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六级范文

2024-08-29

大学英语六级范文(精选12篇)

大学英语六级 第1篇

许多人往往认为扩大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唯一目的, 以为只要词汇量够大, 六级考试就能轻松通过, 因此当他们遇到生词时就慌乱了。更有人放弃词汇类的问题, 随便选出一个答案, 去碰25%的运气。其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认识所有的英语单词, 但学的好的人能够合理的对待生词。

二.大学英语六级的PPT原理

要想做好六级, 每个同学都要记住的一个原理, 叫做PPT。首先第一步, 你必须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叫做perseverance。这个单词, 翻译成中文叫做坚持不懈。我们很多的同学特别容易被六级的文章所误导。你以后去做六级的文章会发现一个规律, 就是看六级的文章开头特别的难, 你会发现10个单词你有9个不认识, 很多同学心里上可能会想, 这篇文章可能读不懂。这就是你开始放弃你的阅读过程, 明白吗?但是如果你坚持把这篇文章读下来, 就算每个单词我都不认识, 但是你会发现我读过一遍后, 答案就会自然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六级的文章第一步考的就是你能不能很自信的把文章读完。要求是你读完, 而不是读懂。如果是, 你有了一种非常好的心态的话, 这时候就进行第二步, 叫做practice, 进行练习。第三步, 练习想要事半功倍就需要在练习的过程中, 结合老师们课上讲的technique, 就是技巧。然后你靠坚定的意志力把文章读完, 然后结合我们的技巧进行练习的话, 大家应该听过practice makes perfect, 叫做熟能生巧。所以说只要你能坚持把文章读完, 结合我们讲过的方法进行练习, 一般来说大部分同学在阅读中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三.大学英语六级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下意识地培养阅读习惯之外, 还要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因为有限的词汇量会影响一个人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阅读能力, 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要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量, 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所学的语法知识加以归纳总结, 达到熟练运用;其次, 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大量的阅读实践, 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 才能建立语感,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技能。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阅读不能是盲目的, 而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平时阅读训练时, 把精读和泛读的内容区分开, 定期进行阅读效果总结。同时, 还应有意识地扩大阅读面, 看一些有关英美等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材料和科普读物, 这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单词量的话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练习, 比如说你可以把选项里的单词去查出来去记一下。因为在我们整个六级文章里面, 只有选项里的词汇是考纲词汇, 文章里的很多词汇都是超纲词汇, 所以你不需要背文章里的单词的。所以你可以把选项里的单词一一找出来就可以了。而说到这个我有必要跟大家这么说一下, 如果你真的想去背单词背书, 我不是很建议大家去背, 除非你有黄蓉母亲那种过目不忘的本领。如果你没有的话你最好不要去背单词和书。如果你真的想去背单词书的话, 建议大家先去背那些你认识的单词, 去带着那种带有独特涵义的单词书。就是说这些单词你认识, 但是意思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叫做industry, 这个单词只要大家考过四级都应该认识, 叫做工业。但是你会发现这个单词后面还有一个附带的意思, 叫做勤奋。我告诉你像这种单词, 在文章里出现的时候, 才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因为一个单词如果你不认识, 你不会有任何的遐想, 反正你不认识你想都不会想, 就像我现在写个单词, 叫做cardiovascular, 然后后面写一个disease。你看到这个单词你想都不用想因为我不认识, 但是我知道它是一种病。但是你想过没有, industry这个单词在你认识的时候你不知道“勤奋”这个含义, 你就会向工业方面想, 然后你从一开始就会想工业, 工业, 越想越像工业, 最后全篇都是工业, 这就是你做题的时候意思偏了。所以说为什么说六级和考研最大的难点就是它考的单词都是你认识的单词, 但是带着独特涵义的。比方说再写一个单词, 这个单词大家更认识因为这个单词大家小学就学过, 要是大家学过少儿剑桥英语就更认识了叫做square。这个单词在我们小学的时候, 我们学过叫Tian an square叫做广场, 然后初中的时候学过叫做正方形,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过它表示的意思是平方, 其实你们在大学里学过它第四个意思, 举个例子说说, 老师我下课请你吃饭, 我说好啊, 很高兴的一直等着等着等得都要上课了。哎, 还没来, 我突然看见他说你不是请我吃饭吗?他说哎老师我忘了。这时候我就会说you are square。什么意思?你怎么放我鸽子呀?或者说你怎么不守信用。所以square的第四个意思就是不守信用的。意思就是你在那, 否则就不守信用了, 所以叫做不见不散。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六级中真正难的东西不是那些你不认识的单词, 而是那些你认识的而不知道它独特涵义的单词。所以说如果你真的想去背单词的话, 我建议大家最好把你认识的单词, 带有独特涵义的单词先把它挑出来。把这些词你先背会, 然后你再去背那些你不认识的单词。如果说你一下子就背你不认识的单词, 比如cardiovascular也许你在阅读理解中永生都不会见到它, 也许呢只能见到一次, 而发现见到它以后你不认识它还是可以把它做出来, 因为反正是一种病。所以说, 真正影响你的是你认识的单词。

真正决定你分数高低的不是阅读, 而是词汇部分。我写一个表达方式, 大家来看一下什么意思, Have a face that would stop the clock。你有一张脸, 让钟都能停下来了。请问大家什么样的脸让钟都能停下来了?那么请记好了, 这个表达方式就是你要有多丑就有多丑。就是说像这样的句子, 你每一个单词都认识, 但理解的时候产生了误差。我想告诉大家说, 如果你想要英语取得高分, 你第一步就是建立兴趣, 因为当你讨厌一个东西的时候, 你会发现接受起来特别困难明。我再给大家一个表达方式, 猜猜看什么意思啊, curl one’s hair。大家有学过什么叫curl吗?卷曲。那好, 什么叫做curl one’s hair?这叫做毛骨悚然。我再来写一个句子啊, I don'trust you because you are honest。说我不相信你, 因为你诚实。一听就不是人话是吧?那么好, 请问大家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到底是我相信你还是我不相信你?听好了, 这句话是“我相信你不是因为你诚实”。其实我跟大家说这么多, 想要告诉大家就是真正制约你六级的不是你不认识的单词, 而是你认识的。所以说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六级中, 你要把你认识的单词好好的去巩固下来, 而不是去背一些很难的单词, 背好以后百年难遇, 或者终生难见。所以你记好了, 对于六级的文章, 首先, 不能有恐惧心理, 必须保持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你唯一要做的是你怎么在你认识的单词的基础上来解文章。千万不要想等我哪天单词全部背会了再去做文章, 永远背不会的。因为你今天背出以后, 明天又会有超纲词汇。所以你永远不要想着说我把单词背出了再去考六级。等你单词全部背会的时候, 那个时候你已经毕业了。所以你要告诉自己, 我只有3000个单词, 我怎么学会做题的方式, 这才是你现在想要的心态。

四.结束语

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已从语法分析转到了语篇理解和信息获取, 而这些目标主要是以词汇依托来实现的。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记忆更多的单词,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的心得体会总结、归纳了实用有效的六级单词记忆方法, 并对具体方法的实施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李攀登.提高英语单词记忆效率的策略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05)

[2]梁娜.大学体验英语单词记忆方法探索[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 (04)

[3]刘立娥.记忆心理与英语词汇的记忆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04)

[4]雷萍莉.高职高专英语词汇记忆教学思路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03)

大学英语六级 第2篇

首先提一下我的英语基础,我的英语高考105,四级第一次57,第二次在大二上学期以71.5过掉。大学因为忙着所谓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没怎么重视,所以基础一直不太好,也一直令我烦恼。六级在没改革前分数都是57左右徘徊,改革后第一次407,第二次390+,第三次报名了但没去考,第四次报名都没报...第五次也就是12月这次508出乎意料的高分通过。

再说一下我以前考四六级的复习态度和方法。重视的时候,把淘金式词汇本经常带在身边(记单词),看看21世纪英文报(我自认为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背背课文(我自以为可以培养一下语感,对考试有帮助),考前一天把作文模板多读几遍(我们学校老师苦心为我们准备的作文模板);不重视的时候,考前一两天才知道要考六级了。我从没做过什么真题... 于是在重视的那一次侥幸地把四级过了,六级都考疯了也没过。 后来才发现我的复习方法最多称的上是在学习英语,不能说是在准备四六级考试。

上学期开学进入研二,越发感觉六级没过对我将来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大四那次保研我完全靠专业课分数排名靠前才顶起来的,不过也因为我六级没过,无法申请外面更好的学校的免试机会。而现在,无论找实习还是找工作,没有六级将使我失去太多的好机会。还有毕业上海户口问题,少了六级就少了一分...种种压力下,我必须认真考虑我的六级问题了。

第一步我先在报了个六级辅导班,早就听说这种培训班会教你过级技巧的,我想试试也无妨,而且花钱跟班学对我来说也是种约束,更容易坚持。然后淘金式词汇也开始背起来。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我无意中点开我的收藏夹,可能是以前查资料查到的,但以前还真没认真看过。令我惊喜的是,四六级版块有很多过级心得,令我恍然大悟,再结合老师上课的指导,我终于发现我以前根本没有找对复习四六级的路子。

上面说了这么多,我是想告诉大家,第一,我的英语基础不好,但只要有计划的认真复习,还是能考出高分的;第二,备考四六级和学习英语有极大不同(这个可能只有极少数像我这样的人才不明白),备考四六级是学习如何考试,是有许多小技巧的,只要方法得当,过级不是难事。

下面我分题型讲讲我的体会:

听力:听力总的来说要先看选项,带着问题听材料,更重要的是培养通过选项猜测听力内容主题的能力。下面分而叙之。

1.短对话 短对话按照新东方老师的说法,是最容易在短时间有明显提高的,因为它的技巧最多。比如新东方老师说的“相近相似相反项,必有一个是答案”,“三一原则”,“女尊男卑原则”,这个大家可以网上搜集,应该很多的,

不过个人意见,这种技巧只能当辅助工具,只有在没听懂的情况下用,听懂了还用它干嘛呢!短对话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所谓的“场景关键词”要熟悉,这个在新东方老师是花了大量时间归纳讲解的。沪江上面有一篇文章专门归纳了,大家可以找找看。

2.长对话 长对话在新东方没讲太多,只是说和综合了短对话和短文听力的方法,我自己也是跟着感觉走的。

3.短文听力 这个是我的软肋,但很多地方有提到把短文做听写材料听写出来然后多读我感觉很有效。

4.复合式听写 新东方提到了“三看一圈 ”我觉得有点参考价值。一看全文首句,把握文章主题;二看短空格前后单词,确定所填词词性;三看每两个长空格之间的句子长度,把握填写时间。还有所谓奇偶跳跃法填词也可以参考――第一遍只填奇数号的词汇,第二遍只填偶数号的词汇。还有就是单词的速记法问题了,怎么以自己能看懂的方式速记长单词。

阅读:其实阅读一直是我的弱项,但这次我竟然得了220分,绝对出乎我意料。不过我感觉我一个多月的训练还是很有效的。

1.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我一般在平时训练中就感觉很好,这个关键在于快速定位题目对应文章的句子,一般选择醒目的词作定位词了,比如时间、数字、大写字母等。其次做题顺序也有讲究,我参照一个方法感觉很有效――先看1、2题题目,再找第1题对应的句子;然后扫视2、3题题目,找第2题对应位置...直到最后一题。多看一题题目是为了防止在扫视文章时漏掉了对应句子,那还有下一题应该能扫到,这样既可以先做后一题,又定位了前一题对应的句子在这题对应句子之前。

2.常规阅读 常规阅读我最大的感受是做题不要在于多,而在于精。也就是说每做一套真题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分析,分析文章的行文,分析哪些地方容易出题,更要分析你为什么做错了。我做完题后一般用红笔要标一下正确答案对应文章的提示信息,并分析我当时为什么没注意,把原因写在题目旁边。分析了十来套题后,发现我的错误之处总有规律性,于是在后面做题中特别注意这些地方。结果有明显提高。当然阅读也有很多方法技巧,比如强调词后容易出题,选项中有太偏激的词语要排除等等。这个网上或资料书上也很多的。

综合:

1.完形/改错 这次考了个完型,我比较喜欢改错。但回想起来,在这样一个时间非常紧迫的考试完型更好,因为完型是选择题,可以懵。至于怎么复习,感觉就是多练习,培养感觉吧。

2.翻译 翻译我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有点无法下笔。后来我在沪江看到一个翻译集中训练贴,我把上面的翻译整理打印出来了,把一些常用表达被下来,感觉挺有用。

作文:作文相信很多人都有用模板,我以前也经常用,但这次最特别。新东方老师教我们每人写一篇“万能作文”!万能作文顾名思义万能的作文,也就是要准备一篇能直接或简单修改后套用四六级考试的任意一种作文题型。怎么做呢,你多看看一些范文(最好是真题14分或满分范文),再看一些模板提供的衔接句,你会发现很多逻辑结构和语句既可以用在这篇文章,还可以用在其他很多文章上。所以你首先要多搜集一些“万能句”,和“万能逻辑词”。然后试着去拼凑,当你凑出来的文章基本能适应近近的作文题型时就OK了。(个人认为,有时需要准备两篇甚至三篇才能实现百分百万能)。我寝室的同学没参加新东方学习,我把我在新东方听到的这个技巧告诉他,他仿照我的万能作文自己也写了一个,结果我们都是80多(相当于12分的作文了)。

最后,关于作文我还要引用一下新东方老师的一句话“四六级考试是‘淘劣不选优’考试,你不要想着把你的作文写得多漂亮,只要结构到了,不出语法错,就能得高分!

总的来说,四六级考试就是要吃透真题,把握出题规律。听力材料和阅读文章也是有行文规律的,多听多做,多花时间分析真题就能把握它的脉络。

最后祝正在奋拼在四六级战场上的同学们早日成功!

解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改革 第3篇

改革前后的题型对比

现行的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有三种题型,分别是短对话、段子题和复合式听写。其中短对话是必考项目,段子题和听写二选一。而改革后的新题则在保留以上三种题型的前提下增加了长对话部分。长对话是短对话的变体,即在短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话的长度,同时增加了问题的数量。我们预测,长对话最有可能的题量是一篇文章加5道题目。另外,短文听写这部分除了以前出现过的复合式听写外,还有可能出现类似考研和雅思考试中的听写填空题目。听写填空和复合式听写的前7个空格要求一致,只是一篇文章的10个空格里每个空格需要填写的单词数量增加到了3~6个,而且都必须填写原文原词,否则就不能得分。至于其他听写填空类型题目的变体,比如听短文填表格、听短文回答问题等要求都高了一个层次,我们认为在改革后的四级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总的来说,改革前后题型的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上是对原有题型的变形或者扩展。

改革前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对比

改革后的四、六级听力考试强调听力的实用性,即加强对考生的听力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新题中会提高这部分的比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说话人的语气或者上下文语境判断说话人的态度或者推测出隐含的信息。1996年1月的六级考试就曾经考过这样一道题目:

M: Isn’t that a new brand of typewriter you are working at?

W: Oh, Bill. This isn’t the first time you’re asked me about it.

Q: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很多考生并没有深入挖掘“This isn’t the first time...”这句话中流露出来的不耐烦,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new brand of typewriter”上,绞尽脑汁想从女声的回答中判断出打字机到底是新的还是旧的,殊不知她的意思是“我不知告诉过你多少次了,我已经不想再说了!”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He is a forgetful person.”如果考生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类似的题目是很难做对的。

同样,考试大纲对长对话的要求也没有太大变化,从下面一篇长对话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理解对话中的“潜台词”有多么重要。

W: You know, John, I’m getting quite worried about Maria.

M: Why? What happened, honey?

W: Well, I was speaking to her teacher, Mary, today after school. She told me that Maria often didn’t finish her homework and when she does...well...the standard is often pretty poor.

M: Maybe I’d better have a word with her then.

W: Yeah, I think so. I don’t like this little girl to be spoiled, you know.

M: It’s not my fault.

W: I didn’t mean that.

M: No, you didn’t.

对于大多数四级考生而言,这段长对话无论在词汇还是句法结构上都没有任何难点,但是一旦在具体的语境中加入了特殊的语气,难度就显著提高了。来看下面的题目:

Q: Who does the woman think is to blame?

A) FatherB) Mother

C) TeacherD) Maria

显然,这道题的答案就出在最后三句对话里。我们反观这三句话:

男:这不是我的错。

女:我又没说是你的错。

男:是啊,你是没说。

许多考生听完之后晕头转向,感觉好像是爸爸的错,但又不肯定。其实如果稍微注意一下最后一句的语调,答案就很明显了。爸爸在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用的是略轻但是挑高的语调,明显带有一丝讽刺的意味,内在的含义是“哼!你不是这个意思还能是什么意思?你就认为是我的错!”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而不是D。和前文短对话例子一样,这两道题都是“What does the woman/man imply?”类型的题目,考查的关键点都在于语调和语言内涵。所以说,考试大纲对学生听力水平的要求是没有太大变化的。

改革后的应对措施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综述 第4篇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简称CET)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教学考试,是配合1985年的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出台的,由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主管,1987年正式推出,每年1月份和6月份各举行一次,考试的主要对象是根据教学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国家教育部委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具体负责设计、组织、管理与实施大学英语四、六

考生在做题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区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认真比较所给选项,并从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答案。

2. 语法分析法

考生在遇到疑难复杂的句子时,可借助语法分析来帮助理解句子、推测语境、判断搭配等。充分利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分析处理,能避免因理解上的差错而选错答案。

3. 常识推断法

即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及生活常识等来选择正确答案。

4. 习语搭配法

英语中,一些固定的句型和短语结构是完形填空的常考考点。做题时应注意所填空之词与空格前后词语的习惯搭配。

5. 比较择优法

即根据文章内容和上下文的情景,通过比较所给选项,从中选出最佳答案。

6. 错误排除法

从文章语境、词语搭配、语法结构、习惯用法、词义辨析等方面,对选项逐项分析比较,排除干扰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7. 先易后难法

顺着文章思路,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一边读一边把容易做的、有把握的先做好,减少文章空格,整篇文章的意思也就会变得更清晰,这时难题也许就会变为易题了。

五、做完形填空注意事项

1. 切忌急于求成,见空就填。

一拿到题便匆忙作答,不了解文意,无整体概念,边读边填,两眼忙于空白处和选项之间,这样会欲速则不达,而且还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2. 切忌死扣字眼,死扣语法。

逐字逐句,字斟句酌,徘徊不前,不顾文意,抓不住关键,结果白白浪费掉好多时间。

级考试。开考伊始,各高校纷纷采取了四级考试与学位证书挂钩的方法,旨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约束力,促进在校期间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四级考试自1987年9月首次试行以来,已整整17年。如果从1985年11月筹备之日算起,大学英语考试已有近20年的历史。17年来,大学英语考试发展迅速。值得指出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四、六级考试的存在的确提高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为企业单位招聘人才提供了可靠的衡量准绳,这项制度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演变发展的过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过10多年的辉煌之后,弊端日渐暴露。2005年1月8日举行的两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再次出现的泄题事件使久久压抑在人们心头的怨言和不满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彻底爆发了出来。甚至有媒体毫不客气地罗列出了当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四大症状:

(1)假答案横行;(2)作文泄密;(3)黑中介现形;(4)枪手如云。

3. 切忌断章取义,望文生义。

不管前后逻辑关系,就题论题,所填答案互不照应,前后矛盾,顾此失彼。

4. 逻辑思维混乱,盲目性大。

对于干扰性较大,容易误导考生的试题不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而是盲目取舍选项。

六、如何提高完形填空能力

1. 不断积累并熟练掌握词汇、语法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对于重要的语法项目,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倒装句、情态动词等,要总结概括,做到概念清楚,运用灵活。要系统复习词汇、短语搭配、惯用法及一些重要句型。

2. 拓宽视野,扩大文化背景知识。

完形填空答题正确率的高低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需有科技、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平时注重积累这些知识。

3. 加强训练,真正培养出较强的语感。

每日做两篇完形文章,注意内容的多样性,难度逐步提高。坚持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会有所提高,语感也会相应提高。

4.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熟练的阅读技巧,克服急躁心理。

大量的阅读还要以熟练的技巧为前提,良好的习惯为保证。完形的阅读应注意分析文章结构,领会上下文逻辑关系。阅读时要控制时间,并着眼于整句的理解,整段的把握。切忌遇到生词就查词典。另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不懈,就能稳步前进。

5. 注意分析错题,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每做完一篇完形之后,都应对所错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出错的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熟练的解题技巧。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原本是“蜚声鹊起”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操作中逐渐“走样”,逐渐与泄题、黑中介、“枪手”等这类词汇如影随形,一时间变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了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1)社会功能被过度夸大。(2)作弊败坏声誉。(3)测试内容滞后。这使得“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现象屡见不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主要变化

在人们的一片非议声中,为了消除原来四、六级考试的弊端,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对于现行的四、六级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的改革。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实行的是百分制,成绩报道方式是发放一张合格证书(分为合格和优秀)。从2005年6月起,四、六级的计分体制将由原来的100分制改为710分制,而且不设及格线,不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放成绩单。其次,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新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由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测试和写作测试四部分组成。听力理解将从原来的20%提高到35%,而且听力中的对话题型增加了长度。听力中的听写和听力理解由分开考改为一起考;阅读理解由原来的40%改为35%。其中仔细阅读25%,快速阅读10%;综合测试将由两块构成:一块是完型填空或者改错;一块是篇章回答或者句子翻译。这部分占15%。写作部分基本不变,占15%。改革后,选择题型仍是主要题型,但适当增加了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非选择性试题在听力中有,在阅读中有,改错、翻译和写作中也存在。这个比例可达到35%—45%。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数字我们发现: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加大了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了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了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因此,改革后的考试能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

三、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部终于公布了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方案,那么,学生面对新题型有什么样的反应呢?(1)最直接的是这次英语四、六级改革方案提高了听力的比重,使得很多本来听说能力就很差的大学生感到考试难度骤然增加。于是出现了很多学生争赶四、六级考试“末班车”的现象。赶不上的学生苦不堪言,备考四、六级的难度加大。(2)虽然今后将不再发放证书,不设合格线,但是学生的压力变得更大。因为按照以前的四、六级考试,60分即为合格,就可以拿到四、六级证书,而且在这种用等级表示考试结果的情况下,外人并不知道考生的成绩是60分还是79分。用分数表示结果,则使考生的水平能够更加精确地体现出来,这无疑给参加考试的大学生以更大的压力。(3)改革后,许多高校取消了四、六级考试与毕业证挂钩的做法,学生不会再因为英语而延期毕业。但在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同样会像毕业证一样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与否。因此,这一旨在降低社会关注度的做法意义不大。

四、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结合新的课程要求的推出,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已经展开。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对策是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

(1)改革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英语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并以课程设置为配套体系协助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教学实践证明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加以融合,进行综合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2)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四级考试最终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所以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开放、互动高效的课堂授课方式。对大学生来说,在较大程度上兴趣的决定因素来自于课堂教育。因此,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法,研究如何使教学内容丰富,采取不同的方式,保证学生持续不断地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它起主导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要大力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参与,更要善于帮助学生及时扫除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用英语进一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从而达到“突出实际应用,加强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总之,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及其后期日益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国家教育部在题型和成绩报告方面实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学生需要提高以“听”、“说”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转变传统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迫切任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要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作为大学生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优化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改革号召,积极投身大学英语改革这一浪潮中,为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中国教育报,2003-12-30.

[2]佘佩圆.自主学习:开放式英语教学活动之实践,职教论坛,2003,(22).

[3]龚为标.发散思维大课堂[M]北京:龙门书局,2001.

[4]张霞,田翠花,姚琨.关于四,六级改革的冷思考[J].职教天地,2007.

[5]宋建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回顾与展望。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6,(26).

大学英语六级 第5篇

为什么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英语六级作文

why do i take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 ?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thirty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why do i take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 ?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nd your composition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given in chinese):1.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简称cet—6);2.我参加cet—6考试的.理由。why do i take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 ?more and more students enter for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 this year. some students, however, think it unnecessary to do so. when asked, some say that the test is so difficult that they are afraid that they will not pass it. others say that this test is not as useful as such tests as toefl or gre. so they'd like to take the more useful.i think it both useful and necessary to take this test. the many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items in the test will enable me to know whether i have made any progress in my english study after i took the cet 4 a year ago. in this way, i can find my strengths and weakness in my english study. besides, i regard the certificate of this test valuable. i will be 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when i am looking for a job after graduation armed with this certificate. furthermore, if i can pass this test, i will be more confident when i take such tests as toefl or gre. that's why i am here today, sitting in the classroom, taking this test seriously.

大学英语六级 第6篇

提升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翻译练习通常是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语法和词语搭配重新提炼出来,用相似的句型出现,让学生强化练习、加深记忆。蔡基刚指出:“尽管现在的精读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句翻译练习, 但这些翻译实际上是一种造句, 目的是看学生能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或词汇”。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此前的翻译题型以部分翻译出现,题目中频繁出现各种从句、被动语态、虚拟语气以及倒装等较难的语法知识,将翻译这种半主观试题简化成了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名为翻译,但实际上对于翻译技巧的考察却基本没有。而新题型跨越单句翻译直接上升为段落翻译,虽然篇幅不长,却能直观地检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这势必能大大提升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一 提高学生英语输出能力

反拨作用是指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广义上的反拨作用是指某项考试对社会、教育教学政策、学校教学工作等的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可见,考试本身需要为教学服务。然而,由于其超高的普及率及社会权重,这个考试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反拨作用,甚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

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然而在衡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四、六级考试中,考察学生英语输入能力的听力、阅读和完型填空的分值相加竟然高达80%,而检验学生输出能力的翻译与写作仅占20%。这样的命题方式使得综合能力的考察成为一纸空谈,教师在四六级通过率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上往往屈从于前者。

这样的反拨作用给中国学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中国学生连续数年在雅思考试中全球排名倒数,写作、口语成绩尤其不佳,口语成绩更是倒数第一的常客。这一次又一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英语输出能力上的严重不足。蔡基刚就提出:“四六级考试阻碍了大学英语从基础向专业英语过渡,阻碍了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无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一般要求,无法有效为教学服务,无法检验教学大纲落实情况。”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行为,是操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J. K. Hall 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总是存在于学习者的思维之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英语言输入——英语译为汉语——用汉语回答并将译成英文——英语言输出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越短,我们的英语能力就越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就是说,翻译过程一直存于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此,翻译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外语学习输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对于语言交流的能力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的认识

翻译的过程是从一种语言(Source,即发出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开始,由表及里,探明其深层结构,再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Receptor,即接受语言信息的方面)的表层结构,也就是说,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关系在深层而不在表层。因此,翻译的学习要从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开始,学习翻译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将语言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背诵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升到对语言的认识,反之对于语言的认识也会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的词汇和句法,进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2013年12月,CET-6关于“中秋节”的题目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天晚上皓月当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译为:“On this day,under the dazzling bright moon,families reunite and enjoy the moons beauty.”这句话在译为英语时多了“on”,“under”和“and”这样表示方位和连接的词。这是因为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汉语重视的是句子意思的内在逻辑性,而英语则重视外在的形式连接,英语在虚词的使用上要远远多于汉语。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首先要弄清楚汉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在翻译成英语时加上表达这些逻辑关系的词语。

CET-4“中国结”这套题的头两句话:“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地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译为:“The Chinese knot was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it has become a kind of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s and crafts.”比较可知,在第二句话里英文译文多了一个指代上文中国结的“it”。在汉语句子中,由于描述的主语“中国结”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在第二句中不出现主语也不影响理解。而英文则不行,英文句子必须含有具备一致关系的主谓结构,否则即便表达了明确的意思,也不能算作句子。在汉语中无主语和无动词的句子比比皆是,英语句子的主语和动词则不可或缺。因此,译文中必须填加it来符合语法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英语里有时会用毫无实际意义的词来充当句子成分。例如:“看样子要变天了”,要译成“It seems the weather is changing”。有时则要采用被动形式去规避根本找不到的主语。例如“那地方讲英语”,要译成“English is spoken there”。

翻译教学能够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差异深入到语言的深层结构差异,加深对英语和汉语的双重认识。

三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在这次“四六级”改革中,除了考试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之外,对命题的范围也做出了明确地界定,“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样的命题可谓用心良苦,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角度。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同时也理解所接触的他国文化,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当今社会,中国人学习英语除了要掌握一门国际化语言,以便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的同时,还要承担将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的重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性,才能让其在学习另一种文化的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也能够充分认识和肯定,自觉地充当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中国文化的推广不单单是专业人士的责任,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自觉。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这更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学生面对四大发明、丝绸之路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精华的英文翻译束手无策甚至当成自嘲的工具时,实际上反映了大学英语教育的缺憾。

总之,近年来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整个社会把英语四、六级抬高成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标杆,大多数用人单位,即使基本用不上英语,也把四、六级作为招聘的硬杠。然而作为国家级英语水平测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近些年的改革却落后于社会对其的高度期望,尤其是中国学生在国际英语水平测试中屡屡受挫的事实,更是让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备受质疑。因此,这次翻译改革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一个里程碑,它给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敲响了警钟,让在提高“四六级”过级率或提高英语水平间挣扎的教师看到了曙光,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思路。当英语以看不见硝烟的形式进入中国,充斥着人们日常生活时,我们应当再次想起“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

力[J].中国翻译,2003(24).

[2]崔江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J].边疆经

济与文化,2006(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育课程要求[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蔡基刚.CET的重新定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1

(4-7).

[5]Hall, J. K. Methods for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L earners in the Classroom[M] .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Prentice H all , 2001.

[6]Nida,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 Leiden:E.J.

Brill,1964.

[7]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

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中的失误 第7篇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以说是目前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英语等级考试。教育部高教司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是:“努力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达到国际教育测量学专业标准的、与国际接轨的英语语言测试体系”(杨惠中2003)。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惠中(2003)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表示“考试委员会只是希望能够打造我们的民族品牌”。然而,纵观历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者从中发现了一些命题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题、改错题、写作题等方面,尤其是多项选择题,出现的失误较多。有些命题不够严谨,有些命题根本就是错误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课堂教学具有反拨作用,而试题中的失误则不仅不利于提高我国英语整体水平,甚至影响考试的信度与效度,更容易使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及学生陷入英语教与学的误区。

二、试题中的失误分析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基础的标准化考试,其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应该是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对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部分的考核,其命题要求是:词语用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词和短语的意义、搭配和用法的掌握程度,语法结构部分则主要测试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能力;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部分是标准化考试常见的考试类型,对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有一定的影响,然而,笔者纵观近十几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发现考试命题中出现不少失误之处。

1. 选择题有两个完全正确答案

(1) except for与but for

1995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出现这样一道试题:

He might have been killed______the arrival of thepolice.

A.except for B.but for C.with D.for

此题给出的答案是选项B。那么选项A是否同样正确呢?从这道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人员的意图:考察but for的用法,尤其是与except for的区别。这道试题反映了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试上的一个误区:即but for表示“否定的条件”(要不是,如果没有),而且这种否定的条件是与事实相反的,因此,句子的谓语动词要用虚拟语气,而except for不能表示非真实条件,因而不能与动词的虚拟语气连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先看but for。请看下面的一组句子:(a) I walked along Broadway,deserted but for the occasional cab.(The New Oxford Dictionay of English)我沿着百老汇走着,除了偶尔有出租车驶过,四周一片寂静。(b) But for the doctor's skill,he would have died.(《英汉大词典》缩印本,主编陆谷孙)要不是医生医术高明,他早就死了。句(a)(b)中的but for意义是否相同?在句(a)中but for表示“例外”(除……之外),在意义和用法上近似于except for,但没有后者用得普遍。在句(b)中,but for表示“否定的条件”(要不是,如果没有),而且这种否定的条件是与事实相反的,因此,句子的谓语动词要用虚拟语气。

再看except for。《大学英语》(1995年第5期)《释疑解难》栏认为带有except for的句子谓语多用直陈语气,而带有but for的句子多用虚拟语气。然而,Random House Webster'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p.699)和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Culture (EnglishChinese)(p.645)对except for的解释为“if it were not for,but for,”据此可以说,except for在作“要不是……”解时,除了指出真实的条件外,还常常用于提出一个非真实的条件,此时,句子的谓语动词照例要使用虚拟语气。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在我国学术界却引起混乱。例如,《中高级英语考试指南》(顾南华1994)中有这样一道题:Apart from the location,we like everything about the project.A.Except that B.Except for C.Aside to D.But for

顾南华认为答案是D,即But for;而《英语世界》问答栏的答者许孟雄(1990)教授则认为应该选B,即Except for。可见,许孟雄的答案与顾南华的正好相反。而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这样权威性的考试中也出现类似问题,这不能不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2) deny与refuse

1991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American women were______the right to vote until1920 after many years of hard struggle.

A.ignored B.neglected C.refused D.denied所给的答案是选项D。那么选项C是否同样正确呢?我们知道,尽管deny和refuse在用法和词义上有不少区别,例如deny doing sth.,而refuse to do sth.,deny that…,而refuse却不能跟that从句;但是,当它们作“拒绝给予”解时却具有相同的用法:deny/refuse sb.sth.(即deny/refuse Oi Od)或Oi is denied/refused (to) Od (拒绝给予某人某物或某人被拒绝得到某物)。Essential English Dictionary (p.206,p.664)对deny和refuse的释义如下:“If you deny someone something that they want,you do not let them have it.If someone refuses you something,they do not give it to you or do not allow you to have it.”从该释义中我们很难看出deny与refuse在语义上的差别。请看如下的权威性实例:(1) He denied her nothing.(《英汉大词典》缩印本,主编陆谷孙)(他对她百依百顺。)(2) A ship was denied entry to the canal.(《英汉大词典》缩印本,主编陆谷孙)(一艘船未准进入运河。)

由此可见,当deny和refuse作“拒绝给予”解时,其语义和语法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上面的考题让考生来确定选deny或选refuse的优劣,是不符合考生的实际情况的。实际上,它们常常可以互换。

(3) owe…to与attribute…to

1991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We_____Edison's success to his intelligenceand hard work.

A.subject B.attribute C.owe D.refer

所给答案为选项B。能否选C呢?owe…to与attribute…to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主动句中owe…to的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attribute…to的主语则只能是人。另外,owe…to只用于主动句,大都与含褒义的词连用。请看下面的实例:(1)She owed her technique entirely to his teaching.(EED)(她把她所获得的技能完全归因于他的教学。)(2) She owes her success to hard work.(《英汉大词典》缩印本,主编陆谷孙)(她把她的成功归因于辛勤工作。)

上面所提供的例句充分证明,这里选C也肯定是正确的。既可以说owe ath.to sb.,也可以说owe sth.to sth.(如选C,上题便属于后一结构)。

2. 作文题目本身是错误的

199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题目是:My Most Favourite Programme。其实,favourite是个形容词,它的词义是:esteemed,preferred,bestloved,best-liked (The Chambers Dictionary)(p.613)。Essential English Dictionary对favourite的解释是:your favourite thing of a particular type is the one that you like most。不难看出,favourite的词义(最喜爱的,最喜欢的)已经包含有most (最)的含义,因此不能再与most连用。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Common Errors中发现一道改错题:×My most favourite drink is lemonade.√My favourite drink is lemonade.由此可以看出该作文题目是有语病的,应该改为My Favourite Programme。

三、结语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2005)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说:“……四、六级考试逐渐显露出来本身所存在的滞后性:其考试大纲是依据原来的教学大纲制定,偏重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词汇限制较死,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从以上笔者对历年试题中的错误分析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四、六级存在着“词汇限制较死,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的问题。有人可能会提出反驳: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试题是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给出“the best answer”。然而,笔者认为,在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多项选择试题里,测试者不应当要求考生在几个正确用法或结构中鉴别哪个用法或结构是最佳的,哪个是欠佳的。因为,在没有上下文的条件下考生根本无法判别哪个用法或结构是最佳的,哪个是欠佳的。同样,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测试者也很难甚至无法证明哪个用法或结构是最佳的,哪个是欠佳的。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试题中,如果出现了两个正确选项,那就只能归咎于出题者把其中一个正确的用法或结构误认为错误的。

参考文献

[1]顾南华.中高级英语考试指南[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2]陆谷孙.英汉大词典(Th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缩印本)[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3]司树森.如何区别except for和butfor[J].大学英语,1995,(5).

[4]吴启迪.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EBOL].(2009-02-20)http://www.moe.edu.cn/edoas/ website18/93/info13093.htm.

[5]许孟雄.向答栏[J].英语世界,1990,(1).

大学英语六级 第8篇

关键词:英语六级,Clementine,成绩分析,决策树

0 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中国高校中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标准化考试之一,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英语考试,它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测评服务。

为充分了解某校研究生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情况,本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决策树算法对2015年12月的六级成绩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刚入学的研一新生英语成绩情况,并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研究生期间顺利通过六级考试。

1 软件及挖掘模型介绍

1.1 Clementine软件概述

SPSS Clementine是一个开放式数据挖掘工具,它不但支持整个数据挖掘流程,从数据获取、转化、建模、评估到最终部署的全部过程,还支持数据挖掘的行业标准———CRISP-DM。目前,Clementine已经发展到13.0版本,提供了多种图形化技术,拥有功能强大的数据挖掘算法,主要包含了数据的分类、聚类、关联、序列、预测等等数据挖掘方法,使数据挖掘的结果更具有可靠性与精确性。

1.2 决策树

决策树又称为判定树。决策树是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的一个重要方法。决策树采用自顶向下递归方式与决策树内部结点进行属性值比较,判断是否从该结点继续向下分枝,最终到该结点成为叶结点,分裂终止。每一条从根结点到叶结点的路径就对应着一条分类规则,整个决策树所对应的就是一组表达式规则。决策树的基本原理如下:

(1)构建决策树

决策树采用自顶向下、在每个结点选取最优的属性进行分裂依次递归的方式来构造完成一个决策树。在Clementine中提供了4中构建决策树的算法,包括C&RT、CHAID、QUEST和C5.0。确定“类标号属性”后,采用其中的某种算法,输入训练数据集,就可以构造出一颗决策树。

(2)修剪决策树

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了初始的树之后,为了有效地分类,还要对其进行剪枝。而剪枝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保证一定的决策精度的前提下,使树的叶子节点最少,叶子节点的深度最小。常有的剪枝方法:预剪枝和后剪枝。例如:CHAID和C5.0采用预剪枝,CART采用后剪枝。

(3)生成规则

在生成一颗最优的决策树之后,就可以根据这颗决策树来生成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采用“If…,Then…”的形式。

2 六级成绩分析过程

2015年12月某校研究生一年级报名六级考试人数为269人,数据存放在文件liuji.xls中。大学英语六级成绩满分为710分,凡考生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者则考试通过。为准确进行分析,在liuji.xls中增加“是否通过”属性,并根据“总分”属性确定值,总分大于等于425分值为“是”,总分小于425分值为“否”,因此“是否通过”属性的全部取值就构成了类别集合:Class={“是”,“否”}。最终样本中,一共269个样本,11个属性。

2.1 数据导入

打开Clementine,将liuji.xls文件拖拽至数据流区域,即可获取数据。因通过“总分”这一属性就可构建一颗决策树,故需过滤。在EXCEL属性设置对话框中,打开“过滤”选项卡,在“总分”字段对应的箭头上单击,标上“红叉”即可过滤(如图1)。

2.2 处理缺失值

由于存在部分考生缺考,若要不列入分析中,可以利用“select”节点去掉缺考的学生信息,本文将这些数据丢弃。

双击“记录选项”标签下的“select”节点,添加到数据流区域。在“select”属性设置对话框中,将“模式”设置为“丢弃”,然后在“条件”框中输入:是否缺考=“是”(如图2),即可删除31条缺考学生的数据。

2.3 设置输出字段

对于决策树算法而言,其目的是根据一些非类标号属性的值,来预测类标号属性的值。本文把“是否通过”这个属性称为“类标号属性”。所以,应该把非类标号属性设置为输入字段,“类标号属性”是否通过设置为输出字段。

双击“字段选项”标签下的“类型”节点,将类型节点添加到数据流区域,在“类型”属性设置对话框中,点击“读取值”按钮,即可显示各字段的类型和取值集合。最后,将“是否通过”属性的方向设置为“out”(如图3),即完成输出字段设置。

2.4 构建决策树

这是整个过程的核心步骤,C5.0算法根据能够带来最大信息增益的字段拆分样本,而那些对模型值没有显著贡献的样本子集将被剔除或修建。而CHAID算法不同于C&R树和QUEST节点,可以生成非二进制树,即有些分割有两个以上的分支,当CHAID算法的输入变量为连续型,它会进行离散处理。

双击“建模”标签下的“CHAID”节点,添加到数据流区域,在“CHAID”属性设置对话框中,设置构建规则(如图4),并与其他节点建立连接,形成数据流图(如图5)。

单击“执行”按钮,生成CHAID算法构建的决策树模型。

3 模型分析

CHAID算法构建的决策树见图6,构建的是一颗深度为3的多叉树,并确定“客观题成绩”属性为第一个分裂属性,“听力成绩”属性为第二个分裂属性,“主观题成绩”属性为第三个分裂属性。

在图7中,左侧以层的形式显示决策树,右侧显示的是每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其中,变量“客观题成绩”的重要性为0.463,“听力成绩”的重要性为0.381,“主观题成绩”的重要性为0.156。

根据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对“是否通过”影响最大的是客观题成绩,即阅读理解部分对能否通过六级考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后,是听力成绩;最后是主观题成绩。

从图6的决策树可以看出,生成规则集有:客观题成绩<=151分的,通过率为1.8%;客观题成绩>151分的,听力成绩>131分的,通过率为100%。

自2016年6月考试起,六级考试的听力试题又一次作局部调整,取消了短对话和短文听写两种题型,新增了新闻听力内容,可见难度增大。因此,考生应尽早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将阅读理解作为复习重点来强化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这些分类规则,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科学有效的提高大学英语六级成绩。

4 结语

以上是利用Clementine对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进行分析的具体阐述,事实上,Clementine的数据挖掘功能非常强大,专业与总分的关系,总分的分布情况等等,均可用Clementine中其他算法模型来完成,这些也需作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岚.浅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3):25-26.

[2]熊平.数据挖掘算法与Clementine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看快速阅读训练 第9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快速阅读,训练策略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性针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考试, 每年两次。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被赋予多种功能, 它的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英语水平, 也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的一项考核标准。因此, 它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英语必须攻克的一个难关。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有一项测试项目是快速阅读 (Skimming and Scanning) , 它既是对快速阅读能力的一项测试, 又是对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测试。快速阅读训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而且对以后工作中或是写论文时查阅英文文献资料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快速阅读训练对于大学生来说, 不仅考试时有用, 而且终生受益。

一、快速阅读简介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的快速阅读题型是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改革后, 在2007年6月首次出现的一个题型。它要求考试者在15分钟之内阅读一篇英语文章, 大约为1200词左右, 回答10个问题, 并且填涂答题卡的时间也包括在这15分钟之内。通过对07年6月到09年12月的六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真题进行分析, 快速阅读的内容比较杂, 如07年6月是“Seven Steps to aMore Fulfilling Job”, 07年12月是“Seven Ways to Save the World”, 08年6月为“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in fifty years?”, 08年12月是“Supersize Surprise”, 09年6月是“Helicopter Moms vs.FreeRange Kids”, 09年12月是“Bosses Say‘Yes’to Home Work”。阅读后, 要了解文章的大意, 并能找出所需细节。六份试题中有三份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关文章大意的, 如08年6月第一个问题是“What is John Ingham’s report about?”, 08年12月的第一问题是“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09年12月的第一个问题又是“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ssage?”。

二、快速阅读的训练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要突出“快速”二字, 这是区别于普通阅读的关键。在阅读过程中, 要一目十行, 不能纠缠于文章中的某一细节, 如果有的内容看不懂, 先不用管它, 要一直往下读, 要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为主, 这样才能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如果这一难懂的内容是自己确实要弄懂的问题, 那么看完文章后, 可以返回到这一段再仔细阅读。在六级考试中, 如是后面的问题与这一内容有关, 再认真阅读也不迟。

1. 阅读速度与阅读质量的把握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 要把握好阅读速度与阅读质量的关系, 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不能因为阅读速度快而读完整篇文章后, 不知文章内容, 到头来相当于没有读;也不能因为读得太慢, 时间到了还没有读完整篇文章, 更不要说回答后面的问题了。正确的方法是在强调阅读速度的同时, 还要读懂文章的内容, 即阅读的质量, 也就是要把握好度的关系。这就要求速度不能太快, 也不能太慢, 要留出做题的时间, 以及对于细节问题, 再返回来仔细阅读重要句子和段落的时间;而对于阅读质量的问题, 要达到掌握文章大意, 并能熟悉文章主要情节, 在回答后面问题时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就行, 不要求把所有的细节和内容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2. 快速阅读基本方法

在做题时, 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文章的所有内容看完后, 再做后面的问题;二是先看完问题, 再阅读全文, 然后再回答问题。用第一种方法阅读文章时, 掌握文章的大意及文章的主要结构和主要内容, 再回答后面的问题。先把自己熟悉的问题解答完, 一般这类问题都是关于整篇文章, 而对于自己不太清楚的细节方面问题, 再来阅读查找与问题相关的细节。对于第二种方法, 也是大部分学生常用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知道问题后, 根据问题来找答案, 相对来说容易一点。但这种方法有一个缺陷, 就是急于查找问题, 搜索细节, 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到底哪一种方法适合自己, 就要多训练, 通过阅读训练找出确实适合自己的, 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3. 在阅读训练中生词的处理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些生词, 或是一些记得不太牢的单词, 对于这类词应积极应对, 否则影响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在平时训练时, 有的学生习惯于见到生词就查字典, 这种习惯在快速阅读时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所以平时训练时, 对于生词和一些记得不太牢固的单词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测其大意, 否则可能影响整体阅读的速度。如果确实想知道这些单词的确切含义, 可以在阅读训练结束后再查字典, 记住它的含义和用法。

4. 快速阅读小标题或中心句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 关键要把握阅读的速度。如果从头到尾详细阅读完整篇文章, 可能就没有足够时间来回答问题。这时就应改变阅读策略, 应重点阅读文章的小标题或是快速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段落的句首或是句尾。段落其余的内容就不要再看了, 在回答问题时, 如果有必要再回头阅读没有读完的内容。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常用的方法, 只是一种应急之法, 但它在快速阅读中却很实用。例如在08年12月的快速阅读中, 文章的题目是“Supersize Surprise”, 讲述的是关于人体肥胖的成因。它有七个小标题, 分别是 (1) Not enough sleep, (2) Climate control, (3) Less smoking, (4) Genetic effects, (5) A little older, (6) Mature mums, (7) Like marrying like, 看完这七个小标题就能大体了解这篇快速阅读的内容。

在查阅英文文献时, 学生也可以使用这种快速阅读方法。如根据自己要查找的目的, 先看目录或内容简介, 再查阅每部分的头几句, 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 然后再详细阅读。

总之, 快速阅读训练不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和积累。只有下定决心, 艰苦努力, 再加上阅读技巧, 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六级 第10篇

2006年6月, 大学英语四六级对翻译测试进行了重大改革, 将之前从文章中选取句子作英译汉改为句子翻译, 后者是把一句话拆开, 只需学生对其中半句话进行汉译英, 主要考查固定表达和重点语法点, 共5句, 分值仅占5%。从2013年12月开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翻译部分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将考查重点从考查片段句中固定表达和语法点的汉译英, 转变为对一段由4~5个句子构成的完整语篇的汉译英, 分值占15%。从题量、难度、分值上来说, 翻译测试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 翻译测试的转型增加了考试难度, 更加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考核。

二、CET-4&6翻译测试的转型和所带来的启示

在对2006年6月以来的历次四六级考试真题的仔细研究后发现, 翻译部分虽然有5个单句, 但学生只需直接翻译每个句子的半句话, 重点考查的是常用词汇、固定搭配及重难点的语法知识, 如各种从句、倒装结构、虚拟语气、插入语等, 翻译技巧涉及很少。而从2013年12月开始, 四六级翻译测试转型, 将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从专业翻译的角度来说, 汉译英的难度远远大于英译汉, 对学生把握英语语言实际应用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 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 六级为180~200字。在对四六级考试样卷及2013年12月的真题进行研究后发现, 翻译新题型需要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准确的理解, 并且具备一定的中西方文化比较意识, 这样才能将文本翻译得恰当。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对学生英语能力中的翻译能力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即一般、较高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 译文基本流畅, 能在翻译中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并规定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是: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 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 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 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 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更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 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 基本无错译、漏译, 文字通顺达意, 语言表达错误较少[1]。

由此看来, 四六级新段落翻译题型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 已经不局限于《要求》中规定的一般即基本要求, 而将其分别定位于较高、更高要求两个层次。新题型的考查重点不仅包括固定搭配、词汇运用、重点语法点, 还包括句子结构, 以及语篇衔接、连贯, 是对以句子为中心到以语篇为中心的翻译测试。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综合能力的考核, 如理解文本、把握翻译速度、应用恰当的翻译技巧等。

因此, 如何使学生具备有效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并且形成正确的语篇意识, 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否则, 学生的译文大多会逻辑混乱、行文不畅, 缺乏严密性, 甚至不知所云。

三、CET-4&6段落翻译的策略

基于CET-4&6翻译测试的转型及其带来的启示, 在此研究的四六级新题型段落翻译策略, 是指在学生建立了语篇概念后, 并在正确的语篇意识指挥下, 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黄国文 (1988) 将语篇定义为: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 都必须衔接合理, 符合逻辑, 语义连贯。语篇意识, 指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语篇的文体特点、衔接连贯的构成、语篇和语境的关系等, 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概念。学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分析语篇和对翻译策略的应用, 是强化语篇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现对收集到的学生在四六级备考中的翻译练习进行分析, 说明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学生应如何强化语篇意识, 以及如何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1.语篇概念的建构。

下面以一篇六级段落翻译为例:

原文:风水是中国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的传统, 是古人对空间的布置与安排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风水的字面意思是“风和水”。风水通常将选址、设计、建筑直到内部和外部装修的整个过程联系在一起。它将天地人三者融为一体, 并且在所选的地址、方位、自然法则和人之间寻求和谐。它反对人对自然的破坏, 强调人与环境的共处, 这种状态被称为是完美的、神秘的。

不难看出, 源语的题材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导, 比起其他语篇题材, 其涉及更多语言文化因素, 这也是四六级改革以来段落翻译新题型呈现的新特点:在主题、逻辑、句法、语言风格、时代背景等方面, 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学生需要在不拘泥于个别词句的基础上, 对语篇进行分析, “自上而下”地宏观把握语篇的特点。

因此学生在浏览语段时, 可以通过设问帮助自己对语篇进行比较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了解语篇构成的7个标准 (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度、情景性和互文性) , 确立语篇概念。

如: (1) 该段落的体裁是什么?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什么?翻译时需要有意识地体现这种体裁的特点吗?如何体现? (2) 该段落的主题有几个?讲的是什么? (3) 围绕主题描写了几件事?翻译时是否要考虑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如何把它们间的关系体现在译文中? (4) 对于词和事件的理解与翻译, 是否可结合上下文?是否要考虑到该主题的文化背景与语境? (5) 直接将“天”译为“the sky”, 好不好?为什么? (6) “风水的字面意思是风和水”, 可否译为“Fengshui is literally‘wind and water’”?为什么? (6) 原文中反复出现的“风水”、“它”, 翻译时是否需要直译?是否需用替代词?为什么?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逐步意识到, 构成语篇的7个标准不仅体现在原文中, 还应该相应地体现在译文中, 并且要从语篇这一最高层来判断如何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2.翻译过程的分析和翻译策略的使用。

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必须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语篇概念, 建构和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重视分析翻译的过程, 既要宏观把握语篇特点, 又要重视语篇内部的选词和句法等细节。

现摘取一位学生的译作:

Fengshui, a special tradition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is the way of ancient people to arrange and setting.And its purpose is that reflect the harmonious coexist between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Fengshui surface meaning is“Wind and Water”.Fengshui always combine the address,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with the whole process of inside and outside fitment.It mixs sky, ground and people as one, and seek a harmony in address, places, natural principle and people.Fengshui reject people to destroy nature and emphasize people and environment coexist.And this condition is thought to be perfect and mysterious.

除了语法及语言错误, 该译文因为没有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特点, 所以无法准确体现语篇内部的选词和句法等细节。由于忽视了句子间的前后呼应, 造成了句式的零散混乱, 以及语篇结构的不紧凑。同时由于对个别词语概念的文化背景和语境缺乏深入分析, 只是机械地将原文一一对照直译, 从而导致词语选择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不但没有将原文主题解释清楚, 反而削弱了语篇文化普及和传播这一交际功能目的。

通过采取思维报告法, 即在学生做完翻译后, 口述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的想法和思维, 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 学生在翻译前, 没有通读全段, 而是马上落笔逐字逐句进行一一对照翻译, 从而缺乏对整个语篇特点的宏观把握, 没有意识到语篇概念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处理词的选择时, 缺乏对上下语境的理解和对词义的精准辨析, 把“风水的字面意思”, 直接译为“Fengshui surface meaning...”;把“风水通常将选址、设计、建筑”中的建筑误解为建筑物, 而非和选址、设计同等概念范畴的建筑过程与状态, 因此误译为“architecture”;在翻译“天、地”这两个词时, 抛弃了语段主题“风水”这一文化范畴, 将之机械解读为物理性的概念, 无法体现风水主题的民俗宗教色彩。

(3) 学生在翻译长句或复杂句, 以及处理句子间的衔接连贯关系时, 思维较为混乱。如在翻译首句和尾句时, 将包含多层意思的长句分拆译为两个并列句, 却由于翻译策略使用不当, 肢解了原句的连贯性。在翻译“风水通常将选址、设计、建筑直到内部和外部装修的整个过程联系在一起”这一句时, 忽略对句子结构的语法分析, 从而导致译文句子语法混乱、结构破碎。

(二) 在语篇意识的指挥下分析语篇特点, 并通过分析翻译的实践过程, 是恰当应用翻译策略的基础和前提。现仍以《风水》为例, 探讨如何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

1.词的选择。

词汇是翻译的基本, 词的选择不仅要建立在对词义和词性理解的基础上, 同时要注意同语境的结合。为了翻译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突破原文词、句格局, 词类的转换就显得非常实用。吕瑞昌等列举了6种汉英词类转译的常见方法:动词转译成名词、介词和形容词四级考试, 名词转译为动词, 形容词和副词分别转译为名词[2]。

例:风水的字面意思是“风和水”, 这里的“字面意思”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为表面意思, 错译成“surface meaning”。但通过语篇分析, 结合主题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字面意思”应理解为“字面上的解读”, 因此可将这个名词短语译作动词短语“be literally translated as”。

2.句的翻译。

鉴于英汉语言的结构差异, 汉译英时, 不管句子多么复杂, 首先要考虑英语的基本框架, 组织句子时, 始终不脱离“主———谓”主干这一总的框架, 然后进行相应的时态变化、语态变化、句式转换等。

例:“风水是中国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的传统, 是古人对空间的布置与安排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这个长句包含三个分句三层意思, 汉译英时, 汉语中较高层次的单位译为英语中层次较低一级的单位, 因此可通过加入插入语的方式, 将其合译为一个句子:“Fengshui, a special Chinese tradition in architecture, is the ancient Chinese practice of placement and arrangement of space to achieve coexistence in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3.段落的衔接与连贯。

段落的衔接和连贯指的是段落各部分的排列、连接及内容都要符合逻辑, 贯通且有完整的语义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可采用添加连接词, 用替代成分避免重复, 以及适当的省略等方法。

四、结语

语篇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需要学生通过扩展文化背景知识, 准确理解文本材料, 并且注重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对语篇的分析。只有从宏观与微观上同时把握语篇特点和词语、句子等细节, 才能恰当地使用翻译方法和策略, 做到真正忠实于原文, 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李运兴.论语篇翻译教学[J].中国翻译, 2003 (4) .

[2]蒋素华.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5) .

[3]吕瑞昌等.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26-30.

[4]孙晓芸等.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5) .

[5]王小爽.西方学界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体系[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 .

[6]张美芳, 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 2002, (3) .

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应对方案初探 第11篇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应对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的总体方案,然后从四个方面,即短对话听力、长对话听力、短文听力和复合式听写听力,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各自具体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英语;四、六级听力;应对方案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8-0069-3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overall scheme of English listening for examinees of English Test of Band 4 and Band 6, then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 corresponding concrete schemes from the four aspects, ie., short conversation listening, long conversation listening, essay listening, and compound dictation listening.

Key words: English, test of Band 4 and 6, tackling scheme

1. 前言

从2006年6月开始实行的新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部分所占比例由过去的20%跃升为35%,题目类型、数量、难度均增加,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面系统地探讨如何应对四六级听力考试。

2. 方案

2.1 总体方案

考试应利用正式放音前的几分钟对所有选项快速浏览,预测每一对话及问题可能发生的场景及大致范畴,并用笔圈下选项中关键的信息词;尽可能在第一个对话开始前,将对话的所有题都圈点完;利用对话与对话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空隙进行猜测,圈点。在听到本题之前时,只要扫视一下已被圈点的信息词即可。

2.2 具体方案

2.2.1 短对话部分应对方案

(1)数字计算题。一般来说,正确答案不会是直接听到的数字,而往往是在意思上与其相近,或换了一种表达方法,或要求对听到的数字进行运算。听清这些数字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做此类题的关键。对数字反应要快,并要有一定的计算速度(周梅艳,2003:122)。特别注意以下词:“after”、“before”、“prior to”、“not until”、“ahead of time”、“in advance”、“save”、“gain”、“from...to...”、“buy sth. at...discount”、“every(每隔)...”等。

(2)地点方向题。其选项通常由介词+地点名词构成,多问及对话发生于何处。要重点听对话中与特定地点有关的常用词或词组(关键词),如听到“prescription”、“symptom”、“operation”之类的词,即可判断对话地点是在医院。

(3)身份、人物关系题。要根据隐含在对话的内容中或谈话的背景及场所中的关键词来判断。

(4)习语词汇题。包括动词或介词短语,如“in a good mood(好心情)”。但更多的是idioms(习语)如:“under the weather(身体不适)”、“as fit as fiddle(很健康)”等(谭云杰,2002:52-53)。

(5)比较关系类。做这类题必须弄清比较什么及比较结果是什么。

A. 不如、不及:“A is not as...as B”。

B. 以下形式均表示最高级含义:“比较级+than any other+...”、“否定词+比较级+than+...”、“否定词+as+形容词/副词+as”、“否定词+比较级(I cant give you better advice=This is the best advice I can give you.)”。

C. 表倍数关系句型:“twice as+形容词/副词+as”、“...times+that of+名词...”、“...times+as+名词+as+...”、“...times+比较级+than+...”。

D. 含有比较意义的词、短语:“equal”、“parallel”、“prefer...to...”、“instead of”、“would rather...than...”、“superior to”等。

(6)转折关系题。此类题的特点是提问常常是针对“but”后面的内容。“but”后面的内容往往是谈话人的最终目的或想法,表示婉转拒绝对方邀请或请求,听音时要尤其注意这部分内容。

(7)因果关系题。此类题主要集中在原因上,而且一般由对话中的第二个人说出,要格外注意第二个人的话(ibid.: 49)。提问常以“why”、“what is the reason/cause of”等引导。务必熟悉以下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和词组:“because”、“since”、“therefore”、“due/thanks/owing to”、“on account of”、“thats why...”、“give rise to”、“lead to”、“bring about”(赵晓杰,2003:99)。

(8)肯定关系题。表示确定的方式有:“yes”、“sure”、“of course”、“right”、“a good idea”、“please do”、“out of question”、“no problem”、“by all means(当然、一定)”、“so do I/is he”等。

(9)否定关系题。分为真否定、假否定和隐含否定三种。

真否定指通过一些否定意义的词、词组、结构表示否定意义。假否定指句子虽然带有否定词“isnt”、“dont”、“cant”等,但却不是对中心话题的否定。因此,不可因为听到了一个否定词就轻易理解成否定意义,如“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指“我非常赞同你”,而不能理解为“不赞同你”。隐含否定表面上没有任何否定标志,表面是肯定的,含义是否定的。往往是一方面提出问题或要求,另一方面却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了另一个事实,通过事实进行否定。

A. 表示否定的副词有:“hardly”、“never”、“seldom”、“rarely”、“little”。代词有:“no one”、“nothing”、“none”、“neither”。形容词有:“impossible”、“unable”、“unnecessary”、“difficult”、“awful”、“reluctant”、“absent”、“last(最不愿意干……)”。动词有:“dislike”、“ignore”、“fail”、“hate”、“delay”、“miss”、“waste”、“lack”、“doubt”、“refuse”。介词有:“against”、“beyond”、“but”、“except”、“off”、“above”。名词有:“absence”、“failure”、“refusal”。

B. 表示否定的短语及常见的表达方式:“far from”、“neither…nor”、“in vain”、“none of”、“neither of”、“by no means”、“under no circumstances”、“in no case”、“no way”、“anything but”、“instead of”、“no so much of”、“too...to”(周梅艳,2003:122)。

C.“not”与“all/everyone/everything/always”构成部分否定。

(10)条件关系题。在对话中,常会出现“如果……就……”的条件句,它们与转折关系或因果关系构成复杂的推理判断关系。尤其是“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虚拟语气),更为理解对话设置了障碍。因此,辨别“if从句”是真实条件句还是虚拟条件句以及掌握虚拟语气的表达方式很关键。如果是真实条件句,要注意在什么条件下某人能做什么、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如果某人不做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如果是虚拟条件句,就要从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整个句子。用逆向思维,反向挑选正确答案(刘振前等,2006:204-206)。

(11)情景题。有以下五个情景:打电话、帮忙、问路、让别人干某事、不能去干某事。

A. 打电话情景。第一个speaker常会说:“Hello, is...in?/May I speak to...?/Id like to speak to.../Would you get me through to...please?”需注意是谁在打电话?找谁?是Mr.还是Mrs.?什么事?第二个speaker的回答有三种情况:A. 号码打错了(Sorry, Wrong number/Nobody here by that name.)。B. 接电话的人正好是被找的人(Yes, speaking/Speaking.)。C. 要找的人不在或不能接电话(Im sorry.)。要注意后面的内容:是谁在接电话(This is Mary, Mr. Smiths secretary);被找的人现在在什么地方(Mr Smith is at meeting right now);什么时候回来(He said he would be back in an hour);是否留口信(Can I take a message?).

B. 帮忙情景。第一个speaker常会以询问形式主动提供帮助或请求帮助(Can I help you with these suitcases?)第二个speaker的反应一般是不需要帮忙(No, thanks.),其原因通常是东西不重(They are nearly empty);路不远(its only half of the block);我能行(I can manage/I can handle it)。如需要帮忙,则会说:“Thanks, if you dont mind.”

C. 问路情景。要注意去哪里、有多远、在什么位置。否定回答多为“Im new here/I am a stranger here.”

D. 让别人干某事情景。在这一情景中,第一个speaker会问:“你/他做了某事吗?”第二个speaker多会说:“不,我/他是让别人做的(No, I got Susan to do it./No, he had it done.)”。

E. 不能去干某事情景。当第一个speaker向第二个speaker发出参加聚会、看电影、一起游玩等邀请时,后者往往会因为赶功课或事先安排好的事情而拒绝邀请,一般会说:“Id love to...”。听到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下面的内容,即拒绝的原因是什么。

(12)建议请求题。要重点注意表示拒绝的句型:“Id like to, but...”;“No way”;“Out of the question”;“Im afraid it is not feasible”;“Sorry, I cant”;“No, I dont think its necessary”。表示建议的特殊句型:“Why dont you...?”;“Youd be unwise to...”;“Id rather you didnt...”;“You may/might as well...”;“I recommend...”。

2.2.2 长对话部分应对方案

首先,位置感很重要。一般对话开头的客套及问候与结尾的道别结束语很少出题,而对话中段往往才是重点。第二,边听边看。尽量在听的时候确定哪个选项能够最大程度地吻合,这是做短文听力的宗旨,同样适用于长对话。第三,长对话多是校园、找工作、租房、图书馆等场景(朱一楠等,2002:38)。特别注意长对话考察的重点往往在答语上(赵晓杰,2003:99)。

2.2.3 听力短文部分应对方案

第一,迅速从选项辨别问题类型。若为故事,结尾和对话需小心;若为说明文,首尾必然有出题;第二,保持注意力。多数题目中的准确答案实际就是和听力原文能够最大限度吻合的选择项(周梅艳,2003:123)。第三,注意短文的常考点,诸如首末句、转折关系、逻辑关系、最高级、时间,数字,地点等,听音时一定要抓住文章开头和结尾。

2.2.4 复合式听写部分应对方案

做复合式听写之前,首先要预览全文,尤其是第一、二句和最后一句。抓紧时间观察空格前后的一些特殊现象,从中判断所填单词的词性、单复数、时态语态等等(朱一楠,2002:42)。要特别注意以下8点:A. 词性。听写时一定要注意所写单词及其后面的内容,特别是它后面紧邻的词,据此明确所写单词的词性。切记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切记+ly)修饰形容词及动词,如“beautiful scenery”、“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do the work seriously”等。B.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C. 被动语态。D. 词尾加“s”或“es”的两种情况:可数名词复数及一般现在时中,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要在动词后加“s”或“es”。E. 以辅音字母(“r”除外)结尾的闭音节单词在变成过去分词及现在分词时必须先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ed”或“ing”,如“dropped”、“spitting”等。F. 时态。如现在进行时切记要加“ing”等。G. 注意单词的双写字母情况,如“opportunity”、“recommend”等。H. 以“y”结尾的动词变为过去式及过去分词要变“y”为“i”再加“ed”,而变为现在分词时直接加“ing”。如“marry—married—marrying”等。写句子要按照“由长到短,由难到易”的方向进行长句的转化。注意要写出句子的主干部分:主谓宾。

3. 结束语

尽管四、六级听力的比重、难度加大了许多,但只要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注意以上所述的总体和具体应对方案,再加上一定量的练习,就一定会在四、六级听力考试部分中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刘振前、肖德法.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204-206.

谭云杰. 英语方法论[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49,52-53.

赵晓杰. 浅析四、六级考试听力测试的应试技能[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99.

周梅艳. 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理解题型和答题技巧[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1):122,123.

大学英语六级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对策略

一、引言

2006年12月全国高校全面实施了改革后的四级考试,考试改革突出点在听力部分,听力分值由原来20%上升到35%而且考试题目日益多样化,2008年12月试点的网络四六级考试推进计算机考试,考试内容的改革是加大听力的考查力度,首次四级网考以听力为基础的考题占总考题的70%,现在可谓“得听力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守天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性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新的教学要求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听说能力,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关注听力材料,从一定程度上教师是处于相对轻松的状态,但这后回答问题学生的“sorry,I don’t know.”却使教师无可奈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

1.语音不纯正。语言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因素。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系统的语音教学,普遍存在语音问题,久而久之脑子里形成错误听说现象,以至于能看懂句子听不懂,对于重音,语调,爆破语音知识了解不多,此外受方言影响较为严重。大学英语教学对象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在各个方言区就读,课上课下师生都使用方言教与学。这一现状对进入大学后的英语学习极为不利,特别是对于口语和听力。

2.词汇量少。很多学生存在词汇量度严重不足问题。听力词汇量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足够多的词汇量,听力不可能提高。它是英语学习基础。许多学生在做听力时,记不起来是什么意思或者听着很耳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信息就过去了,词汇量大小是学习者所学语言水平高低的一个表现

3.语法结构。英语听力中,很多句子是复合句。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这也是听力理解一大障碍,弄不清句子的主干,时态,语态,倒装,形式主语,不能快速确定类型与成分,听到的只是一些单词或者组合,缺乏对整句理解。

4.情感因素干扰。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听听力时精神紧张,担心考不好,害怕被老师批评和同学笑话,一听不懂就放弃,缺乏自信,注意力不能集中。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心理障碍形成,学生很难提高。

三、应对策略

1.加强对语音,词汇,语法教学,提高综合能力。对于语音不纯正的学生,教师耐心帮助他们纠正发音,讲解英语语音规则和发音要领,示范帮助学生发音,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扩大词汇量。例如阅读,看电影,要求学生每天用20分钟边听边读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词汇,语音的熟悉,并对听力理解中的复杂句进行语法讲解。

2.对学生情感因素重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听力材料中心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的反应,还要重视情感因素对听力教学的影响。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以消除他们心理障碍。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评价,鼓励和激发学生自信,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放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

3.加强文化背景导入。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介绍相关英美国家历史,地理政治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文化差异,增加对听力材料熟悉程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扩大学生知识面来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四、结论

上一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下一篇:剖析学困生成因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