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语言的魅力

2024-08-23

评价语言的魅力(精选12篇)

评价语言的魅力 第1篇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意研究数学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 欣赏和学习着其他老师的评价语言, 努力使自己的数学课堂语言充满魅力。我认为数学课堂语言评价有以下之优点:

一、赏识与鼓励, 给孩子们带来温暖阳光

课程标准指出,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指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 总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因此,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我执教低年级时, 就特别注意多层次, 多角度的评价学生。评价学生时竭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 一个用得准确的词, 我都会赞美:“你真棒!”“你聪明极了”!……这样的赏识与鼓励,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相信自己, 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声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 它的知识非常抽象概括, 导致课堂语言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 富有趣味。再加上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强调要规范、简洁、科学、准确, 于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要改变传统观念———数学课堂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趣味, 课堂评价语言也可以变得诙谐、幽默, 教师的个性也可以渗透教学课堂, 和学生打成一片, 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有一次我执教五年级的一节观摩课时, 教师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学生却可能由于听课人太多受到拘谨不敢回答, 这时我说:“老师是希望教室安静, 可这么多的老师现在更愿意分享你们的知识, 大胆地说出来!”这样一来, 课堂就活跃起来了。

三、宽容和理解,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学生自愿的发展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如果我们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 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 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 才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 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 我会说:“我佩服你!你有思想、有个性!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当然, 既然是评价, 我们就要明白其目的和作用, 不仅仅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 而更重要的还是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从而使他们看到自己学习的优势, 提高自信心。如是, 我们的课堂才能是激情燃烧的, 才可能有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因而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做到实事求是, 不能夸大其词, 要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长处和缺点, 评价的语言要富有变化, 不能千篇一律, 没有哪句评价语言是放之四海而皆适的, 而我们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 一句“好极了”, 一句“很好”就能走遍天下, 答曰非也。评价应体现教师的因材施教;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机智, 更应该让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 学生需要真诚的评价, 所以评价的语言要以朴实为主, 毋需华丽。

四、肢体语言, 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

当然,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 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 一个眼神, 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就是说眼睛可以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 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 同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且不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 虽不是蜜, 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 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 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的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 听到的是欢声笑语, 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总之, 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 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 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 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 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域,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 真正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摘要:数学课堂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幽默与风趣, 这样的评价语言才会魅力无限。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言的魅力 第2篇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小而言之,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大而言之,它有时能影响一生的发展。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言,过去我们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为单一,或以笼统的“很好!”、“好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以“你说错了,请坐!谁来说?”这类简单、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否定学生的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评价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借助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比如课堂上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都被感动了。”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

“——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学生在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的同时就会产生积极表现自我的欲望,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准确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再如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同样应毫不吝啬地使用一些有层次性的评价语言加以赞赏。如:

“——学贵有疑,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不简单!”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用心思考了!” “——你的思维很敏锐,这个问题很有深度!” “——你真能发现问题,瞧,都问到点子上去了!”

相信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运用以上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思维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更加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借助巧妙机智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

“——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同学帮你补充,好吗?”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 “——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 “——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

类似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曾听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期间有好几个学生都提出了几个重复的问题,这时老师评价说:“重复的问题不要提。”显然这种评价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换个说法:“噢,你是认为这很重要,想再强调一下,对吗?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可以再提出来。”这一亲切、真诚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课堂上好表现,但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理解有时不可能十分准确、全面,这时教师就要以充满爱心、饱含智慧的话语加以引导,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更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借助饱含深情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曾观看过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三年级的孩子上《锡林郭勒草原》的课堂实录。课堂上,当王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王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王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四千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

胆小的孩子心灵往往敏感而又脆弱,亟需老师的呵护和关爱。要知道,在关键时刻老师这一句真诚的赞赏,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四、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这位同学读得多好,陆晓荣同学听得都入了迷了。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既肯定了那位同学精彩的朗读,又借助听课同学的表现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揭示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学生怎么会不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呢!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江西省信丰县黄泥学校 肖红梅

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让课堂更高效 第3篇

一、适时引导,生成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内容有着很大的扩展性,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是一个懂得文本意义与师生不同体验差异的人。运用有效及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燃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

如一位教师教学《小露珠的梦》一文,开课时让学生先谈谈自己有什么梦想,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周游世界,还有的想成为宇航员……答案可谓精彩纷呈。突然,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的梦想就是当神仙。”听到这个回答,教师明显一怔,但她很快走到男孩身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特别,那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男孩答:“没有。”教师顺势引导说:“那就很遗憾,看来你的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了。”很显然,男孩的回答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教师对这独特的回答没有赞赏的同时,也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通过适度评价(“想法很特别”)和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使学生自主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的问题,从而纠正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错误倾向。在课堂上,教师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创造者,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需要教师用及时评价来鉴别,做出价值判断。

二、机智幽默,生机盎然

机智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教师机智幽默的评价语言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不露痕迹的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文中写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洪亮,铿锵有力。此时,教师摸着孩子的头,笑了笑说:“对谁说话呢?”学生们和听课教师都笑了,该学生也心领神会,又读了一遍,话语中充满了关切、安慰,充满了耐心说服,读出了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态度,读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两个方面的统一。这样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获得一次次思维上的飞跃。

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鲜活的,教师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常常能化尴尬为神奇,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三、巧妙否定,引领方向

语言评价的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了生命力。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要多激励,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否定。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

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引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时,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主流价值观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教师的评价语言注重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评价语言应似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滋润着学生心田,如春风一般和煦,抚慰着学生心灵,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沉浸在浓浓的师爱之中,获得向上的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四、多元评价,张扬个性

传统教育中,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或家长,学生通常是被评价的对象,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多元评价是相对于一元化评价而言的,指的是容纳学生不同的却是合理的认识或思想,允许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构建生成新知识的一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如在学习《秦兵马俑》时,在学生整体感知秦兵马俑类型众多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从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马俑等俑中选择内容学习,进行汇报交流,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元结合,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合作学习、多元评价中感悟到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从学生展示的一幅幅被破坏的历史遗迹图片中,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发现学生内心涌动的不只是痛心,还有愤怒。学生不仅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所折服,还肩负了现实所赋予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证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能使学生以辩证的眼光来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优势,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的维度,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多元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在评价时,既评价思维的成果,又评价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评价。注意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对学生一些非原则性的或逻辑性的答案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进行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愉悦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个性得到张扬。

五、情真意切,有效激励

课堂教学情感性评价,既是情感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有心理学家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教学活动中缺少情感,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便会受到压抑。失去情感,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将呈现出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隔离状态。情感激励是有效评价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方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无声评价语言。积极的情感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有效地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如一位教师在听完一个男生读完课文后,主动和这个男生握手,面带微笑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都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刚落,听课的教师和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有着精彩表现的男生,也是送给对学生充满真情评价的教师。赞许地点头、真情地抚摸、诚挚地表扬等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传达着一份关爱,传递着一种尊重和信任。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语言修养,让课堂评价语言充满魅力,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过程。

(责编 陈剑平)

妙用评价语言, 成就魅力课堂 第4篇

一、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

1. 评价语言单调

有心的教师不难发现, “你真聪明”“你真棒”“继续努力”……这些单一的评价语言始终充斥课堂, 长久下去,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这些单调的、习以为常的语言评价中渐渐失去, 更不可能对课堂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甚至会有学生认为教师在随便应付, 继而养成与之趋同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2. 评价语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

在课堂中我们还发现, 只要学生的发言是对的, 教师就会不加区别, 一律以“不错”“很好”来评价。至于这样回答为什么好, 好在哪儿, 此同学与彼同学相比, 谁更好一些, 或者怎样才能更好些, 老师并不做指引, 留给学生的只是模糊的印象。这样简单廉价的评价除了满足学生的虚荣心以外, 实在无其他意义。

3. 滥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倡导鼓励教育的今天, 有的教师认为“否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所以, 课堂上就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只要他敢于发言, 无论对错, 一律用鼓励性的语言点评,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 那更是好评如潮、掌声不断, 老师甚至会说:“给点掌声呗!”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体现教师的赏识教育, 二是想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殊不知, 这种一味激励“要掌声”的评价恰恰证明了教师评价的失败。

4. 课堂评价语错位

新课标指出,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有的教师误解了“尊重学生感悟”的内涵, 以为学生的一切想法都得尊重。于是面对学生脱离文本空谈感受, 甚至是对于一些明显需要商榷的感受, 也不提出批评或指正意见, 要么是模糊地忽略而过, 要么是称赞“有独特想法”, 长此以往势必对学生的认知形成误导。

二、课堂评价语言的改进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呢?怎样评价才能关注学生学习的成长过程呢?其实, 把握住课堂评价语言的特点就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语言的特点:

1. 准确得体

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评价语言要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 时时给学生以新鲜的评价, 让学生听而不倦, 学而不厌。“你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人物的情感, 真不简单!”这是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方法;“你的朗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口中读出感觉, 眼前读出画面, 心中读出情感, 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这是对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融入文本的学习态度给予充分的赞扬。这些个性化的评价语言, 往往会使平淡的课堂变得轻松活跃, 富有情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了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即使对学生进行提醒与纠正, 也要有针对性。如:“你读得真有感情, 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的思维总是与众不同, 如果能虚心听听别人不同的见解, 会对你有更多的启发”……这样准确地评价会使学生明白自己问题在哪里, 不足是什么, 会激励学生奋进。切忌不能学生回答学生的, 教师评价教师的, 也就是我们俗语说的“两张皮儿”现象不能出现。

2. 真诚中肯

俗话说:“真情换真情。”作为教师, 课堂评价也要真诚, 要发自内心, 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博得学生信任, 赢得学生真心。如“这个问题老师都还没想到, 你想到了, 真了了起!”“老师都被你的朗读感动了。”……如此生动、亲切、真心的评价, 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正是这些生动丰富、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个个教学高潮也是如此形成的。相反, 那种虚情假意, 表里不一, 没有用“真心”的评价语, 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 教师的赞赏应该是由衷的, 没有矫揉造作, 不存在功利目的。

3. 机智巧妙

作为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 我们教师切不可简单地用“不对”来否定学生的积极性。要学会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当学生说错时, 我们可以说:“说错是正常, 说对是超常。来, 你再超常发挥一次!”当学生重复别人的回答时, 既不要不耐烦, 也不要指责学生没认真听, 可以委婉地告诉他说:“你是不是觉得这很重要, 想再强调一下?”这些充满爱心, 洋溢智慧的话会不知不觉地化解学生在回答中的尴尬, 润物无声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愉快地投入学习, 自然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4. 诙谐幽默

幽默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艺术。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能恰到好处地推动教学过程, 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于永正说:“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 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魏书生明确地给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 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 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所以, 善用幽默评价语是现代教师不可多得的品质。

语言的魅力教案 第5篇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认真听,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播放录音)请几名同学说说

听完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善言者,能激发别人最大潜力,能改变人的命运。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板书 语言的魅力

二、语言实践

1、同学们前两天老师叫大家收集有关语言魅力的故事,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讲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语调,要有条理。出示幻灯片 对学生讲的要有评价

讲的不错,周总理把马路解释成马克思主义,从这个角度来解释马路,恐怕连外国记者都始料不及,多么机智的语言啊!

多么幽默的语言啊!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以他的机智幽默留下了许多佳话,也显示了他独特的语言魅力。

人们说幽默是走出生活波涛的救生圈。这话一点不假,再一次让我们感到了语言的魅力。

真是声情并茂啊,多么智慧的小姑娘啊,一句“回去告诉你的妈妈,你和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回敬了萧伯纳。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你有多高的地位,多大的学问,也不能不平等待人”。

唐伯虎的对联真是一波三折,出人意料,令人佩服。

安徒生的这句话让我们感到了智慧的力量,语气是一致的,只是调换了语序,令人捧腹。、听了刚才几位同学讲的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语言的魅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语言最有魅力呢?

请同学发言

板书 言简意赅 幽默风趣 角度巧妙 出人意料 a、出示有魅力的天气预报

其实魅力的语言无处不在,老师还找到了一则有魅力的天气预报。

出示幻灯片 找学生读一读

尽管已经4月份了,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一股冷空气非要和大家一起度这个周末不可,难道我们能不欢迎这位客人吗?

b.说一说你了解的类似的有魅力的语言 看来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2、有这样一句话,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我们每个人都想把有魅力的语言说道别人的心坎里,可是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言有魅力呢?

a.老师这有一组图片,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 看了这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有位名人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我们说礼貌是魅力语言的基石。b、选出最有魅力的一句话。

老师这有三句话,哪一句最有魅力?(出示幻灯片)仔细观察自来水龙头滴水图,在上面贴上哪句话,你认为最有魅力(1)、请不要让我再流泪了。(2)、水是宝贵的,请不要浪费。(3)、你在沙漠里,这滴水可以„„

说明理由(1)委婉含蓄,用了拟人的手法。(2)语气生硬,不容易让人接受。(3)表达不明确。言简意赅的语言有魅力。

c.情景演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出示幻灯片

(1)、今天晚上,全家要为爷爷过60大寿,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你与这位同学的感情?

(2)、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做作业,小强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想让小林帮忙解答一下,小强应该怎样向小林说呢?

如果是你如何用我们富有魅力语言去打动对方呢?从中任选一题,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选一名代表发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前面表演。

要及时评价

是啊谁掌握了语言的魅力,谁就掌握了未来,也就掌握了交际的绝技。

三、拓展练习

1、找周围的魅力之人,说出他们的魅力之事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没的眼睛。擦亮我们的眼睛,找一找周围的魅力之人,魅力之事。

2、魅力对联 其实,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联中,语言也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看这样一副对联 出示幻灯片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自己先读一读,想一想什么意思。找同学读,再说一说。

这副对联是说,年轻时,眼神好,精力旺盛,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等到上了年纪,懂得了读书的好处,想读书,却已经老眼昏花,体力不支,不可能好好读书了。

另有一层意思是,家庭条件好的,可以好好读书,可富家子弟多数不喜欢读书,而许多家境贫寒的青年,想读书,却没有条件读书。不管哪一层意思,徐渭的这副联语都是在劝人们珍惜大好时光,多读书,认真读书。

“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魅力 第6篇

一、有声语言应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个班主任,可能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了。当学生错了时,微笑着说:“知道错了,改正就好!”让他们的心中出现一些温暖的色调。实践证明,班主任一味板着脸说教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班主任充满情感性的话语再加上亲切自然的微笑,一定会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二、有声的语言应让学生感到“备受尊重”

尊重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耐心是一泓甘淳的春风,宽容和善待是一块甜甜的棒棒糖。

有一次我发现一名学生做随堂练习时,趴在桌子上迟迟不动笔,旁边一名孩子有些看不下去,站起来便说:“老师,他趴在桌上什么也不做。”我对这位告状的同学说:“做作业前是要认真思考的,可能他正在想问题吧!相信他想好后会做作业的。”说完后,那学生慢慢抬起头来,向我投以感激的目光,然后拿起笔,在本子上立即写起来。班主任遇到这类揭发或议论同学短处的情况时,语言如果是那么善意、宽容,而不是训斥或责骂,给他们“退路”,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

三、有声的语言应让学生感到“情深意浓”

我们班主任老师当学生范了错误时,大发雷霆,凛然不可侵犯,只顾自己说得痛快,不顾学生得内心感受,训斥、打骂、辱骂,使学生视老师为仇家,越压越不服。正确得途径应该调查研究,尊重学生,以情深意浓的语言,晓畅简明的事理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谈优点,字字洋溢着喜爱的神情;指缺点,句句包含殷殷之意。这样的谈话何尝不是滋润心田的细雨啊!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轻松完美的解决问题,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

(一)会说话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用眼睛,十分巧妙地把自己要表达的复杂愿望、态度、情感迅速传递给学生。例如,上课的铃声响起,学生们向教室鱼贯而入,但嬉闹谈笑声此起彼伏,这时班主任只需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或重点紧盯调皮的学生,教室里便会很快安静下来。日常交流中,班主任信任的目光,会让学生信心百倍;鼓励的目光,会增加学生进步的勇气;当学生成功时,班主任赞许的目光,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幸福……以目光传情,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彼此更加亲切,这份的情感十分珍贵。

(二)会暗示的动作

班主任的动作能传递各种管理信息。班主任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有鲜明的直观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不只是听老师在说些什么,更在看老师在做些什么,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才能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班主任走进教室,只要捡起一片纸屑,就能带动学生把座位周围的纸屑拾净;自习课哪个学生学习不安心,只要班主任往其身后一站,他马上会收敛。又如放学了,随手关上一扇窗户;学生病了,用手摸一下他的额头测一下他的体温……诸如此类的细节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三)不当体态误导。

消极的体态语对教育教学效果起负作用,损坏教师形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误导学生的言行。在诸多不良体态中,最忌斥责性食指点动,食指指向学生,上下点动,以表示老师的强烈不满和批评、斥责。这种手势带有强烈的否定色彩,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心理损伤,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其次,班主任老师在遇心情不佳、情绪波动之时,千万切忌以掌击物,以宣愤怒。怒气填胸、不可遏制猛拍桌面以宣泄愤怒,当时老师是出气了,可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损伤,要么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而封闭心扉,形成师生交流障碍;要么使学生产生逆反抗拒心理,更难与教师合作,甚至起到反面教育作用,学生犯起错来变本加厉,有错不改或明知故犯。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不良体态动作不仅有损教师形象,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厌恶反感,拉开师生距离。

班主任的语言艺术需要长期的积累,更需要创造或探索。班主任要言传身教,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适时而恰当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自身的语言教育艺术教育水平,真正地来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他们做人求知的愿望,实实在在的促使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在评价语言中彰显数学魅力 第7篇

一、赏识与鼓励, 给学生带来温暖的阳光

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因此,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我见过有的教师这样评价学生:

“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 震撼了我的心灵!”

“你理解透彻, 语言简练, 表达流畅, 我非常欣赏你!”

“你边倾听边总结, 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实践证明, 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

二、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乐

数学课堂也可以充满激情和趣味, 课堂评价语言也可以变得幽默、诙谐, 使整个数学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

有时因气候炎热或刚过完节假日, 学生上课不专心, 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这时, 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婉转批评的目的。例如, 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 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 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

三、无声语言, 让学生享受爱意与温馨

当然,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 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课堂上教师应该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注意自己。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学生。同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且不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评价语言的魅力 第8篇

●少模糊多具体

若在课堂上, 我们常用“你真聪明”、“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类情感性评价语言, 虽然这些说法也能让学生品尝到些许的成功愉悦, 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它本身的空洞色彩, 缺少具体的指向。因此, 这种模糊性评价还是视情况少用为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我们更需要的是那种知识性评价。例如, 某教师在执教《欢迎参加辩论会》一课, 就多次有效地运用了这种评价方式。当学生调整插入的图片时, 边演示边讲解, “单击图片, 图片周围将出现8个控制手柄, 将鼠标移动到控制手柄上……”老师说:“图片周围8个控制手柄描述得很正确。”当学生演示操作“拖动四角的控制手柄按照宽高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的尺寸……”时, 教师说:“这位同学操作得很准确、很完整。”这位老师的评价语言很朴实, 但是句句实用, 它能让其他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 懂得怎样做才能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这样的做法实践起来并不困难。我在评价学生操作情况时, 摒弃了“哪位同学能比他操作得更好”的说法, 变成了“再试一次, 我相信你能通过演示操作让大家感受到你新的理解”。这样就把挑战他人变为挑战自我, 避免了课堂竞争中“弱者”的挫败感, 让背阴的小草也能享受到阳光, 也能自信地挺起胸膛。

准确而又具体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 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 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 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 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注意在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时, 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言, 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同时也会深深地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要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少刻板多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应富于变化, 幽默有趣, 这样能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 让课堂充满活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 获得知识。

教师呆板的表情, 冷冰冰的语言只会使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不仅教师教得艰涩, 学生学得也乏味。那么,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我的做法是, 使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 促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例如, 在讲授Word中使用文本框插入竖排文字时, 我这样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小幽默。有一个英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学了一段时间以后, 他颇有感触地说:‘你们中国人的祖先就是聪明, 他们写的书是边看边点头, 而我们的祖先写的书边看边摇头。’请大家说说看, 为什么我们古人的书是边看边点头呢?”学生回答“因为古书中的字是竖排的。”我接着说:“前几节课, 我们输入的文档都是横排文字。在编辑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时, 如果采用竖排文字, 将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 给文档增添古朴典雅的韵味。这节课, 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如何使文字竖排。”我发现通过这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课堂的气氛。

●少批评多激励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其实, 不管哪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 如果不能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 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变得不愿再次表达。而饱含激励的评价语言则可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激起他们的表现欲, 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 利用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 让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课堂中, 教师一句可能无意识的评语, 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 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 教师应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 从而提高兴趣, 强化效果。而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来说,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 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 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 反馈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 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如“通过同学的帮助, 现在请你再试试, 相信你会有进步的”等。

某校2007级3班宋超同学是一个性格活泼好动成绩相对不错的学生, 对信息技术课也很感兴趣。不过因为活泼好动, 他每次进机房第一件事便是偷偷地打开游戏。他也知道这是不允许的, 但老改不了这个坏毛病。老师对此很是生气, 但又怕挫败他的信心, 所以每次都只是敲敲桌子或是用眼神提醒他注意, 并没有点名批评。可对他的不满还是毫无遮掩地写在了脸上, 他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 能感觉到老师的不满, 时间长了情绪变得很低落, 上课的积极性小了很多。针对这一情况, 我告诉他的老师:你只需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就可改善这一状况。于是, 在每次学生制作作品时, 这位教师都会站到他的旁边, 很真诚地夸他做得不错, 非常有新意。得到教师的肯定后, 他的情绪高涨了很多, 以后的每次作品, 都完成得很出色, 爱玩游戏的毛病也改了, 还主动去帮助作品没完成的同学。一句简单鼓励的话, 却有这么大的力量。试想如果换一种方式去解决, 其结果又会是怎样呢?在班上点名批评这样的学生, 可能短时间能让学生改掉毛病, 但时间长了也很容易让学生破罐子破摔, 其后果不堪设想。

教师如果能适当运用心理暗示法, 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使对错误的认识和改正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要求和行为, 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改正错误的良好品质。从事教育事业, 就要学会正确地激励、鼓励你的学生, 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理解他们、相信他们, 善意地鼓励表扬他们, 你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评价语言的魅力 第9篇

一、评价语言要清晰

平时,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会出现“你真棒”“真行”“不错”“你能说得比她还好”等这样的评价语言。自然, 学生喜欢这样的评价语, 而且从短期来看, 这些语言确实有一定的激励性, 但我们也理智地看到这些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没有起到丝毫的推进作用。所以, 我认为评价语言应尽可能地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鉴定和友好的提醒与要求。

二、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美国学者卡耐基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儿童尤其喜欢赞赏和鼓励, 激励性的语言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 产生自信, 获得动力。

如, 我在执教《会走路的树》一课时, 在小鸟和小驯鹿的分角色朗读时, 一个女生在扮演小驯鹿时, 将“是的! 是的! ”这句话读得又轻又慢, 完全感受不到小驯鹿的激动。

我没有直接提醒, 而是微笑着鼓励该生:“你的声音真好听, 可是轻了些, 你能再响亮一些吗?”

学生再读, 声音提高了不少。

我继续评价:“嗯, 真棒! 此时的小驯鹿被小鸟和老驯鹿之间的这份友情深深地感染着, 所以很激动, 激动的时候, 不自觉的声音会变响, 语速会变快, 你再试试。”又读, 声音明显比上一次更响亮, 语速也快了不少。

“读得真是一次比一次好啊!你就是这只小驯鹿啦, 再来一遍, 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欣赏到你那美妙、自信的声音, 好吗?”

果然该生不负众望, 带着老师的期许, 她是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完全超出了她平时读书的水平。看到她坐下去时那红扑扑的脸蛋, 那自信的神情, 我知道, 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她从朗读中得到了快乐, 增强了自信, 超越了自我! 我相信, 她以后的表现会越来越好。

三、评价语言要富有童趣

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所以, 低年级的语文课文有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 要融合教材, 也要从学生的童心出发, 努力营造一个童话般的课堂, 评价语言力求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如, 在执教《世界多美呀》一课中:“原来世界这么美呀!小鸡可高兴了。它用翅膀一撑, 就把蛋壳儿撑破了, 它叽叽叽地叫着, 慢慢站了起来。”一位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后, 我模仿小鸡的叫声进行评价:“叽叽叽, 瞧, 这位小朋友不仅读得好, 把小鸡出壳的动作表演得更棒, 你真是所有小鸡的偶像啊, 叽叽叽。”“哈哈哈哈……”又是一阵欢笑, 一阵掌声。

四、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 所以, 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 他的评价语言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 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动学生的思维, 开发他们的智力, 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如, 我在执教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 对于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学生一时回答不到点子上, 只是说变成了荷叶, 小雨可以在我下面嬉戏, 我给予了正确的评价:“有了你为他们遮风挡雨, 小鱼儿玩得多高兴啊。”随即又进行了启迪性的发问:“看到小鱼儿这么高兴, 你开心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 从而悟出给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这个道理。

五、评价语言要多样化

我们面对的课堂评价对象是一群喜欢新鲜感的学生。所以, 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注重多样性。在课堂上, 老师要经常变化评价语言, 有时好好利用无声语言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当学生读准一个词语的时候, 我会微笑着点头;当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读好一句话时, 我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时, 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而当学生上课开小差时, 我会轻轻摸摸他的头;当学生没思考周全, 还不知如何回答时, 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 静静地给他思考的时间……学生从老师这亲切多变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感受到了期待;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 这一切都会推动学生一直向前、向前。

教育是门艺术, 而课堂评价语言是使这门艺术生动化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如何恰当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 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又高效, 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正如夸美纽斯说的:“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但愿我们的课堂能因为我们的评价语言而充满魅力!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而教师的语言大部分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评价, 或许每个人的表述方式有所不同, 但目的都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语言,课堂,评价

参考文献

《语言的魅力》中的魅力之谜 第10篇

这是一篇语文性很强的课文。语文S版、北师大版均在四年级下册选编了这篇课文。可是, 许多教师上这篇课文, 就事论事, 就文论文, 没有从个别到一般, 没有揭示出《语言的魅力》中的魅力之谜和规律。

一、触及情感, 实现言语意图

课文是例子,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传达一种规律。课文是情境, 为探究语言的魅力创设了一种情境。课文是语言魅力之谜的谜面, 等待我们去探索语言魅力的谜底。为什么“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能打动行人, 使盲人得到很多钱, 具有如此神奇的语言魅力呢?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言语接受者是否做出积极而强烈的反应, 与接受者有关, 也与表达者的言语冲击力和魅力有关。言语如果没有冲击力和魅力, 就近似废话。接受者如果接而不受, 无动于衷, 充耳不闻, 表达者就言而无用, 不能实现自己的言语意图。表达者怎样才能使言语有冲击力和魅力, 使接受者心动、情动、行动, 从而实现言语意图, 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呢?我们把言语比作车子, 把言语意图比作车子上的货物, 表达者要想让车子把货物顺利地运送给接受者, 就必须在表达者与接受者之间开辟言语的通道。言语通道有:触及利益、触及情感、触及经验、触及自尊、触及兴趣。

这篇课文就是触及情感开辟言语情感通道的一个例子, 鲜明突出地体现了触及情感的规律。“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的谜底和规律就是触及情感。正如课文末段的分析:“这富有诗意的语言, 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者从接受者的情感体验出发, 架起情感之桥, 开辟情感通道, 动之以情, 就能使言语有冲击力和魅力, 实现言语的意图。

二、赋予情境, 打通情感通道

诗人添加“春天到了”, 实质是添加情境。比如, 不管你说多少次“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也只能让人有所知, 不能让人有所感, 因为“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这句话没有理由, 没有时空感, 没有情境。《锄禾》这首诗给了接受者盘中美食和烈日下锄禾的情境, 因而让人有所感。接受者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 因而有了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感情和行动。

“我什么也看不见”之所以不能打动行人, 是因为没有让人生情, 没有生情的境。“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之所以能打动行人, 引起行人的同情, 是因为让人生了情, 是因为诗人添加了生情的境———“春天到了”。春天里, 蓝天白云, 绿树红花, 莺歌燕舞, 流水人家。这样美丽的春天怎不叫人陶醉呢?可是, 这美丽的春天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 只是一片漆黑、一片空白。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怎能不对盲人产生同情怜悯之情呢?

三、运用规律, 练就语文能力

教学这篇课文, 情感目标应是感受语言的魅力, 热爱语文;知识目标应是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探究规律;能力目标应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尝试根据一定的表达目的写打动人情感的话。

教师要创设语文运用情境, 让学生运用语文规律, 练就语文能力。

这里, 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有一位小学生, 语文考了80分, 不敢告诉爸爸妈妈。中午放学路上, 他仿佛看到了爸爸把试卷一扔, 接着一个巴掌……他回到家里, 只见爸爸正坐在沙发上抽烟, 妈妈正在做午饭。他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 坐在书桌前。他想:要不要把试卷交给爸爸签名呢?签吧, 考得不好;不签吧, 下午老师要检查。假设你是这位小学生, 请你写一段触及爸爸情感的话, 准备去打动爸爸。

学生普遍说:爸爸, 这次考得不好, 辜负了你的期望, 对不起, 请原谅, 我一定会努力的。这些话不能感染人, 不能打动人, 没有语文的实力, 因为语文教师没有训练, 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说好。其实, 天下的孩子都希望考出优异成绩, 天下的父亲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只要通过几个情境触及、唤醒父亲的爱子之情, 就会免除挨打之苦, 实现言语意图。例如:“爸爸, 你打着伞站在教室外面, 雨中等我放学的情境, 我没忘记;你背着我与妈妈商量准备攒钱供我上大学的情境, 我也没忘记;不爱唱歌的你在我生日那天为我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我更没忘记。我好感动, 好快乐, 好幸福, 因为我有疼我爱我的爸爸。我多么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你和妈妈, 可是, 这次语文考试成绩才80分, 真对不起你和妈妈!不过, 我一定会努力的。”听了这一番话, 天下的父亲的手都会软下来。

语言描摹的魅力 第11篇

那么,什么是描摹?举个例子,比如放学后,同学们隔着铁门看外面快餐店炒菜,一个同学说:“外面快餐店正在炒菜。”这是叙述。叙述语言通常只能告诉我们的“情节”。让我们变换一下表达方式:“快餐店,掌勺的正忙个不停。锅烧得通红,油煎得滚热,活鲜鲜的小白菜,往油锅里一倒,爆得脆响。铁瓢挥动,铁锅抖起,两分钟,捞起来,油灵灵、香喷喷,同学们隔着铁栅子门,口水诱得直往肚子里咽。”这是描摹,不仅有情节,而且有画面,色、香、味、感一应俱全。描摹之美使语言层次上了一个等级。

描摹之美,要靠比喻、拟人、拟物来实现。可以说,没有比喻、比拟,就没有描摹,就没有形象生动可言。比如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这是叙述语言。这个“静”给人的感觉是抽象的。“教室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磨擦沙沙作响。”这是描摹,写出了静的“模样”,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都知道笔纸磨擦沙沙作响这种静的“模样”。让我们再来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是如何来捕捉静的:“四周是那么宁静,你能听见一百步外松鼠在枯枝上跳来跳去,断枝掉下来,先微微钩住另外的树枝,然后落到疏松柔软的草面上——永远掉在那儿,静静地等待着腐烂。”

下面的想象作文训练片段给同学们展示描摹语言的魅力。

[题目展示]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请你根据启发,写一个关于圆的想象片段。

[例文1]

西瓜

这可是个好瓜。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拨开枝蔓,你看吧,好大的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瓜皮上的浅绿和深绿布成了许许多多的奇异的图案,深绿的那是“漫江碧透”的湘江,浅绿的,却又似朱自清先生眼里的“女儿绿”。它映着阳光,像对你眨着眼,它是在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你:快来欣赏、快来品尝这为你为我为他奉献的神奇的甜蜜的“圆”。

[点评]文章以“这可是个好瓜”的赞叹起笔,勾起人的兴趣。然后多方烘托,写大小,写瓜皮的颜色和图案,写映着的光,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西瓜的诱人。用恐龙蛋比喻西瓜可谓奇思异想,用毛泽东的“漫江碧透”来形容“深绿”,用朱自清的“女儿绿”来形容“浅绿”,十分别致。由此可见,想象作文,就应该这样于日常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真切、具体、生动、新奇地再现事物,使之具有可感性。

[例文2]

飞旋的银球

比赛在继续进行。银白色的小球在空中飞旋,化作一个叉一个白色的圆环,令人目不暇接。只见那白色的小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变幻多端,飘忽不定,急速地飞转。突然,那小球沿着弧线划过去,似乎快要落地了,场中一片寂静,只能听见板击球的声音,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突然,球又重新向高空上升,飞旋,像一道快速的闪电袭向对侧,球直向网底钻去,在网边被反弹了回来,落在了球桌的另一角。这艰难的最后一球,观众席中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因为这球将换来另一枚金光闪闪的金牌。

[点评]这篇小作文,运用了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传神地描写了银球(由圆想象而来的物体)的飞旋情态,借此描写了比赛的一个扣人心弦的片段。文章以球的飞速转动为线,带出比赛场面的描写,把观众的心理、神态也描写出来。

[例文3]

朝露

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霞光照着大地。路边的草叶儿上,正滚动着,点点圆圆的露珠。

这晶莹的露珠啊,正迎着朝阳,微笑着舞蹈呢!自行车在它身边驶过,为它奏着乐;红领巾在它身边跑过,为它唱着歌;风儿轻轻抚着它;鸟儿为它吹着口哨……

你看它快活地在嫩綠的草叶上滚来滚去,把太阳光的七彩全都折射出来;那道道绚丽的色彩,流过它那闪亮的身躯,点缀着大地,闪进人们的视线,流进人们的心里。

呵,圆圆的朝露啊,点缀着这幅美丽的晨之图!

[点评]把露珠作为画面的中心,由朝阳、自行车、红领巾、风儿、鸟儿共同构成一幅晨景,加以描写,想象合理,描写具体、生动,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语言表达尽管角度不同,形式多样,但所用的词句贴切得体、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是它的特点。我们在语言表达上应掌握三个原则:遣词造句正确为先,上下行文流畅为好,通篇描述有文采则妙。

[例文4]

家乡的井

那是一口家乡的大水井,大水井坐落在高坡之上,井台由大青石砌成,圆圆的,大小就像那牛车的大轱轳。井边那大大的木辘轳,卷起粗粗的大绳,直探井底。孩子们常常趴在宽大的井沿之上,伸着小脑袋向井底张望,小脑袋凑成一个小圆圈,但仅仅见到那清洁的漾漾的井水。大水井旁边陪伴着一棵老槐树。每逢夏季,浓浓的树叶的阴影将大圆井遮得严严密密,真是个纳凉的好场所。坡上便是村舍,坡下是一望无际的碧田。黄土、村舍、古槐、麦田,围绕在又大又圆且布满青苔的水井之周,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点评]此文由圆想到的是家乡的水井,并以水井为中心展开想象,想到与水井相关的人和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情画:先细致描写水井的特征,接着通过孩子们的顽皮写出水井的生气,然后写到井旁的老槐树、坡上的村舍、坡下的麦田。水井养育着井旁的老槐树、坡上的村舍、坡下的麦田,井旁的老槐树、坡上的村舍、坡下的麦田又紧紧围绕在水井周围,多富田园诗意啊!

[例文5]

夕阳

圆,使我想起了古代诗人这样一句诗:长河落日圆。西方的天幕中,圆圆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将要坠入地平线,大半边天都被夕阳的余辉映成了红色,云彩镶上了金边。满是光彩的云朵流过太阳,慢慢地,向上飘去。大圆球似的夕阳,涨红着脸,俯视着万物,眺望着东海,迟迟不愿离去,把自己最后一抹光辉洒向人间,带着羞涩的笑隐在五彩云朵中。一轮更圆、更红的太阳,将在明朝升起。

浅谈语言的魅力 第12篇

语文教学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体力, 提高思想觉悟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那么在语文课上如何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协调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何保证教学组织井然有序、稳而不乱?如何保证整个课堂气氛沉浸在乐教乐学、教学相长、师生配合默契, 教学气氛和谐, 教学效果好的情境之中呢?换句话说, 怎样能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 并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使各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呢?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最棘手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语言。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教师“吃语言饭”被形象地说成是“舌耕”。由此看来,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发展、智慧的启迪、高尚情操的陶冶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和独特的教育功能。

如果一位教师在语文课上具有这样的语言——问答语言巧设机关, 一问一答之间有柳暗花明之巧;讲述语言恰似行云流水, 娓娓道来, 一言一语充满幽默和风趣;讲解语言, 能够点石成金, 一语中的, 一言一语好似春风化雨渗透学生心田;朗读语言, 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一吟一咏使学生如春风得意, 得到美的享受。如此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能不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怎能不吸引学生?如果一位老师不善于运用语言, 不会巧妙地引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 不会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说明抽象理论问题, 不能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而是越讲越糊涂, 再加上语言呆板、生硬、机械、乏味、自然, 课堂气氛就低沉, 学生就会昏昏欲睡, 这样的一节课能有兴趣和效果可言?既然语言有如此大的魅力, 我们就要运用好这一工具。以下几点看法仅供参考。一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语文课上若采用灵活启发性的语言, 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其产生广泛联想,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果不注意“启发”, 就会把学生“教死”, 使学生成为接受现成知识的容器。这是与新课改理念格格不入的。因此,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 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 我在上《我的第一本书》一课时, 我用对话的语言进行教学。首先, 让学生预习课文。当学生明确了牛汉所写的“第一本书是他六十年前的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时, 我问:“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书?”同学们争相回答;“那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一本书。”我接着问:“如此说来这本书里还隐藏着许多故事了?”学生:“是。”我紧追不舍:“有哪些故事呢?”此时学生答不出, 我说:“这就要求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了。”这几个问题可以说一层深入一层, 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悬念, 因此, 同学们就兴趣十足阅读课文了。二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既可以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记得本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是我的历史课, 因为天气较闷热, 刚上课不久, 我发现一位学生无精打采, 不时地点头打盹, 其他同学也很疲倦的样子。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集中注意力, 我就说:“同学们对我的课非常满意, 尤其是打盹的那位同学, 不住地点头, 美中不足的是两眼闭着。”说到这里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顿时精神振作, 注意力集中, 那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一节课在欢快气氛中度过。三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语文有时学起来很枯燥, 要使学生乐于接受, 就必须用饱含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古人说:“声发于情、寓意于情、理融于情。”只要我们用磁石般的语言教学, 一定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 心理上产生共鸣, 就会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效率。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力度”, 情感力度不足会使语言生硬、单调, 如照本宣科;力度过量, 会使人感到做作、假里假气, 让人听了肉麻。四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流畅性和科学性。首先要做到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实感。其次要做到条理清楚, 脉络分明。第三要做到语言长短适宜, 符合逻辑, 更要实事求是, 不说模棱两可, 似是而非的话。另外, 体态语言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不再赘述。

总之, 教师要克服语言生硬、枯燥、乏味、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的弊端, 做到口齿伶俐、词汇丰富、风趣幽默、感情丰富,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贵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