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健康范文

2024-05-18

化学与健康范文(精选12篇)

化学与健康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健康教育

一、高职学生健康教育现状

目前, 高职院校迅速发展壮大, 在不断强化专业建设的同时, 也逐渐意识到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有下降趋势。原因有多方面, 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健康教育, 缺乏正确的保健知识。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 他们的身心健康是祖国建设的需要, 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缺少了任何一方面, 都不可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1】, 将健康教育纳入到常规的教学中来。

面对新时代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学院结合实际, 加大了健康教育的投入, 强化了体育教学, 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外还提出要求, 使各学科教学也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众所周知, 化学教学内容中, 蕴涵着丰富的健康教育素材, 为化学教师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几年来, 我们结合学生实际,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分析、专题报告、案例教学等, 重点针对健康生活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二、结合化学教学进行健康生活教育

健康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如何正确运用化学知识, 揭示生命活动规律, 提高人体素质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 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获取来源比较分散, 对理论性的知识也不太感兴趣, 针对上述现象, 我们结合理论渗透的同时提供了实践的支持, 以调查中的几个热点问题:饮食、吸烟和酗酒、美容、健美等为突破点, 展开了积极的教育探索。

1. 把握新生特点, 遏制不良习惯的形成

高年级学生吸烟、酗酒的现象相对较多, 既损害了身体健康, 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许多难度, 这个时候再进行教育, 效果较差。新生刚入学之际, 尚未受到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 基本保留着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习上比较用功, 生活方式上比较单一, 正处于各方面都需要帮助指导的时期, 加上新生精力比较充沛, 对知识的需求比较强烈, 更容易对健康教育知识感兴趣, 因此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在教学中选取了关于吸烟和酗酒方面的教育引导。

(1) 吸烟的危害。在数千种烟气成分分析中, 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有焦油、烟碱 (尼古丁) 、一氧化碳、醛类等。焦油是不挥发N—亚硝胺、芳香族胺、苯、萘、多环芳烃、酚等物质总的浓缩物, 多环芳烃和其中的苯并芘、酚类等是强致癌和促癌物质。烟碱作用于肾上腺素, 刺激中枢神经, 加重了心脏负担, 容易诱发冠心病和胃疼;其中, 烟碱最大的危害是其成瘾性, 一旦形成烟瘾, 就很难戒除, 散失的烟气还污染了周围环境, 造成危害更大的被动吸烟。教学中, 我们配合讲解, 给学生观看了小鼠尼古丁实验视频资料, 在实验室对烟气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了检测, 用氯化汞溶液检测烟碱, 用碳酸钠和亚铁氰化钠检测联苯胺, 用银镜反应检测醛类等, 学生们亲自试验, 现象明显, 教育效果很好。

(2) 酗酒问题。在这一部分, 重点讲解了酒精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 (1) 酒的成瘾性。 (2) 酒精对人体脏器的危害。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肝脏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原理, 酒量的大小和这两种酶的关系, 酗酒造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的原因。 (3) 神经系统酒精中毒问题。 (4) 酗酒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2】。当然, 也讲解了少量饮酒的有益一面, 教学中采取了疏导的教育方法, 让学生全面把握饮酒的利与弊, 他们已经是成年人, 有能力主导自己的行为, 来正确对待饮酒问题。实践教学中, 我们在实验室模仿了交警检查司机酒后驾车的实验, 用硫酸酸化过的重铬酸钾和二氧化硅的胶体糊状物, 设计装置产生乙醇蒸汽, 糊状物很快由黄色变为绿色, 反应现象十分明显。

2. 把握专业特点, 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

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其他普通高职相比, 其生活规律和习惯有所不同。 (1) 学前教育专业95%以上都是女生, 音乐舞蹈是很重要的专业课, 所以她们对自身形体要求比较高, 瘦身愿望强烈。有些学生形体偏胖, 加上技能训练的时间比较紧迫, 所以经常不吃饭, 或者不吃主食和肉类, 有时只吃点水果或零食, 加上学生辨别能力较差, 盲目相信一些小广告的夸大说辞, 经常乱用一些减肥产品, 以期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结果造成学生生病的特别多, 以胃肠疾病为主, 甚至出现贫血、厌食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2) 由于经常演出的需要, 加上追求时尚, 许多学生不断变换自我形象, 又由于经济能力有限, 就滥用一些廉价的非正规的美容、美发、美甲产品, 虽然当时的危害并不明显, 但给学生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是很大的。

为了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 我们在结合糖

山东商霞

类、脂肪、蛋白质的教学中, 运用了较多的时间给学生阐明了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生长时期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 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不吃早餐和主食的危害, 无规律的饮食和生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等;教育学生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指导偏胖的学生进行科学的瘦身饮食和体育运动, 利用专题讲座, 给学生讲解洗涤化妆用品的成分, 滥用不正规产品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美容美发和美甲的产品, 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3. 把握教材特点, 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

化学课程中设置了系统的化学与健康的教育目标体系, 以一种穿插嵌入的编排方式, 涉及了“营养与健康”、“药品与健康”“环境与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等众多领域。这些方面均展现了化学学科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密切结合点, 凸现了化学学科对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价值, 为化学教师展开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3】。只要留心观察, 用心挖掘, 就能在适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例如, 有许多学生对各色花样的袋装小食品情有独钟, 甚至代替了主食的摄入,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对食品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进行了渗透教育;讲到钙、铁等元素的性质时调查了学生是否缺钙、缺铁, 又如何进行科学的补钙补铁;讲到钠、钾、氯元素时讲到了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问题;讲到醛类时, 讲到了甲醛的污染, 也讲到了葡萄糖和糖尿病, 讲到了饮食的平衡问题;讲到了各种元素在体内的作用和摄入量的问题;介绍生活中的杀菌消毒、洗涤化妆用品;也讲解到了科学饮水、科学就医等问题。

实践证明, 化学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健康教育平台, 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聘请相关的医务人员, 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给学生讲解甚至展示一些直观的病例, 现身说法, 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关晓彦, 张伟.高校应设立健康教育课并完善其内容[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9月第3期, 总第91期, 75-76.

[2]汪家发.现代生活化学[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 156-165.

化学与健康论文 第2篇

----------论化学与饮食健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讲的就是饮食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大家的饮食观念是不仅要吃饱而且还要吃好。所谓“好”就是要合理、健康、平衡的饮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平时的我是一个小吃货,但是一直以来,我都很注意饮食中各种类型的营养成分的搭配,比如说要粗粮精粮都要吃,不要吃太多的油腻的东西。渐渐地,我发现这些都涉及到化学方面的知识。

化学不只和我们的饮食有很大关系,甚至我们人体就是由一些化学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包括:碳、氧、氢、氮、钙、磷、氯、硫、钠、钾、镁、铁、铜、锰、碘、氟、锌、硒(微量元素)。而我们每天也必需补充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所以无论怎么说,学好化学对我们的饮食健康是大有益处的。

吃营养物质是好的,但不一定是吃得越多越好,甚至会越多越坏,比如说:碳水化合物供给过多,将引发碳水化合物供给过多症导致肥胖病、高血脂以及糖尿病;过多食用精制糖,也将使纤维素缺乏而导致大肠癌和冠心病.。

食物维持着人的生命和健康。眼下,越来越多的人抱怨,现在吃什么东西都不放心。民以食为天,但食品被化学物质污染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命。下面我就来说说食品污染方面的问题。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涉及范围较广,污染情况也较复杂。成分主要包括:化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农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素类、有机砷类、有机氟类、有机汞类等);各种有害金属和非金属(汞、砷、铅、镉、镍、锑、硒、钴、氟等);各种有机物、无机物(苯并芘、亚硝胺、酸、碱、苯胺等)。

健康的饮食需要化学知识。例如,有人说吃生鸡蛋可以补身体,可事实呢?鸡蛋主要含有蛋清蛋白,其分子是螺旋状紧密相连,因此吃生鸡蛋不易消化。另外生鸡蛋还有一些细菌,而把鸡蛋煮熟,既发生蛋白质变性,使其变得松软,易于人体吸收,又高温消灭细菌,这样才能在胃酸和酶的作用下被人体吸收,达到健康的目的。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这些化学有机物都是不易溶于水的,这就给人们的消化、吸收带来困难,它们可以通过烧煮来解决。食物通过烧煮后,吸收了水分,并受热膨胀,分裂,部分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其在人体的胃肠里容易被酶催化发生化学反应,而为人体所吸收。例如: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而在温水中,它会吸收膨胀,破裂,变成糊状,然后与水反应,很大的淀粉分子变成许许多多的小分子-------低聚糖、单糖。米,面等主食都含有大量的淀粉,经过烧煮就容易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了。

另外,很多人在炒菜的时候图省事,炒完第一个菜后就不刷锅就做下一道菜。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炒菜后残留在锅底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物,不仅会使下一道菜有糊味,而且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研究表明,脂肪、蛋白质和含碳化合物在较热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强致癌的物质。

烧煮食物时,加调味品的时间,对食物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有关系。食物中的蛋白质本身具有胶体的性质,遇氯化钠等强电解质,会发生凝聚作用。例如:豆浆中加入食盐,他就会凝聚,成为豆腐脑,在煮豆,烧肉时,如果加盐过早,一方面汤中有了盐分,水分难以渗透到豆类或肉里去;另一方面食盐使豆或肉里蛋白质凝聚,变硬。这两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烂,当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烹煮食物的火候,也就是温度对食物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例如:炖煮食物的温度约为100度,炒的温度约为200至300度(油的沸点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温度略低一些,但比炖煮的温度要高很多。所以,把肉煮烂的时间要比炒、炸多几倍,锅中的温度与拌炒也有关系。拌炒也使食品受热均匀,但过分拌炒会使锅中温度降低,而且拌炒过多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的机会也会增多,食物中的纤维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坏。所以拌炒之后加锅盖必要的,一则可以防止降低锅温,二则可以防止维生素氧化而降低营养价值。

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

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等都是碱性食物。

尽管日常饮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会有损健康。例如:

① 牛奶不可空腹饮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进入肠道,不利于养分吸收,同时牛奶中的与一羟色氨等催眠成分进入体内,可使你工作或学习处于低潮。因此,喝牛奶应伴着面包等粮食类食品,一方面保证早餐有较多能量,另一方面,牛奶在粮食一起食用,可延长其在小肠的吸收过程,还可使蛋白质得到互补。

② 牛奶不可当水喝。水对人体非常重要,为使体内水保持平衡,必须从饮食中得到补充。饮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分,但饮入过多,特别在出汁,失水过多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喝白开水还是很重要的。

③ 饭后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蛋白质结合,既妨碍蛋白质吸收,又易发生便秘。

④ 酒后不宜用浓茶解酒,因为酒中的乙醇随着血液循环到肝脏中转化成乙 醛,再变成乙酸,然后分解成水和CO2,经胃脏排出体外。而浓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促使尚未转化成乙酸的乙醛进入肾脏,造成乙酸对肾脏的损害。另外茶碱能抑制小肠对Fe的吸收。

⑤ 可乐不可当水喝:可乐喝多了会使体质变弱,皮肤发生变化。可乐是由许多化学物质萃取物合成,加上糖制成,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积有的化学物质对肝不好。

⑥ 忌食发芽、绿皮、损伤的马铃薯,因其含有毒性的龙葵碱和白垩土碱。

⑦ 不宜过多食用色素饮料及食品,因为该食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特别使儿童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好动,饮食减退。

⑧ 不可过多饮用咖啡,虽然咖啡有醒脑提神,促进思维,消除疲劳的作用,但过量饮用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夜间失眠,剌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分泌,诱发胃病。

总之,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这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才能真正的达到健康的目的,本文讲述的化学与饮食健康只是九牛一毛,化学与饮食健康等你大多数从事饮食健康的生命化学的学者和生物学家的努力。

姓名 程 祎

学院 经管学院

班级 会计122班

化学与健康 第3篇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是生命发生、发展和繁衍的源泉。水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生物从外界环境吸收养分,通过水将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又通过水将新陈代谢产物排出机体之外。因此,水是联系生物体的营养过程和代谢过程的纽带,水参与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维持着生命的活力。水还对生物体起着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的作用。水是人体以及各种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2/3。每天约需5L水,因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生产和生活用水,基本上是淡水。地球上全部地表和地下的淡水资源总和仅占总水量的0.63%,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量也不断上升。人类年用水量近4万亿立方米,全球有60%的陆地面积淡水供应不足,近20亿人饮用水短缺。联合国早在1977年就向世界发出警告:水源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据估计,全球对水需求每20年将增加一倍,但水的供应却不会以这种形式增加。目前拥有世界人口4%的约80个国家正面临水资源不足,并使其农业、工业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人类不但需水量大,且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排放的污水量也急剧增加,使许多江、河、湖、水库甚至地下水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水质下降。而水质的优劣更关系到人体健康,因此水质的优劣极为重要。故有必要认真研究提高人类的节水、爱水、护水、治水的意识,即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地球资源而努力奋斗。

二、水体及水体污染简述

1.水体的定义

水体是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2.水体污染

所谓水体污染是指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3.水污染的原因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

4.水体主要的污染物及危害

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质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可称为水体污染物或水污染物。根据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情况不同,可将水污染物分为以下10 大类,其特征概述如下:

(1)无机无毒物污染:主要指酸、碱、盐污染、酸雨、硬度升高等,此类污染对人体无毒,但对环境有害,如腐蚀农作物、建筑物、鱼类及海洋生物等。

(2)需氧有机物:也称耗氧有机物,其特征是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3)毒污染:主要指毒物无机污染和毒物有机污染。有毒无机污染,该类污染物质主要有非金属无机毒物、重金属与类金属无机毒物.如,Hg、Pb、As、Ca、CN-、NO-2等,它们对人类及生态系统可产生直接的损害或长期积累性损害。有机毒物,如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高分子聚合物、染料等,它们的公共特点是大多数为难降解有机物或持久性有机物。它们在水中的含量虽不高,但因在水体中残留时间长、有蓄积性、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理危害。

(4)富营养性污染:主要指N、P等营养物质对水的污染,大多数情况下是生活污水所致,该类污染是造成“赤潮”、“水华”的根源。其主要危害为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5)病源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病毒、病虫卵等的污染,其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这类污染的主要危害是当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人体就成为了病原体的宿主,它们能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最后引起机体的感染。

(6)油污染:主要是石油污染,其特点是大部分漂浮在水面,少量溶于水中或呈吸附状态。污染对象主要是河口、码头地带。其危害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直接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其次,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烃、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具有这些烃类化合物的毒性。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7)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核素造成的污染,其特点是难于处理和消除,主要靠自然衰变降低放射性强度。它会对人和动物造成直接、间接和远期效应,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蛋白质、核糖核酸以及一些重要酶类。有致癌、缩短寿命、遗传物质突变等危害。

(8)固体性污染:主要指悬浮物和泥沙。通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表示,地面径流中的主要组分是固体污染物。其会造成外观恶化、混浊度升高,改变水的颜色。悬浮物沉于河底淤积河道,危害水体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则会堵塞土壤孔隙,影响通风,不利于作物生长。

(9)感官性污染:包括异色、异味、浑浊、泡沫、恶臭等,这类污染物一般属物理性污染,其中恶臭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危害,它损坏水的功能,危害水环境。

(10)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从而使鱼等水中生物受到威胁。水温升高又使鱼和水生物新陈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的氧。这样,鱼和水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会因发育受阻而很快死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繁衍,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以及饮用这类水的其它生物群体的身体健康。

三、水体污染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和排水量也急剧增多。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威胁着人类生存必须的淡水资源的安全。

1.水体污染对人身体健康危害的方式

(1)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如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的水体,通过饮用或生物富集作用可能造成中毒。

(2)致癌作用。有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和一些多环芳烃等进入水体后蓄积于底泥或水生生物体内,长期饮用此类水和食用此类水生生物就可能诱发癌变。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如由粪便、厨房废水、洗衣废水等组成的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肠道感染疾病、霍乱、肠炎的病症。

(4)间接影响。污染物没有达到一定浓度不会直接给人体带来影响,水体污染后一般会出现恶臭,异色,水面异物等现象,间接的妨碍着人们水体的正常利用。

2.水体中不同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同

(1)汞、镉、铅对人体健康危害

汞进入人体内会慢慢积累,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中毒体现的。汞中毒以脑、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症状常表现为头疼、发抖、神经过敏、贫血、腹泻等。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含有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其他水体,使得生活在这类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体体内积累汞,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营养级顶端的人类。镉通过人饮食进入身体后影响肾脏,使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下降,过多的钙长期通过尿液损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疼痛。重金属铅对人体危害极大,即使是微量的也会严重的损害肾脏,大脑和中枢系统,尤其是对胎儿和儿童影响更大,因为小儿体内屏障作用都比较弱不能阻碍铅的伤害,会直接影响孩童的智力发育和正常生长。

(2)砷、镍、铬对人体健康危害

饮用受砷污染的水,可发生慢性砷中毒,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或贫血。砷可与细胞中的含巯基的酶结合,抑制细胞氧化过程,还能麻痹血管运动中枢,使毛细管麻痹,通透性增高。更让人咋舌的是砷可致皮肤癌和肺癌。

具有致癌作用的还有镍,镍虽说本身的毒性不大,但是它具有生物化学活性,能激活或抑制一些酶如羟化酶、精氨酸酶等

。此外毒性较大的胶体镍或氯化镍会引起脑、肺、 肾出现水肿、出血等症状。镍还会使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变,能使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复制失常,引发突变,从而致癌。

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是摄入量超标也会影响人体危害,甚至会引发细胞癌变。

四、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是生命之本,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而现如今污染又是这样厉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这是个让所有人都值得深虑的问题。因此,更应预防水污染,保护好水资源,合理利用好水是当务之急。

1.减少消耗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的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污染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

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5.开发新水源

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很大,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

总之,现如今我国的水体污染十分严重,这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健康生存和社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护水资源,治理污染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重视水体污染的形势,关注水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害,从而要加大对水体污染的治理,使得我们拥有个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强健的体质。

化学与健康 第4篇

关键词:日用化学品与健康,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时, 只有对所学的科目产生兴趣, 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有新的教学方式, 要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调动起来, 使课堂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 都享受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学习环境, 使学生们能够产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协作性的学习, 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课堂, 才能为创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1]。教学的艺术, 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 而更在于激励和引导。没有主动性、没有兴奋的情绪, 又如何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才会使他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日用化学品与健康》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 而通识课是向全体学生开设, 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体现学科交融、文理渗透的精神。而日用化学品与健康这门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各章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 尤其是文科的学生, 学习起来难免有枯燥无味之感。因此,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知识基础

根据通识课开设要求,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的同时, 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充分备课。作为非化学专业, 尤其是英语、美术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法学等文科专业的学生, 多数学生对于化学的定义、专业术语、基本概念等的认识都是模糊、片面甚至完全不懂的。某些学生可能只有初中化学的基础, 而大学课堂的授课又具有信息量大、进度快的特点, 因此对某些学生来讲日用化学品与健康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有一定的难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 我在备课的时候去掉了一些专业性较强、比较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通过小故事、事实、近期新闻或化学品典故来引入教学内容, 并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适时改变或调整教学进度。在课堂上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同学们充分交流、讨论、思考, 归纳出知识要点, 在这个过程中, 我会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2 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对学生学好一门课甚至是教师上好一节课有重要作用。“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不喜欢总是板着面孔严肃的老师, 面对微笑的老师, 学生会感觉亲切, 才愿意和老师接近、交流, 在课堂上才会积极思考,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教师情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学科的态度, 如果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 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疏远、不信赖的态度, 从而厌倦教师所教授的这门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2]。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 处处为人师表, 从各方面关心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让学生信任自己。其次, 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要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 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要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与活力, 营造出一个自然、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再次, 教师要努力营造公正公平的教学氛围, 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有的学生比较活跃, 上课积极发言, 课下作业能认真完成, 多数教师会喜欢这些学习好的学生, 经常表扬他们。而对学习不认真的同学要么批评、责备要么持漠视的态度。学生并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他们期望老师能够“一视同仁”。教师应该善待每一位学生, 更需要对所谓的“差生”倾注更多的关注、耐心和爱心, 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获得前进的动力。最后, 教师对学生要多些理解、多些宽容, 学会赏识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对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诚恳、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表扬, 对学生各种学习行为表现要体现出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和宽容。

3 改变教学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都是以归纳式讲授为主, 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基本上是满堂灌, 枯燥冗长的说教会让学生昏昏欲睡,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 努力将自己由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地位,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 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谈论启发式教学为主, 同时采用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采用情景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模型教具等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各种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在讲到家用洗涤用品时, 我让同学们讨论肥皂和洗衣粉的区别, 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发言, 相互补充, 最后由我做总结。在讲到手工肥皂时, 我带了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手工皂, 对于文科的同学来说, 由于大学期间基本不接触实验, 对化学小实验都感到很新奇, 通过自己的实践, 同学们很容易就掌握了肥皂的主要成份以及各组分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丰富和深化了教学内容,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4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日用化学品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而目前市售的日用化学品大多为化学合成产品, 成份复杂, 在给人们生活质量带来提高的同时, 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我在教学时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回答了学生所关心的日用化学品负面影响的问题, 如现代日用化学品可能产生哪些危害?它们为什么会产生毒副作用?如何鉴别日用化学品的真伪优劣?如何避免和消除日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及对环境的破坏等。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日用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知识, 给学生传导日用化学品的科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例如去斑美白化妆品中重金属汞含量超标对身体会造成哪些危害, 过季化妆品如何保存, 腋臭是怎样形成的及如何防治, 过期化妆品的妙用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学生一般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也有主动求知的热情, 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5 改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模式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率、平时的小测验和课堂提问给出一个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30%。每学期末有一次终结性考试 (期末考试或考核) , 占学生最后总成绩的70%。这种评价方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方法仍然以传统的笔试考试成绩为主, 这种情况造成学生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 学习就是为了得到学分, 应付考试, 对学习缺乏兴趣, 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学习了[3]。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各种能力也得到培养, 让同学们真正有所收获。可以尝试采用以下一些评价方式。第一, 教师做好课堂教学记录,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 公平公正客观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第二, 成立学习讨论小组, 围绕某一知识点, 以演讲或辩论赛的方式让同学们充分表现自己, 加强活动表现评价, 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 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

6 结语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更有利于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 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策略地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运用合理有效的评价, 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不断创造, 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习保民.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药学教育, 2006, 22 (3) :39-41.

[2]马秉礼.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 2004 (1) :139.

化学与健康论文(定稿) 第5篇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 姓名

人们生活中所需的水份蛋白质、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绝大数来自日常饮食,人们通过食物的摄取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使人体处于健康状态。

一、日常饮食主要分为蔬菜、水果、肉类。

1、蔬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份,有调剂饮食、增进健康作用。例如:

①辣椒含有丰富的Vc,在补充人体营养的同时,辣椒能剌激唾液及胃液的分泌,故有健胃及除肠内不良气体作用。外用能使此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散,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能治冻疮。

②土豆即芋艿,含蛋白质、Vc、胡萝卜素,含有较多钾。钾能促进胆固醇排除及降压作用。土豆同时具有补充健脾、消炎作用。

③菌类:金针茹具有治虚弱、痢疾等功效,以鲜嫩为佳。蘑菇具有化痰理气、益肠胃等功效。木耳有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痛作用。

其他蔬菜也各有功效,例如:

名称 营养成份 功效

冬瓜 碳水化合物、Vc、Ca、P 误食河肠或煤气中毒,用冬瓜汁解毒。白萝卜 葡萄糖、胆碱、Vc 与红糖煎取汁,可解蘑菇中毒,具有保肝排毒作用。

胡萝卜 胡萝卜素、Ca、P、Fe、Vc 误服汞或从事汞作业的人员常食胡萝卜 白菜 蛋白质、Vc、Ca、P 消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

西红柿 胶质、胶果、Vc、Ca、Fe、P 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黄瓜 含碱量蔬菜中最高 治疗痛风和风湿的食疗食物。

2、水果类:含有大量水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个有许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热、止渴、利尿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香蕉调以蜂蜜可治乙型脑炎;杨梅能治痢疾、预防中暑、胃气痛等。

名称 营养成份 功效

红葡萄 含丰富钾、水杨酸、Fe、鞣质 降低胆固醇,有助于供血。苹果 含有VB、VC、K、Mg、B、Ca 益于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猕猴桃 含丰富糖分类脂、Vc、Na、P等 防止致癌物质产生,对肝炎、高血压有食疗作用、柚子 含有胡萝卜素、VB1、VB2、Vc、Ca、P 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胀。

梨 果糖、葡萄糖、蔗糖、柠檬酸 促进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3、肉类:不但味美而且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功效。鸭肉、鹅肉的脂肪论数量,绝不在猪、牛、羊等家畜肉之下,但其分子结构却接近纯属植物油的橄榄油,不但不使血脂升高,还有降低有害胆固醇作用,因而对心脏心益。

羊肉性味甘、热,富含蛋白质、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御寒保暖,健身壮体,增强抗病能力。

鲤鱼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含丰富蛋白质,多种游离氨基酸及维生素和Ca、P、Fe。有开胃健脾、利尿消肿、消热解毒、止咳平喘作用。

带鱼的肉美而且鱼磷含有较多卵磷脂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同时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美肤作用。

二、日常饮食中的误区

尽管日常饮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但如果食用不慎也会有损健康。例如:

①牛奶不可空腹饮奶,使奶未充分消化即进入肠道,不利于养分吸收,同时牛奶中的与一羟色氨等催眠成分进入体内,可使你工作或学习处于低潮。因此,喝牛奶应伴着面包等粮食类食品,一方面保证早餐有较多能量,另一方面,牛奶在粮食一起食用,可延长其在小肠的吸收过程,还可使蛋白质得到互补。

②牛奶不可当水喝。水对人体非常重要,为使体内水保持平衡,必须从饮食中得到补充。饮料、牛奶都含有大量水分,但饮入过多,特别在出汁,失水过多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喝白开水还是很重要的。③饭后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蛋白质结合,既妨碍蛋白质吸收,又易发生便秘。

④酒后不宜用浓茶解酒,因为酒中的乙醇随着血液循环到肝脏中转化成乙 醛,再变成乙酸,然后分解成水和CO2,经胃脏排出体外。而浓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促使尚未转化成乙酸的乙醛进入肾脏,造成乙酸对肾脏的损害。另外茶碱能抑制小肠对Fe的吸收。

⑤可乐不可当水喝:可乐喝多了会使体质变弱,皮肤发生变化。可乐是由许多化学物质萃取物合成,加上糖制成,不仅营养价值低,而且积有的化学物质对肝不好。

⑥忌食青蛙,青蛙以田中害虫为食,而害中体内又往往沾有农药,这种农药残留在青蛙体内。因此,若食青蛙,农药也会进入人体内。轻者引起局部炎症、脓肿,重者可导致腹膜炎、失明、瘫痪。

⑦忌食青蕃茄,因为青蕃茄含有花青素和生物碱,食后会感动苦涩,甚至发生中毒。

⑧忌食发芽、绿皮、损伤的马铃薯,因其含有毒性的龙葵碱和白垩土碱。

⑨不宜过多食用色素饮料及食品,因为该食物会影响神经系统冲动传导,特别使儿童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好动,饮食减退。

⑩不可过多饮用咖啡,虽然咖啡有醒脑提神,促进思维,消除疲劳的作用,但过量饮用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夜间失眠,剌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分泌,诱发胃病。营养学是一门结合实际的应用科学。合理的营养可以防治多种疾病。食物是营养素的“载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获得。营养学家主张用食物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提倡合理的膳食是营养之本。合理营养是健康长寿和力量的保证。所谓合理营养就是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求与人体通过膳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之间保持平衡。

饮食应合理搭配

在社会物质比较丰富、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吃得更科学或者说更有益于健康,是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将当前人们在饮食方面的追求,概括为“吃杂”“吃粗”“吃野”和“吃素”四大特点。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将这四大特点结合,合理搭配,可能会更符合人们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对中老年人来说,合理搭配显得更重要。

粗细搭配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其生理价值。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营养素也正是人体所需要或容易缺乏的。以精白粉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只有标准粉的1/3,而维生素B1只有标准粉的1/50;与红小豆相比二者少得更多。因此,老年人在主食选择上,应注意粗细搭配。至于什么样的比例最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将来也不可能有,还是因人而异为好。不过,多吃杂粮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小米和红小豆中的膳食纤维比精白粉高8倍~10倍,B族维生素则要高出几十倍,这对于增强食欲,防止诸如便秘、脚气病、结膜炎和白内障等都是有益的。我国很多地方的“二米饭”(大米和小米)、“金银卷(面粉和玉米面)”都是典型的粗细搭配的例子,是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的。

荤素搭配 :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应与植物油搭配,尤应以植物油为主(植物油与动物油比例为1∶2)。动物脂肪可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胆固醇,后者是体内合成皮质激素、性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原料。据最新的研究报道,胆固醇还有防癌作用。每天进食少量动物油应是有益无害的。又如,老年人容易缺钙,不妨经常用鲜鱼与豆腐一起烹调,前者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后者含有丰富的钙,将两者合用,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鲜鱼炖豆腐,味道鲜美又不油腻,尤其适合老年人;而黄豆烧排骨,其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可提高二三倍。再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与肉类的搭配,如黄瓜肉片、雪菜肉丝和土豆烧牛肉等,由肉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由蔬菜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但营养素搭配合理,而且色泽诱人,香气四溢,更使人食欲顿增。

中考化学命题对人体健康的关注 第6篇

中考化学命题对人体健康的关注涉及多个方面,例如。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关注人体的营养平衡,关注食品安全,关注有毒物质对人体的损害,关注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一、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

[例1] 请写出图表所示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水除外)的名称;

①和②______,③_______,④和⑤_______。

(20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知道,鸡蛋、牛奶、鱼富含蛋白质,米饭富含淀粉,大豆色拉油、肥肉主要含油脂。

思维拓展:我们不但要了解某种食物含有哪种营养素,而且要了解为摄取某种营养素应食用哪种食物,或了解含有(或不含有)某种营养素的食物是什么,例如,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课改区中考题;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下列食物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A.米饭B.西瓜C.牛奶 D.青菜

在提供的四种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牛奶,答案为C。

二、关注人体营养平衡

[例2] 图2所示的“食物金字塔”是营养学家提出的健康饮食的食物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蔬菜、水果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B.蛋、奶、鱼、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C.人体每天应摄取最多的营养素是油脂

D.谷类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2007年云南省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图2比较全面、科学地反映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比例,按此结构进食,能够避免某些营养物质摄入过多或不足,促进人体健康。

从“食物金字塔”中我们可看到,油脂是人体每天应摄取最少的营养素,答案为C。

[例3] 为小明更好地迎接中考,小明的奶奶为小明制订了如下的食谱:米饭、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的食物是()。

A.牛肉 B.河虾 C.青菜 D.雪糕

(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为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必须均衡摄入含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食物。米饭富含糖类,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由此可见,食谱中的食物缺少维生素,该食谱最好还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青菜。答案为C。

思维拓展:营养均衡才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既可根据食谱中的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判断摄取的营养素是否均衡,反过来,我们也可根据医生建议食用的食物推断人体中可能缺乏或需要补充的营养素,例如,2007年四川省自贡市课改区中考题:小燕到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建议她多吃水果和蔬菜,请你据此判断医生让她主要应补充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糖类C.维生素D.油脂

我们知道,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因此医生让小燕补充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答案为C。

三、关注维生素的性质、保存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4] 李明查阅资料后自制的维生素C知识小卡片如下表,请你帮他填写空缺的内容:

分析与解答:维生素是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缺少某种维生素,人的生理活动将失调,甚至使人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由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化学式为C6H8O6,根据其化学式可求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76;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可推知,黄瓜等是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瓜果,最好采用生吃、加醋凉拌、低温炒等食用方法,且保存时注意防潮并放置于阴凉处,以避免维生素C受到破坏。

思维拓展:也可把题目设计为探究某种维生素的某些性质,并由其性质引出保存或食用的方法,例如,200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题: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维生素C做了如下的探究:

(1)假设: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的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

请根据以上试剂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方案一:______________ 。

方案二:______________。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

(4)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下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其中丰富的维生素C:________。

本题以科学探究的模式主要考查了考生设计实验方案测试维生素C的酸性,然后根据其性质推断食用黄瓜的方法,以更充分利用其中丰富的维生素C,题目具有探究性。答案为:(2)方案一:用pH试纸测试,pH<7,方案二:用紫色石蕊试液测试,溶液显红色,(4)生吃、加醋凉拌、小火炒等。

四、关注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5] 人体健康离不开微量元素。下列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C.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D.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

(2007年云南省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在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很小,但它对人体健康却非常重要,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可能引发某些疾病,例如,缺铁会引起贫血,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容易骨折;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等,但并不是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而要适量,例如,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但摄入过量则会使人中毒,可见,题中不正确的叙述为D。

思维拓展:中考考查人体内微量元素的知识还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直接考查对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了解,例如,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课改区中考题:下列各组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A.铁、氧B.锌、碘

C.钠、氢D.氟、碳

答案为B。

二是告知某人得了某种疾病,要求推断他可能缺乏哪种微量元素。例如,2007年广西河池市课改区中考题:人体中缺乏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某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他体内可能缺乏的元素是()。

A.CaB.FeC.ZnD.Cu

由该儿童的症状可推知该儿童缺锌,答案为C。

三是计算补充微量元素的量,例如,

2007年湖北省十堰市课改区中考题,幼儿与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因此每日必须摄入适量的钙,图3是某补钙品的部分说明,请计算:按说明服用,每天至少可补充钙元素______g。

根据说明并通过计算可知每天至少可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0.6g×2×40/100×100%=0.48g。

五、关注食品安全

[例6] “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干冰保藏易变质的食品

B.用硫磺熏蒸白木耳、粉丝等

C.用甲醛浸泡鱼、虾等海产品

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酸菜

(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变成气体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其他物质温度降低,从而可防止其他易变质的食物变质,硫磺、甲醛和亚硝酸钠都有毒,用它们处理的食品人食用后会导致中毒而损害人体健康,答案为A。

思维拓展:一些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例如,用硫磺熏蒸白木耳、粉丝,用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漂白生姜,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以防腐,在食品中添加亚硝酸钠等防腐剂或用亚硝酸钠做调味品,用霉变的大米制作粉丝或煮熟后直接食用,用工业酒精兑制饮用酒,用工业石蜡抛光瓜子等,都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有的做法有利于食品安全或对人体无害,例如,用适量纯碱发面蒸馒头,用石灰水保存鲜蛋,烹调鱼时加入适量食醋,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和碳酸钙,在酱油中加铁,向易变质的食品的包装袋内充入氮气或放一小包干燥剂等,都对人体健康有利。

六、关注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例7] 误食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可服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来减轻毒性。下列物质可用来减轻重金属盐毒性的是()。

A.食油 B.蛋清 C.糖水 D.米酒

(2007年黑龙江省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减轻重金属盐的毒性,蛋清富含蛋白质,可用来减轻重金属盐毒性,答案为B。

思维拓展:不但重金属盐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重金属如银、水银、金等,也会使人中毒,现在许多国家已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易破碎,水银泄漏会危及人体健康,人一旦重金属或其盐中毒,一般都可服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清、牛奶等来减轻毒性。

[例8] 图4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2007年吉林省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本题采用图片或漫画的形式,形象地描绘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就可以对有关现象或做法作出判断,酗酒不但造成浪费,而且会损害人的脑神经、肝和脾脏,刺激胃肠,导致胃肠病等;过度饮食会引起肥胖,肥胖不但使人行动不便。而且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和苯并芘、二恶英等,长期吸烟的人易患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大量吸烟会使人中毒死亡,吸食海洛因和吗啡等毒品,不但使人精神恍惚,而且使人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拒绝毒品,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答案为A。

思维拓展:通过有的人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候车室等)吸烟对他人的影响(如有的人用手扇走烟雾,有的人在剧烈咳嗽等)这一漫画情景(如图5所示),要求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人吸烟众人受害的道理,并要求提出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或拒绝烟草的做法与建议等。也可展示毒品对人体健康、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危害的图片,要求说明如何拒绝毒品,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等。

[例9] 油炸食品中含有的丙烯酰胺(C3H5NO)在人体内可转化为致癌物,应少吃。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B.它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它是一种氧化物

D.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5

(2007年山西省课改区中考题)

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一道信息题,题目说明了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危害,并提供了它的化学式,虽然丙烯酰胺及其化学式在九年级化学中并未学过,但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及其计算却是考生熟悉的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就可以解答本题。答案为B。

健康内涵的文化学诠释 第7篇

1 健康的定义及其标准的解读

1.1 健康的定义及内涵

健康这一概念具有动态特征,它受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健康”一词的英文为“health”,最早源于公元1000年英国盎格鲁萨克逊族的词汇,其主要含义是指安全的、完美的、结实的。远古时代,受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状况的影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处于鬼神或上帝决定论,认为健康非人所能控制,而受受鬼神、上帝掌控。进入近代社会,到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认识到健康就是微生物、人体和环境(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到20世纪初,随着生理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从遗传、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多方面开始认识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从身体、精神和社会三个维度界定健康。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明确指出,健康即是“身体精神良好,具有社会幸福感。”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到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健康的最新定义:“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至此,健康已由最初的无伤、无病、无残发展到健康的四维观,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渐深入认识了健康的内涵,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也赋予了健康新的内涵。

1.2 健康的外延

健康含义从社会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三维观,已发展到目前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的四维健康观。在此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健康的较为具体的10条标准,从生活、社会精神等角度提出“五快”(机体健康)、“三良好”(精神健康)的健康新标准。

尽管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一定的理论界定,但是不管是医学界还是体育界,不管是健康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是一般的普通人,对现实中健康的概念、内涵和标准都还是无法完全把握。健康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完美满状态,十条标准仅达到八条、九条是否属于健康,“五快”到底快到什么程度,三个良好达到两个是否不健康,这些都是对健康的有益理论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仅是理论层面上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定义和标准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特别是对普通大众极不具实际操作性,使人难于具体把握和操作。也有人认为其定义或标准是健康的社会定义而非医学定义,只存在社会价值。健康是一种人们所保持的一种身体和精神状态,是关于人类的一种科学认识,是一种文化现象。于此,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切入来进行探讨。

2 文化的理解

文化现象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个宽泛而普遍的概念,从德国的皮洛亨1838年首次提出:“文化科学”这一概念,1871年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出版《原始文化》一书,使文化具有了现代意义开始,到目前为止,其定义林林种种达二、三百种。

2.1 文化的概念

泰勒认为:“以广泛的民族意义而言……文化或文明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已经成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行为的整体,它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仪式及其他有关成分。《辞海》中定义为: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的理解不难看出,健康这一现象毋庸置疑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健康是可行,也是有必要的。

2.2 文化的结构

《辞海》、《社会学简明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对文化做了相似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对文化的结构进行划分,我国通常对于文化结构的划分主要有“二元结构”、“三元结构”、“四元结构”和“多要素结构”,本文按照通常分类的“三元结构”划分法,将文化的整体结构形象看成一个浑圆的球体,根据文化的具体特征,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次(精神层面)、中间层次(理论与技术层面)、外层次(具体行为层面),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对健康的内涵划分理解。

(1)第一层次:核心层次,也称精神层面。它包括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情感倾向、探索精神、民族性格、审美情趣、宗教情绪、精神状态、情感、心理状态等。它对人的思维、理念,行为具有最深刻的影响,具有强力的制约作用,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2)第二层次:中间层次,也称理论与技术层面。它包括人类对社会以及对人类自己的思维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人类通过对上述理论和知识的内化而活动的能力、技术、技巧、方法等;在核心文化的作用下,运用上述理论与知识并受制于客观历史条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方式,各种组织结构,社会制度等。(3)第三层次:外层次,也称具体行为层面。它是指人类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因素的作用支配指导下所采取的一切有意识的具体行为方式。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用图1表示。

3 健康的文化学诠释

健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样具有文化的三个结构层次,我们把健康按文化的三个结构层次来解释就可一目了然,使我们对健康有一个清楚明白的了解。按文化的大系统由三个层次构成的特征对健康进行层次结构划分来分析,见图2。

(1)健康的核心层次,即第一层次。它指健康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其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健康观,具体体现为具有健康四维观中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等方面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内核,它对人们的健康思想、健康行为和健康参与等起正确支配和制约的决定作用。(2)健康的中间层次,即第二层次。它指的是促进健康的理论层面的东西。其主要包括促进身体、心理、精神,以及道德健康的知识、技能、技巧、方法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的意识能力等;具有能与人相处,适应社会,正确看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区分善、恶、美、丑,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即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各种理论知识、方法、技术、技巧和能力。(3)健康的外层次,即第三层次。它是指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观的指导下,在健康促进及增进健康的各种理论知识、方法、技术、技巧和能力的指导支配下的表现出来的一切具体的健康参与、健康促进和健康行为方式或状态。

4 结语

健康是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我们从文化学的视角切入,运用文化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论来剖析其内涵,运用文化学的理论诠释健康,使健康概念和内涵更加清晰、明朗。解读了健康的内涵,我们就能更深入理解健康,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那么,“乌托邦”式的“完满”健康就不再显得遥不可及,不可捉摸,健康就像一具体的实体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就可以在现时生活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构筑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孙安莉.孙安莉谈亚健康[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3]傅善来,蒋有倩.走出亚健康[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谢华真.健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5]徐斌.从WHO健康定义到安康(wellness)运动——健康纬度的发展[J].医学与哲学,2001(22).

[6]布明德.健康的定义和标志[J].现代养生,2001(6).

寓健康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第8篇

1. 饮酒对健康的危害

在讲“醇”的内容中, 学生知道了醇氧化生成醛, 醛氧化生成羧酸后。教师在介绍乙醇时结合乙醇 (俗名酒精) 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介绍酗酒的危害:乙醇进入人体内, 最终乙醛得不到及时的分解, 就会滞留在体内, 直接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硬化、肝癌, 由此教育学生不要酗酒。还可穿插介绍假酒中由于甲醇含量超标, 少量可使人双目失明, 量大时有生命危险。所以假酒对人的危害更大。

2. 元素与健康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 重点讲解人体内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概念, 并要求学生熟悉哪些是必需的微量元素, 哪些是有害微量元素;强调大多数微量元素是各种蛋白质、激素、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份, 是构成健康机体的物质基础, 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疾病乃至死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钙是人体内必需的宏量元素, 它参与牙齿、骨骼与肌肉的形成, 并维持细胞的代谢平衡。我们每天必须摄入足够的钙质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发育缓慢及龋齿等, 草酸与Ca2+结合可以生成草酸钙, 它不易溶于水, 在体内代谢缓慢, 沉积在肝和肾等部位.形成结石, 并影响钙质的吸收。许多家庭都爱吃豆腐, 因为豆腐中含有丰富的Ca+, 而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草酸, 所以豆腐和菠菜一起煮不利于钙的吸收。在化学教学中, 通过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安排合理的饮食结构.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再如铁元素。铁是骨髓制造红细胞的重要原料, 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铜会问接引发白化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 儿童缺碘则会导致呆小症;而缺铬会导致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

3. 在化学教学中增强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中, 很多气体都是有毒或对环境有害的, 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有毒或有害气体进行回收, 增强安全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氯气的制备过程中, 由于氯气有毒, 反应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防止自己中毒;过量的氯气通人强碱溶液中。进行回收处理, 以防氯气大量扩散到空气中, 造成大气污染:还有像S0:、N0:等气体在制备时也要注意回收处理, 因为这些气体大量挥发到空气中, 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会形成酸雨。汞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或散落到地面上。如果不小心散落, 要及时用硫磺处理, 以防污染实验室。

3.1 酸雨的危害

自从20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发现酸雨以后, 酸雨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国。近年来我国上海、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也降过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有机酸, 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是煤炭、石油以及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反应而生成的。酸溶解在雨水中, 降到地面即成为酸雨。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它能使湖泊河流酸化。据调查, 美国纽约州阿第伦达克山区有51%湖泊的水呈酸性 (p H<5) , 90%的湖泊里已经没有鱼生存。瑞典一万个淡水湖中, 有2000个湖里的鱼和其他生物面临灭顶之灾。1974年降落在英格兰地面上的酸雨, 其酸性比食醋还强, p H达2.4。酸雨不仅污染水域, 还能影响树木的生长;破坏土壤, 危害农作物;破坏城市建筑物、机器、桥梁;腐蚀名胜古迹及雕塑。例如, 美国的铁轨损坏有1/3是与大气污染及酸雨有关。欧洲的许多文物古迹, 如巴特农神殿、伦敦英王理查一世的塑像以及其他珍贵的古代纪念碑和雕像, 都不同程度地遭受酸雨的腐蚀, 而使其面目皆非。

3.2 不可忽视的居室污染物

人们在谈论环境污染时, 常着眼于大气、水质及土壤等, 其实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的办公室和休息的居室, 污染也十分严重, 不容忽视。居室的主要污染有以几种。

(1) 厨房做饭时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烟尘, 以及炒菜时的油烟, 变质的食品, 都能污染居室。

(2) 排泄的废物人体呼吸过程排放的废气, 人体皮肤、器官排出的汗、粪便, 以及脏衣物、鞋袜、香烟烟雾等, 也能污染居室。

(3) 室外污染物通过通风换气而进入室内的大气毒物及各种微生物, 造成居室污染。

(4) 装修用的壁纸、墙壁及天花板的涂料、地毯、门窗、壁饰物、家具等在阳光、空气的长期作用下, 塑料老化、纤维素分解、粘合剂及油漆变性等, 将会散发出的苯、甲苯、甲醛等异味, 污染空气。

(5) 家用电器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建筑材料的放射性, 复印机及激光打字机操作时释放出的臭氧, 也会污染空气。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进行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环境保护意识,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还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要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 不断充实化学教学内涵, 使化学这门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化学与健康 第9篇

1. 加强中学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片净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到上世纪末, 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已对大气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若不加强环境管理, 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经济的发展, 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 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 而且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绝不能走浪费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因此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 结合化学教学, 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 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我国公民环保意识较差, 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教师首先要从学生抓起, 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 教师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的气密性进行了检查, 注意化学药品的用量要适当 (尽量采用微量, 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 , 以及必须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 等等。实验完毕, 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 可回收的尽量回收, 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3.1 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 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 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 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 学习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教师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 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展示优良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 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 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 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3.2 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教师可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温室效应”, 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 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透过大气层, 因而造成“温室效应”, 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 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以提高学生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教师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固体废物燃烧、扩大森林面积等结论, 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3 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 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 取得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 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 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4 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结合学生已学的知识, 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4. 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 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 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 而且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教师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 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而且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

和谐社会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然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 社会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鼓励, 对环境不利的经济活动应予摒弃。为此, 中学化学教育应该把环境保护的知识贯穿于始终, 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 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 优化产业结构, 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 美化地球, 促进社会平稳、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仲崇立主编.绿色化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2]胡国杰.中学化学实验室污染状况调查及防治措施[J].化学教学, 2004, (11) :9.

[3]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必修1)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101.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10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 利用各种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好动、好胜”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因势利导, 通过新奇而有趣的实验, 并伴随着生动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艺术, 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一堂化学课, 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在做镁带燃烧时, 除了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 教师还可以讲一些镁在军事、航空、航天的广泛应用。在课外, 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将高中氨气的喷泉实验做给学生看, 其目的不在于使学习其化学知识, 而是通过这样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 利用化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又和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化学小故事、化学趣闻等。如彼得大帝如何在欧洲寻求玻璃的制造方法;当诺贝尔发明炸药时被炸得血肉模糊时还欣喜若狂地大声宣告:“我成功了!”我国古代炼丹家葛洪是如何炼丹的, 真正的化学知识是什么?在20世纪60年代, 我国科学家是怎样制得结晶牛胰岛素?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化学知识。

3. 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兴趣

初中生好胜心强, 有强烈的荣誉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 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家庭小实验,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评比, 对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在课堂练习和测试中, 对做得好的学生, 应给予激励。这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能够促进学生奋发努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1.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师生良好的情感可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由最初简单兴趣发展为热情而紧张的思考, 既开发学生的智力, 又提高学生的素质, 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平时教师要经常到班级和宿舍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 当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有困难时帮助解决。在任何时候不要过多地去责备学生、批评学生, 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真诚, 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形成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从而让学生觉得你是我们值得信赖的老师, 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你和你的每一节课, 有什么心事也会主动地与你交流, 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2.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上课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展开其丰富而活跃的思维想象能力。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国广大农村推广的沼气有何特别的作用?在汽油中为何可以加入酒精, 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周围的河流为什么杂草越来越多, 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什么关系呢?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现代化学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及其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和位置。如新材料和各种新医药的不断问世, 都与我们所学化学知识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利用这样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情志意向。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1. 经受挫折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意义;学会在逆境中自我调节与寻求解脱;通过认识以及行为上的提高和锻炼增强挫折耐受力, 逐渐培养他们坚毅的品性特征。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2]化学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正视挫折, 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 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走过这样的“沟沟坎坎”, 以免学生因心情压抑而动摇学习化学的信心。比如:某次测试有个学生只考了56分, 经分析, 我发现他是由于粗心大意而没有看清题意, 被扣了11分, 运算错误被扣了4分。分析后, 我让他下次一定要注意到这方面的错误能够避免, 树立坚强的信心。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上课时专心听讲, 课后认真地复习巩固,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有些基础较差或智力不好的学生,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作一个客观的定位, 分析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分步定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逐步奋斗, 使学生少受挫折而易获成功。

2.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有些学生成绩较差, 并不是由于智力低下, 而是意志力薄弱, 毅力差。对于这种情况, 可以告诉学生, 历史上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 通过艰苦奋斗才获得了成功。例如,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经过多年潜心研究, 终于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德国化学家韦勒用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用有机物合成尿素的工作, 从而打破了“有机物是由生命所产生的”这一看法等事实,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教师可举出这些事例, 让学生能从他们身上受到教育, 树立发奋图强, 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总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3]只有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赢得主动权, 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王强.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基本范畴.教师报, 2008.9.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心理健康;科学评价;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科教学,目标并不是单纯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在许多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独立于学科教学而开设的。所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更要寻找教学中的契机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统一起来,从而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通过化学史教育,激发化学热情

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如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史教育,教师应积极地挖掘化学教材中化学对社会贡献的典型事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的兴趣, 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一些化学家的事迹,尤其是他们青年时代的重大研究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如近代理论化学之父道尔顿一生淡薄名利,为了科学,他甚至要求自己坚持永远不能找到时间去结婚;诺贝尔发明炸药时,虽身受重创,但绝不退缩,一生取得了300多项发明专利。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誉满世界的化工专家侯德榜教授,他为了打破英国对我国制碱技术的垄断,怀着拳拳报国之心漂洋过海,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于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化学史向人们展现了化学先驱们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献身科学的无私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有关化学知识进行化学史教育,将有助于我们从化学知识中汲取思想启示,使思想教育寓于教育之中,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通过"S-T-S"的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如:从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到人造卫星的上天, 从现代海洋开发到合理利用资源,从登月计划到火星探险,从现代化工企业发展到人类环境的保护,从人的衣食住行到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在教育中使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从而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尊重学生,科学评价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估教学,综合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化学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鼓励小组合作与探究。在探究“钢铁的锈蚀实验”中,我提前准备了足量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指导各组学生按课本上的实验要求,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实验,从而得到钢铁锈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一周后由于观察的时间不同,装置放置的地点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也略有差异。得出结论应该是:铁生锈是铁、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人比较接近,有的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些错误结论我并没当面指责,而是对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给予了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肯定。衡量评价学生探究结果的成败与否,并不仅仅根据结论而定,关键是看结论是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所以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独立意识,更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建立健全的身心,也要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重视差异,个别疏导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在中学化学学科上,由于化学是初三才开的一门新学科,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想学好化学。学习第一、二章还比较顺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点难度的增大,尤其是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开始下降。随便放纵,自卑孤独,焦虑抑郁等不少心理表象就开始慢慢“浮出水面”。为此,在教学中,我积极暗示,及时捕捉时机,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一点点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给予积极的肯定,引导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只是暂时的学习困难,只要改进学习方法,刻苦努力学习,还是可以赶上去的。课后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及时地予以化解。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或退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和期望,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预防厌学、惰性心理的滋生。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为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有意识地寻找教材中的契机,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要充分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质的新型人才,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化学与健康 第12篇

1 苯乙胺 (phenylethylamine)

该物质溶于水, 易溶于醇和醚, 无色有鱼腥味的强碱性液体。在体内由苯丙氨酸在脑中通过脱羧作用生成的, 能诱导儿茶酚胺受体生成, 有抗抑郁作用, 进一步氧化成苯乙醇胺。当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 人大脑中的间脑底部会分泌苯乙胺, 它被科学家称为“情绪激素”。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含量丰富[1]。

2 内啡呔 (endorphin)

它是一种与吗啡活性相似的高等生物内源性阿片样呔。最常见于脑下垂体分泌的α1-内啡呔内啡呔内啡呔, 分别含16、17、31个氨基酸残基, 其结构相似, 仅C端不同。内啡呔也称安多芬或脑内啡, 是一种内成性 (脑下垂体分泌) 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 (肽) 。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 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效果, 有止痛和欣快感, 等同天然的镇痛剂。内啡呔被称之为“快乐荷尔蒙”或“年轻荷尔蒙”, 意味着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当运动量超过某一阶段时, 体内便会分泌脑内啡;当大脑处于清醒松弛时, 当一个人感到高兴时, 脑中会分泌β1-内啡呔, 同时将此感觉往体内传递, 使血液顺畅, 体内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被活络, 防止疾病和老化[2]。

3 皮质醇 (cortisol)

皮质醇也称“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 是肾上腺在应激反应里产生的一种类激素, 是从肾上腺皮质中提取的对糖类代谢具有最强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压力状态下身体需要皮质醇来维持生理功能, 如果没有它, 身体无法对压力做出有效反应, 这是因为皮质醇分泌能释放肌肉中的氨基酸、肝脏中的葡萄糖及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 这些物质被输送到血液里充当能量使用。

皮质醇在操纵情绪和健康、免疫细胞和炎症、血压及维护缔结组织等方面有特别重要功效。正常情况下, 身体能很好地控制皮质醇的分泌和调节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正常皮质醇代谢遵循这样一种生理节奏:一个周期的24h, 皮质醇水平最高在早晨06:00~08:00时, 最低点在凌晨00:00~02:00时, 通常在上午08:00~12:00时水平骤降, 之后全天持续缓慢下降, 到凌晨02:00时又由最低点再次回升, 让人们清醒并准备好面对新的充满压力的一天。我们都有压力, 其中承受重压力的人或生活节奏紧张的人或节食的人, 每晚睡眠少于8h的人, 皮质醇分泌规律被打破, 皮质醇水平长期偏高, 负面效应就会呈现在新陈代谢的变动上, 血糖升高、食欲增加、体质量下降、极度疲劳等, 身体健康状况也随之下降[3]。

4 复合胺 (serotonin)

复合胺是大脑中和情绪有关的化学物质。在调整发怒等情绪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人在饥饿时容易发脾气, 因为合成复合胺所需的氨基酸只能靠饮食获得。英国研究人员作了一个测试:先测量20个健康人体内复合胺含量, 然后让他们参加模拟测试:面对公平与不公平报酬的反应。结果复合胺含量低的人更容易抢别的志愿者的钱, 这是愤怒驱使下的反应。复合胺可以帮助医师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 交给他们控制情绪的方法[4]。

5 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 能特异性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 在组织内迅速被胆碱酯酶破坏, 其作用广泛, 选择性不高。研究发现, 当人体需要对新刺激进行分析时, 在学习、空间工作记忆、注意、自发运动和探索行为等认知活动中, 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被激活, 脑内乙酰胆碱的释放随之改变, 脑内乙酰胆碱于认识过程密切相关。脑内有大量乙酰胆碱,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正常老人比青年时下降30%。美国医师伍特曼给脑内乙酰胆碱减少的老人吃富含胆碱的食物, 发现有明显的防止记忆力减退的作用。保持和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 是解决记忆力下降的有效途径。乙酰胆碱多以胆碱状态存在于蛋、鱼、肉、大豆之中, 胆碱在体内起生化反应后, 就合成有生理活性的乙酰胆碱[3]。

6 血清素 (5-hydroxyl tryptamine)

血清素又称5-羟色胺 (5-HT) , 是体内产生的一种神经传递素。5-HT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 它是调节神经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 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5-HT含量及功能异常能与精神病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通过饮食适量提高血清素含量能改善睡眠, 让人镇静, 减少急躁情绪, 给人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蔬菜和水果如菠萝、香蕉中5-HT的含量都很高, 我们可以多食用以改善情绪[2]。

7 维生素B (vitamin B)

维生素B族有12种以上, 被世界一致公认的有9种, 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大量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情感淡漠, 形成记忆困难。摄入维生素B2较多的女性往往情绪更好、思路更清楚, 更加沉着冷静。维生素B6有助于成年人进入更深的睡眠。维生素B12缺乏会造成抑郁症等精神上的疾病, 甚至导致厌世自杀。只有维生素B充足, 神经细胞能量才能充沛, 才能有效缓解忧虑、紧张的情绪, 增强对压力的应对能力[3]。

8 卵磷脂 (lecithin)

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 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 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大脑共有150亿个脑细胞, 其中大脑神经细胞中17%~20%是卵磷脂, 卵磷脂是脑组织重要的构成物质之一, 卵磷脂能提高脑细胞的活化程度, 提高记忆与智力水平。所以人们把卵磷脂称为“脑黄金”。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人们长期处在紧张的环境和种种压力下, 常患有焦虑、急躁、易怒、失眠、耳鸣等症, 即植物神经紊乱, 通常被称为神经衰弱。经常补充卵磷脂, 可使大脑神经及时得到营养补充, 保持健康的工作状态, 利于消除疲劳, 激化脑细胞, 改善因神经紧张而引起的急躁、易怒、失眠等症[3]。

9 镁 (Mg)

镁是动植物必需的金属元素之一, 成人 (体质量70kg) 体内含义20~30g, 对蛋白质、核酸、类脂化合物的酶合成的活化、软骨和骨骼的生长以及维持脑和甲状腺功能非常重要。镁离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多种生物酶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生理作用。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和预防疾病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当脑镁含量降低时, 人会表现精神抑郁、焦虑、恐惧、情绪紧张甚至眩晕、昏迷等症状[4]。

1 0 钙 (Ca)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之一, 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都依靠它的存在。钙是脑神经元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能保证脑力旺盛、情绪愉快。缺钙会影响神经传导, 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失调, 人会变得敏感、情绪不稳定, 注意力不集中[1]。

1 1 铁 (Fe)

铁是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可使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 以致血液中带氧量减少, 而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和氧的供应。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少女少男常有情绪不稳定, 容易疲乏,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及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 与缺铁有密切关系。补铁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肾、鱼、虾、紫菜、黑木耳、大枣等, 青少年应多多食用[5]。

1 2 锌 (Zn)

锌是人体海马回的重要微量元素 (海马回位于人脑控制学习和记忆活动的中枢, 主要负责形成和储存长期记忆) , 与记忆和智力有关。儿童缺锌回厌食, 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 大脑发育受损, 海马回缺锌, 最终导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 情绪易失控, 心理素质差。人每天锌的需求量约定15mg, 富含锌的食物有鱼类、海藻类、肉类、谷类、豆类等[5]。

人生活在社会这一大家庭中, 心理健康除了这些微量化学物质的影响外, 还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也要用毅力去调整自己的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境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任奋兰, 周天泽.人体中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些内源性化学物质[J].化学教育, 2009, 30 (9) :3-4.

[2]萧洋.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J].医药保健杂志, 2005 (5A) :44-46.

[3]洪达聪.主宰人类情绪的神秘物质[J].中华养生保健, 2006 (8) :17-19.

[4]http://www.51ttyy.com

上一篇:价值和功能下一篇:动画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