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写作

2024-07-25

让学生快乐写作(精选12篇)

让学生快乐写作 第1篇

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题目太难, 束缚太多, 产生畏难情绪;思想僵化, 脱离生活, 不知从哪里写起;负面评价太多, 交流太少, 自己的进步得不到肯定。针对以上种种原因, 我开出如下药方:

一、多管齐下, 克服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是学生写作的最大敌人, 有了畏难情绪, 学生就会害怕写作, 更不要说在快乐中进行写作。因此, 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 首先就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让他们觉得写作其实很简单。

首先, 设置单一目标, 让学生容易达到要求。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多个环节。要求学生各个环节一下子都做得很好, 既不可能, 也不现实, 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一次作文只提一个要求, 目标单一而明确, 学生容易达到, 就能让他们感觉到作文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如:在某次作文教学课上要求学生学会设置悬念。学生只要能够在作文中合理设置悬念, 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 而不要批评他故事老套、语言乏味、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等其他缺点。

其次, 教师要减轻学生的思想包袱, 让学生从写作束缚中解脱出来。写社会阴暗面的, 我们不能贴上思想不健康的标签;流露出对生活的失望和对未来迷惘的情绪的, 我们不要指责他们不够积极向上;再现自己情感波澜的, 我们不必苛求他们写文章要关注国计民生, 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教师要大胆放手, 让学生写“放心文”、“大胆文”, 让他们先写得出, 只有先写得出才有以后的进一步引导规范。

最后, 要把作文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 保持写作进行时, 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如:将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 适当进行片断作文, 让作文训练常态化。阅读了《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所写的景色描绘出来, 并提醒他们要注意写景的角度和动静之间的搭配, 从而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二、创设作文情境, 引导学生写作思路

教师可以根据文体来设置一定的作文情境, 努力联系生活, 打通学生的思想世界、知识世界和情感世界, 触动学生的灵感, 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思想。

写记叙文时, 教师要根据训练内容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或设置生活情景, 让学生用文字将之再现出来, 体会描写的妙处;或提供故事梗概, 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 使情节波澜起伏;或提供完整的故事,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进行叙述, 体会不同叙述角度的不同效果。

写议论文时, 大多数学生看到题目首先联想到的是与题目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因此, 教师可用这些感性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所涉及的作家进行挖掘、阐释, 让课本成为学生写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可就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 以此触动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神经, 让他们的作文洋溢着时代气息;也可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提炼,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使他们的文章呈现鲜明的个性色彩。

写说明文时, 学生往往觉得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 要有深厚的理科功底才能写好说明文。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说明文远没有想象中的复杂。我们可以教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写起, 通过观察、感受和体验来了解一件物品的外观、性质和内涵。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视机, 先描述电视机的形状、颜色、质地;再让学生打开电视, 弄清它的操作方法、功能和观看效果;最后让学生展开联想, 指出电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便利, 对人类乃至整个社会有什么好处;最后将以上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写下来, 就是一篇成功的说明文。

三、扩大交流范围, 让学生脱离写作的“孤岛”

目前, 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他们写作时的困惑往往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 他们的作品只有一个读者——教师, 因此如果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忽视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 那么学生写作兴致不高也就不足为怪了。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适当地扩大评价的空间和范围, 让评价的主体和渠道更加多元化, 加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写作交流, 学生就能从写作的“孤岛”中解脱出来, 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我们可以发动学生的家长、朋友、同学、网友对其作品阅读并进行评价, 给予真挚的认同和鼓励;也可以召开作文点评班会, 让学生对一些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点评, 探讨写作的心得;还可以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让全班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修改完善, 共同体会获得成长的快乐。

让农村职高学生快乐写作的方法探究 第2篇

摘要:本文针对职高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探究造成苦闷写作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能写、会写、乐写。

关键词:弊病循序渐进以点到面想象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职高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甚至“谈文色变”。写作课上经常看到学生绞尽脑汁,即使勉强成文,也大多篇幅短小,言之无物。究其原因,可能是语文基础差,阅读和写作能力欠缺,不会观察、想象贫乏、思想肤浅、视野狭窄等,也就是患了典型的作文“贫血症”。

一、职高学生常见的写作弊病:

1、语涩词穷,内容空洞。学生畏惧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感到无话可写,甚至无从下笔。有些学生即使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也大多语涩词穷,内容空洞乏味,言之无物。

2、套话、空话连篇,缺乏真情。选材精当典型与否将直接影响一篇作文的好坏。但有些学生思想肤浅、视野狭窄,贪图省事,信手套用一些老掉牙的材料,毫无新意。英雄事迹就写刘胡兰、董存瑞,勤能补拙的就是童第周、爱迪生,爱国尽忠只见岳飞、闻天祥……或者有些学生整篇作文就是国家、民族、现代化、世贸组织、联合国、地区冲突等词语的堆砌,像这些文章,只会让人感觉空话、套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

二、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写、会写、乐写。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想写、会写:对出现第一种现象的学生而言,讲解再多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该有计划地加强基础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颇为有效。

首先是仿写句式。造句学生在小学就学过,而仿写句式就是在造句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仿写句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定。这一步,教师要给学生选好例句,要求结合当天生活仿写。能熟练仿写或仿写句式型日记已能比较轻松地完成时,就应提高要求,在写的时候要求有意识地锤炼语言,尽量展现文采,这样不仅使仿写生动形象,也可提高作文水平。比如可以出这样的仿写题: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例句是:“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们就可以仿写出类似这样的句式:“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恬淡,恬淡就像隐居山野的贤士,看花开花落。”作文作为进入文学殿堂的起步阶段,同文学一样,理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生活,广积生活材料,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而这种有所限制的句式仿写形式,既能激发学生根据生活生发议论的灵感,又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

其次是通过以点到面的途径引发联想。联想和想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力的高低。患了作文“贫血症”的职高学生,阅读面窄,阅读能力差,无暇也不想阅读优秀作文及文学作品,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思路打不开,即使能写,也总是重复一些小学初中用过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无意观察、比较、分析自然与社会现象,不去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因此难以写出景物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感受,思维停滞于幼稚层次,不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一步主要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我们可先选一个可以广泛联想的字或词,比如:“月”、“柳”等,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字或词,限时快速展开联想并写出含有此字或词的短语、句子(包括诗句、熟语)等。在这一步中,我们虽然没有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当天的生活,但当天生活的感悟会在连接词句的联想过程中有所体现。

再次,加入想象,连词扩充成文段。在第二步我们自己能联想写出大串词句的基础上,把某一次联想写出的词句连缀成为文段。在连词成段的过程中,要学会事先确定写作的线索、重点、中心,考虑文段能否达到目的,这其实也就是训练学生的选材立意。当这一点已经掌握后,可以进一步要求自己赋予文段时代色彩或新颖独特的中心,进行思辨能力的训练提高,因为中学作文训练虽然紧跟高考指挥棒,但更应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尤其要通过“为文”来引导自己的“为人”,要能在书面表达过程中有睿智哲思,能对事物对社会有正确的、辩证的认识,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由肤浅逐步走向深刻,由贫乏逐步走向丰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

验。因此,这一部的重点是治愈部分学生“无话可说、内容空洞”的毛病。我曾给学生出过“叛逆、平等、迷惘”这三个毫不相关的词语,让学生或抒情、或叙事、或阐理写一段小作文。开始我也对学生没抱多大期望,只是当作一次训练,没想到,经过前两步的练习之后,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大有进步。有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从亚当和夏娃叛逆开始,上帝就创造了人类,赋予人类的不仅仅是血肉的身躯,更是思维的方式。它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富人和穷人之分,没有纯洁和狡诈之别,本是十分和谐的。曾几何时,人类改变了,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穷人,有了……我现在处在迷惘中,惟有寻视上帝给我遗留下来的痕迹……”这段文字从中学生的视角出发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存在表示疑惑,很好地写出了自己的体会,比起以前可以说确实有很大的进步。还有很多同学也写出了比较优秀的文段。这三步作文训练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针对性的攻克学生写作的畏难心理,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促使学生主动想写,逐步会写。

(二)、避免空话、套话,学会创新作文,使学生能写、乐写:

存在第二种问题的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文,只是因为惰性或者是缺少创新精神。不仅社会需要创新,作文同样需要创新。一篇有新意的文章,自然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容易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遇到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教师在鼓励其多读好书,多留心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在写作技巧上加以指导。作文要创新,也就是指作文要写出新意,能够发前人之未发。这就要求材料要新鲜,避免老生常谈;构思要新颖,摒弃“八股”样式;语言要有个性,力戒众口一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打破思维樊笼,激励创新作文。

第一、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人们习惯用定向思维来思考问题,看待事情。如果在作文中能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打破常识常规,就是一次很好的创新。比如:“东施效颦”这一成语千百年来一直被人认为是贬义词,就连成语词典中的解释也是“比喻以丑拙学美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对传统的观点进行否定,改变对其讽刺的人为的情感因素。只要抓住关键点:东施努力去仿效美。美的事物谁都喜欢,东施长得丑并不意味着她就没有追求美的权利。东施在对美的追求中没有任何地退缩,她在明白自己不美的情况下追求美丽,任他人评说也不气馁,就算结局不尽人意,但她这种勇敢地面对现实,并努力去改变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肯定。从这一角度去写,既有别于传统,令人耳目一新,也抓住了隐藏在材料内部本质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成语故事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都可以采用发散思维来写,写出文章的新意。但需要注意的是,“逆向”须有“度”,不能走极端,要体现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否则就会有不健康的思想。

第二、结构应跌宕起伏,波澜迭起。《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也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的确,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沉鱼的浮沉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要使文章能“留人”,有新意,就应摒弃平铺直叙的结构,学会兴波澜。兴波澜的方法主要有:设置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

第三、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富有个性化。文章要有新意,就要力求做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他的语言相一致,否则就会人人千篇一律,个个异口同声,缺少真情实感。如果一个农村老太太,目不识丁,但说话却是一套一套大道理,这就与其身份不符,读者一看,就觉虚假。正如王富仁先生所说的,“最重要的就是想的和写的要一致起来,„人文‟的和„工具‟的要融而为一。如若不一致,如若融合不在一起,语言这个东西可就不再是一个好东西了。一切的虚伪,一切的谎言,一切的华而不实的官样文章,都是从这种“过剩”的语言“功夫”中“锻炼”出来的。……” 第四、文题或开头要有新意。一个精心雕饰的凤头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开始就造成了“先声夺人”之势,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化用古诗词名句能使文题有新意,如“问君哪得红楼意,中华文化蕴涵深”,这一句就是化用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一诗。这种灵活的化用,使文题简练雅致,既吸引了读者,又彰显了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此外,开头的设计也应有新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或以设问入题,启人深思;或以倒叙法设置悬念,吊人胃口;或以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或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入题,先声夺人;或用新颖形象地比喻,震撼读者……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前提是要结合所写的文体特点及文章中心。

”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学生在成功的尝试中积累了信心,不仅变得能写,而且会写、乐写。古人云:“会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快乐中惟见作文之“易”,不见其“难”,职高学生自然也能写出佳作!

参考文献:

《论写作》汪廷煌

《论写作主体的超越意识》吴道文

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 第3篇

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题目太难,束缚太多,产生畏难情绪;思想僵化,脱离生活,不知从哪里写起;负面评价太多,交流太少,自己的进步得不到肯定。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我开出如下药方:

一、多管齐下,克服畏难情绪

畏难情绪是学生写作的最大敌人,有了畏难情绪,学生就会害怕写作,更不要说在快乐中进行写作。因此,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首先就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他们觉得写作其实很简单。

首先,设置单一目标,让学生容易达到要求。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多个环节。要求学生各个环节一下子都做得很好,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果一次作文只提一个要求,目标单一而明确,学生容易达到,就能让他们感觉到作文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如:在某次作文教学课上要求学生学会设置悬念。学生只要能够在作文中合理设置悬念,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而不要批评他故事老套、语言乏味、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等其他缺点。

其次,教师要减轻学生的思想包袱,让学生从写作束缚中解脱出来。写社会阴暗面的,我们不能贴上思想不健康的标签;流露出对生活的失望和对未来迷惘的情绪的,我们不要指责他们不够积极向上;再现自己情感波澜的,我们不必苛求他们写文章要关注国计民生,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写“放心文”、“大胆文”,让他们先写得出,只有先写得出才有以后的进一步引导规范。

最后,要把作文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保持写作进行时,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如:将作文与阅读结合起来,适当进行片断作文,让作文训练常态化。阅读了《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文所写的景色描绘出来,并提醒他们要注意写景的角度和动静之间的搭配,从而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二、创设作文情境,引导学生写作思路

教师可以根据文体来设置一定的作文情境,努力联系生活,打通学生的思想世界、知识世界和情感世界,触动学生的灵感,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思想。

写记叙文时,教师要根据训练内容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或设置生活情景,让学生用文字将之再现出来,体会描写的妙处;或提供故事梗概,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使情节波澜起伏;或提供完整的故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进行叙述,体会不同叙述角度的不同效果。

写议论文时,大多数学生看到题目首先联想到的是与题目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因此,教师可用这些感性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所涉及的作家进行挖掘、阐释,让课本成为学生写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可就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以此触动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神经,让他们的作文洋溢着时代气息;也可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提炼,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使他们的文章呈现鲜明的个性色彩。

写说明文时,学生往往觉得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要有深厚的理科功底才能写好说明文。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说明文远没有想象中的复杂。我们可以教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写起,通过观察、感受和体验来了解一件物品的外观、性质和内涵。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视机,先描述电视机的形状、颜色、质地;再让学生打开电视,弄清它的操作方法、功能和观看效果;最后让学生展开联想,指出电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便利,对人类乃至整个社会有什么好处;最后将以上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写下来,就是一篇成功的说明文。

三、扩大交流范围,让学生脱离写作的“孤岛”

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他们写作时的困惑往往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他们的作品只有一个读者——教师,因此如果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忽视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那么学生写作兴致不高也就不足为怪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地扩大评价的空间和范围,让评价的主体和渠道更加多元化,加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写作交流,学生就能从写作的“孤岛”中解脱出来,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我们可以发动学生的家长、朋友、同学、网友对其作品阅读并进行评价,给予真挚的认同和鼓励;也可以召开作文点评班会,让学生对一些作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点评,探讨写作的心得;还可以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全班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修改完善,共同体会获得成长的快乐。

每个人面对困难时都有畏惧的心理,每个人也都有追求快乐的本能,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是生命的个性化表达,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与展示,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让学生从此爱上写作。

(责任编辑 韦淑红)

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 第4篇

一、例文引路, 有样可循

新课程标准指出, 习作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 作文教学是有梯度的, 中年级仍是作文的起始阶段, 无论是题材的选择, 还是语言的表述, 如果给孩子一个具体的例子, 无疑是减少了习作的障碍。有样可循, 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自然会降低学生对习作的难度, 从而刺激表达的欲望。四年级上册习作2的两篇例文, 直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长处”, 什么是值得骄傲的。学生读过之后, 自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长处我也有!于是, 孩子们一下子找到了自己许多的闪光点, “打字能手”“小小歌唱家”“乐天派”“萨克斯手”……都孕育而生了。精彩的描述也在畅谈之中不断地涌现出来:如小芮的导入语十分新颖:“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压心底, 压心底, 就不告诉你。是谁的歌声如此动听?”再比如小钰的描写相当细腻:“可是老师教的第一首曲子又难倒了我, 该快的时候我总是慢, 该慢的时候我总是快, 还把二拍吹成了二拍半, 这可急坏了我。”所以说, 好的例文为学生进行创新和个性化的作文提供了最基本的土壤。

二、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写作文就是让学生写想说的话, 表想吐的情。如果学生始终封闭着幼小的心灵, 不肯轻易地打开, 那么习作便失去了本质的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的确, 文思如清渠, 语言如活水。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不能忽视说的训练。关键是要让学生想说、爱说, 有说的欲望, 有说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有话可说, 不怕说, 我们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的生活、社会交往相似的情境, 在情境中体验回味, 情到深处自然会发乎于外, 表达就水到渠成了。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 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 如活动顺序即写作顺序, 学生活动情形即场面描写等。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 “活动”与“写解, 让他们品头论足一番。课堂上, 积极挖掘课文的说话点, 如在学习《将相和》时, 让学生揣摩将相相遇时, 蔺相如的心理活动;在学习《穷人》时, 让学生体会桑娜激烈的心理矛盾, 并在体会中说出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也为写作文积累了丰富的题材。

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他们走进生活, 了解生活, 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品。如在写《第一次……》之前, 我让他们晚上回去帮父母做一件事, 第二天写作文时, 他们写了第一次做饭、洗衣服、扫地、洗碗……而且他们很准确地把做家务的经过和感作”结合起来, 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 言之有情”。如同学们在参与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心理只要稍作点拨, 学生就能较好地写出来, 尤其是场面描写, 由于有了亲身感受写起来也就更显得得心应手。通过情景创设, 就能极易激活学生原有的贮备, 激活他们写作的欲望, 把“要我写”, 变成了“我要写”;其次, 通过情境的创设, 寓教于戏, 把写作变成了一次有目的、有交际对象的实践。学生既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又可以真切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三、尊重个性, 鼓励表达

学生的习作, 是作文主体———学生对生活情景的认识反映, 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白, 具有创造性和独创性。一个人的灵感、创作欲望只有在极度自由的空间才会飘然而至。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 我们的孩子也应该有充分的自由权, 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四年级上册习作1的要求是:“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 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经过一番启发, 孩子们有了头绪, 发表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想设“爱鸟节”, 有的说要设“丰收节”, 有的说要设“尊老节”……这时, 有只小手欲举又放, 我走到小昊身边, 拍拍他的肩膀, 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他小声地说道:“我怕说出来, 大家笑话我!”“没关系, 你能有勇气表达的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就很棒了。你可以先小声地说给老师听听, 好吗?”他凑在我的耳边, 悄悄地说道:“我想设立一个水果节。”我听了以后, 惊喜万分, 并让他大声地说出他想要设立的节日, 并由此展开讨论。以下句子就摘自小昊的作文:“水果节那天, 人们都会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无偿奉献出来, 各种叫得出名的, 叫不出名的, 摆满了一个个摊点, 引得人们两眼发光。”“你看中了一种水果, 根本不必小心谨慎地问清价格, 只要用手一指, 马上就有人给你递上, 任你品尝。”我想, 学生的习作到底该写什么, 不该写什么, 该怎么写, 又不该怎么写, 不能被我们人为地规定和设置多重的所谓的标准来框定, 我们要鼓励学生畅达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让习作成为他们的快乐之园。

作为语文教师, 作文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作文中享受快乐, 让学生在快乐中写出优秀的作文, 这是学生的权利, 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受都写下来了, 写得生动感人。课余我让他们密切关注生活, 进行调查, 用笔记录下他们实践的结果, 作为作文的素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阅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写作题材。

“世间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 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记录, 让他们用稚嫩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 只有这样, 学生在写作中才能有的放矢, 写出真情实感, 才能快乐写作。

让写作快乐起来 第5篇

让写作快乐起来

一、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这是一个我执教的差班,共有21名学生,各科成绩普遍很差,这些学生平时写作文字数总在四百字左右,所写内容单调乏味,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铺直叙较为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件。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作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增强学生的信心,力求拓展学生作文的思路,引导学生自由写作,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教学设计说明

面对这些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次作文的要求,读几篇范文,然后叫他们写作,这样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即兴说、想说爱说,让他们通过畅所欲言萌发写作的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于是我就选取了“兴趣”这个话题。

三、教学进程

作文课上,当我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时,突然有两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打打闹闹。我站在讲台上,平静地望着他们,直到教室完全安静下来,我便微笑着说:“初三即将毕业,老师以前对你们关心不够,没有过多地与你们交流沟通,今天想跟同学们聊聊天,好吗?”学生听了我的话,开心地笑了(对他们来说由于基础差,上课是一种折磨)。于是,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最喜欢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在下面说了起来,这时我要求学生一个个清楚地告诉我。

“最喜欢打篮球、最喜欢看NBA;最喜欢踢足球;最喜欢看电视;最喜欢上网;最喜欢看小说;最喜欢逛街„„”也许是找到了学生说话的兴奋点,学生们在下面显得格外起劲。看到这种情景,我又欲擒故纵,“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事,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话刚完,下面学生安静下来了,没过多久,学生又开始“动作”了,我抓住这一时机,叫了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那学生平时非常喜欢打篮球,一起来,那学生语出惊人:“打篮球给我自信,使我快乐,所以篮球是我的最爱”,说得好,我立即鼓掌叫好,下面同学也拍手叫好。由于开了一个好头和对学生的鼓励,接下来学生都积极配合,思维活跃,说话热情高涨。“足球是男人的运动,踢足球可显示一个人的风采,足球使我找到感觉”,“逛街,让我边散步边欣赏风景,让我没钱的人能大饱眼福。”“上网,能让我一网情深,使我跟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上网查各种有用的资料。”“读书,使我不出家门了解天下,使我感受书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乐趣„„”

这些即兴的发言使我一下子惊呆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出色表现感到兴奋,于是我因势利导,抛出早已准备好的话题作文——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以上我们每个同学谈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说得非常精彩,只要我们每个同学把刚才说的话整理好,说具体,就可以写成一篇较好的作文;其实,写兴趣,第一步要告诉别人你的兴趣是什么,第二步需要介绍你是如何拥有这个兴趣的,如何保持这个兴趣的;第三步,最关键要写出你对这个兴趣的体验,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等。就举我们同学刚才的例子,如“篮球”这个话题,其实大家只要写清楚你从什么时候就喜欢打球、看篮球,篮球怎么成了你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块,同时还要写从打球中学到哪些对人生有益的知识,获得哪些人生的感悟,如„„”这时我又发问了,“喜欢打篮球的同学,请你说说,从打球中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你有哪些独到的感受?”话一完,学生就低头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开始举手发言了:“打球讲究的是配合,我们同学在平时也应相互支持鼓励,不要因为我们是差班学生而看不起自己。”“打球最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会遇到困难挫折,打球使我懂得如何对付这些困难挫折。” „„“说了这么多,我们要对“兴趣”这个话题拟个题目,先看老师的,《我的兴趣爱好》,大家说好不好?” “不好,这个题目太一般,不能吸引人。” “不好,这个题目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不好,这个题目太笼统,不能突出自己的哪个兴趣爱好。” “不好,不如改为《噢,我的篮球!》” “可改为《音乐,让我与你相伴》”

“《生活因篮球而精彩!》”„„„„当学生说出《生活因篮球而精彩!》时所有学生都拍手叫好,如果不是亲耳听见,确实很难相信这个题目出自这个差班学生之口,有了这个好题目,作文就已完成了一半。

接下来,进行作文开头结尾辅导,我给他们作了两组示范:

1、开头:“阳光、空气、水是人类生存的三元素,在我每天的生活中,也有一样少不了,那就是篮球,它陪伴我每一天,给我莫大的快乐和幸福,在此,让我慢慢告诉你。” 结尾:感谢你,是你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是你给了我快乐和幸福;是你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软弱走向坚强;感谢你,篮球,你是我一生的最爱!

2、开头:“音乐一直是我的挚爱,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迷。音乐已融入我的生活,我实在无法想像要是没有音乐,我的生活会成什么样。我经常光顾音像店,那些美妙的声音从而陆续流进了我的家、流进了我的心中。”

结尾:生活,成长,在音乐中,我觉得自己在音乐中永远是一个孩子,一直跟着它一起哭、笑,感受生命的存在与灿烂。听音乐时,闭上眼睛,放飞心灵吧!

即兴开了两组开头结尾,是让学生明白,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一定要把这种强烈的感受抒发出来,尽可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尽管要求过高,但要让每一个同学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尝试着去写,相信会有奇迹发生。

围绕“兴趣”写一篇作文,采用开门见山、“先情夺人”的开头方式,使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新奇感;中间的叙事也做到了选材于生活,真实生动感人,在叙事中表现这个兴趣所带来的启示或感悟;结尾采用抒情式结尾,亦显得感情浓烈,得以升华。在学生已充分理解作文目的的基础上,学生们开始写下刚才说的话,写得认真快速。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堂课,作文的火花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点亮,就连平时写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出了400字左右。由此可见,差生的作文是可以写好的,只要是触动了学生的感情神经,选材得当,命题新颖,相信作文自然会绽放其独有的光芒,也会让差生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厌写为乐写,变白话为含蓄,变浅层为深刻,使学生在琢磨中悟道,在坚持中获得乐趣。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仅仅通过一堂课,其实很难断定学生已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写作。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功在课外。但通过这堂课,使我对这些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也感觉到新课标新教学理念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这堂课我认为有几点是成功的:

1、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差生说话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活动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畅所欲言。

2、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找到生活与写作的桥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这些“亮点”,从而有效点燃写作兴趣之火。特别是学生所表达的有关活动的感受,言语自然有味,确实体现了学生的个性。

3、实践“跳摘”理论,化解作文难度,使学生稍微一跳便能摘到“果子”。课堂上与学生聊天说话,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紧张恐惧心理,让他们轻松进入写作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积累,使作文有话可说。从学生拟写的作文题目来分析,远远超出平时的水平,若不是采用这种方式,很难让这些学生有这种水平发挥。

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如条件允许,可在学生叙说的同时,播放有关NBA篮球赛、世界杯足球赛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更有利于激发差生的写作热情。另外由于学生基础水平的局限,写作思维仍旧单一,未能进行较好的想象联想,在文本中呈现的语句表达仍旧直露,不含蓄,未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

因而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境”,即提供自主的机遇,设计自主探究的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束缚,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思维灵动,笔下生辉。写的文章自然就富有创新,富有真情实感和情趣

让写作伴学生快乐成长 第6篇

一、激发兴趣 人人动笔

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很多同学在学习作文的初期表现得兴趣不高,即使几个同学勉强写了也大多流于形式。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经过长期的探索学习,我决定采取讲、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写日记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讲,向孩子讲述一些英雄人物或者杰出人物的事迹。例如我们学校的精神引领——赵尚志烈士,号召学生阅读有关赵尚志的书籍,让孩子从讲中了解故事的梗概,并试着将心得写到自己的日记中。

读,挑选一些学生的优秀日记,用榜样示范的方式激励学生们认真阅读,从阅读故事情节进而感受思想主题,从而在自己写作的时候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我把优秀的日记在微信或者班级明显位置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写,必须动员所有同学都动笔,通过写作,把自己的见闻表达出来。引导同学们从贴近生活的小事开始,训练写作的能力。

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写作难的实际问题,我则是指导他们先把所阅读到的优秀的段落抄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见闻进行改写。但是摘抄必须注明,这促使学生了解了一些美文及美好的短落,从点滴中一点点培养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二、创设情境 提供空间

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我的做法是利用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活动中让学生留心观察,紧紧抓住重点,同时每天有意识地安排或者提醒学生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为搜集更多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细心寻找和捕捉生活细节及感受。

例如,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昨天晚上目睹了一场车祸,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被车撞倒,幸亏得到了及时抢救,才得以脱离危险。这件事教育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珍视生命。

写作的基础源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观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获得启迪,并且利用写日记的机会从一个事件出发,深入心灵。

三、师生结合 轮流批阅

经常采取师生结合,轮换批阅日记的方法。每天日记写作后,我会先分配任务,每个同学批阅一则,然后分组轮换。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小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批阅到其他同学的日记。

这样的互批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别人的日记中找到闪亮点,反思自己不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人人爱写日记的良好氛围。

四、读书促进 素养提升

读书有利于学生语文写作的提升。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有效地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读书半小时,每个月都召开一次读书分享会。同时,鼓励学生们在读书过程中交流认识,分享感受。同时也开展漂书活动,让书真正流动起来,成为学生们的伙伴和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另外,也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大手拉小手,共读一本书。家长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助于家庭阅读氛围的创建,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性。同时,家长也能与学生进行读书的交流与分享。让大家都能在读书中收获,收获读书的乐趣和能力。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丰富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实践证明,孩子们在长期的、系列的读书活动中,逐渐能够放开胆子写日记 ,越来越能轻松、愉快地倾吐自己的感情,写作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人人都成为了小作家!

让学生找到快乐写作的源泉 第7篇

写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重要手段与依据, 是凭借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 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它综合了信息的搜集处理、材料的分析整合、思维的联想想象、语言的整合表达等多种能力。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最重要的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和成功的喜悦, 促进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一、写作文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的现状是谈“写”色变, 没什么兴趣可言。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体会到自己的劳动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所以在作文教学中, 要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努力和成功的喜悦, 激发写作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平等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 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心理兴奋”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写出最真实、最优美的文章。

让学生有感而发, 有话可写。每次写作时, 多提供题目, 稍加限定或不限定范围, 或者只提要求, 由学生自己命题, 尽力贴近他们的生活, 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批改时尽力去发现每篇文章的优点, 哪怕是用得好的一个词语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评语是以表扬为主。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周围世界的热情和感受力。“文章不是无情物”, 只是作者有真情实感时, 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二、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 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问渠哪的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深入生活, 阅览神奇美丽的大千世界, 领略人类历史和社会面貌的沧桑巨变, 纵观国际风云的变幻, 感悟多姿多彩的生活, 体验喜怒哀乐及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有了这些生活积淀, 学生还会搜肠刮肚, 鹦鹉学舌, 难为无米之炊。

新课标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积累写作素材, 必须教会学生善于观察。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接触自然, 深入社会, 关注现实, 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 让奇异的自然景物、沸腾的社会生活深深地印入学生脑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开拓他们的视野, 增长他们的阅历。

观察和形象思维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前提, 只有留心观察和形象思维, 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记真情叙真事, 写真人抒真情, 写出的文章才能给人以真实感, 而真实才是文章的灵魂, 才能扣人心弦, 具有感染力。

以“玩”铺路,让学生快乐写作 第8篇

一、捕捉课堂精彩

在课堂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表情朗读,角色表演,插图欣赏,作业创意,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成为习作的情境,只要教师有心,稍加点拨,就不愁孩子们笔下没有清泉流淌。如《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原著中的结尾是这样写的: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的结尾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这句话大胆想象,设计不同的结局,然后再上台表演。学生放飞想象,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结局,有的学生说:“老山羊正好赶到,救下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好朋友机器猫来了,它用秘密武器打死了狼。”有的说:“森林总动员,小动物们对狼发起进攻,狼被打得眼冒金星,抱头逃跑。”有的说:“狼扑向小羊时,脚下一滑,栽进河里死了。”有的说:“猎人赶来,打伤了狼,把狼送到了动物园,既让游人参观,又惩罚了狼,让它永远关在铁笼子里……”学生的表演更是精彩、生动,教室里的笑声一阵高过一阵。笑声过后,我问学生:“你能给《狼和小羊》这个童话故事续编结尾吗?”在我的引导下,一篇篇鲜活的习作摆在案头,神奇的想象和浓厚的欢乐气息迎面扑来,让人身临奇境地感染其中的“趣”。

二、珍视课堂生成

有时瞬间闪过的灵感或偶然遇见的事,更能激发学生独特的创意与写作的欲望。如有一天下午的一堂语文课,刚好碰到天气突变,天灰地暗,雷声响个不停。要上课,教室里光线不足,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我灵机一动,干脆不上了,让学生站起来,到窗户前观察下雨前的情景,再听听雨声,写雨景。学生耳闻目睹了下雨的整个过程,再加上自己的创意,于是一句句、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就“出炉”了,如:闪电像一条条银蛇在空中飞舞;电姐姐闪着一道道白光,像挥舞着一把雪白的利剑,雷公公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像在高空击鼓;雨,打在玻璃上,发出微妙的响声,一点一点,润开去,流开来,织成细密的透明的雨帘;雨如千条线,万条线从天上飘下来,顺着屋檐流下一串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又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46页有一段短文,讲的是表哥教“我”玩袋鼠蹦的游戏。在读完短文后,学生对袋鼠蹦的游戏很感兴趣,有的学生私下嘀咕着:我们下课后也来玩袋鼠蹦的游戏。这时,有一男生举起了小手,我问他:“什么事?”他说:“老师,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玩袋鼠蹦的游戏。”看着学生那渴望的目光,我满口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我找来了几个大袋子,带着学生到操场上玩袋鼠蹦的游戏。宣布完游戏规则(把脚伸进袋子里,两只手揪住袋子边,双脚向前跳,谁先到终点,就是谁赢),我把学生分成五组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掌声不断,有的学生像袋鼠似的跳得又快又好,有的学生摔倒了,但还是赶快站起来,揪住袋子继续跳,赢得了满堂彩……一节课下来学生玩得非常开心。在回到教室后,他们还在议论纷纷:谁跳得好,谁跳得不好,谁赢了,谁输了,为什么会赢……我赶快趁热打铁,让学生把玩的过程写下来,对此孩子们可来劲了,写得不亦乐乎。

这瞬间闪过的灵感,偶然遇到的事情为学生快乐写作提供了源泉,一扫过去缺乏习作兴趣、“无米下锅”的现象,习作内容非常具体,使玩和写达到最佳结合。

三、搭建学科间的桥梁

各学科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为习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教师如能在学科间架设桥梁,相信就能为孩子们开辟一条广阔的习作之路。

1. 音乐课。

如: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倾听、欣赏。伴着音乐,教师启发描述,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把感受写下来。

2. 绘画。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出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相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实验。

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科学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4. 劳动课。

如:要求学生炒一个菜,从采购、洗菜到炒菜都自己动手,然后让家人品尝。教师引导学生把做的活动与习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把整个过程写下来。

这些充满情趣的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让学生在“玩”中感受生活,激起其写作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观察、思考,用闪烁着他们情感和智慧的童言描绘生活,展示独特的个性。

四、独特的评语

每一篇作文在写评语时都可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又能起到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评语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时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有时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有时暗示作文中的某些不足。例如,有的学生写了家里的小狗,描写很简单,我就在他的作文中写道:“小狗长得什么样,老师真想知道,你能给老师写写吗?”看到这样的评语,学生又会重写一篇。有的学生出去游玩,描写的景色很美,我又写道:“景色真美,感谢你优美的语言让老师大开眼界,有时间,老师也会去玩玩。”慢慢的,每次发作文的时间成了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翻开本子,眼睛搜寻着老师的评语,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此外,适时地给学生一些意外的惊喜也可以激发兴趣。比如,给持之以恒的学生画张笑脸以示鼓励,给取得飞速进步的学生画个卡通人物,给想象丰富的学生画对飞翔的翅膀……教师的创新,不仅能培养学生爱写作的兴趣,而且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创新型教师,便有了创新型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是件很困难的事,因此,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即使费时很多,也要努力,只要学生爱上了写作,便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成功。

优劣好坏,良莠不齐,这是难免的,但不管怎样,孩子们写出的作文毕竟都是珍珠,不必计较大小,只要是真实就好。相信经过一定的训练,大家都会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已经在这个可以流露真情实感的舞台上慢慢成长起来了,写出了一篇篇动人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于娜.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成长.新课程研究, 2009.4, (上) .

[2]毕淑文.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快乐写作.作文教学研究, 2007.4.

快乐写作让小学生更快乐 第9篇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小学生的生活是快乐的, 快乐之中是充满童趣的, 而这些美好的快乐生活就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品都可以源源不断地取源于学生的美好生活, 这时需要老师去努力地引导学生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笑声、笑语和笑容, 把这些点点滴滴的快乐摘录下来, 写作就是快乐的旅程。

1. 收集快乐的在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快乐,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快乐, 都充满了学生的在校生活, 学生因为老师赐予的爱而变得幸福, 学生因为同学之间的友情而更加喜欢学校生活, 各种各样的快乐充满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同伴、家人等,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这种分享行为更加明显。而这时我们就要充分用好这些快乐的元素, 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个有趣的游戏, 一节快乐的课堂, 等等, 让学生学会把原本用语言分享的快乐收集起来, 用他们的文字把快乐描述出来, 因为描述内容的快乐, 写作也自然是一种快乐。

2. 回味幸福的家庭生活。

家庭中有很多幸福的元素,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幸福更是无穷无尽。例如:过生日, 爸爸妈妈为自己开的生日party;一次开心的家庭春游, 比如去上海野生动物园、常州恐龙园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值得回味的幸福的家庭生活, 让学生把这些快乐也写成日记,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 幸福点滴, 用自己的语言慢慢组织起来, 汇成句子, 组成段落, 并成作文。

3. 珍惜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目前生活的社会是多么幸福和快乐,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要善于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快乐, 比如我们新农村的新景象, 和谐社区的美丽与和睦。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收集社会生活中的美丽, 更要引导学生去珍惜现在的美好社会生活, 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写作的本质其实是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描述过程, 而描述的内容是否明确, 有条有理, 这还得看学生对这个描述过程的始末是否存在浓厚的兴趣, 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去丰富学生适龄的情感世界。

1. 兴趣。引导学生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老

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学生的兴趣应该是广泛而丰富的,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直接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现在生活的社会和环境是多么的美好, 多么的幸福, 让他们逐渐因为快乐而感受生活的幸福, 而对我们所学的内容产生相应的兴趣, 并努力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

2. 幸福。

表达自己的幸福也是一种幸福的事。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幸福, 这样学生的写作也就变成一种幸福的事情, 试问在幸福中写作的学生怎么能不快乐呢!快乐地表达自己的幸福, 让快乐弥漫整个写作过程。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幸福, 收集小幸福, 汇聚成幸福的生活。

3. 交流。

分享阳光, 分享快乐, 学生在表达自己幸福的时候, 其实就是想要让自己的幸福分享给自己的同伴、亲人等, 幸福只有得到分享以后, 才会体现真正的幸福。因此, 这交流幸福的机会和过程都必须是老师倡导的, 老师要给学生交流各自作品的机会, 让同学之间相互品读同伴的幸福之旅, 让每个人的幸福真正变成大家的幸福, 升华写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三、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深度是快乐写作的基本条件, 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把快乐的元素有效转化为学生的思维, 要让学生把积累的幸福和快乐元素转变成一种精神食粮, 这就要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和整理。有效激发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着手:第一个环节是思维转变。把所有的生活素材逐渐转变成学生的文字元素, 用学生所具有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来表达相应的快乐元素, 让快乐元素变得生动并赋予学生的感情。第二个环节就是文字筛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快乐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如表达的情感态度不明确, 或者过于多样化, 或者表达过程中存在错、乱、杂等现象, 这个筛选都是必须的, 而这个筛选也可以是笔头的修改, 也可以是思维过程中的修改或筛选。第三个环节是提炼成文。把准备好的素材整理成一段段有链接关系的句子, 每一句话都表达了学生应有的思想感情, 而这种细腻的感情却又从头到尾贯穿于整个文章之中, 经过修改和提炼变成一篇通畅的文章, 语义明确, 态度鲜明, 中心突出。

让学生快乐写作 第10篇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选择对象

巧妇且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让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学生需要存有足够的“粮食”,才能有话可写。那么学生的“粮食”来自哪里呢?简单来说,一方面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另一方面来自于对书籍阅读的感受,二者都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观察能力,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首先,在观察时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的事物,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在观察一件事物的时候会被其他更具吸引力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忘记了观察的目标,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观察。如学生在观察松树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此次观察是为了收集松树的高度、形状以及松树的叶子特点,学生时刻铭记观察的目的,而不用被“乱入”的蝴蝶迷住眼睛。

其次,要学会有选择的观察。身边的事物千千万,每一天进入学生眼中的事物也不计其数,学生当然不能将这些东西都记在心里,这里可以培养学生从细节观察生活的能力,抓住细节,方能把握生活。如学生看到一场雨可以将其记录下来,看到一场雪可以将其记录下来,看到一片凋零的树叶可以将其记录下来……这些看似毫无头绪的小细节在未来的某一时刻都可能会成为作文写作的灵感。有个学生喜欢记录各种各样的影子,人的影子、房屋的影子、树的影子等都是其记录的对象,在一次有关“影子”的写作中,这个学生写道“树枝的影子是最神奇的,它像零散在草地上的小花,像房屋上的爬山虎,一阵风吹来,便如受到惊吓的蝴蝶一哄而散。”看这个学生观察的多么的细致,多么的出彩。

可见对于观察的对象我们不嫌其多,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微小的对象会成为自己作文的主角。

二、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源泉

如果说观察生活是素材积累的开始,那么情景设置便是灵感迸发的钥匙。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阅读了很多的书籍,也观察了生活中大量的事物,为什么在写作时仍旧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学生积累的素材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为了让学生将观察的事物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作文上,教师就要从情景设置出发,通过各种情景帮助学生回忆和激发写作的灵感。

比如,在学习了课文《陈毅探母》后,我准备让学生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在最后我告诉学生:“陈毅作为我国伟大的领袖对自己的母亲能够做到关怀备至,那么我们普通人呢?我们都有母亲,都是在母亲的手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在数十年的精心呵护下,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感受到来自母亲的关爱,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用自己饱含热情和感恩的笔来描绘母亲的爱,来抒发我们对母亲恩情的感激吧!”在一番语言情境的刺激下,学生的思路被彻底打开,平时对生活观察的积累和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话都在瞬间迸发了出来,每一个学生都快速拿起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场景不同却有着相同生命意义的母爱图。

有位学生在描写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一直认为母亲的身影是挺拔的,母亲背我去医院的时候,在厨房忙碌的时候,接我上下学的时候,她的身影都是那么的挺拔,一次母亲发着烧带我去参加钢琴比赛,我忽然发现母亲的身影其实是弯曲的,但是她领着我坚毅地迈向比赛的场地,却仍然是那么的挺拔。”学生的作文读起来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挺拔而又弯曲的母亲,实在令人动容。

教师不能将写作素材强硬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不能强迫每一个学生成为优秀的作家,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语言和场景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由此实现学生写作的有话可写。

三、打消顾虑,让学生畅所欲言

大多数时候学生的无话可写并不是真的无话可写,而是不想写,不愿意写。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写作心理呢?首先是教师对写作体裁和写作内容作出了太多的限制,导致学生想到的不是我应该写什么而是什么不能写。如教师会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要求学生写作内容不能涉及到政治话题等,学生的思维当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记叙文中的叙事部分势必会涉及到一些真人真事,学生由于害怕自己的事情被教师和其他的学生笑话,所以很多学生即使心中有一大堆要说的话,也不会在作文中流露出一星半点。如此之多的顾虑根本不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所以打消顾虑是让学生有话可写的关键。

针对学生写作要求的众多限制,我认为可以指导学生从“小我”开始着手,写小事情、小感想,小事物和小感想中也同样可以蕴含大道理。比如在写“风景”作文时,有的学生总是认为选择的内容应该新颖,于是将丽江、九寨沟等作为了写作的对象,殊不知校园一角的美丽也一样可以打动读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小风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朵野花、一片落叶都是难得的“小风景”。

有关学生的隐私写作,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写作,学生只需要将自己的心事和故事记录在日记本上,或者是让学生将作文折叠成纸船放到水中,让其随波逐流,总之教师无需关心学生写了什么,也无需关心学生写的怎样,让学生打消顾虑,将心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才是写作应该完成的任务。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写作 第11篇

一、激发兴趣,乐于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写作才有了前提。

1.亲近生活,获得写作素材

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春天来了,我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并把观察到的记下来。下雪了,我让他们写第一场雪的景色。渐渐地,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不再“熟视无睹”,他们会感受种植、养殖的忙碌与喜悦,戏水、捕鱼、爬树、捉鸟的极大乐趣,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变成了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在上作文起始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话语讲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他们放开胆子大胆地写,例如:在指导《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我先问学生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没有意义?做过哪些事?让他们先说出来,大家一起积累材料。此时,学生的兴趣已达到极点,个个跃跃欲试。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强化训练,学会作文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看”

“看”就是要留心观察。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首先,教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其次,注意教给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掌握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观察,并独立写好观察记录,受用终身。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说”

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級,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因此,我让学生留心观察我的课堂语言,并在上课时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无论哪一种准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学生更是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课堂上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

3.“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用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4.“写”

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学生可以结合观察所得,写观察日记;可以结合听说训练,把“说”的内容记录成文;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写读后感。只有多写了,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5.“改”

一篇好作品,它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才达到情景交融、文质兼美、炉火纯青的境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每次作文完了后,鼓励学生来做“小老师”,先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批改同学们的作文,前后左右同学都可相互批改,教师巡视,发现典型。再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数篇进行全班交流,组织评议。通过这样自评、互评的方法,学生在选词、用语,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展示佳作,享受作文

每次批到优秀的作文,我总会在班级里让同学们集体欣赏。我先让学生念自己的作文,再让同学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这时候教室里总是朗朗的阅读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交替出现。我在班级里专门有自己的作文书,就是把每次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

把作文当作学习中的一件乐事,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会不断积累经验,让学生的作文在提高中再一次升华。

让写作快乐飞翔 第12篇

一、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写作不感兴趣, “谈文色变”

每次布置作文, 学生都会发出声声哀叹:“又写作文了!”“我不会写!”看着学生一张张哀怨的脸, 我反思:他们这是怎么了?是惰性在作怪, 还是在写作中缺乏成就感?或许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2.下笔时不知写什么内容

每次布置学生写作, 总会发现有的学生咬着笔杆愣愣地坐着, 任凭时间过去, 写不出东西来。即便写了, 也抓不住重点。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缺乏细心观察, 缺乏经历, 缺乏写作素材。

3.写作形式不新, 墨守成规, 内容单一

从学生写作内容来看, 大多套用一种内容, 亲情类的就写自己生病, 父母亲背着去医院治疗或是雨中送伞;友情类的就写自己与朋友发生矛盾后又和好之类;师生情的无非是教师帮助自己解决某一个难题。再有一种情况是教师猜题, 把可能考查的内容找几篇范文让学生背。这种不正确的引导方法, 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 导致学生写作水平的低下。

4.书写潦草, 抄袭作文, 应付上交

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 对写作不感兴趣, 又迫于教师的压力, 常抄袭类似内容的文章, 草草了事。

二、解决策略

1.写作务实, 从命题开始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要求整个生活的充实, 虽不预备着作文, 但‘诚实’的‘精密’的‘好’文章必须源于充实的生活, 那是无疑的。”我们平时的作文题, 动辄冠以“理想”“人生”“拼搏”等激扬豪迈的词语, 结果是学生如坠入云雾之中, 虚无缥缈, 只能“以空架空”。我在布置学生写作时, 命题内容从身边事说起, 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说起, 从学生熟悉并有情感体验的事情说起。这样, 学生就可以做到有话可讲, 有情可抒。

2.积累要丰富, 观察要仔细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走出教室, 摹写生活;走出书本, 感受心灵;走出自我, 交流思想。我们不应该让作文成为学生交给教师的作业, 而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创作。我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 每周固定把星期一的第六节作为阅读实践课, 要求学生到阅览室去看书,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摘抄。教师定期检查摘抄本, 必要时让学生读出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文段, 使之成为写作的材料。要写出一篇有内容的文章, 还得学会观察, 善于把普通平常的生活“据为己有”, 使之成为写作的源头, 写作的动力, 写作的灵感。我曾要求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人, 写值得让他们感动的一个动作, 他们都能描写到位, 从而明白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 都值得动情地表达出来。

3.鼓励加奖励,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鼓励学生说真话, 抒真情。如果学生的文章能入选校刊《优秀作文选》, 即获得面额为三元的购物卡 (这是学校的奖励方法) , 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每当布置作文时, 学生总能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写出来, 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外, 我还在班上成立了写作兴趣小组, 组织班上学生订阅一些报刊, 指导学生积极投稿。学生因为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而自豪, 大大促进了写作兴趣的提高。

4.重视书写, 适时表扬

我从七年级学生入学开始, 坚持每周上一节书法课, 从基本的点、横、竖、撇等八种基本笔画入手练习。教师自己也要注意板书工整, 给学生做好表率, 及时表扬书写工整的学生。曾有个学生在作文本里对我说:“老师, 还记得吗?那次您在班里表扬了书写漂亮的同学, 其中也包括我。那时我的心就像喝了蜜一样甜。老师, 您保护了我最初的兴趣, 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书法。谢谢您, 老师。”看到这样的话语, 我就明白我的做法是对的。教师千万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表扬。

5.拟写作文提纲, 写作形式要多样化

写作有了提纲, 就不会抓不着重点。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拟提纲。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然后再确定为了表达这个内容, 要通过哪一件事或哪几件事来记叙, 哪件事详写, 哪件事略写, 这些内容要在稿纸上有个大概的思路。在有提纲的基础上, 可用书信体, 可用题记, 或用后记, 或用小标题的形式, 但唯一不变的形式是开篇点题, 中间承上详写, 结尾照应深化。有了真实的内容, 加上新颖的形式, 再书写整洁。用心写作, 以情交流, 情景交融, 就是写作之根本。

上一篇:汉语表达习惯下一篇:老年抑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