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议教学模式

2024-06-29

读写议教学模式(精选12篇)

读写议教学模式 第1篇

一、从标点入手,让学生有感而作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如《匆匆》这篇课文中的结尾一段: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的结尾有一个问号,对于这个问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这些看似“疑惑”之处,实际上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答案。抓住这个符号,让学生来当小作家,充分感悟,了解时间的可贵。教学中抓住这一切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感受,同时又深化了主题。

二、从词句入手,引导学生悟出写法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例如,《窃读记》这一课,作者的心理描写是非常传神的。教学时不能放过既能表达情感又丰富写作训练的好机会。如“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偷窃了什么? 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教学时不妨设置一种情境,让学生当场再现,真实表达。在学生的写作中,他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上一些。

1. 仿写句式

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学习《孔子游春》的第二段和第五段时就立刻让学生仿写句子。如第二段出现了一个排比句“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笔者让学生按照课文句式展开想象仿写一两句: () 的() 是她的() 。课文中孔子论水那一段: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 是() 她好像() ”采用填空的形式仿写句子把省略号补齐,适时地进行写句子训练。

2. 仿顺序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在学习了《颐和园》笔者便让学生仿照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三、抓精彩段落,给学生提供仿写空间

仿写,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要引导得法,扬其利,避其弊,仿写就不会束缚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借鉴名篇的某些情节,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风格,时间长了,就能在写作时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里的仿写不光是内容的仿写,更是表达方法的模仿。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先让孩子们阅读课文,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 那么你在写故乡的特产,尤其是写故乡的特产水果时,你会怎么写? 哪些好词好句你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呢? 孩子们在阅读之后就写了《我爱故乡的苹果》《我爱故乡的桃子》等作文,效果相当好。

四、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常常做,不怕千难万阻; 日日行,不怕千山万水。”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只有经常动笔,反复推敲,不断探索,才能从不会写到会写; 从不愿写到想写; 从凑字数到文思如泉涌; 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上语文课,孩子们就准备好练习本,准备随时练习写句子,写片段。多鼓励孩子们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练习成篇的作文应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 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 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的练习方式也力求多样,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孩子兴趣入手。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更全面。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合中的载体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从标点入手,让学生有感而作;从词句入手,引导学生悟出写法;抓精彩段落,给学生提供仿写空间;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毛概 读写议 第2篇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内容提要:

总统可以提案,但是必须经由国会批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议案,但是参议院可以启动弹劾总统;国会可以立法,但法院可以宣布法律违宪;法院可以独立判案,但是大法官由总统提名;总统虽然可以提名法官,但必须经由国会批准。电视节目天天在骂总统没有被FCC封杀;一群美国公民聚在一起为远在万里之外的达尔富尔聚会游行。

关键词:

民主、权力制衡、自由

在打开这本书阅读之前,我眼中的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几乎停留在中学的认知层面,是那时政治课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随着书中内容的一步步展开,我方才意识到想象之中与客观现实的偏差。这本书是以美国的当代政治为蓝本而写成的随笔,民主的精神洋溢字里行间。

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一句“权利就像水滴,一旦下渗,就会开始沿着平面蔓延。美国的先驱之处,就在于它是第一个让权利的水滴从皇宫贵族渗向平民百姓的现代国家。”权利水滴的下渗虽然缓慢,但这种平和的改变方式正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将一个国家的发展导向正确的方向。美国民主的建设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这里权且列举几个例子。

一、动谁的钱,就是不能动纳税人的

中国人对于公款吃喝并不陌生,它就发生在普通人的身边,发生在我们视线所及的范围内。各类酒店、饭馆,有哪一天不在上演公款吃喝的煊赫场面呢?

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是多少?最新的数字是3700亿元。3700亿元意味着什么?

中国2011年的军费为6011亿元。公款吃喝吃掉了中国全年军费的一半。如今不是满清时代,日本人没有能力覆灭中国海军,但如果我说公款吃喝一年就“消灭”了中国的海军舰队,或者中国五支航母编队,是完全成立的。

中国2010年的教育经费是12550亿元。公款吃喝占了教育经费的四分之一。一些山区的孩子还挤在简陋的教室里接受教育,每天吃简单的饭食,不少孩子营养不良;公款吃喝者却大腹便便,营养过剩,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们再来看美国。

纽约州审计长阿伦•赫维斯在2006年摊上事儿了。这个倒霉的州审计长,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也算是一个“厅级干部”,却因为让他的一个手下长期给生病太太开车而被人揪出来。在我们看来,这才多大点事儿啊,而且事出有因,但是美国人较真了。按照法律,公车是不能私用的,私用要付费,这位倒霉的州审计长默默地长期干这事儿那就不能忍了。虽然事发后赫维斯主动道歉,并给州政府赔偿8万多美元,但州政府委员会仍然认定他违法,他本人的民意支持率也因此掉了12个百分点,不久之后迫于压力辞职。随后法庭判他有罪,虽只判了罚款,但他的政治生涯由此终结,因为缺乏安全感的美国民众是不会允许这样一个中饱私囊的人获得选举。

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这档子事情上中国政府的“宽容”与美国政府的“零容忍”。或许有人会说,中国政府贪污腐败,美国政府清正廉洁,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古人云:食色性也,他们也和我们大陆的官员一样是凡体肉胎,一样好吃,一样喜欢吃喝玩乐,一样贪财好色。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公款吃喝问题呢?原因很简单:人家的公款(即纳税人的钱)由立法机关管着,他们当不了家,他们的胳膊不够长,想够也够不到。这是制度问题,跟个人的天性和喜好没有关系。如果有人拿一张空白支票给他们,让他们随便吃喝玩乐,他们也一样会给自己填个大单,有便宜不占别人会骂你傻。在中国,政府却是自己给自己开支票,官员们可以随便掏出公款,名为监督机构的人大却不能提供真正有效的审查和监督,所以,不用白不用,要吃喝玩乐就大大咧咧地吃喝玩乐。

其实归结起来,这就是权力制衡的问题。在美国,总统可以提案,但是必须经由国会批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议案,但是参议院可以启动弹劾总统;国会可以立法,但法院可以宣布法律违宪;法院可以独立判案,但是大法官由总统提名;总统虽然可以提名法官,但必须经由国会批准。

如果立法机构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有效审查监督所有各项开支,这样一来公款消费就没了来源;如果司法机关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裁判违法越界的案例,公款消费就得提心吊胆。

因此在我看来,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没有形成合理的权力制衡是我国现在所呈现的大问题,政府的权力集中,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权力起不到掣肘作用就仿若高度集中的皇权,只是如今的不同就是权力的运作由一个人变为一群人。

当然,想要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到美国那种程度还有很多路要走,毕竟我们只是走了60多年,而美国已200年有余。中国正在努力以一种缓慢而温和的方式改变这种权力分配上的畸形。

二、就是这样笑话你

看完这本书我不无恶趣的想,美国的总统最恨的大抵就是新闻媒体了。各种电视节目里的脱口秀主持人,成天拿自己开涮。随便打开一个台,骂自己的。换一个台,骂自己的。再换一个台,还是骂自己的。泥人都有三分怒,更何况在被媒体口诛笔伐的情况下,可是作为总统又没有理由把他们怎么地,只能在一旁纠郁闷。这能忍了,可是,就算他不去看这些,别人也有可能跑他面前指着鼻子大加讽刺。而他自己会为了保持公众形象,则会努力表现出一副政治家该有的良好风度,略带微笑地谦虚回应,同时自己将讽刺的话反过来听。所以说,脸皮够厚是美国总统应具备的基本休养。按照我们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一个泱泱大国的首脑成天被媒体拎过来开涮,那就了不得了。要是哪个电视台今天发表这种不敬言论,对不起,明天广电总局就会登门查封,而且,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故。因此,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并不缺少说真话的人,而是缺少仿若美国那般言论自由的环境,虽然近年来网络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皇帝”批阅民意“奏章”,但这些皇帝的“旨意”终究在现实与虚幻之间缺乏一定的穿透力。他们可能一分钟前在微博里发表忧国忧民的言论,引起一众的附和,他们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一分钟转发某个冷笑话,当然,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的矛盾。

所以。之前所说的穿透力也可以说是将言语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一种力量。美国的民众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可能在市长发表演说时站在一旁静默以表示反对,同时也可能很默契的一起走上街头游行抗议。中国的公民或许更喜欢在网络里慷慨陈词而在现实生活沉默是金。

三、这不是自作多情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有一天你发现邻居家遇到困难,你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施以援手;当你发现你的国家正在承受自然灾害,你也许会通过网络表达出沉重的心情,抑或捐钱给红字会;当你发现日本受到了地震的袭击,我想绝大多数会口上一阵惋惜的同时心里大呼叫好,更何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邦的一切关我们什么事?抱着这样的心理,下面美国人的一些做法常常会让我们的国民十分费解,新生代的90后或许会更直接的说“这些人该吃药了”。

关注美国的朋友都会知道“拯救达尔富尔联盟”,这个由160多个非政府组织联盟而成,旨在提高美国社会对达尔富尔危机的认识程度、敦促政府采取更多的干预活动的联盟于2006年发起了“为达尔富尔发出一百万个声音”的行动,号召100万个人给布什总统发明信片,以要求政府阻止屠杀、保护平民。该运动历时5个月,而且最后一个签名的人是希拉里·克林顿。之后事情还没完,相同的事情还在美国各地持续上演,明星大腕也时常参与其中。同时事件的影响还影射到文艺领域,社会方方面面给政府施压带来的结果就是对苏丹实行经济制裁,这次自下而上的运动可以说是极大程度上促成了政府对策的出台。这么多人为了别人的痛苦而聚集在一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政治自由、政策导向、长期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结果。同时他们没有选择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两个结果都是不能直面的,因此,别让沉默成为国民的本能。总而言之,美好的制度诞生美好的人性。

四、总结

读写议教学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多元读写;培养;英语教学

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网络化的社会,这种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促成了“图像行为”、声音等新的意义表现形式和交际资源的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读写能力认知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读写能力主要有两个重要的转变:一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书写向图像的转变,二是书本媒介向屏幕媒介的转变。新读写能力还强调,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下进行的读写活动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强调社会的互动和社会实践过程,已经逐渐成为评判人认知能力的一个新标准,也使得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

一、多元读写能力的含义以及相关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和语言多样化日益突出,人们每天接受和表达意义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整合性和多重性,这就导致我们语言学习的本质发生变化,即从过去单一的读书识字转变为在人们的交流中习得文化。而文化本身就是

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系统只是其中的一种。在此基础上,就诞生了多元读写这一含义的讨论。多元读写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新伦敦小组提出的,他们对当今的教学个读写教学的未来发展做了深刻讨论,他们认为目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使得交际渠道也趋向了多样化,文化与语言差异日益明显,并提出新的多元读写是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变革的需求,尤其是社会对生产力的新要求。总体来说,他们认为多元读写能力由语言、视觉、听觉、姿态和空间等五个成分构成;;提出多元识读应涵盖学校识读、社区识读和个人识读,并把多元文化观融入社区和个体范围;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帮助等。多元读写教学框架反映了全球经济化和文化及语言多样性对语言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在我们国内,对于多元读写的探讨主要侧重于多元读写的引进跟实践上,胡壮麟、董佳提出加强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韦琴红、朱永生分别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专业英语大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多元读写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每天接受和表达意义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这些变化促成了语篇由单模态向多模态的转变,同时对个体的读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无论是教育管理层,还是广大教师,对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2.研究深度不够

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工作着对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研究比较少,且研究关注的焦点始终停留在对学习者构建的多模态语篇的分析、解读和评价上,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当中的大学英语教学者,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3.内涵丰富,教学实践难

一方面,多元读写能力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必然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两名教师、一两门课程是无法全面培养我国学生的英语多元读写能力的。另一方面,多元读写教学法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由于我国目前多数大学,在培养学生英语多元读写能力教程方面都比较欠乏,缺乏大环境的熏陶,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困难。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

1.静动协调的模态资源

作为大学英语教育者,我们不能满足于对学生进行传统单一形式的读写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不仅仅通过书本,还可以通过多元媒介,如多媒体网络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師应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多元读写意识和能力,加强自身对各种符号系统的解读能力及建构意义的能力,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模态资源传达给学生完整的语篇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通过PPT等现代工具,也可以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其他模态补充强化口头话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模态之如何配合”相互协同,提高教师学生彼此的多元读写能力。

2.对学生进行明确指导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教师已经从过去的主导角色转变成了辅助学生学习的角色。教师应该利用视频、图像等多模态语篇指导学生识读语篇内的非文字模态,引导他们分辨各种模态资源,以及模态资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模态。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多元模态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更深入的解读模态之间的联系,培养深度认知力,增强多元读写能力。

3.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实践练习

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资源的同时,要加强适当的实践练习,比如提供一些辩论赛、讨论小组等,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入的了解何种模态资源,了解自己在多元读写过程中的不足,更深入的了解何种模态资源。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跟大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为实践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跟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案,并且对他们在多元读写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解答,增强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教师讲课过程中的各种符号资源,以及各种模态资源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传达意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把握实践机会、积极的进行学习探索,还应该掌握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知识的技能,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跟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不能一味地接受教师或其他人的观点,培养自己学习的独立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发挥其辅助作用,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双方将传统的读写能力上升为多元读写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5.深入的批判性阅读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考、自省、领会各种模态语篇的习惯。由于学生在批判性阅读时,由于自身所学的文化知识的不同,使得对语篇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对不同语篇的符号以及语境方面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思考。

四、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1.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的只是死记硬背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往往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对这门语言学科失去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时代的语篇已经变得成了变成了由符号等资源组成的形式,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其他课程,提高学习成绩也有积极意义。

2.充分理解语篇含义,提高学习成绩

学生学习语篇可以更好的理解其意义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化知识。英语是门内容丰富和有趣的语言学科,当单一的语言文字不能够表达交际意图时,其他形式的模態就会出来补充,比如图像、音乐等等,帮助文字一起传达意义。因此,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是学生准确理解多模态语篇意义的关键。学生通过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更管饭和正确的理解多模态语篇的意义,分析语篇作者的内涵,对提高学习成绩,增长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3.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技术也有了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了解最新的信息内容,获取更多的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浏览发布在网络上以及各类报纸等媒介上的信息。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人们在这个信息时代更有效、广泛的获取信息和知识,可以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各类机遇和挑战,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4.增强了跨文化意识

英语作为一类重要的语言学科,学习它的目的就是增强语言交际能力,掌握更宽广的异域文化知识。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特点之下去看待异域文化,提炼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在整个多元能量的培养过程中,所有的学习者还应该增强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及反思能力,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五、结语

英语教育教学,是我国语言教学当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理解多模态语篇中各种模态的意义,全面地构建出语篇的整体意义,能帮助学生主动认识世界并探索多元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从而获得新知,提供自己英语的综合能力。多元读写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直接的感受学习兴趣,并且主动的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多元读写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有助于他们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更有效、更广泛地获取各类信息,更好地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此外,教师和学生要身体力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英语教学多元读写能力落后的局面,提高大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庆伟.多模态化与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13,(2):55-59.

[2]易祯,吴美玉.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04-108.

[3]孙丽明.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培养多元读写能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89-190.

读写议教学模式 第4篇

一、“聆听倾听”, 发挥听的主体作用

在“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要素中, “听”排在首位。这是因为,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嘴传递知识, 而学生要通过“听”来接受知识。这也是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在学生层面, 主要是怎么听, 如何听;在教师层面, 则是怎么讲, 如何讲。怎样通过自己的讲述, 让学生喜欢听, 愿意听, 这也是教师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 细心备课, 将所要传达的内容做到心里有数, 并根据教材内容,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吸引他们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爱听, 而不至于听得昏昏欲睡, 听得不知所云。在备课的时候, 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 使学生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二、“想说会说”, 让说者发挥口才

说是写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说显得很重要。课堂答问、人际交流、活动娱乐, “说”的场合无处不在。教师教授完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后, 应该知道学生掌握的状况如何, 必须要学生说出来才行。此外, 说也是口语的表达, 是锻炼谈话、交流、进行沟通的基础。怎么说, 会不会说, 非常关键。同时, 我们还要求学生在说的时候, 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问答外, 课下交流和参加一些活动也十分关键。在课堂上, 我会利用自习时间设计一些辩论会, 增加学生“说”的练习。这样, 学生通过热火朝天、面红耳赤的争辩, 体验到语言的魅力, 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 去辩倒对方。我还会组织一些演讲比赛, 增加学生“说”的机会。如举办“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演讲比赛, 举办“我是一个小小故事家”演讲比赛, 举办“今天我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故事大赛等等, 这些都让学生积极参与, 而且不仅参与者乐在其中, 旁听的观众也是兴趣不减。经过这样的锻炼, 学生对于“说”有了自己的感触, 能够在适当的场合畅所欲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 它锻炼了学生表现自己的信心。

三、“读能生巧”, 不可忽视的阅读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读”排在“听说读写”中的第三位。但是“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如果教师能够在“读”字上下工夫, 培养学生对于“读”的乐趣, 多读、多看, 达到“读能生巧”的地步, 那么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就会大大增强, 甚至会因此改变对语文“晦涩难懂, 了无意趣”的看法, 从而变得喜欢阅读。尤其是读能够让人变得自信, 当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声音发出的时候, 诵读者一定也是充满信心的。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大多使用的是朗读、默读、诵读、教师范读等教学手段。通过读, 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作者所阐述的意境;通过读, 可以让学生去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因此, 我们不但要加大读的容量, 还要让学生多多朗读,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我就利用早晨宝贵的自习时间, 抽出十五分钟作为晨读时间, 每天由学生轮流准备。在这个时间里, 我们可以分享名人名言、幽默故事、开心一笑、深刻哲理等, 无论是在台上朗读的学生, 还是在台下静静聆听的学生, 都对这一时间段充满期待。有时候我走进教室, 听见台上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和台下学生陶醉放松的表情, 我就知道大家非常享受这段时光, 它为一个明媚而又充满希望的一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早晨要进行晨读, 每个学生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在私底下准备的时候, 就会积极地进行搜集、整理和练习。当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 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自信心也增加了。如有几位学生在学校的联欢会、运动会上发言, 其广播的水平真的可以媲美小主持人了。

除了朗读, 私下里我也鼓励学生去阅读世界名著, 浏览报刊杂志, 增加见识, 丰富学识, 充盈头脑。有一些知识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 一些具有哲理的段子, 具有内涵的文章, 可以让人深省。此外, 我还鼓励学生将好的东西记下来, 将别人的知识变成为自己的东西, 去写观后感, 去进行评论, 这就为“写”奠定了基础。

四、“下笔如神”, 写出喜怒哀乐

长久以来, 学生一提到要写作, 无不头疼不已。即便是掌握了一些技巧的优等生, 也觉得写作费神费力, 往往坐在那里绞尽脑汁、眉头紧皱, 却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一点构思, 只是应付了事。我在培养学生“写”的技巧的时候, 着重指出“写”是为我们自己服务的, 要写出自己的想法、内心感受, 不能无病呻吟, 不能因为应付而去凑字数, 那样的话即便写出来, 也是前言不搭后语, 让人没法看的。

在“读”的基础上, 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已经大大增加了。而“写”作为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的本领, 也是检验一个教师教的水平。平时我让学生多读, 就是为了让他们多看、多思、多想, 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 让自己的想法不空虚, 变得有东西可用。此外, 我安排学生在平时多去记一些优美句子, 作为日后采用的资料库。我还建议学生多看看唐诗宋词, 去欣赏古人的智慧, 感受中华文化的古典风韵。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的。因为学生喜好不同, 我们要根据他们的性格和习惯, 进行有目的的建议。这样一来, 学生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 有热爱科技的, 去看《飞碟探索》;有喜欢小故事的, 去看《故事大王》《儿童文学》;有喜欢诗词的, 就去看古典名著, 唐诗宋词。看完后我让他们写一写近期所看书籍的感受, 或者评论, 还建立一个QQ群, 供他们畅所欲言, 发微博, 写心情日记, 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这样一来, 学生对于写就不再畏惧了。尤其是网上交流, 互相评论, 新颖又好玩, 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乐趣都得到了提高。

大数读写教学反思 第5篇

“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读写互通: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摭见 第6篇

【关 键 词】 阅读;作文;小学语文;教学

长期以来,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难题是: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教会孩子们阅读和写作呢?假如把这个问题在百度网上搜索一下,可得到超过500万条“相关结果”。然而,尽管大家都在思考,问题似乎仍未得到解决。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想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尝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效果,请更多有识之士批评。

一、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

为了提高区域内语文教学水平,多地教研机构采取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并写出了“调查报告”。调查的结论大同小异,普遍的情况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始终没有养成,语文教学研究不足,“差、慢、费”现象突出。在此状况下,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更是“八仙过海”——全部落水。从阅读教学看,每位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和态度都不尽相同,教学效果却都差不多。讲得越多,给学生造成的困惑也越多;讲得很细,学生依旧不明白;讲得少,学生还是学不会。于是,很多语文教师就叹息起来,沮丧起来:“语文,怎么这么难教!”从另一个角度看,广大语文教师仍然在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在这里,把这些探索的结果也与同仁们分享。

(一)读写结合

以丁有宽老师为代表的“读写结合”派,探索总结出“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法,并于1988年10月出版了《五年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全套10册。丁老师总结出一个很有警句意义的观点:“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丁老师既不主张读写结合的自然性(文章读多了,就自然会写),又不主张读写结合的机械性(读什么写什么),也不赞同读写结合的随意性(随意学一点就结合一点)。他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取消每周专设的两节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丁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杂、乱、华、死”的通病,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总结了“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等四条基本经验。

(二)读写一体

为了纠正“读写结合”的乱而无序,有人提出了“读写一体”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如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有意识地进行各类体裁教学方式方法的收集、归纳与整理,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施各类体裁的系统的专项性学习,把它做成一个一个的系列,如议论文体的阅读,记叙类文体的阅读,说明文体的阅读,标点符号的使用,病句的修改……这些系统性的学习比笼统的或单项的孤立的教学效果要好,学生的印象和体会要深。于是,很多教师又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放在如何从整体上构建整个语文学习的系统性与专项性的教学环节体系上,“先使自己的知识构建成一个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使每一个点上的知识都能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或一盘散沙。”然而,由于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不足,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具体的教学与实施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有时甚至是困难重重”。可见,读写一体,也不过是一句漂亮的口号罢了。

二、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弊病

“读写结合”也好,“读写一体”也罢,都没有把读与写截然分开,因此,大家对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从方向上讲,是没有错的。不过,“读写结合”与“读写一体”都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和“按什么步骤学”,学生的主体性从来没得到发挥,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读写一体”所强调的“整个语文学习的系统性与专项性的教学体系”,或许不可能实现,而且完全是多此一举——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和专项性”的体系。至于“50法”这类庞杂的知识,更是让学生莫名其妙,心生畏惧。因此,开展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弊病不除,不但漏洞百出,而且教与学都会陷入死胡同。

三、读写互通:彻底解决小学语文读写教学问题

进行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研究的人都发现了这个现象:阅读与写作互逆,换言之,阅读是写作的逆过程。古人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道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与写,从来是相关联的。“读写互通”的教学法认为,通过阅读解决写作问题,通过写作解决阅读问题,是提高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一)读写互通的思维分析

从写作研究的角度,一个具体而完整的写作过程是这样的:

写作者有一个原始的想法(念头),用文字表达是:“我想写一个……”。基于这个想法的系统开始自发运作,人、事、物、情、理五个系统开始建构初步的问题串。写作过程就是回答问题。写作过程中,人、事、物、情、理五个系统所建构的意图指向或与最初设想一致,或有所改变。写作行为终止,写作过程完成。

在这里,我们把“写作的想法或念头”称为“写作意图”。一切表达,都是有意图性的。因此,阅读就是发现意图。这就是读写互通的思维基础。

(二)微观写作形态

如果把写作意图看成“A”,则最微观的写作形态是:A

因为a1(人)=A

a2(事)=A

a3(物)=A

a4(情)=A

a5(理)=A

所以“人、事、物、情、理”这五个方面,始终是围绕着A展开的。

(三)读写互通的教学

一个具体的写作过程就是围绕着“人、事、物、情、理”这五个方面提出问题,然后回答问题。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课为例——

《燕子》这篇课文,可以看成是回答了这样几个问题:

燕子是怎样的?燕子是什么时候来的?燕子和春天是什么关系?燕子如何飞?

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发现文章的段落或句子在回答什么问题,是第一步的阅读理解了,而从问题的分析最后发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读明白了。

《燕子》这篇课文不是写燕子的科普文章,而是写“春之喜悦”,燕子仿佛春之使者,春之化身,写燕子,也就是写春天。孩子可不需要理解到这一层,而教师必须理解到。进行读写互通的读写教学,总是在阅读教学中,让孩子发现问题,找到回答这一问题的语段或句子。如“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几句,是回答什么问题的呢?——回答了“春天是怎样的?”这个问题。

春天是怎样的?——光彩夺目的。

怎样光彩夺目的?——色彩丰富。

……

如果换成写作教学,也是先叫孩子提出问题,然后再回答问题,每个问题算一段。做这样的教学,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正平.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卫林. “读写互通式”语文课堂更灵智[J]. 小学教学研究,2014(23).

读写议教学模式 第7篇

一、抓住文章中心引导写作

文章的中心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一篇文章自始至终是为了阐明这个中心而叙述的。“作者为了突出这个中心通过哪些具体材料来写呢?”教师可以以这个问题为一条线,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答案掌握文章内容,同时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

例如,《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此文时,我首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初读文章后的感受。学生自然地就回答出了“亲人”、“父子”等词语来归纳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能体现这种感受的一句话:“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继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老人与海鸥像亲人一样?”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归纳出事例: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追问:“什么事情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就会明白:正是因为老人生前喂海鸥,视海鸥为子女般悉心照顾,才会换来他去世后,海鸥成群结队前来送行的真情流露。这样,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又深刻地领悟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是需要彼此信任、真心付出的。学完文章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如此一来,学生既明确了中心,又拓展了思维。

经过这样的引导,在学生的心中渐渐地形成一个观点:写文章时,必须要确立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材料来写。

二、抓住关键段落进行随文仿写

细节描写是对环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或对事物的具体描写。一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其细节描写上。

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有一段对闰土外貌的细节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我抓住闰土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仿照闰土的外貌描写,观察班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写一写他的外貌,让同学们猜猜写的是谁。

有学生这样写到:“圆圆的小脑袋,葡萄似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嘴边一对浅浅的小酒窝,微笑起来可甜了,头顶上总是有一撮头发高高竖起,别看他身材矮小,可浑身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是我们班的青蛙王子哦!大家猜猜他是谁?”当他一说完,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出名字:“马刚!”我问原因,有的说是从“高竖的头发”猜到的,有认为是从大眼睛、小酒窝、机灵劲儿”猜到的。

……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心设计活动,耐心培养兴趣,悉心指导写法,教他们活学活用。

三、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指导写作

写作的欲望是被想象力带动的,丰富的想象力是进行再创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文章情感需要让学生进行续写、写读后感、缩写等。

例如,《穷人》一文富有深意,歌颂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在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样?桑娜和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教师可以以“续写《穷人》”为题,让学生进行续写。

读写议教学模式 第8篇

一、《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1.《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的课程性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基础知识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熟悉证券市场的运作,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企业及从事投资活动的个人实践。此外,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面向岗位任职需要,在课程功能上注重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与证券投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以做到强化技能、增强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2.《证券市场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共计18周,每周4学时,总学时为64学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要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了解证券中介机构的类别并熟悉其特点。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证券是金融的枢纽和前沿阵地。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资本市场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能够自主阅读资本市场读物。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投资分析判断能力的基础知识。

3.读写议教改的目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课程读写议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财经新闻,要求学生在台上讲解上一周的重点财经信息和新闻,回答台下学生的提问;其次下课后,详细回答被提问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新闻信息中涉及的教材相关的名词与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将来的毕业论文写作为目的,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财经新闻信息,提出1———2个可能的学术研究点。通过这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课程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相关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目的,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读写议”教学模式的设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资源泛滥,各大门户网站都有专门的财经专栏,对财经新闻和财经信息实时更新。而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这门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查找、阅读、写作、评议各种财经信息的能力,即财经信息的读写议能力,这些能力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侧重学生财经信息的读写议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财经新闻的读写议进行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班级分组。根据上课班级人数,由学生自愿组合,每组6人,将总人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推荐1名组长组织讨论,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分工,组织组员讨论组名和口号。(2)读:教师提前向学生介绍各种财经网站,如金融界、和讯财经、凤凰财经、央视财经评论等。学生通过浏览老师推荐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财经网站,阅读和搜集最近一周的财经新闻信息。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对最近一周的财经新闻进行讨论,挑选感兴趣的财经新闻,确定上台讲解的重点财经新闻以及发言内容,要求最少六个。(3)写:小组成员经过讨论,确定所要讲解的财经新闻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按照老师要求的模板形成文字资料,即财经评论。(4)议:学生在课堂上用PPT或者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同学们解读自己的财经新闻和财经评论;然后台下同学根据新闻内容向台上同学进行提问,台上回答同学的提问,其他组员可以随时补充回答。回答问题时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5)老师总结:老师根据各小组分享的财经新闻、财经评论、汇报资料以及回答问题情况,对学生讲解过程中的错误观点和有争议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分别作出解答;同时,结合目前的证券市场发展形式,引导学生寻找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学术论文写作方向,确定论文选题。(6)学生总结: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讲解和老师的指导情况,即“议”和教师总结的情况,完成以下模板里的内容(见下图)。此模板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个财经评论的模板。最后,在本课程学期结束前,根据每个小组的财经评论,汇总形成财经新闻集、问题解答集、财经名词集、论文选题集。然后把这些资料上传到网站上,供同学们以后学习。

三、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读写议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在3个班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该模式的教学,提升了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考证通过率和参加竞赛的获奖率。该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处于绝对的权威,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实现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1.增强了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学生在浏览财经网站时看到如下新闻:“证监会将大力支持公募基金创新品种,拓展基金投资范围。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基金参与融资融券、期权和商品期货等业务规则,探索推出不动产投资基金(REITs)等新基金品种。……(2014.6.16,理财周报)”,学生会思考:什么是基金?基金的投资范围有哪些?什么是融资融券?通过对该新闻的思考,学生能够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既能巩固理解理论知识,又能读出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另外,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提高了,以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参加考试,一个班级只有2个左右的同学通过考试,更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最后成绩是50-60分,甚至有些同学59分。通过此次教学模式的改革,班级同学的考证通过率首次突破20%,虽然还是很低,但是相比以前的5%,有了很大的进步。

2.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读写议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用实践证明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浏览财经网站,使学生知悉经济大事,及时掌握经济动态,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新闻敏感性;通过写,提升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也使学生掌握了过硬的写作能力;通过议,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读写议,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头脑风暴,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在举办的绍兴市金融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在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在浙江省证券模拟投资竞赛中,很多学生投资业绩喜人,获得了多个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这些成果与读写议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不可分割的。

四、总结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更加令人担忧。如何培养出具备良好素质与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的学生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也是高职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而金融专业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所以,其毕业生的要求具备读写说的能力,而读写议教学模式应用于证券市场基础知识,通过学生对经济新闻的读写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社会需要的毕业生。该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课程。

摘要: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读写说三种能力,目前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此目的,基于此,把财经新闻的读写议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总结了财经新闻评论的读写议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并分析了实施后的效果。

读写议教学模式 第9篇

那么,语文教材中哪些内容值得学生借鉴、移植,进行迁移性的运用练习,化知为能呢?笔者仔细研读了二年级下册与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下面就结合这两本教材浅谈一下。

一、好词串一串

“词串”是苏教版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更能帮助低年级学生积累语言。利用“词串”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使学生的说话写话有了依托,有利于学生写话信心的建立。二年级下册识字1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全课12个词语分成四组,每一组分别以四个节日为首,词不连成句但意相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学生的回答给四个节日作了词语的拓展补充。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布置学生选择一组词语介绍一个自己所熟悉的节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选择文中的词写三四句话介绍一个节日。有的学生更厉害,他们搜集了饺子、红包、月饼的寓意,将这些资料融入写话中,还有的学生搜集了烈士、屈原的资料,在文中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和对屈原的敬佩。通过这样的小练笔,能促进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使学生对于某个节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成功的练笔能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写好话的信心。

高年级教材中虽然没有词串形式的课文,但是单元练习中常常出现相同主题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对该单元主题或是其中某篇课文的拓展,如六年级下册练习3中的成语就是对《三打白骨精》的拓展,它们是一组关于孙悟空的成语。我认为,高年级对于练习中成语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音与义的把握上,更应该注重成语的运用。巧的是,这12个成语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第一行介绍了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得名由来,第二行写了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第三行至第五行写了孙悟空的通天本领,最后一行写了孙悟空降妖除魔的结果。因此,家作时我请学生选用这12个词写一写孙悟空的一生。很多学生重温了必读书目《西游记》,所以这次练笔比较成功。可喜的是,这样的练笔除了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外,还有两大功效,这也是我后来发现的:提高了学生在《西游记》读后感中主要内容概括的能力,帮助学生快速积累这12个成语。

二、看图想一想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篇篇有插图,形象的插图以它独有的方式对抽象的语言文字进行诠释,有时也对语言文字进行补充。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既能帮助学生将优美的文本语言内化,又能对文本进行补充,使它变得更加丰满,更容易体会其中的感情。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是一片洋溢着欢乐气氛的文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欢乐的泼水场面。尽管篇幅比较长,但是对于泼水的描写不够具体细腻,且文字毕竟是无声的。为了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我请学生看课本中的图,引导: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什么?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小姑娘欢叫着向前奔去,水花四溅,她就不怕摔跤吗?原来是一个小哥哥端着满满一盆水在追她呢,近了近了,终于“,哗———”一盆带着香味的水将她淋了个遍,小姑娘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老奶奶牵着小孙儿在人群中踩着水花舞蹈,各自露出一颗洁白的牙……最后我请学生回家后写一写。这样先说后写,不但可以降低写话的难度,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独立写话时有章可循。通过这次练笔,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泼水场面的欢乐、热闹,可以真正理解“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这句话的含义。

成语言简意赅,它的适度运用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但是如果一段话中成语太多,反而会阻碍学生对于场面描写的再现。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一文中,第四、五自然段有很多描写敌人狼狈相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但是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讲,这些词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而课文中的图比较形象,将我军的英勇和敌军的狼狈勾勒得栩栩如生。因此,我布置学生看图写话,写出敌军的狼狈。本次练笔中,学生能结合插图用“有的”的排比句式再现日寇的狼狈,有部分学生还能选择其中的一两个画面抓住敌军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比成语更形象生动。从学生大快人心的作业朗读中,我知道他们已经真切感受到我军的威武、善战了,我更感受到学生成功的喜悦。

三、诗歌改一改

古诗词言简意骇,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它们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因此,诗意的理解,尤其是诗情的体悟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有时,请学生改写诗歌能突破此难点。六年级下册《如梦令》这首词中“醉”“争渡,争渡”是难点。因此,在学生交流了词表层的意思后,我请学生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好细节。这样先说意思后改写,既为学生的改写做了铺垫,降低了难度,又避免学生抄袭词表层的意思应付了事。小练笔中,学生通过语言描写、景色描写、动作描写真切感受到日暮下溪亭景色的优美;李清照喝酒微醉,被景陶醉;李清照的误闯惊醒、惊起了鸥鹭,鸥鹭的惊起也惊醒了醉上加醉的李清照。解意、悟情一步到位,妙哉!

四、体会写一写

批注的类型多种多样,小到字音的标注,大到感受记录,想象联想。我认为高年级课堂上的批注应该以对文中人物、事件的评价及写法的体悟为主。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一课重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心理、动作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及爱国主义精神,因此,第二课时的学习就是以抓人物心理、动作写感受及交流感受为主。在本节课的最后10分钟,我要求学生以“这是一场的战斗”为开头写一段话。通过5分钟左右的小练笔,我得到了反馈的信息:“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是一场充满爱的战斗……”“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学生都感受到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及爱国主义精神。

高年级还应该学会想象联想式的批注,即写整篇的读后感。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它告诉读者: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先做出适当的让步,以求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课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及相关历史人物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能屈能伸,使文章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令我惊喜的是,学生不仅懂得在生活中如何能屈能伸,还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懂得善于观察生活的异,善于思考,积极探索。

五、好段(篇)仿一仿

模仿,是习作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这也是我市倡导习作教学从两课走向两周的出发点。我认为学生仿写的篇幅要短,切入点要小。

1.写作顺序仿一仿。二年级下册《月亮湾》是一篇写景文章,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第一自然段交代我的家在月亮湾;第二自然段以“村子的前面”为首详写了村子前面的景色;第三自然段以“村子的后面”为首略写了村子后面的景色。我们可以结合课后第5题,先画一画,再按顺序写一写。教师批改的时候要放低要求,只要符合本次练笔要点———有顺序即可,不要对学生的景色描写作过多评价,以免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构段方式仿一仿。六年级下册《广玉兰》中第三自然先总写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再分别写了害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的、开过的这四种形态的广玉兰;最后总结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或一个场面,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当时学生写的下课时间解暑场面至今想来我仍忍不住会笑,笑他们形形色色的解暑妙招,笑他们仔细的观察,笑他们细腻的笔触,更笑随课文练笔对于学生观察能力及习作水平提高的帮助。

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中的第二自然段先写烟台的海的壮观冬景,再写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跑到岸边赏景、拍照留念,是“景+人“”人衬景”的表达方式。教师布置学生仿照这一方法写一处景,以此感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妙处。

六、实践做一做

春天万象更新,在学完《蚕姑娘》后,可以布置学生养蚕或种花,引导学生观察,以拍照(或画画)加文字描述的形式记录蚕或花的生长过程。一段时间后,请学生装订成册,在班级内流动、评选,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及作文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和动笔记日记的好习惯。

读写议教学模式 第10篇

一、“情”与“感”循序引导, “读”与“写”顺理成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深层次出发, 调动学生最为本质的“读写”积极性, 使得教学环节不断强化积累, 最终做到厚积薄发。笔者认为, 从“情感”角度对学生进行循序引导, 采用“多元”的策略调动学生的读写情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做到“批文以入情”, 让学生通过诵读, 产生感情;通过感情调动, 获得写作的情怀, 从而为读写融合火花的碰撞奠定基础!

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教学中, 我便采用了“情感循序引导”的方式, 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 做到“读写融合”。

【教学情境1】

教师:同学们,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 我们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 在课程开始前, 请大家先集体诵读一遍课文!

(学生们认真朗读)

教师:大家读得很不错!读完后, 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1:老师!读完后, 我的心情 很沉重!我体会到, 今天我们幸福生活的背后, 是无数先烈付出生命而换来的!

学生2:老师!读完后, 我很自豪!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英勇、顽强, 不畏列强的英雄而倍感自豪!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得到的幸福生活, 是由近一千多年以来, 无数反对内外敌人, 为争取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人们英雄换来的!请大家带着感恩、崇敬的心情再次阅读文中周总理书写的碑文!

(在我的激励和引导下, 学生们的情绪异常澎湃, 极富感情地诵读了课文)

教师:读完后!大家想不想用手中的笔抒发一下本堂课的情绪?

学生3:老师, 我想!想用笔抒发对英雄的感恩!

学生4:老师, 我要用笔抒发对他们的崇敬!

教师:好!今天我们的写作练习题目便是: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为背景, 写一篇表达你情绪的文章, 题材不限!

【分析】情感引导是一种策略!有效地运用, 便能将“读”与“写”有效融合起来!从多元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 让他们接受感情的熏陶, 获得写作的灵感, 最终享受写作的过程!

二、“课内”与“课外”交替渐进, “读”与“写”一体融合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强调教学应注重实效性, 注重课内、课外的融合。初中语文读写教育的真正融合, 也需要充分利用“课内与课外”的双重 效应!笔者认为, 上述教学 思想是“读”与“写”真正融合一体的关键环节!

【教学情境2】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遍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学生认真阅读)

教师:西双版纳是我国最美丽的旅游景点之一!大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吗?

学生1:老师, 通过阅读, 我仿佛看见了西双版纳碧绿的蓝天、参天的大树!

学生2:读完后, 我萌生了去西双版纳旅游的念 头啊!

教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请大家在课外搜集一些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图片、文字资料, 自己动动手, 整理一下, 作为一次写作练习!写得优秀的同学, 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课后, 学生们纷纷利用网络、书报等资料媒介, 为自己的小作文寻找素材, 第二天, 我的办公桌上便摆满了大家的“作品”, 很多学生的作文中还添加了一些西双版纳的风景图片, 创意十足!

【分析】“课内”与“课外”交替渐进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将其运用在语文读写教学中, 真正使“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得到体现, 学生也能够在课内、课外的互动操作中, 找到语文读写练习的沟通桥梁, 感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任务型读写解读模式 第11篇

【摘 要】“任务型读写”的题型结构,对学生解题提出新的要求,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造成严重的失分现象。本文对“任务型读写”的题型结构,做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该题型的解题技巧做了分析.提出加强“任务型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关键词】任务型读写

题型

解题技巧 从2009年开始,安徽开始尝试增添了新的考题类型:任务型读写。这种题型令人耳目一新,符合中学英语课程转型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一节也有明确表述:“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阅读策略;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由于题型的变化,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固定思维的限制,造成部分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无所适从,失分严重。1.任务型读写的题型结构分析任务型读写题型一般给出300-500单词左右的阅读量,结合阅读材料和表格,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表格填写,在填词的内容和数量上是固定的,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该题型难在于填写的单词从阅读材料中有时候无法确定,也不能直接从材料中填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和材料加工的能力,进行必要的信息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概括加工,要努力做到用词准确、语意流畅。“任务型读写与传统的阅读理解题的主要不同就在于他对文章结构和层次的体现。任务型读写以表格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了文章的框架.表格的左侧一般是文章各段落的小标题(但不一定是和每个段落一一对应的),而表格的右侧列出的一般是各段落的主要细节信息。从大标题(文章主题)到小标题(论述的各个侧面或分析列举),再到各个细节或不同论据,任务型读写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了彻底分析。反过来表格的设计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层次结构。”[3]2.任务型读写题型的能力要求任务型读写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单一的背诵单词、掌握题型技巧和语法等是不够的,要求学生把几种能力综合考量,它既可以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每个细节、作者写作意图、人物个性、褒贬语境和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二次组织和概括原文材料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实现了对语言理解能力检测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机结合。从能力角度而言,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利用英语语言知识,也是对中学英语教学的转型要求,由死学到活用的转变。为此,在任务型读写题型中要求学生要系统理解材料的主旨、思想和层次结构,单一从材料里面找答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求理解材料表达的意图,包括作者写作的本意,表述的思想及达到教育的目的等,只有掌握作者写作的上的意图,其选择词语的使用自然不攻自破;不可片面和割裂理解文章,要采取逻辑分析和整体理解的角度分析一个词的使用情况,断章取义是容易出现错误的;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去理解、分析问题:又要求考生能运用应有的生活常识去分析、理解问题。3.任务型读写解读存在的诸多失分点分析这类题型和一般英语题型失分失误的规律通过学生的平时训练可见一斑:一是最低级的粗心失误,即没有把正确答案填在空格内或题目要求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二是单词首字母大小写问题出现的失误,单词不熟悉,拼错单词的情况出现;三是词形、单复数、时态的问题,曝露出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最后是阅读速度慢.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导致无时间完成填词任务。4.任务型读写解读模式总结通过几年的摸索和题型的固定化,对任务型读写解读也找到了更合理的方法,根据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任务型读写解题一般要注意以下诸多问题:一是要严谨审题,确定表格在文中的位置。“任务型读写的表格形象地展现了文章的框架,表格前的小标题。一般包括列标题和行标题,它通常是段落和表格的主题或全文的主旨。表格中所给出的句子和词条多数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所以通过阅读这些标题和表格中的内容。可缩小信息范围,确定考查内容。把握了表格也就在大意上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要细节。为了快速地完成这一题型,最好选择先读表格,再看文章。”[3]二要对表格的内容和所要填写的单词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短文。阅读短文时,一方面我们要总结文章的大意和段意,并划出信息句和关键词。找出了信息句和关键词。直接从短文中能够查到到信息比较容易,可以直接填写,节省时间,需要二次加工,整理出来的信息需特别注意,加工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最大。这里主要论述这类问题的处理:要注意词形使用,如形容词和和副词,同义词和反义词,比如文章中使用的是I didn’t pass the exam,转化为I fail the exam;前缀和后缀等,尤其要注意一些概括词,如opinions/ideas,表方法的ways/methods,features/characters,advantages/disadvantages,differences,conclusion 等。最后,大多数题目在行标题和列标题都设有空,要求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等具有概括性的词语,要教给学生归纳演绎的能力。表达的灵活性有时原文中没有直接可用来填空的词,而是需要文章根据意思来重新表达,这就要求学生能灵活地根据句子意思总结出一个词或进行表达上的转换。书写的规范性在做完题目后,需要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容易辨认。千万不能因为大小写和抄写错误而扣分。总之,任务型读写题型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该题型有一个过程,任务性镀锌解读也有固定的思维导向,只要广大师生不断练习,不断总结,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一定能得以大幅度提高。【参考文献】[1]陈敏 高中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2010[2]罗瑞敏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1(06)[3]罗顺芳:加强“任务型读写”训练,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3)

读写议教学模式 第12篇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 充满了童真、童趣, 他们的小脑袋中藏着对事物稚嫩却独特的体验。这个阶段是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也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关键时期, 虽然他们认识的汉字还不多,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写作的欲望。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 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试着写下来, 为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提早起步, 向言路上行

读中悟写应从低年级开始渗透, 但又不能太复杂, 低年级读写结合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应该想办法把这个过程简单化, 在读写之间架设一条自然通畅的桥梁,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过桥。

低年级学生喜爱画画, 想象丰富, 好奇心强。午休时, 总能看见他们趴在桌子上聚精会神画个不停。教师何不抓住这个契机, 从激发绘画兴趣入手, 先画后写, 以画促写, 以此激活其思维, 开阔其思路, 激励学生把作文“写活”, 使写作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呢?

《秋姑娘的信》中那片片纷飞的枫叶, 《云房子》里那千变万化的云朵;“莲叶何田田”的《江南》, “散发出淡淡清香”的《春到梅花山》……学生们在构思这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场景时, 脑海里会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情节, 不经意间, 画画的过程、心得体会就全都自动记录下来。在绮丽缤纷的画中, 在这样一个敞开心扉的环境中, 学生也自然舒展开语言的翅膀, 快乐地画, 自由地说。不必拘泥于书中的句式, 不必苛求语言的精炼, 只要调动起学生活跃的思维, 他们就会大胆说出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而教师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口头创作的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敢想、敢说, 培养学生自我表达情感的能力。

同时, 教师要不断点拨, 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学生有了说“画”的基础, 写起话来自然就感到轻松自如。

二、内外结合, 向宽广处行

积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 在低年级段, 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积累性读写训练,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课内读读、背背复习巩固;课外多听多说, 多方积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选择趣味盎然、色彩丰富的童谣、童诗、绘本故事, 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点燃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热情, 学生就能体会到, 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 更广袤的读写天地就在自己的眼前。

绘本, 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书籍之一, 它能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氛围中, 以更加自然的态度接近写话, 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接近写话。文字主要诉诸听觉, 而图画是一种视觉艺术, 绘本则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完美地结合来表现。让低年级学生借助童趣十足的绘本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写话, 往往比借助教材中的素材来得有效, 因为它们更加形象有趣, 读说写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师生共读”或者“亲子共读”, 鼓励学生把听到的、读完的课外故事, 讲给老师、小伙伴、父母听, 再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 故事已经由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语言, 上升为“锦上添花”的创作, 不知不觉中, 属于自己的故事就这样被创作出来。

如刚进校门的第一节语文课, 笔者给学生们讲法国作家玛丽的《小魔怪要上学》的故事, 学生们从小魔怪的视角认识了读书原来是如此美妙的事情, 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下子被打开了。当天回家后, 全班大多数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家长听, 第二天的故事交流会上, 不少学生就讲述了自己有关“上学”的趣事。

优秀的绘本故事往往都来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实现生活与写话的链接。绘本《我要变大》中, 那只叫黑羽的小公鸡常常因为个头小而被嘲笑, 后来它吞下了一颗能使自己变大的绿松石, 身体变得巨大无比。故事讲到这里, 我请学生们猜猜小公鸡的心情。有些学生也曾有着因为个头小而被嘲笑, 甚至被欺负的经历, 共鸣自然而然产生, 有些学生觉得长大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时我追问:你们要是突然长大了, 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每个学生的答案都是不同的, 写起自己心中的故事自然得心应手。

课内外结合的大量识字、丰富积累使学生有了写的欲望;丰富多彩、充满想象空间的图片画册, 激发了学生写的灵感。如此自由读写, 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把握生成, 向纵深处行

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 我们同样要注意精心预设, 力求课堂上动态的生成。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 善于发现学生关注的兴奋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调整预设, 并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使教学富有灵性, 让读写训练充满活力。

教学《春雨》那天, 恰逢细雨蒙蒙。在“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的吟诵声中, 我发现几个靠窗边而坐的学生, 他们的视线被窗台外的一株含苞待放的月季所吸引, 丝绒般的花瓣上晶莹剔透的雨滴, 颗颗饱满, 很是动人。笔者不由心中一动, 既然学生已然陶醉于春雨中的景色, 何不顺势而为, 把眼前的情景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让它生成有效的练笔资源呢?写写自己眼中的春雨, 想想它给万物带来的变化, 不仅契合课堂教学主题, 还能让孩子尽抒胸臆。“雨下在树上, 雨水顺着树梢儿滴下来, 变成了一串串银珠洒落一地。小草不声不响钻出地面, 编织成绿色的地毯……”在我的美文诵读声中, 学生听得入了迷, 也静静地观赏起窗外的景色, 眼前的真实情境和声情并茂的朗读, 已将学生带入了另一番境地。听觉和视觉的结合, 文字和生活的交融, 一时间, 师生的思绪和着迷蒙的细雨一样飘飞起来……诗句的浸染, 美文的例引, 再加上真切的观察体验, 学生们写得津津有味, 乐在其中, 交流时争先恐后, 都愿意把自己写下的优美语句展示给全班同学。没有丝毫刻意, 这样的灵动生成也“随风潜入夜”般滋润了学生的习作天地。

上一篇:充电电容下一篇:ERP沙盘模拟会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