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策略

2024-06-24

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策略(精选9篇)

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策略 第1篇

收录日期:2012年9月5日

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单位内控环境松懈, 管理者认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 习惯于行政指挥, 轻视内部控制, 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 会计内控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 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 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 使会计内控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也只是制定些书面的文件, 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以及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等控制环境方面的原因, 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起来力度不够, 在工作流程中产生漏洞, 直接造成单位经济损失。

(二) 运行成本增加, 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发展。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要正常运行, 需建立严密的控制程序, 而每一个程序的执行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运行成本。一般来说, 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环节多, 运行的效果可能就好, 控制目的就容易达到, 但也增加了运行成本。正因为如此, 单位领导往往不愿意投入很多的精力、物力、财力, 使内部控制受到制约。反之, 某些单位为了追求少投入、低成本, 减少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环节, 这样虽然降低了单位成本, 但有可能给单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 人员素质不高, 制度更新滞后。

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来实现, 因而会计人员的水平以及执行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 都会影响实施效果。就目前单位情况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没有专业文凭和专业职称,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单位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 甚至没有, 不学习, 不交流, 即便参加学习也只是应付差事, 进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控制松懈, 职责操作意识不强, 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匮乏, 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思想上缺乏责任心, 甚至有的无视财经法规, 弄虚作假, 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因此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另一方面,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 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 墨守成规, 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 也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四) 缺少评价、监督机制。

目前, 医疗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没有很好的建立,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 致使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如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原则, 制衡机制不健全, 缺乏对决策层的约束监督, 缺乏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还有个别单位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任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设置专人专岗, 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违规现象, 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也没有很好地实行分离制约制度。可见, 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 任何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难以发挥其作用。

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措施

(一) 改善单位内部环境,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首先, 单位领导要改变家长制管理模式, 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中医特色, 认真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院长到财务科长及财务工作人员, 层层把关, 对不合理的开支坚决杜绝。对所有的开支, 经部门主任、主管院长和财务科长审批签字, 由院长签字后报销;对重要项目决策及大额资金的使用, 需上院务会集体研究决定, 对大型的医疗设备购置, 需参加竞标、实地考察后, 才能签订合同, 予以购置。对卫生材料及其他用品的采购需求, 由各科室做计划上报批准后, 由采购人员统一购买, 以杜绝浪费资源。其次,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 及时更新知识, 提高操作能力。应安排会计人员经常参加专业知识培训, 通过学习, 与兄弟单位交流, 使他们能够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弱化的原因以及找出薄弱环节, 为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献计献策,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建立, 是否符合基本原则, 具体内容主要有: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 而且是否紧密衔接, 并建立了必要的检查监督机制;二是实用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是否得到遵循, 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一套模式, 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三是协调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 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 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经济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 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 但要注意的是, 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 两者应兼顾。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只能说是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但制度执行的效率和效果都有赖于执行的部门及人员。一是要严把用人关, 如总会计师、财务科长及财务人员的选拔, 确保重要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二是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 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会计人员敬业爱岗精神, 在工作中形成自我控制、自检自律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四是对有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转换制度, 以便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只有确立全员全过程的内部控制意识, 使每个职工都能自觉对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来规范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才能有效保障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 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 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

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缺失, 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单位内部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强化内控, 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应当制定出一整套的内部监督制度, 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将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 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 提出意见和建议, 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使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要求, 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日常工作全过程的控制作用。同时我们要保护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能,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强化单位领导人在审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必须保证审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 对那些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当事人、责任人, 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对不坚持原则、玩忽职守的审计人员调离工作岗位, 以确保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浅谈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第2篇

一、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医院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虽然2006年卫生部就已经颁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然而在医疗机构普遍缺乏重视,直接导致医院员工没有内部控制的概念,更谈不上良好实施。二是当一个较为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行成文件下达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只关注文字編写环节,忽略了关键的制度执行环节,使得它形同虚设,最后变为一纸空文。

(二)医院机构设置不合理,各科室间责任不明晰 医院各部门各环节未落实目标和责任,彼此间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和制约。现在的医院机构设置仅考虑行政管理的方便,而没有注意到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导致职能重叠,管理层次多。另一方面,对横向的协调性不够重视,使得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不能很好地协调。如医院内部组织结构是否考虑经营业务的性质,按照适当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设置;是否对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等有明确的书面说明和规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计和运行是否适应信息沟通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在各层级、各业务活动间传递;是否对权限的设置和履行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于越权的行为是否予以及时纠正和处理等。

(三)部分员工素质不高,不能达到岗位要求 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随着经营管理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而适时改进。内部控制由全体人员共同实施,而部分医疗人员和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偏离,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在执行中导致漏洞百出,出现私自收费、退费漏洞等。领导层应培养全员参与意识,发动医院全体员工主动介入和参与内控制度的各项活动,提高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

(四)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策略 医院应根据科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程序,如物资采购控制程序,药房管理程序,门诊住院收费处退费程序,及时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风险。如医院有很多大型医疗仪器,价格昂贵,回收投资期很长,在进行投资前,要综合医院的市场环境、地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降低投资风险。建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了解医院所面临的来自内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具体包括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最后是风险分担。

二、医院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一)加强医院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效果 医院负责人必须重视财务工作,用心抓好财务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根据《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内控目标,核查本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完善性和可行性。完善性是实现内控目标的内在要求, 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内控的贯彻实施。可行性是针对本单位各方面情况, 采用适合本单位实情的内控制度,量地取材,使得内控制度能真正地有效实施。(2)全面梳理医院各组织机构、各运行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医院领导要注重关键环节的财力精力的投入,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能够防止意外事件及不良后果的产生,具有及时发现和揭示已产生的差错、舞弊和其他不规范的行为,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如建立岗位责任制(关键岗位轮换或强制休假制是关键),对实物资产的计划编制、审批、购进、验收、保管、领用、记录、清查、报废等关键点进行不相容职务牵制控制;加强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进行控制;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施工、验收、管理的控制等。(3)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增强职工内控意识,重视岗位培训,加强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以考核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完善与健全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框架 健全职务分离控制和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主要表现在:(1)合理的组织机构框架对内部控制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多个职位去分别完成, 彼此间各司其职,相互牵制; 而且各岗位和部门要协调配合,手续要紧密衔接,避免互相推诿。(2)严格执行财政部门规定的回避制度,防止财务人员职位重叠, 确保不相容职务有效分离,防止差错, 堵塞漏洞, 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不相容职务的核心是内部牵制,要做到明确各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医院的经济业务都要经过合理授权, 甚至特别授权。 审批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促进医院在授权审批,监督协调下高效有序地运行。

(三)加强医院人员素质培养 素质培养包括人员的政治素质培养和业务素质培养。而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会计人员,就职前应进行背景调查,对品行不端的人员就要尤其小心,然后再进行岗前培训,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在专业上不断提高自己。会计制度也在与时俱进,会计人员更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并提高职业道德,做到“德艺双馨”。

(四)合理确定医院风险评估策略风险评估是医院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医院应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内外部风险, 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在分析相关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基础上,结合风险承受度, 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同时, 根据医院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及时调整。

(五)建立医院预算控制制度 医院预算的编制应实行综合预算的原则并保障基本运转。建立由单位负责人全面负责,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参与和分工合作的预算管理机制。按照主管部门确定的预算编制程序组织编制医疗机构年度预算。有些医院预算编制没有深入透彻分析,而是根据上年数据加减而来,没有将预算分解到各个部门。收入预算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支出预算要挖掘潜力,开源节流。同时做到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年度预算的完成。在工作中要综合不同的编制方法,如固定预算、动态预算、弹性预算等方法,科学进行预算分析,一般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六)推行科室全成本核算在医院内部进行医院总成本核算,科室部门成本核算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成为必然。按各科室建立成本费用明细账,分别归集各项直接费用。将各科室耗用的其他费用按合理的方法在全院各科室进行第二、三次的分摊。全成本核算要求各级各类科室成本都要反映和核算,最后这些各级各类科室成本都要归集分配到门诊和临床与直接医疗有关的科室成本中。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不仅提供科室核算的产出,也为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更有效的手段,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七)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控制自我评价”。在医院内,也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其有效性及实施的效率效果,针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进行评价。医院可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其他专门机构组成评价工作组。同时必须保证评价工作组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的权利;保证工作组与医院其他职能机构进行顺畅地沟通,互相配合和制约的权利。由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工作方案, 实施测试。通过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 专题讨论法等形成内部控制报告,作为医院了解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途径之一。

(八)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医院应制定一整套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医院可以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实施审计工作。审计医院领导层面的控制、业务层面的控制以及与舞弊相关的控制,评价控制缺陷,并形成内部审计报告。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立医院,建立

内部控制制度是公立医院为保证物资财产安全、维护会计资料真实、财务收支合法, 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制约和检查的内在机制。依照《医院财务制度》、《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 公立医院要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经营管理。在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才能更好地求生存、促发展[1,2,3,4]。

1 目前的现状

1.1 医院内部制约机制缺乏。

现阶段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形不备、实不至”, 医院董事会未能设立或不能发挥其作用职能。在“院长负责制”治理结构下, 院领导不能代表医院创办者对管理层进行监管。责权不分的弊端将导致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1.2 不合理的结构设置。

欲实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要依靠医院内各管理科室的配合与协调;客观上要求公立医院内部建立严密、合理和规范的组织构架。缘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弊端、管理干部职业素养和管理理念的差别以及现行干部考评制度的缺陷, 使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的管理职能界定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 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内部控制, 以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做到补偿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相互协调配合。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化、科学化的组织流程和管理机制。在法人治理的框架下,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对公立医院运营是否合法、合理及是否有效及时做出判断, 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 从而实现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综合目标。因此, 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是大型公立医院的内控制度能够落实的保证。

2.2 制度建设滞后, 人员层次不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和制度执行人员的水平, 均影响医院内控制度的落实。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较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职责意识不强, 缺乏主动性、责任心;甚至无视法律法规, 弄虚作假, 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针对新出现的问题, 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制度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也给实行内控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3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机构设置不合理, 制度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乏制约其发挥作用。将内部审计作为财务机构的从属部门, 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权威性, 使其不能对内控进行有效评价, 同时评价建议也很难落实。内控欠缺统一的标准和体系, 致使评价、督导检查的效果不理想, 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实行分离制约制度, 制衡机制亦不健全, 缺少对管理层的约束监督, 缺乏部门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

3 内控制度建立原则

3.1 提高医院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提倡内部控制的优先思想, 使医院每位职工都能自觉树立风险管理观念, 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创造良好的氛围。

3.2 建立依据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遵循《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依据相互牵制的原则, 应经过相互制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完成。成本效益原则, 即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配合协调的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补充和深化。各部门、岗位的配合及各环节、流程的紧密衔接, 确保管理的连续和有效。层次效益原则, 即设置合理的内部控制层次, 明确各层次的权限。

4 建立的主要方面

4.1 组织控制制度

(1)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制度上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利益和目标等问题。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 即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 相应行使最高权、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依据分层管理原则,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制[1]。 (2) 建立岗位责任制:应明确医院内部各会计人员职权范围, 实现定岗、定职、定责。使其分工协作、互相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2 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医院的现金流量较大, 为杜绝错误和舞弊现象, 应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各个环节, 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加以控制。 (1) 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医院应定期和/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 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 作出相应的处理。医院应指派专人负责与银行账户定期核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的调节表, 使银行账户余额与对账单余额相一致。 (2)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公立医院制定内部稽核制度, 派专人负责核对, 住院处和门诊部收款员上缴的收入数是否与收款凭证相符。若不符应及时查找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 (3) 实行交易分开制度:禁止将现金收入直接留用于医院开支。为避免坐支行为, 医院应将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业务分开, 当日除存留相应周转的现金, 其余应存入银行。 (4) 建立岗位分离制度:为保证货币资金业务的各个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权, 制定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

4.3 预算管理控制制度

(1) 制定严格的预算执行制度:应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医院年度预算。对公立医院各部门的活动中未批准的预算项目, 财务科不予结算报销, 严格按照预算组织项目开支, 禁止任意扩大范围。无年度预算又确实需要增加的开支, 通过年度预算调整将预算编制程序归入年度预算。应注意, 调整幅度应低于总年度预算经费的1/10。 (2) 预算执行的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通报各科室预算执行情况, 找出和比较预算执行差别的具体原因, 提出整改的意见和措施。 (3) 科学预算编制制度:医院应按“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年度预算。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细化到部门和项目。财务科要依据各部门需要并结合医院财务状况进行收支测算、收支平衡、编制草案和上报审批。

4.4 药品和耗材的控制制度

(1) 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应每月末进行药库盘点。盘点宜在月末一天的下班时间进行, 超过两人参加盘点。由药局主任提供盈亏情况、盘点经过, 并签字后交财务科备案。盘点过程中发现盘盈、盘亏或毁损、过期均应明确责任和原因, 向主管院领导汇报, 根据批示处理。禁止私自增减药品耗材库存。 (2) 规范药品出库手续:出库时, 应依照审批后的《出库单》办理手续;出药局时应按照医生医嘱或处方办理。各分药局内部之间发生的借调时, 保管员应按照《请领单》填写《出库单》, 并据此办理出入库手续。 (3) 规范药品入库流程:药品入库时应打印《入库单》一式三份, 分别用于库房记账、财务支付药品款和计价挂账。每月药库将药品入库单于供货商进行核对。由药剂部主任、药库保管员和采购办人员三方签字确认后交财务科入库挂账。对调拨捐赠的药品应办理入库手续。

4.5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 固定资产增减审批制度:固定资产购买亦应纳入年度预算, 按规定采购。固定资产增加的报批应按以下程序:增加时, 由医院资产管理部门填写《固定资产增减报告表》, 由使用科室确认后交财务科审核;减少时, 则先使用科室说明原因、提出书面申请交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者再填写《报告表》, 由院领导审批后交财务科确认销账。 (2) 固定资产产权管理制度:使用部门占有、使用的资产, 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计入固定资产台账。调发捐赠的物资也要纳入固定资产管理。比照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 并折旧后入账。 (3) 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使用部门应会同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 在每年末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盘点, 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管理部门与财务科核对, 由使用科室填写《盘盈盘亏资产报告表》报领导审批, 并交相关部门做账务处理。发现的盘盈盘亏资产一律填写盘点表。不得漏记多记。 (4) 制定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变卖处理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时, 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处理, 收入交财务科销账。使用及管理部门不得自行变卖、留存残值收入。

4.6 工程建设控制

(1) 建立建设经费审批制度:任何医院建设项目, 无论工程性质及规模和经费来源, 均应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审批。确定后, 不能任意调整工程计划和扩大建设规模。 (2) 制定工程建设预付款制度:工程建设的预付款应由各主管部门审查, 再由主管院长审核后报院领导批准。决算前, 预付款应控制在合同价的70%之内。审计部门审计所有工程竣工决算, 预留5%的质量保证金后办理结算。

新医改形势下, 公立医院更需要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医院是否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意义重大。医院内部控制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笔者仅根据工作经验对内部控制的建立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希望以此来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礼, 褚秀敏.医院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设计[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7, 5 (11) :33.

[2]梁红梅.如何加强医院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现代医院, 2008, 8 (11) :129-130.

[3]陆国俐.医院应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 (4) :77.

医院内部控制实施策略分析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监督

一、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及原则分析

在医院内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框架制度,优化营运流程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以及内部经营运转流畅性,进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依靠内部控制管理来确保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并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在医院内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全面控制的原则

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必须涵盖医院内部所有的业务活动、职能科室以及岗位员工,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对医院多层次、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控制管理,确保各项经济业务以及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内部牵制原则

在医院内部空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医院的组织机构,还是医院的人员设置与权责分配等,都应该遵循内部牵制、相互制衡的原则,充分考虑不相容原则的要求,确保权责设置的科学合理。

(三)成本效益原则

在内部控制管理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全面的考虑到成本效益特性,对于各类经济业务的评价、重要事项的决策等,都应该遵循成本效益最优化的原则。

(四)公益性原则

医院作为公益属性明显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过程中,不能单纯片面的考虑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该全面考虑到公益性的各项要求,最大限度的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质量。

二、当前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有待优化

目前,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薄弱是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性问题,特别是由于医院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强,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权责划分不够合理,一些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运行,而且医院内部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因而影响了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是造成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失效。

(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医院属于对自身的规范化管理缺少认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制度设计过程中约束力度不强,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财务管理制度缺失,预算控制管理约束性不强、货币资金管理不严谨、库存及物资保管机制不合理、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不当等问题较多,甚至是没有严格的做到内部相互牵制管理,财务审批以及会计控制薄弱,不利于实现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高效化。

(三)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机制缺失

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一些医院没有成立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经常,深度不足,对于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价,甚至是不能全面的分析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也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管。

三、改进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策略分析

(一)优化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在医院内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对医院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完善。首先,应该提高医院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在规范自身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确定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目标。其次,应该注重在医院内部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借助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及时的搜集整理医院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数据尤其是财务会计信息数据汇集使用,既可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也以实现全过程的内部控制管理。

(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

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是指导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上,首先应该按照新医改方案要求,对医院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尤其是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在医院内部建立具有明显现代医院管理特点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重点是建立以事务分管为核心的相互牵制和授权审批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彼此之间的制衡监督确保各项工作严格制度化开展,避免各种财务管理疏漏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管理

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过程中,应该突出重要性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控制管理。对于医院而言,内部控制管理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强化对资金的管控,重点是提高医院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医院医疗、教研日常等各种经费开支项目,应该严格按照审批的预算计划执行;对于投资管理,则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及按照程序报批评估与审批,避免资金使用风险。预算管理方面,既要确保预算计划编制合理,遵循定额控制、指标管理、内部核算原则,同时也应该对收入分配机制进行改革,尤其是彻底解决由于个人收入与科室收入挂钩造成的刺激医院从患者身上寻求补偿的问题,杜绝各种“以药养医”的问题;风险控制管理方面,重点是要以预算作为手段在源头上规避各种风险问题的发生,同时健全财务预警系统的设置,加强医院内部会计管理,堵塞各种财务风险漏洞问题;资产管理方面,对于固定资产重点是确保资产的采购、审批、登记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合法合规,杜绝各种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对于无形资产,则应该重点发挥资产的效益,通过融资租赁等等方式,拓展医院的融资渠道。

(四)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是准确的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改进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院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上,首先应该在医院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体系,重点对医院业务过程中的销售收款、采购付款、内部资金运作、投资管理、固定资产处置、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采取调查分析、取证沟通等方法,准确的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果,并及时总结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出具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整改建议,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结语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不仅是适应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医院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医院市场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过程中,医院管理部门应该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强化风险规避控制能力,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淑芬.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86.

[2]刘福祥.公立医院医疗欠费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之友,2011,10:62-63.

外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探析 第5篇

(一) 外资医院存在的问题

外资医院在运作中存在着以下医院行业常见的问题。第一, 医疗用品和医疗设施的资源浪费。作为医院重要的资产, 资源的浪费就意味着加大了医院盈利的运行成本, 从当前来看, 外资医院的盈利水平并不理想, 这种成本浪费的行为是重要因素。第二, 药品回扣现象严重。外资医院的药品回扣更多的会控制在院方手里, 药品采购时会更看重回扣的多少, 会导致一些假冒伪劣药品、或者以次充好的药品在医院出现, 容易造成医疗事故、伤害患者、影响医院声誉。第三, 资金的管理利用不合理。外资医院的资金结构中没有政府补贴, 所有的资金来源、运作需要自己来解决。当前外资医院的财务管理中, 在资金的回收、控制、利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建完善。

(二) 外资医院财务管理特点

与公立医院相比, 外资医院的财务管理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独立性。政府行为对外资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干涉性较小, 外资医院的财务管理具有独立的管理职能。二是企业性。外资医院的盈利目的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企业、法人组织的性质, 外资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对出资的股东负责, 财务管理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这使得外资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 外资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外资医院的管理等同于企业的管理, 由众多业务环节组成。财务管理通常包含预算的管理、资金的管理、资产的管理以及财务内部牵制关系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能够有效地对医院的财务工作进行防范、控制和监督, 能够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公正透明, 使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依照科学的规范标准进行。在内控层面, 医院要重点关注预收款项管理、严格控制患者预算、药品安全、专用医疗设备的监管制度等环节, 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能够帮助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清晰和高效。

二、外资医院内部控制内容

(一) 外资医院资金控制

资金是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核心, 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首要问题。首先, 要加强资金来源渠道管理。稳定的资金来源和顺畅的资金周转渠道对于外资医院的生存发展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外资医院的中方股东多以土地使用权进行投资, 加之中国对外资的管控, 影响了外资医院资金来源的渠道。外资医院既可以通过商业贷款这种自筹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也可以通过吸收国际资本来进行自身的发展。笔者所在医院利用投注差进行外保内贷, 解决了医院人民币部分的资金需求, 并与世界银行接触, 进行外币贷款。其次, 要加强医院资金的收支控制。要充分利用医院预收款制度提供资金, 对外国患者及国内公费患者采取全额加成支付方式, 对国内普通患者采取全额成本支付方式。与保险公司合作确定保险患者的付款期限, 对欠款进行及时地清理和核算, 减少资金的不合理占用。在与外国保险公司合作方面, 力争获得美国JCI医院体系认证, 纳入美国医疗保险系统, 可利用最小资金量达到最佳效果。

(二) 外资医院固定资产控制

固定资产的管理、购置、登记、使用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医院所购设备均是专用设备, 有其特殊性, 国家对医疗设备有专门的认定, 需要医疗设备部设定专门人员对设备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查。在采购方面, 对于大型贵重设备可以以租代购和同外院合作方式解决需求, 对于独家销售的设备可以通过增加附加值增加设备的内在价值。在使用方面, 要精准地把握投向和投量, 何种设备应该更新或者淘汰要经过与采购人员在供应商的选择, 性价比的选择上进行充分咨询, 防止采购价格高或者性能不能充分利用。在管理方面, 要对设备进行登记、管理、保养、维护, 设备的维修报损均要经专门人员的认定并提出相应的报修或置换计划。年末由外审部门评估固定资产残值。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也就意味着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收益。

(三) 外资医院合同管理控制

在针对外资医院的政策、法规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明确的合同责任规避风险是外资医院的首选途径。首先, 对合同按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分类管理, 如分为资产采购合同、三包售后合同、外聘合同、承包合同等大类。其次, 对合同进行分岗管理, 例如医疗部门所涉及的外聘专家合同, 外院业务合同;采购部门所涉及的资产采购合同等;需要相关部门对自己部门所涉及的合同进行整理、归档, 当业务发生时做到有据可查。再次, 对合同进行分层管理, 部门签订的合同由部门管理交相关部门备案, 医院签订的合同由院办管理交相关部门备案。不同权限的人员签署的合同是不同的, 按照合同重要程度对合同内容保密控制, 保证外资医院的商业信息安全。

(四) 药品采购、保管、使用控制

外资医院要加强药品的控制监管, 最重要的就是从价格和药效两个方面来予以调整。国家对常规药品都有价格限制, 外资医院在采购药品时, 相关药厂就会直接到医院商谈折扣或返利事项, 外资医院在选择采购药品时会偏向于成本低的厂家。首先, 需要采购部门严格控制相关药商资质, 审查药品相关报告, 确定常规药品的范围。采购、付款、收取返利部门分开, 返利入账管理, 限制医生采购药品的权利。其次, 引进新药要经过药事委员会委员绝大多数的同意;再次, 使用一些低价特效药加强对患者的疗效, 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一些药品的保管也需要特殊方式, 需要特种药品的采购量尽量减少, 如国家管制药品如吗啡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氯胺酮注射液等, 保证保管的安全性。

三、外资医院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建议

(一) 建立与外资医院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成为检验内控工作效果的重要依据。首先, 外资医院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模式, 保证其功能能够得到应有的发挥。考虑外资医院规模较大但人员较少的特点, 可以依托于集团设立总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主要对公司的投资者负责, 尤其是对于重要流程、重要决策、重大投资事项、重大金额、重要人士任免建立内外股东连签制度, 避免外方股东一支笔的制度。其次, 在医院内部各部门设置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 日常经营依循内控制度, 内审机构按照预先制定的内控制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价, 及时修订和建立新的内控制度, 并按照会计年度对会计工作进行定期审计, 出具审计报告, 提出审计建议。内审体系的建立, 将对医院实施高效、严格的运营管理起到至关重要推动作用。

(二) 建立内部协调机制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 不是单独依赖财务部门完成的, 必然会涉及到其他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必须将协调机制的建立作为其工作规划的重要方面, 实现医院内部的顺畅沟通、协调、配合。以患者就诊和外请会诊为例, 通常会涉及到市场部门、行政部门、医务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审批。如市场部门与保险公司确定患者的病情和到院时间, 去行政部门申请车辆接机;患者到院后, 按照患者情况与相应科室主任联系由科室主任做初步诊断, 到辅助科室做相应的检查;如有需要, 从财务部申请款项, 按照外请专家会诊流程请外院专家进行会诊。在这个流程中, 任何一个部门的单独决定都不能导致结果的最终发生, 需要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多次的协调和沟通。这些不同的部门工作都会影响到内部控制工作最终的效果, 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有助于提升内控工作的实现效果。

(三)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外资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公立医院相比, 更具有直接利益性。将不同岗位的责任、承担的风险、付出的技术劳动量等, 按照技术要素、管理要素、责任要素一并纳入考核中, 像外科的手术质量, 胶质瘤等难症的治疗效果, 康复保健科室的治疗效果, 辅助科室检验的准确率都是绩效考核的依据。绩效考核工作是指以考核的结果作为外资医院的员工聘任、个人晋升、培训教育、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同时, 外资医院的绩效考核应该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 例如为员工提供出国培训的机会、参与国际医疗组织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的机会等, 这是外资医院应该打造的属于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特别是在当前外资医院的医疗人员较为缺乏的情形下, 通过特色的绩效评价体系吸引优秀的人才是外资医院在人力资源建设中应该尝试和应用的一种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建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第6篇

一、目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 虽然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 但从实践来看, 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沿袭着原有的模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显得捉襟见肘。具体而言, 医院管理层最重视的是医疗技术建设, 对于财务管理则很少关注。部分医院领导在对内控与管理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甚至将财务内部控制与医院的经济效益对立起来。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 很难建立现代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二) 新制度下医院的运行成本会提高, 这对那些主要靠政

府扶持维持正常运行的医院来说, 将是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最大桎梏

部分医院根本没有构建现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实力。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医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都有所提高, 这就减少了医院的资产总值, 大幅提高了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主要靠银行贷款整体搬迁的医院表现的更为明显。比如某一综合性医院, 2011年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60.56%, 按照新制度的要求运行, 至2012年1月1日, 帐后资产负债率却变为83.6%。一般而言, 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才是正常情况,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授信客户的资产负债率要求在70%以内, 同时密切关注医院行业改革发展的动态, 可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因此, 这类医院若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则其生存发展就会依赖银行贷款。在这种情况下, 再让医院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用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 显得强人所难。

(三) 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原有的管理制度依然束缚着财务人员的思想, 很难实现创新

建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说到底就是通过财务人员来实现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因此, 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制度的运行效果。据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医院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没有专业职称和专业文凭,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由于缺乏会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会计控制能力非常有限, 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掌握还不到位, 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这给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增加了难度。此外, 在医疗改革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时, 部分医院的工作人员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管理制度的束缚, 内部控制系统很难做出适时的调整, 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举步维艰。

二、建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医疗改革的进程仍在继续, 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 但新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现有的状况, 缺乏前瞻性。因此, 要建立目前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领导要加强重视, 加大资金投入

医院要建立现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应当加强领导重视, 要把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重头戏。医院领导不仅自己要转变传统观念, 而且要以身作则, 带动全体财务工作人员开展思想创新、业务创新活动, 积极投身到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来, 努力在整个医院形成一种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同时医院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内部控制检查活动, 认真监督、严格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此外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重点用于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医疗设备的购置上, 努力形成一种规范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标准以及贷款行为。据调查显示, 目前政府补偿不足, 已成为既定的事实,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及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医院补偿方案, 加大对医院建立现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扶持力度。

(二) 明确岗位责任, 建立内部审计体系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 医院要发展, 就必须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 保证工作人员的能力与岗位的要求相符合。医院会计岗位对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医院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必须明确医院会计岗位的责任。通过制度规范将岗位彼此分离, 从而有利于加强各个岗位之间的监督, 对提高医院财务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要建立医院内部审计体系, 它是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建立内部审计体系, 不但可以监督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进度, 而且还能对医院的会计账簿、原始凭证的可靠性与资产的运用状况进行有效地监督, 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保障。

(三)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要建立现代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进而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在建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 财务人员是其最重要的资本, 因此医院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会计为本的财务内部控制原则。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 激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可以从财务工作人员的选用、培训以及晋升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与创新, 让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迫在眉睫。针对当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 不断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才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彦静.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 2011, (12) .

[2]张奇志.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14) .

[3]金晶, 韩倩, 李丹, 袁庆福.对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16) .

[4]西香梅.浅析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科技创业家, 2011, (2) .

[5]孔凡芹.对完善和强化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管理观察, 2011, (13) .

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策略 第7篇

一、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形式

(一) 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应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入手, 结合医院的经济活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 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

1. 在评价设计有效性方面应考虑的问题

一是医院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合法性, 即是否是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二是医院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 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了医院的经济活动涉及的所有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 是否对医院各部门和人员都具有约束力;三是医院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 即医院内部控制设计是否与医院所处环境、业务特点、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

2. 在评价执行有效性方面应考虑的问题

一是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二是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三是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

(二) 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形式

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形式有: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种不同层次的形式。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由医院自行组织的, 对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形成评价结论, 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监督是医院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外部监督是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目前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自我评价方面

1. 组织机构不健全

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指定专门的人员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有些医院即使有专门的部门或者有专门的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也没有很好地开展工作, 机构形同虚设。

2.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工作不知从哪儿入手, 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开展, 各项业务的重心在哪里, 关键控制点又在哪里, 应该用哪些评价指标, 也没有能够参照的具有权威性的范本, 只有自己去摸索, 去实践, 去找规律, 所以作出来的评价结论就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提出来的改进意见很难受到被评价业务部门的欢迎, 起不到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二) 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不力、外部监督有限

1. 内部监督的力度不够, 监督的面不广

医院主要监督的业务对象是: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资产, 很少对预算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建设项目、合同等业务进行监督。对资产的内部监督也只是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存, 没有对盘盈盘亏深层的原因分析, 以及资产使用的效率及效果的分析。

2.

外部监督方面基本上是一年一次的定期检查, 并且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检查。比如年终的物价检查、税务检查等。

三、建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 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组织机构的建立

可以授权审计部门或者组建专门机构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 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组织机构建立的条件:1.有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的权利;2.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3.能够与医院其他科室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沟通协调, 在工作中得到相关科室的配合、并受到相应的制约, 在效率上满足医院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与评价所提出的有关要求;4.能得到高层即院长层级、中层即科主任层级的支持, 有足够的权威性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二) 对医院风险的再评估

对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时, 首先应对医院风险进行分析, 是否有影响医院各项业务风险的因素发生改变, 风险的重心是否已经发生转移, 风险的控制点是否已经发生变化, 清楚地了解医院各项风险的现实状况, 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来自内部的风险

(1) 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的改变, 是否影响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的改变, 是否能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医院文化的改变, 是否影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3) 业务范围的改变, 是否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 是否能有效执行; (4) 新增设备对医疗成本的影响, 病人是否有相应的经济承受能力, 医疗欠费是否有所增加。

2. 来自外部的风险

(1) 政府的救助行为对医疗欠费风险的影响; (2) 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对医院风险的影响, 是否会造成医疗欠费或者医疗资源浪费; (3) 主管部门对医院的监管要求的变化, 病人对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的变化, 对医院业务产生影响的风险。

(三) 确定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正确选定, 直接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 在自己选定有困难的情况下, 可以寻求专家的帮助, 或者聘请专业机构做顾问, 获取技术支持。选择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首先应对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业务项目进行目标分解:

(1) 预算控制方面分解为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监督; (2) 收入控制方面分解为收入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3) 支出控制方面分解为支出的申请与审核; (4) 货币资金控制方面分解为对现金、银行存款、支票以及印章的管理; (5) 存货控制方面分解为对采购、验收付款、仓储过程的管理; (6) 固定资产控制方面分解为对验收、清理、处置的管理; (7) 基建工程控制方面是对决策、竣工、验收的管理; (8) 对外投资控制方面是对决策与审批、跟踪、处置的管理; (9) 经济合同控制方面分解为合同的订立审批、追踪管理、调整、合同评价。

2.

然后根据对医院内部控制评价项目进行目标分解的结果, 分析各项细目标的类型, 找出关键控制环节、关键控制点, 合理确定各项目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使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与关键控制点一一对应, 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医院内部控制对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控制的有效性。

(四) 选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有: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评价时为了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应该根据评价的内容, 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评价方法。

(五) 组建内部控制评价团队实行具体的操作

在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的领导下, 挑选具被独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人员, 组成评价工作组, 实施具体的评价工作。

(六) 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

医院应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 对医院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项目进行监督。根据各项业务的重要性, 选择实行全过程监督、重点环节监督或者一般性监督, 同时应参考外部监督的评价结论, 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及时对内部监督方案进行修正, 使内部监督方案与医院的各项业务紧密联系, 督促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发挥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的意义、内容和形式、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的阐述, 提出了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的措施。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建立

参考文献

[1]朱倩, 李恒.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思考.财会通讯, 2012 (08) .

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策略 第8篇

1 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内容

手工会计是依次通过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流程来开展核算工作的,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收集、整理、记录、计算工作,尤其是记账环节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

1.1 关于手工会计的内部控制

1.1.1 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应明确规定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会计档案保管员等职务不相容,必须明确职务分工,责任到人,不得兼任。

1.1.2 经济业务的授权、审批及复核

在手工会计的组织机构中,应分别确定管理者的授权范围及执行人的权限与责任,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要经过有关经手人、证明人签字,经主管人员审批,并由另外一人到多人进行复核,以预防和及时发现业务发生时所产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

1.1.3 账簿体系的相互牵制

在手工会计中,凭证、账簿、报表按一定的程度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记录、登记和编制,且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和往来账项进行核对,要求做到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并保证其相符性。这样,给各种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相关人员无形中增加了控制功能,此外,会计主管和经办会计随时可以通过审查凭证、账簿和报表,观察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性。

1.2 关于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

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业务统一由计算机完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据的差错,但会计工具、会计信息的载体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通信代替了凭证和数据的传递。因此,有些手工会计的内部控制方法已难以发挥作用,产生了新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包括2方面。

1.2.1 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是指依靠计算机程序(软件)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内部控制,以实现系统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的内部控制往往比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实现的控制更为有效,主要包括:①输入控制。其保证输入到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并且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是正确的。它还包括原始凭证错误的拒绝输入、更正和再输入。②输出控制。输出控制最重要的目标是保证各种输出结果的正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保证输出的接触人员仅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

1.2.2 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一般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实施的,即由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监督会计部门实行,以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安全运行。主要包括:组织和人事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系统开发和维护制度等。但这些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修改、完善。

1.3 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后会计工作的特点

1.3.1 会计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

与传统的手工账务系统相比,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流程发生了变化,使会计工作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2种条件下,会计信息处理工作流程如下。

传统手工账工作流程:原始凭证→授权批准→财务审核→制单→经财务分工后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手工账试算平衡→报表编制→账证表核对与控制。

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原始凭证→授权批准→财务审核→对合格凭证进行凭证输入(制单)→电算审核→计算机系统处理→账表输出。

从以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手工会计处理方式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以经济业务性质来划分不同的核算职能,其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组织控制和账簿控制来实现。首先,医院依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这一基本原则,建立各种会计岗位与机构,制定各级财务制度与职责,使不同人员限制在各自特定的业务领域内,各科室负责人依制度实行严密监督。其次,医院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或者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比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分别记录,其结果相互验证;通过账证核对、账账核对,以保证记账的正确。医院通过核对记录可以追溯到任何一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未经授权,任何人员都难以操作全部会计环节或获取全部会计资料,由此形成了手工处理条件下会计系统组织制度上的内部牵制网。

1.3.2 内部控制的内容、重点发生变化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内部单纯的会计核算岗位被撤销,增加了计算机操作、数据录入、凭证复核、会计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系统管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制和调试等新的工作岗位,财务管理岗位比手工会计处理条件下划分得更细、投入的人员更多、管理更加深入。为此,在电算化条件下必须针对新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分工重建其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数据的主要储存形式转变为机内文件,这使得计算机机内文件的安全保护、备份、恢复和禁止非法操作等成为会计内部控制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使防止计算机舞弊和计算机病毒破坏,成为会计内部控制一个新的、至关重要的工作。

1.3.3 会计人员分工和职责发生了变化

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

1.3.4 会计档案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故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因为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将此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2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特点

2.1 会计岗位发生变化,会计业务缺乏有效牵制

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操作后可以合并,使会计人员大大减少,致使这些原则的重要程度下降。另外,如果安全意识淡漠,对实行电算化操作后新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控制机制不够重视,一身多职现象严重,会使得计算机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2.2 会计资料存储方式发生变化,容易影响会计资料的可靠性

在手工操作方式下,会计资料以账本、凭证、报表等形式存储于纸张上,增加、删除、修改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会计人员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而会计电算化操作将各种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有形记录比传统手工会计大为减少,凭证、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簿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方可录入、阅读或查询,其直观性较差,并且修改、擦除和拷贝均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2.3 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将有赖于电算化程序的质量

在电算化环境下,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部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单一人工控制转为由人工和程序共同控制。由于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果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具有依赖性以及程序运动具有重复性,故失效控制的问题便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2.4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会计介质发生变化

手工会计存储数据主要是采用纸质材料,电算化会计中数据文件的存储介质大多是磁性材料,存储在介质上面的数据文件只有经过相应的设备方可阅读,数据直观性较差,并且经修改、擦除和复制均不会留下痕迹。

3 根据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差异,建立健全电算化系统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3.1 严格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核算软件投入正式使用后,对原有会计机构必须作相应调整,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

3.2 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操作环境包括系统操作过程以及系统的维护,而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在操作规程中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系统维护包括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做好记录。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3种。

3.3 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

为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常、安全运行,除以上制度的建立保证外,还应该建立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制度。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上,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

3.4 计算机病毒防范与控制

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软件、软盘及计算机系统的采购和更新要通过病毒检测后才能使用;专机专用,绝对禁止在工作机上玩游戏,建立软盘管理制度,同时防止乱拷贝软盘;安装防毒卡和反病毒软件,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3.5 加强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这里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与各种文档及其他会计资料相关的功能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的功能,而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一般包括:存档的手续必须包括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磁盘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E

摘要: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手工会计核算方法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已失去作用,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特殊需要。对此,应该建立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科学、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以及数据资料的安全。

关键词:会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忠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研究[J].河北财会,2001(1).

[2]黄明亮,周斌.关于会计电算化的会计管理问题[J].财会通讯, 1999(12).

[3]许江川,李锋.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J].广西会计, 2000(10).

[4]树友林.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1(11).

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策略 第9篇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日益完善化和开放化, 国家逐步将原由政府负责的医疗职能移交给社会去调节, 使得每年向医院的专项拨款越来减少;于此同时,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家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办医, 吸收和学习其先进医疗技术, 但也使我国的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激烈竞争。因此在新的市场环境下, 我国医院财务制度是否能够顺利的贯彻执行, 对医院的经济收益和发展前途有着直接影响, 所以转变医院传统的财务观念, 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实施力度, 确保我国医院的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意义

1. 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可以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 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可以促进医院走向正确发展道路。因此, 在我国法律允许基本框架下, 在懂法守法的基础上, 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可以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逆流而上确保在竞争中的处于有利地位。

2. 确保医院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医院在收集、归类、记录和汇总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 还可以真实反映医院其经营活动实际状况, 在最早时间内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相应错误, 以确保医院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以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3. 有效维护医院财产和物质的安全完整。

构建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在医院物质财产采购、计量、验收环节上给予科学合理的监督和制约, 从而有效维护医院财产和物质的安全完整, 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浪费现象产生, 从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4. 帮助医院防范经营风险。

想要生存和发展, 医院就必须对各类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有效评估各类风险, 还能够对薄弱环节加以控制, 帮助医院防范经营风险, 让风险消失在萌芽阶段。

5. 推动医院医疗事业有效运营。

健全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可以帮助医院通过财务、会计和信息等部门进行规划控制, 将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 以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 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保证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执行。此外再加上严谨的监督考核机制和科学奖惩制度, 能够协助医院考核其工作人员工作绩效, 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从而推动医院医疗事业顺利运营。

三、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

1. 对不相容职务采取严格的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主要指某类职务完全由一人来承担, 这会使违规舞弊的错误行为发生, 还会导致这些徇私舞弊的错误行为被掩盖, 因此在构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 必须准确的了解和掌握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能, 然后明确规定各岗位和各部门的职责权限, 让不相容职务和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从而形成有效制衡机制。例如:银行印鉴不能只有一人保管;审批人员不可记账;出纳人员不可监管、债务登记、费用、收入、档案保管和稽核等。对于规模不大、人员数量不多, 没有达成专人专职负责的医院, 对不相容职务严格采取分离制度, 增设岗位并保证相互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是贯彻执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为全面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一必须要加强对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培养它们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 并在工作中养成自检、自律、廉洁、奉公的良好作风;第二, 加强法制学习和法制宣传的力度, 让会计人员树立法纪观念及职业道德标准, 从而规范自身日常工作行为;第三, 全方位、多层次的对会计人员展开相关培训, 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 对学习方式进行改进, 力求更好的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及综合能力。

3. 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意识。

医院管理和经济活动的全方位控制均需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管,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制定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制度。医院全体人员都树立正确内部控制制度意识是确保内部木埃及控制制度建立、完善及有效实施的前提基础, 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对此给予充分重视,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一, 及时完善和更新现有制度, 对不合理方法和规章制度要重新修订, 对过时和有新规定替换的方法和制度要停止使用;第二, 对现用流程和制度进行全方位优化和整理, 设计具备可操作性和综合性作业流程及制定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规章制度。此外, 还需掌握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控制环节、重点、手段、原则、对象和目标, 力求使各个岗位都有章可循。

4. 强化医院预算控制制度。

医院预算不仅是财务管理基本根据, 也是医院经营活动财力保障。因此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和强化预算工作, 构建适合自身特征经费预算的管理体制来保障安排和控制支出。严格执行审定预算, 根据额度财务部门必须进行层层分解并下达, 做到逐级监督;预算内的经费支出要经过审批并办理相应手续, 各级别授权控制预算, 杜绝执行的偏移;按月度或者季度和年度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同时定期向预算的执行部门反馈;年度预算结束后, 财务部门要上报预算执行状况给职代会, 揭示不可控因素和非常事项对执行预算影响, 以方便下面度预算编制。

5. 构建独立内部审计部门, 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导致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审计部门确实独立性。因此, 医院必须构建独立内部审计部门, 提高执行、监督有效性。此时审计机构需做到:

(1) 明确内部审计职能, 医院内部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传统的单纯的内部审计监督检查职能逐步转变成了分析及评价职能, 它是对会计控制的控制, 是会计控制评价部门;

(2) 科学、合理设置内部设置机构, 保证内审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 卫生系统较理想模式就是构建在最高领导指导下的独立内审机构, 这样才能保证内审机构在最高决定权机构下, 才能确保内审机构独立性和充分发挥其权威性;

(3) 扩宽内审人员视野并提高业务水准, 目前大多内审人员都来自财务会计专业, 专业较专一且审计方法较落后, 因此往往难以适应现阶段医院发展速度, 所以医院应当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加大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培训, 只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得到有效执行。

6.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为保证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定期给予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 健全性, 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与否、是否满足基本原则给予评价, 具体包括各个环节是否均采取控制措施, 是否紧密衔接, 是否建立必要监督检查机制;

(2) 适应性, 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遵循与否、满足医院实际情况与否给予评价, 不可生搬硬套。影响实施效果;

(3) 一致性, 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医院总体目标相一致与否、各个环节是否密切合作、各控制措施相互配套与否给予评价;

(4) 成本效益性, 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满足成本效益性与否给予评价, 当控制措施带来经济效益大于实施成本, 则认为该措施具备可行性, 但是此时还需注意, 不能只单纯考虑其积极性而忽略了健全性, 必须兼顾两者。

综上所述, 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医院控制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个长期复杂过程, 它不仅需要提高全体员工对构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视, 还需对不相容职务严格采取分离制度、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强化医院预算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做好监督工作、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使医院相关人员都广泛参与到探索和实践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事业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 我国医院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立和完善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意义及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意义,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姝.探讨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20) .[1]王姝.探讨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20) .

[2]伍芳英.新时期社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J].管理观察, 2010 (21) .[2]伍芳英.新时期社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J].管理观察, 2010 (21) .

[3]王英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管理观察, 2010 (19) .[3]王英浅.谈如何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管理观察, 2010 (19) .

上一篇: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下一篇:教学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