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

2024-05-29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精选12篇)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 第1篇

近1年来, 我科217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1例, 女96例, 年龄17~74岁。静脉留置针导管柔软, 不易损伤血管, 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 适应于需要反复静脉穿刺、输液疗程>3d患者。主要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手术中或手术后大量输液、输血的患者。

1.2 操作方法

(1) 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情需要, 选择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 (2) 选择粗直的静脉, 皮肤消毒的范围>8cm, 取下针头保护帽, 旋转松动针芯, 并检查针尖及套管尖端是否完好。右手持针翼与皮肤成15°~30°角直刺血管, 缓慢进针,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0.1~0.2cm, 观察回血, 以确保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 然后边退针芯至个套管, 边将套管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连接输液管调节输液速度并固定。 (3) 封管液的配制: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12 500U, 配制成1∶50的肝素液待用。 (4) 封管方法:肝素正压封管法:每次输液完毕, 用注射器抽取肝素液5ml, 从肝素帽处缓慢脉冲式推入, 确保留置针内充满肝素液, 12~24h再通管使用[1]。

2 结 果

本组217例中出现静脉炎3例 (1.4%) , 留置期间堵管7例 (3.2%) , 穿刺失败者5例 (2.3%) 。

3 护理体会

3.1 造成穿刺失败的原因

(1) 穿刺时针头斜面没有完全刺入血管内或角度过大穿透血管壁, 与技术有关。 (2) 穿刺前未松动管套, 撤针芯时未妥善固定, 将套管带出。 (3) 选择血管过细, 针头太粗。 (4) 护士心理素质差。

3.2 留置针的固定

选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 以利于观察液体有无外渗, 并在敷贴上粘贴标签, 注明留置日期、时间。

3.3 封管液

肝素溶液具有抗凝作用, 临床采用正压封管可有效减少堵管的发生。

3.4 留置针留置时间

一般可保留3~5d, 过长可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过短则增加患者的药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

3.5 预防静脉炎及局部炎症反应

(1) 穿刺前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如有破损或过期禁止使用。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皮肤消毒面积比一般静脉穿刺要大, 且要彻底,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 (3) 合理选择静脉, 尽量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 (4) 应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时应缩短留置时间, 一般不超过3d。

4 结 论

临床上由于留置针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穿刺疼痛感, 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同时, 减少护士穿刺次数, 提高工作效率, 最重要的是维持静脉通路, 利于紧急抢救。

参考文献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第2篇

【摘要】 总结20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包括穿刺方法、心理护理、血管选择、置管时和置管期间的护理、拔针注意事项等,良好的护理可提高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效果,减少使用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冲管;封管;护理

近几年,本院临床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1]。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 材料准备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敷贴、输液器等。

1.4 穿刺过程 向患者讲解留置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优点,以取得患者合作;用22G或16G静脉留置针常规静脉穿刺法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0.2cm,再沿血管走向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因留置针针芯比外套管长0.1cm,退出0.2cm使针芯针尖完全在留置针外套管内,避免逆入血管内刺破血管),松开止血带,用敷贴固定留置针连接输液装置。

1.5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正确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选择 目前认为肝素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其原因是肝素溶液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无抗凝作用[2]。肝素盐水封管有可能引起?缪?疾病病人?缪?和肝素过敏,从而限制了留置针的使用。而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具有范围广、不需要配液、免受污染等优点[3]。

2.2 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4]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 封管的技术 封管时应用脉冲式的方法将封管液推入,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5],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注意正压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率。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静脉炎、液体外渗和套管堵塞。

3.1 静脉炎的预防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病人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6-7];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缗?性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耿少英等[8]研究,炎症以近心端和穿刺点部位发生率高且程度也较远心端为重。护士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心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穿刺处每天碘酒、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盖上无菌敷料。

3.2 防止液体外渗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末完全送入血管内?崽坠苡胙?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9]。轻者?缦志植恐渍汀⑻弁吹却碳ぶ⒆矗?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为了避免液体渗漏,护士除掌握穿刺操作外,应固定好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3 防止套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导管,每次输液完毕后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曲瑶等[10]观察120例进行快速推注与缓慢推注效果比较,缓慢推注组成功率为95.0%,而快速推注组成功率为53.3%。张家荣等[11]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快速推注封管液使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明显增高。拔针的护理

拔针方法不当,极易引起血管周围淤血,导致局部疼痛。因此拔针时应取无菌棉签放于穿刺点正方,迅速拔除留置针,同时按压穿刺点直至无出血,一般应大于5min。按压不当亦可导致局部淤血疼痛,而且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妨碍血管自我修复,影响再次穿刺。因此按压时不要只按压皮肤进针点,不按压血管壁进针点。小结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第3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59-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综合科收治的患者中,所有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者共107例,年龄在1~83岁,其中男59例,女48例。手背静脉置管6例,腕部静脉置管32例,肘正中静脉置管5例,桡静脉置管63例,大隐静脉置管1例。留置时间2~15天。静脉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苏州碧迪公司医疗机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第四代IntimaTMⅡ外周静脉留置针及3M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1623W带凹槽透明敷贴。操作护士必须经过静脉留置针的技术培训,并通过我院护理部组织考试合格者。

1.2方法

1.2.1操作前准备(1)核对:医嘱、床号、姓名、药物等。(2)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对使用留置针的认识,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肢体活动度。(3)告知: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保留时间、个人防护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4)准备: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必要的职业防护;用物包括药物、静脉穿刺用物及留置针;嘱病人排空大小便、保持体位舒适。

1.2.2操作步骤(1)选择血管:尽可能选择较粗较直、有弹性、避开静脉瓣并远离神经、韧带、关节等部位的血管。(2)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8×8cm,待干,准备无菌透明敷贴,扎止血带。(3)打开包装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常规排气,与病人交流,取得病人合作。(4)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留置针导管座和针翼部分,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尖保护套,此时,应避免仅持针翼,操作时切勿使针尖弯曲。(5)持住针翼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3~0.5cm,以确保外套管也进到静脉内。进针速度宜快,进皮后宜慢。(6)松开两翼并压弯后用食指、中指固定针翼,拔出针芯,送入软管。切勿将针头重新插入导管,以免导致导管损伤。(7)松止血带,嘱松拳,用胶布和3M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导管。(8)注明穿刺日期、时间,调节滴速,填写输液卡,(9)整理用物,并将针芯放入医疗锐利收集箱内。

1.2.3操作后护理(1)经常观察穿刺处皮肤及静脉,检查针眼、皮肤有无发红,局部有无肿胀,病人主诉有无疼痛、发痒等不适。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拔针,并另选血管重新穿刺。(2)每次输液完毕,用无菌生理盐水5~10ml正压封管[1],每隔6~8h重复冲管一次;亦可用每ml生理盐水含10~100U肝素钠3~5ml正压封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然后锁紧锁节。(3)血液系统病人、有出血倾向者、大失血病人禁用肝素钠溶液封管[2]。(4)妥善固定静脉留置针延长管,以防病人翻身、穿脱衣服、活动时因摩擦使针管移位、滑出血管。(5)对于年老体弱、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病人,更应多观察局部情况,若穿刺针眼出现滲血、滲液至皮下,而局部皮肤无红肿、套管针未滑出血管外时,可将敷贴撒开,用无菌棉签擦干净滲血滲液,再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处皮肤后更换敷贴即可,保持针眼处无菌。(6)在输液过程中,如输注刺激性强和渗透压高的药物,应注意速度缓慢。(7)拔除静脉留置针时,针头拔出后按压时间应>5分钟,血液系统病人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应>10分钟。

1.2.4观察项目观察留置针部位的情况并记录:(1)按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有关静脉炎程度的分级标准[3],将静脉炎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Ⅰ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为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2)液体外滲:“+”为局部明显肿胀,“-”为无局部肿胀。(3)针管堵塞:“+”为阻塞,“-”为通畅。

2结果

2.1留置天数在应用静脉留置针107例病人中,留置时间2~15天,平均为7天。

2.2细菌培养在107例病人静脉留置针送检的管头中,细菌培养阳性3例,104例为阴性反应。

2.3并发症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有关静脉炎程度的分级标准,本组107例静脉留置针病人中,发生Ⅰ级静脉炎为3例,占2.8﹪;Ⅱ级、Ⅲ级静脉炎为0例。Ⅰ级静脉炎均发生在穿刺后8~12天。所以选择7天为静脉留置针的常规留置时间。

3讨论

3.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3.2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用药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原则是:选用最短、最小型号并能满足输液要求的留置针,以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静脉留置针的内径粗细分为16G、18G、20G、22G、24G共五个型号。

3.3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允许患者适当活动,但避免剧烈活动;穿刺肢体避免过度用力,不宜提重物或受压,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穿刺部位不能浸泡在水中。

3.4留置时间常规为2~15天,平均为7天。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并发症或危险性损伤;时间过短,则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及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既破坏了患者的血管又增加了负担。

3.5针管堵塞本组发生针管堵塞4例。其中3例均为护士在输液完毕冲管后忘记锁紧锁节而引起;1例为下肢穿刺,病人经常下床活动引起。预防措施是:每次输液完封管后切记锁紧锁节,防止血液回流而发生套管堵管;尽量避免选择下肢穿刺置管,以上肢前臂中段为佳。

3.6预防液体外滲应嘱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静脉上方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如发现患者输液局部肢体肿胀时,先要排除上述因素再拔管。

3.7静脉留置针为软管病人活动如进食、如厕、翻身、穿衣等不易使针头滑出或刺破血管,受到病人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6:221

[2]张庆宪.常用新药精汇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19-320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体会 第4篇

我们心脑血管科, 老年患者居多, 这些老年患者中, 脑出血与心脏病的患者占了很大一部分, 为了方便治疗, 我们对于这些重症患者入院马上打上留置针, 这样可以方便用药和抢救, 在刚开始使用时, 因为经验不足, 造成一些留置针的浪费和给患者带来一些痛苦: (1) 由于穿刺不成功, 造成浪费。 (2) 穿刺成功了, 封管没做好, 造成留管时间过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 我们觉得这样做更好。

1根据患者病情、血管选择留置针

我们使用留置针的一个目的, 就是想减少反复给患者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痛苦, 所以现在我们输液时间长的患者都选择用留置针。

1.1一般患者, 如果没什么特殊要求, 我们会选择跟输液管里7号头皮针差不多的22G留置针,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输液跟平常一样的速度, 减轻患者因为反复穿刺带来的不适。

1.2脑出血患者, 因为要快速输入脱水药物, 所以我们会选择20G的留置针, 这种型号与我们输液管的9号头皮针差不多, 这样可以保证在抢救脑出血需要快速输入甘露醇等脱水药时的速度, 还有脑出血的患者每天分时间段要输入药物和脱水药物, 这样可以减少每天多次给患者穿刺带来的痛苦, 还可以保护血管, 因为脑出血的患者住院时间长, 而且用药时间也长, 这个时候保护血管对于我们护理人员来讲至关重要。

1.3心脏患者, 我们科室经常会突然收到室上速、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等各种心脏病患者, 这些患者大部分都要控制输液速度, 我们在抢救的时候, 根据患者的血管 (心脏患者的血管一般都细、脆) , 如果可以用22G的留置针穿刺, 我们还是照常使用, 如果血管太细小, 可以选择24G的留置针进行穿刺。抢救心脏患者时间就是生命, 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留置针打上去用上药物。

2静脉血管的选择

2.1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血管, 可以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 尽量不要在手的关节和手背穿刺。在关节处穿刺, 如果患者要活动时, 会影响输液的速度, 甚至液体不会滴下来, 如果在手背进行穿刺, 当患者早上起来要洗脸时, 会打湿留置针, 这样达不到无菌的目的, 引起穿刺点感染。

2.2如果患者血管看不到时, 可以选择股静脉和颈外静脉进行穿刺, 我科室选择股静脉穿刺较少, 一般都选择颈外静脉穿刺, 劲外静脉穿刺有一定的难度, 但保留时间长, 而且不易堵塞。多用于脑出血患者。2.3如果股静脉与颈外静脉都不能穿刺时, 可以在医师的帮助下, 切开浅表静脉血管上的皮肤, 露出浅表血管 (大隐静脉) , 再进行穿刺。

3穿刺方法

3.1留置针穿刺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时, 把留置针外包装打开, 用一只手转动针芯, 扎好止血带后2min内, 在静脉的正上方针尖与皮肤成15°~30°进行穿刺[1], 见回血后再降低角度到5°~10°进针2~3mm, 这个时候退钢针内芯有两种方法:

3.1.1用穿刺侧食指回拨针柄, 里面的钢针退出2mm, 再把针芯一起送进静脉, 然后拨出针芯内的钢针, 帖上透明贴膜, 在膜上写上穿刺日期再用三条胶布固定留置针。这种方法用于弹性好且粗直的血管。3.1.2用穿刺的另一只手固定针柄, 穿刺侧的手把针芯慢慢全部送进血管, 拔出钢针芯, 帖上透明贴膜, 在膜上写上穿刺日期, 再用三条胶布固定留置针。这种方法用于血管弯曲的患者, 还有血管脆的患者用这种方法, 重打率也大大下降了。

3.2如果进行颈外静脉穿刺, 要在患者肩下垫个小枕, 这样头部比较低, 可以充分暴露颈外静脉, 如果患者颈外静脉看不到时, 可以让一个护士帮忙用两个手指压迫锁骨上缘, 颈斜肌处, 由于颈外静脉回流受阻, 颈外静脉就会暴露出来, 这样便于穿刺。送针方法同3.1。

3.3还有一种直视静脉穿刺, 在外科医师的帮助下切开浅表静脉上方的皮肤, 让静脉直接暴露, 护士在静脉上方直接穿刺, 这种穿刺方法要注意无菌操作, 只有在抢救患者时使用。一般情况下不主张使用。

4留置针封管

4.1肝素溶液:这是我们刚开始使用留置针时用的一种封管液, 现在在我科非常少的使用。我们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配置一瓶250mL的生理盐水里面加肝素纳溶液6250U, 每天用含肝素纳25u/mL的生理盐水封管[2], 每次封管抽3~5cm, 封管, 给患者封管是采用注射器针头全部肝素帽内, 边推边退的封管, 采用这种封管方法, 患者留置针能用到3~4d,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脑出血的患者每天要封管4次左右 (打脱水等药物) , 对于脑出血的患者恢复不利, 还有凝血功能差、血管脆的患者, 都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4.2用生理盐水封管, 现在我科都是采用这种封管方法, 抽取生理盐水10cm, 用注射器去掉针头, 接上输液器的头皮针, 采用脉冲式轻柔冲管[3], 到再后只剩0.5~1cm生理盐水时, 采用正压手法冲管, 到最后剩0.2cm时, 靠近穿刺点的地方把留置针的小夹子夹紧, 再把剩余的药液全部注入, 拔出头皮针。这种封管方法留置针也可以用3~4d, 而且用生理盐水封管对患者没有任何影响。

4.3对于封管后有血反流进留置针的患者, 要重新进行封管, 一般情况下6~8h封管一次[4]。

5留置针贴膜更换

透明贴膜原则上是每天更换, 并在更换的帖膜上写上原来的穿刺时间, 如果患者透明帖膜潮湿、弄脏后要立即更换, 如果患者贴膜干燥, 我科现在对于干燥清洁的贴膜2d更换一次, 这样可能减少因为撕脱贴膜时增加患者的痛苦。对于使用透明帖膜过敏的患者, 我们主张在打好留置针后帖上医用PU膜, 这种帖膜适用于皮肤过敏性体质, 然后再进行其它地方的固定。对胶布过敏的患者尽量少帖胶布, 现在我们用输液贴代替一般胶布, 这种过敏现象有所减轻。

6留置针的更换

留置针使用的时间不能超过96h[5], 所以到了时间马上更换, 拔除留置针后, 要按压穿刺点5min左右, 然后用创可帖把针眼封起来, 1d后再斯掉创可贴。如果患者还要进行输液, 可以在另一侧肢体进行穿刺, 如果只能在一侧穿刺, 则要更换血管进行穿刺, 穿刺时遵行静脉穿刺原则进行, 由下而上进行。

7护士要加强巡视

护士要加强打了留置针患者的巡视, 及时发现留置针的异常情况, 观察留置针有无回血, 注意有无脱落, 如果穿刺部分如果出现红肿, 渗出、疼痛要及时拔针, 重新穿刺。拔除留置针后, 观察留置针的穿刺点, 看有无硬节, 穿刺静脉有无静脉炎。如果有要立即进行处理。

8进行留置针的宣教

对于危重患者和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 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留置针使用的宣传教育, 说明留置针对于长期输液患者的优点以及对于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性, 并动员病室的病友相互宣传, 让大家能接受留置针的这种使用方法。

9讨论

我科从2007年至现在, 临床上使用留置针的的患者越来越多, 而且大家越来越乐于接受这种输液的工具, 留置针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减轻患者痛苦, 便于抢救患者时可以建立多个输液通道, 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它是软的空心管, 如果患者输液时上卫生间或者从床上坐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对于输液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必担心血管会被钢针刺破, 而造成反复穿刺。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0) :42-43.

[2]毕金霞.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现状[J].全科护理学, 2011, 9 (6) :545-546.

[3]鲍传玲.脉冲式封管在静脉留置针中应用的临床研究及分析[J].中国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0, 7 (2) :67.

[4]李晓松, 王艾兰, 郭耀玲.基础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 第5篇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就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

优点:

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与血管相容性好,柔软、无刺激,能在血管内保留,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减少了血管的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保护血管和减轻患者的痛苦等优点,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留置针适用范围:

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输液或输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禁用范围: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胃肠外营养液,PH大于5低于9的液体或药物,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时禁用。

血管的选择

1.操作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所用药物等进行评估

2.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小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留置针的临床选择: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使用前对针的质量进行检查:有无破损、失效、针头有无倒钩,导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输液前的护理

首先是肝素帽的消毒,常用消毒液:酒精,复合碘/酒精 擦拭时间:15s消毒技术:多方位用力摩擦。

穿刺部位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不间断式消毒,范围不小于8×8cm,消毒面积应大于透明敷料面积,皮肤消毒剂应自然风干。

透明敷料使用的要点

3M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作密闭式固定(无张力粘帖),必须遮盖白色隔离塞。在透明敷料上注明穿刺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做到

1、无张力垂放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操作三步曲:

1、捏导管突起

2、抚平整块敷料

3、边撕边框边按压。

冲管及封管的护理 冲管的定义: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应用于输液前或两种药物之间。①避免残留药液刺激局部血管。②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封管的定义: 用稀释肝素液来保持静脉通畅。通常用于输液结束后。一般儿科用0.9%NS 3~5ml封管,冲管液体的最小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推荐使用一次性冲管装置。

封管护理

正压封管,边推边撤针头,推得速度>撤针头的速度边推边退出,然后夹好留置针管上小调节夹。

留置针维护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保持穿刺点无菌,以透明敷料覆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黏性丧失或卷边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3)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沿走向出现条索状发红,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拔除留置针,进行相应处理。

(4)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需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5)输液完毕后正压封管并以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确保正压效果,以免堵管或有血栓形成。

(6)更换穿刺部位时应对侧手臂或不同静脉。

(7)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输液侧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管。

(8)如果发生堵管,应拔管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推注,以免将管内血凝块推进血管内引起栓塞。(9)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静脉留置时间为72—96h。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液体外渗

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发凉,紧绷,水肿。(1)应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2)用无菌透明辅料妥善固定。

(3)嘱患者避免留置针侧肢体过度活动,勿使肢体受压,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4)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5)采用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导管堵塞

表现为输液不滴或滴数过慢,冲管有阻力或无法冲管,不能抽吸回血。

(1)发现输液过慢时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如通气管反折,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输液侧肢体受压等。

(2)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多种药物输注时,两种药物之间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

(3)采用正确的封管手法。

(4)正确使用封管液的浓度及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有条件者可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5)注意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3 静脉炎

表现为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肿胀,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热、痛、水肿或条索状改变,有明显束缚感。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细菌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

导致静脉炎的常见药物:20%甘露醇、环丙沙星 /加替沙星、多巴胺、七叶皂甙钠(80 %患者使用 3~5天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高糖、高钾、脂肪乳等

静脉炎的分级

 0级:没有症状

 1级:穿刺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 2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 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 4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静脉炎的分级有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a.导管留置状态

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

b.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c.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d.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e.微粒物质:胶塞、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质

预防: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辅助工具

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感染所致(最少出现的静脉炎,分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相关因素:

 操作者洗手不彻底;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 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当;  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 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 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  多次穿刺. 预防:操作前充分洗手;穿刺部位消毒彻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使用无菌透明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急诊状态下置入的套管针应在48h内拔除。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 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形成 化学性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1.pH值、渗透压;

2.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 小静脉,粗导管。3.留置时间过长; 4.消毒剂未干;

5.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冲分的冲管。 药物性质(PH值):

• 血液PH值为7.35-7.45;

• PH值<4.5为强酸性;pH值>9.0为强碱性; •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 pH值<4.5时

在无充分血流下,静脉内膜组织明显改变;

 pH值=6.0-8.0

内膜刺激小

 pH值>8.0时

使内膜粗糙后,可能形成血栓;  药物性质(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

 低渗溶液:<240 mOsm/L

如 0.45%氯化钠 溶液

 等渗溶液:240-340mOsm/L 如 0.9%氯化钠溶液  高渗溶液: > 340mOsm/L 如 甘露醇 • 药物的渗透压越高,对静脉刺激越大。

•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

渗透压 阿霉素

280 环磷酰胺

352 5-FU

650 长春新碱

610 3%氯化钠

1030 TPN

1400 甘露醇

1098 5%碳酸氢钠

1190 50%葡萄糖

2526 一旦发生静脉炎 ,既给病人造成痛苦 ,又增加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影响整个治疗的顺利进行。

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速度;使用透明贴;消毒后充分待干再行穿刺。

静脉炎的治疗:

传统方法:1.冷、热毛巾湿敷2.50%硫酸镁湿敷 3.50%酒精湿敷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护理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8-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已经广泛地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和护理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1 应用护理体会总结

1.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 做好物品的准备 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 正确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2 封管液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2.3 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3.1 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發症的发生。

3.2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3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3.4 输液前后的护理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

4 护理要点

4.1 预防感染 每日此处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

4.2 防止堵塞 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ml冲管,将剩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也可每日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1000u肝素)1ml封管一次。

4.3 静脉炎的治疗 每日应仔细的观察穿刺点皮肤及血管走行皮肤的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出现红、肿、热、痛,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色条索状,则可能提示发生静脉炎。要及时拔针处理,给予硫酸镁纱布湿敷,效果显著,也可以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4.4 药液外渗 如出现药液外渗,应及时拔针处理,特别是药物刺激性强的,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及时给予硫酸镁局部封闭或者硫酸镁纱布湿敷。

4.5 留置时间 套管针一般留置时间为3-5天,但有临床报道,留置时间最长为27天,平均留置天数为8-9天。患者静脉炎普通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因此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急诊留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1 871例, 其中成年男性920例, 成年女性861例, 老年患者50例, 儿童40例, 年龄3岁~85岁, 平均年龄45岁。

1.2 方法

选择急诊科接受留院治疗、适合置管者, 首先由护士详细解释静脉留置针的费用, 留置针的方法、意义及相关并发症, 由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置管。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合适的静脉、正确的穿刺方法及封管方法, 在置管期间进行护理, 延长留置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工作效率。

2 结果

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在临床应用、留置时间、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对患者静脉留置期间的护理均获得成功。

3 护理体会

3.1 临床应用

近年来,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涉及到临床各科, 尤其在我们急诊科抢救危重患者, 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近年来的临床观察, 其临床范围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 静脉输血、输液:留置针最大流速可达97 m L/min, 能满足危重患者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 也能满足不同年龄及各种患者的长期输液, 以及多次化疗外周各部位常用浅静脉严重破坏、穿刺极度困难患者的多次输液。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 可随时给药, 为住院和家庭护理患者静脉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 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更具有重要意义。 (2) 方便静脉采血:临床上可使用静脉留置针留取静脉血标本, 留置针置管期间, 血液标本随时可取, 能够较方便地间断、多次留取血液标本, 从而减少血管损伤, 减少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肌酶的连续测定、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糖耐量试验中血糖的连续测定等。

3.2 减轻患者痛苦

因其具有柔韧性好、管壁光滑、对血管壁刺激性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 避免了反复穿刺, 对老年及儿童血管不好的患者, 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3.3 提高护理技能及工作效率

使用静脉留置针提高了护士的技术水平, 对新技术的使用及护理有所认识, 经过使用优点更加突出, 得以广泛应用, 缩短了穿刺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提高抢救成功率

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 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 同时又能快速给药, 提高抢救成功率, 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提高了护理效率。对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 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3.5 置管期间护理

预防感染: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1次, 并盖无菌敷料。用胶布重新固定好, 也可使用无菌胶贴隔日更换1次。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一旦出现红、肿、热、痛等局部炎症症状, 应立即拔管, 并做出相应处理, 减轻患者痛苦。预防静脉炎及局部炎症反应:穿刺前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如有破损或过期禁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皮肤消毒比一般静脉穿刺要大, 且要彻底,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合理选择静脉, 尽量避免使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应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时应缩短留置时间, 一般不超过3 d.如穿刺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 要及时处理, 可应用静脉炎软膏或喜疗妥局部涂擦, 局部理疗、酒精纱布湿敷[1]。

3.6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液体渗漏:由于护理人员穿刺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患者躁动、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 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 应妥善固定导管, 烦躁患者给予约束肢体, 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多, 通常与静脉高价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 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 每次输液完毕正确封管,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 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 触诊时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所以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无菌操作, 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作过急、动作不稳等, 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避开关节附近、有静脉瓣的血管, 选择血流速度较快、粗直弹性好的血管。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 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 把握好进针角度,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药液外渗:临床静脉输液的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 特别是有些药物刺激性强, 给患者带来痛苦较大, 如果出现此种现象给予局部封闭, 减轻疼痛, 促进吸收, 取0.9%生理盐水10 m L+2%利多卡因5 m L+氢化可的松0.5 g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局部物理疗法。输液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滴速, 以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

3.7 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及健康教育

对于长期输液患者, 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用药后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并轻搓手背、足背, 局部热敷等, 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 减低脆性。拔管沿血管走行轻柔地将留置针拔除, 拔管后压迫5 min, 无出血后方可停止按压。

3.8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置管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使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详细介绍留置针的费用、目的及意义, 讲解注意事项, 教导他们注意避免患者置管肢体过度活动, 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 以便积极配合,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随着套管针的设计越来越科学, 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在临床日趋广泛。在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药液性质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及留置针, 并在封管时选择好封管药液及封管方法, 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延长保留时间。留置针的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穿刺的疼痛感,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利于紧急抢救, 减轻患者的负担, 还能够减少护士穿刺的次数, 提高工作效率, 更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急诊科留院期间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 减轻痛苦, 使输液更加方便, 保证静脉用药。结果 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在临床应用、留置时间、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对患者静脉留置期间的护理均获得成功。结论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只要做到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程序, 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穿刺术后掌握好护理要点, 就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节省开支,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

参考文献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第8篇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

静脉留置针, 又称为套管针, 是现代一种先进的输液器材, 能够长时间留置在患者静脉内。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可长时间留置、缓解反复穿刺给患者的痛苦、保护血管等优点, 并且还能够显著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等[1]。为了研究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选取本院110例接受浅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110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 男67例, 女43例。患者年龄18~88岁, 平均年龄 (57.1±9.8) 岁。其中内分泌科患者30例, 普外科患者43例, 神经内科患者37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穿刺血管方法。在选择血管时, 需选择走向直、韧性好且充盈度好的血管。选择好穿刺静脉后, 使用手指将患者血管走向及深浅摸清, 局部碘伏消毒, 消毒皮肤干燥后将留置针包装拆除, 使用碘伏对留置针肝素膜进行消毒后将输液器针头插入, 排净留置针及头皮针内的空气, 随后将套帽取下, 旋转留置针针芯, 使之与套管斜面对齐。操作者使用右手持静脉留置针, 使针头斜面和皮肤呈15~30°, 针头直刺血管, 将针芯拔出。固定留置针即可。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110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 穿刺失败4例, 发生率3.6%;固定不当导致留置针脱出8例, 发生率7.3%;堵管4例, 发生率3.6%;药物外渗2例, 发生率1.8%;局部静脉炎1例, 发生率0.9%。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其管腔较为柔软, 无害, 刺激性较小, 可长时间留置, 在临床用药以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若使用不当或护理方式不当, 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感染、皮下血肿以及静脉炎等多种并发症, 增加患者疾病痛苦, 因此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和加强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

3.1 穿刺技巧分析

(1) 在穿刺过程中, 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留置针与皮肤呈合理角度, 缓慢进针。若套管与皮肤角度<15°, 可增加套管和血管壁的接触面积, 从而引起渗漏等不良现象;若角度>30°, 则易出现穿破血管事件, 导致穿刺失败。 (2) 回血后需再少许进针, 退针芯后再送入套管。但须注意的是, 针芯不能退出太多, 主要是由于套管内无支撑, 针芯过多退出可导致送管折断。 (3) 需将静脉留置针完全送入患者血管中, 防止患者在更换姿势时出现针管滑出事件, 从而引起液体渗出。 (4) 在穿刺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避免发生感染现象。 (5) 成功穿刺后, 使用贴膜固定留置针。在固定时将针翼作为中心, 逐渐向周围按压, 并排净贴膜内的空气, 保持贴膜下皮肤清洁、干燥。 (6) 每次输液完成后需使用配置好的肝素溶液进行封管。 (7) 留置针在拔出时, 需先揭去胶布, 随后再将输液贴膜揭去, 使用无菌棉球对穿刺点前方进行按压, 随后将套管针迅速拔出。随后对穿刺点按压5~10 min。

3.2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分析

3.2.1 预防液体渗漏及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需提高穿刺技巧, 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 避免因多次重复穿刺导致患者血管液体渗出。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 严格控制液体滴注速度。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液体渗出现象, 需及时减慢其滴注速度[3]。

3.2.2 预防穿刺部位感染

护理人员需严格根据无菌原则进行操作, 加强对留置针知识的宣传教育, 叮嘱患者在洗漱、淋浴时使用保鲜膜进行包裹;增加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避免穿刺点感染。一旦发现患者穿刺周围出现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现象, 需先将留置针拔出, 再采用消毒液对穿刺点进行消毒, 3~4次/d[4];或者使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

3.2.3 预防静脉炎

静脉炎主要是沿静脉走向可见条索状红线, 患者局部组织会产生明显的肿胀、疼痛及灼热现象。主要是因药物刺激性较大, 或输注药物浓度较高, 或在封管时过度用力、滴注速度过快等原因造成。患者出现静脉炎需停止输液治疗, 24 h内选择冷敷, 24 h后选择热敷。留置针拔出后使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 并预防其复发[5]。

3.2.4 避免导管堵塞以及形成静脉血栓

导管堵塞以及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表现为药液滴注不畅, 或输液管道不畅。一般是由于患者血液粘稠度过高引起血栓形成;导管堵塞一般是由护理人员不正确的封管造成。护理人员在具体护理工作中, 需要熟练掌握封管的正确方法, 叮嘱患者降低活动量, 避免因过度活动造成血液回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导管堵塞现象, 需先将留置针拔出, 给予针对性护理。

综上所述,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具体应用中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提高穿刺技术水平, 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 严格按照医院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 改善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孟庆霞, 齐秀伟.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体会.全科护理, 2008, 6 (29) :2693.

[2]张玉芳, 何丽, 钟晓燕.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6) :2748-2749.

[3]岑慧萍, 朱惠莉, 胡苏军, 等.葡萄糖酸盐氯己定应用于儿童静脉留置针皮肤消毒效果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2) :2938-2939.

[4]章洁, 皮红英.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3) :517-519.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 第9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封管,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0月~2010年11月我科共对302例患者输液中采用了静脉留置针输液, 年龄10~89岁, 男性180例, 女性122例, 留置时间约3~7d。均取得满意效果, 材料采用B-D公司生产的22~24号静脉留置针, 3M透明敷贴。

1.2 操作方法

1.2.1 静脉及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一般选用粗、直、弹性好, 避免关节, 无静脉瓣、无疤痕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在满足输液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选用最短最细的留置针, 儿童输液24号针, 成人输液22号针。

1.2.2 穿刺方法

选好粗、直、弹性好的血管, 在其上方6~10cm处捆扎好止血带, 常规用氯已定碘消毒液皮肤消毒。在穿刺点周围8cm×8cm范围严格仔细消毒后取出静脉留置针, 去除外包装, 转动针芯, 使针尖斜面朝上, 嘱患者握拳, 护士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静脉血管, 进针速度不能太快, 见回血后减低角度10°~15°, 再进针少许, 确保套管进入血管后, 左手推出针芯少许, 右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要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 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 提高穿刺成功率[1]。嘱患者松拳, 松止血带。然后消毒留置针尾部, 将已排尽气体的输液器刺入留置针尾部, 打开输液器开关, 观察滴入液体是否通畅, 调节好滴速。

1.2.3 妥善固定

通常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3M透明敷贴, 以穿刺点为中心做封闭式固定, 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 为换敷贴、拔管提供依据, 敷贴一般每周更换2次。

1.3 封管技术

封管是留置针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 封管液浓度配置合理, 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可由于局部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 使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 并诱发静脉炎或渗漏, 给患者带来不适。

1.3.1 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钠和生理盐水两种。肝素钠封管液配制方法是将一支12500U的肝素钠用500ml的生理盐水稀释 (开瓶后注明名称、配注时间, 有效期24h) , 我科一般都采用稀释肝素钠封管。

1.3.2 封管方法

正压封管优于其他封管方法[2], 输液结束后用无菌注射器抽5ml稀释肝素钠溶液接输液器针尖, 缓慢推注[3] (通过临床验证发现, 快速静脉推注封管液使局部静脉和外渗肿胀率明显增高, 这与封管时封管液注入速度过快用力过猛, 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 管壁通透性增加有关, 因此封管时静脉推注封管液速度不宜太快) , 推注封管液剩1.5ml时, 一边推封管液, 一边拔针头, 确保留置针内充满封管液。关闭置留针调小节夹, 完成封管。如果封管后再行静脉输液前, 必须先抽回血, 见回血后方可输入, 不可用注射器用力推注或抓紧马菲氏滴管上部挤捏马菲氏滴管, 以免将血块挤入静脉, 引起栓塞。

1.4 留置针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B-D公司推荐3~5d。李晓燕等[4]研究表明, 患者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6~7d, 5d内发生率为0, 所以5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 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 留置天数最好不超过7d。另外, 留置时间还受血液粘稠度影响, 血液粘稠度异常的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明显少于血液粘稠度正常的患者。

1.5 护理

1.5.1 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必要性, 做

好沟通解释工作, 取得患者合作, 并告知常见并发症,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正确处理,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脱出、污染。

1.5.2 操作技术要熟练

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 正确选择血管, 尽量一针见血, 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穿刺部位, 有无红肿, 输液应严格无菌操作, 输液完毕, 肝素帽应用无菌纱布包裹, 并用胶布固定好。

1.5.3 及时巡视, 做好卫生宣教。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 发现并发症及

时处理, 并加强健康教育, 如穿刺部位有无红肿, 渗液、疼痛, 如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护士。

2 结果

本科302例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内发生静脉炎3例约占1%, 堵管发生6例约占2%。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活动方便, 护理人员省时省力, 为救治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3 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大大减少, 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保护了血管, 尤其受到小年龄及老年病人家属欢迎, 同时便于给药和抢救, 静脉留置针以众多的优点得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肯定[5]。但只有正确使用, 做好日常观察护理, 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让这项技术有更广阔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将留置针应用于临床, 实施于患者, 护理人员要不断地探索,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 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饶庆华.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35 (10) :624.

[2]陈咏梅.儿科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0, 35 (5) :300-301.

[3]曲瑶, 白岩.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注速度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1) :40.

[4]李晓燕, 刘泽, 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5) :300.

手术室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临夏市人民医院已试用静脉留置针574例, 其中常规手术病人324例, 手术需大量输血输液病人52例, 脑外伤引起的昏迷躁动病人36例, 手术中需摆放特殊体位162例。

2 操作方法

2.1 操作前准备

(1) 无菌用物:常规输液用物、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 成人多用18G、20G, 小儿多用22G、24G及无菌透明保护膜。 (2) 打开静脉留置针的包装, 将头皮针插入肝素帽。 (3) 排气, 一次成功, 不浪费药液。 (4) 选择血管, 宜选择较粗、较直、有弹性, 易于触及, 充盈良好的静脉, 一般多选用双上肢为主。 (5) 碘伏消毒2次, 直径范围不少于8cm×8cm, 待干。 (6) 扎止血带, 选择在穿刺部位的上方10~15cm处。

2.2 操作步骤

(1) 旋转松动并取下针头保护套。 (2) 左手持针座, 右手持针翼, 旋转松动外套管。 (3) 持针翼, 以15~30度角直刺静脉, 缓慢进针。 (4) 见回血后, 左手持Y接口, 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 (5) 持针座将针芯与留置一起全部送入血管, 撤针芯。 (6) 用无菌透明保护膜作密闭式固定, 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滴速。 (7) 输液完毕需保留静脉留置针时, 封管的方法有两种常规选择生理盐水5~10ml或者1:50肝素液5ML进行封管, 留置时间冬天不超过7天, 夏天3~5天。

3 护理体会

1) 提高输液水平是每个护士面临的基本任务之一, 快速而成功的穿刺是保证抢救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紧张心理常使护士难以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而致穿刺失败, 为了消除这种心理的紧张状态, 平时要多练习, 提高自已的实际操作水平, 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学会自我控制, 保持稳定的情绪。做到对任何急救病人保持冷静、沉着、镇定自如, 在忙而不乱的状态下进行治疗、抢救。

2)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给予安慰和鼓励, 告诉患者进针时比普通针头穿刺较疼, 希望患者更好的配合, 并向患者说明套管只是柔软的导管留置在静脉里, 对轻度的活动无碍。

3)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静脉留置针型号, 确保静脉留置针与输液器之间连接紧密, 以防药液外漏, 保证输入安全。

4) 穿刺见回血时边拔针芯边送套管, 切勿再进针少许, 以免刺破血管。

5) 无菌保护膜贴法。无菌透明保护膜比一般贴膜有很大的作用, 如透气、无菌、牢固、易于观察。贴无菌透明保护膜时, 为了贴的牢固、定时能更换, 在更换无菌透明保护膜时避免将针头拔出, 所以纵形贴无菌透明保护膜比较合适。

6) 消毒要达到三个足够。穿刺静脉留置针前, 常规消毒皮肤时要达到三个足够, 足够的时间让碘剂待干;足够的消毒剂;足够的消毒范围要达到8cm×8cm。

7) 为麻醉科开辟了快速给药通道。在以往给全麻病人静脉推注药物时, 需要两人操作, 要取下头皮静脉针头, 连接输液器推住。现在全麻病人可通过静脉留置针直接在术中静脉给药。给麻醉师的工作提供了方便, 一人可以直接操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使各种药物得到及时运用, 所需液体得到迅速的补充。

4 讨论

4.1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弥补了以往静脉穿刺的不足, 静脉留置针针头有锋利无比的斜面, 针头和套管结合紧密, 因此穿刺容易, 皮肤及组织损伤小, 并可随血管形状弯曲, 不易脱出血管外, 便于肢体活动。针管内壁光滑, 即便输入粘稠的液体仍能达到很高的流量, 形成血栓机会少, 减少了机械刺激所致的静脉炎, 为术中输液、输血提供了可靠的通路, 在急诊抢救时发挥了更大的优势, 其操作简便, 损伤小, 可重复穿刺, 不结扎远端静脉, 不影响远端静脉的使用, 特别是特殊体位的手术病人, 穿刺固定后可随意安置体位, 给临床护士带来很大的方便, 而且手术后可将通路移交病区继续使用3~5天。对急诊抢救及手术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尤其对躁动不安的病人更显出它的优越性, 留置针已在我院手术室和各科广泛使用, 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2 留置针的优点

(1) 保护了血管, 刺激小, 有利于院内临床用药。

(2) 减轻病人的痛苦, 保留时间长, 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 降低了费用。

(3) 穿刺成功率高, 渗漏率低。

(4) 提高护理质量。

(5) 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护理中的一大进步, 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是对护理工作人员基本功的考核, 要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必须加强业务学习, 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静脉穿刺技能, 在操作中要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 精细灵巧的动作, 就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

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的科研成果,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根据临夏市人民医院从2005年应用静脉留置针574例, 介绍了一些临床经验及体会。

关键词: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论丛, 2007, 6 (7) .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第11篇

关键词:留置针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16-02

(1)在进行浅表静脉穿刺前,护理人员应正确进行六步洗手法,以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机会,置管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及健康宣教,讲解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知识,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睡眠时注意避免压迫穿刺处皮肤,更衣时注意避免将导管勾出,穿衣袖时先患侧再键侧,脱侧反之。预防感染、堵塞、液体渗漏等并发症发生。

(2)操作时排净输液器空气,仔细检查并打开留置针外包装,再将输液针头直插少许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再次排空气体后将输液针头完全插入,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残余空气。操作者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穿刺则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也不容易通畅。此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通常选用四肢浅表静脉(上肢优于下肢),如:大隐静脉、颈外浅静脉,注意避开静脉瓣。在穿刺点上10—15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两次,直径大于6—8cm,待干,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皮下血管内,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约5°—10°再进0.5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认针尖是否在血管内时,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液体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时,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入软管,并妥善固定,易采取U型固定法,松紧亦适宜,3M敷贴以穿刺点作为中心,密闭式固定,必须遮盖白色隔离点,使敷贴牢固美观,保证针头不扭曲,不折叠,并填写护理标签,标明穿刺日期、时间及操作人员姓名,固定粘贴[1]

(3)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理念,穿刺点以无菌敷贴覆盖,牢固固定套管针,合理的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地满足持续或间断静脉给药、抢救的需要,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而留置针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合适的封管液,以防止套管因血液凝固导致的堵塞,保证留置针的通畅,也可以减少因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发生。5—7d作为常规留置,每2d更换一次留置敷贴。留置时间过长易导致套管针摩擦血管壁所致的机械性损伤而形成血栓等并发症[2]。为了减少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或长期输入化学药物,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充盈差、输液时间大于3h以上,既往输液均有药物外渗史,综合以上临床常见现象,现将在使用中的疗效及技巧与广大护理同仁共同学习和探讨。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钠盐液及生理盐水,对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均采用肝素钠盐液必定优于生理盐水,而肝素液配制即:12500IU+生理盐水100ml的封管液相比12500IU+生理盐水250ml的封管液对肿瘤化疗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更理想,抗凝时长可高达12h以上。

配制好的稀释肝素液可在常温下,避免阳光直射,可放置保留24h。护士在输液完毕后,进行封管护理的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患者输液完毕后,护士用空针抽取肝素钠配制液2ml,将抽取肝素液的空针放置在无菌治疗盘内携用物致病人床旁,向患者说明后关闭输液调节器,将注射器乳头衔接输液器针头回抽空气,缓慢推注边推边退针,向外拔出2/3,推注1.2—1.8ml时,余0.2ml;快速关闭留置针闭合夹,完全拔出针头,推注速度大于闭合速度,这样封管时,封管液在关闭内会形成一个漩涡,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液返流现象发生,起到抗凝作用,避免堵塞发生,而过多的推入肝素液,超出留置针容积量,长久以往,患者便容易因护理人员盲目的操作不当而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延长凝血时间。所以在采取选择何种封管液、注入多少量的护理操作问题上,应引起广大护理姐妹们的警惕、注意及思考。完成封管后启用时必须先抽回血,見回血后才能接上补液,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止将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内而发生血栓。

(4)套管针留置期间应加强巡视,及早发现问题,观察置管期间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无肿胀、渗血、渗液及炎症反应等。参照美国护理协会1990年有关静脉炎的判断标准分3度:Ⅰ度: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无硬结。Ⅱ度: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无硬结。Ⅲ度: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有硬结。达到Ⅰ度或Ⅰ度以上标准者均判断为静脉炎,并拔出留置针,再根据情况及时给与相应处理[3]。早期0—48h内采取50%硫酸镁湿敷,48h后可用热毛巾湿敷进行物理治疗,肿瘤患者因化疗药物外渗者,禁忌热敷,避免化疗药物侵润皮下组织,从而引起皮下组织坏死不可逆转的情形发生,因而选择冰敷,减轻炎症反应。

(5)正确使用浅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钢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困扰,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便于急救,对长期输液患者既安全且方便使用,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宋莉,杨玲洲,查树美,刁秀玲.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5月,第4卷,第9期

[2]缪晓梅.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2)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 第12篇

1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

1.1 选择好合适的静脉是穿刺成功的前提

常选用的静脉为较直的有3~4厘米段距的浅静脉:如果患儿为1岁以内的小儿并且为出疹初期, 头部皮疹不是太多, 这时进行穿刺可选用头部的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 但是麻疹发病急, 出疹快, 出疹顺序是先从耳后发际开始, 渐及、额、面、颈, 然后是躯干和四肢, 最后达手掌及足底, 2~5天就遍及全身。一般患儿出现前驱期的麻疹症状来就诊时, 患儿头部已布满皮疹, 因为皮疹的原因此时头部已很难适用静脉留置, 穿刺不易成功, 而此时患儿四肢的疹子相对量少, 因此常常选用脚踝部的大隐静脉进行静脉留置, 相对的大隐静脉较粗直、血量充盈, 在此进行静脉留置成功率高, 并且1岁以内小儿还不会行走, 在此处留置保留时间长。2~5岁患儿可选用手背静脉、腕部上端的头静脉、肘部头部静脉或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1.2 穿刺手法是确保穿刺成功的关键

将输液瓶挂上, 输液管排好气, 取出留置针, 将输液管上的头皮针直接刺人肝素帽, 连接并固定好头皮针与肝素帽, 排空留置针的空气, 将输液调节器置于紧贴莫菲滴管下, 消毒左手示指, 拇指固定穿刺血管, 右手持留置针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 压低角度, 再推进0.2厘米, 以确保外套管进入静脉内, 然后将穿刺针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固定针芯保持不动, 再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持套管外端“Y”处, 轻轻将部分套管送入血管内, 然后右手送套管左手退针芯, 将针芯完全拔出的同时, 也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1.3 穿刺成功后如何固定是至关重要的

固定时既要位置准确、动作敏捷, 又要达到稳妥、安全、方便的要求。固定位置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心;为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 应将留置针尾部软管固定于透明贴周围的皮肤上, 不宜直接固定在透明贴上, 以免影响观察视野, 而且我们常用的透明贴质地较薄, 操作时拉扯易破裂;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 以便于更换输液装置、封管、拔针等操作。

1.4 封管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患儿每次输完液用3mL生理盐水封管, 每6~8小时一次。推注时动作要轻, 用力均匀缓慢注入, 以免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封管时边退针头边推注生理盐水, 肝素帽内不留空隙, 最后卡扣夹紧在靠近穿刺端的软管的根部, 以防止回血赌塞管路。注意事项: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 要注意在每次输液接管前必须认真检查, 肝素帽有无松动和异常, 若延长管内有回血, 注意其颜色, 如色鲜红并远端渐淡, 可直接接输液管进行输液, 若回血色暗, 无稀释状, 应慎重, 且勿强行推注.

2 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应用中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在为麻疹患儿进行输注治疗药物的同时, 还可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留取血标本, 取完血后留置针继续可作输液用, 一针两用, 更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 减少护士穿刺的操作次数, 提高工作效率。我科在麻疹传染病流行期间, 有的患儿病情严重合并支气管肺炎或心肌炎时, 需要应用抗生素和西地兰等药物, 现抗生素使用规范, 静脉给药次数增加, 紧急抢救时能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应, 为抢救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从而提高抢救率, 挽救患儿生命, 静脉留置针受到家长的接受和认可, 同时也减少了护患纠纷。因而通过为麻疹患儿采用静脉留置术进行采血、输注药物、紧急抢救中的运用, 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患麻疹的小儿好发年龄一般在6个月~5岁,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调皮好动, 加之因疾病本身引起的高热、厌食、腹泻, 导致水分丧失和摄人量的减少, 血管不充盈, 患儿不配合, 家长要求穿刺成功率高, 使得病儿的静脉穿刺变得困难, 并且在患儿出疹期全身布满密集的淡红色斑丘疹, 因而更给穿刺造成极大的困难, 即使穿刺成功, 也不易长时间固定, 往往需要反复穿刺, 而且一根好的血管只能短时间穿刺1~2次, 再穿刺很难成功, 患儿皮肤颜色发红不易寻找静脉, 既增加患儿的痛苦, 引起家长的不满, 又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 因此开始给麻疹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给药治疗、采血、紧急抢救时输注抢救药物。我科自应用静脉留置针以来效果良好, 即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家长也满意。

关键词:麻疹,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光煜.传染病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面向大数据搜索下一篇:作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