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2024-07-26

贵州旅游经济发展(精选12篇)

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第1篇

一、贵州省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 省级战略重视、机制统领、政策到位

战略高度重视, 目标明确。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实现全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 树立在2015年实现旅游大省, 2020年实现旅游强省, 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标。贵州连续10年召开高规格的旅游发展大会, 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足以看出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于旅游业的高度重视。

贵州旅游业的后发赶超, 机制统领是关键。贵州省建立全方位的省旅游发展领导协调机制, 将各地州市、重点旅游县、重点旅游企业也纳入成员单位, 成立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旅游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能够调动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 工作效率高、综合实力强、全方位一体化的大旅游组织协调机制。

贵州的旅游配套政策措施到位。全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确保加快发展旅游业扎扎实实成为全省战略。出台政策之多, 在贵州各业中少有, 在贵州旅游业中前所未有。

(二) 理念赶超, 倒逼全面改革、辟蹊径赶超

后发地区成功赶超一定是理念赶超。贵州在赶超过程中, 认识资源、保护和利用资源的理念是先进的, 坚持了开放理念和本土文化的结合, 坚持了科技的发展和带动。一、贵州省抓住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阶段性需求, 增长的主要动力正从入境旅游转向大众旅游的阶段性特征,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高起点规划, 综合性开发, 保护中发展, 实现后发赶超, 并带动全省其他经济的发展;二、立足自身优势,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经济欠发达、位置不沿海的贵州举全省之力打造最具前沿的大数据产业, 就是理念赶超、辟蹊径转型突围, 推进产业转型、实现后发赶超的创新战略和有益探索。

(三) 创造平台、重点突破、集聚发展

1. 旅游发展大会构建有效平台。

从2006年开始, 贵州每年在不同的市州举办高规格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构建成一个全平台, 举全省之力推动承办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实现提前五年跨越发展。贵州省将旅发大会形成一次市场聚集和突破发展, 形成了一次优势整合和资源聚合。

2.“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项目及平台。

贵州把重点打造“5个100工程”并作为发展平台, 重中之重地打造一些大景区、高水平的景区, 在大规划推进的前提下, 突出100个重点景区建设提升。这种集约式推进、超常规发展的方式, 推动了100个旅游景区的升级, 更加彰显贵州旅游的资源优势。

(四) 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破除交通瓶颈

交通一直是旅游发展的瓶颈。目前, 随着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3年会战的推进, 以贵阳为中心7小时高铁圈的形成, “一干十三支”航空网络的构建, 贵州旅游“大交通”难题将得到解决。2014年12月贵广高铁正式开通, 标志着贵州高铁时代和立体快速交通新格局的形成, 也意味着贵州旅游进入大交通、大合作和大红利时代。贵广高铁极大地缩短贵州与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 旅游可进入性、通达性极大改善, 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充分彰显, “多彩贵州”旅游目的地地位日益凸显, 客源结构更趋优化, 旅游市场半径进一步扩展。

(五) 创新投融资制度、加大旅游招商力度

创新投融资机制, 组建旅游投资公司。由省政府注资, 成立贵州旅游投资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 作为政府性融资平台和投资主体;以“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企业运作”为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目标, 以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投融资体制为着力点, 引导和促进全省旅游产品的改造提升和开发建设。

深化各级政府与金融系统的合作, 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 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机构对商业性开发景区可以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积极搭建旅游招商平台, 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的沟通, 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和管理集团。

(六) 培育品牌, 多途径进行积极宣传推广

贵州围绕民族文化、自然风光以及气候资源, 开发国际生态旅游品牌, 打造爽爽贵阳, 休闲贵州等旅游产品, 并立足自身优势, 瞄准目标市场, 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

2015一年方面第政9府期组中织或旬鼓刊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推介会宣时传贵代州旅 (游总。第如省60长0连期续) 五年带队赴主要客源地对贵州旅游进行T促im销;e政s府积极搭建各种宣传平台, 如旅游发展大会及各种交易会、博览会、论坛等以及鼓励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推介活动。

另一方面特聘具有社会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和贵州情结的中外文化名人担任“贵州旅游文化大使”, 展示贵州旅游新形象, 发出贵州旅游好声音。文化名人为旅游代言开创了全国的先河, 搭起了国际文化旅游交流的新桥梁。

最后, 丰富旅游景区市场宣传促销手段, 充分利用互联网、3G移动通信、数字旅游平台等新渠道开展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 形成多平台、深层次、立体化的宣传营销推广格局。

二、贵州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对云南旅游业的启示

(一) 统一认识, 提高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视, 政策到位

云南旅游业起步较早, 虽然在“九五”期间取得较辉煌成就, 形成了一定的品牌, 但那已属于过去且是少数景点, 同时近年来云南已被周边省份如四川特别是贵州赶超, 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云南省要走出过去成功的光环, 从省级到地方政府统一认识, 提高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重视, 完善各项政策引领和落实, 充分利用好自己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获得进一步更大发展。

(二) 把握趋势, 加快云南旅游的转型升级

如今旅游进入大众休闲时代, 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科技快速发展, 信息化推动了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 推动了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融合日益加深;进入“十二五”以来, 国家把云南定位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等等, 云南要善于把握各种趋势, 进一步加快发展转型、体制创新、推进跨越发展。

(三) 项目建设及集群化发展驱动

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云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五个一批”项目建设, 扎实开展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突出重点, 形成品牌。并根据16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和旅游资源特征, 依托全省经济发展格局、城镇体系布局和交通建设规划, 按照“突出重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思路, 用发展旅游产业链条的思路和办法, 积极引导旅游生产力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和集中, 实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四) 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

云南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虽然云南拥有全国最多的支线机场, 但因为机票票价高并不能成为大众的选择, 而通火车的地区还很少, 主要通过坐长途汽车。而云南的众多著金名景点融从省会城市昆明出发, 如香格里拉、腾冲、西双N版O纳.、9泸, 沽20湖1、5Fi普n洱an等c, e长途汽车都需要七个小时 (以上C, u甚m至u十la多ti个ve小ty时N, 长O途.6劳0累0) 都让人望而却步。交通仍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

(五) 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投资资金需求量大, 周期长, 回报慢的产业, 光靠政府资金无法解决, 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发展。云南省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旅游投资者和开发商;二、积极搭建旅游投融资交流平台, 让投资者与旅游发展需求方实现很好对接, 并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组团招商等方式, 推动由传统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 由单独招商向合作招商转变。

(六) 多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立足自身优势, 瞄准目标市场, 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 增强旅游市场开拓能力。

1. 做大客源市场。

加强对客源市场的调研, 按照细分市场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开展市场营销。特别是要针对重点客源市场的游客需求, 开展有针对性、精准化的推广活动。

2. 开展创意营销。

认真研究借鉴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和年轻人行为模式, 更多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开展营销推介, 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云南。善于制造旅游新闻亮点、焦点, 设计一批品位高、影响大的活动, 全方位、高密度地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贵州日报.2014贵州旅游十大亮点.http://gzrb.gog.com.cn/system/2015/01/05/014024680.shtml, 2015-01-05.

[2]贵州日报.贵州: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崭新样本.http://news.gog.com.cn/system/2014/02/18/013201550.shtml, 2015-02-18.

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第2篇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深入挖掘巫山县旅游发展潜能及旅游经济

旅游经济

作者:干丽娜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10821870201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11 年 9 月 深入挖掘旅游发展潜能及旅游经济旅游经

内容摘要:

巫山县有着丰富的资源,悠久的文化,是旅游资源大县。但如何将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经济大县,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立足巫山县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服务的差异化,营销的系统化及旅游发展的产业化几个方面着手,游经济的发展,希望能够开拓其旅游发展的思路。摘要:

巫山;旅游;发展潜能;旅游经济;小三峡;小小三峡正文:

巫山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县北,与巫溪县和神农架林区毗连。巫山山脉呈南北走向纵贯于东,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线。七曜山脉亘于中部,穿插其间。三大山脉在巫山贯通全境,形成了雄伟秀丽的瞿塘峡和巫峡。长江,形成了雄奇幽深的小三峡。成了宁静幽深的小小三峡。迷人的神女溪风光,古县,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是巴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在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的丰富的资源,悠久的文化,使巫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县。巫山县提出了打造“一线两圈三区”旅游精品,提升旅游附加值,做大盘强旅游业。要将旅游资源大县转化为旅游经济大县,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服务的差异化,化及旅游发展的产业化几个方面着手,旅游发展的思路。

1、挖掘旅游资源,实现产品多样化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潜能,促进旅游经济分析巫山县旅

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大巴山山脉西东走向绵延于大宁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山绕岭,在巫峡西口汇入马渡河自东北向西南由神农架流向大宁河,形神女溪由南向北在神女峰对岸注入长江,形成了奇特巫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潜能,促进营销的系统分析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希望能够开拓 是世界峡谷景观荟萃之地。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的核心,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旅游产品简单而具体的说就是旅游线路。目前,巫山成熟的旅游线路就是小三峡小小三峡联线游,小三峡的游客主体上都是过境观光游,显得比较单调。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休闲度假的方式,同时,游客在旅游时也更注重亲身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开始由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我国散客旅游市场也发展迅速。据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已超过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散客比例更大。休假制度将进一步释放公民的休闲度假旅游消费潜能,加速旅游散客时代的到来。经营和接待散客的能力,成为衡量旅游景区接待成熟度的重要标准。经济发展而言,单一的产品也不能崔生和支撑巫山县旅游经济的高度发展。说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品的多样化。

1.1 立足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1.1.1 观光类旅游产品。

山水旅游是目前全国比较普遍的旅游形式,在旅游开发中占有相关大的比例,容易被市场接受。巫山县可以立足小三峡小小三峡联线游,三峡—大昌古镇生态文化游,开发神女峰(巫峡十二峰)文峰观等,再现“三台八景”,推出三峡古栈道—神女峰自然生态游游线路。1.1.2 休闲类旅游产品。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层次的提高,不再是单纯为了观光、猎奇,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文化品味、多重目的。可以利用丰富的山水、平湖、峡谷、森林景观开展多种功能的休闲活动,如避暑、登山、溯溪、森林浴、露营、划船等山水生态休闲游,还可以推出农家乐等城周休闲体验游线路。

1.1.3 专项旅游产品。

依托巫山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庙宇龙骨坡“巫山人”祖的远古科考游线路;打造以红叶节、神女旅游文化节,推出节庆旅游线路;挖掘长江三峡、小三峡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价值,推出地质科考游等等。

新就旅游我们发展旅游经济,首先要实现旅游

推出小三峡小小、神女溪,复建高塘观、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已增长知识和休闲娱乐,推出寻根拜 1.2 立足现有景区、景点,编排丰富旅游线路。

1.2.1从时间上。

根据景区各个时间段所具有的不同特色的风景来推出线路。比如可以推出春观景,“小三峡小小三峡+县城、大昌古镇”的常规旅游线路;夏纳凉,“小三峡小小三峡+平河或洋溪河漂流”;秋看红叶,“小三峡小小三峡+红叶”;冬赏雪“小三峡小小三峡+梨子坪”;春夏秋冬不同特色的线路组合。同时,还可以分昼夜,推出夜间小三峡梦幻之旅等等。1.2.2从空间上。

改变传统坐船观峡的方式,通过索桥、栈道、高空滑绳、观景台等方式俯看峡江,体验不同的景观感触。如推出徒步游巫峡、小三峡线路。1.2.3 从区域上。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享、客源互送,丰富旅游线路。推出“三峡大坝—神农架—小三峡”“大金三角”旅游线路和“巫山—奉节—巫溪”旅游线路。甚至随着交通的改变,峡的线路组合。这也可以改变小三峡游客必须从长江三峡进入的依赖局面。

2、挖掘产品特色,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高质量的服务?答案很简单,何让具有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满意,那就得让游客各取所需,获得差异化的服务。峡旅游产品存在着同构竞争,最为典型的就是巫山小三峡青龙瀑布VS白果瀑布、芙蓉洞的,就只是各个景区从中分得的羹不一样。游客量。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这在体现竞争的残酷性的同时,品定位,肯定是要服从市场的需求,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挖掘特色,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2.1 从景点挖掘特色。

可以实现西安兵马俑—湖南张家界—巫山小三从目前长江三峡旅游的现实情况来,VS腾龙洞等。每年长江三峡总的游客量是一定游客到神农溪,也要为小三峡自身产品的特色进行重新定位。

“小金三角”

如不难发现三VS巴东神农溪,还有就必然带走小三峡的产

就是让游客满意的服务。巫山小三峡就已经失去了宜昌上水游客的客源市场。巫峡有十二峰,尤其是神女峰,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小三峡可以推悬棺、猕猴等,以及规划复建的栈道、索桥等。还有通过峡谷观红叶、观云雾等特色景观,体现差异化的服务。

2.2 从游览方式挖掘特色。

峡谷主要是坐船观景,首先就可以从船上出特色。小三峡游船经过几代的改造升级,在豪华性和舒适度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主要能够提供的服务只是针对团队的固定时间、固定线路的游览方式,存在过于单一的缺陷,的游客需求。可以在游船上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实现游船的多样化。在立足目前游览方式的情况下,方式:

 包船进峡游览峡游览方式。 单面游船游览。 自驾游船游览。

3、挖掘带动能力,实现产业化发展有人认为,旅游业既属于第三产业,也属于第二产业,是第并没有这一种化分方法,但却说明了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互动性很强的产业,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达行、游、购、娱”六要素,拉动着很多行业部门,能有效地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就业,繁荣经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充分认识到了旅游经济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巫山的产业化之路要从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实施旅游规划。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重视规划目标与政策引导的有机衔接,制定高起点、大跨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规划。巫山县展总体规划》,去年重庆市交旅集团进行国际招标,为巫山旅游发展制定了一个高起点、大跨度、要不断地完善、实施,走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

改大船为小船,可以提供以下一些特色游览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109个。2007巫山县出台了《关于加快以2005年制定了《巫山县旅游发制定了小三峡片区旅游规划,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发展规划。

2.5产业。虽然“吃、住、还不能满足多样化提高游船速度等,旅游业提高旅游带动能3.2 打造精品旅游区点。

按照巫山县“一线两圈”(小三峡精品线,县城旅游圈、大昌旅游圈)的布局,强调文化旅游的融合。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丰富内涵,打造科学规划、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设施配套的精品旅游区、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县内小循环,县外大循环,把巫山的旅游线路推到全国的旅游业精品线路之中。

3.3 加大资金投入。

交旅集团整合长江三峡后,解决了整合景点的投入问题。游基础设施,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先是大胆采用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租赁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出让给有开展能力的法人主体。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出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业,如发展高档次的农家乐等。第三是向上争取资金,施项目和景区、景点深度开发项目。四是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投资、合资开发旅游产业。

3.4 营造一流旅游环境。

巫山新县城搬迁后,主要城市功能是围绕安置移民,能,没有吸引游客的标的物,没有游客的集中消费区,制约了游客的消费欲望。一是要提升城市旅游功能,营造一流旅游消费环境;二是要提供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生态环境,提供安全的交通服务,提供方便的旅游导向,提供文明向上、热情友好的人文环境。三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设功能,立足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开展旅游单位创优活动,单位的整顿力度,提高“窗口”单位的精神文明水准,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处处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围。

对新开发景点和旅首其次是大量吸引外资、鼓励民间资金兴办投资旅游企开发建设重点旅游基础设缺乏旅游城市的很多功实现旅游的精神文明建加大对旅游等“窗口” 5

进一步创新旅游产业开发的投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第3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景区开发;藏区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27-02

藏区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具备了旅游探险的绝佳条件。

一、 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许多罕见的自然奇观,成了千山之巅、万水之源。雪山连绵不断、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草原宽广无垠,空气纯净、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大地宽广,茂密的原始森林、广阔的无人区域、巨大的深山峡谷、神奇的垂直植物带……这些都是旅游探险者无与伦比的天堂。

当然,就其自然景观而论,世界上美景数不胜数,美国尼加拉大瀑布、韩国济州岛、越南下龙湾都很美。但是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除了给你美的享受以外,让你能体验一次对生命极限的挑战,能考验你的意志与体能,当你战胜它的时候,你的心灵会得到一次极大的满足。这是青藏高原旅游给旅行者带来的普遍收获,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更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本。

二、 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青藏高原地处中原文明、南亚文明、波斯文明的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外来文化在藏民族文化中沉淀,成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只要深入考察藏族文化,无论是宗教、艺术、哲学,还是民间文化,都能发现古代文明、古国文化的印迹。它们经过藏民族长期吸收、创新,成为藏文化的特质,也是构成藏族文化鲜明个性的内在因素,呈现出藏文化的独特性、典型性、普遍性。

(一)宗教文化

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信仰藏传佛教,除了藏传佛教以外,还有早期的土著宗教苯教。这两种宗教在青藏高原上形成、弘扬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延续不断。高原本土宗教苯教中极富特色的仪规,也就是外在形式部分与外来宗教,即印度佛教深邃的东方哲理与严谨的理论体系内在思想相结合,产生的藏传佛教,成为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瑰宝。一大批藏族智者穷尽毕生精力,为研究、弘扬佛法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典籍,其中《甘珠尔》、《丹珠尔》是代表作。除了精妙的哲学思想和完整的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理论体系外,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佛教艺术。运用形象的艺术手段来诠释佛教抽象、深奥的哲理思想,这就是佛教艺术存在的价值与藏民族聪敏智慧聚焦表现的地方。它极大地繁荣、丰富了藏民族的文学、音乐、舞蹈、建筑、服饰、缝裁艺术,深度挖掘了藏民族的艺术灵感,极大地张扬了藏民族的审美个性,充分地表达了藏民族的心灵追求。

以文本形式表现的是大到佛经《甘珠尔》、《丹珠尔》,传记、寺志、文学名著,小到格言、诗歌,其数量、质量都可以进入世界民族文化殿堂;以绘画形式表现的是寺院壁画、巨幅唐卡、卷轴唐卡、装饰绘画;以音乐、舞蹈形式表现的是寺院神舞、诵经音乐、吹奏音乐、民间喇嘛玛尼说唱艺术、民间“股如”音调;以雕塑形式表现的是用不同材质金属、泥巴、木料制作的佛像,寺院楼顶、墙体金属浮雕装饰;以建筑形式表现的是寺院、佛塔;以缝裁艺术表现的是巨大的唐卡、寺院诵经大堂、会客大堂天花板和梁柱上的布质缝裁装饰。关于这些艺术,是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的文化艺术精品。宗教文化里除了物质文化以外,还有精神文化。从外在的转经、磕长头到内在的对生老病死的认识,由此产生出来的独特的处事行为都是令外来旅游者感到兴奋的地方。

(二)世俗文化

世俗文化是对应宗教文化提出的,实际上是我们所说的民间文化。青藏高原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既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的共性,又有很强的地域个性,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间文化画卷。

民间歌舞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阿里、卫藏歌舞及悠扬柔美、节奏舒缓的康区弦子,调动了许多音乐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既有民族地域特色,又有很强的审美感染力。音乐舞蹈在民间文化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戏剧说唱艺术也是民间文化中的一大亮点。格萨尔说唱艺术、藏戏表演艺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民间工艺艺术是植根于民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民间工艺包揽了藏民族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生活中的艺术。藏民族的饮食、居住、服饰、交通,无处没有民间工艺的参与。

民间文学是口头传承的一种文学形式,可以分作故事、歌谣、谚语三大类。20世纪80年代末,西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抢救、搜集、整理工作。据统计,藏族民间文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都在民间文学中名列前茅。总之,藏民族是酷爱艺术的民族,藏民族在情感表达、心灵感受、客观认识,甚至传授知识都善于运用艺术手段来达到目的。

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传教士、人类学家进入西藏探险、研究,拍了很多照片,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他们进入西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找理想的乐园,寻找香格里拉的行为牵动西方人的心。其中法国探险家亚历山大·大卫·妮尔、美国探险家洛克、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藏区旅行的见闻写成书发表以后震撼了西方,青藏高原的神秘面纱从此渐渐揭开,直到今天外界对青藏高原仍有一种神秘、敬畏的感觉。

三、藏区旅游开发

旅游产业早期是少数人游山玩水、逍遥世外,或者是逃避现实、遁入自然的一种个人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与市场经济接轨,成为一种产业,从规模、条件、运营等方面都趋于成熟。作为一种产业,旅游应该成为理性思想指导下的自觉行为。把它作为一个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让它发展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认识,成为一种理论系统完备指导下的经济行为,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鉴于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三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旅游安全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

顾名思义,旅游安全是指旅客的生命安全,这是发展旅游的首要条件。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旅游环境,哪怕是人间仙境也没人敢去。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条件。其次为饮食安全、卫生安全、应急不可预见灾祸的能力等等,都是与旅游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所以,可称之为旅游发展的生命线。

(二)旅游硬件是旅游发展的基础

通常所说的旅游硬件是指与旅客的食、宿、行、观等活动相关的物质条件。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也体现在旅游设施的好坏上。这些年来,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西藏经济取得了长远发展。青藏高原旅游事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虽然与内地沿海省市仍有差距,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它不是制约发展旅游业的首要因素。

(三)旅游软件是旅游发展的关键

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第4篇

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产业, 影响着国内经济发展, 受到了各界学者与国内政府的高度重视。现阶段, 基于旅游发展视角的体育旅游, 认真贯彻体育旅游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体育旅游发展的道路, 对旅游业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讲,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产品, 其概念的提出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无论是对区域的旅游业还是区域的经济发展, 其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因此,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努力贯彻实施体育旅游所带来的优势。

1 体育旅游在我国旅游发展中的优势所在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讲,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产品与形式, 在具有一般旅游项目特点的同时, 也表现出自身所独有的优势。

1.1 强调健身消费

体育旅游是旅游项目中一个独特的项目, 其目的旨在满足大众娱乐、休闲消费的心理, 其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休闲价值以及娱乐价值, 同时还具备了区域的文化性, 带有浓厚的区域文化色彩, 它不仅增强了人们的身体素质, 还满足了人们对时尚消费的追求。由此可见, 健身性是体育旅游的一大宣传特点。

1.2 强调多元性消费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消费产品, 具有两种特点, 即服务性以及多元性, 其所包含的活动多种多样, 如体育探险、体育休闲、健身、体育观赏等。所以, 体育旅游也可以称为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 满足消费者的各类生理、心理需求。

1.3 强调多种体育资源的开发

体育活动在市场中具有强大市场占有力, 体育旅游的开发往往是基于很多体育活动而开展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 其包办了体育赛事、兴建各种体育基础设施等, 在奥运会结束后, 不仅可以为旅游参观者提供感受式的体育旅游服务, 还可以提供观赏式旅游体验, 如水立方。以上阐述不难发现,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 除了具有自身的特点, 它还作为旅游与体育的一种媒介, 将体育的各种活动, 巧妙地融入到旅游消费中, 是一种帮助群众满足综合素质提高的休闲体育活动。

2 体育旅游推动现代化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健康消费的意识不断加强, 体育旅游应时而生, 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一大卖点, 为现代化旅游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2.1 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对于国人而言, 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相较于一般模式的旅游而言, 体育旅游具备了一般旅游的特点, 其迎合了大众时尚健康消费需求, 因而受到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喜爱。

2.2 调整旅游业发展结构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项目中一个独特的项目, 较之于传统旅游项目, 体育旅游更倾向于游客与体育之间的结合, 因而更加突出游客与景区设施间的互动性, 进而发挥体育运动者的主观能动性, 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特性的新兴旅游项目。

2.3 带动旅游发展的创新力

不同的人, 具有不同的性格, 对事物的想法、看法也不同, 因而不同的人其消费需求也不同。同时体育旅游倾向于游客与景区之间的互动性, 因此, 景区在为游客提供体育旅游服务项目时, 必须考虑到各种游客的需求, 虽然不能够面面俱到, 但也要彰显出人文关爱, 对体育旅游中各种项目的不断创新, 进而适应各种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2.4 拓展了旅游业的功能

从本质上看, 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体育运动的满足, 而且能够为人们带来很多有价值的边际功能或其他功能。所以, 体育旅游消费不仅能够使消费者充分的体验体育运动的快感, 还能够使消费者的旅游更加富有趣味性, 使其消费更加有价值和品位, 带给人们多重享受。因此, 就体育旅游服务本身而言, 其富有很多精神元素和内涵, 一方面其旅游形式既有休闲功能, 还能体现运动的形式;另一方面, 体育旅游相对传统的旅游活动有着更深的文化性、教育性及审美内涵。

2.5 营造了旅游软硬件环境

想要体育旅游得到应有的发展, 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 需要景区购买对应的旅游基础设施, 营造体育旅游环境; (2) 具备专业的管理人才以及技术人员。在设备购买方面, 必要的软硬件、器材都要齐全, 确保为旅游者的体育体验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 推动景区体育旅游的发展, 一方面要为景区营造或改善应有的基础环境, 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景区整体的素质, 如服务素质, 从本质上更新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浓厚的旅游企业文化是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强大底蕴。

2.6 打造本土旅游品牌

无论是何种市场, 产品的产生往往取决于产品个性的彰显, 旅游市场亦是如此。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是以所在地体育资源为基础, 往往都是秉承所在地体育的传承或是体育文化历史的积淀, 因而彰显出景区所在地的人文特性、文化内涵。所以体育旅游项目在开发时, 在保持所在地特色的同时, 还应当对景区设施进行适当包装设计与推广, 进而在旅游市场中形成良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最终打造或提升企业现有的旅游品牌。

3 积极贯彻体育旅游的发展, 努力实现旅游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中, 体育旅游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 为了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必须从大局出发, 更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旅游的优势, 充分利用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并努力吸取其中教训, 积极贯彻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 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1 努力贯彻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 应该在坚持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使体育旅游业健康发展。对于不可再生的体育旅游资源应该进行重点保护, 实施重点单位保护的措施, 如对于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景区应该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给予保护,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完全封闭的方式进行保护。

3.2 综合开发旅游资源, 严禁过度发展

体育旅游景区的开发应该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及政策, 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旅游规划, 并采取专业的手段进行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测定, 从而对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合理适当的规划, 以防止体育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保证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积极打造健康的景区旅游品牌

体育旅游景区在自主品牌的开发打造过程中,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要注重旅游的强身健体功能;要将环境保护作为体育旅游景区品牌打造的出发点, 重点推出绿色健康的体育旅游产品, 从根本上杜绝体育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对于健康生活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现阶段, 体育旅游以其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和优势, 受到了国内人民的广泛喜爱。体育旅游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中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从旅游行业发展的角度对体育旅游发展道路进行探索, 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前旅游行业中兴起的体育旅游概念及其特性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体育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进而关于如何推动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和策略, 旨在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旅游,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路连举.大连市体育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09) .

[2]吴峰山.山西省体育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6) .

[3]王桂忠.关于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 2002 (02) .

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第5篇

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必然趋势第一,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旅游经济是一种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复合性经济,具体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属性,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其六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否则,就会因为某一个环节的“瓶颈”制约,引发起一种连锁效应,制约整个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旅游消费者(游客)层次不同,对同一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住宿为例,有的游客要求豪华,有的游客要求经济,还有的要求方便,等等。游客的这种多样性、个性化需要,客观上要求不仅要对旅游各要素之间进行整合,而且要求对同一要素也要不断进行整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实际上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二,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实现旅游经济向集约方向发展的根本途径。旅游经济是一种开放式经济,在发展初期,普遍带有粗放经营的特点,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粗放式的旅游经营已很难给经营者带来效益。因此,实行集约式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既可以促进提供不同服务的旅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又有利于提供相同和不同服务的各个旅游企业共同组成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整体旅游吸引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一个地区水、电、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等等,这些正是实行集约式经营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究其实质就是在旅游领域实行集约经营。第三,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创新产品、提高招徕游客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市场充分发育之后,产品创新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其他产品一样,旅游产品也必须依靠不断创新才能招徕、吸引游客,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创新旅游产品主要就是对不同景区景点进行挖掘、进行整合。如古隆中,根据编排组合不同,可以成为“三国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诸葛亮”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中华名人”旅游中的一部分,甚至还可以作为“中华智慧之星”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等等。因此,创新旅游产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旅游发展最基本的要素——旅游景区进行不断整合的过程。换句话说,不断整合重组旅游景区景点,本身就是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因此,离开了对景区景点的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经济发展也势必会走入死胡同。

二、襄樊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要素来解决近几年来,襄樊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使旅游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2003年底,全市共发展起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29处,旅行社26家,涉外星级宾馆52家,各类旅游团队接待推荐单位1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3000余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等要素行业十分薄弱,全市100多家各类旅游企业中,甚至没有1家合乎规范的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和旅游娱乐场所,与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存在着严重不对称性。这种结构失衡的状况不仅在“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明显存在,而且在同一要素行业、同一区域布局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酒店、景区分别以二星、三星和1A、2A居多,一星、四星和3A、4A属凤毛磷角,又如我们的26家旅行社,八成以上都分布在市区,且只有1家国际社,等等。凡此种种,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全市虽然开发出了襄樊名城一日游、汉江水上一日游、荆山原始生态三日游、薤山、温泉休闲度假等一批旅游产品,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产品类型看,襄樊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三是襄樊的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目前,襄樊虽然已经拥有29家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但是,由于这些景区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知名度十分微弱。因此,很难激发200公里以外的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以襄樊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诸葛亮隐居地古隆中为例。古隆中虽然为襄樊独有,但是诸葛亮遗迹全国比比皆是,如南阳卧龙岗、成都武候祠等,论规模、论名气都比古隆中要大,游客要了解诸葛亮来古隆中的可能性自然会小之又小。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了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进行解决。因此,大力整合旅游发展要素,是襄樊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唯一选择。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发展探析 第6篇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发展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发展全域旅游给予充分肯定,其中“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在当前的旅游行业之中,全域旅游是当前的研究焦点和热点,也是旅游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产物。所以,对全域旅游加以了解,这样才能够对未来的旅游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一、全域旅游概念解析

在全域旅游概念迅速火热的前提下,引起了学术的热潮。不少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全域旅游从提出到发展经历的时间很短,所以,也仅仅局限于理论方面的研究[1]。

所谓的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区域之中,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之中的经济社会资源,如相关产业、旅游资源、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优化提升,这样就可以实现区域资源的整合,实现社会的共建共享,促进产生的融合发展,这样就可以形成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协调发展模式与理念。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发展路径

(一)旅游观念更新。更新旅游观念,就是需要将协调、绿色、创新、共享、开放的五大发展理念,依托自身的优势,做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并且邀请专家,立足于产业现状和资源实际情况,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是集娱乐、观光、购物、休闲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主要包含了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主题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全域式旅游。这一种模式在于树立出全域的优质形象,这样才可以为旅游发展挂上全域的品牌,不过这样的旅游不得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创新思路:启动“多规合一”工作,即:以全域旅游规划为主导,将旅游景点规划、生态旅游环境规划、县城古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所有规划合成一套整体规划。谁来干,就要破解资金“瓶颈”。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抓紧机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投资+运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高端服务设施、精品旅游项目建设。

如何分配,要让社会资本和政府实现双赢。

(二)创建三体系,转型升级。第一,要创建三体系:全域化景观体系、‘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和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这是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第二,“快进”:对内对外,加快县城到其他城市、县城到景区通畅路网建设、改造升级。第三,“慢游”:在加快推进景观慢行系统建设。就要游客所到之處有景观可看,也有景色可游。

(三)产业体系完善。旅游发展中,应该将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创建的契机,做好全域基础设施的统筹,做好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制定相配套的旅游服务标准,这样才可以形成全域的旅游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化推进于一体的全面发展和良性互动新局面。

做好“产品体系、品牌体系、新引力体系、保障体系”的协调创新,就应该实现多元化的主题投资,能够形成政府投资和外商投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并且可以借鉴BTO、BOOT和PFI等模式,提升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水平[2]。

(四)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全域旅游在进行全域谋划时,应该根据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需求的侧刚性需求来进行,配置点不能放置在景点景区或者是宾馆饭店等方面,而是要注意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的公共服务以及各种资料的有效再配置。如,在为城市道路管理与交通建设方面,就应该在城镇交通各种需求满足的前提下,将道路建设成为风景道,让游客能够移步观察;城市公共服务方面,就可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以及厕所服务体系,全域致力于打造具有渗透力和感染力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城镇在方便居住的同时还能促进旅游,进而形成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氛围,让游客可以停留在休闲与放松之中。

(五)发展全域旅游景区建设,形成旅游发展主体功能区。旅游的发展可以借鉴部分城市发展的一核、两带、四板块的模式。一核指的是以经济开发区、城区建设作为中心的城市中心集散核;两代指的是两条旅游发展带,如沿着江海旅游带和滨河旅游带进行发展;四大板块指的是基于农业园区的生态板块,基于古镇发展的人文板块,基于小镇、公园、广场的活力板块以及基于乡镇的风情板块。在这样的板块模式建设中,就可以利用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发展思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旅游基础服务所配套的设施完善,支撑特色产业发展,再配合上公共服务方面的保障,就能够将区域建设成为空间有序、资源优化、产业发达以及产品丰富的全域旅游景区[3]。

(六)提升服务质量,注重行业规范。针对这一点,我们以乡村为例,第一,扎实推广民宿及农家乐星级评定,规范乡村旅游服务,提高整体的产品质量和旅游管理水平,引导民宿、农家乐朝着特色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第二,完善旅游要素行业的组织体系,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拥有条件的乡镇成立旅游协会。成立乡村旅游协会等专业性的合作组织,就可以将其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同时也可以增强行业的自律功能,进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运行,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第三,强化旅游市场的检查和监督,不断加大旅游综合执法力度,将涉及到旅游经营的行为加以规范,妥善处理游客的投诉,依法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做到规范经营与诚信经营,进而优化旅游环境。

结语:总而言之,构建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发展模式,就应该将传统的旅游发展局限性打破,能够站在全域的视角下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推动新型旅游发展,为今后的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崔莹.吉林全域旅游发展方向选择[J].开放导报,2016(06):94-96.

[2]本报记者付小惠张家华.全域视角下的旅游之变[N].乐山日报,2016(01):26001.

[3]温州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胡念望.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具备七个“体系”[N].中国商报,2016(09):23A03.

贵州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第7篇

近年来贵州红色旅游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但是并没达到想象中遍地开花的地步, 许多资源尚待开发和深度挖掘利用, 如今能叫响全国的红色旅游品牌仍屈指可数, 亮点和资源显然不成正比, 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例仍偏小。因此, 我们应针对贵州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仔细分析, 对阵下药, 让贵州旅游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贵州红色旅游发展近况分析

(一) 政府投入力度加大, 红色旅游收入显著增加

近些年, 政府加大了对红色旅游的投入, 贵州的红色旅游发展速度显著增快。贵州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 “十一五”期间, 国家对贵州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投入8616万元, 地方财政投入3000万元, 引入民间资金1.1276亿元。五年来, 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四千三百多万人次, 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二百二十亿元。

(二) 红色旅游吸引力逐渐增强

贵州省旅游局对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旅游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数据统计, 在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的前十位中都有红色旅游区的典型代表遵义会议会址旅游区, 并且高居第三, 期间全省红色旅游区 (点) 共接待游客21.75万人次。在贵州这样一个以观光休闲旅游, 体验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为主的旅游省份, 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已渐渐被人们所认可, 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强, 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愿意去体验一下红色文化, 去感受一下红军长征精神的伟大!

二、当前贵州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然, 贵州的红色旅游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发展和开发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阻碍了它们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仔细的研究, 找出问题, 以待解决。

(一) 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贵州的红色旅游景区大多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经济相对落后,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利用资金不足, 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 尤其是交通设施薄弱, 道路等级低, 路况差。景区内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安全卫生设施不全, 这些都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 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

(二) 有过度开发, 庸俗之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 由旅游带来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是十分可观的, 这些利益往往过度刺激一些政府和私人老板开发旅游产品的愿望, 不考虑市场需求和开展旅游的基础条件, 急于上项目, 盲目地开发, 甚至一些不适合进行旅游开发的革命遗址或与革命有关的人或事也进行了强制开发, 既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又破坏了旅游资源, 导致红色旅游缺乏品位、庸俗化。

(三) 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贵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 民族文化深厚的省份。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 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贵州当地自然资源、民族风情相结合, 基本上是以分散的、单个参观点参观为主要方式, 削弱了景区整合后客源流通、资金流动、收益增加的能力。

三、发展贵州红色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加大投入, 完善交通网络, 改善旅游交通条件, 提高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改善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安全卫生等条件, 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的同时, 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二) 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开发

在对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不应单纯以资源为导向, 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再好的资源没有市场也就失去了开发的价值, 红色旅游应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开发之前应该客观的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状况, 深度挖掘资源特色, 认真研究客源市场需求状况, 全面分析区位优势、交通便捷程度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供给能力, 这样才能形成市场需要的, 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产品。

(三) 整合旅游资源, 发展深度旅游

贵州红色旅游应突破“红色”限制, 建立“红、绿”结合模式, 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结合起来;建立“红、彩”结合模式, 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民族风情结合起来, 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 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品位、不同特色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充分发挥贵州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将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以经典产品为重点, 以媒体为纽带, 以政治工程启动, 以文化工程支撑, 以经济工程落脚, 以打造综合型、复合型的产品。

摘要:贵州红色旅游起步较早, 2000年贵州省就把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这些年, 贵州红色旅游有着不错的发展势头, 但在发展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贵州红色旅游近况的分析, 找出其蓬勃发展的原因, 同时为了贵州红色旅游更加健康的发展, 挖掘近来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贵州,红色旅游,近况,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尹晓颖.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 2005 (02) :62~65.

[2]何天维.红色旅游需走出的几个误区[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5 (04) :12~13.

[3]熊宗仁.关于发展贵州红色旅游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 2006 (05) :34~37.

[4]黄咏梅.谈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J].理论与当代, 2007 (11) :48~49.

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第8篇

广西邻近越南, 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联系的重要陆地和海上必由之路, 广西在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中存在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广西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彩、历史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而且拥有以桂林山水、大石围天坑群、北海银滩、德天跨国大瀑布、刘三姐民族文化等为代表的高品位、高等级的旅游产品, 这些对东盟旅游入境市场有巨大的吸引力。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90%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服务贸易市场也将实质性的开放。拥有1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GDP (约占全球1/9) 、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也必将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而作为地域上位于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前沿的广西, 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也将进一步深化。

1 东盟无障碍旅游圈构想的内涵

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这为建立东盟无障碍旅游圈提供了现实可能。广西可以利用与越南接壤、面朝东盟各国的优势, 开通到东盟各重要城市的航线, 利用广西地处中国南部海上交通枢纽位置的地位, 打造广西—东盟跨境旅游, 共建广西—东盟无障碍旅游圈, 促进行业合作和共同发展。如新加坡的市场与服务业很成熟,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服务业可以利用新加坡服务业发达的优势, 成立东盟商务运营协调服务中心。广西的旅游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在新加坡成立东盟地区旅游协调、指挥中心, 以形成联系东盟各国主要景点的旅游服务网络, 当然在其他东盟国家也可以设置类似的旅游服务中心。

此外, 广西与东盟各国可以实行简化边防、海关、检验检疫手续的政策, 旅游者持中国和东盟各国之中的任何一国签证, 中国和东盟各国有效, 并实施自由贸易区内各国免签的政策。联合开发涉及南海以及湄公河等的海上航线, 全面推行无障碍旅游。此外还应清楚涉及语言沟通、通讯设施覆盖、旅游信息交流等方面的障碍并提供方便的金融兑换服务, 建立健全大区域内的旅游呼叫、咨询和救援体系。

2 东盟各国中国入境游客市场现状

泰国的中国入境游客1997年有452510人次, 2010年上升至932117人次, 除了2003~2005年受“SARS”的影响中国游客有所下降外, 十几年间升幅一倍以上[1]。中国到菲律宾的游客从1999年的12982人次以超过10倍的升幅至2010年的175689人次[2], 柬埔寨的中国入境游客从2006年的80540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35626人次[3]。到新加坡的游客从1991年的42333人次10年间以超过10倍的升幅达2001年的497398人次, 此后逐渐升至2010年的1089742人次[4]。到越南的游客从1995年的62600以超过10倍的升幅至2004年的778431人次, 随后略微回落, 2010年达650058人次[5];到印度尼西亚的中国游客从2002年的36685人次增加至2009年的230476人次[6];到老挝的游客也从1995年的4076人次以超过10倍的升幅增加到2009年的56920人次[7];到马来西亚的客2005年是352088人次, 2009年升至439294人次[6]。

上世纪90年代年以来, 中国对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东盟地区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8%左右, 中国针对东盟各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口额比重也在20%左右。

3 广西与东盟各国交往现状与展望

2001年起, 东盟成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8年, 广西与东盟进出口总值达39.9亿美元;2009年11月, 广西出口增速在国内率先实现由负转正, 这主要得益于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量的增加。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涉及金融、医疗、商务服务、旅游等领域, 然而与东盟各国旅游方面的合作, 广西远远落后于云南, 未形成成熟的跨区域联合旅游线路。

多年以来, 中国与东盟各国互为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同时, 经营者的互动也日益频繁, 各种旅游交易会的举办更加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 全方位的合作态势基本形成, 官方往来也逐步深化。客观来看, 中国—东盟旅游一体化的雏形已经具备, 需要全面深化发展。在此背景下, 广西旅游业与东盟的合作前景也十分看好。

4 东盟无障碍旅游圈构想的广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传统上, 广西是旅游大省。旅游业比较发达, 但是, 在东盟无障碍旅游圈的大背景下, 广西旅游存在如下问题:

(1) 区域旅游联合开发管理机制不健全, 这是目前制约东盟无障碍旅游圈实现的瓶颈。区域内的统一规划和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以政府为推动力, 进行符合客观实际和市场规律的推动。广西-东盟大区域旅游沟通不畅, 目前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联系较多, 旅游的无障碍优势并未显现。

(2)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旅游行业协调困难。东盟无障碍旅游区缺乏专机构, 无障碍旅游区运营缓慢。政府缺少适宜的法规政策, 无法破除行政区划形成的障碍。

(3) 利益追求冲突。旅游企业合作层次浅, 资源利用效率低。旅游企业是无障碍旅游区构建的主体, 无障碍旅游区内部缺乏统一的标准作为行业规则, 涉及景点 (区) 、住宿、餐饮、交通等的收费体系。

(4) 东盟无障碍旅游圈的构建中受到云南省的威胁。广西与越南直接接壤, 与其他东盟国家均为隔海相望。而云南与东盟各国互为旅游客源由来已久。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旅游交往缺乏特色且并不密切。

5 东盟无障碍旅游圈构想下广西旅游经济发展策略

总结中国—东盟的旅游发展, 总的来说还是呈上升趋势的, 一方面表现在旅游者双向流动的增长态势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双方为发展更加健康的旅游的努力上。基于此, 我们提出以下广西旅游发展战略:

5.1 旅游活动自由化

东盟国家是首批正式承认的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 (ADS) 。众所周知, ADS的制度安排主要是针对团队游客的。但是,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尤其是年轻人, 希望更加方便地“自由行”, 能够灵活选择时间、线路、交通工具和住宿设施。应这一需求的变化, 东盟无障碍旅游圈应仿效世界一些国家不少单方或双方实施免于签证的政策, 为跨境旅行提供便利。如欧洲一些国家签订的《申根协议》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东盟国家与东北亚国家政府应当研究亚洲版的《申根协议》, 即使不能覆盖整个区域内, 也应当探讨在东盟旅游圈几个国家内, 或针对某一特定市场, 或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内进行这样的试验。

5.2 在东盟无障碍旅游圈内推进旅游标准化

目前, 不同的国家对旅游服务设施、景区、服务等制定了一些标准, 毫无疑问,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行业行为有很大的益处, 也便于消费者和业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 不同国家的标准可能差异很大, 有的时候则会造成误解, 或者误读, 或者难以进行比较。例如, 饭店分级标准, 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所指定的具体的标准有所不同, 而且在名称、级别和标识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关于导游级别的评定方法也各不相同, 经常给旅游者带来不便。因此, 建议中国和东盟国家政府设立专家组, 对目前各国实行的标准进行研究, 提出哪些标准应当或者可以进行统一, 提出统一的方法和步骤。这应当得到相关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支持, 并于各自国家的主管部门协商, 根据各自的管理程序进行批准, 使一些标准不仅在一个国家实施, 设法使其适应范围不断扩大。

5.3 多渠道筹措开发投入资金

今后一段时期, 国际援助、国家投资仍旧是东门无障碍旅游圈旅游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应积极争取“亚行”、“世行”及其他国际贷款和资金支持;另外, 还要积极争取将跨境联合旅游线路开发项目列入各国的旅游发展规划, 争取本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此实现广西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5.4 构建灵活多样的市场投融资体制和招商引资政策

东盟无障碍旅游圈应向国内外有关金融机构推出投资回报前景看好的旅游开发项目, 并采取项目特许权融资、运营权或收益权融资等方式吸纳国内外的企业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鼓励国内外客商到旅游区内进行旅游投资, 经营旅游企业, 并为其提供宽松的环境。

6 结语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不断改善, 战略性伙伴关系不断巩固与提高。经过长期的努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 这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重大标志, 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将获得新的动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正在进入加速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不仅会大大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 而且还会大大促进整个东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紧密合作。毫无疑问, 旅游业的合作也将在这一新的环境下受益, 把中国与东盟, 把东北亚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利用邻近东盟各国的区位优势, 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10.

[2]弗雷德.P.波塞尔曼.弯路的代价——世界旅游业回眸[M].陈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刘人怀, 袁国宏.我国旅游价值链管理探讨[J].生态经济, 2007 (12) .

[4]罗光华.旅游产业价值链研究综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5]王林燕, 袁泽.基于联动战略的桂西北旅游资源整合路径探析[J].生态经济, 2009 (4) .

贵州旅游经济发展 第9篇

在内蒙古这块广袤富饶的土地上, 有着得天独厚的宝贵旅游资源, 其中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使其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特色产品, 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体育旅游的内涵及意义

1.体育旅游的内涵

体育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 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从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 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体育旅游, 就其社会本质而言, 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 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 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2.发展内蒙古体育旅游的重要意义

内蒙古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开放、开发程度较低, 自然与人文生态保持较好, 因此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 独特的蒙古族文化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等休闲旅游资源, 具有发展体育休闲旅游的明显优势。

首先, 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 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 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 还可陶冶情操。所以,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 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其次, 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 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近年来, 内蒙古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品, 成为带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由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文化相对较落后, 然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体育文化资源, 并且蕴涵着独具魅力的地理和民族文化特色。而以我国东部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有着对休闲娱乐、外出旅游的强烈渴求, 因此发展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对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种外向型的体育休闲旅游必将给内蒙古地区带来大量的外来消费甚至投资, 这种外部的“经济注入”在提高地区区域经济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 提高城市的形象。举办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或活动, 不但能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 而且能提高城市文化的品味及其形象。

内蒙古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一) 现状

1. 虽然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但由于体育旅游发展还不成熟, 存在着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 而服务质量差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 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 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 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 宣传到位, 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 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 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体来说, 内蒙古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是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

2. 体育旅游经营管理方式不健全

体育旅游经营管理的粗放性, 使体育旅游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 由于体育旅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形成了以户外俱乐部经营为主、以自组织为辅的特点。这些组织均为自发的民间组织, 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其负责, 旅行社很少或不参与体育旅游的组织及相关的活动, 这种粗放的经营管理使组织者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缺乏明确的认识与思考, 没有形成长远的发展规划。事实上, 体育旅游的专业性要求政府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监督体育旅游的经营, 否则, 体育旅游的安全性、目的性、专业性等都将得不到保证。

(二) 对策

1.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 发展体育旅游需要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大力协作, 开展以体育为吸引力的旅游消费活动, 培养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

体育旅游专业性强, 部分体育旅游产品危险性大, 对服务设施的科技含量、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非常严格。体育旅游的组织者、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也都要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工作。在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 内蒙古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体育旅游人才: (1) 可在综合实力强的体育学院、高校的旅游系或旅游学院开办体育旅游专业或举办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旅游业务培训; (2) 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开办体育旅游相关课程; (3)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4) 通过社会办学、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 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倡导大中华体育旅游资源共享与保护意识, 促进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体育旅游业在整个国内都还是个新兴产业, 还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 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意义认识非常浅薄, 同样, 内蒙古地区对本区域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潜力、政策措施、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 旅游对体育旅游业务缺乏重视;另一方面, 人们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足, 从而导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迟缓,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景区中忽视体育类项目的规划与布局。

知识经济对内蒙古特色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知识和技术必将成为体育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经济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兴起, 体育市场的范围日趋扩大, 体育产业由经济发达沿海地区向内陆相对落后地区延伸, 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边远地区扩展。在体育产业日益繁荣的大好形势下, 体育旅游业异军突起, 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社会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更大积累, 这将会使人们对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进一步扩大, 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 内蒙古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 在国家加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的良好环境下, 充分利用其地缘、人文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大力发展民族体育产业和特色体育旅游业, 为促进内蒙古体育事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知识经济对内蒙古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知识和技术将日益成为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使旅游产业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中, 随着知识产品的日益丰富, 旅游产业的结构、存在方式, 以及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识产品的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成为旅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旅游产业因此也将逐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成为一种崭新、充满活力的知识产业, 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内蒙古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行特色体育旅游业, 因其属于一项新型的旅游产品。知识经济对内蒙古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体育旅游业增长方式将发生根本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 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 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和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加强, 从而使人类能够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替代资源。在世界旅游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过程中, 中国东部大多数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已趋饱和, 有的处于超负荷运行, 而旅游产品又要求不断更新, 并向西部扩散。

贵州发展智慧旅游的战略意义 第10篇

一、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

众所周知,旅游行为的产生,需要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及闲暇的时间。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主要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得益于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促进了人们的收入增长,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去为旅游买单,带来更多的旅游需求,特别是个性化定制旅游的需求。其次得益于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的迅速提高,让地球的“距离”不断缩小,例如在贵州与广州之间,贵广高铁的开通为贵州带来的旅游的新时代——高铁旅游热。再次得益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技术革命,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为人民带来更多的休闲时间,让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有更多的机会外出旅游。自然,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其新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旅游业自然也不能例外。信息化的全面推广,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系统和便捷。同时也让当代旅游的发展特点具有个性化、智能化、人性化及创新性。因此产生了“智慧旅游”,让旅游从做计划开始到付诸于行动,变得简单、便捷、轻松和“易于到达”。“智慧旅游”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互联网的运用,满足了当代人们自助旅游、定制旅游的需求,让旅游从团队的走马观花,向体验式的深度休闲旅游发展。

二、旅游业中各个主体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旅游行业的参与主体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旅游者、旅游企业及政府部门。在过去,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是:有充足的时间、金钱,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再找一个旅游相关企业帮助自己规划、解决旅游的相关问题,旅游者只需要等待去参加旅游团队活动。而今,在“智慧旅游”时代,如此“流水线”模式的旅游线路体验越来越被旅游者嫌弃。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演化为:个性化足、体验性强,非走马观花似的深度漫游。旅游者旅游偏好的改变,也就带来整个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根本性的改变。在过去,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是几乎统一的格式路线和旅游根本需求类服务,旨在让旅游者到过此地、看过一眼、留过一影,俗称“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赶集似旅游。而今,随着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旅游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也必须与时俱进。从过去的单一服务中走出来,依托“智慧旅游”的平台,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旅游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战略规划也必须改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传递信息。信息的收集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过去,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管理: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比如旅游投诉,只有当旅游者遇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帮助的时候,我们的相关政府部门才会根据旅游者的投诉事件进行相关调查、处理,这样只会让旅游者或者广大潜在的旅游者看到负面的旅游资讯。而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智慧旅游”的相关平台收集有效数据,对旅游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时管理,甚至是提前预判、做出监管。为旅游者预先清理旅游市场的各种乱象,还旅游者一个“洁净”的旅游天空。

旅游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旅游主体的发展在不断创新。贵州,作为一个旅游大省,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一个需要依靠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省份。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全新战略意义的发展——“智慧旅游”。

三、制定“智慧旅游”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契机,让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新的纪元。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多彩的民族风情,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根据“国发2号文件”和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贵州省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着力打造绿色贵州,贵州省的旅游规划主旨在于建设一个符合自身发展、时代要求、创新的旅游产业。创新的根本就源于大数据,贵州旅游的发展规划在于——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智慧旅游”。只有依托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智慧旅游”才能得到强大的数据支持,平台保障,让贵州旅游的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也让我省旅游业的营销推广进入了新的时代,从传统模式到信息化营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知道贵州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二)作为绿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与地区的重视,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屹立不倒,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旅游服务能力。在互联网和管理信息系统高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者的需求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我想去看看”,旅游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旅游者需要的旅游服务也更加的人性化。因此,旅游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和旅游企业的不断发展,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人工服务能力的提高与完善来改变。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智慧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让旅游企业更加了解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智能化服务、定制式服务。让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更加立体、旅游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充分体现旅游企业的形象及降低其运营成本。

(三)旅游服务的分工越来越细。随着自助旅游的不断兴起,旅游者自助旅游的脚步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国内,有逐步向海外发展的趋势,过去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的单一服务已经得不到认同。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旅游者需要有用的、准确的旅游信息,旅游服务的提供者们为此不断开发新的旅游APP,包含了旅游中吃、住、行、游、购、娱,还有语言的各个方面,帮助旅游者高效、便捷的准备旅游;轻松、愉快的享受旅游。“智慧旅游”战略的制定,能够让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加多元、更加持续。

(四)有效的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旅游监管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滞后的、无效的。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旅游业从业者来自不同的企业和层次,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必然是良莠不齐的,树立的旅游地形象自然也是有区别的。这样反馈给旅游监管部门的信息就会多样的。然而“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让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智慧旅游”的相关平台获取有效的旅游信息,对旅游市场的管理达到快速反应、有效管理。让我们的旅游行业在一个有序的、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文化旅游发展县域经济 第11篇

桃花节引商机

双溪乡申沟村一组村民张帮成说,为举办桃花节,申沟村整个村子变化巨大,到村子游玩的客人比往年多得多,如今的农家乐生意兴隆,群众腰包鼓了,游客也乐了。

以花为媒,汉源借助生态旅游节的示范效应,深度挖掘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着力打造“春赏花、夏赛舟、秋品果、冬沐阳”的四季旅游品牌,让更多的农民进入旅游产业链。近年来,汉源先后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修建了主会场、观景平台、停车场等,完成了周边农房的风貌塑造、旅游线路的标识标牌以及以园艺场为中心的美化、亮化工作,培训了1000多名旅游从业者和服务人员,使九襄万亩梨花园的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项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汉源县项目投资推介会”上,汉源县委、县政府向全国各地商家现场推介了30个项目,其中11个项目签约,意向投资资金达13.28亿元,涉及磷化工、非金属矿深加工、中药材加工、特色渔业等,为汉源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鲜花碧水新景象

回顾历史,汉源素以“富林文化”、“麦坪遗址”、“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享誉中外;“旭河风光”、“汉源春色”、“大渡晴波”、“鸡冠朝阳”绚丽多姿;“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樱桃之乡”、“西部花果第一县”、“攀西阳光第一城”、“天府中的天府”等美誉闻名遐迩。

最近几年,从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到10万移民大搬迁,再历经5.12汶川特大地震,汉源沧桑巨变!“高峡出平湖。”昔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在汉源放慢了几千年湍急的脚步,变成了方圆84平方公里的西南最大的人工湖,年均日照时数高达1450小时的汉源新县城也从几年前的一座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鲜花碧水阳光城”。

去年,雅安市《大渡河阳光休闲旅游带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通过评审,汉源“攀西地中海,阳光汉源城”的定位喷薄欲出。而今,九襄、双溪两地因花卉节的成功举办闻名遐迩,汉源以此为契机向全社会充分展现了灾后重建的新形象,雅西高速通车在即,三面环水的新县城在汉源湖畔日新月异,在全县23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2万汉源人民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向小康、富裕的目标迈进。

旅游气候对旅游发展影响探究 第12篇

关键词:旅游发展,旅游气候,游客舒适度,潼南

1引言

气候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同时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气象条件的好坏对游客的心理和生理存在显著影响, 人们在选择休闲度假时, 追求舒适的自然环境是其主要动机之一。气候研究在国外已经持续了40多年, 早在20世纪60年代Terjung就提出了气候舒适性指数 (Comfort Index) 的概念;1973年奥利佛在暴露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风寒指数量表;加拿大气象局建立了气候舒适性指数测评的标准。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出游人数的众多, 对旅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内学者也相应地创建了旅游气候舒适度标准。

2潼南旅游基本情况

潼南旅游业起步较晚, 尚处于新兴的发展时期, 由于县委、县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 做出了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潼南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的决策, 确定了利用优势、立足长远、开发建设、滚动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从潼南县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上看, 潼南政府把它定位在4个方面:建设中国西部的绿色菜都, 重庆西部的生态明珠, 现代宜居城市, 以及产业集聚基地。政府景区开发初步启动, 运河、东升茶山、青云湖、马龙山森林公园逐步启动开发, 双江古镇、大佛寺公园正在落实规划、招标建设, 尚昆主席陵园已动工修建。沿江、沿公路线蔬菜生产经济带, 如银杏、板栗、大枣干果经济林基地、黄花梨、油桃、冬桃等水果经济林基地陆续兴建、渐成规模, 为发展特色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景点观赏性、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组合状况、环境容量、知名度、保护状况、区位交通及开发前景等10项综合指标, 经专家、专业技术工程人员及领导综合评价, 确定九大景区拥有一级景点22个, 二级景点35个, 三级景点51个。这些景区景点特征如表1所示。

3气候舒适度评价概念及方法

3.1气候舒适度概念

气候舒适度是指人们无需借助任何消寒、避暑措施就能保证生理过程正常进行的气候条件。气候是否宜人是根据一定条件下皮肤的温度、出汗量、热感和人体调节机能所承受的负荷来确定, 主要受太阳辐射、最高 (低) 气温、相对湿度、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舒适度评价的研究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 形成了很多评价方案和专项指标, 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辐射指数等。探究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潼南旅游气候进行评价。

3.2评价方法

气候旅游适宜度 (表2) 计算式如下:

式中T为气温 (℃) , RH为相对湿度 (%) , v为风速 (m/s) , K为舒适度指数。

3.3评价结果

根据公式 (1) 、表2以及相应数据, 可以计算查出以下景区各月的舒适度指数 (表3) 。

根据气候舒适度指数分析, 潼南县主要景区气候舒适度高。其潼南运河、东升茶山、长河碥太安景区适宜旅游的时间是5~9月, 而马龙山、龙多山、马鞍山在炎热的夏天, 较适合避暑、疗养, 但是冬天气候适宜性不足;大佛寺、双江古镇气候较宜人, 夏天比较热, 尤其是7月份, 适宜旅游的时间多出现在春季的4~5月以及秋季的9~10月。

4结论

从旅游舒适度的层次结构出发, 在分析了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的基础上, 运用舒适度评价标准对潼南旅游季节性进行测量。得出潼南旅游旺季在春季的4~5月, 秋季的9~10月。该结果有利于潼南县政府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准备,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从而提高游客对潼南旅游的满意度。同时, 也给其他县市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田志会, 郑大玮, 郭文利, 等.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J].资源科学, 2008 (12) :1846~1851.

[2]崔峰, 刘亚洲.台湾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与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9) :1234~1242.

[3]张莹, 马敏劲, 王式功, 等.中国大陆九大名山风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气象, 2013 (9) :1221~1226.

[4]马丽君, 孙根年, 王洁洁.中国东部沿海沿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 2009 (5) :713~722.

上一篇:道歉文化下一篇:五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