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系统范文

2024-07-03

社保系统范文(精选10篇)

社保系统 第1篇

据统计, 单纯审计我国每月养老保险参保个人的缴费记录和支付信息, 全国社保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记录已超过24亿条。因此, 开展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现实选择。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可以实现财务审计, 还可以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审计。构建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 首先需分析我国现行社保资金业务经办流程及审计流程, 明确具体构建目标。

1. 社保资金业务经办流程。

我国社保资金业务经办的基本流程 (如图1所示) 包括社保资金的征收、管理和发放等主要环节, 具体涉及社保资金的登记管理、缴费核定、资金征缴、资金核算、账户记录、待遇核准、资金测算与资金支付等流程。

其中, 养老保险资金、医疗保险资金和失业保险资金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同时缴费,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涉及个人账户;工伤保险资金和生育保险资金由用人单位缴费, 劳动者个人无须缴费。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各省市各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社会保险业务政策、文件或管理办法, 规定了各地区社保资金业务的经办管理细节, 导致不同省市不同地区社保资金业务的具体经办流程不完全一致。

2. 社保资金业务审计流程。

我国现行社保资金业务的基本审计流程 (如图2所示) 主要分为社保资金的审计准备阶段、社保资金的审计实施阶段和社保资金的审计终结阶段。

在社保资金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机关要做好制定资金审计计划、明确资金审计流程、建立资金审计监督小组、开展资金审计核查和公布资金审计通知等方面工作。在社保资金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机关要做好收集资金审计数据与资料等相关的审计证据、被审计单位填写资金审计承诺书、编写资金审计工作底稿等方面工作。在社保资金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机关要做好提出资金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资金审计报告、提出资金审计结论、整理资金审计资料等方面工作。

3.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构建目标。

结合我国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发展现状, 为加快解决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在制度、人才、安全与技术等各方面的现实困境, 本文拟构建以下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目标:

(1) 满足现实需求。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构建必须满足被审计单位的现实需求, 具备社保资金业务数据采集、动态预警与实时核查的基本功能。本文将结合审计署“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对计算机联网审计发展方向的基本要求, 构建一个能实现定期审计预警、分析审计数据及锁定审计疑点等比常规审计更具优越性的联网审计系统, 充分保证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数据系统的安全。

(2) 实现技术转变。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能推动审计方式实现三大技术转变:一是实现了从事后审计向事后审计和事中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审计数据的采集达到了随需随取, 审计数据涵盖的周期大幅度缩短。二是实现了从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实时动态的审计数据成为审计机关最原始的被审计对象, 使审计预警成为现实。三是实现了从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经过计算机联网审计相关的应用软件处理后的原始审计数据能被重新整合, 并能将原始审计数据自动转换成能为审计机关信息系统识别的标准化数据, 从而提高审计机关现场取证的审计效率。

(3) 具备多种功能。首先,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必须具有快捷的运作速度、较大的数据与信息容量, 在网络畅通情况下操作简便。其次,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建立需考虑采用多层架构的体系结构, 确保系统易于管理, 方便日常维护与保养。最后, 构建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还要考虑采用加密技术, 科学合理地设置系统访问权限, 确保审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结构设计

笔者认为,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 (如图3所示) 应包括多层子系统, 其基本结构主要由互相联系的四层子系统所组成, 依次为基础设施子系统、安全技术子系统、数据规划子系统和应用软件子系统。

1.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基础设施子系统。

基础设施子系统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基础层, 主要由IP网络协议、VPN网络、Windows操作系统和DB2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提供基础性服务, 为其他各个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IP网络协议和VPN网络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必备设施。DB2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数据容纳能力, 适合管理大型数据, 能够满足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发展需要。

2.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安全技术子系统。

安全技术子系统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保障层, 主要由基础管理层、网络服务层、安全认证层和加密技术层等组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 为其他各个子系统提供安全的运作环境。基础管理层包括安全制度管理、内部安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三方面内容。网络服务层采用物理隔离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 确保整个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网络安全。认证与加密是安全技术子系统必备的安全机制。安全认证层通过访问控制、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措施, 提高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安全, 防止内部信息流失或泄露。加密技术层采用的加密技术有私钥加密、公钥加密和IP加密, 用来保护绝密数据与信息安全。

3.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规划子系统。

数据规划子系统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核心层, 主要解决数据汇集与数据共享问题, 具有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转换和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数据规划子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现了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基本运作流程, 即审计机关借助相关的数据采集方式, 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采集原始审计数据, 并通过数据加密技术, 提高原始审计数据在传输至审计单位数据库过程中的安全性。然后审计机关需将原始审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转换成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类型。最后通过整理、分类、汇总及分析审计数据, 得出审计结论。

4.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的应用软件子系统。

应用软件子系统是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关键层, 主要由数据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审计预警软件和客户端软件组成。数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将数据规划子系统中的审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和筛选, 把需要审计的原始数据及标准化数据进行备份和储存。系统管理软件对基础设施子系统、安全技术子系统和数据规划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也能为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提供基础性管理。审计预警软件主要是在审计机关实施审计过程中发挥适时动态监控和定期审计预警作用, 体现了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具有动态预警功能。

三、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运作流程

1.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采集。

主要作用是为审计工作提供原始审计数据。审计机关必须选择合理的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确保能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中心采集到完整的、高质量的原始数据。数据采集是运用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首先是从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输出原始审计数据, 然后采用审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解密和转换 (即标准化处理) , 最后是数据导出, 供审计单位使用。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

常用的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采集方式有直接采集方式和设前置机方式两种。

(1) 直接采集方式是指利用相关设备直接访问被审计单位数据库, 审计人员通过用户授权方式, 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上采集所需的审计数据, 并存储至审计机关专用数据库服务器内 (见图5) 。这种采集方式结构简单, 易于操作, 不需单独进行数据传输与数据存储, 审计人员可直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采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但这种方式风险较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易造成数据损坏、丢失或泄露, 因而常被审计机关用于采集局域网内的审计数据。

(2) 设前置机方式是指审计机关不直接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连接, 而通过设置审计数据采集机方式, 从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采集审计数据, 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传输至审计机关专用数据库服务器内 (见图6) 。相比于直接采集方式, 该种方式风险更小, 提高了数据传输中的安全性, 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持续性, 更适用于采集广域网内的审计数据。

2.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存储。

主要作用是管理原始审计数据, 为计算机联网审计提供数据存储方案。由于从被审计单位采集到的原始审计数据大小不一, 有的是大型数据, 有的是微型数据, 因此审计机关应考虑采用不同的方式存储原始审计数据。对于大型数据, 转换与分析的难度更大, 应采用集中存储方式;而微型数据适于采用分散存储方式。

集中存储方式: (1) 数据存储容量较大, 适于处理大规模数据; (2) 采用统一的格式存储审计数据, 方便审计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3) 审计数据集中存储且格式一致, 便于在不同的审计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有助于实现数据共享。

分散存储方式: (1) 投资成本比较低, 耗费较少, 适于审计规模小、业务量和数据量不多的被审计单位; (2) 由于数据规模小, 数据存储方便灵活; (3) 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重点不同, 采用这种存储方式有助于审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

3.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主要解决原始审计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系统各式各样, 导致审计机关获取的原始审计数据格式差异较大。因此, 需要运用计算机联网审计数据转换系统中的数据识别功能, 为审计分析提供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 即将数据存储环节中的原始审计数据转换成标准化数据, 将不同的源数据经过整理和转换后集成到一起, 形成审计分析所需的统一数据集合。另一方面, 由于有些被审计单位的社会保险业务数据与信息存在不完整、不真实等各方面的质量问题, 而审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审计数据的分析。因此, 需要通过审计数据转换系统来解决数据的质量问题。

审计数据转换规则集是否健全直接决定了审计数据转换系统功能是否强大。在通常情况下, 被审计单位数据都是采用关系数据库来存放的。因此, 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数据库来制定审计数据的转换规则。另外, 转换规则集通常采用开放的方式进行管理, 也就是说审计机关可根据实际需求增设转换规则和转换算法。

如果审计机关需要对一批复杂的审计数据进行转换, 可采用以下四个转换操作组合: (1) 检查数据的合规性。由于原始审计数据来自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 这些数据可能是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 因而数据往往会以不同的格式存放于不同的数据库中。因此, 在审计数据转换的过程中, 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合规性检查, 将那些语义相同但格式不同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标准化格式, 这实质上就是数据的格式化过程。 (2) 数据清理操作。数据清理主要涉及数据的匹配与合并。通过匹配, 发现重复的记录与信息;通过合并, 生成一个完整的对象。比如, 两条记录在某些字段上的值相等或足够相似, 则认为这两条记录属于近似重复, 需要进行合并操作。 (3) 数据变换操作。比如, 变换原始审计数据中某些字段的类型与长度;变换原始审计数据的日期与时间格式;将原始审计数据中的多个字段值合并成一个字段值等均属于数据变换操作。 (4) 处理丢失的数据。面对丢失或空缺的数据, 我们可以用一个全局常量或属性平均值填充空缺值。

4.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分析。

审计数据分析包括以下五个关键步骤:

(1)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系统特征, 详细掌握原始审计数据的经济内涵及数据格式。掌握了数据内涵才能够清晰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每个数据表的作用, 里面记载了哪些信息及内容。掌握审计数据的格式有助于审计机关提前备好数据转换接口。

(2) 明确数据分析主题, 根据审计计划确定原始审计数据的审计分析重点和审计范围。为快速缩小审计范围, 明确疑点数据, 在开展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分析之前, 需要明确分析主题与重点。

(3) 根据相关的计算机联网审计政策, 结合审计数据分析主题, 运用社保资金联网审计应用软件, 建立审计数据分析模型。这是数据分析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审计数据分析模型, 即将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和审计决策, 以指令的方式输入计算机内, 然后通过执行各种计算机指令, 锁定审计疑点, 检索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审计机关提供重点审计范围。

(4) 对原始审计数据进行转换, 并建立审计数据中间表, 对转换后的审计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与整合, 提高审计数据分析效率。审计数据中间表主要是指基础性审计数据中间表, 即通过对原始审计数据进行转换和验证的基础上, 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而成的完整规范的基础性数据表, 是专门面向审计数据分析的一种数据存储模式, 也是审计机关开展数据分析的数据资源平台。

(5) 通过审计数据分析模型, 运用合理的数据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 重点处理审计数据中间表中的审计数据。由于通过审计数据分析模型检索到的疑点数据未必全是问题数据。因此, 必须对疑点数据进行人工经验分析和进一步审核, 带着问题进行专项现场审计, 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最终通过人机审计结合方式完成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的数据分析过程。

综上所述, 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基本运作流程分为四个主要步骤。首先, 审计单位采用合理的数据采集方式,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中采集所需要的原始审计数据, 并借助计算机联网审计系统传输到审计单位的数据中心库中, 即数据采集步骤。其次, 审计单位根据被审计单位数据规模的大小, 采用适当的数据存储方式, 将采集到的原始审计数据进行存储及备份处理, 即数据存储步骤。再次, 通过计算机联网审计数据转换软件, 将原始审计数据转换成标准化的数据格式, 并将标准化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汇总, 即数据转换步骤。最后, 构建审计数据分析模型, 明确审计数据分析主题, 并采用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 对标准化数据进行重点分析, 即数据分析步骤。

摘要:面对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挑战与新任务, 审计机关必须创新审计方式, 构建与我国社保资金审计特征相适应的计算机联网审计系统。本文基于社保资金联网审计系统的研究, 主要从系统构建概述、结构设计及其基本运作流程几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保资金,联网审计,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永杰.信息化环境下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的应用研究.审计研究, 2012;5

社保系统入党转正申请书 第2篇

社保系统入党>转正申请书

尊敬的党支部:

我叫XXX,我于2012年03月22日经党组织批准,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现在我的预备期已满一年,按照《党章》第一章第七条规定,我郑重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申请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一年来,我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下,在各位党员同志的细心帮助下,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党内活动,我的政治、思想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党性,我进一步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要解决组织上的入党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入党。在一年的预备期里我的收获是很大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入党以前,自己认识到共产主义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但是,如何把远大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不是十分清楚。入党一年以来,经过党的教育,我认识到:要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始终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主动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章,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并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在思想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改正不良习惯,继续发扬优秀传统。另外,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对于党支部组织的活动,能够积极参加与配合。通过以上努力,我感到自己的政治素质有了更大的进步,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

二、业务>培训和作风纪律方面:

作为一名窗口服务人员,我深知我的一举一动代表的是市社会>保险中心的形象,所以在办理业务上,要熟练掌握各项基本业务,能够为办事的人员以最热情、最高效的服务解决问题。时时刻刻应该遵守纪律,保持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我认真服从领导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要求,注意自己的形象,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学习生活方面:

进入社保系统以来,从刚开始对社保行业的模糊认识,到现在对各项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方面的熟练掌握和平时的学习是分不开的。通过近一年的体验以及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已经逐渐适应了这边的工作状况,对于党支部领导们的关心和关怀,我感到了很大的动力和压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党和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辜负党组织领导们的期望。

四、缺点和不足:

一年来,自己在各级领导和老同志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政治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己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同志们学习,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自己工作一年来的基本情况小结,不妥之处,恳请组织批评指正,作为一名国家事业单位人员,我渴望能够得到党组织的认可,并批准我转正。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如果党组织不予批准,则说明我离真正的党员还有距离,我不会灰心或失望。我会更加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文化知识,以更高的标准和工作姿态去争取党组织的批准。

此致

敬礼

入党申请人:XXX

福建省社保系统立足岗位讲实效 第3篇

★福建省社保局供稿

福建省社保局分别获人社部社保中心2009年度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和工伤保险经办管理先进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通报表彰2009年度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先进单位22个、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先进单位20个、工伤保险经办管理先进单位10个, 福建省社会劳动保险局分别获得2009年度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和工伤保险经办管理先进单位。

(福建省社保局办公室)

福州市社保中心举办业务知识竞赛活动

5 月28日下午, 由福州市社保中心举办的社保业务知识竞赛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福州市社保中心12个科室的33名选手参加了竞赛, 福州市劳动保障局局长陈曾勇、纪检组长吕伟华和福州市局人教处领导到现场指导并观摩比赛, 并对开展此次业务知识竞赛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次知识竞赛是2010年福州市社保中心创建全市十佳窗口单位活动之一, 旨在以赛代训, 寓教于乐, 不断掀起业务学习竞赛新高潮。整个竞赛活动经过筹备、报名、赛前复习、竞赛等环节, 历时一个多月。竞赛内容主要涉及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及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题目难易结合, 具有很强的业务针对性, 对参赛选手所掌握的业务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竞赛过程严谨严肃, 试卷阅卷全部采用无记名阅卷方式, 确保了竞赛成绩的真实有效, 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此次举办的社保业务知识竞赛, 既是对各部门工作人员学习社会劳动保险业务知识的一次检验, 也为干部职工建立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从而达到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最终目的。

(福州市社保中心)

福州市召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会议

近日, 福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各社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 福州市退管办朱警璐主任就进一步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移交业务工作做了简单讲解, 并就社区文艺汇演做了安排介绍。福州市社保中心陈宗利主任对2010年社区开展面向退休人员各项服务活动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日常文体活动, 为社区退休人员“老有所乐”搭建平台;二是福州市退管中心拟在6月中旬举办全市退休人员社区文艺汇演, 各街道社区要尽快做好筹备工作;三是做好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工作。福州市劳动保障局社保处柯耀光处长就现阶段社会化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狠抓检查落实, 确保退管工作部署到位;二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退管工作服务质量;三是研究一些具体落实措施, 尽快将此次会议要求落到实处。与会的各社区、街道代表也纷纷发言, 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看法, 并表示将尽快安排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相关衔接工作, 选送优秀的文艺节目参加全市退休人员社区文艺演出。

(福州市社保中心)

福州市退管中心情系企业退休人员文艺慰问演出在闽江公园隆重举行

为活跃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 由福州市退管中心、福州市台江区宁化街道党委和办事处联合主办的“庆祝五一, 走进社区”情系企业退休人员文艺慰问演出在闽江公园桥梁隆重举行。来自福州市退管中心的“拳剑操联谊会”, 企业退休人员组建的金秋合唱团、管弦乐团, 西湖激情广场的“西湖之友合唱团”和宁化社区文艺代表队齐聚江滨, 为近千名企业退休人员和北江滨群众奉献了精彩的节目, 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此次参加演出的大部分演员本身就是企业退休人员自发组建的, 充分展示了福州市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风采, 表达了企业退休人员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也表达了企业退休人员继续发扬工人阶级光荣传统,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豪迈情怀。

(福州市社保中心)

厦门市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落实档案管理工作。

成立由厦门市社保中心领导、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研究制定档案管理有关制度, 布置工作计划, 通过制度确保社保业务档案工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 实现任务到人、措施到人、责任到人。

制定工作方案, 研究拟定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于2009年12月制定了《厦门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贯彻落实〈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试行) 〉工作方案》, 力争3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正在会同厦门市档案局制定《厦门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归集目录, 确定职能机构和管理职责, 建立档案整理、归档、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合理界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不断完善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

目前的专门库房面积为160平方米, 42列档案密集柜, 并有专职人员定期对档案室进行除尘、消毒, 定期清理档案室卫生;加强对2003年前的旧档案的防虫安全措施;于2010年2月份安装气体消防设备, 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保管。

分步有序地归集和整理各险种档案。

认真做好历史资料的归集和整理工作, 保证归档材料齐全、完整、准确。对于厦门市社保中心合并前的旧档案暂时采取以参保单位的形式整理上柜;对2003年厦门市社保中心合并后至2008年的资料档案按新分类进行整理, 并立卷归档;各科室已整理完毕的档案移交接收入库工作。共计接收医疗费用结算科移交的档案216盒、工伤康复科移交的档案179盒、办公室文书档案3500份、待遇审核科移交的档案499盒、个人账户科移交的档案476家 (按单位计算) 、指数清理小组移交档案1744盒、人才服务中心移交的档案1136家 (按单位计算) 。

积极探索社保业务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通过招标, 启动了厦门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 正在调试“厦门市社保中心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初步建立了业务档案数据库。

(厦门市社保中心)

南平市社保中心召开全市工伤保险和信息工作会议

为及时传达福建省全省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和全省社会劳动保险信息工作会议精神, 部署核心平台工伤生育保险子系统上线前的数据采集工作, 确保9月1日工伤生育保险费平稳移交地税征收, 5月18日, 南平市社保中心召开全市工伤保险和信息工作会议。各县 (市、区) 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分管工伤生育保险负责人、工伤生育保险业务主办、系统操作员共三十余人参加会议。南平市社保中心工伤生育科对核心平台工伤生育保险子系统数据采集工作进行详细部署, 要求各县 (市、区) 社保中心按照福建省社保局《关于做好核心平台工伤生育保险子系统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要求, 做好参保单位信息和参保人员信息采集工作。信息技术统计科对2010年全市社保信息工作计划进行布置, 通报2010年第一季度全市养老保险业务数据质量情况, 同时还就网络安全、数据修改权限等问题进行明确。南平市社保中心郑思华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各县 (市、区) 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要高度重视核心平台工伤、生育保险子系统的推广应用, 认真做好工伤生育保险子系统上线前各项准备, 特别是参保数据的采集比对工作是今后子系统上线运行、规范管理、按实收支的基础, 是确保2010年9月1日工伤生育保险费平衡移交地税征收的前提, 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数据采集、信息比对工作。

(南平市社保中心)

宁德市召开全市社保经办工作会议

5 月12日至13日, 宁德市召开全市社保经办工作会议, 各县 (市、区) 经办机构负责人、工伤生育、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人员参会。会上, 宁德市中心黄旭健主任传达福建省全省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全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会议、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座谈会、全省工伤生育保险业务研讨会、全省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以及全省社会劳动保险信息工作会议精神, 回顾总结宁德市第一季度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宁德市劳动保障局高度重视此次大会的召开, 黄晓中副局长到会并作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宁德市社保工作已取得的成绩, 并对2010年工作安排提出希望。会上, 参会人员围绕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伤生育数据采集、档案管理工作等问题展开讨论, 一致认为, 要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 圆满完成全年社保工作任务。

挪用社保判死刑 第4篇

2004年3月23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张原清犯票据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件涉及挪用社保基金与金融诈骗,涉案金额超过2.6亿元,造成经济损失5299万元。

张原清捕前系太原市商业银行南内环街支行行长,该行储户王红旗下的四家企业,均在太原商行南内环街支行开有账户。几年来,张原清把本应保密的开户公司的印鉴卡复印件,提供给王红,王红借此私刻印章,伪造存款单位的转账支票,到张原清安排的一位临时工那里直接提账。几年来,不停挪用和补平,王红累计骗取存款13321万元,累计挪用太原市财政局社保基金8609万元。

2002年初,财政局面临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有3806万元余额漏洞急需抹平。张原清、王红立即行动,但就在利用诈骗来的存款刚刚补平上笔贷款漏洞之时,存款方到南内环支行查账,张原清仓促中重新挪用3000万社保基金,终致事败。存款方于2002年7月22日报案。

探讨资金贩子的高端内线知法犯法的目的没有什么意思,探讨得到什么好处也没有意思,有意思的是张原清竟然采用简单直白的操作手法,瞒天过海的胆量从何而来?

社保系统 第5篇

目前, 患者就医的一般模式为:先购买医院的就诊卡或病历本, 患者需先垫付就医费用, 然后到社保部门报销。此模式, 不但造成患者因可能不得不拥有多个医院的多个就诊卡或病历本而付出不必要的金钱成本, 还会因为患者往来社保部门报销费用而多付出时间成本。社保卡的“就医一卡通”建设, 主要解决就医过程中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问题, 实现了社保卡跨社保、医院、银行三部门的一卡结算, 体现社保卡的保障性和便民性。

2“就医一卡通”系统概述

2.1 烟台市社保卡的结构特点

烟台市发行的社保卡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标准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 加载了两个合作银行的银行账户:一个是用来每月发放个人医疗账户金的医保账户, 此账户只能在定点医疗机构买药就医, 不能转账和体现;另一个是用来发放其他保障待遇的普通银行账户, 可实现存取现金、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这两个账户在银行端都是实账户, 并按银行规定计息。

2.2 医院HIS系统和社保MIS系统数据交换模式

常用数据交换模式有文件共享模式 (TXT、CSV、XML) 、数据视图模式 (Data View) 、触发器模式 (Trigger) 和中间服务模式 (Web Service) 等。

文件共享模式需要人为参与较多, 时效性较差。单纯的数据视图模式、触发器模式和中间服务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医院HIS系统和社保MIS系统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 数据量大时对数据库性能也要求很高, 且对不同数据库不具备普遍应用意义。

“就医一卡通”系统采用基于中间件的数据交换系统。将业务逻辑、安全检查和数据处理规则等写在中间件端, 这样数据交换系统就可以支持在多个异构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业务逻辑可轻松实现而占用很少数据库服务器资源, 从而能灵活有效安全地进行数据交换。

2.3“就医一卡通”系统设计与实现

患者出示社保卡在医院HIS系统登记挂号就诊, 就诊结果一般分以下两种情况:

(1) 确诊后无需住院需购药的。医院HIS系统计算本次就医费用, 通过读取社保卡中的医保账户, 向银行发出扣款请求, 银行业务系统响应并扣款成功后完成本次就医。

(2) 确诊后, 需要住院的。患者住院后, 医院HIS系统向社保MIS系统发起数据加载请求, 把患者的医保参保状态、可报销比例等就医相关信息下载到医院端。同时, 向社保MIS系统上传患者住院信息。患者出院时, 医院HIS系统向社保MIS系统传送本次住院所用药品及费用明细, 社保MIS系统即时计算出患者应报销部分和自负担部分费用。医院HIS系统通过读取社保卡中的医保账户, 依照患者自负担部分费用向银行发出扣款请求, 银行业务系统响应并扣款成功后完成本次就医。最后, 社保通过银行业务系统向医院划拨患者应报销部分款项。整个过程患者无需支付就医预缴金, 无需购买就医卡或病历本, 也无需到社保部门处理报销事宜。

另外, 如果患者在支付自负担费用时, 发现社保卡中医保账户余额不足, 可以通过社保卡带的另一个普通银行账户实现支付, 如图1所示。

3 不足

由于优先考虑数据安全性, 社保、医院间采用数据专线连接, 运行成本较高。另外社保MIS、医院HIS和银行业务系统间数据交换通过中间服务器进行的, 加载多重软硬件安全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4 小结

社保卡“就医一卡通”系统的实施, 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节省了患者就医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 为社保、医院和银行在便民服务中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进一步提高搞作效率, 降低运行成本, 建立更科学的数据安全机制, 扩大社保卡“就医一卡通”系统实施范围将是今后的研究和实施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爱英.智能卡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8.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 (个人) 卡规范, 2004.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人民银行.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总体方案, 2011

[4]胡道元.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4.

社保系统 第6篇

1 社保指纹认证系统

早在1999年社会保险指纹身份认证系统在深圳就已经诞生并被采用, 从而填补了我国社会保险领域身份认证的一项空白。该系统是以活体指纹识别为核心, 结合卡片指纹捺印识别、照片检查、个人签名以及身份证明等相关资料审核的计算机综合信息网络身份识别平台[2]。系统数据采用中心数据库的方式集中管理, 分布应用。其平台独立于社会保险其他业务平台, 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和其他社保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

当前所使用的社保指纹认证系统存在诸多优点的同时, 也存在有不足之处。

1) 社保指纹认证系统需要专人操作, 每次生存认证, 经办机构都要派出工作人员来专门从事这项工作, 占用了经办机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 各地区社保指纹认证需集中办理, 每次生存认证, 排队、拥挤等现象十分严重, 给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冲击, 使得经办机构无法将生存认证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开展。

3) 离退休人员对开展生存认证还不是完全认可, 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还需证明自己健在的做法让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 对社保部门开展认证工作有抵触情绪。

鉴于现有社保指纹认证系统存在有可改善的空间, 笔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稳定、高效、便捷的自助式社保生存认证系统, 可有效减轻社保工作部门的工作负担, 提升工作效率。

2 自助式社保指纹认证系统

基于指纹识别的自助式社保生存认证系统是在原指纹识别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功能集成而设计的。由身份证读卡器、指纹扫描仪、数码摄像头、社保生存认证系统平台、身份证信息库、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和参保人员信息数据库构成[3,4]。系统结构见第76页图1。

社保生存认证系统平台可采用普通PC机搭建, 内置CPU处理功能的高性能处理板, 提供整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对外通讯、系统配置及系统资源的管理, 部署身份证识别系统和指纹识别系统。

身份证读卡器、指纹读卡器和数码摄像头分别与社保生存认证系统平台通过数据接口相连接, 为平台提供数据源。

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与社保生存认证系统平台连接, 为平台提供离退休人员的身份数据信息;参保人员信息数据库与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连接, 为平台提供离退休人员的信息数据。

该系统融合了指纹识别技术、身份证识别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数据库信息技术, 其中, 以指纹识别技术为主要依据, 以身份证信息为辅助信息, 搭建了稳定、高效、便捷、自助式的人机交互平台, 以确保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指纹采集和处理

指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为该系统的关键, 分注册时的采集处理和认证时的采集处理2个环节。注册时的采集处理主要是完成离退休人员的身份及信息注册, 只需要进行1次;而认证时的采集处理主要是完成离退休人员的生存认证, 每年至少需要进行1次。

注册时的指纹信息采集主要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方法一, 活体采集, 对有行动能力的群体采用集中采集的方式进行指纹信息采集, 同时辅以身份证信息进行核实;方法二, 流动采集, 对行动不便或不能治理的群体采用上门采集的方式进行指纹信息采集, 同时辅以身份证信息进行核实。

指纹信息处理需要社保生存认证部门将采集到的指纹数据统一录入指纹特征分析系统平台, 对指纹特征提取, 并以人员身份证信息为检索条件将相对应的指纹特征信息存入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

该系统采用了反射式电容指纹传感器EPC1011C配合嵌入式处理器完成指纹的采集和处理, 瑞典FingerPrint Card公司开发的指纹传感器EPC1011C表面保护层厚度约为普通电容式指纹传感器的100倍, 具有更高的对干湿手指的适用性和更高的耐磨强度, 使用寿命长。

4 身份识别认证

该系统身份识别认证过程如图2所示, 进行过指纹信息采集注册后需进行生存认证的用户, 在持该人身份证件在系统的身份证读卡器部位进行证件扫描后, 系统后台从参保人员信息数据库中调取所扫描人员的指纹特征信息;同时, 系统前台提示用户进行活体指纹采集, 并对采集到的指纹信息进行特征分析;最后进行特征匹配, 完成认证[6]。每一次认证后, 系统会自动将进行过生存认证的名单进行存储标记, 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核对。

5 系统工作流程

该系统通过上位机软件功能和硬件功能的结合, 实现自助式社保生存认证。认证软件设计分为身份证数据读取程序设计、指纹采集处理程序设计、和PC机软件设计三部分, 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工作流程见图3[5]。

6 结束语

该系统将指纹识别技术、身份证识别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数据库信息技术相融合, 搭建了一个稳定、高效、便捷、自助式的人机交互平台, 使其可以实现自助认证功能。从而减轻了社保工作部门的工作负担, 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现了办公智能化, 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离退休人员对生存认证的认同感。该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为社保部门和财政节约了大量资金, 还可以为全面提升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有力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安宁.给冒领养老金找克星[J].人力资源, 2007 (17) :123-124.

[2]于秀霞.指纹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 2005 (5) :214, 217-218.

[3]孟利民, 周国雄.计算机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银行网络登陆系统[J].福建电脑, 2007 (1) :160, 179.

[4]张进海.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营销, 2012, 1 (1) :145-146.

[5]陈虹.基于指静脉识别技术的社保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12:1-22.

社保系统 第7篇

社保基金档案管理是面对日趋增多的社会保险业务,方便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管理中心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十分重要。随着当前社会保险业务日趋繁多,目前社会保险业务存档仍采用手工方式,存在查询繁琐,办公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等缺点,日渐成为制约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业务工作效率的瓶颈。

本系统就是结合某地区实际情况,针对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的需求,在Visual Studio 2005环境下基于.NET2.0技术,利用VB.NET+SQL Server 2005构建一个具有三层体系结构的社保基金档案管理系统。本系统不仅实现了业务档案管理功能,而且支持附件图片文件的动态管理,信息的查询与修改编辑、社保缴纳的老档案数据的批量导入发出查询及修改等功能。

2 系统设计

2.1 开发应用环境

采用.NET技术,使用完全面向对象Visual Studio.NET2005程序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利用ADO.NET数据访问接口技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ADO.NET是.NET中的一个核心技术,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访问类,ADO.NET数据组件以不同方式封装数据访问功能,与ADO相比,它具有与平台无关性、可伸缩性和高性能的数据访问优点。

2.2 体系结构

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示层、逻辑层、数据层,如图1所示。

表示层是位于最外层离用户最近的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界面,界面层一般为Windows应用程序或Web应用程序。

数据层要实现对数据保存和读取操作,即增删查改。数据访问层通常为类库。

业务逻辑层是界面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通信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例如数据的有效性的检查、业务逻辑描述等相关功能,业务逻辑层通常为类库。

三层体系结构缩短了系统的开发周期,可伸缩性更强,处理大量联机业务的性能更高。因而,系统的安全性及扩展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和管理。

2.3 功能设计

社保基金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对业务档案数据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功能,并能对地区社保缴纳的老档案数据的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实现数据查询、修改功能。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有3类:系统管理员、管理员、操作员。这3类用户根据不同权限能实现不同功能。

系统管理员:具有能添加新用户、修改密码及查询、删除用户功能,实现对社会保险业务数据档案管理功能,及对地区社保缴纳的老档案数据的管理功能。

管理员:实现对社会保险业务数据档案审核管理功能,及对地区社保缴纳的老档案数据审核管理功能。

操作员:实现对社会保险业务数据档案添加、查询、修改、删除、导入导出等功能,及对地区社保缴纳的老档案数据的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实现数据查询、修改功能。

社会保险基金业务档案管理库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数据库的结构否合理,对实现系统的通用性,提高查询效率和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系统包括对系统用户管理表、业务档案人员增减变动表、补缴明细表、月退费明细表、地区人员转入转出、注销明细表及银行代扣协变更明细表及老社保缴纳档案数据表。设计结构如下:

(1)系统用户表,包括的字段有:用户名、密码、权限。

(2)业务档案人员增减变动表,包括字段有:业务名称、单位编号、日期、人员增加、人员减少、附件。

(3)单位补缴明细表,包括字段有:业务名称、单位编号、日期、补缴人数、补缴金额、附件。

(4)地区人员转入转出明细表,包括字段有:业务名称、单位编号、个人编号、日期、转入金额、附件。

(5)单位注销明细表,包括字段有:业务名称,单位编号、日期、附件。

(6)单位银行代扣协议变更明细表,包括字段有:业务名称、单位编号、日期、附件。

(7)老社保缴纳档案数据表,包括字段有:单位名称、姓名、年、起止时间、月缴费工资。

3 数据导入导出

数据导入导出是指将Excel文件中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及将数据库数据导出到Excel文件。

3.1 通过Oledb访问Excel文件

由于Excel文件与数据库十分相似,Excel文件工作表结构类似于数据库数据表结构,所以在VB.NET中利用Oledb访问Excel文件,大大方便了程序的编程工作。

现通过将Excel文件“老社保档案表.xls”显示于datagridview控件中,同时再实现传递到“老社保缴纳档案数据表”中为实例,阐述如何实现Oledb访问Excel文件,如图2所示。

首先,将Excel文件“老社保档案表.xls”保存至项目的bindebug文件夹中。

实现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1)为方便使用变量,定义如下窗体级变量:

(2)设计“导入”按钮代码,实现访问Excel文件“老社保档案表.xls”的表结构并在列表框中显示该文件的所有工作表。

1)“导入”按钮代码,建立ADO.NET与Excel文件的连接字符串:

2)获取数据表列表函数GetSchemaTable

该程序代码实现了灵活选择Excel文件中的工作表传递到datagridview中。

(3)设计单击组合框列表中显示的某一工作表,将工作表数据显示于数据控件的代码。

1)主功能代码

2)实现Excel文件至数据库中“老社保缴纳档案数据表”的传递过程代码

此程序执行后会将选中Excel文件的工作表内容传递至“老社保缴纳档案数据表”内保存。

3)数据库导出到Excel文件

以下是主程序中用到的sub过程代码:

以上程序都是在Windows XP系统环境下,VS.NET2005+SQL Server 2005环境下运行通过。

4 结语

地区社会保险基金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民对公务员满意度,节约办公资源,实现无纸化办公。

参考文献

[1]陈春华.基于.NET教室调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网络财富,2009,4:30.

[2]谭建波,李立新.ADO.NET高级编程---VB.NET编程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洪举,芦桂章.循序渐进----SQL Server2005入门、进阶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蔚鹏博..NET抽象工厂三层结构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4):27.

[5]孙超,钟珞.基于.NET框架的内容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技术,2009,6.

[6]蒋铁海.基于.NET的管理信息系统与Excel传递和交换数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

社保系统 第8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已基本实现"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保亭县养老保险基金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社保信息管理系统", 是我院信息技术系与海南省保亭县社会保障局的合作项目, 其目的正是为了解决养老保险金领取过程中信息管理的问题。"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库系统需求有以下特点:

(1) 数据存储量大, 主要以相片数据为主

根据系统要求, 每年每个退休人员均必须进行一次相片采集以确认其生存状态, 在所需存储数据中, 以相片数据为主, 因此下面以相片存储来分析其数据存储的空间需求。相片表中记录数f与年份n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其中R为目前退休人数, A为每年增长的人数, n为年份。

若目前有退休人员1万5千人左右, 按年新增300人退休、年死亡50人来计算 (这两个数据是以目前保亭县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为参考) , 则十年后相片表中将有记录条数为:

以每张相片大小为200K计算, 系统十年后累计对存储数据的容量需求将达到:

累计存储容量?102417875?10?024200-34.094 (GB)

(2) 人员数据量大, 查询要求要快速响应

从上分析可知, 若按每人每年增加一条记录的话, 十年后表中记录将达到17万条左右。大量的数据要求系统要有良好的检索性能以满足数据快速查询和统计的需要。

(3) 需要可离线、异地的数据采集

该县社保部门的数据采集点分布在县及各个乡镇里, 地理位置比较分散, 而且没有接入互联网络。因业务需要, 须到一些较偏远地区或居民住所提供上门的数据采集服务。因此要求系统应可离线工作, 并可对各采集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收集汇总。

(4) 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需求

由于数据中包含有居民个人的私密信息, 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数据保护措施。此外该县社保部门虽然目前的数据采集点没有形成联网, 但今后条件成熟时将实现全部联网, 因此系统设计需预留这部分扩展功能, 提供一定的可扩展性, 为将来新的应用提供数据访问支持。

1、数据库的设计

1.1 总体设计

数据库整体部署采用一种特殊的CS模式。在县以下乡镇, 为实现分散式和离线式的数据存储, 将数据库部署在数据中心和每个客户端上。数据库与应用程序采用CS模式访问。这种方式方便了各数据采集点的数据采集。在县数据采集中心, 为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 数据库部署在中心的服务器上。由于县与乡镇现阶段无法联网, 县以下乡镇采集点的数据可通过数据的导出或导入功能与中心服务器实现数据交换和统一。而日后一旦联网, 各乡镇采集点可撤除本地数据库, 直接并入网络实现简便快捷的整体升级。下图是数据库部署的结构图。

1.2 数据库选择

PostgreSQL数据库源于197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BSD) Michael Stonebreaker (迈克尔o斯通布雷克) 教授所领导的Ingres项目。它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ORDBMS) , 也是目前功能最强大, 特性最丰富和最先进的自由软件数据库系统。它具有超强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强大的数据检索能力、灵活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法、安全的本地及网络访问认证等特点[1]。其目前最高的版本为PostgreSQL9.0, 完全支持在微软.NET环境的软件开发。

通过分析, 本文选择PostgreSQL8.3.7 for Window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作为数据库开发环境。

2. NET环境下PostgreSQL数据库的操作

Visual Studio.NET是Microsoft公司新一代的开发工具。包含Visual Basic.NET、Visual C++.NET、Visual C#.NET和Visual J#.NET等集成开发环境 (IDE) 。本文以Visual Basic.NET (VB.NET) 为例来说明.NET环境下PostgreSQL数据库的操作方法。

2.1. NET下PostgreSQL数据库的连接与访问

本文选择了使用开源组件Npsql对PostgreSQL数据库进行操作。Npgsql是开源组织PgFoundry为开源数据库PostgreSQL提供的一个.NET Framework平台下数据驱动服务的库函数程序集 (.NET Data Provider) , 它允许用户在.NET Framework平台下建立用于访问PostgreSQL数据库的应用。从PgFoundry的主页http://pgfoundry.org/下载Npgsql软件, 解压后将其中的两个dll文件复制到应用程序的Bin目录下, 然后在项目里添加引:Mono.Security和Npgsql, 在代码里添加using Npgsql引用, 便可以正常使用[2]。

2.2 PostgreSQL数据库的操作

为了实现PostgreSQL数据库操作的封闭性, 在项目开发中, 采用了一个类来实现数据库的底层操作, 该类封装了所有对数据库的操作。用户通过操作界面实现各种业务功能, 这些功能对应与程序当中的对象, 如退休人员类、相片类等。这些类通过数据库操作类访问数据库。如果用户要扩展其它业务功能, 只需要增加该业务功能所对应的类。这样操作有利于屏蔽掉数据库操作细节, 有更好的封闭性和扩展性。数据库操作类的实现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操作类对PostgreSQL数据库的每一次访问都要经过以下的过程:

2.2.1 连接PostgreSQL数据库

Npgsql组件与数据库的连接包括创建连接与关闭连接两个部分, 由类NpgsqlConnection实现。创建连接由类的Open方法完成, 关闭连接由Close方法完成。使用所提供的连接字符串ConnectionString指定连接的数据库。

数据库操作要求较高的可靠性, 可使用Try-Catch来捕获运行时的异常, Npgsql组件使用类NpgsqlException记录即抛出异常时的PostgreSQL后端报告错误, 使用该类的toString方法获取包含所有错误的列表。

数据库的一次操作过程的代码如下:

2.2.2 访问PostgreSQL数据库

对PostgreSQL数据库数据操作主要是对表内数据进行查询、删除、添加与修改。对数据库的操作,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1) 联机方式, 即直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进行操作。可以通过使用SQL的SELECT、DELETE、INSERT和UPDATE语句实现的, Npgsql程序集中提供了NpgsqlCommand类实现对SQL语句的操作, 主要是通过设置NpgsqlCommand, 并调用NpgsqlCommand的ExecuteNonQuery函数对数据库操作。

这里strSql为操作的SQL语句。

(2) 脱机方式, 即通过对数据库使用SELECT查询语句, 获得一个对应与表的DataTable对象, 然后对该表进行其它的数据的操作, 并将这些修改的数据要求重新写入到数据库中。在脱机方式时, DataTable是与数据库断开的, 可以通过NpgsqlDataAdapter (PostgreSQL版本的数据适配器类) 对象操作DataTable实现更新数据库。当实例中包含的DataTable数据发生更改后, 此时调用Update方法, NpgsqlDataAdapter将自动分析已作出的更改并执行相应的命令 (INSERT、UP-DATE或DELETE) , 并以此命令来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由于DataTable是映射到单个数据库表或从单个数据库表生成, 可以利用NpgsqlCommandBuilder对象自动生成NpgsqlDataAdapter的DeleteCommand、InsertCommand和UpdateCommand。NpgsqlDataAdapter是通过其Update方法实现以DataTable中数据来更新数据库的。代码如下:

2.3 在线备份和恢复的实现

考虑到存储空间的限制及数据的安全, 系统备份须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一次数据库的备份。备份采取完整备份方式, 设置最大备份数, 若超出最大备份数, 备份时则将自动删除最老备份。

本系统的备份和恢复方式是:SQL转储方式。利用PostgreSQL提供的备份工具pg_dump实现SQL转储备份, 利用恢复工具pg_restore进行恢复。可将备份过程所需参数、步骤写成脚本文件, 使备份过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4 数据的导入导出

本项目数据导入导出主要用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相片数据, 另外一个是人员信息。相片数据量大, 导入导出的是图片信息。人员信息主要是文本信息, 要求在导入之前可以编辑。根据不同情况, 可采取不同的数据导入导出策略。

(1) 相片数据采用XML文件导入导出, 可以使用DataTable类里面的XML操作函数保存数据表。导出代码如下:

在这里saveFileName是要保存的文件名, photoDT是要保存的采集相片的数据表。而导入只需要使用ReadXml函数就可以实现。

(2) 人员信息的导入导出则采用Excel文件, 主要采用OleDB方式访问, 可将Excel文件看出一个数据库, 对Excel文件操作转换成数据库操作。

Excel文件导出采用读取数据表DataTable中的每一行, 然后使用OleDB的OleDbCommand函数用SQL语句将数据表中的记录一行一行地插入到数据库中。

同样人员信息的导入也采用OleDB方式, 在这里必须保证数据表与要导入的Excel表中的数据形式一致, 否则会出现错误。使用OleDbDataAdapter类的Fil函数将信息表导入到数据表中。

3、总结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开发项目:保亭县养老保险基金信息管理系统, 重点论述了在基于PostgreSQL环境下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用户需求分析、开发平台选择、数据库设计、数据访问和应用等重要环节, 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方法、解决思路和实现手段。此外也可以看出PostgreSQL数据库在数据管理、应用和操作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性能, .NET框架下对该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简单、高效。

摘要:作为一个优秀的开源数据库系统--PostgreSQL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基于该数据库的开发技术受到人们的重点研究[3][4]。通过对实际项目的开发, 针对项目中的一些关键热点问题如:需求分析、平台选择、数据库设计、数据访问和数据应用等, 进行了祥细的分析, 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这些思路与方法对基于PostgreSQL数据库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PostgreSQL,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何伟平Laser/BITBIRD.PostgreSQL的昨天、今天和明天[EB/OL].PostgreSQL中文之家http://www.pgsqldb.org/mwiki/index.php.

[2]PostgreSQL 8.3.7 Documentation[EB/OL].http://www.post-gresql.org/docs/8.3/static/index.html.

[3]彭晓明.PostgreSQL对象关系数据库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求解社保之结 第9篇

或许将来有一天,在提到社会保障的时候,人们会很吃惊地说:“这个问题有什么好讨论的!”因为那时,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享受到非常完善、贴心的社保服务,社会保障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就象每天需要吃饭睡觉一样。但是现在,社会保障还是一个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中国的社保体系离“完善”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政府来说,让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社保是一个空前巨大的挑战。社会保障自然一如往年,将成为2007年度“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养老保险的流动性限制

我们通常所讲得的社保包括养老、医疗和低保等方面,其中养老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面窄和流动性受到限制。

覆盖面窄是中国社会养老体系首先必须面对的难题。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个人账户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90年中期又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定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专家杨立雄认为,在农村这一块,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仍然是任重道远。因为15年后的今天,占中国人口60%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加入社会养老体系之内,其老年生活仍然主要依靠土地和子女。

另外,中国的养老保险的领取是以“本地城镇户口居民”为前提的,针对的是在正规部门就业的职工,因此外来人口很难被纳入社保体系。2亿非正规就业人群中有一半多游离于城市养老保险之外。以农民工为例,国家决心为1.2亿进城农民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但是每到年关,农民工的退保热潮就会让一些省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感到尴尬。据《中国商报》报道,率先在全国推广农民工保险的广东省频频出现退保高峰,退保率竟高达95%以上。农民工排队退保的“热闹”场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广东比较积极地将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但是为什么农民工却不领情呢?因为按照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城市中的农民工每月上缴的养老金占到工资的8%,而且需要在一个地区连续缴纳15年才能受益。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在一个地区连续缴纳15年”的限制。对于在一个地方的平均工作时间仅为2至3年的农民工来说,这样的规定实在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既然不太可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对这些无力承受风险的农民工来说,显然把钱拿在手里更妥当,他们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参加养老保险。

就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说,一个国家的社保体系不应该对劳动市场的流动性造成障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张展新副研究员从事了大量关于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他在接受《经济》专访时称,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所产生的流动性限制,不仅限制了外来人口的就业,也限制了本地居民的迁移。

外来人口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外来市民,一部分是外来农民。张展新认为,外来市民平均受教育水平要高于本地市民,但是他们中间的社保覆盖率却低于本地居民,这实际上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再者就是,本市的一些工作技能较低的居民宁愿选择待在本地享受低保而不外出,因为他们到外地无法领取低保,如此则增加了他们对于本地的福利依赖。所以,目前的体制不仅对于外来人员的流动是个限制,对于本市居民的流动也是个限制。张展新说,目前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啃老族”,如果我们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劳动市场环境,他们可能还会“啃”城市。

医疗和教育的改革伤痕

中国的医疗卫生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医疗卫生发展被全世界公认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当时的医疗卫生事业由政府主导,由于卫生资源非常缺乏,政府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以“预防为主”和“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同时采用低成本的医疗服务体制,在城镇逐步建立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医院由政府和企业举办;在农村推广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合作医疗,从而使得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保证大部分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接下来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医疗卫生推向市场。但是到2005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央视资讯,进行了一项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0%的民众对中国10年来医疗体制的变化感到不满意。世界卫生组织 2000年对全球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进行了排序,中国被排在188位。

为什么会这样?长期从事医改研究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2006年撰文表示,主要原因是政府主管部门失职和市场失灵。上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主管部门对医疗卫生的重视和投入减少,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中国卫生事业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而不是中央财政。这就决定了各省人均卫生事业费的高低取决于其财政实力以及对医疗卫生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率、GDP 和财政收入增长等指标,而忽视或者故意轻视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在医院方面,八十年代以后,国家只是给医院政策,医院自负盈亏,财政经常性补偿只能勉强维持医疗机构的人头开支。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自己想办法增加收入,结果就造成了多检查、多开药、多收费的情况。这种激励机制造成老百姓看不起病乃至有病不敢看的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

李玲教授认为,医疗卫生有很多特殊性——公共品、外部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使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国际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医疗卫生体制模式。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另一种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美国是市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的代表。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外,只负责为穷人、老人医疗买单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市场主导的结果是,医疗服务越来越好,但医疗价格也越来越高,导致美国有近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20%。美国的医疗卫生投入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但其医疗卫生结果指标,如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均排在发达国家的最后。

政府主导模式在发达国家中比较常见。英国是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公立医院由政府全额投入,老百姓看病是免费的。同时社会上有一些面向富人的私立医院。在这种模式下,英国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普及面广,费用也较低。据李玲介绍,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15%左右,而英国仅为7.7%左右。

与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保障存在覆盖面窄、费用高等问题。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近5.4%,但医疗保障只覆盖了20%的人口。即使在这20%的人口中,患者支付的比例也相当高,个人享受的医疗保险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以至于很多人还是在社会医疗保险之外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2002年,中国明确提出要逐步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2月21日公布的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 “一号文件”提出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截至2006年9月30日,中国已有4.06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5.8%。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达到1433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一半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是,试点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工作。

广义的社会保障除了养老、医疗和社会救济也就是低保以外,还应该包括教育。近几年,我国逐步扩大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覆盖面,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治理乱收费。这些措施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加了不少分。但是,问题仍然很多,主要凸现出来的,一是收费高: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超出了很多家庭的承受力;二是机会不均等:城市中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难、升学难,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配严重不均。

香港地区在平衡教育资源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把教育资源看成公共资源。香港同一级别的大学教师的待遇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所在学校的不同而不同。中学教师则是不断地调动,所以香港中学无所谓名校与非名校之分。学校不能自己设定收费种类和标准。

地区差别之困

无论是养老、医疗、还是教育,其核心的问题都会涉及到三个关键词:地区分割、政府职能、公共财政。这三个词纠缠在一起,像一团解不开的乱麻。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是仍是地方负责制,社会统筹不是全国性的,甚至都不是省一级的,就像广东,名义上是省里统一规定,实际负责的还是地市一级政府。中央目前的方针是不限制外来人口被纳入社保体系。地方政府的考虑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经济建设离不开外来人口,另一方面,确实存在资源竞争的情况,地方财政有限,是否将外来人口纳入地方财政是个问题。以养老保险为例,各地的情况不同,有些地方选择遵循中央法规,将外来人口也纳入社保体系。有些地方单独立法,例如上海针对所有外来人口单独立法,北京针对外来农民工单独立法。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基本养老金基础全国统筹。张展新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说,要实行社保特别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困难不在于中央政府的决心,而在于这些年来,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太大,如果实行全国统筹,会面临很多困难,例如:给付的标准怎么定?低保线怎么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什么样的比例分担?

张展新所言反映了一个客观现实。过去社保体系中,最大的不平等是城乡分割,现在城乡分割正在被弱化。很多地方例如石家庄和郑州都进行了户籍改革,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北京、上海、杭州也都做出了一些改变。比如说儿童医疗和工伤保险等方面,对本地居民无论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都实行统一标准,但对外来人口实行不同的政策。

今天,城乡分割仍然存在,但是在富裕地区内部,已经大大缩小了。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地区分割日益严重。其实隐藏在“户籍标准”背后的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长期以来积累的发展不平衡情况,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如果完全放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根本就无法承受。但是中国确实到了解决地区不平等的时候了。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王绍光曾说,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程度已经超过了欧洲在战后五六十年代经济复苏时期的水平,从而降低了国家的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就会永远成为一个问题。

实现社保基金全国统筹还涉及到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英美等国家的地方政府只是负责公共事务,不参与促进地方经济增长,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他们要为地方的经济增长负责。全国各地公务员的待遇差别很大,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如果地方政府不促进经济增长,公务员的工资都成问题。

社保系统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系统可靠性,数据安全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承担着社会大众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保险险种的社会保障业务,其内部的信息属于高度敏感数据,其信息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全国的许多社会保障部门已经实现了异地联网和数据共享,而数据信息在各种网络上的传输和处理,不可避免地对这些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目前网络上的经济犯罪,绝大多数是由于信息安全被破解或计算机系统的不可靠性而导致了重要信息的丢失、篡改、外泄。因此,应当充分重视社会保障部门内的计算机系统建设,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全部数据的完整准确性。本论文将主要针对社保领域内的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及其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展开了讨论,以期获得一些具有借鉴价值的信息安全处理方法,并和同行们一起分享。

1 社保信息的安全需求

社保领域内的数据安全,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其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具有很高的等级要求。概括起来说,社保领域内的数据信息安全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密性;社保数据信息是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个人和企业的极其重要的内部数据、保密数据,由于目前社保部门大多实现了信息化联网办公,使得整个计算机系统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上,因此,要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篡改,这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在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过程中,确保其机密性目前一般可以通过密码技术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来实现。(2)完整性;由于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可能导致相关信息的差异或不一致。此外,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丢失、数据的重复或数据在传送过程中的次序差异也会导致前后数据的不同,特别是那些征缴数据、保障性支付数据,其完整性将影响到相关部门的管理方式和企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保证这些信息的完整性是社保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基础。因此,要预防对数据的随意生成、修改和删除,同时要防止信息传送过程中数据的丢失和重复,并保证这些数据传送次序的统一和一致。(3)确保企业的机密和个人的隐私;作为老百姓的社会保障办理部门,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越是开放,越是信息化,保护这些机密和隐私问题就显得越重要。

2 社保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及其数据安全的实现分析

2.1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设计

2.1.1 硬件、软件可靠性设计

目前,提高硬件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是硬件的冗余设计,应用得比较广泛的硬件冗余技术主要有堆积式冗余、待命式冗余和混合式冗余。硬件冗余主要是指在结构上通过元件的重复而获得系统可靠性的提高。采取这种冗余方式的系统,故障处理是自动的,不需要进行单独的检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硬件冗余已经发展到混合冗余结构,即当堆积冗余中的设备发生故障时,立即将其切除,并用无故障的待命装置进行替换。软件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四个类型:避错设计、查错设计、改错设计和容错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集群技术实现对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提升。和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相比集群技术可以利用各种档次的服务器作为节点,系统造价低,可以实现很高的运算速度,在提升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从而保障了整个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当系统中的某一台或某几台主机发生故障时,其它正常工作的主机能够实时接管故障主机的工作,保证系统能继续正常运行,故障主机修复后,能再次接入系统中并分担整个系统的负载。

2.1.2 系统冗余可靠性设计

目前,在社保领域内,机器级冗余、设备级冗余已经广泛地被各级社保部门所采用,随着各级政府对社保应用的重视,系统级冗余也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所接受,随着技术的发展,系统的可靠性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系统级冗余,通常的做法是数据库备份和灾难恢复两大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建立异地容灾系统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下面重点对异地容灾系统加以分析。异地容灾系统是在离本地相当距离的地方再建立一套后备社保系统,在主系统完全损毁的情况下,后备容灾系统能够实时进行接管,该方案代价较高,相当于重复建设了一个系统。为了节约投资,容灾后备系统一般采用较低档次的设备。由于数据的复制的数量很大,对通信方面的需求也较高,如果采用数据的完全镜像或数据同步,虽然可以确保数据完全不丢失,但对主系统的运行效率肯定会有较大的影响(因为要保证双方的数据必须完全一致),所以一般采用数据打包延时复制或对归档日志进行传输的方法,使用这种实现方式,在灾难发生时刻,虽然有部分数据因为来不及及时传输而丢失,但可以确保主系统的日常运行效率,而因传输时延而丢失的少量数据也可以在事后通过人工干预来进行事后弥补。将容灾难后备系统相互地建在兄弟地区(如异地城市之间、异地省中心之间)的社会保障部门中,实现场地、人员、设备和线路的复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社保系统的投资和建设成本,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办法。

2.2 数据信息安全设计

2.2.1 信息安全的硬件保障措施

(1)隔离网络物理层的风险;对于网络物理层的风险,可以采用物理隔离的手段保障信息的安全。所谓物理隔离,是指内网与外网没有任何形式的物理连接,是最安全的网络隔离方式。而无论采用代理服务器、宽带路由器还是采用防火墙来隔离内网和外网,都只是逻辑隔离,而不是物理隔离,其安全性就会打折扣。也就是说,若欲实现物理隔离,那么,连接Internet的计算机就不能再连接到内部网络。目前从了解的情况看,国内绝大多数的社会保障部门在这方面都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内、外网必须严格物理隔离,并且严禁无线设备在办公场所使用。(2)构筑入侵防御(IPS);入侵防御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入侵防范、阻止系统,它部署在网络的边界,当它检测到攻击企图后,便会自动地采取防御措施,并控制相关的安全设备进行处理,将攻击源阻断。入侵防御系统在网络边界检查到攻击包的同时将其直接抛弃,它对外部流量进入系统前就进行分析、监测,只有不包含异常活动或可疑内容的报文才能允许其通过,否则将会被清除掉,这样,攻击包就无法到达目标,从而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黑客的攻击。这样,在新漏洞出现后,只需要撰写一个过滤规则,就可以防止此类攻击的威胁了。

2.2.2 信息安全的软件保障措施

数据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加密算法的设计;目前社保部门内部在客户信息处理终端和服务器终端之间,以及不同地区社保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传输较多的是采用加密算法来实现信息的安全,这些加密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用户的社保信息的认证及其数字签名的加密保护但这些加密算法毕竟过于简单,犯罪分子一旦将客户端与服务器分开破解,仍然可以实现信息解密,因此,针对这些加密算法的缺陷,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双向认证加密算法,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所示,双向加密算法的执行可按以下步骤完成:第一步:验证开始,服务器首先生成一随机数,送往客户信息处理终端;第二步:客户端将用户ID和密码用SHA-1算法散列一次,得到160bits报文摘要值1;第三步:将报文摘要值1与随机数再散列一次(SHA-1算法),得到160bits报文摘要值2;第四步:用自己的私钥(用RSA算法)加密二次散列后的摘要,即报文摘要值2得到密文1,此密文即是用户的数字签名第五步:再用服务器方的公钥(同样是用RSA算法)加密,得到密文2,最后将密文2发送给服务器方。第六步:服务器收到用户方发来的密文2,先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同样是用RSA算法),得到用户的数字签名(密文1);第七步:用用户的公钥解密(同样是用RSA算法),得到解密后的报文摘要值2;第八步:从用户ID和密码的报文摘要库中取出该用户的ID和密码的报文摘要值与原先的随机数散列,得到报文摘要值3;第九步比较报文摘要值3与用户传过来的经过解密的报文摘要值2。如果相同,则通过服务器验证并对用户授予相应权限。此加密算法采用先进的报文摘要算法SHA-1,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实现了信息传输中的身份标识和认证、抗抵赖性;同时实行两次报文摘要与二次加密(对称加密),进一步地保证了信息的机密和完整性。

3 结语

社会保障领域中的众多数据信息,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机密,其信息安全将影响到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社保部门的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及其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论文重点针对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及其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提升社保部门的信息安全,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应用实践上来说,都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当然,社保部门的信息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国科技研究人员不断研究新技术、探索新方法,并不断加以应用、推广,推动我国社会保障部门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数据信息的网络安全性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端,李小霞,徐阳杨.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4,33(4):110~112.

[2]卢德平.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浅析[J].高性能计算技术,2005(172):1~4.

[3]石柱,何新贵,武庄.软件可靠性及其评估[J].计算机应用,2000,20(11):1~5.

[4]陈敏,郑荣跃.一种工程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1997,11(3):40~44.

上一篇:研究变迁论文下一篇: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