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经济学范文

2024-09-14

奥斯卡经济学范文(精选10篇)

奥斯卡经济学 第1篇

(一) 问题的提出

《经济控制论导论》是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郁鸿胜两位先生翻译的。在第二章第四节 (P59) 产品分配和消耗平衡方程的矩阵形式一节中, 公式 (2.23) x=A′x+ (v+m) 是一个明显的错误。那么错在什么地方?正确的又应该是什么呢?

(二) 问题的分析

我们知道, 用控制论来分析拥有n个部门的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 描述这种情形的投入产出表, 如表1:

在这个表中, X1, X2, …, Xn表示某个部门全部产品的价值;cij (i, j=1, 2, ..., n) 表示生产资料从i部门流向j部门的部门之间流量价值, Y1, Y2, …, Yn表示某个部门的最终产品;v1, v2, …, vn是劳动工资;m1, m2, …, mn是国民经济某个部门中的剩余产品价值。根据部门之间流量表不难写出 (把表中每行的数加起来) 下面的产品分配的平衡方程:

并且 (将表的各列相加) 写出生产消耗的平衡方程:

我们把 (2) 式中的c1i+c2i+...+cni用ci来表示, 则我们得到下式:

这与马克思的图式中的方程属于同意类型。由于 (1) 式和 (2) 式右边相等, 我们可以得到部门之间流量平衡方程, 它等价于马克思再生产过程的平衡方程。

为简化以下讨论, 我们引入生产资料消耗系数, 其定义为:

生产消耗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4) 式, 即:

产品分配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5) 式, 即:

(三) 矩阵的应用与问题的解决

现在我们用矩阵形式来表示产品分配平衡方程和生产消耗平衡方程, 引入生产资料消耗系数, 我们可以用表2来描述部门之间的产品流量。

由表2不难看出, 产品分配的平衡方程 (即 (1) 式) 可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这里A是生产资料消耗系数矩阵, x为各部门总产量的矢量, y为最终产品矢量, 即:

解这个矩阵方程可以得到, x= (I-A) -1⋅y, 其中I-A称为列昂惕夫矩阵。

产品分配的平衡方程控制论模式图如图1:

那么, 生产消耗平衡方程, 如何用矩阵表示, 其控制论模式图有事什么呢?由生产消耗平衡方程Xi=1aiXi+a2iXi+...+aniXi+vi+mi (i=, 12, ..., n) - (4) 式可得,

写成矩阵形式应为:

, 而不是《经济控制论导论》中的, 其中

注:A’表示A的转置矩阵生产消耗平衡方程的控制论模式图, 如图2,

摘要:矩阵在经济控制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描述经济控制论中的n个部门的国民经济再生产过程的时候, 矩阵运算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是在介绍矩阵运算的过程中指出奥斯卡.兰格著作《经济控制论导论》的一个小小失误, 当然也可能是译者的一个失误。

关键词:矩阵运算,经济控制论,列昂惕夫矩阵,产品分配平衡方程,生产消耗平衡方程

参考文献

[1]奥斯卡.兰格.经济控制论导论[M].杨小凯, 郁鸿胜,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张禾瑞, 郝炳新.高等代数[M].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8.

曹国伟 靠什么拿中国经济奥斯卡 第2篇

第一个层面:新浪层面

对新浪,曹国伟最大的贡献在于,为“新浪究竟是谁的”找到了答案,这个简单问题困扰了新浪10年。这是他的前任都没能解决的问题,甚至屡屡为此埋单。其本质实际上就是股权分散、管理层没有话语权。这不仅直接导致了王志东“被离开”、盛大入主两次动荡事件,更要命的是,它让新浪缺乏统一、持续的战略规划,眼看着同时代的大佬们一骑绝尘。

而曹国伟一手策划的高管团队的MBO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新浪氛围的动作。11月27日,新浪公司宣布已收到新浪投资控股投入资金共1.8亿美元。新浪投资控股是一家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由新浪公司总裁蒹首席执行官曹国伟以及其他管理层成员控制。新浪控股共拥有新浪9.4%股份。

过去几年,有关新浪管理层的变动和派系之争动辄成为新闻,新浪长短期决策的失衡也每每成为外界批评对象,MBO将新浪管理层与企业长期发展捆绑在一起。MBO政策制定后,有高管为了购得更多股份,甚至准备卖房、卖车来购入股份。曹国伟阻止了这一行为,他说:“这是不对的,你不能因为这个原因把自己从房奴、车奴,变成新浪股票奴了。那就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我觉得这个机制是很好的,但是不能做过了。”

员工也对新浪有了归宿表示欢迎,用曹国伟的原话是让他想象不到的“兴奋和积极的态度”。

一个例证是,新浪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现在拿出了多年前做新浪博客时的劲头,为新浪微博(t.sina.com.cn)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忙得不亦乐乎,在微博上以“老沉”自称的他,短短几个月内发出了2500条留言,是微博人气王姚晨的4倍。

现在一切都成为过去,曹国伟和新浪可以放开手脚,畅想自己的下一个10年了。

第二个层面:资本层面

曹国伟主政之后新浪在资本层面最大的动作有3个:其一,MBO;其二,与分众的合谋:其三,运作与易居中国合资公司的上市。MBO自不必说,即便是流产的分众并购案,也极具想象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曹国伟的决绝和强势。实际上,1999年新浪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就已经成为后来10多家中国概念股的样板工程。

曹国伟不讳言自己是资本操作高手。他参与了新浪在这种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境外上市的“新浪模式”,他主持的对SP公司讯龙和网兴的收购模式,成为其他互联网公司模仿的样本,他设计了雅虎收购新浪股份、新浪收购中国雅虎的架构,后来,这一架构被马云用在了阿里巴巴身上,与分众的合并虽未完成,同样有着诸多创新,CRIC上市后,不少企业界人士给他打来电话,“这个事怎么能这么做?这样也可以上市?上市后市值这么高?!”“他们从来没想过可以这样去做一个交易。”曹国伟有点得意。

新浪的重大资本操作一贯由曹国伟亲自动手,从来不找投资顾问,“在这个问题上,我为新浪省下没有1亿美元,也至少有五六千万美元。分众这个案子投资银行没有2000万美元是下不来的。”他说。“我相信我做的交易和并购,回过头来看都是很值得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他非常自信地说道。第三个层面:商业界层面

对于商界,曹国伟再一次证明了“资本决定论”,但又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对这一定论进行了反讽。在这个动人时刻,有一些人心中一定会泛起波澜,他们和他们创立的企业不像新浪这般幸运,能够逃脱“股权分散”的魔咒,比如乐百氏的何伯权、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当然也包括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

新浪用10年时间告诉创业者:看好你的股份,不要轻易被资本左右。但仅仅用了一秒钟时间再次告诉创业者:股份被稀释了无所谓,你还有回天的可能。

而这一点让人想起2005年曹国伟成功化解盛大入主新浪的计划。曾有投资银行业人士称双方的交战令人“惊心动魄”,而曹国伟自己也感觉那件事“确实很刺激”。

“虽然挺突然,但也不觉得奇怪,以当时的股价,他进入是正常的。”事情发生时,曹国伟原本正陪着家人在澳洲度假,突然在南半球接到了陈天桥的电话,当时除了觉得这事情比较正常外,也没别的感觉。

曹国伟分析,对新浪来说,盛大的出现有些意外,但对于盛大来说,此举也肯定属于临时出手,因为此时纳斯达克刚刚出现对中国概念股非常不利的消息,新浪股价一路下滑,出现了大量的抛售,陈天桥也才有机会大量接盘,若非如此,他不可能买到那么多。

不过,“不觉得奇怪”不等于“不做出反击”。得到消息之后,曹国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远在巴黎的汪延一起召集了董事会,并迅速地聘请了世界上一流的投资银行及法律顾问,并在盛大突袭之后的第四天晚上10点,抛出了一份“股东购股权计划”(俗称“毒丸计划”)。

这份计划规定,盛大只能再购买不超过0.5%的新浪股票,一旦超过,其他股东将有权半价增持公司股票。此举无异于彻底扼杀盛大增持股票的机会,而陈天桥手中持有的近两成的股份,并不能撼动新浪现有管理层的地位。

新浪十年,曹国伟在这个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好戏,成就了新浪的传奇也成就了他自身的传奇。

1999年他运作新浪上市,2003年1月和2004年3月,新浪先后收购讯龙和深圳网新,一举扳回新浪在无线增值业务上的颓势,铸就霸主地位的同时,彻底改变了新浪的命运。由曹国伟设计的收购讯龙和网新的模式,也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收购的范本,此后业界内发生的多次并购都以此为样板。作为CFO,曹国伟还当起了“救火队员”。2004年,新浪的网络广告增长幅度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6月,身为CFO的曹国伟“临危受命”,兼任公司的COO去负责管理公司最为核心的广告销售和网站运营。到任之后,他调整内部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撤换了相当一部分负责人,当时给人的印象异常强势。在短短六个月之内,曹国伟在新浪建立起一支全新的销售队伍和一个功能强大的销售系统。2005年,新浪广告增长率实现三年来首次超过主要对手搜狐。而在这期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无线增值业务行业遭遇重创,曹国伟领导的网络广告业务适时冲出,成了新浪收入的新引擎。而上文提到的毒丸计划则是一幕重中之重的高潮戏,它不仅救新浪于危机之时,更是为捍卫新浪当时管理层的地位建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碉堡。而新浪CFO的经历,不仅为曹国伟赢得了“鹰派CFO”的称号,也促使他最终实现了CFO到CEO这一“超前转身”。

从CFO到CEO,2006年5月,曹

国伟从汪延手中接过了新浪CEO的权杖。当时业界声音不一,更多人在观望:曹国伟能否逃出新浪CEO连任难超两年的“魔咒”?原本搜狐是获得奥运会授权的官方网站,拥有的优势非其他网站所能比拟。但2008年7月19日,新浪与腾讯、网易组成了奥运报道联盟,最终扭转了局势,导致搜狐虽然投入巨资获取了奥运会授权,但是网络广告依旧没有超过新浪。

在担任CEO之后,曹国伟还调整了新浪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博客为核心的Web 2.0产品和广告业务,尤其是新浪博客的发展上,走了一条精英的道路,虽然有人认为这严重违反了互联网的草根精神,但是不可否认名人博容的战略为新浪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的是,虽然在新浪的履历是由财务开始的,但是曹国伟号称在“新浪媒体方面拥有最高履历”,保证了新浪的“主业”核心竞争力不受影响,与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和腾讯的马化腾这些技术型的公司高管相比,曹国伟对于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判断显然更加准确。

如果说这是曹国伟能做稳CEO的原因之一,那么他的CFO经历带给他在新浪其他业务上的扩张,最终保证了他的CEO位置无人能撼动。

2009年9月28日早上,曹国伟在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上发了一条消息:“今天注定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粉丝们有猜测,有调侃,但是细心的人已经意识到,这是曹加入新浪十周年的日子。曹国伟说:“是的,十年了,新浪十年风雨,有成就也有遗憾。成就值得纪念,遗憾需要弥补。如果非要弥补一些遗憾,这一天无疑是最好的时间。”在下班之前,他在微博上发布了另外一条信息:“终于要发布了,我和管理团队一起增持新浪10%的股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原来这一天44岁的曹国伟和新浪管理层以1.8亿美元获得新浪9.41%的股权,成为新浪最大的股东。曹国伟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搞定了1.8亿美元的资金来源,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帮助新浪管理层完成对公司的控制性持股。至此,新浪十年来的“无主”状态宣告结束,而曹国伟也顺理成章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媒体的掌门人。曹国伟的前任们,包括王志东、段永基、茅道临和汪延,都曾经尝试过类似的努力,但这些努力带来的惟一结果,就是新浪CEO走马灯一样的更替。

曹国伟“挺住并且拿下”了新浪,新浪也自此进入了“曹氏新浪”阶段。进入新浪十年,曹国伟不仅仅为新浪明确了发展方向、解决了股权分散的问题,其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为新浪的未来带来无数想象空间。

曹国伟与新浪的缘分引人注目,似乎曹国伟离不开新浪,新浪也离不开曹国伟。曹国伟说:“我加入新浪也是这样一个契机,我觉得有的时候是一种命运吧,非常巧。”当一名记者问他如何评价过去十年的职业生涯时,曹国伟说:“我自己觉得,我在新浪做许多交易,都有历史意义的。新浪上市,后来的去美国上市的公司,都参照新浪,创造了业界有名的‘新浪模式’。”曹国伟的自信、骄傲、荣誉和地位都在新浪的发展壮大中收获,而新浪也因为曹国伟的引领而走上了更广阔更高的一个发展平台。陈彤评价说:“他是最了解新浪的人。”,而新浪内部亦早流传“只有CEO管不到的,没有曹国伟管不到的地方”。

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而曹国伟又开始规划他与新浪的下一个十年。“我想在下一个十年用一种创业精神做我的企业,过去十年我和我的新浪打造成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门户,未来十年我希望我和我的团队能够缔造一个跨平台的、多媒体的平台”。

《一代宗师》征战奥斯卡 第3篇

北京时间2014年3月3日,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落下帷幕。被奥斯卡提名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奖的华语电影《一代宗师》最终与“小金人”擦身而过。从史料的收集、剧本的创作到参演人员的武术训练,最终《一代宗师》放映,王家卫前后历时“八年筹备,三年拍摄”,可称得上是精妙绝伦的大作。《一代宗师》在柏林电影节作为开幕电影放映,正式打响在国外宣传的“第一枪”,之后在北美发行商韦恩斯坦影业的策划之下,主创人员以及两大主演频频出现在各大颁奖典礼之上,登上各大报纸杂志的版面,影片的海报也悬挂于各大电影节的会场之中;除此之外,影片在北美宣传时期还得到了美国本土名人的支持,为影片“呐喊助阵”。在为期一年的宣传活动中,让《一代宗师》获得了许多的大奖以及奥斯卡最佳摄像、最佳服装设计的提名,打响了《一代宗师》的国际名声,让世界的观众再次领略到华语影片的魅力,因而《一代宗师》是成功的,其公关活动值得华语电影的借鉴与学习。

制造话题,议程设置

借由曝光制造话题,引起媒体的报道,利用大众传播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达到宣传的效果。自《一代宗师》作为柏林电影节开幕电影之后,其主演梁朝伟,章子怡频频亮相各大颁奖典礼,电影主创人员访美接受媒体的采访报道,韦恩斯坦买下各大娱乐杂志报纸的广告版面放置影片的相关介绍;最终,《一代宗师》被欧美媒体大肆报道,不断地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内,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公众“茶水间”的讨论话题,在人际传播下更多的人对影片感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网络的点击率,以及影片的票房。影片得到广大媒体的正面报道,以及公众的好奇心,这样会使话题持续上升,影响影片的上映以及在各大奖项中的成绩。持续不断的舆论热议,让《一代宗师》取得了“议程设置”的成功。

选定公众,“投其所好”

明确影片的目标公众,配合影片的放映推出相应的公关活动,吸引公众走入电影院观看影片。由多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功夫片是最受北美地区欢迎的华语电影,作为讲述“李小龙师傅”的电影,会得非裔男子的喜爱,因为,在非裔男子眼中,李小龙就是“功夫”的代名词。发行方为了争取非裔市场,在费城、洛杉矶等大城市上映时也选择了非裔聚居区的电影院,并且在预告片中请来黑人饶舌歌手助阵,通过其感兴趣的公关活动来吸引公众。影片在大规模上映的首周取得373万美元的成绩,总计659万美元的北美票房。为其竞争奥斯卡金像奖打下基础。在舆论取得成效之后,就要分析目标公众,投其所好,通过其感兴趣的活动,切实影响目标公众的认知、态度以及行为——走进电影院观看《一代宗师》,为影片创造可见的价值。

名人发声,全球呼应

从电影节名人到跨界名人,无论欧洲还是北美都极力支持影片。《一代宗师》在国外的“征战”中,一直都有名人为其担任“护花使者”。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担任《一代宗师》在美国的出品人,71岁的他给予影片极高的评价:“王家卫将武术片变成了一场现代舞,每一个瞬间都打造得精准无误,每一个情绪都饱含着敬意。《一代宗师》的优雅与狂暴使我着迷。”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里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大力推荐这部影片。大牌电影人的扶植,各界名人的好评都为影片在北美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第三方专业人士的发声,增加了可信度和说服力,再加之欧洲以及北美媒体的联合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一代宗师》。

启示:

在大数据时代,一部电影想要获得成功,除了电影本身的魅力之外,还要通过公关活动来吸引广大观众;奥斯卡不缺乏好的电影,也接受电影的公关宣传,事实上,电影在每一次宣传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主张,传播地区乃至国家的文化,因而,电影的公关宣传是十分重要的,为在电影的公关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不妨可借鉴《一代宗师》等参加今年奥斯卡竞争的影片所开展公关活动的成功之处。

电影的宣传可以通过大牌明星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普通公众来完成。公关活动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公众参与程度的情况,有研究表明与大众传播相比较,公众更容易被人际传播影响,因而在策划电影宣传活动时要尽可能公众参与度高的活动,例如全美民众在时代广场合唱《冰雪奇缘(Frozen)》主打歌《Let It Go》,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活动,虽然很多人跑调,歌声也不称不上优美,可是真是的画面和声音得到很多人的好评,大家认真投入享受的表情令人感动。

着眼动人小点,用“情”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好的电影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常常会利用小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电影的公关更应该是要引起公众情感上的共鸣。《冰雪奇缘(Frozen)》主打歌《Let It Go》翻译为25种语言,共同的语言更容易打动当地的观众;《一代宗师》在北美做宣传时,让被北美观众熟知的章子怡辗转各大电视台来谈论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北美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另外,为配合非裔居住地的放映,不仅打出“李小龙师傅”的宣传语,还请了饶舌歌曲放置在电影的预告片中,以求用“情”动人。

收集公众反馈信息,用心完成影片公关的真谛。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非职业的“影评人”出现在各大社交网站,因而,电影不仅要争取业界专业人士的好评,也要尽量得到他们的认可;另一方面,这些非职业的“影片人”的发言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影感受,收集这些资料,可以为制作方下部电影的制作提供一些方向,以及为以后的开展公关的着眼点提供一些参考,毕竟在市场经济之下,站在公众的出发点是比较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现代的公关应该是双向平等的,彼此接受信息,再互相影响和调整,最终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数字奥斯卡 第4篇

0美元:奥斯卡红地毯旁的观众席,免费申请。

24:奥斯卡近几年奖项的数量。

21%:著名的奥斯卡魔咒,有21%的演员在获得奥斯卡奖后事业一蹶不振。

5%:有5%的演员在获得奥斯卡奖后不久即去世。

7:在奥斯卡80多年的历史上,只有7部影片包揽了4项表演奖。

36和44:获得奥斯卡奖的女演员平均年龄为36岁,获得奥斯卡奖的男演员平均年龄为44岁。

17:在35位片酬最高的演员中,有17位拿过奥斯卡奖。

1小时31分:片长最短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君子好逑》。

3小时40分:片长最长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乱世佳人》。

2、9、13、21、32:获得奥斯卡提名最多的影片的数量——获得14项提名的有两部;获得13项提名的有9部;获得12项提名的有13部;获得1l项提名的有21部;获得10项提名的有32部。

1、8、9、10:获奖最多的影片的数量——获得10项奖的有l部;获得8项奖的有8部;获得6项奖的有9部;获得7项奖的有10部。

500万:平均每部影片用于奥斯卡公关宣传的费用是500万美元。

150万:奥斯卡颁奖典礼30秒广告平均价格为150万美元。

揭秘奥斯卡五大“潜规则” 第5篇

奥斯卡对科幻片的轻视是首当其冲的。《星球大战》败给《安妮·霍尔》,《E.T外星人》败给《甘地传》,《阿凡达》败给《拆弹部队》正是载入影史的三大著名惨案。而连最佳影片提名都没入围的经典科幻片更是罄竹难书:《第三类接触》《银翼杀手》《异形》《终结者》……甚至2009年上映的新版《星际迷航》在奥斯卡将最佳影片提名数扩充到10个之后仍不能入围。

惊悚片同样是奥斯卡嗤之以鼻的类型。被誉为影史上最好的惊悚片《驱魔人》当年在提名10项的情况下仅拿到两个小奖;而大师库布里克的恐怖片名作《闪灵》甚至连一个提名也没拿到。更不必说美国经典恐怖系列《猛鬼街》《月光光心慌慌》和一票活死人电影了,它们的主创估计对奥斯卡想都不敢想。

好莱坞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设立了一个有别于奥斯卡奖的“土星奖”,而后者的英文全称直译过来便是“由科幻、奇幻及恐怖电影学院(Academy of Science Fiction,Fantasy and Horror Films)颁发的奖项”。这样一来,土星奖负责肯定的类型片,奥斯卡便不那么感兴趣了。比如影史上最著名的三部科幻片:《星球大战》《E.T外星人》和《阿凡达》都是当年土星奖的最佳影片。另外科幻片与惊悚片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成分较低。这两个类型的电影均需要依靠强大的技术团队作业。一部科幻片的成功往往有很大程度上对新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比如《星球大战》尝试了当时最先进的环绕声系统;而《阿凡达》则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3D技术热潮……这些“新鲜玩意儿”都是年龄偏大的奥斯卡评委根本提不起兴趣的。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部全面运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指环王3》的部分角色为捕捉+CG动画)、IMAX格式电影或3D电影拿到过奥斯卡的重要奖项。何况奥斯卡每年都有颁发科学与技术奖,很多评委认为在那个奖上肯定某部影片的技术和技师就已经足够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更多依赖特效和化妆的恐怖片。恐怖片名导大卫·柯南伯格的作品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拿过奥斯卡最佳化妆奖,但他自己至今连一个奥斯卡提名也没有。

NO.2潜规则喜剧演员基本悲剧

大洋彼岸的诸位喜剧演员一定羡慕身在港岛的周星驰。虽然后者经常调侃自己只是个“死跑龙套的”,但他能在香港这一亩三分地的“金像奖”里凭借两部无厘头喜剧片既拿影帝又拿导演奖,还可以在最佳影片的角逐中用一个《功夫》就轻松踹飞王家卫、杜琪峰这样的顶级大导演。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彼岸的“金像奖”上,就相当于本·斯蒂勒凭借《热带惊雷》击败了大卫·芬奇、克里斯托弗·诺兰横扫奥斯卡,只需想一想就是个比任何喜剧都荒诞的事儿。喜剧界的“一代宗师”查理·卓别林都没能拿到奥斯卡的任何重要奖项,可想而知学院对于喜剧类型和喜剧表演的轻视。

杰克·莱蒙是为数不多喜剧演员出身的奥斯卡获奖者。即便如此,相比其他笑星同行,杰克·莱蒙已然无比幸运,但当他形容自己相隔18年才获得第二个奥斯卡奖时仍然倍感心酸。而同样是两任影帝,杰克·莱蒙却对他亲自教导过的后生凯文·史派西无比羡慕——因为凯文·史派西作为非喜剧演员获得与杰克·莱蒙同样的成就仅仅用了4年。

NO.3潜规则青年才俊肯定没戏

今年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的少才本·阿弗莱克在拿到金球奖时,颇有指向性地提了一句在奥斯卡、金球奖双双出局的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他形容安德森为“当世奥森·威尔斯”。这个形容一方面肯定了安德森的导演天赋,一方面也为后者连年得不到与其水平相符的奖项肯定而鸣冤。要知道处女作即奉上“影史最佳影片”《公民凯恩》的奥森·威尔斯是终身未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他的作品甚至从未进入过“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名单。几乎从那时起,奥斯卡对如奥森·威尔斯般年少成名的电影人就开始有意无意打压。即便如斯皮尔伯格、马丁·西科塞斯这样如今的“宗师级”导演在佳作频出的年代,也都曾屡遭奥斯卡的打击。《E.T外星人》曾在票房口碑双双爆棚的情况下意外输给了《甘地传》,成为很多人眼里的“奥斯卡最大冤案”;而他几年后反映种族及女权题材的电影《紫色》在拿到11项提名的情况下竟然一奖未得,至今保持着奥斯卡历史上“最多提名电影0获奖”的尴尬纪录。而等到《辛德勒名单》终于获奖时,当时已年近半百的斯皮尔伯格不禁潸然泪下。斯皮尔伯格的挚友马丁·西科塞斯更为艰辛的奥斯卡征途早已无需多言。他在65岁高龄凭《无间行者》拿下最佳导演奖时已经是第8次提名,这还不包括他没被有眼无珠的奥斯卡评委提名最佳导演的那部《出租车司机》。

可能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退休老干部”们看不惯比自己儿子年龄还小的人获得奥斯卡肯定吧,当下的奥斯卡对青年才俊们的打压实在是有增无减。正值创作巅峰期的克里斯托弗·诺兰至今连一个导演奖提名都没拿过。而昆汀·塔伦蒂诺、达伦·阿伦诺夫斯基、保罗·托马斯·安德森、韦斯·安德森这些已逐渐步入中年的导演,还在等待着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奥斯卡导演奖。谁是下一个马丁·西科塞斯?谁又会成为终身抱憾的奥森·威尔斯呢?

NO.4潜规则非本土影人机会少

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也并不能掩盖美国主流社会对外国文化和有色裔雇工的排斥。仅就奥斯卡来说,这种或多或少的歧视都是显而易见的。“西德尼·波拉克、托尼·理查德森、约翰·G·艾维尔森、弗雷德·金尼曼”这四个名字有多少影迷耳熟能详?无论你知晓与否,他们便是曾在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中分别击败“黑泽明、费里尼、伯格曼、安东尼奥尼”四位大师的导演。这当然不能说前面四位导演的获奖作品就一定不好,只是大师们全部凭借外语片参与角逐总是给人一种“打客场”的感觉。截止到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导演可以凭借一部纯粹的外语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或最佳影片奖。上届获奖者《艺术家》虽然出品方是法国公司且电影是由法籍主创拍摄完成,但它的默片字幕和少量对白全部为英语,其故事背景也是在美国好莱坞,才能讨得奥斯卡评委的喜爱。

演员方面,肤色是阻碍一个人是否能得到奥斯卡褒奖的重要指标。虽然黑人演员近些年来逐渐开始获得与他们对好莱坞贡献相同分量的奖项,但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黑人演员也都受到过不少轻视。比如直到奥斯卡成立的第73个年头,才有黑人女演员获得影后的殊荣,以至于获奖者哈莉·贝瑞一上台便失声哭诉道:“我们为此等待了几十年!”更可想而知拉丁裔和亚裔演员的地位有多低下了。曾分别在单届奥斯卡横扫9项及8项大奖的《末代皇帝》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都未曾拿到过任何表演奖提名,这种情况在“横扫奥斯卡”的其他获奖电影中极为罕见,只因那两部电影的主要角色几乎都是由华人和印度人担当。我相信看过《末代皇帝》的影迷一定对陈冲的表演印象深刻。很多评论认为,若是一个白人演员有她这般表演水平去饰演这样分量很重的角色,拿到一个表演奖提名将是毫无悬念的。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了“最接近奥斯卡影后提名的华人演员”章子怡身上。她曾凭借斯皮尔伯格制片的电影《艺伎回忆录》入围了金球奖、英国奥斯卡以及美国演员工会奖的影后提名名单,却最终在奥斯卡的提名环节意外落选。至今,奥斯卡的帝后提名之门仍拒绝向任何亚裔演员敞开。

NO.5潜规则欧洲爱的我不爱

曾有媒体问过凭《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拿到奥斯卡的丹尼·保尔有什么获奖秘诀,这位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导演爽快地回了一句:“秘诀是拍片之前别去琢磨奥斯卡的品味!”的确,很多时候你都难以搞清楚这帮平均年龄接近古稀的奥斯卡评委究竟在想什么。比如有时他们会因为某部影片受到欧洲电影节的青睐而选择对它有意忽视。比如科波拉曾经在5年拍摄的两部金棕榈获奖影片《对话》和《现代启示录》在奥斯卡奖上都只是拿到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技术奖,与他凭借前两部《教父》在颁奖礼上的风光场面相去甚远。而一旦和好莱坞对着干的独立电影再获欧洲电影节肯定,导演们就更别想在奥斯卡上有所作为了。科恩兄弟的杰作《巴顿·芬克》当年在戛纳颁奖礼上破天荒地在拿到金棕榈之前还拿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A类电影节一般情况下不会给获最高荣誉奖的影片更多奖项);结果等科恩兄弟载誉返美之后,奥斯卡“报复性”地没给《巴顿·芬克》在编剧、导演和影片奖方面的任何提名。而中国影迷熟知的“《撞车》顶翻《断臂山》”的大冷门也是在后者拿到威尼斯金狮奖的背景下才发生的,而李安1994年的《理智与情感》也是在拿到金熊奖之后最终折戟奥斯卡。

当然,奥斯卡也有它可爱的一面。比如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失意的电影又会悄然成为我方的潜力股。奥利佛·斯通的代表作《野战排》当年强势杀入西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影片质量高出其他影片一个档次的情况下惨遭苏联政府施压而最终无缘金熊奖。然而海外失意的《野战排》在奥斯卡奖的角逐中却轻松问鼎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成就了名导奥利佛·斯通电影生涯的第一个辉煌。之前提到的科恩兄弟于2007年携新作《老无所依》去曾对他们分外慷慨的戛纳影节时,曾意外落得颗粒无收的下场。而翌年的奥斯卡奖就像是决心要为此鸣不平一样,颇为意外地褒奖了这部黑色暴力的独立电影。长久以来,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荣誉奖的电影与“奥斯卡最佳影片”仅仅维持在一部:分别是同时获得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的《马蒂》,同时获得柏林金熊和奥斯卡的《雨人》,以及同时获得威尼斯金狮和奥斯卡的《哈姆雷特》(1984年版)。奥斯卡与欧洲审美的差异化路线选择仍在继续。

摘自腾讯娱乐

三宅·一生之隐居家居奥斯卡 第6篇

最佳团队合作奖Best Team Award

别墅之所以可以气势磅礴,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居环境的组合搭配在某种程度上完整的解析了居住、生活和休闲。

本栋私家别墅共分为地上三层, 地下一层, 由原有的700平方米扩建至1000平方米。公共区域由两个起居室;两个对外书房;两间中式茶室;一间影音室;一间台球室;游泳池及配套桑拿, 更衣室及两个公共卫生间组成.私密区域由三个客房, 三个卫生间, 一间学习室, 一间儿童房和120平方米主卧及主卧配套组成.后系统服务区域由户外3个车位, 室内两个车位;16平方米设备间;10平方米储物间;6平米衣帽间及中西厨房组成。

完全的家居结构,完整的生活空间,完美的和谐组合都在空间中当之无愧地得到最佳空间组合奖,他们彼此呼应而不雷同,他们相互辉映而不视觉失调,他们理所应当地在自我空间展露芳华。

最佳风格着装奖Best DressedAward

本案的风格定位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在解决基本平面功能的基础上严格的讲究对称, 均衡与尺度和比例。在设计造型上则参考了英国威尔士的古堡 (英国女王与贵族度假的宅子) 的造型和沿用乔治亚时期的风格,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和提炼。在设计创意上着重于对新古典主义审美的重新探讨。不追求标新立异的造型, 着重表述新古典主义在本套豪宅中的尺度, 色彩, 光线及新材料对新古典主义重新演绎。同时, 在此套1000平方米的设计中, 除风格统一之外重新融入中式元素。在游泳池顶部与二楼客房主卧之间建起一架跃水而过的空中桥梁, 表现了主人另辟蹊径的生活情致。

不过,地下室奢靡的ARTDECO风格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壁画的精心选择,玻璃折射出梦幻的吧台,高雅台球桌的匹配以及高水准的视听室包装都足以显见主人对于休闲生活的独特品味。

最佳视觉冲击奖Best Visual Effects

一片慑人心魄的海蓝是我们对于大海由来已久的向往,就像是我们本应该就属于海洋,本就是大海的儿女一般,我们身处都市,抱着梦想与海相约。但是在这套案例中,我们寻找到了那片原始的蓝,在私属的洗浴空间中,我们沉淀于宁静的海洋,回归原始的欲望。

票房长虹的最佳男女主角Best Actor and Actress Award

对于家居装修,主人的满意度才是最直接体现设计水平的标准尺度。业主的挑剔并没有使本案陷于困顿,而是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直观的灵感。业主一家在客厅待客休闲的惬意大气,卧室的舒适和谐,浴室的空灵飘渺,地下室的自由自在……都让一家人找到了自己的空间和领地,寻找到自得其乐的一段时光。这也在大众中找到了风格的灵魂依托地。

花絮只属于生活Features

装修的过程,配饰的过程,居住的过程,生活的过程……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矛盾,又惊喜,有踌躇不定,有欣喜若狂……凡此种种,都不属于文字,不属于大众,只属于业主的日记,业主的生活。但是我们祝福他和她,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甜蜜温暖的家。

从奥斯卡颁奖看优秀课评比 第7篇

就任何行业的发展而言, 竞争是持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在为教师搭建展示执教素质与提升业务能力舞台的同时, 也成为促进课堂教学不断优化的广阔平台。这种效果的取得必须通过教学竞赛组织严密与评课机制规范合理之间的有机契合予以保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机构主办的教学竞赛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这是由其评比的高度权威性和奖项的广泛认可性所决定的。像评优课一等奖或特等奖这类最高等级奖获得者, 不仅意味着对该教师教学水平与风格的权威认定, 而且也带来了其日后在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等评选中非常有利的惯性效应。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 优秀课等级奖发布与认可的权威性是否就等同于优秀课评比公正与合理的权威性?事实上, 下列这些情形是我们常能看到的。某些未获得最高等级奖的教师往往对一等奖获得者心有不服, 抱怨说, 他只不过是遇到了一班能力出众的学生, 师生互动效果当然好, 而我执教的这班学生恰好相反, 课堂气氛不活跃, 任我教案构思设计再精巧新颖也没用;或者认为, 我只是课件制作不如他, 而他凭眼花缭乱的课件效果吸引了学生和评委的眼球, 博取了不少印象分;或者抱怨, 他靠语言激情取胜, 这是其个性使然, 而我风格沉稳, 通过自己少讲去成功地引导学生, 这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为什么反而不如他?……这些都说明, 优秀课评比在公正性与合理性方面是存在问题的。的确, 某位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甚至第一名, 但这并不是说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与效果肯定都排名第一。反之亦然, 某位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获得二、三等奖甚至未获奖, 也不代表他就不可能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或效果上名列前茅。显而易见的是, 参加优秀课评比的教师可能在各个单项方面各显优势, 最高等级奖获得者不一定是最高课堂教学水平的代表者, 而更可能是整体效果最突出、各方面表现最均衡的执教者。于是, 想到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持评选的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各类电影评奖中之所以最引人瞩目, 是由于美国电影代表着世界电影的主流, 而奥斯卡奖的确也为电影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有80年历史的奥斯卡颁奖以其评选的客观公正性和表彰领域的广泛涵盖性而奠定了其在世界各地名目繁多的电影评奖中的权威地位, 虽然归根到底这只是美国国内的电影颁奖。众多国际电影人还是以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为荣耀, 这确实令我们深思。

﹙二﹚

从通过优化评课机制推动课堂教学良性循环这一角度而言, 奥斯卡评奖对优秀课评比还是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的。奥斯卡金像奖通过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录音、最佳服装设计等二十多个奖项的设置, 对制片、表演、导演、编剧、摄影、剪辑、音乐、音效和视效等多重领域的优秀电影给予表彰。奥斯卡奖的评选分为提名和表决两个阶段, 各奖项的获奖作品须从提名票数最多的前五名影片中产生, 因而影片获得提名就意味着进入最好的前五名, 这本身就是荣誉, 提名公布后再由评委投票决定最终的获奖影片。这种评奖机制对优秀课评比所提供的借鉴意义有:课堂是展示的舞台,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 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 只有星光闪耀的课堂;参评优秀课本身即是对优秀的肯定;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认同, 不代表对教学细节的全面肯定, 组成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或领域都可以成为最佳亮点, 整体最佳与部分最佳可能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

基于上述思路,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系的要求, 我们设想构建这样一个优秀课评比机制, 即摒弃长久以来粗线条、等级分割式的评选方式, 代之以全面细化、内涵深化式的评比方法。一、二、三等奖的设置均予以取消, 以课堂教学各重要环节单项奖的设置取而代之, 评委从参评教师及其执教的课中, 依据各教学单项奖的特征要求, 各提出35个最佳提名﹙候选﹚者, 然后通过表决评选出最终获奖者。

1.最佳执教。如同奥斯卡颁奖中“最佳导演”奖是对导演在电影中所展示的最佳执导水平与艺术的表彰一样, “最佳执教”用于表彰通过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应用, 在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灵活应变等方面展现出最佳执教水平, 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教师。

2.最佳课案设计。如同奥斯卡颁奖中“最佳原著剧本”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是对编剧在电影中所展示的最佳编剧水平与艺术的表彰一样, “最佳课案设计”用于表彰通过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和新颖灵活的编排处理,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目标、手段、流程等方面展现出最佳教学思路与理念, 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教师。

3.最佳学生配合。如同奥斯卡颁奖中“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奖是对演员在电影中所展示的最佳表演水平与艺术的表彰一样, “最佳学生配合”用于表彰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统一下, 通过在全班整体素质、思维能动性、实践创造性以及师生互动程度等方面展现出最佳状态, 从而对课堂教学的实施发挥积极作用的所授课班级学生。

4.最佳课件制作。如同奥斯卡颁奖中“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等奖项是对影片幕后制作人员在电影中所展示的最佳技术水准的表彰一样, “最佳课件制作”用于表彰积极融现代科技于课堂教学中, 在创意构想、表现手法、衔接处理、内涵深度等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展现出最佳水平,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辅助作用的教师。

5.最佳课堂教学。如同奥斯卡颁奖中“最佳影片”奖是对参赛片中在主题立意与社会意义上表现最为深刻, 且在整体制作上表现均衡的电影予以表彰一样, “最佳课堂教学”旨在表彰通过和谐合作师生关系的建立, 从而在提高课堂效率和拓展课堂内涵方面展现出最佳状态, 并且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整体表现均衡的教师。

上述这种五位一体的优秀课评比机制与以往相比, 在以下方面应该能体现出其积极效果和进步意义。 (1) 公正性。在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 曾有过不少类似这样的例子:世界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超级巨片《泰坦尼克》在第70届奥斯卡颁奖中势如破竹, 席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等在内的十一项金像奖, 但却在剧本和表演方面没有得到任何一项金像奖;美国著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卖座大片《侏罗纪公园》在第66届奥斯卡颁奖中获得了最佳录音、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音效剪辑三项技术奖项的高度肯定, 但在诸如导演、表演、编剧等艺术奖项上一无所获, 而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另一部佳作《辛德勒的名单》在同一届奥斯卡颁奖中则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在内的七项金像奖的表彰, 可是当届奥斯卡四项表演奖这两部热门影片均未获得, 而是被《钢琴课》、《费城》和《亡命天涯》三部影片夺得;《金色池塘》在第54届奥斯卡颁奖中获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等奖项, 但最佳影片是《火的战车》……当然, 类似于2007年《无间道风云》获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女王》获最佳女主角奖这种众望所归下的获奖在奥斯卡颁奖史上也存在,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 结果的出人意料往往正是公正的体现与诠释。同样道理, 在优秀课评比中取消等级奖, 设置凸显课堂教学内涵要素的各领域独立奖项, 能从最大程度上保障评选的公正性。凭借精彩生动的课件取得极佳课堂效果的教师, 可能其总体执教能力与素质并不佳;教学功底与业务技能很强的教师, 可能却偏偏遇上一班“启而不发”的学生, 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当然并非其本意;整体课堂教学效果感觉平庸的教师, 却在课案设计构思方面非常出彩, 只是因种种原因未能完美实施……因此, 细化的优秀课评比奖项的设置是能够通过对各个重要环节出众表现的认可而体现出公正性的。 (2) 人文性。这种内涵要素细化式优秀课评比机制通过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创造思想的体现, 突出了促进课堂教学竞赛良性循环的人性化特征。传统的各类优秀课评比对参赛教师设置一、二、三等奖, 甚至还夸张到在一等奖里再设第一名、第二名……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表彰优秀课, 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片面评选优秀授课教师, 全然忽视了学生作为施教对象的不同层次与状态, 说好听一点, 学生是衬托成功教师的绿叶;说难听一点, 学生成了教师登上执教领奖台的工具和道具, 同时, 也忽视了作为渗透和彰显教师个人执教理念与风格创意的课案对课堂教学所起的重要隐性作用。因此, 那种等级分割式的优秀课评比机制长期以来模糊了组成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关系, 弱化了整体课堂与人文课堂的内涵, 反而造就了不少功利型教师和表演型课堂, 这显然背离了优秀课评比的初衷。事实上, 上述内涵要素细化式优秀课评比机制, 在视课堂教学为有机统一体的前提下, 有意识地将教师的执教思想与理念、业务素质与综合能力、创意构想与亮点, 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整体水平、参与程度与配合效果, 以及和谐的师生互动与真实的教学效果, 共同置于一个综合评价格局中, 既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成功, 更注重课堂教学各组成领域的闪亮光彩。这样的人文性评课机制才能使人们对评选出的优秀课心服口服, 而这才是真正的权威。

詹姆斯·奥斯卡·麦肯锡 第8篇

一、个人简要生平

1889年6月4日,麦肯锡生于美国的密苏里州(Missouri)。1912年,获密苏里州立师范学院教育学学士,一年后又在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 获法律学学士学位。1914年, 麦肯锡在路易斯大学(Lewis University)开始了他的会计生涯。在那里,他学习并讲授簿记课程。虽已有了两个学位,但他仍决定进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深造并于1919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还通过了伊利诺伊州(Illinois)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在获得硕士学位前,麦肯锡被邀进入芝加哥大学会计系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在Flazer and Torbet公共会计公司工作,后来受该公司派遣到纽约筹建了办事处。1921年,他又回到了芝加哥大学。

20世纪30年代以前,麦肯锡对美国会计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4年, 他35岁时,就出任美国会计学会 (简称AAA,1936年成立)的前身 ——美国大学会计教师联合会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Instructors in Accounting,简称AAUIA,成立于1916年)的主席,在担任美国大学会计教师联合会主席后不久, 麦肯锡就将精力从会计学转到了管理咨询领域并很快获得成功:1925年,他创立了自己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1935年,他取得在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第九的马歇尔·菲尔德(Marshall Field & Company)公司的管理咨询合同并获得了成功,以致该公司董事会聘请他担任总经理和董事长;1936年,他当选为美国管理协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主席。

极其遗憾的是,麦肯锡于1937年11月30日不幸英年早逝,时年仅为48岁。麦肯锡留下很多管理箴言让后人受益,影响较大的有: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二、理论与实务的主要贡献

尽管麦肯锡从事教育的时间非常短,但他对会计教育的发展起了多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其教学理念更有独到之处。在会计学教学中,他特别强调技术原理的教学内容,他要求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簿记员的角度去看待会计学,要更多地注重原理而不是技术。他认为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能看懂会计资料,认为在提高学生推理逻辑水平上,会计学与其他大学课程一样起作用。

1920年开始,麦肯锡的兴趣从财务会计和预算转向管理会计,后来麦肯锡把兴趣集中到管理上,并把其余生全部倾注在管理咨询领域。1926年,他创立了致力于管理战略咨询的实践并实施严格控制的机构——麦肯锡公司。在管理咨询的理念上,麦肯锡是最早极力提倡工作午餐的人之一,并借助此举接触了客户公司内部所有具备不同重要性的人物,他还与公司的共同创始人马文 ·鲍尔(Marvin Bower)一起将法律界“专业服务”的理念也引入公司的管理咨询活动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咨询业是麦肯锡留给企业的遗产,他在管理咨询方面的经验大都总结在《管理与咨询》 一书中。

麦肯锡公司在创立初期是一家综合性的管理咨询公司,但以会计及工程方面的顾问服务为主,其惨淡的业务还使其曾经被卖掉,故可以说,麦肯锡不是最出色的咨询师,但他却是世界上所有最出色的咨询师都会仰视的人。1937年麦肯锡教授逝世后,公司内部曾一度发生过动荡与调整,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麦肯锡公司已成为一家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享有盛誉的大型咨询公司。

当年的麦肯锡可谓才华横溢,当他成为著名的咨询策划人之后,并不满足于这个角色。1935年, 麦肯锡正式进入马歇尔·菲尔德 (Marshall Field & Company) 公司做总裁,亲自对该百货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结果因触犯内部矛盾而前功尽弃。麦肯锡因此郁郁而终,并在临死前留下了一条重要的训示:“做咨询时一定要保持独立性,不要过多干预客户的内部事务。”这条戒律在后来几十年中深刻地影响着麦肯锡公司,并被许多咨询公司奉为金科玉律,以至影响着整个咨询界。虽然现在很多人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咨询之初, 管理咨询还未成熟的时候,这条戒律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见,麦肯锡不仅创造了咨询业,还通过惨重的教训得来的上述结论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在麦肯锡之后,尽管出现了很多很多出色的咨询师,虽然其咨询的内容与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其所有工作的不过是在不断完善这个行业罢了。因此可以说,是麦肯锡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行业,更创造了一个社会的加速器。

麦肯锡是一位严格、认真、古板、治学严谨的会计学教授,但其管理观念却领先于其他管理人士四十多年。他深受“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思想的影响,只是泰勒强调的是怎样管工人,而麦肯锡的则是怎么管老板,他觉得一定要以科学的方法理性地来管理公司,在公司内部应该强调怎样做才会是一个合格的老板。

麦肯锡在会计、预算、管理会计、会计原理、商业政策和管理财务等商业教育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处在商业研究前列的学者之一,他的开拓性工作,为后续者开辟了道路。 麦肯锡逝世二十多年后,为了纪念其伟大的成就,麦肯锡管理研究基金会与《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于1959年合作设立了麦肯锡奖 (McKinsey Award),但该奖项每年只授予两篇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最好文章的作者(一等奖、二等奖各一篇)。为评此奖项, 《哈佛商业评论》每年须由编辑们先推选出一个由公司总裁、学者、政府或社会机构领导人组成的独立的专门小组来决定奖落谁家。获奖文章主要关注其对现有知识的贡献、轻松应对传统思想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深度、合理的逻辑以及清晰的风格等方面,但最为关键的还是文章对于经理人的实际工作以及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否相关,亦即获奖文章以其内容是否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行动为标准。

三、主要论著简析

1919年,麦肯锡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所出版的第一本书名为 《1918年税法指南》。1920年,他与艾伯特·克莱尔·霍奇(Albert Claire Hodge)合作出版了《会计学原理》,当年他还出版了《簿记学和会计学》第一册,并于次年出版了第二册。1922年,他先后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有《管理会计》、《预算控制》等。

(一)《管理会计》(1924)

麦肯锡认为,会计工作在企业中应成为控制的基础。为了起到这种作用,会计工作就要不局限于对过去结果的记录上,而是必须能表明现在的状态和将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与当时大多数会计教师不同的是,他认为“会计如果想要为管理提供帮助,就必须提供信息,这种信息是行为的基础,而不是仅作为后悔的理由。”他批评道:“会计人员常常习惯于在会计期间终了时作正式的资金平衡表和收益、亏损报表,把它们作为最终的会计目标并相应地设计和建立他们的会计系统,结果导致会计记录常常不能为管理提供帮助,而只是提供事后证据的手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麦肯锡积极倡导建立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并于1920年率先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管理会计”讲座。1924年, 他所撰写的《管理会计》一书出版,成为管理会计领域里出版较早的专著。

在该书前言中,麦肯锡指出, 应把商业课程看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果会计人员要想为商业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他就必须明白一个观点,而且能够把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以这样一种形式表达出来,以便管理人员在解决日常问题时能使用它们。遗憾的是,会计人员和商业管理人员常常相互不明白对方的观点和对方的问题,希望这一课程能消除这一困难。”因此,他将管理会计问题分成17个大的方面,即:标准与记录的需要和性质;需要标准和记录控制的组织;管理报告;销售控制;购货控制;交易控制;生产控制;人员控制;设备控制;部门控制; 投资控制;对责任的控制;费用控制;财务控制财务和经营计划;所有权控制;利润控制和分配。该书第一册包括前7个问题,每一个问题下又分成几章,剩下的留给预计一年以后出版的第二册,遗憾的是,计划中的《管理会计》第二册一直没能出版。

(二)《预算控制》(1922)

1920年开始,预算在企业得到迅速运用,但在麦肯锡的《预算控制》一书出版以前,工业预算行为还没有得到推广。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使效率问题变得重要,这即刺激了预算控制技术的推广。麦肯锡在该书中不仅将他前两年发表的几篇文章导入,很多内容还源于他的咨询工作,并且有对实际情况的相应说明。麦肯锡总结了实务中的各种预算经验,并将它们纳入一个完整的方案,还首次尝试地讨论了整个预算计划。麦肯锡在书中强调说明,预算是动态,所有的答案仍然是未知的。尽管本书是首次尝试,但它囊括了当时预算行为的许多方面。

奥斯卡巨星 第9篇

如今,詹妮弗的世界动荡不已,而且波及核心,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经过一次残暴野蛮的意外事件,她的家庭基础已经完全动摇,甚至即将毁灭。这个恶梦发生在2008年10月24日, 57岁的母亲达妮尔和29岁的哥哥杰森在芝加哥的家中遭到致命的枪击。这起命案发生后,詹妮弗的姐姐茱莉亚7岁的儿子茱利安也于家中离奇失踪,一直下落不明。在接到姐姐的求救电话后,詹妮弗立即从佛罗里达州飞到姐姐身旁,陪她度过了三天三夜,并且悬赏十万美元以寻求外甥的线索。对于妹妹的关心和帮助,茱莉亚万分感动。然而天不随人愿,上帝始终没有因为詹妮弗的诚意和茱莉亚的悲伤而感动,10月27日,她们最担心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人在距杰森家数里之外的地方发现了茱利安的尸体,他因头部中弹而死。警方认为他被害于达妮尔一家发生枪击事件之后。

那么,凶手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制造这起凶杀案?警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调查。就在达妮尔家中发现尸体的几个小时后,警方逮捕了与茱莉亚分居的丈夫威廉·巴尔福,也就是茱利安的继父,他曾在1999年因被控谋杀未遂、劫车以及盗车的罪名而在狱中服刑近七年,现正处于保释期内。

尽管巴尔福已被警方逮捕,但巴尔福谋杀的真正动机并不清楚,所以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据巴尔福的邻居说,自从他与达妮尔一家发生矛盾以后,曾在去年冬天就扬言说要杀掉达妮尔全家。 但他的邻居以为他只是一时冲动说出的气话,因为毕竟他和茱莉亚曾经相爱过。

对于哈德森一家现在仍然活着的人来说,问题的焦点不在于公平与正义,而在于他们应该怎样度过这段无法想象的悲痛时期。当詹妮弗与其他几名亲友前往库克郡法医办公室认尸,当确认死者身份就是她的外甥茱利安时,詹妮弗悲痛万分地与亲友相拥而泣。詹妮弗那些在芝加哥和好莱坞的朋友和同事都为此深感痛惜,纷纷前来慰问和吊唁,就连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也对她去逝的家人致以深切的哀悼,并在一次发言中说:“我和米歇尔都为此感到很痛心。”奥巴马非常欣赏詹妮弗的才艺,他曾邀请詹妮弗在一次民主党派的国务会议上担任国歌的演唱嘉宾。

尽管这对于即将成为好莱坞最火爆、最年轻的世界巨星的詹妮弗来说,似乎注定是一次毫无防备、无法避免的流血事件,但她的前程仍然是无可限量和不可阻挡的。詹妮弗在家中排行第三,她尚在摇篮之中时便已显露出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在只有8个月大的时候,她就已经能抓住大家都不能掌握的音调。詹妮弗在2003年《美国偶像》成名之前,一直在汉堡王工作,并在一艘迪斯尼游轮上进行表演。在母亲的全力支持下,詹妮弗参加了电影版音乐剧《梦幻女郎》的公开选拔,并顺利地争取到出演埃菲这个角色的机会,从而获得无上的殊荣。詹妮弗的母亲虽然也为女儿感到骄傲,但她十分谦逊,极不愿在公共场合露面,只是在詹妮弗参加奥斯卡颁奖晚会的时候出现过一次。詹妮弗曾无数次叫母亲离开英格伍德,但母亲还是不愿意离开那个简朴温馨的家。詹妮弗也是最近才从英格伍德搬出来,但她并没有走远。2007年2月,詹妮弗在繁华的河北区买了一套复式楼。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特色研究 第10篇

如今, 动画短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日趋国际化、多元化, 艺术水准高, 富有较强的人文性、情趣化、意蕴深度, 已成为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以下将探讨奥斯卡动画短片在产地、题材、主题、材料、艺术技巧、表现手法等诸方面的特色及其意义。

短片产地的多样性

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以美国本土最多, 前29部获奖作品都是美国的, 主要有米高梅影业公司的《猫和老鼠》、《粉红色的芬克》、《扬基督德鼠》等;华纳兄弟的《崔蒂鸟》系列、《由于有点印象》;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马古飞去时》、《马古先生的小车》等;联合制片公司 (简称UPA) 的《格拉德·麦克波波》、皮克斯的《锡铁小兵》、《盖瑞的游戏》和《鸟!鸟!鸟!》;梦工厂与英国阿德曼公司合作的《酷狗宝贝》系列, 蓝天工作室制作的《波尼》, 派拉蒙1967年制作的《赫伯·阿尔伯特和提加纳布拉》等。

此后美国之外的动画制作公司也选送作品参赛, 以加拿大获奖的最多, 有《沙堡》、《种树的牧羊人》、《拯救大师瑞恩》、《丹麦诗人》 (与挪威公司合作) 等9部作品, 英国有《伟大》、《操纵》和《酷狗宝贝》系列, 法国有《商标的世界》, 德国有《平衡》和《寻找》, 此外还有俄罗斯的《老人与海》、波兰的《探戈》、荷兰的《安娜与贝拉》、日本的《回忆积木屋》、澳大利亚的《闲暇》、比利时的《希腊悲剧》、匈牙利的《苍蝇》、南斯拉夫的《代用品》、捷克斯洛伐克与美国公司合作的《马罗》和澳大利亚的《裸体哈维闯人生》等。

近年来, 动画短片的生产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体现在题材、内容的互借性和制作的跨国化。美国制作的《圣诞颂歌》改编自狄更斯的同名小说, 迪士尼的《龟兔赛跑》出自古希腊《伊索寓言》;《丑小鸭》取材于丹麦童话家安徒生作品;英国与波兰合作的《彼得与狼》改编自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交响童话;而俄罗斯动画家佩特洛夫与日本、加拿大同行们合作的《老人与海》来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说;而比利时才女尼克尔·凡·歌德姆思考着《希腊悲剧》, 移居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贝克依旧关心故乡法国的“种树的牧羊人”。《父与女》是由英国、比利时、荷兰联合完成, 2011年度获奖片《失物招领》改编自华裔漫画家陈志勇同名绘本, 由澳大利亚、英国共同制作完成。

此外, 《花与树》、《汤姆与杰瑞》、《安娜与贝拉》、《父与女》等动画没有一句台词, 完全靠生动具象的形体动作来叙事表情达意, 突破了不同民族的抽象文字语言之间的藩篱, 无障碍走向他域异国, 也体现出动画的国际性。

角色和题材的多样化

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的角色形象也丰富多元、造型奇特, 非生命体和生命体皆活灵活现、形神兼备。这里讲的非生命体是对现实生活中无生命物体运用变形、拟人等手法改造成为有活力或颇具人性的物体, 如《锡铁小兵》里的玩具, 《点与线》中的点和线, 《蒙娜丽莎走下楼梯》中的70张图片、名画, 《商标的世界》著名商标等, 它们不以叙事为主旨, 而在于揭示某种寓意或哲理, 表达创作个性、独特思想、娱乐调侃, 或展现最新潮的动画技术。生命体主要有非人类和人类两种, 非人类角色主要指卡通化处理的动物和植物形象, 主角是猫、鼠、鸟、兔、鸡、小熊、公牛、丑小鸭、粉红豹、花和树等。这些角色都凝聚了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 赋予了深刻寓意和内涵,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甚至成为系列长篇中经典的可爱形象, 为动画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动画短片中的人类也是性格各异、形形色色, 代表着世间百态众生群相和复杂人性, 有古怪糊涂的马古、执著坚韧的女儿、孤独寂寞的老人、造福后人无私奉献的植树人、丢弃孩子的冷漠群体、亲情胜过一切的姊妹, 也有功能特异的儿童、富有同情心的少年、饶舌而自私的成人、命运多舛的残疾人、坎坷潦倒的动画大师瑞恩……

动画短片表现的内容也迥然有别, 题材日益丰富多样。1932年到1937年的作品都是以迪士尼娱乐为主打的短片, 如米老鼠、唐老鸭, 这与其制片理念密切相关, 推崇嘻嘻哈哈的风格。受到佳绩鼓舞, 迪士尼继续延续着它娱乐风趣的路线, 而其他的公司如米高梅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也加入到娱乐化路线的竞争中, 竞相仿效, 出现了与迪士尼风格相似的搞笑短片, 如米高梅的《公牛费迪南德》、《银河》、《扬基督德鼠》、《老鼠的麻烦》等, 华纳兄弟的《叽叽喳喳的喜鹊》、《由于有点印象》、《飞毛腿冈萨雷斯》等, 角色往往都可爱滑稽幽默搞怪, 让人生怜。其中不乏一些冤家对头, 如猫和鼠、崔蒂鸟与傻大猫等之间无休无止的斗法。

以动植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短片直到1951年才有变化, 变得更加广泛, 是年以人物作为表现对象的《格拉德·麦克波·波》讲述对待有特异功能的孩子应宽容, 有效地发挥其特长。此后题材、主题更为繁复多元, 人生况味类的作品有《父与女》、《儿子与月亮》、《回忆积木屋》、《摇椅》;人物故事类的有《盒子》、《植树的牧人》、《伟大》、《丹麦诗人》、《安娜与贝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特别快递》、《希腊悲剧》、《勃博的生日》、《探戈》、《封闭的星期一》、《对的总就是对的吗》;科学教育的有《做一只鸟很难》和《嘟嘟, 嘘嘘, 砰砰和咚咚》, 后者以崖壁画的风格描述了探讨喇叭、笛、号、鼓四种类型乐器的发展历程。

材料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纵观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制作材料更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是传统和新科技的结合, 体现了动画师们积极的探索精神、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制作材料上看更是五花八门、不断创新、各有其美, 真人、水彩、水墨、油彩、剪纸、折纸、皮影、木偶、布偶、磁偶、沙、盐、铁丝、黏土、橡皮、赛璐珞、炭笔、钢笔及泥雕和石雕等。如传统手绘动画《猫和老鼠》、剪纸动画《操纵》等, 真人与手绘相结合的如《瑞恩》、《每一个孩子》;玩偶动画《平衡》;黏土、沙和泥类动画《沙堡》、《裸体哈维闯人生》、《追寻》;三维动画《恰卜恰布》、《盖瑞的游戏》、《棕兔夫人》;制模黏土动画如《纽约圣代》、实体动画《邻居》;剪纸拼贴动画《弗兰克电影》、运动引导层动画《探戈》。而《操纵》是通过对纸片角色的压、拉、扯、折等操作实现动画过程, 《瑞恩》则对人物的肉体进行缺失、裁剪等方式处理, 表现得惟妙惟肖。1962年南斯拉夫制作的获奖动画《代用品》用线段、曲线、不同形状的简单图形组合成世间万物。当下数字技术也给动画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可见或不可见的事物被尽情虚拟成“现实图像”加以展现。多种动画软件的不断开发应用使动画如虎添翼, 将奇观性、神幻性发展到新高, 肆意创造强烈的视听奇效, 创作者无所不能地展现奇思妙想。

拟人、夸张、讽刺、幽默、变形、神奇、对比、超现实等艺术表现手法, 在动画片中可谓屡见不鲜, 运用得炉火纯青。

主题思想的多样性

最初获奖的多以娱乐性质的短片为主, 表达的主题都比较单纯。到后来, 创作者的思想追求、艺术品格越来越多地融入片中, 使得主题深远繁复, 甚至晦涩难懂。《特别快递》批判了后现代语境下人性的丑陋, 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深层危机;《摇椅》反映了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内心生活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希腊悲剧》表现了人类和历史间两难的思辨问题;《锡铁小兵》反映了小人物的生活命运;《物质享受》强调对精神和自由的满足和向往;《寻找》意在揭示人的悲剧产生于人的欲望;《波尼》表达了对美好回忆和真爱的向往;《老人与海》展示了老人的坚强、刚烈、孤独、永不服输的不倒翁精神;《父与女》表现了父女浓烈的亲情和执著坚韧的个性;《钢牙小鸡兵团》以善有善报、人性善根等为主题;《哈维·克拉姆派特》鼓励人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呼吁关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边缘人;《月亮和孩子》以父与子为主题表现父子矛盾的根源;《彼得与狼》探讨了向往自由和人性的伟大的主题;《元首的面孔》具有政治讽刺意味;德国的《追寻》饱含哲理思辨和人生隐喻;费德利克·贝克创作的《摇椅》、《种树人》具有一贯的优雅、简洁、浓郁的人文气息;2011年获奖片《失物招领》则是对工业社会人类麻木、冷漠、机械呆板、缺乏关爱的批评;以《法兰克电影》和美国约翰和菲丝·哈布雷夫妇的《月亮鸟》、《洞》、《赫伯·阿尔帕特和提加纳·布拉斯双重特点》为代表的短片则晦涩难懂、复杂深奥。

发展动画短片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启示

商业动画片受经济利益驱动, 最大限度地兼顾市场需要、大众口味, 表现手法往往比较保守、平庸, 以观众的平均智力水平为基准, 而实验动画短片、艺术短片常充满探索性、人文性、哲理性, 对长片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平衡》、《摇椅》、《父与女》、《老人与海》、《希腊悲剧》等作品是当代动画短片的杰作, 形式多样、内容广博、造型独特、艺术精湛。

作为非主流形式的动画短片在与长片的博弈中没有销声匿迹, 而是历久弥新, 仍然在自我探索中前行, 追求原创和前卫的个性, 以小见大、构思独特, 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鲜活的状态, 对于激发创作个性、培养原创人才、积累制作经验、启发独立思考、避免同质庸俗、形成多元风格、娱乐吸引大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都有积极作用。

行业的良性发展往往呈金字塔结构, 底基大、尖端小, 而中国动画却虚火很旺, 虽然目前中国动画公司有数千家, 几百所高校开设动画或动漫相关专业, 毕业生已达数十万人;出品的数量虽多, 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品牌公司偏少, 卡通形象国际影响不够。新手入行难免稚嫩生涩, 仓促上阵制作长片难免粗糙肤浅, 无法保证高水准赢得观众。只有无数动画从业者大胆尝试, 经过大量短片实践操作、历练探索, 加强国际合作, 才能积累经验, 创作精品, 培养受众, 积聚人气, 完善制作流程, 动画业的发展也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从短片发展到系列剧、长片, 再打造出大片精品和动画大师, 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浮躁投机、急功近利、精品缺失、创意不足、品格不高仍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大碍, 动画强国之路依然漫长, 唯有坚定前行、夯实基础才有希望, 而大力发展精良短片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摘要:动画短片具有长片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和独特魅力, 追求创新和前卫。奥斯卡动画最佳短片艺术水准高, 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情趣性、国际化、意蕴深度, 题材内容、制作材料、表现手法、卡通形象、艺术风格、主题思想等也日益丰富多样。本文探讨奥斯卡动画短片多元特色的具体形式及积极意义, 继而提出中国动画短片发展的策略及其对动画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奥斯卡动画短片,多元化,制作材料,艺术个性

参考文献

[1].杨晓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李建强:《影视动画艺术欣赏》,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奥利维耶·科特[法]著, 王英策、王诗戈译:《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幕后·手记》, 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9年版。

上一篇:国画艺术继承与发扬下一篇:初治患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