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出范文

2024-05-19

社会支出范文(精选12篇)

社会支出 第1篇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存在许多方式,但是公共财政是最重要的渠道。社会保障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所以增加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主要内容,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实际上就是指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部分,是为了维护社会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

1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

1.1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仍显不足。

我国政府在1998年将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作为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此后,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并计算2009年至2013年公共财政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各项数据得出,总体上每年增长率都是11%左右,可以说我国财政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对应着有所增长,可见我国将全体国民共同享有经济发展成果作为目标。我国对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比较重视的,每年对其的投入都大幅度增加,这一点值得肯定,这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维持,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

但从每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来看,基本每年都是10%左右,2009年9.97%,2010年10.16%,2011年10.17%,2012年9.99%,2013年10.33%。可见,虽然每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都大幅度增加,但是它是随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加,增长幅度大致相同,因此,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例基本不变。从公共财政支出的整体结构和社会保障指支出的重要性上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例偏低。

其实,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九五”计划中后期已经占到公共财政总支出的10%,并且在2002年达到13.5%,但是随后均低于此比例,都在10%左右。这一水平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二十一世纪初,一些国家比如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瑞典、意大利、巴西等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已经占到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我国到现在仍在百分之十左右徘徊,差距明显。特别指出的是,在“十五”期间发布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这一目标到现在仍未实现,可见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水平仍不足,比较滞后。

1.2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城乡不平衡,缺乏公平性。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就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都将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城市,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偏向。

2002年我国党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并且陆陆续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比如2003年在农村地区开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虽然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项制度的建设、推广和完善,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增加,但目前为止,对城镇地区财政社会保障的投入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地区所占的比例偏小,并且城市居民享受到的人均社会保障费是农村居民人均的一百多倍,差距之大说明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偏城市化非常严重。综上所述,我国在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总额的同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1.3 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偏低,地方各级政府支出负担沉重,存在极大的不平衡。

目前,我国对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责任和权利的划分并不明晰,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比例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有碍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并计算,2009年至2013年地方财政投入均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2013年所占比重最大,所占百分比为95.58%,最少的年份是2009年但其所占百分比为94.00%,仍然是较大的比重。相比下来,中央财政每年的投入只有百分之五左右,而中央财政的财政收入所占比重比地方财政大,也就是说中央财政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偏少,地方各级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责任。

具有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应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相关的职责,但在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的职责,中央政府的责任转嫁给了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较多,公共财政支出负担沉重,地方政府往往不堪重负,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统筹部分长期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这样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长久发展,并且给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带来了不必要的隐患。

2 完善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措施、建议

2.1 完善公共支出制度,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投入。

首先加大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其中重点是保障公共基本养老金的安全支付,避免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不足,使中央承担起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减轻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其次,合理调整公共财政总支出结构,优化存量,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支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例,先完成“十五”计划的15%-20%的目标,随后向发达国家靠齐。再次,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加快科学预算编制,对社会保障收入实行全额上缴、专户管理,统一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范围,再由财政部门根据预算需求核定社会保障预算支出,明确和细化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2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减少“越位”、“缺位”现象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是由中央统一集中管理,逐步实现全国统筹。由中央来征收社会保险费,并且养老金缺口部分由中央拨款予以解决,这样做有利于调剂余缺,防止地区之间收支的不平衡。第二,实现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省级统筹,提高原先的市县统筹层次,中央负责规定标准,省级政府负责征收费用和管理资金,不足的部分由中央财政补贴。第三,社会救济部分的组织实施是当地政府为主体,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项目和政策,并起监督作用,资金筹集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

2.3 缩小城乡差距,强化中央财政在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中的责任

社会支出 第2篇

前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在世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跻身于世界前列。主要表现在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覆盖的人口越来越多,减轻了看病难的困扰。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与精神方面的享受。为了进一步了解城市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我调查了长春市三十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主要调查每个家庭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调查时间: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8日 调查地点:长春市 调查对象:长春市居民

调查结果:目前,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趋于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跨上新台阶。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

1.家庭收入与支出基本平衡

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家庭的月收入能够保持收支平衡,基本有剩余。这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的良好发展。

2.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低

众所周知,食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趋势。

3.住房,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重点

调查结果显示:年轻家庭会将月收入的25%用于住房或装修。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私家车的购置正在成为又一个消费浪潮。近七成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每月用于私家车的消费平均1000元。

4.教育、信息、通信消费不断升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人们对知识需求日益增强,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个人文化素质,除了对子女的教育消费支出不断增长以外,成人的教育费用也不断提高。

5.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外出旅游是家庭向往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有新的追求,外出旅游就是生活中追求之一。走出去看看祖国的美丽山水、名胜古迹,放松一下心情,缓解一下压力,增长了见识,留下了回忆。

6.医疗消费比例提高以及健康状况的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用于医疗的比例也在不断地加大,医疗设施日益齐全高端,医生的医术也不断提高,使得治疗的几率大幅度提升,减轻了人们看病难的困扰。由于医疗事业的鼎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极大的改变了,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与身体质量的提高,相应的花费也增加,用于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调查附录:

1.调查时间:2016年8月1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退休老人

收入来源及金额:退休金共78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支出将近2000元,支出医药费(扣掉医保代付)3000元左右。无旅游及其他消费。2.调查时间:2016年8月1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父母及女儿 职业:双职工家庭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工资9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及正常家庭支出(包括车险等)将近3000元,人情费1000元,全家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孩子学费及教育培训费2000元,全家旅游平均月消费1000元。3.调查时间:2016年8月1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没有工作

收入来源及金额:炒股收入3000元左右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500元,人情费500~800元。

4.调查时间:2016年8月1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工资

收入来源及金额:工资收入约在7000元左右

支出情况:柴米油盐酱醋茶每月伙食费支出将近2000元,女儿上高中,学费(主要是补课费)支出约3000元,还有平时一些应酬聚会等支出约1000元左右,盈余约1000元。

5.调查时间:2016年8月1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出租司机

收入来源及金额:每天收入约为500元,支出油费100元左右,租车钱约200元一天,每月约6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500~800元。父母赡养费1000元。6.调查时间:2016年8月2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

职业:丈夫某公司会计师,妻子某公司税务师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收入9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2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1000元。支出医药费约1000元,支出儿子学费(主要于补课)约2000元左右,支出油费1500元,旅游1000元。7.调查时间:2016年8月2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 职业:公务员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收入8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2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1000元。支出儿子学费(主要于学钢琴)约2000元左右,支出油费1500元,旅游1000元。

8.调查时间:2016年8月2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教师

收入来源及金额:45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500~800元。房租费700元,交通费100元。9.调查时间:2016年8月3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某物业公司管理人员 收入来源及金额:35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房租费700元,交通费100元。10.调查时间:2016年8月3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双职工家庭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工资95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及正常家庭支出(包括车险等)将近3000元,人情费1000元,全家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房贷1500元,全家旅游平均月消费1000元。11.调查时间:2016年8月3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退休

收入来源及金额:退休金共82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支出将近2000元,支出医药费(扣掉医保代付)2000元左右。无旅游及其他消费。12.调查时间:2016年8月4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父母及儿子 职业:双职工家庭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工资96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及正常家庭支出(包括车险等)将近3000元,人情费1000元,全家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孩子学费及教育培训费2000元,全家旅游平均月消费1000元。

13.调查时间:2016年8月4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打工

收入来源及金额: 3000元左右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500元,人情费500~1000元。

14.调查时间:2016年8月4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工资

收入来源及金额:工资收入约在7000元左右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支出将近2000元,孩子上初中,学费(主要是补课费)支出约3000元,还有平时一些应酬聚会等支出约1000元左右。15.调查时间:2016年8月4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司机

收入来源及金额:每月约5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500~800元。父母赡养费1000元。16.调查时间:2016年8月5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 职业:企业员工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收入9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2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1000元。支出医药费约1000元,支出女儿学费(主要于补课)约2000元左右,支出油费1500元,旅游1000元。17.调查时间:2016年8月5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 职业:公务员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收入85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2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1000元。支出儿子学费(主要于学钢琴)约2000元左右,支出油费1500元,旅游1000元。

18.调查时间:2016年8月5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事业单位

收入来源及金额:45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500~800元。房租费700元,交通费100元。19.调查时间:2016年8月26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管理人员

收入来源及金额:35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房租费600元,交通费300元。20.调查时间:2016年8月6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双职工家庭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工资85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及正常家庭支出(包括车险等)将近3000元,人情费1000元,全家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房贷1500元,全家旅游平均月消费1000元。21.调查时间:2016年8月6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离休

收入来源及金额: 78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支出将近2000元,支出医药费3000元左右。22.调查时间:2016年8月6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父母及女儿 职业:双职工家庭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工资9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级正常家庭支出(包括车险等)将近3000元,人情费1000元,全家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孩子学费及教育培训费2000元,全家旅游平均月消费1000元。23.调查时间:2016年8月7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没有工作

收入来源及金额:炒股收入3000元左右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500元,人情费500~800元。

24.调查时间:2016年8月7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工资

收入来源及金额:工资收入约在7000元左右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支出将近2500元,女儿学费(主要是补课费)支出约2000元,人情费等支出约1000元左右。25.调查时间:2016年8月7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不固定

收入来源及金额:每月约4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父母赡养费1000元。26.调查时间:2016年8月7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 职业:公务员

收入来源及金额:工资月收入9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2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1000元。支出医药费约1000元,教育费约2000元左右,支出油费1500元,旅游1000元,还贷款1000元。

27.调查时间:2016年8月8日 家庭人员人数:3人 职业:公务员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收入8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2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1000元。支出儿子学费(主要于学英语)约2000元左右,支出油费1500元,旅游1000元。

28.调查时间:2016年8月8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公务员

收入来源及金额:45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购买衣服及礼物1000元,人情费500~800元。房租费700元,交通费200元。29.调查时间:2016年8月8日 家庭人员人数:1人 职业:个体户

收入来源及金额:3000元

支出情况:每月伙食费将近1000元,人情费500元,交通费200元。30.调查时间:2016年8月8日 家庭人员人数:2人 职业:双职工家庭

收入来源及金额:月工资9500元

四川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社会保障系数;生产总值;支出水平

中图分类号: C979

社會保障系数代表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最高层次是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可表示为:

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SX(]社全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SX)]

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要依据相同的时点、相同的国家或地区来确定。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1 四川省近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各项目起步较晚,数据不全,为方便统计,本文选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这几方面来对四川省近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分析。

②表中2007年数据272.12亿元是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有关事项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务,民政管理事务,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企业关闭破产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他城镇社会救济,农村社会救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红十字事务等。因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没有分项列举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就采用了这个总数据。

通过对表1 和表2 的分析,可看出:

1.1 社会保障支出随经济发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收入再分配的一部分,其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地区收入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表1 和表2 的数据可以看出,2003-2007 年间,随着四川省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在逐年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也在提高。2003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是5456.32亿元,2007年增加到10505.30亿元。同时,社会保障支出从2003年的300.8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26.53亿元,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也从5.51%提高到6.92%。当然,由于部分数据缺失,使得部分年份的支出水平反而下降。如2004年的社保支出水平相比2003年有所下降。但总体呈增加趋势。 

1.2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社会保障支出分项中,社会保险支出占较大部分比重, 如2007年,四川省社会保险支出额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重为62.55%,并且这一系数呈逐年稳步增加趋势。这是由于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1.3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仍较低

目前,四川省社会保障支出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从表2可知,2003年四川省社保支出水平是5.51%,2007年比重是6.92%,这与我国部分地区及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尽管未统计农村社会保险支出数据,但由于农村各项社保政策起步较晚,加之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四川省农村社会保险支出水平也很低,这种财政支出结构是不合理的。 

2 提高四川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建议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工业化进程,应该逐步提高四川省的总体社会保障水平。

首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保证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加大财政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投入,力争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使四川省所有城乡居民有医疗保障;三是加大财政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支持力度,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理念。

其次,应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取得很大成果,应努力使参保率提高到100%。同时,借助今年国家推进各地区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契机,制定合理有效的新农保政策,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最后,要拓宽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供给水平。除了城乡居民、单位缴费外,还需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途径, 例如可合理地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和彩票、开展多元化投资运营等, 努力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为四川省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经济发展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础。

随着四川省经济发展,人们社会保障需求提高,必将推动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要在一个适度的区间内攀升。

 参考文献:

穆怀中.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郭林,杜长宇.河北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J].经济论坛,2007(4).

王宇华.浙江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比较分析[J].改革探索,2009(3).

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问题分析 第4篇

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投入到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为了更好的满足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就需要保证政府收支活动的完整、准确,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政府收支系统,并为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深化财政改革、强化预算监督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一)支出比例比较低

如今,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在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应用到县级社会保障中的比例比较小,从而不仅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我国2004 年的平均社保标准。目前,我国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与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存在较大的分歧,不无满足地方财力的持续增长。而且大部分县级财政社会保障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发展,无法更好的发现和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与民生问题,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与发展。

(二)支出项目不全

由于大部分县级财政部门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还有待了解,对一些方面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最明显的就是将社会保险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从而导致中国人民在谈论社会保障体系时只想到了社会保险,并将其与社会保障等同看待。实际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社会保险外,还包括了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内容,而且他们之间是各司其职、相互补充的,共同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对其中任何一项内容给予过多的强调,都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在农村地区,农民对社会保障缺乏全面的认识,大部分单位并未他们投保,从而导致他们退休之后没有退休金可领。

(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当

目前县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涉及到了人事、卫生、劳动、民政、财政等各个行业的保险公司和统筹部门,尤其是大多数部门将养老保险看做是一块肥肉,人人都想从中分得一块,从而出现多头经办、政出多门、业务交叉、标准各异的局面,影响了社会保障的信誉。同时县级财政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项目多头管理,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从而影响了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公平性。

三、提高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措施

(一)完善社会保障支出比例

如今,解决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县级财政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其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合理规划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保障范围。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急需对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进行改进和完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丰富资金筹集渠道,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资金支持机制,提高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对于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注,不断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的保障福利。

(二)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县级财政部门要尽可能的参与到社会保障管理之中,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并根据国家、个人、企业等所能够承受的能力来对其进行规划,遵循“略有结余、以支定收”的原则来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比例进行合理的控制,不仅要避免出现缴费率过高的现象,还要考虑积累的做法,避免加重职工的个人负担。总之,在进行县级财政社会保障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尽可能设计出一套适合国家、个人、企业等发展的保证体系。对于一个县级政府而言,其没有权利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的规划和设计之中,但是国家有关部门也要将县级政府的实际特点考虑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民众。

(三)健全社会保障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提高社会保证资金的监督与管理,需要对县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进行计划性、科学性的规划,严禁出现随意性、盲目性的现象。此外,还要求相关部门在规范化、制度化分配社会保障资金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方式来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并不断补充和健全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县级财政部门还要按照“先检查、后分配”、“先评审、后决策"的原则,根据资金的使用特点来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在重点项目的立项、拨付、资金分配、使用等环节,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尽可能健全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结束语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县级财政社会保障而言,需要不断的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系统,提高对弱势人群的保障和管理力度,实施多方式、多渠道统筹资金,尽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广大民众的合法利益,以更好的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需要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推动人类朝着小康生活迈进。本文将会对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更好的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一花,沈海顺,孙爱华.“省直管县”视角下的县级财政支出竞争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9(2):67-68

[2]王晓林.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13(33):134-135

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有什么不同 第5篇

捐赠,是指企业或个人对外无偿赠送和捐献各种资产的行为。如对广州亚运的捐赠,是指企业、社会组织、团体以及个人为支持第16届亚洲运动会而捐赠资金、物资的行为。

 

赞助,是指企业或个人以现金或实物等形式赞助某个单位或某项活动,从而达到宣传或扩大自身影响等目的的各种无偿赞助支出。如对广州亚运的赞助,是指企业、社会组织、团体以及个人为支持第16届亚洲运动会而无偿赞助资金、物资的行为。

从定义看“捐赠”与“赞助”尽管都是无偿,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捐赠是无条件的,捐赠人不求任何回报;赞助则是有条件的,赞助人往往都有要求被赞助人提供商业利益上的回报。如赞助人通过赞助广州亚运获取广州亚运高级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等资格,从而达到宣传和扩大赞助人影响,提升赞助人或其产品的形象和价值的目的。

 

对捐赠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群众团体)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公益性捐赠,税法上有严格的限定,是指纳税人通过特定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或政府部门,向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残疾人、民政福利事业、教育、文化、体育事业、以及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不具公益性的捐赠、直接捐赠、受赠主体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捐赠、超过扣除比例部分的捐赠,不得扣除。

  对赞助支出,可划分为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与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两类,税法上的赞助支出一般是指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 不得扣除;企业发生的赞助活动确实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应根据交易的实质确定支出的性质,不能笼统地再以“赞助”的名义或“赞助支出”方式进行扣除。如:企业以宣传其形象、扩大其产品、服务等知名度为目的进行赞助,接受赞助的单位需要提供一定的媒介公开地为其进行宣传服务,如果接受赞助的单位为专门从 事广告业的单位的,该支出的性质则属于广告性支出;接受赞助的单位为非从事广告业的单位的(如广州亚组委),该支出的性质就属于业务宣传费支出。

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允许在税前按规定比例扣除。目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规定比例,一是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二是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三是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社会支出 第6篇

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2014年12月15日报道,美国参议院于12月13日通过了2015财年支出法案,该法案适度增加了研究性支出,同时教育支出基本持平。在该法案内容中,为大学提供研究经费的国土安全部获得短期的资助,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增加1.72亿美元的预算,作为美国大学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提供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被给予约1.5亿美元预算。另外,该法案将佩尔助学金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学生贷款项目。其他多数助学项目的预算即便有所增加,幅度也都很小。联邦勤工助学项目额外得到1500万美元,使其预算接近10亿美元。而少数民族服务机构(MSIS)将增加870万美元。而由奥巴马总统发起的“世界第一”资助项目将减少1500万美元预算。NIH的年度预算仅仅增加了0.5%,远低于通货膨胀率。美国学者柯林斯博士指出,NIH领导人特别担心预算不足会打击年轻研究人员的士气。从长远来看,削减预算将会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作为对该预算的一个回应,NIH正在考虑为资深科学家们引入一个“扶持性”补助金框架,使他们不必花太多精力去竞争资助项目。另一个方法是,延长资助周期、给予研究人员更多的工作灵活性,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资助经费。

(国家开放大学事业发展与合作办学部姚文建编译)

社会支出 第7篇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对社会公平影响方面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成果。Gerdtham,Jonsson,MacFarlan和Oxley提出了公共融资的私人提供系统具有较低的公共健康支出和较高的效率;Tanzi和Schuknecht发现公共支出并能不显著地提高社会福利;陈昌兵利用非等分组基尼系数公式计算了21个省、市以及自治区的1995-2004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城乡居民基尼系数;钟笑寒研究农民工进城对于以基尼系数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提出了农民工进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增加收入不平等。本文在此基础上以最近12年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数据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为切入点,将全国分成东、中、西三个区域,通过实证剖析地方财政支出的各个项目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现实意义。

一、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本文选用基尼系数作为社会公平的衡量指标,由于数据获取的局限性,选取了18个省从1995年至2006年间的13项财政支出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为中国财政年鉴(1994-2007)以及国泰安CSMAR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数据库。根据研究需要,构造出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影响社会公平的量模型如(1)所示。

undefined

自变量Git表示i地区t时期的基尼系数。自变量Xitj表示i地区t时期第j项财政支出,其中,i从1到18,分别代表如下地区: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陕西、青海、新疆;X1-X13分别表示如下财政支出项目:“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农村建设支出”、“城市维护费”、“文教卫事业费”、“科学事业费”、“抚恤救济费”、“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其他支出”、“预算外支出”。

二、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保证面板结构中各序列的平稳性,需要对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相同根情形下的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LLC检验法;不同根情形下的单位根,采用Fisher-ADF检验法。分别对上面所述变量做单位根检验[2]。所有变量的单位根检验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拒绝原假设,即所有变量经一阶差分后均没有单位根。这说明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在此基础上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建模是有意义的。

(二)经济计量模型估计

基于式(1)模型,将我国18个地区自1995年至2006年的地方财政支出相关数据导入EViews进行估计。根据模型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影响地区社会公平的因素。本文分别对因变量Git和自变量Xit1、Xit2、Xit3、Xit4、Xit5、Xit6、Xit7、Xit8、Xit9、Xit10、Xit11、Xit12、Xit13进行估计,并将其估计结果列表进行比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所用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以及截面数量的限制,无法对其进行截面时间随机效应和时间随机效应的估计。

基本建设支出与地区基尼系数正相关,除截面时间固定效应估计法外,其他的估计系数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且经OLS估计法、时间固定效应估计法和截面随机效应估计法得出的系数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科技三项费用在OLS估计和截面固定效应估计中与地区基尼系数正相关,但它们的系数均不显著;在时间固定效应估计、截面时间固定效应估计和截面随机效应估计中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但他们的系数也不显著。

农村建设支出与地区基尼系数成负相关关系,其经截面固定效应估计和截面随机效应估计得出的估计系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城市维护费在截面时间固定效应估计中与基尼系数正相关,在其他估计法中与基尼系数负相关,且其经OLS估计和时间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文教卫事业费在截面时间固定效应估计中与地区基尼系数正相关,但其估计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在其他4种估计中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且其经OLS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1的水平上显著。科学事业费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但只有经截面随机效应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1的水平上显著。抚恤救济费在OLS估计和时间固定效应估计中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且经后者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在截面固定效应估计、截面时间固定效应估计和截面随机效应估计中与地区基尼系数正相关,且其经截面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1的水平上显著。国防支出在OLS估计、时间固定效应估计和截面时间固定效应估计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在截面固定效应估计和截面随机效应估计中与地区基尼系数正相关。但它们的系数在统计上都不显著。行政管理费与地区基尼系数正相关,且除了在截面时间固定效应估计外,其他估计法得到的系数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价格补贴在截面时间固定效应估计中与地区基尼系数正相关,但其系数在统计上不够显著;在其他估计法中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且其经OLS估计和时间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经截面随机效应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其他支出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且所有的估计系数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预算外支出与地区基尼系数负相关,其经OLS估计和截面随机效应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经时间固定效应估计得到的系数在0.1的水平上显著。调整后的R2说明回归后的方程能较好的解释地方财政支出与地区基尼系数的关系,解释程度介于64%和82%之间;F值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且部分估计方程的F值超过了30,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D.W.统计值却不够理想,明显小于2,说明残差存在正的序列相关且已经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

(三)逐步回归的估计结果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式(1)不能很好的解释地区基尼系数,但5种估计方法中,OLS估计的效果最佳,因此继续采用此方法进行逐步回归估计。

对地区基尼系数有较大影响的地区财政支出项目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城市维护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其他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它们的估计系数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调整后的R2表明经逐步回归得到的方程对地区基尼系数的解释程度约为71%;F值远大于30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D.W.值介于1.5和2之间,表明残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存在正的序列相关性。这说明经过逐步回归法得到的估计结果比式(1)具有更好的解释效果。故地区财政支出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可表述为式(2):

Git=-0.027+0.016Xit1-0.017Xit2-0.017Xit5+0.088Xit10-0.018Xit11-0.017Xit12-0.020Xit13+μit

(i=1,2,…,18;t=1995,1996,…,2006) (2)

(四)协整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的情况,对式(2)中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了Pedroni检验法对相关面板数据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根据Schwarz信息最大化准则,采用最大值为3的自动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滞后项的值,并采用Bartlett的核函数和Newey-west的自动选择带宽的方法。所有模型均通过了协整检验,且其统计量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所有模型中的变量均具有协整关系,避免了出现伪回归的现象。

三、地区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分析

为了比较不同地区财政支出对其社会公平的影响,本文将对东、中、西三类地区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进行比较。其中东部地区包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辽宁5个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7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云南、陕西、青海、新疆,共6个省。估计三类地区的财政支出对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地区居民收入差异系数的影响,说明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支出结构社会公平效应的差别。

(一)东部地区财政支出与基尼系数的关系

基于式(2),将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地方财政支出项目数据导入EVeiws进行分析。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城市维护费和价格补贴负相关,与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和预算外支出正相关。且城市维护费、行政管理费和价格补贴的估计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该方程能在81%的程度上解释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其F值大于30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方程的解释能力较强;其D.W.值说明残差的正序列相关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中部地区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的关系

基于式(2),将中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地方财政支出项目数据导入EVeiws进行分析。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与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正相关,并且它们的估计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城市维护费、价格补贴、其他支出和预算外支出与地区居民收入差异系数负相关,且除城市维护费和价格补贴的估计系数外,其他系数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该方程对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有较好的解释能力。调整后的R2说明方程能在79%的程度上解释因变量;F值大于30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方程的解释力强;由D.W.值可知残差存在正的序列相关性,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西部地区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的关系

基于式(2),将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地方财政支出项目数据导入EVeiws进行分析。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管理费和预算外支出与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正相关,且前两者的估计系数都在0.1的水平上显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城市维护费、价格补贴和其他支出与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负相关,但只有价格补贴和其他支出的系数显著。虽然个财政支出系数的显著性有所提高,但是方程的解释力偏弱,大概只包含39%的信息含量。

(四)协整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的情况,对基于式(2)中的三类地区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了Kao检验法对相关面板数据经济计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3]。将相应数据导入EViews,得到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的结果。所有模型均通过了协整检验,且其统计量分别在0.05和0.01的水平上显著,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有模型中的变量均具有协整关系,不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且均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五)实证结果

从实证结果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城市维护费和价格补贴与基尼系数负相关,增加这些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社会公平,而行政管理费与基尼系数正相关,增加该项支出可能阻碍社会公平。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文教卫事业费、其他支出、预算外支出在各个地区与基尼系数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从实证结果和我国财政支出的状况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支出存在以下问题:

1.地方财政支出没有兼顾地区间的公平。从总体上看,基本建设支出与地区基尼系数正相关。财政支出中豪华性建设投入过大,挤占了有限的财政经费,必然影响社会公平。从奥运会到世博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豪华性建设,挤占了其他方面的支出。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看,尽管在东部地区也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建设支出与基尼系数负相关,即根据实证结果可以推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增加基本建设支出将有助于促进当地社会公平,但从宏观角度看,该投入会影响地区间的社会公平。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地区甚至水、电、交通、通讯等方面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对城市豪华性建设支出挤占有限的财政支出,使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相差愈来愈远,影响了社会公平。

2.行政管理费过高影响社会公平。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可知行政管理费与基尼系数正相关,我国过高的行政管理费用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平。行政管理费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政府机构过于庞大,部分单位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况。公款私用、以权谋私也是造成行政管理费用过高的原因,政府官员的灰色收入不仅影响社会公平,还滋生了腐败现象的出现。

3.文教卫事业费投入的阶层差别和城乡差别影响社会公平。实证分析结果说明文教卫事业费与基尼系数正相关,对该项财政支出的投入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对文教卫事业费的支出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大部分投入了城市。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也是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而对于教育投入决定了只有一部分人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增加文教卫事业费的投入会影响社会公平。在贫困地区很多适龄儿童正面临上不起学的难题。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享受不到教育带来的益处。在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尚不健全,享有医疗保障的人只占15%,大部分人的医疗卫生费需要由个人负担,因此,穷人对于医疗机构的利用较少。而从地域上看,医疗卫生资源在较富裕的东部地区投入大且配置优良,较贫困的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差。教育、医疗成为了富人的教育和医疗,因此对文教卫事业费投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四、对策建议

(一)以总量均衡政策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地方各级政府要在中央宏观财政政策,即稳健的财政政策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本区域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因地制宜,及时主动调整自己财政政策,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的因素。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既定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下,均等化各级、各地的政府财力,抑制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过大的不平衡发展和过大的财力悬殊,实现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只有让中国的农村富裕了,农民富裕了,中国才能富裕,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减小城乡差距。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政府惠农资金的监管,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农业补贴、扶贫资金、农村低保资金等问题[4]。财政支农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政策,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补贴措施。用以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交通、通信、水利、科教、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条件,通过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外部成本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加强对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

管理和控制行政管理费的关键是达到财政经费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政府应从执政理念、组织结构、支出使用和监督上下工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转变以一个地区的GDP来衡量该政府政绩的观念。政府的宗旨是关注民生、服务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下,各级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共服务为执政理念,有效解决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和谐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政府机构是金字塔型的管理结构,这种结构会导致机构臃肿,职权不明,不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因此推进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应逐步推进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型,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人力、物力支出,节约行政成本。十七大提出我国要实行“大部制”就是实行组织扁平化的重大举措。大部制的推行将在保证机构专业分工的情况下,整合职能相近的机构和部门,减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改善执政的效率和效果,促进社会公平。

结合国家推进的政府机构改革,各级部门应制定行政预算定额,保证预算的合理可行,并对经费的支出实施领导问责制。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重复建设和搞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保证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和有效,防止截留、挪用、贪污和浪费。各级政府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和公款出国,严格控制乱发津贴补贴。应结合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的改革,逐步将个人职务消费部分纳入公务员薪酬中去,减少职务消费的公款支出比重[5],使财政支出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提高社会公平程度。

行政监督体系不完善、政府支出不透明也是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需要加强人大对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在人大内部设立立法性审计机构,协助人大对公共财政支出进行专门监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专门监督和查处力度。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做到政府政务公开是保证公众知情权、公众监督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文教卫事业费的投入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文教卫事业费是直接关系民生的财政支出。从实证研究结果和社会不公平因素分析看,以重点增加欠发达地区文教卫事业费取代没有重点的投入将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社会的公平不仅包括公平的分配财富和福利,还包括社会成员享有精神财富的均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投资,帮助农村文化事业寻求市场化筹资等多种发展渠道,将促进城乡文化服务的公平享有。目前财政性教育投入约占中国教育投入总量的80%左右,显然,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是增加教育投入总量的关键。在增加教育投入总量的同时,也要协调各个层次教育的投入[6]。平衡大、中、小学生生均财政教育投入,努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实行农村免费的义务教育,保证教育的公平。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事业是与我国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由于我国人口多,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应建立一个低水平、广覆盖、有实效的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使城乡居民基本享受到平等的初级社会保障和基本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平。

五、结论

财政支出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直接配置,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社会的公平。从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不同,而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等原因,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同一财政支出项目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表现也不同。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没有兼顾地区间的公平、行政管理费过高、文教卫事业费的享有存在阶层差别和城乡差别影响了社会公平。因此,财政支出结构应保证总量均衡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通过扁平化政府机构,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将各项经费定额化,并定期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完善行政消费监督机制等措施来管理和控制行政管理费支出;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文教卫事业费的投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财政支出用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终实现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美洲开发银行.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67-71.

[2]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33-142.

[3]刘穷志.公共支出效率测度及数量优化:基于社会公平产出目标[J].南大商学评论,2007(13):60-73.

[4]冉光和,唐文.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4):75-77.

[5]钟笑寒.城乡移民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基尼系数的理论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8):110-122.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 第8篇

1.1 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 按照《中国财政年鉴》的定义, 从包含内容上划分主要包括四项支出, 分别是:用于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的医疗卫生支出、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以及用于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等。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中, 地方支出占绝大部分, 比重多达总额的90%, 但各地的社会保障支出又有所不同, 因此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对于做好社会的再分配和再分配中的公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差异分析的数据说明

本文的数据包括我国各省市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四项社会保障支出的综合, 数据主要来自《中国财政年鉴》, 数据基于2000年至2014年的样本数据。

2.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表现

2.1 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东部区域内差异呈上升趋势

据相关统计, 从2000年至2014年,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没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2013年仅占财政支出的12%, 这个比重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可见, 总体上看,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还比较低。而同时,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内差异仍然较大, 区域内社会保障水平发展不均, 尤其是东部地区社会保障内部发展不均的现象严重。

2.2 区域间的差异呈现下降趋势, 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

据2000年至2014年的数据显示, 十年间,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呈现下降的趋势, 区域间的差距远低于区域内的差距, 但是, 值得关注的是, 三大区域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内差异和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各有特点。

2.3 社会保障各项支出对地区差异的贡献率差异较大, 补助支出占主体

许多相关研究都做了关于社会保障支出的GE研究, 数据和结果从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上反映了社会保障支出中的各项保障支出对地区差异的贡献率, 可以看到在四项支出中, 各项支出的贡献率差异较大, 其中第四项支出即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贡献率最大, 成为造成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3.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原因分析

3.1 地方财政和人力因素是地区间差异存在的内因

根据GE和回归分析, 造成三大区域的社会保障支出地区间差异的重要内因是禀赋因素, 即地方财政状况和人力因素, 这表现在地方财政状况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而人口数量与与其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人口受教育程度与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又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3.2 西部大开发等中西部扶持政策的施行缩小了地区差异

2000年, 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自此许多扶持和振兴中西部的政策和补助开始实施, 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也一步步加大, 这些正效应的支持政策, 无疑加大了中西部的社会保障支出力度, 强化了区域间的均等化效应。

3.3 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的增加缩小了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

我国社会保障范围的在2000年开始向农村扩散, 此后十多年间, 农村的社会保障无论是从财政投入还是覆盖范围上都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随着近年来逐渐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农村转移支付的增加以及农村帮扶体系的建立, 城乡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正逐渐缩小。

3.4 各项政策的改变导致了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成为地区差异的主体

如前所述, 在社会保障支出四项支出中,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对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差异的贡献率最大, 这主要是源于十多年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各项政策调整, 使得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不断发生变化。这些政策包括2000年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的启动使得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大规模增加等等。

4. 解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的对策

4.1 增加财政倾斜, 大力发展中西部, 平衡中西部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一个创举, 在过去的十年间为平衡区域间经济、生产、消费、福利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 增加财政支持对中西部的倾斜仍然是解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的对策, 逐渐发挥出各区域的比较优势, 加强区域间的各项合作和生产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从而促进中西部经济与东部协调发展, 实现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财力支持。

4.2 扩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 扩大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如前所述,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还比较低, 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要平衡各地的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就要从根本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要进一步扩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 尤其是扩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的支持力度。

4.3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保障力度

我国各项社会保障支出的覆盖率约为总人口的一成左右, 显然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覆盖水平太低, 这也是导致各地社会保障支出差异的重要因素。扩大各地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是缩小区域内社会保障支出差异的重要手段。

4.4 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提高各项保障支出比重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差异贡献率也差异较大, 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这就要求社会保障支出要在优化结构、调整比例上进行更大的努力。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社会福利救济、离休退休经费、社会保障补助等各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其次要逐渐调整各项支出项目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相对加大医疗卫生支出比重, 相对减少不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对于其他两项支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结

全文基于2000年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和相关的GE分析和回归分析, 总结了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的表现和相关原因,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增加财政倾斜, 大力发展中西部, 扩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保障力度, 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提高各项保障支出比重。

参考文献

[1]刘峰.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分析与建议[J].特区经济, 2006 (07) .

[2]娜仁图雅.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分析[J].经济论坛, 2006 (12) .

[3]林治份.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J].财经研究, 2005 (02) .

[4]彭海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J].财经研究, 2007 (06) .

社会支出 第9篇

政府在实施转移支付时应首先考虑经济效应及社会消费结构问题。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但是从理性角度出发, 政府行为背后的经济效率原则应表现更为明显, 特别是救济群体增加对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目前全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纳入的救助对象总数超过1亿人, 其中, 定期定量的救助对象5000多万人, 包括城市低保对象2200万人, 农村五保对象300多万人, 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低保对象约1500万人,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800多万人;临时应急性救助对象每年约7000万左右, 救济规模加大对政府的救济行为的后续消费效应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群体情况

(一) 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

1978年至2006年,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 减少了2.28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 图示为中国1978-1996的农村贫困人口下降情况。但是, 到2005年年底, 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如果按照人均1天消费1美元的国际标准, 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仅次于印度, 列世界第二位。

(二)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根据官方统计, 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有2200万人, 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73元人民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表明, 城市贫困人口规模被低估了, 实际数目约4600万人, 占总城镇人口的8%, 这个比例要高于农村。

随着城市改革进程的推进, 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工作岗位流动就业的人员逐年增多, 再加上城市原有的困难群体, 总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二、城乡低收入户消费结构特点及消费趋势

(一) 消费特点是食品消费、教育费用和水电燃料消费比重大, 而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消费比重较小。湖州市调查资料显示, 2007年低收入户的食品消费比重为50.2%、2001年为53.9%, 比平均水平分别高12.8和14.4个百分点。由于食品、教育和水电燃料支出大部分为生活必需。消费具有刚性特点, 低收入户在这些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较大。近年来这三项比重之和高达60.0%以上, 成为低收入户主要的消费项目。

(二) 低收入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倾向即消费占收入的比重, 可以反映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意愿, 它是消费者对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自主偏好的一种集中表现。消费倾向可以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总消费占全部收入的比重,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新增消费占新增收入的比重。以湖州市为例,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近几年湖州市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呈逐年下降态势。虽然边际消费倾向由于每年受职工增资幅度和市场消费热点影响起伏变动幅度较大, 但基本还是呈下降趋势。

(三) 居民整体对收入预期不高。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 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居民对未来收入与消费预期不高, 加上医疗改革、住房分配改革和教育改革带来的支出预期较高, 居民由于预期消费支出压力大而压缩即期消费。

三、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及消费结构效应

(一) 现金补助的经济效应

在对贫困家庭实行现金补助时,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采取的是补差机制, 这就意味着受帮助者只要多挣一元钱收入, 他从政府手里得到的补助金就要相应减少一元钱, 这实际上等于对受帮助者增加的收入征收100%的税率课税, 那么这种补差机制对受帮助者的劳动供给乃至社会整体效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现在, 假定李某有资格得到他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是300元, 那么如何实施社会救助计划才能保证一定的经济效应哪?

先看一下李某的预算约束线的变化, 如果李某的月收入高于300元, 那么他将领不到任何补助金, 如果月收入低于300元, 他能够得到补助, 但是在补差机制下, 李某能得到的补助金就是300元所得与收入之间的差额。这意味着当李某月收入低于300元时, 无论其工作时间和自身收入怎样变化, 在得到补助金后, 他的月收入总和就是300元, 而他在不提供任何劳动的条件下就可以达到个人收入最大化。在不考虑个人社会道德的前提下, 最低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促进个体消费水平提高方面显然是有缺陷的, 它可能诱使人们放弃工作, 减少个人收入总量, 影响个人现实消费能力。

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自两个途径:从提高个人消费效用出发, 将个人预算约束线提高, 以扩大个人收入总量, 使低收入保障金在人们心目中的权重大大降低, 从而提高个人消费能力。二是从降低政府支出成本的角度出发调低最低保障金, 显然这对于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的人是不公平的, 同时, 也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所以相对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将个人预算约束线提高。

(二)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

现行的实物转移补助方式就是发放消费券, 主要是地方政府消费券, 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发放购物券、困难群体粮油或食品兑换券等符合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和方向的消费券, 以扩大并引导消费。

在得到补助前, 张三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点E达到平衡, 此时, 张三每月消费食品和其他商品的构成组合。在得到单位的食品补助后, 张三的预算约束线向右平移, 预算约束线上面的线段上所代表的商品组合买不到, 因此, 张三的最优决策点将在新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点上, 相应的食品组合中缺少其他商品增加部分。可见, 在这一情形下, 食品补助迫使张三每月消费一定单位的食品, 而这要大于他接受现金补助的情况下的所选择的食品单位。其结果是, 张三的消费效用或福利水平降低, 而不是在现金补助条件下的消费效用或福利水平。这说明, 与现金补助相比, 食品补助由于限制了张三的商品的自由选择权, 从而相应降低了他的福利水平, 间接影响到社会的消费结构科学合理性。

综上所述, 社会救助群体既是政府的救济对象, 也是社会生活消费品的主要消费群体。2009年11月27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关于2010年宏观政策的趋向, 第一条就是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促内需的地位应该要重于调结构和保增长, 从消费终端拉动经济的增长更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专家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个税起征点。相反拿全民的税收去补贴一些低收入群体, 不仅会导致社会不公平, 还会扭曲资源配置, 给消费结构调整带来负面影响。政府在实施社会救助时, 如果注意到救济方式对社会消费总量及社会消费结构的影响, 就会运用科学的救助方式, 提高救助的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要促使大多数有工作能力的人, 通过社会救助, 缓解生活困境, 重新走向工作岗位, 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真正可以在保证社会公平的意义上实现人们生存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扬栾.浅谈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 2008, (5) .

[2]邓子基.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社会支出 第10篇

关键词:税收,社会支出,FDI

一、引言

目前, 关于税收对FDI影响的国内文献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认为, 跨国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税后收益, 往往会倾向于投资低税率的国家和地区, 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这类研究具有强烈的政策含义, 即降低资本税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鲁明泓 (1997) 通过对1988—1995年我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李宗卉、鲁明泓 (2004) 和陈斌 (2007) 进行回归分析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即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FDI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第二类认为, 税收对于促进FDI的贡献十分有限, 应注意多个因素的影响。魏后凯、贺灿飞 (2001) 对秦皇岛市135个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的动机及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影响力居第5位。胡涵钧、王纪亮 (2005) 将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分为两个阶段:1979—1991年为第一阶段;1992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中央政府政策对FDI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而地方政府政策则较少或没有影响作用。薛睿等 (2006) 认为, 1993—2003年, 中国税率政策同周边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的许多优惠政策相比, 优势并不明显。

国外一些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Desai等人 (2002) 利用1982—1997年美国对外投资公司附属企业的相关数据, 分析发现东道国的税收对于外国附属企业的投资有负面影响。Grubert, H.和J.Mutti (2000) , Altshuler, R., H.Grubert和T.S.Newlon (2001) , Hines, J.R. (1996) 和Gorg, H. (2005) 通过对美国公司的区位决策及在美的外国跨国公司的研究均显示, 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FDI有重要作用。Pantelidis, P.和E.Nikolopoulos (2008) 对希腊和其他欧洲国家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希腊作为FDI的东道国, 其吸引力呈现下降趋势。Kessing, S.G., K.A.Konrad.和C.Kotsogiannis (2009) 研究表明, 国会工作效率低下直接阻碍了国家吸引FDI。

本文认为, 以往的文献只注重了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影响跨国公司的税后收益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而忽略了税收通过社会支出进一步对东道国投资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东道国将税收收入更多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优化东道国投资环境, 将会降低交易成本, 税收的增加可能有利于FDI的流入。

二、模型设定方法和数据选取

(一) 计量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以上假说, 本文参考Holger, Hassan和Catia (2007) 关于FDI的影响因素方程, 通过修正, 构建计量模型:

undefined

其中, i表示各个国家, t表示不同的时期 (t=1, 2, …, T) 。a为总平均截距项, b1、b2、……为待估计参数向量。X是控制变量集合, λi为不可观测的地区效应, 目的在于控制各国的固定效应, ut为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 解释了所有没有被包括在回归模型中与时间有关的效应。

(二) 变量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

fdi:被解释变量是9个国家1995—2005年的FDI流入量。

2.解释变量

eti:有效税率。本文用各国对企业收入和利润征收的税收在本国GDP中的百分比作为有效税率。

sei:社会支出在GDP中的份额, 用该指标表示东道国市场规模大小, 社会支出在GDP中的份额越高, 表明东道国拥有越大的消费市场, 跨国公司投资于该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seiit×etit:社会支出占GDP的份额与有效边际税率的交叉项。

3.控制变量

open:一国对外开放程度指标, 用来衡量贸易壁垒和贸易成本的大小, 本文用商品贸易总额与GDP的比率作为反映一国对外开放程度高低的指标。

ini:基础设施指数, 本文运用各国的公路长度作为基础设施指标代理变量, 以1995年为基期, 计算出各国1995—2005年的基础设施指数。预期对FDI有积极影响。

rinf: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越高, 表明东道国市场经济效率越低, 越不稳定, 对跨国公司的投资意向有负面影响。预期对FDI有消极影响。

reeri: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该指标是以美国1995年的汇率为基期, 计算美国1995—2005年的汇率变化, 然后计算结果再得出各国相应年份的汇率指数。

manuc: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 本文根据胡涵钧、王纪亮 (2005) 提出的ULCi=Wi/ (VSi/Li) 公式计算出各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其中, ULC代表单位劳动成本, W代表年平均工资, VS代表制造业工业增加值, L代表制造业从业人数, i代表不同的样本国家。其中以2000年为基期计算得出。

lnagdp:人均GDP, 用各国购买力平价汇率换算出的人均GDP, 以美元现价来衡量。

有关上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三、计量结果

使用统计软件Stata10.0, 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 以确定检验方法。对混合OLS (Pooled regression) 和固定效应 (Fixed effects estimates) 进行Wald F检验, 结果显示F (8, 79) =18.94, Prob>F=0.0000, 在1%的统计水平上拒绝OLS检验和固定效应检验, 没有系统性差异的零假设, 表明固定效应模型更合适。以Breusch和Pagan的拉格朗日乘子法 (LM) 检验来比较混合最小二乘法与随机效应模型, 原假设为不存在随机效应。结果显示, chi2 (1) =76.92, Prob>chi2=0.0000, 则拒绝原假设, 表明随机效应非常显著。通过Hausman检验, 来判定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 chi2 (8) =151.56, Prob>chi2=0.0000, 在1%的统计水平上, 检验拒绝了零假设, 所以, 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是合理的。

根据以上检验, 可以认为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更适合。进一步检验固定模型中是否可能存在异方差, 组间异方差使用修正的Wald F检验, Wald chi2 (9) =98.15, Prob>chi2=0.0000, 表明存在异方差。使用Wooldridge检验进行序列相关的检验, F (1, 9) =6.209, Prob>F=0.0374, 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 存在一阶序列相关问题。本文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 (FGLS) 进行纠正, 回归结果如表2模型1所示。对上述所有变量进行估计后, 发现基础设施指数、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没有通过t检验, 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重新进行FGLS回归, 结果见表2。

注:***表示在99%的置信度上显著, **表示在95%的置信度上显著, *表示在90%的置信度上显著。

表2显示, 税率、社会支出及其相互关系的系数都是正的, 对FDI有积极的影响, 并且都具有显著性。这与我们的假设是一致的, 较高的税率伴随较高的社会支出。

对外开放程度对FDI有负面影响, 表明贸易自由化对FDI具有替代作用。Mundell的早期模型可以看出投资对于贸易是一种替代关系, 而后来的理论研究显示投资对于贸易也可能是互补关系。本文检验结果显示对外开放程度对FDI有负面影响, 表明了贸易自由化对FDI有替代作用。

通货膨胀率对FDI有正面影响。本文所选取的9个国家相关数据在此期间比较稳定, 通货膨胀率波动不大。一般来讲, 轻微的通货膨胀往往处于经济景气阶段, 表明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较好, 会吸引更多的FDI流入。

实际汇率指数, 一国汇率贬值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一是降低国内相对于国外的生产成本, 提高FDI的资本回报率, 从而对FDI的流入有积极的影响;二是使跨国公司预期该国未来市场收益会减少, 将会减少对该国的投资。

基础设施等地方公共产品包括的种类很多, 如交通、能源、通讯和环保等, 本文着眼于各个部分对外资的具体影响程度和如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对FDI有积极影响。

人均GDP对FDI有负面的影响。本文认为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 市场规模对吸引FDI贡献更大, 表现为正相关, 而对发达国家而言, 由于成本上升, 可供利用的市场空间较小, 其对FDI的贡献相对较小, 有时候还表现为负相关。本文所选取的FDI投资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 (除中国外) , 因此, 出现人均GDP对FDI的影响为负的现象。

另外, 本文可能会遗漏对FDI产生影响的其他重要变量, 如市场需求、规模和集聚因素等, 但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

四、结论

本文研究了税收通过社会支出对FDI的影响, 对2006年世界GDP排名前9位的国家 (由于数据因素, 不包括印度) 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 可以得出:税收增长, 并伴随着社会支出的增加, 投资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东道国对跨国公司FDI的促进政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以提供激励性措施为主的促进政策。主要包括金融政策激励、财政税收政策激励、产业政策激励、贸易政策激励及其他激励。第二阶段, 以提供适于外商投资的环境, 放松规则为主的促进政策, 包括减少外国直接投资的障碍, 给予外资非歧视性待遇, 提高制度和行政效率, 为外国直接投资提供便利及投资后的配套服务等。第三阶段, 强调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产业关联, 并以此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我国目前引进外资需要由第一个阶段向第二、第三个阶段转变, 对FDI的税收优惠应逐步弱化, 更重要的是为FDI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其中通过公共财政建立一个稳定、完善和便利的社会环境, 提供有效的服务是关键。

参考文献

[1]Dreher, A..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on Taxesand Social Policy: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OECD Coun-tries.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6 (22) :179-201.

[2]陈斌.税收优惠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7 (1) :702-704.

研发支出,值不值? 第11篇

大型企业的研发支出在2014年创下历史新高,但研发支出的增速却是十年来的第二低值。

过去一年中全球研发支出仅仅增长1.4%——低于前一年的3.8%,相比十年平均增速5.5%更是大幅降低。过去十年中,企业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7%。

这是思略特调查2014财年(截止2014年6月30日)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1000家上市企业后得出的结论。思略特从彭博和Capital IQ获得这1000家企业的关键财务数据,并对全球467家企业的505位创新领袖开展了在线调查。

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的研发支出总额占到全球研发总支出的40%,而排名其后的1000家企业的研发支出仅占3%;受访企业的研发支出近1,300亿美元,占今年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研发支出的20%,并覆盖全部九个行业和五个地区。

但是,这些公司普遍认为:其创新实力比十年前更强,它们现在可以花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因此在支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仍能取得出众的创新表现。

中国研发支出依然强劲

今年上榜的中国企业的研发总支出达到299.6亿美元,比去年的205.3亿美元增长了46%。与之对照的是:北美和欧洲企业的研发支出仅仅增长3.4%和2.5%,日本企业的研发支出则下降14%。今年,中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为4.63%。

过去十年中,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中的中国企业数量从8家(2005年)猛增至114家(2014年),涨幅达到1,325%,相比去年的75家增加了52%。中国石油(排名第62位)的研发支出达到23.03亿美元,在中国企业中高居榜首,也是今年唯一跻身百强的中国企业。

创新企业擅于挖掘终端用户的未阐明期望及需求

根据受访者的评选结果,苹果、谷歌、亚马逊和三星在最具创新精神的十家企业中排名前四。十强企业中只有谷歌、三星和微软同时上榜研发支出最多的十家企业。事实上,在过去十年中,只有微软同时列名十大最具创新精神企业及研发支出最多的十家企业榜单。2014年研发支出最多的十家公司中有四家来自医疗行业,然而医疗产业无一进入最具创新精神的十家企业榜单。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资金的利用方式比其金额更为重要。

这些领先创新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终端用户期望与需求的深入洞察,而研发支出并不那么重要。这些企业看重的并非市场研究,而是紧密的客户关系,并针对未阐明需求开展创新。

本文责任编辑:高菁阳

gaojy@sem.tsinghua.edu.cn

社会支出 第12篇

一、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其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费 (税) 是一种有指定用途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以保险救济金的形式再分配给符合条件、真正需要它的人。这种再分配本身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形成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 因而在实践中常常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的作用做了广泛的研究, 一般认为前者可以极大地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如传统凯恩斯主义认为,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转移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通过转移支付乘数作用于国民收入, 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来改变收入格局防止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派认为, 基于便利效应递减规律,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将收入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里, 达到收入分配均等化, 最终增加了社会总福利。以希克斯、萨缪尔森等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认为, 通过社会保障进行收入再分配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增加社会总效应。而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各种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但是对于社会保障支出与收入差距扩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即使是在这些较少的研究中, 学者们的观点结论也各不相同。王一江 (2011) 认为, 国民在医疗等方面的差距是决定中国收入差距的四个因素之一。孙文基、李建强 (2011) 通过分析基尼系数、泰尔熵指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不确定。何立新、佐藤宏 (2008) 利用城镇居民住户的调差数据发现, 总体上看中国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了个人收入差距, 但这种缩小的作用相较以前在下降。而杨翠迎 (2004) 则发现1991至2001年间, 中国城乡居民差距呈倒S曲线状,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剧了曲线上升的趋势。华娇 (2006) 与胡宝娣、刘伟、刘新 (2011) 也认为两者之间呈正向关系。本文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基础,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构建模型来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1、基本模型与数据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为此, 建立关于这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的计量模型。而古典计量模型难以避免“伪回归”现象的产生。为此, 一般的做法是运用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来验证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及其具体形式。本文也采用此种方法。由上文分析可见,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在1996年后经历了一次突变, 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转变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导致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故本文截取1996年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用各年城乡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泰尔熵指数T表示, 这一指标综合考虑了城乡的人口比重, 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收入差距, 也是学者们研究时常选取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Iut、Irt、It分别为第t年的城镇居民总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总纯收入和总收入, Put、Prt、Pt则分别为第t年的全国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和总人口。解释变量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用每年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支出的占GDP的比重S来表示。通过分析这两者从1996年起的关系, 发现它们均呈增长趋势, 同时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5, 表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同时, 所有相关变量以1996年为基准进行了价格调整。其中在《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没有2009年的GDP平减指数, 故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2009年的消费价格指数对当年GDP进行调整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所有变量的基本情况见表1。

2、单位根检验

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验证各变量的平稳性。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采用ADF法和KPSS法对各个变量进行检验, 结果见表2。无论是ADF还是KPSS都显示LNT和LNS均为一阶单整的。

3、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来, 这种检验方法被普遍地应用于各种模型分析中以避免变量之间存在伪相关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也运用这种方法对T与S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注:d (T) 、d (S) 分别代表对T、S进行一阶差分;C、T分别表示检验式中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 L/B分别代表ADF中的滞后阶数和KPSS中的带宽;***、**、*分别表示在1%、5%、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下同。)

由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对于滞后期的选择较为敏感, 滞后期的选择不同, 就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本文分别选择1至4阶的滞后期进行Granger检验。由表3可见, 滞后阶数为1和3时, 在1%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 说明S对T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而在滞后阶数为2和4时, 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也表明S对T有Granger影响。而无论选择滞后阶数为几, T都不会Granger引起S。由此可见, T与S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S是T的Granger原因而T不是S的Granger原因。

4、长期均衡方程及短期波动方程

为了进一步研究T与S之间的定量关系, 需要进行两者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方程的检验回归分析。首先构建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方法是以当期T为被解释变量, 以多阶滞后的T与S为解释变量, 进行最小二乘回归估计, 然后逐步剔除其中不显著的变量, 最终形成的长期方程为:

接下来, 以T的一阶差分为被解释变量, 以上述长期方程的残差ecm和T与S的多阶滞后项的一阶差分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方程, 然后同样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形成的短期波动方程如下:

最后, 对以上两个方程进行Breusch-Godfrey的自相关检验和ARCH的异方差检验。结果见表4。

从各检验结果来看, 一方面, 模型系数的t值较显著, 而且拟合优度也较好;另一方面, 对残差的分析显示模型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和异方差。

从长期结果上看, 当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1个单位, 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0.914个单位, 而且这个关系较为显著;而前一期的社保支出也对当期收入拉大有助推作用。从短期结果来看, 当社保支出的滞后三阶短期波动1个单位时, 社保支出短期正向波动2.1个单位, 这也表明了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以上都充分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反而拉大了这种差距。而调整项ecm的系数为负, 符合反向调节机制原理, 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系统将以-1.41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而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首先,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恶化了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分配状况。在中国, 受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观念的影响, 城市偏向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 社保覆盖面未能触及到农村。财政社保支出资金大部分被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去。其次, 社会保障的筹资存在很大问题。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实施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个人账户实际上扮演的是强制储蓄的角色, 并不具有调节收入的作用, 而社会统筹则恰恰相反, 其基本功能就是收入再分配, 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中很大一部分由前者组成, 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 这种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相当于在再分配层面上再次扩大了收入差距。最后,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社保资金仍然是多头管理。这种分散化管理模式导致社保资金被挪用、贪污现象严重, 有限的社保资金未能足额按时发放到农民手中,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为此, 首先需要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整合一体化的脚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使用的社会保障个人账号制度, 将之与个人身份证挂钩, 无论个人如何在城镇或乡村间流动, 保证个人账户积累的保险金可以随之划拨。其次, 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根据农业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如设立农作物风险金等以减轻农民因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损失, 分散风险。再次, 缩小个人账户规模保证城乡居民收入越低, 获得的社会保障资金越高。最后, 增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及相关资金的管理统筹, 提高社会统筹比例。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在1996年后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方程。结果显示, 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最后, 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支出,泰尔指数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 2007.

[2]李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及运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3]王一江:民富论:关于发展与分配问题的探讨[M].中信出版社, 2010.

[4]孙文基、李建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 2011 (2) .

[5]何立新、佐藤宏: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基于年度收入和终身收入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 2008 (5) .

[6]杨翠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7]华娇: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 2006 (12) .

上一篇:产业扶持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