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差点范文

2024-08-19

研究差点范文(精选9篇)

研究差点 第1篇

关键词:差点教育,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差点教育”是由教育部国培专家、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黄宝国副校长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出来的。“差点教育”的理念是“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是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把这种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能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等,积极地肯定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别,研究差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一、教学目标要实现弹性化

教学目标主要是指通过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的发展,也就是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指向性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最原始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终结点,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指导性、诱发性和激励、调控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弹性化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我们数学课本的例题、练习以及习题中的基本题是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的内容,但是课本上的灵活运用的以及探究性的题目,仅要求层次高的学生做。我们在教学目标上如果设置一个高度的目标,就不会适合所有的学生。数学教学目标的弹性化,是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既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要求,也能让优等生吃饱,使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把全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制定为只保底但上不封顶的目标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的弹性化,我们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 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A层、B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然后按照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们都能体验到成功后的乐趣,有利于诱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促使自我激励措施的产生。

制定弹性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明确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或目标,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或目标。

1. 针对学生实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A层次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多关心、多鼓励、多面批、多提问、多板演、多巡视,让他们有足够的理解时间及练习时间,在基本概念以及运算方面都能过关。对于B、C层次学生要加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可能的情况下,适时适度地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配合教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运用梯度例题、设计变式训练以及一题多解、一例多练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判定( 二) 》———“角边角”公理的运用时,可以在课本的例一之前加上一道引例。课本的例一是这样的:

已知: 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 = AC,∠B = ∠C,求证: BD = CE( 如图) 。

而加上去的引例是用例一的已知条件( AB = AC,∠B = ∠C) 和例图的,只是在解决问题之前,先求证:△ACD≌△ABE。

教学中先要求C、B层次学生解决引例,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出: AD =AE,方便例一的引入。A层次的学生可以不提醒运用引例,让他们在求证的过程中,自己通过已有知识摸索出这一思路,然后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处理,可以将课本的例一的难点分化,也可以帮助学生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消化理解教学内容。

2. 利用有利于分层教学的投影设备等现代化电教手段。由于分层教学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仅有的一堂课内教学时间会显得紧张,利用投影设备、幻灯片来显示例题或者习题,可以节省书写黑板所需的时间,使教学过程紧凑。投影可以显示各组不同难度的题目,充分利用投影、幻灯,让它们有效地为各层次学生服务。分层辅导,要让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需要,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辅导。

二、练习及作业要像“自选超市”

教师在下课以后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会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给全班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这样仅仅对中等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优等生就会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对于后进生也会导致他们因为不会做而出现兴趣下降的现象。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得以提高,避免学生的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教、学、做相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在作业布置上,设置四类不同类型的作业: 针对优等生的拔尖题、针对中等生的提高题、针对学困生的基础题,还有针对个别学生只要求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批改作业的时候,要及时鼓励B、C、D类学生,对于他们完成了较高层次的作业要加倍鼓励加分,对于做错的题目,要面对面的辅导,并再出一部分类似的题目让他们完成,对于A类学生要求他们按照学习的内容自行设计测试题,并写出答案展示答题思路。这就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有“尝试———矫正———再尝试———再提高”的机会,让他们感悟到成功的喜悦,切实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我们编写课堂小测验时可以做到同卷不同题,同题不同解,同解不同分等方法。

忽视避孕差点送命 第2篇

那时刚生完孩子,我听人说妇女生孩子后,可出现暂时性的闭经,卵巢也不排卵,所以就不会怀孕。我妈妈也告诉我,她产后八个月没来月经,还说过早放环对身体不利。出于这种认识,产后三个月,当单位妇女主任让我去上节育环时,我以身体不适为由一拖再拖。我自以为聪明,和先生毫无保护地过性生活时,很心安理得。

产后第五个月,我开始感到不舒服,胃口也很差。先生陪我去了医院,想开些补药回来补补。医生问过病情后,立即开了一张化验单让我去验小便。我一看化验单就纳闷:这医生怎么啦,这不是以前我检查是否怀孕的单子吗?我心怀不满地去做了化验,结果一出来,竟是阳性!我犹如挨了当头一棒,接过单子就匆匆奔上二楼妇产科。医生一看就说:"你怀孕了。"我急得不行:"医生,不会的!我产后才五个多月,小孩还在吃奶,我不会怀孕的!我妈妈产后八个月没避孕还没怀孕呢!肯定搞错了,你再帮我查查。"医生看着我直摇头:"都是瞎说,"我不死心,隔天又检查了一次,结果仍然是阳性,我哑口无言了。没办法,我只得接受了人流手术,由于产后子宫壁还很薄,在人流中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差点送命。

研究差点 第3篇

(一)给乐于习作的学生找“差点”

习作后把优秀习作来个“榜上有名”,让全班学生从打印习作找出最喜欢的,说出喜欢原因,不同习作得到不同角度的认可。常规评价使这部分学生止步不前,通过微信、习作张贴、“榜上有名”等“晒作文”方式,能找到优生的“差点”,从而不断超越。

(二)给习作水平居于中等的学生找到“起跳点”

1. 注重引领指导方法。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居于中间学生的方法引领。教“学写读后感”这一习作,学生在写法上都能做到概括书的主要内容却不够精炼,能结合实际但人云亦云,能谈感受却比较浅显。

2. 黄金搭档一文一法。

合作是常用学习方法,但是听者是否愿意接受,在组织教学中常不被老师重视。可自己找“黄金搭档”:找好友,因为喜欢,乐意听;找写得好的,能寻找差距,得出修改方法;找和自己写得差不多的,有更多交流的语言;找没有自己写得好的,会更有信心。

(三)给习作困难的学生找“亮点”

1. 多个角度多个亮点。

可在习作本、课堂上颁发各种奖项:“开头新颖奖”“结尾精彩奖”“题目亮丽奖”“描写细致奖”“想象丰富奖”“字迹优美奖”等。看到自己的写法得到认可,习作困难的学生对写作方法有了关注,会更加努力。

2. 降低标准提高兴趣。

给学生分数或等级不是最终的评价结果。我在给学生打分时会把最低分设置为90分,实在没法评分的会叫来面评,耐心告诉他努力的方向,等改好交上来,再给分数。哪一点做得有进步,还有附加分。

二、评价方法不要墨守陈规,要关注发展

(一)相同题材习作的纵向评价

S版教材在不同年级都有想象类习作。四年级《未来的笔》,五年级《二十年后再相会》,六年级《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拿出来对比,看看有哪方面的进步。是想象丰富了,描写细致了,如何做到更好。

不同学期写相同类习作。例:《我身边的普通人》,三个学期都写,对比后发现在哪方面对人的描写更到位,形成一个写作方法的总结。

(二)修改前后习作的纵向评价

第一次习作与修改后习作比较,题目拟定新颖,字迹变工整,能用上好词,都是进步,“习作评价卡”上设计了“我比上次有进步”用评星做评价。

(三)亲子习作平等评价

学生总是置身于被评价的角色中,所以我们让家长和孩子共写作文,如“我真调皮”,写完后让孩子给家长评价,家长再给孩子评价。平等评价,让学生既看到不同时代不同的认识和经历,还能感受评价的快乐。

三、评价结果要缩小差距

(一)选好评价的尺———私人定制

不能用一把尺衡量所有学生,把学生的灵感用流水线的评价方式给扼杀了。要看这个学生的习作现状是什么,如果是连习作都完成不了的学生,只要他写完就是成功的;如果是叙述流水账的学生,只要有一个亮点就给予肯定;如果是习作成功的学生,就在真情实感、创新等方面提出要求。

“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绽放的理由,只有被认可,才能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写作世界。

(二)定好评价的度———最高成就

每一次习作的评价不应是学生的最终评价,我们应当把每次习作评价的得分或评星的情况记录汇总,在学期结束时,取最高的习作成绩作为考核。

四、评价形式要全面分享

(一)找准评价的方向

讲“勇气”这一习作时,课上我们先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选出我最爱的题目、开头、结尾、写法先展开汇报,小组汇报后,找出共性的问题和学生一起修改,最后当堂修改。这种开放式,方法指导性的评价让学生的修改更接地气,更有方向。

(二)搭设评价的舞台

写漂流日记,下一个学生对上一个学生的评价,一周后,对自己喜欢的习作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微信群晒作文,让家长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投票……

(三)享受评价的快乐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在谈自己写作的秘诀说:“应感谢我的老师,让我在同学面前读自己的习作。”应多让学生登台朗读,还应寻找机会发表,可以是校刊,本班的文学氧吧等,让学生感受发表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所以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找到提升目标,就能大胆表达,乐在其中。

好的评价会让习作一树花开。以评促写,纵向评价,才能真正点燃每个学生习作的热情,唤醒每个学生的创造性。

摘要:怎样的评价方式更能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呢?“差点教育”是吉林省教育厅书记,国培教育专家黄宝国提出来的,理念是“尊重差异,寻找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通过纵向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习作评价制定及使用方法,学生如何学会习作评价做出初步研究和策略探索。

关键词:尊重差异,关注全体,纵向评价

参考文献

[1]陈之华.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4.

[2]黄宝国.差点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N].吉林日报,2013.4.

谄媚差点掉脑袋 第4篇

看着陪领导哭丧也能升官发财,可就羡煞了一个人,他就是江左第一才子谢庄。这位“七岁能作文,通《论语》”,年轻时即文名远播的南朝首席作家,文章极佳,写赋是他的拿手好戏。谢作家看见身边的人一个个抹几把鼻涕就坐着火箭直往上蹿,眼红,决心凑个份子。既然凑份子,就要“凑”得与众不同,于是,他拿出自己的绝活:写文章。

在充分酝酿一番感情、熬了几个通宵之后,一篇催人泪下的《殷贵妃诔》被及时送呈到刘骏的龙案之上。每天看着大臣们哭鼻子抹眼泪的,刘骏也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如今,这篇悼文让他眼前一亮。刘骏读着《殷贵妃诔》时,仿佛看到那个娇俏婀娜的美人又活生生地站在眼前。兴奋得不行的刘骏决定将这篇美文与下属们分享,于是,一个“《殷贵妃诔》讨论会”及时召开,当朝的所有知名写手和文艺评论家悉数参加,深刻研讨各自的读后感。自然,此悼文的原创者谢庄,立马官升三级,成为刘骏身边的超级红人。

然而,红得发紫的谢庄正在美滋滋地享受美文带来的快乐时,有人却气得不行,这个人就是东宫太子刘子业。谢庄一门心思讨好现任领导人刘骏,不承想得罪了未来的顶头上司。

原来,谢庄在《殷贵妃诔》中将殷贵妃比作汉武帝的宠妃赵婕妤,戳到了刘子业的痛处。赵婕妤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可殷贵妃的儿子并非接班人。谢庄的这个类比,分明是不希望自己将来当接班人嘛。既然他对我没好感,我又何必对他客气?

火冒三丈的刘子业放出狠话:你写殷贵妃的这篇文章,明摆着不把俺娘和俺放在眼里,俺就要跟你拼命。于是,刘子业率领自己的东宫警备队,摩拳擦掌就要找谢庄算账。这时,一个属下拦住了气得鼻歪眼斜的刘太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谢庄是你爹跟前的红人,有你爹罩着,你奈何不了他。只要你将来当了一把手,还愁搞不死他?刘子业想想也是:除非你谢庄死在我即位之前,否则,有你好看的。

两年之后,孝武帝刘骏双腿一伸走了,刘子业顺利接班。这下,谢庄的倒霉日子就来了。刘子业将谢庄抓来,废话没有,只问了一句:“卿昔作《殷贵妃诔》,知有东宫不?”话音未落,这位文学大师就昏厥过去。

等到谢庄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天牢里。而且,不好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刘子业已经直接宣判了自己的死罪,不日将押赴刑场,执行处决。就在谢庄等着挨刀时,刘子业的一个手下出了个馊主意:谢庄这厮,一刀结果了他太便宜了,要让他尝尽百般苦刑,将他折磨死才痛快呢。刘子业本就是个虐待狂,这个建议正合他的胃口,于是,当即宣布谢庄的死刑改判为终生监禁,并嘱咐狱警们莫忘了经常“关照”谢作家。

幸亏谢庄的命大,在牢房里被“关照”了一年之后,他没死,倒是刘子业被手下给干掉,谢庄就此躲过一劫。从牢房里走出来,谢庄终于明白一点:想升官是项技术活儿,采取的手段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拍马屁风险的正确评估。否则,官当不成不说,很可能会闹出人命来。

差点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教育理念,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越来越关心, 人的成长过程及生命个体价值如何实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 鼓励教师和校长创新教育思想。上海市刘京海的成功教育、江苏省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吉林省宋戈的潜能教育等等, 都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典范。我国已经有很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尝试, 作为一名有将近30年学校工作经历的教育工作者, 如何进一步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与感悟, 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也一直是我多年以来最大的梦想。2013年4月19日, 笔者以《差点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题, 发表在《吉林日报》上, 首次提出“差点教育”这一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教育也越来越显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 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和优秀教育理念, 笔者所提倡的差点教育则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 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人的个性差异。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事物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那么,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与不同之处则正是所有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所在。教师只有充分肯定并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 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被激发出来, 使外在的、教师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学生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 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自身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差点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其次, 提倡平等、宽容的人文精神与师生互动, 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鼓励学习者在自我超越的量变过程中实现羽化成蝶的质变效应;最后, 在教育方法上,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 采取理性的科学教育方法, 为学生的全面及个体的健康发展提供适宜的土壤和自主的成长空间。

一、差点教育的理论基础

差点教育是个新名词, 它的提出和实践是基于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第一, 教育是理性的等待。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人的成长需要主观和客观诸多要素, 但核心还是要靠主观努力。成长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不可代替的, 与庄稼的生长一样, 人的成长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谁都不能揠苗助长。舒缓自然, 是生命成长的本真状态, 也是教育本该具有的自然姿态。我认同教育像农业而非工业的说法, 所以, 教育应是“慢养”, 需要理性的等待, 不可“速成”。它需要教育者能够拥有一种等待“孩子, 你慢慢来”的定力和耐性, 这或许就是教育的一种内在规律。第二, 教育是艺术的唤醒。在人的一生中, 其生命内在的规律与生命的密码已经蕴藏了许多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与生俱来的。人在成长过程中, 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提醒。有一种“教”是通过唤醒来进行的, 作为教育者, 我们需要创造条件去唤醒学生的内心, 让他们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领悟更多的新知、体会更多的经验。逐渐地, 这种唤醒慢慢不再更多地依靠外界, 而是要发自内心的, 或者说它是一种自发的动力, 最终促成孩子的自我觉醒、自我清醒、自我唤醒。第三, 教育是阶段性的陪伴。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也不是全程的, 无论学校, 还是教师, 无论我们有多么爱我们的学生, 终有一天, 他们都要靠自己独立前行。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 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学校只是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加油站”, 教育的根本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灵上的源头活水, 让学生的生命变得丰富充盈。人生路漫漫, 教师不宜也不能够对学生的一生发展做出终结性判断。

二、差点教育理念的内涵与解读

有什么样的理念, 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差点教育把每个孩子都看成一个待长成的秧苗。基于这样的认识, 教师便可以用理解、接纳、等待、欣赏的心态去看待他们的学生。“揠苗助长”不仅会对学生带来伤害, 教育者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知识面前, 孩子之间没有智与愚之分, 只有经历或没经历之别;他们的价值观没有对与错之分, 只有成熟或不成熟之别;他们的品行没有好与坏之分, 只有经过引导或未经引导之别。教师的使命, 在于发现学生的“差点”随时准备唤醒、等待和引导孩子, 所以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孩子知道, 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 而是通过学习“成为最好的自己”。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 每个人都面临着本领恐慌的问题, 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地位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 教师和学生只有互为主体,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这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差点教育理念的内涵, 可以用“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十六个字来概括。具体解读如下:

1.尊重差异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学生个体也是千差万别的,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先天素质、生活环境的不同, 其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兴趣、爱好与不足之处也均有所不同, 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也有所差异。”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中, 存在着许多根据学生智力方面的差异将其贴上某种标签的现象, 例如, 以学习能力为标准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以学习速度为标准把学生分为“尖子生”和“学困生”等。在这种区别的理解和对待中, 教师显然鼓励了那些暂时占优势的学生们, 而另一些学生则得到了无形的心理暗示———我不够好。差点教育理念强调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自己, 教育里应没有差生而只有差异, 教育要培养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我们只有客观地认同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才有可能把学生的个性潜质充分挖掘出来。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的差异, 这不仅是教育, 也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该坚持的人生信念和道德标准。

2.研究差点

所谓差点制度, 是一种尊重差异、促进个体自主发展的评分赛制, 它来源于高尔夫球比赛中的一种理念。这种赛制利用“差点”的方式促使初学者和技术仍需增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及时的鼓励。“差点”的起伏, 取决于参与者自我努力与否, 即“差点”体现的是自身成绩的纵向比较。学习者通过和自己的过去竞争, 体验学习的乐趣, 获得学习的动力, 从而获得了有利于自身健康、富有意义且科学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对“自我进步”的肯定, 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与动力。可见, 我们的教育, 特别是基础教育, 应该从“差点”中得到启示, 研究教育中的“差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资源分配, 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 鼓励学生与自己比, 使其在关注每一次自我超越的成长中, 获得成功体验, 感受学习快乐。研究教育中的“差点”, 关键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倡导教育者关注学生个体纵向的发展变化, 促进每个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 最终使每个生命个体得到自主发展。教育的“差点”, 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 既是优点, 也是缺点;对于教育现象来说, 既是热点, 也是难点。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 让优点成为亮点, 用其亮点点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这是差点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创新之处和理想追求。

3.缩小差距

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作为教育者, 其首要任务不是将差距拉大, 也不可能使差距完全消除。差点教育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实现共同进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第一, 要抓住契机。面对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 任何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都将遭遇失败。因此, 理性的选择应该是正确对待差距, 把差距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第二, 要扬长避短。扬长避短是尊重生命的具体体现, 对于每个生命个体来说, 最有效的教育应该是“扬长避短”, 而不是“取长补短”。因此,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 规避其不可逆转的“短”;第三, 要因材施教。作为教师, 应全面观察, 分析学生, 关注个性差异, 了解个体之间的差距, 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具备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在素质和闪光点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切不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在允许学生间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存在差距的观念指导下, 因势利导, 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发挥特长, 张扬个性的学习环境。

4.共享差别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优势互补, 和谐共赢。只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才可能实现“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也就是差点教育的价值取向———共享差别。“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 持这种信念的教育工作者, 能够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懂得理解和包容, 能够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做出反应。差点教育带给学生的是尊重、鼓励、信任和赞美, 差点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育之中获得适合他 (她) 的教育, 让他 (她) 坚定学有所成的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 在中国教育梦里, 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出彩的机会、拥有成功的体验。李克强总理最近指出:“总理和农民没有贵贱之分”, 从教育的角度看待这句话, 我认为:“学生之间没有好差之分, 对于成长中的每个学生, 兴趣比分数重要, 方法比名次重要, 习惯比知识重要, 过程比结果重要, 学生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学生间的差别需要理解, 也需要共享。只有理解、共享学生间的差别, 你才会用一颗包容的心鼓励每一位学生的优点, 使得每一朵生命之花都得以绽放。“快乐着你的快乐”, “幸福着你的幸福”, “忧伤着你的忧伤”, 这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共鸣, 与其说是表达男女爱情之美, 不如说是对差点教育目标的最好诠释。

三、差点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

1.差点教育理念的实施, 要以尊重为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审美的需要。可见, 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差点教育和传统教育在育人理念上的最大区别所在。传统教育强调注重学生的共同性, 而差点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差点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育活动的开展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 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差异, 并且以此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得以适宜的发展。与此相适应,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时, 他 (她) 自己的内驱力才能被激活,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生活, 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实施差点教育, 不仅要求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对话, 更需要教师在心里把学生当做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生命体。尊重不仅仅是姿态, 而且要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习惯和职业本能。

2.差点教育理念的实施, 要以扬长为途径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表现是各异的, 从多元智能理论中, 我们知道这种差异源于个体所拥有的智能组合类型的差异, 比如有的学生具有言语智力优势, 而有的学生具有音乐节奏智力或身体运动智力优势。基于学生智能优势的教育, 对学生不能一概而论, 而是要了解学生在不同智能领域的不同表现, 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和闪光点, 让它成为成就学生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石。差点教育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所以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引导学生的优势智能得以发挥。同时, 借助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挖掘有待开发的潜能, 力求让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真正全面和谐的发展。对于少数人来讲, 优长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 优长往往是隐性暗藏的, 需要他人的发现和引领。虽说是金子总是要闪光的, 但生命的有限性决定了何时闪光的贡献度有很大不同。人贵有自知之明, 明长知短均非易事, 扬长需要慧眼识珠, 也需要对症下药。从这个角度上说, 实施差点教育, 教师不仅要有一双慧眼, 还要有一颗仁心。

3.差点教育理念的实施, 要以纵评为手段

差点教育是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 通过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 着重强调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掌握和进步情况, 激励学生自主地学习的教育。差点教育采取的不是学生之间横向的比较, 而是学生自身的纵向发展, 通过激励学生内在动力的方式使其实现自我的超越。这种评价制度就是通过尊重、鼓励的方式帮助树立学生信心, 激活学习动力, 从而自主地寻求自我进步和发展。

在实施差点教育的过程中, 应注意从下列三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 如何创造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教育具有公平性, 实施差点教育必须保障所有接受教育的学生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促进所有受教育者的发展。也就是说, 面对有差异性的个体, 教育要做到各个兼顾, 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些方面来讲, 差点教育要创造适合全体学生的教育, 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 差点教育的提出是教育价值观的新追求, 是对教育实验研究的新构想, 它对教育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但不是唯一的教育模式。第二,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教育要以人为本, 关注个体发展。关注人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在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也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 尊重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开展灵活开放的教育,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第三,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断进步的生命基因, 就像是一棵棵还未定型的小树, 教师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正确地引导, 适当地培养, 才会令他们茁壮成长。正如前文所说, 注重每位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 也要努力帮助其提高他 (她) 的综合素质, 使得其全面地而非片面地发展。第四,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差点教育强调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视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程度为成功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 差点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鼓励和肯定, 引导他们可持续性地学习与进步, 为其自主学习提供可能, 为其自我反思提供方向, 为其自我进步提供方法, 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收条”没开对差点要不回借款 第6篇

按照借条约定的利息及潘仁还款的金额和时间计算, 截至起诉之日, 潘仁还欠王大关本息33万余元。然而, 潘仁在法庭上辩解说他不仅已经还清借款, 而且已经多付了4万多元利息。潘仁向法庭提交了如下证据: (1) 2012年7月银行转账5万元的汇款凭证; (2) 2012年12月委托第三方银行转账10万元的汇款凭证; (3) 2013年2月银行转账25万元的汇款凭证; (4) 落款时间为2012年12月、金额为10万元的收条; (5) 落款时间为2013年12月、金额为25万元的收条; (6) 2012年12月银行现金取款10万元的凭证; (7) 2013年12月银行取款25万元的凭证。用这些证据证明潘仁已连本带息共还款75万元, 其中银行转账还款40万元, 现金还款35万元, 有收条及款项来源证明。

从潘仁的举证来看, 的确如其所说已经超额还款。王大关坚持没有收到过潘仁的现金还款, 收条是针对银行转账出具的, 并不是现金还款的收据。

总金额为35万元的两张收条, 是如潘仁所说的现金还款的收据?还是王大关所说的, 是针对银行转账出具的收据, 不存在现金还款?

本案纠纷产生的原因, 是因为王大关没有正确出具“收条”。如果王大关在出具收条时能够注明收款方式是现金还是银行转账, 那么本案就不会变得扑朔迷离。

幸运的是, 律师在潘仁提交的证据中找到了突破口, 潘仁提交的证据 (5) , 这份收条的落款时间疑似被篡改, 通过笔迹鉴定, 该份收条的真实时间确实被篡改了。法官最终通过交易习惯、合理性等角度肯定了王大关关于“收条是针对银行转账凭证所出具”的主张, 还原了本案真相。

虽然本案最终尘埃落定, 但在民间借款日益频繁的当下, 我们有必要从这一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 掌握民间借款行为中必备的法律知识:

1. 借款合同的订立。

出借人应保留借款人身份信息的证明文件, 以防纠纷产生时方便追偿。借款人是个人的, 应保留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借款人是单位的, 要保留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需盖公章) 。

2. 收条的正确出具。

收条中写明收款形式 (现金、银行转账或其他形式) 非常重要。一般, 现金收款才要求出收条, 如果是银行转账, 付款人只要保存好汇款凭证即可证明自己的付款行为。如果是现金付款又没有让收款人出具收条, 务必保存好现金的取款证明, 对款项的交付地点、时间等情况做好记录, 最好在交付款项时有第三人在场作证, 以防收款人抵赖说没有收到款项。

3. 借款利息。

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 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4. 借款用途。

首先, 借款用途必须是合法的。其次, 如果是夫妻一方作为借款人出具借条的, 那么只有当借款用于该夫妻共同生活时, 才能算作是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借款是用于借款人夫妻共同生活的, 那么即使借条是夫妻一方出具, 最终也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5. 担保。

抑郁症差点要了他的命 第7篇

病例分析:

抑郁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 糖尿病患者患上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 糖尿病患者有60%~75%伴有抑郁情绪, 其中10%~35%为重度抑郁。但糖尿病抑郁易被忽视, 只有病情严重, 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时才被发现。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 兴趣减低, 悲观, 思维迟缓, 缺乏主动性, 自责自罪, 饮食、睡眠差, 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 感到全身多处不适, 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的危害是严重的, 不可忽视。就糖尿病患者而言, 沉重的精神压力、不良情绪不仅会使血糖升高, 降低治疗的依从性, 还会加速心、肾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病情的控制非常不利。反之, 血糖控制不好, 病情加重, 又会导致病人精神痛苦、悲观等, 加重他们的抑郁症状。此外, 重度抑郁症还会引起悲观和绝望, 甚至出现自残和自杀行为。因此, 患者要提防抑郁症的发生。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合并抑郁症呢?糖尿病伴发抑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的致病因素有很多种:程长、痛苦多、血糖易波动、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多, 患者易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情绪;长期治疗花费高, 导致经济负担重;有些老人丧偶或家庭关系不和;长期饮食控制, 频繁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不佳使患者厌烦;年龄增长, 许多生理功能减退, 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等等都可导致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发生。

温馨提示

如何预防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学会精神调整, 放宽心境, 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糖尿病。平时, 患者可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这都有利于患者改善心情, 并愉悦身心, 给生活增添乐趣。同时, 也要与家人多沟通, 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家人分享、沟通、探讨, 不可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狭小的世界里。

小探“差点儿(没)”的主观企望性 第8篇

“差点儿”和“差点儿没”是汉语中十分有特色的一组词,因此历年来对两个词的研究十分之多,而研究争论的焦点,则在于“差点儿”和“差点儿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表示肯定意义,什么情况下表示否定意义,表肯定或否定时,“差点儿”和“差点儿没”二词的语义是否一致。

“差点儿”的研究始于1959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国语文》第九期上发表了学界第一篇关于对“差点儿+(没)+VP”句式研究的论文——《说“差一点”》。朱德熙先生在论文中对“差点儿(没)VP”句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首次提出了“企望”和“非企望”的观点。他的结论是:凡是说话的人企望发生的事情,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凡是说话的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不管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但是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带有强烈的是否企望其发生的主观色彩,朱德熙先生后来也慢慢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在后来的文章中指出,“把这类句式里的VP所指的事件划分为说话人企望实现的和不企望实现的两类”,“这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其实有些事情是中性的,就是说,在说话的人看来无所谓企望与不企望。”而当事件无所谓是否企望时,“差不多(没)+VP”都表示否定意义。因此,综上所述,朱德熙先生认为,任何情况下,肯定形式的“差点儿”都表示相反的否定含义;而就“差点儿没”而言,除了表企望的否定形式“差点儿没”表示相反的肯定含义以外,其他情况下的“差点儿没”都表示否定含义。

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看到了“差点儿”和“差点儿没”这两个词中个人主观愿望的重要性,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差点儿(没)+VP”的思路。这一观点有其合理的地方,其中所举大多数例子也确实能够得到印证。但是,笔者认为,“企望说”这一观点仍然具有片面性,它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生活语料,理由有三。第一,企望具有相对性,同一件事情,立场不同就会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企望,朱德熙先生的企望与否主要还是立足于一般意义上的主观愿望,如“中奖”一定是企望的,而“死”一定是不企望的。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单凭自己推断的事情好坏去主观臆测说话人的真实企望;第二、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也是我们研究必须要考虑的方面,同一句话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含企望不同,意义也就随之不同,我们不能单单靠“差点儿(没)”出现的句子来推测意义;第三、在口语中,因为语音间隔、重音等因素的影响,书面语中看似一样的字词组成的句子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下面,我将分别进行阐述,用我的浅薄理解来补充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企望说。

二、企望相对性

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企望说”强调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愿望,然而,企望往往具有相对性。企望是相对的,是指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因此可能会有不同的企望。我们不能单凭自己推断的事情好坏去主观臆测说话人的真实企望。一般情况而言,我们都希望好事发生,坏事不要发生,比如人们平时都不希望自己走路摔倒,那么如果“差点儿”放在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之前的话,在其后加上“没”则依然表示同样的意思。例如就朱德熙先生所举例子“差一点摔一跤”和“差一点没摔一跤”,两个句子都表示同样的意思:没有摔跤。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可能有些时候我们恰恰会企望一般意义下被人们认定为不好的事情发生。例如当我们表演节目的时候,一个镜头是要求我们摔跤,那么摔跤此时就是我所希望发生的事情,所以“我差点儿摔跤了。”在这里就表示:我没有摔跤;而“我差点儿没摔跤。”则表示:我摔跤了。同一件事,由持有不同立场不同企望的人说出来,意义都会不一样。而朱德熙先生只是提出了事件是否是说话人所企望发生,并且主要也是根据大众理解或字面意思被认定为应该成为企望或非企望的事件,而没有论及非企望的事情可能也会成为个别人个别时候所企望发生的。

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说出来的话所要表达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再如就“把张三选上了”这一件事,本来应该是一件值得企望的事,但是如果甲乙两个人内心想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企望。在这里,我们假设甲希望张三被选上,而乙不希望,因此张三选上是甲企望的事情,而张三选不上是乙企望的事情:

甲:差点儿没把张三选上。(把张三选上了,表示庆幸)

乙:差点儿没把张三选上。(张三没被选上,表示庆幸)

如果按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来理解甲乙二人说的相同的话,本来已成定局的“被选上了”竟然理解出了不同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是有一定的不准确性的。

同时,对于同一件事,企望与不企望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件事情发生往往因为说话人所面对的具体的条件和环境、背景的不同,有时候希望它实现,有时候又不希望它实现。比如说旱灾,当它发生时老百姓都渴望老天爷下雨,但是下多了呢,又会造成涝灾,百姓又不希望再下雨。所以“差一点下了”和“差一点没下”有时候是企望的,有时候是非企望的。

三、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也是我们要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主要用于社会交际,只有在社会交际过程中,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相同的一句话,在不同的社会语境或上下文语境中,意思会有差异,特别是否定形式“差点儿没”。如将朱德熙先生所举“差点儿没及格”置于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含义也会大相径庭:

(1)这次考试差点儿没及格,正好60分儿。(及格了)

这次考试差点儿没及格,我要把最后那道题答上就好了。(没及格)

“及格”本来是人人都企望的事情,但是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也会有不一样的含义,并不是如朱德熙先生所说的对于说话人企望发生的事情,否定形式就表示肯定意义。再如:

(2)我这次差点儿没考满分,就因为我最后改错一道题。哎,真可惜。(没考满分)

我这次差点儿没考满分,幸好在交卷的最后一刻,我把那道题改对了。真是好险啊!(考了满分)

第一句里“差点儿没考满分”表示否定意义,而第二句一样的句子却表示肯定意义。因此,除了企望与否以外,上下文语境对于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义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方面。研究句式,必须通过语言实例来验证,必须有语言环境做依托,孤立地研究抽象句式,完全从主观想法出发来判断句义是危险的。

四、口语中意义的变化

在口语中,人们说话常会有语速快慢、语音间隔、重音等语音方面的不同。语速快慢或许对语义的表达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语音间隔则不同。同样的一句话,语音间隔不同,意义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当语音间隔出现在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差点儿(没)+VP”句式中时,说话人同样的企望可能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意思。例如:

(1)这次她买彩票,差点儿中奖。

(2)这次她买彩票,差点儿没中奖。

按照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1)(2)两个例子中,“中奖”是一件好事,肯定形式“差点儿”接说话人企望发生的事情时表示否定意义,而否定形式“差点儿没”接说话人企望发生的事情时表示肯定意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所表达的意义不同。但是,当我们在说这两句话时表现出明显的语音间隔时,情况便会有所不同:

(1)这次她买彩票,差点儿——中奖。(没中奖)

(2)这次她买彩票,差点儿——没中奖。(没中奖)

在这种情况下,两种说法意义又是相同的。这也是现实说话与单纯的一个句子出现在书面的不同。因为现实说话是以语音为表达方式,而句子出现在书面却是运用文字作为表达工具。

其次,重音也会影响句子意思的变化。当语音间隔和重音都出现的时候,在语音间隔和重音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和时候时,同一句话可能会有相反的意思。例如同样一句话:“差点儿没进去。”当“没”以轻音形式出现,语音停顿在“没”与VP“进去”之间时,句子表示否定意义“没有进去”;而当“没”以非轻音形式出现,语音停顿在“差点儿”与“没”之间时,句子表示肯定意义“进去了”。

五、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朱德熙先生针对“差点儿(没)+VP”句式提出的企望说有其合理的地方,能够解决大部分的语义问题,但是这一观点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生活语料,具有其片面性。

首先,朱德熙先生所谓的企望是立足于一般意义上的企望,即主要是按照词的字面意思来进行理解,但是不排除有些时候被认定为不好的事情会恰好成为我们的企望,也不能忽略有时我们会企望一般意义上的好事不要发生。同时,对于同一件已经成定局的事情,假若甲乙两人对此怀有不同的企望,如果按照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那么根据甲乙二人的企望就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另外,企望与否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件事,对于同一个人而言,可能偶尔是企望的,偶尔又变成不企望的。

其次,在对“差点儿(没)+VP”句式进行理解时,上下文语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忽略语境而单独来理解句子意思。可能当同一句话置于不同的上下文和社会环境时,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最后,我们运用的最多的语言形式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达我们的思想,而口语就会面临语音间隔、重音等因素,而当这些因素出现于不同的时候时,就很容易导致同一句话的意思发生变化。

因此,单纯地根据“差点儿(没)”后的事件是否是说话人所企望来评判话语含义是武断的。必须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正确理解出词语所在句子所折射出的真实话语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说“差一点”[J].中国语文,1959.

[2]朱德熙.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C].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

[3]杨美霞.浅谈“差点儿”、“差点儿没”[J].青年文学家,2013.

[4]韩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差点儿”与“差点儿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研究差点 第9篇

高尔夫差点是衡量一名高尔夫球手球技水平的标尺,为不同水平球员之间提供了一个公平竞赛的环境。随着高尔夫运动在中国走上了普及之路,这要求高尔夫比赛计分制度也应不断完善。因此,高尔夫差点制度的推广势在必行。

1.1 新新贝利亚差点制研究现状

最被广泛应用的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目前在高尔夫研究领域极少被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处在简单介绍阶段,行业内对于新新贝利亚差点制的传授仍处在初级阶段,多半只能手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对于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的自动化应用的研究几乎为零。美国高尔夫球协会发布的《新新贝利亚差点制计算方法》和2002年10月,赵贻贤在《体育博览》杂志上发表的《高尔夫的差点与净杆》均只说明或研究了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的简单应用和计算方法。在赛事计分环节中的应用极为不便。

1.2 新新贝利亚差点制在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高尔夫赛事逐年增加,高尔夫差点制度被广泛应用,许多的业余赛事、商业赛事或友谊赛中,赛事组委会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对上百名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进行计算,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球员的差点和净杆。要得出这么多选手的比赛成绩和排名情况,往往需要数人几个小时的时间。如何才能在一般赛事中,尽快地得出赛果,让球员、赛事组织者、媒体和观众减少等待的痛苦。一旦将新新贝利亚差点制运用到计算机进行自动化设置,只需要一个人十多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赛事计分环节的效率。

2 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计算方法

根据高尔夫业内最权威的机构———USGA(美国高尔夫球协会)颁布的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8洞中随机抽取6洞不计算成绩,其余12洞成绩相加总和,乘以1.5倍,再减去标准杆(通常为72杆),再乘以0.8即为差点。计算公式如下:

①[(12洞总和杆数)×1.5-18洞标准杆]×0.8=差点(0≤差点≤36)

②净杆=18洞总杆数-差点[1]

为防止有人故意打多杆以获得较高之差点,三杆洞最高杆数以5杆计,即5杆以下照实际成绩计算,5杆以上以最高杆数5杆计。而四杆洞最高杆数以7杆计,五杆洞最高杆数以9杆计。[2]

3 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在计算机Excel办公软件中的自动化应用过程

示例软件为Microsoft Office Excel 97-2003工作表,球洞信息以三亚龙泉谷高尔夫球会为例编排。操作过程中诸如单元格合并、单元格大小调整、工作表数据自动填充等有关Excel表格制作的相关操作知识在本文中不做涉及。Excel表格制作的内容不是本文讲述点。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3.1 构建基本框架

(1)编排18个球洞的编号;

(2)罗列18个球洞的标准杆;

(3)编写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系统各项目(前九、后九、总杆、12洞和、差点、净杆、排序)。

构建完成后,调整单元格大小。最终效果如图1所示。

3.2 调整各洞杆数

根据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计算方法得知三杆洞最大取5杆,四杆洞最大取7杆,五杆洞最大取9杆的原则,对18洞所打杆数用条件函数进行调整。

(1)在表格中插入待调整的18洞。如图2所示。

(2)用Excel表格中的IF函数对18洞所打杆数进行调整。以1号洞为例,该洞为4杆洞,当该洞杆数大于7杆时,取7杆,当该洞杆数小于等于7杆时,取所打杆数。如图3和图4所示。

3.3 计算前九洞、后九洞、总杆和12洞和杆数

分别用Excel表格中的Sum函数计算前九洞和、后九洞和、总杆和12洞的杆数。以计算前九洞和为例,如图5和图6所示。

3.4 求差点

用上述的差点计算公式计算差点,在函数对话框中编辑公式,如图7所示。

3.5 调整差点

已知0≤差点≤36,因此分两步,用Excel表格中的IF函数对所求差点进行调整。

(1)当所求的差点小于0时,取0;当所求的差点大于等于0时,取该差点。如图8所示。

(2)在上述调整的基础上,再进行调整。当差点大于36时取36,当差点小于等于36时,取该差点。如图9所示。

3.6 隐藏调整洞以及调整前的差点

隐藏调整洞以及调整前的差点,如图10所示。

隐藏后,效果如图11所示。

3.7 计算净杆

根据公式:净杆=18洞总杆数-差点,在函数对话框中输入公式。如图12所示。

3.8 设置击球杆数的背景颜色

用Excel表格中的“条件格式”设置各球员所打杆数的背景颜色。例如1号洞,当所打杆数为1~3时,背景为红色,当所打杆数大于4时,背景为蓝色。其余球洞背景设置以此类推。如图13所示。

3.9 根据净杆数进行自动排序

根据净杆数用Excel表格中的排序功能对比赛成绩进行名次排序。最终效果如图14所示。

以上为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的计算机自动化应用的全部操作过程。

4结论

本文的研究已经进行过实验论证。2012年和2013年,在前期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分别对三亚理工职业学院2011届和2012届高尔夫管理专业《高尔夫俱乐部管理———第五章USGA高尔夫差点制度与新新贝利亚差点制作》的课程教学中加入理论讲解新新贝利亚差点制在Excel办公软件中的自动化应用步骤,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实践操作。通过分组对比论证,该自动化应用的实用效果非常好,能极大提高高尔夫赛事计分工作的效率,为该应用在高尔夫行业中推广提供了实验依据。

摘要:随着高尔夫差点制度不断演变和完善,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差点制度是新新贝利亚差点制。但是,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鲜有涉及新新贝利亚差点制的研究,部分文献只是简单阐述新新贝利亚差点制的计算方法。通过文章的研究,使新新贝利亚高尔夫差点制能在计算机上完成自动化,使高尔夫业内人士充分掌握高尔夫赛事的计分工作,使高尔夫赛事计分环节用更少的人手、更少的时间完成成绩统计任务,从而提高赛事组织效率,进而为高尔夫企业所用。

关键词:高尔夫,差点制,新新贝利亚,自动化

参考文献

[1]赵贻贤.高尔夫的差点与净杆[J].体育博览,2002(10).

上一篇:阻尼控制下一篇:社区糖尿病随访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