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训练兴趣论文

2024-07-26

提高训练兴趣论文(精选12篇)

提高训练兴趣论文 第1篇

一、选好苗子, 保证队伍

根据运动生理学, 选苗子应从体形体态特征、体质特征、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考察, 还要考虑其品德素质、功课负担、与同学关系等因素。在考察其生理、心理素质时, 还要结合学校实际。例如, 选篮球苗子, 有的学生虽然身高不突出, 但其他如速度、弹跳力、灵敏性以及对篮球运动的悟性都很好时, 也可以作为篮球运动的未来尖子来培养。在选苗工作中, 我们做到不辞劳苦地深入到各班, 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 因为我们所担任的教学班不一定是本年参加比赛的年龄组。为了处理好统筹问题, 我校几位体育教师沟通好, 协同行动, 反复研究确定选苗工作要贯穿在一年四季。无论在操场上课、课外活动等活动场面, 处处留意, 若发现好苗去问, 并作好记录。我们也通过集训, 观察学生多人的反应、模仿、步型、灵敏、耐力、弹跳等能力表现如何, 并要求各年级都要有运动员。这样选苗就比较完整、准确, 学生入队后队伍也较稳定, 运动水平也能稳步提高。

二、合理安排, 科学训练

小学阶段的女生打篮球一般都不好看, 可以说不是在打篮球, 而是在“拼抢”篮球。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女同学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客观的限制了她们的篮球意识和技战术水平。其实, 每天辛苦学习各种篮球技术的目的就是能够在篮球实战中娴熟地运用出来, 所以小学生篮球的技战术还是以简单, 实用为基本原则。

首先, 要注意课与课之间要贯彻系统性。课与课之间的系统性反映着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进度的科学性, 特别是周训练日程的合理安排, 要注意使课与课之间达到上下、前后之间的衔接与吻合。

其次, 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符合主要有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密度等条件来决定的。假如在平时不加以注意, 容易造成队员疲劳过度而产生“厌球”现象。同时在日常的训练中还要注意区别对待, 在训练中要把集体训练和个别训练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每一个运动员的积极性。

三、灵活方法, 提高质量

小学生篮球训练主要是以基本站立姿势、脚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基本技术为主。这些动作如翻来复去练习,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为把这些枯燥无味的教材具体化、形象化, 在训练中我经常采用游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原地运球练习, 为克服学生的厌烦情绪, 将此练习变成了“拍球比多”和“拍球比快”的游戏;这样一来, 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使原地运球技术得以巩固提高。针对学生好胜心强, 但“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的特点, 游戏中, 视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情况随时加设障碍, 如在有人防守的情况下利用“假动作”传接球等, 有效地提高了传接球的质量。此外, 在游戏中还通过让部分学生当裁判, 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使学生在欢快、有趣的游戏中, 加深了对传接球技术动作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四、鼓励学生, 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 但是, 瞬息即逝的兴趣对篮球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的兴趣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实践证明,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 让学生时时看到自己的进步, 并感到成功的喜悦, 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如在进行间运球上篮练习时, 有一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动作总不协调, 且找不出问题的所在, 因此, 一做练习就没有兴趣;然而, 在下一次分组比赛时, 他竟然做了一次较成功的运球上篮动作, 我抓住这个成功的瞬间, 及时给予成功的暗示 (朝他竖起大拇指) , 并公开给以表扬。从此, 这个学生的进行间运球上篮动作逐步得到了巩固与提高, 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五、积极引导, 体验成功

小学生队员大都是从班级的篮球比赛中挑选出来的, 应该说对于篮球还是非常喜欢的。但是, 篮球的各项基本技术和要领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非常模糊。所以, 在初期训练时, 教师要适当地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小队员们的思考, 循循善诱, 使她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当中去, 然后再经过教练员正确讲解与示范, 启发大家控制身体重心内外因素, 加深对动作的体会, 引导学生探索出自己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 从而让队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逐渐调动队员练习的积极性, 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此技术动作的印象。由于学生在训练初期表现出对篮球有比较大的兴趣, 但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容易失去原先的兴趣降低训练的质量。所以,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在多看、多听、多练中学习技术技能外, 更要让学生多思考, 多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 越来越善于动脑子。

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如经常举行校际、年级和班级比赛, 或是专门的女生篮球比赛。或者专门去组织女生观赛, 充当啦啦队, 让她们感受到球场上激烈竞争的气氛, 使其跃跃欲试;或者让她们亲身实践, 通过实战去提高技术和篮球兴趣。另外, 利用有关篮球的录像 (或组织观看NBA比赛、观看同龄人的训练比赛录像或者自己训练时的录像) 、挂图等, 刺激大脑皮层使之兴奋, 激发快乐的情绪, 创造一种良好的训练环境, 使学生沉浸在欢悦的学习气氛中,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六、调节心态, 面对比赛

最令人紧张、激动的时候莫过于比赛的时候了。此时, 不管赛的怎样, 表现的最气定神闲的应该是你自己。因为你就是队员的精神支柱, 不能紧张、发怒是一定要做到的。倘若这些不利因素一旦出现, 胜利就会离我们更远。领先也好、落后也好, 我主张始终都要以一种鼓励的语气去与队员们交谈。如投失关键球,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此时, 许多老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差, 容易受比赛的气氛、对手的气势、主、客场等因素影响到, 这时老师的鼓励胜过任何灵丹妙药。因为学生能依靠的只有你——陪伴她们好久, 一起训练的“好友”。倘若老师在这种情况下, 能理智地说:“不要紧, 看!我们的机会多的是, 以你的实力, 定能抓住一个。相信自己!”这样, 学生的心理就会有定下来, 而紧张的心情也随之消失。是胜是负, 都应该总结, 胜了该值得庆祝, 但更值得进行赛后的思想指导, 做到胜不娇, 从而更好地鼓舞士气, 再接再厉。落败了, 除了找出自身问题外, 还要帮助队员们重拾信心, 以胜利的光芒填埋失败的阴影。

摘要:如何教小学女生打篮球, 并让她们积极投身于篮球运动, 是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带女子篮球队时所采用的训练过程和方法, 应尽可能的激发女生篮球学习兴趣, 提高她们的学习能力。

提高训练兴趣论文 第2篇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兴趣呢?

一、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人格和知识,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学生的直接楷模。因此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要求。在训练实际中,不管训练条件、天气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坚持风雨无阻,应在训练前三十分钟赶到训练场地,等候学生,应该在全体学生都离开训练场地后,才能离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酬,如果与训练相冲突,都应以训练为重。训练中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余训练的时间不减少,才能以身说法,教育学生,树立威信。

此外,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在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发扬民主,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事大家商量,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拟定学习和训练计划,指导学习和训练,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协调各种关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基础在于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新时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互信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训练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还要经常找他们谈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照顾,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在宽松的训练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到训练中来。另外,由于师生的和谐,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中找到自信,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2、协调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了竞技水平,但学生可能在学习中出现因训练疲劳而影响课堂效率、家庭作业质量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不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轻则会影响到训练队的生源,重则影响队员的终身。如何解决呢?首先,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明白学、训并重的道理,从而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学好文化课,提高文化成绩。其次,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力争想办法把此问题的负作用降低到最小,甚至可以向两者相互促进的方面而努力。第三,在日常训练中,如何才能协调好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呢?体育教师与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又应该怎样配合呢?对此,我采取如下措施:与校领导联系,尽可能的把一个年级的队员放在一个班读书,把作业较多的课尽可能的放在上午前几节,方便训练和学习的安排。我还把班主任、各任课老师、队员家长请来一起讨论制定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主要是时间安排),落课的补课方案等。我还建议校领导、各班主任聘用该班任课教师时尽可能的聘用能调动队员上课积极性、重视课堂效率的科任老师。我要求家长必须加强对学生作业的辅导工作,提高作业质量。我还采取“平时少训练,着重保文化。假期多训练,着重保特长”的措施,上课期间每周训练3――4次,每次课1――1。5小时,且都放在全校学生大扫除和活动课的时间。还不定期的组织队员开展一系列讨论活动,如“我的好学习方法”、“怎样提高ww功课的成绩”等。

另外,我与家长、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交流看法,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身心状况,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能更好的训练,健康成长。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

一支队伍有凝聚力,就能团结互助,一致对外,增强战斗力。运动队也是如此。我们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目的的教育工作,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力争把运动队创建成为一个光荣的集体,加强队员的集体凝聚力,让他们为自己能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在训练队中,我致力营造一种广开言路的民主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此,我开展了如“郊游”、“野炊”、“游泳”、“我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主题活动,既促进了队伍的团结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又提高了学生训练的兴趣。

四、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些教练员采用成人的方法手段来教学生,无论什么活动都要求学生按照他的命令进行,把学生当成了“动作机器”,完全失去了个性,结果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没有了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单一、沉闷,训练任务完不成,甚至出现学生以训练为借口,欺骗老师、家长,到网吧玩游戏,缺训练课的现象。在实践中,我采用“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1、善变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部分喜欢体育运动。在训练中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较大程度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措施,将对提高体育兴趣有阻碍作用。因此,我一方面要变换训练的方法手段,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又要循循善诱、严格管理,维持良好的练习秩序。

通常,在体育课余训练中,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跑的专门性联系等。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在训练中,我有意识的采用游戏、球类活动、武术、体操等项目来完成准备活动。在素质练习中,我大量采用游戏的形式,比如:要发展腿部力量,我采用“编花篮”、“跨步”、“看谁跳的高(远、快)”、“跳跃接力跑”等游戏形式来完成。发展移动速度素质,我就采用同步跑、牵引跑、变速跑、追逐跑、跑台阶、跑格等手段。

2、善评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态度,及时做出正确地评价,适当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训练教学中,我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对于那些学习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对于那些进步较缓慢的学生,只要他们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并提出希望。例如:在练习急行跳远时,我站在沙坑侧面10――20米远,边观察边评价。“好!如果摆动腿再高些,就更好。”“不错,能跑快一点,上板果断一点,就更好!”当学生失败时,我会说“别急,下一次你一定能跳好。”“前面不错,就是上板有点犹豫,下一次改过来就好啦。”当学生顺利完成了动作,我就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或鼓掌或大声说“ok”、“verygood”等表示赞扬、祝贺。这样一来学生就表现得更加兴奋和努力,练习兴趣就更高。

3、善问

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围绕着教学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巧妙地提问,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在教腾空步时,我发现有的学生腾空滑行距离很近,便提问:你们背着重物跳的远还是不背重物跳的远?学生回答:当然是不背重物跳的远。我又问:你们的动作没有固定,上身就是相当于一个重物,怎么办?学生活跃的总结出“顶头”、“挺胸”、“立腰”、“带髋”等措施。总之,提问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点充分注意,促进思维积极活动。

五、适当的奖励手段

运动是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推动一个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形成体育动机。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参加比赛。在实践中我采取“创造比赛的机会,争取人人都有比赛的机会”、“县级比赛一批人,市级比赛一批人,一般比赛其它人”等措施,使他们人人都平等,都有表现自我、展示魅力的机会,让他们在理想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我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奖金、奖品、大会表扬、录像宣传、板报宣传等。

六、展示体育魅力,体现学生自我价值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好胜,渴望表现自己。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在训练工作中,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合理,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合理安排一些竞赛活动,依据实际情况在表扬、肯定的同时,适当的、适时的批评,展现课余体育训练的挑战性。在校内通过墙报、讲座、图片、电视等形式的宣传工作,展现体育运动浓厚的内涵,满足学生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

给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学生展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促进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向运动队靠拢的重要条件。没有学生哪有训练!为此,我经常在校内组织一些竞赛,给他们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做好激励机制等工作。学生从事体育竞赛后,对取得良好成绩和表现出优良作风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他们感到自己有价值,满足他们体育运动中最普遍、最强烈的需要――自我价值的需要。激励其它队员为取得优良成绩去努力拼搏,通过在训学生在校、县等比赛及班级、学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来展示体育魅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高了队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地位,使得他们能够动员和介绍有体育训练愿望的学生,让有天赋的学生向训练队靠拢,为训练队不断有好苗子补充,形成梯队建设打下基础。

结束语总之,我们要搞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需要长期积累,不断进取。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课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学生就一定会对课余体育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课余体育训练中来。我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运动训练学》、371页、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

《体育心理学》、139页、145页、350页、丁宗元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

提高训练兴趣论文 第3篇

一、加强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最感头痛的作业就是作文。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异常现象,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训练,通过广泛的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

在课堂上,我采取阅读讨论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问题,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挚爱,变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及能力的便利条件。

在课外,开辟广阔的阅读天地,我在班内建立了图书角。学生自愿献出课外阅读书籍200余册,订有各种报纸,完全满足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课余时间学生形成了读书热。学生读的书多了,逐渐体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由模仿作文变为独立作文,由强性安排变为自觉练习,初步显示了兴趣作文的优势。

二、发挥指导作用 进行直观影响

作文教学中,学生的练固然是主要的,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排除的。尤其是教师身体力行的指导会给学生心理上的满足,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钦佩与羡慕之情。不但能直接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而且能直观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艺术上的刻苦追求。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除了口头指导外,还和学生一起作文并读给学生听。从而模范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深感老师的作文有趣而情不自禁地进入作文艺术天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强化作文教学 采取多种形式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是一个有一定量度的实践过程,作文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在量与质的飞跃中得到的。而传统的作文训练一般是两周一次,既限制了学生作文数量,又限制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冲淡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要想搞好作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形式,采取多种形式的强化训练。

1.定量作文与不定量作文相结合。即教师的指定作文与学生的自由练笔相结合。指定作文是配合课本的单元文体,进行较为综合的作文训练,时间间隔较长,需要教师较为认真、细致的修改。而练笔则是学生点滴作文技巧的训练,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择材料,不定时、不限量的自由写作。由于学生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事,抒的是自己真实的情,所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作文兴趣浓厚,写得快、写得多,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2.笔练和口练相结合。笔练是作文训练,口练也是作文训练。在课堂或课余时间利用三、五分钟就可口说一篇作文,既灵活又及时,是一种短平快的作文训练形式。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虽有时话语不多,但学生也要尽力推敲语句,无异于作文练笔,所以,笔练之余要加强口头作文训练,做到笔练口练相结合。

3.课内训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作文教学,课内训练是主要的,但课外活动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它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作文天地,促进作文教学的不断提高与发展,既弥补了课堂作文教学的不足又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生活,激发了他们的作文兴趣,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课外的作文活动要科学地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多形式的作文训练网络。我曾经做了如下尝试:

①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把学生自己五彩的学习生活用文字的形式描绘出来,永久地留在记忆深处。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有效地进行了作文训练,一举两得。但要长期坚持是不容易的,教师要严格要求,勤于检查指导,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②指导学生自办手抄报。要求人手一份,各具特色。周刊、半月刊各自灵活安排,刊名也各选所好。从设计、选材、作文、抄写、绘图到排版等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并组织选优、张贴、展览,以此来诱发学生的争强好胜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③扩大课外阅读量,利用摘抄本积累素材。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发现的东西也就多了,逐渐由喜欢而有了积累的要求,便自觉地开始了摘抄,抄的东西多了就要受到影响,把别人的好东西变成了自己的东西,间接地变成了作文训练。

4.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作文教学是有未来目标的,但学生是被封闭在一定范围内的,缺乏广泛的社会材料,实际作文往往空洞无力达不到要求。因而需要变封闭式作文教学为开放型作文教学。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走向社会,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或采访先进人物,或搞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广泛了解,而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样就减小了作文的难度,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作文质量和能力。

四、讲评作文要有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讲评作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艺术、趣味性地加以综合考虑,设计出一套形式灵活多变而又注重实效的讲评方法。

1.讨论法。这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作文讲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读各的作文,然后逐篇讨论,指出每人的优缺点,最后小组评选出最佳作文。这种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可取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2.对比法。先读或印发几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然后由教师组织,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对比,肯定其长处,说明其短处,使全体学生都从中得到教益。之后,让学生拿自己的作文与其相比,重新加以修改,以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和虚心接受意见的良好品质。

3.刊载法。充分利用作文小报,及时刊载学生的好作文,人手一份,给学生以多读、多想、认真研究的余地,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扩大好作文的影响,让优秀作文面积不断扩大。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课余训练兴趣 第4篇

一、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 注意自己形象, 提高自身修养

校园内,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 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要树立积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以良好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训练时, 作为教师应该在学生之前赶到训练场地, 做好训练准备, 训练结束后让学生先离开, 自己留下整理好训练场地后, 方可离开。保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全身心投入训练。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 遇到天气不好等意外情况不能训练时, 要提前通知学生。此外, 体育教师还应不断学习, 更新观念, 完善自我, 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训练目标, 对学生的表现多加鼓励。

二、要协调好训练中的各类关系

课余训练中不单单包含学生和训练教师之间的关系, 还包括训练教师与学生家长, 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关系, 还有学生与家长及学生与其他任课教师等关系, 比较复杂。我们要力求做到: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训练的基础, 学生和教师没有良好的关系, 是不会愿意参加训练的。因此, 参加学校课余训练的学生和体育教师应该是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合作关系。作为一名业余教练, 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训练之余对学生要多方面进行关心和照顾, 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怀。这样, 他们在情感上就会对你产生依附, 就会在宽松、自如的训练环境中训练, 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关系, 还能使学生找到自信, 充足的自信心能帮助学生提升勇气, 消除怕苦怕累的心理。

2. 协调、沟通好训练场外的各种关系

课余训练, 顾名思义, 是在学习之余进行的。学生在训练之余还有好多事情, 比如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进行了体育训练, 运动成绩提高了, 而让学习成绩因为训练疲劳等因素而下降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对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以后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 应该让学生树立学习成绩第一的思想, 要参加体育训练, 前提是努力学习, 把训练影响的时间想办法补回来。其次, 体育教师要做好协调, 争取把训练中会影响学习的因素降到最小, 甚至可以做到两者相互促进。对此我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与校长协调, 尽量把一批训练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在训练之前, 让相关领导、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召开碰头会, 制订出一个相应的训练计划表, 制订一些补课方案, 等等。同时要求家长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辅导。另外, 我还与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保持定期联系, 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这样既可以督促自己改进工作, 提高效率, 也能让学生更好、更安心地训练。

三、加强运动队队伍建设, 提高队员的战斗力

中学生的年龄为十四五岁, 还没有发育完全, 承受能力也比较差, 课余训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辛苦的。因此, 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训练观, 提高他们的训练热情。运动队应该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队伍, 要使学生爱队如家, 通过加强队伍建设, 让学生为能成为运动队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训练过程中, 我提倡充分的民主, 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从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命令学生干这干那, 而是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起, 成为运动队中平等的一员, 激励他们维护运动队,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进而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四、制订适合中学生的训练计划, 合理进行课余训练

学校课余训练与专业训练有很大的差别, 训练时间少、训练周期短, 但训练不能一蹴而就, 要有扎实的基础和长期的计划。所以, 在训练前制订出一份适合中学生课余的训练计划十分重要。中学生还没有发育完全, 计划制订的开始部分应注重基础训练和一些基本的运动能力培养, 循序渐进, 充分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 把身体素质基础打牢, 然后再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所练习项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每年的暑期是中学训练的主要时间, 一年训练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暑假, 在训练内容和强度上可以适当加大, 以专项运动技能训练为主,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速度。训练中我们以周计划为主, 前期先进行各项素质练习, 特别是加强频率、速度和弹跳训练, 一般安排小的运动量, 因为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 不能强度过大, 再加上学生还要上课, 而且还有课后作业, 这样可以把对身体健康和文化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训练周期一般进行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各一次, 比如田径赛项目, 周一、周四进行速度、节奏、频率的训练, 周二、周五进行跳跃及下肢力量的训练, 周三进行柔韧、腰腹肌和速度耐力的训练。每次训练开始, 我都要求学生进行慢跑和柔韧性练习, 把身体充分活动开再进行训练, 训练结束再安排一些技术性放松练习, 巩固本次训练课的成果。这样不仅加大了训练的密度,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专项技术训练是训练的基础, 只有良好的技战术素养, 才能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 进而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在训练过程中, 特别是暑期训练, 我特别强调技、战术训练, 训练初期就给队员讲述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对于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难以掌握的技术动作, 我则利用多种手段, 如挂图、电脑视频、队员间相互示范, 甚至有时请高水平教练来校指导等帮助学生掌握其要领。例如, 跨栏的剪绞动作, 仅仅通过讲解、示范是远远不够的, 让学生直观地看视频, 模仿、体会这一动作,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严格训练, 严格要求, 是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最有效的办法。首先要通过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明白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意义, 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提高运动成绩。训练过程中要与学生多交流, 多听取学生的意见。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生对教师是充分信任的, 才会完全按照体育教师布置的计划进行训练, 因此, 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论和行为, 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不能随意改动训练要求、计划等。

业余训练包含很多方面, 也存在许多困难, 要搞好课余训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我们基层体育教师长期积累, 不断进取。只要我们遵循课余体育训练的规律, 采取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 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就一定会对课余训练产生兴趣, 积极投入到课余训练中来。

参考文献

[1]李小平.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11 (Z2) .

舞蹈兴趣小组训练计划 第5篇

计划一

一、训练目标

舞蹈兴趣小组是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一个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舞蹈队的学生是一批老队员,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基本条件的不同,)所以不能要求同一标准,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软度和开度要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因此,我结合我们舞蹈对的实际情况,特别做出如下的训练计划:

三、训练步骤

1、经过选拔组建舞蹈小队,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下腰等内容顺利完成。

2、当学生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的训练以后,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使孩子们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一步提高。

3、通过组合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更好的服务于平日的舞蹈之中。

4、舞蹈训练,这是使孩子们掌握、熟悉、提高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这个训练主要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唿吸,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完成舞蹈的表演。

四、基本功训练内容

手、头颈、胯、胸肩、腰、腿等地面部分的练习:坐姿、勾绷脚、腿的外开、肩和头部的练习、后背挺直的练习、伸腿练习、压腿练习、胯膝屈伸、踢腿组合、背肌和腰肌的练习、腹肌的练习。腿的练习:前压腿、旁压腿、吸腿、压胯。身体协调训练:腰组合、头肩组合、手臂动作配合、步伐训练。活动后重点排练六一节目。

五、训练时间

每周三下午

六、编排成品舞蹈为六一联欢做准备

计划二

一、活动目标:

舞蹈兴趣小组是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一个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小学舞蹈社团活动计划。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下腰等内容顺利完成。

2、当学生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的训练以后,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使孩子们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一步提高。

3、通过组合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更好的服务于平日的舞蹈之中。

4、手、头颈、胯、胸肩、腰、腿等地面部分的练习:坐姿、勾绷脚、腿的外开、肩和头部的练习、后背挺直的练习、伸腿练习、压腿练习、胯膝屈伸、踢腿组合、背肌和腰肌的练习、腹肌的练习。腿的练习:前压腿、旁压腿、吸腿、压胯。身体协调训练:腰组合、头肩组合、手臂动作配合、步伐训练。

5、舞蹈训练,这是使孩子们掌握、熟悉、提高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这个训练主要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呼吸,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完成舞蹈的表演。活动后重点排练六一节目。

三、活动时间:每周六上午。

四、活动对象:一、二、三、四年级部分学生。

教学计划:

在老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三字经》舞蹈动作。

计划三

一、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套路,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对学生要求基本功方面熟练掌握压腿、踢腿。软度不好的同学可延长时间。

3、对个别素质好的学生在技巧方面可加深一些,同时学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组合。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养成良好的姿态。

2、排练成品舞蹈节目,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灵敏性。

3、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对比法、预防预纠正错误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影音教学、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四、教学安排:

1、时间安排。每周三、四下午的4:05—5:35。

2、教学准备。每次上课前点名,课后有记载,有成果积累。

3、不断交流和研讨。总结得与失,借鉴成功的经验,不断丰富完善,提升教育与活动的艺术,使特色更鲜明。

五、活动内容:

1、第一月首先学习舞蹈套路的基本动作,正确地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知

道头、眼、手、脚等部位的配合。

2、第二个月要求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对个别软度不好的队员可加深练习,挑选汇报演出的节目,基本动作教学。

3、第三个月着重学习表演节目,编排节目队形,和音乐。

兴趣加训练 第6篇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为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法与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初学时让学生一边弹一边指出这个键的音名,这样的游戏是很见效的。如,弹“爬上山”的音阶练习,就是让学生从D调最低的C音弹到最高的C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辨认每根琴弦的音级名称。起初,学生们无需考虑指法是否正确,可用任意一个手指来弹,但最终仍然必用传统的指法技巧双手八指逐一弹奏方妥。练习弹奏“滑下山”难度较大,因为学生要倒序说出这些音名。孩子们喜爱的另一个游戏是“降落伞”练习。让学生闭上双眼,手自然向下降落,落至某根琴弦上,并说出其唱名,再从中找出与其相同唱名的琴弦。当学生们练熟了,老师再给学生加码。有了进步后,便以资鼓励。如奖个红五星或粘贴画等。

对于初学儿童的教学内容应包括练习手型、指法并把每课所学的简短乐曲背熟为好。给学生介绍五声音阶名称时,要让学生边弹边唱do、re、mi、suo、la,然后再反过来弹这些音符,弹到la音再顺弹。这样来回反复练习,边练边唱,边重复五声调式练习。歌词可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写,但学生们首先先唱音名来进行练习,如此施教,收益更大。从一开始学琴,就让孩子们背谱,使他们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他们学识谱以后也很有裨益。如果学生能在不同的音符上起奏旋律,预先又练习了平行音阶或进行了五指练习,背谱的学习方法就更有价值了。要尽早把指法练习,音阶和分解和弦介绍给学生,并注意观察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使一指和其余三指穿越自如。待他们能流畅地弹奏,再对手指、手腕和手臂进一步地严格要求,但对于每一正确指法和技能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可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识谱。比方,让学生边弹边说出音名,要求他们每首弹三遍并说出音名,然后大声数拍子,大声唱歌词。要把每个二分音符、附点音符及全音符弄清,仔细数够拍子。开始读谱时,伴随着的歌词帮助眼睛从左向右移动,同时还增添了感情色彩。配有歌词的曲子强调这样一个事实,音乐与词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学生自己填词配乐或改写新歌词。

为了帮助孩子们判断高音和低音音符,可让他们在课上、家中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音符写在纸上。儿童喜爱用音名来做拼单词的游戏,并在不同的八度音中找出同样的音符。然而,要找出四个so音或四个la音,学生们就必须能判断出五个do音,而且还要知道他们之间的所有音符。教师可使用这样的指法练习册。初学者还应掌握好节奏。弹奏时,学习数拍子的好方法是二重奏,为了使学生专心数拍子,让学生用一只手弹并要求学生大声数拍子的同时老师弹奏其余的音符。视谱弹奏,也是入门教程的一项内容。可边弹边数拍子。把这些练习补充到古筝入门教材里,使孩子们更易接受,更能提高他们的视谱能力。

显而易见,第一年古筝入门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们达到扎实的基础技能和对音乐理解能力,同时明确这一学习目的,以后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更易激发他们学习古筝的兴趣。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弹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此处如能弹得更优美一些就好了。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纠正错误。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甚至打骂和强制幼儿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拿根小棍敲击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古筝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还怎能学好琴呢?家长、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贴小红旗的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互相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通过以上方法,幼儿会逐渐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成绩会明显提高。随着 成绩的提高同时还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学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

提高训练兴趣论文 第7篇

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担此大任。然而,“说”能力的训练,师生并未引起重视,教师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学生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也有学生感到“说”很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的提高都有所裨益。假如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实现“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再到“能言善辩”的转变。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一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演讲者事先可略做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一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做法:在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作评价。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使学生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

二、新闻发布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预备铃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无论是读谱、演唱还是演奏,就其实际能力而言,就是连贯演绎音乐的水平。换句话说,我们强调训练的连贯进行,就是对“以节拍为训练根基”教学准则的坚持。节拍是连接音乐生命的一条红线:反过来说,对于音乐的任何表现要素的认知训练,凡是不能连贯地进行的训练,都会因背离了音乐的本质特性而使训练徒劳无功。

我们之所以重视旋律的综合训练,是因为认知训练越是深入下去,越是注重实践,越是讲求实效。音乐的声音要素和声响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发布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发布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十分认真。新闻发布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并付诸行动,报效国家。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两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评分小组在台下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学生为了夺取高分,演讲前在家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在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中渗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分别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实践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做法。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组织要素,越是尽可能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情感实体进行认知体验和运用训练,其审美的意义就越显著,认知就越容易,演绎的兴味感就越浓。

提高训练兴趣论文 第8篇

一、会计基本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一)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普遍表现为年龄较小、基础较差, 自我控制能力较低;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对学习缺乏动力, 主观认为没有必要学基本技能, 只要学好会计理论知识能应付考试就行了, 学生缺乏学习会计基本技能的兴趣。

(二) 存在问题

1. 技能训练形式单调。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职业学校的技能课在教法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重复的听课、练习、测试“三点一线”的模式, 使学生缺乏兴趣和耐心, 造成了学生没有高昂的热情, 技能训练效果难以提高。

2. 技能训练评价单一。

一些中职学校对技能课评价的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期末一般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考核。随着这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学校虽然加强了专业技能训练, 但是技能课的考核仍然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3. 技能训练力量不足。

近年来, 虽然中职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但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 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这样就造成了从事技能训练的老师教学工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 教学质量没有坚实的保障。

4. 技能训练条件薄弱。

会计专业投入小、见效快, 大多数中职校都开设会计专业, 正因为对实践的不重视, 所以在实训体系建设方面投入甚少, 校内实训基地短缺, 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电算化模拟操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技能训练有效性的建议

1.以“兴趣小组”为载体, 改革技能训练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 多年来逐渐成为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兴趣小组”教学形式的具体运用, 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 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围绕教材转的问题。同时, 在小组活动中, 技能训练围绕学生的兴趣展开, 做到了学与做的结合, 学与用的结合。

2.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训练的动力也是教师提高训练有效性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能力, 例如, 教师在珠算技能教学过程中播放“珠算竞赛的现场视频”, 让学生充分感受“珠算技能竞赛现场的紧张气氛和比赛选手的拨珠速度与技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3.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完善评价体系, 激励学生更优更强。实践证明, 定期举办一些技能大赛, 参加学生人数多, 设置的奖项多, 这对学生的技能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期结束, 学生技能考试成绩可尝试以奖项等级替代分数。比如传统的珠算技能、点钞、汉字数字的书写。而手工帐技能课程是集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为一体的, 教师可以打等或以一、二、三等奖的形式评定成绩。

4.“请进来”与“派出去”, 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能用自己的专业魅力感染学生,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 中职学校要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步伐, 一方面可以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进入专业教师行列, 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 考取相应的岗位证书。

5.完善会计实验室的建设, 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首先学校要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实训设备和用品, 这样教师就能清晰地演示各项技能。其次要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反复的实操训练。最后, 在会计实习时, 还要配备能力强, 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

职业教育的本质最终是就业教育, 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的人员不花费岗前培训成本就能直接从事工作。而学校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基本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真正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才能较快适应立即上岗的需要。

摘要:中职生应掌握的会计基本技能包括会计汉字数字书写技能, 点钞技能, 珠算运算技能, 电子计算器使用技能以及手工帐技能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本文从激发中职生对会计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入手, 针对中职生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水平达不到要求的现状, 对提高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 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培养兴趣科学训练激发写话热情 第9篇

一、说为前奏, 打好写话基础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低年级,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普遍有说话不完整、不清楚的现象。因此, 新生入学后, 我便把指导说一句完整的话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一句话要说清楚“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识字课上, 练习给生字组词, 并用所组的词语造句。回答问题要求把句子说完整, 说清楚。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 精心创设语言情境, 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让他们有话可说。

此外, 我鼓励学生课下看丰富多彩的少儿节目, 说给“一无所知”的家长和教师听。每天早晨设置三分钟“说说我的生活”话题交流时间, 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的生活状况。由于经常开展说话练习, 学生锻炼多了, 说话就更加完整、流畅了。会说, 写起来自然就容易了。

二、续编故事, 激发写话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 也爱模仿别人讲故事。依据他们的这一特征, 我经常给学生一个故事的开头、中间或是结尾, 引导他们写完余下的故事情节, 即续编故事。

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 教到结尾处, 我问:“假如青蛙跳出井口, 会看到什么, 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的兴趣很高, 纷纷展开自己的想象。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 看到天果然像小鸟说的那样, 无边无际, 大得很啊。”有的说:“青蛙看到了宽阔的马路, 来来往往的汽车, 五颜六色的鲜花, 他觉得外面的世界可真精彩。”还有的说:“青蛙后悔极了, 真不该在井底呆了那么多年, 早就该跳出井口, 看一看这个 美丽的世 界 , 今后再也 不回去了。”……此时, 学生个个热情高涨, 急于表达, 趁此契机, 我便提醒他们可以写下来, 这样, 既达到了说写的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拓展了思维空间。

三、巧用插图, 拓宽写话范围

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插图色彩鲜艳, 形象生动, 学生对图画特别感兴趣。教学课文时, 我引导学生先说说图画上所呈现的一瞬间的情景, 再想一想, 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 当时周围是什么情况, 然后写下来。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课时, 让学生观察最后一幅插图, 结合课文, 想一想, 小白兔跑回家以后, 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最擅长进行这样的想象, 连班上最不善言谈的同学都说得很流畅:小白兔顶着一篮子青草, 匆匆忙忙跑回家, 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一边用毛巾给他擦身子, 一边夸他:“孩子, 你说的妈妈还不知道呢, 你可真棒!”说后便及时写下来。

对于语文教材“园地”中可利用的插图, 我也会精心设计, 巧妙利用。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时, 我启发学生观察所配春天风景图, 联系已有生活经验, 鼓励学生用上“我会读”中的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百花盛开、五颜六色、欢歌笑语几个词来说一说这幅插图, 可以说看到的, 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看着他们一个个咬文嚼字的认真劲, 我连连夸奖, 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口, 写下来。尽管学生说得多, 写得少, 但这种引导, 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又不失时机地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乐此不疲。

四、捕捉瞬间, 降低写话难度

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做有心人。观察生活, 留心学生, 让语文学习生活化。捕捉学生急于表达的瞬间, 抓住时机, 趁热打铁, 进行写话练习, 降低写话的难度。

2012年12月下了一场大雪, 学生可高兴了。那天早晨, 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组织大家在教室里晨读, 瞧着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 左顾右盼的样子, 就知道他们的心早已飞到雪地上了。我便带着他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 在漫天的飞雪中尽情玩耍, 大家玩得可开心了!回到教室, 稍稍平息之后, 我让学生以《下雪了》为题写一段话。学生给了我出乎意料的惊喜。有的写道:“盼望着, 盼望着, 雪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有的写道:“雪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钻进我的脖子里, 也飘进了我的心里。”有的写道:“雪后的大地像一块洁白的大披萨。”……读着这些句子, 我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话素材。我时时提醒自己要抓住时机,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每次遇到突发事件, 我就“计上心来”, 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观察、练笔, 学生都能写出自然真实、朴实新颖的文字。

五、紧抓周记, 提高写话能力

学生的写话兴趣被激发以后, 若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训练, 兴趣就会逐渐消退, 写话能力也就难以提高。为使这种兴趣成为一种习惯, 内化为一种能力,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 我还坚持从周记入手, 鼓励学生写真记实。生活五彩斑斓, 但对于不善观察的学生来说, 经常是“视而不见”。我从有目共睹的事物、现象入手, 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 例如, 天气的变化、开展的各种活动、班内的突发事件等, 指导学生写好周记。学校举行第十六届运动会时, 我在赛前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用你们的慧眼去搜寻、发现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瞬间。赛后我们要进行另一场比赛, 看谁的发现最精彩。”交流时, 我惊异于学生们观察角度的多样, 观察程度的细致, 口语表达的流畅。群情激昂, 人人想一吐为快。我及时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口”, 把想说的写入周记中。

为激发学生写周记的持久热情, 每周一, 我一定要找时间交流评议。开始时, 大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 只有少数写得好的学生愿读。我便有针对性地找一些近来有进步的同学的周记朗读。大张旗鼓地赞赏文中的好句段, 甚至一个好词也不放过。随后激将:“服气吗?不服气读读自己的。”小学生好胜心最强, 这一招果真激活了他们, 纷纷要求读自己的周记。我抓住时机, 从真实、具体、打动人入手, 请他们自评、互评, 各抒己见。评议过后, 还要收上来, 逐一粗批略改, 采用加分制, 最高加五分, 每三周统计一次加分, 评出一、二等奖和进步奖, 好作品张贴于班内“妙笔生花”墙报专栏, 喜报送至家中。这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奖励, 从中享受写话的乐趣, 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乐于表达。

青少年速滑训练兴趣教学手段初探 第10篇

1、学生在滑速训练方面缺乏兴趣的原因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际考察, 发现学生对滑速训练普遍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象, 通过整合分析资料, 发现学生对滑速运动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学生怕吃苦, 滑速训练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事情。学生平时在家里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在意志品质方面比较薄弱, 在训练场上根本无法忍受艰苦的训练, 因此他们对滑速训练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要培养学生坚毅的品格和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 从而以最佳心态完成枯燥的训练项目。

其次, 学生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也有一部分学生害怕在训练过程中受伤, 害怕教练批评他们。有的学生本身体质较差, 在加上平时缺乏锻炼, 对滑速训练缺乏成功的信心, 导致学生缺乏勇气和兴趣。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 只有打好基础, 才能应对滑速训练。

再次, 学生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娇生惯养, 父母给了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投资, 但是父母并没有给他们正确的家庭教育, 导致学生性格比较自卑和怯懦, 他们无法面对训练场上的挫折, 因此对滑速训练兴趣不高。对于这一问题, 教师平时要多和家长沟通, 让他们重视家庭教育。

最后, 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滑速训练初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 对滑速运动兴趣较浓, 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但是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对滑速训练会产生厌倦情绪, 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变换教学方法, 同时可以在教学环节穿插一些游戏环节和互动环节, 调节训练气氛。

总之, 针对以上这些学生滑速训练兴趣不浓的问题, 教师要尽量排除教学秩序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 训练效果会事半功倍。

2、青少年速滑训练兴趣教学手段探析

以上主要分析了学生滑速兴趣不高的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 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丰富教学环节, 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从而提升学生对滑速教学的兴趣。以下具体探析青少年速滑训练兴趣教学手段。

(1) 提升学生对滑速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是从事一件事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社会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才能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 教师也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滑速比赛胜利, 不仅能为自己赢得荣誉, 而且也能为国家赢得荣誉, 这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教师可以“李佳军, 杨扬”等优秀滑速运动员的事迹为例启发学生。因此, 为了打好学生滑速训练的基础, 需要在课堂上认真训练。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后就会将自己的刻苦训练与自己的前途乃至国家的体育发展结合起来, 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 这样学生就会站在“时代”, “社会”和“民族”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形成非常高尚的训练动机, 从而增强训练兴趣。

(2) 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味的训练, 导致课堂气氛非常沉闷, 学生也感到教学内容很枯燥, 从心里就有一种排斥情绪。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改革, 教师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实施快乐教学, 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具体来说, 可以将游戏教学和竞技等活动融入课堂。例如:可以在平衡练习, 变向练习和冰上支撑练习等项目时穿插舞蹈和音乐等游戏环节, 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比赛获胜组和表现优秀的组进行表扬和奖励, 同时鼓励比赛中表现稍逊的小组, 使其迎头赶上, 这样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就会被激发, 每个学生都想为小组争光, 在平时训练时就会更加刻苦。此外, 通过游戏和比赛环节, 可以淡化训练意识, 以学生以一种游戏或竞赛的快乐心态参与课堂, 变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

(3) 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基础理论。理论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关于滑速的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消除青少年对滑速训练的恐惧心理。当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滑速运动后, 就会对滑速运动产生兴趣, 从而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述滑速运动的基本规则, 发展历史, 并且以举例的形式介绍我国优秀滑速运动员的生平和发展经历, 鼓励学生向这些优秀滑速运动员学习。同时,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传授一些上冰的专业技巧, 让学生增强训练的信心。此外, 冰前理论教学还可以给学生播放滑速比赛的录像, 让学生了解滑速运动的先进技术和国内外著名运动员。录像现场的比赛气氛非常热烈, 可以增强学生为国争光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刻苦训练的兴趣。

(4) 经常鼓励学生。学生训练兴趣的产生需要外部的刺激。通过外部刺激, 学生会产生冲动的力量。如果学生的训练成果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认可, 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因此,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任何一点细小的进步。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生由于身体条件等原因, 对滑速训练存在羞怯和自卑的心理, 他们害怕自己在全班学生前面出丑, 不敢面对滑速训练, 这样长期下去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 做任何事都没有勇气, 甚至可能形成胆怯人格。这种现象急需改变。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和训练场要有意识的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鼓励, 经常表扬他们, 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表扬, 学生的心理也会更加健康。此外, 在滑速训练教学过程中, 可以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可以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动作入手, 让他们感受到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再加上教师的鼓励, 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再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难度。经过这样的良性训练, 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 从而对滑速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

(5) 在训练课堂上要经常启发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启发式教学指的是教师要站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 打破学生原来的认知水平, 对学生的认知需要进行激发, 提升学生结构认知水平的提升, 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在滑速训练过程中, 经常有学生不能充分伸展动作, 蹬冰时大腿蹲不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可以利用青少年对动物的好奇心, 通过给学生播放动物记录片或影视作品, 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模仿青蛙起跳时的动作, 让学生对其产生表象的感性认识, 真正课堂上训练时再进行强化练习。这样学生受到视频的感染, 训练的兴趣更浓厚, 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6) 开展互助合作教学。互助合作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在组内相互学习和切磋。教师可以引导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给他们讲动作技巧和要领, 并做示范。同时在心理上也要积极开导这些学生, 使他们抛弃自身自卑的心理, 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不再畏惧滑速训练。同时, 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主动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 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让同学帮助答疑解惑。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团队意识, 树立面对困难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心态。也能让能力比较优秀的学生戒骄戒躁,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优势。这些美好品质的培养不仅在学生时代非常受用, 而且他们走向社会后对自己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3、总结

综上所述,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开展滑速训练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为以后的职业运动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青少年对滑速训练缺乏兴趣, 课堂上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提高青少年滑速训练兴趣。文章首先从“吃苦耐劳精神的缺乏, 身体素质差, 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持之以恒毅力的缺乏”等方面分析学生在滑速训练方面缺乏兴趣的原因, 并从“滑速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游戏环节的加入, 基础理论的呈现, 鼓励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等方面探析青少年速滑训练兴趣教学手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青少年滑速训练兴趣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闯.培养青少年短道速滑训练兴趣的途径研究[J].知识经济, 2014, 14.

[2]张骁.我国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11.

[3]徐英男.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冰雪运动, 2009, 02.

[4]郭时萍.论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动机的培养[J].冰雪运动, 2006, 03.

[5]马庆忠, 左斌.针对少年儿童与短道速滑特点实施科学训练的探索[J].冰雪运动, 2013, 04.

[6]金明淑.短道速滑运动员少儿阶段训练的几点认识[J].冰雪运动, 2007, 05.

重视仿作训练,培养写作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训练;仿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作文训练是新课程要落实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重视仿作训练,培养写作兴趣。具体做法是:

一、仿作的四种模式

(一)仿而不袭

仿作,顾名思义,就是模仿写作。对于模仿写作,茅盾先生曾作过简述:“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宋代著名学者朱熹也曾说过:“古人作诗句是模仿前任而作之”,对于写作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模仿写作其独特的作用在此课略见一斑了。但我们也常听到、看到,由于部分老师对模仿写作及其智力价值缺乏清楚、科学的认识,往往不加分析地把仿作同抄袭,套作混为一谈,这种不加分析盲目排斥的做法是片面的。事实上,凡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小学生作文同样也是不能脱俗的,问题的关键是要科学地摆正“仿”与“作”的关系,搞清仿作的基本要求。这就是通过“仿”借鉴范文的独具匠心的布局,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材进行独立的写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基于这一要求,要使学生明白:仿作不是取其的语句抄袭,也不是断章取义的段落抄袭,更不是“改头换面”的通篇抄袭,而是在对范文完全驾驭熟烂于心的基础上,取其范文的精华,汇入自己的事物之炉进行完全自我的“购制”。这样,仿作出来的文章才不至于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仿而不滞

仿作中的“滞”是仿作训练之大忌,所谓“滞”即步趋范文的后尘,行文仿得太深,仿作仅仅是帮助提高作文的手段,而不能当作一种不可变更的固定模式。仿作,前提是仿,重点是作,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再造思维的延续过程,也就是发展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突破范文的模式,做到“仿而不滞”呢?我们觉得首先要对所仿的范文反复阅读,从范文中得其精髓、妙处、掌握规律。然后,针对自己的选材,在领悟“精髓”的基础上,从布局、意构等方面设计出“高于范文”的最佳写法,仿写出来的文章叫人“不见其范文踪影,却得超范文之精妙”。这样,才不至于被所仿范文绑住手脚,抑制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三)仿中求异

仿作,按其固有的布局写作也无可厚非,但要做到仿中有异。所谓“仿中有异”,即敢于突破范文的束缚,实际上,仿作训练的本身就存在一个“仿作”与“创作”、“继承”与“发扬”的问题。仿作的最终归宿是创作,继承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发扬。仿作中的“异”应该在“创作”与“发挥”上得到良好的表现。所谓“仿作”绝不是如出一辙,这样的仿作又有何益?

(四)仿中求深

“仿”和“深”并不是两个等量概念,仿作训练,既要求异,更要求深,因为仿作的深度,标志着认识的升华、写作水平的提高。仿作训练,如果仅仅是看作一种积累知识的学习形式,而仿重于对知识信息的记忆往往会失之于肤浅。要求仿作训练中的“深”应立足于我国学习中所倡导“熟而精,精而化”,着重于对知识信息出发、联系和改造。

二、培养兴趣的三点看法

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提高,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如何才能提高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体现了新的作文教学理念,除了可以采用上面四种仿写方式外,还要求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上,让学生愿写、乐写。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激发写作兴趣。

(二)训练多样,提高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他们喜欢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事物,喜欢参加新颖的活动。如果作文训练经常变换方式,做到多渠道、多课型、多样化,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他们盎然的习作兴趣。

在作文训练中,我尽量用多种形式的作文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一是即兴作文,即抓住当前的一些事物及场景引导学生当场作文。二是随心日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三是读写结合。即在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某些精彩段落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内容。此外,课内外阅读笔记、佳作欣赏、仿写等训练方法都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途径。

(三)优化批改,增强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批改作文“徒劳无效”。因此,要改革作文的评价方式,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启发式的评价结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他们日后形成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一是当面交流。学生作文交上来后,必须及时批阅。二是心灵交流。文章是同学们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地对话。只要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才能真正的做到“下笔如有神”。

仿而不袭,仿而不滞,仿中求异,仿中求深,这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加强仿作训练,培养写作能力的一些做法,今后我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学习探究,以更快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提高训练兴趣论文 第12篇

一、国内小学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对学生进行随意指导,曲解相应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田径训练时找不到明确的方向与锻炼目标,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田径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在小学田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学习状况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与户外锻炼的过程中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缺少教科书中标准化教程的指导,严重耽误了学生田径训练的进度。同时,教师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正确的课程内容指导,往往会出现盲目教学的状况, 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身体锻炼与田径训练的课程效果。

(3)在我国小学阶段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专业性较强的田径训练缺乏学习兴趣,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常常只能保持3分钟的热度,致使国内小学生田径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一类学科,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田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我国体育教育者急需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二、利用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田径训练兴趣的方式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对大多数事物感到好奇,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应采用激发小学生好奇心的方式,使对田径一无所知的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田径的兴趣,为今后的田径训练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在人教版教材案例中,通过利用田径宣传海报,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好奇心,有效改善了以往学生对田径教学毫无兴趣的状况,使学生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更有效加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感官探究与动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渐对田径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今后的田径教学的发展提供有效保证,更为兴趣教学在国内课堂中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针对我国小学田径教学中存在的授课方式单一死板的问题,教师应采用创新型的授课方式进行田径教学,在兴趣教学的过程中优化传统授课方式,以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乏味的情况,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体验。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桂林逸夫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针对该校田径教学进行改进的过程中,通过在校内长期开展“兴趣教学”、举办“单脚跳比赛”等方法,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田径比赛的热烈氛围,为我校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田径训练环境。通过为期3个月的实验性教学, 我校的田径教学质量获得了有效提升, 学校以家访的形式,对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普遍调查。调查得知,通过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我校学生整体的田径训练积极性与兴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切实有效地加强了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详细的数据比对,我校45%的学生在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下改变了对田径训练的看法,在跳远、蛙跳、单脚跳、高抬腿、弯道跑等诸多田径训练课程中收获到了极大的快乐;55%的学生在兴趣教学的模式下,获得了体育素质与田径技术的全面提升,从而有效实现了兴趣教学的先进意义,学生在兴趣教学的过程中真正获得田径技能与身体素质的锻炼。

(3)采取比赛的形式。通过在田径教学中采用比赛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田径学习兴趣,切实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体格,培养健康活泼的天性。

通过对人教版教材案例进行分析, 可以有效了解到,竞争意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实际学习的态度与欲望,存有竞争心理的学生,往往会将50%以上的精力投入学习过程。另外,竞争意识更能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观念。在我国传统的田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田径运动的打分与评价,致使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赞赏与指导,从而缺乏田径训练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小学生田径教学过程中,校方应积极采取比赛的形式,在田径比赛中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与鼓励,对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颁发优胜奖,以此激励学生再接再厉,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今后的田径课程学习;对于在比赛中失利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包容与鼓励,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心, 以乐观、勇敢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田径课程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田径比赛的内容发送到网络上,让学生的家长与社会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历程,实现教育真正的意义,以最优化的环境,为学生的将来提供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后现代景观设计下一篇:迷失的危机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