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论文

2024-07-03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论文(精选7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明晰责任、增长才干、奉献社会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 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共同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任务,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

第一, 学校、社会支持力度欠缺。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走向社会的活动, 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实现, 需要政府部门, 企事业单位的关注与支持。然而, 在高校与社会的接触中, 很多单位疲于对本单位工作的处理, 无暇顾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这一与己无关的事, 很多单位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观念。很多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依靠团委老师人际关系, 使社会实践成为团委老师的一种负担。

许多高校已经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 但仍存在个别高校不重视暑期社会实践, 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来抓。很多高校对于暑期社会实践的配套经费不及时, 资金无法满足社会实践开支, 致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大缩水, 搞起形式主义。

第二, 活动形式单一, 缺乏科技性、趣味性。虽然团中央每年根据社会热点, 突出重点确定一些主题, 但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开展中, 很难完全与自身结合, 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个别行为, 因而很难控制学生所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所涉及的方向, 除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可以贯彻实施团中央精神, 个人暑期社会实践很难联系社会热点, 且形式大都局限在参观、调查、访谈等。从而造成暑期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 缺乏创新性。

高校团委组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虽然可以紧密围绕团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活动, 但是基本上以团委老师带队, 缺乏专业技术支持, 形成了送知识下乡学生自己并不精通的现象。没有真正地把文化科技卫生送下乡, 且活动每年形式基本相同, 参与者存在厌倦情绪。

第三, 学生缺乏意识教育, 对社会实践必要性认识不足。如今大部分高校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教育, 忽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知识停留在纯理论上, 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个测评标准, 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予以对待。大部分学生也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 忽视了社会实践这堂必修课, 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

三、对暑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 切实加强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暑期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的活动, 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完成。政府领导必须重视起来, 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放入地区发展规划中, 积极配合高校开展活动, 为暑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 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有效的在社会上开展, 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各高校更应该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发展纲要, 主要领导亲自负责, 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 抓好关系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二, 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加大对科技的重视。鼓励大学生选准项目, 根据地方需求, 将创业项目带出校门、带进企业、带向市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求, 借助暑期实践平台, 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组织学生深入见习基地, 展开见习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 把握就业方向,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同时, 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 了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鼓励将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项目等相结合, 支持学生带科研课题到农村、下基层、入企业、进社区, 开展实地社会调查研究, 增加实践的学术、科研含量, 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 支持专业教师吸收并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建设。

第三,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加强学生意识教育, 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坚持一体化分层次教育思路, 有的放矢地安排不同年级学生参加不同项目活动。对于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的低年级学生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考察、志愿服务活动, 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社会调查, 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如此安排更具人性化, 更具合理性。

完善学生社会实践考评体系, 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通过创新学分等形式激励学生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来, 对于出色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的学生采取认定创新学分的策略予以肯定。

参考文献

[1]、陈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转型改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总结 第2篇

【论文摘要】:我们整天呆在学校里与书本为伴,只知道学文化得奖学金,不知道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了学习好并不代表将来就有能力、就有本事、就能做好工作。我们应该注重能力,多去实践,多去接触社会,做一名有文化有能力的大学生。【关键词】:责任、学习、认识

在今年暑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单位是内蒙古家园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充实了我的暑期生活,更让我在活动中了解了国情,受到了教育、服务了社会、增长了才干。同时,“三下乡”还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也让我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要想尽快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就绝不能埋头于书本之中,必须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认识社会,对自己有个清醒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正确地做人做事,学会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是自己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介绍有关我这次实习所要涉及到的监理职责。

1、监理员职责。

(1)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现场监理工作。

(2)检查承包单位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设备及其使用、运行状况,并做好检查记录。

(3)复合或从施工现场直接获取工程计算的有关数据并签署原始凭证。

(4)按设计图及有关标准,对承包单位的工艺过程或施工工序进行检查和记录,对加工制作及工序施工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5)担任旁站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告。(6)做好监理日记和有关的监理记录。

2、总监理工程师代表职责。

(1)负责总监理工程师指定或交办的监理工作。

(2)按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行使总监理工程师的部分职责和权力。

3、现场监理安全职责。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标准。

(3)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暂停施工并报告建设单位。(4)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标准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建立责任。

4、监理人员职业道德守则。

(1)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按照“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执业。

(2)执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制度,履行监理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3)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和建设监理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监理水平。(4)不以个人名义承揽监理业务。

(5)不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监理单位注册和从事监理活动、不在政府部门和施工、材料设备的生产供应等单位兼职。

(6)不为所监理项目制定承建商、建筑构配件、设备、材料和施工方法。(7)不收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礼金。

(8)不泄露所监理工程各方认为需要保密的事项。(9)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二、汇报暑假生活。我第一天被公司派到内蒙古财经学院进行实习。到了那里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按图纸 算外墙保温面积。我一听让我算面积,心想:“谁不会算面积,是个小学生都会算面积何况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就拿出纸和笔进行计算,可没想到我还没开始就遇到难题了,我不会看蓝图。在傍边的刘工似乎看出什么,对我说:“我来教你看图吧。要想算准确你首先要认真研究图纸,其次在进行计算。而不是盲目的进行计算。”就这样我在刘工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看图纸。这是我看图时拍的,看我挺想一名工程师吧!我对自己的理想更加坚定了,我要为我的梦想努力。我现在会看图了,那算图应该没问题了吧!可我算了三天,每天的结果都不一样,算出了20多种答案。我越算越难受,甚至觉得自己没用。我从兴致勃勃变得垂头丧气。回到家也没精打采的,父亲看到我这个样子就对我说:“怎么了,干了几天就不行了,就这样被困难打到了。是谁说要为梦想努力的,是谁说困难击不倒,越击越猛。要知现在何必当初说这样的话,自己好好想想吧。”父亲走后,我想了很久,最后我决定明天还去,我段昕不是这么容易被困难击倒的。第二天,我一去就翻看图纸认真研究了一番,终于发现自己哪里出错了。原来我忘了加外墙保温的六

公分和窗框了。我高兴极了,便四处转转,看到那些工长和技术员们都在办公室看书,这时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还有太多的不会,需要好好的学习,更需要好好的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这也让我想起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当中有的已是一级建造师,可他们还在学习,这不由得让我思考:我们当代大学在假期不是打工就去和同学出去玩,能有几个真正在家学习的。而那些在工地里忙的人却在闲时拿出书看,我们是否应该深思;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改变以下我们的想法;我们是否应该找回我们最初的梦呢?看图计算我已完成,接下来我要实地测量,最后把实际的结果和按图纸计算的进行比较,看看有多大的差距。经比较差距并不大。

我作为一名监理,我的主要职责就是对质量的把关。我和其他俩位监理一起去14号和15号学生公寓进行检查与审查。当时我并不知道该看些什么,如何检查质量,只是傻傻的跟在后面。这时我才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傻瓜。回到家,我向父亲和母亲诉说了今天的事。父亲说:“你刚上大一有些不知道是很自然的,会的就说,不会的就要虚心的问他们,我这次让你去实习的目的是让你学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你知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你认清你自己;更让你明白一些道理,通过这次实习我和你母亲也想锻炼锻炼你,你从来没打过工,没独自面对过一些问题,我们觉得该是我们放手的时候了。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无事问。”听完父亲的话,我受益匪浅。回想白天,我好想问又怕他们笑话,自己太看重面子了,那么好的学习机会就因为怕丢面子而失去了,到头来想想面子能值多少钱呢?我自己真是太愚了。我应该改变这种想法,同时也让我想到是否其他的大学生也存在着跟我一样的问题,我想跟那些同学说:“面子不值钱,我们应该珍惜大学生活,在有现的时间里学无限的知识。请大家把面子丢开,虚心学习吧!”

眼看工程就要竣工了,心里感到美滋滋的,不知用什么来形容此时的心情。我每天看着拉土车把土一车一车的拉进来,再用铲土机和挖掘机弄平。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呀。

在这次实习中,我还学会了使用经纬仪、如何整理资料、如何折叠图纸,更重要的是我积累了工作经验,也认识了一些老朋友和大朋友。总的来说这是我最快乐的假期。

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天的工作中,我发现工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浪费问题严重。在工地中随处

可看见堆弃的废物,我仔细看过有些还可以用,却被堆在室外遭受着风吹雨打,即使能用也用不了。还有就是工人干活时的失误也造成了浪费。他们为了赶工,工作干得马马虎虎,最后质量不合格导至了反工,仔细算算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呀!(2)工人的素质低。工人在楼房盖好时就会搬进楼房,白天工作晚上居住。他们每天把吃剩的就从窗户倒出,这样做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也会污染环境。今年我们呼和浩特市正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我们建筑行业也应该加入这一行动中。

四、我对解决工程问题有一些想法。(1)面对浪费问题,我们应该严把材料关,确保每一材料都能充分利用。我们也可以开展节约材料活动,看谁的工作又好又能节约材料,对节约材料多的工种进行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2)面对工人的素质问题,我们应该倡导一起学文化,以文化充实大脑。这就需要国家的帮忙。国家可以投资开办一些培训班,让那些农民工走进教室进行学习。

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感悟。

这个暑假,一个多月的历程,对于我,或许是将成为影响一生的财富和力量。第一次以大学生的身份参加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第一次真正地走入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探索社会。

说老实话,这一过程很苦,中途好几次想过退出,甚至觉得自己选错了专业,特别是在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或无法理解的事情时,如在我检察内蒙古财经学院学生公寓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腻子刮的不均匀、地砖铺的砖缝不齐、洗漱间的地面与走廊的地面一样齐等问题。我就去找负责工程的工长,工长却说没事,只要能满足居住即可。我对于他的回答很是接受不了,俗话说:滴水穿石。就是由于我们常常不注意那细小的问题而导至重大的问题。我总觉得既然我们决定了干这行,我们就应该为我们的行为负责,时刻严格要求我们。老师曾说过:“我们这行要不出事故,一出轻者重伤重者死亡。”我时刻牢记老师地话语。我经常思考工长的话,有时也觉得是不自己的看法有点不全面、有点偏激。在工地上我整天是脏兮兮的,有时甚至没有午休,吃得更不用说了。但我却仍然走到了最后,没有给自己留下较大的遗憾,究其原因,或许是缘于自己对苦的认识吧。

看过一篇文章,是谈吃苦要趁早这一话题的。有段话写得很好:苦是年轻人最不应该拒绝的事情,过于顺利的成长像一颗过着巧克力的慢性毒药,消解了人底意志,迷惑了人的心智。吃苦才是一剂良药。苦的滋味固然不好受,但吃苦的经历却能让人沉淀出智慧和力量,让心灵变得强大而宽阔,表现出生命的张力和丰富。

很受启发,绝大多数处于校园内的学生,都像是笼内圈养的金丝雀,没有经历过大的风浪,没有真正体味过生活中苦的真谛,因而每每有担子降临在自己肩上,能承受住、坚持住的不在多数。生活需要不断地锤炼才能产生美,而这一过程掺杂的苦很多。只有学会去坚持,去奋斗,去挖掘内心的源动力,在劳苦中追忆奋斗过程中美好的点滴,汇聚成甜蜜的旅途,才能使之塑造成为人生中的一方里程之碑。

作为学生,十多年来,我们大多数的时间和空间都被锁定在校园这片方寸之地,可以真正接触社会,感知社会变化的机会不多。到了你真正走入社会,你才会突然发现,原来现实中还有很多我们不曾了解到的。

这个暑假,我将我的身份暂时定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在社会实践中,体会着城市的变化的同时锻炼自己表达沟通能力,增进与社会的联系和了解,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范和能力。

历经一个多月的探寻,人性的真善美我感知到了,社会的冷暖情我目击到了,我以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和热情,融入了自己的特长和专业发展方向,去了解了社会,服务了社会,最终在自我的成长过程中造福了社会,虽然只是小小的一部分,于我,已经是迈出了一大步。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论文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社会实践 活动机制

一、高校教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师了解社会、明晰责任,增长才干、进一步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重要渠道。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自我学习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提高教师实践经验的目标,实现高校教师全面发展的目的。新世纪的高校教师肩负着培育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全面综合教育,使广大高校教师可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的完美园丁。

二、 “三下乡”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社会支持力度欠缺。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走向社会的活动,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实现,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关注与支持。然而,在高校与社会的接触中,很多单位疲于对本单位工作的处理,无暇顾及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这一于己无关的事,很多学校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观念。很多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依靠老师人际关系,使社会实践成为老师的一种负担。

当前,一些走在前沿的高校虽然已经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但是还是存在着个别高校不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把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高校教师第二课堂活动来抓。很多高校对于暑期社会实践的配套经费不及时,资金无法满足社会实践开支,致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大缩水,搞起形式主义。

(二)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科技性、趣味性。

虽然团中央每年根据社会热点,突出重点确定一些主题,但是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开展中,很难完全与自身结合,大多数高校依然认为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青年教师个别行为,因而很难控制高校青年教师所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所涉及的方向,除高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可以贯彻实施团中央精神,个人暑期社会实践很难联系社会热点,且形式大都局限在参观、调查、访谈等。从而造成暑期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缺乏创新性。

高校团委组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虽然可以紧密围绕团中央文件精神开展活动,但是基本上以团委青年老师为主,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形成了送知识下乡高校教师自己并不精通的现象。没有真正的把文化科技卫生送下乡,且活动每年形式基本相同,参与者存在厌倦情绪。

(三)高校教师缺乏意识教育,对社会实践必要性认识不足。

如今大部分高校注重高校教师的文化课教育,忽视对高校教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把知识停留在纯理论上,对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个测评标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对高校教师社会实践工作采取放任不管的方式予以对待。大部分高校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却忽视了社会实践这堂必修课,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如高校教师处理事情的能力匮乏,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妥当。

三、对暑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

暑期社会实践是走向社会的活动,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完成。政府领导必须重视起来,将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放入地区发展规划中,积极配合高校开展活动,为暑期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让高校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有效的在社会上开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各高校更应该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发展纲要,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抓好关系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提升高校教师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对科技的重视。

鼓励高校教师选准项目,根据地方需求,将创业项目带出校门、带进企业、带向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借助暑期实践平台,拓展高校教师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组织高校教师深入见习基地,展开见习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引导高校教师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同时,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了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找出差距,认清不足,以此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鼓励将社会实践与高校教师的专业学习、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项目等相结合,支持高校教师带科研课题到农村、下基层、入企业、进社区,开展实地社会调查研究,增加实践的学术、科研含量,提升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要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支持专业教师吸收并带领高校教师进行科研课题建设。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高校教师意识教育,提高高校教师主观能动性。

坚持一体化分层次教育思路,有的放矢地安排不同年级高校教师参加不同项目活动。对于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的低年级高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考察,志愿服务活动,高年级高校教师可以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服务活动。如此安排更具人性化,更具合理性。

完善教师社会实践考评体系,纳入教师综合素质测评,通过创新学分等形式激励高校教师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中来,对于出色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的高校教师采取认定创新学分的策略予以肯定。大力倡导高校教师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大表彰力度,对优秀调研报告、成果编印成集,树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典型,隐射全体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论文 第4篇

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

(一)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巩固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发挥校园文化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 还要在观念上提高认识,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 通过对国情的认识, 积累有益的实践经验,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主动性。

目前,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滞后、拖延的情况,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查找到自身的不足, 激发学习知识的渴望。同时, 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会促使学生加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从而, 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学习的紧迫感,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今, 高校大学生群体以独生子女居多, 缺乏组织协调、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大家互相配合, 形成合作意识, 培育团队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 克服困难, 奉献爱心, 锤炼意志, 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今后的发展打坚实的基础。

(四)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国情, 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大学的校园中, 难免会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以及对国家政策的把握。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可以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也随之变化。在新形势下,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思想认识, 提高实践活动参与度。

目前,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状态大部分是由高校共青团委或学生团体组织发起, 在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愿进行报名参加, 由于思想意识淡薄, 宣传力对不够, 导致参与规模比较小。同时, 由于一些高校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高校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小。

(二) 缺乏有效组织, 创新性不够。

部分高校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三下乡”实践的活动组织单位多为高校共青团组织, 同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主体多以学生干部等精英学生为主, 其他同学参与程度不高, 缺乏组织的时效性。另外,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内容匮乏, 形式单一, 导致活动的创新性不够新颖。

(三) 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是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实践经验有机的联系起来, 在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 也通过社会实践更多的了解社会, 更好的服务社会, 使自己的情商、智商得到提升。由于文理科知识的差异性, 导致在活动中, 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从而失去活动本身应有的实际意义。

为了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建议如下:

(一)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高校有关部门和领导要从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高度, 重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真正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与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 认真组织实施。

(二) 健全机构, 协调运作。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联系实践单位、实地调查、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请教专家、实际数据的采集、实践人员的考核与选拔等。只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协调运作, 才能使实践活动取得成功。

(三) 要组建高素质的“三下乡”服务队伍。为了落实“三下乡”活动的服务宗旨, 首先应建设一支思想意识高, 组织纪律强, 工作态度勤奋、高效的服务团队;其次应加强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夯实专业基础,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使“三下乡”活动开展的高质高效。

(四) 政策支持, 资金投入。

“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要取得学校相应政策的倾斜, 肯定“三下乡”活动群体所得出的成果, 同时要予以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 保证“三下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 认真策划, 保证安全。

计划的制定是保证“三下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在制定计划之前要对实践活动的地点进行充分的调研, 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在保证安全第一的基础上, 力所能及地开展相关活动。

结束语

总之,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同果, 范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探析[J].高教研究, 2006, 4:88-92.

[2]郭玉宾.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地位与作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7, 23 (5) :62-65.

[3]李惠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成才的需求[J].人力资源研究, 2005, (9) :41-42.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 第5篇

陆游曾说过: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书本与现实相差多少我们无以丈量,但通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确信拉近了二者之间的距离。

虽然我们调研的各相关农村金融机构是同我们自己的专业所在。然而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银行的运作与我们课堂上的想象大相径庭。以邮政储蓄银行为例,原本我们以为银行前台柜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前处理业务,但当我们走进那个狭小而又拥挤的空间时,我们发现都市中的业务办理方法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在邮储里,几乎每个工作人员都是站着的,他们还不时需要走出柜台在一些资料宣传画前给客户解释相关业务。碰巧遇到的一位在该分社实习的在校大学生告诉我们,别看是在这样的农村基层单位,要干好这里的实习还必须对当地情况相当熟悉并且要有一定程度的农村经验支撑,他是邛崃市来的,在这里已经实习了一个月,可以说吃了不少苦头。

在平日里的我们总觉得同他人交流得心应手,不想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大学这座象牙塔中,同和我们最相近的人们才能如此自如。然而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众生百态都需要我们去适应,在对部分个体户的调查中对此我们感受尤其深刻,我们多次反省,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将问题解释得更透彻,以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获得我们所需的准确信息,语言真的是一门艺术。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论文 第6篇

关键词:暑期党建工作,大学生“三下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未来社会里新生代力量的代名词,大学生群体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和倾力支持。自大一新生入学以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就和高校的党团建设工作一起前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然而,由于高校寒暑假时段的特殊性和长期性,学校工作暂停休整,学生力量普遍地流向社会和家庭。因此,“如何使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成了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暑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无论是高校工作人员还是大学生群体,在暑期时段都有着极其明显的流动性和社会性。怎样有效利用暑期时间,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选拔建设一支卓越的实践队伍,怎样准确对接社会的实际需求,怎样切实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实力,依然是高校党建工作者共同思考的一大命题。

一来,现有的高校暑期党建工作,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家长、高校/社会等各方面人士的诸多需求与期望。二来,现有的高校暑期党建工作,在实践队伍的组织性、持续性、创新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效果的实际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在多种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卓然绽放。以主题鲜明、形式生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等优势持续吸引一代代大学生新力量投入其中。

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三下乡”队伍能够切实关注校园成长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从组织到实施的全程中都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它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党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于引导学生党员领会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对于推进高校暑期党建工作,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广泛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学生主体作用

在各高校,“三下乡”活动每年都能吸引众多的高素质学生加入队伍当中。每一年的“三下乡”活动都有高校共青团统一组织,在实践主题、下乡地点、活动内容等方面都有明确规范和有效指导,学生可以利用大片的暑期时间投入其中、把握机会,回报社会、锻炼自我。

(二)综合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发展至今的“三下乡”活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机制,成为培养、锻炼大学生能力的“第二课堂”。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中认识了社会,弥补自身不足、深化专业意识,在与社会的融合中认识了自我,提升了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的理想教育目标。

(三)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自“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大学生党员团员就成为该实践方式的中坚力量。“三下乡”社会实践,既调动了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激发了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有效锻炼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实现“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同时还为高校党建工作者提供考察、发展学生党员的良好机会,丰富高校暑期党建工作的内涵。

(四)积极推进在校大学生深入理解群众路线

当代大学生普遍年龄偏低,多数为独生子女,又长期生活在校园环境里,缺乏生活经验和现实了解,正处在学习、锻炼的绝佳时期。大学生可以在下乡中,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知晓乡情、民情和国情,体察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五)坚定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与信念

大学生以“准社会人”的身份参与到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因而对纷繁的外部社会有了更多的理性了解,对逐步发展的复杂国情也有了更深的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下乡归来,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与信念,也更加明确了在校大学生的应尽责任与光荣使命。

三、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依托,拓展暑期党建工作新思路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至今天,我们收获了一条丰富大学生暑期党建工作内涵、推动大学生暑期党建工作发展的开阔路径。为更好地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依托,拓展暑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现有如下建议:

(一)开展各项技能培训,组建高素质的“三下乡”实践队伍

高校应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在“三下乡”筹备初期就着手培训工作,开展各项集中的、有针对性的主题培训,例如讲解下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经验总结,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实际技能训练,组织团体素质拓展活动等,有意识地提升学生个体与整支队伍的实际能力。

(二)探索多种实践方式,切实提升“三下乡”活动的有效性

在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的下乡队伍能够及时敏锐地察觉到当地发展的实际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乡村发展,还要努力探索开拓更多的新凭条、发掘更多的新方式,而不能局限于已知的义教、宣讲、调研、文娱等传统路径。

(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增进高校暑期党建工作的持续性

以“三下乡”为起点,要想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梦想,要想保证高校暑期党建工作的连贯性与有效性,仅仅一个暑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以众多大学生收获丰硕的支教支农支边活动为例,如果能与实践地点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联系机制,让学生有机会在当地进行长期持续的实践锻炼,就既能及时对接当地发展的实际需求,又能有效地集中起大学生群体的力量,持续地锻炼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党建工作的双赢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凝聚了众多群体的智慧,也积累了丰厚宝贵的经验,更为祖国乡村各地输入了崭新的力量源泉。

在此基础上,各高校的暑期党建工作如能以此为依托,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泛调动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深入推进群众路线,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必将打开暑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既可以扎实稳健地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继续发展,更可以实现学生成长成才与高校党建工作的互利双赢,从而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出大学生群体源源不断的崭新力量。

参考文献

[1]董雨,常杰,胡赛莹.“三下乡”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教育与现代化》,1999(2).

[2]赵永吉,崔润东,卜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及运行机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3]张彦.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

[4]余嘉强.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5]邹元元,柳礼泉.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6]张洪峰.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0.

[7]任江林.深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刍议.《现代教育科学》,2009.11.

[8]张慧莉,周家富.大学生暑期党建工作机制的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12(4).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论文 第7篇

一、职业核心能力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 又称“关键能力” (Key competencies) 、“基本能力”、“软技能”、“基础技能”、“共同能力”。澳大利亚工商联合会与澳大利亚商会联合发布的《未来技能报告》中从8个方面构建了就业技能框架: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专业技术、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14日第5版《我国“十二五”期间促进大学生就业着力点在哪儿?》一文指出, 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其本质而言, 就是找到工作、保持工作与转换工作的能力。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认为,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 具有普适性、一般性、促进性或可迁移性的能力, 是人们职业生涯中的基本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职业, 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职业发生变化或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 个人所具备的这些能力依然存在, 能够使人在新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技能与知识。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 称为“8项核心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终身学习、创新革新等。

二、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高校育人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当前, 很多高校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总结经验, 结合自身实际, 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就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 仍然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当前中国教育体制问题及社会与校园文化的功利化、低俗化, 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种种弊病, 使得大学培养的各层次学生, 从人生信念、境界、趣味、人品、精神风貌, 特别是诚信等各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此外,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和学校对学生心理精神关怀、抗压能力培养不足, 也导致不少学生领导能力、独立性、自信心不足以及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欠缺。这一系列精神层面的问题直接反映到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上, 并影响其走进社会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切实地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使其具备职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 对当前的学生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探索要求。《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1]12号) 强调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强化实践育人。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系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笔者认为, 在实践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植入到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适应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自主调整, 获得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

三、暑期下乡支教对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开始, 笔者所在单位每年暑期带领35位大学生积极走进乡村, 投身社会实践, 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同时, 提升自我, 增强社会责任感, 无形中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在最后针对学生参与活动后的能力素质提升方面的调查, 学生反馈结果如下:

正如前文所述, 职业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从业过程中的团结合作、沟通协调、自信独立、责任奉献、组织领导的行为及风貌。过三年的实践反馈表明, 暑期下乡支教用一种更积极、更成熟的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学生培养、社会、教育发展等问题, 通过支教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1. 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下乡支教为学生提供在社区中和他人一起工作的机会。分模块、分项目进行, 在完成支教项目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 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协调反馈, 以及学生与服务对象的互动交流, 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完成, 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学生们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 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来保障其顺利进行。问题的妥善处理既肯定了个人在团队中重要性, 增强个人的团队归属感, 又充分发挥了团队优势, 提升团队凝聚力。这些都是团队精神的重要体现。从过以上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 超过九成参与者都认为在深入社区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得到了充分发扬。

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教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是“服务、支持、引导”, 学生才是活动的主导者。活动中, 学生们需要单独或者与少数同学一起面对人数众多服务对象, 担当新的角色, 接受新的挑战, 这就要求学生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组织能力, 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 学生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心去面对服务对象, 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然, 这也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作支持;其次, 学生们应该具备独立意识, 在面对意料之外的事情时能够独立处理, 并尽量使事态按照原定计划进行。这个过程中, 学生应努力调动以及丰富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领导能力, 当问题解决时, 学生们会有被承认和被欣赏的感觉, 从而令他们更有自信, 大部分参与的学生认为服务学习使自己表现更加自信并感觉良好。

3.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革新能力。

支教的对象一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 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通过自身观察和亲身经历, 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去理解很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制约, 感受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的艰辛, 让他们学会尊重、欣赏与宽容。同时, 学生从一个被动的索取者慢慢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奉献者。通过服务他人, 大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双手来实践, 用脑、用心来改变社会, 增强了他们对社会和公众事务的理解和直接参与意识, 培养他们勇于承担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在整个支教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参与到服务社区, 看到了社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体会到各种弱势群体的各种不幸, 会激发学生创造和革新的能力。

“君子务本, 本立则道生”, 任何职业培训都离不开做人根本的学习与熏陶。暑期支教让学生参与了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工作, 在服务过程中学生有机会与从事各种职业的社区成员建立联系, 可以体悟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何与各种职业相联, 并可能形成多样的职业期望, 同时对于如何实现梦想会有更加切实的认识。而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参与, 在丰富经历的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 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高校必须在夯实做人根本的基础上, 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暑期下乡支教活动中, 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经历, 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备良好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的基本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职业, 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 如何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宝贵的工作经历和实践机会以增强就业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 是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的课题。在反思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笔者通过下乡支教模式, 探索对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影响与效能。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暑期下乡,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2]黄艳霞.关注就业技能: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1) .

[3]桂德怀.澳大利亚数学课程拓展目标:关键能力与就业技能的培养[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 (4) .

[4]丘东晓.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在高职教育中的培养[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

[5]陈智武, 陈珠琳, 陈文滨等.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汕头大学工学院EIP-CDIO素质拓展训练营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 2008, (9) .

[6]贺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12) .

[7]刘清香, 高丽萍.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与效能——美国大学生社区服务学习实践及启示[J].教书育人, 2011, (27) .

[8]李江涛.依托志愿者平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职业核心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6) .

[9]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2) .

上一篇:CCD采集下一篇: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