帮助大有裨益。

五、扎实的理论是学好生物信息学的保障

除了具有学习生物信息学的热情, 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医学生还应该掌握与生物信息学紧密相关的知识, 如分子生物学、分子诊断学、计算机相关知识和统计学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应该主动参与科研课题, 不论是本院校老师申请的, 还是大学生课题, 都会对学习生物信息学有所帮助。本人读博士期间, 就遇到很多在读本科生参与博士生导师的课题, 在基因序列分析和蛋白功能研究方面都获益匪浅。本人目前也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独立申请的大学生课题, 在给学生讲授生物信息学时, 明显感觉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对生物信息学知识的掌握, 明显强于没有参与过的本科生。

总之, 我们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 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需要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师更加努力探索, 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科发展并结合教学实践, 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安排提出几点思考, 为提高生物信息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专业,重要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郝峰, 许会静, 马睿泽.《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19) :118.

[2]赵臣, 袁忠海, 侯毅鞠.论信息反馈体系在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6) :106.

生物专业人才 第10篇

一、将PBL教学方法引入生物化学教学中

PBL模式,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 最早是1960年由加拿大学者提出, 并于90年代进入中国。其教学过程, 简单来说, 就是改变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 而是由教师提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并将学生分组, 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该方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 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 由于学习的知识领域多而杂, 如何将在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把已经学和要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承上启下, 就可以使用PBL模式来进行。

但是, 在实践中开展并不顺利。这是因为首先该教学方法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授课效果。而我们教师大多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甚至本身就是受传统教育的熏陶, 所以在思维模式上会受到局限。通常给出的问题并不全面, 或不具有引导性。其次, 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性格腼腆, 大多不愿开口讨论, 积极性很难调动。

根据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PBL教学的理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首先, 在传统授课的同时, 穿插一些小问题, 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比如, 在讲授蛋白质这章时, 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病时血液化验单中有哪些蛋白, 都代表什么, 再让学生自己在课后查找资料, 课堂讨论。这样的教学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授课, 又解决了单一PBL授课存在的问题。其次, 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讨论, 对部分难点重点问题请学生上讲台发表见解, 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 在物质代谢这部分的教学中, 该部分涵盖多个章节, 知识点前后贯通, 是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章节。因此, 可设计一些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讲台发表自己对关键知识的见解, 进行讨论。将课堂讨论形式设计得具有多样性, 且定期的课堂讨论采用预先将题目分给每个学生, 请他们做好准备, 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讨论和提问;不定期的课堂讨论安排在部分难点重点教学以后, 组织学生发表见解, 进行讨论。课题讨论的成绩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使课堂不再局限于传授与接受, 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老师从旁指导、解惑。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学习能力, 对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大学教师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即“授予鱼不如授予渔”。而我们学校设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以生物医学电子为主要方向,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 能在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仪器、医用电子设备、医疗信息技术及电子、仪器、信息领域等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 本专业所设立的专业课具有知识面广、交叉性强的特点, 尤其需要学生能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各种知识相互贯通, 并理解。在生物化学课程讲授中, 根据专业的特点, 我们制定了如下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首先,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学生自己制定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 需要详细列出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该安排应该与教师上课内容一致, 且学习计划应具有针对性。在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时, 有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化学非常感兴趣, 也表示出希望在研究阶段从事生物专业的学习。而生物化学作为生物专业的必修课, 也是生物方向考研的必考专业课之一。这样, 我们专业所教授的生物化学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这就要求这部分学生需要制定更为全面的学习计划, 除涵盖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外, 还应将生物专业的知识要求加入。而对于希望从事医学电子方向的学生来说, 只需完成本专业学习计划即可。其次, 将授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和办公室地址公布, 方便学生随时联系老师。最后, 给出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的网上资源地址、主要参考书目及主要文献资料和主要实践资料,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完成这些工作后, 也要定时联系学生, 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让学生写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评价, 来评价他们的学习结果,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创新实践型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由其复杂的、庞大的知识体系交叉形成的学科, 在教学中如何将各个课程融会贯通也是其教学的一个难点。而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和医学共同的基础课, 其授课的效果对后续课程的教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创新实践型教学对该门学科的授课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生物化学就是建立在前人不断实验, 并将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形成理论的学科。所以, 实验教学对教好、学好这门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就需要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锻炼和积累。我们针对实践型教学做了如下的工作。首先, 设置了课内实验和专题实验。课内实验是在授课同时进行开设的, 可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而专题实验, 我们一般开设在高年级, 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大多的专业课程, 而专题实验可将生物化学和这些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进而增加对生化进一步认识, 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其次, 让学生加入到课题研究中。如大学生创新项目,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 并锻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提出与生物化学有关的题目,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写项目书、项目计划、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最终写结题报告, 发表文章。在这过程中, 提高学生能力,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将创新实践型教学与生物化学传统教学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拉了出来, 走入实验室,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 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结论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涵盖了工程技术、图像处理、医学仪器等研究方向, 具有复杂性和高度的交叉型。在进行生物化学授课时, 应考虑该专业特点。我们在授课中探索出将PBL教学、自主学习和实践型教学引入生物化学传统教学中, 提高了授课质量, 并摸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授课方式。

摘要: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 在授课时要适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因此, 对传统的生物化学授课方式进行了探索, 引入了PBL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方法和实践型教学方法, 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PBL教学,实践型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章浩伟, 秦翥, 刘颖, 等.创新实践模式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 (4) :117-121.

[2]谌先敢.面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C++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 :73-75.

[3]卢彦, 杨荣武, 刘新建.物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 2013, 30 (6) :103-105.

[4]龚薇, 连继勤, 黄刚, 何凤田.开展研讨式生物化学论坛, 培养医学八年制学生科研思维能力[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4) :7-8.

[5]毕浩宇, 周晋阳, 李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治学院学报, 2014, 31 (2) :81-83.

[6]吕磊, 张正厚, 李永珍, 范应元.PBL与传统教学法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应用的问卷调查[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6, 23 (6) :467-469.

[7]李姣, 吕立夏, 徐磊, 等.PBL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2, 11 (12) :1218-1221.

生物专业人才 第11篇

【摘 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过程中,应与产学研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文章以贺州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对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探索。

【关键词】产学研 生物工程 应用型本科 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还应掌握生物工程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且应用性强。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生物工程专业,不管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经济需求出发,都应当与产学研全面结合。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及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以贺州学院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产学研”合作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生物工程学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生物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生物发酵、生物制药以及环境生物处理和食品加工和设备的生产、研发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三大类课程构成的理论课程体系。课程原专业以微生物体系为主,拓宽至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酶在内的整个生物体系,并适当增加了上游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和下游加工过程(生物分离工程等)的课程。建立并完善了由化工原理、发酵工厂设计和生物工程设备等专业课程组成的工程学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设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5]。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贺州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构建了包括由实验课、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认知实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工厂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组成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对于基础课程如《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开设32学时的独立实验,对于《化工原理》《发酵工程原理》和《工程制图》等学科基础课程,开设24学时的实验。对于专业课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和《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开设24学时的实验。对于《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和《发酵工程设计》等专业课,开设16学时的实验。增设了3门特色专业选修课程:《马蹄脱毒技术》《山楂发酵产品工艺学》和《制茶工艺学》。为了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开设了《生物工程综合实验》。专业实践模块由课程设计、专业见习、课程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模块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产学研教育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支持。

二、以产学研为依托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

(一)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以生物工程创新实验、专业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为主要依托,建立生物工程专业校内实习基地。贺州学院一直很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新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购置了全自动果蔬生产线、微生物发酵系统和生化检测系统等仪器设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

(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以市内外生物工程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为依托,构建生物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认知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已与达安基因生物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厂、嘉宝速冻食品公司、广州花卉中心、广西农科院、广西科学院、贺州市农业局等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书。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授课或开展讲座。实习基地每年都接纳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工作,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教师的科研课题与企业需要相结合,有利于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对于学校来说,丰富了教师的科研课题,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三)依托实习基地,构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新模式

以产学研合作课题为切入点,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和科研单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深入基地,进行完全现场环境的实践训练,建立校内校外“双导师”的培养机制[6],在老师和基地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样既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又可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双赢。在2016届的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中,有10多名学生直接到达安基因生物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厂、广西农科院等企业和科研单位,在企业和科研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三、科研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研带动了生物工程行业的发展,没有科研就没有创新。将科研渗透到教学中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搭建良好的科研教学平台,使科研工作成为提升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手段。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实验课或毕业论文的选题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目前生物工程专业老师申请的项目有“中田大山楂高产栽培与育苗技术研究”“鸡血藤悬浮细胞培养及异黄酮类合成的代谢机理研究”“贺州马蹄优质品种选育、有机规范栽培技术研究”“贺州油茶优良品种离体再生技术研究”等20多项省级、厅市级项目。在2016届的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中,有60%的毕业论文课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学校还设置了由学生自主申请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班的学生每年都有2~3项大学生创新项目,且一些成果已在高水平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不断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获取更多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专业和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以职业资格证书来检验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学生主要通过化学检验工、微生物检验工和食品检验工等资格培训与考核,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产学研背景下,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也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或科研单位实习和锻炼。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已有4人挂职到相关企业进行锻炼,5人参与企业“特派员”工作。“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有力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六、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方式,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陈文强,霍科科,等.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1): 103-106.

[2]王娣,石亞中,曹珂珂,等.以就业为导向, “产学研”培养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J].广州化工,2011,39(23): 159-160.

[3]王陶,李文,陈宏伟.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3): 591-597.

[4]何满辉,赵宏霞,万君.通过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13(2): 194-196.

[5]杨洋,韦小英,白先放,等.建立生物工程专业“工学结合”实习基地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 127-130.

生物专业人才 第12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信息化时代, 它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们不仅具备扎实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科学的头脑和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之一, 它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奥秘的学科。由于生物化学理论比较抽象, 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 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因此如何将这些深奥难以理解的代谢机理以及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转变成浅显易懂的、形象化和具体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是每一位生物化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提高的原则,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优化+培养”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我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提出的, 其核心是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该教学法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 集加强能力培养、方法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于一体, 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方法指导、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强调积极的动态想象, 建立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 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以调控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接受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尽早地、系统地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 同时加以各种能力的训练, 为学习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新乡医学院2006年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两个班级共53名。上学期将生物技术2班学生共28人作为对照组, 生物技术1班学生共25人作为实验组, 两组间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 实验组采取“优化+培养”教学法, 对照组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下学期实验组与对照组调换。

2、研究方法

(1) “优化+培养”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每学期生化理论课共36学时, 对照组我们采用的是全部由教师一人讲解的传统教学法, 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 加入一定比例的专题教学。这些专题均为生物化学领域最新、发展最快的技术或产品, 与此同时也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是目前所使用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每个专题由7~8名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全班同学做专题报告并提交书面报告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选题。每个学习单元都由任课教师给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2~3个题目, 由学习小组选择1个感兴趣的题目, 准备课堂专题讲座。 (2) 资料准备。学生可以从图书、网络、电视等媒介收集大量信息。 (3) 书面报告。做专题报告前一周提交书面报告, 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这个专题上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把关, 力求内容丰富, 又不偏离主。 (4) 多媒体课件准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PPT课件, 将所要讲的内容归纳, 排列并附上相应的图像、声音资料。 (5) 专题演讲。由1名学习小组成员做10~15 min专题演讲, 对所负责的题目做一个简明而全面的阐述。 (6) 讨论。由其他同学就此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 而学习小组成员针对此问题作答。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生化知识展开热烈的问答讨论, 澄清了一些模糊的概念和理论。 (7)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表现给予评价, 并对解释模糊的问题给予阐释。另外, 还增加了单元课堂小测试这一环节。根据上节课内容设计测试题, 复习巩固上节内容。

(2) “优化+培养”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课教学中, 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的“预习—实验—写报告”的教学模式, 对实验组学生, 我们在实验课中增加了设计型实验内容, 如《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由学生自己查资料, 自行设计实验, 自己配试剂, 总结分析实验结果, 最后由教师对整个实验做以总结。使学生从理性到感性, 从感性再回到理性, 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动手和自学能力都得到培养, 收到纯理论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结果

我们对对照班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跟踪调查, 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出, 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法反应平常, 对实验班学生课堂教学跟踪调查信息反馈中, 98%的学生认为“优化+指导”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对该教学法表示认可;97%认为教学效果好;99%认为能减轻学习负担。实验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的优于对照班学生考试成绩。通过参加院内教师科研课题的实施,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们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2006年级53名学生问卷调查及座谈会结果显示, 50名 (96.5%) 的学生对“优化+指导”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 由于在每个学习单元后增加了单元课堂小测试, 学生对所讲授知识能得以及时复习和巩固, 期末考试总成绩全部及格, 优秀21人 (23.1%) 。

三、讨论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法, 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是对个性、能力、创造性的扼杀, 应该摒弃。高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以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为核心, 其标准是:让学生“会学”, 而不是“学会”, 学习者永远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优化+培养”教学方法教师改变了多年来沿用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采用积极的启发研究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文字书写表达能力) 和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 (查阅文献、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等, 使其在学习中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求学与治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加入一定比例的专题教学。这些专题均为生物学领域最新、发展最快的技术或产品, 与此同时也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是目前所使用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例如在糖代谢这章学完后, 课后布置了一个讨论题目:以“糖尿病”为中心, 分析其发病机制、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这些病例的了解, 让学生感受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通过专题讲座, 对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打下了基础, 提高了学习效果。如通过资料准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书面报告可以锻炼学生分析、比较、筛选信息的能力。因为将海量的信息进行梳理、整合, 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体系, 符合自己的专题构思, 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多媒体课件准备可以训练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操作能力。通过专题演讲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特别是在正式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 学习小组成员对专题内容进行分工研究, 各自负责一个方面, 回答问题时各负其责又互做补充回答, 培养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效果较好。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表现给予评价, 并对解释模糊的问题给予阐释。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同学们的协作精神。从期末理论考试结果可知, 涉及相关的生化知识, 答题的正确率和得分率较高。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加快了学生对信息处理的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果。另外, 单元课堂小测试这一环节, 督促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巩固, 这样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 达到了教给学生如何“学”这一根本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通过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比较、去研究、去创造, 一改往日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习惯, 主动的学习和运用知识。

总之, 通过上述的改革尝试后,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学生参与程度高, 师生互动效果好, 教学效果显著。当然, 以上只是一个初步的改革实践意见, 距离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入改革, 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才能更好地为培养实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林、张宇辉、李云峰:《构建新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6) 。

[2]张丽娟、龚宁波、古同南:《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现代医药生》, 2005 (4) 。

上一篇:社会歧视现象下一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