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观设计范文

2024-07-17

声景观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声景观设计 第1篇

1 小区声环境现状调查

1.1 小区声环境概况

通过对该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本住区居民认为小区的噪声源构成为:交通噪声40%,社会生活噪声36%,其他噪声11%。对来自飞机的噪声,本住区居民认为其影响不大。

1.2 小区噪声调查

为了对小区内声环境现状作出准确评价,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3份,有效8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居民对所处住区声环境的满意度;2)居民对于声环境各要素好感度的主观评价[1],此评价分为7级评价尺度:非常不喜欢,比较不喜欢,稍稍不喜欢,中立,稍稍喜欢,比较喜欢,非常喜欢,各自给予不同的分值,通过总得分值反映居民对各种声音的好感程度;3)居民对小区噪声源构成情况的看法。

从图1小区居民的满意程度看:A,D区的居民对声环境满意度大,B,C区居民满意度小。居民对声环境各要素好感度评价的调查问卷分析见图2。

2 小区声环境分析

2.1 小区规划

小区规划布局时,从城市干道到住宅间布置了商业建筑;幼儿园、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娱乐场所设于小区入口处,形成住宅和城市干道间的屏障,增大了噪声的发散衰减,有利于减噪。

小区学校位于西南角上,与周围住宅距离较近;尽管幼儿园,运动场等集中布置,但与临近的几栋住宅仅以行道树相隔,绿化宽度不够,因此附近居民对声环境不满意。

2.2 绿化

研究表明,绿化带对于降噪有一定的作用,但绿化带必须有足够的宽度和丰富的层次才能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2,5]。在本小区中B,C区西面建筑距离道路近,仅以行道树和道路相隔,此处居民对交通噪声不满意,相比较而言,D区南部住宅后退11 m左右用作绿化且形成了复层植物景观形态,此处居民反映环境噪声较低;A,D区的宅前绿地采用了混合绿地形式,利用草坪、灌木、乔木相结合,并且林冠线正好落在二层左右,居民尤其是二层居民对声环境的满意度高,相比之下,其他宅前绿地多以简单的草坪形式出现,降噪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居民满意度低。D区南部的绿地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绿地宽度在15 m左右,充分利用地势的起伏立体配置植物:草坪、灌木、乔木搭配种植,并结合不同树种,在树形、树高、叶形等方面进行了搭配,保证了一定的郁闭度,减少了噪声的入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居民满意度高。

2.3 自然声

据调查,小区中存在虫鸣、鸟叫、树叶摩挲声,但居民反映自然声在整个小区声环境中所占比例小,所以在规划中,应该注重自然声的诱导和营造,增加自然声比例。在D区南部休闲绿地中,丰富的植物层次和较好的生态微环境为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良好栖息地,有利于小动物的生存繁殖,同时经常有居民去遛鸟,鸟叫声多,自然声因素丰富多样,景观环境优美。居民对此处的声环境满意度很高。

3 自然声景的营造

3.1 生物声的丰富——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小区内的绿地斑块分散布置,连续性比较差,这种生态环境不利于生物物种的交流,应通过设置绿化廊道加强各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为各种小动物提供生存空间,使自然声丰富。小区内的绿化廊道主要是道路旁绿化,但绿化程度不高,干道旁仅种植行道树,休闲道路旁没有绿化,这样不利于斑块间的紧密度和其生态效应的发挥,应在道路干道旁种植高大的乔木作行道树,树距离宜在3 m~5 m之间[2],乔木间种植耐阴灌木和地被植物,以增加绿化层次,提高郁闭度;休闲道路旁则应根据其地形地势,在单侧或双侧种植灌木、花、草,营造有花、有树的景观小道,发挥良好的廊道作用。

绿地通过合理植物种植设计,可以在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小区树种的种类以不少于30种为宜,要避免单调,不能大量配置同一树种[4]。

小区内的绿化大多以单纯的草坪形式出现,植物配置形式单一,不利于生物生存。据测定表明,鸟类等自然生物的种类数量和个体数量与高质量的绿化率是成正比的[5](见图3),应该在绿地中合理配置植物才能起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效果,如用乔、灌、草、花多层次配置,营造复层植物景观,上层落叶乔木用水杉、银杏、栾树等;上层常绿乔木用香樟、桂花、石楠等;中层栽培植物用夹竹桃、龙爪槐、紫叶桃、山茶、海桐、芭蕉、广玉兰等;下层栽培植物用八角金盘、鸢尾、杜鹃、月季、红花炸酱草、小叶女贞等,多样的植物种类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生物多样性,这样既形成了郁闭度高的声屏障,又使得自然声比例升高。

由于树木的高度有限,林冠层只能到二楼和三楼之间,因此高层住宅可以采取对阳台、墙面等进行立体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通过墙顶花槽、墙面花斗,在住宅勒脚处选择牵牛花、爬山虎、常春藤的种植等,使其攀援生长形成绿色墙面,同时在勒脚处还为蟋蟀等小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使自然声成分得到丰富。阳台的绿化可以采用种植八角金盘、小腊、蚊母等,起到良好的减噪效果。

3.2 水声景观的塑造

小区中应该根据地形地势和景观规划的需求适当塑造喷泉、跌水等水景。水不仅承载着水质涵养,供养植物生长功能,也可起到降噪和诱导自然声的作用。在小区内设计流动跌落的水景(见图4),一方面从生态的角度,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提供适宜小动物生存的环境,从而诱导更多自然声进入小区。另一方面,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分散人们对噪声的注意力,成为人们留恋的地方。

3.3 其他自然声的导入

在原有的声环境中添加更多声音要素,这是声景观规划方法中的正设计法。在小区规划设计中,采取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其他声音的导入。1)在组团绿地中安放广播,播放能舒缓人们情绪的各种自然声。居民反映听到自然声有身心放松的感觉,因此在住宅道路旁的绿地中安放广播,播放风吹树叶沙沙声、秋虫呢喃声、流水淙淙声等,使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2)小区宅前绿地中可以片植竹子、芭蕉等植物,在有风或者雨天营造出竹影婆娑和雨打芭蕉的特殊意境。

4 结语

优美的自然声环境能愉悦人们的身心,受到城市居民的普遍欢迎。因此在小区整体规划中要对视觉景观和自然声景观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良好生态环境的塑造,改善生物多样性,营造和谐的自然声环境,为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使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葛坚.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解析与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2004(3):78-79.

[2]郁东宁.银川市绿化减噪声效果的初步观察[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8(30):113-115.

[3]陈振兴.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的有效措施[J].广东林勘设计,2002(3):27.

[4]王伟明.合理设计、配置居住区内的植物景观[J].上海建设科技,2007(3):31.

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第2篇

学情分析

《说声“谢谢”》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第3个活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享受着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有无数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也体会不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说声“谢谢”》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调查,进一步体会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从而树立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态度。

设计理念(思路)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新课程强调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更重要的是要动手操作和走进社会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人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选择适合本年龄段儿童特点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激发儿童探究的积极性。本课是一个教育性较强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亲身体会,就无法达到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共生共存的依赖关系的理解,更无法达到从认识到生活中需要感谢到真正的学会感谢的目的。基于此,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请唱歌唱得好的一个同学进行表演,优美的歌声将学生带人一个美的气氛中,顺利的谈话式的导人话题,就此推而广之,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说谢谢?在后面的环节中,老师也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亲身感受人手,向社会延伸,通过课前活动的指导,让学生从调查和采访中来感受劳动者的辛酸,为后面的采访奠定情感基础,使整节课层层推进,一气呵成。老师只是学生的一个谈话对象,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学习中始终是积极主动的角色。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注重让学生通过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参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形成合作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使之能遵守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到心中有他人。

2通过调查等方法,激发学生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情感。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准备

1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

2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引出谢谢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放松放松吧,唱首歌怎么样?咱们班谁唱得最好呢?(同学们推荐一个学生进行表演。)

(学生的表演赢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2师:(问鼓掌的学生)你们为什么把掌声送给她呢?(学生回答:她给大家带来美妙的歌声,带来快乐,带来美的享受„„)

3师:是呀,当别人为我们带来优美的歌声、带来快乐的时候,我们要用掌声向她说谢谢,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要说谢谢呢?谢谢这两个字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问题.(出示课题:说声“谢谢”)

活动一:交流感悟.体验谢谢

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学习,请看自学提示:

1.根据图片内容说说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怎么表达谢意?

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说谢谢了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

(学生自学交流,指名解决问题。)

师:是呀,当别人为我们提供服务和帮助后要说声谢谢。(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服务 帮助一一需要谢谢)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当你受人恩惠时,哪怕是非常的微不足道,你也应该说声“谢谢”。

活动二:调查采访.感悟谢谢

接下来进行第二个环节,自学提示: 1.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调查的人在什么岗位,他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当时心情怎样?

(四人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师: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我们心中会特别高兴,也特别激动。“谢谢”不仅是一句感谢的话语,它更是你内心的一种感受,是做人应具有的基本礼节。这一声“谢谢”,就充分表明了你对别人付出的劳动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

(教师适时地总结板书:肯定 尊重一一学会谢谢)

联系实际生活,理论升华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给过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很多,比如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成人,老师诲人不倦把我们教育成人,同学对你的细心照顾等等,他们或在生活上,或在学习上给了我们许多无私的帮助,请你们回忆一下,你能讲一件让你最受感动的事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学生交流。)

当堂作业

(音乐)同学们,学会感谢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此时,你最想对帮助过你的人说点什么呢?拿出你们准备的感谢卡,写上你们真诚的话语,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谢谢他们吧,(学生制作感谢卡,交流,可以当场送的就当场送。)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节课。“谢谢”是最普通、最常用、最基本的礼貌用语,也是文明礼仪的具体表现,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同学们能时时把这两个字挂在嘴边,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板书设计

说声“谢谢”

服务 帮助一一需要谢谢

河南艺术中心建声设计 第3篇

【关键词】河南艺术中心;歌剧院;音乐厅;小剧场;建筑声学设计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4.02.006

1 项目概况

河南艺术中心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CBD中心区,由歌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美术馆、艺术馆5个单体建筑组成。艺术中心的功能设置及关键舞台设备均按国际先进水平配置,可以满足国内外大型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等的演出。艺术中心建筑造型独特,由五个椭圆体及两片玻璃艺术墙构成。五个椭圆体是由河南出土的6 500年前古代乐器陶埙造型演变而来;艺术墙如河南出土的2 500年前的古代管乐器石排箫的造型。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为75 000 m2,投资约为10亿人民币。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图1为河南艺术中心鸟瞰图,图2为艺术中心夜景,图3为艺术中心总平面图。

2 歌剧院建筑声学设计

2.1 歌剧院概况

歌剧院以歌舞演出为主,兼顾音乐会及其他用途。观众厅包括一层池座、一层楼座、两侧各三层包厢。观众厅容座为1 731座(使用乐池模式),包括残疾人座椅4个,其中池座1 159座,二层楼座452座,两侧包厢共有座椅120个。观众席到舞台大幕线最远水平投影距离池座为33 m,楼座为37 m。舞台口宽W=18 m,高H=12 m;主舞台宽W=31.5 m,进深L=24.5 m;左右侧舞台宽W=19.0 m,进深L=24.5 m;后舞台宽W=24.0 m,进深L=24.0 m。图4、图5和图6分别为歌剧院池座平面图、楼座平面图及纵剖面图。图7~图9为歌剧院内景。

2.2 建筑声学设计目标及措施

歌剧院音质设计目标:在使用舞台声反射罩时,完全采用自然声演出;歌剧演出时,具备自然声演出条件;其他用途如话剧、地方戏曲等,采用扩声系统。中频满场混响时间设计值为1.5 s,使用舞台声反射罩时,预计有0.2 s的提升,中频满场混响时间可以达到1.7 s,基本满足交响乐演出需要。观众厅背景噪声控制在NR20以下。

观众厅设计有效容积13 825 m3,每座容积为8.0 m3/座。

歌剧院音质设计具体措施:

观众厅吊顶是观众厅的主要反射面,其形状需满足给整个观众席提供早期反射声,有利于把乐队声适当地反射给观众席。吊顶采用40 mm厚预制的GRG板,面板面密度大于40 kg/m2,板面为毛面喷涂。

观众厅两侧墙均为强反射面,为了能起到很好的反射效果,减少对低频声的振动吸收,舞台口两侧墙面为40 mm厚造型石材,其他侧墙面为30 mm厚中密度板外实贴10 mm~25 mm厚造型实木板。为使侧墙具有一定的扩散反射,石材及木板表面均做造型肌理。后墙为穿孔木板吸声结构。观众厅座椅吸声适中,要求坐人与不坐人时吸声量差别不大。面光室、耳光室、音箱室等都做吸声处理。

观众厅地面为实贴木地板。

舞台墙面从舞台面至一层天桥为穿孔FC板吸声结构。

升降乐池、升降舞台台仓墙面为穿孔FC板吸声结构。

图10为歌剧院GRG石膏板吊顶,图11为歌剧院侧墙造型木饰面板。

歌剧院建筑声学设计过程中对观众厅声场进行了计算机音质模拟,结果显示观众厅声学条件良好。

2.3 舞台活动声反射罩设计

舞台活动声反射罩是歌剧院的亮点。在声反射罩设计制作前,声学设计人员会同舞台工艺设计相关人员考察了上海大剧院、北京保利剧院、北京二十一世纪剧场、杭州大剧院、嘉兴大剧院等多个剧场的舞台声反射罩。在此基础上,结合设计者的经验,综合考虑声学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多种因素,最终确定采用端室式形式,声反射罩与舞台口无缝连接。舞台活动声反射罩可满足四管制交响乐队及120名合唱团同台演出。反射罩前宽17.6 m,后宽10.5 m,前高10.5 m,后高5.4 m,进深12 m,罩内投影面积170 m2。声反射罩面层采用木纹面铝蜂窝板,确保有良好的声反射效果。为使小提琴演奏人员获得良好的声支持,反射罩顶板增加了出挑,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这种技术的声反射罩,效果很好。有专业人士认为是国内效果最好的声反射罩。笔者在其后的声反射罩设计中,也有采用这种技术,均获得很好效果。图12为声反射罩设计图。图13为声反射罩使用时效果。

2.4 歌剧院噪声控制

为降低观众厅背景噪声,采取一系列噪声控制措施。为防止外部环境噪声传入观众厅,观众厅墙壁和顶均为混凝土结构,观众厅的出入口均设置声闸,并采用隔声门。为降低空调噪声,观众厅空调采用座椅下低速送风方式。观众厅与其他部分在结构上分开。所有振动较大的设备均采用良好的隔振。

3 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

3.1 音乐厅概况

音乐厅是供交响乐(包括民族乐)、室内乐及声乐演出的专业场所。建筑声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自然声演出的需要,即使独唱、独奏也有足够的响度,完全可以自然声演出。音乐厅配备管风琴,是国内最早拥有管风琴的音乐厅之一。

音乐厅的最大容量为819座,其中包括残疾人座椅4个,侧包厢贵宾席42座。音乐厅设计有效容积8 890 m3,每座容积为11.4 m3/座。如加上演奏台上的演奏人员(按三管乐队85人计算)后,每座容积为10.3 m3/座。

音乐厅平面大致为长方形,长39.6 m,宽24.3 m。音乐厅演奏台面积约310 m2。图14为音乐厅平面图。图15为音乐厅剖面图。

3.2 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目标及措施

音乐厅按自然声演出设计,满场中频混响时间设计值为1.8 s~2.0 s,混响时间频率特性高频允许稍有下降,低频有较大提升。混响时间设计值见表1。

音乐厅背景噪声设计值取NR20。

音乐厅采用长方形平面,有利于侧向反射声的获得。音乐厅观众席采用很陡的地面升起,直达声没有任何遮挡,并降低了观众席对直达声的掠射吸收。为达到较长的混响时间,音乐厅每座容积保证10.3 m3/座。

为给舞台及观众席前区提供早期反射声,音乐厅舞台设计了反射板。反射板距离舞台面高度为8 m~9 m,采用12 mm厚透明聚丙烯酸板。舞台声反射板最初没有安装,经河南歌舞剧院专业人员试用试听后,最终决定实施。图16为舞台声反射板布置平面图。

音乐厅吊顶采用波浪形,面板为40 mm厚GRG石膏板,面密度大于40 kg/m2。舞台两侧下部墙面为40 mm厚石材面层。舞台两侧上部墙面及舞台后墙基层为厚重密度板,面层采用实木板,面层结合装饰效果做扩散处理。观众厅两侧墙采用40 mm厚石材面层,结合装饰效果做扩散反射结构。为防止石材面层振动,石材固定后打胶,并在石材背部空腔填砂。观众厅后墙采用穿孔木板吸声结构。观众厅地面采用实贴木地板。

对音乐厅座椅吸声进行了控制,并在使用前对座椅吸声量进行了测量。图17为音乐厅内景。图18为音乐厅侧墙局部。

3.3 音乐厅音质模拟

音乐厅建筑声学设计中对音质进行了模拟分析,音质计算机模拟采用丹麦技术大学研究开发的当时最新版本ODEON 6.5软件,模拟参数为混响时间T30、C80、强度指数G、侧向能量因子LF、舞台支持因子ST1等。在计算各个参量在音乐厅的分布时,把音乐厅座椅区域的面定义为观众面,接收点高度为1.2 m,间距为0.5 m。反射声线数量为13 494个,模型早后期声线算法的转换阶次为2。后期算法考虑朗伯余弦定律,当反射阶次为2 000阶次或者脉冲响应时间为2 000 ms时停止计算。模拟时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声源点位置设在演奏台中轴线上、距舞台边缘3 m处,距舞台面高度为1.2 m。声源为无指向性点声源。

观众席共布置了7个接收点,演奏台布置了2个接收点(主要用于了解乐队间的相互听闻情况)。模拟时考虑了演奏台上部声反射板的存在。

混响时间T30、C80、强度指数G、侧向声能因子LF、舞台支持因子ST1分别见表2。

根据白瑞纳克的研究结果2,中频混响时间在2.0 s为好,C80在-4 dB左右丰满度最好,强度指数在3.5 dB±1.5 dB左右最合适,舞台支持因子ST1宜为-12 dB±1 dB。模拟结果显示,混响时间、强度指数有理想的值。侧向声能因子LF值也较理想。C80偏大,表明丰满度稍差,清晰度较好,这样的结果可能与观众席地面升起过大有关。舞台支持因子稍偏小。

由于音乐厅两侧设置内凹的包厢,使该处侧墙不能有效提供侧向反射声,导致侧向能量因子分布局部偏小。

3.4 音乐厅音质测量结果

音乐厅建成后,对音乐厅音质进行了测量。测量条件是:音乐厅为空场,装修全部完毕,管风琴安装完成,舞台悬挂12 mm厚透明聚丙烯酸板。背景噪声测量时,空调系统开启。测量仪器采用B&K 4190传声器,B&K 2669L前置放大器,B&K 2690-OS2 NEXUS信号放大器,笔记本计算机,B&K2706功率放大器,十二面体点声源。测量用软件为Dirac,采用MLS方法测量脉冲响应。测量时声源设置在舞台中轴线离舞台边3 m处,舞台支持因子ST1测量时,测点在声源正前方1 m处。测量音质指标为混响时间T30、C80、强度指数、舞台支持因子ST1、声场分布、背景噪声。测量结果见表3。

音乐厅空调系统开启时的背景噪声小于NR20,主观感受很安静。声场分布各测点之间最大与最小声压级差为5.8 dB,出现在250 Hz,其他测点声压级差均较小。从测量结果看,音乐厅实际测量结果与模拟值基本一致。由于目前所用座椅吸声量较大,坐人后吸声量差别不会很大,因此,预计满场混响时间比空场测量结果稍短。舞台支持因子ST1比预计的小,但使用者感到满意。

4 多功能小剧场

4.1 多功能小剧场概况

小剧场是多功能、实验性的小型演出场所。小剧场舞台形式可根据不同演出的需要变化。与舞台形式变化相适应,观众席座椅也可有多种变化形式。

小剧场平面为长方形,长约23.2 m,宽15.4 m,第一排座位距梁底为13.35 m。小剧场设计有效容积约5 000 m3,其舞台形式可灵活变化。因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小剧场的观众容量也随之变化,不同舞台形式及观众席具体数量见表4。

图19为小剧场下部平面图。图20为小剧场上部平面图。图21为小剧场剖面图。

4.2 建筑声学设计目标及措施

为了适应小剧场多种功能的使用要求,建筑声学设计目标是满足不同用途共同需要的高清晰度。小剧场混响时间设计值见表5。

小剧场背景噪声控制值为NR25。

小剧场混响时间控制具体措施:舞台后墙为强吸声构造。两侧墙面中高频吸声构造与低频吸声构造间隔布置,且低频吸声构造表面设有小的扩散肌理。观众席后墙做吸声结构。小剧场顶部为建筑结构顶级舞台设备,未做吸声处理。

5 结语

河南艺术中心建成投用以来,歌剧院、音乐厅和小剧场的使用率都比较高。不管是在歌剧院演出的多种类型剧目,还是在音乐厅举办的各种类型音乐会,都获得了演出团体及观众的广泛好评。观众和演员对剧场的音质效果的评价都很好,特别是演员对音质感到满意。

大型声屏障设计研讨 第4篇

ANSYS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工程分析软件,它可以模拟结构受到外力后的反应,例如应力、位移等,然后根据ANSYS分析后的结构的反应,来判断此结构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大型声屏障结构,不但形体庞大,而且其几何结构和所承受的荷载情况比较复杂,运用常规的理论分析,往往很难完成。本文尝试用有限元法对大型声屏障结构进行分析。

1 建立模型

此大型声屏障的几何结构共包括11组结构,由于吸声板的刚度远大于钢架结构的刚度,分析时为了简化,认为吸声板是焊接在立柱上的。在此提取几何的中面并且只对其中的两组进行分析,在需要约束的连接处施加对称约束。声屏障有限元模型以任意四节点等参壳体单元为主。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包含:节点总数:66 420个,壳体单元:61 477个。

1)声屏障基本参数:声屏障总长度为130 000 mm;声屏障柱距为4 000 mm;声屏障宽度为1 000 mm;声屏障高度为14 000 mm。

2)声屏障设计参数:风荷载:按基本风压0.75 kN/m2;声屏障吸声板荷载按不大于50 kN/m2设计。最大风载:按大连地区最高值不大于12级设计。声屏障钢结构:采用等翼缘H钢(100×100)双层立柱。

3)声屏障材料参数见表1。

4)评定标准:钢结构设计根据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声屏障静强度有限元分析评定标准和安全系数的选取均依据EN12663。声屏障在各计算工况作用下的应力均不得大于声屏障该部位所用材料的许用应力。

2 总体设计讨论

1)声屏障的长度设计。

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声屏障的效益,最好能使遮蔽率的值在85%以上。这样,道路声屏障的长度设计就变成了敏感处对声屏障张角大小的设计。选择交通噪声受声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敏感点,并且保证敏感点对声屏障两端形成的遮蔽率最小都在85%,通过这样设计才能保证声屏障长度设计的经济性。

2)声屏障的高度设计。

在不考虑噪声的几何衰减的情况下,受声点离声屏障的距离较远时,对声衰减的影响不大。

ΔL=-10lg13+10Ν-10lgλ3λ+(20Η2/r)=10lgΗ2r+10lgf-12(1)

随着声屏障高度的增加,其声衰减的值也越来越大,但根据声屏障衰减Meakawa(米卡瓦)理论可知,声屏障最大声衰减为24 dB。当以交通噪声等效频率500 Hz,噪声源离声屏障的距离为4 m代入计算式(1)可得,声屏障的最大高度约为3 m。也就是说,声屏障顶端离噪声源与受声点连线垂直距离为3 m时,声屏障声衰减将达到最大值,此时再通过增加声屏障的高度来增加声屏障的绕射声衰减值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见图1)。

3)声屏障的承重结构设计。

声屏障如何安置到选定位置,并稳定、安全的屹立在那里,经受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这是承重结构设计的范畴。承重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a.声屏障本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b.立柱结构的强度和刚度;c.声屏障的连接构件的强度。

声屏障的载荷由两部分组成:a.材料的自重,主要由实际使用材料的实际重量所决定,它往往是垂直载荷部分;b.风载,它是声屏障承受的水平载荷,它往往是构成声屏障强度和稳定的主要载荷,风载是由构筑物所在的地区来决定的,可以参考“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规范”进行选择,也可按照我国的不同城市、区域的风速、风力来进行计算,而且根据不同的概率有不同的风速规定。风速与风压有如下的关系,其中风速为V,风压为W0:

W0=V216 (2)

横向风压W可按式(3)进行计算:

W=K1×K2×K3×K4×W0 (3)

其中,K1为构造物常数,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大、中型桥为1,其他为0.85;K2为1.3;K3为风压高度常数;K4为地形特征常数。

风压力的迎风面积F的规定:在横向风压计算时,漏空的栏杆按0.2来计算,如为实体时取1.0。

在纵向风压计算时,吊桥、斜拉桥的索塔按100%横向风压计算,而桥墩按70%计算,桁架按40%计算。

3 静力学分析

对此大型声屏障的静力分析分三种工况讨论(如表2所示)。

1)工况一:

计算工况一为无风状态下声屏障的受力情况。该工况载荷包括整个声屏障自重形成的垂向载荷51.508 kN。

其中:整个声屏障自重以重力加速度的形式施加;位移约束:在钢结构的两边约束声屏障z方向的平动,绕x,y轴的转动。

2)工况二:

计算工况二为受风载情况。该工况载荷包括声屏障自重和风载荷形成的横向载荷112×0.75=84 kN。

其中:整个声屏障自重以重力加速度的形式施加;风荷载均匀施加到内面上;位移约束:在钢结构的两边约束声屏障z方向的平动,绕x,y轴的转动。

3)工况三:

计算工况三为受12级风载情况。该工况载荷包括声屏障自重和最大风载荷形成的横向载荷112×1.370 960 4=153.547 kN(12级风速为32.6 m/s,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12级风的压强ρv2=1 370.960 4 kN/m2)。

其中:整个声屏障自重以重力加速度的形式施加;最大风荷载均匀施加到内面上;位移约束:在钢结构的两边约束声屏障z方向的平动,绕x,y轴的转动。

工况一的最大应力为0.515e-4 kN/m2,工况二的最大应力为0.009 507 kN/m2,工况三的最大应力为0.017 47 kN/m2,均小于结构的最大屈服应力,所以此声屏障结构从静力学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4 结语

介绍了对大型声屏障进行静力学分析的一种方法,即有限元法。通过建模、结构设计、模型计算检验了大型声屏障的静力学性能。

摘要:运用有限元法对大型声屏障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通过建模、结构设计、模型计算检验了大型声屏障的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大型声屏障结构的设计在静力学方面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噪声,声屏障,静力分析,有限元法

参考文献

[1]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许肖梅.声学基础[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王季卿.高架道路声屏障的设计与实效[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12):43-44.

[4]王冒成,邵敏.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与数值方法[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D.C监凯维奇.有限元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声景观设计 第5篇

(一)从功能上分

从声音的功能上,我们可以把园林、景观中的声要素分成三类:背景声、情报声和演出声,

1.背景声

园林景观中存在的自然声、生活声等背景的声音,可称之为背景声。通过对背景声的设计利用,就在相当程度上把握了园林、景观中声环境的基调。所以说,在声环境的设计中,对于背景声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就像在绘画创作中把握作品的主色调一样。

2.情报声

园林景观中的广播声、报时声、信号声等提供情报的声音可称之为情报声。毋庸置疑,这类情报性的声音在园林景观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前许多环境中的情报声给人以多余的感觉,甚至形成了噪声。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情报声的设计时考虑情报音的场合是否必须,情报声音质、音量以及播报的频度和时间是否合适等因素。

3.演出声

在园林景观中运用声音素材,达到在空间形成演出效果的声音可称之为演出声。演出声的设计主要是音乐和效果音。演出声与园林、景观声环境中的各种声音的协调,以及与园林、景观其他环境要素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出声的设计中,任何声音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园林景观的各种要素共生的、相辅相成的。

例如,在一个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放着现代音乐大跳霹雳舞,这显然是不协调的,甚至是滑稽可笑的;相反,如果我们用古琴演奏一曲古色古香的乐曲,与园林的寂静清雅产生共鸣,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与环境共生、相辅相成的设计理念并不只是局限于演出音。在进行所有声音环境的设计时,都应该考虑到与视觉景观的协调,并且应和园林景观的自然、历史、风土人情等要素遥相呼应。

(二)从声源的不同来分

从设计对象的声源的不同来分,可以分为自然声、人工声和生活声。许多声环境的设计,一般都是以人工声为主,事实上,声环境的设计,不仅是人工声的设计,而且还应该包括自然声、生活声,甚至是通过场景的设置唤醒记忆声和联想声等。

1.自然声

园林景观中的风声、流水落水声、虫鸣声、鸟叫声等都是自然声。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对自然声的开发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园林景观是人们与自然进行对话、休息娱乐、转换心情的场所,相对于城市生活的嘈杂,人们更向往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所以说自然声的设计对于整个声环境的基调起着重要作用。

2.人工声

园林景观中的广播声、车流声、建筑施工声、音乐声、信号声、报时声等都属于人工声。人工声在整个声环境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人工声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声环境的质量。而且,人工声是一把双刃剑,设计不当就会转化为噪声。

3.生活声

园林景观中的人的说话声、嬉闹声、人走路的脚步声、仪式活动声等。在园林景观中加入生活声的设计使得园林更富于人性化与生活化。把握住生活声的设计利用,会让整个声环境更富于层次与变化,细节更丰富,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效果。

声景观设计 第6篇

关键词:电影声音;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移动式

0 引言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更大的画面、更清晰的画质以及更逼真的3D呈现已是当前的发展方向。与之相对应的,电影声音技术也一直在同步发展着,体现在更恢宏的、更具动态的、全方位的声音效果方面,给人们带来了高层次的观影体验与感官享受。就多声道环绕声技术而言,目前,电影声音的设计与制作已普遍使用了5.1声道环绕声技术,而11.1声道的Auro 3D和最多可达128声道的杜比全景声更是将电影声音的表现力推向了极致。这是目前电影领域的技术发展主流,作为一所与电影技术相关的院校,声音设计与制作方面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然而,与音频内容相关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受到教学场地(声学环境)、硬件设备与方法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试图探索性地设计与搭建低成本的、符合教学要求的移动式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作为一种大多数院校都具备可行条件的简易教学平台,从而能更好地实现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

1 现状及紧迫性

为电影制作高水准的声音,无论是5.1环绕声还是杜比全景声,传统的方式是建造1∶1的电影混录棚,因为只有在相似的声场环境中制作声音,最后的成品在相应的影剧院播出的时候才能达到最佳的听感效果。比如在被誉为中国电影后期制作“航母”的中影基地,可以看到众多大大小小的对白棚、音乐棚,以及Auro3D棚和杜比全景声棚。如此高昂的设备投入和对声学空间的要求,大多数院校并不具备条件。这样,大大制约了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开展。教学要么纯讲技术,要么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手段单一,缺少临场体验与直接感受,因此教学演示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只能在学业完成前去有条件的企业实习,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振兴电影产业靠的是电影技术人才的培养。围绕培养目标,在重视电影声音设计与制作领域教学的同时,迫切地需要我们充分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并进行优化组合,创造性地去开发及利用,用有限的投入以期发挥原有教学资源的最大效能。

2 教学系统的设计理念及目标定位

2.1 设计理念

移动式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是为受教学场地及环境制约的院校开展相关内容课堂教学而设计。作为一个简易音频教学平台,能方便地进行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基础教学。搭建该系统只需利用现成的周边环境相对安静的多媒体教室,墙面及地板适当加以声学处理,配置一台计算机、专业多通道声卡(音频接口)、话筒、若干监听音箱及支架等附件即可。根据声道设置配备相应硬件,投入少,效果明显;移动便携,随时搭建,不改变教室功能用途,相信大多数院校都具备可行条件的。

2.2 目标定位

该系统设计目标是在硬件指标有一定保证下,必须达到多声道(5.1以上)、短延时(4毫秒以内)、最大响度120分贝左右的实时音响效果。同时,在多声道技术回放演示及编辑制作教学时,需兼顾当场录音拟音的配音配乐功能;符合最佳听感音区可容纳20名学生规模的中班教学人数,设备安置以不影响观看大屏幕投影为基本定位。

3 教学系统的搭建方案

本文选择基于5.1声道回放制式的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作为搭建的示例方案。5.1声道回放制式是杜比数字(AC-3)音频编/解码技术最基本最普遍的应用,本例主要通过计算机音频工作站配合多通道声卡进行声源控制,以5.1声道回放制式标准实现声音重放、现场编辑制作、实时录音拟音混编等教学演示,能基本达到5.1环绕声的影院听感效果。

3.1 硬件标准

音箱选择:一般以独立全频带有源音箱为主。其中包括左右主音箱、中置音箱及左右后环绕音箱,另外加上一个用于增强低音效果的大口径低音音箱(俗称低音炮)。

音频工作站:高配置的计算机、专业多通道声卡及音频或MIDI输入设备。

话筒、音箱落地支架及音频连接线缆。

临时录音拟音用的静音室可选配ATTIC noMex拆装系列产品。它采用隔音材料制造,标准型仅厚43mm即可实现相当于120mm厚度砖墙的隔声(约52dB)性能,体积结构小巧,功能俱全,并带有脚轮,内部具有独立的吸声系统、供电系统、信号传输系统和通风系统,可以快速组装成为一间理想的声学房中房;并可以推动它到教室的任意一个角落,随时随地为您提供一个安静空间进行拟音录音。

3.2 软件选择。

软件选择:工作站软件选择ProTools或Cubase等,结合独立音效插件就声源的音量、声像、声道数进行操控,将信号通过多通道声卡发送至各个扬声器,实现各类多声道效果演示。

3.3 搭建方法

一般选择中等大小的多媒体教室为宜,利用原有的大屏幕投影设备,对门窗作简单的隔音处理,对墙面和地板做适当的消音处理。例如关紧门窗,开启通风设备,挂厚布帘或吸引材料,铺设地毯等等。按照5.1标准位置安放音箱,同时将音箱置于适当高度的支架上。最后,连接信号线缆,启动音频工作站即可开始工作。

4 应用特点及教学方法

4.1 应用特点

“移动式多声道环绕声教学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声道环绕声系统在任意空间的快速组合和拆卸;从单声道到任意一种多声道制式的搭建和演示,且声道制式不仅限于现有的标准,可改造,可发展,可创新;为建声设计研究和音频测量研究提供必要的多声道声源信号;为多声道环绕声录音、混音、建声和测量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基础;实现多声道环绕声监听,为音频后期制作提供条件,并为特殊音效和特殊听感研究打下基础。

从拓展性角度来看,可以采取网络化协同工作模式。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可利用Source-Connect或VSTunel工具,使更多人在线通过网络同步工作,联合设计编辑,实时完成音频制作工程;离线状态下,每个学生的制作工程可在平台内演示、互评及教师当场评定等等。

4.2 教学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传统的视听演示教学模式能向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传授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后的演示过程,学生有比较直观的听感体验。虽然教学效果明显,但也是一种单向的交流。为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直接动手参与学习过程,更多地应该采用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模式就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复杂的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分解简化,并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消化教学内容,师生角色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动手实践,互相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5 结语

高速公路声屏障设计 第7篇

声屏障是指在声源和接受者之间, 插入一个有足够面密度的板或墙, 使声波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量, 从而减弱接受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的设施。声波在空气中传播, 碰到声屏障将产生反射、透射和衍射等现象。声屏障的作用是阻止直达声的传播, 隔离透射声, 并使衍射声有足够的衰减, 使声屏障后面形成的“声影区”内噪声有明显的下降, 最终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1 设计内容

声屏障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上部设计和基础设计。上部设计只要为屏障板设计及钢立柱设计。设计时要考虑到各种荷载的破坏作用, 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自重等。同时声屏障设置的位置必须满足公路建筑限界的要求。

声屏障因设置位置不同分为路基上声屏障和桥梁上声屏障。高速公路声屏障一般为4m节间, 因目前无部颁通用图, 故一般参照城市声屏障通用图设计。城市声屏障标准跨度为2.0~2.5m, 故需对非标准跨度的立柱和屏体的强度、刚度进行专项结构设计。

2 设计流程

高速公路声屏障设计首先应结合环评部门提供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 确定声屏障设置段落及声屏障高度;再由业主组织召开评审会, 确定声屏障形式;最后由设计部门按照确定的段落及形式进行具体设计。

声屏障设计的最佳时机是与路桥主体工程同期进行, 主体工程设计中对声屏障相关预埋件及基础形式予以考虑。

但目前因《环评影响报告》依据工可阶段路线的平纵进行的相关评价, 在后期施工图设计中在保证整体项目路线不变的情况下会有优化调整。为避免环评验收不通过, 故目前大多数业主会在项目开工建设后再确定声屏障设置段落及形式, 从而带来声屏障设计滞后主体工程。

3 荷载情况

声屏障设计的主要外荷载是风荷载。我国目前声屏障风荷载考虑的基本风压均为5 0年一遇根据。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横桥向风荷载假定水平地垂直作用于声屏障迎风面积的形心。基本风压W0按5 0年一遇取值, 其标准值公式:Fwh=k0k1k3WdAwh。

式中:Wd=γVd2/2g, W0=γV102/2g, Vd=k2k5V10, 由以上公式可以推出Fwh=k0k1k22k3k52W0Awh (kN)

实际设计过程当中, 由于公路是线性工程, 同一项目不同区域的声屏障处的实际风压可能有所不同。为节约工程投资, 合理采用声屏障形式, 建议搜集当地气象资料, 合理确定风压, 避免材料浪费或者安全系数不足的情况。

声屏障设计的荷载还应考虑钢立柱及屏体自重。因高速公路上车辆产生的脉动作用相当微小, 设计时可不考虑。

荷载组合应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中规定, 风载为主导荷载, 其荷载分项系数按1.4取值。

4 上部设计

4.1 屏障板要求

屏障板是声屏障的技术核心, 一般设计年限为15年。其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吸声、隔声等声学性能, 具有防潮、防尘、防腐、防老化、防火、光透性等物理性能, 同时还要满足力学、景观等要求。目前高速公路声屏体材料主要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结构、金属结构、合成材料等。

屏障体的声学性能、物理性及力学应满足如下要求:

(1) 平均隔声量≥30dB ;

(2) 平均降噪系数≥0.5 ;

(3) 降噪效果:≥10~15dB (A) ;

(4) 耐冻融-50±2℃ ;

(5) 声屏障主体使用寿命≥15 年;

(6) 吸声屏体的跨中位移值应不大于L/600 (L为屏体长度) , 如采用通透隔声屏窗框 (或窗扇) 的跨中位移值应不大于L/250, 且不大于10mm (L为窗框、窗扇受力杆件长度) ;

(7) 如通透隔声屏采用夹层玻璃或中空玻璃等型式, 玻璃的最大许用面积等技术参数要满足《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 113-2009) 的要求。

屏障体高度如在7m以内造价可以接受, 但一般考虑风压影响及防撞墙强度等因素, 屏体不宜高于5m。安装在桥上的声屏障, 其顶面至桥面的高度不宜大于4.5m, 同时应对桥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进行验算。

4.2 钢立柱计算

目前钢立柱型主要采用HW型, 此种结构形式便于屏体安装, 结构安全可靠。钢立柱的计算主要内容包括抗弯强度计算、挠度计算、整体稳定性计算、局部稳定计算、柱脚焊缝计算、柱脚螺栓计算等。

立柱可以简化为单悬臂计算模式, 如图1所示。

最不利位置在H型钢底部, 根据公式ΜxγxWnx计算型钢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根据公式τmax=VmaxSΙxtw计算型钢是否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挠度计算是较为重要的计算之一, 不同资料对挠度要求不同,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道路声屏障结构技术规范》 (DG/TJ08-2086-2011) 规定立柱顶点水平位移值应不大于H/100 (H为立柱高度)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声屏障》 (09MR603) 中要求其值应不大于H/200;《声屏障技术与材料选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8) 提出其值不能超过H/300。

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屏体材料的抗弯折性、防脱落、立柱施工便利性、造价等实际条件统筹考虑型钢立柱的尺寸。

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柱脚焊缝、柱脚螺栓计算可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相关内容计算校核。

如不能满足要求, 应增加立柱截面尺寸, 减少立柱间距等, 以适应断面受力的需要。

5 基础设计

路基段声屏障基础有浅基础和桩基础等。浅基础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 桩基础有混凝土灌注桩、微型钢管桩等。浅基础设计应校核地基承载力、基础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桩基础应校核水平承载竖向承载力。目前较为常见的基础型式是采用人工挖孔的混凝土灌注桩。

具体型式见图2。

以桩基为例, 介绍声屏障基础设计要点。

首先应验算桩的自身强度, 主要是桩的抗弯及局部受压计算。

其次应验算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 应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中的公式Rha=0.75α3EΙυxx0a。桩顶高于地面较多时, 应增加桩基嵌固计算。座落在高速公路边坡上的声屏障桩基础, 一般桩顶1.5~2.5m为虚土, 不能考虑其水平抗力, 故在考虑实际地质情况的条件下, 应计算桩沿高度方向各点桩侧土压力值, 与实际对应位置土层抗侧压力值对比, 确保桩体的有效嵌固。

6 声屏障设计、安装及施工注意事项

(1) 对于长度大于1000m的声屏障应增设紧急疏散口。

(2) 在高速公路路基边坡上施工时, 应注意绕避路基里埋置的通信管线。

(3) 桥梁上、路肩挡墙上声屏障高度如超过3m则应对桥梁、路肩墙等进行力学计算。

(4) 如果路面下有涵洞、暗板桥等暗结构, 桩基施工时, 不应破坏原构造物。如果不能施工桩基则改变柱间距回避结构物, 或者采用浅基或大过梁直接跨越等措施, 相应两侧桩基长度应加长。

(5) 注意路基声屏障与桥梁声屏障之间的衔接。路基段与桥上段应保持顶部齐平, 必要时可调整声屏障高度。

(6) 注意桥梁伸缩缝位置声屏障的可伸缩性。

(7) 所有外露钢构件必须热浸镀锌防腐处理, 且应在工厂内完成, 构件在热浸镀锌之前, 应对构件进行电解酸洗处理, 使基体金属表面干净镀锌质量应满足《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 18226-2000。

(8) 橡胶垫必须具有抗冻、防老化性能。

(9) 在大批量生产前, 应先做试件, 并对样件进行声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 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大批量生产。

(10) 立柱与承台顶钢板焊接或者栓接时应确保立柱的垂直度。

(11) 焊缝采用连续施焊, 不得有未熔化、未焊透、气孔、裂纹、烧穿等焊接缺陷。

(12) 声屏障安装后不应有明显的扭曲变形, 总体来说应与路线线型保持一致。

7 结语

声屏障本身作为公路工程的一部分建筑, 在考虑其功能性的前提下, 也应整体考虑景观问题, 尽量做到与自然、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使其作为道路的一部分融入整体景观。

摘要:详细论述了声屏障设计流程、声屏障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声屏障安装施工注意事项, 对声屏障设计及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速公路,声屏障设计,声屏障施工

参考文献

[1]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2]刘启龙.交通声屏障设计纲要[J].噪声与振动控制, 1995 (6) .

[3]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S].

城市公园声景设计浅析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声景设计,营造手法

自加拿大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谢弗(Schafer)提出声景概念并开创“声学生态学(Acoustic Ecology)”以来,园林设计师一直努力从声景入手探讨园林设计的新手法。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主要绿地,在其规划设计中融入声景设计,使声景与其他园林景素结合起来,提供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势必能提高城市公园的效益。本文试图在回顾国内外园林声景研究与声景设计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上,探讨城市公园声景设计的一些具体手法。

1 声景概况

1.1 声景概念起源

1929年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Granoe)首先提出“声景(Soundscape)”一词,这个词类推于“景观(Landscape)”,其研究范围包括人们愿意和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加拿大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谢弗(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阐释“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即在自然和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

1.2 声景的分类

按声源分为:1)自然声———流水声、喷水声、鸟鸣声、树叶声、虫鸣声、风声、雨声等,自然声通常给人自然、愉快(悲伤、忧郁)、轻松、新奇的感受。2)人工声———广播声、背景音乐声、交通声、人工仿声等,广播、背景音乐通常给人振奋、愉快、有活力的感受,

方法形成的单项排列的碳纤维复合片材。其方法是用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片与结构物粘贴后形成一体,与构件共同工作。将其粘贴在石拱桥的主拱圈上,可以提高主拱圈截面刚度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4结语

对于石拱桥的加固,因考虑的因素及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在选择加固技术时,应先从内因和外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其技术可行性、经济性、使用性能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的加固而交通声通常给人不快、沉闷和紧张的感受。3)活动声———儿童声、人声、运动声等,儿童声通常给人喧闹(吵闹)、振奋的感受,人声通常给人愉快、温暖、安全、散乱、嘈杂的感受,而运动声通常给人有朝气、有活力、振奋的感受。

1.3 声景在园林中的运用

动物之声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不乏各类珍禽鸟兽的身影。此外,歌舞之音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声景之一。昆曲与私家园林的微妙关系在陈从周先生《说园》中展露无遗。而寄畅园之“八音涧”、个园之“透风漏月厅”、拙政园之“留听阁”等,分别是对水声、风声和雨声的绝佳妙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现代园林中的声景设计主要集中在音乐喷泉、背景音乐声电系以及对噪声的隔绝等方面。

2 城市公园规划中的声景设计

2.1 公园设计立意中的声音调查

将声景设计融入公园规划设计,第一步是对公园基址及其周边环境的声音进行调查分析整理。随后分析过去有什么声音现在没有了,是否存在基址中特有的其他地点没有的声音等等。对于基址中特有的声音应予以高度重视,如果是与基址精神与内涵相关的声音,可以作为反映公园主旨的一个元素进行重点设计。

2.2 公园分区规划中的声景设计

技术,也可采用多种加固方法相结合,使加固效应达到最优化。参考文献:

[1]蒙云.桥梁加固及改造[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2]顾安邦.桥梁工程(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3]向中富.桥梁施工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4]高荣雄.石拱桥的改造治理[J].华东公路,2003(3):15-17.[5]林晓锋,向中富,王旭军.常用石拱桥加固技术综述[J].山

西建筑,2007,33(9):261-262.

On the gradual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of stone arch bridge

DENG Da-zhao LUO Ji-xiang DU Ying-ying

Abstract:Based on the phenomenon that there exists a general lack of load-bearing capacity in most of the old stone arch bridge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l failures of the stone arch bridges,puts forward the reinforcing theory,and at the same time,introduces several common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and methods,which can optinize the reinforcenent result.

传统的分区规划主要从声干扰的角度出发,将人的活动区与幽静的自然环境适当分离,同时对互相干扰的活动区进行一定隔离。将声景概念融入分区规划,可以从声景欣赏的角度出发,旨在营造不同分区的声景特色。

2.3 地形地貌处理中的声景设计

应当利用地形地貌处理营造不同声环境。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风道,“山脊”,溪流,大水面等等,分析可能形成水声、风声的地点,进一步设计欣赏的场地。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苏州留园的“活泼坡地”都是运用地形地貌营造天籁的典范。

2.4 园路游线规划中的声景设计

从声景角度出发,公园主要园路应当动静交替,这样可以确保游人夜间行走的安全感,也可以提高游人步行时的兴趣。

2.5 种植规划中的声景设计

乔灌草复层自然种植易于吸引鸟虫,营造聆听自然声的空间。疏林草地种植以及围合草坪种植是城市公园功能向交流、活动方向演变的产物,这类空间混杂了各种活动声、嬉戏声,还有风声,应选择善于捕捉风声的速生落叶阔叶树。树阵与整形花灌广场种植一般与公园入口和休息场地结合,应选择吸声植物,降低各类噪声对公园自然环境的影响。

2.6 公共服务设施中的声景设计

将声景点加入标识系统中,可以提高人们对声景的认识,也可以为游人提供一个认识公园的新视角。在无障碍设计中加入发声装置,能为盲人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3 声景具体营造手法

3.1 自然声景的营建

3.1.1 动物声景营建

现代城市公园因用地限制,动物声主要来自鸟禽、鱼、蛙、蟋蟀等小动物和昆虫,它们都需要理想的树林和水际环境栖身。植物品种选择以及水系岸线的线形设计尤为重要。

3.1.2 水声景营建

水声大致分为镜水水声,溪流跌泉声,瀑布声,喷泉声等。

“吹皱一池春水”即形容镜水。必须设计隐蔽的水湾才能欣赏到燕子点水、鸳鸯戏水的细微水声,溪流跌泉声以及瀑布声一般结合山石、地形设计。

喷泉声分贝较高,一般结合开阔的广场设计。

3.1.3 自然风雨声

1)风声与植物。公园中真正成景的风声是风吹树叶发出的或重或轻的沙沙声。聆听风声一般也发生在春夏秋三季。日本研究者发现,针叶林必须在强风下才能发出声响,而阔叶林只需微风就能发出声响,竹林比阔叶林更容易发出声响,而且竹林发出的声响比起阔叶林发出的声响更能映衬环境的寂静;此外,针叶林中的鸟声没有阔叶林中的鸟声频繁。因此,在城市公园中营建听风环境,首先应选择叶片大,叶柄长的落叶阔叶林或竹类植物,如杨树、紫竹等,除了春夏季节能够提供足够荫凉,便于听风,秋季落叶在风的作用下还可以形成另一种声景。

2)风声与园林建筑。园林建筑的设计营建中可运用园林声学创造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如,扬州个园的冬山庭院为了渲染北风呼啸、白雪皑皑的寒冬意境,特意在庭院的南墙上开了一系列的小圆孔,每当微风掠过,发出的声音的确宛如呼啸的北风。

3)雨声与植物。“雨打芭蕉淅沥沥”“留得残荷听雨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分别描述了雨在芭蕉、荷花和竹子上的声音,或潇潇或沥沥或点滴在心,充满雅致的韵味。因此,公园中应设计通透玲珑的园林建筑,或轩或亭,在窗台下,廊架前种植叶片肥硕的植物,比如以上三类植物,或是芋科、莲科的植物,周围布置密度高的树木,静静地倾听雨的声音。

4)雨声与水景。公园内的大水面和池塘在迎接春季阵雨或其他季节大雨时,水面形成片片涟漪,伴随雨点落下的声音,会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效,十分淋漓畅快。因此,在湖面和池塘边修建水榭,便于游人欣赏大雨和急雨的声音。

5)雨声与园林建筑。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特有的青瓦屋檐在雨天能形成大片的珠帘,屋檐上劈啪的雨点声也是一景,雨停后,雨水顺屋檐滴落庭院显得清新自然。

3.2 人工声景的营建

3.2.1 公园背景音乐

城市公园的背景音乐是依靠智能音乐系统完成的。其核心是声音录放芯片,它可以随意录、放各种声音,可以是乐曲,也可以是流水声、鸟鸣声等。目前,城市大型公园中的背景音乐多为轻音乐和流行歌曲,尚未与公园具体环境氛围结合起来。设想,在小溪边播放流水声,即使小溪的水是静止的,游人依然可以感受到水的动态美,如果水是流动的,则可以增强水声效果。

3.2.2 音乐喷泉

一座大型音乐喷泉绝对是公园的一大亮点。音乐喷泉的音乐录制应与喷泉的喷水形式结合起来设计,音乐应能充分配合喷水的跌宕起伏。

3.2.3 仿声运用

人工仿声可以大大提高游赏的趣味性。巴黎的一座音乐亭地板是由一块块类似棋盘的方格组成的,每个方格都能奏出一定的音阶,当游人步入亭内,踩跳不同的方格,就会奏出不同的乐曲,十分有趣。

3.3 活动声景的有序组织

1)从活动者角度出发,对开展的活动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出相互干扰的项目列表。结合功能分区,预想活动项目的分布形式,在具体设计阶段,针对相应的活动项目设计符合其活动要求的场地,引导对应的活动团体前来使用。2)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在合理的距离外设计观赏点。研究显示,听觉非常灵敏的范围是7 m以内。在这一距离内进行交谈没有困难;大约在30 m的距离上,仍可以听清楚演讲,或建立起一种问答式的语言关系,但并不可能进行实际的交谈;超过35 m,倾听别人话语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了。对于不同的活动项目,距离设定不同。3)从路过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只是张望一下,因此主要园路尽可能与活动场地保持一段距离,这样两不妨碍。

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将声景与其他景素结合起来,可以营造出更为真切更为丰富的园林空间,也可以为游赏者提供一个感受园林魅力的新视角。

参考文献

[1]康健,杨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J].世界建筑,2002(6):76-78.

[2]纪卿.校园规划中的园林声景设计——从传统方法到软件优化[J].中国园林,2006(5):13-16.

[3]葛坚,卜菁华.关于城市公园声景观及其设计的探讨[J].建筑学报,2003(9):58-60.

[4]秦佑国.声景学的范畴[J].建筑学报,2005(1):45-46.

[5]赵秀敏,王竹,石坚韧.社区公园的声景观研究[J].新建筑,2006(4):118-122.

[6]王炎炎,包志毅.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探讨[J].华中建筑,2007(7):150-152.

城市声景观的研究与应用 第9篇

1.1 基调音

基调音乐就是类似于一种背景音乐。我们知道环境可以当背景, 同样声音也可以当背景使用, 它起的作用主要是对情感, 心理需求的烘托。

在某一环境中经常会听到熟悉的声音, 比如水声、风声、鸟声以及旷野之声和交通噪音等。基调音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通常因经常出现而被人所忽视。比如, 海滨城市的基调音是大海声;城市基调音以喧闹声为主。

1.2 信号音

信号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信号音来进行信息传递。它根据听觉的特点, 发出独特的频率, 引起听众的注意。实践中, 为进一步使人们更能听清楚信号音索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会使用一些多媒体设备来对信号进行扩大, 因此会出现噪声。

1.3 标志音

标志音乐也称为是演出音乐, 要与特定的场所相适应。包括了人工制造的声音、自然声, 同时也是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虽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这种标志音在逐渐消失, 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仍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构成了整体声景观。

2 声景观设计

声音景观原理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充分的使用声音在整个环境规划和设计中, 让声音与环境有机的协调统一起来。在传统意义上的声音设计过程中, 主要是靠人工拟声。在目前来说, 声音景观设计在环境设计中越来越被人认可。

第二, 从手法上来讲。对于声景观设计手法而言, 其主要可以分为正、负和零三种方法。正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环境设计当中添加一些合适的要求。从负设计来说, 就是讲环境中不必要出现的声音去掉, 保持整个环境的和谐。而零设计, 不是说不对环境中的声音设计作出任何的改动, 而是对原来的一些声音进行保护, 或者不做修改。

3 声景观定义

声景观由声和景构成, 它主要是相对于视觉景观来说的听觉景观, 重点在于听觉的风景。根据秦佑国教授的研究理论, 将声景范畴确定为三个主要部分, 通过视觉感知环境的过程中的声音作用;在倾听声音过程中, 景观作用非常重要;声音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中, 不单单只是用了来自自然的声音。还包括了人和声音的协调统一。我们在进行声音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先对设计的环境有着明确的概念。

4 声景观和传统意义上的声的区别

从单一到整体的有效转换过程中, 人们可以在清晨漫步时倾听到小鸟的叫声, 它与朗朗读书声、沙沙树叶声以及晨练声和各种声音, 共同组成了人们的感受与品味。同时, 从传统的孤立到现代的联系, 有效转换着从喧嚣烦恼的城市到幽静咸淡的山谷幽林, 声音景观设计可以使其达到相同的效果, 也可以看出声音和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连性。从物理上来说, 声音景观设计其实是对声音的一些物理量作出相应的调整, 比如说计算、测量声压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声音的社会性、环境性以及历史性特增。因此, 对于声音景观设计来说, 需要对声音的多重特性进行探究。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 为其附加差异性文化价值内涵。

5 设计案例分析

居住区声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 以郑东新区中央特区为例, 对居住区的声景营造深入的探究, 声景观规划设计即应用各种声音要素, 通过对相应的环境进行特殊的规划, 最终达到所有景观间协调统一的目的。实践中可以看到, 它以主要要以视觉设计为中心, 在合适的基础上引入声音, 通过对环境中本来存在的声音的研究, 需要达到使人听了和谐, 环境视觉感官上平衡跟协调相互作用, 实现空间与景观之间的有机协调。

首先, 生物声丰富。实践中可以看到, 因住宅区内的存在着的绿地斑块分散设置, 用乔、灌、花以及草多层次植物配置, 营造复层式植物景观绿化廊道, 通过各种廊道加强各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 从而为小动物的生存提供有利空间。

其次, 水声景观塑造。声景观设计过程中, 水既有承载水质涵养之功能, 供养着水中的植物, 有可降噪、诱导自然之声。对于各组成要素而言, 住宅区的居民对舒缓身心的鸟鸣、水声以及树叶沙沙响自然之声, 感度非常的高。对于由鸟声、水声以及虫声组成的水系空间, 树林、灌木丛以及草地等植物带规划设计等, 都应当作为声环境规划设计的要点。

最后, 降低外界有害声干扰。住宅区的居民对目前小区环境中半夜时常出现的汽车噪声, 以及小区的喇叭声, 好感度不是特别,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 居民不喜欢这些声音。从住宅区道路上传来的交通噪声, 可通过营造植物带、加强地形高度差设计;在与道路空间种植高度设计过程中, 绿篱设计修剪高度一般要控制在1.2至1.5米, 以有效吸收噪声和遮挡迎面视线。为避免广播等噪声对居民产生的干扰, 可考虑将扬声器播放音乐机械设备暗藏于茂密的树枝上或者埋在地下。

6 声景观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中, 由于不同的景观, 以及在使用方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同时对于构成这种要素的好感度, 以及从协调性上来说也有着差异。因此, 在声音景观设计中, 我们要充分考虑设计对象目前的环境, 所具有的特性, 以及它所包含的一些特硬元素。同时, 我们的声音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去除不和谐声音那么简单, 而且还要积极加入一些积极的设计要素, 制造更多游人、自然声之间的接触机会, 保全丰富的自然声要素。

目前, 城市各地的城市园林绿化的使用目的虽然不相同, 景观功能上来讲也不一样, 但是从多样性目的和功能区分的协调性上来讲却是很重要的, 这可以使有人备取所需。更高层面来讲, 声音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使用过程中, 不单单只是从物理量, 数学量上的改变, 更是对声音的生命化, 声音在此时不仅仅是一种声音, 更加是一种文化代表, 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这方面来说, 城市声音环境设计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结合人们的感受, 从全方面实现声音景观设计的和谐。

摘要:对于声景观而言, 是将各种声音作为景观的一种, 实现可操作化。在具体的园林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 就是根据特定的现场特点, 游人在游玩过程中的特点, 对声音环境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师会设法屏蔽掉恼人的喧闹声, 创建宁静、私密、愉悦的宜居声环境品质。

关键词:城市,声景观,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声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 第10篇

在空降作战中需要查明运动中敌人主力部队的运动方向、番号、兵力组成等情报, 为指挥员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但空降兵现有的情报侦察手段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声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对传感器在预监测区域的合理部署收集敌对目标的进入地点、类别、行动方向及大致数量等信息, 它可以有效的识别轮式车、履带车、人员及空中飞行器等目标, 并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隐蔽性强、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等优点。其中路由协议是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之一。

1声传感器节点

节点是声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 声传感器网络信息的采集、节点的自组织、信息的传递等功能均是由节点完成, 因此声传感器网络的设计重点是节点的设计。节点硬件方面应在具备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 能够实现传感器信号的采集、节点间的通信、数据的远程传输等功能, 节点的软件方面应当为数据的采集、定时器工作等功能提供可用的接口。

声传感器节点由声音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组成[1], 如图1所示。声音传感器模块负责监测区域内声音信号的采集和数据转换;处理器模块负责控制整个传感器节点的操作, 存储和处理本身采集的数据以及其他节点发来的数据;无线通信模块负责与其他传感器节点进行无线通信, 交换控制信息和收发采集数据;能量供应模块为传感器节点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 通常采样微型电池。

2路由协议网络环境假设

首先, 在整个声传感器网络中存在着一个汇聚节点 (sink节点) , 该节点与管理系统通过串口相连接;其他的节点都是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节点, 且各个节点的构造相同、具有相同的通信半径和数据处理能力;管理系统通过点播各个节点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其次, 各个节点都具有整个网络唯一的ID号, sink节点为1, 其他节点可随意设置。

3路由协议设计

3.1协议架构

使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洪泛路由协议 (Flooding Route Protocol, FRP) 。FRP路由协议遵循主动路由的设计思路。在下达采样命令时, 由Sink节点主动发起建立全网路由。FRP路由协议采用树型的网络拓扑, 以利用其通信路径短, 管理方便的优点。普通节点按照到Sink节点跳数最小优先原则和RSSI (接收信号指示强度) 最佳原则选择路由父节点, 如图2所示, 7号节点到sink节点的最小跳数为3, 那么4、5、6号节点都可作为其父节点。然后在三个节点中选择RSSI最佳的5号节点最为7号节点的父节点。

Length为路由消息的个数;Addr为下一跳节点的地址;Source为本地节点的地址;Type为路由类型;Seq为命令序列号;DestID为目标节点号;Hop为节点的跳数。

3.2协议机制

3.2.1 路由建立

管理系统切换采集节点或者链路不合格重建路由时, 运行路由建立过程。

在路由建立过程中, 对Sink节点和传感器节点进行不同处理。对于Sink节点, 在收到管理系统的采样命令后, Sink节点切换采集节点时, 组建路由建立包RouteBuild, 设置跳数字段为0, DestID为目标节点ID号, 命令序列号为随机生成的序列号 (10次之内不重复) , 并向外泛洪广播RouteBuild消息包;

普通节点的路由建立过程如下所示:

(1) 收到第一个RouteBuild消息后, 启动一个时间长度为T_wait的定时器。启动T_wait的目的是让节点能接收到更多的RouteBuild消息。T_wait的长度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固定的常数, 目前取为50毫秒;另一部分长度选择为0~50内的一个随机数, 单位为毫秒, 以降低同层节点间的发送冲突的机率。为T_wait时间内接收到的每个RouteBuild消息建立一个路由表项。如果节点再次收到来自相同节点的相同RouteBuild消息, 则忽略后面到达的消息。

(2) 网络中的节点接收到包含新序列号Sequence的路由建立包, 就会停止中转和采样, 同时重新建立路由。

(3) 当普通节点的ID号为DestID时, 通知该节点开始采集和原采集节点停止采集, 同时将RouteBuild消息中的Source置为自己的ID, Hop置为自己的跳数, 广播新的路由协议。流程图如图4所示。

3.2.3 路由维护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所有节点都可能移动位置, 从而造成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 节点随时可能加入或退出网络, 这些都会造成原有的路由失效, 因此需要及时跟踪网络拓扑的变化情况, 更新网络的路由, 这就需要路由维护过程。

在FRP路由协议中, 采用以下路由维护策略:Sink节点周期性重新建立路由, 周期间隔可以由用户设置, 目前暂时定为一分钟。

4结语

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路由协议是可靠的, 能准确采集到数据。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通过管理系统既能点播各个节点采集数据, 又可以实现各个节点同时采集数据, 最后传到sink节点;这就对路由协议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利民, 李建中, 陈渝, 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顾勤冬, 刘士兴, 黄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分析.信息技术, 2008; (02) :34—38

[3]高传善, 杨珉, 毛迪林.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综述.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5; (04) :1—8

美食之“声” 第11篇

美食的松鼠之声。具有“色泽金黄,形似松鼠,外脆里松,甜中带酸,鲜香可口”之特点的松鼠鳜鱼,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名菜。此菜从创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已闻名中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菜肴之一,也是一种有声菜肴。厨师的操作是将整条去鳞洗净后的鳜鱼,用锋利的菜刀在鱼身上先直剞、后斜剞,深至鱼皮成菱形刀纹,滚上干淀粉。下油锅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放在盘中,装上鱼头拼成松鼠形。然后将一勺色拉油与番茄酱等混合煮沸的辅料当场泼浇在主菜上。此时,经过烹调后的主菜肉块已呈竖立状,所以当这勺沸滚的辅料泼浇其上时,辅料迅速浸渗鱼肉,发出一种“吱吱”犹如松鼠的叫声。松鼠鳜鱼一菜之名便是由此而得。

美食的咕嘟之声。具有“形似彩蝶,汤鲜肉嫩”之特点的彩蝶扑泉,是傣家的一道名肴。厨师将竹筒盛器横放在餐桌上,并顺着竹筒边上的开口处注入鸡汤、竹笋、海参。此时身着傣家筒裙的服务小姐端着一盘用削得极薄的生鱼片拼成一只灵动的大彩蝶,再用生菜、麂棕菌围边。另一小姐又端上一盘内放几枚烧得滚烫通红的鹅卵石,将其投入竹筒中,汤即刻就像一眼泉水咕嘟咕嘟地翻涌,此时再将生鱼片放入汤中,又像翻飞的蝴蝶扑入泉中,再放入菌和生菜立刻变色成熟。耳听响声随而食之,汤鲜肉嫩别有情趣。此菜系由傣族人根据“英雄救美”的古老传说而创制。他们以切成蝴蝶状的生鱼片象征美丽的姑娘,洁白的汤汁喻为泉水,烧得滚烫投进竹筒内的鹅卵石比作魔王,而向竹筒内伸筷子的食客则寓为救美英雄。有声菜肴彩蝶扑泉倍受人们的青睐。

美食的响雷之声。具有“锅巴香脆,味道鲜美,有声有色”之特点的平地一声雷,是中国传统的特色肴馔。系用鲜虾仁、蘑菇菜为配料,加上多种佐料烩制成汤汁,浇到端上席炸酥后的热锅巴上即成。此时发出“哗……吱……的爆裂震耳声,顷刻间,热气升腾,香味四溢,真是有声有味,趣味无穷,食欲顿开。此菜的来历与古时庆贺黄河河道大堤合拢有关。相传清朝初期,朝廷决定对连年泛滥成灾的黄河进行拨款整修,在整修结束时,朝廷特派工部大臣参加大堤合拢仪式。总督府为表隆重,即召名厨,传言制出新菜肴的有重赏。众名厨各显神通,其中有一位名厨看见民工送来吃剩的焦黄锅巴,便灵机一动,以锅巴为主料,炸酥装盘,再用鲜蘑菇、虾仁、火腿及多种调料制成浓汤,临上菜时浇在锅巴上,席间发出震耳声响,呈现出香雾腾腾的美妙情景。工部大臣品尝后赞不绝口,即问此菜何名?聪明的厨师随机应变答道:“这叫“平地一声雷!”以庆贺今天大堤合拢!”从此后,象征吉利的“平地一声雷” 便在民间传开了。“餐桌声声雷,高汤锅巴脆”的诗句是锅巴美肴给食客带来无穷情趣的真实写照。如今,锅巴响声菜名品颇多,有福建的鱿鱼锅巴、浙江的番茄虾仁锅巴、上海茄汁锅巴鸭子、安徽的双脆锅巴、湖北的虾仁口蘑锅巴、吉林的口蘑锅巴汤菜肴等等。

美食的油爆之声。具有“牛肉鲜嫩、酸辣微甜、有声有味”之特点的朝鲜玉石烤烧牛肉片。其制作方法是先把朝鲜的一种“火烧石不裂,石烧肉不焦”的玉石,放在电烤箱里缓慢升温,使之内外温度相差不多,然后端上桌,把涂过少许色拉油的嫩牛肉片平铺在烫石上,随着油爆声,鲜嫩的肉片鼓起来,食客一边听着油爆声、牛肉片的吱吱声,一边用箸夹着蘸上酸辣鲜甜的特制调料经过玉石烤烧的牛肉片,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吃起来也别有风味。陕西的“油泼辣子”也是有声有味的调料。笔者曾同几位清真界的朋友,相聚在上海的雅叙居就餐,当一道美食由服务小姐端上宴席时,后面还紧跟一位厨师端上由辣椒、芝麻等10几种原料组成的佐料,同时当众把沸油倒入佐料,顿时发出“吱吱”的油爆声。既让食客听到这美妙的悦耳声,又让食客闻到芝麻的香味,真是让我们食欲大开。此时,身旁的一位老前辈告诉我陕西有句顺口溜“面条像裤带,饼子像锅盖,盆碗分不开,油泼辣子也当菜。”这佐料就是“油泼辣子”。老前辈还补充说:油泼辣子操作过程中的响声是代表掌声,表示欢迎各位来店就餐。

美食的笃笃之声。笔者曾同餐饮界的朋友在上海建光酒家欣赏、品尝过一道独特的有声菜肴。当服务小姐把“三鲜铁板玉脂”端上餐桌时,只见那滚烫的铁板上盛放着食用锡纸包裹的菜肴。当服务小姐轻轻地把食用锡纸打开时,我们首先听到的是食用锡纸内烹制的菜肴发出吱吱的悦耳声,随后又听到有节奏的笃笃声,同时又见到了香雾缭绕的美妙情景。此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真是有声有味,诱人食欲,趣味无穷,引发人们无限联想。这“笃”与“独”为谐音,仿佛这创新菜肴有独到之处的寓意。酒店陈总介绍了此菜肴的独特之处,他说:一般的铁板烧是烹饪原料与铁板直接接触,而我却加以改进增添了一层食用锡纸,此法一可防止卤汁外溢溅到食客身上,二可使豆腐防焦保热保鲜嫩,适宜国人的热食习惯。因此具有“菜肴热烫、味道鲜香、豆腐糯嫩”之特点的“三鲜铁板玉脂”倍受食客青睐。

美食的哔剥之声。具有“虾肉鲜嫩、酒香味浓、有声有色、富有情趣”之特点的“酒呛虾”,让人唾涎欲滴。其制法:取一有盖的玻璃器皿,将色白透亮、只只活蹦乱跳的鲜虾与50°以上的烈性白酒同时倒入并将盖盖上。瞬间,鲜虾突然被浸没在烈酒中而激烈挣扎,随之在闪亮的玻璃器皿中拼命的弹跳。此时虾身不断地撞在盖上,落在烈酒中,溅得酒花飞舞,食客只听到弹出的一片“哔剥哔剥”的悦耳声。看上去又似餐桌上的一簇鲜活的水晶花。稍等片刻陶醉的鲜虾便偃旗息鼓,慢慢地平静下来。这道以酒来制造出的“哔剥哔剥”之声响的酒呛虾,既鲜美又刺激,着实令人享受了眼福、口福和耳福。

城市绿地空间声景观优化机制研究 第12篇

城市绿地为居民提供接近大自然、愉悦身心的休憩空间,绿地空间声景观状况直接影响到绿地综合效益的发挥和使用者的主观感受。绿地声景观状况受到声音强度、声音频谱组成、景观美景度、声景要素及使用者的主观认知和期望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影响,通过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可增强对噪声的衰减作用;通过景观的视觉美感可以掩盖或降低人们对噪声的烦恼度;通过调节声景观要素组成,可改善人们的听觉感受,进而提高综合满意度。

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1 绿地植物降噪作用研究

最早关于植物对声音影响的报道见于Eyring1946年植物降噪效应的研究,之后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40多年中,植物绿带对噪声的影响成了研究热点,研究以植物种类选择、植物种植排列方式对降噪的影响为主,但是由于选择的植物种类、实验方法等不同,各报道的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植物叶片密度和大小、植物种植带的宽度和高度、种植密度等与噪声衰减作用有很大的相关性,Aylor比较声音通过玉米地、芹叶钩吻种植园、松树、硬木林、及水面上密集的芦苇后的变化,发现高的叶面密度、宽而厚的叶片对噪声衰减作用最大,同时认为能见度并不是衡量植物降噪能力的主要标准[3]。Fang等通过研究35种树木带对声音的衰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植被的可见度和宽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典型的叶片大小的影响却非常的小[4]。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计算,评估交通噪声通过植被带时的衰减作用,认为干径和种植间距作用显著[5]。

植物对不同音频的作用效果不同,多数研究者认为植物对声音的作用只表现在高频阶段。通过3个植物隔离带对噪声的衰减实验,发现随着音频的增加,衰减作用增加,其中对3150Hz的声音衰减有显著的作用[6]。植物对声音的衰减,在中频阶段(250~1000Hz)主要靠植物枝叶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在高频阶段(2000~8000Hz)主要靠树叶和树干的吸收作用,低频范围内的声能则通过土壤的吸收和地被植物的反射而衰减[7]。植物对噪声衰减的能力与叶片形态、叶片质地及其他形态和生理特征有直接关系,每种植物有特定的衰减谱段,通过比较6种常绿植物: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夹竹桃(Nerium indicum)、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雪松(Cedrus deodara)、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对噪声衰减的作用,发现植物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常绿、阔叶)对噪声的衰减,尤其是中高频的噪声有不同的影响[8]。杭州常见绿化植物降噪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阔叶树在250Hz的低频段降噪能力不明显,在高频段的降噪能力显著提高,在250~2000Hz的中频段,降噪能力因植物形态不同出现变化,而针叶树的表现与阔叶树相反[9]。通过比较公路两侧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林带夏冬季交通噪声衰减频谱,结果发现,植物内部结构特征与特定频率段的噪声衰减量有一定的关系,500Hz以下的低频段林带噪声衰减量主要与植物茎的构造及数量有关,500~2000Hz频段林带噪声衰减量主要与叶片结构及数量有关,2000Hz以上高频段林带噪声衰减量与树高度及外部形态有关[10]。

对园林中植物景观群落减噪效应的研究鉴于上海绿地植物群落的研究。张庆费对上海植物园内19类绿地群落进行研究,发现叶面积指数、群落平均枝下高、平均高度、盖度和平均冠幅对噪声的衰减相关性较大,在设计中应重点考虑[11]。张明丽等选取上海市区23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减噪效益的测定,表明植物群落对噪声的减弱效果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关,针叶树林和常绿阔叶树林的减噪效果最好[12]。

目前针对植物降噪功能的研究,多表明植物对高频噪音作用显著。城市中的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声,其连续等效声级以中频噪声为主,研究发现在相同A计权声压级下,中低频噪声引起的人的主观烦恼度更高[13]。所以针对中低频谱噪声开展植物种类及群落配置方式的研究,能更好的发挥植物在城市空间的降噪功能。植物种类对不同频率噪声表现出不同的衰减能力,研究常用绿化植物针对中低频噪声的衰减特点,是进行降噪型绿地配置的基础。

1.2 绿地声景观研究

声景观是对传统视觉景观设计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声景观更加强调声环境如何被人所感知,关注人对声景观的感受以及声音与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在研究中需综合考虑声景学研究的三要素:声音、环境、人,才能做出客观评价和合理设计。人们对声音的感觉是和视觉感受相互影响的,综合获得声景观的偏好[14]。声景观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为景观设计带来新的理念和切入点,把声音作为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积极主动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带来新的设计途径和考虑方法[15]。

与城市公园相关的声景观研究多是从心理模式和视听交感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居住区声景的研究发现,居住区园林良好的视觉、嗅觉等非声学因素,以及蝉噪鸟鸣等自然声景,均对降低环境噪声影响有积极作用[16]。对森林声景观与视觉景观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在有视觉景观的刺激下,声景的得分明显高于无视觉情景下的得分,视觉景观与听觉景观是互相作用的,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视觉景观和听觉景观的作用[17]。绿地质量对声环境有较大的影响,结合环境心理学、生态学和声学的方法,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英国3个公园绿地的声环境,发现绿地的生态质量同声音的强弱、类型及人们的喜好有直接关系,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规划设计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质量,为人们提供接近安静、自然的场所[18]。

声景观研究关注人对声音的主观感受,人们对环境声音的要求不仅仅表现在声压级的降低,即一个完全安静的环境,而是在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声音期望。目前针对城市公共空间,如公园、居住区等声景观要素研究已有了一定成果,然而从植物景观设计的角度开展声景观要素分析尚未见报道,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从声景观设计角度充实绿地景观的设计原则。

2 研究目标

综合风景园林和环境声学两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运用植物景观设计、噪声控制、环境心理学、声景观等相关理论,开展绿地植物景观对声景观影响的研究,从物理降噪、心理降噪及声景观要素设计3个方面,探寻优化绿地空间良好声环境的机制。具体研究目标包括:

(1)天津地区常见绿地景观植物配置结构对交通噪声的衰减特点,探索针对中低频噪声有显著衰减作用的植物群落组成及配置手法;

(2)分析绿地空间声景要素,从声景观设计角度提炼绿地景观设计优化因子;

(3)分析绿地景观美景度和声景观要素视听交感作用,从提高视听综合满意度的角度,提炼改善景观美景度的因素,为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3 研究方法

3.1 绿地景观植物群落组成结构调查

调查单株植物个体高度、冠幅、枝下高等;运用生态学常规方法调查群落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宽度等特征;调查绿地景观特征,包括地形、群落结构、色彩等,并进行拍照,制作幻灯片。

3.2 场地声环境测定

用声级计、噪声频谱分析仪测定样地环境噪声暴露水平声压级及频谱分布。采用声漫步及主观问卷的方法,统计环境声音类型及出现频次。

3.3 现场问卷调查

设置问卷,在现场开展绿地环境评价,调查人们对环境中声音要素的认知、满意度、协调度以及对声音的期望。问卷同时包括对景观的视觉评价,将对声音的调查融入到整体景观环境中,以期得到更客观的表述。

3.4 视听交感实验

在半消声实验室内,结合幻灯片放映和声音播放,通过问卷的方式研究绿地景观视听交感关系。设置不同声音背景下的美景度评价以及不同美景度图片下对声景观的评价,结合心理物理模式方法(SBE方法)和语义分析法(SD法),评价绿地结构与声景观营造的关系。

4 核心研究内容

4.1 绿地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对交通噪声的衰减特点

项目拟采用实际交通声作为噪声源,故现场噪声实验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为了减少环境中其他设施对声音传播的干扰,要求绿地远离道路的一侧为空旷开敞的空间,保证噪声通过绿地后的声压级及频谱变化均由绿地植物衰减引起。项目选取天津大道路旁景观绿带及天津水上公园东侧紧邻道路的绿带作为实验样地,研究绿地相关配置因子(树种、层次、宽度、郁闭度)与降噪(声压级和频谱特性)的关系,筛选降噪效果优良的群落类型,分析群落结构对噪声衰减的频谱特性[19]。

4.2 绿地景观美景度对声环境烦恼度及舒适度的影响

在人体的感知系统中,视觉与听觉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最为密切,研究绿地的视觉美景度对环境噪声的烦恼度及优美环境声音舒适度的关系,探寻视觉-听觉交感作用在绿地声景观应用的机制。分别在半消声实验室及公园绿地空间中进行实验,利用主观问卷的方式对视觉美景要素及视听综合感受进行评价。

4.3 公园绿地声景观优化机制研究

上一篇:检查质量论文下一篇:财务税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