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使用抗生素

2024-07-01

儿童如何使用抗生素(精选4篇)

儿童如何使用抗生素 第1篇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合理,可以杀灭细菌、维护健康;如果滥用抗生素,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这是因为细菌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速耐药,甚至任何一种耐药细菌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近年来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使用,使抗生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相对于成年人,儿童更容易患病,目前有许多家长对抗生素有很深的依赖观念,一到医院就要求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所以,儿童反而恰恰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最直接的就是会导致儿童体内细菌耐药率增高。由于儿童体内各种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会杀灭其体内正常的菌群,很容易损伤或者潜在地危害儿童的身体器官(如抗生素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滥用抗生素会造成肝脏功能损害)。一旦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被破坏,就会降低儿童机体的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增加药物引起人体过敏的机会,所以我们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想清楚,并加以充分注意。

很多人在使用抗生素时,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抗生素等于消炎药(可杀灭细菌、病毒、无菌性炎症);抗生素可预防感染;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新的抗生素比旧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价廉的抗生素好;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越能有效控制感染等等。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很多家长在带孩子就医时,不论病情一律要求使用抗生素,而且还要求使用价格昂贵的抗生素。其实,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自身免疫系统的巩固和发展,甚至更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

有鉴于此,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更要懂得抗生素的“双刃剑”特点,充分注意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第一,尽量不使用药物。对于感冒之类的常见病,只要及时调理,不吃药也是可以康复的;第二,在治疗时最好使用常见的普通药,许多非常便宜的药品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第三,不能盲目地使用新药、贵药,另外要按周期服用药物。

孕妇如何使用抗生素 第2篇

1.可用:首选青霉素。青霉素对人类毒性很小。常用的有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如先锋霉素等)。

2.慎用:氨基甙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因对胎儿肾功能及听力有损害,故慎用。如确需使用,应小剂量、短疗程作用。

3.禁用:①氯霉素 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经肾脏排出,因胎儿肝内酶系统不健全,肾脏排泄能力差,用了氯霉素易产生"灰婴综合症",可损害胎儿造血系统,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故孕妇禁用。②四环素:是典型的致畸药,在孕早期它与钙盐螯合阻止钙盐进入软骨和骨骼,导致胎儿四肢发育不良和小肢畸形;孕中期它抑制胎儿骨骼生长,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白内障、乳齿发育异常,乳齿成黄色;孕晚期引起乳齿及骨骼四环素沉积而呈黄色,并可导致孕妇肝脂肪变性,故孕妇禁用。③甲硝唑(又叫灭滴灵),因其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④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SMZ),易透过胎盘进入胎体,与胎儿血中的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易引起核黄疸,故孕妇禁用。另外,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因有致畸作用,所以孕妇禁用。孕妇能否应用制霉菌素、克霉唑目前尚有争议。

儿童如何使用抗生素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2例均为2013年2月至4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 48例应用PCT监测指导抗生素应用的患儿作为治疗组, 44例给予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92例患儿中, 男51例, 女41例, 年龄3个月~1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组同时检测PCT (采用化学发光法) , PCT浓度随治疗下降而升高时按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 治疗无效时 (症状、WBC、X线检查无好转趋势) 按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治疗组在入院时及治疗中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根据血清PCT浓度决定, 即血清PCT浓度<0.25 ng/ml时不使用抗生素, 其他治疗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费用及细菌耐药率的差异。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上, 对照组 (6.3±0.4) d与治疗组 (3.6±0.5) d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抗生素使用费用上, 对照组 (951±85) 元与治疗组 (493±66) 元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平均细菌耐药率上对比, 对照组平均20.5%与治疗组10.4%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34,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儿童细菌性肺炎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及胸部影像学检查, 进行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 导致了盲目治疗、抗菌药物的滥用及由此产生的细菌耐药问题的日趋严重, 以及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虽然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起到一个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也有其局限性:一是阳性率不高易漏诊;二是培养及药敏试验周期长, 由于患儿病情发展快, 变化快, 易影响治疗;三是体外药敏结果有时与治疗效果不符。这就需要找到一种快速监测细菌感染的标志物。郭旗等[1]学者将PCT作为感染标志物。PCT是降钙素的前体蛋白质, 是生理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的含量极低的无激素糖蛋白。在严重的系统性感染时甲状腺外其他组织也可分泌PCT。如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可直接刺激PCT分泌, 葡萄球菌等则由其荚膜、细胞膜成分或毒素促使单核细胞游走, 并分泌PCT[2]。1993年Assicot M等[3]首先提出PCT可以作为炎症的血清标志物。在细菌感染特别是伴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时, 血清PCT会异常增高, 当感染控制后血中PCT会随之降低[4,5]。由于PCT的这个特点, 近年来其作为一种新的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及监测指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6,7]。

本文的临床研究中, 以PCT为治疗指导明显且安全地减少了患儿细菌性肺炎的抗生素使用, 使抗生素使用周期仅为 (3.6±0.5)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3±0.4) d, 但并不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抗生素费用及细菌耐药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就目前抗生素的滥用情况, 以PCT为指导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学意义, 但PCT测定对指导高危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旗, 郑稼, 金毅, 等.血沉、C反应蛋白及ECT联合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 24 (3) :255-257.

[2]刘晓静, 姜永广, 贺秋萍.血清降钙素原对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 24 (8) :817-819.

[3]Assicot M, Gendrel D, Carsin H, et al.High serum procalciton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infection[J].Lancet, 1993, 341 (8844) :515-518.

[4]Karzai W, Oberhoffer M, Meier-Hellmann A, et al.Procalcitonin-A new indicator of the systemic response to severe infections[J].Infection, 1997, 25 (6) :329-334.

[5]Gendrel D, Assicot M, Raymond J, et al.Procalcitonin as a marker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infection[J].J Pediatr, 1996, 128 (4) :570-573.

[6]Casado Flores T, Blanco Quiros A.Procalcitionin, a new marker for bacterial infection[J].An Esp Pediatr, 2001, 54 (1) :69-73.

基层医疗机构中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4篇

关键词:头孢类药物,不合理应用,用药分析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它对各种细菌性感染、手术感染、预防和治疗均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是抗菌药物应用大国, 头孢类药物在我国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因此我国细菌耐药性逐年上升, 医源性感染现象也日益普遍[1]。为了对本院头孢类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本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随机抽取400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的15000例患者中, 其中男性患者7800例, 女性患者7200例, 患者年龄在3个月~84岁, 平均年龄为 (45.8±5.3) 岁,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4580例, 创伤感染患者5020例, 生殖道感染患者2500例, 肠胃感染的患者1890例, 术后预防用药1010例, 其中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的患者605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门诊收治的4000例病患者的门诊处方及临床资料, 对患者个人情况、疾病诊断、用药情况、过敏病史、抗生素使用情况、抗生素用药合理性评价、抗生素用药指证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抽取的患者病历中有1252例患者应用过头孢类的药物, 占总用药例数的31.3%, 其中不合理用药的有784, 占使用头孢药物患者的19.6%。, 其中抗菌药物选用不当的有258例 (6.45%) , 用药剂量过大的有156例 (3.9%) , 用药时间过长的患者有211例 (5.23%) , 联合用药不当的有378例 (9.45%) , 预防用药不当的有355例 (8.87%) , 用药不当的概率为22.44%。已经超出了我国卫生部要求的临床药物应用相关规定中建议的临床用药不当率为0%的要求。

3 讨论

3.1 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本组临床患者中, 患者出现用药不当的比例是5.37%, 在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上规定对于感染程度较轻的患者在临床用药上应选择安全、有效, 不容易导致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且价格相对较低的药物。对于一些轻度感染就立刻选择头孢类药物, 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容易导致致病菌出现耐药性[2]。本组患者中共有455例患者出现用药剂量过大的现象, 药量的过大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引起相关的不良反应, 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也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我国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中规定头孢类的抗菌药物使用的疗程应根据感染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疾病症状消失后的72~96h后可停止药物的使用, 但是本中心患者中大部分患者的用药时间超过了规定, 个别患者甚至在出院后应持续用药。[3]联合用药的不当也是引起头孢使用不合理的原因之一, 在本中心临床诊断的患者中有478例患者出现联合用药不当的现象, 这些患者的感染可以用一种药物来控制的, 但是临床用药上却采用了两种抗菌药物来控制, 临床的用药原则应是能采用窄普抗生素药物时尽量不采用广谱的药物, 能用低级的抗生素尽量不采用高级的抗生素, 可以使用一种抗生素时尽量不使用多种抗生素[4]。术后感染预防用药一般是术后4h用药, 用药时间24h左右, 对于不出现感染的情况不需要将用药时间超过48h。

适当选择抗生素能有效杀灭致病菌, 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但一旦抗生素选择不合理则会导致纵多弊端的产生[5]。临床上如果对疑似呼吸机感染的患者滥用抗生素则会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从而导致治疗的难度增大;对未受感染的患者任意使用广谱抗生素则容易导致耐药菌出现转移,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超级感染。目前影响呼吸机感染抗生素选择的因素有多种, 归结为如下几点: (1) 生态因素:不同地方的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具有差异性的, 目前临床上呼吸机感染的致病菌向着多重耐药性的方向发展, 地区间的差异导致治疗的难度加大。因此各大医院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的要求不断加大收集数据, 为了了解呼吸机感染致病菌流行病学的特点, 相关实验室不断进行菌落的培养以便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在不断的筛选培养过程中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提高。 (2) 抗生素内在活性:致病菌能否被杀灭关键在于到达病灶的抗生素的剂量能否达到要求, 因此医护人员为了尽快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加大用药量, 从而导致某些生命力强的致病菌被筛选下来成为耐药性强的致病菌。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个抗生素的敏感度也不同, 因此临床用药上应注意抗生素最佳剂量的选择及药物药动力学特点, 应根据个性化差异进行抗生素的选择。

3.2 对抗不合理用药的措施

在欧美发达国家, 应用抗生素的比例占所有药品的10%, 但在我国普遍医院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均达到30%, 在一些基层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更加高。滥用抗生素对人体将产生严重的危害, 大量使用抗生素将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尤其会对儿童的听力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大量地应用抗生素会导致致病菌耐药性增强, 从而导致头孢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在基层医院中由于各种疾病, 尤其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院方均倾向于使用抗生素治疗。因此为了减少不合理用药产生的耐药性, 可通过如下措施提高抗生素的用药效果。 (1) 单一和联合治疗的对比:采用单一治疗方式产生更多耐药菌株及移植菌株的风险较联合治疗的风险低, 但是联合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病变菌感染所起到的效果更加显著。黄小红在其研究中提及采用万古霉素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效果显著, 获得培养结果后改为敏感性、针对性及相对狭窄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可取的较好的效果。 (2) 交替性应用抗生素:对患者改变对抗生素的经验应用或对特殊抗生素的应用进行限制能有效将致病菌的耐药性降低, 在应用抗生素时改变抗生素的选择方式能有效及减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选择压力, 通过不断地交替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致病菌的发生概率。相关研究表明, 交替性用药能有效地改变致病菌的独立生存的条件, 从而导致致病菌的耐药压力下降, 但交替用药依然存在致病菌地耐药性风险。 (3)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认识水平:为了避免基层医院大量应用抗生素, 医院应重视对病原菌的检查工作, 加强医务人员对致病菌检测工作的学习, 提高医护人员对致病菌检测的重视, 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根据临床头孢类药物的用药特点、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临床使用效果、不良反应等来进行合理用药, 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医院应加强对头孢类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对医院药学管理建设工作。对药师进行辅导和培训, 药学与医学本是同源, 密不可分, 因此提高药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可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杰, 牛占田, 王福顺, 等.我院2009年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 2010, 32 (23) :99-100.

[2]张翠利, 张高丽.河南省某医院2006年至2008年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分析[J].临床医学, 2010, 7 (8) :55.

[3]王述蓉, 唐春梅, 叶云.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水平变化的关系[J].中国药业, 2010, 9 (23) :69.

[4]吕英琦.我院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0, 4 (9) :118.

上一篇:观照自我下一篇:艺术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