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技能训练范文

2024-06-25

微技能训练范文(精选12篇)

微技能训练 第1篇

英语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即听有声语言,并对其理解的能力,同时针对所听到内容进行口头的应对。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五项技能中,听说对学习英语至关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交际的工具。英语的听和说类似电脑的输入和输出,只有听得懂才能说得出,听和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通常要参加全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听力占到35%,高达249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资格参加口语测试,只有四级成绩达到550分、六级成绩达到520分才有资格,由此可见英语听说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二、目前高职大学生听说存在的问题

对大学英语听说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障碍,决定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听说交际能力是语言多种能力的综合反应,目前学生在听力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1. 缺少必要的听说技能。

对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等进行意义辨别的能力弱;没有很好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因此,学生在听力中,词义的语境判断差、猜字的技能技巧低、主要内容抓不住、重要细节也捕不牢。有的学生在做听力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听力习惯,他们往往在脑子里将听到的东西先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缺乏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不能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忆,无法要将听懂并且理解了的信息迅速联系起来形成连贯的记忆,最后将全文的要点通过一定的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听不懂也就谈不上说了。此外,相当多的同学课外没有养成收听英语录音、电台,收看电视、录像的习惯。由于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听说水平的提高就会成为泡影。

2. 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听力内容涵盖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涉及人物、历史、科技、景观、教育、医学、体育、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如果缺乏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的了解,学生就会错误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因而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错误的结果。比如在21世纪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中Unit 5中Passage2主要讲New York City,如果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了解纽约的市区构成、辖区内主要国际机场以及Broadway(百老汇)的话,那文章后的问题基本不需要分析直接可以给出答案,但是学生却对此内容不熟悉,从而造成听力错误。

这个问题在口语中的体现就是学生在和外教交流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话题,即便找到话题也很难进行长时间的对话。由于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那么我们在交流时选择话题要谨慎,要了解文化禁忌,多方面了解英语国家的人的生活,文化背景,喜好等,要有得聊,并且大方地聊。西方人不喜欢探讨个人隐私、财富、年龄等,我们在聊天时就要尽量避免。例如:我们知道巴西人酷爱足球,但是我们在和他们交流时却尽量不要探讨足球,这是因为他们虽然热爱足球但是他们可能崇拜不同的球队俱乐部或者球员,为了避免争端,就不要去探讨。

3. 学生心理素质欠佳。

听力稍瞬即逝,无法像阅读那样进行反复阅读。当学生处于不自信、消极的心理状态,或者遇到语速快、背景噪音强的听力时,或语音不地道时,学生往往变得焦虑和紧张。与此同时,他们有时把听力的难度想象得过大,认为听力是坚不可摧的堡垒,从心理上排斥所要听的内容,结果影响对听力内容的正确理解,甚至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直接放弃考试中的听力部分。在进行英语交流时,中国学生大部分很害羞,要面子,不喜欢张嘴,怕出错,所以造成我们目前学习“哑巴英语”的状况。

4. 语法、习语掌握不扎实。

大学英语听力中包括大量的Note-taking练习,有些是需要填写完整句子,有些只需要填写部分重要词组或单词即可,所以有些听力是不需要完全掌握全文内容的,只需要关键词组就可以了,甚至可以根据固定词组等来判断。部分学生没有扎实的语法功底与习语积累,所以在听时他们往往会因为概念模糊或者错误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而误解句子的本意。

三、听说培养模式与训练技巧

听说问题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深层次的综合理解的能力问题,因此听说训练的技巧应该是多方面的:

1. 激发兴趣,增强听说动力。

课前让学生听简单的英语歌曲,并让学生完成一两道歌词填空题,或让学生跟唱;也可以让学生听英语小故事、笑话等,故事讲述可由学生或老师进行,然后要求其他同学复述或者概括;还可让学生听前一节课的摘要,也可听童谣、小诗,让学生模仿练习语音、语调和节奏、学会连读等多种朗读技巧。其次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即兴的小演讲———class report,即针对每天发生的时事要求部分学生面向全班进行讲述或点评,提高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达能力。

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听、说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寓乐于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机会,培养参与意识,激发兴趣。比如在听说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奖惩游戏,表现不好的同学可以被要求到讲台上用英语来描述班上某个同学,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猜是谁;或者大家想出一些描述性的形容词,然后让该同学进行表演等,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2. 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虽然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流也随之不断增多,对外开放政策也将进一步深入,来中国经商和学习的外国人也会明显增加,但学生们利用外国人来学习英语的机会毕竟不多,大多数学生主要还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多使用英语,让学生从听懂课堂英语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英语听说训练。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薄弱,所以要求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多使用简单英语,尽量不要说汉语。另外,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与老师互动时也要使用英语。比如:老师提问一个单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让学生举出已经学过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词语的意思,甚至可以用简单英语来诠释。

保持自己的口语状态,可能你没有机会跟外国人面对面,但是自己可以模拟电影的片断,模仿语气语调,这个过程是不能间断的,作为口语的练习者和老师都不能间断的,否则感觉是练不出来的。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实验室和校园广播信号接收器,可以大量播放外国电影、歌曲、新闻等,随时随地让学生接触到英语。课后利用学校广播,开辟一个英语小栏目,每日半小时,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听到英语,听的机会多了,有了兴趣,耳朵对所听的内容就感觉熟悉。此外,举行适当范围的听说竞赛,如在年级范围或全校范围内,利用竞争和集体荣誉激发听说兴趣。

3. 听说写相结合。

听读结合。对文字材料边听边读有助于增强语感,识别语流。听读结合能使词句的音、形、义在记忆中迅速统一起来,减少判断误差。学生在朗读时带着MP3跟读,开始时可以看着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然后不看文字材料跟着录音读,最后凭语感独立与录音同步朗读。听力的好坏往往与阅读有关,书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常用词语就会越熟悉,在听时就可以免去把英语译成汉语再理解这一心译过程,直接去领会理解所听到的材料的内容。

听说、写结合。听写练习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听写是一种限时性强、输入量大,学生听写时需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其所有语言知识。在听写过程中,学生只有直接理解,直接记忆,才能把所听到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说写结合也是很有必要的,老师在进行听说教学时不妨让学生进行说写结合,比如我们在讨论一个话题时,很多学生觉得很突兀,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时不放先把话题当成一个作文题目,简单的列个大纲,问题分为几个大的方面,每个方面写出一两个关键词,然后对着大纲来丰富内容就相对简单,其实写的过程是一个整理思绪的过程,这个方法我们仅限于课堂中使用,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很难达到。

四、结语

总之,听说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是外语学习的各种知识与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我们弄清楚听说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听说训练策略,在学生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正确的听说技能,真正达到为交际而学习英语,而不是为考试而学习的哑巴英语。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75.

[2]黄丹.论听力微技能的培养[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4):52-57.

写作微训练 微训练七 第2篇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真题回放(2015·江苏)题目见本章微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满分佳作

逃离“智慧”的周庄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怀忐忑,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虬劲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面对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暗。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开头点出“周庄”“千灯”,为下文对比埋下伏笔。

叙写周庄的“不智慧”。

巧妙过渡,两相对比。

叙写千灯的“智慧”。

点题,落脚点又回到周庄。

出彩理由 这篇记叙文可视为小游记,有讽有赞,精选细节,于对比中展示诗情哲理,不同于泛泛的“周庄游”。构思甚为巧妙:采用对比映衬式,使内容极为丰富,主旨得以凸显。试想,如果不写千灯,只写周庄,该文多么单薄,多么平常。而有了千灯的对比映衬,构思多么活泼,有“亏他想得出来”的构思之智。我们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构思很单一,只会写一件事,且是平铺直叙。如果多点构思意识,那该多好!

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

一、“冰糖葫芦式”

冰糖葫芦,一根干净竹签,串上几个上好的山楂果,敷以优质冰糖。其味酸甜,其色鲜艳,而人见人爱。一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运用几个恰当的材料,饰以或优美或有意蕴的语言。其主题集中,思路清晰,材料充实,语言自然,是看一眼便能确定是高分之作。例如下面这篇高考佳作:

芬香永存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您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您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的无尽的思念。

妈,您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我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我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试情况,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了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女孩子的味儿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作者开篇交代文章主旨——纪念母亲,然后选了四则材料:“您走后我变乖了”“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您走了我无所适从。”母亲走了,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似乎听到作者的心碎裂的声音,也看到了一个在经历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作者撷取四个小材料构思成文,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

二、对比衬托式

红花放在绿叶丛中,如火燃烧;绿叶在红花的衬托之下,亦是青翠欲滴:这就是对比的效果!写作时制造两种状况、境遇或结果,亦可描写对立对举的两个方面,利用对比的反衬作用彰显主旨。例如下文:

换了两张车票,变了两种命运

有两个乡下朋友外出打工,一个打算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临上车时,两人突然又都改变了主意,原因是他们在车站听到了这样的议论: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个路都要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给旧衣服。打算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去北京好,即使挣不着钱,也饿不死。打算去北京的人想:还是去上海好,给人带个路都能挣钱,上海挣钱也太容易了。结果,两个人交换了车票。原打算去北京的去了上海,原打算去上海的去了北京。

去了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很好,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矿泉水可以白喝,而且商场里做广告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了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很好,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动动脑筋、动动手,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他从郊外弄来一些含有腐殖质的泥土,以“花土花肥”的名义出售,一天就赚了50元钱。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竟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门面。后来,他见一些商家的门面亮丽而招牌太脏,立即开办了一个专门擦洗招牌的小型清洗公司。再后来,他的公司越办越红火,业务也由上海拓展到了杭州、南京等城市。

不久,他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来到北京站,一个捡破烂儿的人把头伸进了他的软卧车厢,就在那人向他伸手要一只空饮料罐儿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8年前,他俩曾经交换过火车票。

文章写的是两个人外出打工的故事,两个人后来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形成强烈的对比。两种心态造就两种人生,对比反衬方显巨大差距。三、一波三折式

古语有“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看小说也的确喜欢那些波澜起伏的故事。制造文章的波折,主要方法有利用一些巧合或阴差阳错来制造误会;也可将性格鲜明且差异较大的人糅在一起,叫他们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冲突;还可以利用一些不确定因素来制造反复无常的场面。例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小说《变色龙》,的确是一波三折式小说的典范之作。奥楚蔑洛夫在不知道是谁的狗的时候说“这多半是条疯狗”;

当巡警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

当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 当巡警又说说不定这就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去的„„狗是娇贵的动物”; 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 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当厨师证实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又说“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随着人物的态度一变再变,小说情节也一波接一波起起伏伏,每一回都是那样合情合理,作者写作手法之高超令人叹服!

四、以小见大式

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用小人物、小画面、小镜头、小故事等某些小变化来反映时代热点、社会思潮、政治动态等社会大变化。许多社会大变化的叙写都得用长篇小说,用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字来表现。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几乎不能做什么,但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模式能够做到。它可以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一件大事的某个方面,然后“窥一斑识全豹”,效果同样很好。

例如下面这篇美国小说家奥莱尔的文章: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本文虽小,虽然只是写一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的事,虽然这个老妇人只是不停地在数“一,二,三”,却深刻地反映了二战给德国人民自身带来的深重灾难。“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唯其“小”,才能“深”。在写作中,我们学习这种构思技巧,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五、出乎意料式

出乎意料式记叙文的创作与我国传统相声中使用的“抖包袱”技巧极其相似,全文大部分的文字都是在为结局的出乎意料做铺垫,有时甚至是在故意诱导读者朝着某种合乎情理的方向思考,而结局让人大吃一惊,形成巨大的落差,美自然就在其中。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小说将这种出乎意料式的结局发展到极致,以至于人们就把出乎意料式的结尾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他的代表作品《麦琪的礼物》写一对恩爱夫妻过着拮据的生活,圣诞节即将来临,他们都在策划着为最爱的人购买礼物。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心爱之物,去为对方购买彼此最想要的东西。妻子德拉有一头王后都会嫉妒的美发,却没有高贵的梳子;丈夫有一块祖传的金表,却因为没有表链而成了怀表。妻子卖掉头发为丈夫买表链,可丈夫却卖掉了金表为妻子买来昂贵的梳子„„

读完后,我们既为这对夫妻各自为对方买来“无用”之物而遗憾,但更多的是为他们之间的真情而感动,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不得不佩服作者手段之高明。

当然,记叙文的构思模式远不止上面所介绍的这些,希望大家能各出智慧,完善构思,多见识,多模仿,从而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另外,这些构思技巧都不是完全独立使用的,它们往往是几者相互渗透,交错成文的。

实战演练,练出写作实效

一、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篇2012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分析其构思技巧。

有人吹月到三更

夜有多深?我问。

看不清那夏季深远的天空变成似乎触手可及的蓝色小径,听不到那缠绕在老墙上的青藤私语被洗干净的苍冷。我伸出手想抓住点什么,掌心却只有从窗口鱼贯而入的水色,终究寻不见一丝温暖的印迹„„

远山 长路 深林 空谷

我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一抬头,只有绝壁劈开的一片蓝天;一回首,只有自然赐予的几丛古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行走在铁路两旁。听得见火车的汽笛,却看不见彼端的玫瑰。

朝随初阳,夜伴星光,身披雨雪风霜。在寂寞的岗位上,他把过去与明天的快乐和辛酸一起酿进岁月的酒里,和着清风,一口一口喝下„„

致敬,鸣笛。简简单单的动作,他找到了一种蔑视这夜的力量,找到了一种安静而伟大的挣扎。

天涯 漫途 羁旅 二胡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似波澜不惊。

我站在人流之外,静静地看着他,穿越千年的阳光与浮尘,去寻找一种只会在梦中出现的共鸣。

他大概有五十多岁吧,头发略显斑白,腰微微躬着,身体前倾,伸长脖子,像什么呢?像一只鸵鸟。

他就坐在那儿,默默地拉着二胡,不言不语,不悲不喜,偶尔有人放下几枚硬币,颔首便算是回礼。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双目紧闭,身体有节奏地摇晃。夕阳斜斜地照了过来,恍然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侧耳听去,那如天如地如梦如幻如泣如诉如花如风如雨如电如行板如秦腔的歌,他不朽的赞歌!

他站将起来,收好东西,向街角走去。背影在地上被拉得很长,他慢慢地走着,仍然是伸长脖子的倔强姿态。是的,他是一只鸵鸟,一只永远不会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

孤舟 瘦竹 醉眼 沉浮

他坐在船头,看向远去的水鸟和散开的粼粼细浪。手中是一根清瘦如笔的鱼竿。那河畔的三千翠竹,濯过更显风骨。他站将起来,拍了拍短褐穿结的布衣,转身入舱。

风帘动,残月香,水茫茫。野云俱暗,一袖灯影半湖光。闲听舟中碎雨,夜来枕上清霜,醉眼对寒江„„

纵天地苍苍,他也举杯对月,弹指相和;任人世飘零,他亦把酒临风,独酌高卧。不去想今天一条鱼没钓到,不去想明天是否还能饮酒如斯。

那个乘小舟的渔翁悠闲得仿佛在青天白云之外。

伍尔芙微笑着说:“岁月波光粼粼,赐予爱与生命,唯有生活不能被他人代替,只会有寂寞相随。”但这夜的黑却终究挡不住月的光辉,寂寞的生活一样可以开出明艳的花朵。

是的,有这样一群人。

即使坎坷满布,遍地荆棘,他们仍旧可以踏出一路繁花,灼灼其华。即使长夜漫漫,星海茫茫,他们依然可以拥月入怀,乘风而去。那时石涧流息不歇,一缕涓涓会聚成潭,倒映红尘百态,身后生前尽付一笑间。

我望向窗外深沉如海的夜色,耳边却依稀飘来清远的笛声。夜太深,所以看见星辰。夜太深,有人吹月三更。

这由时光亲手雕刻在我少年梦境的月色,暖而轻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是一篇构思奇特的记叙文,采用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或者说“冰糖葫芦式”构思技巧,剪辑三幅画面组合在一起:寂寞巡山的人、街头拉二胡的艺人、孤舟独钓的渔翁。他们的生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作者深入发掘了他们灵魂深处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寂寞的生活一样可以开出明艳的花朵。”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创造了极富意境的三幅画面:深林空谷因有巡山人的敬礼和火车鸣响的汽笛而生意盎然,艺人如天如地如泣如诉的二胡与夕阳残照构成了街头哀而不伤的风景,寒江独钓的老翁将仙风道骨融进了天地苍茫。美哉斯境,美哉斯文!

二、整篇训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在宽阔的江面上,渔船撑起白帆顺流而下。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它欣赏一番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后,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夸耀着自己的本事。

傍晚,渔夫放下白帆,拿起木桨,划动起来,渔船返航了。

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对白帆说,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而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风而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初级汉语听力练习中的微技能训练 第3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力练习;微技能

听力课,通过训练学生听觉器官的灵敏度,吸收尽可能多的语言要素作为经验成分储存在大脑中,利用听觉器官完成对言语信息的接收和解码,最终实现语言的终极目标——交际的课程。因此,必须注重实践性,将“可懂输入”信息转变为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吸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如何将吸收的语言要素转换为一种技能,使交际变得通畅,这就需要不断的练习。听力训练的重点是要提高学生的听力微技能。

一、听力微技能

所谓微技能,是指在听的过程中采取许多认知技巧和具体的技能以帮助理解,而这许多技巧和技能最终组成了听的能力。它是对单项技能的进一步拆分。学者们对听力训练微技能有不同的界定。章兼中(1993)将其归纳为预估、猜测、抓主题大意、抓特定细节、辨认语段标记,推断说话人态度等六个方面的能力;杨惠元(1996)将其归纳为辨别分析、记忆储存、联想猜测、快速反应、边听边记、听后模仿、检索监听、概括总结等八个板块的能力。还有其他学者的不同见解,例如跳跃障碍,抓关键词语,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对句法结构形式及其意义的领会能力和义群理解、语流切分的能力等。

二、初级听力练习中的微技能训练

汉语学习者因语音水平的不同,各阶段所需训练的微技能也有差异。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一切从零开始,很多技能只能在一步步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个刚接触陌生语言系统的初学者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要素和语言知识外,每节课堂中教师也需有意识的增加一些听力微技能训练,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此笔者以听力练习题型为题,从多家观点着眼,对初级听力练习题型中涉及的微技能训练做阐述和说明。

(一)语音训练

1.写出你听到的声母(韵母或音节)

这种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听音辨音、辨别分析能力。其中涉及音近音误听等内容,包括送气与否,发音方法相同而发音部位不同的音,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的音等。例如“b和p”的误听,“in和ing”的误听,还有“j、q、x”、“z、c、s”的误听等。

2.选出你听到的声母(韵母或音节)

此类练习训练学生的听音辨音、辨别分析、快速反应能力。将接收的信息快速储存在大脑中,不仅需要学生听清还需要辨别是哪一个声母、韵母,声调,组成了哪一个音节,然后根据听到音节之后大脑中给出的反应从所给选项中快速做出选择。对于外国学生尤其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训练很有必要,大量的同音词、近音词的存在给听音辨音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例如学生将bái听成pái,将chèn听成chèng等。

3.听录音,和听到的声母(韵母、音节)一样的划√

该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辨音辩调、辨别分析、快速反应能力。首先需要对听到的音节辨别分析,然后对所给的选项进行判断。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辨调不准,最终判别错误。

4.标声调及辨别声调

此练习主要训练学生辨调能力。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最难的就是发音,四声总是难以区分,因此必须加强声调的练习,尤其是二声、三声、轻声和变调的区分。在标记基础之上增加声调辨别,增加了难度。

5.听录音,看音节,给有错的音节改错

这类练习主要培养学生辨音辨调、辨别分析、记忆存储能力。需要学生整合所学,对语言规则有完整清楚的了解才能准确的完成练习。

(二)词句方面(课文相关方面)

1.边听边填空

此练习主要训练学生边听边记、联想猜测、记忆存储能力。填空的部分都是生词,包括时间、地点、主题、观点、人名、数字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填出空白内容,逐渐了养成记录重点、要点的习惯。也有学生未能听清语音材料,却能给出正确答案,其依据的是由前后的关系及整段语音的内容联想猜测而出,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学生的联想猜测能力。例如:现在教师的 很高, 也很稳定,挺适合女孩子的。

2.回答问题

该练习主要训练学生快速反应、抓主体大意、抓特定细节、概括总结、义群理解、切分语流、记忆储存能力。问题里包含的内容林林总总,有些涉及快速回答,要求学生在限时间内完成练习;有些涉及的是语音材料中的某个细节,训练学生抓特定细节的能力;有些涉及的是整段材料的主旨,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有些是开放性问答,是对语音材料的扩展,需要学生用学过的内容自己概括或者描述,在言语储存的基础上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例如谈谈自己国家与中国某些文化方面的不同。

3.写下听到的句子

此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听音辨调、边听边记、抓关键词语、语流切分能力。对于初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听力课,此题主要是训练学生是否准确的获得了信息,因此不要求学生一定写汉字,可以写拼音。但如果学生不能准确的辨别出音节,不能准确的理解义群并进行切分,未能听到关键词语,最终所理解的信息必然受到影响。

4.复述课文

该练习主要训练学生边听边记、概括总结、联想、记忆储存、听后模仿能力。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完成练习之前必须做足准备,当学生顺利完成练习的时候,也训练了多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听力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听力微技能的培养需要不断的练习。每种练习题型都有其特定的微技能训练目的,教师在操练的过程中带着这种意识,引导学生培养听力微技能。假以时日,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合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作者简介】

微技能训练 第4篇

一、微技能训练在词汇中的运用

一篇文章中最小的构词单位是单词, 那么单词使用的准确和优美是一篇高分文章的关键之处。俗话说, 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例如:acquire, gain, earn, 虽然都有获得的意思, 但是英语的搭配是不一样的。比如说acquire a skill, gain weight, earn one’s living, 因为这三个词都有各自的语境, acquire是通过努力获得的, gain就是获得的意思, earn是赚的、挣的意思。所以每种搭配是固定的, 不能只看中文意思, 否则就会让阅卷者感到用词不地道。关于优美词和词组的运用, 如:They work hard to go to college.改成They work hard with the intention ofgoing to college.I don’t notice the situation.改成I ignore the situation.类似这种训练能让作文提升一个档次, 让阅卷人觉得写作人的英语功底深厚, 因为这种句子用到了高级词汇和词组。要实现这种写作思维, 微技能运用如下: (1) 在作文讲评后, 花十分钟时间将学生作文中可以使用高级词汇但没用的词挑出来, 让学生根据其意思用高级词汇进行替换。important—significant—be of significance;be tired—be worn out;buy—purchase;good—amazing;most—the majority of。 (2) 直接给出十个单词, 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将其转变成高级词汇, 因为不同的学生可能想的词不一样, 所以可让学生讨论三分钟, 最后将所有可以转换的词汇总在一起。坚持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用高级词汇的意识, 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单词量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技能训练在句型中的运用

如果一篇文章都使用简单句, 即使所有要点都写上, 那分数也只可能是15分左右, 在第五档作文中有这样的要求:恰当、准确地使用各种句型和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或较高级词汇所致, 具备了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作文得分是21~25分, 所以要有使用复杂句的意识。

这就需要我们使用微技能来训练。在讲解作文时, 我们会评讲学生作文和范文。第一步, 通过讨论, 花约8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挑出里面优美的句子;第二步, 用约15分钟模仿句型造句, 可以一种句型造三个句子以加强熟悉度;最后, 让学生从所造的句子中选择句子组成文章进行模仿式训练, 这种训练用时为一堂课, 建议两周一次。坚持下来学生在写复杂句时心理就不会畏惧, 其实这对学生的阅读也是有好处的。

三、微技能训练在句子连接中的运用

高考标准最高得分档次 (21~25) , 其基本要求是:有效地使用了语句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语言学家Cook认为:“连贯是篇章中感觉到的意义, 目的和整体性的质量。”众所周知, 连贯的基础是衔接。那如何培养学生有连接的意识和掌握其方法, 同样需要运用微技能训练。首先, 让学生感悟范文中连词的重要性;其次, 让学生理解文章意思和连词的作用;最后, 将去掉连词的文章用PPT呈现出来, 让学生边看文章边填出连词。一堂课可以消化两到三篇文章。其实, 连接词记住与否, 关键是学生能否在写作文时想到运用, 如果经常有这样的练习, 就能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些词并运用自如。

四、微技能训练在审题中的运用

审题是做好书面表达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试想:如果你写的文章很好, 但是偏题, 那不可能获得高分。尤其像今年高考的看图作文, 学生判断不出写作意图直接导致写作表达上不准确或者直接跑题, 其结果是最高只有15分。以一幅图为例, 这幅图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望远镜站在小船上对远处眺望, 船上放着渔网, 小船下面的水面上有许多小鱼在水里游。

这幅图寓意是要表述有的人舍近求远这样的主题, 可有的学生却写成了人要有远见, 或写成了环保等。如果那样, 文章写得再好也难得高分。所以审题要做的任务是弄清体裁 (记叙文, 说明文, 书信等) , 确定人称、时态以及文章的框架和审定段落。微技能的运用如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出示体裁不同的五篇文章, 然后训练学生审题写作, 先独立思考将审题任务完成再让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最后呈现出正确答案。长时间的训练后, 学生拿到试题会本能地思考上述几个问题,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和思维习惯。

消防技能训练规则 第5篇

一,着战斗服

1.0训练目的使消防员学会战斗服的着装方法,掌握着装要领.2.0 场地器材

2.1场地:见着战斗服示意图

692页

2.2器材:战斗服,战斗鞋,安全带.头盔整齐放置(按着装器材准备放置).3.0 操作程序

3.1消防队在集合线处,站成一列横队

3.2 听到“第一名,出列”口令后,消防队员跑步到起点线后,立正站好.3.3 听到“准备器材”口令后,消防员检查器材,然后回原位站好.3.4听到“着战斗服____准备”口令后,消防员做好准备.3.5听到“开始”信号后,消防员迅速向前,脱下解放鞋,穿好消防鞋,下装,粘合下装尼龙搭扣,系好腰带,戴好盔帽,帽带拉至下颚;穿好上装,粘合上装尼龙搭扣,扎牢安全带,立正喊“好”。

3.6听到“卸装”口令后,按着装相反顺序脱下服装,叠好放回原处,在起点线处,立正站好。

3.7听到“入列”口令后,跑步回到原位站好。

4.0称赞要求

4.1着装前,身着作训服,穿解放鞋,不戴帽子。

4.2上下装尼龙搭扣必须粘合,对齐。

4.3腰带系紧,双脚踏到鞋底。

4.4安全带切实扎牢,带尾拉平,衣领平整,前后衣襟在安全带下面。

4.5盔帽戴正,帽带贴于下鄂。

5.0计时/检查

5.1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到消防员操作完毕喊“好”为止。

5.2检查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5.2.1安全带插钎未插入孔眼;

5.2.2尼龙搭扣粘合长度不足2/3。

5.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加1秒:

5.3.1帽带未贴于下颚。

5.3.2衣领不平整;

5.3.3前合衣襟未在安全带下面;

5.3.4安全带未拉平;

5.3.5腰带未系紧;

5.3.6一 只脚未踏到鞋底。

二、两盘水带连接

1.0训练目的使消防员学会两盘水带铺设的方法,掌握铺带和连接接口的要领。

2.0场地器材

2.1场地:见两盘水带连接示意图。

2.2器材:水带、水枪、分水器。

3.0操作程序

3.1消防队在集合线处,站成一列横队。

3.2听到“第一名,出列”口令后,消防员跑步到起点线后,立正站好。

3.3听到“准备器材”口令后,消防员检查器材携带水枪,然后回原位站好。

3.4听到“两盘水带连接----预备”口令后,消防员做好准备。

3.5听到“开始”信号后,消防员迅速向前,手持水带,先甩开第一盘水带,接上分水器接口,在跑动中甩开第二盘水带,连接上水带、水枪接口,冲出终点线,做立射姿势喊“好”。

3.6听到“入列”口令后,跑步入列,在左侧站好。

4.0操作要求

4.1水带、水枪喷嘴、分水器前口与器材线相齐。

4.2水带长度为20米,接口朝前可,垫圈完整。

4.3第一盘水带应甩到8米线。

4.4必须在铺带线路内完成全部动作。

5.0计时/检查

5.1计时从发出“开始”信号至消防队员跑到终点线为止。

5.2检查

5.2.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计取成绩:

a)接口脱口、卡口;

b)未接上水枪冲出终点线;

c)两盘水带均出线或压线。

5.2.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增加1秒:

a)冲出终点线,未做立射姿势喊“好”的。

b)在甩带时,跑出线外做动作的。

5.2.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加2秒。

a)第一盘水带未甩到甩开线;

b)水带出线、压线,扭圈超过360度;

c)用脚操作或控作水带的;

d)分水器接口拖出50cm.5.2.4第一盘水带既出线或压线,也未到甩开线的。增加3秒。

三、五盘水带连接

1.0训练目的使消防员学会大口径水带的铺设方法,掌握两人铺带和 连接口的要领。

2.0场地器材

2.1场地:见五盘水带连接示意图

2.2器材:水带五盘:80mm口径的双卷衬里)(或麻质)水带,垫圈完好。每盘长20米,分水器2支、水枪1支。

3.0操作程序

3.1消防队在集合线处,站成一列横队。

3.2听到 “前两名,出列”口令后,跑步到起点线后,立正站好,并举手示意喊“好”。

3.3听到“开始”信号后:

3.3.1第一名消防员提两盘水带,带到58米处,甩开一盘水带,放下一个接口,再甩开另一盘水带,连接好水带接口,跑到终点线,将最后一个接口连接在分水器上操作完毕在原位立正喊“好”。

3.3.2第二名消防队员先甩开第一盘水带,将第一个接口连接在分水器上,另一个接口与第二盘水带连接,然后提两盘水带,在跑动中甩开第二盘和第三盘水带,连接好第二、三盘水带接口,并将最后一个接口与第一名消防员放下的水带接口连接上,操作完毕在原地立正喊“好”。

钢琴演奏技能训练 第6篇

虽说在琴键上的基本练习各式皆有,但依然有着些许局限性:琴键的存在、需弹奏其下键的意识与运动等客观因素,让手部机能无法得到完全伸展与训练。而手指训练操,那些可离开琴键完成的基本机能练习,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局限,对手部展开最大化的全面训练。本文浅述了七种手指操,对常见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简单易掌握,如与琴键上的练习相配合,便可全面提升手部机能动力。

关键词:手指操;机能;训练;操控;基础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107-03

钢琴是高雅的音乐艺术,亦是肢体运动美妙的结晶,它通过演奏者肢体的运动,展示着千姿的色彩及百态的音乐形象。然而,美的享受背后是演奏者挥汗如雨般的勤奋练习,他们对每一个音都付出了反复无数的训练,不断突破着各类手部机能局限,以达到自如的状态。每个钢琴学生在习琴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手指挥动能力不强、手指尖支撑能力弱、重量无法给予到位、各关节调控僵硬等等,这些具有局限性的手部机能弱点直接阻碍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演奏水平。

每个人手部运动机能局限都不一样,有着天生的因素,也受着后天用力习惯的影响。就大部分情况而言,年幼习琴者肢体骨骼、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指支撑力差、肌肉力量慢而弱;成年习琴者骨骼、肌肉较僵硬,手指灵活度差。而手指基础机能训练操恰能增强肌肉机能,改善操控能力,如与琴键上的各类常见练习相结合,更易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支撑、发力、重量传递等弹奏手法细节。

一、手臂放松操:

重量运用为钢琴学习的基础要点,而放松又为重量运用的根基;弹奏时在手臂放松,把重量下坠的同时,指尖给与牢固支撑,此般放松与紧张的结合实为钢琴演奏的中心点。而多数学生在弹奏中手部肌肉易产生紧张,难调控放松,因此肩、肘调控放松的能力为首要基本功,需尽早在学琴初期开展此练习。练习可帮助学生体会到整个手臂的放松感,增加对松弛的调控能力。练习适用于各年龄及各学习阶段的学生。

首先,身体自然站立,双肩放松下坠。随后肘部略微弯曲,双臂自然抬起至肩高(见例图1)。保持2、3秒后,让整个手臂如自由落体般放松坠落。练习数次后,可变更为左右手交替轮换落下、抬起。

而后可对此练习做进一步调整:双手缓慢抬起至头部高度,保持2、3秒后,缓慢、控制着放低手臂,至肩部高度后,立刻放松坠落。需注意放松应尽量在瞬间进行,不可逐渐调整至松弛状态,让略带紧张的控制与彻底的放松结合运动,提高手臂松紧调节能力。

二、手指灵活操:

此练习旨在训练手指关节,特别是三关节(亦称掌关节)活动能力。在手臂松弛前提下,训练其灵活度和挥动速度,为快速跑动打下良好基础;练习适用于各年龄层学生。

练习最好采用站立姿势,让双臂尽量放松坠下,以使整个手部肌肉的放松与运动达到均衡的状态。首先,手指伸直并展开,手掌呈平直状;再令某手指单独弯曲,与手背约呈九十度(见例图2);

此手指可略微弯曲,不僵直、不紧勾,且应时刻检查手肘、肩部的放松下坠感。练习先按12345,再54321的指法顺序轮流逐个弯曲、伸展,并逐步加快轮动速度;之后增加两个手指轮动的顺序,从最灵活的两个手指:2323顺序开始,再1313,1212,2424,343434,3535,4545,2424,2525,1414;最后可再增加132435、534231等顺序,由简至难,从慢到快地让各手指挥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挖洞操:

此练习可对年幼学生指尖支撑能力,特别是第一关节支撑能力加以提高,并可增强手指各关节操控能力。但此练习并不适合于骨骼、肌肉发育完善的成年学习者,否则愈会增加手指肌肉的僵硬程度。

首先,端坐于凳椅上,双肩平放,手臂自然放松下墜;手指指尖轻触膝盖上方,关节均适当微凸,三关节尽量顶高,手掌呈圆拱型;手腕放松轻放于腿上,切勿推压(见例图3)。

随后2指尽量向上抬高,使韧带得以拉伸,其余手指均保持轻触腿部的原始状态(见例图4);之后慢速挥下2指,在触及腿部瞬间,指尖向内斜方向运动,如划圈般向手掌方向深深“挖动”(见例图5)。

挖动速度匀而慢,且动作明显;力度需以一关节可支撑的力量而定,由少至多地调整挖动力量及深度,并时刻检查肘部放松下坠状态。此后,便可缓慢挥高手指进行下一次练习。

挖动顺序可从最易操控的2指开始,再依次对3、4、5、1指进行练习。其间,1指挖动、划圈的方向应依旧朝内斜方向,也就是手掌方向运动。建议进行多次同指练习,减少换指频率,以达熟练操控。

四、三关节凸出操:

三关节为手部支撑的重要支点,支撑并传递着手臂放松下坠而来的重量。而大部分学生的三关节缺乏支撑感,塌陷情况较普遍,并在指尖触及琴键后较难调整其状态。

此练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掌握三关节凸出及操控能力;第二部分为提高其支撑能力。

(一)凸出练习:

2、3、4、5指分别弹奏四个相连的音,指腹触键,手掌呈平躺状(见例图6)。而后,三关节缓慢往上前方顶高凸出,手腕同时朝琴键、指尖方向微微前推,手指各关节逐渐转为弯曲状,从指腹触键转为指尖触键(见例图7)。随后,缓慢放平手指及手掌,回复初始状。

此系列动作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制约,如在某一细节动作中颇感别扭或难于调控,可多注意其他动作细节是否到位,以此相互促进,巩固操控感。

(二)单指练习:

经过练习一的多次训练,待三关节掌控能力好转后,便可从四根手指同时触键调整为单指触键练习。此练习除触键手指外,其余手指需离键约2、3厘米;待触键手指的三关节按练习一方法凸出后,保持其状态,抬高手臂距琴键约十厘米,再放松落下手臂,指尖触键瞬间手掌各关节仍保持凸出,立而撑于琴键上。此练习以放松为前提,让手指尖在重量坠落下的同时通过适度的紧张支撑力保持掌关节凸出,以让学生掌握手指支撑与手臂放松的结合。

nlc202309090142

另外可多进行5指的练習,因部分学生三关节塌陷主要源于5指三关节缺乏支撑感,以致整个手掌倾斜、塌软。在练习时注意手腕需往5指指尖方向,也就是斜前方推进;而1指三关节因其位置特殊,不需要进行此练习。

五、大指关节活动操:

此练习旨在训练大指二关节及三关节的活动及支撑能力,为带有转指的跑动打下基础。此练习分为两部分:

(一)大指横向移动练习:

2、3、4、5指分别立于四个相邻的琴键,手臂、手肘时刻保持松弛,手掌不捏、不紧绷,手肘保持松弛坠下感;大指虎口拉开,与2指之间呈宛如字母“C”的形状(见例图8);随后大指手指呈圆曲状缓慢而匀速地横向平行移至手掌下方(见例图9);再拉开回原状,指间虎口再次呈字母“C”形。之后进行多次重复,运动速度由慢至快。

(二)大指竖向活动练习:

按照练习一的方法让2、3、4、5指按住琴键,拉开大指,指间虎口同样呈字母“C”状。而后,大指进行直上直下的运动,运动方向切勿倾斜,保持竖直的双向运动;动作亦循序渐进地由慢到快。

两种练习应结合、混搭训练,全方位提高大指活动能力。

六、手腕弹动操(八度练习预备操):

八度弹奏为钢琴演奏中最艰深的技术之一,也是最难克服的技术障碍。绝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在技术上与心理上对八度有着强烈的畏惧。

解决技术问题,首先需找准关键阻碍点,八度易出现的问题为:手腕僵化,弹动动作小,无法到位的完成上下运动;手掌、手臂皆易紧张、僵硬,肌肉易酸疲。这些问题归结到底为手腕僵化,缺乏弹性,手掌部分不能向上弹动,因此造成落下、弹下力度不足,重量无法透彻下键,音质漂浮。因此,影响八度弹奏质量的关键不是“下不去”,而是“起不来”。学生首先需要释放手腕,使之在松弛的状况下进行瞬间快速发力,并可立即调回至松弛状态,做到松紧调控自如,弹动力十足。此练习适用于手部大小可驾驭八度的学生,特别适合于手腕僵硬,活动能力欠佳的学生。

首先,身体端坐,肩、臂放松,手肘弯曲约至九十度以贴近弹奏状态;手腕放松,手指自然张开,使1、5指间约有八度距离;2、3、4指略往上抬高,呈圆拱型手形。随后双手手腕、手肘保持原高度,手掌部分朝身体方向,也就是斜后上方瞬间发力,进行快速弹动(见例图10);之后立刻彻底放松,让手部自然坠下(见例图11)。此运动恰如日常用手指关节敲门的动作,其发力以向上弹起为主,把三关节作为力量弹起的中心支点,快速集中发力,随后瞬间放松。

练习中,在保持手腕均以相同弹动幅度基础上,逐步加快弹动频率。随着动作的加快,手腕形成了一连串连续弹动动作。此时应注意需尽力保持肩、手肘的松弛,手腕向上弹动动作应保持最大化,并在手掌朝下运动时不给与丝毫力度,让手腕多加感受、习惯向上弹动的力量,揣摩到八度弹奏的运动要点。

待熟练掌握此练习后,手腕弹动操可与琴键上各式八度练习结合训练,让手腕平衡其发力与松弛,为快速有力的八度进行打下坚实基础,真正适应八度在作品中的弹奏。

七、手指俯卧撑:

近年,一种训练手指支撑能力的练习:“手指俯卧撑”被部分教师所推崇。训练步骤为:身体直立,面向墙壁,离墙约为自身手臂的三分之二远;各手指分开立于墙面上,掌关节凸出,手掌呈圆拱型,手腕略低于掌关节。之后身体缓慢前倾,弯曲手肘,让身体重量往各指尖与脚尖倾注(见例图12),增加其支撑力;重量压力到达适宜程度后停留2、3秒,缓慢推开至身体直立,回复原状;手臂可垂下放松稍许,再次循环做此练习。

笔者认为“手指俯卧撑”可用,但需谨慎使用。它适合年长且手指较软、骨骼支撑力不佳的学生,利用身体前倾动作把重量给予到指尖,以此训练指尖支撑力。但对于年幼及手指较僵化的学生而言,身体倾斜角度及其带来的重量压力不易调控至最适宜的程度,易使学生养成肌肉过分紧绷的不良习惯。因此,需多斟酌学生个体情况再进行此练习。

众所周知,习琴之路漫长而艰辛,令人动容的演奏离不开艰辛的汗水,悠扬的旋律离不开反复的磨炼。各式各样的基本练习始终伴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上述手指操具有多种针对性与侧重点,简单易学,局限性小,且方便练习。经笔者长期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其可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建立良好的手部运动用力方式;在掌握紧张与松弛的平衡前提下,有效解决多种技术障碍,且不易产生不良影响,全面、科学提高手部机能与操控能力,如与琴键上的各类基本练习相配合,其效果会愈加突出,为准确表达音乐意境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实为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旅游职业英语微技能探究 第7篇

一、微技能的含义

什么是微技能?英语语言学家John Munly在其书中, 提出了微技能的概念, 即把听说读写每一个分项的语言技能再细分为更小的语言技巧。如在写作方面可分解为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微技能。概括地说, 微技能就是微小的技能, 是技能的分支。每一个分支的技能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共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微技能是每一门学科中最基本的核心, 熟练掌握微技能并能融会贯通, 才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微技能是贯穿课程的系统性训练。把每一个看似微小而实质上最为基础的知识点掌握好, 学生则在其领域可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需要依靠微技能的训练来获得。

二、旅游英语课程综述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 其民族风情、人文历史、山水名胜等丰富的旅游环境和条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旅游早已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之一。以旅游专业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学科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等特点, 通常以导游英语和导游知识为基础, 既涉及旅游行业的基础知识又涉及与旅游法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通过课程的学习,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学生的视野, 最终要面向如何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讲解景点。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出入境业务量的不断增多, 为培养专业性人才, 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旅游英语、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中, 旅游英语课程因能培养学生实际的传递能力和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受到极大重视。结合以上所说, 旅游英语这门学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实操性强。

景点介绍、酒店接待等都需要与外国游客接触, 并且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并贯穿于游客的整个游览活动之中。再如从接机到送机, 都需要专业的旅游人才提供服务。在实际工作中, 他们往往成为外国游客对于中国第一印象的开始。因此, 课程的设置更要注重实践能力, 以便提供优质良好的服务。

2. 专业性强。

目前关于旅游的课程大体分为三类, 当地导游基础, 导游实务和导游法律法规。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旅游需要什么。作为旅游英语的基础, 这些是务必落实的。

3. 综合性。

旅游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涉及十分广泛。除了相关地域景区、景点的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等, 还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

4. 英语口语能力强。

旅游英语必须具有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 这是由旅游英语专业及旅游行业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要求所决定的。只有掌握专业知识后, 学生才能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外国游客, 并将我国的名胜古迹以及涉及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和语言表达出来, 达到相互交流、了解学习的目的。

5. 知识面广, 了解文化差异性。

旅游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不仅包括了历史文化知识、旅游常识和当地旅游概况, 而且还必须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这使得旅游英语学习者必须具备广阔、丰富的基础知识方能在语言的实践中有良好的运用。

三、旅游微技能

旅游课程无非分为两大类, 课内知识和课后实践。换句话说, 光掌握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做到学会传递所学知识。

从课内知识讲, 熟背是最基本的技能。学生自学背诵是一方面, 但教师怎么教授却是另一方面。死记硬背是学生时下最常用的背诵方法, 其特点是背得快忘得也快, 这种方法在大多时候是不可取的。如何锻炼这种微技能, 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比如把景点串成线, 按照路线由南到北或从东到西一一介绍;或者是利用历史发展的时间来将景点串起来;还有就是可以利用同一个人物的历史故事将景点放置在一起。笔者认为第一种方法的训练比较实际, 在学生实践导游过程中, 景点是按照路线的形式来分别介绍的, 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景点进行串联, 使得学生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得以最好的应用, 也不会发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状况。课后, 学生要落实老师讲解的内容,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进行实地探访, 这样更易加深印象。俗话说, 光说不练假把式。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需要从实际情况、具体情节入手, 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例如, 带学生到已学过的景点参观, 请在职的景点讲解员进行讲解, 学生从中提出疑问, 查漏补缺, 积累经验。再例如, 让学生自己当导游, 带同班同学或者朋友到景点, 按照正规的旅游流程,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积累专业素养。通过这种微技能的训练, 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得到锤炼, 使学生所学的人文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等这些知识点更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模式、一种正确的套路向游客输出。在旅游技能培养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办法来进行训练。所谓微视频指的是20分钟以内的视频短片, 短的可以只有数十秒钟的内容即可, 教师在进行旅游技能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学中的微视频进行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制作适合学生的微视频,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相应的电影短片、记录片以及视频剪辑等微视频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了解旅游技能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 从而进行旅游相关技能的训练。在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多种视频设备进行录制, 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专业水准比较高的视频短片, 让学生随时下载观看, 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交流, 或者让学生能够创新性地参与到视频录制之中。现阶段该项技能训练主要出现在毕业设计环节, 可以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增加这个环节的比重。在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表现评价, 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在微视频制作的指导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增加动手能力的环节, 让学生的实用技能得到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建合作小组,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技能水平等因素来组建, 学生要共同合作录制微视频, 可以让学生扮演视频角色, 引导学生通过手机等形式进行微视频的拍摄录制。总之, 这些旅游微技能的培养就是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过程, 而旅游本身就是其载体。掌握微技能, 就是掌握专业的最有力的体现。

四、英语微技能

语言的交际能力大体分为听说读写, 而听说读写每种分项技能可分成更小的语言技能, 即微技能。这也是John Munly书中所提到的微技能的含义。组成听、说、读、写四种分项技能的各项技能大体上分为语言用法型微技能和语言使用型微技能。往往在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较少, 真正锻炼学生口语的机会也大大减少, 这会导致学生就业后不敢说的困境。因此, 为做到真正的职业化, 说的技能在旅游英语这个专业领域是极其重要的。那么, 如何将这些微技能贯穿到旅游英语这门课程中呢?首先我们可以确定, 听与说是旅游英语专业最大的技能。在了解当地文化的同时, 也需要学会去利用适当的途径传播这种文化, 英语学习是传统的, 自小到大我们一直在接触英语。但与旅游结合的英语较为特殊, 具有专业性。旅游英语的学习也同样肩负着英语学习的担子。通过阅读, 学习并掌握大量景点知识和英语口语知识, 从而大大提高了专业素养。和外国人交谈, 熟练他国语言, 是提高旅游英语熟练性很好的办法, 也同样成为旅游英语下的分支。在英语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五、旅游技能的效果评析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旅游技能训练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课程的特点, 围绕某一个技能培训项目或者某个知识点展开在线研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研讨, 针对不同的训练项目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以学生为中心, 针对不同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或个性特点等选择相应的微技能进行训练, 加强微视频的开发和利用。微视频在旅游英语技能训练中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微视频传到校园网站, 供学生进行浏览, 使之成为课程教学之外的课外延伸教学。

总结:旅游英语现如今已成为时下的热门专业之一, 关于培养旅游英语专业素质的人才也受到很大重视。通过对旅游英语微技能的研究, 使教师与学生跳出课本, 运用到实际中, 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摘要:微技能日渐成为高职学生技能训练与能力提高有效的模式, 本文围绕微技能的含义、旅游微技能运用展开, 提出旅游英语学科所涉及的微技能, 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旅游,英语,微技能,职业

参考文献

[1]马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 2007, (05) .

[2]李会勤, 王林.旅游英语教学方法与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2) .

英语听力微技能教学浅析 第8篇

1 培养学生的听前预测技能

预测是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听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前预测的能力。所谓听前预测技能是指,在做每个小题之前,快速浏览题目及选项,从而捕捉相关信息,并预测所听材料内容的能力。通过快速浏览学生可以事先掌握一些人物、活动、时间、场所、数字之类的特别信息,这样不仅能减少记忆负荷,缩小问题搜索范围,提高听力效率,还能消除自身的紧张心理,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例如选项中涉及以下四个:A.Editor;B.Teacher;C.Student;D.Writer,看到这四个选项,我们就可预测这道题是考查听力材料中某一位人物的职业。通过这种预测,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地捕捉信息内容。

2 加强学生抓听要点的技能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学生不能将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个单词上,而应该有所侧重,即要学会捕捉主题句和关键词,避开无关紧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该经常训练学生抓听要点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交谈双方的语音语调,因为口语中语音语调具有表意作用,如升调表示疑问、怀疑、否定,而降调表示肯定、赞同。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自然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连读、弱读、停顿等语音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识别听力材料中的语音变化,提高听音、辨音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注意听力材料中含有递进、转折、让步、否定、比较、总结等意味的关键词,因为这些词的出现往往预示着重要内容的出现。比如,表转折和让步意义的thoughalthougheven ifeven thoughunless等词的出现,其后的信息通常是问题的切入点。

再次,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掌握并注意虚拟语气的使用。虚拟语气常常用来表示与事实相反的情况,因而,了解与掌握虚拟语气的各种句型及其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将有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把握与理解。

3 训练学生关注重要细节的技能

在英语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重要细节给予适当关注,因为有些情况下,我们仅仅从提问的方式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项。所谓问题中的重要细节是指与五个W有关的信息,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谁),why(原因),what(事件)。学生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要素,就能准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4 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技能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词义的技能是指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技巧猜测听力材料中所涉及的生词、难词的含义。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学生往往不能将每个单词都听得很清楚,很多时候要靠半听半猜来理解单词的意思。在实际的听力教学中,当学生遇到一些听不清或听不懂的单词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上下文、各种语法结构、各种语音变化等信息去猜词词义。

5 教会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的技能

有些情况下,听力材料较长、干扰项也比较多,学生仅凭大脑的短时记忆是不够的,因而掌握边听边做笔记的技能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教会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的技能,并养成边听边做笔记的好习惯。由于学生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信息,笔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得很完整,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一些通用的符号或缩写把与题干有紧密联系的信息记下来,比如时间、地点、年龄等关键词,与数字有关的价码等关键信息,必要时还可做好有关数字的换算。当然学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符号和缩写体系,只要这些缩写符号能够帮助其锁定所需信息,找到正确答案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有效地整理、记录信息的方法。如果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那么无论是记忆的信息容量还是记忆的时间都不会理想。由此可见,有效整理信息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信息,可以按分类的方式归纳整理信息,也可以按照因果关系、地点方位、逻辑推理、正反意义等结构模式来记录、整理有关信息。

综上所述,听力技能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量变做基础,才能实现质变。换句话说,师生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注重各种听力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才能保证听力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少庆.英语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运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程俊瑜.挑战四级710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罗毅,蔡慧萍.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与研究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少儿绘画技能训练浅析 第9篇

一、线条———少儿美术之根基

线条的表现应具有多样性。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清王瀛将其付诸图画, 并注明每种描法的要点, 现在我们看见的总结十八描技法的图画即是出自他手。以《会变的线条》为例。这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 在该课教学中我将这些作品恰当运用于课堂之上,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我适度花点时间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临摹, 感受古人对线的表现, 为丰富学生表现手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课堂习作《茂密的花》出自二年级朱淑涵小朋友之手, 她运用了平滑的线通过前后遮挡关系把主题表现得相当出色。在一般学生心中, 五颜六色的花只有通过鲜艳的色彩来表现才是准确的, 朱淑涵小朋友的这幅画恰恰告诉广大学生, 单一的线同样能表现丰富多彩的主题。同样的作业在另外一个学生祁泽壹小朋友的作业中就用了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将点、线、面“混搭”在一起进行表现, 同样收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由于是课堂习作, 受时间限制, 画面还不够充实, 但从学生所用表现手法 (花朵的前后层次、枝叶的左右穿插、花朵延伸出画面, 以及点、线、面、色的运用) 来分析, 这十足是一幅相当出色的课堂习作。

二、色彩———少儿美术之霓裳

色彩是美术作品华丽的衣裳, “衣裳”如何搭配这可是有着不一般的学问。色彩美术基本常识的学习, 使得学生基本掌握了三原色、间色乃至复色的相关知识, 以及相似色、对比色的概念, 冷色调、暖色调的概念相当熟悉。那么如何使这些“衣裳”搭配出不同的风格来呢?教学中就要针对不同题材进行有的放矢地展开。《姑苏晚报》之成长周刊从2013年四月开始设置“每月一画”栏目, 我将画题公布在美术教室一角, 让那些乐于挑战自我的学生去尝试, 学生热情高涨, 同时我也对学生构思的图稿作适度指点。聂佳欣同学四易其稿, 最后完成的作品我为其投稿。学生在盼望中等待, 一周后作品《妈妈的节日》在专栏中发表。考虑到是二年级学生, 作品采用勾线平涂填色法, 这种技法是学生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但她大胆采用红、黄、蓝、绿等明度、纯度极高的艳色作画, 使得画面呈现出明亮洁净而又不失活泼的效果。

为了追求画面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 我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渗透渐变、同类色、色调等概念, 通过课堂上反复训练, 学生的作品有了质的飞跃。四年级谢贻卉发表于《姑苏晚报》之“成长故事”上的作品《采束鲜花装扮生活》就是在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完成的作品。作品中相对细腻的色彩变化是最大的看点。

三、构图———少儿美术之阶梯

建筑的框架决定了形态万千的高楼, 那美术中的框架就能理解为构图。构图:即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 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 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恰当的构图能使画面更加完美, 也是提升画面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更可能是迈入艺术殿堂的阶梯。下面列举一些常见构图法则。

1. 中心式主体构图法。

在画面的趣味中心, 安排想表达的特定素材, 以吸引人的视线。为了突出主体, 需要舍弃一些细节的描绘。这是形象期孩子最善于运用的一种构图方法。如画“一头怪兽”, 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威猛的怪兽, 把它的形象画得很大, 把想象中与怪兽有关的情节画在四周。这种构图方法符合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和儿童画的夸张的特点。

2. 满天星式分散构图法。

孩子在表现“过年”这类纷繁热闹的主题时, 常会把各种不同的人和物分散地按“满天星”式进行构图, 使画面看起来十分丰富。但这种构图法要求表现的事物要有变化, 吸引人去品味, 否则, “满天星”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3. 排队式并列构图法。

孩子习惯将心中所想一一列出来, 或自上而下, 或由左及右。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安排孩子用长条纸画“拉手小人”、“它们是怎样飞上天的”等内容。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学会根据不同纸张形状灵活构图, 更使孩子体会到了这种构图的有趣之处。

4. 线路式构图法。

随着孩子年龄、技能的增长, 他们开始喜欢“迷宫”和各种棋类游戏, 教师可顺势利用其空间方位感的发展, 设计一些“马路上的汽车”等内容, 培养孩子学习路线式构图。这种构图看似复杂, 孩子却可遵循一定的路线规律安排画面, 并逐渐地学会有计划地构图。

5. 前后构图法。

利用一定的透视关系, 使被画的形象、背景和前景相互遮掩, 结合在一起, 产生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整体感。

6. 分割构图法。

在同一幅画面里, 出现不同时间、人物、地点的造型, 通过一些线条或色块来划分安排, 以动静、大小等互衬对比, 具有新奇、丰富的效果。

口译技能训练模式初探 第10篇

一、口译的技能分析

口译的技能大致可分为四种能力。第一是“听辨”能力。口译一般通过“听”来感知语音信息, 并把它转化成语言的深层含义。“听辨”过程中伴有很大程度的预测和判断, 常常需要调动非语言因素对所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补充和联想。第二是就“记忆”能力。口译的“记忆”有两种形式, “脑记”和“笔记”。无论是哪一种记忆, 所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信息的概念和命题, 而不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换句话说, 口译记忆不是对大脑所存储信息的简单恢复, 而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筛析、加工和编码处理后的储存和提取。第三是语言的“转换”能力。它是指信息的解码和编码处理能力, 即对来源语信息的识别、解析和重构。译员必须通过“语义检索”手段, 形成语义初迹, 然后充分提取大脑存储的相关背景知识, 对言语链进行“转换”。第四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它是指将目的语编码之后的信息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再现出来的能力。口译要求译员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 在表达上做到口齿清楚、吐字干脆、音调准确、措辞恰当、语句通顺及表达流畅。

二、口译技能训练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口译技能的分析, 我在此将提出几点口译技能训练的对策。

1. 加强口译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和技巧。对口译学习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英语听力不过关, 而听力不过关往往是口译的障碍。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做完相应的英文口译材料练习后 (比如记忆复述、笔记等) , 抽出时间与原文对照, 划出自己误听、漏听的地方, 并与周围同学讨论原因所在。另外, 也可以借用同传技巧中的shadowing (影子跟读法) 。做完口译练习后, 教师可以使用同样的材料让学生再做跟读训练, 找出影响理解的部分, 同时还可以强化对原文的记忆。

2. 加强记忆的“扩容”训练

人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口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短时记忆”储存时间短, 记忆容量非常有限。口译记忆的“扩容”训练就是指采取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一般来说口译记忆的“扩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训练方式来进行。

(1) 长时记忆辅助法:是指通过源于内容激活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图示, 通过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互动达到理解记忆。在训练时,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语言外知识对源语进行理解, 使用新信息激活已有知识,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 使其参与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加工以减轻记忆负荷。

(2) 信息形象化记忆法:指译员在头脑中把讲话人所讲内容形象化, 通过大脑思维来增强记忆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对语篇所描述的事物建立起一个情景模型, 把记忆内容变成自己所感受的东西, 而不是孤立地记住其词语, 这样更有利于记忆。

(3) 信息组块法:口语信息一般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松散性, 为了提高口译记忆效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记忆的信息内容进行“条块化” (chunking) 处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概括、归纳、综合、调整等各种手段将意义单位按照逻辑关系整合成更大的语篇信息单位。这样可以减轻记忆负荷, 增大记忆容量。

3. 增强中英文转换能力的训练

口译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译员必须能很快地在双语之间进行转换, 这就涉及积累和速度的问题。这里又要借用同声传译里的sight interpreting (视译) 。我让学生看着中文材料迅速用英文读出来, 或是看着英文材料迅速用中文读出来, 加快反应速度。一开始, 学生会觉得很难, 因为中英文句式差异, 很多时候无法快速反应出正确的译法。但时间稍微长一点学生就能适应。此训练可以让学生课后单独完成, 完成后再对照参考答案, 非常节省人力物力。

4.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

我们可以在口译训练的各个阶段来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记忆阶段, 强调复述原文一些句型和表达法的重要性, 让学生尽量使用自己不熟悉, 不常用的原文词汇、短语和句型。演说阶段, 重视模仿环节, 教师应多让学生根据笔记进行对原文的最大程度的模仿, 从遣词造句到说话口吻, 以模仿为起点, 熟悉并尽量能运用正确的表达法。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多做一些背诵练习, 尤其重要的是背诵和熟记典型的句型, 如欢迎辞、感谢辞、开幕辞等, 对一些套话的译法要烂熟于心、举一反三。

从上文对口译技能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口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接受、解码、编码和再表达的过程, 口译课也应该重视学生口译技能的训练。以上是我在从事口译教学一段时间以来总结出来的一些加强口译技能训练的方法和体会, 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

摘要:口译是一个涉及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技能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本文通过口译技能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口译技能训练的方法, 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

关键词:口译,口译技能,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8.

[2]陈菁.口译教学应如何体现口译的特点[J].中国翻译, 1997, (6) .

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第11篇

另外,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造成了课内与课外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相对于其它学科,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课程的预习及复习比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体育课程的特点,教师一般较少布置课外作业,二是即使学生想继续练习,如果在课堂上没有掌握好动作,到了课外,就很难进行复习,教材提供的只是文本及图片的信息,而对于运动技能的教学来说,一般需要现场进行动作的演示,单靠教科书上文本及图片的信息是很难进行预习和复习的。

微课是近年兴起的一种课程形式。焦建利教授指出,微课是以阐述某个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简单来说,微课就是一小段讲解某个知识点的视频。

体育微课属于微课的一种,体育微课的设计要遵循微课的设计理念,为了提高体育微课的可用性,微课的设计就要考虑应用的问题,以实际的教学应用需求来考虑怎么设计体育微课。

1. 体育微课的设计要符合微课的特征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是基于学科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而设计的,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一段讲解视频,因此,设计体育微课就要考虑这个要求,要进行微知识点的提取。所谓微知识点,从课程教学的层面来看,微知识点可认为是从教学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的知识结构,要挑选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并要保证知识点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每一个微课对应着一个微知识点,体育学科的微知识点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概念,具体到这个知识点所包含内容的多少,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设计,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微课的四个特征“短小精悍”中,最要引起注意的是“短”这个特征,一般来说,微课不要超过十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符合一个微课解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如果时间过长,讲了几个知识点,那就变成了整节课,不符合微课的设计特点,而且,过长的微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会减弱微课的可用性。

2. 体育微课的表现手法要符合学科知识的特征

从技术和表现手法来看,微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录像微课,一种是录屏微课。录像微课可以用家用DV或者手机直接拍摄,适合于教师现场讲解、演示,另一种是录屏微课,录屏微课是录制计算机的屏幕及教师的讲解声音,适合于可以用利用ppt 讲解知识点的内容,例如一些体育的概念性知识,具体选用那种技术及表现手法来制作体育微课,要看所选的知识点内容。如果是关于运动技能类的,比如三级跳远、三步跨栏等,一般选用录像的微课,而如果是概念性知识的,如心理健康、体育常识类的知识,这些更多考虑采用录屏的微课,为所要讲解的知识点制作一个ppt,然后用录屏软件录制成录屏微课。

那么,怎么设计一个体育微课呢?首要是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微课是课的一种,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40分钟一节的课,而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10分钟以内的课,这个课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因此,微课的设计方法及流程要遵循教学设计的规律,一般来说,一节体育微课的教学过程可按照以下的教学流程来设计及呈现。

首先是导入。导入作为教学的先行,呈现教学的先导知识,是课的引子。导入的设计可有两个策略,一是依照奥苏贝尔的“先行知识者”理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先呈现一组学生已经掌握的、跟新知识紧密相关的旧知识,作为固定新知识的“锚点”;另一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训练。

导入后,接着进行运动技能讲解,运动技能讲解一般由老师边讲边做示范,跟平时上课一样进行,然后用录像机录下来。录制的时候注意重点的示范要用特写镜头,后期再配上讲解的文字说明,重点的演示可在旁边加上标注。示范练习部分由学生示范,教师挑选几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和示范,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示范,模仿这些视频练习,达到对新动作的掌握,利用这个视频实现自身动作的矫正。

而课堂练习作业起到对新动作的巩固作用,教师可在视频里面,给学生布置针对讲解的知识点(体育知识或者运动技能)的练习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对讲解体育知识型的微课来说,知识拓展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材料,例如新闻、案例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运动技能类的知识,可剪辑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示范动作,激发学生提升动作技能的欲望。

在最后的小结环节,梳理知识点,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告诉学生课后进行练习的方法,给学生适当的鼓励。

一般来说,在体育微课的应用中,课前预习只是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对新知识有个基本的概念,但预习的效果如何,学生掌握了多少,教师在课前没有进行检测和指导,如果要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更加有效,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外学习、课上练习,跟我们传统课堂的课上学习、课外练习相反,利用微课,可以在体育课实现翻转课堂,基本的教学思路可如下的流程。首先制作微课,再设计一个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告诉学生看了微课之后应该要掌握哪些动作技能,并提供一个运动技能自我评价的量表给学生自评,上课后教师进行检查、动作矫正及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系列动作,例如健美操、广播操、武术等项目,学生的遗忘率比较高,可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微课进行复习,甚至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利用微课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变成一项家庭的体育活动,使运动得到深度的开展。

体育微课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应用性强的学习资源,利用体育微课,可以改变传统由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传授学习模式,开展基于资源(微课)和平台(网络课程系统)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者,而是知识与技能的教练,这种转变,更符合体育的学科属性。

(作者单位:广东潮州市潮安区职业技术学校)

数控技能训练方法心得 第12篇

企业和技工院校参赛积极性不断提高,选手的数控操作水平也逐年增强,竞争也越发激烈。

我院作为首批国家重点技师学院,积极组建数控加工集训队进行训练参与各类数控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非常艰辛。下面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作一番训练方法的探讨以求把竞赛水平推上更高一级的台阶。

1 研讨各类数控大赛纲领性文件

仔细分析每次各类数控大赛纲领性文件上的要求,比赛的工种,比赛的参与对象,比赛的设备及软件的应用和比赛的材料与刀具。通过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判定当前数控竞赛的发展方向和数控加工现有的水平。从2004年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到20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比赛中,我们发现数控编程由手工编程发展到自动编程。编程软件由国产的CAXA发展到Solid Works、Master CAM甚至是功能更强大的Pro ENGINEER或UG软件来造型加工。工件的数量由单件加工发展到5、6件组合。工件材料由单一的45钢发展到铜、铝有色金属加工。工件的精度由单一的尺寸发展到形位精度的控制。从这些信息上可以确立我们数控集训队的练习方向,通过系统的训练,促使选手全面掌握和巩固各知识面,发挥自如。

2 归纳总结数控大赛对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要求及技能要求

理论是技能的依据,技能是理论的体现,两者不可分开。在技能竞赛中理论成绩占总分的30%。因此在技能集训的同时必须巩固现有的理论知识,开拓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技能训练中坚持不懈苦练基本功。基本功训练阶段,首先是选手对基础技能的总体认识过程。对每一个训练项目的操作,都必须要求选手经过“观察—思考—实践—考查”的过程,让选手都能对一个事物的形和象的总体认识。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延伸,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实践和验证,不厌其烦地多次反复练习,然后通过考查和记录。这就是一种技能形成的规律。所以,我们的选手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要做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和经验总结。对各项训练项目我们都必须有时间性和准确性。为了训练有效地出成果,教练都必须严格把关,进行考查测试并实行登记对比,做到取长补短,共享经验。例如各种量具的使用方法、姿势、力度等对自己所测量的结果总是存在半信半疑的态度。故在训练当中,要求选手坚持自己的信念,在相同的测量对象,通过多位选手的反复测量结果作对比,以提高选手对量具的使用信心和测量的准确度。对于技能竞赛来说,只靠单纯的基础训练是远远不够的,熟能生巧之后往往进入熟能生厌的高原期,成绩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发展是单纯的,可以说是缺乏经验。在通过循序渐进的基础训练之后,对各项训练项目进行总结,选手们要进行经验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选手在有限的时间里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坚持做到以考代练,严格要求,加以点评,当场消化。校外测试,提高适应力,提高心理素质。专家点评,扩大视野,增强知识,突破高原期。

3 收集汇总各类数控大赛试题进行修改和创新

数控技能集训除了要基础训练外,关键是综合训练的应用与消化。在以往集训的过程中发现,集训的内容过于粗放。特别是集训队平时训练的图纸不规范。要么是前几年的数控大赛题,要么就是集训教练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这些题目不是未能紧跟形势就是未能切合数控大赛的技术纲领。这样就会造成选手平日训练感觉很好,可一旦上了赛场往往成绩却不甚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全国各地的比赛图纸,仔细分析加工的难点和重点,认真研究加工工艺性,结合当年数控大赛纲领性文件,修改或创新适合自己的试题图库,并待时进行仿真模拟训练。在训练中要求选手学会用“脑”和“心”训练,改变“笨”练和“盲”练,在“巧”字上突破,做到事半功倍。通过模拟试题训练以检验选手的学习成果,稳定提升。全面冲刺。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

总之,让选手训练常态化,建立科学的训练机制,完善选手训练的保障体制,让选手的训练过程更趋规范,是保证训练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所在。通过技能竞赛,能够掀起强专业、精技能的学习热潮。带动教学改革与企业发展。

摘要:通过数控技能大赛,实现进一步深化教练组及集训人员对数控大赛纲领性文件的理解,理解数控大赛对参赛选手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及专业素养要求。提升教练组的整体水平,为今后数控车集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微技能训练】相关文章:

电子技能训练06-03

手指技能训练06-19

数控技能训练06-28

学生技能训练08-10

加强技能训练08-16

运动技能训练法05-29

警察技能战术训练06-12

药物管理技能训练07-21

运动技能及训练08-21

技能训练论文提纲08-06

上一篇:惩治机制论文下一篇:室内装修污染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