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工程范文

2024-08-30

高科技工程范文(精选12篇)

高科技工程 第1篇

女士们, 先生们, 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 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这是世界工程科技界和中国工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我很高兴有机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科技专家学者见面, 也很愿意聆听大家对工程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未来的高见。

首先, 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 并以我个人的名义, 向大会的召开, 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 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会议的召开, 表示衷心的祝贺!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人类文明历史, 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类, 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 它源于生活需要, 又归于生活之中。历史证明, 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 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 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走向信息化时代。

古往今来, 人类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程科技成果。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果至今仍存在着, 见证着人类文明编年史。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印第安人太阳神庙、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古代建筑奇迹, 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重大技术创造和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重大工程, 都是当时人类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志, 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都对世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意义。

近代以来, 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 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 导致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使人类进入了机械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电机和化工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原子能、航空航天时代, 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 缩小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人与人的空间和时间距离, 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20世纪下半叶, 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 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社会生产力再次大提高, 劳动生产率再次大飞跃。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其中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成就, 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 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工程科技发展, 大幅度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使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时至今日, 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工程科技的印记。从铁路横贯、大桥飞架、堤坝高筑、汽车奔驰、飞机穿梭、飞船遨游、巨舰破浪、通信畅通, 到成千上万的各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线、电视、电话, 再到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等家用电器, 工程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进入本世纪以来, 工程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愈益突出。我在浙江省工作了5年, 亲历了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这一工程不仅促进了当地从交通末梢到交通枢纽的飞跃, 更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和扩散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促进了苏浙沪经济圈发展。可以说,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 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 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

当前,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口膨胀、贫困、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难题,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 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 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面向未来, 世界现代化人口将快速增长, 如果大家依照现存资源消耗模式生活的话, 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拥有4 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 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切, 对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新的使命。

一项工程科技创新, 可以催生一个产业, 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发明了杂交水稻, 促进中国粮食亩产提升到800公斤以上, 不仅为中国解决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而且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等众多国家, 使那些地方的水稻产量提高15%~20%, 为人类保障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 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 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动力远远超出预测, 人类创新潜能也远远超出想象。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工程科技突破, 都可能为世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未来几十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 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 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生物学相关技术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拓展生产和发展空间, 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 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能源技术发展将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主要途径。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球工程科技人员要切实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 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

现在, 各国都在深入思考今后的发展前景。中国已经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 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 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不断为发展增添新动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 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 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我们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 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我们将高度关注民生, 着力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 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将承担负责任大国的使命, 通过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 造福中国人民, 造福世界人民, 造福子孙后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 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 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 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加强国际工程科技合作, 相互借鉴, 相互启发, 推动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 应对人类共同挑战, 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开展了广泛的工程科技人才交流, 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计划等一大批反映当代工程科技前沿的重大科技工程, 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科技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前不久, 我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访问, 同博科娃女士谈到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 在推动国与国、人与人增进理解、加强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科技国际合作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是国际工程科技界最重要的学术组织, 在促进工程技术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促进了各国工程科技进步。中国工程院同各国开展了十分活跃的工程科技交流,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座各国代表和各位院士专家学者, 是国际工程科技界的领军人才, 是工程科技传播的使者、人才交流的纽带, 你们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付出了心血、作出了贡献,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深化工程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 共同解决问题, 共同创造未来。我们将加强政府间工程科技战略合作, 以更开放的胸怀支持工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将加强半官方及民间工程科技合作, 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学术组织、企业、城市、科学家个人的交流。我们将加强重大科技工程合作, 继续参加或牵头开展对未来发展、人类健康、应对气候变化等更有利的国际大科技合作工程。我们将加强工程科技信息交流, 同世界各国和国际性组织共同建立大型工程科技数据库、网络系统和虚拟研究中心等, 促进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我们将加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把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聚集一流学者的重要平台, 联合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工程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 承载着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 能够让明天充满希望、让未来更加辉煌。希望中外工程科技专家学者加强合作, 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第2篇

学校简介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校址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市。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解放后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简称芜湖电校),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1972年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安徽机电学院,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4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6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30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2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76.6%。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近年来有50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等门类,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纺织服装、生物化学工程、管理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应用数理、人文社科、外语、体育教学等11个系部;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程管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广告学、艺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英语等41个本科专业;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2个一级学科和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设计艺术学、纺织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级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设有“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电工电子学、大学物理、工科化学等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等3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建有现代分析中心和工程研发与训练中心。学校编辑出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和《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报》等报刊,其中《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选作收录源期刊。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与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学校改革和创新,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坚持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1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为社会发展与企业进步提供科技服务;以科研促教学,努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按照“三做”育人理念,努力造就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连续获得高级别的奖项;在国内外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大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校毕业生也因创新与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2.5%以上,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自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万余名。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近300篇;获各类奖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达34项。学校还承担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400项。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往,已同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合作内容包括接受外国留学生,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访问讲学,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或担任高级访问学者等。

学校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获得一系列荣誉,如学校被省委三部委授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2004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2006和2007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获得全省毕业生就业标兵单位;2005年,学校荣获“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06年学校先后被评为“省高校先进教职工之家”和“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并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学校荣获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还获得“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目前正向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结合,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奋进。

专业设置

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生物工程、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市场营销

招生章程 一.总则

办学性质:独立学院

办学层次:本科

校址:安徽省芜湖市赭山东路10号

邮编:241000

招生录取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通知》的有关精神执行,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录取原则,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

1.学院对进档考生其专业的具体安排是:对于报考我院的考生,学院设置专业分数级差,专业分数级差为3分。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第一志愿考生,以实考分排队;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其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专业志愿仍不能录取,再减去一个级差分参与第三志愿排序,如此依次类推。

2.对文化和专业均达线的安徽省艺术类考生,其录取办法是按专业和文化考试成绩分数综合排名(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7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300)择优录取。

3.学院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学院均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

4.英语专业的英语高考成绩原则上应在95分以上,且须加试口语并成绩良好以上,则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

5.学院录取新生时各专业对身体的要求详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6.学院对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无特殊要求

二.收费标准

学院招收的新生,其收费标准严格按安徽省统一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如有调整,以安徽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为准。

1.学费:

理科每生每年收取10000元学费;文科每生每年收取9000元学费;艺术类每生每年收取13000元学费。

2.住宿费:

学生宿舍实行部分公寓化管理,按不同的住宿条件,收费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800-1000元。

3.其它费用:

如书籍、生活用品等费用属代收代支项目,均按实际收取。

三.学生奖励

优秀学生奖学金:根据学生德、智、体全面考核结果评定,特等奖2200元/年,一等奖900元/年,二等奖600元/年,三等奖400元/年,奖励面32%。

四.困难学生的资助

1.国家助学贷款:学院积极联系有关银行向取得本院学籍符合条件的特困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或帮助申请生源地信用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贷款人民币6000元,在校期间学生不需支付利息。贷款还款最长期限为毕业后6年。

2.勤工助学:学校通过校内筹措和社会捐助经费建立勤工助学基金,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安排特困生上岗。每月根据工作情况支付勤工助学报酬。

3.各项奖、助学金:根据核定指标和条件评定。如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2000元/年。

4.困难补助:学校每学期拨出一定数额的学生困难补助专款,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适当补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五.毕业生毕业及就业情况

学院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由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电学院颁发普通高等教育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由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电学院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法实现就业,毕业生就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按照 “理论基础适度,应用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综合素质全面” 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着力培养,使我院毕业生具有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依托校本部就业指导部门颇具规模的就业信息网络和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积极开拓新市场,广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定期向社会发布毕业生资源信息,帮助毕业生联系推荐就业单位。2009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就高达95%,居全省前列。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赭山东路10号

邮编:241000

电话:0553-2871043

网址:

浙江科技工程学校等 第3篇

举行2009学年教师课件大赛

近日,浙江科技工程学校举行了教师课件大赛。此次比赛共收到参赛作品28件,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2名。其中任晓静老师和周胜群老师的课件获得一等奖。

课件大赛是学校每年锻炼教学基本功的常规竞赛,旨在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引领教师们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进一步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本次课件比赛中涌现出不少高水平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清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有利于辅助课堂教学,而且还能较好地结合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突出教学互动,展示教学创意,将知识传授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公司2009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铣工种竞技在校进行

10月25日,东风公司2009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十堰基地隆重举行,其中有37名选手在东风公司高级技校参加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两个工种的竞赛。

作为技能大赛比赛场地之一,东风公司高级技校对此次大赛给予了高度重视,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

在机床设备上,学校做到了万无一失。为了确保比赛场地的设备运转良好,学校对其做了一次全面的排查,不放过每个细小的环节,对发现的任何问题都进行了修复。此外,更是在细节之处下足了功夫,如对每台机床的日光灯学校都进行了更换,这样既保证了灯具的完好,又保证了所有比赛选手灯光环境的一致,为参赛者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比赛环境。

在比赛所用的工具上,学校突出了先进性。此次比赛所用刀具均采购于国际比赛上最先进的刀具,这也为东风公司的选手今后参加国际比赛作好了准备。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学校将所用刀具和辅具统一编号,再与选手的编号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以往由各个选手自带工具的做法。

在赛事保障上,学校尽心尽力,无刺可挑。学校抽出了最好的老师来参与比赛的监考,并从校外请来了数控设备专家于当天驻守比赛现场,保证了数控设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新乡技师学院

举行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10月23日上午,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新乡技师学院隆重举行。

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理事长、新乡技师学院院长张林在讲话中表示,作为集团的理事长单位,新乡技师学院将严格按照集团章程,切实履行理事长单位职责。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河南省和新乡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揭牌仪式后,河南省、新乡市领导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新乡技师学院的教学楼、实训基地等地并观看了学院学生的技能表演,对学院的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河南省办学规模最大的技师学院,新乡技师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多项成功探索。由学院牵头组建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既是学院实力的体现,也有利于学院发展。集团的成立可以增进学院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促进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服务能力,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社会在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互动连结的新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人才保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控系喜获200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广东赛区特等奖

在刚刚结束的200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上,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控系姜家吉、蔡耀安、刘明俊、陈国兴、黎景炎老师率领的5个学生团队喜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个,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特等奖团队将于11月28~29日由姜家吉、刘明俊和蔡耀安老师率领赴常州参加全国总决赛。

此次选拔赛的评审工作非常严格,评委们根据参赛作品的设计创意性、视觉美观性、工程实用性和技术复杂性等评判标准,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优中选优,以确保全国总决赛的高水准。

高科技工程 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设计,探讨

1 水利水电现状

我国每年都要投人很多资金大力兴修各种水利水电设施,由于这些水利水电设施往往由水利水电专业设计人员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水利水电建筑本身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当不少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水利水电建筑物工程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水电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水泥形象,如景德镇市城市防洪建设“一江两岸”项目,城西区防洪墙基础工程,采用笨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现代水利水电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水电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如景德镇市玉田水库的园林化设计,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因此,水利水电建筑逐渐开始摆脱粗老笨重的老样子,现代水利水电建筑设计开始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和审美能力。

2 水利水电工程人工砂石加工技术的发展

人工制砂设备和工艺技术是控制人工砂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以棒磨机为制砂设备的工艺方法,一直在我国水利工程人工制砂领域占主导地位。棒磨机制砂,一次性投资大,设备运行成本高,且制砂过程产生大量污水需要处理,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随着制砂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以“石打石”制砂机为代表的新一代制砂设备,使人工砂生产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其产品粒形好,质量容易控制,成品砂单价低。近年来在水利工程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工程效益。通过对国内外水利工程人工制砂技术实践的总结与探索,指出了人工制砂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展望了今后人工制砂技术的发展方向。

3 水利水电工程应该向无污化、综合化发展

水环境研究所承担完成的“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水温预测研究专题”,“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水温预测专题~澜沧江中下游梯级电站建设水环境影响研究与评价”,对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环境影响中的水温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初步揭示了梯级水库建设对水库下低温水的累积影响。全面评价了流域梯级开发对水环境的累积影响。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河流水价做了新一期调水方案,调水水库的水质变化趋势,调水对下游河道流量的影响及环境容量的影响。从水环境保护角度论证了新的一期调水工程的可行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乌江流域水库系统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和“乌江水能开发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的因素识别及其表征体系研究”。阐明水电开发中水库一河流系统未来潜在的环境生态问题。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应向无污化发展,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尤其是当地的水质的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物探技术的应用,各种物探方法综合运用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也展示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虽然在物探仪器设备上有所更新、在技术方法的研究上有所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物探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宽,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对物探的客观需求。随着工程物探应用领域的扩大,电子计算机及其他学科对物探科学渗透,奠定了今后一定时期内工程物探的发展基础。多种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是物探发展的方向,与钻探、地质工作紧密结合是工程物探的立足点。以不同物理场为基础的各种物探方法都有其条件性和局限性,地层岩性的空间分布状态是复杂的,各种物性参数是多变的,只有通过多种物探方法测量多个物性参数,去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研究和相互印证,方可达到物探工作的目的。当前开展综合物探的条件已完全成熟,也必将为水利水电勘察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4 对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美化的初步思考

水利水电建筑一般依山傍水,直接融入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有的设计者认为水工建筑物地处旷野,往来人员较少,没有必要对水利建筑做美化设计。但正因其地处旷野,视野开阔,一座未做美化设计建筑物突兀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确实是大煞风景。因此,即便地处旷野,也不能忽视了水工建筑物美化设计。

设计者应该力求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文的需求,重视环境和建筑对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大都远离城市,傍水而建,与城市建筑相比,它有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从工程规划设计伊始,就应该对水利建筑的美化设计和建筑布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总平面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尊重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建一处工程,成一处花园,这应是我们共同的美好追求。水利水电行业的设计师需要立足水利水电,关注时代,面向未来,自觉思考水利水电建筑文化应扮演的角色和发展的方向。

5 总结

根据上面的探究,我们知道水利水电工程在经济,设计以及艺术创作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高科技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要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不但要外观美丽宏伟,而且要实实在在的给人民带来福利,真正的发挥利民的作为。

参考文献

[1]许勇,曹先玉,赵禹然.浅谈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J].山东水利,2004,12.

[2]罗晓华,李超雄.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设计[J].中山大学学报,2003.

[3]李聪林.桥梁岩溶地基的处理方法[J].铁道标准设计,2003.

云南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第5篇

实施细则

为学习贯彻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职责分工,助力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根据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省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团结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重要战略,坚持“科技助力、智力帮扶、素质提升、产业先导”的扶贫理念,瞄准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具体需求,加大科技供给和支撑,通过增强广大贫困农户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充分整合社会各界科技资源,在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实施范围及目标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主要面向全省88个贫困县和建档立卡的471万贫困人口。以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增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和科技扶贫示范村寨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科技培训、专家咨询、产业示范、特色科普教育等为主要手段。通过科技支撑、智力帮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

——支持每个贫困县建立1个农技专家服务站;配备1辆科普大篷车;建设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2016年实现流动科技馆巡展全覆盖,2020年实现流动科技馆对所有贫困县2次巡展;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明显提升;为每个贫困县制定科技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咨询。

——每年支持100个贫困乡镇建立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体,培育1项特色产业,2020年覆盖476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每个乡镇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发展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

——每年在摘帽出列的贫困县重点支持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科技脱贫示范村。包括扶持建立1个农技协、1个科技扶贫服务站、1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培育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打造1个特色品牌,建立1个电子商务营销终端。

— 2 — ——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通过培训使每个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至少能够参与1项农业增收项目,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在25个边境贫困县(市)和3个藏区县(市)实施科普富民兴边行动,打造口岸科普、跨境科普、边贸集市科普、藏区特色科普等品牌。在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8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贫困地区开展双语科普教学。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提高贫困人口科学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1.集中全省科技专家资源,通过决策咨询、建言献策、建立农技专家服务站等方式,为贫困地区产业培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综合服务。结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布局,重点解决当地产业发展瓶颈,通过采取项目资金无偿补助、扶贫合作社资金互助、产业发展基金资助、经济实体入股分红等手段,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发展一个以科技为支撑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或地方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的科技发展水平。

2.依托全省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科研院所专业优势,针对贫困地区发展需求,按照“科学性、实效性”的原则,在每个贫困县组织不少于50名科技专家深入扶贫点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为老百姓讲授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和新农村科学生活基本常识。

(二)培养乡土人才,助力精准脱贫

1.以农村致富函授大学办学点为主要阵地,以科技扶贫工作需求为导向,面向贫困家庭实施“定点、定向、订单”式精准培训。每个行政村重点培育乡土人才或致富带头人10名以上;对适龄劳动者开展产业实用技能培训50名以上;使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实用技术和技能。

2.加大对扶贫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制作农村科普宣传手册和工作指南,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发展成为科普志愿者,承担本村的科普宣传员职责,负责向村民宣讲国家惠农支农政策和组织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3.鼓励集中县级农技专家资源成立科技扶贫志愿服务团,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双语科普教学等活动。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建立乡镇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加强对县域农技协工作的规范管理和分类指导,推动农技协由技术交流服务向技术经济合作转型,打通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配送渠道,形成技术、生产、市场为一体的联合运行机制模式。

(四)建设科技脱贫示范村,辐射带动增收致富

以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为切入点,每年在全省贫困县

— 4 — 中选取100个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行政村打造科技脱贫示范村。

1.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成立一个辐射全村种养业农户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科技服务。

2.利用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等现有资源,建设一个科技扶贫服务站。服务站应配置多媒体科普设备和培训设施,能容纳50人以上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和科普讲座。

3.坚持“五有”(有网络、有场所、有终端、有活动、有人员)建设标准,依托已有基层网络、阅读终端和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一个无线信号覆盖村委会(或村级完小)所在区域的乡村科普e站。

4.选择当地有电商运营基础的商家进行培训,建立一个运行规范的电子商务营销终端。通过网络渠道直接从当地采购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增收空间,带动当地快递、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系列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扶贫能力 1.依托各州市县农业部门和农技服务中心,建立以农技专家服务站(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级)、科技扶贫服务站(村级)为载体的三级交叉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搭建起与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有效、信息畅通、反馈迅速的咨询服务平台,为贫困地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科技信息服

— 5 — 务。

2.优化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手段和渠道,整合现有科普资源,面向农村居民开设电视、广播和报刊科普栏目,广泛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和转化运用。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等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搭建科技资讯综合服务应用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社交网络进行科技信息的精准推送。开通“致富通”短信服务,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群手机用户,通过手机短信推送的方式,向广大贫困农户免费提供农业科技、科学生活、市场供销、扶贫优惠政策等信息。

3.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在有条件的乡镇中学利用现有室内场地,配备完整的科普展教设备,推进农村中学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奥秘创客空间等小型科技场馆建设。扩大“流动科技馆”巡展规模,在实现对贫困县全覆盖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巡展。

4.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大力培养贫困地区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引导青少年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三下乡”活动、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等时机,大力开展经常性科普文化活动,坚决破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消极影响,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全省各级科协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当地的— 6 — 主要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专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为实施“助力扶贫工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级科协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

(二)签订协议。全省各级科协要帮助提供对接信息资源,积极组织有条件的科技组织和专家与贫困村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书,要明确帮扶的时间、目标、任务、机制等内容,对参与的科技专家要列入名册,并报省级或省级以下科协备案,实行项目化跟踪管理。

(三)实施帮扶。结对双方要认真履行帮扶协议的相关内容,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全省各级科协要加强对科技扶贫的组织协调,为结对帮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服务。

(四)评估考核。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对申报备案的结对帮扶协议负责督促指导、跟踪服务和评估考核。结对帮扶实施情况要开展评估验收,建立分级考核评价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强化责任担当。根据结对帮扶的评估考核情况,择优逐级报送省科协。

(五)组织申报。省科协按照中国科协下达的推荐指标,经过专家评审遴选,将推荐对象报送中国科协。推荐对象应为入库备案管理的组织和个人。

五、运行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各级科协、农业和扶贫部门联合成立省、— 7 — 州、县三级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级科协。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并根据任务分工督促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对项目资金进行跟踪问效,开展绩效评价。

(二)明确职责。各级科协负责组织“助力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集成整合科普资源,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特色科普活动;农业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农技推广站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统筹协调农业部门现有的专家资源参与脱贫攻坚;扶贫办负责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等基础数据,指导科技扶贫成效的考核评估验收。

(三)加大投入。省科协将统筹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省级科普专项等项目经费,加大对“科技助力扶贫工程”的保障力度;同时在流动科技馆巡展、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科普大篷车申请配置方面加大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各级科协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积极争取本级财政的支持,确保“科技助力扶贫工程”顺利实施。

(四)严格监督。每年对各州市实施“科技助力扶贫工程”的成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评估考核结果作为下一下达奖补指标的重要依据。经费使用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要求加强监督,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保证财政经费“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如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软件工程领域的科技新星 第6篇

瘦、年轻、精神是记者对马于涛的第一印象,长期戴着的眼镜给他平添了一些书生气质。

简单交流后,记者获悉近五年来他已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的科研课题,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且荣获过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出版了一本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软件度量和软件演化与维护等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2001年6月,马于涛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随后顺利获得该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学习,在继续深造过程中先后受教于我国软件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何克清教授和李德毅院士,使他在科学研究、学术道德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和熏陶,本身热爱科研工作的他,也逐渐成长为我国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的后备力量中的一员。

实践篇:

核心技术业界应用产效益

据了解,为了解决20世纪60年代中期爆发的众所周知的软件危机,“软件工程”的概念在1968年召开的NATO软件工程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并在以后不断发展、完善。四十多年来,为了寻找治愈软件危机的“银弹”,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在不断探索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

马于涛介绍,受国家“973计划”项目的资助,经过五年多的艰苦钻研,李德毅院士、何克清教授的科研团队创建形成了具有“可伸缩架构、灵活互操作、虚拟化管理”技术特点的面向按需服务的软件开发方法论,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已被ISO和TOG(The Open Group)等国际组织标准化,并实施了产业化应用,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当记者问及他个人的贡献时,他谦虚地表示:“我只是在软构件/服务资源管理、面向按需服务架构及解决方案设计、软件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这三个方面贡献了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而已。”

在软构件/服务资源管理方面,马于涛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软构件分类和注册方法,屏蔽实现差异、易于扩展,增强语义关联、互操作性强,已在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武钢工程技术集团计控公司实施,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功获得了2010年湖北省优秀专利项目奖。

好的软件架构是一个大型软件开发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针对IBM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参考架构在个性化需求分析和IT资源虚拟化管理方面的不足,马于涛及其合作者基于RGPS(Role, Goal, Process, Service)需求元建模框架和ISO/IEC 19763系列标准,设计了针对软件服务平台的面向按需服务架构,驱动业务流程的个性化定制与服务聚合,通过服务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定制提升传统SOA的按需应变能力。在团队所有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相关成果通过了国际TOG组织的严格评审,被确定为其云计算参考架构CCRA(Cloud Computing Reference Architecture)标准的基础技术,荣获201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欧美软件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知名IT公司(如IBM、微软、SAP等)设置的技术壁垒给我国软件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但当看到我国软件工程领域的创新科研成果被采纳为全球IT业界技术标准时,记者对以后我国软件服务业优势技术推广并影响更多的国外IT企业充满期望。

瞄准国内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之前研究的核心技术,马于涛作为团队骨干与相关公司合作设计研发了“制造业信息化软构件库的互操作性管理与服务平台”和“云服务超市系统”,支持软构件/服务的按需选择和动态组装,快速开发应用软件系统和云服务应用,让研究成果中的实用技术真正服务于产业。据了解,由此构造的开目系列软件产品推广应用于国内230多家制造业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相继获得了2011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铜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我国软件工程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深研篇:

前沿问题学科交叉探真究

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科学被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的前沿。

“软件系统作为一类人工复杂网络受到了来自软件工程、信息科学、统计物理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同时,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研究的成果为探索大规模软件系统的结构特性和行为特征提供了有力支持。”据马于涛介绍,面向按需服务的软件开发方法侧重如何构造软件,而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与优化则关注如何度量软件,两者相辅相成。

针对图灵奖得主Frederick Brooks教授提出的软件结构信息度量的挑战,马于涛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创建了一个层次型的度量标度体系及其变粒度的量化指标集,从不同粒度揭示软件结构演化的动力学特性和规律,便于系统重构和结构优化,对解决Brooks教授提出的挑战具有积极意义。相关学术论文相继在《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IEEE CIT(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6国际会议上发表,并获得IEEE CIT 2006会议唯一的最佳论文奖,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围绕构建的度量标度体系,他和合作者提出了有序性、稳定性等重要软件特性分析的网络化方法,以开源软件的拓扑结构为载体,阐明了软件结构稳定和自适应演化的机理,为大规模软件的设计与维护提供指导原则,在《力学进展》和《软件学报》相继发表了综述性长文,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软件网络》,国际复杂网络研究权威、IEEE Fellow、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评价“毋庸置疑,这是国内也是国际上第一本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来研究和阐述‘软件网络’的论著。”该书针对大规模软件开发中设计和维护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复杂网络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与软件工程相融合的思想以及软件网络的概念、分析度量体系、调控方法和核心技术,为检测软件结构设计的缺陷、揭示软件演化的客观规律、提高软件系统的设计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于涛及其合作者还在软件缺陷检测和预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在软件内部属性和外部结构特性之间建立关联,设计了结构缺陷检测指标及预测模型,辅助软件开发者快速准确地分析和发现结构设计的缺陷,为软件的质量评估与保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代表性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 Series B》和COMPSAC、SEKE、APSEC等期刊和会议上,被《Advances in Physics》(SCI IF: 34.294)、《Information Sciences》、《Physica A》、ICSE 2012、ECOOP 2011等著名SCI刊物和软件工程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引用并正面评价,反响较好。

高科技工程 第7篇

长期以来, 科技创新在给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 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形态等各方面, 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把握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良好契机, 加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全面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对我国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工作要围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科技需求, 加强文化领域技术集成创新与模式创新, 开展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建设, 到2020年, 要努力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得到完善, 基本形成文化科技支撑体系。

——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近日在出席文化和科技融合座谈会上表示。

推进土木工程科技进步 第8篇

科学技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支撑。在世界经济深入衰退的形势下,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和能力。但也要看到,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在有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全国科技进步奖励大会上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摆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我们要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要求,不断地推进土木工程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要依托重大专项加强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拓展市场的空间,完善政策保障,促进创新启动与产业发展结合,将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成熟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

——要围绕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加强科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促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土木工程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要推动土木工程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提高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防震减灾能力,改善人居条件,保障公共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要扩大对外开放,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创新合作的方式,拓展合作渠道,深化合作机制,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水平。

——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创新,加强科技工作协调与统筹,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科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提高科技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从安保工程到科技行动计划 第9篇

“交通运输部一直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成平介绍说, 从2004年开始, 交通部进行了以“消除隐患, 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此外, 还组织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危桥改造工程、运输安全保障工程等一系列改善公路安全保障和提高驾驶员安全驾驶水平的工作。这次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将在以前工作基础上, 总结成功的经验, 对存在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组织更大规模的示范工程, 并形成一系列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我们将与科技部、公安部一道, 调动各方力量, 围绕山区公路、高速公路以及营运车辆的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工作, 发挥好科技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支撑作用, 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作为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王笑京告诉记者, 一年来, 三部共同合作, 成立了由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领导组成的“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同时, 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行动计划专家组, 负责可行性研究和实施方案编制, 并提供技术咨询。同时, 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对该领域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梳理, 对今后5到10年的工作进行了初步规划。

高科技工程 第10篇

土地工程科技是土地工程产业兴旺和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整个社会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今天, 土地工程产业提出了科技发展先行的策略, 这为土地工程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基础。新时期, 要加强土地工程科技的研究、学习和推广工作, 从提升土地工程科技成果实用性, 加速土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土地工程科学体系建设, 加速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等环节出发, 建立起适于土地工程科技发挥第一动力的机制和模式, 为土地工程产业化发展提供原动力和支持力, 做到对土地工程市场化发展目标的保证, 以此来创立具有生命力和适应力的土地工程产业新样式。

1 加速土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

土地科技主要讲求科技的创新和科学性, 其实说到底就是追求知识的创新, 也就是土地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它们之间紧密相连。政府在加大对土地工程教育投入的同时, 要增加对土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对一些具有实际操作的专业应给与相当的重视, 就土地工程学来说, 目前发展不像其他行业那样热, 学生在价值观和选择未来职业的发展上仍存在一定的误区, 对这门学科不是很了解, 也不知道它的未来发展前景在哪里, 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指导。

2 提升土地工程科技成果的实用性

当前土地工程科技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仍以理论教育为基础, 对实践教育性的方法大都不怎么重视, 我国在理论科研方面是走在世界的前面, 但取得的科技成果成就并不显著, 原因就在于"能说却做不到", 不是技术的问题, 而是本身动手能力差, 无法在固有的成果上面做出有创意的举动。再加上我国体制和政策的特殊性, 科技人员在创新这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先当今社会, 我们一直强调理论结合实际,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如果只谈理论, 将科技成果理想化, 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那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多大益处。所以一定要真正做到, 理论指导实践, 实际需要什么, 就创造什么, 切不可盲目天真, 为现实生活去搞科技, 不是为了科技而科技, 科技不同艺术, 你可以喊着为艺术而艺术, 因为艺术本身只具有审美性, 不存在实用性。总而言之, 要转变传统观念, 注重科技的创新, 成果的实用性, 将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

3 加强土地工程科学体系建设

土地工程科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科学体系, 与土地工程建设密切相关, 土地工程科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土地工程建设的质量。当前, 我国的土地工程科学体系存在不完善和与现实不适应两个层面上的问题, 这就要求产业必须加强土地工程科学体系的建设工作。要以系统的观点和发展的策略看待土地工程科学体系建设, 完善传统土地工程科学体系中不完整的部分, 加深土地工程科学体系与周边科技领域的交往和互动, 扩宽土地工程科学体系的范围和组成, 真正将数字化技术、信息化系统应用于土地工程科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做到对土地工程科学体系完善、发展的有效支撑。

4 加快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速度

(1) 树立正确的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观念

在土地工程科技人才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要提高实用性和应用性内容的占比, 要大力提倡对土地工程科技元素实用化和市场化, 使土地工程科技人才成长更加高效, 避免过分功利化和空洞化的发展。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理念, 树立现代化的人才培养观念, 使土地工程科技人才的发展更加符合土地工程实际和现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做到对土地工程产业成长的有力支持。

(2) 加大对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持

从土地工程产业本身发展的角度出发, 要加大对土地工程科技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资金支持, 建立起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 扩大对土地工程科技人才教育和培养的政策投入, 为土地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物质、政策和资金的保证, 做到对土地工程产业人力资源建设的有力支持。

(3) 落实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发展的策略

当前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存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严重不足的问题, 这就需要在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的落实过程中要讲求相关的策略, 要从土地工程整个产业建设的实际出发, 处理好人才发展和产业建设的深层次关系, 为土地工程产业的高效、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策略性的保证, 做到土地工程科技人才、土地工程产业共赢综合发展目标的保障。

5 结语

邓小平同志认为科技是推动我们事业建设的第一动力, 在当下, 土地工程领域科技的加速推动和倍增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并成为提升土地工程长远发展, 加速土地工程产业市场和科学化的基础。新时期土地工程领域应该将科技创新列为战略性的目标, 以科技元素的市场化、实用化、产业化为平台, 推动土地工程产业发展, 建立新时期土地工程建设和开发的新模式, 打造土地工程新样式, 在发挥科技优势的基础上, 为社会、经济、建设、大众造福。

参考文献

[1]徐全洪, 赵艳霞, 刘芳圆.华北地区土地资源数据层面建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 (04) .

新天科技揽下亚运工程“大单” 第11篇

近日传来消息,由河南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天科技)制造的近万套智能水表,在广州亚运村运动员村和媒体村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及测试,性能优异,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情况良好。

新天科技登上了亚运会这个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自己产品的平台。

问鼎运工程

广州亚运村在建设中多处体现出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亚运村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和节能产品的使用受到多方的关注和好评,这无疑是亚运工程的一大亮点。

本次担负着广州亚运村运动员村和媒体村生活用水的智能计量水表全部来自新天科技。

亚运会期间,除了训练和比赛,各代表团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将在“运动员村”里度过。同时,各国媒体工作人员中将有七成入住“媒体村”。“村”内的服务及配套设施性能如何,直接决定着运动员及工作人员入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因此,广州亚运村的建设对建筑材料及配套设施的选择有着非同寻常的严格要求,不仅要求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一流、低碳环保,更是对选用产品的品牌、技术、服务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和严格筛选,其严格要求和标准让不少企业望之兴叹。能够直接参与亚运建设、分享亚运蛋糕的企业绝对是行业佼佼者。

由新天科技制造的近万套智能水表全部安装在运动员村和媒體村,该智能水表是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节水型智能水表,稳定可靠、计量精准。本次亚运会期间,太阳能热水系统与智能水表共同担负着运动员、教练员及媒体工作人员日常生活用水供应和计量的重任。

广州亚运村采用节能技术和节水型器具制备生活水,实现了低消耗、低排放、节约能源的目的。我国现行节能规范要求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节能率为50%,据悉,亚运村通过采用太阳能、节能技术及节能产品可全面实行建筑节能60%。

掌握核心技术

此次,依托领先的技术优势、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新天科技问鼎亚运工程,新天智能水表成为业界唯入选品牌,成功进驻广州亚运村,充分展示了公司的实力和地位。是什么让新天科技保持强大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在采访的过程中,这个答案慢慢揭晓。这一切源于新天科技始终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在——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上。

新天科技成立于2000年,自成立以来的10年里,高速发展,逐渐成长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2000年,新天科技成功研制了中国第台非接触IC卡水表。2001年,非接触IC卡技术广泛应用,带动了行业的发展,公司成为中国最早将非接触IC卡技术应用于民用智能计量仪表的企业。

自此之后,新天科技的科研步伐持续推进。2005年,自主研发的智能水表项目被评为“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8年,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先进的技术,“新天”获评“河南省著名商标”。2009年,业内唯一智能计量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新天科技园……

目前,新天科技共研发出四大系列共100多个产品,畅销国内外。同时,公司拥有百余项专利和专有技术,高新技术的研发受到了国家科技创新资金的大力支持。

新天科技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2004年,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招标的时候,全国共去了7家企业。这些企业明白,如果新天科技存在,他们任何家企业都没有中标的可能,于是,这几家企业决定联合起来,先把新天公司排挤出去。尽管如此,新天科技还是凭着过硬的技术成功中标。

作为中国智能仪表行业最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新天科技雄厚的技术支持和优异的产品质量一直被业界所称道,并屡获水表行业重要标单。

市场需求巨大

依靠一流的核心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网络化的服务,新天科技已从成立之初的年产值百万元到现在的上亿元,并且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发展到现在的著名品牌、行业领导者。

在研究新天科技的成功秘诀时,我们发现,除了掌握核心技术外,公司研制出的这些产品都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且让居民的日常生活更便捷,比如公司的四大系列产品,热量计量系列、电能计量系列、智能水表系列、智能气表系列。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依靠人力成本支撑的服务被逐渐淘汰,人工智能化、智能小区等成为发展趋势,以我们的智能水表为例,安装后可以省去再去居民家里抄水表这个环节,在节省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大大保护了家庭的私密空间。”新天科技的负责人介绍道。

正因为新天科技的产品符合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在使用新天科技的产品,并远销海外。

掌商科技:打造信息时代民生工程 第12篇

创新驱动、整合资源, 在移动互联网中不断探索突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同时也明确指出, 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总理的工作报告透露着对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迫切要求, 以及对互联网行业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赋予深厚期望。如今, “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已成各领域发展新航程的主干线。将其具体落实到中小企业当中, 就是促进中小企业运营及经济发展的主调,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调整步伐, 储备“创新”能量, 为企业的发展“驱动”做努力。如何在社会的新形势下, 突出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行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总体要求, 这是掌商工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 自成立起, 掌商工程每年都投入一大笔资金用于软硬件的科技创新。在以“开发、创新、共享、激情”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创新”是该企业运营理念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其技术、团队以及客户都是“创新”的“驱动”, 通过整合资源进行创新, 通过创新驱动移动整合, 紧贴科技发展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的探索道路中不断“创新”。

掌上商务信息化科普, 打造信息时代切实帮助企业的民生工程

降低人力成本、打造高效、便捷、富有针对性、操作性的企业一体化营销战略, 一直是掌商工程致力的目标。掌商科技经过2年多的时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进行市场调研和潜心研发, 如今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出一套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营销方案, 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产业信息化升级转型的掌上商务信息化科普项目。

同时, 掌商科技自成立之初, 始终坚持成为“中小企业掌商工程引领者”, 践行“助力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接入移动互联网, 实现产业运营的升级转型”的民生使命, 通过掌商工程“软件 (众云推) 十硬件 (一品智连) 十本地化服务 (营销管家) ”的移动营销整合模式, 目的是帮助客户组建富有企业特色的移动营销平台, 辅助中小企业应对移动互联网大潮带来的冲击。

软硬结合、技术领先, 构建专业化、本地化、落地强的基础平台

掌商工程是移动营销的一个标准化项目, 具有强操作性和多结合性。细看2015中国两会的‘互联网+’的行动计划, 掌商工程的标准化运作正与之相呼应。掌商工程以“众云推”一站式移动营销整合服务作为软件落地性实施项目, 首创掌商工程“云架构”运作理念, 通过“云平台”整合各项移动营销资源。

在软件方面, “云平台”一站式整合了在线支付、社交平台、地图导航、插件管理等“云应用”软件, 企业只需按自身业务流程提出需求, 众云推将帮助企业构建低成本、功能多元化的众云推移动营销平台。

在硬件方面, 掌商工程采用软件带动硬件, 硬件助推软件, 软硬件双轨并行的方式。线上布局众云推移动营销平台, 网络推广宣传吸引、汇聚流量;再导流至线下运用“一品智连”的智能WIFI、蓝牙打印机、云POS机、互动体验机等硬件设备布局, 完成整个消费过程, 最终全线打破线上线下的O2O商业闭环。并且, 针对一品智连的硬件销售, 掌商工程已成功组建“硬件产品电商平台”一站式购销网站, 网站的开通上线, 标志着掌商工程“软件 (众云推) 十硬件 (一品智连) 十本地化服务 (营销管家) ”的架构将愈加稳固, 也是掌商科技通过软硬件结合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打通O2O的商业闭环的坚实后盾。

在服务方面, 掌商工程成立了专业的客服、技术、公关服务团队, 实行一对一的“管家式”运营辅助服务。客服人员全程跟踪, 了解企业需求, 为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工程师技术团队在软硬件更新换代的过程中, 帮助企业随时接入“云终端”或升级“云应用”;专业的公关服务团队协助企业解决移动营销过程中的公关难题。

追求卓越、深入一线, 走可持续的移动营销生态之路

回顾一些知名的互联网BAT巨头, 拥有亿级用户的腾讯微信平台, 利用公众平台、朋友圈、支付等各类功能, 让无数企业和个人的紧密连接成为可能。百度也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推出了“百度直达号”, 基于移动搜索、@账号、地图、个性化推荐等多种方式, 让亿万客户随时随地直达商家服务。而经过前两个巨头的前车之鉴, 360也按耐不住想要布局移动互联网的野心, 在首届360数字世界大会上, 除了推出“360实效平台”、“360聚效平台”等营销产品外, 还面向传统企业推出了移动生态体系中的重磅级新品“360来店通”。

但是, 以上这些巨头的行为, 均是从软件层面出发, 并未从软硬结合的角度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 因各自为政, 没能实现有效的开放模式和移动标准, 导致企业和用户间不能实现最佳共享, 科技发展便不能保持“常鲜”。而掌商工程众云推软件不仅可以无缝对接以上各种平台, 而且结合了智能硬件并保持不断迭代, 以帮助中小企业构建销售生态闭环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市场验证、实用高效, 成为最受中小企业欢迎的掌商工程引领者

自掌商工程推向社会以来, 以掌商科技为技术支持单位, 以各地服务机构为服务支持单位, 在全国各重点城市建立了几十个掌商工程推进中心, 并定期开展掌商工程移动营销普及性宣讲及培训会议, 完成中国移动电子商务信息化普及的战略布局。2014年, 掌商科技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组建掌商工程递推招商团队, 将掌商工程深化落地。目前已帮助过万合作伙伴成功组建富有行业特色的移动营销平台, 受到了主管单位、新闻媒体、各大行业和消费者的诸多好评。

多年来, 掌商科技坚持将掌商工程深耕细作, 获得了“3.15全国网络服务满意单位”、“3.15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掌商工程孵化基地”、“移动营销标准化推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5年初获得“东莞市2014年度十大成长性企业”的殊荣, 并获得多项科技类的知识产权和资质。

企业发展、不忘民生, 肩负社会责任是经营者矢志不移的目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关心自身利润外, 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014年9月, 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主办, 掌商科技承办的“2014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上, 掌商工程“软件 (众云推) 十硬件 (一品智连) 十本地化服务 (营销管家) ”的移动营销整合模式被确立为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标准化实施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履行掌商科技的社会责任, 尽最大程度维护当今社会上移动互联网的经营秩序, 消除营销乱象。同时, 掌商科技为了加速我国移动信息化的全面布局, 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多年来一直与湖南理工学院保持良好的合作, 先后签订了“产学研示范基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的合作计划, 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 掌商科技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由于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也没有国家标准, 经济损失无法预估。为了减少社会资源浪费, 也确切保护了中小企业的运营者利益, 同时推动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掌商科技一直在努力助推国家移动互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行, 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标准化, 以期为节约社会资源做出自己的努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科技工程】相关文章:

海洋高科技06-20

高科技仪器06-28

高科技应用09-16

高科技时代09-19

动漫高科技产业07-24

高科技企业经理09-01

高科技企业研发预算06-10

高科技企业融资06-24

未来的高科技水泥09-09

高科技产业论文提纲08-24

上一篇:失地农民社区下一篇:虚假材料