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福利范文

2024-05-17

辞退福利范文(精选3篇)

辞退福利 第1篇

关键词:辞退福利,职工薪酬,会计核算

1 辞退福利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辞退福利定义为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成为辞退福利的首要条件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发起方为企业, 而不是职工, 如果在企业没有裁减计划的情况下, 职工自动离职, 企业给予职工的补助不能称为辞退福利。为避免会计核算的随意性, 《准则》同时要求, 企业确认辞退福利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 企业已经制订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 相关内容已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批准, 并且辞退工作一般应当在一年内实施完毕; (2) 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计划。如果企业拥有单方面中止辞退计划的权利, 企业辞退福利的支出就会变得极为不确定, 从而不能确认为企业现时承担的负债。

企业支付辞退福利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企业强制性要求职工离职, 职工对离职或留职没有任何选择权。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可以确定出离职职工的人数、工作种类和从业时间, 从而确定出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的准确金额。第二种情况是企业没有强制性要求职工离职, 那么企业只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 对可能接受辞退计划的职工人数进行合理的估计。 (1) 如果企业通过个人调查等方式统计出准备离职的职工人数, 企业可以直接将其作为最佳估计数。 (2) 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对职工分别进行个人调查, 企业也可以通过预计接受辞退计划的发生概率, 来计算辞退职工数量的最佳估计数。

2 辞退福利会计核算的关键步骤分析

2.1 合理估计辞退福利的金额

如果企业制订的是强制性辞退计划, 企业只需按照辞退计划计算辞退福利。否则企业必须对可能接受辞退计划的员工数量和类别进行合理的估计。

[例1]2010年8月, 为了能够在下一年度顺利实施转产, 甲公司管理层制订了一项重组计划。该计划要求, 从2011年12月31日起, 企业将以职工自愿方式, 辞退第一生产车间部分职工。辞退计划将于2011年1月1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 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以及甲公司估计的接受辞退计划的人数和应支付的辞退福利如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企业制订的不是强制性的辞退计划, 企业最终估计的可能接受辞退计划的职工人数很可能大于或小于计划辞退人数, 从而影响企业辞退福利的实际金额数量和支付情况。

2.2 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虽然《准则》要求辞退福利一般应当在一年内支付完毕, 但由于辞退福利一般金额巨大, 涉及的人数众多, 企业可能由于付款程序等原因而无法在一年内支付完毕。对于这种情况, 应当按照预计负债的相关规定, 计提辞退福利的现值。承例1, 假设甲公司预计在未来3年内等额将辞退福利全部支付完毕, 甲公司每年需要支付辞退福利91.67万元 (275/3) 。甲公司采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7%作为折现率, 那么甲公司辞退福利的现值为240.56万元 (91.67× (P/A, 7, 3) ) 。辞退福利的全部金额与现值之间的差额, 甲公司应当将其计入末确认融资费用, 并按照实际利率法逐期摊销。

综上所述, 甲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1) 2011年1月1日, 辞退计划被董事会批准后, 甲公司确认应支付的辞退福利:

借:管理费用240.56

未确认融资费用34.44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275

对于该笔分录需要注意, 辞退福利不能像其他种类的职工薪酬一样, 按照人员性质计入“制造费用”或者“生产成本”, 而应当一律计入“管理费用”。这是因为辞退计划属于企业的整体规划, 按照“谁受益, 谁负担”的原则来判断, 辞退福利的受益对象是企业整体, 而不是企业的具体产品或服务对象, 因此将辞退福利计入“管理费用”更符合经济实质。

(2) 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支付第一期辞退福利, 同时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91.67

贷:银行存款91.67

借:财务费用16.84 (240.56×0.0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6.84

甲公司以后各年度会计分录与上类似, 不赘述。

3 辞退福利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 辞退福利计入辞退当期的管理费用, 有违配比原则。辞退福利一般金额巨大, 全额计入辞退当期的管理费用, 会使辞退当期的会计利润大幅减少, 甚至形成巨额亏损。而事实上, 辞退福利的受益期间并不是辞退当期, 而是辞退职工以后的各会计期间。因此, 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企业支付的辞退福利应当采用系统的方法在辞退工作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进行摊销。

(2) 在非强制性辞退计划的情况下, 应当允许企业在会计期末修正前期估计的辞退福利金额。如果企业制订的辞退计划不带有强制性, 那么在董事会批准辞退计划的时点, 企业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具体情况所估计出的辞退福利金额很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只有当企业与全部有留职或离职选择权的职工签订了书面离职协议时, 才能得出辞退福利的准确金额。如果允许企业任意估计辞退福利的金额, 而后期不加以修正, 辞退福利很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例如, 为了保证辞退计划结束后企业能够产生足够的会计利润, 企业可以在前期估计较多的辞退福利, 而在后期转走。同其他盈余管理手段相比, 辞退福利的估计随意性更大, 因而也更加难以监管。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生重组业务, 将企业发生的辞退福利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之中, 既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规范, 也能使企业更加准确地核算实际发生的用工成本。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辞退福利 第2篇

案例:甲公司2008年12月26日经董事会批准,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内退职工人数为20人,将提供内退职工从内退日至正常退休日的工资420万元,缴纳的社会保险为66万元,分6年在每年年底支付。年贴现率为6%,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根据实例,利用Excel Vba程序设计功能建立计算模型的步骤如下:

一、设计基本数据输入界面

按图1所示,在Excel工作簿的sheet1工作表的1-6行中建立基本数据(变量)录入区,供用户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输入有关原始数据,表中的8-9行是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计算表的表名和项目,设计模型时预先按图1所示设置好。

图中的数据除“计算”按钮外,其他数据和表格都是通过键盘输入和定义单元格格式设置。其中的“计算”按钮通过鼠标右键单击窗口中的“工具栏”选择“窗体”,在弹出的“窗体”工具条中选择相应工具按钮建立。

二、为“计算”按钮指定宏并对宏进行定义

为生成9行以下的表格及表中的数据,在建好的“计算”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指定宏”,在弹出的“指定宏”对话框中的宏名框中输入“计算”,再单击右边的“新建”按钮,在弹出的模块1中输入以下代码:

上述代码中,带'的语句是说明文字,程序运行时不执行。本程序的核心技术是如何定义表中各项目的计算公式,因为这些计算公式要随支付年限改变而自动改变。因此代码中定义了循环结构,设置了较多的中间变量,如:rang1-rang4。另一个难点是计算表格的表格线区域要随“预计使用年限”的改变而自动改变,此处是在循环结构中再嵌套循环解决。

三、模型的使用

此设计模型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并且操作简单,用户需要进行辞退福利会计处理中有关补偿款项的计算时,只要在基本数据区输入相关数值,然后单击“计算”按钮,模型可以自动计算出会计处理所需的各种数据,本文所举实例的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会计人员可根据图2所示的计算表编制相应分录。

1.2008年12月26日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2.各年年底的会计处理如下:

第1年(2009年)年底:

同样,第2年至第6年处理方法相同,数据参照图2中的计算表即可。

辞退福利 第3篇

企业在辞退员工时经常会因为员工的辞退福利而与员工出现一些冲突, 其中主要是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问题。尤其是经过由于09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大量员工辞退时间之后, 辞退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问题凸显。如何在新的会计准则之下做好员工辞退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成为了当前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集团公司员工辞退福利的界定

在对员工辞退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进行研究之前, 有必要对辞退福利进行一定的界定。辞退福利就是指企业在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需求而需要和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被辞退员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与此类似, 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也对该种情况给出了相类似的规定, 规定明确指出——“为了确保职工的权益, 企业需要和员工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时应该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这个角度来看, 辞退福利是企业应该承担的法律义务。员工的辞退福利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当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没有到期之前, 不论员工本人是否愿意, 企业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都应该以资金的形式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其二, 当员工的劳动合同没有到期时, 企业处于经营需要而鼓励员工提前辞职而给予的鼓励性奖励和经济补偿。

二、员工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

新的会计准则针对员工薪酬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总的来讲, 新的会计准则认为员工的薪酬福利主要包括:员工工作的工资、奖金与津贴等其他形式的补贴;医疗保险、事业保险等“五险”;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用、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三项经费) ;由于提前解除劳动关系而得到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其他的非货币形式福利等。从这个角度来看, 员工的辞退福利应该纳入到职工的薪酬核算范畴之中。

当企业对员工的辞退工作在一年之内完成之时, 而且企业给予员工的一次性补偿金额超过了其所计划的一年支付额度时, 企业应该对折现率进行综合考量, 将折现处理之后的金额纳入到企业当期的管理费用之中。当这些金额和实际的辞退金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时, 应该将之作为没有确认的融资费用, 在以后的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再计入到财务费用当中。

(一) 员工辞退福利的确认

(1) 由于辞退补偿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在新的会计准则下, 会计处理与税法的纳税处理都不一样。以《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不管企业是处于自身经营需要而提前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或者而是为了鼓励员工主动辞职而提出的额外经济补偿等, 都应该对由于解除劳动合同而给予的经济补偿所产生的响应而计入预计负债之中, 并纳入到当期损益计划之中。同时, 还应该将需要裁减的人数及职位与数量等进行详细的规定。然后根据相关的规定与制度, 按照员工的具体工作类别等来确定解除劳动关系需要给予的具体补偿金额, 解除劳动关系的具体时间等。同时, 在解除劳动关系时要注意到企业不能够单方面撤回或者是修改解除劳动关系的计划或者是建议。

(2) 由于被辞退的员工不能继续给其所在的企业带来任何形式的经济收益, 所以对该员工的辞退福利应该计入到当期费用之中, 而不能够作为资产成本计入。

(3) 在职工没有正式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之前, 虽然合同关系还没有正式失效, 但是在将来不会再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应该提供本质上具备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 依照辞退福利进行处理。

(二) 辞退福利确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当企业针对员工的裁减及辞退计划还仅处于企业内部的讨论与筹划当中时, 只要没有经过企业董事会的一致同意而宣布时, 该项辞退福利是不能够生效和实施的。

(2) 在制定企业的辞退计划以及相关的规定时, 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包括辞退的对象员工所在的具体职位、部门以及具体的数目等。同时还应该制定起一套以辞退对象的职位等级以及与员工的补偿金额相结合的辞退时间选择机制。

(3) 在制定企业的辞退与裁减计划时, 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经验经营状况, 确保企业所制定的裁减计划尽可能完备, 可操作性强, 这是对之可实施性进行判断的标准之一。

(4) 在企业制定辞退计划以及相关的裁减建议时, 首先应对企业的预计负债进行确认, 在将之纳入到当期的损益之中后即可, 不必在实际的支付款项事件发生之后再进行确认和计算。

三、员工辞退补偿的税务处理

(一) 辞退补偿的企业所得税方面

根据国税函【2001】918号文件中的相关规定, 企业针对已经达到一定工龄、一定的工作年龄或者是接近退休年龄而通过内部退休等方式所支付的所有一次性生活补贴, 同时还包括企业用于支付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的补偿等都应该按照对应的规定, 在企业所得税税前予以扣除。当补偿性支出的数额较大、难以一次性摊销时, 企业可以在以后按年限均匀予以摊销。而具体摊销年限要按照当地的税务局制定的具体规定来予以施行。

(二) 辞退补偿的个人所得税方面

根据财税【2001】157号文件中的相关规定, 员工个人在和企业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所获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 其具体金额在当地上一年当地平均工作的三倍之内时, 应该予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处理。但是, 在其金额超过这标准的三倍后, 其中所超出的部分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予以扣除个人所得税款。

(三) 其他形式的税务处理

其一, 通过内部退养的方式而得到的报酬不能纳入到离退休工资的范畴, 所以应该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的形式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二, 对于那些办理内部退休手续却仍然留在之前的在职单位的, 其所获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应该从内部退养手续生效直到其法定的离退休年龄之间所有的时间进行平均, 并将“工作和薪金”除去之后, 以余额作为技术来确定适当的税率进行征税。其三, 在内退之后依然留职所取得的收入应该依法自行向当地的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

参考文献

[1]孟炜.新准则下员工辞退福利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18) .

上一篇:大数据与电力企业下一篇:组合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