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发现范文

2024-07-17

生活中的发现范文(精选12篇)

生活中的发现 第1篇

关于发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中主要列举了3种方法: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积累了几点非常实用的发现问题的方法, 用这些方法结合简单可操作的案例, 使学生能很快体会发现问题的奥妙。

一、缺点发现法

缺点发现法就是根据现有事物的不足, 仔细分析研究, 然后提出改革或完善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列举大量的事物和学生一起探究和发现它们的不足,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充电式电器越来越多, 不同的电器充电器型号不同, 导致家里出现很多充电器。同时有时出门在外, 电器无法得到及时充电, 人们设计了太阳能万能充电器, 解决了能源与材料的浪费。

教学实例:每个人都有生病打吊针的经历, 医护人员工作较忙, 患者打吊针时, 往往在点滴流完了, 需要及时换药或摘除吊针等医疗器具时, 而因患者无法走动和告知医护人员;或是有的患者在打吊针时睡着了, 而医护人员又恰巧有事离开, 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解决问题:提出设计一个水位感应报警器, 当药水快滴完时, 可以感受到液压的不足而发出报警的声音, 提醒护士及时更换药水或取下针头。

二、移植借鉴法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把甲事物中的优势移植到乙事物中去, 同时进行对照、借鉴、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加以改进, 形成新的优势, 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称为移植借鉴法。科学研究中, 经常会运用其他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本学科存在的问题。例如, 将冰箱缩小安装在汽车上制作成车载冰箱、将CD机与录影机组合制作成带CD播放功能的录音机, 将养殖场自动送水系统运用在农场实现湿度感应自动浇灌等, 都是移植借鉴法运用的典型案例。

教学实例:学生在教室上课非常热, 有时教室的照明强度也不够, 能否组装一个吹风小电灯?

解决问题:LED二极管2个、矿泉水瓶盖1个、塑料小碗1个、塑料片裁剪成三叶式扇片备用、小马达1个、双位按钮开关1个、7号充电电池2粒、PVC管两截、弯头一个、剪线钳、绝缘带、钻头、树脂胶、电线。

三、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 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 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有结构逆向思维、状态逆向思维和因果逆向思维。例如, 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发现使用复印纸造成了大量的纸张浪费的问题, 通过逆向思维, 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 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 上面的图文消失了, 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还有电刨的设计, 改变了原来木匠刨木头时都是木头不动工具动 (实际上是人动) 的状态, 从工具不动、木头动的角度出发, 设计发明了电刨, 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工艺水平, 减轻了劳动量。

教学实例:大摆裙改装蝙蝠衫

大摆裙已经过时了, 但白白丢掉太可惜。只要小小的改装一下, 就可制作成一件漂亮的蝙蝠衫。

方法:将大摆裙倒过来平铺在桌面上, 从中轴线的位置量出衣领的大小, 将前后页稍做修剪, 剪出衣领的形状。将肩的位置进行缝合, 保留两端开口, 行成袖口, 时尚的蝙蝠衫就制作成了。

生活中的发现 第2篇

我快步的走上前去,观察着它们,它们有的排成队一个方向的前进,有的围成圈转,还有的……我觉得很有趣。于是,我蹲在那儿盯了很长时间,突然发现,在围成圈转的蚂蚁中,已有四五只死了,接着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就剩几只在爬。咦?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会有这么多蚂蚁死了呢?我和妈妈连忙回家,查看资料。奥,原来是因为蚁群失去了头领,从而导致蚁员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食物而累死。

过了一天是雨天,天空上阴沉沉的。我突然想到昨天的蚁群,我想,蚁群跟天气有没有关系呢?于是,我带着疑问,查找了百度。只要蚂蚁成群结队的.出动,就说明要下雨或者有灾难要发生。因此,我知道动物有时是最有灵性的。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第3篇

关键词:数学专业 情境 游戏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根本没有兴趣,由此出现了“教师絮絮叨叨在讲课,学生郁郁寡欢地‘沉醉”的教学窘境。

如何破解此种窘境?如何让数学教学更有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只有合适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合适的课堂就是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课堂张扬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小经验。

一、结合专业,回归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是告诉我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言而喻,数学也蕴含在我们的各行各业中。以机电专业为例,机床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时不时要遇到机床方面的“成本函数”(某种机床的生产数量x与成本y之间有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成本函数”),如果教师能在讲解此类题目时,通过竞争上岗的方法,让学生扮成机床采购者,让他们针对自己耳熟能详的机床,来算一算该机床的利润如何,分析一下盈亏平衡状况(当然,成功的采购员将给予适当加分),如此下来,这个成本函数,学生就能快速且有效地掌握。

再以汽修专业为例,“刹车距离”(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止,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这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了解的。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将这个“刹车距离”牢牢掌握,我们可以查找一些相关道路上的车祸现场视频,让大家来当一回交警,让他们通过视觉的感受,来分析讨论这些交通事故是否超速,是不是刹车距离不足引起的。

如此切合本专业的问题,将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接近现实

有心理学家说过,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以显性活动作基础。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如:商场年度的各类优惠措施、外出旅程线路的选择、所得利润的分配、各类人员的安排等等。

俗话说:“十赌九输。”我们能否利用数学概率来进行解释这个结论呢?德·梅雷喜欢赌博,他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将一粒骰子接连掷4次,至少一次一个6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于是他认为,将一对骰子接连掷24次,至少出现一对6这件事所发生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可是实际情形并不如此,他向他的朋友帕斯卡抱怨说:“颠倒黑白的数学欺骗了他。”帕斯卡回答说:“掷一枚骰子出现一个6的概率是六分之一,不出现的概率是六分之五,掷4次均未出现6的概率是六分之五的四次方,掷四次至少出现一对6的概率是,比0.5略大一点。类似地,掷一对骰子不出现一对6的概率是,掷24次至少出现一对6的概率是,比0.5小。”从数学的法则和正确的推理看,德·梅雷是要输钱的。

所以,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多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交融和联系,真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的热情。

三、蕴藏游戏,立足实践

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往往离不开游戏,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里,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以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而这颗“好奇心”将使一个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得到发展。

生活中各种抽奖活动时有出现,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大家知道中奖的不易。可以模拟体彩、福彩的“6+1”,让大家求解出自己手气好的概率有多少。

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游戏来加深对等比数列的了解,小小一张纸片可以让大家明白黄山只需要折叠多少次就能达到它的高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个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那学习数学的枯燥不久就会远去。

四、形音结合,喜得硕果

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正如罗素所言,数学是美的,数学为美术增添了理性的光辉,它也是抽象化的音乐,音乐中出现数学,数学中存在着美术。一个正弦函数引出了一位数学巨匠——傅立叶的变换与级数理论,让学生欣赏到电脑上凄美哀怨的《梁祝》和贝多芬的心灵呐喊;一首《悲情的双曲线》让学生跟着旋律,难忘双曲线的各项性质;一幅莫高窟里的三兔图,让学生记住了集合A、B的交集为哪般,再去看看《五子十童图》《八骏马图》,学生还能忘得了交集否?通过形音结合,学生就更容易记住知识点,也容易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笔者认为, 数学历来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被人们所赏识,却很少有人把它与美学联系起来,数学起源于建筑,正是对美的追求,才产生了数学。似乎数学与美学毫不相干。其实,这是对数学本质的一种误解,是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数学中的美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识,数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美学。

总之,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要像于漪老师所说的那样:教师要习惯地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生“学”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荷兰]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罗素.我的哲学的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徐本顺,殷启正.数学中的美学方法[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生活中的发现 第4篇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呼吸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一项基本能力, 如何了解和认识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空气, 是我们学习本章节内容的重点, 在本章节中笔者照本宣科地来讲空气的组成, 氧化反应的定义等内容, 而是先从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谈起, 引出空气的话题。

1. 模拟雾霾天气下人类的生存状态

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内, 环京津包围圈内, 多次出现雾霾天气, 给人类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下雾霾天气下人类生存的情况, 在课前准备中, 先是用一些无害气体模拟了雾霾天气, 学生进入模拟环境后, 有的会用手捂住口鼻, 有的会用手不停的扇动, 试图撇开难闻的空气。模拟结束, 学生对空气好坏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空气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模拟雾霾天气, 学生了解到空气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氧气是人类呼吸生存的重要资源。空气质量的好坏, 决定着人类生存的质量。借此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 探究与空气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材中的关于空气中含有氧量的实验, 在实验之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有人操作实验, 有人进行实验报告记录。选取红磷作为固体反应物, 它们能够与空气中的氧反应, 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在这项实验中需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 密闭的容器中红磷燃烧时的不同变化,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燃物能否使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变小, 气体的压强变小。可以引发学生想象判断在狭小的空间内, 如果发生火灾, 可以根据身边可燃物的类别判断火势, 尽快寻找求生出口。

二、自然界的水

水和空气一样,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自然界中除了我们常常见到的纯水与自然水, 还有化学应用中的硬水和软水, 如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 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水的组成, 怎么保护自然界中的水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做了尝试。

1. 水与人类的关系

在课前准备几份咸度十分高的食物, 请学生现场演示水与人类的关系。实践证明, 吃掉咸度十分高的食物的同学, 在过了差不多不到半个小时, 就会感觉到口渴难耐, 就有想喝水的欲望,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水, 人就会变得口干舌燥, 心慌不安定, 如果马上给予充足的水喝, 精神很快就会焕发, 由此可以得出,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

2. 探究与水有关的化学问题

由上述事例可以得出,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 通过喝和品味了解了我们日常见到的水的物理特点, 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理解起来非常的直观。而在接下来的电解水实验中, 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 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借以此, 我们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关于水的组成, 水的化学反应等实验中来, 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并以此来解决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三、化学与生活

除了人类生活必需的空气与水之外,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细小的事物都与化学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 都可能通过化学知识来解答。

1. 生日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同学过生日, 我们点燃蜡烛庆祝, 为什么我们在吹灭后, 刹那间看到有一小股白烟出现?

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 就是因为生日蜡烛制作的材料是由石蜡和棉线做成的烛芯, 外部还有其他材料, 蜡烛的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汽, 温度低, 在刚点燃时还不能够充分燃烧, 所以短时间内点燃烛心会冒出由蜡烛蒸汽形成的白烟, 也就是我们看的现象了。

2. 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

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这一现象, 同时在教室用三盆植物进行了探究性化学实验。有一部分学生认定植物的光合作用只与二氧化碳有关, 我们设定为现象一;有的学生认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只与水蒸气有关, 我们设定为现象二;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植物的光合用与水和二氧化碳都有关系, 我们设定为现象三。通过实验我们看到:实验一, 只供给植物二氧化碳, 没有供给水份, 植物出现干枯;实验二, 只供给水不供给二氧化碳, 植物颜色变黄;实验三, 可以看到在既有水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植物不但长得十分旺盛, 而且植物颜色十分健康。同时, 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参考文献

[1]蔡广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 2009 (167) .

[2]毛金津.浅谈初中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J].学周刊, 2012 (01) .

生活中的发现 第5篇

生活中的发现1

生活中有无数问号,让我们探索、发现,就看你是否仔细、认真。

在今天放学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禁又浮现出一串串问号。

大家都知道,在这北风呼啸的冬天,我们的手、耳朵、鼻尖,都会感到冷、凉,但惟独有一处从不感到冷,那就是眼珠。

眼珠到底和别的器官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眼珠不怕北风凛冽的冬天?到底是什么使眼珠不怕冷?

我的心中有产生了许多疑问。因为我对眼珠的了解并不多,所以不论我怎么反复思考,都想不出来。

放学回到家,我下定了决心,这次我不要请教爸爸妈妈,而要自己找到答案。

于是,我便来到书柜前,面对着很多百科全书,我真不知该看哪本好,不过,经过我仔细的查找,终于知道了。

原来是因为鼻尖、耳廓、指尖等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遇冷后散热较快,所以这些部位非常怕冷。而我们的眼珠则是一个不怕冷的“英雄”。眼珠的神经末梢十分发达,但这些神经只管痛觉和触觉,而掌管寒冷的感觉的神经在眼球上却是一个空白。另外,眼珠前面的角膜是一层不含血管的透明组织,热量散失比较少也比较慢,所以眼珠便始终保持不怕严寒的“英雄本色”。我终于了解了鼻尖、耳廓、指尖等处为什么非常怕冷,“英雄”眼珠则不怕冷的原因了。

这次的收获可真不少,我还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你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积极、大胆地去探索身边的奥秘,你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中的发现2

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灵,我出去寻找生活的美!

当漫天旋转的枯黄划出了季节更替的轨迹,夏季收起她色彩斑斓的行囊,留给了我们满眼金黄的美丽!我站在溪边,并不想惊动水里游动的小鱼,更不想打破那一泓宁静的美好,只想慢慢地感受阳光倾注于我血液中的活力。这时,美就在我身边环绕,那时大自然的美丽!

来到宽敞的校园,青春就在这里横冲直撞,他们在打篮球,她们在荡秋千,飘开的裙脚倾诉着青春的飘逸!一福秋日青春图!率真的青春之美,鲜艳的青春之美,在我的眼前尽情绽放,如一朵娇艳欲滴的红莲,这是青春的美丽!如果我可以选择青春的位置,我希望让它至于生命的最后,因为这可以使生命永远在哪个灿烂的季节中定格!

踱步走国老师的窗外,亲爱的老师,您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家中的亲人和孩子都等着您呢!您就别为我们费心了,多么好的老师,多么美的景象啊!

踏着夕阳的余晖,我又回到了家!楼道里亮着灯,这肯定是爸爸怕我不敢进来而专门为我开的灯,还没进门就闻见了饭菜的香味,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爱我无以回报,你们是普天之下最美丽的人,你们倾注在我身上的爱,是伟大的,也是最美的爱!

生活,就是如此的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但美却是无处不在,这就恰到好处地印证了那句话:

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的发现3

前天,妈妈让我泡上半碗绿豆,等晚上做饭时便于好煮。于是,我就按妈妈的吩咐开始做了。

首先,我抓了两大把绿豆放进碗里,然后兑上满满的一碗凉水放在灶台上,这便大功告成,等待着妈妈晚上下锅用。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被二姨请去吃饭了,结果被泡的绿豆没还完好无损地躺在碗里。妈妈让我把碗里多余的水倒掉,谁知碗里的绿豆把水喝的一干二净,个个都涨得胖嘟嘟的。我问妈妈:“碗里的水去哪里了?”妈妈说:“水都被绿豆喝进肚子里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去做饭时,发现绿豆个个都长出了细小的芽,不注意根本看不见。我连忙喊妈妈:“妈妈,不好了,绿豆都长芽了,还怎么下锅啊?”妈妈漫不经心地回答:“它们刚发芽,还可以吃。”我说:“瓜子生了芽就苦,绿豆生了芽不苦吗?”妈妈说:“有的植物种子发芽不苦,有的苦。”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放心的把发芽的绿豆放进锅里。做好后,我第一个尝尝,真的不苦。味道还像没发芽之前的味道。

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冬天的绿豆泡上几天也不会生芽,夏天为什么那么快就发芽了。妈妈说:“冬天的温度低,夏天的温度高,所以各种植物在夏天长得特别快,就是这个道理。”

哦,原来如此,我想小孩子也是一样吧?夏天长得快,冬天长得慢。怪不得妈妈说我一暑假就没少长个呢?

生活中处处都是知识。仅一天功夫,绿豆就发生变变变。

生活中的发现4

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提起重大发现,大家都会想到科学家,似乎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耐人寻味的科学现象。

一次,在乒乓球馆里,在于球友玩耍时,对方嘴里的那块口香糖甩在了我的衣服上。弄不下来了。回家后,我把衣服给妈妈洗。可妈妈无可奈何的说:”口香糖粘在衣服上是很难清洗掉的。“说完。边回头去洗。”哦,对了,今天中午我负责给你洗衣服,饭就由你来做!“妈妈补充道。

饭快做好了,还剩下把鸡蛋打到锅里这一步。就去看看妈妈洗的怎么样了。

妈妈正对着我的衣服埋头苦洗呢,但口香糖依然是顽守不退,像是坚守阵地的士兵,怎么洗也洗不掉。

这是,我灵机一动,心想:既然凡是有水的流质物可以洗东西,那鸡蛋里也富含着这种流质物的成分。为何不试一试呢?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想了想说:”嗯,有道理,快给我鸡蛋。“我迫不及待的把鸡蛋递给妈妈。只见妈妈挽了挽袖子,然后往盆子上一刻,最后用衣服接住,使劲的搓,口香糖竟然一点一点的点下来了。真的,没搓几下就把衣服上的口香糖洗的一干二净,衣服上洁白如雪。

妈妈提起洁白的衣服,高兴的说:”哎,文志,你这脑子是越来越会思考了,真聪明!“听了,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在这个无所不能,万奇具齐的世界上,许多未知的未知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不容易发现,只要你善于思考,仔细观察,许多未知的事情就不难被发现!

生活中的发现5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神奇的现象,例如有次我就发现蚂蚁从高处摔下来不会死的现象。

一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一只蚂蚁不知从什么地方爬到了我的桌子上,接着慢慢悠悠地爬到了我的钢笔上,我吓了一大跳,赶快把笔扔到了地上,可怜了我的笔,被摔开了。我刚弯腰去捡笔,就发现铅笔被摔坏了,墨水到处都是。

可是,蚂蚁却安然无恙地在地上爬,我用手轻轻按了一下它,它似乎是受到点惊吓,在原地不动弹了。没过一会儿,它又开始爬了,这次它可是卯足了劲,生怕被人拦了路。看着它像个没头苍蝇样乱爬,我觉得很好笑,可是脑中不禁有个疑问:如此若小的它从那么高的桌子上摔下来,竞然丝毫没受伤,莫非这蚂蚁成精了?我摇了摇头,怎么也想不通,于是,起身去问妈妈。

只听妈妈说:“我也不清楚。”从妈妈这儿找不到答案,我便去问《十万个为什么》。原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奔跑的时候,感到迎面吹来的风,这风并不一定是自然风,而是我们在奔跑过程中与空气产生摩擦,形成的空气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与我们和空气接触时的表面大小有关。体积越小,其表面与重力的比值就越大,这样阻力与重力越趋于平衡。如此轻盈的蚂蚁,在这种作用力下,就会毫发无伤地降落到地面,不会摔死。

通过努力,我终于明白了蚂蚁从高处不会摔死的原因,生活真是处处皆学问!

生活中的发现6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发现,你们猜猜我要告诉你们什么?对了,是鱼不会眨眼。

那天,妈妈买了一条鲤鱼准备做给我们吃。为了保持鲜美,妈妈把这条鲤鱼放在了水池里养着。这条鲤鱼像有什么烦恼似的,在池子里东转转,西转转,好像想要逃跑似的。为了防止它逃跑,我就站在那看着它。我看着它,它一会儿摇摇尾巴,一会儿吐吐泡泡,一会儿又休息。我看了一会,发现鱼没有眨一下眼。它不累吗?为什么不眨眼呢?我心想。守了一会儿,实在无聊,我就和它比起赛来。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结果每一局我都输了,唉,难道我比一条鱼都不如?它为什么不眨眼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决定去问妈妈。我问了妈妈,结果妈妈也说不出来,看来只能自己查资料了。我把妈妈给我买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都翻了出来。我先开始看《百科全书》我翻来翻去,都没有找到。忽然,我看到一张图片上有一群小金鱼,于是赶紧翻到那一页。我想:太好了,终于找到了。可我仔细一看,却不是我要找的资料。接着,我又开始翻《十万个为什么》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标题:海洋世界。终于找到一条关于鱼的知识了。我从头翻,翻过来,翻过去,终于找到我要找的答案了。哦!原来是这样的,鱼没有眼睑,所以不会眨眼睛。

原来大自然有这么多的奥秘啊!看来我以后要多观察,多思考,才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生活中的发现7

我发现了一个关于静电原理的关系。

今天,我新买了一个钉花机。它可以钉出一个一个可爱的小衣服。下课了,我和赵洋妍妍在玩钉花机。我们俩钉出一个又一个小纸衣服。赵洋妍妍非常调皮,竟然把许许多多的`纸衣服撒到我头上,我的头变成了小雪人。我赶紧头一低,纸衣服掉了。掉了是掉了,可是地下周围都是纸衣服。我突然想起老师的话,说,纸掉到地下找到乱丢垃圾的主人,就要罚他抄课文。我心头不由得一颤。心想:这个纸是我丢的,是赵洋妍妍制造的,那我俩不就被罚抄课文了吗!于是,我赶紧叫她捡起地上的碎纸屑。捡了半天,看看周围,还有一大半呢。于是我急中生智,不知怎么,想到了静电的原理。

我拿起赵洋妍妍文具盒上的塑料计算器,往头发上抹了抹,然后放到地下,奇迹发生了:那些纸片像会跳舞似的站了起来,争先恐后的往计算器背部钻,多像一个小吸尘器呀!原来这是静电的原理。我不一会就捡起来了纸屑了。而她呢,还愣在旁边犯傻呢!

回到家,我上网查了电脑就彻彻底底的明白了。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

生活中的发现8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炎热,我有点口渴,于是去买一瓶矿泉水。我买到了水后,一边回家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着,因为喝得太快,掉了几颗小水珠。我往下一看,这颗水珠正好滴到了一只蚂蚁身上,蚂蚁被这颗水珠淹没,挣扎得越来越无力。我在想:它的力量不是很大吗?为什么不会游泳呢?我满脸问号,我又把一滴水弄到地上,发现另一只蚂蚁又沾到了,这回它会游了,它飞快地游出了水滴,脱离了危险。看到这一幕,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一只蚂蚁不怕水呢?

中午吃过饭,天忽然暗了下来,马上要下雨了,我又从家跑到院子里的蚂蚁巢,我发现,蚂蚁成群结队地往树上跑,我说:“蚂蚁们,你们原来也怕水呀!你们的巢快要被淹没了。”下雨了,雨下得可真大,过了很久,终于等到天晴。我又跑出来发现蚂蚁们从树上下来躲着地上的水洼。我一不小心踩到它们了,它们跑来跑去,结果误打误撞地跑进了小水坑里。我急忙把它们从水中捞了起来。

回到家,我去查手机里的百度,百度给我的答案是:蚂蚁是不会游泳的,所以才会在下雨前搬家。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蚂蚁会搬动水珠呢,看来是我想错了。

大自然居然有这么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大自然的奥秘。

生活中的发现9

昨天晚上,我早早就写完作业了。于是我在家东走走,西逛逛,走着走着,我突然拍了一下脑袋,想起了老师留的作业里还有一项我没做,就是做实验,明天要写作文。

于是我赶紧跑去厨房,拿了一张纸和一个杯子,还有一盆水。沃以前听别人说:“拿一个杯子里面放入一个纸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往水里一盖,里面的纸团就不会湿。”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纸团为什么不会湿呢?今天,我就要解开这个谜团!我先把纸揉成团,放入杯子的最底部,然后猛的朝水里一盖,再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来。我兴奋地朝水里一看,发现里面的纸团真的没有湿!我半信半疑地把纸团拿了出来,捏了捏,竟然连一个角都没湿。

我想:这是为什么呢?我一定要查出它个水落石出不可!我快步走进房间,打开电脑,快速地输入我要查的资料。哦!原来是空气搞的鬼!我在盖的时候有大部分空气都跑进了杯子里面,所以纸不会湿!哦,原来如此!

知道了原因,我很高兴。从中我又悟出了一个道理:遇到什么事都不能着急,否则一事无成!

生活中的发现10

在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事情发生。然而,这些奇妙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学原理来解释。

有一天,我正在客厅看电视,妈妈叫我把晒干的毛巾挂到洗手间的毛巾架上。由于还惦记着精彩的动画片,我随手把毛巾往脸盆边沿上一放便又去看电视了。

过了一会儿,我想用毛巾洗一下脸,跑去一看,却发现刚才还干干的毛巾现在正躺在脸盆里“洗澡”了!真奇怪,我并没有将毛巾放入水里,它怎么自己“溜”进去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爸爸讨教。爸爸却反问我:“你是不是将毛巾的一小截放入水中了?”我点点头,但心想,这和毛巾湿透了有什么关系呢?爸爸接着说:“这就对了。毛巾有很多小孔和缝隙,水会顺着这些小孔和缝隙向上渗,像人爬杆一样,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不信,你把一根细点的吸管插入水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我半信半疑地找来一根喝口服液的吸管,然后将它的一头插入水中。不久,我发现水面以上的细管里真的有了小水柱,并不断地往上升。于是,我又找来一些粗细不同的细管插入水中,结果发现最细的管水中的水“爬”得最高。由此,我想到了医院抽血的时候,护士阿姨用的也是一根根细的管子,其实这也是利用的毛细现象。作文

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这样的奇妙现象,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

生活中的发现11

“嘘!小声点。”我正在仔细地观察蚂蚁是怎么保卫自己的家园。

这时,几只小蚂蚁出来了,他们正在轮流值班。他们用触角对触角交流,那眼神让人觉得他们真是团结一心,共建蚂蚁家族。其中一只小蚂蚁好像有点不放心,那眼神仿佛在说:“伙计,加油!请为我们庞大的蚂蚁家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吧!”另一只蚂蚁好像在回答:“我一定会保卫我们的家园,日夜坚守岗位,为蚂蚁王国与敌人作殊死拼搏。”

我顿时觉得小小的蚂蚁也可小看,倒让人肃然起敬。我不甘心,心想:“嗨,我拿点食物给你,你一定会被吸引的。”

我四处寻找给蚂蚁的食物,终于找到一只死蚊子。我露出一脸坏笑把死蚊子丢在蚂蚁的洞门口。一个蚂蚁卫兵发现了蚊子,他用触角碰碰另一个蚂蚁就进洞了。我想:“这是为什么呢?”一会儿,卫兵带来一大群蚂蚁来搬食物,他们一起齐心协力地把蚊子搬进洞里。别的蚂蚁都进洞里大吃一顿了,守门的蚂蚁士兵任然把手在洞口,坚守自己的岗位。

过了一会儿,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这时,又一只蚂蚁来换岗了。

在这次观察中,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灵机一动,跑去问妈妈。妈妈听了我的讲述,和蔼可亲地对我说“那是因为蚂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既然蚂蚁都那么棒,你也应该学习他们呀!”

我明白:蚂蚁能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时刻坚守岗位。我们人类当然要学着点噢。这次观察太有趣了。

生活中的发现12

今天我就告诉大家我日常生活中新发现的事。那就是为什么城里的人喜欢到农村吃饭。那就是因为:

一是:都是因为现在我们大城市里用炒菜的油都是一些不干净,不卫生的油,有些饭店用的那些油都是很不干净很脏的口水油,你们都会问口水油是什么油吧!这口水油从字面上讲的是:你们肯定都知道地沟油吧!这口水油就是地沟油的一种,这口水油就是新买来一些好油,第一次给人涮火锅用了,第二次就没有了,他就把第一次用的那些油从火锅里面摇出来加工了以后在从新用,里面那些别人的口水都没弄干净,然后在反复使用,有时候会导致中毒,这就是口水油,你们明白了吗?农村里就不会用那中垃圾油,农村你面用的油都是一些自己榨出来的花生油之类的好油,农村都是用完一次就把那些用过的倒掉,然后在用好的油抄另一些菜最重要的就是吃上不会中毒。

二是:在一些大城市里有一些饭店里到处是灰尘,看着就吃不下去,更别说做的菜干净了。在看看农村里多好啊!就着一个小凉亭里吃饭心里也踏实啊!再说小凉亭旁边有山有水心情好,吃的也放行吗!

三是:在大城里的饭店里吃饭总是吵吵的,听的也很心烦那!在和农村比就是没法比啊!还是一个小凉亭在里面吃饭,也不会听到吵吵闹闹的声音了!你们肯定会说还有鸟之类的在叫啊!我告诉你们吧!鸟儿叫起来又不想人一样说话来这么大声,“小鸟唧唧”的叫着吃起饭来心里也好受多了!

就这三大发现就给了我一大进步!

生活中的发现13

当你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母亲那疲惫的身影;当你生病住院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母亲那憔悴的目光;当你受了委屈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母亲那失落的眼泪。其实,在生活中你只要细心的观察,你就会发现,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们。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从学校往家走,看见别人家的父母都去学校接他们的孩子回家,心里不由的感到难过:上班真的对你们那么重要吗?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管了。

那一刻,心里像打翻五味瓶一样,说不上来到底是什么滋味……无奈地回到家,可家里没人,顿时让我觉得更难过了,可仔细想想每天妈妈这个时候应该早回来了,不会去接我了吧!我忙拿去雨伞往学校跑去,一路上一边跑一边喊,可就是找不到。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我发现学校门口站着一个人,那身影是那么的熟悉。哦,是妈妈,我跑过去,可妈妈惊奇的看着我说:“你怎么在这啊!我一直在这等着你,知道人都走光了也没看见你。往家打电话也没人接……”我打断妈妈的话大喊起来:“你们都不关心我,以前也是,什么事都让我一个人做,你们有想过我的感受吗?”妈妈惊呆了,她没有想到我会说出这样的话,妈妈抱住我说:“孩子,对不起,是我们没有想到你的感受,我们以后不会这样了。”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温暖,眼泪夺眶而出,我也抱紧了妈妈。回家的路上,我看见母亲那憔悴的身影和耀眼的白发,我发现,母亲真的老了。

生活中的发现14

前几天,一妈妈给我买了好几条金鱼。我把它们喂养在大鱼缸里。

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鱼缸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可爱的小金鱼。这些小金鱼,形态各异,色彩不同。有红的,有白的,有红白相间的。它们游动起来,各具情态,真是有趣极了。你瞧,那条丹顶鹤就像婚礼上的新娘,美丽而典雅,游动起来多少带点傲慢的味道,这也许是太漂亮的缘故吧!当这三条小金鱼一起在放满水草的鱼缸中游动时,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一点儿也不比精彩的舞蹈表演逊色。

中午,我又来到金鱼缸前,看了好半天,我发现鱼儿的眼睛都是睁着的,眨也没眨一下。我想:“难道鱼不能闭眼吗?睡觉也睁着眼吗?”我问爸爸:“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吗?”爸爸说:“对。”我又问:“那鱼儿为什么睡觉睁着眼呢?死后是睁着眼的吗?”爸爸说:“孩子,你自己动动脑筋就会找到答案。”我带着疑问在网上查阅资料。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查到了,原来鱼是没有眼睑的,没有办法闭上眼睛。我们看见鱼在静止的时候,就表示它在休息。我这才恍然大悟,明白鱼睡觉时眼是睁开的,即使在死了之后,仍是睁着眼的。我关上电脑,喜出望外地跑回客厅去、告诉爸爸,爸爸听了我的解释,也很满意,连连夸我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听了爸爸的夸奖,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那天,我发现了鱼在任何时候都是睁着眼睛的。这也让我明白: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生活中的发现15

一天,我洗完澡放水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把水塞拔开后,水不是直接进入洞中的,而是围着洞逆时针旋转着进去的。这是为什么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最后只能去问妈妈,妈妈也无可奈 何地摇摇头说:”我不知道。“我又去问爸爸,爸爸也只能说:”也许和地球的自转有关吧。去查查电脑。“

我马上打开电脑,点击”百度搜索“,输入”漩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立刻弹出有许多标题的窗口,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我要的资料。”唉。“我叹了口气,几乎快泄气了。还好,在这时爸爸找 到了可能有这种资料的标题,我马上来了兴致,打开那个窗口,果真有我要的资料,上面写着:地球上的漩涡是由于液体运动时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形成的,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 我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台风的旋转也类似。

接着,爸爸又问我:”那想想,南半球会是怎么样的呢?“我想了想说:”既然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的,那南半球就是顺时针旋转。“爸爸赞许地点点头。

发现生活 创造生活 第6篇

这一番话深深地震撼着我。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之源。聆听了老师的教诲,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是有意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道难题,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这是有意义的;与同学密切合作,玩了一次有意思的游戏,这也是有意义的……为什么这么多的写作素材,学生视而不见?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我们一直认为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于是在教学中会不由自主地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如首尾呼应、承上启下等。殊不知,学生连“写什么”都摸不着头脑,谈“怎样写”岂不是让他们难为“无米之炊”!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学生的写作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素材的眼睛。管建刚老师认为:作文教学需要着眼于发现,要使学生始终保持“发现的敏感”,经常处于“写作的发现”中,不把作文看成外在于生活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的敏感”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求真”,唯有那些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事,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味道;其次要“求小”,唯有写生活中以小见大的小事,才会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是素材,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一、具有发现之敏感,发现生活之小

1.范文引路,勾起学生发现“小事”的欲望

精心准备之后,我给学生读了一篇短小的文章,是本班楼天琦同学的《充满笑声的中午》:

午饭之后的一段时间,是我们班同学的欢乐时光。这不,赵舒凡正在教室里闲逛,于是我走上去,大喝一声:“大胆番薯糕,午饭时间不在地里待着,跑到人间,所为何事?”

他也不甘示弱:“千年奇宝宝,你又来干嘛?”

……

一串串熟悉的外号,一句句无伤大雅的玩笑,引得学生们爆笑连连。

笑声中,我告诉学生:这是本周我着重推荐的文章,可得5A,并加上3分(这是开学迄今,写作得到的最高奖励)。

不出所料,底下“啊——”声一片。

我暗自窃喜,学生们的惊诧,正是我想要的效果。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必须是真实的,切忌“编造”——你自己都没亲身亲历的事,单凭“编造”又怎能写出味道来呢?其次是要告诉学生嬉笑怒骂皆成文,世界上所有杰出的作家最擅长的,就是描写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能否发现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小事,能否写好这些所谓的小事,充分显示出作者是否有“发现生活”的敏感,是否具有洞察生活的能力。只有学生具有这种发现的敏感,他们才会时时感觉生活处处皆素材。

二、叙写生活真面目,发现生活之广

当然,仅凭一篇范文,就想改变学生写作的现状,那是不太可能的,但假如教师时时对这类文章加以关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整整一个月,只要有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这些生活小事,我就以范文的形式在班中朗读,并相应地为这些学生加上学习分。于是,他们便不由自主地去挖掘、去寻找这类小事:

陪妈妈买衣服——《漫漫陪购路》

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人“猿”大战》

挂在脖子上的钥匙丢了——《倒霉的傍晚》……

接着,我又在班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强化训练”:

——学校午餐是喷香的蛋炒饭,学生们欣喜若狂。于是我让学生写《哇!蛋炒饭》,把吃饭这一司空见惯的事,收入学生的素材仓库。

——循环日记发下来了,因为全组只要有人得5A,可加上一分,这与期末评优密切相关,于是最后一位学生的最终得分就成为整组人“念念不忘”的事情。于是,我让学生写写循环日记发下来之后的故事。这样,《让我欢喜让我忧》《冰与火的考验》《从天堂到地狱》……一篇篇引人入胜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敏感性提到了明显增强。因此,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发现”的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其次,对可写的小事进行归类。每周我都会仔细阅读学生的文章,并和学生一起郑重地推荐10篇文章作为本周班级的“佳作”,张贴在班级的“美文共赏”一栏。一周下来,我又和学生们对这些文章进行归类:

看到的小事: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日常接触的人、事、物,虽然每天似乎一成不变,但假如你用心去看,你会发现这些人、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听到的小事:听也是很重要的本领。教师可把学生听的范围适当地扩大,引导学生关心、了解国家大事;述说周围的人和事;甚至闲言闲语、家长里短均可入文。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诉说的平台,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积累素材的渠道,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玩耍的小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玩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主题。假如教师能引导学生把这些好玩的事儿记录下来,那会给学生的作文仓库增添多少素材啊!

再次,让学生具有对写作的“牵挂”。管建刚老师说得好:作文教学要成功,就要使学生经常处于“写作的发现”中,每天都有写作的“牵挂”, 每天都在“寻觅”写作的内容。于是,在班级中,我提倡让学生写“便利签”作文,每天用三五句话简要记录一件事,并附上自己的心情指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然后双休日的作业就是从“便利签”作文中选择一则,把它写长写深。这样做表面上是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实际上是让学生每天“牵挂”写作,保持写作的状态。有了对写作的牵挂,学生便会留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作的敏感性便渐渐增强,写作的洞察力便慢慢敏锐。天长日久,写作文对学生来说也不再是难事了。

三、创造生活多滋味,丰盈发现之源

便利签作文实施一个学期以来,学生的写作欲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渐渐大同小异。在他们看来,写完了吵架、拌嘴、换座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后,还有什么可拿来写呢?因为学生的生活毕竟是平淡无奇的,每天重复着“学校—家庭”式的循环,恰似一条平静的小河波澜不惊。此时,教师假如不给学生的这条生活之河投些小石子,设置点流动的障碍,学生的素材之河便会渐渐枯竭。

我的做法是为学生创造生活的多种滋味。

第一周的周一,我针对最近班级的热点现象——学生爱养蚕,在一个学生的抽屉里偷偷放了一个小小的茧。周二早上,我在班里宣布了寻找这一神秘礼物的任务,学生们一下子沸腾了。他们大声地讨论着,迫不及待地寻找着……傍晚的作文《神秘礼物》便水到渠成。周三的作文仍是围绕着这一事件展开,但不同于周二的叙写事情经过,而是展开合理的想象,猜测老师为什么要送一个茧。周四的作文则是遐想这个茧会在自己的抽屉里干些什么?这既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他们思维水平的提升。整整一周,学生们始终沉浸在教师为他们创造的津津有味的生活中。此时的作文是对他们真实生活事件的如实描述,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悟就变成了鲜活的文字。

接下来整整一个月,我们的“蚕茧之旅”继续展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成“养蚕小组”,观察蚕在盒子里的生活,了解蚕是怎样一天天成长的;遐想两条蚕会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干什么;蚕变成茧之后会如何继续成长……学生们始终兴趣盎然,再也没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对事件的真实记叙,又有学生想象空间的充分拓展;既丰盈了学生的素材仓库,又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然,为学生“创造”生活,首先必须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趣味盎然。其次,创造的形式可以出乎意料,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让学生每天怀着期待走进教室,带着趣味对待生活,不知不觉间,他们就积累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有了这一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再教给他们“成炊”的方法,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成为“巧妇”的!

我所发现的生活 第7篇

难过、遗憾在孩子脸上表露无遗,他只能拼命吮吸一根用一分钱买来的甘草棒糖,要知道从虔诚好心的姑妈那里偷来一分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分明是在抽泣,大颗大颗的泪珠滚到腮边。他忍着不出声,沿着银行那洁白的大理石台阶跳下来。那个银行家用很优雅的姿势弯腰躲到了门后,因为他觉得那个孩子想用石头掷他。可是,孩子拾起一件什么东西,却把它揣进又寒碜又破烂的夹克里去了。

“过来,小孩儿。”孩子真的过来了。银行家问道:“瞧,你捡到什么啦?”他回答:“只是一个别针儿,我想你不会喜欢的。”银行家说:“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他回答说是的。银行家又问:“你相信主吗?———我是说,你上没上主的学校?”他回答说是的。

接着,银行家取来了一支用纯金做的钢笔,用纯净的墨水在纸上写了个“St·Peter”字眼,问小孩是什么意思。孩子说:“咸彼得。”银行家告诉他这个字是“圣彼得”,孩子说了声“噢”,显然他知道自己先前念错了。

然而这个男孩并没有被银行家取笑,相反,后来小男孩成了这位“绅士”的合伙人,得到了他百分之十的投资利润,并娶了他的女儿。现在呢,银行家的一切全是他的了,全归他自己了。

听完叔叔的这个故事,我花了六个星期在一家银行的门口找别针儿。我盼着哪个银行家会把我叫进去,问我:“小孩子,你是个乖孩子吗?”我就回答:“是的。”他要是问我“St·John”是什么意思,我就说是“咸约翰”。然而我今天碰上的这个银行家绝非故事中的人物,而且他并不仪表堂堂,他的相貌、谈吐让我相信他应该会有一个女妖般的孩子。因为他对我说:“小孩子,你捡到了什么呀?”我非常谦恭有礼地说:“这是一个别针儿。”他说:“让我看看。”他接过了别针。我摘下帽子,已经准备跟着他走进银行,变成他的合伙人,再娶他的女儿为妻子。但是,噢,天啊!你知道他说了什么?他说:“别针儿是属于银行的,而你这个脏得要命的小东西应该滚远点,下次再看到你,我就放狗咬你!”

生活中的发现 第8篇

一、透视教学, 感悟教学方法

曾有一“用兵车问题”, 以十三岁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测试, 大意如下:1128位士兵因任务需要, 把他们全部运往某处, 如果每辆车一次可运送36人, 问共用多少这样的车可将士兵一次运完?这是一道很实际的问题, 绝大多数被测试者都能通过数量关系:“总人数÷每辆车人数”考虑列式, 而计算出结果后考虑问题真实性的人、正确解决问题的人却只占了23%。问题就出在这绝大多数人身上, 其行为表明:他们会解题却不会解决问题。数学与现实生活殊离, 使的学习数学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再看:山上有山羊125只, 狗5只, 问牧羊人的年龄有多大?这个问题被研究者拿来测试学生, 结果很不乐观。比如, 一次测试要求看了题目后就边想边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 其中一个记录如下:125+5=130, 不可能;125-5=120, 也太大;125÷5=25, 正好。于是回答:牧羊人25岁。这个思维过程看似很数学化, 又像是很结合实际, 可事实上却是很可笑的。是的, 这个例子与用兵车的例子比较, 句子结构相似即都是两个条件, 一个问题。而用车问题列式可解, 这个例子却不可解。为什么有学生像用兵车问题一样列式求解了呢?这折射出了我们学校文化习得的要求。诚然125与5的四则运算方法学生都会, 但如何考虑这些方法可否用来解决牧羊人年龄的问题, 确实是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以上例子非常典型的反映出了过去我们的教学是加强双基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其缺憾有目共睹。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 从现行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 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学习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安排了大量直观、形象、具体鲜活的事例, 先抽象成图, 再抽象成“数”等符号, 但这种呈现形式应该说, 只是将数学与客观实际进行了部分联系, 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方法之后, 教材编写的大量习题, 虽然有许多领域的文字素材, 但大部分是理想化的或标准化的题型, 远离生活实际, 换句话说, 就是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的一些问题, 是解题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 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学还是缺少与客观实际更全面深入的联系, 缺乏对数学活动的体验, 所以, 我们迫切需要更彻底的改革,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只有这样, 一个人学习了数学才会有所发展。作为一个自然的人, 能提升自身素质;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能学有所用, 提升生存价值。

二、透视生活, 感悟教学方法

奇妙奇妙真奇妙, 1+1=1, 1+1+1=0, 9+1>1+9……这些在数学学科中完全错误的式子在生活中却可以找到原型, 我们可以说出各个相应的生活情况, 使这些式子成立, 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1=1;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1+1+1=0;9人唱歌1人指挥———好, 1人唱歌9人指挥———乱套, 9+1>1+9;等等。可见数学与生活虽有密切关系但毕竟不能等同, 这给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带来了更复杂的、更大的困难。数学依据某一研究角度提取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因素的纯粹性, 当对象的非本质的因素 (相对于所研究的角度) 会妨碍逻辑思维时, 数学就当然的抛弃了非本质的因素。一门科学越抽象就说明它对非本质因素摆脱的越彻底, 就越能涵盖广泛的事物。因此数学的抽象性所伴生的结果, 就是其应用的广泛性。比如:1+1=1就是数学对现实情景抽象地反映。另外数学抽象的过程得到的是数学模型———用数学的特有语言或形式表述的, 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学关系或空间形式的某一方面的模型。数学模型具有简约的方法论特征, 有利于思维的聚焦, 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 用于现实。在历史上力学、天文学、物理学都是由于把实验观测手段同数学相结合后才迅速成长为精密科学的。而近代、现代的许多新的科学分支更是借助数学才能达到数学化、精确化。一个例子是, 正如恩格斯当年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为0”。生物学过去长期与数学缺乏联系, 而当生物数学发展起来以后, 生物工程、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一系列新学科就迅速发展起来了。然而数学与现实生活间微妙的方方面面的关系, 不是自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从发现到观察、从抽象到发展, 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去感悟。数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仍有未发现的领域, 需要更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因此教学时需要教师挖掘数学的本质内涵与学生已获得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的结合, 必须探讨出现在社会生活背景中数学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不仅要作为一门科学去教去学, 更应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方法论一种精神和态度去教去学, 即要树立教育不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与技能, 而是还要增加更丰富的内容, 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所谓三位一体的教学观。数学的根本意义不在于1+1到底等于几, 而在于发展人本身, 也就是说, 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 应理解为数学学习与人的发展的结合。怎样教学数学问题, 是为数学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结合所规定的。1+1=2的获得是有其形成过程的, 1+1=1的看法是有其生活背景的,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需通过数学活动来体现。正是在把现实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现实化的活动中, 才能真正实现数学为现实服务的目标,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发展个性, 学会知识, 形成思想, 掌握方法, 从而生动活泼的得到发展。

以上两个方面或许已经使我们感悟到了数学到底应该怎样教学, 但是这些感悟充其量只是一种理念, 实际教学中还需教师们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认真实践。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那么在承担人的素质发展的整个任务中, 数学教学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就是数学的教育功能问题。系统理论原理认为, 整个功能等于其各部分功能与结构功能的代数和。如果系统的各部分在结构中起着分工协作的作用, 就能使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超出其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发挥较大的效益,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挖掘本学科培养人的素质的因素, 学校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应当学好数学, 然而只有百分之一或更少的人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 因此除了一般的数学知识外, 数学留给学生的东西, 应含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 有利于发展人的素质的那些因素, 忽视这一点必然使数学教育贫乏化。

生活中的发现 第9篇

与遗传因素相比不良生活方式更易导致糖尿病

科技日报伦敦5月26日电 (记者刘海英) 全球有大约3亿8000万人受到糖尿病的影响, 不良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是这些人患病的主要原因, 但这两个原因孰大孰小, 却一直没有定论。最近,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他们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称,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的风险远比遗传风险高得多。这一结果对糖尿病的整体防治战略具有建设性意义。

该结论是研究人员对12000多名II型糖尿病患者和16000名健康人士进行对照研究后得出。他们基于每个研究对象所携带的、目前已知与II型糖尿病有关的49个基因变异情况, 对其遗传风险进行评估,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将这些研究对象分成四个等量群组, 并检测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对他们造成的综合影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在十年期间, 体重正常者患II型糖尿病的比例, 依据其遗传风险的大小, 在0.25%至0.89%之间, 而对肥胖者来说, 这一比例则扩大至4.22%至7.99%之间。这表明, 无论是否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都要远远高于体重正常者。换言之, 糖尿病的致病风险中, 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要远远高于遗传因素。 (中国科技网)

生活中的发现 第10篇

一、紧抓特点, 联系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课里有不少内容都有生活的影子, 只要紧抓其特点, 联系生活中与其相似的事物或活动, 都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在给二年级的小朋友教授画图中的“选定”和“裁剪”工具时, 我就联想到了生活中他们玩的拼图玩具。记得在备这一课时, 我边思考边在画图里摆弄这两个工具, 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 我突然想到这个动作和小朋友玩拼图的过程是多么相似啊!于是我的思维开始向“拼图”靠近。拼图是一块块规则或不规则的彩色小块拼合而成的一幅图片, 而我要教的“选定”和“裁剪”工具也正具备能剪切规则和不规则形状图形的特点。这使我一下兴奋起来, 抓住了这两个动和静的特点, 接下来只要老师正确地引导, 小朋友一定能在浓厚的兴趣中动静结合, 在画图里拼出一幅有趣的图形。

我平时也十分注意留心生活中的细小事物, 这些小事物有时会让我步履轻松地走进课堂, 充满兴致地教学, 最后喜笑颜开地收获丰硕的果实。

二、激趣导入, 展示生活

有了好的想法不代表就会有好的效果, 怎样有效地将生活中的实例引申到信息技术的操作当中呢?这是上好每堂课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在备“拼图”这堂课时我先设计了两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直接给小朋友们展示拼图玩具, 然后我说:“小朋友们, 今天我们不用拼图玩具也能轻松玩拼图, 你们想试一试吗? ”紧接着我演示“选定”“裁剪”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二套方案是:首先我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个很简单 (为了节省上课时间) 的拼图, 借着他们好奇、兴奋的劲头, 立刻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拼给大家看。 等到拼好后, 台下小朋友的心也都痒痒了, 这时趁热打铁, 再问他们想在画图里玩拼图吗? 回答是急切的肯定。 然后我再在画图里演示、讲解这两个工具的使用方法, 此时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应该非常集中, 随之而来的是记忆力的增强和接受能力的扩容。最后我采用了第二套方案, 在展示拼图的过程中累积学生的兴趣, 然后在演示、讲解 “选定”“裁剪”两个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智慧, 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之所以没采用方案一, 是因为没有把拼图最精彩的部分展示给小朋友们, 小朋友们自然达不到最佳状态, 那么各种能力的发挥也就略显欠缺了。 其实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 我们完全可以捕捉它的精彩瞬间为教学服务。

三、动手动脑, 美化生活

新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最大的改变是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 而是从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以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

基于新课程标准构建的新型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 我在“拼图”这堂课的教学中也给予了重视。当小朋友们认真地看我演示完 “选定”“裁剪”工具的用法以后, 还是不太能立刻与拼图联系起来操作。于是我就用生活中他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和兔子, 帮助他们在画图中完成拼图。我先把课前在画图里拼好的乌龟和兔子的图样投在屏幕上, 要求他们拼的可以和我的不太一样, 只要能拼出其中一个就算完成本堂课的作业。接着我只要在画图里给他们提供一个填了色的大圆, 剩下的工作就是让他们自己动手, 在这个大圆里选定或裁剪出乌龟或兔子的相应部位, 移到大圆外的空白处拼接成形就好了。这样一来, 学生的茫然状态立刻没有了, 个个都像赛跑中的小乌龟, 勇往直前。 最后展示作品时, 各种各样的乌龟和兔子跃然于屏幕上, 都引起了不少的轰动。我当时考虑到学生的操作层次, 特意敲定了“龟兔赛跑”中外形简单又较规则的乌龟和外形较复杂又不太规则的兔子, 所以在学生的作品中也就很容易地体现出了他们的操作水平。 这堂课结束后, 还有不少小朋友兴奋地对我说:“陆老师, 我这次只拼好了乌龟, 下次让我拼兔子行吗?”这些稚嫩的要求使我相信, 只要他们自己多动手动脑, 一定能掌握操作技巧, 美化幸福生活。

四、积极实践, 创造生活

“拼图”一课上完了, 但给学生带来的正能量还在急剧增长, 有些小朋友还想拼别的小动物和植物。我听了后既激动又感动, 激动于我这堂课的成功, 感动于小朋友的天真、好学和热爱生活。 但是, 目前学生们只是掌握了“选定”“裁剪”工具的操作技巧, 并不能变通地驾驭这两个工具的具体使用场合, 这就需要多实践, 真正理解这两个工具的实际意义。 课后, 我收集、整理了低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 用手机拍成图片保存于电脑里。课上, 我要求学生用“选定”和“裁剪”工具进行局部修改, 他们边操作, 我边巡视指导。学生在学校上机操作的时间是有限的, 于是我布置了一些让学生回去和家长一起完成的修改图画的作业, 通过反复实践, 学生对“选定”和“裁剪”工具运用自如, 并清楚地认识了这两个工具的具体使用场合, 越用越巧, 越用越妙。

我们知道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所有的生命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积极参与实践, 就能发现各种操作的独到妙处。在不断实践中, 学生从熟练到理解, 不仅锻炼了思维、逻辑, 还能探索出软件操作的深度意义, 更能直观、有效地运用好软件。 我们知道, 一切创造都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 娴熟的操作技术会让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发现生活的美 第11篇

2015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

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2014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人生的旅途中,难免遭遇困境,有时我们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时我们又要沉着冷静,学会等待……

请从下列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勇往直前

(2)学会等待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2013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_________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金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人,或亲人,或同学,或对手……有一些物,或书籍,或用具……常与我们一路同行,相伴相随。这些人或物不经意间给我们以鼓舞,以智慧,以力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与_________________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素材引领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9年的辩论。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这场辩论的最后胜利者。但普鲁斯特并不因此而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衷心的感激之情,他说:“要不是你的质难,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他向人们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贝索勒虽然是争论的失败者,但全然不为此懊恼,反而因为普鲁斯特在科学的争论中发现了真理而欣喜万分。于是,他提笔写信给普鲁斯特: “您发现了定比定律,可喜可贺,9年的争论,结出了果实,我向您——真理的发现者致意! ”

发现数学中的美 第12篇

1 和谐美

数学,首先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和谐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统一、有序、无矛盾以及对称、对偶和平衡等等。

无论是观点的论述,还是定理的证明,首先要求的是所陈述的内容是正确的,是符合科学的。其次,要求逻辑推理的严密。数学的统一表现为各种观点的相互印证、各种结构的相互协调、各种方法的相互融合,各门课程的相互渗透。一篇文章,如果是一气呵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而对称、对偶在数学中的例子,真是无穷无尽。正三角形、正方形以及正多边形,无一不是对称图形。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物,大部分都是对称的建筑物,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尽管只是简单的三角形形状,它的轮廓只是几条线段,但都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站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眺望天安门城楼,无不为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杰作而叹为观止,这其中就包含了对称性和各部分建筑的合适的比例。自然界中对称性也比比皆是:美丽的蝴蝶、绚丽的花朵、晶莹的雪花……,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数学中的对偶,有概念的对偶:正数和负数的对应,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对应,实数和虚数的对应,正弦和余弦的对应……,有运算的对偶: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微分和积分……,有结构的对偶:加法定理公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无一不体现了对偶性。

值得一提的是黄金分割数。古希腊的毕达哥斯学派,首先从数的比例中求出美的形式,这就是黄金比0.618。黄金比从它产生之时起,就作为公认的一条美学规律,无数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都是根据这个比例或接近这个比例而创作出来的。这些艺术品都给人一种和谐美的感觉。直到当代,数学大师华罗庚把它应用于最优化理论中,在优选法中,创造了应用很广的0.618法。

2 简单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对于简单美的追求所导致的“真正的进步”,以二进位数制的建立为例来进行分析。二进位制渊源已久。作为一种系统的研究,莱布尼兹最早认为建立这样一种数制的可能性。他认为在二进位数制中,只需使用0和1这样两个数字就可表示出所有数量。他指出,1表示统一,0表示无。他推论道,只用0和1就可以把所有的数字都表现出来。这种记数法对于电子计算机是特别适用的。因为,在计算机中可以很方便地用一个特别按钮的“开”和“关”来分别对应数字“1”和“0”,进而,又只需适当增加按钮的数量,我们就可用按钮的组合来表示任何一个二进制数。

3 奇异美

奇异美即在于求“新”求“异”。这恰好符合人类在科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精神。因为奇异,使人们产生崇高感,在数学中对于新奇的领域和新奇的问题,也可以使数学家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神秘莫测的美感。历史上,哥德巴赫猜想,地图着色的五色问题,都引起了无数数学家的无限兴趣。从有理数发展到无理数,从实际中一维、二维、三维空间,到抽象的n维空间的建立,从有限的观念,到无限的观念的认可,每一次认识上的深化,都导致了数学理论的重大进展。可以说,数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产生奇异性,又不断解决奇异性的历史。

4 对称美

当谐调的比例构成为1:1时,称为对称。对称作为谐调的特例,给人以平衡感,称为美的样式,就是对称美。对称美不仅是指几何图形的对称,也包括各种数学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对称。数学中的对称美是数学对自然本质的一种反映。

几何图形的对称图形是典型的视觉对称美。平面或空间图形的中心对称(即点反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空间图形的平面对称都是这种图形。而既是中心对称,而且所有过对称中心的直线都是对称轴的平面图形是圆,既是中心对称而且所有过对称中心的平面都是对称平面的立体图形都是球。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最美的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这就是球与圆达到了全对称的缘故。

代数当中,数的加法与乘法通过运算律而形成对称:

a+b=b+a,ab=ba,(a+b)+c=a+(b+c),(ab)c=a(bc)

互逆运算也是一种对称,如指数与对数ab+c=abac lg(ab)=lga+lgb

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的对称:

a-b=a+(-b)

a÷b=a×1/b

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呈现的也是一种对称:

(a+b)n=C0nanb0+C1nan-1b1+C2nan-2b2+…+Ck-nan-kbk+…+C2na2bn-2+C1na1bn-1+C0na0bn展开式的系数当n=1,2,3,…,n,…时,列成表便实现了一种几何对称:如图1。

除1以外的每个数都等于自己“肩上”两个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杨辉三角”。

由于数学的发展,对称性的概念已超出了数学的范围并获得了更加广泛的意义。一般地说,这即是指组成某一事物或现象的两个部分之间的对等性,对此我们仍然从数学上去把握和表现。在物理学上,正电子的猜想便是狄拉克从数学对称美的角度大胆预言出来的。他唯一的根据就是从电子运动的方程得出正负两个解。几年之后,这个预言得到了物理学家的证实。狄拉克后来说:“理论物理学家把数学美的要求当作信仰的行为,它没有什么使人非信不可的理由,但过去已经证明了这是有益的目标。”在达·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中,耶稣与十二个门徒共进晚餐,达·芬奇的构图使他们全都面向观众、一字排开,坐在正中间的耶稣头部正好受到中间亮光的衬托,精心构思的光线效果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耶稣的十二个门徒每三人一组对称地分布在耶稣的两侧。基督被画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的描绘目的在于表达基督的情感和思考,并且身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画面把人物的情感、形态和心理准确的融为一体,不仅表现了每个门徒的神态差异,而且十分集中地表现了耶稣身上的美和善与叛徒身上丑和恶的冲突、对比。

摘要:数学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进行一切数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数学追求的目标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所有这些都是美的标志。

关键词:数学,美学,简洁,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上一篇: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下一篇:桥梁保护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