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类似物范文

2024-08-10

胰岛素类似物范文(精选9篇)

胰岛素类似物 第1篇

胰岛素类似物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 经过修饰人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而成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胰岛素类似物, 主要有速效、长效及预混三大类。

一、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临床上主要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产品有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是胰岛素B链第2 8位脯氨酸与2 9位的赖氨酸互换位置而得到的。门冬胰岛素:是将胰岛素B链上28位脯氨酸替换成门冬氨酸而成。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打开了常规胰岛素的六聚体形式, 而成为单体结构, 注射后不需要再分离成单体的过程, 吸收快, 起效时间短, 进餐时不需提前注射, 作用时间为1~3小时, 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 因而用于餐时注射时低血糖反应少见, 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治疗。速效胰岛素由于不需要在餐前提前注射, 因而在治疗应用中为病友提供了极大便利, 增进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临床上主要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产品有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经皮下注射后, 吸收和扩散缓慢、药物吸收稳定, 以极其缓慢的速度释放进入血液, 具备血浆浓度平稳、峰谷曲线小, 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睡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 能良好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发生;并且每天只需注射1次, 注射时间和部位不会影响药物疗效,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又叫双时相胰岛素类似物, 保留了速效的特性而又兼具中长效的特点, 如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 0 (含3 0%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 。研究提示, 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速效成分注射后达峰更快、峰值更高, 中效成分则持续缓慢被吸收, 提供有效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因此, 可同时满足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需求, 将更有利于理想血糖的控制。

在实际生活中, 对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 我们可以采取三餐前各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睡前注射1次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采用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以达到全面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的目的。

生长素类似物的高三生物教案 第2篇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人教版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的探究活动栏目。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该实验的开展,有利于认识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用实验的解决生产生活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同时,对于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激素作用的特点,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有重要作用,训练遇见实际问题时如何转化成可行的实验方案,加深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对照、单因子变量、随机性、重复性、简约性。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提高创新。

2.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理解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4. 体会预实验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是基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以及在理论上认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存在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浓度。

此外,学生对于必修1必修2以及必修3的探究实验训练,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般设计步骤,本实验重在巩固该技能,过程表格设计,实验结果表格设计要合理简洁。注意解决实际问题。该实验设计细节,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此外,实验的结果并非重点,实验的步骤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简易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是重点,且需要予以指导。

三. 前期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搜集,确定实验的材料和方法,并且对实验的过程有合理的假想和猜测,对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讨论,最后小组讨论,各小组之间讨论。这种讨论,加上老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少走实验设计的弯路,避免不合理、不科学的实验设计,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的富有力的实验方案,不束缚学生的思路;也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方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求异创新,设计出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准确的实验设计方案。同时注意提醒实验设计的规范和简易可行性,在实验过程中遇见的常见问题采用的一般解决方法。

四.教学建议:

1.枝条选取:三角梅、迎春花、月季、葡萄等植物枝条均可。枝条质量和规格对探究实验效果影响很大。以1―2年生枝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迎春花枝条插穗长约1O一15 cm,发育状况、粗细相同,去掉大部分叶片。同时各个枝条保持芽体的数目尽量相同,枝条下端削尖。

2.实验过程中能采集到的数据,尽量多采集。实验结束之后,要教给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如尽量用列表式或函数图表式表示。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事实进行科学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过程:

提出问题 :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确定实验题目:探索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做出假设:适宜浓度的NAA可以使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实验预期:经过一段时间后,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的`插条基部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或较高浓度的NAA和用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

设计实验:

[请学生思考:是否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确定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教师提示: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如果单因子变量是NAA的不同浓度,处理的时间长短应该一致;同一组实验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也应该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

预实验:

1) 枝条的选取、处理:

选取一年生的、发育状况相同、粗细相同的且把芽和树叶去掉的迎春花枝条35支,长约10-15cm,用刀将枝条的下端削成光滑的斜面(最好在节下)。把它分成7组,每组五支。

[请学生思考:为何要选取一年生的枝条?枝条下端为何要削成斜面?为什么要每组五支不是一支就足够?]

2) 配制溶液

配制好的2、4、6、8、10、12ppm浓度的NAA溶液各100ml,和清水100ml分别装入七只烧杯中。并编号A、B、C、D、E、F、G。

[请学生思考:将第一组浸没在清水中的意图是什么?]

3) 浸泡NAA

将各组枝条分别浸入相应的烧杯中,深约1.5cm,记时,浸泡24小时。浸泡后的枝条取出,晾干4小时(处理方法、浸泡、凉干时间可不同,实验后可讨论最佳方案)(沾蘸法)

4) 水培观察或者砂土法

将凉干后的根,分别插入相应的烧杯进行水培,观察各组的生根情况,并做好记录。

[注意: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

[请学生比较水培法和砂土法哪个效果更好?]

5)结果分析

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每天记录。

附表1:预实验记录

NAA浓度

时间

空白

2ppm

4ppm

6ppm

8ppm

10 ppm

12pmm

根据生根数目确定比较适宜的浓度范围(以浓度为4ppm和6ppm为例)

正式实验:

在预实验浓度区间进一步以0.2(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浓度梯度)作为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 枝条的选取、处理

选取一年生的、发育状况相同、粗细相同的且把芽和树叶去掉的迎春花枝条44支,分成11组(处理方法同上)。

2) 配制溶液

分别配制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ppm浓度的NAA溶液150ml,装入11只烧杯。

3)浸泡与观察同上

附表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

NAA浓度

时间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4)推出结论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最后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实验结果: 从(附表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不一定是规则的单峰曲线)

5)表达与交流:

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

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初步确立严谨的作风。学会分享的快乐,或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分析原因,尊重客观事实。

六 .课题讨论

1) NAA为什么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提示:萘乙酸(NAA)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分子结构、性质、生理作用及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同,属于植物生长促进剂。萘乙酸能促使植物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因而能使植物生长加速。人们很早就知道,如果在插枝上保留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时,插枝基部很容易产生愈伤组织和根。这就是因为芽和叶中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并积累在插技基部,使之得到足量的生长素。所以,在插枝基部外加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如NAA),自然促进插条生根。

2) 本实验采用了哪些对照实验法?目的是什么?

提示:本实验采用了设置清水的空白对照,目的是了解NAA对生根的影响。还设置了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的相互对照,目的是探究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

3) 为什么要选取一年生的枝条?插条下端为什么要削成斜面?

提示:因为一年生的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插条下端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水和生根的面积,促进成活。

4) 生长素的浓度越低越好吗?

提示: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但并不是浓度越低越能促进生长。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是指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并非无条件的越低越好。“低浓度”与“高浓度”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某一浓度对根是“高浓度”,而对茎或芽是“低浓度”。因此促进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不同的。

5)扦插枝条内部有没有生长素?没有生长素植物会不会生长?测得的生长素的浓度是外源的还是内源的?

提示:扦插枝条内部有生长素,因为扦插枝条有幼嫩的芽、幼嫩的茎等可以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即使体内没有生长素,植物也会生长,生长素不是植物生长的唯一物质,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都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这里测得的生长素是外源的,实际的促进生长的效果应该是由外源的生长素与枝条本身存在的生长素共同作用决定的。课本P50页问题探讨,以及其它地方出现的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关系的曲线,所说的浓度都是外源的。

6)影响生根的因素除了生长素的浓度还有什么因素?

提示:生长素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培养温度、芽体的数目、器官的种类、生长素的处理方法、浸泡晾干时间、培养方法、浓度梯度的设置等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测得的浓度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大约浓度,因实验条件改变该浓度亦发生改变。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第3篇

目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我国主要有两种剂型,即诺和锐30和优泌乐25。诺和锐30是由30%的门冬胰岛素和70%的精蛋白结合而成的结晶门冬胰岛素,也叫双相门冬胰岛素,是一种新型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诺和灵30R相比,诺和锐30的降糖时间更短,降低餐后高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更加明显,适合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优势包括:

1.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相对于西方患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早相胰岛素分泌缺失严重、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等特点。餐后血糖升高是人体内β细胞功能受损的重要表现。改善餐后血糖水平是促使糖化血红蛋白值达标、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尤其是控制餐后血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中含有基础和餐时两种成分的胰岛素,可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全面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更适合使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

2.可全面控制血糖。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诺和锐30在进入人体后起效更快,到达药物浓度峰值的时间更短,药物浓度的峰值更高,并能持续稳定地被人体吸收,作用时间最长可达24个小时。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诺和锐30后,可同时满足对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需求,全面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简化及优化胰岛素治疗方案。

3.可降低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大型观察性临床研究——IMPROVE研究的中国方面数据(在被纳入此研究的患者中,我国患者约占42.3%)显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后,能显著减少发生重度低血糖的几率。戴维森等医师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也显示,与使用预混人胰岛素的患者相比,使用诺和锐30的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和重度低血糖的几率均会明显降低。

4.患者的依从性好。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预混人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必须在餐前半小时进行注射,十分不便。而诺和锐30的用法十分简单,可在餐前即刻注射。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诺和锐30进行治疗期间,依从性往往很好。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价格比人胰岛素高出2~3倍,超出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但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若是从性价比的角度进行选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当可作为首选药物。随着越来越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和临床上糖尿病治疗经验的增多,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进展 第4篇

关键词: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糖尿病,进展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导致蛋白质代谢、碳水化合物紊乱的疾病, 患病人数非常多。糖尿病分型:1型患者需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 而2型糖尿病发病多由于胰岛素抵抗, 随着病情进展, 胰岛素分泌存在不足, 因此胰岛素治疗仍然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1,2]。对胰岛素和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做出选择, 也可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1 胰岛素分类

1.1 速效胰岛素

常见的速效胰岛素有赖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3种。通过快速分解、快速吸收, 达到比普通胰岛素更短的到达峰值时间, 见效也比普通胰岛素更快, 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3]。上述胰岛素在餐前10min皮下注射给药, 可在餐后很快到达峰值, 控制血糖, 并且由于其作用时间短, 在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比较少见。速效胰岛素非常符合人体胰岛素需求, 血糖变化谱也与人体生理相近。速效胰岛素的主要作用人群为餐后高血糖患者, 可起到优秀的餐后血糖降低作用[4,5]。

1.2 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均属于人工合成胰岛素类, 与速效胰岛素相比调整了见效时间与药效持续时间的平衡, 餐后血糖稍高的糖尿病患者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用药, 可在血糖高峰时达到药效起效的效果, 有效的避免了餐后高血糖, 下一餐前低血糖的不利情况[6~8]。

1.3 长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是由低精蛋白生物合成的胰岛素, 起效较前两种胰岛素更慢, 且拥有更长的持续时间, 用药后药物峰值不明显, 在血糖控制治疗中作为补充性胰岛素使用, 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可应用长效胰岛素作为补充。该类型的胰岛素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主要用于控制基础血糖, 给药时间一般在入睡前或者起床后, 入睡前给药需要注意夜间低血糖情况发生[9]。长效胰岛素有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 3种胰岛素均需要很长的时间分解吸收, 并且缓慢的发生作用, 在一段时间之内持续起效, 控制血糖, 且很少观察到药物浓度峰值, 一般可在24h内生效。这3种长效胰岛素是最接近基础正常人胰岛素分泌需求的药物, 平稳的作用是其优势, 可作为长期外源性胰岛素给予[10,11]。

1.4 混合胰岛素

速效、短效胰岛素配合适宜比例的中效胰岛素进行预混制作而成的预混胰岛素可保证在补充基础性胰岛素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 可以说既具有速效胰岛素的起效快优点, 也具有持续控制血糖的作用。只是混合比例需要进行详细研究, 且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该方法适用人群很广泛, 医师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进一步研究价值很大[12~14]。

1.5 其他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1.5.1 艾塞那肽:

艾塞那肽可以与人体许多部位的GLP-1受体结合, 增加胰岛素分泌, 调节葡萄糖。并且通过减少用餐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减少肝脏输出的葡萄糖, 减缓胃部排空, 减缓餐后葡萄糖与血肿升高的速率, 方便机体进行处理。艾塞那肽也是首个获准的GLP-1类似物的药物。国内研究者杨放[15]等进行了一项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 将艾塞那肽加入二甲双胍降糖方案, 并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8周和16周时HbA1c、FBG和PBG均降低 (P<0.05) , 并且治疗组血糖各参数相对于基线的改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 ;治疗8周时两组血糖控制达到ADA降糖目标的百分率无显著差异 (P>0.05) , 治疗16周时治疗组控糖达到ADA降糖目标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了艾塞那肽在血糖控制中的有效作用。

1.5.2 普兰林肽:

普兰林肽是人工合成的胰淀素的一种, 目前作为胰岛素对待, 胰淀素和胰岛素均存在于β细胞中, 分泌比例比胰岛素更低。普兰林肽可以对餐后过高的胰高血糖素进行抑制, 同时减少吸收的食物, 减轻体质量, 也具有胃排空减缓作用, 降低葡萄糖进入血中的速率[16]。普兰林肽治疗糖尿病在国内研究较多, 辛菲[17]等进行了一项普兰林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观察, 其中加用普兰林肽的观察组2hPG、HbA1c、BP、FBG等指标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 并显示出了统计学差异, 说明普兰林肽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有利作用, 效果优于胰岛素单独使用, 但文中也指出了普兰林肽作为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可以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但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仅有辅助治疗作用, 并不能单独使用或替代胰岛素使用。其疗效在新型药物中较为稳定且确切。

2 胰岛素给药方式

2.1 注射

注射胰岛素是最早应用的也是应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方式, 以皮下注射给药最为经典。适用于速效、中效胰岛素[18,19]。但皮下注射受到注射部位和血流状况的影响, 腹壁注射吸收迅速, 臀部则较慢, 且皮下注射的吸收还会受到注射液的浓度、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吸收。静脉注射胰岛素也是常见的给药方式, 特别是对于急重症糖尿病患者, 给药剂量较大、浓度高, 见效也较快。另外目前注射泵也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注射给药方式, 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调整药物输出量, 并且输入位置准确, 药效受到的影响较小, 使控制血糖效果更加稳定[20]。

2.2 非注射给药

经过对胰岛素给药途径的深入研究, 发现其他途径给药可能具备注射给药所没有的优势。例如吸入给药, 吸入给药指利用专用器械雾化吸入胰岛素,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通过吸入直达肺部, 肺部毛细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上皮细胞通透性较高, 仅有极低的可能性出现肝脏首过效应, 进入肺部的胰岛素可快速进入循环系统, 起效较快, 达到峰值的时间较皮下注射更快, 且安全无创, 患者易于接受。而胰岛素的口服给药途径目前也有所研究, 虽然口服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给药方式, 但口服给药依然存在药物经过肠道中的胃酸、酶分解影响疗效的问题, 同时胰岛素分子质量较大, 决定了其难以穿透胃肠道上皮细胞, 吸收效果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目前经过研究, 制备的胰岛素口服药剂采用脂质体、微球、复乳等技术, 提升了口服效果的稳定性[21,22]。胰岛素也可以采用腹腔给药, 这种给药方式较为新颖, 需要借助皮下腹膜入口装置, 这种给药途径主要优势在于更加符合人体胰岛素分泌过程。

3 合理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是十分适宜的, 胰岛素的使用规则一般为速效胰岛素在餐前皮下注射, 加强血糖监测, 避免低血糖, 同时每日适量给予长效胰岛素, 增强对基础血糖的控制。在胰岛素给予过程中, 需要配合饮食管理、运动治疗等方案。而采用混合治疗、综合疗法的患者需要注意血糖的稳定。胰岛素的使用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糖、体重增加两种, 也有部分患者用药后注射部位出现脂肪萎缩[23~25]。主要是由胰岛素配伍比例不当、用量过大、用药后未进食、运动量增加等情况引起, 不良反应发生后需要进行积极的对症处理。

胰岛素类似物 第5篇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类似物,用药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病人数急剧上升,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2007-2008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CDS) 组织工作人员, 对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240万人次, 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胰岛素制剂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为了解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现状, 笔者对我院2009-2011年度各种胰岛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我院信息科“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2009年1月-2011年12月胰岛素类药物相关信息,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药数量、销售金额等。

1.2 方法

限定日剂量 (DDD) 值参照《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药品说明书, 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确定;用药频度 (DDDs) =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DDD值, 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日均费用 (DDC) =某药的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 DDC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

2结果

2009-2011年我院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使用情况汇总见表1;2009-2011年我院各类胰岛素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见表2;2009-2011年我院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销售金额、DDC、DDDs及DDDs排序见表3。

3讨论

由表1可见, 我院注射用胰岛素品种、类别较齐全, 包括动物源性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及近年来研究开发的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超短效的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长效的甘精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从用药总量来看,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预混30R位居前列, 普通胰岛素除用于糖尿病治疗外, 还用于外科围术期的血糖控制, 加上价格低廉, 故住院患者使用较多。甘精胰岛素能很好地模拟正常人生理的“基础”胰岛素分泌, 每天用药1次, 可稳定发挥降糖作用长达24h, 但该药属自费药品, 不在医保范围内, 临床上使用受限制, 用量较少, 不列入表3的讨论分析。

由表2可见, 2009-2011年胰岛素类药物的年销售总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提示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 且患者病情逐渐加重, 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受损, 因此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三类胰岛素中动物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销售金额所占构成比逐年减少, 而胰岛素类似物的构成比在逐年增加, 且均占据了胰岛素类药物销售金额总量的3/4。普通胰岛素主要成分为猪胰岛素的灭菌水溶液, 属第1代动物源性胰岛素, 皮下注射后吸收很不规则和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且易耐药等, 临床中逐渐被纯度高、产生抗体少的第2代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所替代。20世纪90年代末, 在对人胰岛素结构和成分的深入研究中发现, 对肽链进行修饰: (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改变胰岛素肽链上某些部位的氨基酸组合; (2) 改变等电点; (3) 增加六聚体强度; (4) 以钴离子替代锌离子; (5) 在分子中增加脂肪酸链, 加大与白蛋白的结合, 均有可能改变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从而研制出更适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2]。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模式上获得了重大进展, 而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使全天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3]。由于上述优势, 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及应得到了临床认可。

由表3可见,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预混30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 (25R) DDDs较高, 提示预混型胰岛素使用频率较高。预混型胰岛素较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即持续性基础分泌保持空腹状态下葡萄糖的产生和利用相平衡、进餐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使餐后血糖水平维持在一定水平, 预防餐后高血糖的发生。诺和锐30笔芯DDDs连续3年列第一, 该药是一种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双时相的胰岛素类似物, 含有30%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结晶门冬胰岛素。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 诺和锐30笔蕊具备起效迅速、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每天注射2~3次, 能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另有文献[4,5]报道, 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和预混30R组, 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 (BMI) 等指标。结果显示应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预混30R治疗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控制餐后及空腹血糖的优势更明显, 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患者依从性更好。

与口服药治疗相比, 胰岛素治疗涉及更多环节, 如药物种类选择、治疗方案、注射装置、注射技术、自我血糖监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采取相应行动治疗措施等。胰岛素治疗比口服药治疗更要求医务人员与患者相互合作。临床医师和药师加强对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和用药指导, 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目前, 胰岛素制剂品种趋向多样化, 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 并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等合理选用,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也可联合口服降糖药,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逐步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2010年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1-2.

[2]唐欣, 陈淑萍.胰岛素类似物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 2008, 23 (2) :145.

[3]张美玲, 叶佐武.我院降糖药应用现状与趋势[J].中国药房, 2009, 20 (14) :1054.

[4]宗海军, 董吉祥.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0 (5) :1080-1081.

胰岛素类似物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重症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不能自己进食,给予鼻饲饮食。

注:A组为使用甘精胰岛素患者,B组为使用胰岛素泵者:BMI:体重指数:与B组比较,P>0.05

注:A组为终点时甘精胰岛素用量,B组为终点时胰岛素泵基础量;低血糖次数为数为治疗期间平均每人发生低血糖次数;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2组比较,*P>0.05

1.2 研究方法

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使用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安万特公司)者,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为18例,鼻饲饮食进食前配合使用赖脯胰岛素(美国礼来公司)以控制饮食后高血糖,B组为使用胰岛素泵者,使用赖脯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为19例,鼻饲进餐前给予餐时赖脯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以治疗10d为观察终点,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平均值,并以终点时甘精胰岛素剂量及胰岛素泵基础量剂量、低血糖发生次数惊醒组间比较,以此评价甘精胰岛素治疗鼻饲患者重症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微量血糖监测采用强生稳豪血糖仪。低血糖为血糖低于3.9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经正态分布性检验后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均经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4 研究结果

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经统计分析,2 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的平均每日甘精胰岛素剂量约为2组基础量的60%,如表1、2。

2 讨论

由本研究结果可得出,对于重症鼻饲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或配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良好的控制血糖,不易发生低血糖。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超长效的胰岛素类似物,其作用时间可持续近24h而无明显峰值[1],可用来替代基础胰岛素的使用,且与中效胰岛素相比,不易出现低血糖[2,3]。甘精胰岛素的作用特点表明,其可能安全有效的治疗鼻饲重症糖尿病。赖脯胰岛素也是胰岛素类似物,其起效时间短,药效持续时间短,更符合内源性胰岛素餐时分泌的特点,其可能有效地控制鼻饲患者的餐后血糖[4]。在应急状态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应激激素的影响下,血糖明显的升高[5]。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多采用鼻饲支持治疗,导致血糖较难控制[6]。既要平稳的控制血糖,还要防止低血糖发生,增加了胰岛素调整的难度[6]。对于鼻饲进食的患者,降糖方式多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胰岛素泵调整方便,较少发生低血糖,但由于费用较高[7],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本研究的对象是神经内、外科的鼻饲糖尿病患者。患者在应用甘精胰岛素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同时,应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也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在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也与胰岛素泵的低血糖发生率相似。提示甘精胰岛素治疗重症糖尿病患者有效、安全。虽然,观察组胰岛素类似物剂量较大,但是,治疗糖尿病的总体费用是降低的。这对鼻饲或静脉营养的重症糖尿病的治疗,有了更多的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

由于本研究以观察10d为观察终点,观察时间短,所以,其对患者预后影响还有待于明确,故甘精胰岛素治疗重症鼻饲糖尿病的疗效有待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摘要:目的 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鼻饲重症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我院住院的80例鼻饲重症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控制血糖;B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泵入速效胰岛素类似控制血糖,比较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2组的血糖下降程度、低血糖发生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甘精胰岛素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鼻饲重症糖尿病患者。

关键词:糖尿病,鼻饲,胰岛素类似物

参考文献

[1]Goykhman S,Drincic A,Desmangles JC,et al.Insulin Glargine:a review8years after its introduction[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9,10(4):705-718.

[2]Killen J,Tonks K,Greenfield JR,et al.New insulin analogues and perioperative care of patients with type1diabetes[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0,38(2):244-249.

[3]Mathur SK,Bansal A,Khan ZY.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surgery:comparison of three subcutaneous insulin regimens[J].J Indian Med Assoc,2009,107(11):759-761.

[4]Freeman JS.Insulin analog therapy:improving the match with physiologic insulin secretion[J].J Am Osteopath Assoc,2009,109(1):26-36.

[5]李昌臣,刘新胜.应激与糖代谢紊乱[J].辽宁医学杂志,2003,17(6):288.

[6]周健,喻明,贾伟平,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幅度[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86-288.

胰岛素类似物 第7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类似物,腹部手术

糖尿病患者需要手术的机会大于非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的中老年患者中,10%~15%为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目标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控制标准及方法,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较好地控制血糖,可减少术后感染机会,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手术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糖尿病的存在增加了腹部外科手术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因此,正确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为此,笔者通过对普外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类似物与常规胰岛素的比较,探讨了应用胰岛素类似物在控制血糖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7.2±17.3)岁,病程(10.1±6.8)年,糖化血红蛋白(9.4%±2.8%)。其中有肝脏肿瘤6例,胆囊结石8例,胃肿瘤25例,结肠肿瘤6例。

1.2 药品与仪器

胰岛素选择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门冬胰岛素(诺和锐)、速效胰岛素(诺和灵R)、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甘精胰岛素由德国安万特公司提供。胰岛素剂量均为100 IU/ml。血糖监测使用拜耳公司拜安捷型血糖仪。

1.3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组(G组)20人,常规胰岛素多次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25人。所有患者入选时常规测定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尿酮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此外有关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功能、神经系统及眼底检查也进行了评估。入组时分析发现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均在术前停用口服降糖药,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平稳后,即空腹血糖在7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10 mmol/L以下方可手术治疗。G组:甘精胰岛素在晚9时30分睡前皮下注射,3次餐前10 min皮下注射诺和锐。手术前后需禁食时只予以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给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选择诺和灵R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晚9时30分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手术前禁食时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术后禁食时给予静脉补液加胰岛素调节血糖。两组术中通常给予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溶液滴注,即葡萄糖溶液,加入短效胰岛素(葡萄糖:胰岛素为2~4 g:1 U)及氯化钾(20 mmol/L=1.5 g/1000 ml)。如:5%葡萄糖500 ml+诺和灵R 8~10 U+10%KCl 7.5 ml。术中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6.7~11.1 mmol/L。

1.4 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血糖达到FPG<7.0 mmol/L、2 h PG<10.0 mmol/L所需时间、胰岛素每日用总量、低血糖(<3.9 mmol/L)情况等。每天监测晨空腹、三餐后2 h及睡前血糖,有低血糖反应立即测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00血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各点血糖比较:G组的空腹及餐后的血糖比MSII组控制得好,接近目标值(P<0.05);G组在血糖手术前后的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也优于MSII组(P<0.05),两组在住院总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注:与MSII组比较,*P<0.05

3讨论

围手术期血糖的良好控制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手术的康复水平、预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指标世界无公认标准。多数研究认为,择期手术者,血糖应控制在6~11 mmol/L。需要急诊手术者,必须先处理急性并发症,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施行手术。

现今对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国际上并没有公认十分满意的方法。低血糖是血糖控制的严重障碍。低血糖会诱发心脑血管疾患,严重低血糖会引起病死率升高[1]。静脉泵入胰岛素是一个较为常用的选择,但是由于其繁琐的调节和给患者带来的不便,虽然理论上血糖能够在严密监测下控制得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监测不及时而不能发挥它的优势。有学者用皮下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CSII)控制血糖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2],但在我国由于经济问题及操作复杂等因素难以广泛应用。皮下多次注射常规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的静脉滴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但患者往往血糖波动幅度较大。

人的胰岛素分泌分为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分泌。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作用可持续近24 h且无峰值,有替代基础胰岛素的效果,与NPH比较更不容易出现低血糖的不良反应[3]。曾有学者在心血管外科对甘精胰岛素和NPH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在控制血糖方面相似,但NPH发生的低血糖率要高[4]。门冬胰岛素也是一种新型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比较吸收速率要快,其模式更接近生理状态,即模拟了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可在餐前立即注射,无胰岛素叠加效应,能更理想地控制餐后血糖,还不容易出现下一餐前低血糖。现已证实,甘精胰岛素和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合用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效人胰岛素与短效人胰岛素合用的治疗方案[5]。

腹部手术后患者在肠道通气前要求禁食,随着病情的好转过渡到流食、半流食,并且要求少食多餐,最后恢复到正常饮食。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糖尿病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加上手术可导致解剖关系改变,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等,造成患者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变得更加复杂,血糖波动较大。具有减缓血糖波动作用的阿卡波糖,作用于肠道,术后不可采用,同样普通胰岛素作用时限又满足不了机体需要,这给2型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胰岛素类似物的出现却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甘精胰岛素能给机体提供基础胰岛素,在患者禁食期间,每天1次皮下注射,可以良好控制基础血糖,且发生夜间低血糖的风险较小,比应用输液泵控制血糖患者更容易接受[6]。在患者进餐不规律时餐前应用门冬胰岛素,可方便地做到随时进餐随时应用,与普通短效胰岛素相比更加灵活和方便,且同样不容易出现低血糖,患者也易于接受。本文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即在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及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胰岛素类似物组要优于普通胰岛素组。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具有不易发生低血糖、调整时间较快的优点,可以快速、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由于注射时间灵活、患者易于接受,而且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Goff DC Jr,Gerstein HC,Ginsberg HN,et al.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erson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urrent knowledge and rationale for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 trial.AM J Cardiol,2007,99:41 -201.

[2]牛学琴,徐勉,杜娟,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中国糖尿病杂志,2004,12(4):267-268.

[3]Wang F,Carabino JM,Vergara CM.Insulin glargine:a systematic review of a long - acting insulin analogue.Clin Ther,2003,25(6): 1541 -1577.

[4]Renuka R,Yeldandi,Alexander lurie,et al.Comparison of once - daily glargine insulin with twice - daily NPH/regular insulin for control of hyperglycemia in inpatients after cardiovascular surgery.Diabetes technol ther,2006,8(6):609 -616.

[5]Rosenstock J,Dailey G.Massi - Benedetti M.et al.Reduced hypoglycemia risk with insulin glargine:a meta - analysis comparing insulin glargine with human NPH insulin in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Care, 2005,28(4):950-955.

胰岛素类似物 第8篇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9月至2008年4月在本院外科住院并手术的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30例, 其中男17例、女13例, 年龄30~76岁, DM病程0~9年, 患者手术疾病为普通外科13例、骨科8例、脑外科7例、泌尿外科1例、妇产科1例。

1.2 方法

以病人自愿的原则据不同给药方法随机分为2组: (1) 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组 (No R组) 共15例, 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 (44.47±12.47) 岁, 病程 (3.87±2.26) 年, 平均体重 (65.63±8.68) kg, 入院时空腹血糖 (FBG) 为 (16.89±3.48) mmol/L, 餐后2h血糖 (PBG) (21.75±3.94) mmol/L; (2)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组 (InA组) 共15例, 男8例、女7例, 平均年龄 (45.40±12.08) 岁, 病程 (4.80±2.48) 年, 平均体重 (67.87±9.77) kg, 入院时FBG为 (18.23±3.55) mmol/L, PBG (22.58±4.55) mmol/L。2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P>0.05。NoR组采用诺和灵R胰岛素置于MiniMed 507-C胰岛素泵内, InA组采用诺和锐亦置于MiniMed 507-C胰岛素泵内。两组均按实际公斤体重×0.44计算初始24h胰岛素总量, 取1/2为基础量, 1/2为餐前大剂量。基础量除以24得出每小时基础率, 餐前大剂量按早2/5、中2/5、晚1/5分配。NoR组餐前大剂量于餐前30min输注, InA组餐前大剂量于餐时输注。每天监测血糖 (三餐前, 三餐后2h, 睡前及3Am快速血糖) , 用稳步倍加型血糖仪监测, 据血糖值调整基础率及餐前大剂量, 待血糖控制在FBG 5.56~8.33mmol/L, PBG 8.33~11.1mmol/L左右可实施手术, 若术前不能进食, 及术中术后禁食阶段, 则单纯采用基础率来控制血糖。观察期间, 若血糖<4.0mmol/L, 由经治医师作出相应处理。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1周停用胰岛素泵, 并比较2组患者用泵治疗期间平均FBG及平均PBG值, 术前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时间, 平均药物剂量, 体重, 平均住院日, 低血糖发生率, 泵的适用性及其他不良事件。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 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 率的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所有统计学计算均在SPSS10.0软件包中完成。

2 结果

2.1 用泵治疗期间平均FBG及平均PB G值比较

用泵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但InA组餐后血糖优于NoR组 (P<0.05) 。

2.2 术前控制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比较

前控制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InA组短于NoR组 (P<0.05) 。

2.3 平均药物剂量比较

2组间无明显差异。

2.4 平均体重比较

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 但NoR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0.05) , InA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2.5 平均住院日

2组间无明显的差异。

2.6 低血糖发生率

组胰岛素泵治疗中均未观察到严重的低血糖事件。患者有轻度低血糖症状如出汗、心慌、饥饿、头晕、乏力或指尖快速血糖<2.8mmol/L, 在InA组有1例次, NoR组有6例次,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4.66, P<0.05) 。

2.7 泵的适用性

胰岛素泵治疗中, 7d左右更换导管1次, 2组均未发现无法解释的泵故障、导管因气泡而堵塞管路、导管泄漏和局部皮肤感染等情况。

2.8 其他不良事件

2组病例均未发生酮症, 亦未发生切口感染。

3 讨论

糖尿病手术的风险大, 故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先进手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间应用胰岛素泵可缩短手术准备时间, 理想控制血糖, 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新型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Insulin Aspart) , 将人胰岛素B链上的第28位脯氨酸改为门冬氨酸, 使其能迅速解离成单体发挥作用, 可较好的摸拟和替代餐时胰岛素的分泌。皮下给药吸收快于以同样方式给药的可溶性人胰岛素。

4 结语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用于糖尿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治疗中, 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相比, 可更好的改善餐后血糖的控制, 缩短术前血糖控制达标所需的时间, 对体重影响小, 低血糖发生率低, 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并具有良好的泵适用性,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曼喜.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Man B.Insulin pump therapy and rapid acting insulin:What have learned[J].Int Clin Suppl, 2001.

[3]朱杰.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2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06.

胰岛素类似物 第9篇

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95%, 它是一种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而引发的进行性疾病[2]。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α细胞胰高糖素不适当分泌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及胰升糖素比例失调的重要原因[3]。

在食物等营养物质的刺激下, 肠道L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肠促胰素 (Incretin) 即为GLP-1 (胰高血糖素-1) 。它主要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α细胞不适当的胰升糖素的分泌、延缓胃排空和抑制食欲等方式控制机体血糖水平。GLP-1应用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当患者血糖浓度下降到55mg/d L以下时, GLP-1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终止。所以GLP-1几乎不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风险[4]。

肠促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类较新的降糖药物, 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与GLP-1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分类, GLP-1受体激动剂及类似物可分为短效和长效制剂。长效制剂相对于短效制剂对延迟胃排空作用较弱,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从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目前常用的短效制剂有艾塞那肽、利司那肽 (lixisenatide) , 长效制剂有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周制剂、阿必鲁肽 (albiglutide) , 度拉糖肽 (dulaglutide) 等等。

GLP-l受体激动剂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 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及食物的摄入;2)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尤其是下丘脑) 产生饱腹感使体重指数下降。众多临床研究证实, 不论是单独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 还是联合其他口服药降糖药, 胰岛素;也不论是针对病程较短还是较长的患者, GLP-1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在意大利一项关于205名糖尿病患者, 为期两年的的门诊跟踪随访调查显示, 利拉鲁肽每日一次注射能够安全的将患者的Hb A1c平均下降1%, 并且能给病人的血糖, 体重, 血压, 腰围带来长期的获益[5]。

Bunck等应用艾塞那肽与甘精胰岛素在为期一年的注射治疗过程当中, 比较了两组间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精氨酸刺激C肽释放及体重控制的比较。研究证明, 两组之间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相似;但艾塞那肽组使患者精氨酸刺激C肽分泌量是甘精胰岛素组的2.46倍 (95%CI2.09~2.90, P<0.0001) ;相对于甘精胰岛素组, 病人的平均体重下降4.6kg (P<0.0001) , 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且艾塞那肽组患者β细胞功能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6]

GLP-1的应用还能使患者获得降糖以外的其它获益。研究显示, 利拉鲁肽持续应用2年能够持续有效的控制患者体重, 同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得到了改善, 且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下降59%[7]。Scholte等[8]在一项为总数为108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中证实, 艾塞那肽 (exenatide) 组治疗在使受试人群心肌梗死面积直接减少的同时也使病人的心肌血流量得到提高, 且减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此外, GLP-1的使用能改善内皮功能、使氧化应激的发生得到合理的控制[9]。已有研究证实, GLP-1能够改善T2DM患者的血压, 主要是降低患者的收缩压。推测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抑制肾脏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磷酸化, 抑制肾脏对Na+的重吸收, 从而达到利尿、促进肾钠排泄的作用;同时可能通过对血管内皮的直接作用, 增强NO依赖的血管扩张引起血压的下降。

随着人口老龄化, 老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利拉鲁肽及艾塞那肽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也日益增多。LEAD系列研究证实, 利拉鲁肽对于65岁以上及65以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 均能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 起到减重的作用, 而且低血糖的风险低。美国糖尿病门诊进行了一项关于针对6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起始艾塞那肽或甘精胰岛素对比的长达12个月的跟踪随访, 结果显示艾塞那肽能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体重, BMI, 收缩压[10]。

GLP-1受体激动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并呈剂量依赖性, 荨麻疹等变态反应少见, 症状通常为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的轻至中度的不良反应。但是, 为尽可能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 建议有胰腺炎病史和疑诊胰腺炎的患者慎用该类药物。

因为持续的GLP-1受体在人体甲状腺活化的长期后果目前仍不清楚[11], 有鉴于此, 美国利拉鲁肽的药品说明书中提示, 对于有甲状腺癌或多发内分泌瘤综合征病史患者, 不建议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12]。

在有关GLP-1周制剂的研究中, AWARD-6是一项随机、开放标记、平行分组的研究。它主要针对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研究方法为在已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Dulaglutide (每周一次) 和利拉鲁肽 (每日一次) 对于血糖控制的影响。据研究结果显示, 每周一次的Dulaglutide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即非劣效于每日一次的利拉鲁肽 (1.8mg) , 评估指标为从基线至26周的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

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的很多大型研究都是针对艾塞拉肽和利拉鲁肽的, 而其它的GLP-1特别是周制剂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其疗效性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证实。对于何时起始GLP-1的治疗, 以及如何选择GLP-1的种类, 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GLP-1良好而全面的降糖效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会有更多的患者使用该类药物, 并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Yang W, Lu J, Weng J, et a1.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 Group.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N Engl Med, 2010 (362) :1090-1101.

[2]Matthaei S, Stumvoll M, Kellerer M, Haring HU.Patho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Endocrine Reviews, 2000, 21 (6) :585-618.

[3]Coke B.Islet cell function:alpha and beta cells-partners towards normoglycaemia.Int J Clin Pract Suppl, 2008 (159) :2-7.

[4]García, MJ, Reinoso, RF, Sánchez Navarro A., Prous JR,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statins.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03, 25 (6) , 457-481.

[5]P.Ponzani, Minerva Endocrinologica, 2013 (38) :103-112.

[6]MC Bunck, M Diamant, A Corner, et, al, One-Year Treatment With Exenatide Improvesβ-Cell Function, Compar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in Metformin-Treat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 2009 (32) :762-768.

[7]Astrup A, Carraro R, Finer N, et al.Safety, tolerability and sustained weight loss over 2 years with the once-daily human GLP-1 analog, liraglutide[J].Int J Obes (Lond) , 2012, 36 (6) :843﹥854.

[8]Scholte M, Timmers L, Bernink FJ, et al.Effect of additional treatment with Exenatide in patients with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AMI)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 2011, 12 (1) :240.

[9]Clarke SJ, Mc Cormick LM, Dutka DP.Optimi singcardioprotection during myocardial ischaemia:targetingpotential intracellular pathways with glucagon-likepeptide-1[J].Cardiovasc Diabetol, 2014, 13 (1) :12.

[10]Manjiri Pawaskar, Qian Li, Matthew W.Reynolds,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Opinion, 2012, 28 (6) :991-997.

[11]Bjerre Knudsen L, Madsen LW, Andersen S, et al.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activate rodent thyroid C-cells causing calcitonin release and C-cell proliferation[J].Endocrinology, 2010, 151 (4) :1473-1486.

上一篇:公益媒体下一篇:有创颅内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