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2024-06-03

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护理(精选11篇)

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第1篇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 不仅涉及心理疾病的范畴, 而且有诸多的生理表现和情绪波动, 甚至可以变为思想、思维方式方面的疾病。抑郁症主要表现在情绪障碍、精神方面、思维方面以及其他方面。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显著而较长时间的心境低落, 严重的病人会出现强烈的自杀念头, 有较为严重的失望心理, 对生活失去信心, 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 需要较长的服药时间,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面对现在的高压社会, 竞争激烈和生活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应引起高度重视, 尤其是加强家庭护理和家庭关怀。现将抑郁症的家庭护理阐述如下。

1 心理护理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缓慢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伴有严重的自杀意向, 甚至走向生命的边缘[1]。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心理护理, 其后果不堪设想[2]。对于病人的负向心理情绪, 应该从维护良好正常的家庭氛围入手。由于抑郁症病人在平日的生活中常常会因为小事而出现某些特征。所以, 病人的家属应该在了解此病症的基础上给予关心、理解和尊重, 不应有歧视、烦躁的心理暗示, 要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误区, 用适合其心理和心境的语言和行动耐心地说服, 鼓励其学会自我调适, 并努力创造机会多与外界接触, 多与大自然亲近。病人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时, 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从而起到药物难以发挥的暗示作用。同时, 除了家人的力量外, 还应该尽量得到周围人的理解和帮助, 以帮助病人及时走出心理误区, 改变其消极的思维模式, 进而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勇气, 获得正常的生活。

2 生活护理

2.1 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病人生存的主要空间, 明亮的光线、适合的室温和较为新鲜的空气是病人生存的理想空间, 同时, 安全的家庭设施是保证病人不出意外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病人主要的生活区域养植花卉、播放怡心的音乐, 以起到缓解紧张情绪、创设和谐生活环境的良好氛围, 利于病人安心休养。

2.2 提供合理的饮食

对于抑郁症病人而言, 多加注意饮食能够保持生理机能的正常状态, 而且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可以使大多数病人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 色、香、味俱全的饮食还可以给予病人较为舒适的视觉感受和刺激良好的食欲, 既保证了病人营养物质的摄入, 也保证了病人良好的心境, 达到了治疗的基本功效。

2.3 保证病人有规律的作息

抑郁症病人大多会有睡眠障碍[3], 而恶劣的睡眠质量容易导致抑郁症病人病情的反复和加重, 家属应当尊重病人自然而然的睡眠状态和规律, 鼓励其进行有助于睡眠的适当的身体活动, 如进行室外运动、居家活动。晚上入眠前, 尽量保证平和的心态, 不要有较为剧烈和兴奋的活动;同时, 可以喝少量的牛奶以安睡, 用热水泡脚以促进微循环;切忌饮酒或喝刺激性较强的饮料或咖啡等。

2.4 督促病人合理用药并仔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抑郁症病人用药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如果能够依照医生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 可以减轻痛苦和心理煎熬, 当初见疗效时, 如果间断性的随意用药容易使病情反复且严重。如果病人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如口干、嗜睡、视力模糊、便秘、全身乏力、心悸、反应迟钝等, 这时应告知病人多饮水, 多食含纤维素食物, 以缓解上述反应。病情反应严重的, 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2.5 仔细观察病情, 了解治疗效果

由于自杀行为是严重抑郁症病人的表现形式[4], 也是抑郁症最为严重的后果, 应引起家人或周围人员的高度重视和理解。晨重夜轻的特点是其特征之一, 家属应当把握这一特征, 严密观察病情, 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生理护理相结合的家庭治疗, 必要时要借助于医生的帮助。

3 小结

抑郁症作为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病人病情急性期应住院治疗, 而长期更为重要的是家庭护理, 毕竟家庭护理能发现更多、更为细小的变化, 而且细致入微的家庭护理是治疗该病的最直接手段。

参考文献

[1]代静波, 赵春海, 石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135-136.

[2]刘凤英.1例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6C) :1689-1690.

[3]祁桂娟.抑郁症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6B) :1535.

基础护理学:浅谈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第2篇

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而且是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在症状严重期,也可出现在早期或好转时。病人往往事先有周密计划,行动隐蔽,以逃避医护人员和家属的注意。因为病人感到极大的失落、内疚并认为是他自己的责任,是罪有应得。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变得呆滞、冷漠,缺少自发性。被动、退缩。自杀是抑郁病人想要逃避现实的极端表现,病人视其生活充满痛苦,而且没有机会改善,自杀即是一个可能解决的途径,病人认为自杀可以结束痛苦及家人的负担,而别人可能因为他的死亡而获得解脱。与此同时,病人伴随一系列躯体症状。如面色憔悴、目光迟滞、胃纳差、体重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便秘。睡眠障碍以早醒和入睡困难,多见病人较往常早醒2~3小时,不能再入睡。病人在早醒之后,心情最为低落,一种悲哀、痛苦体验油然而生,想到即将开始的这一天将如何度过,感到无法、也不愿再忍受这种痛苦,因此,在这种心境之下,早晨3~5点钟时,病人的自杀率最高,因此,特别应该提醒医护人员及家属提高警惕。

护理要点:

(1)鼓励病人抒发感觉:严重抑郁病人常是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甚至有虚无、罪恶妄想,在与语言反应很少的病人接触时,应以耐心、缓慢、和蔼、热情的态度给以鼓励、劝告、指导,并用亲切同情的目光鼓励病人说出最担心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等;耐心倾听病人的各种心理问题,了解致病因素,同情其挫折,关心其病苦,使病人感到对他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可以用亲切的方式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导病人注意外界。 来源:考试大

(2)阻断病人负向心理:当病人病情好转,认知能力恢复后,容易产生继发性抑郁,常表现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得病给家人带来不幸,对生活丧失热情,担心出院后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怕患精神病受人歧视,或讥笑嘲讽,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因此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都是不利的。家庭应积极主动接触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外.应协助病人确认这些负向的心理,并加以取代和减少。其次,可以帮助病人回顾他的优点、长处,肯定成绩并给予成就机会来增加正向的心理。同时帮助病人修正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协助病人完成某些建设性的工作及参与社交活动,安排病人去参加一些外出活动,如逛公园、看展览等。使病人唤起心理上的愉快和满足感,提高病人的自尊和价值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

(3)安全护理,严防病人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抑郁症病人常有自杀意念和行为,需随时了解病人自杀意念的强度及可能采取的方法,谨慎地安然病人周围的环境以及危险物品的保管。病人采取自杀行为往往是在趁人不注意或容易失去警惕时行动,如在周末、假期和病情开始好转的时刻。此时需要特别注意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意外。

(4)维持适当的营养、排泄、睡眠、休息活动与个人生活上的照顾:食欲不振、便秘是抑郁症病人常出现的问题,应选择病人平时较喜欢吃的并且含粗纤维食物,陪伴病人用餐,可少量多餐。如因病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应该吃饭时,可让病人从事一些为别人做事的活动,如此可以协助病人接受食物。若病人坚持不吃,体重持续减轻,则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喂食。必要时可送至医院输液或住院治疗,以此维持适当的水分和营养。若水分和活动仍无法解决病人便秘问题,则需要给予缓泻剂或肛注开塞露,以减轻病人排便的痛苦。对睡眠障碍的病人,应鼓励和陪伴病人在白天多参加文体活动,入睡前喝热饮,温水浴等,以促进病人睡眠。抑郁症病人由于情绪低落、缺少自发性、被动、退缩,因此常不注重自己的衣着和个人卫生,家人应给予提供和协助完成。 来源:考试大

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第3篇

【摘要】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老年人健康问题也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治疗方法和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和任务。

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根据联合国人口机构的预测,我国2030年与205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分别为2.35亿与3.34亿,将等于美国老龄人数的4.4倍,接近美国人口总数[1]。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加,具有关资料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30%~65%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2]。因此抑郁症作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1.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导致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因素有多种多样,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个人因素

人体内有一种化学递质叫做5-羟色胺,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5羟色胺的浓度过低时,会使人产生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一些疾病,如紧张、焦虑等,甚至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由于老年人长期待在家中,缺少户外活动和锻炼,同时也缺少阳光的照射而相继出现维生素C、维生素B12、镁等的缺乏,从而导致5-羟色胺的缺乏[3]

年龄越高的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越高,二者呈现出正比关系。人步入老年之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各个器官功能也随之降低,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也不断下降,这些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加之心理防卫能力的降低,抑郁症就随之出现。另外,许多身体疾病都加大了继发性抑郁症发病几率,并且一些慢性病治疗药物,长期服用产生的副作用也会易引起抑郁症的发生。

1.2. 文化因素

文化程度偏低的老人,大多缺少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加之一些各种因素产生的负面情绪,就很容易导致抑郁症状的产生。在老年性抑郁症发病人群中,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

1.3 .环境因素

我国老人有一部分处于福利院中,但是福利院与健全的家庭环境是无法比拟的,加之一些福利机构的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居住环境简陋,生活条件及生活质量均处于社会较低水平。加上老人的生活起居长期都在福利院中,导致了交往圈子狭窄,缺少人际交往等活动,加之缺乏情感上的支持,甚至还会受到社会上少数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使得抑郁症的发病几率大大增加。

2.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

2.1.药物治疗

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目前的主要手段还是药物治疗。上文中已经提到过,5-羟色胺是影响人类情绪的化学递質,因此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常用作作抑郁症的治疗。选择性去除此之外,目前临床上的常用药物有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均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抗抑郁的新药如米氮平等也是层出不穷的, 这些新药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逐渐被老年抑郁病患者所认可。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对抑郁症的治疗也是卓有成效的。从中医角度来说,老年性抑郁症属于中医理论的“郁证”范畴。研究表明,中药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疗效与麦普替林相当,并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麦普替林。该药不仅有较好的抗抑郁、焦虑作用,且不良反应比三环类抗抑郁药少[4]

2.2. 非药物治疗

抑郁症的物理治疗方法目前较多的是电针机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操作较为方便,避免了病人长期服药。并且疗效显著,复发率也较低。还有部分患者采用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有资料显示,歌唱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在治疗中的一些临床症状[5]。唱歌疗法的作用机理是患者所熟悉的歌曲刺激大脑的记忆力机能,也有助于患者负面情绪的宣泄,并且在唱歌过程中的充实满足感也会得到提升。

3.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

3.1. 人身安全的护理

我国的自杀率较高,为1700/10万人〔2/18〕,并且抑郁症导致的自杀也在逐年增多。抑郁症的自杀危险性随抑郁情绪加重而增加,表现为厌食、消瘦、萎靡不振等,而严重失眠是最为危险的。因此及时的判断并防范自杀行为是抑郁症护理治疗的首要原则。护理人员在对抑郁病人进行护理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言语和行为的变化,有些自杀倾向明显的患者可要求家人陪护。已表现出一定症状的患者更应该加强护理,并及时向医生汇报。还要注意的是要严密的监控患者用药,发药时严格按药物剂量服用。并严格防止病人私藏药物,以及家属私自给患者提供镇静催眠类药物。

3.2. 心理护理

对病人心理上的疏导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尤为重要,这需要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客观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尽快排出心理障碍,人性化的采取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方法,在治疗上会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正确的引导老年患者其正确的对待老年期,降低期望值,并经常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老年患者摆正自我价值观,并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如书法、绘画,太极等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在集体活动中从新获得自信心和力量。进而能够积极乐观面对自己的生活与健康状况,尽快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3.3.日常生活护理

大部分老年抑郁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要护理人员帮助照料个人卫生或沐浴更衣等活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从对病人的生活护理入手,坚持照料好患者的每一件琐碎的生活小事,使老年患者的身心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饮食方面要以清淡而营养为原则,忌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帮助其老年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其多食用新鲜时蔬、鱼鱼肉蛋奶等,避免其吸烟饮酒,并努力使其从主观上认识到生活习惯对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重要性。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病人经常表现为精神活动迟缓,决断困难,社会交往不良,执行功能损害[6, 7],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广大医护人员应当科学的分析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并制定系统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努力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水平,并使他们尽快的得到治愈。

参考文献

[1] 周战超.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 1: 121-125.

[2] 翟书涛. 老年抑郁症的防治[J]. 实用老年学. 2001, 15(1):3.

[3] 于兰, 张传芝. 情感120[M]. 吉林人名出版社. 2006:166-168.

[4] 罗和春. 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3 (26) : 212.

[5] 周卫民. 歌唱疗法对轻度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干预作用[J].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 22(3): 77.

[6] Stahl SM (2002).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of antipsychotics and mood stabiliz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抑郁病人的护理 第4篇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 其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慢、动作减少缓慢等。抑郁症病人存在自杀倾向, 因此, 加强抑郁症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现阐述如下。

1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躯体症状等。情绪低落是指病人整日愁眉苦脸、独处、自责、自罪, 认为自己不配进食和接受治疗, 常用残酷手段折磨惩罚自己, 甚至自杀。思维迟缓是指病人语音低沉、语句简单、应答迟缓、思维闭塞、联想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言语少而简短、声音低, 严重时不语、不动、不食, 可达木僵程度。抑郁症多伴有躯体症状, 情绪反应, 表现为口干、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胃肠不适、体重减轻, 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出汗等;严重者可出现疑病、妄想、睡眠障碍, 常见典型表现为早醒, 也可见入睡困难和噩梦易醒, 少数病人睡眠增多。对于以上症状除了治疗外, 其护理尤为重要。

2 护理

2.1 安置和管理

①将病人安置在设施安全, 采光明亮, 整洁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中, 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 有利提高病人的情绪。②做好安全护理, 将病人置于工作人员视线内, 切不可将病人安置单人间, 避免单人居住, 单独活动, 急性期由专人看护。

2.2 心理护理

①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前提和保证[1]。护士接触病人时应态度和蔼, 举止端庄, 讲话热情, 给予病人鼓励, 用亲切的目光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感受, 用心倾听病人的有关心理问题, 了解致病因素, 关心其疾苦, 同情其挫折, 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 鼓励其参加喜爱的活动, 以疏解抑郁情绪。②当病人认知能力恢复后, 易产生继发性抑郁, 这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接触病人, 采取个别谈心的方法发现和找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肯定病人的优点、长处, 让其对自身的价值有信心。③情绪恢复时, 为病人共同分析并帮助其认识精神症状, 从而劝导病人面对现实, 激发病人对生活的向往, 重新估价自己的能力, 学习新的适应方法, 以便出院后对社会有所贡献。

2.3 预防自杀

①防止抑郁病人自杀与自伤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以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异常的言行, 如流露出厌世的想法, 收藏危险品等。以便及早发现自杀先兆。②在交班时间、晚饭时间、清晨、夜间或工作人员较少时, 要特别注意密切观察, 需15 min巡视病人1次。③安排病人床位在重症病房, 必要时24 h陪护。④发药要加强看护, 服药时仔细检查病人口腔、衣袋等, 严防病人藏匿、蓄积以顿服自杀。⑤使用腋下或肛表测量体温, 专人看护, 禁止口腔测量, 防止吞服体温表。⑥病人常伴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 临床上常把饮食改变、体重增加作为抑郁好转的标志。当病人食欲体重尚未改善时, 突然出现情感活跃, 一反常态, 此时护士要警惕, 病人可能有自杀倾向。

3 预防复发

家属应该督促病人坚持服药巩固疗效, 忌烟酒、浓茶, 生活起居有规律, 同时细心观察病人的睡眠、情感、行为、药物反应等变化。导致精神病复发的因素综合性的, 除了与疾病本身有关, 最主要的因素与是否坚持服药密切相关。药物应由家属保管, 严格按医嘱合理用药,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的副反应, 定期复诊, 且不可自行改变药物或药量。劝导和说服病人让其充分认识到该病复发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协助病人自觉地按医嘱服药, 对无自知力拒绝服药的病人, 应采取多种方式确保病人服药治疗。

4 健康教育

做好出院前的疏导工作及对病人家庭成员进行宣教, 以便实施家庭干预, 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生活环境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有密切的关系。出院前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疏导, 实施临床关怀, 提高自尊心和生活信心。对病人的家庭成员要进行精神病人家庭护理基本知识的宣教和指导, 如为病人妥善保管药物, 督促并协助病人服药, 发现病情不稳定时, 应及时就诊, 预防疾病复发, 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人, 促进病人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改善, 有利于更好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老年抑郁症病人认知疗法的论文 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5月一2O5月我院住院老年抑郁症病人6O例,年龄6O岁~8l岁。人组标准:①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一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O岁;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项总分≥18分;④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⑤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均无异常;⑥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等抗抑郁药物禁忌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O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72.37岁土6.32岁;病程0.88年±0.31年。观察组3O例,男l3例,女17例;年龄71.8O岁士7.14岁;病程0.91年±0.42年。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文拉法辛片,起始剂量25mg/d~50mg/d,2周后增至50mg/d~100mg/d,两组药物剂量无差异,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疗程8周,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和电休克治疗。治疗中确有严重失眠者,可合并苯二氮董类药物。观察组同时进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每周2次,每次40min~60rain,共8周。由经认知训练并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负责,首先与病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初期以同情、安慰、支持、理解和劝导为主要内容。中后期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根据每个病人的个性特点和生活内容及心理问题,进行针对的心理辅导矫正,重点找到病人对人生、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和逻辑错误,让病人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负性自动式思维内容,用积极理性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重建健康的认知模式,使病人客观地对待自己,与病人交谈治疗实践体验,目的是使病人认知和行为改变,减轻抑郁发生的频度和强度。

1.2.2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末,采用HAMD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以减分率≥75为痊愈,5O%~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总分一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总有效率一(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N100。1年末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CG—GI)EC评定复发率,以CCG—GL临床症状“稍恶化”为波动复发指标,计算各组复发率。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过程中各时间HAMD评分比较。

2.2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2.3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1年后,观察组波动复发2例,复发率为6.67,对照组波动复发8例,复发率为2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怎样照顾抑郁症病人 第6篇

照顾抑郁症病人注意什么

首先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密切观察自杀的先兆症状,如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在出事地点徘徊、忧郁烦躁、拒餐、卧床不起等。在与患者的接触中,能识别这些动向,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振作起来。另外,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陪伴患者参加各种团体活动,避免意外发生。安置患者住在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中。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并且挂些壁画及适量的鲜花,以利于调动患者积极良好的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对有消极意念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注意防范。杜绝不安全因素,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抑郁症病人吃什么好

抑郁症病人宜食用下列食物。

☆ 深海鱼:海鱼中的Omega-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 香蕉:香蕉中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硷的物质,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来源,这些都可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

☆ 葡萄柚:葡萄柚里高量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维持红血球的浓度,使身体有抵抗力,而且维生素C也可以抗压。最重要的是,在制造多巴胺、肾上腺素时,维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

☆ 全麦面包: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血清素增加。

☆ 菠菜:缺乏叶酸会导致脑中的血清素减少,导致忧郁情绪,而菠菜是富含叶酸最著名的食材。

☆ 樱桃:樱桃中有一种叫做花青素的物质,能够制造快乐。人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吃20颗樱桃比吃任何药物都有效。

☆ 大蒜:大蒜虽然会带来不好的口气,却会带来好心情。

☆ 南瓜: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关,是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都能帮助身体所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脑部唯一的燃料。

☆ 低脂牛奶:钙使人更容易快乐,不容易紧张、暴躁或焦虑了。日常生活中,钙的最佳来源是牛奶、酸奶和奶酪。低脂或脱脂牛奶含有最多的钙。

☆ 鸡肉:硒能使心情更好,而硒的丰富来源就包括鸡肉。

抑郁症病人不能吃什么

抑郁症病人避免吃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猪肉或油炸食物,例如,汉堡、薯条,会导致行动缓慢、思考迟钝及疲劳。忌过量食用辛辣腌熏食物,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因引发失眠的病因较多,所以患者应按自己的体质有选择地选用适合自己的食物。

介绍几个抑郁症的食疗方

1、养心安神粥。

[做法]莲子、龙眼肉、百合各20克,大米150克。上述中药与大米洗净后加水适量同煮成粥状即可。服用方法:每晚1次。味美香甜,有养心安神之效,可治疗抑郁症、失眠等。不仅可作为抑郁症的食疗方法之用,平时心情沉闷,偶有失眠也可食用。

2、远志枣仁粥。

[做法]远志、炒枣仁、枸杞子各15克,大米150克。将上述中药与大米淘净加水适量共同煮成粥,即可食用。服用方法:每日1次,睡前1小时服用。治疗抑郁症,具有解郁、安神之效。

3、首乌桑葚粥。

[做法]首乌20克,合欢、女贞子、桑葚子各15克,小米150克。将上述四味药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汁300毫升再与小米粥同煮5分钟后即可。服用方法:每日2次。有滋补肝肾之效,不仅可用于抑郁症食疗,对失眠、忘记、烦躁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4、蒸百合枸杞。

1例盆腔结核致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第7篇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22岁, 未婚, 学生, 半年前觉下腹部隐痛、坠痛。15 d前下腹部隐痛、坠痛加剧难忍, 伴腹胀。就诊于综合性医院。B超提示:“左侧卵巢囊肿, 盆腔大量积液”原因待查。住院3 d后行剖腹探查, 盆腔组织病理活组织检查提示“大量巨噬细胞”, 考虑为结核性病理改变, 以“盆腔结核”收住我科。入院测体温36 ℃, 脉搏76/min, 呼吸17/min, 血压100/70 mmHg (1 mmHg=0.133 kPa) 。腹部有一手术切口, 外观红肿、按压时疼痛。病人说话语速慢、语音低、少言, 不愿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心理负担重。病程中有盗汗, 无发热, 饮食差、睡眠一般, 体重减轻, 二便尚正常。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正常。胸部X线片提示有钙化点;B超、心电图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给予抗结核治疗。同时针对病人对疾病恢复丧失信心、过分担心影响将来生育等, 与病人及家属及时沟通, 适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 纠正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偏差, 树立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计划的落实。随着病情逐渐好转, 病人情绪稳定, 变得健谈, 脸上浮现久违的笑容。抗结核治疗3周后复查B超已无盆腔积液, 左侧卵巢囊肿变小。3个月后复查B超左侧卵巢囊肿消失, 左侧卵巢稍增大。病人体重增加, 无盗汗、腹痛、腹胀, 月经恢复, 经量正常。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结核病是慢性传染病, 治疗时间长, 隔离时间也较久, 面对一系列的生理和社会问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首先,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 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认真倾听病人的感受。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 给予治疗和精神支持, 鼓励其振作精神。护士要理解、关心病人, 以消除紧张、焦虑和疑虑。其次, 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1,2], 让病人了解心理因素在发病和治疗中作用, 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术, 稳定病人的情绪, 耐心疏导和启发病人, 尽力帮助其摆脱负性情绪。针对病人对疾病恢复丧失信心以及过分担心将来无生育可能, 护士应多关心病人, 列举一些病情相似、治疗效果好的病例, 对病人进行讲解, 告诉病人早发现、早治疗。坚持疗程以及情绪对疾病都有影响。纠正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认知的偏差,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计划的落实。对病人每一微小的进步均给予充分肯定。另外,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让家属认识到家庭的关爱、理解、支持和照料对病人的心态会产生良好的作用, 对疾病恢复和情绪稳定非常重要, 可以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观察其变化, 记录腹痛、腹胀的性质、时间长短有无变化、改善;月经有无恢复, 经量、色泽;来时有无腹痛等。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 以保证足够的睡眠。加强饮食护理。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指导病人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忌食生冷、辛辣、肥腻、过甜、过咸食品[3]。护士向病人说明合理饮食对增强抗病能力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嘱病人生活规律, 禁烟酒, 忌煎炸等刺激性食物。疾病恢复期指导病人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进行有规律的锻炼, 增强体质, 陶冶情操。

2.3 药物治疗的护理

结核病的治疗起决定作用是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告诉病人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可使病菌全部消灭, 病灶痊愈[4]。抗结核药物服用时间长, 药物种类多。护士应熟悉和仔细观察各种药物不良反应,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一旦出现异常, 立即停药, 给予相应处理。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坚持服药至疗程结束的重要意义, 避免出现过早停药或不规则服药等, 导致治疗失败。加强对病人的督导, 避免中途停药或任意换药, 治而不彻底, 造成耐药、难治等恶果。

2.4 出院指导

护士应告诉病人和家属必须遵从医嘱, 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 定期来门诊复查, 至少每月1次。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 一旦有病情变化, 随时复诊。

3 小结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治疗时间长。盆腔结核是生育期女性常见, 病人面临着不孕可能, 心理负担较重。通过本例病人的护理实施, 认为护士应将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之中, 渗透于每一项具体的护理行为中。

参考文献

[1]李四清, 花勤亮, 王金绳.心理干预对198例结核病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0, 8 (4B) :968.

[2]王晓爱.健康教育在防治结核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197-198.

[3]龚经文, 程本芳.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62.

老年中风后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经CT与临床确诊的中风病人95例, 其中男54例, 女41例;年龄51岁~87岁, 平均63.5岁;脑出血23例, 脑梗死72例;对病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90%以上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

1.2 心理护理

1.2.1 热情接待病人, 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主动向病人介绍周围环境, 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 消除其对环境的陌生感。要有亲和力, 认真倾听病人的需求, 尊重病人, 给予其关心与帮助、安慰与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留下良好的印象, 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心理打下基础。并为病人安排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整洁安静、环境适宜的病房, 这样有利于增进病人的身心健康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2 针对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

一些病人因为语言障碍、口齿不清、口角流涎、害怕别人取笑而沉默不语, 致使其产生自卑感。护士应该及时发现病人心理的变化, 多与病人沟通, 及时向病人讲解, 并帮助病人与室友进行交流, 消除病人的孤僻感。一部分病人因为肢体活动障碍, 长期卧床, 逐渐出现肌肉萎缩、消瘦和营养不良等, 再加上与外界接触较少, 性格产生孤僻。这时, 应多与病人进行交流, 可经常给病人带来一些外界的新闻, 与之讨论, 还可以适当讲一些笑话, 使其心情变得开朗。还有一部分病人, 尤其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 因为不能承受一时严重的打击, 对治疗失去信心, 情绪消极, 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护士不仅应该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 而且应该加大对其心理的护理, 对其进行积极的开导, 使病人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 从而减轻思想负担, 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3 支持性和情感性心理护理

在平时护理当中, 通过与病人的详细交谈,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启发、鼓励病人消除恐惧。注意与病人的情感交流, 理解病人, 允许其适当的情绪宣泄, 周到关心病人生活、帮助病人和谐人际关系等。

1.2.4 寻求病人家属和病友的支持

与病人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告知病人的心理状况, 寻求家属的帮助, 协调鼓励病人, 树立信心。并可借助病友这一新的群体组织交流, 使其在一起相互开导、互相鼓励, 以减轻病人的孤独与恐惧感。

1.2.5 其他方法

①音乐疗法, 让中风病人每天听一会儿自己喜欢的音乐, 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加速其脑部康复[3]。②催眠暗示疗法, 对极度焦虑失眠的病人, 采用建议诱导法帮助病人进入轻度催眠状态, 以稳定病人情绪。

2 结果

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有效的改善了中风病人的抑郁症, 95例病人均情绪稳定, 消除了抑郁, 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且逐渐康复, 病人肢体和语言能力得到改善, 均以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 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3 讨论

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该病发病率高, 并常常会遗留不同的各种功能障碍, 如肢体瘫痪、失语、失读, 甚至有的出现痴呆[4]。抑郁是中风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 一方面是脑内神经损害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道, 使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低下, 从而导致抑郁。另一方面是躯体功能的丧失, 社会、家庭的改变起催化剂作用, 从而使抑郁发生或加重。其抑郁程度与中风预后有密切关系, 如不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则会使病人神经功能缺损且回复时间延长, 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可以增加病死率。因此, 心理护理是实现中风后抑郁病人全面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医护患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有效的心理护理, 不仅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理障碍, 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缓解抑郁情绪, 还能有效促进病人的康复, 提高其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病人中风后抑郁最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95例中风病人在住院期间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 有效的改善了中风病人的抑郁症, 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结论]心理护理在中风病人的康复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风,抑郁,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高娜.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 24 (1) :82.

[2]周国初.老年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1995, 16 (2) :74-76.

[3]朱韶秦.中风病人听音乐可加速康复[J].老年健康, 2005, 3 (4) :5.

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老年脑血管病人108例,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脑血管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年龄≥50岁,既往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合并有痴呆及精神异常;近期接受过抗精神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平均70.8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脑出血8例,脑梗死30例,脑栓塞7例。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平均70.9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31例,脑栓塞1例。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疾病种类、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不配备专门的责任护士,而是由每日的护理班次护士负责。观察组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并结合心理学进行护理干预。由专门的责任护士负责,在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加强对其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护理。①正确分析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建立心理档案,定期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的临床心理评定,分析病人心理障碍原因,以区别对待。②护士应提高自身素质、从服务质量入手,与病人做好沟通,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应特别注重非语言的沟通,目光的接触、身体的接触及保持微笑等可以让病人感到可依赖及心理安抚,消除焦虑、抑郁情绪。③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减轻病人对环境不适应造成的心理负担。④我科为优质护理无陪病房,在病人情绪不稳定时允许家属陪护。争取病人家属的支持,使家属对其更加重视、细心照顾,多陪伴病人,使病人始终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消除病人的悲哀、孤独感、无价值感、被遗弃感。⑤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与健康教育,树立正确观念,了解自我康复的重要意义,要求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护士应有计划地对病人进行语言训练,重复多次,耐心解释,多鼓励病人交谈,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语言功能。鼓励病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减轻心理压力。⑥护士应逐步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提出病人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2.2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护理前与护理后8 d进行心理评定,采用SDS及SAS作为评定标准[2],通过与病人的交流,采用对话形式,按统一方法评分。SDS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50分~59分为轻度抑郁,60分~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SAS标准分<50分为非焦虑,≥50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为中重度焦虑。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校正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病人因为肢体、语言等功能发生障碍、住院环境无法适应等,在心理上会出现相应的不平衡、无法接受感。而存活者中病人遗留有瘫痪、失聪等严重残疾,多伴有严重的神经心理学问题,尤以抑郁、焦虑等症状为主。脑血管疾病病人存在特殊的认识缺损。病人对家庭的依赖、对同龄伙伴的认同等心理方面明显减弱,脑血管病人显得更孤独、害怕有亲密感、倾向于抑制发展亲密关系,担心会影响他们的婚姻、家庭,具有情绪压抑、自卑、心胸狭窄、倔强、急躁、易怒等特点。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有机整体,脑血管疾病可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又会影响脑血管疾病恢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仅靠应用药物是不够的,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

国外学者指出,脑血管病发生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5%~60%。脑血管病人意识恢复后最早出现的心理变化是躁动不安、淡漠或抑郁。多发性脑梗死和皮层病变、缺血性中风较出血性中风更易发生抑郁,可能与某些神经递质通路受损有关,也可能与某些部位血流减少所致皮层功能损害有关。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障碍可极大地影响病人生理、心理的恢复,是脑卒中预后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抑郁等情况与老年病人的相关并发症和功能限制是有很大关联的[3]。

不良心理状态也是脑血管疾病的促发因素,尽早消除不良隐患,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与降低复发率都大有裨益。心理问题是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一个危险因子[4],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向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治疗的一部分。护理保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存活率是有很大的帮助[5]。有报道专科护理对于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是有持续相关性[6]。

心理障碍会使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能力下降,所以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心理障碍的病人心理护理为主,辅以镇静抗焦虑的药物。开展心理护理不仅有效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摆脱药物所无法医治的痛苦,得到全身心的康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DS和SAS标准分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脑血管病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1]崔元孝.脑血管疾病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04,44(30):62-63.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5-42.

[3]Millán-Calenti JC,Maseda A,Rochette S,et al.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medical comorbidity and functional limitation:Differential associations in older adul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o-existence of both[J].Int J GeriatrPsychiatry,2011,26(10):1071-1079.

[4]Hamer M,Kivimaki M,Stamatakis E,et al.Psychological distressas a risk factor for death from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Canadian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2,18:1-6.

[5]Khan M,Ahmed B,Ahmed M,et al.Functional,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and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in Pakistanistroke survivors:A cross sectional study[J].BMC Res Notes,2012,9(5):89.

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病人150例, 男88例, 女62例;年龄55岁~102岁;均能清楚地主诉自身的感受, 能够正确回答问卷中的问题, 无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 无恶性肿瘤、精神病史。将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75例, 男41例, 女34例;年龄55岁~94岁 (71.3岁±6.4岁) ;致伤原因:31例为车祸伤, 29例为摔伤, 15例为打击伤。对照组75例, 男47例, 女28例;年龄56岁~102岁 (73.1岁±5.5岁) ;致伤原因:32例为车祸伤, 27例为摔伤, 16例为打击伤。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予以手术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 (1) 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个性特点、理解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对于接受能力较强且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 向其讲解一般医学知识, 包括骨折的发生病理、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等。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弱的病人, 多次、反复并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讲解, 并向其强调术后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于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 (2) 创设良好的住院环境。医院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病人术后的情绪状态, 如病房拥堵、环境嘈杂, 加之生活习惯被改变等, 均可能诱发病人焦虑、抑郁等症状。因此, 应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时, 指导病人适当放松心情或者看书、看电视、听音乐等形式来分散其注意力[3]。此外, 应限制探访人员数量以及访视的时间等, 尽量减少疼痛或环境嘈杂影响病人的情绪。 (3) 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应积极与病人沟通, 并向其讲解骨折程度及性质, 并督促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并向病人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使病人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缓解或消除其心理压力。病人麻醉清醒以后护理人员应告知病人手术成功或者病情稳定等一系列正面信息, 并解释各留置管、监护仪等的目的及意义。同时, 告知病人术后康复治疗的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护理中应做到操作娴熟, 以亲切的态度和得体的语言耐心回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 并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 (4) 取得家属支持。应取得其家属的支持, 指导家属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感染病人, 并细心护理和督促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功能锻炼及合理饮食等, 同时理解并包容病人的不良情绪, 协助护理人员消除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以促进病人康复。

1.2.2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以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病人的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 SAS评分<50分为正常, 50分~59分轻度焦虑, 60分~70分中度焦虑, >70分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正常, 53分~62分轻度焦虑, 63分~72分中度焦虑, >72分重度焦虑。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骨折大多为突发性事件, 突然造成机体损伤, 病人伴有剧烈疼痛, 容易引起病人产生负性心理应激, 出现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多汗、疼痛、过多担忧、少语、食欲减退以及睡眠质量不佳等。此外, 焦虑及抑郁还将影响骨折的愈合以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3,4]。因此, 应积极地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 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 向病人讲解骨折的严重程度、类型、可能出现的症状、治疗及护理方法等。并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 指导病人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以及自我护理等,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思想动态, 积极改善住院环境, 并取得其家属的支持等, 有利于缓解病人的不良心理, 并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本研究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改善住院环境、提供家属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 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得到了显著改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AS及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 且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提示对骨折术后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的焦虑及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 有利于缓解病人的疼痛并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傅玉萍, 刘姗姗, 谢红艳等.整体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影响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9) :1330-1331.

[2]杨学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 :84-85.

[3]陈有军.综合护理干预对椎体骨折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 2012, 34 (20) :3191-3193.

抑郁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为本院2006年4月—2006年7月的住院病人80例, 男34例, 女46例;年龄18岁~65岁 (36.71岁±13.30岁) ;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3年~25年;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1例, 中学文化35例, 小学文化31例, 文盲3例;首次发病39例, 复发病人41例;无严重躯体合并症;无严重药物副反应。

1.2 方法

病人在入组时及住院治疗第4周末做PANSS、CDSS评定, CDSS评分≥6分作为是否存在抑郁症状界定值。对结果进行 t 检验或χ2检验。

1.2.2 护理干预措施

①对病人和家属进行每周2次集体健康教育, 讲解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及药物知识, 改变人们对精神病病人的看法, 帮助病人与家庭、社会沟通, 提高社会支持水平;②个别心理干预, 运用支持、认知心理治疗, 对病人关心、疏导、安慰, 纠正错误观念,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教会病人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 并帮助制定出院后的个人计划;③组织工娱活动, 如打牌、唱歌、下棋、读书报、做手工等;④进行生活技能培训, 帮助病人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活作息表, 指导病人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 结果

2.1 入组时首发病人与复发病人抑郁情况比较 (见表1) 。

由表中显示, CDSS评分≥6分的病人共有24例, 约占总数的42.9%, 其中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者明显多于精神分裂症复发病人 (P<0.05) 。

2.2 干预前后CDSS评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存在以下几点原因:①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抑郁;②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组成部分, 病人除有典型的思维、情感、行为异常外, 还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③病人再适应社会困难而造成的抑郁, 由于病情的好转、自知力的恢复, 对前途感到失望, 出现抑郁情绪、无助感、绝望感;④精神分裂症病程的迁延及预后不良、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缓解不彻底、长期服药, 使病人对病情恢复绝望;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 社会功能及就业能力丧失, 家庭相应角色减退或丧失;亲人、朋友的冷漠也是产生抑郁情绪不容忽视的原因。

本研究调查发现当病人住院治疗4周左右, 恢复期精神病性症状明显减轻, 自知力开始逐渐恢复时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特别是首发病人, 表现为病人迫切希望回归家庭和社会, 认为住精神病院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重要的人生目标不能实现, 怕被人耻笑, 怕被家庭及恋人遗弃, 不再满足单调的住院生活, 有强烈的病耻感并且不知所措, 要么极力否认有病, 要么内疚、自卑, 加上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干扰, 容易使病人陷入失望和无助的状态, 如不及时引导, 轻则影响其安心住院治疗, 不利于康复, 重者容易发生意外情况。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 重视病人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 及时解决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项应激, 并积极给予心理护理及干预。帮助病人进行生活技能培训, 学会适应家庭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并对病人的家庭成员进行家庭心理辅导, 减少家庭成员不当的高情绪表达 (过分关注和过分指责病人) , 为病人回归家庭营造宽松、和谐、温馨的环境, 同时提高家庭和病人应对技能, 掌握精神分裂心理护理的基本知识, 改善家庭环境的人际关系[3]。总之, 给予心理护理及干预, 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认知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改善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 能明显减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抑郁症状并加快精神症状的缓解。

参考文献

[1]李一云, 刘玉局, 季建林, 等.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8, 31 (2) :114.

[2]张鸿燕, 肖卫东.评价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6, 33 (1) :8-12.

上一篇:上什么下一篇:挂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