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机制造范文

2024-09-19

煤机制造范文(精选7篇)

煤机制造 第1篇

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中厚煤层开采工作面逐渐减少,薄煤层工作面和特厚煤层工作面开采量增加。然而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山西省煤炭市场的持续发展,开启了产品结构从以修为主、修制结合向“两机一架”制造为主的产品结构转变。所以在技术和工艺创新上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

1.1掩护式液压支架柱帽钻孔专用胎具的设计

由于掩护式支架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掩护性能,高度伸缩比大,适应于顶板破碎、较软的工作面。对不稳定或中等稳定的松散破碎顶板的工作面支护效果良好,其立柱倾斜支撑,提供一个前方分力,支撑力的合力作用点离煤壁距离较近,能使煤壁前方的顶板得到有效支撑。故制造工作量越来越大,而液压支架顶梁柱帽是其主要受力元件。

由于立柱倾斜,所以,掩护式液压支架柱帽结构如图1。

随着这类型支架任务量的增大,钳工对图示柱帽穿销孔的传统加工方式成为制约产品生产进度的重要方面。由于该型支架的柱帽与立柱倾斜布置结构决定了其穿销孔的斜度。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垫用近似角度的垫铁,来满足摇臂钻垂直方向对加工面的要求,手工移动垫铁进行垂直度的校正,通过双边同高度支撑物多夹板紧固方式完成装夹,其较长的校正装夹时间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进度的要求,经常造成柱帽不能按时完成,导致批量支架不能及时焊接安装的情况,造成了不必要的工时成本。同时,由于垂直度通过近似角度垫块人工调整,钻孔的尺寸精度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经常出现由于装配困难将销轴直径人为加工细的现象,致使支架的整体连接强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此类柱帽穿销孔传统加工方式的低效率、低质量的难题,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和参考相关资料,提出了采用“背靠背”同角度斜靠单向单螺栓压紧方式[3]制造的掩护式液压支架柱帽专用胎具。

其具体装夹式方式如图2所示。

图2中,采用“背靠背”同角度斜靠放置,通过A,B两排焊接的角钢,与横梁C、D对柱帽进行固定放置。角钢与横梁的距离根据柱帽的倾斜角度与柱帽的尺寸经设计计算确定,保证了要求放置角度与柱帽角度的统一性,实现了穿销孔的加工垂直度,节省了通过手工调整垫铁对柱帽垂直度的找正时间,确保了产品质量。另外,对于两柱帽的夹紧,通过两排角钢与横梁的相互支撑挤压,省去了柱帽的双边紧固,同时借助两柱帽的相互支撑的作用,使用单向单螺栓压板紧固即可实现其快速装夹。设计的胎具可快速实现固定放置,节省了找正、紧固的大量工时。加工效率比传统加工方式增加了近3倍,保证了柱帽的工期要求和产品质量。胎模使用后,支架立柱实现了一次装配成功,彻底杜绝了人为车削销轴直径的现象。

1.2刮板输送机销轨钻孔胎具的设计制作

刮板输送机销轨是“三机配套”的重要零部件,如图3所示。

图4中,刮板输送机制造过程中,如何保证销轨钻孔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采煤机的运行轨迹,影响刮板输送机能否正常使用,销轨工件中的两孔中心距精度要求较高,仅为0.2 mm,而且必须保证图样中穿销孔的尺寸。刮板输送机试制过程中,在摇臂钻床上加工这两个孔时,靠样板,工艺措施落后,定位困难,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很低,浪费大量的加工工时,而且孔中心距和孔径都难以保证,由于销轨钻孔尺寸误差,造成装配误差,致使刮板输送机组装后返工,加工出的销轨合格率只达70%,给产品质量带来巨大影响。为此,改善刮板机销轨的钻孔加工工艺意义重大。

鉴于以上情况,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设计制作了销轨钻孔钻模,如图5所示。

制作钻模后,钻头能准确定位,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工出的销轨配件都能符合图样要求,最重要的是保证了产品质量,效率提高了2倍。

2装配工艺研究

2.1带轮与链传动装配工艺制定

刮板链传动及三角胶带传动是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常用的链接方式,为了保证装配精度,结合生产实践,制定了如下装配工艺:

1)平行传动轴的链轮和带轮,确保两轴中心平行度公差为<0.15L/1000(其中L为两轴中心距,mm),保证两轮对应平面在同一平面上,公差为±0.5 mm;2)主动与从动链轮的齿宽中心平面应保证重合,轴向偏移误差<1.5 L/1000(其中L为两轴中心距,mm);3)链条与链轮啮合过程中,链条工作边必须保证拉紧且啮合平稳[2];4)传动链条非工作边,其初垂度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5%调整。

2.2液压缸及密封件装配

立柱、千斤顶等液压缸体是液压支架的主要执行部件,其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液压支架质量的好坏。在这方面,制定了以下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1]:1)立柱、千斤顶组装前应检查、清除其零件上残留的尖角、毛刺和表面异物,防止密封件装入时被划伤。2)组装时必须根据图样要求安装密封件的工作方向,对O型圈与其挡环并用的情况应按要求位置安装挡环。3)安装弹性较差的密封圈时,必须用具备扩张或者收缩能力的工装进行安装。4)如果部件带有双向密封件的活塞,在装入盲孔缸体时,必须使用引导工装,不得用螺钉旋具硬装。5)立柱、千斤顶装配后应采取密封及动作试验,并应该满足设计行程,运行平稳,无卡阻和爬行现象,无外部渗漏现象,内部渗漏按图样要求[4]。6)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装配前应将工件清理和清洗干净,工件表面不得有油污、切屑、锈蚀、着色剂及灰尘等;在装配过程中,必须用干净的棉布擦洗零件表面,不得戴有油污的手套,以确保清洁度要求;装配后,立柱、千斤顶活塞杆端(活柱端)朝下,放置在干净的工位器具或垫物上,并保持一定角度,以保证剩余液体的渗出,同时防止灰尘进入[1,2]。

3结语

实践证明,以上工艺和方法是可行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全可以推广,让先进的工艺、先进的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在壮大煤机装备产业、服务煤矿,制造高精度煤机设备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法.液压支架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孟少农.钳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浅析国有煤机制造企业的专业化发展 第2篇

关键词:资源;专业化;人力资源;职能定位

国有煤机制造企业在应对经济持续下行,破解企业发展瓶颈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要完善市场化运作体制,积极探索专业化发展路径,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整合内部产品和市场,着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规模优势明显的煤炭采掘成套设备等产品,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效益。

一、专业化发展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资源的科学配置。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源,集约经营模式,集成运行体系,将有限的资源科学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便于协调、统一管理。

(二)有利于竞争力的快速培育。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有利于提升优势产品竞争能力,使优势核心产品在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原材料采购、资质管理等方面集中有限资源,打造专业化经营企业核心优势。

(三)有利于产业的做强做大与跨越发展。通过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降低竞争成本。同时,借助“合资共建”的外围助力,推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打造国有装备制造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精细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装备产业的做强做大与跨越发展。

二、专业化发展改革的思路

国有煤机制造企业在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专业化重组为核心,以引进战略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为重点,以构建母子公司管理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具有国有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是“组织结构扁平化”,以专业化公司组建为契机,进行体系再造,搭建扁平化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和职能定位,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自主配置资源,在满足内部资源配置需要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二是“产权结构多元化”,以专业化公司组建为契机,探索推行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外部战略投资为辅助,管理层及核心员工适当持股为补充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设置模式,充分调动激发经营者、骨干人员等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三是“产品结构专业化”,以具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品为核心,对生产经营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打造专业化的生产管理体系,提升专业化运作水平,培育比较优势,以专促强、以专促大。

三、搭建集团化的管理运作体系

(一)管控主体。职能定位:搭建集团化的管理运作体系,需要明确总部的职能定位。其中,总部定位为“战略规划中心、资本运作中心、运营监控中心、资源配置中心”,作为控股公司投资主体,负责对所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产权为纽带,围绕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三大权利,对下属单位实施控放适度的宏观管理;研究确定集团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优化集团内、外部资源配置,负责集团资本运营。同时,负责集团重大政策的制定及重大事项的统一管理;根据出资比例,相应享有对专业化公司的管理权限,根据发展需要行使对专业化公司的集中统一管理权。

(二)二级公司(专业化公司及原有公司)。职能定位:二级公司定位为“研发制造中心、生产经营中心、市场开发中心、安全质量中心和成本利润中心”,主要任务是按照集团设定的发展方向、经营目标,制定产品发展战略、市场开发规划、质量保障措施、生产经营策略,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科学调配,实现目标效益最大化。

四、专业化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关于人员和资产的剥离与划转问题。在专业化重组过程中,在从母体单位划拨资产、业务的同时,将技术、生产、业务等人员随之划入新公司,实现人员与资产同步流动、安全与稳定责任同步转移。未整合资产及人员仍归原单位管理。二是关于新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持股问题。集团总部需要建立有效持续的激励机制,探索产权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新组建公司原则上推行高管及核心员工出资持股,实行任职认股、股随岗变、岗离股退,使经营团队利益与企业经营业绩紧密相联,激发经营活力。三是关于财务指标及业绩考核体系的理顺问题。待专业化公司组建后,集团总部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经济指标、工资基数等进行分割确定。指导建立新的财务核算及业绩考核体系,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

五、专业化发展改革的战略支撑

国有煤机制造企业专业化发展改革是实现发展转型的战略举措,是打造一流装备制造企业的积极探索,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业绩考核、投融资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管理等众多资源方面给予支持。

一是产业定位上高度重视。国有煤机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必须以动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必须突破一些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必须创建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骨干企业,必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规模优势的拳头产品。二是资源投入上充分保障。一方面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推行企业“退城进园”计划带来的土地出让、资金返税等政策,兴建装备制造企业产业园,实行集中化生产,在园区内创建资源共享、产业共生的循环经济链,打造产业集群效应,凸显集约优势。另一方面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对内,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大中专院校进行短期脱产培训。对外,邀请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学。三是在运营机制上放开搞活。积极开展“引资引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消化、吸收行业先进技术。通过开展技术入股,专利引进等多种合作模式开展“技术嫁接”,实现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在企业内部推行“股权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入股、持股、享受股利分红、参与企业决策等。

参考文献:

[1]薛洪岩.会计基础[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张长胜.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煤机制造安全生产管理分析 第3篇

1 煤机制造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在的煤机制造生产中, 安全管理是煤机制造企业的头等大事, 它是实现煤机生产的重要措施。所以这样就要求煤机制造企业要明确安全管理的思想和目标。

首先要明确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一般地要遵守“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所谓“安全第一”, 就是在煤机生产制造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优先考虑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行“安全优先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而所谓的“预防为主”则是对煤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 一般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救、处理和分析, 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 预防事故发生。

其次要明确安全生产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煤机生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 进一步实现生产中各环节的和谐, 达到煤机安全生产的目标。它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和控制煤机安全生产的危害, 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生伤害, 财产损失, 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2 煤机制造安全生产管理的举措

2.1 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在上文煤机制造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章节中提到了要有“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把它称之为安全管理制度, 在具体的煤机制造中要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制度, 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所有人都要遵循这一制度。具体来说这方面的管理制度就是, 制定操作流程、制定劳动纪律, 同时还要坚决反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规定的行为。

2.2 制定的管理制度要有可操作性。煤机制造生产的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对一切生产活动负责, 要保证其可行性, 所以在最开始制定相关管理标准和措施的时候就必须全面详细, 具体步骤和可操作性需要贯彻到每个部门、部门具体负责人, 要明确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什么工作, 还应该说明如果做, 具体步骤是什么。

2.3 建立落实安全生产“问责制”。有时我们对于一些出现的安全责任事故, 敢于动真格的不多, 追究的往往是一些较为直接和底层的责任人,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得。要做到有功则奖, 有过必罚, 只要出现安全生产事故, 就要追究相关主要责任人的责任。这是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机制, 也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尤其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安全生产问责制度。

2.4 采取“双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这里指的“双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煤机制造生产中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有效互补的结合。这种原则一方面保证了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的群众基础, 便于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制定的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安全规程。总而言之, 这个原则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还要有执行的力度。

2.5 加强技术人员的安全心理培训。在煤机制造生产管理中, 要不断地组织技术人员提高心理安全的培训, 包括技术素质, 身体素质, 思想素质等。培训工作也要采取逐步开展的方式, 培训内容也要从简单到复杂, 做到有针对性有计划性, 不断提高心理方面的综合素质。

2.6 定期维修、更换旧的设备。在平时的生产中, 要及时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 对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 绝缘必须良好, 并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而对于老旧、使用到期限的机器要及时提出淘汰, 更换新的设备, 确保各种机器设备和仪器都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

2.7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 在实际的生产中, 技术人员也要与时俱进,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挖掘新工艺和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生产硬件上, 不断更新、创新, 优化安全生产环节。

结语

在目前的形势下, 加强做好煤机制造生产方面的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安全管理的体制和安全监督的体制也在进行着改革, 要实现煤机制造的安全生产, 就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的管理, 全面强化技术人员的安全技能, 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操作性和主动性, 确保煤机制造生产企业安全持续发展。

同时, 安全生产为企业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这也促使着技术人员和各级负责人自觉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生产企业的安全, 并自觉为杜绝安全事故隐患采取有力措施, 真正担负起“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墨菲定律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矿业工程研究, 2014, 29 (01) .

[2]曹建辉.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 (07) .

[3]宁洪利.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运用[J].才智, 2011 (04) .

[4]汪永红.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5) .

探索煤机制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4篇

关键词:煤机制造,问题,解决方法,整合发展

0 引言

自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 中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也遇到了寒冬。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国煤炭行业仍得到长足发展, 因此与之相关的煤机装备制造业也得到重视。但通过调查发现, 传统煤机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就中国煤机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关解决方法。

1 中国煤机制造产业现状

1.1 煤机制造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煤机制造的品种和规格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但煤机制造质量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虽然中国传统原部属煤机厂经过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改制为股份公司, 是大型综合采掘机、提升机、液压支架、运输机和掘进机的主要生产企业, 但是由于没有核心技术, 自主品牌较少, 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 中国煤炭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 多数企业只能在低层次产品上参与竞争, 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 如何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是煤机制造行业相关企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1.2 呈现积极发展核心技术的趋势

中国煤机制造业正在积极发展企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发展企业自主品牌, 国家也大力支持煤机制造业创新发展, 通过在张家口和郑州市设立国家技术中心, 支持发展煤机制造业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北京、郑州等地的煤机制造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先后设立了多家博士后工作站。通过不断地科技攻关和引进、消化先进技术, 中国在综合设备、煤炭洗选加工技术装备、掘进技术和运输设备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大大推动了中国煤机制造业国产化进程[1]。

1.3 加大与国外合作的力度

中国煤机制造企业正在走出国门, 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交流平台, 参加国际合作。中国煤机制造企业已经在俄国成功举办了新型装备和先进技术展览会, 并且有很多企业多次参加国际技术论坛。在国内, 煤机制造企业也多次组织全国性技术料流会议, 为煤机制造企业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借助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进行, 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是中国煤机企业在接下来的主要发展目标, 中国煤机产品逐渐得到了俄国、印度等国的煤炭企业的重视, 中国煤机制造可以更好地走出国门。

2 中国煤机制造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核心技术

煤机制造核心技术较少, 生产装备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a) 中国生产大型煤机装备传统煤机厂由于历史比较长, 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所需资金数量多、难度大, 所以很难完成煤机制造厂设备全部更新换代, 所以呈现出新旧混杂、中外混杂的混乱局面, 其中还是以国产的装备为主;b) 作为在煤机制造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型制造企业, 往往很难以煤机制造来维持企业长期发展, 所以这些大企业通常都不以制造煤机产品为主, 而且这些大企业缺少核心技术, 只能从事一些相似装备生产;c) 中国生产煤机装备的中小型企业是中国煤机制造的主力军, 煤机制造产品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但是,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 拥有的现代化加工检验设备少, 缺少核心技术, 而且现有很多设备都是从国企或国外企业淘汰下来的[2]。

2.2 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中国煤机制造企业行业市场散乱, 企业竞争无序, 市场监管不力。中国煤机制造企业多种多样, 有国有企业, 也有私有企业, 还有外资企业, 甚至也有军工业和机修等, 很多地方的煤机制造企业零散乱套, 很多地区盲目扩大规模, 建设了很多低效益、低品质的制造基地和各种配件厂家, 但是由于缺乏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很多煤机制造的小企业便通过降低价格来获得更多市场, 不能形成很好的产业链, 缺乏自主品牌, 效益低下, 企业经营惨淡。自从取消煤炭部后, 中国对煤炭制造行业和企业的监管范围缩小, 监管力度也大大降低, 只有安全标志管理办公室还在继续负责煤机制造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由于缺失国家层面的全面规划和统一协调, 地方政府和企业又缺少相关发展信息和作出正确规划煤机制造计划的能力, 所以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的现象非常严重, 最终导致市场上缺少煤机高端产品和普通产品过剩的现象, 导致资源严重浪费[3]。

3 解决中国煤机制造产业问题的若干方法

3.1 政策上给予支持

国家应加强对煤机制造企业的政策支持, 煤机制造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投入力度。煤机制造企业必须重视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加强煤机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理念, 提高产品检验和实验手段、技术, 改进煤机制造产品制造工艺, 进一步提高中国煤机机械加工工艺水平、铸造和热处理技术, 通过采用涂、喷焊、堆焊、激光熔覆、喷射成型等手段加工煤机制造产品, 使其达到设计要求[4]。除国内企业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外, 还可以引进外国先进管理技术和资金及核心技术, 然后消化、吸收和创新, 通过跨国公司的形式, 坚持煤机制造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 实现中国煤机制造企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

政府加强市场调查和管理, 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国家或各地方应该设立专门负责煤机制造的管理机构, 定期进行每级产业现状的调查并为煤机产业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使煤机产业可以对未来的生产销售做出正确预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产品销售等方面为煤机制造企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使煤机制造企业有足够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 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地方制定相关煤机制造产发展政策, 扶植具有一定规模的煤机生产企业, 使它们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其它制造企业进入煤机制造行业门槛, 限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进入煤机生产领域。煤机制造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创造条件, 组建跨地区大型煤机产品制造企业集团, 形成规模优势, 有效控制无序竞争状态。在煤机制造企业管理和运行模式上, 应进一步探讨管理体制方式, 使煤机制造企业发展和创新更具活力[5]。

4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煤炭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煤机制造业对煤炭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 所以煤机制造业必须改进生产方式, 提高核心技术, 从而减少制造成本, 缩短生产周期, 尽最大限度节省资金、能源和原料, 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发展, 增强煤机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武晶茹.浅谈煤机制造企业盘活资产的有效途径[J].煤炭技术, 2001 (5) :4-7.

[2]赵森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煤炭, 2005 (10) :4-5.

[3]丁兆伦, 陈雷平.先进制造技术理念在传统煤机制造企业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 2003 (2) :16-19.

[4]王锡法, 孙蕾.敏捷制造技术在煤机制造业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 2003 (2) :2-5.

煤机制造 第5篇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研究院 (山西煤机) 是我国专门从事煤矿大型机电成套设备及元部件研制开发的科技型企业, 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多年来, 我们秉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经营理念, 坚持科研与产业并重, 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形成了以巷道掘进机、短壁机械化开采和无轨胶轮车三大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业群, 成为我国最大的半煤岩掘进机、无轨胶轮车生产基地之一, 是我国唯一具有成套短壁开采设备生产能力的企业。

为推进太原市世界煤机产业基地的建设, 煤科总院太原研究院将发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下属企业在技术、产品研发和区域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提供创新试验平台,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十二五”期间, 我们将继续围绕主导产业,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 并坚持引进人才和保有自有人才结合的人才战略, 为山西煤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煤机制造 第6篇

一、煤矿装备制造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创造煤矿开采本质安全、改善采矿作业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开采是煤矿的发展理念,也是煤机企业的神圣使命。实现煤炭绿色可持续开采,必须提高煤炭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而煤矿装备制造业必须提高质量和水平以满足要求。随着煤炭产业升级、设备更新换代及对生产安全要求的提高,具有较高性价比和科技含量的安全高效煤矿装备必然是煤矿企业的首选。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浪潮中,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面临着重组和规模经营的新趋势。从世界煤机企业的发展历程看,企业规模大型化、系统装备成套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售前售后服务全程化、市场竞争国际化是煤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2]因此,提升煤矿装备制造业水平是实现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我国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二、煤矿装备制造业加强战略合作的必要性

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指导下,近几年来,国内煤矿装备优势企业加快了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的步伐,组建了以煤矿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煤炭生产企业入股、科研院所参与的大型煤矿装备制造集团,形成具有制造和开发能力、工程成套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实体。发达国家的煤矿装备制造企业正向着组织形式跨国化、企业规模大型化、系统装备成套化、产品结构多元化、生产组织柔性化、售前售后服务全程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 战略合作可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煤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机使用客户的生产效率和切身利益。煤机装备特别是“三机一架”对于煤炭开采业的效率和利润尤其重要。从装备水平看,国产煤矿装备落后国际先进水平,从材料的选用到结构设计等产品设计理论需要深入研究,装备可靠性、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指标明显偏低,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的要求。在技术资产贬值速度加快,技术创新平均投入水平大幅上升的今天,技术创新面临着更高的技术和资金要求。战略合作可以发挥企业集团优势,突破技术和资金瓶颈,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装备技术水平。

2. 增强成套产品的提供能力

中国煤炭行业实施的资源整合、大集团战略尤其是13个煤炭基地的建设,对煤机行业打造品牌、产品升级换代等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大型煤炭企业逐步成为主体,大煤矿比重占绝对支配地位,综采化方案、成套化设备是行业的需求趋势。而有能力设计开采方案,并提供成套设备的大集团将是未来煤矿装备行业的主体。而成套化要求煤矿装备制造企业具有系统开发、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及系统服务的成套设备生产能力。

3. 提升全方位的服务水平

煤矿装备设备属于专用机械,技术专业性强,而且应用环境恶劣,产品损耗较大,更新周期较短。为了不影响煤炭开采企业的正常生产,供应商需要具备产品安装、技术培训、维修、零配件及时供应等全方位的售后服务能力,以保证在煤矿装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专业、有效的解决,因此具备生产制造、维修保养等全方位服务能力的煤矿装备制造企业将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

4.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战略合作不仅使有限的分散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与利用,推动了资源互补,而且使企业降低了获取资源信息的成本,提高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效率,减少合作企业间不必要的竞争浪费,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获取长远的竞争优势。

三、战略合作的模式

1. 与已有煤矿装备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同研制成套综采设备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抱团取暖、联合御寒”便成为煤炭企业和煤机行业的自觉选择。企业可以主动与有实力、有项目、有发展前景的现有煤矿装备企业及煤炭生产企业联合,与各大院校、煤炭设计院、专业矿用设备制造厂联手,加强产学研合作,用参股、控股或联合开发、联合制造的方式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结合煤矿生产实际,生产、研制或开发新型矿用设备,增强煤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效益。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机装备制造企业,引入和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精密铸造、精益制造、现代物流、制造服务型企业等先进技术方法。[4]

2. 建立产业联盟,提高市场占有率

可以通过产权合作、建立产业联盟、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建设煤机装备制造基地、研发基地、综试基地和培训基地,打造集科研、设计、制造、维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煤机工业园区,为煤机行业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通过技术、市场的合作共享,推动产品质量升级,实现品质增效。通过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开放,充分利用各自的资金、技术、市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优势,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对外战略合作

发展对外战略合作可以获得协同效应,使双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外部交易的内部化,使交易成本降低,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提高生产经营和分配的效率,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对资源的配置和生产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实现二者的快速扩张和战略互惠双赢。在经济新常态下,煤机企业要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大合作、大开放的观念和思想,可以以投资的模式收购国外具有先进核心技术的企业,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技术优势,还可以利用这些名牌企业已有的全球销售渠道,成为打造品牌产品的捷径,从容应对当地的贸易保护政策。[5]

四、结束语

中国煤炭工业的转型升级向煤机企业提出了要求,新常态要有新战略;也创造了很好的机遇,煤炭企业转型要求煤机产品升级换代,加大科技含量,提升质量。中国煤机企业要适应新形势,以市场化的途径实现资源整合,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大型煤炭成套装备制造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中国煤炭工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先进全面的技术设备支持。

摘要:煤矿装备制造业必须提高质量和水平以满足煤炭产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要。新常态下煤矿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主要模式包括共同研制整套综采设备、建立产业联盟和发展对外战略合作。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煤矿装备制造,战略合作

参考文献

[1]张雅婷.煤机成套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J].现代矿业,2009(2):141-144.

[2]逆流.煤机行业或步入成熟期[J].矿业装备,2012(6).

[3]韩斌慧.提升煤机行业战略合作效果探讨[J].产业经济,2014(11):36-37.

[4]逆流.煤机制造转型正当时[J].矿业装备,2014(6):10-11.

煤机制造 第7篇

受煤炭市场低迷的影响, 煤机企业产品订单大幅下滑、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煤炭机械制造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目前形势, 调整发展战略, 寻找跨越周期的新引擎, 成为煤机行业生存与发展必须回答的、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一、煤炭行业低迷的主要原因

(一) 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煤炭需求开始出现萎缩, 是煤炭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经过了持续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 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红利、投资红利和出口红利逐渐消失或减弱, 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 我国出口增幅大幅回落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2012年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下行态势, 并创1992年以来季度累计同比增速回调时间最长记录。

(二) 产能过剩严重

市场产能急剧释放导致的产能过剩, 是煤炭企业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十一五”以来7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27万亿元, 其中近3年投资1.4万亿, 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形成了大规模的煤炭产能, 十年来世界煤炭产量近70%的增量在中国, 使近10年全国煤炭产量年均增加2亿吨, 新增煤炭产能达20.3亿吨, 产能建设大幅超前。2012年, 我国煤炭产量36.5亿吨, 已接近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39亿吨产量目标, 占全球煤炭产量78.65亿吨的46.42%。

(三) 进口煤炭冲击

自2009年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以来, 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加。2012年进口达2.89亿吨, 同比增长29.8%, 已经占到全球煤炭贸易量的20%, 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 占我国煤炭产量的7.92%。

综上所述, 当前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缺乏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动力, 而行业周期和宏观经济周期的不匹配, 造成这一“增”一“减”, 加之进口煤的冲击, 导致国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明显失衡, 煤炭价格一路下挫, 企业利润持续下降, 煤炭行业步入了新一轮高成本、低增长、低盈利, 甚至局部亏损的深度调整期——寒冬期。

二、煤机制造业面临的环境与挑战

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 下游煤炭行业的需求决定了煤机市场销量保持低度增长, 并呈以市场为中心的封闭趋势, 作为充分竞争的行业, 高端装备市场受到进口猛烈冲击, 低端制造产能过剩与产品高度同质化引发无序竞争与恶性竞争, 价格战成为争夺存量市场的主要手段, 价格持续下滑已成必然趋势。同时, 煤炭价格的低迷, 直接影响煤机企业的资金回收, 资金趋紧, 再加上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 企业效益继续下滑, 行业经营指标低位运行, 经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大。煤机行业已进入大浪淘沙的时代, 将呈现分化趋势, 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面临转型与重组的严峻考验。

煤机制造业在面临严峻外部形势的同时, 行业内部也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 煤机行业整体产能过剩, 发展实力不强

全国煤机生产单位数目众多、布局分散、多数企业规模小。到2012年生产煤机装备的企业已达5000家, 其中以生产煤机产品为主业的大约1000家, 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缺乏高端产品, 低端制造产能严重过剩, 且形不成规模, 产业集中度低, 缺乏竞争力。

(二) 经营模式传统化, 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目前, 我国煤机企业普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 专业化协作和产品社会化程度低, 生产效率低;优势企业产品单一化, 产品系统配套机械化程度低, 缺乏综合竞争优势。

(三)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产业发展等指标看, 都低于发达国家。产品设计理论研究不够、技术标准和基础工艺水平低, 集成技术研究少。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 专利技术较少, 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不能满足需求, 仍然依赖进口。采煤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可靠性与稳定性程度低, 附加值与技术含量不高, 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部, 与世界领先的采矿设备制造企业卡特比勒公司、久益公司 (J O Y) 采矿制造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四) 品牌影响力不够

虽然我国煤机行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容量不断提升, 产品门类不断扩大, 但行业顶尖品牌仍然较少, 制造水平落后, 服务不到位, 市场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较弱。

(五) 国际化程度低, 向海外市场拓展不足

“走出去”有所突破, 总量不大。中煤装备、郑州煤机、三一重装、天地科技等企业的装备已出口至主要产煤国家, 但煤机出口绝对数量和价值在全国煤机设备中比重较小。

(六) 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 经营质量低

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重当前, 轻长远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 管理水平、财务管控能力与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需求, 企业软实力不强, 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与工业发达国家同行相比差距明显。

三、创新是跨越周期的新引擎

煤机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关联度高的战略性产业, 是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煤炭工业安全、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的装备部, 其装备水平和自主制造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中国的煤机制造行业通过三十年的艰难成长,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发展到今天, 煤机行业发展总体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使煤矿开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到较高档次。2012年全国煤机总产量500万吨, 总产值达1400亿元, 已居世界第一。若要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必须转变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 走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以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 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框架下, 以开放的思路, 实施新的财务战略与布局、管控, 从过渡依赖投资和政策发展转变为走创新和提高效率之路, 创造新的市场, 在价值系统中重新定位。通过财务创新来调整结构, 构建多点、多极的支撑财务发展战略, 达到由单要素创新突破向行业整合、资本运营、技术、商业模式、产品、管理等全要素升级的战略转型, 形成煤机制造业的新优势, 打造中国现代煤机经济的“升级版”, 提升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不断适应市场与环境的变化, 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改变低水平的竞争状态, 提升煤炭装备制造整体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通过行业整合战略创新, 提高产业集中度, 调整产业结构, 消化过剩产能

一方面, 实施行业调整整合, 优化布局, 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 以产权为纽带, 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 逐步形成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综合化大型企业集团, 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增强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 在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前提下, 产品布局由单一煤炭机械向煤炭机械与非煤机械并重转变, 走多元化道路, 提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二) 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 调整发展方式与经营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经营环境与竞争格局下, 应树立大竞争的概念, 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对企业转型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来自资本实力的竞争, 不仅改变了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方式, 而且改变了竞争的格局与层次。因此, 不仅要做好产品经营, 还要做好资本运营, 使企业由产品经营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转变, 走资本化的道路, 应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使企业的经营模式由自我滚动发展向跨越发展转变, 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三) 通过技术创新, 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当今经济、产业的竞争已前移到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在现阶段, 技术创新是抢占经济制高点与驱动企业发展的关键, 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也是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与战胜危机的根本手段。煤机制造业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丧失后,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站不稳脚跟, 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要通过开放式创新体系和持续不断加大技术研发费的投入,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植, 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解决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变频技术、极薄煤层开发等支撑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应以知识产权为信托向高端延伸, 向“微笑曲线”上端攀升, 实现关键零部件由进口向国产的转变, 核心产品部件由外购向自制的转变, 提高我国能源装备的现代化、自主化水平, 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现代化系统提供重要支撑。依靠技术拉动市场, 使企业逐步脱离价格“红海”, 进入价值“蓝海”。

(四)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 调整市场结构

商业模式是企业的运作模式和企业的价值实现模式。创新商业模式, 要以全球化的角度与视野, 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 树立大营销的理念, 不仅为销售部门提供较优厚的待遇与充足的费用, 促使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要为其提供资本, 在营销与商业领域投入资源, 构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用资本购买需求, 用资源置换资源。建立以质量为基石的经营发展战略和价值观, 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 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 扩大知名度、信誉度。同时要努力扩大煤机产品出口, 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重转变, 走国际化道路, 提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与配置资源能力, 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 通过产品创新、调整产品结构

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整合, 将“三机一架一装备” (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及煤矿安全仪器) 的传统产品, 由中低端制造, 向高端的精准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制造转变。同时, 由制造向再制造延伸、向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 通过创新实现跨界融合, 走高端化、再制造、服务化道路, 逐步提升技术含量, 增加产品附加值, 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实现以劳动密集型到科技密集型的产业升级。

(六) 通过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煤机制造】相关文章:

煤机企业08-31

智能采煤机06-02

采煤机定位07-10

煤机发展技术07-26

钢球磨煤机05-21

采煤机电控系统07-19

磨煤机操作规程06-01

采煤机司机岗位描述08-24

煤机司机技术比武试卷03-07

采煤机司机岗位职责08-12

上一篇:治疗冠心病下一篇:信贷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