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生范文

2024-07-24

口腔医生范文(精选5篇)

口腔医生 第1篇

1 牙本质敏感易被口腔医师所忽视

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确定牙本质敏感存在的比率常常是困难和不准确的。文献中关于牙本质敏感的发生率为4%~70%, 而且不同的年龄、性别、牙周状况之间可能有很大差别。调查和检查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法和临床检查法。临床检查多采用吹冷气的方法, 该法很难获得牙不同部位的全部信息, 重复性较差。诊断牙本质敏感必须首先排除已经存在的牙体组织病变, 如龋齿、楔状缺损、牙侵蚀等, 这一点在临床上有时也是有困难的。

牙本质敏感的症状常常被医师所忽略, 要么认为不可治, 要么认为无大碍。由于牙齿发生敏感症状的普遍性, 公众一般也认为“倒牙”似乎无大碍。

无论如何, 口腔医师不应该忽略牙本质敏感症。

疼痛常常是患者就诊的动力。剧烈的自发痛、持续痛, 如炎症情况下的牙髓、牙周和根尖周病变, 由于持续骚扰患者, 一般不被忽略。但是, 牙本质敏感则不容易引起重视。应该明确, 任何病痛和不适都可能伴有相应的病理性变化。出现牙本质敏感首先需要排除具有类似症状的其他器质性病变。酸性饮料导致的牙酸蚀 (dentderosion) 、不良刷牙方法导致的牙颈部硬组织缺损牙周治疗中的牙骨质剥脱等早期的表现就是牙本质敏感。临床上解决牙本质敏感的同时, 早期发现相关的病因, 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后续问题的出现。

牙本质暴露是产生牙本质敏感的基础。正常情况下, 牙本质在冠部由牙釉质覆盖, 在根部有牙骨质覆盖。牙本质暴露的解剖学因素是牙骨质和牙釉质在牙颈部缺少连接或覆盖关系。病理因素包括磨损、磨耗、酸蚀导致的牙釉质和牙骨质丧失, 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牙颈部, 因为这里的牙釉质或牙骨质薄且最容易受到损伤。发生在合面的牙本质暴露与牙釉质的破坏有关, 如釉质发育不全、磨损、酸蚀等。当患有牙周病时, 牙根面暴露, 牙骨质极易剥脱或损害, 这些是根部牙本质暴露的主要原因。所以, 牙本质敏感一定伴有某种解剖或早期的病理改变, 只是这种改变发生在牙釉质或牙骨质, 尚未引起牙髓的病理改变而已。即使如此, 牙髓的反应始终存在。具体的表现就是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2 牙本质敏感的生物学基础与发生机制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感觉系统包括牙髓、进入牙本质中的胞质突和神经纤维, 还包括牙本质小管的内容物———小管液。牙髓的神经来源于三叉神经的分支, 自根尖孔进入牙髓腔, 在牙髓腔内形成密集的神经纤维丛。牙髓中的神经纤维主要是感觉纤维并且只有痛觉感受器, 包括有髓鞘的A-delta纤维和无髓鞘的C纤维。有研究表明, 74%的牙本质小管含有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进入牙本质的深度可达200μm。髓角处的牙本质小管更多的含有神经纤维。牙髓中的神经纤维与成牙本质细胞毗邻, 提示两者之间有生化方面的连接可能参与外来刺激的液体动力传导, 这是牙本质痛的生理学基础。

液体动力学理论 (hydrodynamictheory) 是解释牙髓或牙本质源疼痛的主要学说, 具有较充足的实验依据。根据这一学说, 当牙本质暴露、牙本质小管开放通畅时, 外界刺激可以导致小管液流动, 小管液中的神经纤维或神经传导介质感受到这种运动, 信号上传产生疼痛的感觉。外界刺激包括牙齿治疗时的机械磨削动能和随之产生的热能、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枪吹风时的动能和脱水性、易挥发制剂导致的脱水等均可导致牙本质液流动。由于牙髓神经只存在痛觉感受器, 牙髓对所有刺激的反应都是疼痛。与炎症介质导致的疼痛反应不同的是, 牙本质敏感与刺激密切相关, 刺激消失, 疼痛消失, 不存在延迟性和自发性疼痛。后者是牙髓炎症的临床表现。炎性疼痛的机制主要是多种炎性介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所致。传导炎性疼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C纤维。炎症过程中的细胞改变可诱发多种炎性介质释放, 炎性介质可以降低疼痛感受器的痛阈, 使个体对疼痛的刺激更为敏感。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真正的过敏状态。除此之外, 由于炎性渗出等使局部组织内压力升高, 压迫感觉纤维引起持续的、自发的疼痛。尤其当牙髓炎时, 炎性渗出处于周围无让性的牙髓腔内压迫神经, 疼痛表现的更为剧烈难忍。牙本质敏感症没有牙髓的病理性改变, 也只是在有外界剌激时疼痛才会发生, 刺激去除, 疼痛即可消失。

3 牙本质敏感的处理原则

3.1 处理顺序

(1) 临床检查:排除牙体硬组织疾病, 如龋齿、楔状缺损、酸蚀 (磨损) 等, 一定要排除牙髓病变。

(2) 未发现明确牙体缺损者:仔细检查敏感点或敏感部位, 检查牙本质暴露、牙周状况和牙根暴露的情况。

(3) 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饮食习惯、胃返酸史、用药史、牙周病治疗史等。

(4) 排除所有其他病症:排除所有其他病症后, 给出饮食和口腔保健的建议, 开始相关的治疗。

(5) 定期复查。

3.2 治疗方法

临床实践证明, 有两种方法可以降低或消除牙本质敏感, 即通过药物制剂的作用降低局部神经敏感性和 (或) 形成沉淀物覆盖 (阻塞) 暴露的牙本质小管, 隔绝刺激的传导。降低神经敏感性的药物有:柠檬酸钾、硝酸钾等各种钾盐。这些药剂同时可以作用于牙面, 形成沉积物覆盖牙本质、阻塞小管。沉积物可以使盐溶液中的离子与牙组织中的成分形成新的矿物沉淀或蛋白沉淀物。这些药物最常用的赋形是牙膏, 可以供患者自用, 达到脱敏的作用。脱敏牙膏一次使用的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经常使用。

口腔科医生答疑口腔科问题 第2篇

1.牙齿敏感问题

牙齿敏感一般是因为牙根暴露的原因。正常我们看到的牙齿部分称作牙釉质,俗称珐琅质,是牙齿最硬最坚固的部分。如果因为牙龈退缩导致牙根部分暴漏的话,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冷热水敏感。这种情况要想解决,目前建议使用脱敏牙膏,市场上常见的有高露洁专效脱敏牙膏、舒适达牙膏等。脱敏牙膏这过分东西,据我自己的使用经验以及我自己患者的反应,短期使用效果不是多明显。当然了,这种情况最好到医院确诊一下病因,看是因为牙周炎牙龈炎导致的问题,还是因为刷牙方式不对(如横向刷牙、刷牙力量过大等)而引起的敏感。

2、牙龈出血问题,如刷牙出血、咬硬物苹果等出血或者用力吮吸出血等问题

牙龈出血最主要原因就是牙龈炎或者牙周炎。这个病主要是因为平时刷牙不彻底,导致牙垢牙石的存在而引起的牙龈炎症。医学里炎症定义概括为四个字“红、肿、热、痛”,出血就是红肿的一个表象。如果只有单纯的牙龈出血,没有牙根暴漏和牙齿松动等问题,可能就是牙龈炎。如果有牙齿活动问题,可能到了牙周炎的程度。换句话,牙龈炎持续发展,后期就变成牙周炎了。单纯牙龈炎的治疗不麻烦——到

医院或者口腔诊所洗牙。超市卖的云南白药一类的牙膏对控制牙龈出血有一定效果,但是不是最终解决办法,因为牙石牙垢除了洗牙没有别的办法能去掉,云南白药牙膏只能缓解症状,过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出血的3.牙洞的问题

牙洞,医学里叫龋齿(发音为qu chi),小时候吃糖或甜食太多确实对导致过多的龋齿出现。发现有牙洞或者牙面个别地方发黑了,一定要尽早治疗。要不这个洞会越变越大,一直到什么时候感觉到牙开始疼了,就晚了,治疗起来就麻烦了,一般到疼的时候就要杀神经了。我们医院牙洞一个300块钱一个,杀神经的话前牙600左右,后牙1200左右。所以有牙病早治疗。目前,牙洞是可以预防的。小孩六七岁就可以开始到医院做窝沟封闭了,这个预防措施。具体意思度娘上搜索 窝沟封闭即可。还有就是,让孩子尽早开始刷牙。定期到医院检查。个人认为,我们医院收费挺高的,但是,一般的医师的号,就十块钱以内,做一个全口的口腔检查,没有额外的费用的。所以有机会可以跟家人一起或者带孩子去医院做个正规的检查。

4.牙齿太黄要变白的问题

其实,牙齿本身颜色不是白的,有一种颜色就叫牙色,正是因为牙齿

本身正常就略微发黄的。不过,如果你是因为牙石过多或者抽烟喝茶太多导致的异常,建议通过洗牙和喷砂去除牙齿表面的脏东西,就会好多了。也有些人,牙齿本身发育不好,比如说四环素牙(所有牙都是褐色的)或者氟斑牙,想做美白的话也行,不过美白牙齿的费用 高,我们医院得2000RMB左右。这个美白效果也只能维持两三年的。个人不建议做。

3.口臭问题

一般口臭,考虑两方面问题——胃肠问题和口腔问题。如果自己胃肠不好,如便秘和慢性胃肠炎的话,可能导致口腔异味,这个需要到消化内科治疗。没有胃肠问题的话,口腔异味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牙龈炎或者牙周炎了。一般只要牙龈出血的话,口腔总会感觉不清新或者感到异味的,这个在造成刚起来的时候最明显了,这种情况需要把嘴里有坏牙的地方进行治疗,牙周病的治疗需要彻底的洗牙和龈下刮治,这个治疗时程序性的,前期比较集中的要治疗两三次,之后需要定期洗牙好好刷牙保证口腔卫生。另外,平时可以辅助的用一些漱口水。另外的参看下边洗牙的部分。

4.补完牙牙齿仍然疼痛的问题

补完牙之后如果过了一两周了,还有持续的疼痛的话,很有可能你之前的治疗还不够,就是说你的牙齿问题不是补洞的问题了,可能需

要杀神经做根管治疗了,这个比较麻烦,不过也建议尽早。.牙齿矫正的问题。

矫正后保持器带一年半,应该没太大问题了,估计仁兄矫正也是那种最常规的了。但是,矫正之后复发的可能还是有的,但是肯定不会太严重。你说现在摘掉保持器半年了,可以带着以往治疗时的片子和病历找原来医生再复诊一下。这样自己就更放心了。成人矫正最佳年龄在13——18不等,那个时候正是骨骼发育的时候,治疗起来时间短,效果好。不过二十四五岁做矫正的也没太大问题,我同学挺多都是进医院实习了,在本院开始矫正的,也都是二十多的年龄。

6.孕妇牙齿治疗问题

仁兄所说孕期牙龈出血问题,建议到正规医院坚持治疗,可以洗牙治疗。然后用一些药性低的漱口水,不建议直接用抗生素一类的消炎药,这些药都是孕妇慎用的东西。孕妇牙齿治疗建议在孕期四到六个月,这个时候属于相对安全期。

7.吃东西,塞牙或者牙痛的问题

吃东西,塞牙或者牙痛的问题,一般都是因为后边牙齿有洞,所以尽

早就医,该补的补,该治的治。

8.关于拔牙,拔牙后解决方案的问题

一般不要轻易拔牙,因为有问题的牙不是拔了就彻底解决问题了。每个牙的存在都是不可替代的。能治疗的一定要尽早治疗,实在不能治疗再考虑拔除。而且,拔完牙之后,一般也要及时镶牙。一般拔牙后半年左右镶牙最合适。如果不镶牙的话,缺牙两边的牙就会往中间倒,以后再想镶就费劲了。镶牙中,种植牙是影响最小的,不过也是最麻烦最贵的。经济能承受的就种牙。一般情况,牙缺的少的话,就镶烤瓷牙就行,我们医院一个烤瓷牙1700到5000不等,不过一般诊所500元一颗的烤瓷牙就可以了。缺牙多的话,就只能镶活动的了,cl的各位估计没到那个时候,家中父母的年龄才会考虑活动牙。

9.智齿的问题

智齿中十个有九个是长歪的或者不能全长出来的,一般这种智齿都要拔出的。如果智齿发炎,先用消炎药消炎,都炎症消了不怎么疼和肿了,尽早拔出即可。炎症期不能拔牙的。关于洗牙的问题

口腔科实习医生个人防护问题及对策 第3篇

1 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实习医学生刚刚从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 他们普遍存在重诊疗轻预防的思想, 在职业感染的防护方面更缺乏相应的知识及实际经验。在临床诊疗中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保护自己, 没有形成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再者,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往往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而造成职业暴露, 因此技术有待提高。

1.2 工作环境原因

口腔科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 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 口腔治疗过程中的气溶胶, 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有调查显示, 口腔科门诊空气质量检测合格率仅61.4%[1].医学生在实习时较一般医务人员需要更多、直接、频繁地接触大量患者及其体液、血液、分泌物等, 由于经验不足和操作不熟练, 工作中易被缝针、车针、注射针、刀片等锐器刺伤, 工作服易被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浸湿, 患者所携带的病原体就可能从皮肤、黏膜的破损处进入人体, 造成感染, 所以医学生的感染概率极大[2]。

1.3 防护措施不力

实习医生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全, 标准预防意识薄弱, 对手的清洁、消毒重视不够, 有些人治疗时不戴手套, 诊疗前后不洗手, 即使戴手套, 手套穿孔后也不及时更换。洗手的依从性很低, 大部分认识不到洗手的重要性。而综合治疗台的各种器械控制开关的接触频率高, 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有些实习医生误认为戴着手套就是最好的保护, 用戴着手套的手去调节治疗椅位、开闭照明灯等不经意的小动作, 使被手套污染的开关成为传播疾病的中介源头。

1.4 无菌观念差

个别实习医生无菌观念不强, 认为口腔是有菌环境, 口腔科治疗与外科手术不同, 无菌操作与否无关紧要, 忽视诊疗患者之间的认真洗手或流于形式地洗手。有些不了解无菌操作基本技术, 不知晓无菌持物镊、无菌手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夹取无菌物品后未能正确、及时地盖好盖子, 甚至为了节省时间图方便, 戴污染的手套去拿无菌持物镊, 导致治疗前、中、后不安全隐患。

1.5 职业损伤

口腔科麻醉、根管治疗等操作中常用的注射针、缝针、拔髓针使实习医生处于针刺的危险中, 而锐器刺伤后未引起重视, 部分实习医生存在侥幸心理, 不报告、不处理, 为医源性感染创造了条件。

1.6 重金属与化学消毒剂的污染

口腔科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有毒物质, 如汞、樟脑酚、戊二醛等, 难免暴露在危险之中。银汞合金是口腔科常用的充填材料, 常温下易蒸发, 在调剂和充填中患者呼出的汞蒸气和操作中不慎撒落的汞及废弃的汞合金和磨除的旧的充填物产生的汞尘, 都可造成污染。而化学药物使诊疗室内弥散着醛味、氨味, 长期处于此环境中, 对皮肤黏膜刺激并致敏, 易引起过敏性皮炎、鼻炎。

2 对策

2.1 提高实习医生对防止职业暴露、加强个人防护重要性的认识

有针对性地对实习医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包括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无菌技术操作, 无菌物品的正确使用, 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 “六步洗手法”, 标准预防的意识, 个人预防知识的培训及用具使用方法, 医疗锐器用后的处理及锐器刺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等。定期对全体实习医生进行相关知识考核, 增强全员消毒隔离无菌观念, 使其充分认识到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重要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来配合口腔科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纠正他们的不安全行为。

2.2 改善口腔科诊疗环境

口腔诊疗室每日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紫外线消毒空气每月2次, 每次30 min, 就诊前后患者用含漱液漱口, 减少口腔微生物含量。治疗中使用强吸力, 最大限度降低飞沫喷溅, 每次诊疗开始前和结束后用踩踏脚闸冲洗管腔30 s, 以减少回吸。每天工作前后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包括:综合治疗椅表面、工作台面、地面、无影灯扶手等, 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诊疗环境。

2.3 强调个人防护,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实习医生的职业防护教育, 引入标准预防概念,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治疗中必须穿工作衣、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佩戴防护镜或面罩, 必要时戴防水围裙。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都有一定的要求, 每次使用结束后, 用水和皂液清洗护目镜和面罩, 有血液等污染时用中效消毒剂擦拭, 外科口罩被飞溅污染或内层因呼吸潮湿后也应及时更换, 治疗过程中禁止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接电话等。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 诊治患者前后或者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 脱去手套后也要洗手, 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 规范洗手方法、时间、擦手用具。诊疗过程中保证光线充足, 认真仔细, 防止锐器损伤。

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口腔科诊疗操作中交叉感染的危险远远大于外科, 积极将外科无菌观念引入口腔治疗中, 努力将交叉感染降到最低限度, 确保诊疗过程中的医患安全。对平日操作过程中污染无菌物品, 无菌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及时给予指正, 纠正诊疗过程中不良行为。督促他们遵守有关消毒、灭菌、隔离的规章制度, 正确使用各种器械, 降低污染。对口腔科全体实习医生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及操作考核, 不合格者再次培训、再次考核。

2.5 树立保护意识、防止针刺伤

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 熟练掌握诊疗操作规程, 重点培训使用锐器前、中、后的正确操作,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尽量避免手和锐器的直接接触, 手术或诊疗操作中采用容器传递锐器, 降低职业暴露概率。使用后的注射器严禁复帽, 避免徒手分离针头、刀片, 用后及时将其弃置于利器盒内。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培训实习医生发生锐器伤后及时局部处理。

总之, 由于口腔科工作的高风险性, 对于口腔科实习医生这脆弱的群体, 一定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思想认识, 从标准预防做起, 加强个人预防意识, 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严格规范他们的行为, 积极调动积极性, 自觉参与到医院感染防护的知识培训及防范措施中, 自觉执行预防制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流程, 熟悉诊疗过程中锐器使用方法、拿取方法、处置方法。加强职业责任心, 与老师共同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诊环境, 保障自身健康及职业安全, 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海雪, 周费霞, 左亚新, 等.浅谈口腔门诊的感染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7 (2) :38

口腔医生个人总结 第4篇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把生存发展的压力,变成改善和提高服务动力,坚持质量是生命,医德是本钱,信誉是效益的观念,没有优质服务就没有工作质量。应始终恪守这样的信念,医院的功能就是尊重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做好服务。首先把“看好病”这一实事办好,在为病人服务的问题上,力求“好事办实”。要强化服务态度,杜绝一切与病人耍态度、争吵的事端发生;对其违规者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尽量地给病人营造一个宽松的就医环境。在廉政方面继续推行服务承诺十项准则,继续推行严格控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开单提成,请吃、请玩,利用职务之便索要红包、礼品等不良行为发生,严格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十不准制度。

对于口腔外科,掌握了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技术,掌握了颌面外科常见并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操作技能,作为教师的助手完成过舌系带修整、口内面部外伤清创缝合、牙周夹板固定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牙龈瘤切除术、牙体拔除术、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了解口腔粘膜、牙周及口腔正畸学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于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能熟练地运用口腔检查工具,对病人进行检查,对龋并牙髓并根尖周并牙龈炎、牙周炎有一定的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并掌握了拔牙、口腔内局部浸润麻醉、根管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对牙体缺损、缺失等进行烤瓷冠、桩核冠、局部、及全口等美观修复的操作技能。

1.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完善,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 专业上我不断充实理论,用心实践,不放过任何细节,达到了一名合格医生的要求,但同时也很清楚,现在的我经验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虚心学习,谨慎操作,不断完善技术,成为一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口腔医生!

2.做事沉稳、个性乐观、待人真诚

£ 六年的大学生活使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较为成熟的医学生,性格上我追求沉稳、干练,乐观面对生活,真诚对待身边每个人;

3.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

£ 在校园里,我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和周围的同学、朋友、同事、老师,不管是南方人、北方人或是侨生的关系都非常融洽,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完全可以融入到集体当中去,和同事们齐心协力为患者服务

4.兴趣广泛,注重全面发展

口腔医生 第5篇

由于我国艾滋病疫情多发生于地级市,集中出现于21世纪初(主要人群为非法献血者)。因此,我国早年口腔教科书甚少提及此病;同时,目前对艾滋病的机制和防治远存在许多未知之处。所以现有教材内容也存在诸多不足,甚至缪误之处,如有的教科书仍将其潜伏期指定为1~4年,实际上大量一手资料证明,可长达8~10年,其间没有任何典型临床症状;还有“窗口期”问题,既往所达的4~6周时间,现在更改为3~6月[2]。但无论是潜伏期、还是窗口期,90%以上HIV感染者均可以出现或多或少的口腔病变。最为常见,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因此,在口腔专业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而且有利于艾滋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 教学内容过于简化,亟待补充完善

目前我国口腔教编教材中,对艾滋病相关内容的阐述存在先天不足,影响学生对该病的认识。有关HIV感染的章节散落于口腔预防学、牙周病学和儿童口腔病学及口腔组织病理学。不同教课书之中,缺乏相对全面、系统、深入的表述。即使在口腔预防学教材中,也仅仅将HIV的临床症状和感染途径,预防方法一带而过,对于与艾滋病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如卡波思肉瘤、毛状白斑只字未提;在儿童口腔病学中,仅仅提到儿童的牙齿健康,对于儿童艾滋病口腔表现甚少提及,而资料显示,在AIDS儿童中,40%患孩会出现腮腺肿大病史[3]。这些基础理论教学的缺失,可直接导致学生对AIDS认识上的不足。

2 职业暴露形势严峻,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自1984年全球报道首例在医疗活动中因接触人血液而感染HIV病例以来,各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的事件屡见不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因一般牙齿疾患而就诊于口腔科,有时还可能因严重的口腔疾病而首诊于口腔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包括义齿加工制作)如不注意防护,可使医护人员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年轻实习医师职业暴露风险更大。所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在进行医疗活动中,包括医师的临床诊疗,护士的护理活动和检验人员的实验操作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对其自身健康安危造成危害的原形。随着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数的快速增加及传播方式的重要变化,职业暴露问题应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4]。口腔专业的学生更应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我国HIV感染和艾滋病疫情整体上处在低流趋势,但个别地区艾滋病的发病人数仍是快速增长趋势,防治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10月我国卫计委分布的艾滋病发病人数达78万余人,发病数量存上升势头;同时现今HIV感染途径与早年相比,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往非法卖血而染病的多为中老年人群。就诊时病情已处于中、终期,临床症状始发热、腹泻,消瘦等症状明显,继而获得临床诊断。现在年青人由于价值观和性取向的变化,性传播已取代血液传播而成为AIDS主要的感染途径。笔者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桂希恩教授有病历记载的HIV感染的大专院校学生就高达1 000余人,他们中多数人处在艾滋病发病前的潜伏期(8~10年);并未出现艾滋病的全身症状。因此,很容易使人掉以轻心,从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和职业暴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的青年人,或者艾滋病儿童因口腔龋病,智齿冠周炎,甚至乳牙拔除而来我院就诊,口腔防护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3 口腔病变———艾滋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征

1991年,1位美籍华人在北京因口腔粘膜布满白色斑块而首诊于口腔科。当时诊疗为“霉菌性口炎”给予抗真菌药物口服。1年后因出现全身症状而确诊艾滋病。因此,从病史上讲该患者在发病初期就有典型口腔症状。如引起警觉,可提前获取诊断。1993年,WHO专家依据艾滋病与口腔病损的关系,指定了诊断和分类标准(三类)其中第一类是与HIV感染密切的相关的口腔病变。它们是:白色念珠菌病、毛状白斑、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科波济肉瘤和肺霍奇金性淋巴瘤。这些口腔病损失艾滋病的重要治疗指征。因为大多数HIV感染均有口腔病变,并可能首诊于口腔科。这就要求年轻的口腔医师必须具有这方面知识。以其获得早期诊断并避免误诊和院内感染。

4 职业防护———实习医师岗前培训的第一课

综上所述,口腔科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窗口。同时口腔医护人员处于经常接触患者体液的高危环境。因此,艾滋病的防护者的诊疗技能应该成为实习医护人员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须的启蒙课。学生在临床实习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受到职业暴露的威胁。

如不戴手套直接更换伤口敷料;不戴护目镜而进行洁牙钻牙处理,或钻牙时不使用橡皮障隔绝患者唾液,都可能使眼睛的眼球结膜直接暴露于HIV。因眼结膜没有角化层而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入。此外,有资料显示,口腔科医师平均每月因补牙、拔牙、镶牙等而需进行177项局部麻醉,其中手指被针头刺破的几率为1~2次,血液传播感染的几率为99.3%。还有不重视消毒隔离工作,也是造成大范围院内感染的重要隐患。按我国CDC要求,口腔科所有器械(洁牙器、拔牙钳、根管器械等)均需进行高温高压消毒灭菌,而有些基层口腔诊所,至今仍未购置高压灭菌器,这不仅可引起医源性感染,而且对实习医护人员带来大的危害。

此外,对于口腔执业过程中不慎发生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置,也是口腔预防学的一个重要授课内容,例如如何处理伤口,以及急救药物的储备,使用等预案和规范化操作,都需对师生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研究证明:HIV感染后如在24小时内注射NVP(一种逆转录酶病毒药物),可使被传染的危险机率降低79%。

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对于知识相对窄小的学生,急需补上艾滋病防护这一课。它不仅关系医疗安全,也关乎口腔医师自身健康。统计资料显示:执业年限越短,职业暴露风险越大。

参考文献

[1]Lapidus A,Sandler M.HIV and the dental profession[J].Dent Assoc S Afr,1997,Dec;52(12):721-726.

[2]吴书志,梁浩.HIV感染窗口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07,5(23):26-28.

[3]曾小良,蓝光华,鲁鸿燕.382例艾滋病患儿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4(20):237-239.

上一篇:整体化传播论文下一篇:施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