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类专业范文

2024-07-24

舞蹈类专业范文(精选9篇)

舞蹈类专业 第1篇

一、培养辅导实践能力

本科音乐、舞蹈教育类专业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学习后, 对所学专业知识拥有了一定的积累, 并通过自身的理解使很多技能知识融入了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之中, 但要进行合理的应用, 还存有一定的差距。辅导实践活动正可以解决此问题, 它是在校学生把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仅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显然是不够的, 关键是要掌握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把做学技能知识转换到实践应用之中。在认真分析实践对象的基本条件后, 实践学生要制定好此次实践辅导活动的实施计划, 明确辅导任务, 进度, 教学方法。由于实践的时间有限, 最好结合自己技能专长来确定计划的内容, 通过自身特点, 对实践对象进行专业的、具体的、有效的辅导, 让其在得到良好收获的同时, 也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进步。当然, 在辅导过程中要以激发实践对象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放在首位, 尊重实践对象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培养活动组织实践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工作能力, 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组织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学生的就业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能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科学合理的组织实践活动。本科音乐、舞蹈教育类专业学生可按照学校实践工作的总体规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和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实施, 以加强实践组织能力。以组织实践演出活动为例:在前期筹备阶段, 实践学生要根据活动的各项要求, 组织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 并对演出地点、节目内容、排演时间等工作进行落实;在活动运行过程中, 需要将节目顺序、舞美布置、主持台词、服装道具、坐席安排等工作进行具体分工, 这些工作需要实践学生充分调动活动演职人员的积极性, 组织他们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活动结束后, 要认真听取参与人员对在此次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做出总结报告及整改意见。实践学生在进行这一系列的组织工作时, 除了组织安排具体事务性工作外, 还要与学校领导、指导教师、演职人员等进行协调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生发现、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社会调查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实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对某一事态的认知程度及发展趋势, 使学生及时了解其社会状态并进行对策研究, 培养这种将教育教学与社会形态有机结合的实践能力, 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科音乐、舞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主要针对社会人民群众中开展的音乐、舞蹈类艺术活动, 对涉及内容、组织形式等进行调查。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等地进行调查、采风。加强学生对社会音乐、舞蹈形态的了解。在活动开展之前, 要制定好具体的实施计划。第一, 要确立好本次社会调查实践的主题, 如民间音乐、舞蹈发展情况调查, 街道、社区音乐、舞蹈类活动的开展形式及状态等。第二, 要提前与活动地点的相关负责单位进行沟通联系, 以免影响其正常工作。最后, 要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具体分工, 合理分配照相、摄像等调查设备。在调查走访过程中, 要真诚的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 和调查主题相关的资料也应纳入收集范围, 为调使调查结果更加准确。调查结束后, 将收集资料整合, 并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对策, 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栏进行展示。

四、结束语

培养本科音乐、舞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及就业能力。通过实践, 学生能能在在第第一一时时间间了了解解社社会会发发展展状状态态, , 发发现自身不足, 使学生主动的研究和弥补所出现的缺失, 逐一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逐步地提高业务水平, 其就业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 总而言之, 培养本科音乐、舞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人才质量的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金亚文著.《初中音乐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出版

[2]陈玉丹著.《音乐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出版

[3]章连启著.《许卓娅.音乐课外活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出版

济南汇文教育之艺考舞蹈类专业辅导 第2篇

济南汇文教育之艺考舞蹈类专业辅导

艺考舞蹈类

舞蹈类艺考专业一般分为四个专业: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体育舞蹈。舞蹈专业考生相对于其他艺考专业来讲有专业性较强,不能短期突击,考生数量少(同理大学招生计划也少),(男生)专业录取相对容易,文化课比较薄弱,文化录取分数线比较低的特点。

具备舞蹈专业录取能力的大学相对来讲是比较少的,以山东为例,山东艺术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临沂师范学院等具备舞蹈专业,其他省市的院校一般也只有艺术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才有此专业(并且在山东的招生计划极少)因此舞蹈类考生还具有选择少,竞争激烈的特点。舞蹈考生的录取原则一般只有一种情况,专业过关,文化课过提档线,依照专业名次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但是过提档线大部分学生都很难。

同音乐,表演,文管此类专业来讲,舞蹈专业理论上是不可能短期突击的,一般都是童子功或者是在艺校经过长期训练的,此类考生专业课过关基本都没有问题,但是文化课是他们的软肋,这部分考生基本上没有对文化课感兴趣的,从小开始,文化课基础都比较差,一般他们考不上大学的原因都是在文化课上落马,这种案例数不胜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新高二转的舞蹈专业(高三转舞蹈的基本没有),此部分学生只有在很刻苦很用功的情况下才有希望专业过关,经过两年的专业突击,他们的文化课一般都很差,高考时的水平一般在300济南汇文教育艺考辅导之音乐专业详细介绍 http:// 济南汇文教育 http://

左右的水平,文化和专业都不强,此类学生适用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话术。

咨询师在对待此类考生时要注重两点,一 此类家长考生对文化课不是很看重,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感觉300分孩子没有问题。咨询师最好先期找出孩子差距,及时的渗透危机。以及提到英语的限分(此类考生英语普遍很薄弱)。以及教育部新规定2010年的考生文化课方面肯定要提分,由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五。二提高咨询师的专业度,孩子学习这个专业的话后期是需要文化课的基础的,没有好的文化底蕴孩子将来在舞蹈编导上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影响,以及在考试政策,录取分数和案例上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渗透。

【来源:济南汇文教育 http://】

如何培养师范类舞蹈人才 第3篇

师范类的舞蹈人才, 就是在毕业后会从事舞蹈教育事业, 在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上有一定过人之处, 能够在舞蹈教育事业中起着潜在的促进作用, 能够在工作中有着思辨创新的教学能力。从实践的角度看, 具有高尚的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 能够对学生产一定的影响力, 这样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师范类舞蹈人才, 才能更好地为舞蹈教育事业服务。其根本是要使自己在专业素质, 文化底蕴, 思想品德, 以及身心, 审美, 教育职业道德上都得到多方而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舞蹈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与社会和国际接轨。

二、培养师范类舞蹈人才的重要性

“教师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性就是把受教育的人才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决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一个根本性质问题,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培养创新型师范类舞蹈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师范类的舞蹈人才是长时间以来讨论不止的话题, 直接影响到舞蹈教育事业在今后的传承与发展。只有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师范类舞蹈人才, 才能更好地为舞蹈教育事业服务, 才能更好地促进舞蹈教育事业积极向上的发展, 使舞蹈的教育工作更加完善, 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使我国舞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文化修养

老师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要想培养出师范类的舞蹈人才, 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文化修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教师的业务能力:

舞蹈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舞蹈进修课, 坚持练功, 保持较好的体型和体力, 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协调, 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 理论和文化修养。教师言传身教, 而他本人的品格, 对人, 对事物的看法, 甚至是语言习惯, 都会通过言行渗透给学生, 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老师的言行。所以说老师的好坏影响了学生的好坏。要想培养新世纪全面、优秀的师范类舞蹈人才, 首先教师自己应当全面发展, 这是重中之重。

(二) 教师文化道德修养:

舞蹈艺术是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这种艺术表现手段要想表现出人们的内在深层精神世界和细腻的情感, 深刻的思想, 鲜明的性格, 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通过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身内部的矛盾冲突, 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所以教师不能只注重培养舞蹈人才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切合实际的丰富文化知识和道德涵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到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去采风, 丰富学生的视野, 从最朴实的艺人身上得到原生态的宝贵财富, 再经过加工、提炼。推上舞台, 运用到教学当中。这样使教师个人和学生都丰富了文化知识, 也是教师提高自己文化道德的一种方式。

四、如何培养师范类舞蹈人才

师范类舞蹈人才不能只有舞蹈教育的才能, 还要有高水平舞台表演能力, 这样才能使师范类舞蹈人才在舞蹈教育的道路上有着更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 从而体现人才的多样性。如何使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大幅度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除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外, 还要提供给学生锻炼释放自我的实践机会, 这种机会不能仅限于学得好、条件好的学生, 教师不能把教学的的重心放在拔尖的学生身上, 更重要的是要面对广大学生, 学会全面看问题, 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简单的形体训练, 老师给予纠正和讲解;也可以组织观摩课, 让学生之间相互观摩、切磋, 提高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另外, 也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汇报性的演出活动, 参与团体的大型的舞蹈演出, 引导学生进入以演代练, 以练促演的精神状态, 提高学生的舞台经验和协同表演能力。

舞蹈类专业 第4篇

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分声乐和器乐,下同)和舞蹈类专业联考工作已全部结束,考试成绩1月20日9时公布,考生可登录河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zsjy.hebtu.edu.cn/zsw/)查询联考成绩,今年我省不再单独发放音乐类和舞蹈类专业联考合格证。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普通高校音乐类和舞蹈类专业考生考试情况和招生实际,省招生委员会研究确定了音乐类和舞蹈类专业联考合格分数线: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联考声乐合格分数线为115分,器乐合格分数线为115分;舞蹈类专业联考合格分数线为115分。

根据教育部和省招生委员会有关规定,考生报考对声乐、器乐专项有要求且符合教育部艺术类专业设置规定的专业均须参加我省音乐类专业联考并合格;报考对舞蹈专项有要求且符合教育部艺术类专业设置规定的专业均须参加舞蹈类专业联考并合格。

考生报考省外院校单独组织测试的音乐、舞蹈类专业,我省联考和院校组织的校考均须合格。

报考使用我省联考成绩录取的音乐、舞蹈类专业考生,只需参加我省

联考并合格。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注意:

舞蹈类专业 第5篇

一、现阶段儿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一) 没有相应的儿童舞蹈教学课程设置

高师各个专业没有对儿童舞蹈教学设置相应的课程, 总体的学习情况相差较大, 水平不一。如现有的高师类学校有舞蹈专业, 却没有关于儿童舞蹈课程的设置。如有的音乐学专业的有儿童舞蹈编创的课程, 却没有教材及教学大纲等内容。反而在教育学专业中开设了儿童舞蹈教学课程, 但是教育学的专业素质较差。中小学也没有设置有专门的舞蹈课程, 而是校门外的舞蹈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涌现。

(二) 教学内容独立性以及系统性欠缺

大部分学龄前儿童没有接受过舞蹈相关训练。入学后的舞蹈学习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承受, 对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对舞蹈课堂的意识淡薄, 没有感受到舞蹈艺术教育的快乐与健康。舞蹈课堂以管纪律为主, 不重视舞蹈的音乐美, 节奏美及动作的质感。没有专门的舞蹈教材及舞蹈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三) 教师观念以及教学方法落后

在实际儿童舞蹈课堂教学中, 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重视, 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 导致盲目授课。言传身教的师徒关系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善。在教学过程中, 只对教学给予重视, 忽视了儿童的学法,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给予一定创新。

二、儿童舞蹈教学能力培养方法

经以上对舞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出改进, 以此促进儿童舞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 对儿童舞蹈课程教学进行整合

提升幼儿教师的舞蹈教学能力是目前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之一, 在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的设置上, 应该加入儿童舞蹈教学的相关课程,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取, 从而有效培养舞蹈基本技能以及儿童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

1.在高师开设儿童基本功教学课程

在舞蹈幼儿教学的学习中, 最为基础的内容就是基本功训练。在实际教学中, 高师的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儿童自身的情况特点, 从容易到难、从简单到繁琐, 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 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实现因材施教。儿童的舞蹈技术训练与成人不同, 必须了解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特点进行教学, 从而避免运动损伤, 正确的提升儿童的控制能力、软开度以及力度、表现力。

2.做好舞蹈的韵律及审美的学习

我国传统舞蹈艺术最为经典的舞蹈类型就是民族民间舞。在教师教学中, 充分运用民族舞蹈的动律风格, 步伐动作, 以特有的民族风格来快速提升儿童舞蹈学习的协调性、灵活性及审美性。民族民间舞蹈能够使教师自身及学生的舞蹈动律更加丰富。同时, 儿童的表现能力也会得到较快提升, 奠定了其在未来学习发展中的基础。

3.对儿童舞蹈剧目的排练以及编导做好强化工作

对儿童进行编导训练以及剧目排练,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其眼界。在排练舞蹈剧目的过程中, 儿童和教师都能够认识更多的艺术作品,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 自身的兴趣以及舞蹈鉴赏能力也会得到强化。

(二) 设计与儿童身心相符的舞蹈

舞蹈类人才在舞蹈设计中, 需要对儿童的心理以及行为特点进行充分了解, 并将此作为基础内容。不同年龄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生理以及心理情况,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出现, 这就要求充分了解儿童在各个时期的记忆能力、想象力、接受能力、感知觉以及理解能力、模仿能力, 并将此结果作为基础, 对儿童进行划分, 因材施教。首先, 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 可以主要教授其律动以及较为基本的舞步内容, 如, 可以从“平脚碎步”“横移步”“小跑步”等入手, 同时也可以将儿童熟悉的事物作为基础, 实施动作模仿, 例如可以模仿“开汽车”“打炮”等基础性动作。其次, 针对年龄较大一些的儿童, 就可以在律动教学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舞姿变化练习, 对躯干、上肢以及舞步的速度进行变化调节, 还可以加大学习难度, 学习连续移动的动作, 例如“错步”、“交替步”等舞步。

(三) 对教学方法、教育观念进行革新

舞蹈教学作为音乐教育及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对于舞蹈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也正在与时俱进。

1.将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工作中, 需要以儿童为中心, 将其视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同时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课堂学习规律进行掌握, 并将此作为基础, 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舞蹈学习要科学认真的进行, 对儿童因材施教, 以儿童的身心健康为目的, 在舞蹈中注重音乐感、节奏感、韵律感, 体会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2.重视学生学法的教授

儿童学习舞蹈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的实质性内容。需要重点把握好学习辅助手段、内容、方式、目标以及进程, 设计好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渗入舞蹈, 如对于节奏感较差的儿童来说, 练习时教师会数节拍帮助其找到节奏, 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与学生们进行游戏, 在边唱边跳中加强节奏训练。如此, 儿童不但能够对训练音乐节拍产生熟悉感, 也能够促使自身的学习兴趣得以加强, 激发其学习动力。

3.舞蹈要与时俱进

需要注意发掘时代、各个年龄以及教育意义特征较为明显的舞蹈元素, 并在教学内容中有效融入。如天真、可爱、纯真等就是儿童舞蹈可以表现得主题, 使得儿童舞蹈在具有自身特点的同时又具有时代性。

综上所述, 儿童舞蹈教学的提高最为基础的就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而高师在校生是以后从事舞蹈教育的主力军。许多的在校的老师也可以在高校进行进修、学习。在高校应该开设关于儿童教学的相关课程。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 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从而有效促进高师舞蹈类人才儿童舞蹈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岩, 郭晓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舞蹈教学能力的探究与对策[J].大众文艺, 2015 (5) .

[2]潘萌.浅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 2016 (10) .

[3]秦莉香.提高幼教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路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12) .

舞蹈类电视栏目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6篇

电视舞蹈, 在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与传统的舞台表演比较, 它丰富了传统的舞台内容和形式, 传统舞蹈结合现代电视舞蹈, 古老的艺术可以全新的面貌生存与发展, 拓宽了传统舞蹈发展的渠道。

2 电视舞蹈的特点

1) 电视舞蹈使舞蹈语言和舞蹈艺术更加多样化, 其主要通过舞蹈表演的动作、艺术造型和整体展现的感情去表现舞蹈语言和艺术的内在含义。因观众席的座位是固定的, 观众观看舞台上的表演的角度也是固定不变的, 观看角度决定了舞蹈表演的另一方面性和舞蹈艺术欣赏的局限性, 使得对舞蹈语言和舞蹈内涵寓意的体验是片面性的。电视舞蹈是经过摄影师不断移动镜头, 多角度选择拍摄, 以及演员变换不同种类的肢体语言、艺术造型、表达不同情感后制作包装的结果, 里面包含了多视角观看, 镜头特写、局部细微的动作展现, 观众可以清楚看到整个艺术造型和感情表现。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丰富观众接收舞蹈的语言信息, 而且有助于观众加深对舞蹈内涵和寓意的感悟、理解。

2) 舞台、舞厅的表演, 其观众群体有一定的限制性, 因为场地有限, 容纳观众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电视舞蹈不但解决了这个难题, 而且增加了观众群体类型。电视舞蹈一经媒体传播, 极容易扩大受众面积, 可以同时供亿万观众欣赏。品味舞蹈艺术的观众逐渐从点到面, 从局部到全体, 从小型的群体到亿万群众发展, 快速蔓延。

3) 电视的普及促进了舞蹈行业的发展, 电视媒体传播的舞蹈类型, 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 陶冶民众的情操, 而且也可以无形中给观众普及舞蹈艺术、舞蹈知识, 提高观众的鉴赏水平, 得到舞蹈文化娱乐情趣方面的启发, 可以有效提高观众舞蹈艺术文化的品味。同时, 还可以提升观众舞蹈艺术、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意识, 进而逐渐对舞蹈艺术产生兴趣, 成为舞蹈娱乐活动的追求者。大多数民众追捧舞蹈娱乐活动会使得类似舞蹈大赛的选秀活动更为活跃, 会逐渐在更多地区举办此类活动, 使得舞蹈普及平民。在电视的催化和支持下, 舞蹈正在从高雅的艺术殿堂逐步迈向雅俗共享的道路, 向大众化艺术延伸。

4) 电视舞蹈加深了舞蹈主题的展示。通过多方面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充分展示舞蹈的主题, 有利于观众把握舞蹈的要点。通过电视运用适当场景的编辑相结合, 从而更明了、更丰富, 情节起伏, 节奏感和情绪感表现出舞蹈的内涵, 深刻化舞蹈的主题、内涵, 有助于精准把握舞蹈的精髓。

3 各国舞蹈艺术现状

电视舞蹈在中国起步比较晚, 在国际上, 电视发展之初就已将舞蹈艺术与电视艺术相结合。舞蹈艺术以其独有的基于动作的“节奏与动感”与电视媒体基于视听元素剪辑组合的“节奏”和基于摄像机外部、内部运动的“动感” (包括角度、景别、构图、推、拉、摇、移、跟、甩、多机拍摄等) 相互融合, 逐渐成为人们感知舞蹈艺术、感知电视媒体的全新途径。

早期的舞蹈已经成为历史, 随着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 技术在电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舞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表现, 越来越丰富。

加拿大的诺曼·麦克拉伦“双人舞”, 是在1968年创建的, 具有抽象的极简主义风格, 是先进电视技术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舞蹈。

在20世纪90年代末, 许多前卫艺术家, 充分利用了三维动画、人力和动作捕捉虚拟舞蹈等数字技术, 将舞蹈与最新的电脑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投影图像舞蹈的视频内容分析的文本、电影、音乐、电视、舞蹈等资料, 很可能是来源于多种相关的舞蹈作品中舞蹈排练厅排练的视频, 舞蹈编导为了方便学习, 分析添加了视频注释等。好莱坞电影“睡莲”, “雨”、“花舞”, 印度舞蹈电影“阿育王”、“游侠”、“大篷车”、“神圣”等, 里面都有古典和新颖的舞蹈艺术, 既丰富了故事的情节, 也将舞蹈艺术发挥地淋漓尽致。

4 电视舞蹈前景分析

4.1 电视舞蹈呈现多样化

电视舞蹈大赛选秀、各种电视舞蹈片以及其他各类电视舞蹈, 包含了特色民族舞蹈, 富含古典韵味的舞蹈、现代舞、芭蕾舞, 都有一定的电视受众群体, 特别是很多观众是青少年, 对电视更舞蹈着迷。电视舞蹈具有一定的受众市场。

4.2 日益重要

各媒体根据将舞蹈和电视手段相结合, 根据电视观众的需求和电视市场的发展状况, 更为重视并不断加强了电视舞蹈的制作和传播。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类电视台, 都陆续创办了不同类型的电视舞蹈栏目、电视舞蹈大赛选秀活动等。电视舞蹈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4.3 电视舞蹈艺术化

电视舞蹈是舞蹈艺术的独特形式, 既是技术, 也是艺术, 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既包含舞蹈的审美价值, 也包含电视艺术得理念和特性。

电视为舞蹈形式提供了艺术变革的可能。影视的蒙太奇语言丰富了舞蹈艺术时空畅想的空间, 使舞蹈在时空格局上摆脱了舞台局限。固有的舞蹈或者电视单一门类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数字时代瞬息万变的世界, 只有紧紧把握住其边缘和交叉的艺术特质, 充分发挥“1+1>2”的实践原理, 才有可能打造出全新视听效果并兼具舞蹈与电视二者之优长的“电视舞蹈”艺术。

4.4 迈向数字化

为了充分表达出舞蹈蕴含的精神含义, 要求舞蹈者具备生动细腻的外在形象。数字化虚拟手段是通过网络的架设, 展示超越“现实”的效果, 以迎合创作环境和气氛的需要。数字化虚拟手段在以舞蹈语言表现为主的基础上,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影像语言, 辅以文学、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 更加丰富了舞蹈叙事、抒情的手段和空间, 更为高质与直观的展示舞蹈艺术的全景魅力。而这种舞蹈数字化就是让舞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中国舞蹈爱好者, 在国外购买中国舞蹈的视频和相关教材是件非常难的事情, 这就限制了文化艺术的传播, 使国外舞蹈爱好者对中国舞蹈的魅力可望而不可及。舞蹈数字化的方式可以克服这个问题, 通过网络的方式, 打破地域和国籍的局限, 探讨舞蹈艺术。并且传播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 可以使大家更全面的了解中国舞蹈。所以, 舞蹈数字化网络化, 有助于弘扬中国的传统舞蹈文化艺术, 让更多爱好中国舞蹈的人及时的进行交流和互动, 感受中国舞蹈的魅力。在对舞蹈的艺术产业化, 在“现代理念”, 统治和文化的这些创意影响力道路, 势必会从创作实践中体现。

5 结束语

舞蹈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艺术, 舞蹈的现代化把身体艺术和现代科技进行有机整合, 这是舞蹈艺术产业化的重要进程。在舞蹈领域, 各种形式的舞蹈影片剪辑, 电视舞蹈、音乐等的录制实现了数字化存储, 如像在我国复制大量的舞蹈进行商业DVD发行。舞蹈艺术家、电影制作人、数字媒体专家推动了国际数字艺术的进程。然而, 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也因此走向了工业化道路的编排。所以, 就目前而言, 电视舞蹈将继续向前发展。加强探索实践中的弱点, 这是一个新的数字化发展的关键。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 舞蹈艺术渐渐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并且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伴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出现, 不断地与舞蹈相融合, 使舞蹈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抽象体, 增强了人与科技的互动, 不仅降低了成本, 也在审美上给人们带来了更为极致的享受。

关键词:电视舞蹈,大众传媒,传统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林建平.浅谈舞蹈的数字化[J].科技广场, 2007 (12) .

[2]张娅妮.浅谈我国电视舞蹈的现状与发展[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04) .

[3]汤旭梅.舞蹈电视与电视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 (02) .

[4]杨越明.舞蹈类电视栏目现状及前景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 (02) .

[5]孙晓梅.试析舞蹈传播媒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1 (03) .

[6]宋燕华.首届电视舞蹈大赛侧记[J].舞蹈, 2000 (06) .

[7]蓝凡.电视舞蹈刍论 (上)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4 (03) .

[8]王岩.电视舞蹈的艺术特征[J].电影评介, 2006 (22) .

师范类院校舞蹈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第7篇

关键词:师范类,舞蹈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创新

1 师范类院校舞蹈学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师范类院校大多延续以往的固定教学模式及内容,以言传身教为主,内容多为参考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技巧课以芭蕾基训、古典舞基训、民族民间舞、身韵、现代舞、技术技巧、舞蹈编导为主;理论课以中外舞蹈史、舞蹈教学法、舞蹈概论、舞蹈解刨学、作品赏析等为主。这些实际上大多数照搬了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及内容,有些并不适合师范类学生的学习。而真正应该是师范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反倒没有作为重点去教学培养。这样的教学课程、内容及方法使得师范类院校的舞蹈学,无论在教学水平上还是在学生的专业素质上都低于专业院校。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目前很多的用人单位都以招收专业院校毕业生为主,甚至教师岗位也要求专业院校毕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真正地对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应该怎样培养,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师范工作的特点进行认真的系统分析。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的舞蹈学专业都开设了课堂实践课程,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真正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为以后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但是很多的师范类院校并没真正合理有效地安排实践课程,同时仍然存在学习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法,没有去想是或否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有时反倒使实践课影响了正常的舞蹈教学。怎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及内容成为当今师范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用科学务实的态度进行深度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实施才能改变现在师范类院校舞蹈学教学水平低、学生就业率低的现状。

2 对课程设置及内容的调查研究

目前的师范院校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大多是舞种多,课时少。原因是师范类院校的公共课程相对较多,这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同时由于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舞蹈类教师,这就使得学生要学习多个舞种及相应的理论课程,这是与专业院校所不同的。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就使得学生的专业课程多但课时不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足。表面上看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但实际的专业素养及技能掌握远远不足,不能达到专业教师的要求标准。其次在招生环节中,师范类院校对学生的专业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不高,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考上大学,而师范类舞蹈专业的招生对专业课及文化课要求都不高。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才临时开始学习舞蹈专业,并不是真正地热爱舞蹈或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对学校来说,为了生源充足,也会放低一些要求。这就使得师范类院校的生源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但进校后的课程又照搬专业院校内容。使得学生无法完成课堂内容,尤其在技术技巧课程上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甚至是训练事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降低要求或改变教学内容,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有些甚至出现重复或冲突的现象。有些师范类院校同时开设芭蕾舞基训和古典舞基训,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首先古典舞基训实际上是在芭蕾基训的基础上融入了戏曲、武术等中国元素在其中的一种训练方法。在很多的动作上两者的训练目的及要求非常接近,同时开设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重叠性,同时两者对外开、上身等要求又有所不同,甚至冲突,这使得学生同时学习时很容易对类似动作混淆,无法区分。民族民间舞以八大地域民族为主,包括藏族、东北秧歌、蒙古族、胶州秧歌(女)鼓子秧歌(男)、维吾尔族、云南花灯、朝鲜族、安徽花鼓灯。内容非常丰富,也极具训练价值,但是往往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内容达到教学要求,原因在于民族较多,课时较少。很多师范类院校为了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只能完全进行组合教学,并且组合较少。这使得学生虽然学习了各民族地域的舞蹈,但只掌握了皮毛,没有深入了解民族特性及风格特点,在表演及代表性动作上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及内容使得学生毕业后在自己任教时也无法准确地教给自己的学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在课堂实践环节上,师范类院校没有突出自己师范的特点,而是效仿专业院校的实践方法进行,那就是以排练学习剧目为主,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剧目的排练演出是十分重要的积累经验的过程,不可或缺。同时排练演出也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提高,包括很多的原创类剧目都可通过这样的实践环节来完成。但是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说,当他们走出校园后更多的是面临如何去教别人,怎样才能当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一味地进行舞蹈排练演出,或许对个人的专业素质提高很快,但在训练怎样教学的环节上并没有发挥很大作用。这就忽略了师范类的特殊性,脱离了实际,并不科学。

3 对课程及内容的改革创新

要从思想上改变以往的观念,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实师范类院校有着很多自己的教学优势,应该充分地进行研究,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针对师范类学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调整改革课程设置及内容。

例如,芭蕾舞基础训练与古典舞基训可以都开设,但不可放在同时进行,可以先开设芭蕾舞基训,毕竟芭蕾舞基训是目前全世界最为科学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身形和气质舞蹈基础训练,之后开设古典舞基训,使学生在芭蕾基训的基础上练习呼吸、身法、动律等。这样两个课程在避免冲突的同时,既解决了学生最基本的体型气质等问题,同时也训练到了学生的内在呼吸动律及身法。在民间舞上,八大地域民族的训练是缺一不可的,每一个地域民族都有其独有的训练价值,所以课程的开设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师范类院校的公修课较多,专业课时相对较少,怎样才能在这样的课时分配的情况下能够既保证课程的完成,又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各民族地域的舞蹈特点及动律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组合训练模式,加入元素教学的内容。在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创新,先进行元素教学,后进行组合教学。在这其间可以把组合教学的内容相对减少,只教授传统经典的组合内容,同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利用元素动作进行新的组合的创编。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掌握各民族地域的风格及动作特点,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创编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我发挥利用,提高综合专业素质能力。技术技巧课应该因人而异地进行训练,由于学生进校时专业基础较差,很多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在技术技巧训练上年龄也偏大,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也就大大提高。所以以个人能够完成的动作为主,不搞一刀切,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训练内容。

目前全国的高校都在发展改革课堂实践课,而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怎样才能开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实践课程呢?其实就是要符合自己师范类的特点,把教授作为重点进行实践,很多师范类院校照搬专业院校实践课程模式,一味地进行排练演出,不可否认,这样的实践安排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及经验,但是并没有训练到学生的教学能力,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大多是要走上教职岗位的,更多的是要教授舞蹈,而不是当演员。所以,师范类院校舞蹈的实践课程应该多加入舞蹈教授内容,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

例如,每次实践时把学生进行分组,一组作为教师角色向另一组进行剧目的教授、排练及最终演出,在最终演出前,教授的一组要说明自己的教授过程及心得。下次实践时两组互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加了上台表演的经验,一举两得。在课程及内容改革的同时要不断地完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优秀的专家进行讲学。随时掌握最新的舞蹈学专业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不足来适应社会需要。积极编写整理实施自己的教材内容,做到从实际出发,符合自身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舞蹈的技术动作,同时在文化内涵等素质修养上也能大大提高,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范类人才。

4 总结

目前,笔者作为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系的教师,对以上的课程及内容也进行了实验性的改革和实施,对我系舞蹈学专业学生来说,改革后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不仅能够非常好地完成课程内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教师也在这样的改革中不断创新,积极整理实施符合本院学生特点和实际的教材,整体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舞蹈类专业 第8篇

关键词:“多维”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教学原则

“多维”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的、富有创新力的教学方式。通常所说的多维就是指: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然而“多维”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以多角度, 多感官触发学生的思维。在舞蹈类体育课程上采用“多维”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由看、记、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 “多维”教学方法, 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使其不再拘谨于定向思维中学习知识或思考问题, 而且在这种“多维”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舞蹈课上轻松的学习并长期有效的记忆所学的舞蹈动作, 通过课上老师的多感官教学指导, 结合学生课下的思考可以创新出新的舞蹈动作。“多维”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创新性。

1、构建“多维”教学模式的意义

“多维”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下更具有优越性, 这也是在舞蹈类体育课程上的巨大进步之一。

首先, “多维”教学模式在各学校不断探索和研究新型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 使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和丰富, 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并可以改变原本压抑的课堂气氛。

其次, “多维”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舞蹈类体育课程中有的放失, 不仅仅是单一、机械的看着老师做, 或者模仿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而是, 在记忆、接受了老师的动作后, 在老师的启发下, 发挥自己的各个感官能力, 赋予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舞蹈。这样, 不仅学习了课堂上的知识, 并且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反复思考, 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最后, “多维”教学模式在各个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使用, 对体育老师也起到了一种激励的作用, 在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也不再受固定不变的教学大纲的束缚, 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切身需求自主创新教学舞蹈。这样,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就轻松、高效的完成了教与学。

2、构建“多维”教学模式的原则

“多维”教学模式以构建完整、高效并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为出发点, 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全面协调学生的发展,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 以学习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确保身体和心理健康, 培养综合体育能力为目标, 结合教学和社会的需求, “多维”教学模式要遵循一下三点原则。

2.1、健康性原则

“多维”教学模式首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健康第一的原则。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日趋成熟的重要阶段, 在“多维”教学模式下,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舞蹈类体育教学要注重健康性与效率性相结合、创新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 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以及意志的磨练, 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现自己的创新力, 使其个性不受压抑,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动作, 而不是拘泥于以往单一的、固定的教师设计的舞蹈动作, 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仅能使学生更快的学到知识, 同时也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2.2、创造性原则

“多维”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核心, 展开课程的安排, 使课堂内容灵活多样,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师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基础, 加以创新,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有关舞蹈的技能与技术。舞蹈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 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课下, 均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互动、多帮助, 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跃的学习, 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勇于表现自己。

3、教学培养目标

“多维”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 而主要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通过学生自己创新, 不但可以使其发挥自己的特长, 并且会让自己感到更大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通过“多维”模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做到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对手竞争与团队合作的关系。同时在表现自己特长的同时, 也展现了自己落落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从而在心里和身体两个方面健康的成长。

4、总结

舞蹈类体育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活跃、更生动的课堂氛围, 不但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而且让学生和老师之间达到了更好的互动, 并且在接收知识的同时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让舞蹈具有自己特点与风格。在“多维”教学的模式下,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课堂中让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 把传统的完成任务式的学习转变为以学习为乐趣的积极性学习, 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造出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潇.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方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 (4) .

[2]杨俊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黄淮学院体育系.2010, (11) .

加强工科类大学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9篇

一、在工科类大学开展舞蹈教育的意义

(一) 能满足学生接受舞蹈教育的需求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 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 以表达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教育以艺术的手段和形式, 激发人的审美情趣, 以产生情感共鸣。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许多工科大学的学生希望在大学阶段接受舞蹈教育, 使自己进行一种愉悦情感的体验, 提升自己的舞蹈艺术水平。

(二) 能提高大学生的文艺素质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 是普及舞蹈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工科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开展多种多样的舞蹈教育, 能够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舞蹈水平,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和谐发展。通过开展舞蹈公共选修课等形式, 将舞蹈爱好者吸引到舞蹈课堂上, 从而培养大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欣赏美好的人和事, 用美丽的情感和心灵与人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 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艺素质。

二、在工科类大学开展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师资力量欠缺, 任课教师职称学历偏低

在工科类大学担任舞蹈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为中级职称以下或学历较低的青年教师, 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偏少。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造成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和丰富, 不能够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部分大学舞蹈老师教学内容仅强调欣赏, 或者训练很专业的技巧, 然而不注重对学生舞蹈激情和潜力的挖掘, 有的老师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身上, 而缺乏对全体学生系统、完善的舞蹈训练。

(二) 舞蹈教学制度不完备, 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舞蹈公选课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备, 舞蹈教学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很难达到人们满意的水平。另外, 舞蹈类公共选修课一般安排在课外时间, 辅导员老师和教学质量监督人员检查和督促的难度增加。选修课一般采用考查形式, 有的同学刚开始对舞蹈教育充满渴望, 学习一段时间以后会因为训练累、动作难而坚持不住, 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舞蹈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 规范对舞蹈公共选修课的质量管理

1. 教务部门要在学年开始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

2. 舞蹈任课教师要认真按照相关要求写好教学计划书和任务书及教案。

3. 对学生要加强管理, 教学督导部门和学工部门要加强

对选修舞蹈课程的学生加强管理和督导, 确保学生认真上好每一次舞蹈课, 确实达到学习效果。

4. 要将舞蹈学习和文艺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 建立面向全校舞蹈学习和爱好者的专业教室和专业教

研室, 让学生在更加优越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享受到专业的舞蹈教育。

(二) 拓宽舞蹈教育实践途径

1.大力加强学生舞蹈团的建设。大学生舞蹈团是大学生舞蹈爱好者学习和交流的团体, 学校要从条件、场地、经费和组织上给予保障。

2.积极开展舞蹈活动。如组织大学生舞蹈节、大学生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 使青年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提高。

3.认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认真参加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青年文艺骨干深入社会、深入基层, 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4.积极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种舞蹈大赛。积极选拔和推荐青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舞蹈大赛, 让他们以赛带练, 在参与中得到提高, 在交流中不断进步。

(三) 提高舞蹈专业教师的素质

舞蹈教师作为舞蹈教育的主体, 是工科大学舞蹈教育的生力军和领航者。要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 更要为舞蹈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和平台, 切实提高青年舞蹈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欢.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5) :118-120.[1]王欢.关于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5) :118-120.

[2]张晓红.开拓探索树立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J].克山师专学报, 2004 (4) :167-168.[2]张晓红.开拓探索树立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新观念[J].克山师专学报, 2004 (4) :167-168.

上一篇:设计建筑下一篇:跨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